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会员制到公司制——证券交易所的发展趋势
证券交易所公司制趋势的产生原因及必要素材
![证券交易所公司制趋势的产生原因及必要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bce5aa6327284b73f24250ee.png)
Part 3
我国现行立法有关证券交易所组织形态的定位
我国现行立法有关证券交易所组织形态的定位
1997年的5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6第3条将证券交易所界定为依法设立的,不以营利为目的,为证券的集中和有组织的交易 提供场所、设施,履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规定的职责,实行自律性管理的会员制事业法人。可见,证券交易 所的组织形式就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会员制事业法人。这既强调了证券交易所的四个特点:非盈利性;社团法人(会员制);事业 单位;法人。根据1998年证券法第95条的规定,我国的证券交易所是提供证券集中竞价交易场所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 证券法第95条将证券交易所定义为提供证券集中竞价交易场所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2001年修改的证券交易所管理办 法第3条的一个细微修改之处是删除了“会员制事业”五字,既与证券法的规定保持协调,也回避了证券交易所是会员制组织、 是事业单位的特点,为证券交易所组织形态的改革和探索预留了制度空间。 我国证券法虽然未使用“公司制证券交易所”和“会员制证券交易所”的概念,也未使用“会员制”三字,但在解释上应 当把证券法6规定的证券交易所理解为会员制非营利法人,即会员制事业单位法人。主要理由是:(1)证券交易所不是财团法人, 而是社团法人,证券法6有关证券交易所的行文之中也多次出现“会员、会员费”等概念;(2)证券立法强调证券交易所的非营 利性。因为,证券交易所的积累归会员所有,其权益由会员共同享有,在其存续期间,不得将其积累分配给会员。因此,可 以将我国的证券交易所界定为社团法人中的公益法人、会员制证券交易所、事业单位法人。如果证券交易所被界定为会员制 法人或者公益社团法人,还意味着证券交易所不是商人或者商事主体,不享有商事权利能力和商事行为能力,只享有民事权 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透析中国证券交易所发展变迁
![透析中国证券交易所发展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d2ee5273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1b.png)
透析中国证券交易所发展变迁透析中国证券交易所发展变迁近几十年来,中国证券交易所经历了巨大的发展变迁。
从破碎的早期市场到现代化的金融交易平台,中国证券交易所的发展道路充满了曲折与挑战。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证券交易所的历史回顾,分析其发展阶段以及经历过的问题、改革和进步,以透视中国证券交易所发展的变迁。
一、起步阶段:创立与初期发展中国证券交易所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的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
1984年,在国务院的支持下,中国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成为中国股票市场的官方交易所。
在1980年代初期,证券交易所几乎没有任何经验和机制可依靠,面临着诸多挑战。
早期的证券交易所采用人工操作的方式进行交易,交易规模和市场深度都十分有限。
市场运行缺乏透明度,信息披露不完善,投资者保护措施也十分薄弱。
此外,股权制度不健全,监管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证券交易所的发展。
尽管如此,中国证券交易所在整个80年代拿到的成交额逐年增长,证券市场的基础也逐渐打牢。
二、发展阶段:改革与创新进入90年代,中国证券交易所面临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此时,中国金融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证券市场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1990年,中国证券交易所开始了电子交易系统的试点,采用计算机技术来取代人工操作,为市场运行提供了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服务。
电子交易系统的引入大大提升了交易效率,使中国证券交易所的市场规模和交易量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此外,在监管机制方面,中国证券交易所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与此同时,中国证券市场也实施了诸多新兴产品和交易制度的创新,如股票期权市场、创业板等。
这些改革和创新为证券交易所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使得中国证券交易所逐渐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一员。
三、挑战与改革:应对市场波动与风险中国证券交易所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在发展的过程中,曾经遭遇过多次市场波动和风险,如1992年的大规模股市崩盘、2007-2008年的金融危机等。
这些风险挑战使得中国证券交易所不得不进行各方面的改革和调整。
海外主要证券交易所简介及其发展趋势
![海外主要证券交易所简介及其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11609477f46527d3240ce08a.png)
海外主要证券交易所简介及其发展趋势证券交易所是证券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为证券集中交易提供服务的组织机构。
从组织形式来看,证券交易所分为公司制和会员制。
公司制证券交易所依据公司法设立,以营利为目的,交易所以投资者认购或发行股票的形式筹集资金,投资者是交易所的股东,但不一定是交易所的会员,交易所本身可以上市。
会员制证券交易所是由会员发起设立的非营利性法人,证券公司是其主要的会员,交易所的筹建费用及营运资本由会员以缴纳会费的形式筹集,交易所不向会员之外的投资者融资,也不可以上市。
许多证券交易所在成立之初采用的是会员制,后来又转变成了公司制。
目前国际上主要的证券交易所,如纽约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伦敦证券交易所、东京证券交易所以及香港交易所采用的都是公司制,大多数证券交易所都已经上市。
一、全球主要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和现状1、纽约证券交易所纽约证券交易所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有价证券交易市场。
在美国证券发行之初,尚无集中交易的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大都在咖啡馆和拍卖行里进行,1792年5月17日,24名经纪人在纽约华尔街和威廉街的西北角一咖啡馆门前的梧桐树下签订了“梧桐树协定”,这是纽约交易所的前身。
到了1817年,华尔街上的股票交易已十分活跃,于是市场参加者成立了“纽约证券和交易管理处”,一个集中的证券交易市场基本形成,1863年,管理处易名为纽约证券交易所,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由于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交易所在1914年7月被关闭,但同年11月又重新开放,各种债券的自由交易,有力地支持了美国的一战。
1929年10月的“黑色星期四”导致美国股票市场崩溃,股价下跌引起的恐慌又引致了美国经济的大萧条。
交易所随后推出的恢复投资者信心的计划,重振了资本市场,对美国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功不可灭。
1971年2月18日,纽约证券交易所成为非营利性法人团体。
2005年4月,纽约交易所宣布收购电子交易运营商Archipelago控股公司。
证券交易所的历史演变从传统到电子化交易
![证券交易所的历史演变从传统到电子化交易](https://img.taocdn.com/s3/m/95164048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7d.png)
证券交易所的历史演变从传统到电子化交易证券交易所是进行股票、债券以及其他金融产品交易的机构,它在现代金融市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证券交易所经历了从传统交易方式到电子化交易的历史演变。
本文将探讨证券交易所的历史发展,并重点讨论了这种演变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一、传统交易方式的出现证券交易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前。
早期的证券市场以实物交易为主,交易者在一起面对面地进行买卖。
这种传统交易方式存在许多局限性,包括交易时间有限、交易成本高、交易效率低等。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人们开始探索新的交易方式。
二、证券交易所的成立为了促进证券交易的规范化和集中化,各国纷纷成立证券交易所。
这些交易所提供了一个集中交易的场所和机制,使得交易更加便捷高效。
交易所的成立促进了证券市场的发展,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其中。
三、电子化交易的兴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证券交易所也逐渐实现了电子化交易。
电子化交易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交易效率和交易速度,不仅能够满足投资者的高效交易需求,还能够降低交易成本,并且方便了投资者的交易决策。
四、电子化交易的优势电子化交易相对于传统交易方式具有很多优势。
首先,它使交易过程更加透明,投资者可以实时了解市场行情和交易信息。
其次,电子化交易消除了地域限制,投资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交易。
此外,电子化交易还减少了交易成本,并提高了交易效率。
五、电子化交易的挑战尽管电子化交易带来了很多好处,但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网络安全问题是电子化交易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由于交易数据的大量传输和存储,网络安全成为了重要的关注点。
其次,交易算法的使用和高频交易的兴起也给交易所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挑战。
这些技术的发展导致交易量的增加和交易行为的复杂化,交易所需要应对更多的交易需求。
六、电子化交易的未来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化交易将继续发展并在未来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交易效率和交易安全性。
中国的证券组织形式
![中国的证券组织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9d0fe80b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39.png)
中国的证券组织形式【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二、中国证券公司的组织形式1.有限责任公司2.股份有限公司三、中国证券交易所的组织形式1.会员制2.公司制四、中国证券业协会的组织形式五、中国证监会的组织形式六、总结正文一、引言中国的证券市场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各种证券组织的积极参与。
本文将对中国的证券组织形式进行探讨,以期让大家对中国证券市场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二、中国证券公司的组织形式证券公司是中国证券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其主要任务是为客户提供证券交易和服务。
目前,中国的证券公司主要采取两种组织形式: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1.有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对公司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其责任范围限于其对公司所作出的出资额。
这种组织形式适合于规模较小的证券公司,因为它的股东所承担的风险相对较低。
2.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对公司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其责任范围限于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
只有股份有限公司才能发行股票,因此它更适合于规模较大的证券公司。
三、中国证券交易所的组织形式证券交易所是中国证券市场的核心机构,它负责证券交易的组织和监管。
目前,中国的证券交易所主要有两种组织形式:会员制和公司制。
1.会员制:会员制证券交易所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其会员由证券公司等证券商组成。
只有取得证券交易所会员资格的证券商才能在证券交易所参加交易。
会员制证券交易所强调自治自律,自我管理,会员向证券交易所承担的责任仅以缴纳会费为限。
由于会员制证券交易所不以营利为目的,因此收取的费用较低,证券商和投资者的负担相应地也较轻。
2.公司制:公司制证券交易所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其组织形式与一般公司相似。
公司制证券交易所的股东对其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其责任范围限于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
四、中国证券业协会的组织形式中国证券业协会是由全体会员自愿组成的自律性管理组织,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大会。
它的主要任务是维护证券市场的秩序,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证券业的健康发展。
北京证券交易所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北京证券交易所的发展历程和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77ce5ad5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d2.png)
一、介绍北京证券交易所的历史北京证券交易所是我国唯一的地方性大宗商品交易场所,成立于1992年。
在成立初期,北京证券交易所主要从事国内的商品交易,包括原油、大豆、小麦等商品的交易。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北京证券交易所逐渐扩大了交易范围,加入了包括钢铁、煤炭、石油等在内的更多大宗商品。
二、北京证券交易所的发展壮大1. 加入WTO和国际化发展2001年我国加入WTO,北京证券交易所开始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推出了国际化的交易产品,并在国际间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这一举措为北京证券交易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不断创新推出新产品为了满足投资者的多样化需求,北京证券交易所不断推出各类新产品,包括股票期权、指数期货、债券等,为国内投资者提供更多元化的投资选择。
3. 加强监管和规范经营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北京证券交易所加强了对市场的监管,建立了完善的交易制度和风控机制,确保交易的安全和稳定。
三、北京证券交易所的现状分析1. 大宗商品交易仍是主要业务尽管在国际化发展和创新推出新产品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大宗商品交易仍然是北京证券交易所的主要业务。
在煤炭、石油、钢铁等大宗商品交易领域,北京证券交易所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2. 国际化的交易评台逐步建立北京证券交易所加入WTO以来,国际化的交易评台逐步建立,与国际市场的通联越来越紧密,交易产品也越来越多样化。
这为北京证券交易所的国际化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 金融监管政策影响随着国内金融监管政策的不断变化和调整,北京证券交易所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相关政策的调整对于北京证券交易所的发展方向和业务范围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四、北京证券交易所的发展前景展望1. 进一步国际化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开放程度的提高,北京证券交易所将继续推进国际化的发展,与国际市场建立更加紧密的通联,扩大国际合作,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
2. 多元化产品持续推出北京证券交易所将继续推出多元化的产品,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需求,包括股票期权、指数期货、债券等。
全球主要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全球主要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和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d80b0270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cd.png)
全球主要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近年来,全球证券市场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全球经济运行的重要支柱之一。
本文将从历史和现状两个方面来探讨全球主要证券市场的发展情况。
一、历史回顾1. 伦敦证券交易所伦敦证券交易所成立于1801年,是全球最古老的证券交易所之一。
在19世纪和20世纪,伦敦证券交易所发挥着全球金融中心的作用,吸引了众多国际企业和投资者。
随着英国殖民地和帝国的崛起,伦敦证券交易所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2. 纽约证券交易所1849年,纽约证券交易所成立,其发展与美国的工业革命密切相关。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美国迎来了一波经济繁荣,纽约证券交易所也得以迅速发展。
二战后,美国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纽约证券交易所也成为全球最大、最重要的证券交易市场之一。
3. 东京证券交易所东京证券交易所成立于1878年,是亚洲最大的证券交易所。
随着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东京证券交易所在20世纪末迅速崛起。
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日本经济的泡沫破裂,使得东京证券交易所经历了一段低迷期,但近年来日本经济复苏,东京证券交易所也逐渐回暖。
二、现状分析1. 美国证券市场美国证券市场是全球最大、最活跃的证券市场之一。
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是美国最主要的证券交易所。
纽约证券交易所以其规模庞大和历史悠久而闻名,许多全球知名企业在此上市。
纳斯达克则以科技企业为主,吸引了众多高科技公司和投资者。
2. 亚洲证券市场亚洲证券市场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除了东京证券交易所外,香港交易所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香港证券市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法律环境吸引了众多国际企业和投资者。
中国大陆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也在快速崛起,成为亚洲股市的重要一员。
3. 欧洲证券市场欧洲证券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占据重要地位,伦敦证券交易所和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是最具代表性的证券交易所之一。
欧元区的成立进一步推动了欧洲证券市场的一体化发展,使得欧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市场之一。
我国证券交易所的组织结构与公司治理:现状与未来
![我国证券交易所的组织结构与公司治理:现状与未来](https://img.taocdn.com/s3/m/39030f800740be1e650e9a81.png)
我国证券交易所的组织结构与公司治理:现状与未来一、证券交易所组织结构和公司治理改革的全球趋势以组织结构为标准,证券交易所可以分为会员制证券交易所和公司制证券交易所,传统的交易所大多为会员制交易所。
从1993年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作为第一家证券交易所进行公司制改造以来,短短10年左右的时间,全球范围的交易所纷纷从传统的会员制组织结构转变为公司制组织结构。
根据世界交易所联合会(WFE)2003年的统计数据,截至2003年12月,WFE统计的50家交易所中,14家证券交易所已经完成公司制改制但股票还没有公开上市,13家证券交易所已经变成了公开上市的交易所;公司制交易所占统计的全部成员交易所的54%。
令人关注的是,截至2003年12月,世界著名的交易所,除了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之外,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ASX,1998)、新加坡交易所(SGX,1999)、伦敦证券交易所(LSE,2000)、纳斯达克股票市场(Nasdaq,2000)、香港交易所(HKEx,2000)、泛欧交易所(Euronext,2000)、多伦多证券交易所(TSE,2000)、东京证券交易所(TSE,2001)都已经变成公司制交易所。
公司制交易所和会员制交易所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在所有权结构上,会员制交易所由会员所有,而公司制交易所由股东所有,股东并不一定是会员。
(2)在治理结构上,会员制交易所属互助性组织,发扬民主,实行一人一票,而公司制交易所则实行公司制,引入普通商事公司的治理结构,实行一股一票的资本多数决原则。
(3)在经营目标上,会员制交易所通常是非营利性的,而公司制交易所以营利为目的,股东利益的最大化是交易所运营的重要目标。
证券交易所公司制改制的外部因素在于随着技术的进步,证券交易的电子化、无中介化、国际化使交易所面临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交易所必须提高运营的效率。
交易所公司制改制还有其内在动因,即传统会员制交易所的缺陷以及公司制改造可能带来的优势。
证券交易所——公司制还是会员制
![证券交易所——公司制还是会员制](https://img.taocdn.com/s3/m/acf31787b14e852458fb5771.png)
证券交易所——公司制还是会员制1.证券交易所的基本概述证券交易所是买卖股票、公司债、政府公债、国库券、可转让定期存单等有价证券的市场。
证券交易所的出现,为证券买卖创造了一个常设市场。
证券成为货币资本借以实现长期投资的机构,因为通常称它为“长期金融市场”。
1.1世界证券交易所基本概述日益增大的资金需求和分散风险的需求使早期的股票、债券等证券融资工具的雏形开始出现。
同时发售和交易股票、债券等的需求逐步增长,由此促成了证券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股份制企业应运而生和不断发展壮大,进一步推动证券市场加速形成和发展。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成立、股票发行和交易直接促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证券交易所一荷兰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的起源。
证券市场早期出现时,是逐渐自发聚集形成的,多出现在市场和贸易发达的大城市,特别是港口城市。
这些聚会场所,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店头交易”或“店头市场”。
随着荷兰海外贸易不断扩张,伴随更多股份公司诞生和相关交易规则逐步成熟,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发展成熟,标志着证券交易所这一新兴组织的正式诞生以是否进入证券交易所交易为界限,证券市场整体上被分为两大部分:证券交易所市场、场外交易市场(OTC市场)。
这是以证券商为代表的市场参与者,为保障市场正常发展而自发治理的产物。
有实力的证券交易所,开始对进入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的公司设置较为严格准入条件限制,以将有限的交易场所和交易资源服务于高水平的公司,以维护自身有效发展和市场形象,减少资源浪费。
1.2我国证券交易所的基本概述我国历史上存在轻商现象,市场经济发展不充分,一直未独立演化形成现代意义上的证券市场。
股票等证券概念是伴随西方列强入侵、洋务运动等历史过程的舶来品。
1870 年后,华资企业开始发行股票。
我国最早的股份制企业是轮船招商局,率先启用股份制企业组织形式,开创性地向民间发行股票,招股集资,股票以等额划分,可以买卖转让,这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
伴随着股份公司的出现,我国的证券市场开始出现。
国内证券市场完善与发展过程
![国内证券市场完善与发展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ab024674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01.png)
国内证券市场完善与发展过程第一阶段是建立和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证券市场处于萌芽状态。
1981年,中国成立了第一个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标志着证券市场的正式开始。
随后,深圳证券交易所于1991年成立,进一步加强了国内证券市场的建设。
在这个阶段,证券市场的主要任务是规范化制度建设和业务发展。
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有关证券市场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并引入国外的经验和技术,以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同时,证券公司的数量也逐渐增加,证券市场逐渐扩大。
第二阶段是市场运作阶段。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证券市场进入了较为稳定的运作阶段。
在这个阶段,证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交易活动逐渐增加。
证券市场成为企业融资和投资的重要渠道,起到了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同时,证券市场也面临一些问题,如资金池过大、交易制度不完善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对证券市场进行了一系列的和完善。
例如,在1997年发行了第一支国债,并对券商进行了,引入了更多的外资等。
第三阶段是与发展阶段。
2000年以后,国内证券市场进一步和发展。
在这个阶段,国家加大了对证券市场的监管,并制定了更多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市场行为。
同时,证券市场也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业务,如股票期权、股指期货等,以满足投资者的多样化需求。
此外,国内证券市场还与国际市场接轨,加强了对外交流和合作。
例如,深圳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交所开展了"沪港通"和"深港通"等合作机制,让内地和香港的投资者可以相互交易股票。
总之,国内证券市场的完善与发展经历了建立和发展、市场运作以及与发展三个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加强了对证券市场的监管,完善了市场制度和交易机制,并与国际市场进行了合作,努力提高了市场的透明度、公正性和效率。
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证券市场也将继续发展壮大,为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1年金融市场基础知识单选题与答案解析(47)
![2021年金融市场基础知识单选题与答案解析(47)](https://img.taocdn.com/s3/m/57a4f99caf1ffc4fff47ac91.png)
2021年金融市场基础知识单选题与答案解析47一、单选题(共60题)1.我国证券市场监管体系包括()。
①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②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③证券登记结算公司④行业协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考查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体系。
我国证券市场经过20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派出机构、证券交易所、国务院批准的其他全国性证券交易所、行业协会和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为一体的监管体系和自律监管体系。
2.金融市场通过竞争性的价格决定(利率),将货币资金配置到生产效率最高的经济主体或部门,使这些部门能够获得更多的生产要素,从而提高全社会的产出,使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
这反映了金融市场重要性的()。
A:促进储蓄-投资转化B:优化资源配置C:反映经济状态D:宏观调控【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金融市场的重要性。
3.(2021年真题)中国证券市场监管体系与自律管理体系的成员有()Ⅰ、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Ⅱ、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及其派出机构Ⅲ、证券交易所Ⅳ、行业协会与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A:Ⅰ、Ⅱ、Ⅲ、ⅣB:Ⅱ、ⅢC:Ⅰ、ⅡD:Ⅲ、Ⅳ【答案】:A【解析】:我国证券市场经过近20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五位一体的监管体系,即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及其派出机构、证券交易所、行业协会和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为一体的监管体系和自律体系。
4.在证券投资中,多样化投资的()策略成为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消除非系统性风险的基本策略。
A:风险规避B:风险分散C:风险控制D:风险转移【答案】:B【解析】:考查风险分散的意义。
5.按照《关于调整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申请条件的通知》的规定,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执行证券、期货相关业务,必须取得()、()相关业务许可证。
①证券②基金③银行④期货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答案】:C【解析】:按照《关于调整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申请条件的通知》的规定,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执行证券、期货相关业务,必须取得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
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与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33128ea9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24.png)
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与趋势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证券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与当前的趋势,并分析可能的未来发展。
一、发展历程1. 起源与初期发展证券市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债券交易,但现代证券市场的真正发展始于17世纪荷兰的“图拉股票交易所”。
此后,20世纪初的美国成为世界证券市场的中心,其间伴随着两次世界大战的破坏和复苏。
从此,证券市场的发展成为全球性的经济现象。
2. 法律体系的建立为保障证券交易的公平、公正,各国相继建立了一系列法律体系和监管机构。
这些法律和机构的建立为证券市场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提升了市场参与者的信心。
3. 技术革新与市场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证券市场的交易方式和工具得以不断创新。
从最初的纸质交易到现在的电子交易,交易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投资者可以更快速地参与市场。
此外,衍生产品的推出和各种交易策略的应用也为市场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
二、当前趋势1. 全球化趋势证券市场正朝着全球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国际性的投资者和机构开始参与多个国家的证券市场,不再局限于本国市场。
国际市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也变得更加相互关联。
2.科技驱动的创新科技的快速发展助推了金融科技(Fintech)的兴起,证券市场也加速了技术的应用。
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区块链等技术正逐渐渗透到证券市场的各个环节,提升了市场的效率和透明度。
3. 可持续投资在全球范围内,可持续投资成为一个重要的趋势。
投资者越来越关注企业的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表现,这带动了公司披露更多相关信息,同时也促使市场推出更多相关的投资产品。
三、未来展望1.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金融将在证券市场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移动终端的普及和在线支付的便利将使得更多人能够参与证券市场,促进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2. 跨境投资的便利化随着国际贸易和投资的进一步便利化,跨境投资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证券等金融交易所治理结构的公司化改革趋势研究
![证券等金融交易所治理结构的公司化改革趋势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b6c4d0de87101f69e319531.png)
- 稿1 6 3期 2O.71 O 60.4
作者简介
李 良才 (99)男 , 17 ., 湖南攸县 人, 广东海洋大学 wr o研究中心讲师 , 法学硕士 , 主要研究方向 : 国证券投资法。 跨
[ 杨宏芹 , 1】 胡茂刚: 期贷交易所公司制法律问题研究[ . A]吴弘 . 牮东金融 法制评论 ( 第一卷) C . [ ] 北京 : 中国方正出版社,04 14 20 .5 . [2】 绪 刚 . 易所 非 互 助 化 及 其 对 自律 的影 响 [ . 京 : 于 交 M] 北 北京 大 学 出版 社 ,0 15 20 ..
将 构 成 运 营 与监 管 的 利 益 化 冲 突 , 些 问 题 都 急 需 研 究 。 这 关 键 词 : 互 助 化 ; 革 与 调 整 ; 司 化 非 改 公
中 图分 类 号 :D 2 9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27 9 (060 . 6 .6 17.6 X 20 )50 9 0 0
A t . C.2 0 )hs ee e sm o Ite f m o ti sr h eC ro t no Fnni c o P R. (0 6 a rsr ( o er m frh o fhs o .T o r i f iac l f v] o ( r r t e p ao a
一
、
证券等金融交易所公司化改革趋势
上个世纪 9 年代以来, 0 全球范围内金融业的兼并、 重组和上市可谓波澜壮阔、 风起云涌 ( 】 ・ o作为现代市场经济体 系中一种非常特殊的经济组织形式, 交易所——主要以证券、 期货等交易所为代表——的公司化改革迅速成为证券期货 市场耳熟能详的字眼。在国外公司化的交易所改革之大势已经赫然在目, 但是对于这场 旨在增进交易所营利性和革新
我国证劵所历史的演变
![我国证劵所历史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801b50601ed9ad51f01df231.png)
我国证券交易所的历史演变摘要:证券交易所是由于证券这一市场的存在,为证券买卖双方提供集中的交易场所,可以随时把所持有的证券转移变现,保证证券流通的持续不断进行。
虽然建国后我国证券市场、证券交易所起步较晚。
但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
为了更了解我国证券交易所,我们将从它的历史演变来着手。
关键词:历史演变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证券交易所应当创造公开、公平的市场环境,提供便利条件从而保证股票交易的正常运行。
证券交易所的职责主要包括:提供股票交易的场所和设施;制定证券交易所的业务规则;审核批准股票的上市申请;组织、监督股票交易活动;提供和管理证券交易所的股票时场信息等。
证券交易所的业务规则包括上市规则、交易规则及其他与股票交易活动有关的规则。
具体的说,应当包括下列事项:股票上市的条件、申请程序以及上市协议的内容及格式;上市公告书的内容及格式;交易股票的种类和期限;股票的交易方式和操作程序;交易纠纷的解决;交易保证金的交存;上市股票的暂停、恢复和取消交易;证券交易所的休市及关闭;上市费用、交易手续费的收取;该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场信息的提供和管理;对违反证券交易所业务规则行为的处理;等等。
一、我国证券交易所的起源大陆最早的是1905年设立的“上海众业公所”。
建国后,一度取消证券交易。
1990年至1991年,上海和深圳相继设立证券交易所。
香港最早的证券交易可以追溯至1866年。
香港第一家证券交易所——香港股票经纪协会丁1891年成立,1914年易名为香港证券交易所,1921年,香港又成立了第二家证券交易所——香港证券经纪人协会,1947年,这两家交易所合并为香港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
到60年代后期,香港原有的一家交易所已满足不了股票市场繁荣和发展的需要,1969年以后相继成立了远东、金银、九龙三家证券交易所,香港证券市场进入四家交易所并存的所谓“四会时代”。
1973~1974年的股市暴跌,充分暴露了香港证券市场四会并存局面所引致的各种弊端,1986年3月27日,四家交易所正式合并组成香港联合交易所。
全球证券交易所的制度变革及启示
![全球证券交易所的制度变革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aaa017fb4693daef5ef73d17.png)
一
、
全球 证 券 交易 所 的 发展 情 况
分 配 股份 。 而 伦 敦 、 港 和 澳 大利 亚证 券 交 易 所等 香 在 改 制 阶段 只 向会 员 经 纪 人 分 配 股 份 , 以后 再 根 据 需要 , 过 增 发新 股 或会 员经 纪 商 减 持股 份 等 方 式 , 通
扩 大所 有 权 范 围 和调 整股 东 结 构 。虽然 各 交 易所 在
【 词】 关键 证券交易所; 司制 ; 公 制度 变革
【 中图分类号]8 09 F 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0 6 19 2 1 )9 04 — 5 10 — 6X(0 10 — 0 9 0
赵 鹏 飞 (9 0 ) 男 , 蒙 古包 头人 , 国人 民大 学 博 士 后 , 国劳 动关 系 学 院教 师 , 级 经 济 师 , 究 17 一 , 内 中 中 高 研
随 着 世 界 经 济发 展 , 易所 面 临着 越 来 越 激 烈 交 的竞 争 ,全 球 多 个 交 易 所 呈 现 出并 购 重组 的 浪潮 .
不仅是 区域交易所的整合 , 还包 括跨 国交易所 的整 合 。合并后 , 交易所 的规模效应 、 资源整合产生的成
本 降 低 等 相 关 协 同 效应 都 将 显 现 。例 如 : 纽 交 所 据 J。。 4 。。— 9 。。J 。Y — R。 。 。。 。J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制或公开发行 时, 向会员 、发行人和机构投资者等
金融与经济
2 .9 D7 0 7
和德 意 志 交 易所 称 ,双 方 的结 合 一 年 可节 省 成本 3 亿 欧 元 ( 4亿 美 元 ) 主要 是 在 信 息 技 术 、 算 业 合 , 结
证券交易所的未来发展趋势
![证券交易所的未来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5880ded3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e2.png)
证券交易所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日益全球化,证券交易所在未来将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证券交易所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对应的应对策略。
一、信息技术的革新和应用作为金融市场的核心平台之一,证券交易所已经开始积极采用信息技术来提升交易效率和服务质量。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不断成熟,证券交易所将进一步推动技术创新的应用,以提升交易和清算的速度、稳定性和安全性。
具体而言,证券交易所可以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来提高风控能力和监管水平,进一步增强市场的稳定性和透明度。
同时,证券交易所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来挖掘市场的隐藏规律和趋势,为投资者提供更准确的投资决策参考。
二、市场全球化与国际竞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证券交易所将面临着来自全球的竞争压力。
在这种背景下,证券交易所需要加强国际化业务布局,积极拓展与国际交易所和金融机构的合作关系。
首先,证券交易所可以加强与境外交易所的互联互通,促进国际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
例如,可以设立跨境交易机制,使境内外投资者可以在同一交易所进行交易。
其次,证券交易所还可以积极争取并参与国际指数的编制和管理,提高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三、金融创新与新业务拓展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变革,证券交易所作为金融创新的先锋和推动者,需要积极拓展新的业务领域。
一方面,证券交易所可以发行创新金融产品,如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期权等,以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需求。
另一方面,证券交易所可以积极推进绿色金融和可持续发展的发展。
例如,可以发行绿色债券和可持续发展债券,为环保和可持续项目提供融资渠道。
同时,证券交易所还可以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通过披露和评估企业的社会和环境绩效,促进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四、监管力度的加强在金融风险不断增加的背景下,监管层对于证券交易所的监管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强。
证券交易所需要积极适应监管政策的变化,主动加强内部风险控制和合规管理,以提高市场稳定性和投资者保护水平。
国际并购浪潮下我国证券交易所的未来之路
![国际并购浪潮下我国证券交易所的未来之路](https://img.taocdn.com/s3/m/792f6b1f0b4e767f5acfce69.png)
了提 高成 交 量 和效 率 自发 的聚 集 在 一 起 互 通 信 息 、
配 对交 易 。这 种 小 规模 、 定 时 、 定点 的交 易 汇集 不 不 逐 渐演 变 为 大 规模 、 时 、 点 的 交易 所 。这 些 证 券 定 定 经 纪 商 成 为 交 易 所 的 会员 并 享 有交 易 所 的所 有 权 。 为 了保 持 这 种 交 易模 式 的效 率 ,在 当 时通 讯 落后 、 人 工 配 对 的背 景 下 , 有适 格 的证 券 经 纪 商 才 能 被 只 纳 为会 员 。交 易 所 成 为 了 一个 “ 合 ” 织 , 会 员 人 组 靠
【 中图分类号]8o9 v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 编号]06 19 2 1 )3 05 - 7 10 - 6 X(0 2 0 - 0 6 0
吕 凯 , 港 中文 大 学 法 学 院博 士候 选 人 , 究方 向为 金 融 法 制 、 司 治理 、 产 证 券 化 。 香 研 公 资
一
般 认 为 。世 界 上 最 早 的证 券 交 易 所 出 现 在
10 6 2年荷 兰 阿姆 斯 特丹 。在此 之 后 近 4 0年 的 时 间 0 里 , 易 所 基 本 上 保 持 着 会 员 制 结 构 , 交 易 所 是 交 即
由会 员 自愿 出 资共 同 组成 的 非 营利 性 机 构 。会 员制
是 在 特 定 历史 条 件 下 形 成 的 。在 证 券 交 易 早 期 , 专 事 买卖 证 券 获 取价 差 的证 券 经 纪 商 ( ok i b r为 s c o e) t b
虚 拟交 易平 台 。伴 随着 交 易 地 点 和 方 式 的改 变 . 世 界 上 大 部 分 交 易 所 本 身 的 结 构 也 从 早 先 的 非 营 利
第十二期:国际证券交易所会员席位制度研究
![第十二期:国际证券交易所会员席位制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09237c6da38376baf1faef8.png)
上海证券交易所联合研究计划第十二期国际证券交易所会员席位制度研究复旦大学课题组负责人:复旦大学攀登课题组成员:周麟赟赵伟王丽王肖晶于艳红协调人:上海证券交易所王风华2005年1月目录1引言 (1)2国际证券交易所的会员席位制度 (3)2.1会员席位的传统概念及其演变 (3)2.2纽约证券交易所 (4)2.3芝加哥交易所 (6)2.4芝加哥商业交易所 (8)2.5芝加哥期权交易所 (9)2.6伦敦证券交易所 (11)2.7泛欧证券交易所 (12)2.8东京证券交易所 (13)2.9新加坡证券交易所 (14)3纽约证券交易所席位交易价格研究 (15)3.1席位价格相关因素分析 (15)3.2实证研究 (16)3.3一些结论 (18)4国际证券交易所的发展趋势及对会员席位制度的影响 (20)4.1全球证券交易所公司化浪潮 (20)4.2公司制对证券交易所运作的深层次分析 (22)4.3公司制对席位交易价格的影响 (23)4.4公司制组织形式对会员监管的要求 (24)4.5证券交易所会员席位制度未来发展趋势 (25)5我国沪深证券交易所会员席位制度分析 (28)5.1会员制度现状 (28)5.2席位制度现状 (29)5.3会员席位制度改革的原因 (30)6结束语 (34)参考文献 (35)1引言以国际视角来看,证券市场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期间曾发生多次影响深远的革命性变革。
然而,百多年来,作为证券市场核心的证券交易所一直维持着席位制的交易方式和会员制的组织形式,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证券交易所才开始针对会员制和席位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并且这种变革方兴未艾,正在朝深入方向发展。
传统证券交易所改革席位制的直接原因在于,电子竞价系统的发展实现了交易结算的自动化,减少了对金融中介的依赖,从而动摇了席位制存在的基础。
目前纽约证券交易所虽然保留着大厅交易席位,而且有形交易席位仍然起着重要作用,但正在着手应用更先进的技术,使投资者更接近交易所,为投资者提供多种交易选择,进一步提高大厅交易的订单执行效率。
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发展历程和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60e3bc65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ae.png)
一、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发展历程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是我国大陆最早成立的证券交易所,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初。
具体来说,上交所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 成立初期(1990年-2000年)上交所成立于1990年11月26日,初期主要以上海市场为主,成立之初只有一家上市公司——上海国际饭店。
随着时间的推移,上交所逐渐开设了股票、债券等多个证券品种的交易业务,并不断扩大市场规模和交易规模。
2. 政策改革阶段(2000年-2010年)在此阶段,随着我国证券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政策的逐步开放,上交所逐渐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和上市公司。
2001年,上交所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互联互通试点业务,逐步将国际资金引入我国市场。
3. 国际化进程(2010年至今)上交所在2014年推出了沪港通,进一步扩大了国际投资者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参与。
2016年,上交所实施了股票期权交易,丰富了市场的交易品种。
上交所还积极开展了科创板等创新业务,助力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进程。
二、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现状自成立以来,上交所在发展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目前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实力最雄厚的证券交易所之一。
下面从不同方面具体介绍上交所的现状:1. 市场规模截至2020年底,上交所股票市值达到了87.50万亿元,债券市值达到了22.5万亿元,股票和债券市值合计达到110万亿元。
上交所的市值规模位居全球前列,稳居全球证券市场的重要地位。
2. 交易体系上交所采用T+1的交易制度,交易系统采用了高性能和低时延的技术架构,提供了高效、安全、稳定的交易环境。
上交所还不断优化交易规则和制度,加强市场监管和交易监控,保障了交易的公平和安全。
3. 金融创新上交所在金融创新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如推出股票期权、债券通等创新产品,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和资金进入市场。
上交所还不断推进科创板、新三板等板块的建设,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中小企业发展。
4. 国际合作上交所积极推进国际化进程,与国际主要交易所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如纽约证券交易所、伦敦证券交易所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会员制到公司制——证券交易所的发展趋势摘要世纪之交全球主要证券交易所纷纷从传统的会员制组织转向公司制企业证券交易所非互助化浪潮反映了技术发展和国际证券市场竞争加剧的现实同时也为加强交易所竞争力巩固交易所在证券市场中的"轴心"地位奠定了基础在我国经济即将融入世界经济大潮全球证券交易所竞争白热化证券市场结构变革加速的背景下我国证券交易所必须未雨绸缪直面体制转轨和国际化的双重挑战采取积极措施为最终树立竞争导向的发展理念和国际化的发展战略与国际市场接轨做好准备证券交易所是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一种特殊的经济组织形式是证券交易市场的组织者和一线监管者世纪之交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交易所的运作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步入了一个大变革、大分化、大重组的时代突出表现之一就是交易所从传统的会员制组织转向公司制企业证券交易所公司化浪潮给全球证券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极大地加强了交易所的竞争力巩固了交易所在证券市场中的核心地位全球证券交易所公司化浪潮传统上交易所的组织形式为会员制的商业互助组织这种组织形式的基本特点是(1)组织的所有权、控制权与其产品或服务的使用权相联系;(2)组织通常不以营利为目的;(3)会员集体决策机制一般为每个会员一票而不管其在交易所占的业务份额有多少交易所治理结构的另一种形式是以营利为目的、由分散股东控制的公司制在公司制下企业控制者和决策者可以不购买或使用企业产品所有权、控制权与交易权不挂钩交易所允许客户之外的市场参与者和非市场参与者对企业有投票权也允许非会员成为其客户交易所不需要留存所有的利润于企业之内绝大部分利润通常是分配给股东的公司制的目标理想是股东利益最大化从内容上看证券交易所的公司化(非互助化)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层面首先是分散所有权除向原有会员配售股票外其余的股票将发售给新投资者包括金融机构、机构投资者、上市公司和投资大众使交易所的所有权和治理结构能充分反映更广泛的市场使用者的利益其次是分离所有权和交易权任何符合资金和能力标准要求的国内外机构均能直接进入交易系统从而使交易所所有者和市场使用者之间的利益正式分离最后是挂牌上市一方面使交易所的所有权进一步分散化另一方面又可利用资本市场的资源便利筹集资金同时提高交易所运营的透明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证券交易所纷纷放弃传统的互助组织形式转而改组为公司制并迅速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浪潮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许多原来采取会员制的交易所已经或计划采取公司制目前除纽约证券交易所以外的各大证券交易所纷纷改制并上市(见表一)而处于世界霸主地位的纽约证券交易所也几度考虑改制方案第二新成立的交易服务机构都采取了营利性的股份公司结构如“自营交易系统运作机构”(PTS)和“另类交易系统”(ATS)可以预见今后将有更多的交易所进行公司化改造以适应证券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交易所治理结构变化的原因从根本上说交易所治理结构变化的原因是近十多年来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交易所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结果传统的交易所在成立时普遍采取非营利的互助组织形式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在交易所经营处于垄断地位下会员制的组织方式对市场参与者的交易成本最小会员可通过互助组织控制服务价格;二是会员制交易所适应了交易非自动化的需要由于交易大厅空间有限不可能将交易权给予所有投资者因此须对进入市场的资格加以限制将交易资格分配给固定的会员或席位近十多年来交易所之间的竞争白热化竞争使传统的互助组织失去存在基础最终导致交易所的治理结构向公司制转变具体来说交易所治理结构变化有如下几个原因1、竞争挑战会员制存在的垄断基础证券市场的激烈竞争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1)资本市场全球化加剧了传统交易所之间的竞争交易所的垄断地位受到严重挑战;(2)由于技术进步另类交易系统对传统交易所构成巨大威胁;(3)监管体制变化鼓励竞争如美国证监会1999年作出两个决定允许在纽交所上市的公司在不满纽交所服务的情况下可转到纽交所的竞争对手纳斯达克上市并允许电子交易系统申请成为交易所并自由交易在纽交所上市的股票激烈的竞争对交易所治理结构产生的影响是深远和重大的其一会员制存在的垄断基础不复存在证券市场上交易所之间不断激烈的竞争使金融中介控制交易所服务价格的需要和能力下降;其二激烈的竞争迫使交易所采取以获得竞争优势为导向的商业治理结构否则就会面临失败的危险2、交易自动化使交易所失去采取会员制的必要会员制是技术不发达的产物适应了交易大厅的需要在自动化的市场进入市场没有任何技术障碍投资者可在任何地方买卖任何一家交易所的股票投资者直接交易的成本较低从而减少了对金融中介的需求也就是说交易自动化使得交易所的产权可同会员资格分离交易所无须采取互助性质的会员制3、会员制交易所筹资成本高不适应交易所发展需要随着技术的发展为对抗另类交易系统的竞争交易所对技术设备的投入越来越大如纽约证券交易所在过去10年中对技术投资20亿美元纳斯达克计划在今后6年中对技术投资6亿美元因此交易所需要进行再融资会员制不能通过发行普通股进行股权与交易权脱钩的股票融资相比之下公司制交易所有较大的优势它可以发行股票并上市通过引进外部股东进行融资其筹资成本较低4、会员日益多元化导致利益冲突与集体决策效率低使交易所对市场环境变化反应迟钝竞争能力下降公司化对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角色的挑战证券交易所的自律监管是证券市场监管体系的重要环节证券交易所以其对交易环境和市场的专业化知识及对市场异常现象的快速反应为证券市场参与者提供优质监管服务交易所在进行公司制改造、确立竞争优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相关监管问题最重要的是转制后以营利为目标的交易所能否较好地处理利益冲突以较高标准履行自律监管职能和维护公众利益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剧原来交易所固有的商业角色和监管角色之间的利益冲突在非营利的目标下交易所在收入方面可能仅关注满足预算但在营利目标下交易所可能要求收入除了满足预算要求之外还要为投资者提供较高的回报率在交易所对利润的追求中利益冲突可在以下几个方面激化(1)减少投入监管的资源;(2)交叉补贴即当交易所的监管和商业运作都能产生收入且收益率存在差距时监管的资金可能再投资到交易所的商业活动中;而且一些客户(如提供交易服务的另类交易系统)仅使用交易所的监管服务但交易所将对这些客户的收费投入到交易服务中加强同它们的竞争这样这种交叉补贴就扭曲了竞争;(3)非经济定价即在交易所试图扩大其新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份额时可能会将价格定在较低水平从而不能产生足够的收入来开展监管活动;(4)导致执法不严如当某些客户对交易所的收入贡献很大时或当暂停并调查一些交易非常活跃的证券的交易可能会影响交易费收入时交易所可能不愿意对这些客户或异常证券交易行为采取严厉措施;(5)加剧交易所与其被监管者之间的利益冲突特别是当交易所监管对象恰好是交易所在某些业务方面的竞争对手时在交易所营利目标下利益冲突会更明显第二交易所上市带来新的利益冲突当转为公司制的交易所为提高公司知名度和筹集资金等目的而上市时会出现新的利益冲突这种冲突的严重性可能会超过交易所本身固有利益的冲突交易所上市可能使其对其他上市公司的监管更加复杂歧视性的监管待遇更可能出现在交易所对自己进行上市监管时需重新审视其监管行为第三影响交易所的公益性质一个高效、公平和透明的证券市场对公众利益至关重要一个良好运作的交易所具有公益性质而一个以营利为目的的公司制交易所则可能会有损于交易所的这一公益性质公司化证券交易所监管利益冲突的化解机制公司制证券交易所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因此就有可能会产生利益冲突但必须指出这种利益冲突并非必然的相反外部竞争的压力、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及合理的自律监管模式将有效化解监管冲突首先公司制交易所具有提供优质监管服务的动机和能力从动机上看公司制交易所像普通商业企业一样只有提供优质服务才能吸引业务也就是说交易所只有有效监管市场使市场公正、透明、有效才能吸引更多的上市企业和投资者再者由于对违规行为进行货币化处罚可构成交易所的收入来源将强化以利润为导向的交易所进行处罚尤其是货币处罚的动机从而使监管更能够落到实处最后交易所股东出于自己的利益而维护交易所声誉也将对有利于会员但却不利于市场发展的行为形成有力的约束从能力上看一方面公司制交易所愿意也能够投入更大的财力和人力更新监管的硬件设备如计算机系统从而能够提高监管水平并设法平衡监管成本和收益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另一方面公司制交易所市场反应迅速能够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及时修改监管规则更新监管标准第二交易所间的竞争可形成一种有效的约束机制促使公司制交易所加强监管进一步如果交易所上市而变成公众公司就必须严格符合一些标准尤其是信息披露标准这将使其运作更透明、更规范第三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消除潜在的目标冲突一般地为化解利益冲突公司制交易所的治理结构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1)设立有公共董事以增加董事会认真履行监管职责的可能性;(2)对持股比例予以适当限制如在澳大利亚交易所曾规定个人所拥有的交易所股份不得超过5%(2000年10月扩大到15%)多伦多证券交易所规定除非获得安大略证券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持有的未偿付股份不得超过5%;(3)加强交易所决策的透明度如要求公布有关规则、行动和决策等;(4)交易所的商业活动和监管职能相互独立如在交易所内部设立独立的评估机构评估和监督交易所的监管职能或直接担起监管职能如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成立了一个新公司--ASX监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加强交易所监管活动的透明性和可解释性;伦敦证券交易所设立有独立的纪律委员会、纪律上诉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等第四选择合适的自律监管模式有助于消除利益冲突在交易所公司化后可供选择的自律监管模式主要有以下4种(1)内部分离模式即交易所设立一家控股公司下设两个分支机构一个负责市场运作另一个是非营利的监管机构如那斯达克改制上市方案中就将其监管部门NASDR分拆组成一个专门的机构;(2)监管分工模式如Euronext将监管分为会员监管和交易监管两部分把与市场无关的所有自律功能集中到一个单一的机构而各个市场则负责本市场的运作监管;(3)分拆模式即将交易所监管职能分拆出去成立一个全国性的、独立的自律监管机构;(4)部分自律监管功能转移模式即将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的部分或全部监管权限或将对上市交易所的监管权限移交给政府的证券监管机构如英国将其上市审核权转移到金融服务局香港证监会设立专门的部门把香港交易所作为一个上市公司来监管同时在香港交易所面临利益冲突时监管其他上市公司以上4种模式各有利弊交易所需要根据本国实际情况调整自律监管模式以最大程度地化解交易所自律监管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启示与借鉴前已述及会员制在交易所发展初期促进了交易所的成长但竞争的加剧、技术进步和会员利益的冲突已威胁到会员制交易所的生存导致全球交易所出现了一股强劲的公司化浪潮公司制交易所反应更迅速服务成本更低技术更先进且在决策时不必担心有利益冲突的会员的抵制不拘于现状并能有效化解监管冲突是交易所未来发展的趋势目前我国证券交易所既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会员制组织也不是股份公司制组织从法律上看证券交易所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如《证券法》第九十五条规定“证券交易所是提供证券集中竞价交易场所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证券交易所是指依本办法规定条件设立的不以营利为目的为证券的集中和有组织的交易提供场所、设施履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规定的职责实行自律性管理的法人”但事实上我国证券交易所没有自主利益的载体因而也不是自律性管理的独立法人它更多地是一个执行国家有关管理部门法规与行政命令的执行机构可以说是既非会员制、又非公司制的“第三种模式”证券交易所本质上是一个金融服务企业它提供证券交易及与交易有关的服务并对这些服务收取相应的费用如果说以前因全球交易所行业信息技术落后、以大厅为基础的交易系统高度封闭等原因交易所的组织形式与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其他金融服务企业存在较大差别的话现在由于信息技术的充分发达和全球证券交易市场壁垒的迅速破除这一差别的基础已不复存在我国证券交易所的第三种模式的形成有其历史合理性解决了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初期出现的许多尖锐问题使我们的市场能够较平稳地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成了诸多国际同行的羡慕对象然而这种非市场化的第三种模式模糊了交易所和政府监管机构之间的分工关系把证券市场发展和规范的最终责任正式或非正式地都集中到了监管机构身上削弱了交易所在完成本应由交易所承担的产品创新、市场服务和一线监管等功能上的自主权和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我国证券市场创新难、产品结构单薄、服务单一、一线监管力度波动大等问题我国证券市场应该发挥的融资功能、资产定价功能、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的功能及为市场参与者提供风险管理的功能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我国已经加入WTO正在融入世界经济金融体系中面对全球交易所的公司化浪潮我们不应无动于衷更不能逆潮流而动由于现阶段我国证券市场在我国经济中所起的作用与一般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还不尽相同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模仿国际市场的作法正确的态度应是在认清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变化着的市场情况着手理清交易所的职责范围和治理机制为最终与国际市场接轨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