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合集下载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1、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3、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在实践中显示了科学理论的强大真理力量。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

1.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这符合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

2、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3、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4、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在实践中显示了科学理论的强大真理力量。

5、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征程上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从揭示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看科学发展观乃全世界遵循之“世界观”从改造主观世界的思想武器看科学发展观乃人人应确立之世界观从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看科学发展观是人类共享的先进文化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

它不仅代表我党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而且代表中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同时完全具有世界性,是全人类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新的历史条件下,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政治、文化的互动,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实施“文化强国”战略。

对内重在“文化强民”,事实证明,只有坚强“内部”才能辐射“外部”;对外要在向世界积极推出“科学发展观”这一代表人类文化前进方向的先进文化,迎应全球化条件下“西方文化”的挑战。

当前和今后,我们要高调向世界推出科学发展观这一人类先进的文化价值理念,切实让科学发展观成为人类共享的先进文化,引导全人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世界观,从而促进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大文明”的协调发展,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整体和谐,促进人类文明迈向新的台阶。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科学内涵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充分认识其历史地位,准确把握其科学内含,是深入贯彻落实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的认识前提。

一、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对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历史地位,应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进程中全面把握。

(一)科学发展观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二)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看,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第一,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大大增强,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条件。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我国现代化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003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16694亿元,人均GDP超过了1000美元;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1万亿元,位居世界第四位,人均GDP超过了2000美元。

在这个新起点,人民群众产生了新期待,建设和改革提出了新要求。

没有这些成就,这里所说的新起点、新期待、新要求就无从谈起,就不可能提出科学发展观。

第二,走科学发展之路,是应对和解决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必然要求。

根据其他国家发展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在人均GDP处于1000美元~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意味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关键阶段,也往往对应着社会矛盾最为严重的时期。

这个时期,是一个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社会伦理需要调整重建的关键时期。

要应对和解决好这些新问题,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与时俱进,提升和更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以新的发展观指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含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四章 科学发展观

第四章 科学发展观

第四章科学发展观第一节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发展的丰富思想,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理论基础。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在深刻总结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第二,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依据;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发展要求时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

进入21世纪后,我国面临的仍将是一个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发展、但不利因素也可能增多的环境。

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加快发展,就是要把中国的发展放在世界的大局中来思考,发挥比较优势,把握有利条件,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努力取得发展的主动权。

科学发展观反映了当代最新的发展理念,顺应了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决定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和基本模式,对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

科学发展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正确道路,是指导我们认识发展的根本观点和推进发展的根本方法。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根据新的实践和时代发展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说与时俱进,是因为科学发展观用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是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造性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勃勃生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坚持和最好实践。

(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巩固、在发展中推进的。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进入了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

深入回答时代新课题,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基本观点,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取得的新成果,使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到新境界。

(三)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在实践中显示了科学理论的强大真理力量。

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作出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理论发展和实践发展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过程。

2023版《概论》第八章 科学发展观--课后习题答案

2023版《概论》第八章 科学发展观--课后习题答案

第八章科学发展观1、如何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1)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的集中概括为: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①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范畴之一。

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前进的。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a.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机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努力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切实做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b.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善于抓住和用好机遇。

党的十六大在综合分析进入新世纪后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的基础上,作出了21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

十六大以来,我们党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②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坚持以人为本的要求是:a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b.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

c.坚持发展依靠人民,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出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着力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e.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③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全面”是指发展要有全面性、整体性,不仅经济发展,而且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发展要有协调性、均衡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发展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可持续”是指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要保证长远发展。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20200811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20200811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一)历史地位
1.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
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创造性地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2.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是一脉相承的、与时俱进的,同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体系,是我们党和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我们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的认识,对于更好地学习、掌握、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更加自觉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在多维视角下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内涵的当代阐释,是超越后发展的发展困境并体现时代特征的新发展观,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灵魂。

坚持科学发展观,对全面深化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1.科学发展观是在时刻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2.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入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3.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分析国际形势、顺应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重要意义: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形势与政策试题(2013通用版)

形势与政策试题(2013通用版)

一、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是什么?科学发展观在党的十七大上被写入党章,并写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对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意义做出了新的评价,在党的建设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贡献。

科学发展观不仅是发展理论,也是社会主义理论。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简单几句但不能只,而要站在更高的层次来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这就要求我们要理解科学发展观都回答了哪些重大问题。

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集中体现。

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二、如何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

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三、如何理解我国2013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化改革开放,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浅析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浅析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浅析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意义摘要: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历史发展的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和教训,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形成渊源深厚,概括全面,因而,要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及其意义,应该溯本求源,以史为证。

关键词: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历史地位和意义。

引言: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是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根本原因。

发展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发展问题上的体现。

发展观决定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和基本模式,对经济社会发展实践起到根本性和全局性的作用。

社会形态的差异直接导致了发展观的多样性。

同时,发展观又将作用于社会形态,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可以说,发展观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指南针。

一、改变中国的两个发展战略和带来的思考1、毛泽东时期的大发展战略翻阅历史,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自1847年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产生到新中国建立之前的整整一百年里,中国始终没有出现倾全国之力开发电力、石油、煤炭、钢铁中的任何一项的举动,这些资源的匮乏,严重阻碍了中国的工业发展,而工业的发展程度往往决定了经济的发达程度。

在这一百年里,虽然对资源有小规模的开采,但中国的民族资本家还处于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没有资金,也没有能力进行影响和推动国民经济的投入和开发,这就是中国国力一直都不能发展的重要因素。

对于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来说,要想改变旧中国的贫穷面貌,就得尽快摆脱100年以来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资源瓶颈。

对于当时紧张的国际形势,加之列强的封锁战略,让依靠国外力量的想法落空,中国的发展只有靠自己。

面对这样的局面,唯有倾举国之力来进行这场极其艰苦的伟大创业。

这才有了举国上下的全民大炼钢之类的大跃进式的发展。

当时国家的困难我们也许难以体会,可以用个小故事来说明。

坊间传闻,是有科学家在路上突然被人带走,从此人间蒸发,杳无音讯。

干什么去了呢?在找那些工业发展需要的资源。

正是由于几代中国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中国的版图上才多了一个又一个资源标识图标。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历史地位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历史地位
长期与短期目标平衡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制定发展目标时,既要考虑短 期利益,也要考虑长期影响,平衡长期与短期的目标,避 免过度追求短期效益而牺牲长期利益。
区域、城乡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区域之间和城乡之间 的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和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 公平。
统筹兼顾
01
统筹全局与局部利益
科学发展观要求在决策和实践中,既要考虑全局利益,也要照顾到局部
利益,平衡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实现整体和局部的统一。
02
统筹当前与长远利益
统筹兼顾要求在发展过程中,既要关注当前利益,也要考虑长远影响,
避免为了当前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实现当前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03
统筹国内与国际发展
在全球化背景下,科学发展观强调在发展过程中,要统筹国内与国际发
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存 在着一些问题,如经济发展不 平衡、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 这些问题促使人们开始反思传 统的发展模式,寻求新的发展 思路。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也受到了国 际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全球气 候变化、资源环境问题等全球 性问题的挑战,促使人们更加 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全球性 。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
框架。
02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
强调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的需求 和实现人民的利益,发展成果应惠及全体人民,而 不是少数人或特定阶层。
尊重和保障人权
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就业权等基本权利,以及少数 民族、妇女、儿童等特定群体的权利。
它强调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人的需求和利益,满 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保障人民的权益,促进人 的全面发展。
同时,科学发展观也强调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 可持续性,要求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各方面的平衡与 协调,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论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指导意义

论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指导意义

论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指导意义韩 旭(作者系中组部组织局副局级巡视员)稿件来源:组织人事报发布日期 :2008-01-03/1601期、03-07/1617期、04-24/1631期一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并提出“要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对此,我们如何理解和学习贯彻呢?对于我们这些从事组织工作和党的建设的同志来说,常常会习惯于从领导班子建设、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等等具体的工作层面去理解和学习贯彻,这是对的,也应该如此。

然而,作为一名长期在组织战线工作的“老兵”,笔者深切感到,我们必须跳出“就党建论党建”的局限,学会从更宽广和更长远的历史层面、从更深刻的理论层面去思考问题。

否则,我们就会很被动,难以很好地承担我们的神圣职责,难以尽到中国共产党的忠诚卫士的作用。

下面,本文按照这样的思路来学习理解科学发展观,看看她究竟在哪些方面可以进一步坚定我们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共产主义理想的信念和信心,并希冀对组织战线的同志们有所启发和帮助。

我们党要提高执政能力,保证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解决好领导发展的本领的科学性问题,以及如何维护好和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问题。

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努力也就都会归于失败。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就是要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

科学发展观是建立在之前的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所有实践基础之上的,它的历史起点毫无疑问应该是十月革命、中国革命的胜利。

2024年范文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地位

2024年范文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地位

2024年,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深入人心,人们对科技应用的需求和认识也不断提高。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地位变得尤为重要。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它是在全面认识科学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关于如何科学发展,推进社会全面发展的基本思想。

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首先在于能够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

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和民族的核心竞争力。

只有从勇攀科技高峰到掌控科技的大变革中认清科技发展的方向,才能确保我们的科技事业不断蝶变、迸发出更大的能量,将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持强。

</p>科学发展观不光是一条科学约束和理导思想,更是一条用来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过程中积累了不少可供借鉴的经验。

我们必须切实把握科学发展的规律,坚持正观发展、服务发展、人本发展的思想,实现跨越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2024年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这五大发展理念的核心就是科学发展观,符合人类社会及其文化的发展规律,具有全球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和创造性。

在实现全面珍视、加强和创新发展的进程中,五大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和推动。

只有推动具有绿色发展、开放发展的全面、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才能像一股生生不息的圣火,照耀我们前进的方向,指引我们奋勇向前、勇创新高!作为一个拥有这样极高科技水平的国家,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准确把握科技发展方向的作用就越加明显。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人们逐渐认识到,经济发展不再是单靠传统的资本、人力、能源的量变推动扩大,而是更多依靠以知识、技术、信息、创新为核心的质变增长。

因此,我们在达成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更加认真地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了解它的精髓和实践,以正确的方法去发射和领导。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背景与历史地位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背景与历史地位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背景与历史地位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背景和历史地位1.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和内涵2.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背景3.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4.科学发展观的原则和体系5.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和应用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背景和历史地位的分析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理论领域的一个创新,是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宝贵经验和深刻教训的结果,也是国家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理论基础。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深刻地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因此它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1.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和内涵科学发展观是指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

它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既是一个宏观战略,又是一个微观规划,可以为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指导思想和科学决策依据。

2.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背景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面临着许多难题和挑战。

同时,以经济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发展的局限。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科学发展观。

3.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理论领域的一个突破和创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深刻地反映了中国本土化的客观特点,是经过时间考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4.科学发展观的原则和体系科学发展观的原则包括“全面,协调,可持续;以人为本;发展第一要务;可持续,安全第一;创新驱动,转型升级。

科学发展观的体系包括了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经济发展,政治建设和军事建设五个方面。

5.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和应用科学发展观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和不断完善的,并得到了贯彻实施。

科学发展观在各行各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基础理论和最基本的指导思想之一。

三、科学发展观案例分析1.可持续发展:拉萨市木里村拉萨市木里村在实施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大力开展生态保护工作,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科学内涵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充分认识其历史地位,准确把握其科学内含,是深入贯彻落实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的认识前提。

一、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对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历史地位,应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进程中全面把握。

(一)科学发展观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二)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看,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第一,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大大增强,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条件。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我国现代化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003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亿元,人均GDP超过了1000美元;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1万亿元,位居世界第四位,人均GDP超过了2000美元。

在这个新起点,人民群众产生了新期待,建设和改革提出了新要求。

没有这些成就,这里所说的新起点、新期待、新要求就无从谈起,就不可能提出科学发展观。

第二,走科学发展之路,是应对和解决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必然要求。

根据其他国家发展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在人均GDP处于1000美元~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意味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关键阶段,也往往对应着社会矛盾最为严重的时期。

这个时期,是一个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社会伦理需要调整重建的关键时期。

要应对和解决好这些新问题,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与时俱进,提升和更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以新的发展观指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含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论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及历史地位

论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及历史地位

论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及历史地位1.引言1.1 概述科学发展观是的第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综合分析国内外各种情况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的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这一观点强调经济建设是执政兴国的基础,必须坚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和践行科学发展理念。

科学发展观同时也强调了人的全面发展,鲜明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强调了要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协调发展,力求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全面、协调、可持续。

科学发展观以其科学性和系统性,为和国家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为我们在执政过程中进行全面的战略部署提供了理论依据。

同时,科学发展观注重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引导我们在发展中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规划和方向。

总之,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国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具有深远的历史地位和重要的理论意义。

它为我们解决当前和今后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是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石。

我们应当深入学习和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历史地位,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意识,将其贯彻到实际行动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篇文章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及历史地位:第一部分,引言部分,将概述科学发展观的背景和重要性。

首先,我们会简要介绍科学发展观的定义和核心理念,以及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

接着,我们将说明本文的目的和重要性。

第二部分,正文部分,将重点探讨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我们将从多个方面阐述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包括: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人民至上、全面依法等。

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与现实意义

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与现实意义

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与现实意义2019-07-26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对于党和国家的各项⼯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

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来看,多重⾓度深化和细化对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与现实意义的理解,有利于坚持不懈地⾛科学发展道路,奋⼒开拓中国特⾊社会主义更为⼴阔的发展前景。

⼀、科学发展观是树⽴正确发展理念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着眼于创新发展理念、丰富发展内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提出来的,是对我们党关于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先,科学发展观提升了发展的新境界、提供了发展的新坐标。

科学发展观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法论研究当代中国的发展问题,深刻地阐释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的内在关系,深刻地阐释了⼈与⾃然的共⽣、共融关系,深刻地阐释了经济与社会、⼈与⾃然相互作⽤的规律,这⼀发展观是对发展本质的新揭⽰、发展主体的新阐述、发展内涵的新界定、发展规律的新探索、发展⽬的的新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与创新的最新成果。

科学发展观提升了发展的新境界,其⾸要价值在于以全新的视野审视世界各国的发展理论和发展实践,以新的理论概括凝炼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精华,整合了我们党对中国发展的认识成果和成功经验。

科学发展观把社会主义的发展⽅向、改⾰开放的发展道路和⾛向现代化的发展模式融会贯通,并注⼊了鲜活的符合时代要求的⼀系列新思想和新要素,形成了⼀整套具有中国特⾊的发展理论,从⽽在更⾼层次上为当代中国的发展提供了系统⽽明晰的新坐标。

其次,科学发展观确⽴了发展的新理念、丰富了发展的新内涵。

“以⼈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强调“党的⼀切奋⽃和⼯作都是为了造福⼈民。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切⼯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民主体地位,发挥⼈民⾸创精神,保障⼈民各项权益,⾛共同富裕道路,促进⼈的全⾯发展,做到发展为了⼈民、发展依靠⼈民、发展成果由⼈民共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带领党和人民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集中全党智慧创立了科学发展观,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3)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在实践中显示了科学理论的强大真理力量。

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意义
科学发展观在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卓有成效的创造中,形成了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的系统科学理论。

实践昭示我们,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指导经济建设的理论,而且是指导各方面建设的理论;不仅是指导发展的理论,而且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理论;不仅是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有力武器,而且是帮助人们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世界观方法论。

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征程上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3、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十七大全面阐述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对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进一步作出精辟概括。

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使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达到党的十八大所要求的新高度。

4、坚定不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仍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面临着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矛盾和困难。

我们要从新的思想和政治高度出发,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

扩展资料: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

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集中全党智慧,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的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和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提出的理论基础、时代背景、历史根据和现实依据,对于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六大完成了中央领导集体的新老交替,作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决策。

党和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的任务,就是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集中力量把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建设成为“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但要完成这一任务,并不容易,我们只要从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具体内涵,特别是其所深刻分析的我们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困难中,就可以看得十分清楚。

这些问题和困难,既包括生产力比较落后,经济体制等方面不够完善,也包括经济社会、城乡、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面临的压力。

显而易见,这些长期积累下来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哪一个解决起来都有相当难度,但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又不能不逐一解决。

新的形势和任务,客观上要求我们“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要求我们党在发展的指导思想上要有新的突破和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