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机制和高校教务管理的结合
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对策作者:赵星宇耿丽华来源:《时代教育·下半月》2013年第21期摘要:教务管理工作是高校教学管理的核心内容,随着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滞后的教务管理工作已经阻碍高等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推进和深入。
应从提高业务素质、加强服务意识、开拓思路、优化教务管理系统、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加以解决。
关键词: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现状对策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1.086教务管理工作是高等院校发展之根本保障。
因此,高等院校要给予教务管理工作高度的重视。
在教学工作运行过程中,不但要把教务管理工作作为核心工作来建设,还要充分发挥教务管理工作的协调、沟通作用。
教务处工作人员、学院教学副院长,教学干事是教务管理工作的规章的制定者、执行者、创新者,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因此,教务管理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业务素质、服务意识、奉献精神、创造性等直接决定着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教学质量,日常运行秩序、从而影响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和高等院校的长远发展。
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不能只在监控教师课堂授课质量,学生成绩、获奖情况等方面分析,需要从全局考虑。
教务管理作为教务工作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因此,增强教务管理工作的高效性、优化教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结构才能保证教学工作在任何环节不会出现问题。
这就突出了教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业务水平、服务意识等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这几年教务工作中的心得体会。
1 教务管理工作的特点1.1 重复性教务管理工作具有连续的周期的重复性的工作特点,它的工作内容围绕教学计划有序的执行,如何灵活解决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考验着教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
1.2 原则性各教学相关部门和教务管理人员都要严格遵照规则制度进行工作。
必须以政策为依据,教务管理人员要及时总结教学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广泛调研,提供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性意见,及时修订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不能因循守旧。
高校本科教务管理的几点反思与建议
JIAO XUE GUAN LI高校本科教务管理的几点反思与建议陈婉娴(上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 200234)摘要:本科教育是高校的核心和基础,教务管理是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传统的高校教务管理模式面临着挑战。
本文从教务管理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现状入手,论述了普遍存在的若干问题,并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教务管理;素质;理念创新高校教学工作具有多学科、多层次和多样化的特点,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教学管理的对象和内容也趋于复杂化。
教务管理不仅要在争议与挑战中直面全新的教育问题,更要通过反思来不断地寻找突破点。
笔者在地方高校从事了七年本科教务管理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对教务工作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有着切身的体会。
教务管理一般归属于行政管理范畴,但又区别于一般的行政工作,几乎涉及高校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犹如无形的纽带联结在学校、学院、教师和学生之间,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通常的教务工作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教学过程管理,包括课程安排、选课管理、教材预定、教学进度管理、课程调动、考试安排、成绩管理和数据维护等等;二是学籍管理,包括学籍维护、专业流动管理、个性化培养方案制定、毕业学分及学位评定的审核等等;三是档案管理,包括学生成绩单以及相关成绩证明的出具、教学文件的归集和归档等等。
而在这三方面之下又分别细化出更多更琐碎的工作内容,从而引发的诸多问题和弊端值得思考和探究。
本文将从以下几点进行探讨。
一、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教务管理人员引进渠道参差不齐教务管理人员的入职门槛普遍较低,缺乏专业背景,有些是毕业生留校任职,有些是学院教师及行政人员转岗、兼任,有些是高层次人才引进过程中的家属安置,还有些是社会招聘。
部分教务员的学历层次、职业素养与实际工作需求存在较大的落差,难以适应高校创新发展的需要。
教务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高校本科教学的质量与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
加强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思考
功能 , 有承 上启下 的作 用, 具 是教 学工
Hale Waihona Puke 第 四, 高校教务 管理 不仅仅是对教
作正常运行的枢纽。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 学 计划 、 试成绩 等 “ ” 考 物 的管 理, 也是
事业的蓬勃发展, 特别是扩招以来, 办学 调 动教 师积极性 、合力推动教学过程 、
、
教学 管理 的 日益信息化 、 代化 , 现 对高
高校 教务管 理工作 是一个 多 因素
第五, 教学是一个多 因素 的动态发 校 的教务管理 提 出了更高 、更 新 的要
的动态 过程 , 包括教学运行管理和考务 展 过程 ,教学管理系统是一个 多变 的、 求 。要 改善高校 管理创 新的 内外 部条 管理。 教学运行管理工作 主要 是编制学 复杂的系统 。所 以, 教务管理不仅具有 件 , 营造一种激 活教务管理人员创造力 制、 学分和时间安排 、 课程设置 、 考核方 科 学性 、 艺术性 , 而且具有创 造性 和动 的管理体制 , 为管理者提供创新探索 的 式、 实践性教学环节 、 编制校历 、 实施性 态性 , 教务管理实践 的过 程应 当是一个 环境和机会 ,使管理体 制向 自主型 、 服 教 学进程表 、 编排课表 、 教师 工作 量统 管理创新的过程 。
维普资讯
科 技 教 育
FZA ・ JI Y AH NK I O U EJ A
工作上或各 自为战 , 或搞“ 平 以寻求管理质 要的协调 , 高等学校教务管理 , 是指 高等学校 又要遵循 管理工作 规律 , 均主义” 结果 既费时又 费力 , , 且效率不 的管理人员根据确定的培养 目标 , 照 量的最优化。 按
高校教务处工作思路8篇
高校教务处工作思路8篇篇1一、引言教务处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部门,负责教学安排、学籍管理、教材建设、考试组织等重要工作。
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些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率,本学期教务处将按照以下工作思路开展工作。
二、工作目标1. 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优化教学安排、加强师资培训、推进教学方法改革等措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 强化学籍管理:完善学籍管理制度,加强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确保学籍变更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 加强教材建设:更新教材内容,提高教材质量,满足教学需求。
4. 规范考试组织:严格考试纪律,确保考试过程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三、工作任务与措施1. 优化教学安排(1)合理安排课程: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需求,合理设置课程,避免课程冲突,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2)加强师资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和学习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3)推进教学方法改革: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项目式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加强学籍管理(1)完善学籍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学籍管理制度,明确学籍管理的职责和流程。
(2)加强学生学籍信息管理:建立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学籍信息的电子化管理,提高学籍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3)确保学籍变更的及时性:及时处理学生学籍变更申请,确保学籍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加强教材建设(1)更新教材内容:根据学科发展和教学需求,及时更新教材内容,确保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2)提高教材质量:严格教材编写和审核制度,确保教材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满足教学需求:根据不同学科和专业的教学需求,编写和选用适合的教材,确保教学质量。
4. 规范考试组织(1)严格考试纪律:加强考试纪律教育,严格考试过程中的监考和巡考制度,确保考试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2)完善考试制度:完善考试制度,规范考试流程,确保考试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3)提高阅卷质量:加强阅卷教师的培训和管理,提高阅卷质量和效率,确保学生成绩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教务教学奖罚实施方案
教务教学奖罚实施方案为了更好地规范学校教务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激励教师积极教学,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制定教务教学奖罚实施方案。
一、奖励措施。
1. 优秀教师奖励,对于在教学工作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教师,学校将给予奖励,包括但不限于表扬信、奖金、荣誉证书等形式。
2. 教学团队奖励,对于在教学团队中表现突出、协作精神突出的团队,学校将予以表彰,并给予相应奖励。
3. 学生表彰奖励,对于在学业、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学校将给予表彰,并给予奖励。
4. 教学科研成果奖励,对于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显著成果的教师,学校将给予奖励,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工作。
二、惩罚措施。
1. 教学不端行为惩罚,对于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教师,学校将给予严肃处理,包括但不限于批评教育、降低评优等级、停课、停职、解聘等处理。
2. 教学质量不合格处理,对于教学质量不合格的教师,学校将进行严肃处理,包括但不限于责令整改、降低评优等级、停课等处理。
3. 学生违纪处分,对于存在违纪行为的学生,学校将给予相应的处分,包括但不限于批评教育、警告、记过、留校察看等处理。
4. 教学管理不当处理,对于存在教学管理不当行为的教师,学校将给予相应处理,包括但不限于批评教育、责令整改、停课等处理。
三、实施机制。
1. 建立奖罚激励机制,学校将建立健全教务教学奖罚激励机制,明确奖罚标准和程序,确保奖罚公平公正。
2. 加强宣传教育,学校将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教务教学奖罚实施方案的宣传教育,让全校师生充分了解奖罚政策,增强奖罚的震慑力和感召力。
3. 完善监督检查,学校将建立健全教务教学奖罚的监督检查机制,确保奖罚政策的有效实施,防止滥用权力和不当奖罚。
4. 不断完善奖罚制度,学校将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教务教学奖罚制度,使其更加符合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更好地发挥奖罚的激励作用。
通过以上教务教学奖罚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将有利于规范学校教务教学管理工作,激励教师积极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营造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高校教学管理个人工作总结6篇
高校教学管理个人工作总结6篇篇1一、背景本学年,作为高校教学管理的一员,我肩负着提升教学质量、优化管理流程、推动教育创新的重要职责。
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也积累了不少经验。
在此,我就本学年的工作进行一份全面、客观、严谨的个人工作总结。
二、工作内容及成果1. 课程设置与更新- 本学年,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对XX个专业进行了课程优化,新增了XX门与行业紧密相连的实务课程。
- 组织专家团队对XX门核心课程进行修订,确保课程内容与时俱进,反映行业最新动态。
- 推广在线教育资源,建设在线课程XX门,提升了课程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2. 教学质量管理- 实施定期教学质量评估机制,对XX%的教师进行了课堂教学评估,反馈及时,有效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 强化新进教师的岗前培训与导师制度,提升了新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实践水平。
- 组织教学研讨会XX次,聚焦教学方法改革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3. 教学资源建设与管理- 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协调各部门完成实验室建设XX个,提升了实验教学的条件。
- 加强图书馆资源建设,新增图书资料XX种,丰富了馆藏资源。
- 强化教学设备管理,确保教学设备的维护与更新,提高了教学效率。
4. 学生培养与服务- 实施个性化教育方案,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发展空间和实践机会。
- 组织多次学术讲座与竞赛活动,提升了学生的学术热情与创新能力。
-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建立多个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实践平台。
- 开展师生座谈会多次,倾听学生意见与建议,不断完善学生服务体系。
5. 师资队伍培养与管理- 开展教师职业发展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 实施优秀教师引进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XX名,增强了师资力量。
- 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
三、工作亮点与特色举措1. 推行在线教学评估系统,实现了教学评价的实时化、数据化、公开化。
2. 创新实验室管理模式,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提高了实验室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当前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当前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作者:陈晓明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06期摘要:在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务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占有很大比重。
优质的教务管理工作,是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也能提高办学效益,更能确保学生人才培养的质量。
本文针对目前很多高校普遍存在的教务管理中出现的人员流动性大、工作激励机制不健全、教務管理者缺乏创新精神问题,总结并提议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对策,对高校教务管理的规范化、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教务管理;激励;对策一、目前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一)人员流动性较大在教务管理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人员流失严重,需要引进新的人才,培养时间较长,造成教务管理不能跟进时代。
造成教务管理人员流失的原因有以下四点:第一,由于教务工作任务重、责任大、环节众多,对教务工作者组织能力要求较高,并会有引起教学事故的隐患。
第二,教务管理工作者薪资较低,目前,教务管理部门的工作者薪资水平比同等级别的教师低5-25%左右,造成教务管理工作者工作不积极,进取心较差。
第三,教学管理人员在凭职称、职务及升职等方面没有具有相同学习经历的其他人员机会多。
第四,教务管理工作中,高校目前实行的是全天坐班制度,工作时间较多,造成学习时间较少,导致个人对教务工作中的新的管理模式学习不足。
为了摆脱以上困境,教务管理人员一旦发现新的工作机会就会调离教学管理岗位,因此,高校教务管理队伍目前呈现出不稳定的状态。
(二)缺乏教务管理工作激励机制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难以得到广泛的认可。
首先,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繁杂、责任大、任务重,稍有疏忽就会造成教学事故;其次,教务管理岗位还属于行政管理岗,院系办公室的其他行政工作也需要教务管理人员去完成,教务管理岗位职责不清导致教务管理人员分身乏术,不能按时有效的完成教务管理工作任务;再次,教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过于强调“服务性和中介性”,教务管理人员的学术科研得不到重视,打消了他们对学术研究的积极性;最后,教务管理岗位还存在绩效管理与考察制度、考察标准较为模糊的问题,没有一个较好的方式对教务管理工作者进行定时、定点的考察标准,造成了教务管理队伍思想陈旧,没有活力。
浅谈高职院校教学秘书的激励机制
浅谈高职院校教学秘书的激励机制【摘要】教学秘书一职是高职院校不可或缺的一个职位,本文阐述了教学秘书工作的重要性,分析了其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并基于激励机制提出了解决措施,以期对高职院校的教学秘书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教学秘书;高职院校;激励机制教学工作始终是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院系的教学秘书是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队伍中的重要成员。
教学秘书又称教学干事,是教务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者,也是教学质量管理的落实者。
教学秘书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具有计划、组织协调和管理控制等作用。
笔者拟结合高职院校教学秘书的工作实际,通过分析其真实需求,进而探讨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
1.教学秘书的工作性质1.1计划性教学秘书的工作依据学院教学制度的要求有计划的进行。
教学秘书的工作一般以学期为周期,对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的常规管理,其主要目的是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如在学期末要根据教学计划排好新学期的课程。
教学秘书在新学期开始前准备好专业课的授课计划表、教学大纲、课程计划、课表等信息。
这些材料,能保证院领导或者系领导随时抽查上课情况或者听课。
1.2组织协调作用在教务管理工作中,教学秘书负责组织、落实各项教学工作,教学主管领导的工作一般是决策性、全局性、统筹性的,而面向广大师生的、具体的工作却由教学秘书直接管理和落实。
如排课、调课、征订教材、安排各类考试、学生成绩管理、核算教师工作量及教学津贴等等,都要由教学秘书组织完成。
同时,教学秘书也是教师、学生和教学职能部门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具有上传下达、协调左右、沟通信息的作用,其协调职能发挥得好坏将对系部的教学活动产生直接影响。
1.3控制作用教学秘书是教学管理领导的得力助手。
主管教学领导的工作方案的制定与实施、落实与检查、评价与改进等很多具体事务,都要由教学秘书来协助完成。
在教学管理工作中,不仅要及时收集、整理各类信息,还应该积极调查并发现新情况和新问题。
如在教学活动中出现的一些偏差并已经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应及时向领导汇报,对教学活动进行及时的控制,保证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
浅谈高校教务管理队伍的稳定性问题
顾 婷婷
( 南通 大学 江苏南通 2 6 1) 2 0 9
[ 摘
要】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 对高校教务管理提 出了更高 的要求。然而 目前高校教务管理系统面 临人 员流动性高 、 凝聚力差等 问题, 直接影响到
管 理 效 率和 教 学 质 量 的 提 高 。 因此 高 校 领 导 必 须认 识 到 教 务 管 理 的 意 义 , 积 极 采 取 有 力 措 施全 方 面提 高教 务 人 员 的素 质 , 通 过 各 种 激 励 手 段 从 多 方 并 并
面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以打造一个人心稳定, 凝聚力强的教务管理 团队。 【 关键词】 教务管理 凝聚力 稳定 激励机制 教师 , 直接破坏整个教务管理 团队的人心 稳定和管理的连续性 , 如果不及 时采取稳定人才的措施 , 通过 多米诺骨牌 效应, 教务管理 岗位上 的优秀人 才 将 流 失殆 尽 , 可见一支稳定且专业素质过硬 的教务管理团队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 的高低。为解决这一 问题 , 笔者认为可 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 手加 以改进。 1适 当增加教务管理编制 、 、 优化教务管理 团队结构 近些年 , 随着高等教育 的扩招, 学生的规模 日益庞大 , 教务管理人员 而 却没有相应增加。 教务管理的任务和压力大为增加, 工作强大不断加大 。 除 了引起教务工作者的抱怨和倦怠情绪之外, 高校教学管理模式也 日益粗放 化, 直接影 响到高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率。 对此 , 高校应适当增加教务管 理人 员编制 。在招聘教务管理人员时, 必须要从其专业背景 , 能力 、 任职资 格 出发 进 行 全 面考 核 。所 招 聘 的 人 员 不仅 要 有 教 育 学背 景 , 需 要 具 备 现 还 代 化 的管 理 知 识和 经 验 , 以及 计 算 机 方 面 的相 关 知识 和 技 能 。通 过 招 收 高 素质 的教务管理人 员来优化教务管理队伍结构 。 在具体的 日常教学管理过 程 中 , 以采 取 分 工 与轮 岗 的 方 式 , 每 位 教 务 管理 人 员在 一 定 时 间 段 内 可 让 全权 负责某一块工作 , 全面熟悉业务 内容和流程 , 中体会 到教务管理在 从 学校 管 理 的 重 要性 。 2 加强教育和培训, 、 扩大发展空间。 随着社会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 教学和管理手段也在不断更 新, 这就要求教务管理人 员不 断加强学习, 更新知识结构 、 提升管 理能力。 作 为 高 校 领 导 , 该 实 时关 心 教 务 管 理 队 伍 结 构 的发 展 动 态 , 成 一 套 具 应 形 有连续性、 可行 性 的在 职 培 训制 度 。 首先 , 校 要 定 期 组 织教 务 管 理 人 员 学 学 习《 高等教育学》 【理学》 、 以及 管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 , 提高他们对 本职 工 作 重 要性 的认 识 。 次 , 请 有 关 方面 专 家 为 教 务 管 理人 员开 展 讲 座 , 其 邀 拓 宽其知识面 。 加强教师信息化管理的能力。 三、 组织教务管理人员定期进行 计算机操作和教学管理软件 的培训 , 掌握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四要鼓励教 务管理人员申报教学研究课题 , 结合实际工作中积累的经验 , 过探索 、 通 思 考、 总结, 以至于上升到理论化 的高度 。 这种教务管理人员对本职工作的思 高校教务管理是学校教务工作的关键环节 。 在当下高等教育不断扩张 的背景下 , 不少人将影响高校教学管理水平和质量的因素归结为规模越 来 越 庞大 的招 生 规 模 , 只有 少 部 分 人 将 眼 光 投 射 到 教 务 管 理 人 员 即 教 学秘 书 这群体身上 。目前高校 的教务管理队伍普遍 存在人 员流动 性大, 队伍不 稳 定 的特 点 , 些 缺 陷 日益 成 为 影 响 高 校 日常 教 学 管 理和 实 现长 远 教学 目标 这 的致命 因素。 高校教务管理层流动性大的主要原因有 以下两个: 1作 量 大 , 求 高 、 要 高校的教学管理 的所有工作最终都是通过 教学秘 书之手得 以落 实, 因 此教务管理工作人员 的工作量非常大 。但是高校扩招 以来 , 学生规模越来 越庞大 , 但是教务管理 岗位的编制尚未增加 , 教学秘书 的任务越来越繁重 。 此外 , 高等教育事业 的发展对教务管理人 员提 出了更高更严格 的要求 。首 先是专业素质要求 , 教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 高等教育学和现代管理学方面 的专业知识, 精通计算机操作和教 学管理软件 的应用 。其次是能力素质要 求, 教务管理人员作 为教学 院长 的助手 , 必须要有 良好 的 口头表达能力和 沟通能力以及一定的活动组织能力。再次是心理素质方面的要求。教务工 作事无巨细, 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教学事故的发生, 工作压力较大。因此教 务人员必须树立 良好的心态以及 高度 的工作责任感 。面对强度高, 压力大 的教务工作,教学秘书尤其是青年教务管理人员很容易产生倦怠心理, 或 离 职 或 转 岗 的不 在 少 数 。 2领 导不 重 视 , 作积 极 性不 高 、 工 教 学秘 书 身 处 教 学 管 理第 一 线 , 作 量 大 , 情 繁 杂 , 重 要 性 不 言 而 工 事 其 喻。 但是长期以来 , 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 尚未引起高校足够 的重视 , 认为教 务 管 理 是 一 项 人 人 都 可 以做 , 有 技 术 含 量 的 工 作 , 校 对 教 务 管理 队 伍 没 学 的 建 设也 尚未 形 成 长 远 的 发展 规 划 。 励 措 施 的 匮 乏 , 利 待 遇 相 对 较低 、 激 福 职务晋升和地位难以得 到提升 , 教学秘书无论在职称评定还是行政级别 上 都不如其他 岗位人员。教 学秘书也成为学校 中最吃力不讨好 的岗位 , 重 严 影响了工作积极性和进取心 的提高。其中不少人要么深造 , 么转岗成 为 要
教务管理绩效激励方案
教务管理绩效激励方案1. 引言教务管理是学校的核心职能之一,良好的教务管理是学校能否有效运行的关键所在。
为了激励教务管理团队更好地履行职责,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制定一套科学合理、激励明确的绩效激励方案至关重要。
2. 管理目标教务管理绩效激励方案的首要目标是促进教务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和高效化。
通过明确工作目标和激励机制,激发教务管理团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整体工作绩效。
3. 绩效评估指标为了科学评估教务管理绩效,需要制定一系列具体的指标体系。
以下是可能适用的指标范例:3.1 教务工作计划完成情况评估教务管理人员制定的年度工作计划完成情况,包括进度、质量和达成目标的情况等。
3.2 课程管理评估课程设置、安排和实施的质量和效果,包括选课系统运行情况、课程安排合理性等。
3.3 教师团队管理评估师资队伍的管理情况,包括教师招募、培训和考核等。
3.4 学生管理评估学生工作的质量,包括学生的成绩管理、奖惩制度等。
3.5 教务制度建设评估教务管理团队对学校教务制度的建设、修订和执行情况,包括制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3.6 团队协作与沟通评估教务管理团队的协作和沟通能力,包括团队合作的效果和工作协调性等。
4. 绩效激励措施为了激发教务管理团队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需要制定一系列激励措施。
以下是可能适用的措施范例:4.1 绩效奖金根据绩效评估结果,给予教务管理人员适当的绩效奖金,以体现出工作表现的公正评价和物质奖励。
4.2 职称晋升绩效优秀的教务管理人员可以获得职称的晋升,提升其社会地位和待遇。
4.3 培训机会绩效考核优秀的教务管理人员可以享受学术和管理方面的培训机会,提高其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
4.4 荣誉表彰对绩效突出的教务管理人员进行荣誉表彰,包括奖项、证书等形式,以表彰其优异的工作表现。
5. 绩效激励实施为了确保绩效激励方案的有效实施,需要注意以下几点:5.1 制定明确的政策文件将绩效激励方案制定为正式的政策文件,明确权责和激励标准,提高执行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范文
第2章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2.2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2.2.1绩效考评制度不完善,激励缺乏系统性我国大部分高校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开始了教师业绩评估工作的管理实践,一般都对教师实施了工作定额制度,进入21世纪,大部分学校实施了以“按需设岗、按岗聘任、以岗定薪、优绩优酬”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工作。
教师业绩评估成为检查教师履行岗位职责情况、兑现岗位津贴、形成激励机制的一项必要而关键的手段,但是很多学校未能落实贯彻到位,习惯于传统管理模式,制定一套标准来考核所有教师,考核结果不理想。
(l)业绩量化体系本身不合理量化体系应是一个政策性很强的文件,由于高校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机构设置,不同职能部门分管教师的教学、科研等工作,在制定绩效考核体系时,往往各执一端,缺乏系统规划,各自制定考核教师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文件,涉及教师各类工作项目的权重设计缺乏统筹考虑,甚至出现交叉矛盾;业绩指标本身也不够科学、客观。
从表2.6中可看出量化体系本身存在的问题:作为一所省属重点高校,对广大教师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是“项目”中的“D级”、“C级”和“B级”也即努力奋斗一下有望实现的目标,但是其分值设置的偏低,不足以激励教师充分努力和进取,而对“A级”设置的分值又过高,根据本校和教师的现实情况又很难有达到者,因此失去意义;随着科技的日益全球化发展和论文期刊的动态变化,有些能代表论文成果水平的因素(国外发表和SCI他引次数、CJCR他引次数的影响力等),因量化体系未能给予重视和体现,不利于教师发表高水平的论文,推出高水平的成果。
(2)考评制度缺乏分级分类管理随着高校的快速发展,高校不断地引进各类师资,师资结构呈现出多层次化。
一方面大部分已走上教授、副教授岗位的老一辈教师,他们忠诚于教育事业,能吃苦,责任心强,己取得一定成绩,工作环境求稳定,执著于事业获取更大的成就。
另一方面新引进的大量年轻教师,一般学历较高、思维活跃,创新性强,但他们的需要尚未稳固下来。
浅议如何加强高校教务管理工作
1加强教务 管 理人 员 的协 调 与服 务 能 力 培养 。教 务管 理 工 作 不 、 但面对 广大 教师 、 生 , 学 还要 和各部 门综 合协 调 , 一个综 合性 管 理 工 是 作, 起着呈 上启 下 , 联系左 右 , 通 内外 的 作用 , 种 复 杂 的工 作关 系 沟 这 要 求教务 管理 人员 必须 具有 统筹 安 排 和 组织 协 调 的能 力 。学 校应 加 强教务 管理人 员 的协调 与服 务 能力 的 培 养 , 强 自身 修 养 , 造 良好 加 塑 的形象 , 建立 和谐 的工作 环境 。 2 加 强高等 教 育理 论和 管理 知 识 的 学 习与 培 训 。高等 教 育是 一 、
的好 坏 , 管理 水平 的高 低 , 直 接影 响 学 校教 学 秩序 的 稳定 及 教 学 管 将
理水平 的高 低。
4 加 强教务 管理 人员 现代 教育 技 术 与计 算 机应 用 能力 的学 习 与 、 培训 。随着 科学 技术 的飞速 发展 , 教育技 术 的应用 和现代 化 办公 现代 设 备 的配 备 , 现 了教 学 管理 、 学信 息 交 流 的现 代化 。教 务 管 理要 实 教 学 习和懂 得计 算机硬 件和 软件知 识及 其它 现代 化设备 的使用 , 分运 充 用 网络 , 现 教务管 理 的网络 化 、 实 信息 化 。高 等 院校 要 不 断对 教 务管 理 人 员进行 现 代教育 技术 与计算 机应 用能力 的培 训 , 高教务 管理 人 提 员 运 用先进 的设 备 、 学 的管理软 件从 事教务 工 作的水平 。 科
加强 教学管 理 , 提高 教学 质量 , 养合 格 健 康 的人 才是 当前 高等 院校 培 的主 要任务 。教 务管 理是教 学管 理 的重要 组成 部分 , 制定 并执 行 教 是
关于在本科教学中引入激励机制的探讨与实践
关 于 在 本 科 教 学 中 引 入 激 励 机 制 的 探 讨 与 实 践
◆ 周 哲海
( 京信息科技大学光信 息科学 与技术 系)
【 要 】本 文针 对 现 有 的本 科 教 学 现 状 以及 适 应 新 形 势 下本 科 教 学 改 革 的 需要 , 讨 了在 高校 本 科 教 学 中建 立 激 励 机 制 的 必要 性 , 摘 探 并提 出 了若干 建 立 行 之 有 效 的 激励 机 制 的措 施 。
【 关键词】本科教 学
一
教 学改革
激励机制
在一定程度上挫伤 了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 , 最终影响学习效 果。 因此 , 以采 取 如 下 激 励 措 施 来 改 进 和 提 高 教 学效 果 : 可
( ) 强 师 生 之 间 的 交 流 1加
、
引 言
近 年 来 , 励机 制被 引入 到 教 育 领 域 , 教 育 教 学 改 革 与 发 展 产 生 了 激 对
愿望 。
总 之 , 教 学 过 程 中引 入 激 励 机 制 , 以从 教 与 学 两 个 方 面 改 进 教 学 在 可
对 于 教 务 管 理 部 门 来说 , 何 实 行 有 效 的 激 励 机 制 , 发 教 师 参 与 教 效 果 , 动 参 与 者 的 主 动 性 和 积 极 性 , 造 更 为 良 好 的 教 学 环 境 , 终 提 高 如 激 调 创 最
( 打破传统 的过于简单 的考核体系 2) 采用更为丰富的考核方式 方法 , 如通过课 程论 文、 例 课程 实验等 考核
所谓激励机 制是指在教学过程 中根据学 生的心理行 为规律 , 利用 能够 环节取代传统的笔试考核方式 , 对于论文成果优异 的学生可 以免除期 末考
2024年学校质量考核激励机制方案
2024年学校质量考核激励机制方案一、背景分析当前教育领域存在着学校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一些学校在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教学管理等方面表现突出,而另一些学校则存在师资短缺、设施陈旧等问题,导致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
为了提高学校的整体质量和确保教育公平,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学校质量考核激励机制。
二、机制设计1. 综合考核指标体系:机制应包括教学质量、学生综合素质、学校管理等多方面指标,通过科学设置指标权重来综合评价学校整体表现。
2. 定期考核与激励措施:规定每学年对各学校进行综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给予不同程度的激励,如奖金、表彰等。
3. 激励机制多元化:除了金钱奖励外,还应设立一系列激励措施,如提供教育资源支持、教师培训等,以满足不同学校的需求。
三、实施策略1. 完善评估体系:建立完善的学校评估机制,确保数据真实可靠,避免评估结果产生争议。
2. 提升师资水平:通过加大对师资力量的投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从而提升学校整体质量。
3. 加强管理监督:加强学校管理监督力度,确保学校的运行符合规范,杜绝作假行为,保障评估结果的公正性。
四、预期效益1. 提高学校整体质量:通过激励机制的实施,激励各学校积极提升教育质量,提高整体办学水平。
2. 推动教育公平:通过激励机制的落实,弥补各地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分配,促进教育公平。
3. 增强教师队伍凝聚力:激励措施的落实,将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全力支持学校的发展。
五、总结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学校质量考核激励机制,可以有效提高学校的整体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从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希望2024年学校质量考核激励机制得到有力实施,为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浅析加强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及具体措施
高等学校教务管理又称 “ 高校教学行政管理” 是高 ,
常规教学检查可以分为期初期中期末检查检查内容应该包括方方面面如各门课程教师的落实情况教学文件档案是否完整教师教案备课与作业的批改情况教材课前到位率实验实习环节的安排教学设施的配置以及实验记录等针对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 科学管理 】
浅析加强高校教 务管理工作 的必要性 及具体措施
吴 秋 房
力和竞争力 。高校对办学专业 的调整扩大 、 对教学 内容 的更新 , 也是学校发展 的重要 内涵。
一
[1 立森. 3 喻 走向2世 纪 : 1 高校 图书馆 的新理念卟 大学生图书馆
学报 ,O l( ) 2 O ,3 . [】 晓平. 于高校发展 规 划的战略 思考 苏州大学 学报 , 4杭 关
规划研究 的理论 水平 。在制订 高校发展策 略和规划 的 整个过程 中 , 必须集思广 益 , 充分 听取专 家和第 一线工
媒体 网络教 学 , 发展远程教育 , 实现优质教育 资源的共 享; 兴办独立二级学 院 , 依托办学条件好的本科 院校 , 引
进社会 资本 ; 继续发展 民办 高校 , 是不用 国家投资发展 高等教育的一条路 子。 坚持科学发展 观 , 树立 以人 为本 、 面协 调和可持 全 续发展的理念 , 高校发展规划工作符合科学发展观 的 是 关键要求。 同时 , 在科学发展观 的指导下 , 更有效地提高 高校办学质量和效率 , 增强高校在未来 教育市场的综合 竞争能力 , 促进高校快速发展 ,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关于高校学生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思考
学生 管 理 会 更 好 , 校 教 育 的 目标 会 实 现 得 更 学
完美 。
一
、
激 励机 制 的基 本 概 念与 方 法
1 什 么是 激 励 机 制 .
激励是激发人 的动机 , 鼓励人 充分发挥 内在 的 动力 , 朝着 所 期 望 的 目标 , 取 行 动 的 心理 过 程 。 采
相融 的过 程 。有效 的激励 能充分调 动人 的积极性 ,
引导人们 为实现共 同的 目标和需要 而奋斗 。 因此 ,
激励机 制是一种组织行 为 , 更是促进 人的全 面发展 的内在 动力和有效机 制 。
2 激 励 的理 论 和 方 法 .
目标本身 的难度与 明确性 等特征开 始 , 以后 逐 步扩
全员激 励 , 动员全体师生员 工参 与激 励 , 形成 他 励 、 自励 、 统一 的格局 ; 互励 全程激励 , 照激励 本身 的 按
收 稿 日期 : 0 8 5 0 2 0 一O —3
作 者 简 介 : 芬 肖(9 2一) 女 , 黄 17 , 广西 南 宁 人 , 理 研 究 员 . 要 从 事 教 务 管 理 与 教 育理 论 研 究 。 助 主
新形势下对 大学生 的管理 , 学校除 了运用行 政
手段外 , 还应坚 持 与时 俱进 的 原则 , 积极 探 索适 应 当前情 况的激 励 机制 , 并能 使其 充 分发 挥 作用 , 对
文化环境 中人类共 同的特点 。这五种需 要是 由低 到 高排列的 , 并逐层 递进式 地发 展 , 在一定 时 期 内, 但 对每个人来说 , 都有 较为重 要或较 为强烈 的优 势需 要 , 着 重 要 的激励 作用 , 在得 到 基 本 的满 足 它起 它 后, 就成为非 优势需 要 , 不再 具有 激励 作用 。另外 , 高层次需要是 行为 主体 内部需 求 的反 映 , 些需 要 这 的满足对人 的激励作用更大 , 也更持 久。 () 2 目标设 置理论 。美 国马里兰 大学心 理学教
高校管理要点行政管理知识1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一, 总则1.为实现高等学校教学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切实提高管理水平, 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保障高等学校人才培育目标的实现,特制订本要点。
2.教学工作的地位。
高等学校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高级特地人才, 开展科学探讨, 从事社会服务等多种职能。
各种类型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和根本任务都是培育人才,教学工作是学校常常性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在高等学校管理中占有特殊的重要的地位。
3.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
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一般包括教学支配管理, 教学运行管理, 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以及学科, 专业, 课程, 教材, 试验室, 实践教学基地, 学风, 教学队伍, 教学管理制度等教学基本建设的管理。
4.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探讨教学及其管理规律,改进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建立稳定的教化秩序,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运行;探讨并组织实施教学改革;努力调动老师和学生教与学的主动性。
5.教学管理的基本方法。
从事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要以唯物辩证法等科学方法论为指导,留意综合运用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方法, 思想教化方法,以及必要的经济管理手段等,避开依靠单一的行政手段。
要留意现代管理方法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努力推动教学管理的现代化。
6.教学管理的支持保障系统。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支持保障系统包括图书情报系统, 后勤服务系统, 卫生保健系统等。
高等学校各个部门都要以培育社会主义事业须要的合格人才为中心,协调协作,仔细落实“教书育人, 服务育人, 管理育人”。
7.教学投入与教学条件。
学校要保证教学经费在全校总经费中占有合理的比例。
要用好有限的教化经费,有支配, 有重点, 分步骤地加强教学基础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要多渠道筹集教化经费,并随着收费制度的改革,逐步增加对教学工作的投入。
8.主动推动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各校实际的教学管理制度。
要改革教化思想和教化观念,着眼于更好地调动各种类型学生的主动性, 主动性,为学生发展志趣和特长供应机会,从而有利于培育出适应社会发展须要的优秀人才。
创新激励机制,提升教务管理
教 务管理是 高校管 理 的重要环 节 ,是高校 教学管理 的基础 。教务管 理 的水 平很大程 度上影响着高 校教学管 理 的质量和高校 管理 的整体水平 。对于实施二 级管理制
3 教 师 工 作 的 统 筹 员 和 协 调 员 、
二、 高校 教 务 员 的 工 作 状 态
1 知 识 陈 旧 、 乏 创 新 、 缺
目前 多数 高 校教 务 员在 上 岗前 缺 乏必 要 的 岗前 培 训, 直接上 岗。在工作 中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遇到 问题常 用 的办法是 向老教 务员请教 ,老 教务员则凭着 自己的经 验 和处事办法指 导新进教务员 的工作 ,因此 以老带新成 为新进教务员业务学 习和工作 的唯一方法 。新 进教务员
作者 简介 : 李爱军 (9 3 ) 女 , 17 一 , 湖南岳阳人 ,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管理学院助理研究 员。研究方 向: 高等教 育教学理论和旅游休闲文化 。
・
1 2・ l
李爱军 : 创新激励机制 , 提升教务管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 2期
2 工作 被 动 、 绪 消 极 、 情 从教务员 的工作时 间来看 , 提前开 学到最后放假 , 从
( 东 技术 师 范学 院 , 东 广 州 5 0 6 ) 广 广 16 5
摘
要 : 务 管 理 是 教 学 管 理 的基 础 , 务 员是 教 务 管 理 的 中坚 力 量 。 为 了改 善 目前 高 校 教 务 员消 极 、 动 的 工作 状 教 教 被
态 , 有 效地 提 高 工 作 效 率 和 管 理 水 平 , 们 应 该 改 变 观 念 , 更 我 完善 和 创 新 激 励 机 制 , 过 培 训 、 修 等 方 式 促 进 教 务 员 整体 通 进 素质 的提 高 ; 取 鼓 励 教 务 员 走 专 业 技术 职 称 系列 , 职称 、 升 、 优 等 方 面 充 分 调 动 教 务 员 的 积极 性和 工 作 热 情 。 采 在 晋 评 关 键 词 : 新 ; 励 ; 务 管理 ; 务 员 创 激 教 教
浅谈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的激励机制建设
过 研 究 型 大 学 。高 校 教 师 的年 龄 层 次 逐 渐 年 轻 化 , 自身 科 研 对
水 平 和 业务 能力 的提 高有 很 强 的愿 望 , 争也 十分 激 烈 。大 多 竞 数 教 师 都把 精 力 更 多 地 用 在 科 学 研 究 上 。
但 是 . 学 研 究 型 大 学 还 是 要 有 一 个 中心 , 就 是 以 教 学 教 这
化而不断变化 。
.
根 据 社 会 需 求 的 多 层 次 性 和 多 样 性 , 现代 大 学 有 三 个 不 同层 次 : 究 型 大 学 、 学 研 究 型 大 学 和 教 学 型 大 学 。 与 研 究 研 教 型 大 学 和 教 学 型 大 学相 比 。教 学 研 究 型 大 学 强 调 教 学 与 科 研
浅谈普通高校本科教学 工作的激 励机 制建设
曹新 鑫 , 学茂 , 小芳 管 何
摘 要 : 学研 究型 高校 仍 须 以 教 学 工 作 为 中心 , 能 因为 重 视 科 研 工 作 而 忽 视教 学 工 作 。 有 关教 师 的激 励 措 施 , 重视 教 不 只 科 研 能 力 和科 研 成果 , 然 影 响教 师 对教 学 工作 的精 力投 入 , 利 于 本 科教 学 质 量 的提 高 。 该 加 强 对教 学 工作 的激 励 必 不 应
重 庆科技 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 9 o 年第8 o 期
Ju a o hnqn n e i c nead Tcnl ySc lSi csE i n N . 2O or l f ogigU i rt o Si c n eho g ( i ee d o ) n C v syf e o oa c n i t o8 09
料 学院副院长。
高校教师发展与教育改革
高校教师发展与教育改革近年来,教育改革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之一。
高校教师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在其个人发展和教育改革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教师的培养、培训和评价等方面,分析高校教师的发展与教育改革。
一、培养高校教师培养高校教师是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
在培养过程中,教育机构应注重培养学术能力、教学技巧和创新能力,并通过多样化的培养模式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此过程中,高校教育需要倾斜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提供教师培训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提供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应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为目标,同时注重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和教育教学观念。
培训内容应紧密结合实际,突出实践教学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三、鼓励教师研究和创新高校教师的发展需要注重教师的研究和创新能力。
教师应被鼓励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教学改革实践,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资源。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以激发教师的创新热情和潜力。
四、改进教育评价体系教育改革需要改进教育评价体系。
传统的教师评价主要侧重于教学成果,而忽视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应该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教务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为教师提供公正的评价标准和机会。
五、促进教师交流合作教育改革需要促进教师交流合作。
学校应该鼓励教师互相学习和交流教学经验,并组织相关的教育研讨会和学术会议。
同时,教育机构可以提供教师访学和短期交流的机会,改善教师交流合作的环境。
六、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高校教师发展需要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
学校可以通过提供职称晋升、薪资激励、研究项目和教学荣誉等方式,激励教师更好地发展和创新。
同时,学校还应加强对教师职业发展的引导和支持,帮助教师实现自我发展和成长。
七、倡导多元化教育教育改革应倡导多元化教育。
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教师应主动创新教学方法,开展案例教学、项目驱动和跨学科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励机制和高校教务管理的结合
摘要:随着我国对于教育的重视力度的逐步加大,高校的管理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教务管理工作作为当前我国高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心,对于高校正常的运转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需要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教学队伍,以不断提高高校的教务管理工作,同时也要实施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将激励机制与高校的教务管理工作做到有机结合。
本文针对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当中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展开了探讨,针对其中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措施,使激励机制与高校的教务管理工作能够真正达到有机结合。
关键词:激励机制高校教务管理有机结合
高校的教务管理是教学工作的主要内容,高校教育管理的水平也是反应高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影响了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所以要提高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教育水平,和工作质量,确保教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但是要把激励机制和高校教务管理相融合,建立完善的教务管理工作的制度。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社会的迅猛发展,我国的高等学校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何有效的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我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进程,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校管理的改革是为了更好地实现高校本身的教学目标,而实现这个目标需要高校领导以及高校的教职
工的共同努力,来建立起一个开放互动、竞争协作的一个平台,这样一来也有利于高校人才的成长,有效地发挥好高校的激励机制对于高校的正常运转意义重大。
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贯穿于激励机制的形成过程当中对于高校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高等学校教育面临着深化教育改革,有效地提高高等学校人才质量的问题等等。
因此做好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工作就是现在所面临的重要的保障。
1 加强高校教务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高校的教务管理是全面协调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宏观控制和加强组织管理的一个中心,更是学校有效的进行教学管理的纽带。
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校的教学质量和社会需求的培养,做好教务管理工作是保障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所在。
学校的任务就是要培养高级的专业人才,教学工作作为高等学校贯彻党的重大战略方针的一个重要组成也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人才的基地,更是贯彻落实党的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关键所在。
高等学校为了更好的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就必须要加强科学管理。
多多听取教师以及学生内心的想法,更有利于教务管理工作的稳定性。
培养起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高校的一个光荣而神圣的使命,也是社会和家长给予高校的热切期望。
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培养起高素质的人才也是世界各国人民教育改革需要考虑的
问题,教务管理需要教学工作的健康顺利推进,为了更好地保障教学质量、服务于学生,必须要从全局出发,正确的处理好各项教务管理工作。
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工作,有利于学校各种内部事务的有序进行,同时也为有效的发挥激励机制和高校的教务管理做到有机结合。
2 当前我国高校教务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高等教育育人工作不到位
教育人才工程作为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着教学活动工作正常的进行也是保障教学成果的重要前提。
它所包括的不仅仅是平常的行政管理,教学育人工作主要分为研究教学还有管理规律两个重要的方面即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维系更好的管理体系。
深化教育改革,做好师生的配合,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创造保持良好的教育的环境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随着教育深化的改革,在扩招的大背景下,我国的高等教育有了一个快速的提高跟发展。
随着教育的改革我们的教育管理措施也变得丰富多样,情况也较为复杂,因此现实的高等教育存在的相关问题很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探讨。
2.2 高等教育教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不够
我们现在就可以发现许多的高校都忙于科研的建设却忽略了最关键教务的管理,很多的院校根本没有把教务管理作为重要的学科来对待。
这种认识就导致了学校对教务管理的缺乏长期有效的统筹管理,对专业的管理的人员的培训力度远远不够。
现在的管理模式还是比较
落后传统的,管理的方式根本跟不上形势的变更。
缺乏相应的协调性使得高校教务管理依然延续着以前的垂直的管理的思想,远远的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使得工作的效率大打折扣,这也严重影响到管理的质量跟工作的效率。
我们应该明确教务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基本的职责和基本的任务,明确重要性是教务管理的重要的地位。
高校切实利用好自身的职能,方便更好的开展将来的工作。
2.3 现行教学管理的模式不足
教学管理的制度不完善,在教学管理中规章制度是重要的内容,从学校的规划和发展,专业的发展,来看进行统一的规划是必然的,教学管理是按学校的规划和发展来对教学工作进p3 加强高校激励机制与高校教务管理有效结合的措施
3.1 全面了解高校教师的心理需求
人表现出来的行为与人的心理需要是密切的结合在一起的,管理者要不断加强人的心理需求的研究,切实了解人的动机的规律性,这样才能够引导人,充分调动起人的积极性。
高校的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体,他们的心理需要存在着一定的共性,就是需要得到尊重,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渴望事业上的成功,渴望自我才能的发挥。
他们的心理也存在着差异,学生的心理需要也是因人而异,有一部分学生希望以后继续深造,而另外一部分学生打算毕业即就业。
因此在进行具体的激励的过程当中也要全面把握学生内心的想
法,将两者的共性和个性有机的统一起来,通过激励机制使得高校的师生自觉地遵守规章制度。
3.2 建立多样化的激励措施
为了更好的建立起激励机制需要加强教师和学生参与到活动当中来的动机,人的动机往往是与人的心理密切的联系在一起的。
我国高校的教师与学生心理既有共性又存在着个性差异,因此,在实施高校的激励机制的时候应该实行多样化的措施。
具体来说,激励机制与高校教务管理的有机结合需要做到对于师生要实施人文关怀,切实的对于他们的生活状况、个人的前途以及自身的需要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这样一来有利于创造和实现他们自身的价值,予以教师更好的关怀能够更好地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3.3 建立起有计划的激励机制
一个政策的长期实行需要有长期的计划,在具体的政策执行前设置一定的目标,通过建立起合理的目标能够给予教师长期坚持下来的工作积极性,使得他们在教学工作当中能够始终保持较好的工作状态,达到与高校教务管理的有机结合。
在高校教务管理的工作当中,各项工作都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有具体的实施策略,在执行过程当中能够本着公平公正地态度,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高校工作的积极性。
3.4 建立起合理的反馈机制
合理的反馈机制是保障激励机制与高校教务管理达到有效结合的一个关键所在。
通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当中的成效是否能够达到预先设定的目标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调控他们学习的行为,以便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在具体的高校教务管理的过程当中,要及时客观的开展“组内评比”以及“年终评估”等反馈激励措施。
奖惩机制可以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这两个方面,切实的奖励可以使得教师和学生心理得到满足,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工作的热情,当然一定的惩罚措施也能够使人进步、发人深省。
在高校教务管理当中要学会运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和结合的方式,使得教务管理能够做到奖惩适合,充分的调动起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在高校教务管理的过程当中除了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之外更要确保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5 加强高校激励机制和人文关怀的结合
在进行高校管理的过程当中要加强高校的制度化管理,在具体的管理过程当中要做到有条不紊的进行。
管理的不足之处就是对于组织成员缺乏该有的人文关怀,这样以来也容易导致缺乏生活的热情,使得成员的生活质量下降,这无疑会给管理工作的健康持续运行带来致命的障碍。
3.6 加强激励机制运行的透明度
在高校的管理过程当中透明度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
的激励机制更需要加强透明度,而且高校的透明度也直接关系到激励结果的好坏,为了让广大教师没有疑虑,高校就需要及时的公正教学的结果,保证机制奖励的公开公正,对教师有效的绩效监控和评估,也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激励教师和学生的目的。
4 结语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浪潮下,高校要切实的加强自身的改革力度,以不断加强教务管理工作,同时也要加强教育管理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使得高校的教师充分的调动起工作的积极性,学生不断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的显示当前教育工作的独特魅力,使得高校的教务管理能够从传统的管理模式不断的向现代化的管理模式转化,不断加强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以更好的适应我国高等学校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旋新.构建预防职务犯罪与建设校园廉政文化战略体系的探索[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5):8-11.
[2] 陈秀萍.现阶段高校教务公开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77-80.
[3] 顾永华.在高校推行教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思考[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1999(2):43-46.
[4] 王雷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和谐校园建设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4(10):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