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赏析-word文档
《再别康桥》课文赏析
《再别康桥》课文赏析《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诗歌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本文将从情感表达、景物描绘、语言艺术、节奏韵律和创作背景等方面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一、情感表达《再别康桥》的情感表达深沉而真挚。
诗人通过离别康桥这一场景,表达了对母校的依恋和不舍之情。
诗歌中流露出的情感时而轻快、时而低沉,但始终都围绕着对康桥的深情。
这种情感表达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起伏,使得诗歌更具感染力。
二、景物描绘《再别康桥》的景物描绘十分优美,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一系列生动的意象,营造出康桥独特的美景。
从“轻轻的我走了”到“不带走一片云彩”,从“河畔的金柳”到“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这些景物描绘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美感,同时也寄托了诗人的情感。
三、语言艺术《再别康桥》的语言艺术独具特色。
诗人运用了优美的词汇和形象的比喻,使得诗歌的语言既简练又生动。
同时,诗歌中运用了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达效果,使得诗歌更加富有感染力。
四、节奏韵律《再别康桥》的节奏韵律十分和谐。
诗人通过运用平仄、韵脚等手法,使得诗歌的节奏感十分鲜明。
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押韵、对仗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的韵律更加优美。
整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五、创作背景《再别康桥》的创作背景是诗人徐志摩对英国剑桥大学的怀念之情。
徐志摩曾在这所大学学习,并对这里的景色和氛围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后来,他再次来到这里,离别之际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母校的依依惜别之情。
了解创作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再别康桥原文加赏析
再别康桥原文加赏析再别康桥原文加赏析《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诗篇,是新月派诗歌代表作品。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深情。
下面是再别康桥原文加赏析,请参考!再别康桥原文正如我轻轻来;我轻轻招手,作别西天云彩。
那河畔金柳,是夕阳中新娘,波光里艳影,在我心头荡漾。
软泥上青荇,油油在水底招摇;在康河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康桥!悄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赏析这首《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这优美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学子寻梦跫音,又契合著诗人感情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审美快感。
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岛瘦”诗人气度。
可以说,正体现了徐志摩诗美主张。
《再别康桥》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其抒发情感有三: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理想幻灭后感伤之情。
“轻轻我走了,正如我轻轻来,我轻轻招手,作别西天云彩。
”这节诗可用几句话来概括:舒缓节奏,轻盈动作,缠绵情意,同时又怀着淡淡哀愁。
最后“西天云彩”,为后面描写布下了一笔绚丽色彩,整个景色都是在夕阳映照下景物。
所以这节诗为整首诗定下了一个基调。
“那河畔金柳,是夕阳下新娘,波光里艳影,在我心头荡漾。
”这节诗实写是康河美,同时,柳树在古诗里“柳”——“留”,留别有惜别含义,它给诗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多少牵挂用“在我心头荡漾”,把牵挂表现得非常形象。
他运用手法是比拟(拟人、拟物)。
这节与第三节诗联系紧密:“软泥上青荇,油油在水底招摇;在康桥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
”第三节诗突出了康河明静和自由自在状况,自由、美正是徐志摩所追求。
再别康桥全文及赏析
再别康桥全文及赏析再别康桥全文及赏析《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再别康桥全文及赏析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赏析《再别康桥》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是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下面是再别康桥全文赏析,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这是一首抒写自然之美与作者心情的短诗,诗人是崇尚、赞美自然的。
诗中景物的描写真实细腻,可见康桥在诗人心中打下了极深的烙印。
不仅如此,而且康桥是诗人的理想。
他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然而,满目疮痍的中国,是非颠倒的年代,艰难的`民生,使诗人的康桥理想逐渐破灭。
这首诗写于一九二八年诗人重返英伦归国途中。
故地重游,昔日之景勾起作者昔日之忆,而离别在即,诗人敏感的心底怎能不荡起阵阵伤感的涟漪!描写康桥的自然美,表现作者对康桥的不舍眷恋及心底的惆怅,是这首诗的主题。
徐志摩以其独抒性灵的诗风靡一时。
他的诗,轻灵飘逸,幽婉洒脱,集意境美、建筑美、音节美和绘画美于一身,同时对中外诗艺进行融合,追求一种“纯真的诗感”。
这些在《再别康桥》可见一斑。
这首诗意境优美,情感深挚含蓄,诗思精巧别致。
诗人以康桥的自然风光为直接抒情对象,采取间接抒情的方式,寓情于景,人景互化。
《再别康桥》赏析
《再别康桥》赏析本文对《再别康桥》的意境、艺术特色进行了赏析,并简析了形成作者诗绪的原因。
标签:《再别康桥》;意境;艺术;诗绪《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名篇之一。
1928年夏,诗人再次来到康桥,故地重游,一幕幕往昔的生活图景浮现在眼前。
于是诗兴勃发,将自己的情感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
康桥,即剑桥,意为安乐的桥,壮美的桥,是英国学术、文化、风景胜地。
徐志摩十分怀恋当年在剑桥的生活。
他曾经一再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在《再别康桥》中,诗人细致入微地将自己对康桥的眷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
全诗共七节,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连用三个“轻轻的”,实写诗人只身而来,悄悄而去的实景,透出了难以割舍的离情;轻微跳跃的节奏,托出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表现了诗人飘逸、洒脱的翩翩风度,给全诗定下了抒情基调。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在以上三节里,诗人选取了金柳、青荇和潭水三个意象来渲染和表现对康桥的眷恋。
在这里,金柳、青荇、康河的含义,应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从第一层上看是写景,从第二层看是暗喻,三个意象暗示一种更深的感情世界:即对康桥生活和昔日梦想的怀恋。
夕阳给柳枝镀上了一层金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摇曳,倒映水中。
这波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的心头荡漾。
在诗人的心目中,这艳影就像新娘一样美丽俊逸,温润可人。
在柔柔的水波中,青青的荇草在轻轻的招摇,仿佛在向诗人招手示意,又仿佛是欢迎诗人的归来。
对诗人来说,剑桥是他心所向往的圣地,水草能承受康河清波的爱抚,令诗人羡慕不已。
观湖赏树《再别康桥》-word文档
观湖赏树《再别康桥》
4年前,王威上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这堂课时,她以朗诵为主。
4年后,当她打算在新课改的第一堂语文课再次讲《再别康桥》时,已有16年语文教学经验的她已经有了新的教学思路和想法。
“利用学校周边环境,引导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按照王威的设想,上课前,她准备先让学生观察圆明园的湖水、校园里的白杨树等自然景观。
她说,学校操场后边就挨着圆明园的湖,校园里白杨树上的‘大眼睛’能给人一种遐想。
这么做的目的是要引领学生沉浸在诗意中,让学生有一种表达欲望。
王威还想让这堂课能最终达到一种效果:“学生不光能创作出优美的诗歌,更要能理解诗歌作者想要表达的一种感情。
”为了准备好自己的第一堂课和调整今后的教学思路,王威说她过了一个从没有经历过的“暑假”。
“整个暑假我老不停地看新教材,就是放不下手。
”她说,虽然新教材的理念都明白了,但具体怎么落实还需要实践才知道效果。
8月30日,是王威去学校报到的第一天,这天她要跟整个年级的老师进行一次集体备课,不过她觉得这还不够,开学前一天她还要自己在家再备课一次,“以前我一般用两个小时
进行备课,新课改后,要重新设计教学过程,备课时间肯定会延长。
”。
《再别康桥》课文及赏析
3
意境描绘
通过描绘康桥的美景和离别情感,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动人的意境。
主题和意义
主题
离别、怀念和人生变迁是《再别康桥》的主题。
意义
诗歌通过留学生的身份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表达了每个人都会经历的离别与成长的主题, 让读者产生共鸣。
赏析和解读
自然意象
哲思抒怀
通过描绘康桥的美丽景色和静谧 氛围,与作者内心情感形成对比。
通过对往昔友情和学业的怀念, 反映了人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不 舍和思考。
季节转换
表现了时光的变换和季节更迭用于中、高中文学教材中, 帮助学生理解离别和成长的主 题。
文化价值
作为经典的诗歌作品之一,被 广泛传播和研究,代表了中国 现代文学的精品。
人文关怀
通过诗中的情感抒发,唤起人 们对生活中离别和怀念的关注 和思考。
《再别康桥》课文及赏析
《再别康桥》是由郑愁予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以其深情和细腻的表 达方式而广受赞赏。
课文背景介绍
《再别康桥》是郑愁予在离开剑桥大学时创作的,诗中透露着作者离别的伤感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再别康桥》内容概述
1 离别之情
描写了作者离开康桥的内 心感受和对过去时光的回 忆。
2 康桥的美景
描述了康桥的自然风光和 令人陶醉的氛围。
3 追忆往事
通过回忆过去的友情、学 业和生活点滴,表达了对 美好岁月的怀念。
作者简介
郑愁予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生于1948年,曾在剑桥大学留学,文学作品多次荣获重要奖项。
诗歌结构和表现手法
1
结构
由四个六行三句的诗节构成,形式独特而有韵律感。
2
表现手法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细腻而富有感染力。
《再别康桥》原文解析
《再别康桥》原文解析《再别康桥》原文解析这是一首抒写自然之美与作者心情的短诗,诗人是崇尚、赞美自然的。
诗中景物的描写真实细腻,可见康桥在诗人心中打下了极深的烙印。
不仅如此,而且康桥是诗人的理想。
他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然而,满目疮痍的中国,是非颠倒的年代,艰难的民生,使诗人的康桥理想逐渐破灭。
这首诗写于一九二八年诗人重返英伦归国途中。
故地重游,昔日之景勾起作者昔日之忆,而离别在即,诗人敏感的心底怎能不荡起阵阵伤感的涟漪!描写康桥的自然美,表现作者对康桥的不舍眷恋及心底的惆怅,是这首诗的主题。
徐志以其独抒性灵的诗风一时。
他的诗,轻灵飘逸,幽婉洒脱,集意境美、建筑美、音节美和绘画美于一身,同时对中外诗艺进行融合,追求一种“纯真的诗感”。
这些在《再别康桥》可见一斑。
这首诗意境优美,情感深挚含蓄,诗思精巧别致。
诗人以康桥的自然风光为直接抒情对象,采取间接抒情的方式,寓情于景,人景互化。
通读整首诗,无一处不是在写景、又无一处不是包含着诗人那淡淡的离别愁绪。
诗的第一节:“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行文看似洒脱,实则是无奈与惆怅:诗人知道,康桥的美景是永存的'无法带走的,改变的是人的心境,失落的是曾经的梦想,而带走的只是那份似淡实浊的眷恋与忧愁。
往下,诗人运用比喻,将金柳看成是荡漾自己心头的新娘,甚至他甘心做康河里的一条水草,“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第四节中,是清泉倒映了天上的彩虹,还是天上的彩虹融入了清泉?那种“月光如水水如天”的意境开阔而悠远,正如诗人那淡淡的却又无处不在的愁情。
那绚烂如虹的梦早已揉碎、沉淀在其间诗人轻轻地吟哦也许正是对往日康桥理想的一种悼念?情感在每一个意境中不断升华至高潮。
如果说诗的前四节描写的是自然之景,而到了第五节则回忆人的活动。
诗人仿佛看到往日的自己长蒿漫溯,在康桥寻梦的情景,那时的自己是怎样的意气风发啊,现实中的诗人禁不住也要放歌了——但他不能放歌,因为要离别,因为离别时是满心的不舍与惆怅。
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7篇)
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7篇)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1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作者简介: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
1920年曾留学英国。
1923年加入新月社,成为新月社诗派的代表诗人。
《再别康桥》赏析:《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
1928年秋,作者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
全诗以“轻轻的”“走”“来”“招手”“作别云彩”起笔,接着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
这首诗表现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技巧。
诗人将具体景物与想象糅合在一起构成诗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巧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融汇为意境,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诗的结构形式严谨整齐,错落有致。
全诗7节,每节4行,组成两个平行台阶;1、3行稍短,2、4行稍长,每行6至8字不等,诗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诗与自由诗二者的形式糅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现代化的建筑美。
诗的语言清新秀丽,节奏轻柔委婉,和谐自然,伴随着情感的起伏跳跃,犹如一曲悦耳徐缓的散板,轻盈婉转,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诗人闻一多20年代曾提倡现代诗歌的“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再别康桥》一诗,可以说是“三美”具备,堪称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诗歌《再别康桥》赏析
诗歌《再别康桥》赏析诗歌《再别康桥》赏析《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作,作品中文笔细腻,意境优美,技巧高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作者真挚的情感。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歌《再别康桥》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再别康桥》为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具有语言凝练、审美范围宽广和意境动人等特点,读罢给人以深刻美好的情感体悟。
并且诗歌中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发人深省。
本文试着体验诗歌中蕴含的情感脉络,在感受词语运用和情感流露之美好的同时,感悟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1、徐志摩及《再别康桥》概述徐志摩是著名的现代诗人和散文家,笔名云中鹤等,在1921年赶赴英国留学,并以特别生的身份进入剑桥大学学习,主要研究政治经济学。
在剑桥大学学习期间,徐志摩深受唯美派诗人和欧美浪漫主义熏陶,对其当时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再别康桥》就是当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这首诗歌创作于1928年,诗歌中的“康桥”即为剑桥大学校址,诗人在1920年至1922年间在剑桥大学游学,并且诗人视这一时期为其人生的转折点,正如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所表述的那样,在诗人24岁之前,诗人对诸如相对论和民约论等著作的兴趣远远大于诗歌。
而在游学期间,康桥的水打动了诗人,唤醒了诗人的诗歌灵性,将他带入到了诗歌创作之中。
在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的时候,思绪荡漾,感慨万千,在归途中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创作了这首《再别康桥》。
很多人认为徐志摩具有鲜明的“康桥情结”,并将其渗透至自己的创作之中。
2、《再别康桥》赏析2.1细化各节内容,感受词句的优美《再别康桥》整首诗共七节,主要线索为诗人离别康桥时的情感变化,通过康桥的景物抒发自己的离愁别绪,以此表达内心的不舍之情。
在第一节中,诗人连续运用了三个“轻轻的”,为读者营造了缥缈轻盈的意境,并且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独自一人故地重游,由独自一人离去的事实,进而增强了离别的悲伤之感,给读者创造了感同身受的真实感。
再别康桥 赏析
再别康桥赏析引言《再别康桥》是现代中国著名诗人徐志摩创作的一首诗歌,于1928年发表。
这首诗作被广泛传诵,被誉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对《再别康桥》进行全面的赏析,从诗歌的主题、结构和语言运用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一、主题《再别康桥》是徐志摩在离别康桥之际所写,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眷恋之情以及离别的悲痛之情。
通过对康桥的描绘和自身情感的抒发,诗人将离别的痛苦和对美好过去的追忆融入诗歌之中。
诗人通过康桥与自己的关系,写出了追逐爱情和梦想、追求自由与美好的人生主题。
二、结构分析《再别康桥》共有四个六行体,每一行的音节分布为4-3-4-3-7-5。
整首诗以典型的押韵方式呈现,采用了ABABCC的押韵结构。
这种结构既使整体结构紧凑有力,又增加了韵律的美感。
此外,每一个六行体都是一个完整的片段,每个片段都逐渐表达出离别的情感,整首诗通过四个片段将诗人的情感情绪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语言运用1.比喻与象征徐志摩在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与象征手法,使诗歌充满了寓意和深意。
例如,将自己与“康桥”相比,表示自己的自由与不拘束;将康桥比作“加拉帕戈斯海上的骆驼”,寓意离别后面临艰苦和困难的旅程。
这些比喻和象征的运用,使诗歌具有了更加深邃的内涵与情感。
2.对比与对偶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运用了对比与对偶的手法,以增强情感的冲击力。
例如,诗中将“将来山长水远”与“昨夜西风凋碧树”进行对比,表达了离别前的有限与离别后的无限的强烈对比。
3.重复与叠加徐志摩巧妙地运用了重复与叠加的手法,使诗歌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音乐感。
例如,在第二至三六行体的结尾处,出现了“我……第一次”的重复,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深情厚意,也凸显了离别的痛苦之情。
四、情感抒发《再别康桥》运用了诗人个人的亲身经历和情感来表达离别的悲伤和追忆的痛苦。
从诗歌的字里行间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康桥的怀念和眷恋之情。
这种情感抒发使诗歌不仅仅是对康桥的离别,更是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祭奠。
再别康桥原文解析
再别康桥原文解析再别康桥原文作者-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表达了什么康桥给徐志摩的记忆是最深刻的。
于是想要告别,往事就会如陈酒香气回肠,激荡心扉。
徐便是如此,往日康桥的一幕幕情景再现眼前:金柳,青荇,潭水,三个意象表现了作者对康桥的眷恋。
对这份眷恋的加重升华,应该说是从第五节“寻梦——”开始,而正是那潭水中“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勾起了他对当年的旧梦,那些缠绵的“宿愿”和“理想”的记忆。
景色依旧,人事全非,诗人想再寻旧欢,注定是不可能的事。
于是“不能放歌”“只好沉默”。
此时此刻“沉默”的不是“今晚的'康桥”,是作者自己。
诗人已完全陷入对往昔生活的甜蜜回忆之中。
当作者醒来,再次明白他是在告别,使得诗的结尾便带上几分苦涩,怅惘和难言的情怀。
于是,这最后的“挥袖”便带了几分无奈进去,诗人不愿带走一片云彩,那云彩想来便是那些梦,诗人可能只是想把它永远地珍藏在心中(也许包括那些和泰戈尔一起的日子)。
这首诗的美,当然不只在诗人那份细腻的感情上,在艺术形式上,音乐的美和建筑的美皆融其中,这大约是好多人喜欢的原因吧。
再别康桥赏析诗人一开头用三个轻轻的,写作别母校的离别情绪,给人一种宁静的氛围,同时也把自己对康桥的缠绵之情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在诗人的心中康桥已经被理想化、诗化了,诗人对那里的一草一木,无不包含着深情厚意。
西天的云彩,河畔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榆荫下的清泉,星光斑斓的夜色,沉默的夏虫,无一不被理想化、诗化、人格化。
《再别康桥》原文及赏析
《再别康桥》作者: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挥手,道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边的金柳,是斜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涟漪。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愿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积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可以放歌,静静是分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缄默,缄默是今夜的康桥。
《再别康桥》作者简介徐志摩(1896—1931),笔名南湖、云中鹤。
浙江海宁人。
1921年前后开始写诗,被誉为新月诗派的台柱。
1918—1922年先后曾留学于美国克拉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
1922年归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1923年新月社在北京建立,徐志摩是倡始人之一。
1926年他与闻一多等主持《晨报》的《诗镌》。
在《诗镌》上,徐志摩与他的新月派诗人一同,做着他们的新诗实验。
1927年春与胡适、梁实秋、闻一多等创立《新月》月刊,并主持编务工作。
《新月》的创刊,把新月诗派的创作推向顶峰。
1931年11月19日,从上海飞往北平的途中,因飞机在济南开山一带出事,年仅35岁的徐志摩不幸身亡。
在英国剑桥大学学习的那段日子,特别深深地影响了徐志摩的一世,他称剑桥(也即“康桥”为)自己的“精神故土”。
剑桥所表现的英式文明,令徐志摩沉醉,逐渐形成他心中朝思暮想的“康桥理想”。
1922年徐志摩归国。
军阀统治下中国现实的黑暗,令他心中的理想逐渐破灭。
1928年秋季,他再度游览英国,《再别康桥》写于从英国回来的1928年11月6日的轮船上。
《再别康桥》基本解读“康桥”是徐志摩精神的故土,与康桥急忙道别,那种心情自然是依依难舍的。
以静静的惜别,抒写无尽的依恋之意,是这首诗的特色。
斜阳下的康河,波光潋滟;河边的金柳,似蒙着轻纱的新娘,那绚丽的艳影,令诗人的心湖涟漪;软泥上的青荇在水底里招摇,让人心醉——诗人情愿做一根水草,永久植根于康河的柔波里;榆荫下的清潭,天上的彩虹,人间的梦,全部的全部,揉碎在浮藻之间。
再别康桥诗歌赏析
再别康桥诗歌赏析下面作者给大家整理的再别康桥诗歌赏析(共含10篇),欢迎阅读! 篇1:诗歌《再别康桥》赏析诗歌《再别康桥》赏析《再别康桥》是一篇极具文学艺术欣赏的佳作,通过阅读体味全诗的情感表达,品悟出诗中所蕴含的推及平凡生命的博爱,尊重独特命运的自由。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因其语言洗练清丽,审美效应宽泛,意蕴丰赡动人等诸多特点被誉为是现代文学史上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格外引人注目。
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欣赏与接受的最高层次是哲理层面的悟解,而人生哲理的品味其实就是对人生真相的窥破①。
我们试图通过阅读体验全诗的情感脉络,欣赏揭示其蕴含的人生哲理。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起始语“轻轻的”词语轻缓、平和又抚人心弦,足见作者同“对象”的熟悉和亲近。
简单的“走”却能使读者即刻触动,一下子便联想起人生的际遇—“分别”的场景。
“正如”一词回转话意到“来”,通过对比,更反衬出“走”的百感交集。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轻轻的招手”饱含“归来后”又将久别地内心表白,进一步铺陈出难以言表的眷恋。
硕士论文,人生意蕴。
“作别”勾起人生离别时无限的情愁,“西天的云彩”定然是作者在离别处看到的自然景象,太阳正慢慢的落去,留下那即将被黑暗湮没的余晖中飘散的多彩云朵;读者便会下意识的联想到在怅然若失中对美好事物无奈中地难以挽留的依恋,也能读出作者对作别对象的倾慕和挚爱。
作为全诗的首节,“轻轻的”采用复沓,清淡无奇却如蜻蜓点水,点拨得读者的思绪延绵,油然地顺着一字一字产生了与作者在情感融通中的“共鸣”。
作者开语就势点题,读者在轻松和愉悦的心境中能体味到离别者的丝丝愁绪,隐隐哀伤,牵绊得离别者(作者)是那道不明“来”后要“走”《再别康桥》的复杂情感。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那河畔的”把景物一下由首节的“西边的云彩”远景拉到了近前,让开放的思绪聚焦在了“作别对象”上来。
“金柳”表明在斜阳中的柳枝都光彩四溢。
《再别康桥》原文赏析
《再别康桥》原文赏析2篇再别康桥(上)再别康桥,更多的是对逝去的年华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憧憬。
这首诗,是徐志摩在离开康桥大学时所写的,它是一首充满着离愁别绪的诗歌,以令人动容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眷恋,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
诗中,徐志摩将自己描绘成一片残破的叶子,仿佛是飘零在康桥上的一片落叶。
残酷的现实让他放弃了在这座城市的生活,踏上了未知的旅程。
他对康桥的离别,不仅是对母校的告别,更是对青春岁月的告别。
他通过描绘康桥上的美景,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诗中的康桥被描绘成一个美丽的画面,它是徐志摩青春时代的象征。
他心中的康桥是“青青的草地”、“青青的河畔”、“树木庐庐”,给人一种宁静美好的感觉。
徐志摩对康桥的描绘,透露着对过去岁月的渴望和思念之情。
而在诗的最后,徐志摩又给康桥定下了未来美好的希望。
他把身边的一切都抛弃,背负着行囊离开了这座城市。
他将未来的生活寄托在遥远的彼岸,希望能够得到新的成长与冒险。
诗歌的结尾,如同一株倔强的芦苇,展示了诗人对未来的无限向往。
再别康桥(下)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诗从一开始就流露着穿透心扉的哀伤和对故土的深情。
这首诗被广泛地解读为徐志摩在对故乡的感伤中,也蕴藏着对志愿的追求和对理想的执着。
站在离别的边缘,徐志摩不禁回想起风飘落叶,情感犹如一曲悠扬的音乐,引发了他内心深处对过去的怀缅和对未来的向往。
他把自己比作一片残破的叶子,纷纷扬扬的坠落,象征着他在康桥的生活和思想里已经破碎。
这种离愁别绪将他的诗笔笼罩,将他的内心完全吞没。
诗中,徐志摩对康桥的美景进行了生动的描绘,用以展示自然界的美丽和丰富。
他把康桥比作一幅艺术画,在青翠的草地和河畔中展现出了它的美。
他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并不华丽,却贴切地表达了他对康桥的眷恋之情。
最后,诗人告别康桥,告别过去和现实,踏上追求理想的旅程。
他将所有的一切拋离,心怀未来的美好,并将其憧憬描绘在诗的结尾。
这个结尾充满了希望和奋斗的味道,是徐志摩告别康桥悲伤和怀旧的开始,也是对未来的美好预期。
徐志摩《再别康桥》原文及赏析
徐志摩《再别康桥》原文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徐志摩《再别康桥》原文及赏析徐志摩《再别康桥》原文及赏析徐志摩《再别康桥》原文及赏析1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再别康桥 赏析 (3)
再别康桥赏析一、诗歌背景《再别康桥》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也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是徐志摩在1928年留学英国期间写下的,具有浓厚的个人情感和思乡之情。
徐志摩是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创作受到西方现代派诗歌的影响,注重表达个人的情感和内心的体验。
他在英国留学期间,经历了许多离别与思乡的痛苦,这些情感和体验都在《再别康桥》中得到了生动的表达。
二、诗歌内容《再别康桥》以徐志摩离别康桥的场景为背景,诗中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共四个六言四句的小节,通篇抒发了浓烈的离别之情和对故乡的无尽思念。
首节写诗人正在离开康桥,要离别这个美丽的地方。
诗人用“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描绘自己内心的情感,表达了无尽思乡之情。
第二节继续写诗人的离别之情,诗人想象自己是一只鸟,可以自由自在地飞翔。
与此同时,他又会想起自己的亲人和故乡,无法摆脱思乡之苦。
第三节写诗人在离别的时刻,思念故乡的种种美好。
诗人把美好的回忆与离别的痛苦相对比,表达了对故乡的无尽眷恋之情。
最后一节写诗人离别康桥的决心,他决心要创造属于自己的事业,但心中的思乡之情却永远无法割舍。
三、诗歌风格《再别康桥》在形式上遵循了传统的六言四句的格式,但在语言和表达上却具有现代派诗歌的特点。
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意象和象征手法,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示出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绪。
整首诗充满了离别之情和思乡之恋,细腻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变化和思绪的起伏。
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如“明月”象征着美好与思念,“康桥”象征着离别和回忆,“飞鸟”象征着自由与追求等。
这些意象和象征的运用,使诗中的情感更加深刻,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感觉上的冲击。
四、诗意与内涵《再别康桥》表达了徐志摩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中充满了浓烈的离别之情和对回忆的追忆。
诗人通过对离别和思乡的描写,表达了对个人命运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诗人在离别的痛苦中,依然保持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再别康桥整篇赏析
再别康桥整篇赏析再别康桥是中国现代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的成名作。
这首诗以其深情的笔触和悲壮的意境,深受读者喜爱。
徐志摩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离别的痛苦,同时也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许。
下面我们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赏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经典之作。
首先,我们可以从诗的标题开始。
再别康桥,康桥是指英国剑桥大学的一个学院,徐志摩在这里留学期间,曾在康桥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因此,康桥对他来说是一个充满回忆的地方,也是他心中美好的象征。
再别康桥,意味着他要告别这个美好的地方,离开他留恋的人和事,这种别离的情感在整首诗中贯穿始终。
诗的开头便是“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这句话用“轻轻”两个字反复强调了诗人的离别是轻柔的,没有丝毫的悲伤和留恋。
这种淡然离去的态度,似乎是在掩饰诗人内心深处的痛苦和不舍。
接着,“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里的“西天的云彩”可以理解为诗人的故乡,他在离开时,还在向故乡的天空挥手告别,表现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随后,诗中出现了“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这句诗用婉转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眼中的美丽景色,金柳在夕阳的映衬下,宛如一位婀娜多姿的新娘,这种美景与诗人的离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彰显了诗中的离愁别绪。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这句诗用“波光”和“艳影”来形容美丽的景色,而“在我的心头荡漾”则表现了诗人内心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眷恋。
这种对美好的追求和对离别的痛苦,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诗中的主题。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这里的“软泥”和“青荇”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水中的景色,而“招摇”则表现了这些景色的生机和活力。
这种自然景色的描绘,使诗中的离别情感更加真实和饱满。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这句诗中的“康河”依然是指剑桥大学附近的河流,而“柔波”则表现了水面的柔和和安静。
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豁达和坦然,他愿意融入自然,与美好的景色融为一体。
再别康桥赏析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躁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离别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赏析
1、《再别康桥》中选取了云彩、金柳、青荇、柔波等优美的意象来描绘康桥,委婉表达作者对康桥深深的喜爱之情。
2、诗歌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色彩明丽。
读者可以想象出夕阳下的金柳有多么妩媚,软泥上的青荇是多么悠闲自在。
同时,作者还选取了动作性较强的词语,比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等,为诗歌中的画面增添了动态感。
3、诗歌句式整齐,节奏舒缓,音节和谐。
首节和尾节语意相似,构成一种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4、诗歌的情感表达有层次。
诗歌的前半部分是在赞美康桥,表达对康桥的喜爱之情,后半部分从“寻梦”开始便为转变自己的情感基调做铺垫,原本是要撑一支长篙寻梦,在星辉里快乐的放歌,然后用一个轻巧的“但”字转变情感基调,开始表达自己即将离开的淡淡哀伤。
这样一来,整首诗歌的情感就变得充沛饱满,而且自然不刻意,可见作者创作手法之高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别康桥》赏析
说起徐志摩,大家一定印象中就浮现他那脍炙人口的爱情是吧。
今天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就分享一篇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赏析,大家一起来品味下吧。
徐志摩(1897~1931年)现代诗人、散文家。
浙江海宁县硖石镇人。
名章垿,小字槱森,后改名志摩。
徐志摩肖像照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云中鹤。
1897年出生,至1931年飞机出事,生活了35年,英年早逝。
原名徐章垿,为什么改名叫徐志摩呢?因为他小时候特别可爱,清末时长着一个大脑袋,留着一个猪尾巴,所以他的父亲就请了一个名叫志慧的和尚看相,说是将来必成大器。
所以1928年,他出国时改名徐志摩——志慧和尚摸过的。
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著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等。
《再别康桥》是一首写景的抒情诗,抒发的是什么呢?三句话概括:是一种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理想幻灭后的感伤之情。
意是主观思想感情;境是诗内描写的客观景物。
何谓意境?是人物的主观思想情感和客观景物完美的融合,且形成一副具有个性色彩的艺术画面,既称为有意境。
当然我们欣赏徐志摩的诗和欣赏别的诗一样,需要调动对生活的积累,需要调动我们对知识的积累,然后我们一节节的讲这首诗。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句诗若分析的话,可用几句话来概括:舒缓的节奏,轻盈的动作,缠绵的情意,同时又怀着淡淡的哀愁。
还有,还加上一句,作别西天的云彩,西天的彩霞给我们一个印象,就是为后面的描写布下了一笔绚丽的色彩,整个景色都是在夕阳映照下的景物。
所以用这句话来概括,为这个诗定下了一个基调。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下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这句诗实写的是康河的美,同时,柳树在古诗里“柳”——“留”,留别有惜别的含义,它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少的牵挂用“在我心头荡漾”,把牵挂表现的非常形象。
当然他的手法是比拟的手法(拟人、拟物),与第三句话合在一起讲,“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这一句诗突出了康河的明静和自由自在的状况,自由、美正是徐志摩所追求的。
同时表现一种爱心,那水草好像在欢迎着诗人的到来。
再次,我觉得它不是完全脱离中国诗歌的意境的,它和中国的古诗有相同的地方,就是物我合一。
第二句是化客为主,第三句是移主为客,做到两相交融,物我难忘。
这两句诗正好表现出徐志摩和康桥的密切关系。
这就是我们前面所讲的三个方面:确定了理想,步入了诗坛,美妙的风光中,抒发自己的情感。
三者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
达自己的感情。
而我们欣赏诗也是从形象入手,来逐渐接受诗人的心灵的。
第四节是转折点,“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躁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这句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实”是景物的描写,“虚”是象征手法的运用。
一潭水很清澈,霞光倒映下来,“不是清泉,是天上虹”,一片红光,是实写。
但是,潭水上漂了很多的水藻,挡住了一部分霞光,零零碎碎的,有的红,有的绿,好像柔水一般,非常形象。
这个揉写的很好,同时也是自己梦想的破灭。
那么这个梦引起我们什么感觉呢?这使我想起了闻一多先生纪念它的长女夭折时写的一首诗。
他用了一个比喻“像夏天里的一个梦,像梦里的一声钟”,大家知道梦境是美好的,钟声是悠扬的,然而是短暂的,所以彩虹似的梦似美丽而短暂的。
1927年他的梦想破灭了,又与陆小曼不和,很消沉。
第五节,既然谈到梦,那么这次再来康桥,再回母校,是不是来寻梦的呢?“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慢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这句诗是徐志摩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留恋,他在康桥生活的两年,悠哉悠哉。
他那时有自己的理想,生活是充实的,对明天怀着希望。
所以,他用“一船星辉”来比喻那时的生活,带有象征的意味。
最好的诗是第三句诗。
过去的已经成为历史,回到现实仍然是哀伤,所以悄悄是离别的笙萧,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
今晚的康桥。
这句诗是情感的高潮,充分表现了徐志摩对康桥的情感,集中表现了离别的惆怅。
这句诗就需要联系别的诗,包括古诗来理解。
“悄悄是离别的笙萧”是暗喻的手法。
例如,苏轼的《前赤壁赋》中描述了萧声是低沉的哀怨的,而笛声是欢悦的,所以“萧”来比喻“悄悄”来说明诗人的心境,因此,“悄悄”的动作带有诗人的感情,接着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诗歌讲究精练,为什么一再重复“沉默”“悄悄”“轻轻”?这不是浪费语言,而恰恰是他的重点。
其实“沉默”是人的最深的感情。
例如,柳永的《雨霖铃》中的语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再如苏轼的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他回忆他的妻子王弗死后的十年,回忆他们相见的时候“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此处无声胜有声”,还有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使用反衬手法,三月春光明媚,白花盛开,可惜好友欲离我而去。
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下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意在言外,旨在象内”。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往往用在评价诗,意思诗不说愁,却把愁表现得最为恰当,看着朋友走掉,长久孤立的站着,表现感情的深厚。
如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即抒情”。
所以“唯见长江天际流”能引起我们很多的遐想,又如利于李煜的“问
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要能让我们产生联想的诗就是好诗,这些都告诉我们欣赏诗要调动我们知识的积累,像形、相似的诗能在头脑中产生,用此来理解新诗。
写得好都是诗人生活经历的提炼和升华,换句话,我们通过生活的桥梁可以达到诗人的心灵。
例如,刚离开父母的学子读《再别康桥》是不是更有感觉?为什么沉默时感情最深呢?像生活中的例子,感情最深的表达时机、船都已走了,但送别的人伫立不动,若有所思。
结合句中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康桥尚且如此,诗人何以堪?实际反衬了诗人对康桥的感情非常深厚,因此,悄悄就带着诗人的主观感情了。
第七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我认为“云彩”有象征意味,代表彩虹似的梦,它倒映在水中,但并不带走,因此再别康桥不是和他母校告别,而是和给他一生带来最大变化的康桥文化的告别,是再别康桥理想。
以上才是深入理解了这首诗。
再粗略讲一下,《再别康桥》这首诗充分体现了新月诗派的“三美”,即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
音乐美是徐志摩最强调的,其中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是反复的,加强节奏感,且其中的词是重叠的,例如“悄悄”、“轻轻”、“沉默”,再者每句诗换韵,因为感情是变化的,所以不是一韵到底的。
再是音尺,“轻轻的我走了”,三字尺,一字尺,二字尺,符合徐志摩活泼好动的性格,再是压韵。
所谓建筑美,一、
三句诗排在前面,二、四句诗低格排列,空一格错落有致,建筑有变化;再者一三句短一点,二四句长一点,显出视觉美,音乐是听觉,绘画是视觉,视觉美与听觉美融通,读起来才会感觉好。
再谈到绘画美即是词美,如“金柳”“柔波”“星辉”“软泥”“青荇”这些形象具有色彩,而且有动态感和柔美感。
这三者结合起来,徐志摩追求“整体当中求变化,参差当中求异”,显示出新月似的特点和个性,所以我概括为:柔美幽怨的意境,清新飘逸的风格。
《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
1928年秋,作者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
全诗以“轻轻的”“走”“来”“招手”“作别云彩”起笔,接着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
这首诗表现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技巧。
诗人将具体景物与想象糅合在一起构成诗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巧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融汇为意境,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诗的结构形式严谨整齐,错落有致。
全诗7节,每节4行,组成两
个平行台阶;1、3行稍短,2、4行稍长,每行6至8字不等,诗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诗与自由诗二者的形式糅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现代化的建筑美。
诗的语言清新秀丽,节奏轻柔委婉,和谐自然,伴随着情感的起伏跳跃,犹如一曲悦耳徐缓的散板,轻盈婉转,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诗人闻一多20年代曾提倡现代诗歌的“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再别康桥》一诗,可以说是“三美”具备,堪称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以上就是被称为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的《再别康桥》赏析,更多语文资料请到查字典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