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楚辞讲义共24页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屈原与楚辞PPT课件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屈原与楚辞PPT课件

2021/4/8
5
屈原的作品
• 今人比较一致的看法大体是:《离骚》、《天 问》、《九章》是屈原自作,《九歌》是屈原根 据楚国民间祭神歌曲加工润色而成。《招魂》一 篇,《史记》明确说它是屈原的作品。现代的楚 辞研究者多认为《远游》、《卜居》、《渔父》 三篇非屈原所作。
• 可以确定为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 《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 共23篇。
2021/4/8
6
“楚辞”名称源流
• 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屈原等人开创的一种新诗体, 楚辞这个名称西汉时始出现, “楚辞”一名,最 早见于武帝时《史记·酷吏列传》:“(朱)买臣 以‘楚辞’与(严)助俱幸侍中,为太中大夫, 用事。”专指先秦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
• 成帝时,刘向编集屈、宋等人的作品,又把西汉 贾谊等人的骚体辞章收纳,命名“《楚辞》”。至 东汉王逸加入自己的一篇作品,并为全书作注, 名为《楚辞章句》,流传至今。
• 《招魂》的艺术特色
• 《招魂》可能是屈原替楚怀王“招魂”的作品,有较高 的艺术成就,其主要特色有二:

一、结构精密。例如写“巫阳下招”,这样结构
精严,依据方位和事物层层铺叙渲染的表现方式,对
后来的汉赋的影响甚巨。
• 二、长于铺排描摹。例如它写四方的可怖,罗列 众多可怕的事物,还描绘出它们可怕的形象。想象夸 张,新奇怪异,描摹事物,穷形尽相。
2021/4/8
11
• 2.创作时间 : • 可能作于屈原流放江南之时,顷襄王初年。 • 3.精神价值: • 屈原峻洁的人格;美政思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追
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格和嫉恶如仇的批判精神。 • 《离骚》的思想内容。 • 一、“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 • 屈原洞察诸侯争霸的形势,提出了他的“美政”理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文学史第一册《楚辞》资料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文学史第一册《楚辞》资料

▪ 汉代最早提到屈原的,是西汉初年的贾谊《吊屈原 赋》。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 《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 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 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 是?”
▪ 最早提及屈原作品的,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后有司 马迁、刘向、班固等。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序》: “至于孝武帝,恢廓道训,使淮南王安作《离骚经 章句》,则大义粲然。……逮至刘向,典校经书, 分为十六卷。”
▪ 1、两部分说: ▪ (1)开篇-岂余心之可惩,对已往历史的回溯; ▪ (2)女媭之婵媛兮-篇末,对未来道路的探索。
▪ 2、三部分说:
▪ 第一部分:自开篇“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至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写诗人在现实政治 生活中遭受重挫,情感郁愤。开篇简述生平,上溯楚之先祖, 接续宗族千年血脉。进而详写志洁行廉,德才双美,特立独 行,一心为公,亦因此导致与佞臣小人的冲突,遭谗被放。 诗人高自标持,绝不妥协:“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 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蒋骥《山带阁 注楚辞》云:“‘民生’四句,总承篇首至此之意而结之, 以起下文,实一篇之枢纽也。”
离骚经第一九歌第二天问第三九章第四远游第五卜居第六渔夫第七九辩第八宋玉招魂第九大招第十屈原或景差惜誓第十一贾谊招隐士第十二淮南小山七谏第十三东方朔哀时命第十四严忌九怀第十五王褒九叹第十六刘向九思第十七楚族起源异说纷纭至少有华夏说苗蛮说东夷说西人说融合说几大类
中国古代文学史I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五章 屈原和楚辞
▪ 公元前8世纪,周平王时,楚君熊通要求封王不得,自封为 楚武王:“我蛮夷也。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敝甲, 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

楚辞(课堂) ppt课件

楚辞(课堂)  ppt课件

ppt课件
1
一、 楚辞的文体有哪些主要特点
首先,楚辞的文体与楚地的原始神话和巫觋(xí)、工祝的有 关宗教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次,楚辞的文体与楚地的乐曲和民歌有着密切的关系。
另外,楚辞的文体为新型诗体,与《诗经》相比在句式、 语调方面有明显的不同。
ppt课件
2
二、神话和巫术有何异同?
它们与楚辞的特点有何关系?
歌》、《薤xiè 露》、《阳春》、《白雪》等名目,我 们还可以从楚辞作品中看到。
从屈原的作品来看,不少作品最后都有“乱”。 所谓“乱”是音乐的专名,指乐曲终了时的结尾部分, 即尾声,有“所以发理词旨、总撮其要”的性质。屈 原的楚辞作品被汉代人称为“赋”,即朗诵诗的意思。 屈原的作品创作,虽受楚地的乐曲、乐章的影响,估 计已不入乐可歌,据有人推测,屈原作品中特地把音 乐上的用语“乱”标出来,或者是为了表示这一部分 是要长咏或要歌唱的。屈原的楚辞体创作正是袭乐曲 体制而有这些名称的。
《九歌》是诗人借用巫俗、巫歌创作出来的杰出作品, 《招魂》是直接仿效楚地巫觋招魂形式写成的,《离骚》不 仅吸取了许多神话人物和故事,而且直接与宗教巫事活动形 式有着密切关系。如果没有古楚的巫术和神话,楚辞的艺术 形式的某些重要特点就不复存在。
ppt课件
3
三、简述楚辞的产生与楚地乐曲和民歌的关系
在春秋战国时代,楚国的音乐和民歌被称为“南音” 或“南风”,楚汉之际则称作“楚声”或“楚歌”, 体制宏伟繁复。战国时代,属于楚国地方特有的乐曲 如《涉江》、《采菱》、《劳商》、《九辩》、《九
ppt课件
16
第三章 宏伟壮丽的抒情诗《离骚》
一、关于《离骚》的题义主要有哪几种解释?《离骚》创作于 诗人的哪一时期?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六章 屈原与楚辞赋(《中国古代文学史》PPT课件)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六章  屈原与楚辞赋(《中国古代文学史》PPT课件)

一、《离骚》的创作
▪ 《离骚》确有可能作于屈原放逐江 南进入沅湘一带之后。
▪ 一篇袒露胸襟、倾吐怀抱的政治抒 情诗。
▪ 将自身遭遇和心灵历程幻化为可触 可感的形象和新奇曲折的情节,以 一位非凡人物的上下于天求索寻觅 为线索。
▪ 独特构思受到了南楚巫觋文化的孕 育和影响。
二、《离骚》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远游》
▪ 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质菲薄而无因兮,焉 托乘而上浮?遭沉浊而污秽兮,独郁结其谁语?夜耿耿而不 寐兮,魂营营而至曙。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 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步徙倚而遥思兮,怊惝怳而乖怀。 意荒忽而流荡兮,心愁凄而增悲。
《卜居》
▪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知尽忠,而蔽鄣於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 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詹尹乃端策拂龟曰: “君将何以教之?”
《抽思》
▪ 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思蹇产之不释兮,曼遭夜之方长。悲秋风之动容兮, 何回极之浮浮!数惟荪之多怒兮,伤余心之忧忧。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结 微情以陈辞兮,矫以遗夫美人。昔君与我成言兮,曰:“黄昏以为期。”羌中道而回畔 兮,反既有此他志。憍吾以其美好兮,览余以其修姱。与余言而不信兮,盖为余而造怒。 愿承閒而自察兮,心震悼而不敢。悲夷犹而冀进兮,心怛伤之憺々。兹历情以陈辞兮, 荪详聋而不闻。固切人之不媚兮,众果以我为患。初吾所陈之耿著兮,岂不至今其庸亡? 何独乐斯之蹇蹇兮?愿荪美之可完。望三五以为像兮,指彭咸以为仪。夫何极而不至兮, 故远闻而难亏。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孰无施而有报兮,孰不实而有获?少歌 曰:与美人抽怨兮,并日夜而无正。憍吾以其美好兮,敖朕辞而不听。倡曰:有鸟自南 兮,来集汉北。好姱佳丽兮,牉独处此异域。既惸独而不群兮,又无良媒在其侧。道卓 远而日忘兮,愿自申而不得。望北山而流涕兮,临流水而太息。望孟夏之短夜兮,何晦 明之若岁!惟郢路之辽远兮,魂一夕而九逝。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愿径 逝而不得兮,魂识路之营营。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理弱而媒不通兮, 尚不知余之从容。乱曰:长濑湍流,溯江潭兮。狂顾南行,聊以娱心兮。轸石崴嵬,蹇 吾愿兮。超回志度,行隐进兮。低徊夷犹,宿北姑兮。烦冤瞀容,实沛徂兮。愁叹苦神, 灵遥思兮。路远处幽,又无行媒兮。道思作颂,聊以自救兮。忧心不遂,斯言谁告兮!

《楚辞》赏析讲义(第14讲)

《楚辞》赏析讲义(第14讲)

《楚辞》赏析讲义(第14讲)教学内容:《天问》概述;《天问》原文及注释。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天问》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人表述的思想感情;体悟中国古典文学欣赏。

教学重点:《天问》原文吟诵。

一、《楚辞·天问》概述千秋骚魂曲悠扬,寸草诗心歌韵长。

求索喷薄成天问,屈子英名永留芳。

仰望穹庐天苍茫,叩问大地答沧桑。

赤子怀沙留遗憾,傲骨忠魂谱华章。

《楚辞.天问》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创作的一首长诗。

此诗从天地离分、阴阳变化、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一直问到神话传说乃至圣贤凶顽和治乱兴衰等历史故事,表现了作者对某些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以及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具有浓厚的道家色彩。

诗文语言别具一格,句式以四言为主,不用语尾助词,四句一节,每节一韵,节奏音韵自然协调。

全诗通篇是对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现象的发问,内容奇绝,显示出作者沉潜多思、思想活跃、想象丰富的个性,表现出超卓非凡的学识和惊人的艺术才华,被誉为是“千古万古至奇之作”。

关于《天问》的创作背景和缘由:王逸《楚辞章句》认为,屈原放逐以后,心中忧愁憔悴,彷徨于川泽之间,游荡在平原丘陵之上,向苍穹发出呼号,仰面叹息,走进楚国先王的宗庙以及王室公卿的祠堂,看到墙壁上描绘着主宰天地山川的神灵,画面瑰奇美丽,形象神奇怪异,又有描绘古代圣君贤王行事的图画,于是在墙壁上书写了文字,以抒发心中的愤懑之情。

楚人哀叹屈原的不幸命运,将这些文字收集起来,即为《天问》。

后人对此说表示怀疑,如王夫之就认为是屈原为讽谏楚王而作。

《天问》是《楚辞》中的一篇“奇”文:说它奇,不仅是艺术的表现形式不同于屈原的其他作品,更主要是从作品的构思到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思想的“奇”——奇绝的内容显示出其惊人的艺术才华,表现出诗人非凡的学识和超卓的想像力。

《天问》是屈原思想学说的集粹,所问都是上古传说中不甚可解的怪事、大事。

“天地万象之理,存亡兴废之端,贤凶善恶之报,神奇鬼怪之说”,他似乎是要求得到一个解答,找出一个因果。

第五讲楚辞

第五讲楚辞

其次,楚辞突出地表现了浪漫的精神气质。 这种精神气质表现为感情的热烈奔放,对理 想的追求,以及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凸现,想 象的奇幻等。楚辞中另一浪漫特征表现在它 通过幻想、神话等创造了一副副雄伟壮丽的 图景。再次,楚辞的象征手法对后世的文学 有重大影响。楚辞中典型的象征性意象可以 概括为香草美人,它是对《诗经》比兴手法 的继承和发展。
《天问》
《天问》是楚辞中一首奇特的诗歌。所谓“天问” 就是列举出历史和自然界一系列不可理解的现象, 对天发问,探讨宇宙万事万物变化发展的道理。 《天问》全诗几乎都由问句组成,这是罕见的。句 式简短,节奏明快,能有效的宣泄积蓄已旧的激情。 全诗基本以四言句为主,间以少量的五言、六言、 七言;四句为一组,每组一韵,也有几少数两句一 韵。全诗显得整齐而不呆板,参差错落,奇崛生动。
第三节 屈原的生平、思想和作品
一、屈原的生平、思想、作品: 1、屈原的生平 以司马迁的《屈原贾生列传》
为主要资料。(事先布置学生课外阅读《屈 原贾生列传》。参注释1。补注:三闾大夫, 掌管王族屈景昭三姓事物,负责宗庙祭祀和 贵族子弟的教育。)
2、屈原的思想和性格 屈原具有崇高的爱国 思想和浓烈的忠君倾向,他站在维护楚国的 立场上,主张联合抗秦,但遭到不公正待遇。 屈原洁身自爱,决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 为实现崇高理黄河流域一 样,很早就孕育着古老的文化。楚民族兴起 之后,成为这一地域文化的代表。至迟在殷 周时期,楚人已经同北方政权发生关系;西 周时,封楚王熊绎于江汉地区,表明周王朝 对南方的控制。春秋时,楚国迅速强大,兼 并了长江中游许多大小邦国,成为足以与中 原抗衡的大国,楚庄王为春秋五霸之一。
《九章》、《招魂》等二十三篇为屈原所作,《远 游》、《卜居》、《渔夫》伪托的可能性大。

楚辞讲义

楚辞讲义

第三讲:楚辞春秋以来,楚国在长期独立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楚国地方文化,宗教、艺术、风俗、习惯等都有自己的特点。

与此同时,楚国又与北方各国频繁接触,吸收了中原文化,也发展了它固有的文化。

这一南北合流的文化传统产生了一种新文体——楚辞。

“楚辞”的奠基者和最优秀的代表作家屈原以其不同寻常的政治经历和卓异的个性品质,在南方楚国文化的基础上,造就了辉煌灿烂的楚辞文学,反映了迥异于《诗经》的独特美学特质,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

“楚辞”与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史的源头,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述史:楚辞与骚体传统读人:屈原与文化人格品诗:“湘夫人”与言秋一、楚辞概述楚辞何谓:“楚辞”之名,始见于《史记·酷吏列传》:始长史朱买臣,会稽人也。

读《春秋》。

庄助使人言买臣,买臣以《楚辞》与助俱幸,侍中,为太中大夫,用事。

汉武帝时,与“经”并列,乃一种专门的学问。

西汉末年,刘向把战国屈原、宋玉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东方朔、严忌等所作楚辞体以及自己的《九叹》,辑成一书,取名《楚辞》。

三重涵义:诗体:战国时楚地出现的一种新诗体(民间《九歌》)作品:屈原及其他作家用此文体所写作品(《离骚》)书名:由这些作品选辑而成的诗歌总集(《楚辞》)骚,骚体“ 楚辞”别名《楚辞》目录:离骚第一大招第十(屈原或景差)九歌第二惜誓第十一(贾谊)天问第三招隐士第十二(淮南小山)九章第四七谏第十三(东方朔)远游第五哀时命第十四(严忌)卜居第六九怀第十五(王褒)渔夫第七九叹第十六(刘向)九辩第八(宋玉)九思第十七(王逸)招魂第九形成原因首先,楚声、楚歌是楚辞的直接源头。

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

——宋·黄伯思《翼骚序》楚辞体的产生,并非凭空而生,其直接渊源应是以《九歌》为代表的楚地民间祭歌。

春秋战国时期,南方已出现了被称为“南风”、“南音”的楚地民歌《九歌》,其与中原地区的北方民歌在情调和形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楚辞》资料讲解_2023年学习资料

《楚辞》资料讲解_2023年学习资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屈原的其他作品-《九歌》共11篇,从内容看,以-描写爱情为主,但也表达了对神灵的-颂赞和祭祀者的虔敬之情, 描述了-阵亡将士的勇烈悲壮。《九章》9篇,-是屈原一组抒情组歌的总称,较《离-骚》具有更多的纪实性。《天问 就-是对天发问,屈原列举出历史和自然-界一系列不可理解的现象,通过提出-的172个问题来探讨宇宙万事万物发 展变化的道理,他先问天地之形成,-次问人事之兴衰,最后归结到楚国的-现实政治。《招魂》是屈原招楚怀王-之魂 哀悼惋惜之情与屈原的宗国情-绪相-平字原,气国朝成国杆再人,厘凯
关于《离骚》-《离骚》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也是-篇幅最长的长篇抒情诗,带有自传性。-全诗378句,2477字 “离骚”意为-感受忧愁或遭遇忧患。其写作年代,一-屈原-般认为是屈原离开郢都前往汉北之时。-在《离骚》中, 原通过表述自己在政-治斗争中遭受迫害的愤慨和对现实黑暗-海華江工萬古歷民-的愤懑,以及追求美政理想的渴望与 -盼,充分展示了他热爱祖国的情怀和上-下求索的精神。《离骚》的主题是爱国-和忠君,反复呼唤明君贤臣共兴楚国 从而为我们塑造了抒情主人公坚贞高洁
《楚辞》课件a8e4930a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0a_--_《楚辞 课件资料讲解
屈原与《楚辞》-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未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于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 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独立-写作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借“香草美人”喻示高尚节操的诗文-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 章》、《天问》等。

《楚辞-离骚》精讲教学课件

《楚辞-离骚》精讲教学课件
• 今人游国恩认为是楚国固有歌曲名称,即“劳商”,有 “牢骚”之意。
《离骚》反映了屈原对楚国黑暗腐 朽政治的愤慨,热爱宗国、愿为之 效力而不可得的悲痛心情,也抒发 了自己遭到不公平待遇的哀怨。全 诗缠绵悱恻,感情十分强烈,他的 苦闷、哀伤不可扼止地反复迸发, 从而形成了诗歌形式上回旋复沓的 特点。这种回旋复沓,乍看起来好 像无章次文理可寻,其实是他思想 感情发展规律的反映。
• 虽然,诗人在理智上是坚定而明确的,但这并不 说明他在感情上不存在迷惘和痛苦。《离骚》后 半篇借助神话材料,以幻想形式展示了他内心深 处的矛盾和对未来前途的探索。
• 注意幻想世界中诗人身份的变化:女——男
三、思想意蕴:
• 1、忠君爱国 • 司马迁:“虽放流,睠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返。……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贾生列传》) • 在《离骚》前一部分中,有不少“系心怀王”的诗句,如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又如“曰黄昏以 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等,以男女之间感情的不谐比喻君臣的疏远。根据中国传 统的伦理习惯,弃妇的哀怨是以对夫君的忠贞为前提的, 故这些诗句可解释为屈原的忠君。 • 国君在一定程度上是国家的象征,只有通过国君才能实现 自己的兴国理想。故忠君是其爱国思想的一部分。
后一部分:着重表现对未来道路的探索,主 要通过幻想方式来表现。
• 开始,诗人假设“女嬃”对他进行劝诫,认为他的“婞 直”不合时宜。这也是诗人内心的一种想法。接着,又 通过向传说中的古帝重华(舜)陈辞表述治国之道的情 节,否定了女嬃的批评。这是第一次感情的波折。(7、 8段)
• 启、五观、后羿、寒浞、浇、桀、纣
• “离忧”(司马迁说)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离骚》者,犹离忧 也。”

《楚辞》赏析讲义(第24讲:《渔父》赏析)

《楚辞》赏析讲义(第24讲:《渔父》赏析)

《楚辞》赏析讲义(第24讲:《渔父》赏析)-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楚辞》赏析讲义(第24讲:《渔父》赏析)教学内容:《楚辞.渔父》赏析。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渔父》的基本内容;赏析诗文;领会诗人表述的思想感情;体悟中国古典文学欣赏。

教学重点:《楚辞·渔父》诗文解读和赏析。

《渔父》诗文解读和赏析形销骨立色憔悴,深思高举济世危。

游于江潭梦寥廓,相遇渔父清浊对。

和光同尘波可随,避世藏身亦不违。

隐士逍遥乐清流,孺子吟唱沧浪水。

《渔父》是《楚辞》中的一篇文章。

渔父是一位避世隐身、钓鱼江滨的隐士,他劝屈原与世俗同流,不必独醒高举,而诗人则强调“宁赴湘流,葬于江鱼腹中”,也要保持自己清白的节操。

《渔父》与《卜居》可看做是姊妹篇,《卜居》偏重于对黑暗政治的揭露,《渔父》则主要表明诗人自己的高尚品德。

两篇都是以问答的方式表现的。

【原文】《渔父》屈原既①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②。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③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④。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⑤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⑥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⑦”屈原曰:“吾闻之,新沐⑧者必弹冠,新浴⑨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⑩,受物之汶汶⑾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⑿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⒀而笑,鼓枻⒁而去。

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⒂,可以濯⒃吾缨⒄;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⒅,不复与言⒆。

【注释】①既:已经,引申为“(在)……之后”。

②颜色:脸色。

形容:形体容貌。

③三闾(lǘ)大夫:楚国官职名,掌管教育楚国王族屈、景、昭三姓宗族子弟。

屈原曾任此职。

④是以见放,是:这。

以:因为。

见:被。

⑤淈(gǔ):搅浑。

《说文》:“淈,浊也。

从水,屈声。

一曰滒泥,一曰水出貌。

”⑥哺:吃。

楚辞讲义——精选推荐

楚辞讲义——精选推荐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战国时期出现的楚辞,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

它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史的源头。

南方楚国文化特殊的美学特质,以及屈原不同寻常的政治经历和卓异的个性品质,造就了光辉灿烂的楚辞文学,并使屈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

第一节楚辞产生的文化政治背景一、楚民族的源头与发展:长江流域同黄河流域一样,很早就孕育着古老的文化。

楚民族兴起以后,成为这一地域文化的代表。

战国时期楚国在长江、汉水流域,一度领有“地方五千里”的广袤疆域,这里到处都分布着江湖山峦,物产丰茂。

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羋姓楚贵族和一些被羋姓贵族征服的濮、越、巴、蛮等南方部落集团。

1、楚文化的主源,应该到楚人的先民祝融部落集团那里去找。

<左传.昭公17年>:郑,祝融之墟也。

(河南新郑,位于中原腹地)祝融后裔八姓,都分布在中原地区。

夏代,祝融部落依附夏,处于夏与三苗冲突之间,是南北文化交流的媒介。

商灭夏,祝融部落被瓦解离散,处于商之南乡,在今大别山桐柏山伏牛山迤东的中原南部,并逐渐逃散或臣服。

商人称之为荆人。

商末周初,荆人残部主要是季连的芈姓后人,已西迁到丹水与淅水一带,以丹阳为中心,有酋长名鬻熊,鬻熊曾“子事文王”。

其孙熊绎在周成王时被封在楚蛮之地,都丹阳,才有了楚这个正是国号兼族号,(《史记·楚世家》)这应该理解为周王朝对楚人实际控制江汉地区的承认。

至春秋时代,楚国迅速发展壮大,兼并了长江中游许多大小邦国,成为足以与整个中原相抗衡的力量。

楚庄王为春秋五霸之一,一度有北取中原之志。

战国时期,楚进而吞灭吴越,其势力西抵汉中,东临大海,在战国诸雄中,版图最大,人口最多。

一度有“横则秦帝,纵则楚王”的说法,意谓秦、楚二国,最具统一全国的可能。

秦末,楚地的反秦起义,成为推翻秦王朝的主要力量。

汉王朝的建立,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是楚人的胜利。

秦、汉大一统,最终完成了南北文化的融汇,也由此形成了伟大的“汉族”。

中国古代文学史—楚辞讲义 ppt课件

中国古代文学史—楚辞讲义  ppt课件

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二,感情强烈。如《诗经·周南·汉
广》缠绵而热烈,《诗经》中颇为少见。又如刘向《说苑》所载《越人歌》
中有“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句。这是楚译越人之歌,与《楚
辞》如出一辙。〕
ppt课件
3
二、屈原与《楚辞》
1.屈原〔名平,字原,一字灵均。〕
(1)身世〔屈原在《离骚》中自述生平说:“帝高阳之苗裔兮,
4
2.《楚辞》 (1)“楚辞”一语的含义〔“楚辞”一语最早见于《史
记·酷吏列传》。本二义:一、战国至汉代人为屈原所写之作;二、把屈
原自己的作品也包括在内。後世一般用第二义。〕:①诗体〔1.楚地特
色(宋·黄伯思《翼骚序》云:“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 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2.神奇瑰丽的浪漫色彩;3.抒情色
彩。〕;②作品〔屈原、宋玉之作以及两汉人之仿作。〕;③诗集。
(2)《楚辞》篇目及流传
①《楚辞》作者及篇目〔能够确认为屈原的作品有:
《离骚》、《九歌》(11篇)、《天问》、《九章》(9篇)。其它或
多或少存在争议。〕
②流传:淮南王刘安《离骚传》、刘向《楚辞》、
王逸《楚辞章句》、洪兴祖《楚辞补注》、朱熹《楚辞集
远。起草宪令而为上官大夫所陷害,被怀王疏远,作《离骚》。3.张仪
之事(商於之地;丹淅之战;失汉中;秦楚之战,魏攻而齐不救;秦楚议
和;怀王放张仪,屈原谏之;诸侯共击楚)。4.怀王入秦(秦昭王与楚
婚,骗怀王入秦。屈原谏止,公子子兰劝行。怀王入楚,死。)。5.放
逐(顷襄王即位,子兰之相,屈原遭放逐。
ppt课件
(2)沿革:颛顼→重黎(帝喾之臣,受封为祝融,平共工乱不
力,得罪被杀)→吴回(重黎弟,袭祝融号)→季连(芈姓,吴回孙,生活

楚辞

楚辞

• 第二部分,从‚女媭之婵嫒兮,申申其詈予‛至 ‚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与此终古‛ 。
• 其中写女媭对他的指责说明连亲人也不理解他,他的孤 独是无与伦比的。由此引发出向重华陈辞的情节。这是 由现实社会向幻想世界的一个过渡(重华为已死一千余 年的古圣贤,故向他陈辞便显得‚虚‛;但诗人又设想 是在其葬处苍梧之地,故又有些‚实‛)。然后是巡行 天上。入天宫而不能,便上下求女,表现了诗人在政治 上的努力挣扎与不断追求的顽强精神。
• 三、屈原的作品
• 《史记》本传中提到的有《离骚》、《天问》、 《招魂》、《哀郢》、《怀沙》5篇。 • 《汉书· 艺文志》载屈赋25篇,未列篇名。东汉王 逸《楚辞章句》所载也是25篇,为《离骚》、 《九歌》(11篇)、《天问》、《九章》(9篇)、 《远游》、《卜居》、《渔夫》,而把《招魂》 列于宋玉名下。 • 现在一般认为:《离骚》、《九歌》、《天问》、 《九章》、《招魂》等二十三篇为屈原所作, 《远游》、《卜居》、《渔夫》伪托的可能性大。
•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中论述,指出了战 国纵横家华丽铺张的文辞对《楚辞》形成 的影响。 • ‚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文心雕 龙· 辨骚》)。 楚辞是楚文化的产物,具体 说来,又离不开伟大诗人屈原的创造。 • 楚辞是在楚民歌的基础上,经诗人屈原加 工创制而形成的一种新诗体。宋人黄伯思 溯其命名原始说:“屈宋诸骚,皆书楚语, 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谓之楚 辞。”(《新校楚辞序》)
• 楚辞作品的共同点
• • • • 深受楚国巫风影响 具有鲜明的楚国地方色彩 句式显示出散体化倾向 情感强烈、外放。
第三节 《离 骚》
一、《离骚》创作时间:
1.司马迁:《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把《离骚》创作 时间放在屈原被疏之后、张仪之楚诈怀王之前。 2.《太史公自序》云:‚屈原放逐,著《离骚》”。 3.《报任安书》云:‚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4.刘向《新序· 节士》认为,当是怀王十六年(前 313)作。 5.班固《离骚赞序》认为是屈原‚见疏‛以后的作 品。 6.王逸《楚辞章句》中《离骚序》说‚被谗放逐, 作《离骚》”。

《楚辞》ppt课件

《楚辞》ppt课件

22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 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
《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 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 秦,《说难》、《孤愤》。《诗》 三百篇,大底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23
六、《离骚》
《离骚》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也是 篇幅最长的长篇抒情诗,带有自传性。 全诗378句,2477字。“离骚” 意为感 受忧愁或遭遇忧患。其写作年代,一般 认为是屈原离开郢都前往汉北之时。在 《离骚》中,屈原通过表述自己在政治 斗争中遭受迫害的愤慨和对现实黑暗的 愤懑,以及追求美政理想的渴望与企盼, 充分展示了他热爱祖国的情怀和上下求 索的精神。《离骚》的主题是爱国和忠 君,反复呼唤明君贤臣共兴楚国,从而 为我们塑造了抒情主人公坚贞高洁的光 辉形象。
一、 屈原生平
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 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 期楚国丹阳(今湖北)人,楚武王熊通 之子屈瑕的后代。
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 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改革 政治,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屈原虽 忠于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 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秦大 将白起带兵攻破了楚都,屈原政治理 想破灭,遂以死明志,最终投汨罗江 而死。
写景、心理刻画有机结合,构成一个完整的 结构。
19
• 2、优美的人物形象。 • 采用“山鬼”内心独白的方式,塑造了一位
美丽、率真、痴情的少女形象。
• 妩媚靓丽的外在容貌与丰富的情感世界结合, 立体地多侧面的刻画了山鬼撩人心魄的美丽 形象。
• (山鬼飘然的神韵,装束的靓丽,意态的妩 媚 ,情感丰富、细腻 )
不及:赶不上
• 恐年岁之不吾与
– 恐:恐怕,担心。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章屈原与楚辞PPT课件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章屈原与楚辞PPT课件

.
16
4、《离骚》思想内容 :
(一)表达诗人的“美政”理想和对黑暗政治、奸佞小人 的抨击。“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固 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 容以为度。”
(二)表达诗人关心祖国前途命运的爱国感情和忠君思想 。 “岂余心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三)表现诗人坚持正义、理想和节操,反对奸邪,宁死 不屈的斗争精神。 “虽九死其犹未悔!” “宁溘死以流 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 心之可惩!” “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
.
22
(5)释“离骚”为楚曲“劳商”,意与“牢骚”同。
.
12
2、《离骚》的写作年代:
关于《离骚》的写作年代, 研究者的观点也不尽相同, 司马迁认为作于怀王“怒而 疏屈平”之后,此时屈原虽 遭谗被疏,尚未离开朝廷, 与作品的内容相符。
.
13
3、《离骚》的“忠怨”之情与爱国精神:
全诗在结构上可分两大部分: 开篇至“岂余心之可惩”为前部分, 主要写现实中的抒情主人公与周围 环境的冲突,后部分以虚幻的神话 世界来表现主人公对理想的追求与 内心的矛盾。
的现象,对天发问,探讨宇宙万事万物变化发展的道理。全
诗发问的大致次序是先问天地之形成,次问人事之兴衰,最
后归结到楚国的现实政治。
.
19
二、屈原的短篇抒情诗:《九章》
《九章》是屈原所作的一组抒 情诗的总称,包括《惜诵》、 《涉江》、《哀郢》、《抽 思》、《怀沙》、《思美人》、 《惜往日》、《橘颂》、《悲 回风》等9篇作品。“九章” 之名大约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 屈原作品时所加上的。
.
8
(1)前期:屈原因“博闻强志,明于 治乱,娴于辞令”而受到楚怀王的信任 与重用,“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 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在他 任职期间,楚国在内政外交方面都取得 成就。在内政方面,屈原可能继续推行 悼王时期吴起的变法改革,主张“举贤 授能”,外交上联齐以抗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