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及方法论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物质性原理)(1)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2)方法论:这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2.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1)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它的产生、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2)方法论:①人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应当尊重、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3.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1)原理: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但是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无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2)方法论:①人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②人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③要把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②意识具有能动性,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①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②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5.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②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③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也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高二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高二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高二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第一课原理与方法论:(辩证唯物论)1.物质决定作用原理及方法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反作用原理及方法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补充)自然界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考试时最好用第五课——1 )自然界是客观的。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人类意识产生后,自然界及其规律仍然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而存在。

这要求人必须尊重自然界及其规律的客观性,否则要受到规律的处罚。

①人能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和改造自然物,(向自然索取,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是人的本质能力的体现,但是人在自然面前不能随心所欲。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②人类改造自然,开发资源,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开发和治理环境。

5.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原理及方法论:(1)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离不开运动,即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运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观点,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这要求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要坚持物质和运动密不可分,善于在事物的运动中去认识事物,把握规律,使自己的思想适应变化了的客观情况,按变化了的客观规律办事。

既要反对唯心主义,又要反对形而上学观点。

Eg.“刻舟求剑”6.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这要求我们即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创新及方法论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创新及方法论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创新及方法论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涌动着重大理论创新和方法论的思想,其中三个最具有重要
意义的论点,就是人文主义、多元文化和绿色教育,这三个理论给高等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人文主义思潮正在日益增强,这不仅影响到高等教育的内容,还影响到
高校教学及培养学生的方式,它强调以工匠精神培养人才,传播文明,以及强调洞察人性及传播价值观。

为了培养学士,高校逐渐将传统的以理性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替换成以灵性为核心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们受到人文主义的影响,完善内在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信仰和创新力,同时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和个人责任感,为未来的发展做准备。

其次,随着世界的发展,多元文化正在成为一种普遍的文艺观念,这对高等教
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强调多元文化,就是满足社会个体在社会中扮演不同角色、面对多元价值观概念之间和谐共处的要求。

因此,高校在培养学生时,应尽量减少学生的不必要的传统观念,引导其学习和理解多种文化的思想,让学生面对国内外文化的多元化,切磋理论,实现各民族文化的复兴及融合,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融入更多样化社会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

最后,绿色教育也成为了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此背景下,高等教
育注重教学内容的绿色组织,推广环境教育,引导学生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思维形态,促使学生合理利用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学习中提高环境教育的意识,将环保这一责任植入教学过程,让学生们坚持主动保护环境的理念,由此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使绿色思潮逐步流传开来。

总的来说,人文主义、多元文化和绿色教育都对高等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有助于学生对社会变革和可持续发展增长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读写结合的理论来源及方法论意义[整理]

读写结合的理论来源及方法论意义[整理]

读写结合的理论来源及方法论意义读写结合教学是我国语文传统教学经验精华之一。

它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相互迁移、相互转化,相互促进。

读写结合教学法是对迁移理论最好的诠释。

无论是桑代克的“共同要素说”,或者贾德的“概括化理论”,亦或布鲁纳的“认知结构说”,若从读写结合教学的独特视角进行分析,它们无非强调一个共同的观点:为学生提供学习文本,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揣摩、体会、借鉴其写作方法,并有效地运用于自己的习作。

一句话,习作之法得益于对文本之法的理解、模仿。

新大纲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和语言积累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突出强调了语文“读”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因此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启发学生阅读的心智,把“读”与“写”结合起来"以读促悟"以悟导写"从而有效地积累语言"提作文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材的每篇课文中,都蕴藏着丰富的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的资源。

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教学中,只要我们能够把握时机,巧用教材,选准读写的结合点,经常性地去鼓励和指导学生进行诸如一题多写、仿写、改写、扩写、续写、想像写、拓展写、插补写、切换写、思路变向写、观点批判写等不同形式的具有创新性且富有个性色彩的写作练习活动,就一定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中得到培养和锻炼,从而达到我们在读写结合中实施创新教育之目的。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因此,在教学中,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吸收”更充分、灵活,“倾吐”更自然、多彩。

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根据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征,语文教学在致力于引导学生学习博大精深的语言及感悟浓郁的人文思想同时,还要重视培养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如何将所学所悟所积累源源不断地内化为自已知识体系。

哲学主要原理及方法论

哲学主要原理及方法论

哲学主要原理及方法论辩证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应。

方法论: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反作用原理原理内容: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3.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

4.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它既不能被创造、改变,也不能被消灭。

但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5.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同时规律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1)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2)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决定认识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反作用原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具有指导作用,能够促进实践的发展。

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的实践引向歧途,导致失败。

2.认识的反复性与无限性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与无限性。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唯物论的原理及方法论分别是什么

唯物论的原理及方法论分别是什么

唯物论的原理及方法论分别是什么
唯物论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1)主观符合客观,一切从实际出发。

(2)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基础,规律是客观的。

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利用规律,并为人类造福。

唯物论的原理及方法论
1唯物论的世界观
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

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这种特殊物质的机能,是客观物质对象在人脑中的反映。

②意识具有能动性。

1、意识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事物。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一经产生就反作用于物质,加速或延缓客观事物的发展进程。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推动人的实践活动顺利开展,从而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地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从而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唯物论的方法论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客观事实决定我们的工作方针、计划方案等主观的东西,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另一方面,要充分重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用正确的思想和科学理论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所有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哲学所有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辩证唯物法(唯物论+认识论)一、辩证唯物论(唯物论4个)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同时,意识又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另一方面,要充分重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物质的决定作‎用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总结: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2、意识能动性原‎理:原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的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思想意‎识则会把人们‎的活动引入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该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的原理‎:原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方法分析的基本理论有哪些

方法分析的基本理论有哪些

方法分析的基本理论有哪些
方法分析的基本理论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方法论:方法论是对研究方法的一般性规范和原则的总称,包括科学研究方法论、社会科学方法论、哲学方法论等。

方法论涉及到科学目的、科学思维方式、科学论证方法、科学观测方法等方面的理论。

2. 规范性理论:规范性理论主要关注如何正确地使用一种方法,包括方法的正确操作步骤、采样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等。

规范性理论旨在提供一套标准化的指导原则,确保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3. 描述性理论:描述性理论主要关注研究对象的特征和现象的描述,不涉及原因和因果关系的解释。

描述性理论通常通过统计分析方法来总结和描述数据,如频数分布、描述统计或数据可视化等。

4. 解释性理论:解释性理论主要关注研究对象的原因和因果关系,即为什么会发生某种现象。

解释性理论通常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来测试假设和验证理论,如实验设计、回归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

5. 设计性理论:设计性理论主要关注如何设计出一种有效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性理论旨在提供操作性的指导原则,帮助研究者从问题到解决方案的全过程进行系统规划和设计。

这些基本理论为方法分析提供了研究思路和操作指导,帮助研究者进行科学的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

不同的基本理论可以相互补充和交叉应用,从而提供更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分析方法。

矛盾观原理及方法论

矛盾观原理及方法论

矛盾观原理及方法论一、矛盾的观点理论知识矛盾的含义原理及方法论1.【原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方法论】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基本属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同一性与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含义)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互分离。

(关系)①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②矛盾的同一性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方法论】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3.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矛盾具有普遍性,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①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②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③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6.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

二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要求我们既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

7.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辩证唯物论原理及方法论

辩证唯物论原理及方法论

辩证唯物论原理及方法论
辩证唯物论原理明确了世界的基本属性是物质、运动和矛盾,揭示了
事物运动和发展的根本规律。

辩证唯物论原理分析了事物发展的矛盾规律,指出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冲突,这种矛盾冲突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盾的存在和发展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解决则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辩证唯物论方法论是指运用辩证唯物论原理分析和认识现实世界的方法。

辩证唯物论方法论强调全面、具体、历史的分析方法。

全面是指必须
从全局的角度看待问题,不能片面、孤立地看待事物。

具体是指必须从事
物具体的矛盾关系、发展变化和历史发展的角度去分析和认识事物。

历史
是指事物的发展和变化具有一定的历史过程和发展阶段,必须根据不同时
期和不同条件下的矛盾关系,科学分析事物的发展规律。

辩证唯物论原理及方法论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在科学
研究中,辩证唯物论原理及方法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辩证唯物
论原理可以帮助科学家把握事物内部的矛盾关系和发展规律,指导科学研
究的方向和目标。

其次,辩证唯物论方法论可以帮助科学家进行全面和深
入的分析,帮助他们把握事物的具体矛盾关系和历史发展的规律。

最后,
辩证唯物论原理及方法论可以帮助科学家识别错误的认识和观点,推动科
学研究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总之,辩证唯物论原理及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之一,它以
辩证法为基础,揭示了事物变化的规律和本质。

辩证唯物论原理及方法论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对于科学研究和认识世界具有指导意义,对
于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唯物论的七大原理和方法论

唯物论的七大原理和方法论

唯物论的七大原理和方法论
唯物论是一种哲学思想,认为物质是世界的基本实在,意识是物质活动的产物,世界的发展变化是由物质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

它包括了七个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分别是:
1.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唯物论认为世界的一切现象都是物质的表现和运动,物质是世界的根本实质。

2. 物质的能动性原理: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主动的,具有自己的规律性和能动性,世界的发展变化是由物质内部的矛盾和斗争推动的。

3.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唯物论认为矛盾是物质世界的根本特征,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内部,并且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4. 矛盾的主要和次要方面的原理:唯物论认为矛盾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主要方面起决定作用,次要方面起辅助作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5.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唯物论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既有渐进的量变,也有突发的质变,二者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事物的进步与发展。

6. 辩证唯物主义的具体方法论:唯物论强调对事物的具体分析,不断深化认识,揭示事物内部的矛盾和规律,为改造和发展事物提供科学依据。

7.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原理:唯物论认为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和出发点,只有通过实践来检验和证实理论,才能真正获取和发展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包含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和方法论。

这一理论体系的建立,不仅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一种科学的哲学思想,也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指导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

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

1.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之一,它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按照一定的历史规律进行的,人类社会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演进过程。

通过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研究,可以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科学的指导。

2.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核心思想,它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斗争推动的。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解决又会产生新的矛盾,推动事物不断向前发展。

3. 共产主义理论共产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和目标,它提出了实现人类社会最高阶段共产主义的理论基础。

共产主义理论主张实现阶级消亡、生产资料公有制和人的全面发展。

尽管共产主义目前还没有实现,但马克思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和奋斗目标。

二、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指在研究和改造现实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方法和途径。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主要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实证研究方法和批判性思维方法。

1. 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方法论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要求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来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通过对历史过程的研究,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则强调研究事物时要从矛盾的角度出发,把握其中蕴含的矛盾和矛盾的发展规律。

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及方法论研究

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及方法论研究

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及方法论研究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制度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界异军突起,他们通过对产权、制度、交易费用的分析,构建起以产权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为核心的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在方法论方面,他们借鉴新古典主义的分析框架和分析方法,通过对新古典主义的经济人假设的修正,并把边际交易成本分析引入制度分析中,构建了新制度经济学的方法论体系。

关键词:制度、经济人假设、交易费用一、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渊源新制度经济学是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制度及其在经济运行中的功能、地位和作用的科学。

严格地说,经济学对制度的关注和研究并非始于新制度经济学,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凡勃伦、康芒斯为代表的美国制度学派便开始倡导对现实生活中的制度结构进行分析。

制度学派代表人物康芒斯强调制度对经济生活的重要性,他认为,制度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并把制度定义为是“集体行动控制个体行动。

”他把现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关系解释为一种交易关系,他认为,“交易”概念是与“生产”概念相对应的经济学范畴,并对交易概念进行明确的界定和分类。

在康芒斯看来,交易活动是制度的最基本单位,制度不过是无数次交易活动的结果,因此,对不同类型交易的分析,也就转化为对不同经济制度的分析,这样,就使“交易”概念一般化,从而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

另外,康芒斯还强调所有权是制度经济学的基础,从所有权稀缺到制度稀缺展开分析,提出了一整套采取集体行动来建立秩序的制度体系。

新制度经济学的某些理论灵感和基础概念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美国制度学派,特别是康芒斯早期研究所有权与法律的经济学。

例如,康芒斯提出,财产真正的本来的意义不是指物质的东西,而是指使用和处理某物的绝对权利;他还指出“交易”是经济分析的基础。

可以看出,康芒斯的观点在后来的新制度经济学中基本得以保留。

由此可见,新制度经济学与早期制度经济学存在着一定的理论渊源。

二、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新制度经济学在产权、交易等一些基本理论范式上继承了凡勃伦、康芒斯等人的传统和思路,他们凭借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分析方法,在经济人有限理性、效用最大化等基本假设的基础上,研究和估价资源配置所依赖的制度条件。

唯物辩证法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唯物辩证法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唯物辩证法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唯物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它是一种反映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哲学思维方式。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原理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这些原理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辩证特点和矛盾运动的普遍规律,并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基本方法论。

首先,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原理之一。

它指出,事物的发展是由矛盾的对立面通过斗争、转化和统一来推动的。

任何事物都是由若干对立面组成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源和动力。

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矛盾的斗争和对立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其次,质量互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原理之一。

它指出,事物的性质和质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这种转化是在矛盾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矛盾的斗争和对立的统一,事物的性质和质量发生变化。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递进和渐进性质,以及事物内部矛盾和对立的连续性。

最后,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原理之一。

它指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否定、保存和超越旧的事物而产生新的事物的过程。

矛盾的发展和斗争导致了事物的否定,旧事物被否定和消灭,从而产生了新的事物。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螺旋上升性质,事物发展的过程不是简单的线性前进,而是通过矛盾的阶段性发展来实现的。

在方法论上,唯物辩证法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认识方法。

它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检验的标准,强调辩证思维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以及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根据矛盾的对立面、质量的转化和事物的否定来分析问题,全面、深入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总之,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科学的哲学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辩证特点和矛盾运动的规律,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思想武器。

在实践中,我们应该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和方法,深入分析问题,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实现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做出贡献。

哲学的所有原理及方法论知识点

哲学的所有原理及方法论知识点

哲学的所有原理及方法论知识点一、唯物论。

1.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这就像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不管是山川河流,还是高楼大厦,都是实实在在的物质。

方法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可不能天马行空,脱离实际哦。

比如说你要创业,就得先看看市场的实际需求、自己的实际能力这些物质基础。

2.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就像你看到一个红彤彤的苹果,才会有关于这个苹果的各种想法。

同时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一方面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情况来形成我们的想法;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比如在学习的时候,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计划(从实际出发),同时要有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正确意识)。

二、辩证法。

1.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就像我们人类,和周围的环境、其他的生物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不能孤立地看待事物。

比如在保护环境的时候,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要看到环境和人类的长远联系。

2. 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就像科技在不断发展,以前的大哥大现在变成了智能手机。

方法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断创新,积极支持新事物的成长。

不要守着老一套,要与时俱进呀。

三、认识论。

1.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检验标准和目的。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会阻碍实践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要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获得认识并且检验和发展认识;同时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就像做实验,在不断的实验(实践)中得出科学结论(认识),然后用这些结论去指导新的实验。

管理学研究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管理学研究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管理学研究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领导、决策等相关问题的学科,是企业和组织管理实践的理论基础。

对于管理学研究,其理论框架和方法论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管理学研究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一、管理学研究的理论框架管理学研究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现代管理思想、管理学基础理论和管理学前沿理论等。

(一)现代管理思想现代管理思想是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产生的一种新型管理思想,代表性的有西蒙斯、道格拉斯、德鲁克、巴纳德等人提出的社会人类学管理、科学管理、行动管理、人本管理等。

西蒙斯提出的社会人类学管理思想强调管理者与员工的相互沟通与理解,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

科学管理思想则主张把作业分解为最小单位,并通过标准化来提高效率。

行动管理思想则注重以行动取代规划、预测和评估,通过反复实践来不断改进。

人本管理思想则注重满足员工的需求和愿望,在员工满意的基础上提高企业的效率。

(二)管理学基础理论管理学基础理论是指一些基础性的、历史悠久的、与组织管理相关的理论体系,如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

在经济学领域中,管理学研究的企业决策与经济问题,如企业的决策和资源配置问题,资本与市场的关系等。

心理学则主要关注员工的行为和心理,如员工的动机、态度等。

社会学则关注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如组织的文化、结构和动力学等。

(三)管理学前沿理论管理学前沿理论是指目前最新的、最具前瞻性的管理学理论,如领导力、创新管理、企业文化等。

领导力理论注重描述和解释领导者所需要的素质和行为,如经验、知识、能力等。

创新管理理论则关注企业创新和创造力的问题,如如何创造新市场、新产品等。

企业文化则主张把企业的文化塑造为一种竞争优势。

二、管理学研究的方法论管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包括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两种。

(一)定性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主要在收集和分析非数字化的数据,如面谈、文献分析、观察等。

其特点是采用开放式的、非结构化的数据采集方式,允许研究参与者自由表述意见和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原理及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原理及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原理及方法论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意识也依赖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

2、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事物的运动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①遵循规律,不违背规律;②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3、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内容: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4、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内容:人的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还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5、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6、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即实践决定认识)的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勇于实践,大胆探索。

7、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方法论:既要参加实践,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8、认识反复性、无限性原理内容:正确认识的形成总是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回到实践不断上升和无限发展的过程。

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9、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

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110、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内容: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①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毕业论文中的方法论与理论框架

毕业论文中的方法论与理论框架

毕业论文中的方法论与理论框架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方法论和理论框架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它们为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指导和支撑,使得论文具有严密的逻辑和科学性。

本文将探讨毕业论文中方法论和理论框架的重要性,并介绍如何选择和建立适合自己研究的方法论和理论框架。

一、方法论的重要性方法论是研究的方法和过程的系统总结,它贯穿于整个研究过程的始终。

一个合适的方法论能够确保研究的科学性,使研究者能够按照一定的步骤和规范进行研究,从而获得可靠的研究结果。

具体地说,方法论能够帮助研究者确定研究的目标、研究的对象、采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以及研究的过程和步骤等。

在选择方法论时,需要考虑研究的目的和研究问题的性质。

如果研究的目的是描述性的,即对现象进行客观的描述和总结,那么可以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如实证研究方法;如果研究的目的是理论性的,即对某个理论进行验证或发展,那么可以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如实质性研究方法。

当然,有时也可以将定性和定量方法相结合,形成混合研究方法,以充分发挥各种研究方法的优点。

不仅如此,方法论还要考虑实施的可行性和效果。

在选择方法论时,需要考虑研究的资源、时间和技术条件等实际因素,以确保研究的可行性。

此外,还要预判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以确保研究的有效性。

二、理论框架的重要性理论框架是研究的理论基础和规范,它提供了对研究对象现象和问题进行解释和分析的思路和观点。

一个合适的理论框架能够帮助研究者理解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指导和解释研究过程和结果。

具体地说,理论框架能够帮助研究者确定研究的理论观点、研究的假设和提出的研究问题等。

在选择理论框架时,需要考虑研究的领域和问题。

不同的研究领域和问题需要不同的理论框架来进行解释,因此,选择合适的理论框架是十分重要的。

当然,在选择理论框架的时候,也可以借鉴其他领域的相关理论,以丰富和拓展自己的研究思路。

不仅如此,理论框架还要考虑其可靠性和适用性。

在选择理论框架时,需要对该理论的发展历程、应用范围和实际效果进行评估,以确保其可靠性。

方法论

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科学的哲学方法论,它不仅是认识客观世界的武器,也是改造现实的武器。我们教科 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的哲学内容,并不全是马克思的首创,而大部分是马克思同意的观点,比如辩证法 理论。马克思的重要贡献是历史唯物主义。
谢谢观看
在中国古代的名辩思潮中,惠施、公孙龙等人的论辩反映了一般与个别、相对与绝对的矛盾,他们都从不同 的侧面割裂了个别和一般、相对和绝对的关系。后期墨家和荀子则注意把它们结合起来,这一讨论对推动中国古 代思想方法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古代中国哲学和古希腊罗马哲学中,还没有专门的自觉的方法论学科分支。方法论的发展与近代大工业和 自然科学的发展是不可分的。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工商业的发展促使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发展,产生了探索正 确认识自然的科学方法论的迫切需要。这时,哲学作为方法论的意义才被突出出来。
方法论也是一个哲学概念。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 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方法论是普遍适用于各门具体社会科学并起指导作用的范畴、原则、理论、 方法和手段的总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著作中经常提到方法论这个概念。
关系
与世界观
与历史唯物主 义
与世界观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处于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之中,事物普遍联系的最本质的形式和运动 发展的最深刻的原因是矛盾着的对立方面的统一。因此,孤立地、静止地看问题的形而上学思维方法是错误的, 而矛盾分析法是最重要的认识方法。唯物辩证法认为,实践是主观和客观对立统一的基础,脱离实践必然会导致 主客观的背离,产生主观主义,所以必须坚持实践以保持主观和客观的一致性。在认识过程中,要用实践检验人 们的认识,要善于正确地运用多种多样的科学实验和典型试验的方法。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个客观物质世界以及 其中的每一个事物、现象都是多样性的统一。各自都有自身的结构,包含有不同的层次、要素,组成一个个系统; 各个事物、现象、系统都有自身的个性;同时,它们之间又有着某种共性,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多样性与统一性、 共性与个性都是对立的统一。由此产生了认识中的归纳法和演绎法、分析法和综合法、由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和 由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方法等等。这些不同的方法也都是对立的统一,因而不能片面地抬高其中一种方法而贬 低另一种方法,而要把它们各自放在适当的地位。既要反对片面强调归纳法的经验论,又要反对片面强调演绎法 的唯理论、独断论和教条主义,而应当把归纳和演绎辩证地结合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P D F c re a te d w ith p d f F a c to r y tr ia l v e r s io n
n思考讨 论中的其他问题
o 尽可 能多搜集相关应用资料。 o 避免使 用“我认为…”等。 o 注意 “内环境 ”与“系统要素 ”的关系(区别);环 境确定与分析应 更直接 、更具体 。 o…
n4.系统分析原理 应用问题
o 应用领域 广泛(如教学参考书中的实例) o 对系统 分析的技术 方法具有指导作用 ( 将在课 程 第二 、三段具体说明 )
Ø 充分 发挥 系统 分析 小组 的作用(一般 4人) Ø 问题应 尽可能具体 ,且贴近实际 Ø 注意 对多目标 和 多方案的挖掘 ,并以此来检验 问题 ,首先 注重 SA 原理框架 的应用
n一.SE理论 (1)
Part2 SE理论及其方法论
n一. SE理论(课外自学) n二. SE基本工作过程 n三.系统分析原理及其应用问题
o 简述一般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对系统工程方法 论的启示。 o 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计适当项目,列表比较系统论、控制论、信息 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突变论的特点。 o 你如何理解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论)? 其理论基础有哪些 ?
n一.SE理论 (2)
o 钱学森 —— 我认为把运筹学、控制论和信息论同贝塔朗 菲(一般系统论)、普利高津(耗散结构理论)、 哈肯(协同学)、艾根(超循环理论)等人的工 作融会贯通,加以整理,就可以写出《系统学》 这本书了。
n二.SE基本工作过程 ——霍尔三维结构
n二.SE基本工作过程 ——切克兰德方法论
n系统分析原理 ——SA要素
o SA要素: ①问题 ②目的及目 标 ③方案 ④模型 (结构、 数学、仿真) ⑤评价 ⑥决策者
n系统分析原理
o 2.SA程序
n系统分析原理 ----- SA 程序
o SA 程序 图是 SA 的一般 过 程, 也 为全课 程提供 了基本的 逻辑框架 , 因 而十分 重 要。在 对其理 解和应用 上应注 意以 下各 点: ① 重视做好初步 SA. 5W1H(What/Why/Who/Where/When/How) 方法 是做好 这段工作的基本 线索 。 ②在规范分析中 一般 需 (或 尽 可应) 建立 结构 模型 、数学 模型 或 仿 真模型 。 ③每 段结 束后 系统方 案 的变化轨迹是 :可 行 方案→非劣 方 案→经 排 序的 非劣 方案(或 称选择性 方 案)。 ④ 环境分析 贯穿 SA 全过 程, 在 SA 中是十分 重 要和必 不可 少 的。 ⑤ 在管理应用 SA 过程中 ,并不一 定要 (或 能 )遍历并完成 每一个具 体 过程( 哪些必 不可 少? ) 。
n二、SE基本工作过程 —两种方法论的比较 (?)
o o 相同点:问题导向;注重程序及阶段; … 不同点: (研究对象或应用领域、基本方法、 核心内容或关键 点、反馈机 制、 …)
1 P D F c re a te d w ith p d f F a c to r y tr ia l v e r s io n
n思考讨 论题
p 1-3 :人与信息是核心要素,结构 复杂、动态化; 属 性及目标多样 ,且目标冲突 ;环境影响广 泛;经济性突出; … p 1-4 :4+1 条;首先 是方法论;应用领域 日益多样 化;方法 集成化、信息 化、模块化、工具化;… p 1-5 :本专业领域 应用 前景(参考4-7 个“结合”) 应查阅相关资料(论文、报告等)
n三、系统分析原理及其应用问题
o 1.系统分析 概念 系统分析 (SA)是在对系统问题现状 及目标充 分挖掘 的基础上,运用 建模及预测、优化、仿真、 评价 等方法,对系统的 有关方面进行定性与定量 相 结合的分析,为决策者选择满意 的系统方案提供决 策依据 的分析研究 过程。 SA是SE的核心 内容、分析过 程和基本方法。
4 P D F c re a te d w ith p d f F a c to r y tr ia l v e r s io n
n系统分析原理
o 3、SA 的特点及原则 (1)问题导向 (2)以整 体为目标 (3)多方案模型分析 和选优 (4)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 相结合 (5)多次反复进行
2 P D F c re a te d w ith p d f F a c to r y tr ia l v e r s io n
npart2(第二章)思考讨 论题
o 2-1.简述一般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对系统工 程方法论的启示。 o 2-2.请设计适当项目,列表比较系统论、控制论、 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突变论的特点。 o 2-3.你们如何理解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 (论)?
n思考讨 论题
o 2-4.什么是霍尔三维结构 ?它有何特点 ? o 2-5.霍尔三维结构 与切克兰德方法论有何 异同点 ? o 2-6.请举例说明 (通过框图 )切克兰德方法论的 过程。( 根底定义、概念模型 ) o 2-7什么是 系统分析 ?它与系统工程 关系如何 ? 系 统分析的 要素有哪些 ?各自是何含义 ? o 2-8.你如何 正确 理解系统分析的程 序? o 2-9.初步 系统分析有何 意义 ?如何做好这项工作 ? o 2-10.进行 系统分析的原 则及要求有哪些? o 2-11.请通过一实例,说明应用系统分析的原理。
n关于第 一次课堂讨 论(小组发言 )
o 时间: 10.27 o 内容:第一、二 讲部分思考讨 论题; 小组拟做 系统分析的问题。 o 注意事 项:每组发言时间 一般不超过10分钟; 每组同学应集 中就坐; 每组有一 人负责评 分( 30分制)。
nPart1 思考讨 论题( 第一章)
p 1-1.选择 一个你所熟悉 的系统问题 说明: (1)系统的 功能 及 其 要素; (2)系统的 环境及输入、输出; (3)系统的 结构 (最好 用框图 表达);(4)系统的 功能与 结构、 环境 的 关系。 p 1-2.说明 系统一般 属性的含义,并据此归纳出若干 系统 思 想或观 点; p 1-3.管理系统有何特点 ?为什 么说现代管理系统 是典 型的 (大规 模)复杂 系统 ? p 1-4.请总结系统工程的特点 (结合 part1、 2内容 )。 p 1-5.结合系统工程应用 领域 ,说明 系统工程 在你所学专业 领域 的可能应用及其 前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