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会员制到公司制——证券交易所的发展趋势.pdf
证券交易所的历史沿革与进化
证券交易所的历史沿革与进化证券交易所(Stock Exchange)是指用于证券买卖交易的市场,起源于很早以前的股票交易。
证券交易所作为金融市场的核心机构,其沿革与进化体现了金融行业的发展与变革。
本文将以历史的角度,对证券交易所的沿革与进化进行探讨。
一、起源与发展证券交易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Amsterdam Stock Exchange)。
当时,该交易所的主要交易品种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股票和债券。
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以其行为规范和交易透明度而成为当时全球最早的证券市场。
随着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发展,证券交易所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快速建立起来。
英国的伦敦证券交易所(London Stock Exchange)成立于1801年,成为了全球最大的证券交易所之一。
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成立于1817年,至今仍是全球最重要的证券交易所之一。
二、国际化与电子化20世纪后半叶,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证券交易所逐渐实现了国际化发展。
多个国家相继建立了自己的证券交易所,例如德国的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Frankfurt Stock Exchange)、日本的东京证券交易所(Tokyo Stock Exchange)等。
这些交易所通过跨国合作和互联互通,促进了国际资本市场的交流与合作。
同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证券交易所逐步实现了电子化交易。
1990年代,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NASDAQ)成为了全球首个采用电子化交易的证券交易所。
电子化交易使得交易过程更加高效便捷,提高了市场的流动性,也便于市场监管和信息披露。
三、创新与多元化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证券交易所在功能和业务上也进行了不断的创新和多元化拓展。
除了传统的股票和债券交易外,证券交易所开始提供更多的交易品种,例如期权、期货、外汇等衍生品的交易。
这些新兴交易品种不仅增加了投资者的选择,也提供了更多的风险管理工具。
我国证券交易所的组织结构与公司治理:现状与未来
我国证券交易所的组织结构与公司治理:现状与未来一、证券交易所组织结构和公司治理改革的全球趋势以组织结构为标准,证券交易所可以分为会员制证券交易所和公司制证券交易所,传统的交易所大多为会员制交易所。
从1993年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作为第一家证券交易所进行公司制改造以来,短短10年左右的时间,全球范围的交易所纷纷从传统的会员制组织结构转变为公司制组织结构。
根据世界交易所联合会(WFE)2003年的统计数据,截至2003年12月,WFE统计的50家交易所中,14家证券交易所已经完成公司制改制但股票还没有公开上市,13家证券交易所已经变成了公开上市的交易所;公司制交易所占统计的全部成员交易所的54%。
令人关注的是,截至2003年12月,世界著名的交易所,除了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之外,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ASX,1998)、新加坡交易所(SGX,1999)、伦敦证券交易所(LSE,2000)、纳斯达克股票市场(Nasdaq,2000)、香港交易所(HKEx,2000)、泛欧交易所(Euronext,2000)、多伦多证券交易所(TSE,2000)、东京证券交易所(TSE,2001)都已经变成公司制交易所。
公司制交易所和会员制交易所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在所有权结构上,会员制交易所由会员所有,而公司制交易所由股东所有,股东并不一定是会员。
(2)在治理结构上,会员制交易所属互助性组织,发扬民主,实行一人一票,而公司制交易所则实行公司制,引入普通商事公司的治理结构,实行一股一票的资本多数决原则。
(3)在经营目标上,会员制交易所通常是非营利性的,而公司制交易所以营利为目的,股东利益的最大化是交易所运营的重要目标。
证券交易所公司制改制的外部因素在于随着技术的进步,证券交易的电子化、无中介化、国际化使交易所面临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交易所必须提高运营的效率。
交易所公司制改制还有其内在动因,即传统会员制交易所的缺陷以及公司制改造可能带来的优势。
证券交易所组织结构和公司治理的最新发展
证券交易所组织结构和公司治理的最新发展;内容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证券交易所纷纷从传统的会员制交易所变成营利性的公司。
不管是会员制还是公司制,证券交易所公司治理的框架应当确保交易所能够履行自律监管职责、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2003年纽约证券交易所对公司治理进行了历史性的改革,2004年和2005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也提出了交易所公司治理的改革方案,改革的主要宗旨均是提高董事会和自律监管的独立性。
我国证券交易所的公司治理不同于美国的交易所,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减少政府的不当干预,增强交易所自身的独立性。
我国应对目前实施的《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和完善并进一步完善新《证券法》的相关规定。
关键词:证券交易所公司治理自律董事会一、会员制到公司制--证券交易所组织结构变革的全球趋势以组织结构为标准,证券交易所可以分为会员制交易所和公司制交易所,传统的交易所大多为会员制交易所。
从1993年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作为第一家证券交易所进行公司制改造以来,短短10年左右的时间,全球范围的交易所纷纷从传统的会员制组织结构转变为公司制组织结构。
根据世界交易所联合会(WFE)的统计,截至2003年12月,WFE统计的50家交易所中,14家证券交易所已经完成公司制改制但股票还没有公开上市,13家证券交易所已经变成了公开上市的交易所;公司制交易所占统计的全部成员交易所的54%。
[1]令人关注的是,世界著名的交易所,除了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之外,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1998)、新加坡交易所(1999)、伦敦证券交易所(2000)、纳斯达克股票市场(2000)、香港交易所(2000)、泛欧交易所(Euronext,2000)、多伦多证券交易所(2000)、东京证券交易所(2001)都已经变成公司制交易所。
同时,截至2002年12月底,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1993)、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1998)、香港交易所(2000)、新加坡交易所(2000)、Euronext(2001)、多伦多证券交易所(2001)、伦敦证券交易所(2001)、纳斯达克股票市场(2002)的股票都已经进行了公开交易;这些交易所本身已经变成上市公司了。
证券交易所——公司制还是会员制
证券交易所——公司制还是会员制1.证券交易所的基本概述证券交易所是买卖股票、公司债、政府公债、国库券、可转让定期存单等有价证券的市场。
证券交易所的出现,为证券买卖创造了一个常设市场。
证券成为货币资本借以实现长期投资的机构,因为通常称它为“长期金融市场”。
1.1世界证券交易所基本概述日益增大的资金需求和分散风险的需求使早期的股票、债券等证券融资工具的雏形开始出现。
同时发售和交易股票、债券等的需求逐步增长,由此促成了证券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股份制企业应运而生和不断发展壮大,进一步推动证券市场加速形成和发展。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成立、股票发行和交易直接促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证券交易所一荷兰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的起源。
证券市场早期出现时,是逐渐自发聚集形成的,多出现在市场和贸易发达的大城市,特别是港口城市。
这些聚会场所,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店头交易”或“店头市场”。
随着荷兰海外贸易不断扩张,伴随更多股份公司诞生和相关交易规则逐步成熟,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发展成熟,标志着证券交易所这一新兴组织的正式诞生以是否进入证券交易所交易为界限,证券市场整体上被分为两大部分:证券交易所市场、场外交易市场(OTC市场)。
这是以证券商为代表的市场参与者,为保障市场正常发展而自发治理的产物。
有实力的证券交易所,开始对进入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的公司设置较为严格准入条件限制,以将有限的交易场所和交易资源服务于高水平的公司,以维护自身有效发展和市场形象,减少资源浪费。
1.2我国证券交易所的基本概述我国历史上存在轻商现象,市场经济发展不充分,一直未独立演化形成现代意义上的证券市场。
股票等证券概念是伴随西方列强入侵、洋务运动等历史过程的舶来品。
1870 年后,华资企业开始发行股票。
我国最早的股份制企业是轮船招商局,率先启用股份制企业组织形式,开创性地向民间发行股票,招股集资,股票以等额划分,可以买卖转让,这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
伴随着股份公司的出现,我国的证券市场开始出现。
我国证劵所历史的演变
我国证券交易所的历史演变摘要:证券交易所是由于证券这一市场的存在,为证券买卖双方提供集中的交易场所,可以随时把所持有的证券转移变现,保证证券流通的持续不断进行。
虽然建国后我国证券市场、证券交易所起步较晚。
但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
为了更了解我国证券交易所,我们将从它的历史演变来着手。
关键词:历史演变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证券交易所应当创造公开、公平的市场环境,提供便利条件从而保证股票交易的正常运行。
证券交易所的职责主要包括:提供股票交易的场所和设施;制定证券交易所的业务规则;审核批准股票的上市申请;组织、监督股票交易活动;提供和管理证券交易所的股票时场信息等。
证券交易所的业务规则包括上市规则、交易规则及其他与股票交易活动有关的规则。
具体的说,应当包括下列事项:股票上市的条件、申请程序以及上市协议的内容及格式;上市公告书的内容及格式;交易股票的种类和期限;股票的交易方式和操作程序;交易纠纷的解决;交易保证金的交存;上市股票的暂停、恢复和取消交易;证券交易所的休市及关闭;上市费用、交易手续费的收取;该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场信息的提供和管理;对违反证券交易所业务规则行为的处理;等等。
一、我国证券交易所的起源大陆最早的是1905年设立的“上海众业公所”。
建国后,一度取消证券交易。
1990年至1991年,上海和深圳相继设立证券交易所。
香港最早的证券交易可以追溯至1866年。
香港第一家证券交易所——香港股票经纪协会丁1891年成立,1914年易名为香港证券交易所,1921年,香港又成立了第二家证券交易所——香港证券经纪人协会,1947年,这两家交易所合并为香港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
到60年代后期,香港原有的一家交易所已满足不了股票市场繁荣和发展的需要,1969年以后相继成立了远东、金银、九龙三家证券交易所,香港证券市场进入四家交易所并存的所谓“四会时代”。
1973~1974年的股市暴跌,充分暴露了香港证券市场四会并存局面所引致的各种弊端,1986年3月27日,四家交易所正式合并组成香港联合交易所。
【推荐下载】关于证券交易所的公司制改革
关于证券交易所的公司制改革本文讲述了关于证券交易所的公司制改革的内容,供大家参考,接下来我们一起仔细阅读下吧。
1 证券交易所的主要组织形式 1.1 会员制和公司制 从全球交易所发展历史上看,一般把交易所的组织形式主要划分为两大类――会员制和公司制。
会员制证券交易所是以会员协会形式成立的不以赢利为目的的组织,主要由证券商组成。
只有会员及享有特许权的经纪人,才有资格在交易所中进行交易。
会员制证券交易所实行会员自治、自律、自我管理。
会员制证券交易所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大会,理事会是执行机构,理事会聘请经理人员负责日常事务。
目前大多数国家的证券交易所均实行会员制。
我国法规规定,证券交易所必须是会员制的事业法人,目前我国的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都实行会员制。
公司制证券交易所是指以营利为目的,为证券商提供证券交易所需的交易场地、交易设备和服务人员,以便利证券商独立进行证券买卖的证券交易所形式。
从股票交易实践可以看出,这种证券交易所要收取发行公司的上市费与证券成交的佣金,其主要收入来自买卖成交额的一定比例。
而且,经营这种交易所的人员不能参与证券买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交易的公平。
1.2 会员制证券交易所的组织结构 从交易所的成立来看,传统的会员制证券交易所是证券商为便利交易、维护共同利益自愿发起的互助型组织,会员之间遵守共同的游戏规则,共同维护市场秩序、改善交易条件、保持行业的利润水平。
可见,会员制是结社的产物,其初创动力均来自会员的发起活动,所以自始就带有浓厚的民间色彩。
然而,我国的证券交易所并不是由会员发起成立的,组建交易所根本不是私法意义上的社团发起行为,证券交易所是在政府推动和组织下成立的证券交易机构。
在典型的会员制交易所中,交易所由会员享有决策权,会员控制交易所的运营。
但在我国交易所的实践中,会员并没有对交易所享有决策权和控制权。
最典型的表现是尽管我国《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明文规定会员大会为证券交易所的最高权力机关,会员大会每年召开一次。
第十二期:国际证券交易所会员席位制度研究
上海证券交易所联合研究计划第十二期国际证券交易所会员席位制度研究复旦大学课题组负责人:复旦大学攀登课题组成员:周麟赟赵伟王丽王肖晶于艳红协调人:上海证券交易所王风华2005年1月目录1引言 (1)2国际证券交易所的会员席位制度 (3)2.1会员席位的传统概念及其演变 (3)2.2纽约证券交易所 (4)2.3芝加哥交易所 (6)2.4芝加哥商业交易所 (8)2.5芝加哥期权交易所 (9)2.6伦敦证券交易所 (11)2.7泛欧证券交易所 (12)2.8东京证券交易所 (13)2.9新加坡证券交易所 (14)3纽约证券交易所席位交易价格研究 (15)3.1席位价格相关因素分析 (15)3.2实证研究 (16)3.3一些结论 (18)4国际证券交易所的发展趋势及对会员席位制度的影响 (20)4.1全球证券交易所公司化浪潮 (20)4.2公司制对证券交易所运作的深层次分析 (22)4.3公司制对席位交易价格的影响 (23)4.4公司制组织形式对会员监管的要求 (24)4.5证券交易所会员席位制度未来发展趋势 (25)5我国沪深证券交易所会员席位制度分析 (28)5.1会员制度现状 (28)5.2席位制度现状 (29)5.3会员席位制度改革的原因 (30)6结束语 (34)参考文献 (35)1引言以国际视角来看,证券市场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期间曾发生多次影响深远的革命性变革。
然而,百多年来,作为证券市场核心的证券交易所一直维持着席位制的交易方式和会员制的组织形式,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证券交易所才开始针对会员制和席位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并且这种变革方兴未艾,正在朝深入方向发展。
传统证券交易所改革席位制的直接原因在于,电子竞价系统的发展实现了交易结算的自动化,减少了对金融中介的依赖,从而动摇了席位制存在的基础。
目前纽约证券交易所虽然保留着大厅交易席位,而且有形交易席位仍然起着重要作用,但正在着手应用更先进的技术,使投资者更接近交易所,为投资者提供多种交易选择,进一步提高大厅交易的订单执行效率。
证券交易所公司制趋势的产生原因及必要共20页文档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证券交易所公司制趋势的产生原因及 必要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证券交易所的发展趋势研究
交易所数量
亚洲证券交易所数量较多,包括东京证券交易所、*联合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等。
亚洲证券交易所的发展情况
交易规模
亚洲证券交易规模较大,但与欧美市场相比仍存在差距。
上市企业
亚洲上市企业数量较多,涉及行业包括金融、科技、制造业等。
欧洲证券交易所数量较多,包括伦敦证券交易所、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等。
证券交易额
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发展情况
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于1991年,是中国第二家证券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发展情况
历史沿革
截至2022年,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企业数量约为1000家。
上市企业数量
2022年深圳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额约为30万亿元。
证券交易额
证券交易所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04
数字化转型
证券交易所的发展趋势
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证券交易所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应对监管压力和促进市场发展。
加强国际合作
证券交易所的未来发展策略
结论
05
03
尽管面临各种挑战,证券交易所在未来仍将致力于提高效率和透明度,以保持其在金融市场的地位和影响力。
对证券交易所发展的总结
01
证券交易所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发展壮大,成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交易所的发展现状
02
03
上市企业
全球上市企业数量超过万家,其中以美国NASDAQ和NYSE最具代表性。
全球证券交易所的总体情况
01
证券交易所数量
全球证券交易所数量持续增长,由2010年的45家增长至2021年的超过70家。
02
交易规模
全球证券交易规模随市场波动,但总体呈增长趋势,截至2021年已超过10万亿美元。
从会员制到公司制---证券交易所的发展趋势
从会员制到公司制---证券交易所的发展趋势【摘要】证券交易所作为金融市场的核心机构,其发展历程经历了从会员制到公司制的转变。
本文从证券交易所的起源和会员制的局限性入手,探讨了背景下公司制的优势,以及证券交易所的发展趋势。
分析了技术创新对证券交易所的影响,并通过国际比较案例进行对比。
通过研究,可以预见未来证券交易所发展的方向,以及其对投资者和市场的影响。
这一系列变化将推动证券交易所更加效率化、透明化,为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和更好的投资环境。
【关键词】证券交易所, 会员制, 公司制, 背景, 优势, 发展趋势, 技术创新,国际比较案例, 未来发展方向, 投资者影响, 市场影响1. 引言1.1 证券交易所的起源证券交易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
当时,这个交易所是由一群股东和商人组织起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股权交易和资金融通。
这个交易所也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现代股票交易所的雏形。
在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证券交易所开始出现在欧洲和美国的各大城市。
这些交易所往往是以会员制的形式组织,只有特定的会员才有资格进行交易。
会员制极大地限制了交易的参与者,导致了一些局限性的存在。
尽管会员制在过去的发展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国际化,会员制的局限性也逐渐显现出来。
证券交易所开始逐渐向公司制的方向发展,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并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效率。
1.2 会员制的局限性会员制的局限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会员制使得证券交易所的运作受到了限制。
由于会员制下只有特定的成员才能参与交易,导致了市场的闭塞性和局限性,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
会员制也容易导致信息不对称问题。
会员们可能会利用其在交易所的特权地位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资源,从而使得其他投资者处于劣势,影响市场的公平性。
会员制还存在着治理不够透明和民主的问题。
会员制下的证券交易所的管理和决策常常由一小部分会员掌控,容易导致权力过于集中和不合理的决策。
【推荐下载】论证券交易所证券投资发展趋势
论证券交易所证券投资发展趋势证券交易所是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一种特殊的经济组织形式,是证券交易市场的组织者和一线监管者。
世纪之交,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交易所的运作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步入了一个大变革、大分化、大重组的时代,突出表现之一就是交易所从传统的会员制组织转向公司制企业。
证券交易所公司化浪潮给全球证券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极大地加强了交易所的竞争力,巩固了交易所在证券市场中的核心地位。
全球证券交易所公司化浪潮传统上,交易所的组织形式为会员制的商业互助组织。
这种组织形式的基本特点是:(1)组织的所有权、控制权与其产品或服务的使用权相联系;(2)组织通常不以营利为目的;(3)会员集体决策机制,一般为每个会员一票,而不管其在交易所占的业务份额有多少。
交易所治理结构的另一种形式是以营利为目的、由分散股东控制的公司制。
在公司制下,企业控制者和决策者可以不购买或使用企业产品,所有权、控制权与交易权不挂钩。
交易所允许客户之外的市场参与者和非市场参与者对企业有投票权,也允许非会员成为其客户。
交易所不需要留存所有的利润于企业之内,绝大部分利润通常是分配给股东的。
公司制的目标理想是股东利益最大化。
从内容上看,证券交易所的公司化(非互助化)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层面:首先是分散所有权,除向原有会员配售股票外, 其余的股票将发售给新投资者,包括金融机构、机构投资者、上市公司和投资大众,使交易所的所有权和治理结构能充分反映更广泛的市场使用者的利益。
其次是分离所有权和交易权,任何符合资金和能力标准要求的国内外机构均能直接进入交易系统,从而使交易所所有者和市场使用者之间的利益正式分离。
最后是挂牌上市,一方面使交易所的所有权进一步分散化,另一方面又可利用资本市场的资源,便利筹集资金,同时提高交易所运营的透明性。
20世纪90年代以来,证券交易所纷纷放弃传统的互助组织形式,转而改组为公司制,并迅速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浪潮。
证券交易所公司制趋势的产生原因及必要介绍共20页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洛克
证券交易所公司制趋势的产生原因及 必要介绍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从会员制到公司制——证券交易所的发展趋势
从会员制到公司制——证券交易所的发展趋势世纪之交,全球主要证券交易所纷纷从传统的会员制组织转向公司制企业。
证券交易所非互助化浪潮反映了技术发展和国际证券市场竞争加剧的现实,同时也为加强交易所竞争力,巩固交易所在证券市场中的"轴心"地位奠定了基础。
在我国经济即将融入世界经济大潮,全球证券交易所竞争白热化,证券市场结构变革加速的背景下,我国证券交易所必须未雨绸缪,直面体制转轨和国际化的双重挑战,采取积极措施,为最终树立竞争导向的发展理念和国际化的发展战略,与国际市场接轨做好准备。
证券交易所是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一种特殊的经济组织形式,是证券交易市场的组织者和一线监管者。
世纪之交,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交易所的运作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步入了一个大变革、大分化、大重组的时代,突出表现之一就是交易所从传统的会员制组织转向公司制企业。
证券交易所公司化浪潮给全球证券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极大地加强了交易所的竞争力,巩固了交易所在证券市场中的核心地位。
全球证券交易所公司化浪潮传统上,交易所的组织形式为会员制的商业互助组织。
这种组织形式的基本特点是:(1)组织的所有权、控制权与其产品或服务的使用权相联系;(2)组织通常不以营利为目的;(3)会员集体决策机制,一般为每个会员一票,而不管其在交易所占的业务份额有多少。
交易所治理结构的另一种形式是以营利为目的、由分散股东控制的公司制。
在公司制下,企业控制者和决策者可以不购买或使用企业产品,所有权、控制权与交易权不挂钩。
交易所允许客户之外的市场参与者和非市场参与者对企业有投票权,也允许非会员成为其客户。
交易所不需要留存所有的利润于企业之内,绝大部分利润通常是分配给股东的。
公司制的目标理想是股东利益最大化。
从内容上看,证券交易所的公司化(非互助化)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层面:首先是分散所有权,除向原有会员配售股票外,其余的股票将发售给新投资者,包括金融机构、机构投资者、上市公司和投资大众,使交易所的所有权和治理结构能充分反映更广泛的市场使用者的利益。
证券交易所公司制趋势的产生原因及必要介绍共20页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证券交易所公司制趋势的产生原因及 必要介绍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会员制到公司制——证券交易所的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 2003-10-22 作者: 摘要:世纪之交,全球主要证券交易所纷纷从传统的会员制组织转向公司制企业。
证券交易所非互助化浪潮反映了技术发展和国际证券市场竞争加剧的现实,同时也为加强交易所竞争力,巩固交易所在证券市场中的"轴心"地位奠定了基础。
在我国经济即将融入世界经济大潮,全球证券交易所竞争白热化,证券市场结构变革加速的背景下,我国证券交易所必须未雨绸缪,直面体制转轨和国际化的双重挑战,采取积极措施,为最终树立竞争导向的发展理念和国际化的发展战略,与国际市场接轨做好准备。
证券交易所是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一种特殊的经济组织形式,是证券交易市场的组织者和一线监管者。
世纪之交,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交易所的运作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步入了一个大变革、大分化、大重组的时代,突出表现之一就是交易所从传统的会员制组织转向公司制企业。
证券交易所公司化浪潮给全球证券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极大地加强了交易所的竞争力,巩固了交易所在证券市场中的核心地位。
全球证券交易所公司化浪潮传统上,交易所的组织形式为会员制的商业互助组织。
这种组织形式的基本特点是:(1)组织的所有权、控制权与其产品或服务的使用权相联系;(2)组织通常不以营利为目的;(3)会员集体决策机制,一般为每个会员一票,而不管其在交易所占的业务份额有多少。
交易所治理结构的另一种形式是以营利为目的、由分散股东控制的公司制。
在公司制下,企业控制者和决策者可以不购买或使用企业产品,所有权、控制权与交易权不挂钩。
交易所允许客户之外的市场参与者和非市场参与者对企业有投票权,也允许非会员成为其客户。
交易所不需要留存所有的利润于企业之内,绝大部分利润通常是分配给股东的。
公司制的目标理想是股东利益最大化。
从内容上看,证券交易所的公司化(非互助化)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层面:首先是分散所有权,除向原有会员配售股票外, 其余的股票将发售给新投资者,包括金融机构、机构投资者、上市公司和投资大众,使交易所的所有权和治理结构能充分反映更广泛的市场使用者的利益。
其次是分离所有权和交易权,任何符合资金和能力标准要求的国内外机构均能直接进入交易系统,从而使交易所所有者和市场使用者之间的利益正式分离。
最后是挂牌上市,一方面使交易所的所有权进一步分散化,另一方面又可利用资本市场的资源,便利筹集资金,同时提高交易所运营的透明性。
20世纪90年代以来,证券交易所纷纷放弃传统的互助组织形式,转而改组为公司制,并迅速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浪潮。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许多原来采取会员制的交易所已经或计划 采取公司制。
目前,除纽约证券交易所以外的各大证券交易所纷纷改制并上市(见表一),而处于世界霸主地位的纽约证券交易所也几度考虑改制方案。
第二,新成立的交易服务机构都采取了营利性的股份公司结构,如“自营交易系统运作机构”(PTS)和“另类交易系统”(ATS)。
可以预见,今后将有更多的交易所进行公司化改造,以适应证券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
交易所治理结构变化的原因从根本上说,交易所治理结构变化的原因是近十 多年来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交易所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结果。
传统的交易所在成立时普遍采取非营利的互助组织形式,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在交易所经营处于垄断地位下,会员制的组织方式对市场参与者的交易成本最小,会员可通过互助组织控制服务价格;二是会员制交易所适应了交易非自动化的需要, 由于交易大厅空间有限,不可能将交易权给予所有投资者,因此,须对进入市场的资格加以限制,将交易资格分配给固定的会员或席位。
近十多年来,交易所之间的竞争白热化,竞争使传统的互助组织失去存在基础,最终导致交易所的治理结构向公司制转变。
具体来说,交易所治理结构变化有如下几个原因: 1、竞争挑战会员制存在的垄断基础。
证券市场的激烈竞争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1)资本市场全球化加剧了传统交易所之间的竞争,交易所的垄断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2)由于技术进步,另类交易系统对传统交易所构成巨大威胁; (3)监管体制变化鼓励竞争,如美国证监会1999年作出两个决定,允许在纽交所上市的公司在不满纽交所服务的情况下可转到纽交所的竞争对手纳斯达克上市,并允许电子交易系统申请成为交易所,并自由交易在纽交所上市的股票。
激烈的竞争对交易所治理结构产生的影响是深远和重大的:其一,会员制存在的垄断基础不复存在,证券市场上交易所之间不断激烈的竞争使金融中介控制交易所服务价格的需要和能力下降;其二,激烈的竞争迫使交易所采取以获得竞争优势为导向的商业治理结构,否则就会面临失败的危险。
2、交易自动化使交易所失去采取会员制的必要。
会员制是技术不发达的产物,适应了交易大厅的需要。
在自动化的市场,进入市场没有任何技术障碍,投资者可在任何地方买卖任何一家交易所的股票,投资者直接交易的成本较低,从而减少了对金融中介的需求。
也就是说,交易自动化使得交易所的产权可同会员资格分离,交易所无须采取互助性质的会员制。
3、会员制交易所筹资成本高,不适应交易所发展需要。
随着技术的发展,为对抗另类交易系统的竞争,交易所对技术设备的投入越来越大,如纽约证券交易所在过去10年中对技术投资20亿美元,纳斯达克计划在今后6年中对技术投资6亿美元。
因此,交易所需要进行再融资。
会员制不能通过发行普通股,进行股权与交易权脱钩的股票融资。
相比之下,公司制交易所有较大的优势,它可以发行股票并上市,通过引进外部股东进行融资,其筹资成本较低。
4、会员日益多元化,导致利益冲突与集体决策效率低,使交易所对市场环境变化反应迟钝,竞争能力下降。
公司化对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角色的挑战证券交易所的自律监管是证券市场监管体系的重要环节。
证券交易所以其对交易环境和市场的专业化知识及对市场异常现象的快速反应,为证券市场参与者提供优质监管服务。
交易所在进行公司制改造、确立竞争优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相关监管问题,最重要的是转制后以营利为目标的交易所能否较好地处理利益冲突,以较高标准履行自律监管职能和维护公众利益。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剧原来交易所固有的商业角色和监管角色之间的利益冲突。
在非营利的目标下,交 易所在收入方面可能仅关注满足预算,但在营利目标下,交易所可能要求收入除了满足预算要求之外,还要为投资者提供较高的回报率。
在交易所对利润的追求中,利益冲突可在以下几个方面激化:(1)减少投入监管的资源;(2)交叉补贴,即当交易所的监管和商业运作都能产生收入,且收益率存在差距时,监管的资金可能再投资到交易所的商业活动中;而且,一些客户(如提供交易服务的另类交易系统)仅使用交易所的监管服务,但交易所将对这些客户的收费投入到交易服务中,加强同它们的竞争,这样,这种交叉补贴就扭曲了竞争;(3)非经济定价,即在交易所试图扩大其新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份额时,可能会将价格定在较低水平,从而不能产生足够的收入来开展监管活动;(4)导致执法不严,如当某些客户对交易所的收入贡献很大时,或当暂停并调查一些交易非常活跃的证券的交易可能会影响交易费收入时,交易所可能不愿意对这些客户或异常证券交易行为采取严厉措施;(5)加剧交易所与其被监管者之间的利益冲突,特别是当交易所监管对象恰好是交易所在某些业务方面的竞争对手时,在交易所营利目标下,利益冲突会更明显。
第二,交易所上市带来新的利益冲突。
当转为公司制的交易所为提高公司知名度和筹集资金等目的而上市时,会出现新的利益冲突。
这种冲突的严重性可能会超过交易所本身固有利益的冲突。
交易所上市可能使其对其他上市公司的监管更加复杂,歧视性的监管待遇更可能出现。
在交易所对自己进行上市监管时,需重新审视其监管行为。
第三,影响交易所的公益性质。
一个高效、公平和透明的证券市场对公众利益至关重要,一个良好运作的交易所具有公益性质。
而一个以营利为目的的公司制交易所则可能会有损于交易所的这一公益性质。
公司化证券交易所监管利益冲突的化解机制公司制证券交易所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因此就 有可能会产生利益冲突。
但必须指出,这种利益冲突并非必然的,相反,外部竞争的压力、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及合理的自律监管模式将有效化解监管冲突。
首先,公司制交易所具有提供优质监管服务的动机和能力。
从动机上看,公司制交易所像普通商业企业一样,只有提供优质服务才能吸引业务。
也就是说,交易所只有有效监管市场,使市场公正、透明、有效,才能吸引更多的上市企业和投资者。
再者,由于对违规行为进行货币化处罚可构成交易所的收入来源,将强化以利润为导向的交易所进行处罚尤其是货币处罚的动机,从而使监管更能够落到实处。
最后,交易所股东出于自己的利益而维护交易所声誉,也将对有利于会员但却不利于市场发展的行为形成有力的约束。
从能力上看,一方面,公司制交易所愿意也能够投入更大的财力和人力更新监管的硬件设备,如计算机系统,从而能够提高监管水平,并设法平衡监管成本和收益,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另一方面,公司制交易所市场反应迅速,能够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及时修改监管规则,更新监管标准。
第二,交易所间的竞争可形成一种有效的约束机制,促使公司制交易所加强监管。
进一步,如果交易所上市而变成公众公司,就必须严格符合一些标准,尤其是信息披露标准,这将使其运作更透明、更规范。
第三,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消除潜在的目标冲突。
一般地,为化解利益冲突,公司制交易所的治理结构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1)设立有公共董事,以增加董事会认真履行监管职责的可能性;(2)对持股比例予以适当限制,如在澳大利亚交易所曾规定个人所拥有的交易所股份不得超过5%(2000年10月扩大到15%),多伦多证券交易所规定,除非获得安大略证券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持有的未偿付股份不得超过5%;(3)加强交易所决策的透明度,如要求公布有关规则、行动和决策等;(4)交易所的商业活动和监管职能相互独立,如在交易所内部设立独立的评估机构,评估和监督交易所的监管职能,或直接担起监管职能。
如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成立了一个新公司--ASX监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加强交易所监管活动的透明性和可解释性;伦敦证券交易所设立有独立的纪律委员会、纪律上诉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等。
第四,选择合适的自律监管模式有助于消除利益冲突。
在交易所公司化后,可供选择的自律监管模式主要有以下4种: (1)内部分离模式,即交易所设立一家控股公司,下设两个分支机构,一个负责市场运作,另一个是非营利的监管机构,如那斯达克改制上市方案中就将其监管部门NASDR分拆组成一个专门的机构; (2)监管分工模式,如Euronext,将监管分为会员监管和交易监管两部分,把与市场无关的所有自律功能集中到一个单一的机构,而各个市场则负责本市场的运作监管; (3)分拆模式,即将交易所监管职能分拆出去,成立一个全国性的、独立的自律监管机构; (4)部分自律监管功能转移模式,即将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的部分或全部监管权限,或将对上市交易所的监管权限移交给政府的证券监管机构,如英国将其上市审核权转移到金融服务局,香港证监会设立专门的部门把香港交易所作为一个上市公司来监管,同时在香港交易所面临利益冲突时,监管其他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