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合集下载

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人教版(共16张PPT)优秀课件

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人教版(共16张PPT)优秀课件

03 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
2. 算一算。
53 3 7 +3 5 +4 1 8 8
78
学以致用
28
+615
93
23 +4 17
70
36 +219
65
学以致用 3. 下面的计算对吗?把相不同对数的位改要正对过齐。来。
49 4 9 +4 4 +4 1 4
93 83
21 2 1 +3 9 +3 1 9
60 6














































































退
































青岛版-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青岛版-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青岛版-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第一篇:青岛版-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54-55页,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掌握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口算方法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内容的学习,也是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做铺垫。

【教学目标】1.2.3.4.培养学生书写格式规范、字迹工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

【教学难点】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

【教学用具】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旧引新。

1.复习旧知师谈话:青岛有个水族馆,里面有很多漂亮的鱼,同学们想不想进去参观一下?课件展示青岛水族馆大门。

我们要先完成小任务,才能推开大门,尽情的参观,有信心完成吗? 2.利用课件展示六道已学过的口算题,分别请六名学生口答。

9+7 8+4 15+7 36+8 23+45 12+37 对完成出色的学生加以表扬,然后展示水族馆内图片数张。

最后一张图片为课本情境。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图引出两位数进位加法计算,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同时也为新知作了自然导入。

二、整理数据,提出问题1.引导学生说一说在图中看到了什么?【预设】鱼,粉色的鱼有14条,蓝色的鱼有27条,左边鱼缸里黄色的鱼有28条,右边鱼缸里的黄鱼有23条……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你能看图提出问题吗?(鼓励学生根据图中信息提问。

)【预设】① 左边的鱼缸里有几条鱼?② 右边的鱼缸里有几条鱼?③ 黄色的鱼比粉色的多几条?(现场解答28-14=14(条))④ 蓝色的鱼比黄色的多几条?(现场解答27-23=4(条))⑤ 一共有多少条鱼?(留在问题口袋里,待以后解决))同学们提出这么多问题,这节课我们先来一起研究一下“左边的鱼缸里有多少条鱼?”这个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2.1.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案(含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2.1.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案(含反思)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知道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的算理。

2.学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过程与方法1.经历摆小棒的过程,明确“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的算理。

2.通过学生的探索、交流,发现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指导学生工整地书写竖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学生准备小棒练习本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旧知,铺垫新知1.口算竞赛,激趣闯关。

1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答对所有题即为闯关成功。

2课件出示闯关内容:7+6=8+4=9+5=6+8=7+5=5+8=6+6=4+6=3学生闯关。

4公布闯关成功的,并对闯关失败的进行订正指导。

2.笔算练习,巩固方法。

1出示试题:35+34。

2指名板演。

3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4全班订正。

5思考:做笔算加法时应注意什么?怎样列竖式?从哪位加起?6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生1:笔算加法时,应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

生2:笔算加法时,个位上的数相加的结果写在个位上,十位上的数相加的结果写在十位上。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思:如果将35+34这道题中的34改成37,变成35+37,那么在计算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2导入: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探究的问题——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板书课题操作指导:复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时,教师要让学生理解算理,为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打好基础。

板块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活动1自主学习,提取信息1.课件出示教材14页例3: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1小组合作,借助情境图提取相关信息。

2汇报交流怎样解决问题。

2.请同学们读题思考,然后列出算式。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评课稿《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是人教版第二册P53页的教学内容,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竖式方法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在具体情境中学习估算的方法,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估算的意识,养成先估算再精算的习惯;2、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发展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成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的理解”则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是“连续进位的方法”。

张雅妙老师的课给我们的感觉是新颖、实在、以学生为主、重能力培养、重过程、重实质,不搞花架子。

整堂课的设计和教学体现了教者和学生的智慧,让我们领略到了计算课教学的风采。

1、“课的导入”——体现生活性,培养估算意识。

加强估算是新课程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改革提出的一项要求。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是第一学段要实现的具体目标。

计算在生活中有很大的用途,但单纯的计算是比较枯燥乏味的。

因而在课的开始抛出问题“淘气班中男生有29人,女生有18人。

如果每人发1本书,50本书够吗?”学生置身于帮淘气解决问题的情境中,计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张雅妙老师马上引导学生估一估,渗透估算的方法,初步感受估算的意义。

有的说:把29看成30,把18看成20,总数不超过50,够。

有的说:把29看成30,30+18=48,原来的总数比48少,够。

还有的说:把18看成20,20+29=49,原来的总数比49少,够。

可以说,学生在这一环节的回答很精彩。

在这样的基础上张雅妙老师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你的估算准确吗?怎样才能知道准确的答案?”——精确计算出“男女生一共有多少人?”即:29+18=?(人)2、“学习新知”——较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本节课中张雅妙老师创设了一个很好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想出多种方法,并有意识地板书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小学数学二年级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小学数学二年级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百以内的加法(进位)•学习目标:掌握进位加法的列竖式计算,并应用百以内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方法点拨:⑴选用加法来计算,列式38+25=63利用学过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列竖式进行计算。

⑵列竖式计算要注意:数位对齐,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加号往前移。

计算先从个位起,个位满十要进1,横式答案别忘记。

⑶应用题还要注意:结果不忘写单位,计算完整要作答。

如:星光实验学校聋生部有38名学生,培智部有25名学生,学校里一共有多少名学生?解:答:学校里一共有63名学生。

•一百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练习题一:•(1) 28 +70 =•(2) 51 +29 =•(3) 76 +19 =•(5) 33 +36 = •(6) 58 +36 = •(7) 65 +21 = •(8) 42 +23 = •(9) 65 +34 = •(10) 45 +19 = •(11) 29 +28 = •(12) 29 +63 = •(13) 37 +35 = •(14) 41 +15 = •(15) 24 +56 = •(16) 52 +10 = •(17) 23 +66 = •(18) 14 +21 = •(19) 37 +33 =•一百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练习题二:•(1) 11 +53 =•(2) 37 +39 =•(3) 46 +25 =•(4) 40 +19 =•(5) 18 +37 =•(6) 12 +68 =•(7) 23 +10 =•(8) 32 +64 =•(9) 19 +46 =•(10) 14 +72 =•(11) 57 +31 =•(12) 37 +27 =•(13) 76 +20 =•(14) 16 +40 =•(16) 51 +41 =•(17) 23 +74 =•(18) 30 +15 =•(19) 29 +19 =•(20) 14 +53 =•一百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练习题三:•(1) 56 +41 =•(2) 19 +72 =•(3) 22 +28 =•(4) 53 +19 =•(5) 34 +40 =•(6) 23 +61 =•(7) 68 +30 =•(8) 30 +43 =•(9) 14 +51 =•(11) 20 +14 =•(12) 46 +24 =•(13) 40 +30 =•(14) 34 +10 =•(15) 18 +56 =•(16) 52 +36 =•(17) 15 +42 =•(18) 41 +52 =•(19) 12 +86 =•(20) 55 +26 =•一百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练习题四:•(1) 19 +65 =•(2) 79 +11 =•(3) 34 +49 =•(4) 24 +73 =•(6) 69 +12 = •(7) 31 +40 = •(8) 79 +10 = •(9) 26 +23 = •(10) 13 +27 = •(11) 11 +48 = •(12) 18 +47 = •(13) 65 +17 = •(14) 29 +28 = •(15) 29 +15 = •(16) 16 +54 = •(17) 31 +49 = •(18) 14 +49 = •(19) 49 +11 = •(20) 17 +75 =•一百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练习题五:•(1) 19 +31 =•(2) 16 +72 =•(3) 30 +14 =•(4) 65 +31 =•(5) 48 +39 =•(6) 12 +47 =•(7) 19 +43 =•(8) 37 +46 =•(9) 37 +11 =•(10) 54 +26 =•(11) 63 +16 =•(12) 45 +41 =•(13) 11 +58 =•(14) 17 +11 =•(15) 44 +42 =•(16) 25 +54 = •(17) 27 +59 = •(18) 27 +38 = •(19) 38 +26 = •(20) 28 +43 =。

《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教学反思(合集14篇)

《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教学反思(合集14篇)

《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教学反思〔合集14篇〕篇1:《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教学反思让学生在实际问题情境中学习计算内容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也一直是教材编写所坚持的一个重要原那么。

本课的难点如何去突破?新课程的理念如何去表达?经过一翻思考,我有了自己的主张:笔算的难点如果靠大量的练习题去稳固,必然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计算的正确率也不见得会很高。

在笔算这局部内容时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忘记满十向前一位进一,或者忘记把进位的1加进来。

针对这个问题,如果能想个好方法让学生不忘记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教材的主题图,三年级学生不能很好理解“种数〞“中国特有种数〞“濒危和受威胁种数〞等概念,对于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不能清楚的辨析,以至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不符合逻辑,没有实际意义,如“的哺乳类种数比中国特有的鸟类种数多多少种?〞针对这种情况,我如何来改良呢?首先,我将主题图进行适当的处理.在课前我用通俗的语言对这些概念加以解释,然后再根据教学的进度将表格的三列数据分别呈现,在这节课里我只呈现“中国特有的种数〞一列,引导学生提问题,列算式,引入本课的重点内容.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是一个资产丰富的国家.在我们的祖国,有许多珍稀的动物,你能说出几种吗?生:我知道有熊猫是我国珍稀动物.生:我知道东北虎是我国珍稀动物.......师:除了同学们说的这几种外,在我们的祖国,还存在着这样几种珍稀动物:〔师点屏出示〕东北虎、丹顶鹤、蜥蜴、青蛙。

这几种动物分别属于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

你想不想知道这四类动物在我们国家存在的具体情况?好,请同学们看屏幕〔师点屏出示下表〕。

仔细观察这个统计图表,你获得了了哪些数学信息?生1:我知道了哺乳类一共有110种。

生2:我知道了两栖类一共有30种,爬行类一共有25种,还知道鸟类有98种。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呢?生1:哺乳类和鸟类一共有多少种?生2:爬行类比两栖类少多少种?生3: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一共有多少种?……师:刚刚,同学们根据这个统计表中的数学信息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P11、12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例3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形式,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

2.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进位加)的竖式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对“满十进一”的理解。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一、引入:1.师:昨天我们一起在体育用品商店买了物品,你们看(媒体出示),小胖和小亮也各买了两种,你们能帮他们计算一下,他们每人用去多少钱吗?问:小胖买了哪两件物品?用去多少钱?说说你的计算过程?问:小亮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点击图,媒体依次出示竖式;点击物品,可将所买的物品拖动到括号中。

)2.问:说说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师:这是我们昨天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媒体出示计算方法),今天我们还要来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说明:延续昨天的情景,以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竖式作为引进,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二、新授:探究一:验证乘车方案。

1.师:昨天我们为去博物馆设计的乘车方案中还有2个方案,还记得吗?(媒体出示:第8页主题图和方案:二(2)班和二(3)班合乘一辆车, 二(1)班和二(4)班合乘一辆车 . )师:我们先来看第2个方案(媒体出示),请你们用竖式进行计算。

交流汇报:(1)先让学生汇报二(2)班和二(3)班:30+35的计算过程。

(根据学生回答,媒体一一演示计算过程,全班核对。

)(2)问:在计算36+34时,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可能回答:我发现个位上相加后是10。

)问:那怎么办呢?个位上到底写几呢?你是怎么想的?(媒体出示借助小棒的演示:10根小棒扎成一捆。

这里可反复操作,让学生仔细观察。

)问:现在有几捆?是几根小棒呢?个位上写几?十位上写几?师:谁来完整地说说计算过程?(学生可能回答:相同数位对齐后从个位加起,个位上6+4=10,个位上写0,然后向十位进1,再算十位,3+3再加进上来的1等于7,在十位上写7,结果是70。

2024小学数学新教材:二上《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2024小学数学新教材:二上《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35+32=67 35+37=72
35 +32
67
35 +37
72
二、你学会了什么
通过对比,揭示课题
35 +32
67
35 +37
72
二、你学会了什么
通过对比,揭示课题
35 +
三、你还有什么问题
鼓励学生说出各种想法,最后总结:的确,进位是笔算加法的难点。 大家在计算进位加法的时候常会出错,大家说的方法都不错,老师教你们 一种既能减少差错,又能提高计算速度的方法,想学吗?它叫“先加法” ,就是把进位数直接加到下一位的第一加数上,保持进位的思维连续性, 也就不会把进位数遗忘了。
形成初步的推理模式。
教学过程
一、 今天学什么
二、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自学教材第14页例3
二、你学会了什么
使用代表性学具模型--初探算理与算法
《课标》要求“探索加法和减法的算理与算法,会整数加减法”。小学第一学段的 学生认知发展处于前运算阶段,以形象思维为主,使用代表性学具模型,比如小棒或 小立方块操作,能促进他们对数学概念的准确理解和表征。同时,探索加法的算理与 算法是一个过程性的进阶学习,这个环节从具体直观的操作开始,让学生从动作感知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算法和算理。学生通过摆一摆、捆一捆、说一说的系列操 作,能体会7根和5根是一根一根的,它们是一类,可以合到一起,10 根一捆是一类, 可以合到一起,能初步体会到相同类的量可以相加,也就是感知相同数位的数相加; 还能进一步体会10个一就是一个十,7根和5根合一起后,能出现 10个一根,可以捆 成1捆,感受满十进一;接着学生能直观地看到一共有7捆,即7个十,还有单独的2个 一,所以是72。通过实物操作,学生从直观上知道了37+35等于多少,感受到了满十 进一。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说课稿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说课稿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说课稿XXX《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说课设计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我说教材。

鉴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结合新课程理念,以及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利用情景图和摆小棒使学生理解笔算进位加法的算理。

2、把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较方法,并能够正确计较。

3、在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自主研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进位加法的算理。

说教法: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采用了直观演示法、启发法、谈话法、尝试法等各种方法的优化组合。

特别是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在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旧知识中研究新知识。

另外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而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老师适时点拨的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学法上,本节课我采用的是知识迁移法和自主研究法。

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虽处在初级阶段,但根本形成完全的知识结构体系。

教学时,我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利用迁移纪律,抓住二年级学生特有的心理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研究主动性,引导学生举行尝试性的自主研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

学具准备:小棒。

鉴于以上对教材和教法、学法的分析,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一、复旧知,以旧引新1.师:小朋友,你能帮小白兔找到要拔的萝卜吗?课件出示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或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设计意图】:抓住二年级学生特有的心理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研究主动性,激起学生研究数学的热情。

2.课件出示XXX、23+15、35+34等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题,全班在练本上笔算,并请两位学生在黑板上书写。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进位)教学内容:一年级下册第84~86页教学目标:1. 初步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

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明白“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2. 通过摆学具、说算理,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探索数学问题,培养主动意识、探索精神和思维的灵活性。

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明白“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口算卡片、计数器、小棒教学过程:一、激趣复习导入同学们,看这是谁?喜羊羊!这节课我们跟着它一起走进动物王国的数学世界吧!喜羊羊带来了一些口算题,请小朋友先自己看看一看,想一想。

(师逐一指)我们来开个小火车吧!火车火车从哪里开?1.口算。

8+6 4+7 19+53+8 6+4 34+95+7 4+8 53+8 同学们算的又对又快,真棒!那么:53+8的得数为什么是六十几,比五个十多一个十?你解释的真清楚!2.师:这里这儿还有一道题,34 + 12(出示)会算吗?打开自备本算一算吧!指名1人板演。

师:其实,这道算式我们前面已经学过了,(是两位数加两位数)谁来说说在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说的真好!)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

(板书: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二、探索算法1.学习例一师:这道算式的后面还藏着一只可爱的小动物。

看,这个小动物是谁呀?小兔。

小兔带我们来到了商店,一起去看看吧!哇,这么多商品,小白兔也想买一些。

PPT播放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一共要付多少元?(真是个会提问的好孩子)怎样列式?生:34+16。

(板书:34+16)34表示什么?16呢?把()和()合起来就是一共要付的钱。

师: 那34+16等于多少呢?请你摆小棒或拨计数器的方法来研究他的得数。

先同桌合作摆小棒,再各自拨计数器,并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

(教案)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教案)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冀教版一年级数学第1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76~77页,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教学提示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写法,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竖式写法。

◆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能准确的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算法。

3.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培养学生数感,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难点能准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小棒。

学生准备:练习本,小棒。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故事导入新课:师:果农伯伯在果园里种了很多水果,让我们一起走进果园看看吧。

师:你都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生:其中苹果树有36个桃树有18个。

师:请大家帮果农伯伯算一算,他一共有多少棵果数?设计意图:从故事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渴望解决问题的愿望。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算式,如果得数算不出来没关系,可以借此了解学生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掌握程度以便合理的组织教学。

二、探究新知1、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师:求一共有多少棵果树,应该用加法计算,谁来尝试列出算式?生:列式36+18。

师:回答正确,如果能计算出来就太好了,这样我们就知道有多少棵果树了。

生:怎样计算呢?(1)让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算法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的计算方法和过程全班交流算法。

⑵摆小棒算一算36+18=5430+10=406+8=1440+14=54引导学生认识到可以先将整十数相加再加上个位上的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究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生:两位数加两位数我们能不能用竖式计算呢?师:可以,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2、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中竖式的计算方法(1)教师板书演示计算过程师: 3 6+1 85 4师:笔算加法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案5篇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案5篇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案5篇小编用心为您推荐一篇标题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案”的文章。

作为每位老师必备的课件之一,教案课件的编写需要认真对待。

教案是评估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请您务必将这篇文章添加至您的收藏夹中!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的例3、85页的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3题。

二、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进位加法中,“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以及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能正确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在数学学习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4、培养学生作业书写格式规范、字迹工整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五、教具:口算卡片,课件。

学具:小棒,计数器。

六、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示卡片口算。

4+6=()20+10=()24+5=()20+13=()5+7=()30+40=()6+43=()17+60=()2、用竖式计算,指名学生板演。

44+32= 26+53= 74-24= 57-51=(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1、创设情境,设疑引入我们班有没有小朋友收集邮票?收集邮票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增长知识,可以培养办事认真的习惯和毅力。

你们看,有两位小朋友都是集邮爱好者,他们正在数自己的邮票张数呢。

(出示情境图)2、根据现实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小朋友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能列式解答吗?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求和的问题:“两人一共有多少张?”并让学生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34+16”(三)实践操作,探索算法。

1.学生尝试计算34+16。

(1)“34+16=?请大家四人小组合作来讨论一下。

同学们可以借助计数器、小棒这些学具,也可以尝试创新用别的方法,看哪个小组讨论的最好。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进位加法,顾名思义就是在两位数相加的过程中,产生进位,进位又继续加入到下一位的计算中。

对于小学数学而言,这种计算方法是基础的加法运算之一,也是孩子们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

本文将从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本计算方法、实际运用和常见问题分别进行阐述。

一、基本计算方法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与普通加法相似,也有最基本的加法表和算法。

所谓加法表,指的是数字之间的加法组合。

我们通常用“十位数+个位数”的组合方式,从而获得加法表。

具体如下:0+0=0 0+1=1 0+2=2 0+3=30+4=4 0+5=5 0+6=6 0+7=70+8=8 0+9=91+0=1 1+1=2 1+2=31+3=4 1+4=5 1+5=6 1+6=71+7=8 1+8=9 1+9=102+0=2 2+1=32+2=4 2+3=5 2+4=6 2+5=72+6=8 2+7=9 2+8=10 2+9=113+0=33+1=4 3+2=5 3+3=6 3+4=73+5=8 3+6=9 3+7=10 3+8=113+9=124+0=4 4+1=5 4+2=6 4+3=74+4=8 4+5=9 4+6=10 4+7=114+8=12 4+9=135+0=5 5+1=6 5+2=75+3=8 5+4=9 5+5=10 5+6=115+7=12 5+8=13 5+9=146+0=6 6+1=76+2=8 6+3=9 6+4=10 6+5=116+6=12 6+7=13 6+8=14 6+9=157+0=77+1=8 7+2=9 7+3=10 7+4=117+5=12 7+6=13 7+7=14 7+8=157+9=168+0=8 8+1=9 8+2=10 8+3=118+4=12 8+5=13 8+6=14 8+7=158+8=16 8+9=179+0=9 9+1=10 9+2=119+3=12 9+4=13 9+5=14 9+6=159+7=16 9+8=17 9+9=18在掌握加法表的基础上,通常要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一、课型新授二、教学目标1.理解算理,掌握竖式计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增强小组合作的意识及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四、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自主学习五、教具小棒、实物投影六、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1.左边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鱼?1 44 2七、教学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出示水族馆的图片:小朋友来到水族馆里,看到了许多形状颜色不同的鱼,非常漂亮,小朋友们将看到的小鱼进行了简单的整理,从这个表格中你能找到哪些信息?学生交流左边和右边鱼缸的信息,学会看简单的统计表。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教师分别在黑板上板书两个数学问题。

1.左边鱼缸里有多少条鱼?2、右边鱼缸里有多少条鱼?【设计意图:理解进位道理及进位方法是本课学习探究的重点,为了突出重点,学生理解了信息之后直接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进入本课重点内容的学习。

】(二)自主探究,点拨升华解决问题1:左边鱼缸里有多少条鱼?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怎样列式?(巩固对加法意义的理解。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可以借助小棒摆一摆,想一想。

)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

班上交流。

全班交流时可能出现的方法有:1.口算:先算14+20=34,再算34+8=42。

先算10+20=30,4+8=12,再算30+12=42。

2.竖式计算:请交流的学生将竖式写在黑板上,简单介绍自己的算法。

(1)提出问题:十位上1+2得3,那个位上4+8得12,这个12该怎么写呢?(2)学生操作小棒理解进位的道理及方法:先取出14根小棒(1捆零4根),再取出28根小棒(2捆零8根),(3)思考:将谁和谁相加?(1捆加2捆,8根加4根)8根加4根得到的12,怎样做才能让别人一眼看出是12?(学生思考得出:将其中的10根捆成一捆。

得到的1捆与原来的3捆合起来是4捆,再和剩下的2根合起来是42根。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说课稿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说课稿

《进位加法》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过程三个方面来进行详细阐述。

一、说教材。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以及会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在例题的选取上,力争取材于现实,来源于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这一课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如何向十位进位的问题;二是笔算两位数加法计算方法的总结。

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同时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的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和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进位加法中“满十进一”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

3.体验在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进位加法中“满十进一”的算理,并能正确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进位加法中“满十进一”的方法二、说学情学生已有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以及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等运算知识有利于学生迁移到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但学生对整百数的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并不清楚,同时由于小学生注意的分散、监督能力差,思维不够严密,所以要抓住学生的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学会将相邻、相近的新旧知识进行比较,发觉联系,形成系统知识的整理归结方法。

三、教学过程1.复习旧知,以旧引新现代教学理论倡导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在学习新知识时,有必要找准与旧知结构类似的地方,进行同化或顺应,重新建构。

《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两位数进位加法竖式计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正确计算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2.借助直观学具理解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

3.初步培养发现提出问题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运算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方法并理解算理。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发现提出问题(5分钟)周末,东东和晶晶来到了欢乐积木屋。

题1. 看,他们用这些小积木都拼出了什么?提问1:同学们,你能说一说,从这些作品中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吗?预设:1.有两个小朋友在积木乐园拼积木。

2.东东和晶晶都用了37块积木拼了小船。

3.东东拼小鱼用了45块积木。

4.晶晶拼手枪用了14块积木。

提问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东东一共用了多少块积木?晶晶一共用了多少块积木?如果我想拼一个小船和一个小鱼一共需要多少块积木?……小结:如果我们任意选择其中的两件、三件或更多作品,就可以提出很多像这样用加法来解决的数学问题。

二、讲授(20分钟)例1. 那我们就先来解决“东东一共用了多少块积木”这个问题吧!提问1: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知道什么?预设:需要知道拼小船和小鱼各用了多少块。

小船用了37块,小鱼用了45块。

(随着学生回答,在课件中圈出小船和小鱼用的块数。

)提问2:知道了这两条信息,怎样求一共用了多少块?你会列算式解答吗?预设:把37块和45块合起来,算一算一共是多少块,应该用加法解决,我列出的算式是:37+45。

课堂活动一计算37+45的结果(学生自主研究)。

提问3: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大家的作品吧!提问4:我们来看看这四位同学的作品,你认为谁算得对呢?你能借助学具说明你的想法吗?给大家讲一讲吧。

生1:我觉得蓉蓉、豆豆和小七都算对了。

我想到了我刚才摆小船和小鱼时用的小积木,如果把摆小船用的37块,每10块摆成一条,那么37块积木就应该摆成3条零7块;摆小鱼用的45块积木就应该摆成4条零5块。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总结出进位加法的问题要点。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实行计算。

3、能使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算题习惯。

教学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理论方法。

教学过程:一、旧知作引,做好铺垫师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教师激趣引导,由学生用抢答的方式实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1)学生抢答口算(复习一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8+5、9+6、7+5、3+3+1、5+6、7+8、8+8等算式。

2、连线题--协助小白兔找到自己的萝卜(复习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并让学生说明计算方法):34+5、26+32、56+40。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练习,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为本节课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做了很好铺垫。

二、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观察第8页主题图(多媒体出示两幅主题图)。

学生观察后师提问:①情境图告诉我们什么信息?②哪位同学能根据图中信息提出什么问题?(师根据学生提出的若干个问题,梳理出最具代表性的问题)③解决所提的问题(列算式),并引导学生说出解决问题最理想的办法(小棒图)。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三、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小组活动(全体学生分成4-5个小组展开活动)。

我们来计算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

师: 35+37=?生:能够用摆小棒的方法来计算结果。

问:应该怎么用小棒来表示算式?先加什么?怎样摆放?(学生通过自主实践,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出算式的和)活动完毕:教师检查汇报活动结果,选出优秀活动小组实行总结,教师多媒体演示摆小棒过程。

2、小组讨论(用竖式计算,怎样写?怎样算?)汇报交流:生:相同数位对齐.(教师板书竖式)生:从个位加起生:个位 5加7等于12,满十了,向十位进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内容:青岛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54~55页
教案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进位加法笔算的算理
教案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经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3、培养提出、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案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3、导入:同学们,前两节课,大海边的几位小朋友带着我们捉了贝壳和螃蟹,又带着我们用海滩上的贝壳摆出了各种有趣的图形,今天这几位小朋友又将带着我们去哪里呢?小朋友们想知道吗?
(出示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看图:这几位小朋友到什么地方来了?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发言)
(1)图中有一个小朋友已经提出了一个数学问题,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你知道这个问题是针对哪两个数学信息提出来的吗?(学生发言)
(2)根据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选择加法计算的问题板书:
1、左边的鱼缸里有多少条鱼?
2、右边的鱼缸里有多少条鱼?
二、解决问题,探究新知
(一)解决问题1:左边的鱼缸里有多少条鱼?
1、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发言)怎样列示?(学生发言)教师板书:14+28=
2、探究14+28的笔算方法
让学生尝试着用竖式计算14+28。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1 / 5
学生的计算可能会出现如下两种情况:
3分钟后展示交流
首先让第一种情况的学生板演竖式,说一说怎么得出了“312”这个结果的?
学生可能会说:4加8得12,在个位上写2,在十位上写1,1加2得3,在最前面写上3。

师:大家觉得这样算对不对?你觉得哪儿不对?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可能会说出如下意见:
①这样结果就成了三百一十二了,结果应该是42。

②结果中的“1”不能写在横线下面,应该加在十位上。

③结果中的“1”应该写横线上边。

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如下的点拨指导:
师:(指着“312”中的“1”)老师听明白了,原来问题出在这个“1”上,这个“1”不应该写在这里,应该写在哪儿呢?
指一名学生在黑板的竖式中写“1”,如右:1 4
+2 8
1师:同学们都说竖式的得数不是“312”,应该是42,这个42是怎么算出来的?谁能到黑板上来边板书边讲给大家听?1 4
指一名从个位加起的同学边讲边板书出+2 8 1如右的竖式: 4 2
师:为什么得数中的“”要写在十位上呢?4”要写在个位上,“2个十,所以要写在十位个一,所以要写在个位上,22生:表示4表示4上。

2 / 5
师:从以上大家的发言中我明白了,原来4+8得到的12中的“1”你们之所以把它写在十位上,就是为了把它加在十位上,为什么要把“1”加在十位上,怎么不加在个位上呢?
生:因为这个“1”表示1个十,不表示1个一。

师: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用计数器来算一算,
看一看。

怎样在计数器上拨出28?用28加上14,应
该在十位上拨几、个位上拨几?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逐一展示如右图①:

师:(指着计数器①上的珠子)用计数器这样来表示28+14的结果合适吗?为什么不合适?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小结出: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

师:怎么在计数器上表示出向十位进1?
生:应该从个位上拨去10个珠子,在十位上增加一个珠子。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展示如右图
3 / 5
师:同学们很了不起,情况果真向大家分析的那样,加在十位上的“1”就表示1个十,是个位相加满十了向十位上进的“1”。

3、感受从个位加起的优越性
师:以上发言的同学都是从个位开始加的,有没有谁是从是从十位加起的?来算给大家听一听
让一名从十位加起的同学一边说计算过程一边板书竖式。

师:听了这位同学的计算过程,你感觉从十位开始加怎么样?
生:很麻烦,把十位相加的得数写上了,但发现个位要向十位进1后,还得把写在十位上的得数擦去再重新写。

太麻烦了!
师:正因为如此,所以在用竖式计算加法时一般从个位加起。

(二)解决问题2:右边的鱼缸里有多少条鱼?
1、让学生选择信息,独立列出算式:23+27
2、让学生根据第一个问题的竖式算法,用竖式计算23+27
3、让学生交流竖式的计算过程
(三)概括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师:今天我们再次学习了用竖式计算加法,你发现今天学习的加法跟前面学习的加法有什么不同?
小结出:今天学的加法叫做进位加法(板书课题)
师:用竖式计算进位加法,你觉得要注意些什么?
总结出: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

三、巩固练习,应用提高
课本56页自主练习 2、3题
四、课堂小结,回顾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4 / 5
5 /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