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病例网络直报制度
2024年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工作制度(三篇)
2024年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工作制度人口死亡信息登记报告管理制度一、意义通过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所获得的死因资料是公共卫生的基础资料,连续稳定的死因报告能够客观估计卫生需求,评估人群健康状况的变化。
死因数据是公共卫生信息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信息之一。
签发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是从事人口统计、生命统计等有关工作的基本信息来源,是判定死者死亡性质的基本法律依据。
二、____管理各级医疗机构都应有主要领导分管该项工作,并指定科室、配备必要的设备及网络,并有专(兼)职统计人员1-____名进行网络报告工作。
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对辖区内的医疗机构报告质量进行督导检查及评估。
反馈其存在的问题,对相关人员进行有关知识的培训。
三、人口死亡信息收集1、报告对象在____死亡的大陆居民、台____居民和外国人(含死亡的新生儿)。
2、报告单位和报告人报告单位。
负责接诊或死亡调查的医疗机构(包括急救中心和急救站)。
报告人。
负责救治的执业医师或负责死亡调查的执业(助理)医师。
3、死亡个案的填报⑴医疗卫生机构死亡个案在医疗卫生机构或来院途中死亡(含出诊医生到现场已死亡),由负责诊治的医生作出诊断并逐项认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
不明原因肺炎或死因不明者必须将死者生前的症状、体征、主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及诊治经过记录在《死亡医学证明书》上的调查记录栏内。
⑵家庭、养老服务机构或其他场所正常死亡个案在家中、养老服务机构或其他场所死亡者,由所在地的村医(社区医生),将死亡信息定期报告至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防保医生,根据死者家属或其他知情人提供的死者____、户口本及生前病史、体征或医学诊断,对其死因进行推断,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及调查记录。
⑶涉法死亡个案未经救治的院外死亡,医疗卫生机构不能确定是否属于正常死亡者,需经公安司法部门判定死亡性质公安司法部门判定为正常死亡者,由负责救治或调查的执业(助理)医师签发《死亡证》。
死亡病例报告制度卫生部
死亡病例报告制度卫生部死亡病例报告制度卫生部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XX市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网络直报工作质量控制方案》等法律法规及文件,为了做好全县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网络直报工作,特制定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制度:一、对死亡报告卡报告、审核、查重、订正、监控制度1、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亡信息管理专职人员要每日(包括法定节假日)上午、下午及时、完整、准确报告死亡卡片,对直报系统内的死亡报告卡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以及重卡等检查,对有疑问的卡片应及时通知报卡单位核对;对核实无误后的个案信息通过网络确认上报。
2、审核过程中发现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按照《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的要求办理。
3、每天查重。
各报告单位间重复报告的卡片和经订正报告或个案调查后否定的卡片。
二、对死亡报告报告信息定期分析、应用和反馈制度1、按照有关技术档案管理规定要求,对死亡报表、汇编、分析图表、文字材料和电子文件等载体资料进行归类、编目、集中保管。
2、《死亡报告卡》、死亡登记簿、和死亡漏报调查的原始资料要归类整理,保存3年。
死亡月报表及其电子报表,保存5年。
3、《死亡报告卡》的电子文件,死亡年报表,月、年死亡动态分析,定期趋势分析,死亡管理文件(包括技术方案和死亡漏报调查结果通报等,及其电子文件),应永久保存。
4、定期进行死亡分析:按月作出动态分析简报,并上报县卫生行政部门和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时反馈到各医疗机构。
6、年度死亡分析: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每年要对全年死亡进行分析,重点分析疾病的“三间”分布特征及流行趋势、防治对策和效果。
分析应有文字材料和统计图、表。
三、死亡病例报告与管理工作督导检查人制度1、每年对辖区死亡报告工作进行督导、质控和考核,每年不少于2次,并撰写工作通报,及时反映评估结果。
2、同时开展不定期进行督导、质控,及时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好督导记录。
死因网络报告工作制度及流程
死因网络报告工作管理规章制度(2016)目录例会制度...............................错误!未指定书签。
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错误!未指定书签。
死亡信息核实制度.......................错误!未指定书签。
死亡信息补充报告制度...................错误!未指定书签。
档案管理制度...........................错误!未指定书签。
培训工作制度...........................错误!未指定书签。
定期考核评比通报制度...................错误!未指定书签。
死亡病例报告工作流程...................错误!未指定书签。
临床医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要求.........错误!未指定书签。
基础项目的填写要求.....................错误!未指定书签。
特殊项目的填写要求.....................错误!未指定书签。
调查记录的填写要求.....................错误!未指定书签。
死因编码规定...........................错误!未指定书签。
例会制度1、组织门诊医生每季度召开一次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为死因管理、死亡信息的收集、报告等。
2、医院要高度重视死因监测工作,不定期组织召开死亡报告讨论会,对存在的问题要尽快解决,使《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得到不断的完善。
3、医院安排人员参加区疾控中心的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了解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和协调。
4、例会应有签到,做好会议记录并妥善保存。
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一、成立死因监测管理领导小组,设专(兼)职人员负责医院死亡信息的收集、整理、核查、登记及网络报告工作等。
二、在医疗过程中患者死亡后,须填报《死亡病例报告卡》,对死亡案例进行死因医学诊断并由诊治医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三、医务科组织有关专家对死亡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采集病史,并在死亡证明书上加盖公章。
死亡病例监测网络直报工作人员职责
死亡病例监测网络直报工作人员职责
一、在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及科长的管理下,做好院内死亡病例报告工作及管理工作。
(一)每天到各科室收集《死亡病例报告卡》(含节假日)。
(二)负责死亡病例报告的审核,包括《死亡病例报告卡》及5岁以下儿童和孕产妇死亡副卡的错、缺、逻辑关系的审核。
(三)按规定时限审核收集卡片填写的完整率和准确率。
(四)负责死亡病例的卡片网络直报和录入的正确率的审核。
(五)负责做好资料及档案的保管工作。
二、信息科专业人员完成ICD-10编码完成。
三、各科室临床诊治医生,应负责门、急诊及住院病人的死亡病例的报告,认真填写《死亡病例报告卡》《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副卡》《孕产妇死亡登记副卡》的各项内容,并进行根本死因的推断。
医院死亡病例网络直报管理制度
医院死亡病例网络直报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死亡病例报告管理,确保报告系统的有效运行,充分发挥网络直报的优势,规范本院的死亡病例网络直报管理工作,提高报告的效率与质量,制定工作制度如下:
一、网络直报人员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7天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在进行直报时要认真填写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与传染病相尖的死因及不明死因)。
二、网络直报人员应保障网络直报系统有尖设备和运行环境的安全,保障计算机功能正常发挥·经常检查直报系统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三、网络直报人员应对网络直报系统的帐户、密码等资料妥善保管,不得转让泄露,密码每月至少更改一次,一般应在6位以上,应有数字与英文字母组合,并严格保密。
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管理制度
单位名称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管理制度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等法律法规及文件,做好死亡病例监测网络直报工作,特制定死亡信息报告管理制度如下:会议,了解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和协调;4、每次例会均完整的会议记录;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1、发现辖区内有死亡病例后,须填报死亡病例报告卡;2、接到死亡病例报告卡后,在死亡登记本上进行登记,并展开对死亡信息的核实,信息无误后由具有执业医师证的临床医生填报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规范、全面,死因链命名准确;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的〈调查死亡信息核实制度1、建立死亡信息核实制度,对死因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死亡病例要认真核实调查,提高死因推断的准确性;2、安排专人及时收集辖区内的死亡信息,对有疑问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及时向填报医生进行核实;3、负责死亡报告工作人员,对死亡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需核实调查或入户调查,并在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及网络报告卡中填写调查记录;4、对于其他需要使用死亡信息的,应由申请人按有关行政审批程序进行审批,申请书应明确信息的用途、范围、时段和类别;培训工作制度1、每半年组织对本单位死因报告人员、临床医生和村医进行培训一次;2、培训内容为死亡信息的收集、报告、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和死亡病例报告卡的正确填写及死因链命名、根本死因的确定;3、每年派出死因管理工作人员参加上级相关知识的培训;4、每次培训完成后均有完整、规范的培训记录;死亡病例网络直报管理制度1、乡镇以上医疗机构为死因信息网络报告的责任单位,对死亡医学证明书及副卡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平台上的全国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2、死因监测管理人员收到医学死亡证明书后应逐项认真审核,如发现有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问题,立即向报告人进行核实、补充或订正,必要时对死亡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采集病史;3、死因网络直报人员,收到医学死亡证明书后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网络直报;死亡病例自查与奖惩制度1、各医疗卫生机构死因监测人员、临床医生、村医为死亡病例报告责任人,不得因任何原因漏报、缓报、瞒报死亡病例;2、建立死亡病例登记本、自查登记本和工作日志,单位及科室负责人每月自查一次,死亡病例报告管理领导小组每季度自查一次,自查情况要有完整自查记录;3、对查出有漏报、缓报、瞒报死亡病例要责成有关人员立即进行补报;。
死亡病例网络直报管理制度
死亡病例网络直报管理制度第一篇:死亡病例网络直报管理制度死亡病例网络直报管理制度1、《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以下简称《死亡证》)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平台上的《全国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2、网络直报人员每天收集本院内《死亡证》,并在7天内完成审核和网络报告。
网络填报时,需要将《死亡证》死因链、调查记录等原始信息如实录入,并进行根本死因确定及编码。
3、死亡报告人员应对收到的《死亡证》)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对有疑问的《死亡证》)必须及时向填报人员进行核实。
4、对已审核确认的报告信息,如发生报告死亡病例死因诊断变更或填卡、编码错误时,要及时报告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予以订正。
5、配合疾控部门核实发现的死亡漏报情况进行及时补报。
6、定期下载个案数据和储存本单位网络上报的原始数据库,并采取有效方式进行数据的长期备份。
7、网络直报人员应管理好报告的用户名和密码,确保死亡报告系统能正常运行。
如发现账号信息泄露,须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最长不超过24小时)通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系统管理员以及时处理。
8、对每一份死亡病例报告做好登记工作,并妥善保管。
9、每年有针对性的对临床医生、《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填报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做好培训记录。
10、对死亡病例迟报、漏报、不正确上报的科室和责任报告人给予通报批评/一定的经济处罚。
第二篇:死亡病例网络直报制度死亡病例网络直报制度1.由诊治医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2.病案室按照 I C D-10要求统一进行死因编码;3.医疗机构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7天内完成死因编码及网络直报;4.死因编码人员应对医生填写的《死亡医学证明书》进行审核,对报告中存在的问题(项目填写不清或不完整、死因填写不规范或存在逻辑错误等)应及时向诊治医生进行核对。
5.报告卡交医务科进行登记并进行网络直报。
第三篇:传染病管理和传染病及死亡病例网络直报工作经验交流传染病管理和传染病及死亡病例网络直报工作经验交流一、传染病管理:1、院领导高度重视传染病管理,组织机构健全,成立传染病管理科,专职人员5人,其中中心医院3人,南、北院各1人。
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管理制度
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管理制度单位名称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管理制度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等法律法规及文件,做好死亡病例监测网络直报工作,特制定死亡信息报告管理制度如下:例会制度1、组织本单位死亡病例报告人员、网络直报人员和村医每季度召开一次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为死亡信息的收集、报告、存在问题、任务指标完成情况等。
2、要高度重视死因监测工作质量,每月组织召开一次死亡报告质量讨论会,使《死亡病例报告卡》、《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的填写规范、符合要求,死因链命名准确,使死亡报告工作得到不断的完善。
3、安排专业人员参加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了解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和协调。
4、每次例会均完整的会议记录。
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1、发现辖区内有死亡病例后,须填报《死亡病例报告卡》。
2、接到《死亡病例报告卡》后,在死亡登记本上进行登记,并展开对死亡信息的核实,信息无误后由具有执业医师证的临床医生填报《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
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规范、全面,死因链命名准确。
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的〈调查记录〉一栏填写死亡病例的症状、体征。
3、在进行网络直报前,死因报告管理人员组织有关人员对死亡病例信息进行调查核实,死亡信息核实无误后在死亡证明书上加盖公章。
4、网络直报人员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
在进行直报时要认真输入死亡病例的基本信息、死亡信息等,输入项目要全面、准确,不得有漏填项。
5、输入完成后做好原始《死亡病例报告卡》和《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的保存与管理。
死亡信息核实制度1、建立死亡信息核实制度,对死因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死亡病例要认真核实调查,提高死因推断的准确性。
2、安排专人及时收集辖区内的死亡信息,对有疑问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及时向填报医生进行核实。
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工作制度(3篇)
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工作制度人口死亡信息登记报告管理制度一、意义通过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所获得的死因资料是公共卫生的基础资料,连续稳定的死因报告能够客观估计卫生需求,评估人群健康状况的变化。
死因数据是公共卫生信息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信息之一。
签发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是从事人口统计、生命统计等有关工作的基本信息来源,是判定死者死亡性质的基本法律依据。
二、____管理各级医疗机构都应有主要领导分管该项工作,并指定科室、配备必要的设备及网络,并有专(兼)职统计人员1-____名进行网络报告工作。
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对辖区内的医疗机构报告质量进行督导检查及评估。
反馈其存在的问题,对相关人员进行有关知识的培训。
三、人口死亡信息收集1、报告对象在____死亡的大陆居民、台____居民和外国人(含死亡的新生儿)。
2、报告单位和报告人报告单位。
负责接诊或死亡调查的医疗机构(包括急救中心和急救站)。
报告人。
负责救治的执业医师或负责死亡调查的执业(助理)医师。
3、死亡个案的填报⑴医疗卫生机构死亡个案在医疗卫生机构或来院途中死亡(含出诊医生到现场已死亡),由负责诊治的医生作出诊断并逐项认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
不明原因肺炎或死因不明者必须将死者生前的症状、体征、主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及诊治经过记录在《死亡医学证明书》上的调查记录栏内。
⑵家庭、养老服务机构或其他场所正常死亡个案在家中、养老服务机构或其他场所死亡者,由所在地的村医(社区医生),将死亡信息定期报告至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防保医生,根据死者家属或其他知情人提供的死者____、户口本及生前病史、体征或医学诊断,对其死因进行推断,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及调查记录。
⑶涉法死亡个案未经救治的院外死亡,医疗卫生机构不能确定是否属于正常死亡者,需经公安司法部门判定死亡性质公安司法部门判定为正常死亡者,由负责救治或调查的执业(助理)医师签发《死亡证》。
死亡病例报告制度
死亡病例报告制度死亡病例报告制度是指我院根据国家死亡病例必须进行网络直报的规定,在患者临床死亡后,按规定进行报告的相关规章制度。
1、死亡病例报告管理小组成立以医院医务科科长为组长、急诊科和各病区主任、医务科职能人员为组员的死亡病例报告管理小组,负责具体管理工作。
组长: 王洋郁组员:陈信西、叶华、白萍、张祥捷、杨钟惠、毛旭升、廖张刚2、报告程序:2.1报告对象:在我院内死亡的就诊患者(包括门诊和住院)、120院前急诊的死亡病例。
报告人:参加抢救的本院主治以上医师---填写死亡病例报告卡和医学死亡证明书医务科---负责网络直报。
2.2 空白死亡证明书由急诊科负责统一加锁保管,由每天值班人员负责管理,防止遗失。
发出空白单时应及时登记领出科室、医师和日期。
2.3临床医师持填写完整的死亡病例报告卡,到急诊科领取死亡证明书填写。
2.4医师应认真核对病人身份证及户口簿,开立医学死亡证明书,并将死亡证明书后两联交由家属,死亡病例报告卡及死亡证明书的前两联交由急诊科负责保管,医务科每周检查并补充空白证明书,及时进行死亡病例网络直报。
3、报告质量规范:3.1临床科室填写死亡病例报告卡应做到内容完整、准确、规范,填写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死亡时间、患者常住地址、患者户籍所在地、直接导致死亡的疾病、根本死亡原因、填卡医师、填卡日期等。
特别要强调的是死亡时间、直接导致死亡的疾病、根本死亡原因这三项必须填写准确、完整。
3.2死亡病例登记本应填写完整、准确、规范,主要填写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入院日期、致死疾病名称、死亡原因、死亡日期。
3.3医务科应根据死亡病例报告卡和死亡证明书,确定患者直接致死的疾病以及根本死亡原因,按ICD-10进行统一编码;根据患者身份证及户口簿,确定患者户口地址以及生前常住地址,进行网络直报。
3.4报告及时性:临床医师应在根本死亡原因及直接致死疾病已明确的前提下,及时填写死亡病例报告卡和死亡证明书,医务科应在患者死亡后7天内完成网络直报。
医院死亡病例报告制度
死亡病例报告制度
一、住院病人死亡应及时报告医务科,并在24小时内填写死亡报告单一式三份,一份送医务科,一份存入病历,一份交病人家属或单位。
二、涉及到医疗纠纷的死亡病例,须马上报告医务科或总值班,科主任负责组织全科认真分析讨论,并将结论性意见以书面材料报医务科。
三、涉及刑事案件的人员死亡后,及时报告主管的职能科室及院领导。
四、孕产妇死亡、婴儿死亡严格按照妇幼卫生信息报告制度填写相关信息表。
五、死亡病例由预防保健科负责网络直报。
网络直报系统管理制度
网络直报系统管理制度篇一:死因网络直报报告管理制度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一、为进一步做好死因网络直报工作,我院各临床科室要严格按照国家疾病检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规范,对每一位死亡病人规范填写好死亡病例报告卡,并交给我院防疫科。
二、防疫科设置兼专职网络直报人员,在接到临床医生报告的死亡报告卡后,在7天内进行网络直报,不得迟报。
三、为保证报卡质量,网络直报人员在对死亡报告卡有疑问或发现卡片填写不规范、不清楚的地方,应及时与报卡的临床医生联系,与报卡医生取得一致意见后,将死亡报告卡及时、准确上报。
四、直报人员在进行直报时要认真填写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与传染病相关的死因及不明死因),并进行根本死因确定及编码。
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医学死亡证明书》背面〈调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症状、体征等。
五、网络直报人员应管理好报告的用户名和密码,确保死亡报告系统能正常运行。
六、对每一份死亡报告卡做好登记工作,并妥善保管。
莞城医院2014年1月2日篇二:2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一、首诊医生为疫情报告责任人,要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立即填写完整的合格的传染病纸质报告卡,包括初次报告、订正报告(含死亡订正)。
医生填卡时,尽力询问病人的详细现住地址,得到病人的准确可靠地址,具体到乡镇、村名或街名和门牌号。
若病人为学生,必须在患者单位栏内填写学校正式全称及班级名称,勿用简称。
二、疫情管理人员为网络直报责任人,负责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慢病、居民病死亡原因等项工作的网络直报及电话报告工作;同时负责本单位网络直报系统硬件与网络维护,要妥善保管好用户编码及密码,在网络直报中遇到技术问题,立即与市疾控中心联系,及时解决,确保直报系统处于正常、安全的运行状态。
三、疫情管理人员负责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录入、初审和保存工作,收卡后应及时录入网络直报系统,不得延误,纸质卡片是电子疫情资料形成的重要原始依据,要至少保留三年备查。
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规范
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规范(试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容一、背景二、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及工作管理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和管理组织机构及其职责信息的分析与利用考核与评估制度保障三、死因登记信息系统管理一、背景目前,全国93%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和66%的乡卫生院通过网络直报系统直接报告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死因网络报告覆盖了近80%的县区,信息报告和审核更加便捷,超过75%的死亡病例在1周内得到报告,75%多的死亡病例在上报后1天内完成审核。
为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管理,统一信息管理平台,获得及时、统一、准确的死亡登记信息编制了本规范。
二、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及工作管理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和管理组织机构及其职责信息的分析与利用核与评估制度保障1、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和管理信息收集网络报告信息管理资料的保存与管理信息收集1.报告对象发生在辖区内的所有死亡个案均为死因登记报告的对象,包括在辖区内死亡的户籍和非户籍中国居民,以及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公民。
2。
报告单位和报告人(1)报告单位: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均为死因信息报告的责任单位.(2)报告人:1)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均为死亡信息的报告人。
2)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疗卫生人员方可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信息收集医疗卫生机构死亡个案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由诊治医生作出诊断并逐项认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
家庭或其他场所死亡个案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防保医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
涉法死亡个案辖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防保医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信息收集4. 报告内容《死亡医学证明书》一般项目致死的主要疾病诊断其他项目5 岁以下儿童死因登记报告副卡孕产妇死因登记报告副卡死亡医学证明书各联流向网络报告1。
死因信息报告方式《死亡医学证明书》及副卡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平台上的《全国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死因网络直报》课件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建立国际合作机制
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建立合作机制,共同开展死因网络直报的 研究和应用。
分享经验和资源
与其他国家分享死因网络直报的经验和资源,促进国际间的交流和 合作。
参与国际会议和活动
积极参加国际会议和活动,了解国际上死因网络直报的最新动态和 发展趋势。
提高数据质量和利用效率
加强数据质量控制
死因网络直报系统能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迅速收集和分析数据,为决策 者提供决策支持。
优化资源配置
通过死因网络直报系统,可以了解疾病负担和资源需求,优化医疗和公共卫生资 源的配置。
评估卫生政策和计划的效果
监测卫生政策效果
通过对死因数据的分析,可以评估卫 生政策的效果,为政策调整提供依据 。
评估公共卫生计划效果
支持。
03
死因网络直报的重要性
监测和预防疾病
及时发现和应对传染病
通过死因网络直报系统,可以迅速发现和追踪传染病疫情,为防控措施的死因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慢性病的发病和死亡情况,为制定针对性的 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提高公共卫生应急响应能力
快速响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要点一
技术性
要点二
成本性
需要稳定的网络技术和信息系统支持,以确保数据传输和 处理的高效性。
建设和维护网络直报系统的成本较高,需要充足的资金和 技术支持。
对未来发展的建议和展望
加强培训和宣传
完善审核制度
提高医务人员对死因网络直报的认识和重 视程度,加强相关培训和宣传工作,确保 死亡病例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05
死因网络直报的未来发展
技术创新和改进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
移动化和网络化技术
死亡病例网络直报管理制度
死亡病例网络直报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医疗机构对死亡病例的报告质量,及时、准确地掌握全国死亡医学证明和死亡登记信息,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死亡病例网络直报是指医疗机构在接诊患者死亡后,通过网络将死亡医学证明和死亡登记信息报告给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第三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机构应按照本办法的要求,做好死亡病例的网络直报工作。
第四条死亡病例网络直报工作应遵循及时、准确、完整、保密的原则。
第二章报告范围和内容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报告以下死亡病例:(一)就诊死亡的;(二)在医疗机构抢救无效死亡的;(三)回家死亡的;(四)身份不明的;(五)其他需要报告的死亡病例。
第六条死亡病例报告内容包括:(一)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身份证号、居住地址、联系电话等;(二)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地点、死亡原因、死亡诊断等;(三)医疗机构信息:医疗机构名称、医疗机构编码等。
第三章报告程序和时间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在患者死亡后24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系统将死亡医学证明和死亡登记信息报告给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第八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收到医疗机构报告的死亡病例信息后,应进行核对、分析,对有疑问的病例进行调查核实,并在24小时内将核实结果反馈给医疗机构。
第九条医疗机构在报告死亡病例时,应确保报告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
如有虚假报告,将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第四章数据管理和使用第十条死亡病例网络直报数据作为国家疾病监测和公共卫生管理的重要信息资源,应当受到严格保护。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机构应依法使用死亡病例网络直报数据,不得泄露、买卖、篡改、删除死亡病例网络直报数据。
第十一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定期对死亡病例网络直报数据进行分析,掌握全国死亡情况和疾病流行趋势,为制定公共卫生政策和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管理规定
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管理制度单位名称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管理制度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等法律法规及文件,做好死亡病例监测网络直报工作,特制定死亡信息报告管理制度如下:例会制度1、组织本单位死亡病例报告人员、网络直报人员和村医每季度召开一次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为死亡信息的收集、报告、存在问题、任务指标完成情况等。
2、要高度重视死因监测工作质量,每月组织召开一次死亡报告质量讨论会,使《死亡病例报告卡》、《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的填写规范、符合要求,死因链命名准确,使死亡报告工作得到不断的完善。
3、安排专业人员参加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了解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和协调。
4、每次例会均完整的会议记录。
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1、发现辖区内有死亡病例后,须填报《死亡病例报告卡》。
2、接到《死亡病例报告卡》后,在死亡登记本上进行登记,并展开对死亡信息的核实,信息无误后由具有执业医师证的临床医生填报《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
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规范、全面,死因链命名准确。
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的〈调查记录〉一栏填写死亡病例的症状、体征。
3、在进行网络直报前,死因报告管理人员组织有关人员对死亡病例信息进行调查核实,死亡信息核实无误后在死亡证明书上加盖公章。
4、网络直报人员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
在进行直报时要认真输入死亡病例的基本信息、死亡信息等,输入项目要全面、准确,不得有漏填项。
5、输入完成后做好原始《死亡病例报告卡》和《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的保存与管理。
死亡信息核实制度1、建立死亡信息核实制度,对死因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死亡病例要认真核实调查,提高死因推断的准确性。
2、安排专人及时收集辖区内的死亡信息,对有疑问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及时向填报医生进行核实。
死亡病例报告工作流程
死亡病例报告工作流程
1、在医疗诊治过程中患者死亡后,处置医生须填写《死亡病例报告卡》,对死亡案例进行死因医学诊断并由诊治医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2、医务科组织有关专家对死亡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采集病史,并在死亡证明书上加盖公章。
3、诊治医生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3天内,病案室指定专业人员按照ICD-10要求完成死因编码。
4、网络直报人员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7天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
在进行直报时要认真填写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与传染病相关的死因及不明死因)。
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医学死亡证明书》背面〈调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症状、体征。
报告流程
患者死亡
医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
医生填写《死亡报告卡》
专业人员填写死因编码(3天内内)
7天内)
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