古代文学讲义
古代文学III讲义
绪论重点: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第一节社会发展带来唐代文学繁荣1、经济发达、国力强盛“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向为史家之美谈。
江南经济发达,成为全国经济的支柱,这是唐朝社会的新特点。
唐势力范围:东至朝鲜半岛,北至蒙古,西北至葱岭以西的中亚西亚,南至印度支那,是当时世界上幅员最辽阔,国力最强盛的政权。
2、各种文化大交流族种大融合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南北朝时的民族大交流,李渊母亲独孤氏、太宗皇后长孙氏都是鲜卑人。
打破“夷夏之别”。
文化交融各国遣唐史、留学生、商人的来往,促成汉文化圈(日本文化的汉化是代表)的形成。
宗教(佛教、回教等),艺术(音乐中的燕乐、绘画、舞蹈如胡旋舞,雕塑如佛教雕塑),服饰、饮食等等。
3、唐人入士的途径多种,展现积极进取精神。
沿袭隋朝科举选士,制度更加完备。
其他途径入仕,如入地方节镇幕府。
4、文化艺术高度繁荣。
5、安史之乱这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标志。
八年战争,国力大减。
士人忧国忧民的情绪生发。
第二节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贬谪促进唐文学发展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以及贬谪生活从不同的层面丰富了唐文学的内涵,构成了唐文学多姿多彩的格调。
漫游:名山大川、访道、边塞、通都大邑。
入幕:幕府宴饮,乐妓唱诗,唱和送别。
读书山林:终南山贬谪生活丰富了唐文学内涵第三节佛、道对文学的影响1、主要体现在人生信仰、社会思潮、生活情趣等方面,生活方式则时杂释、道,极大地影响唐文学。
2、《全唐诗》中,诗僧计有113人,诗2783首,士人与佛禅有关的作品有2273首,二者相加占全唐诗总数10。
3%。
3、道教的神仙思想的影响。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游仙诗第四节唐代文学风貌1、队伍的扩大和主导力量的改变魏晋南北朝——诗歌创作队伍主要限于宫庭和高级士族,其他人不大。
唐朝——来自各阶层,且著名诗人多出身平常,政治地位不高,虽有高者,其创作成就也与其政治地位无直接关系(如王维、白居易等)。
中国古代文学史—史记讲义课件
580万字,是原书的10倍。是目前材料最详尽,
最便于阅读的《史记》注本。
16
(四)司马迁的其它作品
今存《悲士不遇赋》是晚年的作品, 是一
篇骚体赋, 抒发作者受腐刑的悲愤的心情。另有
散文《报任安书》, 是写给他的朋友任安的信, 司
马迁主要在信中叙述了自己不幸的遭遇, 抒发心
中的痛苦, 以及受辱而坚韧不屈的顽强意志, 司马
司马迁和《史记》
1
壹 司马迁的生平 贰 《史记》的思想内容 叁 《史记》的艺术成就 肆 《史记》的地位和影响
2
第一节 司马迁的生平和《史记》的著述
一、司马迁的生平 司马迁(前145~约 前87),字子长, 左冯翊夏阳(今陕 西韩城。汉代京畿 地区分为三部分: 京兆尹、左冯翊、 右扶风,各相当于 一个郡)人。
14
(二)、《史记》的名称及其流传 史记,司马迁原名为《太史公书》——后变为《太史公 记》——再变为《太史记》——《史记》,时为魏晋之间。 史记在司马迁生前并未公布于世。到汉武帝,昭帝、宣帝 他的外孙杨恽公布此书,才得以流传,但流传不久,就缺了十 篇,(景帝纪、武帝纪等)。后来褚少孙补足其中的四篇,都
唐司马贞《索隐》、唐张守节《正义》,原为
单行本,北宋时会编在一起。
2、清梁玉绳《史记志疑》对史记的考察、校
订,花二十年时间而成,或云可为《史记》第
四家注。
3、日本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资料
丰富,是《史记》三家注后最好《史记》注释。
4.韩兆琦《史记笺证》。韩先生批阅十三年
撰成此书。吸收了许多最新的研究成果,全书
不但没有受到惩罚,反而封了海西侯。) 汉武帝给司马迁治罪其它原因: “司马迁作《景帝本纪》极言其短,及武帝之过, 帝怒削而去之,后坐李陵降匈奴,下迁蚕室。有怨言(可能指的是《报任安书》), 下狱死。”(引自卫宏《汉书旧仪注》。司马迁的死,两千年来一直是个谜。刘向、
中国古代文学讲义
中国古代文学(5)讲义中国古代文学(5)讲义第一章元代文学概说一、元代的社会与文学概况元朝的大统一,结束了长达三百多年的分裂格局,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全国领域内居统治地位的少数民族政权。
这是一个空前统一、幅员辽阔的朝代,也是一个矛盾重重、苦难深重的朝代。
在政治上,民族矛盾空前突出;阶级矛盾严重激化;文士地位空前低下。
在经济上,随着农业的恢复,都市经济更加繁荣,市民阶层也不断壮大。
在思想上,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开始确立,同时对各种宗教信仰兼收并蓄,思想控制相对松弛。
这些都给元代文学的面貌与架构带来深刻的影响。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演进历程中,元代文学处于一个新的转折期:即新兴的通俗的戏剧小说开始取代传统的典雅的诗文词赋的正宗地位,从此,叙事性文学逐渐成为文坛创作的主流。
在元代文学中,大放异彩的是元曲。
它包括叙事体的杂剧和抒情体的散曲,因二者皆以曲辞为主合乐歌唱,故统称为曲。
元曲一向与唐诗、宋词并举,为元代文学之主流,亦是一代文学之代表,为中国文学增添了新的光辉。
在元曲中,成就更为辉煌的是杂剧,它是中国戏剧成熟的标志,也是元代文学最高峰的标志。
元杂剧是以宋杂剧和金院本为基础,把唱、念、科、舞等艺术结合起来表演故事,并用北曲演唱的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
元杂剧之所以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崛起并兴盛一时,主要是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都市经济的繁荣、通俗文艺的发展、戏剧演出的社会化和商业化以及市民阶层的娱乐需求,为元杂剧的繁盛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群众基础。
其次,元代以前的诸种歌舞伎艺,尤其是宋、金以来戏剧事业本身的进步,为元杂剧的产生提供了丰富而深厚的艺术实践。
再其次,最高统治者对歌舞戏曲的爱好和提倡,鼓励了元杂剧的发展。
最后,也是最主要的,大批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文人沦落下层,成为书会才人,这些创作主体对剧本创作的直接介入,有效地提高了元杂剧的艺术品位,这是元杂剧得以繁盛的根本保证;同时创作者与演出者、剧本创作与舞台演出的关系空前密切,相得益彰,使得元杂剧迅速发展成独立的艺术样式。
中国古代文学二讲义
《中国古代文学》(二)引论一中国古代文学的四期五体中国文学的分期:中国文学,古近现当先秦文学汉魏六朝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的分体:诗文词小说戏曲诗:古体诗、近体诗文:包括古文、骈文、赋等词小说:文言小说、白话小说戏曲二《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性质和意义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文专业的主干课程。
三《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学习的基础:古代汉语1 识记繁体字2 断句与标点3 学会看注释和使用工具书四《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学习的方法1 熟读多背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读懂作品(语言)——进行审美(文学)2 掌握线索五《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相关研修教材《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中国文学作品选注》袁行霈主编中华书局2007年版本书根据《中国文学史》结构,从先秦文学到近代文学共分为四卷九编。
对于每篇作品,通过下设的“作者简介”、“题解”、“校注”、“集评”四个栏目进行诠释和点评。
第一讲唐诗概论一唐代诗歌的繁荣1名家辈出,名篇荟萃2题材宽广,内容丰富3体制完备,形式多样4百花齐放,风格繁多5继往开来,影响深远二唐代诗歌繁荣的原因1内因:前代文学发展所积累的艺术经验2外因:外在的社会文化环境最为适宜诗歌生长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统一,经济繁荣皇帝的提倡和诗赋取士思想开放,三教并用,积极吸收外来文化诗歌风气的盛行和人们情感表达的自由三唐代诗歌的分期:四唐说研究者根据唐诗创作具体情况,将唐诗的发展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习惯上称之为“四唐”说。
四唐分期源于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最终完成于明代高棅的《唐诗品汇》。
1初唐(高祖武德——玄宗先天)初唐前期(高祖、太宗):贞观诗坛初唐后期(武后、中宗):四杰、沈宋、陈子昂2盛唐(玄宗开元——代宗大历)盛唐之音、盛唐气象3中唐(代宗大历——穆宗长庆)前期(大历——贞元):大历十才子后期(贞元——长庆):元白、韩孟4晚唐(敬宗宝历——唐亡)前期(宝历——宣宗大中):小李杜后期(咸通——唐亡)四《全唐诗》第二讲初唐诗歌导语:初唐历史概说一沈宋初唐诗人沈佺期和宋之问为律诗的定型作出了贡献,二人并称为“沈宋”,宋之问被贬岭南往返时的行旅诗写得较好,如《渡汉江》,沈佺期的代表作为《独不见》。
古代文学史一讲义
古代文学史(一)第一编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第一节初民的歌谣1个高频考点考点一:后世典籍存留歌谣(3次,p42,2018.10单,2015.10单,2016.4单)附加:贲如,皤如,白马,翰如。
匪寇,婚媾。
《易贲六四》(诱婚)鹤鸣在阴,其子和之。
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易中孚九二》(宴饮)第二节上古神话传说1个高频考点考点一:神话含义及分类(5次,p43,2017.10单,2016.10单,2016.4单,2015.10单,2017.4名)1. 关于神的故事;2.出于想象或幻想;3.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的愿望,是时代的产物。
附加:神话的特征神话与传说的区别与联系联系: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区别:1.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2.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而传说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准则。
我国神话的精神内涵特征1.鲜活地体现着初民的原始思维特征;2.紧紧地围绕着人的生存这一主题;3.其中的英雄人物都充满着激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和英雄气概;4.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第一编第二章《诗经》概述诗经的收集与编订1个考点(2次,p48,2018.10单,2017.4多)第一节《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5个考点考点一:《诗经》及分类(4次,p49,2017.10单名,016.10单,2015.10单)《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录了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
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
其中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10篇。
“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
“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边地区的音乐。
又分大雅和小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考点二:婚恋诗基本内容(2次,p49,2016.10 单,2018.4论)考点三:抒发人生感慨的诗(1次,p50,2018.10单)考点四:政治讽喻诗(1次,p51,2015.4单)考点五:史诗及其他(1次,p52,2017.4单,2016.10多)第二节《诗经》的文学成就3个考点考点一:赋比兴(4次,p55,2016.4单,2015.4单,2018.4 多,2018.10名)考点二:《诗经》的句式(2次,p55,2018.10单,2016.10单)以四言为基本句式,参差变化,比较灵活,间杂二言句到八言句。
古代文学讲义
古代文学讲义第一课汉赋——是种流行于汉代的一种介于诗与散文之间的文体,它的主要特征是铺成写物、不歌而诵、辞藻华丽、手法夸张。
汉赋的起源:《荀子》的隐语、华丽的词藻楚辞、形体渊源于荀赋、错张扬丽的风格来源于纵横家的散文。
兴盛的原因:汉代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文学本身发展的结果学术思潮的控制考赋、献赋制度的推进汉赋发展的三阶段 1 骚体赋流行期(汉初至武帝初年)代表作家:贾谊、淮南小山、枚乘、东方朔。
代表作:《吊屈原赋》《鵩鸟赋》、《《七发》2大赋流行期(武帝初年至东汉中叶)代表作家: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3抒情小赋流行期(东汉中叶以后)代表作家:张衡、蔡邕第二课《鵩鸟赋》艺术成就:1采用了问答体,开启“述客主以首引”的汉赋体制2运用了一些巧妙的比喻来抒哲理、发议论,使文章意蕴明朗3继承了《诗经》的传统,大量运用四言句铺陈叙述,但句子散化,不尚辞藻,表现出质朴流畅的特点。
《七发》历史地位与艺术成就:标志着汉大赋体制的形成问答形式,铺成手法,辞藻的堆砌,劝白讽一的主旨标志着地方诸侯王为中心的汉赋创作时代的终结和以京都为中心的创作时代的到来。
第三课1司马相如赋的篇目:《子虚赋》《上林赋》是其代表作《长门赋》《大人赋》《美人赋》《哀二世赋》是其著名赋2《子虚赋》《上林赋》是其代表作,也是汉赋中最优秀,影响最深远,具有典范意义的作品创作前后相去十年,但内容相连,一贯而下,结构严谨。
3司马相如是汉赋创作成就最高的作家。
4《子虚赋》《上林赋》艺术成就:内容上1帝国形象塑造2一统观念的弘扬3时代精神的体现艺术上1时空顺序和以类相相缀兼用的铺陈方式2主客问答的结构形式与夸张笔法的融通3句法灵活多变,句式长短不一5司马相如赋的特点1大肆铺叙,即在“体物”上下功夫,力求繁富,以大为美。
2语言华美,气势宏伟。
6杨雄宫廷赋:《蜀都赋》四大赋《甘泉赋》《羽猎赋》《长扬赋》《河东赋》7《甘泉赋》艺术成就:1采用主体向观照对象逐步趋靠的方式进行铺成2铺成空间的多向维度,展示的是三维六合空间3对骚体赋赋予新的功能8班固,史学家,文学家,编写《汉书》《白虎痛》京都赋的惯例《两都赋》。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详细讲义课程教案全文免费
内心世界的表达。其中,阮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表现了其深邃的
思想和卓越的艺术才华。
03
建安文学与正始文学的比较
建安文学注重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描绘社会现实来抒发作者的情
感;而正始文学则更加注重内心世界的表达,通过哲理思考和象征手法
来探索人生的意义。
魏晋南北朝诗歌
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发展历程
从建安时期的悲凉慷慨,到正始时期的清峻通脱,再到南 北朝时期的多元化发展,魏晋南北朝诗歌经历了不同的历 史阶段和风格变化。
魏晋南北朝诗歌的代表作品 陶渊明的田园诗、谢灵运的山水诗、鲍照的乐府诗等,这 些作品在表现自然、抒发情感、描绘社会现实等方面都有 独特的艺术成就。
魏晋南北朝诗歌的艺术特色
注重意境的创造和情感的抒发,善于运用比兴、象征等手 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同时,魏晋南北朝诗歌还注重音 韵美和形式美,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跨文化交流
古代文学在跨文化交流中不断吸收外来文化 因素,丰富自身内涵。
对未来学习的建议与展望
深入学习经典作品
建议学生深入学习古代文学经典作品,领悟 其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
关注文学与社会的关系
鼓励学生关注文学与社会、历史、文化等方 面的联系,拓展文学视野。
培养批判性思维
引导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和分析 文学作品。
宋元戏曲的发展
宋元时期,戏曲艺术逐渐成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戏曲作品和戏曲家。
宋元戏曲的代表作品
杂剧《汉宫春》、《梧桐雨》等,南戏《琵琶记》、《拜月亭》等, 这些作品在戏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宋元诗文与批评
宋诗的发展与特点
宋诗在唐诗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注重理趣和思辨,形成了独 特的艺术风格。
古代文学讲义
清代文学概述第一节清代文学史的起讫20世纪40年代,中国有一位著名的文人,写了一篇著名的文章。
这位著名的文人叫郭沫若,他写的这篇著名的文章叫《甲申三百年祭》。
当年毛泽东主席曾号召全党同志学习这篇文章,声势蔚为壮观。
题中的“甲申”是什么意思?“甲申”是干支纪年法,指的是1644年。
郭沫若为什么要拈出1644年大做文章呢?公元1644年,是风云变幻、惊心动魄的一年,是天地大变、江山易主的一年,是彪炳史册、史学意义重大的一年。
这一年,坐困北京的明朝,坐大东北(沈阳)的清朝,盘踞西北的李自成和张献忠,几方征战多年,终于在这一年尘埃落定。
1644年,即崇祯17年,是明朝统治中国276年的最后一年,崇祯皇帝在北京煤山(现景山)上的一棵歪脖树上永垂不朽;这一年是清朝入主中原267年的第一年,即顺治元年,满清六岁的清世祖顺治皇帝福临登上了紫禁城中,元、明两代24个皇帝坐过的金銮宝座;是李自成建立大顺朝的一年,也是灭亡的一年;这一年是张献忠建立大西朝的一年。
值得注意的是,甲申1644年,逐鹿中原的几个势力都想到了一个“顺”字。
李自成建国号为“大顺”,张献忠建大西政权而以“大顺”为年号,满人入主中原第一年的年号为“顺治”。
从政治文化的角度看,顺民心者得天下,他们同时举起了顺民的旗号,标榜自己应天顺民。
从民间文化的角度看,“顺”就是顺顺利利、一路顺风夺取天下政权。
这几股政治势力中,最顺的当属满人。
最终,从白山黑水间卷地而来的满人,它裹挟着东北汹涌的寒流,带着游猎民族特有的粗犷与勇力,在其先祖——金人退出中原400年后,再次问鼎中原。
这次不光是中国北部了,而是在整个华夏,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且在中国历史上控制的行政区域最为广大的一个封建王朝——大清帝国。
清王朝从顺治元年1644清人入关至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清王朝历经了267年。
那么,1644年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呢?它的重要意义就是拉开了清代文学史的序幕。
中国古代文学讲义
中国古代文学讲义
一、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历经数千年的积淀,形成独
特的风貌。
它不仅是记录了古代社会、文化和思想的重要载体,也
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发展历程
1. 先秦文学:先秦时期的文学主要有诗经、楚辞等,其中《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而著名。
2. 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以辞章和赋为主要
形式,最具代表性的是《文选》和《文魏赋》。
3. 唐代文学: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期,诗歌成为当时
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白日依山尽》等。
4. 宋代文学:宋代兴起了文言小说,如《红楼梦》、《西游记》等,出现了多种新的文学流派。
5. 元明清文学:元代的传奇文学、明代的戏曲文学、清代的小
说文学都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三、代表作品
1. 《诗经》:收集了一千多年间的民间诗歌,以其真实感人的描述方式,展现了古代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2. 《红楼梦》:清代作家曹雪芹的代表作品,以丰富的人物形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腐败。
3. 《西游记》:明代作家吴承恩的杰作,通过讲述孙悟空等主要角色的冒险故事,揭示了人性的善恶和个体的成长。
四、影响与价值
中国古代文学不仅给人们带来了艺术享受,还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它对于现代文学的发展和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结语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深入研究和传承,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和人民,感受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中国古代文学完美背诵讲义
中国古代文学完美背诵讲义1、关于神话神话是远古人民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它是“通过任命幻想,用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马恩选集》即:远古人类借助想象以及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内容的故事。
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原始社会人们一方面对诸如洪荒灾害,风雨雷电的自然想象无法解释,一方面又随着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勇于探索并表现出征服自然的强烈欲望,但这种愿望正能靠幻想来满足,于是就产生了神话,可以说,神话是原始人以想象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形象化的结果。
中国的古代神话丰富多彩但保存下来的不多,按内容大致分类如下:创世神话:盘古开天,女娲造人英雄神话:后羿射日,禹繇治水氏族神话:黄帝战蚩尤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滥觞,它丰富的素材,浪漫的想象,无不深刻的影响了后世的作家,中国古典文学由此掀开光辉灿烂的第一页。
2、关于诗经诗经—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中国古代典籍中关于采诗,献诗,删诗说透露了诗经的作品来源与编定情况。
笙诗—小雅寸目无辞,共6篇,皆为用笙演奏的通用乐章名。
四始—史记孔子世家: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
变风变雅—诗大序:……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变指时世由盛转衰,政纲崩坏,变风变雅犹指那些深刻反映社会现实,揭露统治者荒淫暴虐丑行等显示注意诗章,变风变雅承载着诗可以怨的功能,其批判现实主义精神深刻的影响着后世作家,但在孔门温柔敦厚的诗教下有体现出怨而不怒,婉而多讽的特点。
六义说—诗大序:……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无曰雅,六曰颂,现在一般认为,风雅颂三类是音乐曲调名称,风指各地民间曲调,雅指周王畿所在地曲调,颂指宗庙祭祀配以舞蹈的曲调,而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基本艺术手法,按朱熹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总之,六义之中,风雅颂是诗的类型,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古代文学讲义
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与批评:不大可信的歌谣作品: 《击壤歌》《卿云歌》 卜辞时代的文学:甲骨文与《易经》卦爻辞中的记载 第一本著录甲骨文的著作是 1903 年刘鹗的 《铁云藏龟》 第一本考释甲骨文的著作是 1913 年孙诒让的《契文释例》先秦的文学与批评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又称“诗三百”,另有 名篇《小雅 鹿鸣》《邶风 式微》 历史散文:《春秋》注重微言大义而不是历史事实 《国语》《战国策》哲理散文:《老子》《论语》 《孟子》“民本”诗人屈原《离骚》“逸响伟辞,卓绝一世”(鲁迅) 其中的名言有“九死未悔”“上下求索”等。
箭垛式人物? 文学批评:注重诗歌的“言志”、“美刺”、“观风”说,相传孔子编定六经。
儒家孔子对《诗三百 》强调“诗无邪”、“文质彬彬”、“兴观群怨”、“多识鸟兽草木之名”。
孟子主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知言养气”。
荀子主张“明道、征圣、宗经”。
汉代的文学与批评: 赋的成就:赋原是一种表现方法,至汉代成为一种文体。
汉初: 贾谊《吊屈原赋》 枚乘《七发》 全盛期:司马相如《子虚》《上林》《长门》《大人》《美人》五赋为代表 司马迁《悲士不遇赋》模拟期:扬雄《甘泉》《羽猎》 班固《两都赋》 转变期:到汉末魏晋,赋的题材扩大,篇幅变短,富于抒情 王粲《登楼赋》 曹植《洛神赋》 陶渊明《闲情赋》《归去来辞》司马迁的《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私书)12 本纪叙帝王 10 表系时事 8 书详制度 20 世家记诸侯 70 列传记人物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汉代政论文:贾谊《论积贮书》《过秦论》 晁错《论贵粟疏》 桓宽《盐铁论》汉乐府民歌:乐府原是搜集民间歌曲的官署机构,始于汉武帝,其中的作品有些为文人所作,如郊祀歌, 有些为民间歌辞,如相和歌、清商曲、杂曲等。
在对罗敷描写中的间接技巧 古代叙事诗歌的双璧:《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辞》神话传说:女娲造人 补天 大禹治水 火神祝融 水神共工 弈射日6 篇笙诗。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一卷 详细讲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节先秦文学总论一、先秦文学的时间断限和主要样式先秦文学是指从远古时代到秦代建立之前的文学。
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三个发展阶段,文学的样式有神话、诗歌和散文。
二、先秦文学的发展过程原始社会时期的文学有歌谣和神话,它们都是集体的口头创作。
由于当时文字还没有正式出现,这些作品都是后人根据传说记录下来的。
夏朝的文学:《尚书》中的《夏书》是后人根据传说整理而成的。
夏朝的诗歌有早期的歌谣《候人歌》和夏桀时的民谣。
商朝的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是早期的文字记载甲骨卜辞《卜辞通纂》第三七五片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南来雨,其自北来雨?商代的散文还有《尚书》中的《商书》以及《周易》中的《卦辞》和《爻辞》。
卦爻辞: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
(《大壮·上六》)周朝的文学:历史散文空前地发展起来。
《尚书》中的《周书》在记言记事方面都有了突出的进展,显示了古代散文在日益成熟。
《周书》之外,诸侯国也各有国史。
保留至今的《诗经》是周代乐官搜集和编定的乐歌,《诗经》成为我国诗歌史上辉煌的第一页。
战国的文学:在百家争鸣中出现了诸子散文。
历史散文的成就也非常引人注目。
《左传》和《国语》的基本内容虽然是战国以前的史料,但它们的成书都在战国时期,而《战国策》的出现,更是把历史散文推向了新的高峰。
在南方的楚地,出现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楚辞。
战国文学是先秦文学的一个高潮。
三、先秦文学的基本特征1、应用性与现实性先秦文学尚处在文学的初起阶段,这一时期,文学还没有同学术及其它艺术形式完全分离,形成独立的艺术门类,而是带有很强的应用性。
先秦文学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作品的内容都与现实生活有关,其中总是大胆地表现对现实社会与人生的种种看法与感受,从来不回避现实问题。
2、独创性与典范性先秦文学带有初创期的特点,这一时期,文学创作没有什么现成的模式可循,因此也就没有什么束缚创作的框框,不同的作者都力图在作品中自由地表现自己,作品带有鲜明的个性和独创性。
古代文学史讲义(先唐部分)1、先秦文学绪论
第 一 编 先 秦 文 学
绪 论 [ ]
初民的巫觋文化习尚,与先秦文学 的主要关系,一是诗、乐、舞三位一体。 这本是巫术活动的重要特点,在《诗经》 中得到了保留(尤其《颂》,本就是祭 祀用的歌舞曲)。二是与楚辞的深切联 系。楚地“信巫鬼,重淫祀”(《汉书· 地理 志》) ,“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 歌乐鼓舞以乐诸神” ( 王 逸 《 楚 辞 章 句 · 歌 九 序》) 。楚地巫风对楚辞的影响,从浅层 说,屈原的《九歌》十一篇,就是在民 间巫歌的基础上加工润色而成的;从深 层说,屈原作品那种奇思幻想,那样飞 动飘逸的艺术境界,就是得之于楚地巫 觋文化的熏染和营养。
第一章《诗经略论》)
第 一 编 先 秦 文 学
绪 论 [ ]
关于第二个疑问——文学艺术 是怎样产生的,人们却聚讼纷纭。 概而言之,主要有以下诸说: A、起源于劳动。 B、起源于模仿。 C、起源于游戏。 D、起源于巫术。 E、起源于情思交流的需要。 F、起源于季节变换的符号。 G、起源于心灵深处的幻觉或(集 体、个人)无意识。 (参见朱狄《艺术的起源》)
第 一 编 先 秦 文 学
绪 论 [ ]
在以上诸说中,影响最大的是 劳动起源说和巫术起源说。但都顾 此失彼。 实际上,企图以一种理论解释 文学艺术起源必然会捉襟见肘。世 界广大,初民群落众多,生活情境 丰富多彩,心理和愿望随时随地不 尽相同,关于文学艺术的起源,其 实很难用一种理论做出全面的解答。 它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不同群 落,甚至不同的人那里产生,其具 体情形必然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毋 宁说,文学艺术的起源是一种多元 的景观。
第 一 编 先 秦 文 学
绪 论 [ ]
第三,其“杂文学”状态还可以从 文学与其他学科混融不分的状况来认定。 先秦文学和文化以及其他艺术形式难以 截然区分。就其最显要者而言,先秦文 学与巫术即具有水乳交融的密切关系。 《宋书· 符瑞志》引《竹书纪年》: “ ( 舜 ) 即 帝 位 …… 击 石 拊 石 , 以 歌 《九韶》,百兽率舞。”《吕氏春秋· 仲 夏纪》:“帝尧立,乃命质为乐。质乃 效山林溪谷之音以歌,乃以麋置缶而鼓 之;乃拊石击石,以象上帝玉磬之音, 以致舞百兽。”纬书《河图玉版》: “古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 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被发而舞。”
中国古代文学讲义稿谭德兴
中国古代文学讲义稿谭德兴引言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思想内涵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和启发。
本文将以中国古代文学为主题,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的概念、特点、代表作品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一、概念中国古代文学是指战国时期至清代结束的时间段内产生的文学作品,以诗词、散文、戏曲和小说为主要形式。
它以情感表达和思想启迪为目的,注重修身养性,关注人伦道德和社会命运。
二、特点中国古代文学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 表现形式丰富多样中国古代文学以诗词、散文、戏曲和小说为主要形式,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例如,在诗词中,古人以简洁而优雅的语言表达情感和思想,以意象和韵律展现绚丽的景色和抽象的思想。
而在小说中,古人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展示生活的喜怒哀乐,揭示人性的善恶与复杂。
2. 注重情感表达中国古代文学强调情感表达,将个体的情感体验与社会环境相结合。
无论是忧愁、怅惘、欢乐还是思考、悲伤、幽默,都被表达得淋漓尽致,令人动容。
通过情感的抒发,古代文学能够打动人心,引发思考。
3. 融入哲学思想中国古代文学融入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体现在作品中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等方面。
例如,战国时期的《道德经》和《庄子》中的哲学思想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既是情感的抒发,又是思想的启示,其背后有着深刻的思考和哲学内涵。
4. 贴近生活,关注现实中国古代文学贴近生活,关注现实问题,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描绘和反思,展现人类的悲欢离合、矛盾与和谐。
古代文学作品不仅是对历史的记录,更是对当代社会的反思和启示,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触动。
三、代表作品中国古代文学以其丰富的作品而闻名于世。
下面列举几部代表作品:1. 《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开山之作,是一部以诗歌形式记录了先民们生活和情感的集合体。
《诗经》中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爱情、战争等多个方面。
其独特的韵律和意境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古代文学讲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讲义略梳一、先秦文学一、神话(为浪漫主义创作提供素材)四大神话:女娲补天(《淮南子》《列子》)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山海经》:保存神话资料最多,最有神学价值。
在班固《汉书·艺文志》中,著录有“《山海经》十三篇”《山海经》包括: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海外南经、海外东经、海外北经、海外西经海内南经、海内东经、海内北经、海内西经大荒经东、西、南、北、海内经《山海经》的篇章结构与众不同。
除《大荒经》以下五篇外,其方位展开顺序不是习以为常的东、南、西、北,而是有悖常法的南、西、北、东。
蒙文通曾经据此为论据之一指出,《山海经》是古代南方(即古巴蜀和楚)人的作品,故在篇章安排上以南方为首,后人也多袭其说。
但是,先秦典籍甚多,经现代学者梳理后,并未见到有与此类似的事例,因此,倘若单凭此点,今人少有采信。
女娲造人(汉《风俗通》)盘古开天(《述异记》)二、《诗经》(中国古代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收录作品年代: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风》:各地方民间歌谣十五国风计160篇,是三百首之最菁华部分《雅》:贵族的宫廷正乐《大雅》31、《小雅》74,计105篇《颂》:天子、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周颂》31篇、《鲁颂》4篇(内容均为歌颂鲁僖公)《商颂》5篇(前三篇为祭祀商朝祖先的乐歌,不分章;后两篇歌颂商朝武丁伐荆楚的胜利,皆分章)计40篇《诗经》六艺: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赋:直言其事——赋就是铺陈直叙,即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类比——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体或情感,借一个事物作类比一般说,用来作比的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
形象生动,鲜明突出事物(事情)的特征。
(赋比兴中比的意思是类比,不同于网络上流传的比喻)兴:触景生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
中国古代文学史(讲义)【上古战国文学-秦汉文学部分】
1.《易经》是本占筮书。 它古代原始迷信活动的记录,大约产生于西周初年,作者可能是一些以占卜为职业的巫 师。后人给《易经》作了“传”(注释性文字),称《易传》,《易经》和《易传》合 称《周易》。卜,用龟甲牛骨占卜。筮,用蓍草占卜。
2.“易”的含义:变易、不易、简易。 宇宙现象和人事,如昼夜的运行,如人生由幼小而老死,都是变化不止,此为“变易”。 但是,变易虽多,其间却有一定不易的理法,如天尊地卑、父子君臣的关系,这就是 “不易”。这种道理法则极其明白而且简单,这就是“简易”。
、 风 、
容 。王 有
雅
的
朝地
、
意
直方
思
接色
颂
,
统彩
它
治的
是
地音
一
区乐
种
的。
宗
音
庙
乐
祭
,
祀
雅
第二节 雅 颂
一. 颂诗
1.《周颂》三十一篇,全部是西周初年的作品,它们是周王 朝祭祀宗庙的舞曲,具有很浓厚的宗教气氛。 2.“鲁颂”和“商颂”是春秋前期鲁国和宋国用于朝廷、宗 庙的乐章,庙堂文学。
二. 雅诗
• 又称《南华经》, 系庄周及其后学 所撰。约成书于 先秦时期。继承 老子学说而倡导 相对主义,蔑视 礼法权贵而倡言 逍遥自由。行文 汪洋恣肆,瑰丽 诡谲,意出尘外, 乃先秦诸子文章 的典范之作。
• 作为我国第一部 浪漫主义诗歌总 集,由于诗歌的 形式是在楚国民 歌的基础上加工 形成,篇中又大 量引用楚地的风 土物产和方言词 汇,所以叫“楚 辞”。
原始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人们面对难以捉摸和控制的自然界,
2 有一种神秘和敬畏的感情,而一些特殊的灾害性的自然现象,如 地震、洪水、人的生老病死等,尤引起惊奇和恐慌,人们由此膜 拜幻想出的世界上存在着种种超自然的神灵和魔力,神化就如此 产生。
古代文学史讲义
Page No.1WordsFromSlide中国古代文学史1邢培顺WordsFromNotePagePage No.2WordsFromSlide开场白:首先解决三个问题:1.文学史是一门什么学科?文学是不是知识?2.为什么学习文学史?社会科学:知识、意义和价值;人格结构:知识、道德和意志3.怎样学习文学史?2WordsFromNotePagePage No.3WordsFromSlide总绪论第一节,文学史及其研究方法一、什么是文学史文学史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以文学的演变为对象,研究文学发展历史的科学。
从某个角度说,它是文艺学与历史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
其主体是由客观存在过并积淀下来的诸种文学现象构成的历史性的演变过程。
二、文学史研究的几个层面(一)文学创作的时代背景,即文学创作的经济背景和政治背景。
3WordsFromNotePagePage No.4WordsFromSlide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社会的形态,所以它是文学发展状况的最终决定力量。
政治对文学创作具有直接的重大的影响。
文学的发展演变,往往与一个朝代的政治形势的变化紧密相关。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朝的经学和辞赋、唐代诗歌的演变。
(二)文学创作的主体即作家,包括作家的出身、经历、思想面貌、个性特征和心态特点等。
孟子有所谓“知人论世”的观点。
4WordsFromNotePagePage No.5WordsFromSlide(三)文学创作与文学作品。
这是文学史的核心内容。
对作家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评价,看他在题材、体裁和表现手法方面对前人做了怎样的继承,但更重要的是看他与前人相比,有哪些创新的东西,从而总结出文学的演变过程。
三、文学创作的两翼1.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鉴赏。
(1)古代文学理论是历代文艺理论家对文学创作实践经验和文学批评鉴赏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概括。
它来自实践,又影响5WordsFromNotePagePage No.6WordsFromSlide实践,许多文艺的基本命题、概念、范畴,代代相传,互相阐发,互为补充,不断丰富发展,形成一个理论体系。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详细课件讲义.doc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详细笔记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识记:①《尚书。
尧典》、《吕氏春秋。
古乐》、《诗大序》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
《尚书。
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吕氏春秋。
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毛诗大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②《弹歌》、伊耆氏《蜡辞》和《周易。
贲卦》六四爻辞。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
伊耆氏《蜡辞》: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周易。
贲卦》: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理解:①上古歌谣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
原始歌舞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
最初的歌舞往往就是他们日常生活情状的重演或是庆祝、祭典活动本身。
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②原始歌舞诗、乐、舞合一的综合性。
歌唱和舞蹈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
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第二节神话传说1).神话及其产生识记:神话的性质。
1.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社会)并征服自然(社会)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
理解:神话的劳动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认为神话伴随着初民的劳动生活而产生,宗教起源说指实为神话产生于初民的宗教活动。
劳动起源说:神话的内容总是反映着劳动生活,初民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与漫长时期的劳动生活有直接关系,劳动生活是神话得以产生的最根本条件。
宗教起源说:初民的敬畏和崇拜观念,产生于他们对生活经验的最初思考,这便是最初的宗教观念。
当他们从崇拜敬畏,变而为企图解释和支配自然力时,神话也就产生了。
古代文学讲义
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1、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2、神话产生的原因: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面对难以捉摸和控制的自然界,人们不由自主地会产生一种神秘和敬畏的感情,而一些特殊的灾害性的自然现象,如地震、洪水,还有人类自身的生老病死等等,尤其能引起惊奇和恐慌。
人们由此幻想出世界上存在着种种超自然的神灵和魔力,并对之加以膜拜,自然在一定程度上被神化了,神话也就由此产生了。
3、神话的功能: A、神话在维系人们的社会性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B、神话是把个人和集体联系为一体的一条强有力的精神纽带。
C、神话可以使难以理解的现实呈现出种种戏剧性的属性,人们在对世界假想性的把握中宣泄了种种令人不安的情绪。
4、神话的内容: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5、神话蕴含的民族精神: A、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
B、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
C、体现了先民们的反抗精神。
6、神话历史化:就是把神话看成是历史传说,通常的做法是把天神下降为人的祖神,并把神话故事当作史实看待,构成了一些虚幻的始祖以及它的发展谱系。
第二章《诗经》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诗三百”,西汉时立为学官,尊为经典,始称《诗经》,共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
按照音乐的不同,《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包括十五国风,是各地的地方音乐。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是西周王畿地区的音乐。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包括周颂、鲁颂、商颂。
2、四家诗:汉代传《诗》的有齐鲁韩毛四家,分别是齐人辕固、鲁人申培、燕人韩婴、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
齐、鲁、韩“三家诗”当时并列于官学,书写用汉代通行的隶书,称为“今文诗”;《毛诗》晚出,用先秦古文字书写,称为“古文诗”。
“三家诗”盛时,《毛诗》受压,“三家诗”东汉趋于衰微,《毛诗》代之而兴,“三家诗”后先后失传,独毛诗大行于世,即今之《诗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与批评:
不大可信的歌谣作品:《击壤歌》《卿云歌》
卜辞时代的文学:甲骨文与《易经》卦爻辞中的记载
第一本著录甲骨文的著作是1903年刘鹗的《铁云藏龟》
第一本考释甲骨文的著作是1913年孙诒让的《契文释例》
神话传说:女娲造人补天大禹治水火神祝融水神共工弈射日
先秦的文学与批评
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又称“诗三百”,另有6篇笙诗。
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名篇《小雅鹿鸣》《邶风式微》
历史散文:《春秋》注重微言大义而不是历史事实春秋三传:左传谷梁传公羊传
《国语》《战国策》
哲理散文:《老子》《论语》《孟子》“民本”《庄子》“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诗人屈原《离骚》“逸响伟辞,卓绝一世”(鲁迅)《天问》《哀郢》等
其中的名言有“九死未悔”“上下求索”等。
箭垛式人物?
文学批评:注重诗歌的“言志”、“美刺”、“观风”说,相传孔子编定六经。
儒家孔子对《诗三百》强调“诗无邪”、“文质彬彬”、“兴观群怨”、“多识鸟兽草木之名”。
孟子主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知言养气”。
荀子主张“明道、征圣、宗经”。
汉代的文学与批评:
赋的成就:赋原是一种表现方法,至汉代成为一种文体。
汉初:贾谊《吊屈原赋》枚乘《七发》
全盛期:司马相如《子虚》《上林》《长门》《大人》《美人》五赋为代表
司马迁《悲士不遇赋》
模拟期:扬雄《甘泉》《羽猎》班固《两都赋》
转变期:到汉末魏晋,赋的题材扩大,篇幅变短,富于抒情
王粲《登楼赋》曹植《洛神赋》陶渊明《闲情赋》《归去来辞》
司马迁的《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私书)
12本纪叙帝王 10表系时事 8书详制度 20世家记诸侯 70列传记人物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
汉代政论文:贾谊《论积贮书》《过秦论》晁错《论贵粟疏》桓宽《盐铁论》
汉乐府民歌:乐府原是搜集民间歌曲的官署机构,始于汉武帝,其中的作品有些为文人所作,如郊祀歌,有些为民间歌辞,如相和歌、清商曲、杂曲等。
在对罗敷描写中的间接技巧
古代叙事诗歌的双璧:《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辞》
文学批评:汉代以儒家经典为评判标准来解释作家作品。
出现了专篇的文学论文《毛诗序》。
司马迁继承了刘安《离骚传》的观点,尤其肯定屈原作品的“怨、恻”。
司马迁的《史记》“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与批评:
建安诗歌(建安风骨):三曹曹操:《短歌行》曹丕《燕歌行》曹植的五言诗歌
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借酒佯狂服药谈玄
陶渊明的作品《饮酒》《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隐逸诗人之宗”
郦道元的《水经注》山水文学的代表:谢灵运
魏晋时期的小说:志怪干宝:《搜神记》志人刘义庆:《世说新语》
魏晋出现了单篇的文学论文,如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以及专著《文心雕龙》、《诗品》,文学被赋以重要地位。
被鲁迅称为“文学自觉的时代”
齐梁年间沈约等人提倡“四声八病”之说,宫体诗流行。
最著名的文学批评著作:刘勰的《文心雕龙》与钟嵘的《诗品》
隋唐五代时期的文学与批评:
诗歌:陈子昂与初唐四杰“王杨卢骆”
盛唐诗歌山水诗:王维孟浩然集大成者李白
边塞诗:高适岑参
中唐诗歌杜甫白居易
晚唐诗歌杜牧李贺李商隐
新乐府运动:元稹、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
古文运动:韩愈柳宗元
唐代小说:讽刺小说沈既济《枕中记》后来汤显祖的《邯郸记》
李公佐《南柯太守》后来汤显祖的《南柯记》
爱情小说元稹《莺莺传》后来王实甫的《西厢记》
李朝威《柳毅传》后来李好古的《张生煮海》
词的出现诗余长短句琴趣
晚唐词人:温庭筠南唐:李煜《相见欢》
宋金元时期文学与批评:
古文运动:唐宋八大家韩柳欧苏(三苏)王安石曾巩
宋初的词:范仲淹晏殊欧阳修
张先柳永的长调慢词其他词家:苏轼周邦彦(格律派)李清照主张“词,别是一家”
诗歌:陆游
理学家二程、朱熹的“文以载道”观
王安石提倡“有补于世”,苏轼提倡“有为而作”的主张
黄庭坚“脱胎换骨”,“点铁成金”江西诗派,诗歌的用词险怪
宋代长篇小说:《新编五代史平话》《宣和遗事》《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诗话:张戒《岁寒堂诗话》姜夔《白石诗说》严羽《沧浪诗话》
金元之际的元好问《论诗》绝句30首
散曲:分为小令、合调、套曲散曲较词更富于变化,更注重用韵
元代戏剧:南方称南戏在浙江永嘉发展起来
北方主要是杂剧其中的宾白指对话和自白科介指动作砌末指道具
关汉卿的代表作《救风尘》《单刀会》《窦娥冤》
王实甫《西厢记》
白朴《梧桐雨》《墙头马上》
马致远《汉宫秋》流传到欧洲的作品纪君祥《赵氏孤儿》
明清时期的文学与批评:
明朝在诗文方面主要思潮是复古除早期刘基宋濂等人外
前七子李何
后七子李王都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唐宋派归有光
公安派三袁(袁宏道等)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晚明小品文张岱《陶庵梦忆》等对现代文学林语堂等作家影响很大
戏剧汤显祖的“玉茗堂四梦”:《紫钗记》《还魂记》《邯郸记》《南柯记》
明代四大奇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金瓶梅》
三言:冯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两拍:凌蒙初
刘辰翁评点《世说新语》,开明清文人评点小说之风
清代盛行文字狱,桐城派是主要文派。
古代诗歌的系统研究著作清代叶燮的《原诗》。
小说:蒲松龄《聊斋志异》吴敬梓《儒林外史》长篇曹雪芹《红楼梦》:蔡元培的“索引派”胡适的“考证派”王国维的“美学派”
戏剧:洪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
词人:纳兰性德
章学诚《文史通义》提出“六经皆史”的主张。
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
张竹坡评点《金瓶梅》,脂砚斋评点《红楼梦》
金圣叹认为的第一才子书《离骚》、第二才子书《庄子》、第三才子书《史记》、第四才子书《杜诗》、第五才子书《水浒传》、第六才子书《西厢记》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20年目睹之怪现状》
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晚清“诗界革命”以黄遵宪、梁启超为代表。
王国维以西方美学讨论中国小说,在《人间词话》提出了“境界说”。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
翻译外国小说最多的是林纾(林琴南),翻译西方思想著作的代表是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