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讲利水渗湿药概述
合集下载
中药药理学利水渗湿药
![中药药理学利水渗湿药](https://img.taocdn.com/s3/m/bfc398fa5fbfc77da269b16e.png)
茯苓
•对大鼠口服有利尿作用,家兔口服无利尿作用。
——动物种属
•对家兔口服无利尿作用,注射有利尿作用。
——给药途径
•对急性水肿病人/动物模型效果差,对慢性水肿病
人/动物模型效果好。——急、慢性
•对健康人、正常动物利尿作用不明显,对水肿病人、
水负荷动物利尿作用明显。——生理、病理状态。
茯苓
抑制肾小管对Na+的重吸收 激活细胞Na+-K+-ATP酶, 促进机体水盐代谢. 拮抗醛固酮活性,提高尿中 Na+/K+比值
中药利尿药与化学药物利尿药的不 同之处在于利尿的同时有抗菌作用,本 类药物的体外抑菌作用表明以利水通淋、
利湿退黄药的抑菌作用较为突出
影响免疫功能和抗肿瘤: 茯苓多糖和猪苓多糖
影响糖和脂肪代谢:
泽泻、茵陈--降血脂 泽泻――降血糖
异名:茯苓《神农本草经》、茯灵《史记》、 茯零《广雅》、茯兔《本草纲目》
利水渗湿、 健脾宁心 ——利尿、 免疫调节、 抗肝硬化、 对胃肠功能 的影响、镇 静等作用
茯苓
有效成分
茯苓素、茯 苓多糖等
现代研 究进展
抗肿瘤、 抗中毒性 耳损害等 作用
茯苓
多孔菌科 真菌猪苓的
干燥菌核
一、 概述 功能与主治
利水渗湿
小便不利、水肿、 泄泻、淋浊、带下
主要成份
猪苓多糖 、猪苓酸A、 猪苓酸 C
1、高脂血症 2、美尼尔氏病 3、肥胖症(对MSG型肥胖大鼠,可降低体
重、身长、脂肪含量。)
菊科植物滨蒿 或茵陈蒿的干燥地 上部分
一、 概述 功能与主治
清湿热、退黄疸
黄疸尿少,湿疮瘙痒
主要成份 香豆素类 、色原酮类
中药学课件利水渗湿药
![中药学课件利水渗湿药](https://img.taocdn.com/s3/m/be1f8088be23482fb5da4c9c.png)
中药学课件利水渗湿药
茯苓、猪苓、泽泻
鉴别用药:
茯苓 猪苓
利水 消肿
补泻兼备,健脾,安神 功专利水,利水作用强
痰水 饮肿 泄淋
泽泻 渗湿 泻而不补,泄热作用强 泻 证
中药学课件利水渗湿药
薏苡仁《本经》
来 源: 为禾木科植物薏苡的干燥成熟种仁入药。
生用或炒用。 处方用名:
薏苡仁、苡仁、薏米、生苡仁、炒苡仁。
茯苓《本经》
茯苓即可用于单纯脾 虚,亦可用中湿,更 宜于脾虚兼湿之证。
脾气虚:乏力倦怠,配人参
2、脾虚 诸证
脾虚湿胜泄泻,配扁豆,砂仁 健脾
脾虚咳嗽痰多,配陈皮,半夏
饮邪停留于胃的呕吐,配生姜
中药学课件利水渗湿药
茯苓《本经》 茯苓适宜于心脾虚弱 所致心悸失眠
亦可用于水气 3.心神不安,心悸失眠。 凌心者
中药学课件利水渗湿药
茯苓《本经》
淋赤茯苓脾宁健茯歌 浊苓神皮虚心脾苓曰 肿渗性通湿安渗甘: 满热守利盛神湿淡 有利益消百化小性 奇水心水病痰便和 功道灵肿宗饮通平 。,,,,,,,
中药学课件利水渗湿药
泽泻《本经》
来源: 为泽泻科植物泽泻
的干燥块茎入药。生 用,麦麸炒或盐水炒 用。 处方用名:
泽泻、盐泽泻、建 泽泻。
中药学课件利水渗湿药
薏苡仁《本经》
中药学课件利水渗湿药
薏苡仁《本经》
甘淡渗湿,性凉可
清热,甘能补脾土
之弱,故可利水渗
性味归经:
湿,健脾,清热。
甘、淡,凉。归脾、胃、肺经。
功 效:
利水消肿,渗湿,健脾,除痹,清热
排脓。
பைடு நூலகம்
中药学课件利水渗湿药
薏苡仁《本经》
茯苓、猪苓、泽泻
鉴别用药:
茯苓 猪苓
利水 消肿
补泻兼备,健脾,安神 功专利水,利水作用强
痰水 饮肿 泄淋
泽泻 渗湿 泻而不补,泄热作用强 泻 证
中药学课件利水渗湿药
薏苡仁《本经》
来 源: 为禾木科植物薏苡的干燥成熟种仁入药。
生用或炒用。 处方用名:
薏苡仁、苡仁、薏米、生苡仁、炒苡仁。
茯苓《本经》
茯苓即可用于单纯脾 虚,亦可用中湿,更 宜于脾虚兼湿之证。
脾气虚:乏力倦怠,配人参
2、脾虚 诸证
脾虚湿胜泄泻,配扁豆,砂仁 健脾
脾虚咳嗽痰多,配陈皮,半夏
饮邪停留于胃的呕吐,配生姜
中药学课件利水渗湿药
茯苓《本经》 茯苓适宜于心脾虚弱 所致心悸失眠
亦可用于水气 3.心神不安,心悸失眠。 凌心者
中药学课件利水渗湿药
茯苓《本经》
淋赤茯苓脾宁健茯歌 浊苓神皮虚心脾苓曰 肿渗性通湿安渗甘: 满热守利盛神湿淡 有利益消百化小性 奇水心水病痰便和 功道灵肿宗饮通平 。,,,,,,,
中药学课件利水渗湿药
泽泻《本经》
来源: 为泽泻科植物泽泻
的干燥块茎入药。生 用,麦麸炒或盐水炒 用。 处方用名:
泽泻、盐泽泻、建 泽泻。
中药学课件利水渗湿药
薏苡仁《本经》
中药学课件利水渗湿药
薏苡仁《本经》
甘淡渗湿,性凉可
清热,甘能补脾土
之弱,故可利水渗
性味归经:
湿,健脾,清热。
甘、淡,凉。归脾、胃、肺经。
功 效:
利水消肿,渗湿,健脾,除痹,清热
排脓。
பைடு நூலகம்
中药学课件利水渗湿药
薏苡仁《本经》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https://img.taocdn.com/s3/m/e89ad39d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1f.png)
[用法用量]
10—15克。
白茯苓:削去赤茯苓后的内层白色茯苓 块—健脾利湿;
赤茯苓:削去皮之后的淡红色茯苓块— 清利湿热;
茯苓皮:茯苓外皮—功专利水;
茯神(茯神木):茯苓块中间有细松根 穿过的地方,又称抱木神。—安神。
薏苡仁禾本科植物薏苡成熟种仁
薏仁乳白小广卵,基宽微凹顶钝圆, 腹面纵沟留棕皮,利水清热又补脾。
六、使用注意: 1、阴亏津少者忌用; 2、滑利之品,孕妇慎用。
第一节 利水退肿药
二、特点: 1、利水作用较强,能利尿消肿。 2、用治水肿小便不利、泄泻、痰饮证。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
茯苓类球或块形,皮薄棕糙显皱纹, 剖面白粉成粒状,健脾渗湿又安神。
释名
时珍曰:“茯苓,《史记龟策传》作伏 灵,盖松之神灵之气,伏结而成。”
[性味归经] 甘、淡,平。归肝、胆、肾、膀胱。 [功效] 除湿退黄,利水通淋 ,解毒消肿。
[应用] 1、黄疸:清热利湿,利胆退黄。 2、淋证(石淋*、热淋):清热、利
尿通淋、排石。如排石汤。 3、恶疮肿毒、毒蛇咬伤:解毒消肿。
[用法用量] 30—60—100克。 鲜品加倍。 [要 点] 排石之要药,善治各种结石。
[性味归经] 甘、淡,微寒。归脾、胃、肺、大肠。 [功效] 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
[应用]1、水肿Βιβλιοθήκη 脚气:利水渗湿,健脾运湿。 力弱。
2、脾虚、湿盛泄泻:健脾、利湿止泻。 如参苓白术散。
3、带下(脾虚、湿盛、湿热等):健 脾、利湿、清热止带。
4、热淋:清热、利湿通淋。 5、肺痈、肠痈:清热排脓。
[性味归经] 甘,寒。归肝、肺、肾、膀胱。
[功效] 利水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
利水渗湿药培训
![利水渗湿药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7a51a8b3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2c.png)
主治病证
清热利湿
淋证
功
效 止痒
皮肤风疹,湿疮,周身瘙痒等证
三、用法用量: 煎服,10~ 15克;外用适量
歌括:地肤子苦,归肾膀胱,小便. 淋涩,湿疮瘙痒。
57
一、药用来源:
海金沙(了解)
为海金沙科多年生攀援蕨类植物海金沙的
成熟孢子
.
58
二、性味归经、功效 :
海金沙
甘,寒;归膀胱、小肠经
功效
通淋排石, 利水消肿
薏苡仁尚有健脾、清热排脓、除痹的作用
.
27
冬瓜皮
甘,微寒;归肺、小肠经
利水消肿
水肿,小便不利
(偏有热者为宜)
煎服,15-30g。
附药:冬瓜仁(白瓜子、冬瓜子): 性味与冬瓜皮同
清肺化痰,利湿排脓 煎服,10-15g
肺热咳嗽、肺痈、肠痈、带下、 白浊等
.
28
玉米须
甘,平;归膀胱、肝、胆经
利水消肿 利湿退黄
水肿骤起有表证
宣肺发汗药
水肿日久,脾肾阳虚
温补脾肾药
湿热合邪
清热药
寒湿相并 祛寒药
热伤血络而尿血
凉血止血药
泄泻、痰饮、湿温、黄疸等
健脾、芳香化湿、 清热燥湿药
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故利水渗湿药还常与行气药配伍, 以提高疗效
.
4
三、利水渗湿药使用注意:
利水渗湿药概述
利水渗湿药
耗伤津液
阴亏津少、肾虚遗精遗尿 宜慎用或忌用
为薯蓣科多年生蔓生草本植物绵萆薢和粉背薯蓣的
根茎
.
63
萆薢
二、性味归经、功效 :
苦,微寒;归肝、胃经 主治病证
利湿去浊 功 效
第十三章中药利水渗湿药
![第十三章中药利水渗湿药](https://img.taocdn.com/s3/m/4d4f598fc850ad02df8041b6.png)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18:11: 1118: 11:11 18:11 12/20 /2020 6:11:11 PM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 .12.20 18:11 :1118 :11D ec-202 0-Dec -20
猪苓 《神农本草经》
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 Polyporus umbellatus(Pers .) Fries的干燥菌核。 寄生于桦树、枫树、 柞树的根上。主产于 陕西、山西、河北、 河南、云南等地。春 秋二季采挖,去泥沙, 晒干。切片入药,生 用。
猪苓
猪苓 《神农本草经》
【性能】 甘、淡,平。归肾、膀胱经。 【功效】 利水消肿,渗湿。 【应用】 水肿,小便不利,泄泻。 【用法用量】 煎服,6~12 g。 【使用注意】 无水湿者忌用。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
概述
含义:凡能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 内停病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利水渗湿药。
药性特点:味多甘淡,主归膀胱、小肠经, 作用趋向偏于下行,具有利水消肿,利尿通 淋、利湿退黄等功效。
概述
适应证: 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痰饮、淋证、
黄疸、湿疮、带下、湿温等水湿内停所致的 各种病证。 分类:利水消肿药
[来源]为车前 科植物车前
Plantago asiatica L.或 平车前
Plantago depressa Willd.的干燥成 熟种子。
车前子 《本经》
【性能】甘,微寒。 归肝、肾、肺、小肠经。
【功效】利尿通淋, 渗湿止泻, 明目, 祛痰。
车前子 《本经》
【应用】 1.淋证,水肿。本品甘寒而利,善通利水
【用法用量】 煎服,15~60g;鲜品加倍。外用适 量。
12-利水渗湿药PPT课件
![12-利水渗湿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01d2eb6ddccda38366baf11.png)
包煎
2021
21
车前子 目。
渗湿止泻,清肺化痰,清肝明
利尿通淋
滑石
清热解暑,外用收湿敛疮。
2021
22
木通 苦寒.有毒.心小肠膀胱.藤茎
2021
23
川木通 淡苦寒心肺小肠膀胱
一、清热利尿——淋证,水肿。善治热淋。 二、清心火——口舌生疮。如导赤散。 三、通经下乳——经闭,乳少。
煎服,3~6g。 孕妇忌用。 今之木通,就是古之通草(宋以前通草就是现在
劳淋:淋证反复发作,遇劳即发,小便淋漓不已。多见于 慢性肾衰。
2021
17
车前子
甘微寒 肝肾肺小肠 种子
2021
18
车前子 甘微寒 肾膀胱肝肺
一、利尿通淋——淋证,水肿。
热淋要药。如八正散。用后不仅缓解湿热尿痛症 状,还有明显利尿作用。
二、渗湿止泻——泄泻。
渗利水湿、分清浊而止泻,擅治湿盛之水泻。
苦寒.心小肠.地上部分
2021
27
瞿麦 苦寒心小肠
一、利尿通淋——淋证。
为治淋证常用药,尤宜于热淋。
二、破血痛经——闭经,月经不调。
2021
28
地肤子
辛苦寒.肾膀胱.果实
2021
29
地肤子 辛苦寒肾膀胱
一、利尿通淋——淋证。多用于热淋。 二、清热利湿,止痒——阴痒带下,风疹,湿疹。
能清除皮肤中之湿热与风邪而止痒,为止痒常用药。
见于尿路感染、尿路结石、前列腺炎等。
2021
16
热淋:小便短赤、淋沥涩痛有灼热感。
血淋:小便疼痛夹有血丝或血块。
石淋(砂淋):排尿时突然中断(因为疼痛),尿痛,尿 中带有砂石,兼腰腹疼痛难忍。
2021
21
车前子 目。
渗湿止泻,清肺化痰,清肝明
利尿通淋
滑石
清热解暑,外用收湿敛疮。
2021
22
木通 苦寒.有毒.心小肠膀胱.藤茎
2021
23
川木通 淡苦寒心肺小肠膀胱
一、清热利尿——淋证,水肿。善治热淋。 二、清心火——口舌生疮。如导赤散。 三、通经下乳——经闭,乳少。
煎服,3~6g。 孕妇忌用。 今之木通,就是古之通草(宋以前通草就是现在
劳淋:淋证反复发作,遇劳即发,小便淋漓不已。多见于 慢性肾衰。
2021
17
车前子
甘微寒 肝肾肺小肠 种子
2021
18
车前子 甘微寒 肾膀胱肝肺
一、利尿通淋——淋证,水肿。
热淋要药。如八正散。用后不仅缓解湿热尿痛症 状,还有明显利尿作用。
二、渗湿止泻——泄泻。
渗利水湿、分清浊而止泻,擅治湿盛之水泻。
苦寒.心小肠.地上部分
2021
27
瞿麦 苦寒心小肠
一、利尿通淋——淋证。
为治淋证常用药,尤宜于热淋。
二、破血痛经——闭经,月经不调。
2021
28
地肤子
辛苦寒.肾膀胱.果实
2021
29
地肤子 辛苦寒肾膀胱
一、利尿通淋——淋证。多用于热淋。 二、清热利湿,止痒——阴痒带下,风疹,湿疹。
能清除皮肤中之湿热与风邪而止痒,为止痒常用药。
见于尿路感染、尿路结石、前列腺炎等。
2021
16
热淋:小便短赤、淋沥涩痛有灼热感。
血淋:小便疼痛夹有血丝或血块。
石淋(砂淋):排尿时突然中断(因为疼痛),尿痛,尿 中带有砂石,兼腰腹疼痛难忍。
利水渗湿药名词解释
![利水渗湿药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861dd38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98.png)
利水渗湿药名词解释
利水渗湿是中医药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主要指的是一类药物或方剂具有促进水液代谢、排除体内湿气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湿气是一种病理因素,它可以由外界入侵或由内部产生,导致机体的水液代谢功能紊乱,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利水渗湿药是指那些能够通过促进尿液排泄或改善水液循环的药物。
它们常被用于治疗由湿气引起的疾病,如水肿、浮肿、黄疸、小便不利等症状。
这些药物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1. 利尿作用:利水渗湿药物可以刺激肾脏排尿功能,增加尿量,从而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
常用的利尿药物有茯苓、泽泻、车前子等。
2. 渗湿作用:除了促进尿液排泄外,利水渗湿药物还可以通过改善水液循环,减少局部或全身水湿的积聚。
这些药物通常具有渗透作用,能够促进体液的流动,如瞿麦、薏苡仁等。
3. 调节湿气:利水渗湿药物还可以通过调节机体的湿气平衡,改善湿热和湿寒等病理状态。
这些药物常常具有辛温或苦寒的性质,如陈皮、苍术等。
利水渗湿药物的使用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和病因进行灵活选择。
在中医
临床实践中,常常与其他药物组合使用,以达到最佳疗效。
此外,饮食调节、生活习惯的改变也是治疗湿气疾病的重要辅助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利水渗湿药物时应遵循医生的指导,避免滥用或不当使用。
对于有肾功能异常或其他禁忌症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13第十三章-利水渗湿药
![13第十三章-利水渗湿药](https://img.taocdn.com/s3/m/26499892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29.png)
【用法用量】煎服,10~20g。外用适量。
木通:干燥藤茎。通淋、清心火、通经、下乳。治湿热淋、口舌 生疮、心烦尿赤、经闭、乳少。 通草:茎髓。通淋、下乳。 木通通草比较
均:利水通淋,下乳,用于淋证及产后无乳。 然:木通性寒能泄热,治心火上炎口舌生疮,心烦尿赤。
通草微寒,药力较缓,治热淋及湿热轻者宜之。
第一节 利水消肿药
本类药物甘淡平或微寒,淡可渗泄水湿, 使小便通畅水肿消退,用于水湿内停之水 肿、小便不利,以及泄泻、痰饮等证。
多入肺、脾、肾、小肠经。
茯苓 【来源】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 【功效】利水,健脾,宁心
(一利二补三安神,利水而不伤正) 【应用】
小便不利,水肿及停饮等水湿证。茯苓利水而不伤正气, 药性平和,为利水渗湿要药。
脾虚泄泻。茯苓能健脾,脾虚体倦、食少便溏者,每与 党参、白术、甘草等补脾药同用,即四君子汤。
心悸,失眠。本品益心脾而宁心安神。 【用法用量】煎服,9~15g。 茯苓皮:利水消肿,用于水肿。 白茯苓:健脾、利水、安神, 治脾虚水湿诸证及心神
然茯苓性平,健脾作用强,兼宁心安神,用于心 悸失眠。
薏苡仁性凉,祛湿作用强,兼清热排脓,除痹, 用于湿痹拘挛,肺痈肠痈。
猪苓:功专利水而力强。无补益之效。
猪苓
药材猪苓
泽泻
【来源】泽泻科沼泽植物泽泻的块茎。麸炒或盐水 炒用。
【性味归经】甘,寒。归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胱经。 【功效】利水渗湿,泄热(相火、下焦湿热)
车前子
【来源】车前科车前或平车前的成熟种子。生用或 盐水炙用。
【性味归经】甘,微寒。归肝、肾、肺、小肠经。
【功效】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
木通:干燥藤茎。通淋、清心火、通经、下乳。治湿热淋、口舌 生疮、心烦尿赤、经闭、乳少。 通草:茎髓。通淋、下乳。 木通通草比较
均:利水通淋,下乳,用于淋证及产后无乳。 然:木通性寒能泄热,治心火上炎口舌生疮,心烦尿赤。
通草微寒,药力较缓,治热淋及湿热轻者宜之。
第一节 利水消肿药
本类药物甘淡平或微寒,淡可渗泄水湿, 使小便通畅水肿消退,用于水湿内停之水 肿、小便不利,以及泄泻、痰饮等证。
多入肺、脾、肾、小肠经。
茯苓 【来源】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 【功效】利水,健脾,宁心
(一利二补三安神,利水而不伤正) 【应用】
小便不利,水肿及停饮等水湿证。茯苓利水而不伤正气, 药性平和,为利水渗湿要药。
脾虚泄泻。茯苓能健脾,脾虚体倦、食少便溏者,每与 党参、白术、甘草等补脾药同用,即四君子汤。
心悸,失眠。本品益心脾而宁心安神。 【用法用量】煎服,9~15g。 茯苓皮:利水消肿,用于水肿。 白茯苓:健脾、利水、安神, 治脾虚水湿诸证及心神
然茯苓性平,健脾作用强,兼宁心安神,用于心 悸失眠。
薏苡仁性凉,祛湿作用强,兼清热排脓,除痹, 用于湿痹拘挛,肺痈肠痈。
猪苓:功专利水而力强。无补益之效。
猪苓
药材猪苓
泽泻
【来源】泽泻科沼泽植物泽泻的块茎。麸炒或盐水 炒用。
【性味归经】甘,寒。归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胱经。 【功效】利水渗湿,泄热(相火、下焦湿热)
车前子
【来源】车前科车前或平车前的成熟种子。生用或 盐水炙用。
【性味归经】甘,微寒。归肝、肾、肺、小肠经。
【功效】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
中药学利水渗湿药
![中药学利水渗湿药](https://img.taocdn.com/s3/m/a9a93cc1376baf1ffd4fad5a.png)
的病证(即尿频、尿急、尿痛)。多见于现代医 学的尿路感染、尿路结石、前列腺炎等。
• ②分类及其特点: • 石淋——尿中有砂石,排尿突然中断; • 血淋——尿色紫红,或夹有血块; • 膏淋——小便混浊如米泔水; • 劳淋——淋沥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即发; • 气淋——少腹胀满疼痛; • 热淋——小便短赤,兼有热象。
喘。
毒蛇咬伤。
3.凉血止血:血热出
血。
煎服,15~60g。鲜品加 倍。
宜包煎
萆薢
运用
• 1.利湿去浊——本品“治湿最长”,善利湿
而分清别浊,为治膏淋、白浊要药。
• 2.祛风〔湿〕除痹——风湿痹痛。尤善治着
痹。
§3 利湿退黄药
• 代表药 • 茵 陈 Yinchen • 虎 杖 Huzhang
茵陈
仁、苡米
猪苓
泽泻
鉴别用药
猪 苓 Zhuling
※泽 泻 Zexie
利水〔消肿〕渗湿——水肿,小便不利。
力强,为利水渗湿之专药。
泄热:清膀胱之热,又泄肾经之虚
火。用治湿热淋证,及肾阴不足,相
火偏亢之遗精。
§2 利尿通淋药
• 本类药物主要用于淋证。 • ※ 淋证概要
• ①含义:淋证,通常是指小便急迫、短数、涩痛
运用
• 1.〔清热〕利湿退黄——为治黄疸之要药。 • 2.解毒疗疮——湿疮瘙痒。内服、外洗均可。 •※
• ①本品虽属蒿类,经冬不死,至春则因旧苗
而生新苗,故名;
• ②采集:民间有“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
月当柴烧”的说法,说明采集时间尤为重要。
虎杖
• 1.〔清热〕利湿退黄——湿热黄疸。 • 2. 清热解毒——水火烫伤,痈肿疮毒,毒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
• ②分类及其特点: • 石淋——尿中有砂石,排尿突然中断; • 血淋——尿色紫红,或夹有血块; • 膏淋——小便混浊如米泔水; • 劳淋——淋沥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即发; • 气淋——少腹胀满疼痛; • 热淋——小便短赤,兼有热象。
喘。
毒蛇咬伤。
3.凉血止血:血热出
血。
煎服,15~60g。鲜品加 倍。
宜包煎
萆薢
运用
• 1.利湿去浊——本品“治湿最长”,善利湿
而分清别浊,为治膏淋、白浊要药。
• 2.祛风〔湿〕除痹——风湿痹痛。尤善治着
痹。
§3 利湿退黄药
• 代表药 • 茵 陈 Yinchen • 虎 杖 Huzhang
茵陈
仁、苡米
猪苓
泽泻
鉴别用药
猪 苓 Zhuling
※泽 泻 Zexie
利水〔消肿〕渗湿——水肿,小便不利。
力强,为利水渗湿之专药。
泄热:清膀胱之热,又泄肾经之虚
火。用治湿热淋证,及肾阴不足,相
火偏亢之遗精。
§2 利尿通淋药
• 本类药物主要用于淋证。 • ※ 淋证概要
• ①含义:淋证,通常是指小便急迫、短数、涩痛
运用
• 1.〔清热〕利湿退黄——为治黄疸之要药。 • 2.解毒疗疮——湿疮瘙痒。内服、外洗均可。 •※
• ①本品虽属蒿类,经冬不死,至春则因旧苗
而生新苗,故名;
• ②采集:民间有“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
月当柴烧”的说法,说明采集时间尤为重要。
虎杖
• 1.〔清热〕利湿退黄——湿热黄疸。 • 2. 清热解毒——水火烫伤,痈肿疮毒,毒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
第十三章利水渗湿药课件
![第十三章利水渗湿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a35bb400b1c59eef8c7b439.png)
茯
苓
【药用来源】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
茯苓菌核 药材茯苓
【药性】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应用】 1.水肿。本品味甘而淡,甘则能补,淡则能渗,药性平 和,既可祛邪,又可扶正,补而不峻,利而不猛,利水而不伤 正气,实为利水消肿之要药。可用治寒热虚实各种水肿。
【用法用量】 煎服,9~30g。清利湿热宜生用,健脾止泻宜 炒用。 【使用注意】 津液不足者慎用。
薏苡仁与茯苓
两者都能健脾利湿,且均归脾经,对于脾虚湿盛之证, 常相须应用。 薏苡仁:作用缓和,需要大量应用才见其效。薏苡仁性寒 能清热排脓,入肺胃经,对于肺痿、肺痈、肠痈之证是为常 用。且又擅长祛筋骨肌肉之湿邪,用于风湿热痹,筋脉拘挛 等尤为适宜。 茯苓:性平和缓,祛邪而不猛烈,扶正而不峻补,为பைடு நூலகம்水 渗湿之要药,其利水渗湿、健脾之力较薏苡仁为强。对于水 肿,无论寒热虚实,均可配伍使用。取其利水健脾之功,常 用治痰饮病眩晕、心悸、咳嗽等,为治痰饮病之要药。又归 心肾二经,补益心脾,宁心安神作用较好。常用治心悸怔忡、 失眠多梦等病。
2.脾虚泄泻。本品能渗除脾湿,健脾止泻,尤宜治脾虚 湿盛之泄泻,常与人参、茯苓、白术等合用,如参苓白术散. 3.湿痹拘挛。本品能渗湿,又善于祛除肌肉筋骨之湿邪, 能渗湿除痹,缓和挛急。故风湿久痹,筋脉挛急者可用之。因 其性偏寒,风湿痹痛偏热者适用。
4.肺痈,肠痈。本品能健脾益胃,又入肺经,有虚则补 其母之义,兼能清热排脓,为治疗内痈的要药,故肺痿、肺痈 咳唾脓痰,胸痛等以及肠痈,常用其清肺肠之热,排脓消痈。
猪
苓
【药用来源】为多孔科真菌猪苓的干燥菌核。
猪苓菌核
猪苓药材
【药性】甘、淡,平。归肾、膀胱经。 【功效】利水渗湿。
中药学讲义第十三章利水渗湿药
![中药学讲义第十三章利水渗湿药](https://img.taocdn.com/s3/m/5221aadc763231126fdb11c6.png)
宁心 除痹、清热排脓
泻热 清热解暑 退黄
中药学讲义第十三章利水渗湿药
香加皮 枳椇子 泽漆 蝼蛄 荠菜
利水消肿
祛风湿强筋骨
利水消肿
解酒毒
利水消肿
化痰止咳
解毒散结
利水消肿、通淋
利水消肿
明目
止血
中药学讲义第十三章利水渗湿药
茯苓
[基源]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的干燥菌核。 [药性]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功效]利水消肿,渗湿,健脾,宁心。 [应用] 水肿。痰饮。
中药学讲义第十三章利水渗湿药
泽泻
[基源]为泽泻科植物泽泻Alisma orientalis的干 燥块茎。
[药性]甘, 寒。归肾、膀脱经。 [功效]利水消肿,渗湿,泄热。 [应用]水肿,小便不利,泄泻,淋证。
遗精。 [用法用量]煎服,5-l0g。
中药学讲义第十三章利水渗湿药
第二节 利尿通淋药
脾虚泄泻。 肺痈,肠痈。 [用法用量]煎服,9-3Og。清利湿热生用,健脾止泻炒用 [使用注意] 津液不足者慎用。
中药学讲义第十三章利水渗湿药
猪苓
[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的 干燥菌核.
[药性]甘、淡,平。归肾、膀脱经 [功效]利水消肿,渗湿。 [应用]水肿,小便不利,泄泻. [用法用量]煎服,6-12g 。
利尿通淋药的特点: 本类药物性味多苦寒,或甘淡而寒。苦能降泄,寒
能清热,走下焦,尤能清利下焦湿热,以利尿通淋为 主要作用。 适用证: 小便短赤,热淋,血淋, 石淋及膏淋等证。
中药学讲义第十三章 利尿通淋 滑石 木通 通草 瞿麦 萹蓄 地肤子
渗湿止泻
通经下乳 通气下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使用注意:
津液不足者慎用
第十三讲利水渗湿药概述
薏苡仁
薏苡仁 茯苓
共同点: 两药均具有利水渗湿、健脾之功, 治疗脾虚湿盛,水肿泄泻等症
不同点: 薏苡仁药性微寒,有清热排脓、除痹止痛之效,为治肺痈、肠痈和 湿热痹证的常用药物;
茯苓兼有宁心安神之功,还可用治惊悸、失眠、健忘等症
第十三讲利水渗湿药概述
第十三讲利水渗湿药概述
二、利水渗湿药的配伍应用:
水肿骤起有表证
宣肺发汗药
水肿日久,脾肾阳虚
温补脾肾药
湿热合邪
清热药
寒湿相并 祛寒药
热伤血络而尿血
凉血止血药
泄泻、痰饮、湿温、黄疸等
健脾、芳香化湿、 清热燥湿药
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故利水渗湿药还常与行气药配伍, 以提高疗效
第十三讲利水渗湿药概述
三、利水渗湿药使用注意: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
【目的要求】 1.掌握利水渗湿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证、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及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
2.掌握药物8味、熟悉药物7味、了解药物16味。 3.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4.了解木通与通草的古今名混淆及金钱草的品种。 【教学内容与学时】 1.利水消肿药 掌握:茯苓(附:茯苓皮 茯神) 泽泻 薏苡仁 熟悉:猪苓 了解:香加皮 泽漆 蝼蛄 冬瓜皮(附:冬瓜子) 葫芦 玉米须 荠菜 枳椇子 2.利水通淋药 掌握:车前子(附:车前草) 萆薢 熟悉:关木通 滑石 海金沙(附:海金沙藤) 瞿麦 地肤子 通草 了解:冬葵子 灯心草 萹蓄 石苇 3.利湿退黄药 掌握:茵陈 金钱草 虎杖 了解:地耳草 垂盆草 鸡骨草 珍珠草 4学时
第十三讲利水渗湿药概述
泽泻 (掌握)
一、药用来源:
为泽泻科多年生沼泽植物泽泻的
块茎
第十三讲利水渗湿药概述
泽泻
茯苓
利水渗湿 表邪不解,随经入腑之膀胱蓄水证 水肿、小便不利
与滑石、阿胶、泽泻同用
水热互结,阴虚小便不利水肿
与附子、生姜同用
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阳虚水肿
第十三讲利水渗湿药概述
⒉脾虚诸证
健脾
茯苓
与人参、白术、甘草同用
脾胃虚弱,食少纳呆,倦怠乏力
与桂枝、白术同用
脾虚停饮
与山药、白术、薏苡仁同用 脾虚湿泻
⒊心悸,失眠
健脾安神
利水渗湿
与茯苓、泽泻、白术同用
脾虚水肿,小便不利
配苍术、厚朴、茯苓等
水湿泄泻
与泽泻、滑石、阿胶等配伍
阴虚有热小便不利、淋浊等证
第十三讲利水渗湿药概述
猪苓
四、用法用量:
煎服,5-10g
五、使用注意:
无水湿者忌用
第十三讲利水渗湿药概述
猪苓 茯苓
猪苓
相同点: 均利水消肿,渗湿,用治水肿,小便不利等证 不同点: 猪苓利水作用较强,无补益之功 茯苓性平和,能补能利,既善渗泄水湿,又能健脾宁心
利水渗湿药概述
利水渗湿药
耗伤津液
阴亏津少、肾虚遗精遗尿 宜慎用或忌用
四、利水渗湿药分类:
利水消肿药
利尿通淋药
利湿退黄药
第十三讲利水渗湿药概述
第一节 利水消肿药
性味甘淡平或微寒,淡能渗泄
功能 利水渗湿 利尿消肿
主治病证
水湿内停之水肿、小便不利, 以及泄泻、痰饮等证
第十三讲利水渗湿药概述
茯苓 (掌握)
第十三讲利水渗湿药概述
薏苡仁 (掌握)
一、药用来源:
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薏苡的
成熟种仁
别名:米仁、苡仁、苡米
第十三讲利水渗湿药概述
二、性味归经、功效 :
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
薏苡仁
主治病证
利水渗湿
功 健脾 效 除痹
清热排脓
小便不利,水肿,脚气及脾虚泄泻等
湿痹拘挛 肺痈,肠痈
歌括:苡仁渗利,消肿除第十痹三讲,利水清渗热湿药排概述脓,内痈可医。
风湿久痹,筋脉挛急、水肿 湿郁热蒸,蕴于经络
薏苡仁
⒊肺痈,肠痈
清热排脓
与芦根、冬瓜仁、桃仁等同用
清肺化痰,逐瘀排脓消痈
与败酱草、丹皮、桃仁配伍
肺痈胸痛,咳吐脓痰 清肠热,解毒排脓消痈
第十三讲利水渗湿药概述
肠痈
四、用法用量:
煎服,10-30g 清利湿热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 本品力缓,用量宜大 除入汤剂、丸散外,亦可作粥食用,为食疗佳品
一、药用来源:
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
别名:云苓
菌核
第十三讲利水渗湿药概述
二、性味归经、功效 :
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主治病证
利水渗湿
功 效
健脾安神
各种水肿 脾虚诸证 心悸,失眠
歌括:茯苓淡渗,健脾安第十神三讲,利水心渗悸湿药不概述寐,湿盛癃淋。
茯苓
三、临床应用:
⒈寒热虚实各种水肿
与猪苓、白术、 泽泻等同用
猪苓 (熟悉)
一、药用来源:
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
菌核
第十三讲利水渗湿药概述
猪苓
二、性味归经、功效 :
甘、淡,平;归肾、膀胱经
功效 利水渗湿
主治病证 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等
歌括:猪苓甘平,膀胱肾第十经三讲,利水利渗水湿药渗概述湿,强过茯苓。
猪苓
三、临床应用:
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 (水湿滞留者均可选用)
与黄芪、当归、远志同用
益心脾而宁心安神
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心神不宁
第十三讲利水渗湿药概述
与桂枝、白术、生姜同用
水气凌心之心悸
茯苓
四、用法用量:
煎服,10~15g
茯苓皮:茯苓的外皮
功专行皮肤水湿
赤茯苓:茯苓除去外皮,外层呈淡红色者 备注
白茯苓: 内层白色者
偏于健脾
茯神:中间有松根穿过者
偏于安神
偏于利湿
第十三讲利水渗湿药概述
茯苓
土茯苓、茯苓的来源及主要功效相同吗?
来源不同:
土茯苓是百合科多年生常绿藤本植物土茯苓的块茎入药 茯苓是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
主要功效不同:
土茯苓主要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作用,对于梅毒、汞剂中毒 而致肢体拘挛者效佳,为治梅毒要药。也可用于淋浊、带下, 湿热疮毒等证 茯苓主要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作用,对于各种水肿、脾虚诸 证以及心悸、失眠等证均可应用
三、临床应用:
薏苡仁
⒈小便不利,水肿,脚气及脾虚泄泻等 (脾虚湿滞者尤为适用。) 利水渗湿,健脾
与茯苓、白术、黄芪等药配伍
脾虚湿盛之水肿腹胀, 食少泄泻,脚气浮肿等
单味煎服
清利湿热
砂石热淋
⒉湿痹拘挛
渗湿,除痹
与麻黄、杏仁、甘草同用
风湿身痛发热者
第十三讲利水渗湿药概述
薏苡仁煮粥服 与滑石、连翘同用
第十三讲利水渗湿药概述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
概述 分论
利水消肿药 利尿通淋药 利湿退黄药
第十三讲利水渗湿药概述
概述
一、利水渗湿药定义:
能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内停病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主要作用: 功能
主治病证
利水消肿 利尿通淋 利湿退黄
小便不利、水肿、淋证、黄疸、湿疮、 泄泻、带下、湿温、湿痹等水湿所致的 各种病证
津液不足者慎用
第十三讲利水渗湿药概述
薏苡仁
薏苡仁 茯苓
共同点: 两药均具有利水渗湿、健脾之功, 治疗脾虚湿盛,水肿泄泻等症
不同点: 薏苡仁药性微寒,有清热排脓、除痹止痛之效,为治肺痈、肠痈和 湿热痹证的常用药物;
茯苓兼有宁心安神之功,还可用治惊悸、失眠、健忘等症
第十三讲利水渗湿药概述
第十三讲利水渗湿药概述
二、利水渗湿药的配伍应用:
水肿骤起有表证
宣肺发汗药
水肿日久,脾肾阳虚
温补脾肾药
湿热合邪
清热药
寒湿相并 祛寒药
热伤血络而尿血
凉血止血药
泄泻、痰饮、湿温、黄疸等
健脾、芳香化湿、 清热燥湿药
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故利水渗湿药还常与行气药配伍, 以提高疗效
第十三讲利水渗湿药概述
三、利水渗湿药使用注意: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
【目的要求】 1.掌握利水渗湿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证、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及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
2.掌握药物8味、熟悉药物7味、了解药物16味。 3.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4.了解木通与通草的古今名混淆及金钱草的品种。 【教学内容与学时】 1.利水消肿药 掌握:茯苓(附:茯苓皮 茯神) 泽泻 薏苡仁 熟悉:猪苓 了解:香加皮 泽漆 蝼蛄 冬瓜皮(附:冬瓜子) 葫芦 玉米须 荠菜 枳椇子 2.利水通淋药 掌握:车前子(附:车前草) 萆薢 熟悉:关木通 滑石 海金沙(附:海金沙藤) 瞿麦 地肤子 通草 了解:冬葵子 灯心草 萹蓄 石苇 3.利湿退黄药 掌握:茵陈 金钱草 虎杖 了解:地耳草 垂盆草 鸡骨草 珍珠草 4学时
第十三讲利水渗湿药概述
泽泻 (掌握)
一、药用来源:
为泽泻科多年生沼泽植物泽泻的
块茎
第十三讲利水渗湿药概述
泽泻
茯苓
利水渗湿 表邪不解,随经入腑之膀胱蓄水证 水肿、小便不利
与滑石、阿胶、泽泻同用
水热互结,阴虚小便不利水肿
与附子、生姜同用
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阳虚水肿
第十三讲利水渗湿药概述
⒉脾虚诸证
健脾
茯苓
与人参、白术、甘草同用
脾胃虚弱,食少纳呆,倦怠乏力
与桂枝、白术同用
脾虚停饮
与山药、白术、薏苡仁同用 脾虚湿泻
⒊心悸,失眠
健脾安神
利水渗湿
与茯苓、泽泻、白术同用
脾虚水肿,小便不利
配苍术、厚朴、茯苓等
水湿泄泻
与泽泻、滑石、阿胶等配伍
阴虚有热小便不利、淋浊等证
第十三讲利水渗湿药概述
猪苓
四、用法用量:
煎服,5-10g
五、使用注意:
无水湿者忌用
第十三讲利水渗湿药概述
猪苓 茯苓
猪苓
相同点: 均利水消肿,渗湿,用治水肿,小便不利等证 不同点: 猪苓利水作用较强,无补益之功 茯苓性平和,能补能利,既善渗泄水湿,又能健脾宁心
利水渗湿药概述
利水渗湿药
耗伤津液
阴亏津少、肾虚遗精遗尿 宜慎用或忌用
四、利水渗湿药分类:
利水消肿药
利尿通淋药
利湿退黄药
第十三讲利水渗湿药概述
第一节 利水消肿药
性味甘淡平或微寒,淡能渗泄
功能 利水渗湿 利尿消肿
主治病证
水湿内停之水肿、小便不利, 以及泄泻、痰饮等证
第十三讲利水渗湿药概述
茯苓 (掌握)
第十三讲利水渗湿药概述
薏苡仁 (掌握)
一、药用来源:
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薏苡的
成熟种仁
别名:米仁、苡仁、苡米
第十三讲利水渗湿药概述
二、性味归经、功效 :
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
薏苡仁
主治病证
利水渗湿
功 健脾 效 除痹
清热排脓
小便不利,水肿,脚气及脾虚泄泻等
湿痹拘挛 肺痈,肠痈
歌括:苡仁渗利,消肿除第十痹三讲,利水清渗热湿药排概述脓,内痈可医。
风湿久痹,筋脉挛急、水肿 湿郁热蒸,蕴于经络
薏苡仁
⒊肺痈,肠痈
清热排脓
与芦根、冬瓜仁、桃仁等同用
清肺化痰,逐瘀排脓消痈
与败酱草、丹皮、桃仁配伍
肺痈胸痛,咳吐脓痰 清肠热,解毒排脓消痈
第十三讲利水渗湿药概述
肠痈
四、用法用量:
煎服,10-30g 清利湿热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 本品力缓,用量宜大 除入汤剂、丸散外,亦可作粥食用,为食疗佳品
一、药用来源:
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
别名:云苓
菌核
第十三讲利水渗湿药概述
二、性味归经、功效 :
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主治病证
利水渗湿
功 效
健脾安神
各种水肿 脾虚诸证 心悸,失眠
歌括:茯苓淡渗,健脾安第十神三讲,利水心渗悸湿药不概述寐,湿盛癃淋。
茯苓
三、临床应用:
⒈寒热虚实各种水肿
与猪苓、白术、 泽泻等同用
猪苓 (熟悉)
一、药用来源:
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
菌核
第十三讲利水渗湿药概述
猪苓
二、性味归经、功效 :
甘、淡,平;归肾、膀胱经
功效 利水渗湿
主治病证 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等
歌括:猪苓甘平,膀胱肾第十经三讲,利水利渗水湿药渗概述湿,强过茯苓。
猪苓
三、临床应用:
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 (水湿滞留者均可选用)
与黄芪、当归、远志同用
益心脾而宁心安神
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心神不宁
第十三讲利水渗湿药概述
与桂枝、白术、生姜同用
水气凌心之心悸
茯苓
四、用法用量:
煎服,10~15g
茯苓皮:茯苓的外皮
功专行皮肤水湿
赤茯苓:茯苓除去外皮,外层呈淡红色者 备注
白茯苓: 内层白色者
偏于健脾
茯神:中间有松根穿过者
偏于安神
偏于利湿
第十三讲利水渗湿药概述
茯苓
土茯苓、茯苓的来源及主要功效相同吗?
来源不同:
土茯苓是百合科多年生常绿藤本植物土茯苓的块茎入药 茯苓是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
主要功效不同:
土茯苓主要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作用,对于梅毒、汞剂中毒 而致肢体拘挛者效佳,为治梅毒要药。也可用于淋浊、带下, 湿热疮毒等证 茯苓主要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作用,对于各种水肿、脾虚诸 证以及心悸、失眠等证均可应用
三、临床应用:
薏苡仁
⒈小便不利,水肿,脚气及脾虚泄泻等 (脾虚湿滞者尤为适用。) 利水渗湿,健脾
与茯苓、白术、黄芪等药配伍
脾虚湿盛之水肿腹胀, 食少泄泻,脚气浮肿等
单味煎服
清利湿热
砂石热淋
⒉湿痹拘挛
渗湿,除痹
与麻黄、杏仁、甘草同用
风湿身痛发热者
第十三讲利水渗湿药概述
薏苡仁煮粥服 与滑石、连翘同用
第十三讲利水渗湿药概述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
概述 分论
利水消肿药 利尿通淋药 利湿退黄药
第十三讲利水渗湿药概述
概述
一、利水渗湿药定义:
能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内停病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主要作用: 功能
主治病证
利水消肿 利尿通淋 利湿退黄
小便不利、水肿、淋证、黄疸、湿疮、 泄泻、带下、湿温、湿痹等水湿所致的 各种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