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简介

合集下载

张九龄简介

张九龄简介

张九龄简介篇一:张九龄简介张九龄(唐朝开元年间名相)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

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

唐朝开元年间名相,诗人。

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

七岁知属文,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始调校书郎。

玄宗即位,迁右补阙。

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

母丧夺哀,拜同平章事。

是唐代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

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张九龄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

[1-2] 张九龄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

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

他的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

有。

誉为“岭南第一人”。

[2]张九龄为张说所奖掖和拔擢,张说去世后,他又于开元二十一年辅佐玄宗为宰相。

作为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个名相,他深为时人所敬仰,王维、杜甫都作有颂美他的诗篇。

他曾辟孟浩然为荆州府幕僚,提拔王维为右拾遗;杜甫早年也曾想把作品呈献给他,未能如愿,晚年追忆,犹觉得可惜(见)。

中文名张九龄别名子寿国籍唐朝民族汉族出生地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出生日期 678年(戊寅年)逝世日期 740年职业宰相信仰道教要成就为开元盛世做成重大贡献代表作品十二首官职中书令封爵始兴开国伯谥号文献追赠荆州都督、司徒篇二:张九龄简介张九龄简介张九龄(673-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人。

开元时期有名的宰相,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迁中书令。

因李林甫排挤,开元二十五年(737)贬为荆州长史。

他的诗早年词采清丽,情致深婉,为诗坛前辈张说所激赏。

被贬后风格转趋朴素遒劲。

感遇十二首(其一)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张九龄对岭南地区的贡献

张九龄对岭南地区的贡献

张九龄对岭南地区的贡献张九龄简介张九龄(678年-740年),字景龙,唐代文学家、政治家。

他出生于岭南地区(现在的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一带),对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以及政治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就张九龄对岭南地区的贡献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张九龄的政治贡献1. 作为官员的贡献张九龄在唐朝历任过多个重要官职,其中包括刑部员外郎、刑部侍郎、中书舍人等。

他在这些职位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了岭南地区的政治稳定和发展。

具体来说,张九龄:•加强法律制度:他努力推行唐律,维护了岭南地区的社会稳定。

他注重司法公正,打击犯罪行为,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发展教育事业:他积极推动教育改革,在岭南地区设立了许多学校,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机会,培养了大批人才。

同时,他还改进了教育课程,重视实用知识的传授,帮助岭南地区的人民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

•促进经济发展:他推动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改善了岭南地区的经济环境。

他积极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鼓励人们加强农田灌溉,提高农作物产量。

此外,他还着力发展丝绸、陶瓷等手工业,促进了岭南地区的产业升级。

他还积极推动贸易活动,加强了岭南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交流。

2. 政治拓展岭南地区的贡献除了在官员身份上的贡献,张九龄还通过外交手段,与岭南地区的君主建立了友好关系,扩展了唐朝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他积极提倡中央与地方的合作,实现政治的统一和稳定。

3. 维护岭南地区的社会和谐张九龄在任期间致力于减轻岭南地区农民的负担,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农民发展的政策。

他实行公平税制,减轻了农民的赋税压力。

同时,他还加强了对土地的保护,防止土地遭受不必要的侵占和破坏。

这些政策维护了岭南地区的社会和谐,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张九龄对岭南地区文化的贡献1. 文化交流张九龄作为唐代文学家,对岭南地区的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与岭南地区的知名文化人士保持密切联系,促进了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文化交流和互鉴。

诗人张九龄的个人简介

诗人张九龄的个人简介

诗人张九龄的个人简介张九龄是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

诗风清淡。

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

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

誉为“岭南第一人”。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诗人张九龄——个人简介,欢迎大家阅读!介绍张九龄是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开国功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

七岁知属文,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始调校书郎。

玄宗即位,迁右补阙。

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

母丧夺哀,拜同平章事。

是唐代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

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

卒谥号“文献张九龄,名九龄,字子寿。

九,在古汉语中可泛指多数,也与“久”通用;龄,年龄、年岁。

“九龄”的意思为“长命百岁”之意,体现了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

这种愿望也反映在其字“子寿”中,寿,长寿也。

人物生平早年经历官宦世家少有才名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

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

唐仪凤三年(678年)出生于世代仕宦的家庭。

曾祖父张君政,曾任韶州别驾;祖父张子虔出任过窦州(治所在今广东信宜县)录事参军;父亲张弘愈,曾为新州索卢县(今广东新兴县南部)县丞。

张九龄幼时聪明敏捷,擅长写文章。

9岁知属文,13岁能写出好文章,时用书信干求广州刺史王方庆,王方庆非常赞赏他,说:“这个人一定能有所作为。

”王方庆的赞叹,对鼓励他立下远大志向有积极作用。

崭露头角任官唯贤青年时期的张九龄,才智过人,勤奋好学,能诗善文。

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登进士第,为考功郎沈佺期所赏识。

被授予校书郎官职。

长安三年,宰相张说因直言得罪了武则天的宠臣张昌宗,被流放到岭南,过韶州,得阅张九龄文章,夸奖他的文章“有如轻缣素练”,能“济时适用”,一见而厚遇之。

张说博学多才,是当时文人的领袖,又是朝中多有建树的重臣,他的激励对刚刚走上人生道路的张九龄是很大的鼓舞。

唐诗三百首主要作者简介

唐诗三百首主要作者简介

唐诗三百首主要作者简介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

唐中宗景龙初中进士,玄宗朝应“道侔伊吕科”,策试高第,位至宰相。

在位直言敢谏,举贤任能,为一代名相。

曾预言安禄山狼子野心,宜早诛灭,未被采纳。

他守正不阿,为奸臣李林甫所害,被贬为荆州长史。

开元末年,告假南归,卒于曲江私第。

他七岁能文,终以诗名。

其诗由雅淡清丽,转趋朴素遒劲,运用比兴,寄托讽谕,对初唐诗风的转变,起了推动的作用。

李白:(701—762),字太白,自称与李唐皇室同宗,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

少居蜀中,读书学道。

二十五岁出川远游,酒隐安陆,客居鲁郡。

这期间曾西入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东归;至天宝初,以玉真公主之荐,奉诏入京,供奉翰林。

不久便被谗出京,漫游各地。

安史乱起,为了平叛,入东归,往依族叔当涂(今属安徽)令李阳冰,不久病逝。

他以诗名于当世,为时人所激赏,谓其诗可以“泣鬼神”。

他以富于浪漫主义的诗歌反映现实,描写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古今的伟大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出生于巩县(今属河南)。

早年南游吴越,北游齐赵,裘马清狂而科场失利,未能考中进士。

后入长安,困顿十年,以献三大礼赋,始博得看管兵器的小官。

安史乱起,为叛军所俘,脱险后赴灵武,麻鞋见天子,被任为左拾遗,又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后弃官西行,客秦州,寓同谷,入蜀定居成都浣花草堂。

严武镇蜀,荐授检校工部员外郎。

次年严武死,即移居夔州。

后携家出峡,漂泊鄂湘,死于舟中。

诗人迭经盛衰离乱,饱受艰难困苦,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被称为“诗史”;他集诗歌艺术之大成,是继往开来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

王维:(701—761),字摩诘,原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父辈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

进士及第,任大乐丞,因事贬为济州司仓参军。

曾奉使出塞,回朝官尚书右丞。

安史之乱,身陷叛军,接受伪职。

受降官处分。

张九龄的简介及诗歌鉴赏

张九龄的简介及诗歌鉴赏

张九龄的简介及诗歌鉴赏(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张九龄的简介及诗歌鉴赏张九龄的简介及诗歌鉴赏正是中国文学之盛始于唐代,唐代文学之盛始于盛唐,盛唐之盛始于张九龄。

张九龄最出名的5首诗

张九龄最出名的5首诗

张九龄最出名的5首诗引言张九龄(678年-740年),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被誉为“诗中稳重派”的代表。

他的诗作以咏史、咏物、哲理等题材为主,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在他众多的诗作中,有五首尤为出名,本文将对这五首诗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 《送魏万之京》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简介:这首诗是张九龄写给好友魏万之的送别诗。

诗中以自然景物描写和象征手法,表达了离别的哀愁和对友情的深厚感慨。

特点: - 山河景色与人类情愫的结合,以自然景物抒发对友谊的思念之情。

- 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通过比喻手法,表达了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二.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简介:这首诗描绘了唐朝抵抗安史之乱期间,辽阔的国土被敌军侵蚀,孤立的局势,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存亡的担忧和对战争的痛惜之情。

特点: - 通过写实手法,直观地描述了辽阔的国土以及高耸入云的山峦,烘托出荣光不再、局势逆转的气氛。

-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三. 《登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简介:这首诗是张九龄根据诗人贾岛的《登楼》一诗重新填词而成,通过描绘山川壮丽景色和自己的士人身份,表现了对事业进取和追求卓越的态度。

特点: - 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展示了壮丽的山河美景,凸显了诗人高洁的情操。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以升高的楼阁为象征,表达了诗人追求卓越和精神上的进取。

四.《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简介:这首诗描绘了中国历史上的战争场景,以及历史名将赵子龙替刘备阵亡的情景,表达了对英雄事迹的赞美和对历史的回顾。

特点: - 通过提及三国的历史背景,结合武将赵子龙的英勇事迹,表达了对历史名将的敬仰和对英雄气概的歌颂。

-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历史的无情和遗恨。

张九龄简介_张九龄的风度

张九龄简介_张九龄的风度

张九龄简介_张九龄的风度张九龄,中国唐代著名的宰相和文学家,字子寿,韶州曲江人,死后谥号文献,后世被人称为“张曲江”和“文献公”。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张九龄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张九龄简介张九龄,中国唐代著名的宰相和文学家,字子寿,韶州曲江人,死后谥号文献,后世被人称为“张曲江”和“文献公”。

其家族显赫,祖上是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留侯张良和西晋的武郡公张华。

张九龄自小聪颖,七岁就能写文章。

在唐中宗景龙三年中进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步入仕途。

在唐玄宗登基后,赏识张九龄的才识,升其为拾遗。

开元六年,因其开大庾岭有功,升左补阙。

开元十四年,当时的宰相张说被罢免,因张九龄和张说关系比较亲近,也受到牵连。

十七年,张说又被重新启用,但他时日无多,在死前,多次推荐张九龄拜相。

二十一年,张九龄升中书侍郎,当时安禄山反叛被平定后,张九龄上书称安禄山狼子野心,日后将为害大唐,建议诛杀他。

但皇帝没有采纳他的意见,放过了安禄山,为日后的“安史之乱”埋下了祸根。

二十二年,张九龄升中书令,第二年又加封金紫光禄大夫。

然而,此时李林甫入朝,他忌妒张九龄的才能,联系牛仙客等人向皇帝进谗言,最终在开元二十四年的时候,张九龄被罢相。

张九龄在任期间,重视农桑,轻徭薄赋,政治清明,唯才是用。

为“开元盛世”的延续作出了积极贡献。

开元二十八年,张九龄上书皇帝,请求回乡扫墓,不想在途中得病去世,享年六十八岁。

死后,皇帝追赠其荆州大都督,谥号文忠。

他是“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位贤相,在他之后,大唐王朝开始走向衰落,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

张九龄的风度唐玄宗是个很有识人眼光的皇帝,在开元年间,他任命的宰相,大多成了名相,而张九龄也是其中之一。

那么,张九龄的风度,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一、仪容仪表。

张九龄是个很注重仪容仪表的人,无论是在家还是上朝,还是外出办公,始终都保持着一种风度翩翩的姿态。

不管什么时候,都表现出一种神采奕奕的样子,而且衣着整洁,温文儒雅。

唐朝诗人张九龄

唐朝诗人张九龄

唐朝诗人张九龄张九龄678—740,一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唐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

唐中宗初年进士,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唐代有名的贤相。

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人物简介徐增曰:“妾不忘夫,犹臣不忘君,子寿先生真纯臣也。

与义府《咏鸟》诗并看,其心术之邪正自见。

”初唐以来,文学变革的主要力量来自一群社会地位不高的文人。

但不可否认,他们的成功同某些具有远见的权势人物的支持有一定关系。

如高宗的股肱重臣薛元超,曾举荐杨炯为崇文馆学士。

杨以“薛令公朝右文宗,托末契而推一变”《王勃集序》之语,称颂薛氏对他们的文学事业所起的作用,四杰因此能在一时间造成很大势头。

四杰、陈子昂之后,到了中宗神龙、景龙年间,应制之风大盛,诗坛有故态复萌的趋势。

在开元前期,身兼执宰大臣和作家双重身份的张说、张九龄对扭转这一趋势起了重要作用。

他们的诗,虽因地位关系不免常常作出努力报效君主的表述,但内中同时也包涵了积极求取自我人生价值的热情,因而能脱出徒为虚饰的宫廷文学陈习,具有感人的生气。

他们作出的表率和对众多优秀诗人的奖拔,使得唐诗的变革和发展得到有力的延续和推进。

张说667—731字道济,又字说之。

自武后时代起历仕四朝,玄宗时任中书令,封燕国公。

玄宗本人颇有标榜崇儒复古的意识,但实际上他对文艺有浓厚的兴趣和较好的修养,并不以狭隘的功利眼光来看待。

所以,就他的态度在文学领域所起的客观作用而言,主要是阻遏了专事辞藻雕饰的浮华倾向。

如《新唐书·文艺传》所说:“玄宗好经术,群臣稍厌雕琢,索理致,崇雅黜浮,气益雄浑。

”而张说作为玄宗长期信任的辅弼大臣,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性人物。

开元十三年,玄宗改丽正书院为集贤书院,并扩大规模,增设学士,以时任中书令的张说知院事。

而张说“喜延纳后进”《旧唐书》本传,张九龄、王翰等许多著名文士均常游其门下。

张九龄简介

张九龄简介

张九龄简介
张九龄(673-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人。

开元时期有名的宰相,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迁中书令。

因李林甫排挤,开元二十五年(737)贬为荆州长史。

他的诗早年词采清丽,情致深婉,为诗坛前辈张说所激赏。

被贬后风格转趋朴素遒劲。

感遇十二首(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

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

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

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

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

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情怀。

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

诗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张九龄简介

张九龄简介

张九龄20岁登进士第,做了九品的校书郎;不久,唐玄宗召天下文藻之士撰文广献国策,并亲自披阅过问,他因写了篇建议朝廷恢复郊庙祭祀礼仪的奏疏,深得玄宗赏识,就升为八品的右拾遗,专门在吏部负责选拔官吏与人才。

在此任上,他表现出众,所选人才,每次都看得很准,且极公允。

张九龄曾说“安禄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建议唐玄宗“因罪戮之,冀绝后患”,找个借口杀了他。

可是玄宗不太相信,怕“误害忠良”,张九龄死后没几年,安禄山果真就反了,玄宗想起张九龄当年的提醒真可谓火眼金睛,遂对张九龄的后人及家庭给予许多特别的关怀,以示补偿。

张九龄任宰相时,非常正直、刚毅,尽职尽责。

唐玄宗在位年久,对于朝政有些松懈。

张九龄每次见到皇帝,他都能把朝廷的得失说出来,当时,李林甫刚到相位,他想暗地里中伤张九龄,迎合帝意。

当时皇帝要对朔方节度使牛仙客进行实封。

张九龄极力反对,很不合皇帝的旨意。

初秋的时候,皇帝命高力士赐给张九龄白羽扇,这里面寄寓了皇帝不用张九龄的意思。

张九龄接到后明白了皇帝的意思,也很恐慌,因此他作了一篇赋献给了皇帝。

又给李林甫写了一首《归燕诗》:海燕何微眇,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溅,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轩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李林甫一看,知道张九龄必退,愤怒才有所缓解。

张九龄和裴耀卿被罢免那天,从中书省到月华门,站在班列之中,二人鞠躬时非常谦卑,李林甫也在其中,态度非常傲慢。

旁观者窃语说:“这是一雕挟两兔。

”一会儿,皇帝下诏,命张九龄、裴耀卿为左右仆射,罢掉了宰相之职。

李林甫大怒说:“这还不是左右丞相吗?”李林甫目送张、裴二人急步回到班列。

公卿以下的诸官看到李林甫这副凶相,不觉两腿发颤,而张九龄依然神态自若。

后来张九龄又被贬为荆州长史。

唐玄宗虽罢了张九龄的官,但每每启用新人,也还要念念不忘地问一句:“风度能若九龄乎?”张九龄最后是请求挂职回乡的。

此后没两年,就病死在家中,卒年68岁。

诗人张九龄简介

诗人张九龄简介

诗人张九龄简介在众多诗人当中,张九龄可谓是官场情商比较高的一位。

虽然他也时时因为直言敢谏触犯皇上,但却位至丞相,一直为后世人崇敬、仰慕。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诗人张九龄简介,一起来看一下吧。

张九龄是广东人,出生于世代官宦之家。

幼时便聪明敏捷,是远近闻名的小神童。

长安二年(702年),张九龄参加了科举考试,名列第一。

榜单一公布,引起一片哗然,那些落第的考生纷纷上告,说考官不公平,一个来自岭南蛮荒之地的考生,有什么资格当状元呢?此事惊动了皇帝,下诏重新考试,结果虽然增加了一些进士名额,但独占鳌头的依然是张九龄。

这一下,众人哑口无言,无人敢再说什么。

那一年,张九龄24岁。

不过张九龄的仕途也并非一帆风顺。

开元四年(716年)秋,张九龄以“封章直言,不协时宰”,招致了当时的权相姚崇的'不满。

这年秋天,他以秩满为辞,去官归养。

张九龄回到岭南却并不闲着。

刚回到家里,他便向朝廷状请开大庾岭路。

张九龄出入岭南,也走过这必经之路,对大庾岭梅关“人苦峻极”的险阻深有感受。

张九龄的建议得到朝廷批准,于是他自任开路主管,趁着农闲征集民夫,开始开凿工程。

张九龄亲自到现场踏勘,缘磴道,披灌丛,不辞劳苦,指挥施工。

古道修通后,全长十几公里,路宽近17米,路两旁遍植松树。

路修成之后,张九龄还亲自撰写了《开凿大庾岭路序》,这条路被后人誉之为“古代的京广线”。

修完路,张九龄重返京师,备受器重。

但他并不迎合皇帝,而是把直言劝谏当成己任。

八月初五,玄宗过生日。

群臣纷纷在金殿上道贺,献上自己的礼物。

张九龄的礼物是一个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布包,他高声说:“臣敬献陛下一方宝镜。

”可当他将布包打开时,有人一下子笑出了声,那不过是五册书,哪里是什么宝镜!原来张九龄看到唐玄宗有些怠于政事,安于享受,于是埋首书案,耗时数月,撰写了《千秋金鉴录》,把它当作生日礼物,进献给皇帝。

这部书引经据典,从历史的治乱兴衰事例出发,探究其中的与教训,给唐玄宗敲响了警钟。

诗人张九龄简介

诗人张九龄简介

诗人张九龄简介张九龄(759年814年),字景宗,号九龄,唐代著名诗人,将西域回音传到中国,被尊称为“西域第一人”。

张九龄,是东晋大诗人谢灵运的徒弟,也是唐代诗经四大家之一,他的作品多次出现在六朝诗集中,已被大家所广泛熟知。

张九龄出生于唐代安史之乱萧条的江淮一带,他的祖籍在现在属于河南省灵宝市泉山镇一带,是当地知名的文化大家。

他曾在谢灵运的指导下,在当时的江淮一带进行大量的文学作品创作,创作的主要内容包括散文、诗歌等。

张九龄的诗歌作品深受文人之青睐,此外,他也是当时宗教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是佛家禅宗的修行者。

张九龄的禅修由来已久,他曾受师法于会稽慧能大师,并自古祖庭灵山湖、江淮境内,到涪陵、西南、甬以及少林寺等地从事禅修活动。

张九龄的作品因极其独特而被世人认可,而他最出名的著作则是“西域赋”,这部作品则是根据张九龄在不同地方的禅修所体会到的宗教文化、地理位置的感受和体悟所创作而成,这部作品阅读之后引起了后人不小的反响,他的这部作品也被收入六朝诗集中,成为张九龄最著名的作品。

张九龄的作品和他的思想一样独特,他写的大部分文章都是以中心主题为灵气,加以行文,深入浅出,令读者赞叹不已,他曾在作品中把佛学所讲主义深入浅出地宣传出去,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弟子。

此外,他还曾受到过若干大师赞赏,像是高僧静玄大师赞誉他为最巅峰的诗人,并如此地常提及他的作品,而他的这部著作一直都被众多文人所推崇、所珍藏,成为宗教文学的经典。

此外,张九龄也在当时的政治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被称为“唐初抗金大臣”,他曾多次担任抗金大臣,进行反抗,并在当时受到了不菲的礼遇和政治声誉,受到了杨玉环、李白等文学大家的赞赏,而且被尊称为“西域第一人”,所谓“西域”,就是现在的从新疆到中亚的地方,他在这个区域进行了大量地文化宣传和研究,为当时的唐朝史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张九龄生前成就斐然,他的作品被诸多文学名家推崇,而他的禅修活动则是当时的文化地位的体现,此外,他的抗金之路也留下了印记,受到了杨玉环、贺知章等人的推崇,使他在当时成为一位不可忽视的政治人物,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显赫的一员。

唐代诗人张九龄生平简介

唐代诗人张九龄生平简介

唐代诗人张九龄生平简介张九龄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也是一名丞相。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张九龄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张九龄生平简介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

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

张九龄少有才名,弱冠中进士。

13岁时,他的文章就得到了广州刺史王方庆的赞赏。

入仕后,张九龄曾提醒当时有名的宰相宋璟,让他举人唯贤。

得到了宋璟的肯定。

还上书皇帝,让他任官要消除重内轻外的毛病。

开元四年,张九龄和宰相宋璟闹了矛盾,回家赋闲。

在此期间,开辟了大庾岭,开凿梅关古道,贯通了南北交通,造福了当地人民,为广州的贸易发展和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

开元九年,张九龄的恩师张说拜相,张九龄也因为政绩突出被屡次提升。

十四年,张说被罢免,张九龄也因此受到牵连被贬职。

十七年,张说被重新启用,但第二年便得了重病。

他重病期间多次推荐张九龄为相。

开元二十一年,张九龄拜相。

当时安禄山讨伐奚、契丹失败,要被斩首。

张九龄认为他有谋反之相,上书皇帝请求杀了安禄山。

唐玄宗没有同意。

在张九龄任宰相期间,大唐王朝虽然处于极盛时期,但同时也隐藏着许多社会矛盾。

对此,张九龄提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促进了农业发展,整顿了吏治,使得朝廷面貌焕然一新。

李林甫忌妒张九龄的才能。

当时周子谅弹劾牛仙客失败,被流放。

李林甫对皇帝说:周子谅是张九龄推荐的。

因此,张九龄也受到牵连,被贬为荆州长史。

张九龄被罢免后,大唐王朝疾速走向衰落,并最终引发“安史之乱”。

四年后,张九龄回乡探亲,病死于自己家中。

死后,唐玄宗赐谥号文献,追封为荆州大都督。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后悔当初没有听从张九龄的话,杀掉安禄山,特地派人来到广州纪念张九龄。

张九龄望月怀远赏析唐代伟大的政治家、诗人张九龄在与当时的大奸臣李林甫的政治斗争中失败,遭到诽谤排挤后被罢相,遭贬荆州长史,在此期间,他写下了千古名作《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张九龄诗歌

张九龄诗歌

张九龄诗歌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张九龄的简介
2.张九龄的诗歌特点
3.张九龄的代表作品
4.张九龄诗歌的影响和价值
正文
张九龄,字子寿,是我国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他出生于广东曲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张九龄的诗歌以豪放、奔放、婉约、清新等独特的风格著称,给唐代诗坛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张九龄的诗歌特点主要表现在豪放与婉约的完美结合。

他的诗歌既有豪放的气魄,又有婉约的柔情。

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人生、对爱情、对自然的独特见解。

张九龄的诗歌风格,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许多可借鉴之处。

张九龄的代表作品有《感遇》、《江南曲》、《夜泊牛渚怀古》等。

这些作品无一不体现了张九龄的诗歌特点,让人们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领略到诗人的情怀。

特别是他的《感遇》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批颜回,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首诗表达了张九龄对人生短暂和时光荏苒
的感慨,成为了他的代表作之一。

张九龄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风格被誉为“张派”,对唐代诗坛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时,他的诗歌作品也传颂千古,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张九龄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张九龄简介

张九龄简介

张九龄简介
张九龄简介
张九龄简介(一):
张九龄(678-740):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

字子寿,
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

长安年间进士。

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后罢相,为荆州长史。

诗风清淡。

有《曲江集》。

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
学家、诗人、名相。

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用心贡献。

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
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


为“岭南第一人”。

生平
张九龄出生于官宦世家。

少聪慧能文,弱冠参加科举考
试获中进士,为秘书省校书郎、右拾遗。

又登“道侔伊吕”制科,
为左拾遗。

他曾上书唐玄宗李隆基,主张重视地方官人选,纠正
重内轻外风气;选官应重贤能,不循资历。

后因与主政者不合,
一度辞官回到家乡。

期间,主持修筑梅关古道上的大庾岭驿道,。

张九龄简介_张九龄的诗全集_古诗大全

张九龄简介_张九龄的诗全集_古诗大全

张九龄简介_张九龄的诗全集_古诗大全张九龄(678-740) :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

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

长安年间进士。

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后罢相,为荆州长史。

诗风清淡。

有《曲江集》。

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

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

张九龄的诗全集代表作品:《咏燕》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九龄。

其古诗全文如下:海燕何微眇,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轩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望月怀远》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九龄。

其古诗全文如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翻译】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感遇》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九龄。

其古诗全文如下: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翻译】兰草到了春天长得分外繁盛,桂花到了秋天开得十分皎洁。

这一派欣欣向荣的蓬勃生机,自然成为美好的季节。

谁知道那居住在山林中的隐士,闻到了芬芳更加喜悦。

草木自有本性,何求美人赏识采折呢。

《归燕诗》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九龄。

其古诗全文如下:海燕虽微眇,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翻译】海燕是细微渺小的,趁着春天也只是暂时回到北方。

以燕子不知泥滓之贱,只见玉堂开着,便一日数次出入华堂绣户,衔泥作窠。

海燕无心与其他动物争权夺利,鹰隼不必猜忌、中伤。

《感遇》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九龄。

其古诗全文如下:江南有丹桔,经冬犹绿林。

高中语文 《张九龄诗鉴赏》知识文本素材

高中语文 《张九龄诗鉴赏》知识文本素材

张九龄诗鉴赏生平简介张九龄(678—740 ),唐著名政治家、诗人。

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

唐中宗景龙初( 707)举进士,任校书郎。

唐玄宗先天二年(713),登道侔伊吕科,升任右拾遣。

后历任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桂州都督、中书侍郎等职。

曾因张说举荐,任集贤院学士。

开元二十一年(733)任宰相,翌年迁中书令,兼修国史。

后加金紫光禄大夫。

为相贤明,刚直不阿,敢于直谏,主张用人不循资格,设十道采访使。

后遭奸相李林甫诽谤、排挤,开元二十四年(736)罢相,自此朝政日渐昏暗,“开元之治”遂告结束。

次年贬为荆州长史,不久病卒。

工于诗,格调清雅,兴寄深婉,较出色地继承了汉魏诗歌的优良传统,骨峻神竦,思深力遒。

其代表作《威遇》诗运用比兴,寄托讽谕,继了阮籍《咏怀》和陈子昂《威遇》诗的优良传统,风格沉挚刚健。

有《曲江集》。

《全唐诗》录其诗三卷。

感遇(其一)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张九龄诗鉴赏开元后期,唐玄宗沉溺声色,奸佞专权,朝政日趋黑暗。

为了规劝玄宗励精图治,张九龄曾撰《千秋金镜录》一部,专门论述前代治乱兴亡的历史教训,并将它作为对皇帝生日的寿礼进献给玄宗。

唐玄宗心中不悦,加李林甫的谗谤、排挤,张九龄终于被贬为荆州长史。

遭贬后,他曾作《感遇》十二首,运用比兴手法,表现其坚贞清高的品德,抒发自己遭受排挤的忧思。

本篇为《感遇》之一,诗中,诗人以春兰秋桂自比,表达了其坚持理想政治,决不与奸佞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突出了两种高雅的植物——春兰与秋桂。

屈原《九歌·礼魂》中,有“春兰与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句。

张九龄是广东曲江人,其地多桂,即景生情,就地取材,把秋菊换成了秋桂,师古而不泥古。

兰桂对举,兰举其叶,桂举其花,这是由于对偶句的关系,互文以见义,其实是各各兼包花叶,概指全株。

兰用葳蕤来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纷披的意思,“葳蕤”两字点出兰草迎春勃发,具有无限的生机。

张九龄简介

张九龄简介

张九龄简介张九龄(678年-743年),字子良,唐代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出身于世家望族,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精通诗文,尤以其五绝闻名于世,被誉为“一代诗宗”。

张九龄出生在唐朝,他的祖辈是军旅世家,在政治和军事上拥有相当的影响力。

张九龄自小聪明过人,才思敏捷,学贯古今。

经过良好的教育,他很早就展露出了卓越的才华和气质。

在唐太宗时期,他考入了进士,开始在政坛上崭露头角。

张九龄在政治上属于开明派,他主张以德治国,以文化提升国家实力。

他认为应该充分发掘和培养人才,改革官员选拔制度,建立和推行科举制度。

他主张依法治国,加强法律的执行力度,更加注重公平正义。

他还推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鼓励农桑,发展商业,提倡科技进步,为国家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除了在政治上的杰出成就,张九龄在文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

他的诗歌作品深受当时文人的赞誉,被誉为“一代诗宗”。

他的诗风优美,意境深远,尤其擅长写景抒情,能够用简洁而富有表达力的语言表现出诗中所描绘的景物的意境和情感。

他的作品以细腻的情感、优美的语言和深远的思考而著名,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九龄的代表作有《芙蓉楼送辛渐》、《登池州小亭》、《乘舟短夜入潇湘何行状元楼馆逢赠乐天黄鲁直秘书长句答柬因寄自个秦中饯赋已捐华润七首之一》等。

这些诗作集中体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入思考,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除了政治和文学,张九龄还是一位卓越的儒家学者。

他对儒家经典有着深厚的造诣和独到的见解,在当时的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望。

他的学术思想主张以理治国,强调人的修养和道德修行,注重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君臣之间的忠诚与奉献。

他的政治和文化理念都融入了儒家的思想理念,使他在当时的政治和文化圈子里成为一位备受推崇的人物。

张九龄一生贡献良多,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在政治上的理念、文学上的才情和学术上的造诣都不可忽视。

他的思想和作品流传至今,影响了无数的后辈文人和学者,他的形象也成为了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符号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九龄简介
(一):
张九龄: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

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

长安年间进士。

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后罢相,为荆州长史。

诗风清淡。

有《曲江集》。

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

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用心贡献。

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

誉为“岭南第一人”。

生平
张九龄出生于官宦世家。

少聪慧能文,弱冠参加科举考试获中进士,为秘书省校书郎、右拾遗。

又登“道侔伊吕”制科,为左拾遗。

他曾上书唐玄宗李隆基,主张重视地方官人选,纠正重内轻外风气;选官应重贤能,不循资历。

后因与主政者不合,一度辞官回到家乡。

期间,主持修筑梅关古道上的大庾岭驿道,保障了南北交通要道的畅通。

唐开元六年(718)回到京城,宰相张说重其文才,称为“后出词人之冠”。

开元十一年(723)被任为中书舍人。

及张说罢相,因受权力斗争风波的牵连而被调往外地任官。

开元十九年,玄宗召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再迁中书侍郎。

由于他才学超群,风度亦甚佳,因而颇受玄宗的赞赏。

开元二十一年,被任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丞相),主理朝政。

他推荐于河南屯田,引水种稻,遂兼河南稻田使。

其时,唐朝处在全盛时期,但却又隐伏着种种社会危机。

张九龄针对社会弊端,提出以“王道”替代“霸道”的从政之道,强调保民育人,反对穷兵黩武;主张省刑罚,薄征徭,扶持农桑;坚持革新吏治,选贤择能,以德才兼备之士任为地方官吏。

他的施政方针,缓解了社会矛盾,对巩固中央集权,维护“开元盛世”起了重要的作用,因而被后世誉为“开元之世清贞任宰相”的三杰之一。

在主理朝政时敢于直言向皇帝进谏,多次规劝玄宗居安思危,整顿朝纲。

玄宗的宠妃武惠妃,欲谋废太子李瑛而立己子时,命宫中官奴游说九龄,九龄叱退使者,及时据理力争,从而平息了宫廷内乱稳定了政局。

而对安禄山、李林甫等奸佞所为,张九龄更痛斥其非,并竭力挫败其阴谋。

玄宗欲以范阳(今北京)节度使张守珪为相,以朔方(今宁夏灵武南)节度使牛仙客为尚书,九龄都反对,玄宗不悦,唐玄宗被李林甫的谗言所惑,玄宗遂于开元二十四年迁九龄为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

罢相后不久又因他荐举的监察御史周子谅弹劾牛仙客,触怒玄宗,坐“举非其人”,贬为荆州长史。

开元二十八年(740),张九龄因病在韶州曲江逝世。

初,安禄山讨奚、契丹,战败,被执送京师。

九龄主张按军法处以极刑,玄宗不从。

在他死后,曾被其预断为“必反”的安禄山卒掀起了“安史之乱”,从而导致唐朝迅速从“全盛”走向没落。

唐玄宗奔蜀,因追思张九龄的卓见而痛悔不已,遣使至曲江祭九龄。

成就
张九龄诗歌成就颇高,独具“雅正冲淡”的神韵,写出了不少留存后世的名诗,并对岭南诗派的开创起了启迪作用。

九龄才思敏捷,高雅,诗意超逸,其《感遇》、《望月怀远》等更为千古传颂之诗。

有《曲江集》二十卷传世。

张九龄的诗早年词采清丽,情致深婉,为诗坛前辈张说所激赏。

被贬后风格转趋朴素遒劲。

(二):
诗人
张九龄(678—740),又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人,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唐代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

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一向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

他出生于官宦世家。

少聪慧能文,弱冠参加科举考试获中进士,为秘书
省校书郎、右拾遗。

又登“道侔伊吕”制科,为左拾遗。

他曾上书唐玄宗李隆基,主张重视地方官人选,纠正重内轻外风气;选官应重贤能,不循资历。

后因与主政者不合,一度辞官回到家乡。

期间,主持修筑梅关古道上的大庾岭驿道,保障了南北交通要道的畅通。

唐开元六年(718)回到京城,宰相张说重其文才,称为“后出词人之冠”。

开元十一年(723)被任为中书舍人。

及张说罢相,因受权力斗争风波的牵连而被调往外地任官。

开元十九年,玄宗召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再迁中书侍郎。

由于他才学超群,风度亦甚佳,因而颇受玄宗的赞赏。

开元二十一年,被任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丞相),主理朝政。

他推荐于河南屯田,引水种稻,遂兼河南稻田使。

其时,唐朝处在全盛时期,但却又隐伏着种种社会危机。

张九龄针对社会弊端,提出以“王道”替代“霸道”的从政之道,强调保民育人,反对穷兵黩武;主张省刑罚,薄征徭,扶持农桑;坚持革新吏治,选贤择能,以德才兼备之士任为地方官吏。

他的施政方针,缓解了社会矛盾,对巩固中央集权,维护“开元盛世”起了重要的作用,因而被后世誉为“开元之世清贞任宰相”的三杰之一。

在主理朝政时敢于直言向皇帝进谏,多次规劝玄宗居安思危,整顿朝纲。

玄宗的宠妃武惠妃,欲谋废太子李瑛而立己子时,命宫中官奴游说九龄,九龄叱退使者,及时据理力争,从而平息了宫廷内乱稳定了政局。

而对安禄山、李林甫等奸佞所为,张九龄更痛斥其非,并竭力挫败其阴谋。

玄宗欲以范阳(今北京)节度使张守珪为相,以朔方(今宁夏灵武南)节度使牛仙客为尚书,九龄都反对,玄宗不悦,唐玄宗被李林甫的谗言所惑,玄宗遂于开元二十四年迁九龄为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

罢相后不久又因他荐举的监察御史周子谅弹劾牛仙客,触怒玄宗,坐“举非其人”,贬为荆州长史。

开元二十八年(740),张因病在韶州曲江逝世。

初,安禄山讨奚、契丹,战败,被执送京师。

九龄主张按军法处以极刑,玄宗不从。

在他死后,曾被其预断为“必反”的安禄山卒掀起了“安史之乱”,从而导致唐朝迅速从“全盛”走向没落。

唐玄宗奔蜀,因追思张九龄的卓见而痛悔不已,遣使至曲江祭九龄。

张九龄诗歌成就颇高,独具“雅正冲淡”的神韵,写出了不少留存后世的名诗,并对岭南诗派的开创起了启迪作用。

九龄才思敏捷,高雅,诗意超
逸,其《感遇》、《望月怀远》等更为千古传颂之诗。

有《曲江集》二十卷传世。

张九龄的诗早年词采清丽,情致深婉,为诗坛前辈张说所激赏。

被贬后风格转趋朴素遒劲。

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由长安称病南归,返故里孝养其母。

相传,张九龄返故里不久所患瘴疠就是日喝两碗金银花、淡竹叶、罗汉果、甘草等药用植物熬制的凉茶得以见好。

从此,人们为了表达张九龄对社会的巨大贡献,命此凉茶的为『张九龄』凉茶。

后者称之此凉茶为:中国最具历史文化底蕴凉茶。

古方记载:『张九龄』凉茶具有泻火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适用于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心烦。

『张九龄』凉茶具有独特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持久的扩张力。

为大力弘扬『张九龄』文化,殚精竭虑维护『张九龄』这一中华民族品牌,我们将坚持不懈地千方百计保护祖国这枚文化瑰宝。

『张九龄』凉茶:是“药食同源”理论的杰出载体,是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文化、职责文化的一朵光彩夺目的奇葩,产品100%纯中草药配制,秉承传统草药蒸煮工艺,清热降火,功能独特。

经由现代科技将草本精华提取、调配及灌注而成。

所有生产工艺流程,均由电脑监控,完全不经人手。

(三):
张九龄: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

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人。

长安年间进士。

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后罢相,为荆州长史。

诗风清淡。

有《曲江集》。

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

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用心贡献。

张九龄的诗全集代表作品:
《咏燕》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九龄。

其古诗全文如下:
海燕何微眇,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轩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望月怀远》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九龄。

其古诗全文如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翻译】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能把完美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感遇》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九龄。

其古诗全文如下: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