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体育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公共管理专业培养计划
辅修第二转业培养方案
公共管理(第二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具有行政学、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公共管理的基本技能,具有一定工作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在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非营利机构等部门从事行政管理、公共事业(教育科技、城市与社区、社会保障、国土资源等)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文秘、咨询、策划、政策研究等工作,也可从事相关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二、专业与学分要求
选本专业为第二专业的学生必须预修6学分以上高等数学(CI~CII),并修满本专业核心课程44学分(其中专业必修课36学分,专业限修课8学分),成绩合格者,并通过本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可颁发公共管理第二专业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条例可授予第二学科学士学位证书。
三、核心课程设置
四、毕业设计(论文)及实践教学环节设置
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8学分。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编码:12040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现代公共精神,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掌握现代公共事业管理的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能胜任党政机关、文化、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障、社区、公用行业等公共部门业务管理和综合管理工作以及企业人事行政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本专业学生应该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一)公共能力方面的要求1.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正确的法制观念,良好的人格品质和职业道德。
2.具有英语的听、说、读、写和译的基本能力,达到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合格成绩相当的综合水平。
3.掌握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与国家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水平一级测试合格成绩相当的综合水平。
4.具有健康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至少通过一项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认证。
(二)专业能力方面的要求1.掌握管理学原理、政治学原理、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公共管理伦理学、公共管理学等基本理论知识,通过专业认知实习训练,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与较强的行政价值判断能力,具备较强的认知公共事务的能力。
2.掌握公共组织学、地方政府学、公共关系学、管理心理学、公共部门危机管理等基本理论与知识,通过专业毕业实习训练,具有较强的公共组织协调能力与人际沟通能力。
识,熟悉国家政策,通过专业综合实习训练,具有较强的公共政策解读能力。
4.掌握公共行政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城市公用事业管理概论、非政府组织管理、公共工程项目管理等基本理论与知识,参加过政府绩效评估项目,具有较强的公共行政综合能力。
(三)发展能力方面的要求1.掌握应用统计学、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等基本理论,在管理学名著读书报告会基础上,通过学术论文专题讲座、专业文献综述写作等训练,具有一定的公共管理研究能力O2.掌握人力资源管理、领导科学与艺术、公共组织财务管理、会计学、薪酬管理等基本理论,通过公务员结构化面试平台训练,具有较强的人事行政管理能力。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040203专业培养方案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040203)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活动中从事健身咨询、技术指导、组织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接受到社会体育活动相关运动技术与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社会体育活动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所需的体育学、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体育健身运动项目的技术及练习方法;3、具有从事社会体育活动的咨询、技术指导、组织管理、健身指导、社会调查的基本能力;4、熟悉国家有关社会体育活动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社会体育活动的理论前沿和社会需求;6、具有一定从事社会体育活动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主干学科:体育学、公共管理四、核心课程:社会体育概论、体育俱乐部管理、体育管理导论、社区体育导论、体育经济学、健康评价与运动处方、运动项目理论与实践。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社会调查(实践)、教育实习、毕业论文、学术活动。
五、学制与学位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六、课堂教学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一)通识教育平台注:专业课程中的限选课,学生限选一项,11个学分;方向课(一)或(二)模块中的课程,学生限选一个方向,修满16学分。
七、实践创新平台计划八、主要教学环节的具体规定与实施细则(一)教学安排:本专业培养方案以4年学制进行安排设计。
全学程安排共约166周,其中教育教学约154周。
第一学期按18周,第二至七学期按20周安排教育教学(含复习考核),第八学期按16周安排教育教学活动(含军训、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及复习考核等)。
(二)考核及成绩记载、学分绩点计算及效用:1、必修课:必修课的考核分为考试与考查两类。
2、本院选修课,一律实行考查,方式可采用笔试、口试、讨论、提交作业或论文等,成绩按优、良、中等、及格与不及格报,及格与及格以上者给予相应的学分和绩点。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华南地区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华南地区比较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以华南地区为例华南地区地理位置华南地区,华南地区,现指中国南部地区,为中国七大地理分区之华南地区一般包含广东、一。
华南地区一般包含广东、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香港特别行政区、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政区。
由于广西和海南两省都没有重点院校开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专业,所以我们今天以广东省的中山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为代表进行比较。
学为代表进行比较。
中山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课程设置:管理学、行政学、领导学、一、管理学、行政学、领导学、公共政策分析、组织行为学、组织文化、策分析、组织行为学、组织文化、社会社会心理学、公共关系学原理、学、社会心理学、公共关系学原理、伦理学、公共关系传播法规、理学、公共关系传播法规、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论与方法;二、基础会计、公共关系专业英语市场营销基础会计、传播学原理、公共关系实务与案例、学、传播学原理、公共关系实务与案例、广告学原理、广告策划与策略、告学原理、广告策划与策略、平面广告设计基础、公关写作、公关口才、谈判技巧、基础、公关写作、公关口才、谈判技巧、人际关系与沟通、大众媒体研究、影视制作、际关系与沟通、大众媒体研究、影视制作、摄影、美学、CI战略Cl战略亦称企业识别战略(摄影、美学、CI战略(Cl战略亦称企业识别战略或企业形象战略,战略或企业形象战略,是在调研和分析基础通过策划和设计企业识别系统,上,通过策划和设计企业识别系统,来体现本公司区别于其他公司的标志和特征,本公司区别于其他公司的标志和特征,塑造公司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特定位置和形象的战略)。
华南师范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专业课程设置:高等数学、逻辑学、管理学原理、一、高等数学、逻辑学、管理学原理、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统计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统计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公共政策学、心理学、学研究方法、公共政策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人力资源管理、公共关系学、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管理学概论;为学、管理学概论;教育管理学(教育行政学、二、教育管理学(教育行政学、学校管理学)、教育督导与评价、)、教育督导与评价管理学)、教育督导与评价、教育法教育技术学、教育经济学、学、教育技术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决策学、学校心理辅导、社会学、教育决策学、学校心理辅导、教育学、公共经济学、教育管理学、教育学、公共经济学、教育管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政策与法规、教育经济学、教育政策与法规、教育测量与评价、中外教育管理史、测量与评价、中外教育管理史、教育领导学、教育财政学教育概论等。
中山大学保送生及特长生招生计划一览
中山大学保送生及特长生招生计划一览中山大学保送生及特长生招生计划一览近期,国内多所知名高校陆续公布了2015年保送生以及体育、艺术特长生招生政策。
记者发现,随着奥赛省级获奖生等学科竞赛学生失去保送资格,今年语言类保送生成为一大重要类别。
省内热门高校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也继续招收外语类保送生。
在艺术特长生招生方面,中大还列出了16项紧缺项目,对于紧缺项目特别优秀的考生,高考成绩可降至其所在省份的一本控制线录取。
此前不少人担心,随着2015年高考加分项目减少,高校特长生的招生人数也会随之收紧。
不过从各校公布的`招生简章来看,两者并没有太大的关联。
由于国家对高校招收特长生的人数占比暂无调整,各校今年在招收特长生的人数上普遍没有明显变化。
中大、华工今年均明确,特长生招生人数占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1%以内。
此外,自人大出现招生贪腐事件以来,有自主招生权的高校招生更注重规范。
“宁缺毋滥”几乎成为已公布保送生、特长生招生政策的高校都在强调的招生原则。
中大在保送生招生计划中明确:“约60名,择优录取,宁缺毋滥。
”中山大学保送生:本人手写500字个人陈述中大招收英语、日语、德语、法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朝鲜语、俄语等8语种约60名保送生。
选拔分初审和复试,其中复试包括笔试和面试,笔试含和数学,面试内容为专业外语口试。
值得注意的是,报名材料中包括个人陈述,要求学生本人手写,字数500字以上。
艺术特长生:每名考生只能选报一个项目中大艺术特长生分管弦乐类、民乐类、舞蹈类和声乐类4类进行招收,要求每名考生只能选报一个项目,不得兼报。
此外,考生还须具有三年以上的表演经历。
在录取方面,高考成绩达到中大在其所在省投档线下20分以内,即录取至预录取专业。
值得关注的是,该校还列出了艺术类的16项人才紧缺项目,如双簧管、古典舞、美声等。
对于紧缺项目特别优秀的考生,高考成绩可降至其所在省份的一本控制线录取。
16项人才紧缺项目1.管弦乐类:双簧管,圆号,小号,大管,大提琴,低音提琴,中提琴,小提琴,竖琴,单簧管,西洋打击乐,长号,大号,长笛,短笛2.民乐类:高胡,琵琶,二胡,中阮,大阮3.舞蹈类:古典舞,民族舞4.声乐类:美声,民族,男低音(注:加“”项目为紧缺项目)体育特长生:达到一本线高考成绩加30分中大体育特长生分4类招收,包括田径、游泳、排球、击剑,要求高考成绩达到所在省本科第一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在实际高考成绩上加30分进行专业录取。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背景公共事业管理是一门旨在培养具备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能力的专业。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主要研究公共组织、公共政策、公共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内容,旨在为公共部门和非营利组织提供专业化管理人才。
二、专业目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公共管理理论、政策分析和项目管理等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培养目标包括:1.具备扎实的公共管理理论基础知识,能够分析和解决公共管理领域中的问题;2.具备政策分析和评估的能力,能够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3.具备项目管理和团队领导能力,能够有效管理和协调公共事业项目;4.具备公共组织管理和运营能力,能够高效地管理公共组织和提供公共服务。
三、专业课程设置1.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主要介绍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公共管理思维和实践能力。
2.政策分析与评估:重点培养学生政策分析和评估的能力,包括政策制定、政策实施和政策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3.项目管理与团队领导:着重培养学生项目管理和团队领导的能力,包括项目计划、组织与控制以及团队协作与沟通等方面的内容。
4.公共组织管理与运营:主要介绍公共组织的管理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公共组织管理和运营的能力。
5.公共财务与预算管理:重点培养学生公共财务和预算管理的能力,包括财务决策、预算编制和财务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6.公共服务与社会责任:着重培养学生公共服务和社会责任的意识,包括公共服务的理论与实践、社会责任的认知与实践等方面的内容。
四、教学方法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教学等。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五、实践教学与实习实训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注重实践教学与实习实训的结合。
学生在校期间将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包括实地考察、社会调研、公共项目实施等。
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
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知识结构,熟悉国内外政府和公共组织管理的规律,具备公共管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公共管理领导和决策能力,并具备良好的道德、职业素养与创新意识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1.政治素质: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操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
2.学术素质: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公共管理理论基础知识,具备广博的公共管理知识体系、专业知识和专业实务能力。
3.创新能力: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拓宽和深化学科知识的创新能力。
4.实践能力:具备实际工作能力,具备公共管理领域实际工作的操作和管理能力。
5.组织协调能力:具备在组织中协调内外部资源,调动和管理人力资源的领导能力。
6.社会责任感:具备忠诚于祖国和人民,具备公民意识,能够在公共利益和社会责任之间平衡考虑。
7.国际视野:具备较强的国际视野和全球化思维,具有跨文化交流和合作能力。
三、课程设置1.公共管理理论与方法学:包括公共管理的理论体系、研究方法与技术、政策分析与评估等。
2.公共经济学: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公共财政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分析方法。
3.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包括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团队建设与领导等方面的知识与实践。
4.公共政策与决策:包括公共政策制定、政策评估、政策实施、政策沟通等方面的知识与分析方法。
5.信息技术与公共管理:包括信息技术的理论与应用、电子政务、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知识与技术。
6.公共服务与社会创新:包括公共服务管理、社会创新与社会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实践。
7.领导力与决策:包括领导力理论与实践、决策理论与实践、危机管理与应对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8.专业实践:包括社会实践、实习、课程设计与论文等方面的实践活动。
四、课程实施1.课堂教学:采用讲授、案例分析、讨论、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中山大学体育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中L U大学体育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方案(2009级适用)前言:体育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前身是在政务学院政治行政学系,根据中大与广东省体育局的协议,招收优秀运动员入校就读,教师到二沙岛上课,简称“二沙班”。
已毕业5届,八十多人,其中包括奥运冠军杨景辉等。
学校决定2009年起由体育系接办“体育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制为全日制,在南校区就读。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现代体育公共事业管理理论、体育理论的技术与方法,具备相应的经济学和法律知识,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业务能力强,有创新精神,能应用相尖理论从事实际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培养在体育及相矢领域从事行政管理和经营管理及本专业方向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具有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体育公共事业管理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
通过学习使学生达到“精管理,懂体育”,能够胜任体育公共管理领域的各种工作。
三、主要课程:管理学、经济学、体育学的理论。
管理学原理、政治学原理、公共管理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体育公共尖系学、人力资源管理、体育市场营销、体育经济学、体育管理学、体育休闲娱乐管理、体育赛事管理、国际体育管理、体育场地管理、体育社会学、体育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体育保健学、社区体育、体育法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
四、招生对象:(1)运动成绩优异的专业运动员。
(2) 有体育特长的体校学生o(3) 有体育特长的高中毕业生。
五、修业年限:4~7年。
学分要求:完成规定的必修课程共150学分(见课程计划表)教学实习:部分课程实习、社会调查、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o六、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七、就业方向:体育事业单位、体育社团、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其他政府部门、社会体育管理机构、各高等院校以及其他事业单位管理部门。
各体育运动协会、体育场馆、体育俱乐部等经营和管理人才等体育产业经营和管理机构;城乡社区、各类体育娱乐中心等企事业单位。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掌握公共事业管理学科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掌握现代管理技术与工具,具备组织和管理公共事业的能力;3.培养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具备参与公共事业管理实践的能力。
二、培养内容:1.基础课程:包括政治经济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市场营销学等基础课程,为学生提供跨领域的基本理论和知识;2.专业课程:包括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公共政策与决策、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公共财政管理等专业课程,为学生提供公共事业管理的核心知识和理论;3.实践课程:包括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等课程,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选修课程:包括公共危机管理、公共人际关系管理、公共服务营销等课程,为学生提供拓展知识领域和提高能力的机会。
三、培养模式:1.公共基础阶段:学生在大一和大二阶段主要学习基础课程,学习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2.专业学习阶段:学生在大三和大四阶段主要学习专业课程,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核心知识和理论;3.实践教学阶段:学生在大四阶段进行实习和实训,参与公共事业管理实践,并在实践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讲授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使学生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核心知识和理论;2.问题导向教学: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实践教学:通过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研究性学习:通过开展科研活动和论文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培养评价:1.学术成绩: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业成绩和论文成绩评价学生的学术水平;2.实践能力:通过学生的实习成绩、实训成绩和社会实践报告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3.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学生的案例分析报告和小组讨论表现评价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4.创新能力:通过学生的科研成果和创新项目表现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PublicAffairs AdministrationMajors)专业代码:110302二、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管理、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在社会保障、教育管理、文化产业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能;掌握现代公共事业管理技术和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从事社会管理相关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管理人才。
三、基本规格毕业生应掌握如下知识与能力:1. 掌握管理科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进行自我知识更新的能力;2。
掌握公共管理专业知识和方法;具备现代化的管理工作能力,包括:公共政策分析能力;以电子化、自动化手段处理管理事务的能力;社会调查、市场调查及其定性、定量方法处理分析的能力;较强的策划、组织、执行能力;3。
了解国内外社会经济发展大局,了解本学科的前沿信息和发展动态和理论前沿;4。
熟悉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我国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组织工作的实际情况、基本政策和法规;15。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6。
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良好的沟通交流、较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较强的计算机操作和熟练应用外语的能力。
四、学制与修业年限学制四年;修业年限3—8年五、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六、专业核心课程管理学原理、政治学原理、公共管理、管理心理学、公共经济学、公共政策学、社会保障、教育管理学、文化产业管理。
七、全学程时间分配八、毕业基本要求23九、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一览表456789。
公共管理类专业介绍
公共管理类专业介绍专业名称:城市管理门类:公共管理类学科:管理学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管理学或工学学士主要课程: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管理学原理、现代城市景观、城市土地价格评估、运筹学、城市土地利用与规划、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工程估价、城市社会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学年论文、实习、毕业论文等。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城市管理学、城市经济学和城市建设技术与知识,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有较强的城市综合管理能力、城市建设能力、城市发展实践和创新能力的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复合型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城市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城市土地规划、测量等的基本训练,具有城市综合管理、城市建设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城市建设的基本原理、技术和方法;2.具有土木工程技术、市政工程技术和管理的基本知识;3.能够绘制和运用城市的工程图纸;4.掌握城市综合管理的基本技术和方法;5.熟悉城市以及市政工程建设的建筑材料与使用方法;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就业前景和方向:城市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广泛。
毕业生可在政府机关、城市规划、建设、执法及综合管理部门、城市市容环境和园林绿化管理部门、城市公用事业单位、城市社区、城市建设相关企业和教育科研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工作,也可在相关教学和科研单位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专业点评:城市管理学是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它融合经济学、管理学、城市规划学于一体;旨在适应城市化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人才。
开设此专业的高校:浙江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山东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北京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苏州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农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沈阳建筑大学、云南大学、湖南城市学院、山东农业大学专业名称:公共关系学(特设)门类:公共管理类学科:管理学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主要课程:公共关系学原理、公共关系实务、统计运筹学、咨询策划学、传播学、现代管理学、市场营销学、广告学、交往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现代社交礼仪等。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培养具备从事公共事业和公共管理工作的高级管理人才的学科专业。
本专业着重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素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在政府部门、公共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机构从事公益事业的管理工作,具备公共管理知识和技能的高级管理人才,同时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培养内容1.理论基础课程政治学原理、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基础、法学基础、公共政策原理、统计学基础、社会学原理等。
2.专业核心课程公共经济学、公共行政学、公共政策与策划、公共财政学、人力资源管理与劳动关系、组织行为学、公共事业管理与评估、公共关系与社会责任等。
3.实践教学环节实习:在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组织等机构进行实习,熟悉实际工作环境,了解现实问题。
实训:在校内设置相应的实训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实践项目:参与社会公益项目的实践,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培养方式1.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
2.开设跨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如信息技术、创新与创业等方面的课程。
3.指导学生进行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4.提供国际化教育资源,开设国际课程,引进外籍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国际交流活动。
五、培养标准1.素质要求: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良好的道德品质,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2.知识要求: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较强的学科综合应用能力。
3.技能要求:具备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进行实际工作的能力,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和决策能力。
4.软技能要求:具备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具备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变能力。
六、培养质量保障1.设立教学评估机制,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进行评估。
公共管理培养方案
公共管理培养方案公共管理是指政府和非政府组织针对公共利益和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一门学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公共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培养具备优秀公共管理能力的人才,各个高校和培训机构纷纷推出了相应的公共管理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公共管理培养方案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的人才。
这些人才应具备政策分析、决策制定、资源调配、组织协调等方面的专业能力。
同时,他们还应具备较高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二、课程设置公共管理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应包括公共管理基础理论、公共政策分析、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政预算管理、社会组织与公共参与、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课程应既注重理论学习,又注重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能够熟悉和掌握公共管理工作的实际操作技能。
三、实践教学公共管理培养方案应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
通过实习、实训、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导师制度公共管理培养方案应建立和完善导师制度。
每个学生在入学时应分配一个导师,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习和论文写作,并提供实践经验和职业规划建议。
导师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质量。
五、实践基地公共管理培养方案需要与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建立紧密联系,建立实践基地。
学生可以通过实践基地参与实际项目,亲身体验公共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
实践基地的建立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六、评估体系公共管理培养方案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进行评估。
评估体系应包括课堂表现、学术论文、实践报告等多个方面,以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七、国际交流公共管理培养方案应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活动,扩大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交流访问等活动,与外国学生和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
2023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3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旨在培养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具备系统化的公共事务管理知识和综合能力, 能够在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等公共领域从事管理、决策和服务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1.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广博的学科知识, 熟悉公共事业管理的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和操作技能。
2.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够灵活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不同背景和利益相关方有效沟通和合作。
4.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素养,能够对公共利益和社会责任有清醒的认识和敬畏之心。
三、培养内容:1.公共管理理论: 学生将学习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了解公共管理的理论体系和发展历程。
2.政策分析与决策: 学生将学习政策制定与执行的理论与方法, 掌握政策分析和评估的技能, 培养决策能力。
3.组织与领导力: 学生将学习组织理论、组织行为学和领导力理论, 培养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
4.公共经济学: 学生将学习公共财政、公共经济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 了解公共部门的经济运作机制。
5.公共服务管理: 学生将学习公共服务的管理理论与技巧, 掌握公共服务规划、组织、实施和评估的方法。
6.信息技术与公共管理:学生将学习信息技术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 了解信息化对公共管理的影响和挑战。
7.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学生将学习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调查统计分析技能,培养数据分析和研究能力。
8.实践教学与实习实训:学生将通过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培养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培养模式: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采取综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强调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结合。
具体包括:1.课堂教学: 通过系统的课堂学习, 教授公共管理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2.项目研究: 开展项目研究和实践,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本科生专业分流培养实施方案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本科生专业分流培养实施方案为落实学校政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保证本科生大类培养与专业培养的有机衔接,现结合《中山大学按学科门类招生的全日制本科生专业分流培养管理办法(试行)》的精神,制定管理学院本科生专业分流培养实施方案。
一、专业分流原则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修读意愿。
二、专业分流工作组织1、成立学院专业分流工作小组,由学院领导、系主任、学生工作部、教务与学位办公室等人员组成。
2、学院专业分流工作小组全面统筹安排专业分流工作,系主任负责各专业宣传工作,学生工作部做好学生指导工作,教务与学位办公室负责专业分流的具体实施。
三、专业分流实施办法1、专业分流思路专业分流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进行模块课程修读分流,在第二学年开始实行,第二阶段在模块课程修读分流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分流,在第三学年开始实行。
模块课程分两类:“I类模块课程”和“II类模块课程”。
“I类模块课程”为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的先修课程,“II类模块课程”为工商管理、旅游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先修课程。
每类模块课程均设6门专业课程(详见附表一),对同一门课程,不同专业的课程类别将会不同,各专业可根据自身培养计划,设为专业必修课或专业选修课。
为保证专业课程修读的先后连贯性,学生在选择专业前,要求必须修读所选专业的先修模块课程。
2、模块课程修读分流(1)在第一学年第2学期,学院组织学生进行模块课程修读分流报名,要求学生填写《管理学院本科生模块课程修读申请表》(附表二),每位学生只能选择一类模块课程,并同时对申请专业进行预报,以便学院对各专业的报名人数进行初步了解。
对全部课程平均绩点排名在年级10%内的学生,在学生学有余力的情况,可允许其向学院申请同时修读两个模块的课程。
(2)教务与学位办公室统计和公布学生的模块课程选修情况。
3、专业分流选择(1)各专业可接收学生人数不设上限,但设定下限为15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山大学体育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2009级适用)
•前言:体育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前身是在政务学院政治行政学系,根据中大与广东省体育局的协议,招收优秀运动员入校就读,教师到二沙岛上课,简称“二沙班”。
已毕业5届,八十多人,其中包括奥运冠军杨景辉等。
学校决定2009年起由体育系接办“体育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制为全日制,在南校区就读。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现代体育公共事业管理理论、体育理论的技术与方法,具备相应的经济学和法律知识,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业务能力强,有创新精神,能应用相关理论从事实际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培养在体育及相关领域从事行政管理和经营管理及本专业方向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具有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体育公共事业管理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
通过学习使学生达到“精管理,懂体育”,能够胜任体育公共管理领域的各种工作。
三、主要课程:
管理学、经济学、体育学的理论。
管理学原理、政治学原理、公共管理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体育公共关系学、人力资源管理、体育市场营销、体育经济学、体育管理学、体育休闲娱乐管理、体育赛事管理、国际体育管理、体育场地管理、体育社会学、体育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体育保健学、社区体育、体育法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
四、招生对象:(1)运动成绩优异的专业运动员。
(2)有体育特长的体校学生。
(3)有体育特长的高中毕业生。
五、修业年限:4~7年。
学分要求:完成规定的必修课程共150学分(见课程计划表)。
教学实习:部分课程实习、社会调查、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六、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七、就业方向:
体育事业单位、体育社团、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其他政府部门、社会体育管理机构、各高等院校以及其他事业单位管理部门。
各体育运动协会、体育场馆、体育俱乐部等经营和管理人才等体育产业经营和管理机构;城乡社区、各类体育娱乐中心等企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