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派盆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陈思甫先生出生于花农世家,1936年,就开始花 卉盆景技术钻研。1941年7月被选任成都市花果 苗圃商业公会执行委员,直至解放。新中国成立 后,一直从事盆景生产、理论研究、培养学生等 工作。盆景艺术精湛、技术娴熟。他认为盆景艺 术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但不能脱离自然。因 而在树木盆景造型时,讲究枝片与盆面应微垂而 平,枝片上,枝条排列有序,如同阔叶树的叶脉 样。枝条的弯度大小匀称,没有重叠,亮叶见枝, “现骨现肉”,形同岷山长年遭受霜欺雪压的老 树,似苍松姿态,幽雅奇雄。
• 李宗玉对成都盆景的复兴、创作和发展作 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公园工作时,对散落 在民间的盆景作了收集、清理,在园内建 立了生产基地、盆景展出园,并潜心研创 盆景技艺,经常与当时成都著名画家冯灌 父交流心得,冯从画理上审视李的盆艺, 李以盆艺结合画理使川派盆景从实践到盆 艺理念得到升华,从而为川派盆景形成独 特风格奠定了坚实基础。
规律类桩头
川派规则式的桩景按其传统的蟠扎技艺造型, 有一定的格律,名目繁多,不胜枚举。它们的 主干和侧枝自幼用棕丝按不同格式作各种角度、 各个方向的弯曲,注重立体空间的构图,难度 较大。
干 形
干形的格式大致有“滚龙抱柱”、“对 拐”、“方拐”、“掉拐”、“三弯九倒 拐”、“大弯垂枝”、“直身加冕”、 “接弯掉拐”、“老妇梳妆”、“综合法” 等十种;蟠枝方法又有平枝、滚枝、半平 半滚之别,不同主干的造型与多种蟠枝方 法交互运用,形式多样,树形雄伟端庄。 有的桩景状若骑士回首,有“立马望荆州” 之称。
• 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川派树桩盆景 一般选用金弹子、六月雪、罗汉松、银杏、 紫薇、贴梗海棠、梅花、火棘、茶花、社 鹃等;山水盆景以砂片石、钟乳石、云母 石、砂积石、龟纹石,以及新开发的品种 为制作石材。
• 1923年12月生,四川 成都人,汉族,中国 盆景艺术家协会高级 顾问,中国风景园林 学会会员,高级园艺 技师。 •
Leabharlann Baidu
• 这说明规律类来源于生活。但它又高于生活,是 对大自然的艺术概括与艺术加工,并且进而如古 典诗歌的“格律化”一样,使之集中展示传统美 学中的基本原则:对称美、平衡美、韵律美,统 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有统一,活泼而有序,庄重 而灵动。“它摆脱了自然现象对盆景艺术的盲目 控制,以清醒的理性、充沛的情感统驭着它的反 映对象。它一方面再现大自然,另一方面又主动 地表现人对自然的审美理想。在艺术形式上,它 以严谨的格律作为基本的结构原则,它是盆景中 的‘格律诗’。”
• 1959年组织了北京人民大会堂的绿化布置 工作,使成都盆景深受首都人民喜爱。李 忠玉在继承传统盆景技艺的基础上,大力 提倡和致力于自然式山水盆景、树桩盆景 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创作了一批自然山 水盆景,在各公园建造大型假山。树桩自 然式盆景倡导蟠扎与修剪相结合,造型不 拘一格,追求艺术的自然美,成为成都乃 至四川自然式盆景发展的杰出代表。
• 对拐(正身拐) :亦 称正身拐,主干来回 弯曲,通常只一主干, 主干的弯拐是来回状。 这种树桩从正面看可 把树桩头主干的弯子 全部看完,逐渐转至 侧面,弯子逐渐变小, 转至正侧面,不见树 桩主干的弯子。
• 滚龙抱柱:简称滚龙 法,亦称螺旋弯。第 一、二弯和掉拐法相 同,第三弯盘旋而上。
• 方拐:亦称“汉文” 拐。主干来回弯,颇 象对拐,只是弧形弯 子蟠成缺一侧的方格 型,近似“弓”字体 态。
• 川派盆景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在造型 上从简到繁、再从繁到简的过程,前一个 简是简单,后一个“简是简练。同其他盆 景流派一样,根据“树姿近画的造型原理, 先有自然类,后来经过模仿老树的姿态和 变化,不断总结出了表现这种姿态和变化 的技法规律,通过历代盆景艺术家的创造 和完善,最后归纳为10种身法和3式、5型。
• 掉拐(罗汉松) • 一弯、二拐、三出、 四回、五镇顶。
• 此造型,能给人以威武雄壮的感受,既可 用各种“枝型”蟠枝盘,又可添配“带 子”,变化多姿。通常主干有五个或六个 弯子,习惯蟠成五个弯子:一弯、二拐、 三出、四回、五镇顶。 • 以罗汉松、刺柏、华山松、水杉、银杏、 石榴、梅花、桃花、樱花、桂花、茶花、 杜鹃花等为主。
• 盆景艺术大师陈思甫在他的专著《盆景桩 头幡扎技艺》一书中写道:“若以规律类 平枝式桩头论,成都和川西地区的主干弯 曲、校桠下倾的造型,乃是仿照岷山高寒 之地长期被积雪压抑的松柏的低矮老态, 雪融化后,树梢直立,枝桠由垂转平或略 带倾斜状。”
• 故尔平枝式规 格型型桩头, 枝盘渐至盘端 往下斜而平整, 或枝盘基部下 倾、盘身略下 斜而平整。
• 大弯垂枝:亦称大拐垂条 法。将主干蟠成一个大弯 子,蟠好弯后,将大弯顶 上的主干和整个弯子上的 枝条全部除去,有时也在 弯背侧留一枝条,蟠后面 的足盘与足盘上部的枝盘, 但此枝条蟠往下垂后,须 能蟠成三盘、四盘,最少 也能蟠三盘,否则,全部 剪除,利用靠接法嫁接新 枝条。
• 大弯垂枝
• 大弯垂枝
• 从主干基部开始,如对拐法形状蟠到顶端 计九个弯子,有时分两次三次进行。再从 回曲弯的侧面,自树干基部至顶端蟠成三 个大弯子,为正面。 观赏成型的三弯九倒 拐法的树桩,从一面移向另一面,景观步 步有变,颇现活力。 • 罗汉松、水杉、垂丝海棠、紫薇、石榴等, 以垂丝海棠为主,紫薇为次。
• 三弯九道拐 (垂丝海棠)
• 著作有《成都市观赏植物名录》、《成都盆景》。 以后又潜心进行盆景理论研究,总结了川派盆景 的造型手法技巧,编写出版了《盆景桩头蟠扎技 艺》一书。陈思甫先生还于1979年参加成都、上 海、广州、苏州、扬州五城市编写《中国盆景艺 术》一书的工作。 • 他的盆景作品《立马望荆州》神形兼备,庄重 典雅;《锦狮》形象逼真,惟妙惟肖;《寐思》 意义悠长,耐人寻味…… • 1989年9月,他荣获国家建设部城建司、中国 园林学会、中国花卉盆景协会授予的“中国盆景 艺术大师”称号。
• 接弯掉拐法:又称逗 身掉拐法。将树干上 端锯去,只留基部 (30-60cm),等发 出健壮的新枝条后进 行蟠扎,选一粗壮枝 条蟠作主干,用侧枝 条蟠作前足盘。
直身加冕
自然式
• 迄今为止,四川的树桩皤扎,无论是何种形式, 基本上都没有越出这一时期所形成并广泛采用 的技法和造型规则。清末民初,成都和各县的 著名皤扎艺人约60余人,其中最著名的有窦禹 朋、陈洪顺、张彬如、陈玉山、戴开弟、戴崇 光。龚音如、李洪泰、纪成久等。
闹春(金钟花)
悬岩式
• 川派山水盆景,虽然远在两宋已见端倪, 尤其是安岳县圆觉洞和大足县大佛湾摩岩 造像中,飞天与传女手托的山万盆景,已 与今天的浅水山水盆景十分相似,但因明、 清盆景向树桩倾斜,直到 上世纪的四五十 年代,才由一批园艺家、画家。盆景“玩 家”亲密合作,使之成熟。
• 四川民间有“盆树无根如插木”的谚语, 故其桩景特别强调根部的处理,盆中树木 多悬根露爪,注意盘根错节的造型。自然 式的盆景常用竹子作素材,与石相配,别 有情趣。 总的说来,川派盆景的艺术风格: 树桩以古朴严谨,虬曲多姿为特色;山水 盆景则以气势雄伟取胜,高、悬、陡 、深, 典型地表现了巴山蜀水的自然风貌。
川 派 盆 景
川派盆景及其风格
• 四川古称巴蜀。唐朝贞观元年(公元627年) 设置剑南道,所以过去也把川派盆景称为 “剑南盆景”。唐玄宗以后,州治改在益 州,就是今天的成都市,其所管辖的范围 不仅限于四川,而且还包括云南、贵州的 部分地区。
• 独特的巴山蜀水,经 过漫长的历史流程, 孕育出了独特的巴蜀 文化。据《蜀王本 纪》、《华阳国志》 记载:“从开明上至 蚕丛积三万四千岁, 蜀之为国,肇于人 皇。”广汉的三星堆, 也足以证明巴蜀文化 的悠久历史。
立马望荆州
• 四川成都市人,自1950年 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 园林绿化工作。他从花工 到班长,到公园副主任, 始终坚持为绿化事业的进 步和盆景艺术的发展进行 不懈的追求。1 983年病逝 后,当我国首次评审盆景 大师时,追评李宗玉为盆 景大师(当时全国仅评出十 位大师)。
• 李宗玉为人忠诚、正直、勤奋,自幼上学不多, 坚持自学,向书本学,向周围的同志学,时时处 处严格要求自己,勇于实践,勤于探索。几十年 来,还善于团结帮助他人,他培养的十多名徒弟, 在园林绿化、盆景艺术中均成为骨干,有相当的 造诣。他对园林绿化事业非常热爱,而且敢于直 言。20世纪60年代的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有 人提出在公园种蔬菜,他讲:“如果公园都种上 菜,人们不如去逛农田”,抵制了这种错误倾向。
• 到了本世纪40年代,自然类树桩盆景重新 抬头,但在蟠扎技法上与规律类大致相同, 除悬 崖式外,一些自然类桩头的造型几乎 是一种偶然的“机缘”。陈思甫的父亲陈 玉山就是常用一些枝条残缺、不适合制作 规律类盆景的树坯,顺势加工为自然类。 其后李忠玉及邱开春、王明文等发展了自 然类,逐渐成为今天川派树桩盆景的两大 主要类型之一。
• 正因为规律类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所以, 自然类随之慢慢淡化”,只保留了极少数 的悬岩式,现在保存完好的老龄树桩盆景 就是最有说服力的见证。清朝末期,每年 农历二月十五日成都青羊宫举办花会(已 延续至今),各地的花农和盆艺者都把自 己制作成型的各类树桩盆景送到花会上展 销,此时的树桩盆景已完全采用三式五型 的造型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