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声赋 公开课

合集下载

《秋声赋》课教案

《秋声赋》课教案

《秋声赋》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秋声赋》。

(2)理解《秋声赋》的文言文表达和寓意。

(3)分析作者欧阳修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秋声赋》。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学会分析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情感,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秋天的美好和哀愁,培养对自然环境的敏感和热爱。

(2)理解人生百态,学会珍惜时光,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成长。

二、教学重点1. 《秋声赋》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2. 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寓意。

3. 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翻译和理解。

2. 作者写作手法的深入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秋声赋》的文本和注释版本。

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文学鉴赏资料。

3. 准备教学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秋天的意义和感受。

(2)引入《秋声赋》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秋声赋》,注意语气、节奏和停顿。

(2)学生自主翻译和理解文言文,标记不理解的部分。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翻译和理解的问题。

(2)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个别帮助和指导。

4. 分析与解读:(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秋声赋》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2)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和感悟,进行互动交流。

5. 应用与拓展:(1)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秋声赋,展示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6.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秋声赋》的主要内容和寓意。

(2)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分享收获和感悟。

7.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秋声赋》。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讨论和分享。

《秋声赋》小学语文一等奖说课稿

《秋声赋》小学语文一等奖说课稿

《秋声赋》小学语文一等奖说课稿1、《秋声赋》小学语文一等奖说课稿近日参加一次说课活动,第一次接触到苏教版的教材,分到《秋声赋》这一课,四十五分钟准备。

一次偶然的机会里,笔者想到,自然科学的研究要尽快的运用到生产中去,才能发挥其价值。

那么社会科学方面的理论呢,是不是也要尽快的进入到实践中去?由此进一步设想:社会科学关注的是人的精神(思想)领域,它的实践(生产)第一线应该就是培养青年人的成长的校园吧。

基于此种“幻想”,在课堂设计中,笔者力图引入学科的前沿理论到中学(主要是高中)的课堂中来。

以下是经回忆整理的材料,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教材分析:首次接触到苏教版的教材,对教材的编排非常喜欢,觉得这是比较接近语文课的一种教材。

《秋声赋》在本册课文中被编入第四个文本研习专题:笔落惊风雨。

这一安排体现了编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

我在教材处理时会借助对文本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薰陶。

这一专题的编排有一个特点引起了我的注意,那就是编者在概括诗词赋时分别使用了这样三句话:“诗从肺腑出”、“词别是一家”、“文以气为主”。

我认为诗词文均是肺腑喷出之“气”,编者这样说只是一种话语表述的方式,我们在处理教材时可把此作为互文见意来理解,绝不能曲解,把这三句话作为三者的`不同特点以至误导学生。

另外,在具体学习《秋声赋》时,我还会把第一专题的“经世济民”版块与此文作对比。

儒家传统思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在这里得到了体现。

《秋声赋》写于晚年,当时欧阳子就是处于很不得意的人生阶段。

另外还应该注意到,宋代正是儒释道三教(此处仅指哲学思想,与宗教无关)融合的时期,在独善其身时往往身上表现出道家的思想,如文中的“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于草木而争荣”即可表现出这一点,这个在宋代是很正常的现象,师在传授时不须讳言。

如著名的《太极图说》即出自周敦颐之手。

教学目标:1、让学生熟悉《秋声赋》这篇文章;2、在朗读中体会赋文的特点;3、通过对文章的学习,初步了解欧阳修;教学重点:同目标1、3。

《秋声赋》优质课件

《秋声赋》优质课件
—— 黄婉盈
品读文章
1、大声朗读课文。 2、勾画出《秋声赋》中写秋声秋状的句子。 3、选择其中你最有感悟的句子,读一读。(个人读——小组读— —展示读) 3、选择你读的句子的某个词,品一品,说说为什么写得好。
惨淡
惨淡
使身心受到伤害
惨: 1、毒也,从心参声。(《说文解字》) 2、暗淡;阴暗。王粲《登楼赋》:“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而无 色。”(《古汉语字典》)
刑官
刑官:《礼记•月令》载,孟秋之月,“戮有罪,严断刑,天地始 肃”。因此,古代多称与律令、刑狱有关之事为“秋”。如“秋 官”,为《周礼》六官之一。《周礼》按天地、四时之名命官, “司寇”掌刑法、狱讼,分属于四时之秋季,为“秋官”。后世又 称刑部长官为“秋卿”。司法、监察官员及官署称“秋宪”,又刑 法也称“秋宪”。刑部别称“秋曹”,刑律法典称“秋典”,刑部 也称“秋典”。古时,审决死刑犯亦在秋天,清代于秋季复审死刑 案件,称“秋审”。“秋杀”,即指秋刑。
3、古人悲秋的原因归纳。请归纳下列诗句中,诗人悲秋的原因。 (用四字词语)
乡关故国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 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王国维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 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陆游《诉衷情》
时光短暂,人之将老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 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心摇其精”(欧阳修《秋声赋》)。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秋声赋》课教案

《秋声赋》课教案

《秋声赋》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秋声赋》。

(2)理解《秋声赋》的文言文表达和意境。

(3)分析并欣赏柳宗元的写作风格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秋声赋》。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秋天的美好和季节变化,培养对自然的热爱。

(2)领略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秋声赋》。

(2)理解《秋声赋》的文言文表达和意境。

2. 教学难点:(1)分析柳宗元的写作风格和技巧。

(2)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音乐等素材,营造秋天的氛围。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秋天的感悟和印象。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秋声赋》,理解文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柳宗元的背景和写作风格。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秋声赋》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

(2)讲解柳宗元的写作风格和技巧。

5. 朗读与默写(1)学生齐读《秋声赋》,感受语言的美妙。

(2)学生默写《秋声赋》中的精彩片段。

四、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秋声赋》。

(2)写一篇关于《秋声赋》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解等环节,让学生深入解读《秋声赋》,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感受秋天的美好,领略作者的生活感悟。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秋声赋》课教案

《秋声赋》课教案

《秋声赋》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秋声赋》。

(2)理解《秋声赋》的文言文表达和修辞手法。

(3)分析并欣赏作者对秋天景象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秋声赋》的意境和主旨。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2)感受秋天的美好与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秋声赋》。

(2)理解《秋声赋》的文言文表达和修辞手法。

(3)分析并欣赏作者对秋天景象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秋声赋》的背景、作者生平等基本知识。

2.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解答学生的疑问。

3. 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秋声赋》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秋天的季节特点,引发学生对秋天的思考和感受。

2. 背景介绍:讲解《秋声赋》的背景和作者欧阳修的生平等基本知识。

3.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秋声赋》,并进行背诵训练。

4. 文言文讲解:讲解文言文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5. 合作探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分析《秋声赋》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6.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秋天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五、课后作业1. 完成《秋声赋》的背诵。

2. 写一篇关于《秋声赋》的读后感,内容包括对课文的理解、感受和欣赏。

3. 选择一首秋天的古诗词进行自主学习,了解其背景、意境和修辞手法。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古文朗读音频和秋天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秋声赋》的意境。

2. 创设情景,如播放秋天的自然声音,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秋天的环境中,增强对秋天的感知和体验。

3. 采用问题驱动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秋声赋》优质课教案

《秋声赋》优质课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秋声赋》优质课教案2. 学科:语文3. 年级:高中4. 课时:1课时5. 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秋声赋》;(2)理解《秋声赋》的文言文表达和寓意;(3)分析作者运用丰富的比喻和拟人手法描绘秋天的景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秋声赋》的理解和鉴赏能力;(2)学会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提高文化素养;(2)感受作者对秋天的独特见解,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秋声赋》;(2)理解《秋声赋》的文言文表达和寓意;(3)分析作者运用丰富的比喻和拟人手法描绘秋天的景象。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词汇的理解;(2)作者独特写作手法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欧阳修及其作品《秋声赋》;(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秋声赋》,理解诗意;(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解决文言文中的生僻词汇;(3)教师巡查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寓意;(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秋声赋》的诗意和写作手法;(2)重点解析文言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秋声赋》,巩固所学知识;(2)学生进行翻译练习,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秋声赋》;2. 分析并总结《秋声赋》的写作手法和寓意;3. 写一篇关于《秋声赋》的读后感。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秋声赋》课教案

《秋声赋》课教案

《秋声赋》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秋声赋》,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2. 理解并领会《秋声赋》中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3. 体会作者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抒发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思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秋声赋》的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2)通过分析文本,领会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理解。

(2)对文本深层次含义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基础知识,分析文本内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练掌握《秋声赋》的内容,了解作者背景,梳理教学难点。

2. 学生准备:预习《秋声赋》,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秋天的自然景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欧阳修及其作品《秋声赋》。

(2)通过图片展示秋天的自然景象,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秋声赋》,理解文本内容。

(2)学生结合预习资料,分析文本中的秋天景象。

3. 课堂讲解(1)讲解文言文基础知识,如实词、虚词的含义。

(2)分析文本内容,解读作者的写作意图。

4. 分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5. 情境教学(1)播放与秋天相关的音乐,让学生感受秋天的气息。

(2)学生展示自己对秋天景象的描绘,如绘画、写作等。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 课后作业(1)熟读《秋声赋》,巩固所学内容。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关于秋天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过程,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理解程度等,以及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是否适合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秋声赋》教学设计(公开课)

《秋声赋》教学设计(公开课)

《秋声赋》教学设计(公开课)2014.2.28【教材分析】本文选自苏教版必修四,抒写的是作者在经历了一些磨难之后的深刻感悟,但以“秋声”为寄情之物。

因此,本文的教学就先从对秋声的描绘讲起,从感受作者的情感入手,去体会本文即景抒情的特征;作者以“无形”的秋声作为描写和议论的对象,采用赋的形式抒写秋感,极尽渲染铺陈之能事,实际上融入了作者对宦海沉浮、人生苦短深沉的感慨,对今人也有一定的启发性,教学中要逐层深入,带领学生领悟作者的情感。

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对事物具备一定的认知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但他们的年龄、阅历与作者相差甚大,对这篇课文的理解会有较大的难度,基于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思路和方法:一、反复诵读与品读。

读为心声,读是学习语言的一扇窗口,更是生发情感的一剂良方,能收到“不待解说,自知其义”的效果。

感知课文需要诵读,理解文本需要品读。

读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对文言文尤其如此。

二、自主学习。

本文虽是一篇文言文,但文言知识比较简单易懂,这就可以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比如找出每一段的知识点。

这样也能提高学生理解、分析文本的能力。

三、探究合作学习。

针对重点的值得探讨的问题,采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同时也落实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估计这一点对于学生来讲是有一定难度,需要老师的点拨。

)四、教师的适时引导和点拨。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但在进行课堂探究的时候,不是处处得意、事事顺利,在紧要处,教师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给以适当的点拨。

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五、丰富的多媒体资源。

文字仅能从视觉上影响学生,而且比较单一。

如果利用好多媒体,课堂步骤会比较清晰,课堂重点、难点、问题探讨也会比较直观。

再加之以适当的图片,会多角度、全方位的给学生大的冲击和影响。

六、适当地进行课外拓展延伸,让学生从关注文本到关注欧阳修的人生,进而完成第二个教学目标【目标设计】1、反复诵读,积累文言知识。

《秋声赋》课教案

《秋声赋》课教案

《秋声赋》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秋声赋》。

(2)理解《秋声赋》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

(3)分析并欣赏欧阳修的散文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秋声赋》的主题和意境。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宁静致远、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地朗读和背诵《秋声赋》。

(2)理解《秋声赋》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

(3)分析并欣赏欧阳修的散文风格。

2. 教学难点:(1)理解《秋声赋》中寓意深刻的句子。

(2)欣赏欧阳修散文的意境美。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欧阳修及其作品《秋声赋》。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秋声赋》,理解文意。

(2)学生通过字典、词典查找生僻词语的解释。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秋声赋》中的意境和寓意。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4. 欣赏与感悟(1)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说明理由。

(2)教师引导学生从修辞、意境等方面欣赏《秋声赋》。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秋声赋》。

2. 分析《秋声赋》中的一句或一段话,阐述其意境和寓意。

3. 写一篇关于《秋声赋》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秋声赋》的情况。

2. 学生对《秋声赋》中生僻词语和句式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分析并欣赏欧阳修散文风格的能力。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深入理解《秋声赋》的内涵。

《秋声赋》精品教案

《秋声赋》精品教案

《秋声赋》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秋声赋》的文学价值,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艺术魅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旨,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

2.教学难点:把握文章的艺术魅力,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秋声赋》的作者、背景和文学地位,激发学生的兴趣。

2.朗读与感知学生自由朗读《秋声赋》,感知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

教师指导学生注意把握文章的节奏、语气和情感。

3.分析与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4.深入解读(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寓意和作者的情感。

(2)学生举例说明文章中的亮点,如:优美的语句、深刻的哲理等。

5.艺术欣赏(1)教师播放《秋声赋》的配乐朗诵,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音乐美。

6.实践与拓展(1)学生模仿《秋声赋》的写作风格,创作一篇短文。

四、作业布置1.背诵《秋声赋》。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深入理解了《秋声赋》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同时,教师还注重实践与拓展,让学生在创作中感受文学的魅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需在课堂节奏和作业布置方面进行改进。

六、教学资源1.《秋声赋》原文及注释。

2.《秋声赋》配乐朗诵音频。

3.相关教学课件。

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评价1.学生对《秋声赋》的理解程度。

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理解文章主旨: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同学们,你们觉得作者在《秋声赋》中想要表达什么情感?请大家从文章中找出关键词句,并分享自己的理解。

秋声赋-公开课课件

秋声赋-公开课课件

明确:社会“百忧”,人生“万事” 对人身心的莫大伤害比秋气对植物的摧 残更为严重。在对“思其力之所不及, 忧其智之所不能”的否定中,表达出一 种“自足自安”的人生态度。
2、找出本文的主旨句,用自己的话 说说意思?
明确:“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 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 秋声!” 对于人来说,人事忧劳的伤害,比 秋气对植物的摧残更为严重的多。因而, 想想这是谁对他们的伤害,就不会去怨 秋声了。简言之,人事忧劳对人的伤害, 更甚于秋气对草木的摧残。
运用比喻,化抽象为形象
风雨 波涛 金铁 行军
秋 意 (强度) 由小到大 无 (节奏) 由缓到急 边
(方位) 由远到近
秋 声 盈 耳
秋之声
化虚为实
文中所写秋声有什么特点?
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如果说第一段是写的秋之声,那么第二 段写的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学习这一 段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判断句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
第一节:

定语后置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 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
定后置标志
名作状,在夜里
从 奇怪
表修饰
我正在夜里读书,听到有声音从西 南方向传来,我惊惧地侧耳倾听,说道: “奇怪啊!”
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 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
突然 在 军队 快 跑
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征伐之象


作为
秋天又象征着用兵,它在五行中属金。这就是常 说的‘天地之义气’,它常常以肃杀为心志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 对于 名作动,结果实
自然对于万物,是要它们在春天生长,在秋天结实

秋声赋PPT教学课件

秋声赋PPT教学课件

2、此部分怎样来写秋之状的呢?
明确:分别就秋的色、容、气、意, 描绘出了秋状的四幅具有不同特征的鲜 明图画,其中色、容为实,气,意为虚, 手法是由实入虚。作者写秋状其实是为 了写秋声的由来,写出了秋声悲的特点。
秋色 惨淡,烟霏云敛 秋

之 秋容 清明 ,天高日晶
为 秋气 栗冽,砭人肌骨


秋意 萧条,山川寂寥
写出了秋声中永恒的悲伤,为进入 本文主题起了铺垫作用。
5、课题为“秋声赋”,本节作者有没有 写“秋声”?又是怎么写的?
秋色、秋容 (烘托) 秋声(凄凄
秋气、秋意
切切,呼号
(秋状)
愤发)
“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 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 (刘熙载《艺概·诗概》)
“秋声之韵味写不尽,以秋状写 之。”
秋状
写足
秋声


入烘 虚托

手 法



3、作者认为“秋状肃杀” 又是怎 样造成的呢?
明确:“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 一气之余烈。” 乃秋气所致。
4、作者列举了哪些例子对秋气进行议论 的?
明确:作者吸收前人种种说法:把 秋与官制、阴阳、五行、音律等配属起 来。
甚至用“伤”解释“商”,用“戮” 解释“夷”,突出秋对万物的强大摧残 力量,说明万物盛衰的自然之理。
他承载着中华民族 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 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 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 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 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 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 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 的坚韧执著,飞天时的 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 智平和。
你知道她们的身份吗?
你能想象出她们生活、排练等的艰难吗?
你觉得她们始终能笑对人生的秘诀是什么?

《秋声赋》课教案

《秋声赋》课教案

《秋声赋》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秋声赋》。

(2)理解《秋声赋》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3)分析《秋声赋》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秋声赋》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欣赏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提升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秋天的美好和丰收的喜悦。

(2)培养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提升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秋声赋》。

(2)理解《秋声赋》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3)分析《秋声赋》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和丰收的喜悦。

2.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合作探讨,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朗读与表达法:引导学生朗读《秋声赋》,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秋声赋》文本。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秋天的音乐,让学生感受秋天的氛围。

(2)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秋天的特点和美好。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秋声赋》,理解文意。

(2)学生合作探讨,解决生字词和句式的问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秋声赋》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2)分析《秋声赋》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4. 朗读与表达(1)学生朗读《秋声赋》,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学生表达自己对《秋声赋》的理解和感悟。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6. 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秋声赋》。

(2)写一篇关于《秋声赋》的读后感。

7. 板书设计《秋声赋》文言文词汇和句式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组织等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以提高今后的教学质量。

欧阳修《秋声赋》优质课教案

欧阳修《秋声赋》优质课教案

欧阳修《秋声赋》优质课教案《秋声赋》全文立意新颖,语言清丽,章法多变,熔写景、抒情、记事、议论为一炉,显示出文赋自由挥洒的韵致。

下面是其优质课教案,欢迎参考。

一、教学内容分析《秋声赋》是语文版选修课《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第三单元第一篇课文,是一篇典型的悲秋作品,其中对秋声的描绘,可谓古代散文中的经典。

本课旨在让学生领会作者将无形的秋声写的绘形绘*、具体可感的手法,体会作者在文中抒发的世事艰难、人生忧劳的无限感慨,并从不同角度鉴赏文本,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及鉴赏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新课改后的高中学生,渴望表现的欲望和自主探究的欲望很强烈,但对文言文,绝大部分学生还是不感兴趣,学习只停留在重点实词虚词的积累上,背诵成为文言文学习的一大难题,至于感悟鉴赏方面,更为薄弱。

本班中有七八个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基础不扎实,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课堂教学要充分关注这部分学生,让他们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设计思想引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的主旨,在反复的诵读中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欣赏文章,提高鉴赏能力。

本文总的教学原则是,以读为主,自主学习,充分尊重学生个*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掌握本文当中重要的实词,虚词。

②学习欧阳修将无形的秋声转化为种种可见的视觉形象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①初读整体感知,通过词语的解释,古今异义及活用的归类,把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②悟读研习文本,理解文意。

③议读理清文清的思路,讨论文章所蕴涵的情感。

④赏读多角度鉴赏文本,提高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热爱生的情感,学习捕捉对自然万物、点点滴滴独特的审美感悟。

②体味作者由秋声引发的人生感叹。

联系背景,辩*看待其思想中消极的内容。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①学习用多种比喻描摹无形的秋声的手法。

②理清文章的思路,体味作者由无形的秋声而引发的人生感叹。

教学难点①多角度鉴赏文本。

《秋声赋》ppt课件

《秋声赋》ppt课件

06
思考与讨论
如何理解《秋声赋》中的“悲秋”情怀?
季节与情感的交融
欧阳修在《秋声赋》中通过对秋天景象的细腻描绘,将自然季节与人的情感紧密联系在一 起,表达了深沉的“悲秋”情怀。
历史与现实的映衬
作品不仅抒发了作者对秋天景象的感伤,还借古讽今,通过历史典故来影射现实,深化了 “悲秋”的主题。
超越个人情感的普遍意义
欧阳修的“悲秋”情怀不仅仅是个人的情感抒发,更代表了古代文人普遍存在的伤春悲秋 传统,体现了人类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感悟。
《秋声赋》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细腻生动的景物描绘
欧阳修以精湛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各种景象,如秋风、秋雨、秋草 等,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秋天的萧瑟与凄美。
骈散结合的语言运用
作品运用了骈散结合的语言形式,既有骈文的工整对仗,又有散文 的自由流畅,使得文章既具有音韵之美,又不失表达的力度。
《秋声赋》ppt课件
汇报人: 2024-01-08
目录
•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秋天意象与文化内涵 • 文学价值与影响 • 知识拓展:相关作品欣赏 • 思考与讨论
01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欧阳修生平及文学成就
文学成就
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诗歌、词赋均有很高 成就。其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 承袭南唐余风。
秋天意象。
文中运用丰富的象声词和生动的 比喻,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秋风萧
瑟、草木凋零的场景之中。
通过秋天意象的塑造,表达了作 者对生命无常和世事沧桑的感慨

秋天意象与文人心态的关联
秋天意象常常触发文人的悲秋情怀,成为他们表达内心苦闷和失意的重要载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遭:遇到
乃:是
而:表承接
之:的
第三段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
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 杀而为心。
夫:发语词 判断句 于:在
时:时令季节
于:在
为:属于
是:这
以……为:把……作为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
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
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
——
天:自然
于:对于 实:名作动,结果实
故:所以 其:代秋天 主:代表 为:属于 判断句 既:已经 而:表承接,就 判断句 而:表承接
第四段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
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
劳其形。
——
————
有时:定时,按时
为:是
判断句
感:使动,使…受到干扰 劳:使动,使…受到劳累 形:身体
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 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 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 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 乎秋声!”
于:在 中:内心 之:取独
其:那些
之:取独
为:动词,“成为、变成”; 以:用
槁木:指容颜衰老 奈何:为什么
念:考虑
恨:怨恨
第四段: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第1、2段。 2.思考作者怎样将无形的秋写得具 体可感?
作业
1、背诵3、4段 2、用心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任选 写一种,100-200字。


欧阳修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 天涯。 •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唐 司空曙
•秋声黄花深巷, 红叶低 窗, 凄凉一片秋声
学习目标:
1.疏通文句,掌握文中一些重 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2. 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文章结构




议 秋 性
叹 人 生


展——评
2、面对充满肃杀之气的自然之秋,作者产生怎
样的人生感悟呢?找出文中主旨句,用自己的话说 说意思。 明确:主旨句——“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
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 声!”
对于人来说,人事忧劳的伤害,比秋气对植物 的摧残更为严重的多。因而,想想这是谁对他们的 伤害,就不会去怨秋声了。简言之,秋很肃杀,可 是人事忧劳更甚于秋的肃杀!
小结: 作者以“无形”的秋声作为描 写和议论的对象,采用赋的形式抒 写秋感,极尽渲染铺陈之能事,实 际上融人了作者对宦海沉浮、人生 艰难苦短的深沉感慨。

1、下列各组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D ) A.悚然(sǒnɡ) 萧飒(fēnɡ) 淅沥(xī lì) B.栗冽(lìn liè) 吹拂(fú) 肃杀(sù) C.杀戮(lù) 戕贼(qiānɡ) 黟然(mò) D.飘泊(bó) 丘墟(xū) 渥然(wò)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A.①悚然而听之 ②乃其一气之余烈 B.①此秋声也 ②故其为声也 C.①其色惨淡 ②其气栗冽 D.①常以肃杀而为心 ②夷则为七月之律 3、 判断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D ) A. 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 译:这秋声,为了什么而来呢? B.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译:它用来摧败花草、使树木凋零的力量,只是秋气的一点余力罢了。 C. 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译:商,就是“伤”的意思,万物衰老就会令人悲伤;夷,就是“戮”的意思, 万物过了繁盛期,就会走向衰败。 D. 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黔然黑者为星星。 译:自然会使人红润青春的面容变成枯树枝,使健壮之人的黑发变得像星星般发
闻有声自西南来者:定语后置。
而:表修饰
之:代风声
异:奇怪
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 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
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
但闻人马之行声。
以:而,表并列 而:表并列,又
夜:名作状 在夜里
其:它,代词 于:在
骤:突然
金铁:指兵器
莫:没有 而:表修饰
但:只
助:应和
之:的

1、说说每段的主要内容,看看作者是怎 样展开思路的?
2、面对充满肃杀之气的自然之秋,作者
产生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找出文中主旨
句,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展——评
1、说说每段的主要内容,看看作者是怎样展开思 路的?
第一段作者夜读听到秋声,展开了对秋声的描绘,引出与童子的对 话。 第二段是对秋状进行描绘,烘托秋声之威力。 第三段通过秋的多方面联想对秋性进行议论,解释为何有此声此状, 强调了秋的肃杀之气。 第四段是全文的题旨所在,作者由感慨自然而叹人生,百感交集, 黯然神伤。 第五段是全篇的结束,作者从这些沉思冥想中清醒过来,重新面对 静夜,只有秋虫和鸣,衬托着作者悲凉的心境。回到现实, 照应开头。
之:取独 霏:弥漫
为:呈现 敛:聚集
其容清明 ,天高日晶;其气栗冽, 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容:容颜 气:秋气
砭:刺
故:所以 为:发出 也:助词,表停顿
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笼而可悦;草拂之
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 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缛:繁密 而:表承接 所以:用来…… 拂:掠过
兵:军队 疾:快 走:跑
但:只
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 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 树间。”
此何声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四:数作名,四处
之:代词
课文梳理:第二段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 ______
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
此秋声也:判断句 夫:那 色:色彩 胡:什么 宾语前置
3.初步体味作者的人生感悟。
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016/11/19
思——议
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文中重要的文言现 象,有疑问的用笔在旁边标记。 2.小组内交流讨论疑难问题。
展——评
第一段: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 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