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胜产业结构分析报告
浅论武胜县近年经济建设
浅论武胜县近年经济建设作者:唐海洋专业:风景园林学院园林班级09级3班学号:20092307摘要:四川广安市武胜县以“巩固回升,加快发展”为基调,以“投资拉动、产业支撑”为重点,深化区域合作,强化“四区建设”、狠抓“五件大事”,加速“三化进程”,全县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去年,武胜县工业经济总量大幅提升,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5.3亿元、县属工业增加值36亿元,分别增长46.2%、29.1%。
关键词:武胜县;经济;建设清清嘉陵江水如甘甜的乳汁,既赋予大地美的神韵,又赐给人民以富足。
1 武胜县近年经济发展概况1.1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去年,武胜县工业经济总量大幅提升,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5.3亿元、县属工业增加值36亿元,分别增长46.2%、29.1%。
经开区建设突飞猛进:投入19.73亿元,拓展园区面积1.55平方公里,新建标准厂房8.8万平方米,新入园企业11户。
企业培育成效明显:新培育亿元企业3户、规模以上企业8户,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亿元企业分别达60户、32户。
1.2 农业经济稳步提升2010年,武胜县实现农业增加值24.7亿元,增长4.4%。
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产业基地不断夯实,整合涉农项目资金1.5亿元,建成现代优质脐橙、优质蔬菜、优质蚕桑3个万亩示范园,初步形成一环、两轴、三基地、三核心的“1233”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布局;一基两主两特”产业加快发展,全县粮食总产37.1万吨、出栏生猪132.2万头、发展优质蔬菜20万亩、产茧191万公斤、实现水产品总量2.85万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7.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8.3亿元;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3个,武胜脐橙”、武胜仔猪”申报中国地理标志商标工作进展顺利;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8个,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户。
新建居民集中居住点3个、1+6”公共服务中心1个,新改扩建农房286户,完成白坪乡场镇整体风貌整治。
1.3 三产业加快发展去年以来,武胜县县积极推进大型商贸服务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城乡市场消费环境。
以四川省武胜县为例分析旅游现状及发展方向
2019年4月下半月刊以四川省武胜县为例分析旅游现状及发展方向曹馨月1 黄学彬2本文主要以四川省武胜县为例,分析旅游规划的方向,主要从区位条件、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环境、农业状况、城镇发展状况、政策环境、文化背景和旅游整体发展背景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可以为整个未来的旅游规划提供重要的参考意见。
一、区位条件分析(一)地理区位武胜县属于中国四川省广安市西南部,东邻广安,西接遂宁,北倚南充,南靠重庆,扼川东川南进出之咽喉,踞川渝物资集散之门户。
同时,武胜位于嘉陵江中下游,千里嘉陵江纵贯全境,蜿蜒武胜117km。
(二)交通区位武胜水路交通条件优越,至2020年,嘉陵江黄金水道经梯级开发渠化后,千吨级船队可由武胜直到重庆,进而通江达海。
公路交通方面,武胜距离广安40 km、遂宁70 km、南充54 km、重庆100 km、成都250 km,国家高速G75兰海高速(渝武、南武段)、国道212线、省道304线在境内纵横交错,武胜到重庆、成都均实现了全高速连接,到重庆仅1小时,到成都2.5小时,到广安0.5小时,到南充1小时。
武胜紧邻广安、华蓥、庆华、南充和合川等火车站。
兰渝铁路将贯通县境设站,2014年兰渝铁路全线贯通后,武胜到重庆、兰州及沿线城市的时间大为缩短。
(三)旅游区位国家发改委2017年6月颁布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中提出打造5条旅游带,分别是历史文化和地震遗址旅游带、红色精品旅游带、人文遗迹旅游带、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和自然风光旅游带,其中,红色精品旅游带主要包含重庆、江津、铜梁、潼南、广安、南充、达州和开县等县市,武胜正好位于红色精品旅游带中的广安市。
二、社会经济环境分析2018年,全县GDP实现124.3亿元,同比增长15.2%。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8.2亿元,同比增长4%,拉动经济增长1.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2亿元,同比增长23.3%,拉动经济增长1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工业完成增加值50.6亿元,同比增长25.1%,拉动经济增长9.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4.1亿元,同比增长11.8%,拉动经济增长3.4个百分点。
武胜区位分析报告
武胜区位分析报告分析人:高婷班级:11资源本2学号:11111511067为了加强对区位要素的进一步认识,我对我的家乡展开了区位方面的分析,在这过程中,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也向相关人士询问了情况和吸取经验,由于实际情况的限制,调查有所局限,但还是加强我对经济地理的进一步认识,以下,就是我对家乡的区位分析。
1. 区域条件:武胜位于四川东部盆地、处于嘉陵江的中下游,武胜县临河分布,有良好的水源和便利的水运交通;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热量充足,雨丰沛,空气湿度大,日照少,霜期短,风力小,为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且靠近邓小平故居,旅游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靠近直辖市重庆,有较好的市场;受“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影响,获得相关的政策优惠;人口数量多、基数大,具有良好的人力资源;靠近华崟山的煤矿资源。
1.1 劳动力:武胜人口数量多,基数大,男女分配比例较合理,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武胜劳动力的素质有所提高,这位武胜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劳动力基础。
1.2 地理位置:武胜位临嘉陵江中下游的右岸,在科里奥利力的影响下,下游右岸冲刷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港口,为武胜的发展起到了一个良好的促进作用,增强了交通的便利性。
1.3 气候:武胜县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热量充足,雨丰沛,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理想的环境。
1.4 政策:武胜位于四川的东南部,在"西部大开发”政策的范围之内,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政策的优惠,为武胜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在此次调查过程中我还发现,农业在武胜的经济中所占的比例有所下降,反之商业所占比例有所上升,而且,农业的机械化程度有所加强,这就解放了大部分的劳动力,为工业和商业进一步的提供了客观的劳动力;武胜的副食产业也发展较快,特别的第三产业,兴起了“宝箴寨”等旅游景点,拉动了武胜的经济增长,以及啤酒、牛肉、套刀等也相继兴盛,更一步的吸引外资,以加速发展。
随着交通的发展,武胜与邻近的广安、重庆等经济发达的地方的联系日益加强,各种物资的引进和输出更加频繁,这就加大了武胜的销售市场与原料产地。
武胜县旅游业分析2015
武胜县旅游业分析2015第一篇:武胜县旅游业分析20152015年武胜县旅游业发展分析2015年,武胜县围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战略部署,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做好“古塞、江水、乡村”三篇文章,做靓“江湾休闲”城市名片,着力建设川渝旅游度假基地和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全县旅游产业发展迅速,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不断优化。
一、2015年旅游业发展现状和特点(一)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2015年,武胜县旅游业呈现持续快速发展态势,游客规模与旅游收入均呈快速增长态势。
2015年,全县共接待游客539.4万人次,同比增24.52%,实现旅游收入39.2亿元,同比增长33.38%。
(二)旅游品牌效应更加强劲。
随着宝箴塞旅游区和白坪—飞龙乡村旅游度假区4A级景区的命名,印山公园3A级景区的创建成功,以及龙女湖旅游区、沿口古镇文化旅游区等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及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极大地丰富了武胜的旅游元素。
各旅游景区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自驾游、自助游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旅游产业对武胜经济发展的贡献值日趋增多。
(三)景区主题活动日益丰富。
围绕节假日、景区特色等主题,武胜各旅游景区策划推出一系列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活动。
白坪-飞龙乡村旅游度假区以“游乡村、觅年味”为主题,组织举办书画展,让游客漫步于景区景点,在农家小院、乡村客栈中品尝一道道地道的传统农家美食;宝箴塞旅游区举办的以“逛庙会吃庖汤游古塞”为主题的春节大团圆--庙会活动,推出品台湾美食、摘牛奶草莓、体验亲子兔乐园,参与探秘宝箴塞之旅等活动。
游客们参与多彩的旅游活动,观乡村风光、摘武胜甜橙、品农家饭菜、购麻辣牛肉、豆腐干等乡村特产,旅游活动的丰富多彩更加增强了景区吸引力。
(四)旅游基础建设更加扎实。
2015年,全县重点旅游项目共完成投资1.6亿元,同比增长4.4%。
龙女湖旅游度假区完成了滨江路、入口广场、翡翠湾度假酒店会议中心建设;宝箴塞旅游区新增了桃花岛、亲子休闲体验园等项目建设,荷塘垂钓区、木栈道建成、段家大院三期维修工程即将完工,景区旅游功能更加完善;白坪—飞龙乡村旅游度假区建成樱花园基地和牡丹园基地1000亩,完成礼俗文化大院的打造,运动中心、农业嘉年华、节气文化院落建设加快,剪纸文化院落文化氛围逐渐形成。
武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6年武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7年4月2016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自觉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脱贫奔康、经济强县、宜人武胜”三大目标,加快重点区域建设,紧盯重要产业,主攻重大项目,全力推进各项经济工作,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 )203.1亿元,同比增长7.9%。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8.3亿元,同比增长2.8%,对经济的贡献率为7.0%,拉动经济增长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2.9亿元,同比增长8.9%,对经济的贡献率为57.2%,拉动经济增长4.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1.9亿元,同比增长9.5%,对经济的贡献率为35.8%,拉动经济增长2.8百分点。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9.6:50.7:29.7调整为本年的18.9:50.7:30.4。
全年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22亿元,同比增长8.5%,占GDP比重为60.1%,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为64.2%。
其中,民营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118.8亿元,同比增长8.5%,占GDP的比重为58.5%,比上年提高0.4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为62.4%。
二、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5.8亿元,同比增长2.4%。
其中: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分别达 32.9、1.4、27.6、2.7、1.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0%、5.5%、-0.3%、6.9%、8.9%。
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94.6万亩,同比增长0.7%。
其中小春粮食种植面积28.8万亩,同比增长0.5%;水稻、小麦、玉米种植面积分别为31.0万亩、9.4万亩、12.4万亩;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7.3万亩,同比增长0.5%;蔬菜种植面积20.4万亩,同比增长1.2%。
全年粮食产量34.9万吨,同比增长1.3%,其中:小春粮食产量5.9万吨,同比减少0.2%;水稻产量17.4万吨,同比增长1.9%;小麦产量2.1万吨,同比减少3.6%;玉米产量5.0万吨,同比增长1.1%。
武胜的调研报告
武胜的调研报告武胜的调研报告一、引言武胜县位于中国四川省内江市东北部,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自然资源的地方。
本调研报告旨在对武胜县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以了解该地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情况,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二、经济发展1. 主要经济支柱武胜县的主要经济支柱是农业、工业和旅游业。
农业是武胜县经济的基础,种植业和畜牧业是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形式。
工业方面,县内有多家大型企业,如钢铁厂、化肥厂等,为当地创造了可观的产业效益。
旅游业是武胜县的新兴产业,该地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和文化底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2. 经济发展现状尽管武胜县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基础设施,但经济发展依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农业生产方式落后,技术水平较低,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其次,工业发展还不够规模化和现代化,生产效率有待提升。
另外,旅游业发展仍然面临着市场宣传不足、旅游景点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三、文化传统1. 文化遗产武胜县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传统,有许多古迹和历史遗址。
例如,武胜古镇是一个保存完好的古城,游客可以在其中体验传统的建筑风格和民俗文化。
此外,该地还有许多传统手工艺品,如木雕、剪纸等,代表了当地的文化特色。
2. 传统节日武胜县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武胜牛王庙庙会。
每年的这个庙会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朝圣者,同时也是当地农民的传统集市,为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推动力。
四、社会问题与改善措施1. 教育问题武胜县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教育资源不均衡分布。
一方面,城镇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学校和教师资源相对较多;另一方面,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学校数量不足,教育质量相对较低。
面对这一问题,应当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升教育质量,改善教育条件。
2. 城市化问题近年来,武胜县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快速增长。
但城市化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环境污染等。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投入更多资源,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湖北孝感各区发展情况汇报
湖北孝感各区发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湖北孝感各区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首先,从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孝感市各区均实施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在工业方面,各区加大了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并积极引进新兴产业,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在农业方面,各区加强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农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
在服务业方面,各区大力发展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服务业,为地方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次,在社会事业方面,孝感各区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教育事业得到了全面
发展,教育资源得到了更加合理的配置,教育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
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了全面加强,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健康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同时,各区还大力推进就业扶贫工作,为贫困家庭提供了更多的帮扶措施,有效改善了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
此外,孝感各区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
各区加大了对生态环
境的保护力度,推进了生态文明建设,加强了水土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有效改善了环境质量,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总的来看,湖北孝感各区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贡献了力量。
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孝感各区一定能够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绩,为湖北省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武胜县做大做强“中国蚕桑之乡”的对策与建议
武胜县蚕桑产业历史悠久,一直以来主要是以四边桑(田边、土边、溪沟边、塘池边)的种植模式为主,由于桑园种植面积广而分散,生产经济效益不高的劣势逐渐凸显。
2017年以来,随着现代化蚕桑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武胜县蚕桑产业依托原有的基础,坚持龙头企业带动引领,规模化发展进程不断推进。
截至2019年,武胜县共建立标准化桑园2000hm 2,蚕茧产量为1300t ,产值8480万元,综合产值达2亿元,被授予“中国蚕桑之乡”荣誉称号。
为了进一步巩固蚕桑产业取得的成绩,武胜县制定规划,力争到2022年实现年产茧量4500t 以上,蚕桑产业化收入达到6.95亿元,蚕桑丝绸综合产值达到13亿元。
本文通过对武胜县蚕桑产业发展优势以及制约因素的分析,为做大做强“中国蚕桑之乡”提出了对策与建议,以期促进武胜县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武胜蚕桑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成效1.1武胜蚕桑产业的历史与现状蚕桑生产一直是武胜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
1985年,全县养蚕人均蚕茧产量5kg ,名列全省第一。
1988年,武胜县被列为四川省首批蚕桑基地县,在全县开展了“大育苗”“大栽桑”工作,巩固了蚕桑生产基础。
其中,插桑扦插技术项目曾在西安举办的国家星火计划成果博览会获得金奖,并且获得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0年,全县种植桑树达到8000万株,以四边桑为主,桑园面积344hm 2,投产良桑达80%,蚕农达18万户,养蚕20余万张,蚕茧产量达到5093t ,首次突破5000t 大关,名列南充地区第一位,四川省第三位。
武胜县政府被省政府授予“蚕桑生产先进单位”,县蚕桑局得到国家、四川相关部门的表彰、奖励。
1991年,全县蚕桑生产达到顶峰,发种22万余张,蚕茧产量收稿日期:2020-11-15;接受日期:2021-01-25资助项目:四川省科技计划(科技扶贫专项)(No.2020ZHFP0071),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蚕桑创新团队项目(No.sccxtd -2020-17),武胜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No.2020-16)。
4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
4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溯秦汉,即属巴郡垫江县,南朝齐始置汉初县,元立定远县,民国三年更名武胜。
辖31个乡镇,515个村5113个社,幅员面积960平方公里。
目录·•基本概况·•自然地理·•历史沿革·•风土人情·•经济概况[显示全部]武胜县-基本概况武胜,川东门户,条件优越。
武胜县地处川渝两省结合部,与南充、遂宁、合川三市交界,东邻广安35公里,西接遂宁70公里,北上南充86公里,南下重庆110公里,扼川东川南进出之咽喉,踞川渝物资集散之门户。
千里嘉陵江纵贯全境,蜿蜒武胜117公里,嘉陵江黄金水道经梯级开发渠化后,千吨级船队可由重庆朝天门经县境直达南充。
国道212线、省道304线在境内纵横交错,县、乡、村公路四通八达,212高速公路、兰渝铁路将贯通县境,广安、华蓥、庆华、南充、合川火车站紧邻周边。
18万千瓦的东西关电厂4台机组全部发电,装机10.8万千瓦的桐子壕航电枢纽工程正在建设;天然气日供气能力25万方,天然气化工方兴未艾。
程控电话、光缆传输、移动通讯、无线寻呼通达乡村,并网全国,直拨世界。
时空优势明显,前后得利,左右逢源。
武胜,商贸活跃,城乡繁荣。
县城沿口镇是嘉陵江水运的重要港口,是周边地区的物资集散地;市场载体配套,商业交易活跃,占地2万平方米经营面积7万余平方米的县城市场已经建成,具有开办百货、副食、工业品、服装等专业批发市场的能力;交通方便,离铁路站点距离近,具备畅通物流的基本条件;经营理念先进,以名牌名品名店引导,已逐渐成为商贸流通的枢扭和中心,辐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
武胜,物华天宝,经济发展。
境内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地下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盐卤和沙金,是全国商品粮大县、生猪生产“百强县”、蚕茧生产基地县,被誉为“绣花农业”和新世纪丘陵农业之典范。
地方工业已形成能源、食品、机电、化工、丝绸、建材六大产业,“蓝剑”“豪士”啤酒、“金螺”高强度紧固件、麻辣牛肉、沿口套刀等十多个产品屡获国家级大奖。
武胜县林业产业发展思路与对策
武胜县林业产业发展思路与对策摘要:以现代林业发展理念,针对武胜县林业产业现状及特点,分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武胜县林业产业发展思路及对策,促进产业增效、林农增收,实现县域经济稳步、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武胜县林业产业发展思路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双重任务,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势下,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既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调整农业经济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必然选择。
1 产业现状分析一是林业产业在结构调整中实现恢复性增长。
以巨桉、杨树、慈竹为主的速生林成为林业产业发展的主导产品;具有地域区位优势的脐橙,也初见规模;传统产业蚕桑业,在广安安泰茧丝绸有限公司资金和技术扶持下,业逐步恢复和兴盛。
二是传统林业产业逐步向生态经济产业转变。
过去单一木材生产的格局被打破,生态经济产业逐步崛起,并成为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统计,2005年底,全县从事林业经营的有56户,而其中52户从事木竹材加工、家具制造、农具编织,2户从事农家餐饮经营,2户从事林果种植业,林业产业从业人员107人。
2010年底,全县有林业专业合作组织4个,林业经营户63户。
林业经营户中从事林业种植业的增加到27个、林区农家餐饮经营的增加到5个,木竹材加工的下降到31个,林业产业从业人员达到2.7万人。
三是生态旅游业开始起步。
经过多年打造,已经形成以森林资源为背景的唐家大山森林公园、嘉陵江秀观湖景区、宝箴塞军事要塞等旅游景点3个,生态观光型渡假胜地2个,2009年实现森林旅游收入860余万元。
2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林业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经营规模较小,经营地点分散,缺少特色产品和龙头企业,林业在全县国民经济产值中所占比例小。
二是组织化程度偏低,产供销一体化的协调机制不够完善,各环节仍处于分离状态,企业与广大农户缺乏良性互动机制,利益联结不紧密,产业化链条不完整,没有健全的中介组织,原始产品交易多,加工产品交易少,市场竞争力不强,辐射带动能力弱。
2021年武胜县第一季度招商引资工作总结(定稿)
武胜县第一季度招商引资工作总结(定稿)武胜县第一季度招商引资工作总结201*年是全市“产业招商突破年”,同时,也是是圆满实现“十一五”规划、加快建设富强活力安居博爱新武胜的关键之年。
我县根据市委、市府的指示及市招商局的工作安排部署,细化目标、制定措施,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围绕农副产品加工、微电子、轻化工、机械制造等重点产业,有针对性的拜访有搬迁、扩建或转型意愿的企业,通过走访新客商,寻找新项目,认真加强对前期意向性投资项目的跟踪落实,使我县的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新的实效一、引进项目资金情况1-3月,我县共引进项目38个,到位资金139亿元,完成市上下达目标任务52亿元的267%,比去年同期10.87亿元增加52亿元,同比增长338%,其中省外资金152亿元,完成市上下达目标任务31亿元的40.39%,比去年同期4亿元增加12亿元,同比增长319%;工业项目31个,引进资金88亿元,完成市上下达目标任务33亿元的291%,比去年同期35亿元增加0.53亿元,同比增长35%。
二、主要工作(一)领导重视。
根据县委政府领导的要求,及时出台了《中共武胜县委、武胜县人民政府关于201*年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武委发【201*】8号)明确了全年招商引资目标。
将全年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了各乡镇、部门,重点强化了县级领导、招商各局、工业集中区、驻渝办、驻蓉办、经贸局等相关部门的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同时,将招商引资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全年工作考核,与单位预算资金挂钩,与领导干部使用挂钩,激发全员大招商、招大商的热情,并把他作为干部提拔的条件,做到“人人有目标,人人有责任”。
(二)重规划。
一是明确招商引资项目包装的方向和思路。
今年初,围绕我县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能源化工、机械制造、电子生物”四大产业,由县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县发改局围绕国家确定的投资方向和产业政策,从优势、前景、成本、效益等专业角度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组织专业人员认真筛选、论证、编制了一批支撑力强、有吸引力的重大项目,对外推介招商。
经济新常态下武胜经济社会发展初探
经济新常态下武胜经济社会发展初探中国经济新常态,是中央对于当前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重要判断。
我们近期通过分析武胜经济社会运行现状,初步提出在“新常态”下武胜经济发展方向,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什么是经济新常态(一)“新常态”的字面语义“新常态”中的“新”,意味着不同以往,说明中国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有别于过去的阶段性新特征;“新常态”中的“常”,则意味着相对稳定,表明中国经济会适应新的变化、在新的平台上继续平稳发展。
因此,中国经济“新常态”,从本质上来看,其核心要义是指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开始减速换挡,毅然告别传统的粗放式增长模式,向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全力迈进、全面转型;是要在全面的结构性改革中重构新的增长模式、重塑新的发展源泉,它的主题是“全面改革”、是“结构调整”。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涵义可以概括为:中国经济在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支撑发展的各方面条件都在改变,潜在增长率也趋于下降,传统的粗放式增长模式难以为继,中国经济必须适应新情况、新变化,在新的环境中、新的平台上实现新的均衡,以适宜的速度、适当的方式、更高的效率、更好的质量,继续保持健康、平稳的发展状态,是谓新常态。
(二)“新常态”的主要特征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中高速。
从发展速度层面看,经济增速换档回落、从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为7%-8%的中高速增长是新常态的最基本特征。
二是优结构。
在新常态下,经济结构发生全面、深刻的变化,不断优化升级。
产业结构方面,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产业主体;需求结构方面,消费需求逐步成为需求主体;城乡区域结构方面,城乡区域差距将逐步缩小;收入分配结构方面,居民收入占比上升,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是新动力。
从动力层面看,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随着劳动力、资源、土地等价格上扬,过去依靠低要素成本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必须把发展动力转换到科技创新上来。
广安武胜县生产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2017年第9期69农业科技广安武胜县生产生活现状调查报告郝艳玲1 向清平1 王 彬1 杨驰云2(1.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2.四川省教育厅电化教育馆,四川 成都 610000)摘 要:2015-2016年,广安武胜县调研,得出存在以下问题:高效益的农业产业链没有形成,急需政策扶持和金融信贷支持;农村劳动力紧缺,“留守问题”严重;交通以及电信项目问题较为严重。
关键词:精准扶贫;广安贫困五区;问题文章编号:ISSN2096-0743/2017-09-00691.前言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为了针对不同地区的贫困现象,对不同贫困水平做了具体评估后,提出的一条科学合理的扶贫方案,充分利用教育部门特别是高校的人才、科技、资源优势,整合到贫困地区人力与物力,因地制宜发展各种农业支柱产业。
中央乃至政府分别派送具有科技和管理水平的干部驻村工作,制定长期脱贫政策和方案的一个过程。
以广安武胜县调查结果,经过充分调研论证,以四川省扶贫过程出现的各种困难及相应的解决办法探讨。
2.结果分析当前,从目前武圣县当前状况来说,具有明显收入的支柱农业产业仅有12个,占整个贫困县的13.63%,当年盈利的支柱产业仅占8.97%,而且均都面临着这样那样的经济问题,不同的县市,农业产业面临的资金缺口均达到了平均1456万元以上,具有现代高科技农业支柱产业仅占全部支柱产业的3.16%,并且89.77%为外来企业。
更为忧心的是农业产品的销售问题,大部分农业产品由于宣传不到位,或者缺乏相应的对接市场,“好产品但是卖不上好价钱”的问题仍然困扰着产业的发展。
广安贫困5区的人口调查中,现有人口约为311.4万左右,413个贫困村,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的均占总人口的41.33%,中学及小学文化水平占总比例的48.91%,没有经历过正式教育的人口,即所谓的“文盲”达到了18.83%,整体表现文化水平偏低,教育素质偏低等问题。
而留守农村的中青壮年仅占总人口数量的5.77%左右,明显出现了劳动力不足的状况;其留守儿童占总人口的23.46%-31.11%,部分儿童几年都没有见到自己的父母,一年见到自己的父母一次以上的儿童人数仅占全部留守儿童的56.12%,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是当前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武胜县蚕桑产业振兴发展调研报告
4《四川蚕业》2020年第3期武胜县蚕桑产业振兴发展调研报告鲜菲I蒋佳I刘国彦$谢忠良1杨远萍I (1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四川成都610041;2四川省武胜县蚕桑局,四川武胜638400)武胜县位于四川省广安市西南部,地处嘉陵江中游,幅员面积966km2,是典型的以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的农业大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
上世纪90年代,武胜县是四川省蚕茧主产县之一,年产干茧2000t,后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武胜县蚕桑产业逐渐萎缩。
近年来,武胜县抓住四川省建设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现代农业园区的机遇,通过龙头企业流转土地自建桑园、返租倒包.带动基地建设,实现了质量效益全面提升和蚕桑产业恢复性发展。
1发展现状2019年,全县桑园面积3万亩(2OOOhm2),发放蚕种2.96万张,蚕茧产量11951,农户售茧收入4673万元,蚕桑产业综合产值1.5亿元。
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蚕桑合作社18个,其中省级农民合作示范社1个,家庭农场34个。
武胜县被中国蚕学会授予“中国蚕桑之乡”称号。
1.1基地建设成效显著高标准桑园主要分布在石盘、鼓匠、猛山、双星、乐善、龙庭等6个乡镇,基地内配套建设了标准化小蚕共育室1.3万m?,养蚕大棚28万m2,省力化蚕台60万亦。
其中猛山蚕桑现代农业园区2019年被评定为省级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园区建有优质蚕桑基地9500亩(633.33hm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万元,高于全县22.16%。
1.2蚕茧质量提升明显目前,全县蚕茧平均粒茧丝长1100m,解舒率65%,万米吊糙3.5次。
安泰集团“宝珍”牌白厂丝平均品位达到了5A8O级,商检正品率达到100%,产品远销欧美、日韩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1.3资源开发逐步推进大力发展桑枝食用菌,延伸蚕桑产业的下游产业链,促进农户增收。
依托武胜协丰桑枝食用菌场的带动,示范发展桑枝食用菌5.5亩(O.37hm2),产量11.551,其中建设桑枝食用菌大棚4亩(0.27hm2),主要种植大球盖菇、鸡腿菇和小香菌,一亩地(666.67m2)-年能实现8000元左右收益。
武胜县肉牛产业发展建议
武胜县肉牛产业发展建议周启中【期刊名称】《四川畜牧兽医》【年(卷),期】2015(000)009【总页数】1页(P19-19)【作者】周启中【作者单位】四川省武胜县双星乡畜牧兽医站,四川武胜 638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近年来,武胜县抓住国家、省、市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机遇,在大力发展生猪产业的同时,强力推进肉牛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笔者针对如何把武胜肉牛产业做大做强,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提出个人建议。
1 发展成效武胜县2014年肉牛出栏1.13万头,存栏1.53万头,自2010年起,年均分别递增1.37%、2.25%。
全县目前有肉牛规模养殖场127个,近年来,先后成立了7个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了“内联养殖户、外联市场”的“桥梁”作用。
建有4个产品上万吨的牛肉加工企业,形成了极具民族特色的知名品牌,深受消费者青睐。
2 主要问题2.1 生产水平低主要表现为养殖总量不足、肉牛品种不优、规模养殖比例不大、标准化水平不高。
据调查,该县养牛户不足总农户的4%,户均养牛0.08头,85%的养殖户饲养管理粗放,优质品种或杂交肉牛不到10%。
2.2 投入严重不足养殖户自有资金短缺,财政支持力度较弱,金融贷款门槛较高,严重制约了肉牛产业的发展速度。
2.3 养牛用地困难武胜县“人多地少”、人口密度极高、基本农田面积大,肉牛规模养殖用地受到制约,不少业主因用地难以落实而放弃肉牛养殖。
2.4 环境污染严重肉牛养殖场(户)缺乏必要的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设施设备,尿、污水经沼气池处理后直接排放,干粪堆放在养殖场周围,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
3 建议3.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肉牛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主要领导主动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协同合力抓”的工作机制。
3.2 制定扶持政策围绕肉牛标准化圈舍建设、养殖设备购置、良种引进、养殖用地、金融贷款、污染防治等重点,制定财政补助、资金奖励、金融支持等扶持政策。
武胜县蚕业合作社发展情况及对策
武胜县蚕业合作社发展情况及对策杜雪琳【期刊名称】《四川蚕业》【年(卷),期】2015(043)001【总页数】2页(P55-56)【作者】杜雪琳【作者单位】武胜县蚕桑局,四川广安638000【正文语种】中文武胜县地处四川省东部长江中上游,幅员面积966 km2,辖31个乡镇,总人口8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2.6万人,有耕地3万hm2。
典型的方山浅丘地貌,地多田少,土壤肥沃,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非常适宜蚕桑生产。
蚕桑是武胜农业的传统骨干项目,栽桑养蚕历史久远,截止到2014年底,全县拥有四边桑3400万株,桑园2000 hm2,建有小蚕共育室24个,省力化蚕台2619处,(简易)养蚕大棚17个,消毒池1820口,累计推广纸板方格蔟208.6万片。
2014年全年发种3.1万张,产茧108.5万kg,农民茧款收入3797万元。
蚕桑生产已初步形成了桑、蚕、种、茧、丝相配套、贸工农经营一体化的产业格局,蚕业合作社的发展与壮大迫在眉睫。
我县蚕业合作社的建立从2004年开始规划,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出台了激励发展的文件和政策,大力实施蚕桑特色村建设和组建蚕业专业合作社。
2007年以“支部+农户”的模式完善了7个蚕业合作社,2008年发展到13个蚕业合作社,2011年逐步发展完善“龙头企业+专合社+农户”的产业化运行模式。
截至2014年底,我县组建了26个蚕业专业合作社,其中12个工商注册,合作社农户954户,辐射带动987户,带动蚕农户平增收3000元。
全县合作社发展参差不齐,少数合作社运转情况良好,如白坪乡裕丰村蚕业专业合作社运转较好,2014年将社员的蚕茧集中统一销售,每张蚕茧单产提高30%以上,每千克蚕茧价格高出3~5元,切实促进了蚕农持续增收,但是其它大多数合作社存在诸多问题。
2.1 认识不统一由于党政、基层干部、农民及龙头企业认识不统一,专合组织发展呈现“上热下冷”的状况,发展速度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胜产业结构分析报告
为了加强对区域结构跟组织的理解与评价,我进行了本次实践活动,对我的家乡武胜进行了产业方面的调查分析,武胜,商贸活跃,城乡繁荣。
县城沿口镇是嘉陵江水运的重要港口,是周边地区的物资集散地;市场载体配套,商业交易活跃,占地2万平方米经营面积7万余平方米的县城市场已经建成,具有开办百货、副食、工业品、服装等专业批发市场的能力;交通方便,离铁路站点距离近,具备畅通物流的基本条件;经营理念先进,以名牌名品名店引导,已逐渐成为商贸流通的枢扭和中心,辐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
以下是我的分析报告。
武胜的产业结构变化:
由图表可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在三大产业中比重下降,工业在三大产业中占较大比重并逐年增长。
为了使得三大产业平衡发展并驾齐驱,政府作出了以下优化政策:
1、立足发展比较优势,围绕农产品深度加工,,加强本地特色资源开发,跟邻近城市重庆市形成工业配套加工。
2、优化农业结构,提高特色农业比重,发展区域特色农业。
3、加快城镇化建设为依托,搭理发展县城第三产业,优化县城经济结构。
一、主导产业:
主导产业具有生产规模大。
产品输出率较高且与取悦其他产业的关联效应强。
武胜的主导产业是工业,依托重庆的产业转移,积极融入到重庆市的发展,优惠的政策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在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工业总量大幅攀升,规上工业实现总产值900亿元、增加值245亿元,分别增长49%、23.7%;新增规上企业58户、亿元企业47户,总量分别达到383户、229户。
产业优势更加突出,电力、煤炭、建材、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五大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化工、有色金属等潜力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加快形成新的增长点。
二、基础性产业:
基础性产业能为区域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
武胜的基础性产业是农业,优质粮油、生猪、蔬菜、柑桔四大主导产业持续壮大,粮食总产达202.1万吨,出栏生猪524.8万头、家禽4674.5万只,新发展蔬菜22.7万亩,新植柑桔11万亩;葡萄、蚕桑、小家禽、水产等特色产业持续发展。
产业基地加快建设,突破100万亩。
新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06个。
产业化经营成效明显,新培育龙头企业12户,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10个,连接带动农户7.3万户,土地流转50.5万亩。
标准化生产力度加大,申报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0个、绿色食品12个,龙安柚、黄花梨等产区被评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农产品商品率达到54%。
三:潜导产业:
潜导产业指的是当前规模小,对经济增长影响有限,但是代表了未来产业发展进步的方向,发展潜力大,前景广阔的产业。
武胜的潜导产业有旅游休闲、服务产业、特色农业。
未来促进发展,政府大力提倡发展特色农业,将本地资源发挥到极致,吸引外资,将特色农业的潜力挖掘到最大。
政府加大财政投入,深度挖掘水产资源开发,做大做强特色水产养殖文章,积极推进水产产业化进程,取得了明显成效。
目前,全县水产养殖面积达3500公倾,产量达3.5万吨,产值达2.5亿元,其特色鲜活鱼产品享誉川渝。
未来五年工作预期目标为:发展势头更加强劲,到2016年,生产总值达1600亿元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成渝经济区平均水平,基本形成成渝经济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初步形成组团式城市人口100万左右、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的川东渝北地区中心城市骨架,基本形成公路、铁路、水运综合配套、快捷高效的川东综合交通枢纽;开放合作更加深入,初步形成内陆对外开放示范窗口,川渝合作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家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初步建成;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元以上,基本建成环境更加优美的宜居宜游宜业城市,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
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
武胜特色农业,水产参考资料网站:/content/672010/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