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能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感悟作者情感。
3.培养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课文:《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秋天的树叶》、《古诗二首》2.读写结合:《秋天的树叶》仿写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培养朗读、背诵能力。
2.教学难点:体会课文情感,感悟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四、教学课时1.课文教学:4课时2.读写结合:1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秋天的雨》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展示秋天的景象,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学习课文自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技巧,注意语气、节奏。
学生齐读,加强朗读效果。
3.理解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复述课文,巩固理解。
4.感悟情感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5.课堂小结第二课时:《听听,秋的声音》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展示秋天的声音,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学习课文自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技巧,注意语气、节奏。
学生齐读,加强朗读效果。
3.理解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复述课文,巩固理解。
4.感悟情感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5.课堂小结第三课时:《秋天的树叶》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展示秋天的树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学习课文自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技巧,注意语气、节奏。
学生齐读,加强朗读效果。
3.理解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复述课文,巩固理解。
4.感悟情感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5.课堂小结第四课时:《古诗二首》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展示古诗描绘的秋天景象,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三上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创作我的自然手账本一、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以“我与自然”为主题,编排了《大自然的声音》、《读不完的大书》、《父亲、树林和鸟》三篇课文,语言各具特色,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大自然的声音》通过对自然界各种声音的生动描写,表现了用心体验大自然的妙趣;《读不完的大书》呈现了从大自然中感受到的无穷乐趣;《父亲、树林和鸟》展现了父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主要依托三篇精读课文以及语文园地部分进行落实。
学习精读课文时,要“感受生动优美的语言”,借助“交流平台”的提示,学会“摘抄生动优美的语言”,然后在“词句段运用”部分尝试“自主创造生动优美的语言”。
本单元的生动语言俯拾即是,在学习时可以先让学生作为一名朴素的读者自由阅读,再集中讨论自己发现的优美之处,教师再相机引导学生进行梳理和积累。
交流完这些生动优美的句子,还要让学生有意识的进行摘抄积累,继而运用到自己的创造中去,实现从积累到模仿再到创造的提升。
本单元的习作训练要素是“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旨在引导学生把视角转向生活,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以指导生活实践。
教学时可以将重点放在“现象的描述”和“改进的建议”上。
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训练要点是“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汇总小组意见时,尽可能反映每个人的想法”,目的是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小事,做一名积极生活的实践者。
无论是口语交际,还是单元习作,这两个表达训练要素都引导学生留心生活,并尝试把想法表达记录下来,让学生从小养成关注社会现象,并公开表达想法的积极生活态度。
二、单元学习目标经过以上的梳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可以表述如下:学生将知道:1.什么样的语言是生动优美的。
2.生动优美的语言会带来丰富多彩的阅读体验。
3.语言文字积累越丰富,越能在表达时创造出生动优美的语言。
学生将理解:丰富的语言积累可以助力准确生动的表达学生将能够:1.在阅读过程中,借助抄写、仿写等形式,积累生动的语句。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 习作 我有一个想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能够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自己的一个想法,并能够围绕自己的想法进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的习作“我有一个想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一个想法,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写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能够用具体的语言描述自己的一个想法。
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能够有自己的想法,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课件。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兴趣。
2. 观察与思考: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生活,发现一个问题,并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3. 交流与分享: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问题和想法,然后每组选一个代表在全班分享。
4. 写作指导:根据学生的分享,教师进行点评,并给出写作的建议。
5. 学生写作: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写作。
6. 作业布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写一篇短文。
六、板书设计我有一个想法1. 观察生活,发现问题2. 思考解决方法3. 用语言表达出来七、作业设计1. 根据自己的想法,写一篇短文。
2. 互相交流,看看别人的想法,给出自己的建议。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能够用具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一个想法,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问题的发现和思考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写作指导”环节。
这个环节是整节课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将所思所想有效地转化为文字表达,也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步骤。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七单元大自然的声音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七单元大自然的声音人教(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自然的声音,并能够通过听的方式辨认出其中的一些声音;2.通过描写形容词的使用,表达大自然的声音;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听力能力,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听辨大自然的声音,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听力能力;2.使用形容词描写大自然的声音,让学生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大自然的声音录音或视频(如雨声、风声等),让学生观看或听取,引出本单元的话题——大自然的声音。
2. 学习活动(45分钟)(1)第一组活动:听辨大自然的声音(20分钟)教师将多个大自然的声音录音文件分别编号,并写在黑板上,例如:1. 鸟鸣声,2. 海浪声等。
然后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按顺序听取教师播放的一段声音,尽可能地分辨出这是哪种声音。
每三分钟换一次学生。
最后,教师让学生自己说出听到的声音,并验证正确性。
同时,让学生复述一些他们最喜欢的声音,为下一步描写做铺垫。
(2)第二组活动:形容词描写大自然的声音(2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声音,然后写出对这种声音的描述。
学生可以互相讨论,搜集更多的形容词。
比如,学生可以说:“听起来像欢乐的小鸟在欢唱”, “像是狂怒的大海在咆哮”等。
之后,教师选择几个代表性的学生,让他们上门口描述自己喜欢的声音。
同时,教师可以提供些评价和点评。
3. 课后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记录自己在生活中听到的声音,并试图用形容词进行描述。
四、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观察、学生表现、评价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估。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教学,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大自然的声音,同时也通过听、说的方式进行了语言表达的训练。
但是,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到几点:一是要注意教学活动的安排时间掌控,保证学生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二是需要更具体地指导学生使用形容词,以及如何准确表达大自然的声音,让学生更好地转化为语言;三是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如何记录声音并进行语言表达,以及如何给予评价和反思,让学生成长和进步。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择了哪些事物来写天空?2.品读太阳。
(1)师:说一说,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美?(2)落日的余晖也十分美妙,作者是怎样写出这种美的 3.品读云彩。
(1)云彩的奇妙之美你又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呢?(2)这里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呢? 4.品读雨点。
(1)出示句子,说一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
5.品读“水洼”“群星”。
6.教师小结。
为什么作者说这些事物是有生命的? 料,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读出当时的奇妙。
3.(1)生交流:作者写了云彩有很多形状,让我感受到了美。
(2)省略了由各种形状的云彩引发的无数想象。
4.交流:写出了雨点急、雨大的特点。
5.小练笔:太阳像大火球一样升起来了。
群星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
6.生进行交流。
活动意图:抓住重点语句,借助图片直观感受,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与作者产生共鸣。
通过对内容的感悟、理解,体会作者抓住了事物的颜色、形状等主要特征,运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按照一定顺序把“奇妙”写具体。
环节四:指导书写。
1.读准生字字音。
2.指导易错字。
5.作业设计: 补充完整并修改小练笔。
6.板书设计:22我们奇教师活动:1.(1)朗读课文第9-16自然段,想一想,那大地又珍藏了什么?(2)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2.出示描写春天的句子,你们能读出植物的什么特点?3.学习夏天,此时此刻你就坐在这夏天的绿荫下,你会说些什么?4.学习13-15段,这里写到了秋天的什么特点?文中还写到了秋天的什么事物?4.结合相关语句,说一说作者觉得冬天奇妙的地方是什么。
5.小结学法。
6.为什么作者认为春夏秋冬这些事物是有生命的?学生活动:1.(1)生交流: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写大地的奇妙的。
(2)生找出每个季节的景物。
2.春天:植物的生长。
3.夏日:绿荫清凉。
4.秋天:落叶、秋风、小动物。
5.冬天:冰柱、水滴6.生交流汇报。
活动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来体会“大地”的奇妙之处,抓住重点语句,借助图片直观感受,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与作者产生共鸣。
2024年部编新改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复习课教案
2024年部编新改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复习课教案【学习目标】1.复习课文内容,及其生字词语。
2.感受课文的生动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3.学习写日记。
【核心素养】1.感受课文的生动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2. 学习写日记。
【重难点】学习写日记。
【评价任务】掌握本单元生字词语。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二、复习本单元学习内容1.生字、词语。
学生认读,抽查学生听写。
2.课文复习学生浏览一下问题,回顾单元重点内容:(1)《古诗三首》A.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注意重点字词解释:①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②方:正③空蒙:迷茫缥缈的样子④亦:也⑤西子:西施⑥青螺:青绿色的螺,这里指的是洞庭湖中的君山B. 想象古诗描绘的景色:①欲把西湖比西子,把西湖比作西施;②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③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大自然的声音》A易错音、易错词演奏(zòu)汇聚(huì)呢喃(ní)汹涌澎湃(pài)虫鸣(ming)美妙温柔演奏感受激动雨滴手风琴打击乐器敲敲打打B. 本文主题《大自然的声音》一文中,作者将大自然中的事物比作音乐家,把他们发出的声音描绘成各种美妙生动的乐曲,体现了大自然的美。
(3)《读不完的大书》A.大自然是一本看不完的大画册,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里面有无穷的奥秘,有无尽的乐趣。
“看不完”“读不完”“无穷”“无尽”与题目“读不完的大书”遥相呼应,“无穷的奥秘”“无尽的乐趣”勾住我们脚步,也让我们心生到大自然中看一看的内心冲动。
把大自然比作“看不完的画册”“读不完的大书”,写出了大自然美不胜收,处处如诗如画,以及大自然蕴含丰富的知识,处处有学问,处处有未知。
B.课文主题:本文写作者小时候没有玩具,他在大自然中探索奥秘、获得乐趣的故事。
文章通过对野外与自家房前屋后自然环境的描绘,说明了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大自然的声音》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大自然的声音》教学设计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5.学生交流:在朋友安慰自己时,在妈妈哄妹妹睡觉时,在同学之间说悄悄话时……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7.学生交流:在升旗仪式时听到过雄伟的国歌声,在音乐会中听到过激情澎湃的交响乐……8.学生有感情地朗读9.男女配合读,齐读。
“雄伟的乐曲”等词中感受到风声的美妙。
①教师出示第5句,指导学生读好多音字“呢”,并提问:“呢喃细语”的“呢喃”原来是指燕子的叫声。
“呢喃细语”形容小声说话,轻声细语。
你在哪里听到过“轻轻柔柔的呢喃细语”?(2)指导学生轻柔地朗读第一个分句。
(3)提问:生活中,你在哪里听到过“雄伟的乐曲”和“充满力量”的声音?(4)指导学生情感激昂地朗读第二个分句。
(5)教师分别播放温柔、激昂风格的音乐,学生配乐朗读。
教师指导:将“轻轻柔柔”“呢喃细语”等词语读得轻柔舒缓,将“雄伟”“充满力量”等词读得激昂有力,就能读出两种风声的对比。
4.引导背诵。
(1)激趣引导:这个自然段写得多好啊!让我们仿佛听到了美妙的风声。
我们试着背一背吧。
(2)教师出示:学生能抓关键词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能联系生活说能轻柔地朗读第一个分句学生能联系生活说学生能激昂地朗读第二个分句学生能用两种不同的朗读方式表现风声的对比10.指名学生尝试填空背诵,全班齐背11.学生摘抄描写风的词语5.这么美的语言,想不想积累下来?那怎么积累呢?我们请个小伙伴来告诉我们。
(出示:第七单元交流平台)瞧,这是老师设计的一张音乐家——风的摘抄卡纸,我们一起摘抄课文第2段中描写风声的词语吧。
6.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风这位“音乐家”的音乐世界,通过抓关键词、联系生活想象等方法,聆听了大自然美妙的的声音。
下节课我们继续用这样的方法,去聆听大自然其它美妙的声音。
学生能准确填空背诵学生能准确归类摘抄活动意图说明:感受生动的语言,最好的办法就是朗读。
读课文中生动的语言,想象语言描绘的画面,读出语言的画面感。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07 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07 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的含义,把握文章的主题,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课堂讲解等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教学内容:1. 生字词的学习:本单元共有生字词50个,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认读、书写,并理解其含义。
2. 课文的理解:本单元共有4篇课文,要求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
3. 阅读技巧的培养: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能够掌握阅读的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理解,阅读技巧的培养。
2. 教学难点:对课文主题的理解,阅读技巧的掌握。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教学视频。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查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练习巩固: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板书设计:1. 课题: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 课型:阅读课3.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4. 教学内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理解,阅读技巧的培养5. 教学重点与难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理解,阅读技巧的掌握6. 教学过程:导入,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课堂讲解,练习巩固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学习成果。
2. 预习下一课的内容,提前了解课文内容。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三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七单元
三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七单元三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七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练习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包括《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四篇课文,内容都与秋天有关,展现了秋天的美丽和多彩。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2.难点:引导学生体会秋天的美丽和多彩,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播放秋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对秋天的印象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新课(30分钟)(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讨论、问答等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互相评价朗读效果。
3.巩固练习(10分钟)(1)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认读并组词。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加练习和巩固。
五、板书设计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生字词:XXX、XXX、XXX……重点句子:XXX、XXX、XXX……六、教学反思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朗读、讨论、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同时,我也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语文园地》是对本单元语文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梳理与拓展运用,涵盖了多个板块的内容,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等。
交流平台:主要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中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如细致观察、连续观察等,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察经验,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提升他们的写作素材积累意识。
识字加油站:通过呈现一些与生活场景相关的词语,如“海参、蠕动、攻击、反推力、迅速、后退、轮船、长途、石油、天然气”等,帮助学生认识新的生字,拓展词汇量,同时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所涉及的事物或现象,增强对生活常识的认知。
词句段运用:这一板块包括两部分内容。
一是让学生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通过对比不同句式在表达效果上的差异,如“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像在打鼾”与“蜜蜂嗡嗡,小鸟啾啾,小狗汪汪,还有的在打鼾”,引导学生感受排比句的生动形象;二是让学生学习用合适的词语形容不同的速度,锻炼学生准确运用词语描述事物特征的能力。
日积月累:选取了一首古诗《早发白帝城》,这首诗意境开阔,语言明快,有助于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韵味,积累经典古诗,同时通过对古诗的学习,了解古代诗人的行旅经历和情感表达,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学情分析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经过前段时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能认读一定数量的生字、能书写简单的句子等。
但在以下几个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方面: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会进行一些观察,但对于如何像课文作者那样有方法、有目的地进行细致观察和连续观察,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和实践经验,在观察后如何将观察所得有效运用到写作等方面也存在不足。
词汇积累与运用:学生已经认识了不少生字词,但对于一些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专业性较强的词汇(如“海参、反推力”等),可能理解和记忆起来有一定难度,并且在运用词语准确描述事物特征(如形容速度)时,可能还不能做到精准选择合适的词语。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本单元的字、词、句,并能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内容本单元包括《古诗两首》、《秋天的雨》、《金色的草地》等课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秋天的美,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本单元的字、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如《秋天的雨》中雨的象征意义。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音频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入本单元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通过讲解、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字、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 写作练习: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1. 课后阅读:布置与本单元相关的阅读材料,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2. 写作练习:布置与本单元相关的写作任务,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 课后讨论:布置与本单元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讨论。
课后反思通过课后反思,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总结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语文知识,还可以培养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教学重点与难点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这是因为教学重点与难点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也是教师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集中体现。
第七单元《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 通过观察和描述身边的“小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话题:身边的“小事”2. 交际方法:倾听、表达、交流3. 交际要求:认真听、主动说、态度自然、尊重他人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小事”,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等2. 学具:笔记本、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身边的“小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倾听、表达和交流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口语交际的要求。
3. 活动设计:分组进行口语交际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
4. 总结与反馈: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总结课堂内容,强调教学重点。
六、板书设计1. 第七单元《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2. 主体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课后反思七、作业设计1. 观察身边的“小事”,用日记形式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2. 与家长交流,讲述自己在本节课学到的内容。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和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小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总结:本节课通过讲解倾听、表达和交流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口语交际的要求,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和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小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语文园地》,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的词语、句子和语法知识。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语文园地》中的文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讲解、讨论、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本单元所学知识。
(2)引导学生运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学习《语文园地》,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具备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词语学习:复习本单元所学的词语,巩固词语的正确书写和用法。
2. 句子学习:学习本单元中的优美句子,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 语法知识:讲解本单元涉及的语法知识,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
4. 阅读理解:学习《语文园地》中的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 写作训练:结合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6. 口语表达: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词语的正确书写和用法。
(2)句子的构成和运用。
(3)语法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4)阅读理解的提高。
(5)写作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难点:(1)词语的辨析和应用。
(2)句子的仿写和创新。
(3)语法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4)阅读理解的深入和提高。
(5)写作思路的拓展和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教学卡片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第七单元中所学的生字、生词,流利朗读课文,并能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和理解新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培养对母语的热爱和对多元文化的尊重。
教学内容第七单元主要包括《秋天的雨》、《古诗两首》、《金色的草地》等篇目。
教学内容围绕秋天和自然景象展开,通过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和描述秋天的特征,体会作者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和真挚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2.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季节变化和对自然的感悟。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实物展示。
- 学具:学生字典、彩色笔、练习本。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秋天景象的回忆和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单元的主题和内容,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初步了解。
3.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查找生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课文的主题和情感,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5. 写作练习: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尝试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式描述秋天的景象。
6. 总结反馈: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学生反馈学习心得和疑问。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可以包括课文标题、关键词汇、重点句子等。
作业设计1. 必做题:抄写和默写生字词,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选做题:撰写一篇关于秋天的短文,或绘制一幅秋天的图画。
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效果和不足,考虑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注:由于篇幅限制,具体教学内容和过程需根据实际教材和教学大纲进行详细设计和展开。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习作《我有一个想法》教学设计
习作《我有一个想法》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次习作的要求是“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旨在引导学生把视角转向更广阔的生活空间,表达自己的想法。
不同于之前的记叙文,本次习作更侧重写现象和想法,以指导生活实践。
二、教学目标1.能清楚地写下生活中的某种现象及自己对此的想法。
2.能主动用书面的方式与别人交流想法。
3.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从而发展学生在想象中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重点能从积极的方面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教学难点把自己的发现和自己的想法写清楚。
五、教学准备教学课件、预习单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轻松导入。
1.引导交流。
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许多现象,有些是不文明的行为,有些却令人称赞。
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好的或者不好的现象。
2.学生充分交流。
预设1:给爷爷祝寿时,大家都在看手机。
:预设2:写作业时从网上抄写答案。
预设3:我们班里有一个植物角。
预设4:小朋友在捡拾垃圾。
教师点评: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因为你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
这节习作课我们就在作文中写一写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教师适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图片和话题交流,唤醒学生对生活的记忆,激发情感体验,为学生写出自己对某种现象的想法做好铺垫。
二、例文引路,学写想法。
1.明确习作任务。
(1)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或问题引起了你的关注?你对这些现象有什么想法?从自己发现的或同学列举的现象中选择一个写一写。
(2)你想写什么?同学交流。
2.启发思路:有了想法,该如何写出来呢?课件出示第1则例文片段:我发现爱玩手机的人特别多。
上个月我们去给爷爷祝寿,聚会的时候大家都在各自看手机,很少一起聊天。
我爸爸下班回家之后,也一直玩手机,我叫他他都不理我。
过于沉迷手机会影响与别人的交往,我们不应该总是玩手机,应该用更多的时间关心身边的人。
(1)指名读。
(2)思考: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3)学生谈读后感受。
(4)总结:我们可以像这则例文片段一样,先用一句话点出看到的现象,再用几个事例把现象说清楚,最后写出自己的想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25 太阳是大家的学习目标1.认识‚彤、陪‛2个生字,会写‚彤、霞、陪、趁‛4个生字,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浪花、睡觉、睡梦‛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懂得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太阳是大家的,人类应友好相处。
课前准备1.生字生词卡片。
2.同步阅读中的诗歌《地球只有一个》。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激趣导入1.教师导入:我知道同学们特别喜欢猜谜语。
现在老师来说一条谜语,大家可要认真听,动脑筋猜啊!有位长寿老公公,天亮从东来出工。
他把光明给世界,还把温暖洒人间。
要问公公在哪里,请你仔细看画中。
2.学生猜谜,教师引导。
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1.读一读: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一画:画出本课生字,多读几遍。
3.认一认: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4.帮一帮:四人为一小组互读课文,互相帮助指正。
5.比一比: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读课文,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正确、流利。
朗读感悟1.读一读:自由读文,想一想这首诗告诉了我们什么,把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
2.帮一帮:小组内同学互相说一说读了这首诗知道了什么,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共同研究。
3.说一说: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感悟诗句中所蕴含的意思,并结合第二小节,启发学生说一说太阳做了哪些好事。
除诗中所写的之外,太阳还做了哪些好事?指导学生仿照诗句进行补充,如:她使庄稼茁壮成长,她使动物有了温暖的家;她陪着小朋友在学校学习,听他们充满童趣的谈话。
4.朗读最后一节,结合插图,说说这一节的意思。
a.从对别的国家的小朋友等待太阳、盼望太阳的描写中,感受太阳是大家的;b.太阳是大家的,人和人是平等的,各国人民要友好相处。
5.议一议:提出在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讨论。
第二课时感情朗读1.读一读: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反复练读。
2.说一说:说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及原因,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3.评一评: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议。
4.想一想:每小节诗写了什么,全班交流。
练习背诵1.练一练:用最快的速度练习背诵。
2.比一比:小组内同学互相背诵,比比准背得准确。
3.背一背:指名分小节背诵,其他同学默背。
交流感受1.想一想:学习了这首诗以后,有什么感想。
2.谈一谈:说说自己的感想或收获。
3.说一说:你想对别的国家的小朋友说些什么,自由表述。
学习生字1.记一记: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够快速记住生字的字形,同桌之间交流。
2.教一教:请学生做小老师,教记字方法。
3.写一写:请学生自己先来观察,提出书写要点,教师指导学生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拓展阅读太阳只有一个,它是人类共同的光明使者;地球只有一个,它是人类共同的生活家园。
地球上的人民应和睦相处,让世界充满爱。
下面请同学们再来读读同步阅读中的《地球只有一个》这首诗歌,想一想这首诗告诉了我们什么。
26 一面五星红旗学习目标1.认识‚摊、奈‛等5个生字,会写‚窄、脖‛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假日、背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尊重和爱护国旗,体会世界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
课前准备1.每个小组自制一套字词卡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激情导入,提示课题1.出示多媒体课件:升国旗仪式录像。
2.教师导入:同学们,在这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中,望着徐徐升起的五星红旗,你会想到些什么?3.心灵对话:学生自由谈论自己的感想。
4.导引课题:是呀,五星红旗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尊重和爱护它。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一面五星红旗‛的故事。
(板书课题)初读课文,读准读通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本课生字及所在词语,多读几遍。
(给学生留有充足的读书时间)2.小组合作学习。
a.拿出小组自制的词语卡片进行认读,说说自己认识哪些字,怎么认识的。
互相教读不认识的字词,并想办法快速记住。
b.轮读生词卡片,讨论词语意思。
c.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d.提出不懂的问题,交流解决。
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学习,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帮助释疑解难。
3.集体交流反馈。
a.课件出示生字新词,开火车快速认读。
为生字再找些新朋友组成词语,请学生在黑板上写下来。
b.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学生评议。
c.提出小组内没有解决的疑问,全班讨论。
(有些需要深入读书方能解决的问题可写在黑板上,暂不讨论)巩固识字,指导写字1.请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字形,想想这些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怎样写才美观。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范写比较难写的生字,如‚窄、摔‛等字。
3.练习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学生的书写作业,进行评议。
第二课时听写生字、词语细读课文,互动探究1.自主学习: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2.小组合作: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及收获,组长带领组员把大家的收获进行整理归纳。
a.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b.‚我‛为什么不接受老板的条件?3.集体交流:每组派一个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结合学生发言相机出示描写面包店老板的语句,引导学生认真进行品读,并结合上下文弄清其态度变化的原因──被‚我‛的爱国行为深深打动。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段落。
动情朗读,升华感悟1.通过认真读课文,你觉得‚我‛和面包店老板是怎样的人,你想对那个面包店老板或作者说些什么?请学生畅所欲言。
2.带着对作者及面包店老板的敬佩之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自由组合,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4.请一组同学朗读,全班同学共同评议。
研读课文,体会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表达方法1.读了课文,同学们被‚我‛的爱国情感和中外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所深深感动。
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叙述顺序。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表达方法(先写漂流过程:出发、遇险、来到小镇面包店;再写来到小镇后的情况:向老板求助,和老板谈交换面包的条件,拒绝用五星红旗交换,被老板救助)拓展练习1.摘抄文中感人的语句。
2.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3.写一写自己读过课文的感想。
27 卖木雕的少年学习目标1.认识‚尼、驮‛等11个生字,会写‚卖、售‛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4.请学生搜集有关世界各国风景名胜的文字及图片资料。
5.教师准备一段介绍非洲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录像及课文配乐录音。
6.每个小组自制一套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资料共享1.老师请同学们搜集的有关世界各国风景名胜的文字及图片资料,找到了吗?谁来给大家进行展示或介绍?(请学生到前面展示)2.老师找到了一段非洲南部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录像,请大家一同观赏。
看过之后请你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3.学生观看录像后自由表达。
4.在这个大瀑布的不远处,有许多出售木雕工艺品的人,下面让我们来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
(板书课题)初读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认识的字词。
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学习。
a.小组长利用自制的生字卡片带领小组成员认读生字,并想办法快速记住字形。
b.认读生词卡片,讨论词语意思。
c.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d.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朗读展示:谁愿意读哪段便站起来朗读。
4.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研读感悟1.自主阅读思考:想想卖木雕的少年是一个怎样的人。
画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语句反复读读,结合上下文想象他当时是怎样想的。
2.同桌交流,谈谈自己的探究结果,相互启发,一起再来深入探究。
3.集体交流。
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出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语句,引导学生感悟少年的思想感情,相机指导朗读。
4.说说卖木雕的少年是怎样一个人。
第二课时品读入情1.激情导入:同学们已被卖木雕的少年那诚恳的态度、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以及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深深打动了。
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那动人的情景。
(播放配乐朗诵的课文录音)2.请同学们睁开眼睛,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请大家畅谈自己的感受。
3.把你们深切的感受带到朗读中去吧!请同学们自由组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全文也行,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也可以;自己读也行,与别人分角色读也可以。
4.朗读展示,教师引导学生评议。
学习发现1.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读课文,看看还能有什么新的发现,跟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新发现‛。
4.每位同学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下面请大家大胆公布自己的‚新发现‛。
教师启发学生从文章的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探究、发现。
如课文里有许多四个字组成的词语,请学生写在黑板上。
总结收获1.想一想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
2.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
读读写写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快速认读。
2.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字形,想一想怎样把这些字写美观。
3.教师范写个别生字,如‚掏、辨、齿‛等。
4.学生练习书写,同桌互评。
28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师生共同搜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通过资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教学重、难点: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1.同学们,课前老师请大家查找关于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找到了吗?谁来把你了解到的内容向大家介绍介绍?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介绍。
3.小结过渡:中国国际救援队圆满完成了任务,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也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赞誉——‚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4、指导观察,引入课文。
(题目与以往学习有何不同?)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亲自目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表现吧!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首先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课文,这一次读时要做到读准字音、读通顺语句。
三、再读课文,自主探究,交流收获1、那么我们的中国国际救援队棒在哪里呢?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语句,然后在小组内解决问题。
2.小组内同学互相交流。
3. 学生汇报、集体交流。
‚震后,中国政府……最严重的布迈尔代斯。
‛1、学生口述、理解分析、师生共研。
2、朗读感悟。
3、教师小结。
‚来到这座城市……坚持战斗。
‛1、学生口述、理解分析。
2、投影出示:‚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
有的队员有声波……搜寻着废墟下的幸存者……‛(1)、指名读——学生练读——小组注入力量读。
(2)、学生理解分析。
3、教师小结过渡引入图片。
4、投影出示相关图片。
5、同学们面对着此情此景,你难道不想说些什么吗?(学生畅所欲言)6、回读: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那就是‚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虽然这个地方不属于中国……前往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