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第4章溶液与胶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水溶液的酸碱性
pH < 7 酸性溶液 pH = 7 中性溶液 pH > 7 碱性溶液
判断方法:
指示剂 pH电极
pH指示剂
pH电极
pH电极
4.3、水溶液中的平衡
4.3.1.酸碱理论 4.3.2.单相离子平衡 4.3.3.多相离子平衡 4.3.4.配位平衡
4.3.1.酸碱理论
1、阿累尼乌斯(Arrhenius)酸碱电离理论
或通过配位键与水分子结合的作用。
溶解过程示意图
5.水是中性物质,或者说是两性物质。
在纯水中
c(H+) = c(OH-)
因此,水是一切化学反应十分理想的介质。
4.2.2 稀溶液通性
不同的溶质和溶剂所组成的溶液往往有不同 的性质,这些性质主要决定于溶液特别是溶质 的本性。
但所有的稀溶液都具有一些共同的性质,这 些性质与溶质的粒子数有关,而与溶质的本性 无关,这些的共同性质称为稀溶液的依数性, 或者叫通性。
H++OH-
根据热力学数据可以算出KJ.mol-1
H 55.90 KJ.mol-1 S 80.44 J.(mol.k)-1
G 79.89 KJ.mol-1
lg K G 2.303 RT
(79.89) 103
13.99
2.303 8.314 298 .15
K 1.01014
1.弱电解质溶液中的解离平衡 2.同离子效应 3.缓冲溶液
1.弱电解质溶液中的离解平衡
醋酸是一种弱电解质,其水溶液存在下列平衡:
HAc( aq)
H+ ( aq) + Ac- ( aq)
其标准平衡常熟表达式为:
[c(H+ )/cΘ][ c(A- )/cΘ]
KΘa =
c(HA)/cΘ
标准平衡常数简式为 :
h 溶液
半透膜
2) 渗透压
由渗透作用引起的半透膜两边的压力差称为渗 透压。
n
V nRT Π= RT=CRT
V
Pa
m3 8.314 J·(mol·K)-1
在一定温度下,溶液越浓,渗透压越大。
3) 渗透现象及应用
海水淡化
其它类型溶液的通性(依数性)
(1)难挥发非电解质浓溶液 (2)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
碱质子理论:
任何可给出质子的物质叫酸
任何可接受质子的物质叫碱
根据这一理论,酸给出质子变成碱,碱接 受质子变成酸,成为共轭酸碱。
-H+
酸1+ 碱2
酸2 + 碱1
+H+
布朗斯特酸碱质子理论
扩大了酸和碱的范围 扩大了酸碱反应的范围 “盐”的概念消失了
布朗斯特酸碱质子理论缺点是对那些不 含质子的物质无法解释。
70 80
31.15 47.33
90
70.08
50
12.35
100
101.31
水的饱和蒸汽压曲线

P/kPa 106 101 80
53
27
0
液态 气态
水的冰点、沸点和三相图

压力 p/kPa
101
0.611 0.606
2.水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是“反常”的。
1.000
0.999
0.998
-10
0
溶液指一种物质以分子、离子或(原子) 的形式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而形成的均匀混 合物。
溶液具有如下特征: 粒径 < 1nm (大分子溶液除外) 均匀透明的连续相 单相体系,任何一部分的化学、 物理性质相同 NaCl溶液
溶液分类:
FH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质和溶剂没有严格的界限
通常将溶解时状态不变的组分成为溶剂 或者将含量较大的组分称为溶剂 根据溶剂性质将溶剂分为下列几类 气态溶液——空气 液态溶液——酒 固态溶液——钴玻璃,合金
1887年瑞典化学家阿累尼乌斯提出了酸碱理论: 溶于水后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物质为酸 溶于水后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为OH-的物质为碱
此理论可解释许多水溶液中发生的过程,也可 定量描述酸碱的相对强弱。
但无法正确说明非水溶液中的酸碱反应。
2、布朗斯特酸碱质子理论
1923年布朗斯特和劳莱各自独立的提出了酸
m
W2 M W1
1000
由上式可计算非电解质的物质的量,所需参数Kb、 Kf见课本。
m:质量摩尔浓度,是指1000g溶剂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101.3 0.61
Tf 0
100 Tb
温度/0C
图3-4水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示意图
沸点
溶液体的蒸气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当其蒸汽压等于外界压力时,即101KPa 时,液体就沸腾。 此时对应的温度叫做沸点。用Tb表示。
第四章
溶液与胶体
参考学时:6-8
4.1 分散系 4.2 溶液 4.3 水溶液中的平衡 4.4 溶胶 4.5 表面活性剂
4.1分散系
将一种物质以粒子状态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 的系统称为分散系。
CuSO4
火山灰
牛奶
根据物质分散的状态和尺寸大不同,分散 系又大致分为:
1、溶液 2、溶胶 3、浊液
1、溶液
3、浊液
FH
浊液是粒径更大的粗分散体系,主要有悬 浊液、乳液。
浊液的特征 粒径>100nm 不透明 不稳定,容易团聚
有关溶液、溶胶、浊液的特征、性能比较,详见P145的表4.1。
4.2 溶液
溶液是溶质以分子、离子等状态均匀分散于溶剂之中的 分散系统。形成溶液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是简单 的物理混合。溶解的机理尚不很清楚,只有相似相溶的经 验规律。
对于稀溶液,由于B分子被A分子所隔离并包围 起来,可看作理想溶液。
蒸汽压直接反映着液态分子之间作用力的大小。 对于理想溶液,蒸汽压的影响因素有溶剂的性质、 溶剂的浓度、系统的温度。
拉乌尔定律
对于理想溶液的蒸汽压,拉乌尔给出了 定量的数学表达式:
P x1 P*
其中:P*为纯溶剂的饱和蒸汽压,
x1为溶质的摩尔分数
蒸气压
把液体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 下,当液体的蒸发速率与蒸气的凝结速 率相等时,气、液两相达到平衡,此时 蒸气的压力叫做饱和蒸气压,简称蒸气压。
蒸汽压示意图
在一定温度下,若溶质是非挥发性的,则 溶剂的蒸汽压与其占据液面的比例有关。
纯溶剂
溶液
理想溶液
若溶质分子为A,溶剂分子为B。
如果分子之间A与A、A与B、B与B的作用力都 相同,则该溶液为理想溶液。
难挥发非电解质浓溶液
浓溶液也有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凝 固点降低和渗透压等的性质。
这 些 性 质 都与溶质的粒子数有关,而 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在一定温度下,溶液越浓,变化值越 大,但不符合前面所讲公式的定量关系。
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
电解质溶液由于离解使粒子数增多,使溶液
的依数性增大。但由于正负离子的相互作用,
2、胶体溶液(简称溶胶)
物质以细小微粒分散在另一种中形成的不均匀混合物体系。 溶胶的特征
粒径1nm-100nm 多相体系 溶胶的性质 布朗运动 丁铎尔效应 电泳现象 聚沉
溶胶的分类
FH
溶胶是由分散质和分散剂组成 同样根据分散剂的性质溶胶划分为: 气溶胶 ——空气中的烟尘 液体溶胶——墨水 固溶胶 ——球墨铸铁
和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最为密切最为重要的是水溶液。以 下对水溶液(简称溶液)作较为详细的讨论。
4.2.1 水的特性 4.2.2 稀溶液的通性 4.2.3 水的解离和水溶液的 pH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一切生产、 生活的基础。
我们对水必须作较全面的研究
4.2.1 水的特性
1.和氧同族元素的相应氢化物相比,水的 许多物理常数显著地高。
本书仍沿用酸碱电离理论。
4.3.2.单相离子平衡
水是很强的溶剂,许多物质在水中溶解,并解 离成正、负离子,我们将这种物质叫电解质。根 据电解质在水中解离的程度不同,又将其大致分 为三类, 即通常把解离度
> 60%的物质称为 强电解质 < 5%的物质称为 弱电解质 居中的物质称为 中强电解质
当电解质在解离前和解离后的相态相同(都为 液态)时,这种解离平衡叫单相离子平衡。
P (1 x2 )P*
x2为溶剂的摩尔分数
P
P*
x2 P*
P
x2 P*
n2 n1 n2
P*
红框内的数学表达式,称为拉乌尔定律,它只有 理想溶液,即难挥发非电解质的稀溶液才成立。
由拉乌尔定律得出:
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值 P 与溶液中溶质的摩尔分数成比,而与
溶质的本性无关。
在溶质的摩尔分数一定时,溶液也有一条蒸汽 压曲线,并总是处在纯溶剂的蒸汽压曲线之下。
51.3
只要知道水溶液的C(H+)或C(OH-),就可 以计算另一个。为了简便,提出了pH函数的 概念。
2.pH函数的概念
定义
pH lg C(H ) / C
pOH
lg C(OH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C
pH
pOH
pKW
14
pKW lg KW
“p”是一种运算符号,它表明某数值
(无量纲)的负常用对数。
水的这种“反常状态”主要来自它 的强极性和强氢键作用。

4.水有很强的溶解能力,是性能 优良的溶剂。
几乎所有的物质都或多或少地溶解在水中。
Ti+3 Cr3+ Mn2+ Fe3+ Co2+ Ni2+ Cu2+
水的强溶解性来自于其强的配位 性,使电解质形成水合离子。
置于水中的电解质,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全部或 部分解离形成水合正、负离子,这就是溶解过程。
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通性 其它类型溶液的通性(依数性)
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通性
1、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2、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下降 3、具有一定的渗透压
1、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在同一温度下,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 的蒸气压总是低于纯溶剂的蒸气压,这两 者之间的差值称为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溶液的蒸气压为什么会下降呢? 首先我们讨论一下什么是蒸汽压?
10
20
温度/oC
图3-1 水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
在4℃时密度最大,为1000kgm-3。高于或低于此温度 密度都较小,体积将膨胀。
冰的结构
H2O的自然形态

3.水有很高的标准生成焓
H2O的标准生成焓为 -285.8kJ·mol-1 而 H2S的标准生成焓为 -20.6kJmol-1
所以水的稳定性很大,即使在2000K 的高温下,也只有0.588%的水分子解离, 使水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广泛应用。
水的离子积
通常将此平衡常数( K )称为水的离
子积( KW ),即
KW
C
(H C
)
C
(OH C
)

1.01014
.
KW 不随组成而变,只是温度的函数。
t/℃
5 10 15 20 25 30 50 100
K
W
/10 14
0.186 0.293 0.452 0.681 1.008 1.471 5.476
不符合前面的公式,需要乘一个校正系数,这
是由实验得出。
0.1mol.L-1 NaCl
i=1.87
K2SO4 i=2.3 K3Fe(CN)6 i= 2.85
4.2.3、水的解离和溶液pH值
1、水的离解 2、pH函数 3、水溶液的酸碱性
1.水的离解
纯水有极微弱的导电能力,说明水 是电离的:
H2O(l)
c(H+ ) c(A- ) KΘa = c(HA)
溶剂 溶液 P
P
T
在一个密闭的容器内放置两个分别盛纯溶 剂和溶液的烧杯,若干时间后溶剂挥全部自动 转入溶液中,这是为什么?

2、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下降
① 由于蒸气压下降必然导致溶液沸点升高和凝固点下 降
② 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与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成正

tbt沸 = tft凝=
KKKKfb沸凝 mm mm,
凝固点
液体的蒸气压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当 其等于固态的蒸气压时,液体就凝固。
此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用Tf表示。在凝 固点时,通常是气、液、固三相共存。
3、具有一定的渗透压
1) 渗透现象
2) 渗透压 3) 渗透现象及应用
1) 渗透现象
渗透现象示意图
溶剂小分子通过 半透膜进入溶液
的过程称为渗透。 溶剂
如:SO3、CO2
3、路易斯(Lewis)酸碱电子理论
与布朗斯特质子酸碱同时,路易斯提出了电子酸 碱理论:
能接受电子对的物质为酸
如:AlCl3、ZnCl2、BF3等。
能给出电子对的物质为碱
如:NH3、 Br- 、S-等。
路易斯酸碱电子理论几乎适用于所有的无机 化合物,特别是配合物,故又称为广义酸碱理论。
溶解包含了两个过程
电解质的解离,
吸热过程
水合离子的形成(即水合),放热过程
整个溶解过程的热效应取决于这两种过程能 量变化的代数和。
大多数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是 吸热的,即
电解质解离需要的能量 > 水合放出的能量
因而,除极少数物质外,大多数物质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水合过程是正、负离子在水中,以静电引力
有很大的摩尔热容(75.4J·mol-1·K-1), 很高的熔化热和气化热。(常用作储热、传热介质) 有特殊的饱和蒸汽压。(如下表)
表3-1 水的蒸气压与温度的对应关系
温度/℃ 0 蒸气压 0.16 (kPa) 温度/℃ 60 蒸气压 19.92 (kPa)
10 20 30 40
1.23 2.34 4.24 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