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
第一章地图
一、地图三要素,即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1、方向
(1)地图上方向的判断: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 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2)野外定向:指南针定向法:将指南针平放,磁针总是指向南北方向。北极星定向法:在晴朗的夜空找到北极星,面对北极星的方向就是正北方。太阳定向法: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确定方向。
2、比例尺
(1)计算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注意:比例尺的分子、分母单位要统一。1千米=100000 厘米)
(2)比例尺的表示方式:
数字式:如1:100000 或1/100000
线段式:如文字式:如“图上1 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 千米
(3)比例尺的大小比较(就是比较它们分数值的大小)比例尺是个分式,分子为1,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比例尺表示范围表示内容
中国地图(图A)小大简略
北京及其附近地区(图
B)
大小详细
内容祥);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尺小围大内容略)。
应用:画小范围,如学校,要选用较大的比例尺;画大范围,如世界,要选用较小的比例尺。
3、图例和注记。
①图例:地图上代表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如图B中的表示
首都,表示运河。②注记:地图上的文字说明和数字等。
二、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的相关概念
(1)海拔: 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3)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
(4)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度差。
2、等高线的特点
(1)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
(2)同一幅等高线地图,等高距相等
(3)等高线疏密与坡度的关系: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度越和缓。
3、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地形部位。
(1)山顶:等高线闭合,海拔从中心向四周降低。
(2)盆地:海拔周围高中间低。
(3)山谷: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
4)山脊: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5)鞍部:两山峰之间相对较低的部位。
6)陡崖:等高线重叠处。
4、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地形类型
(1)平原:海拔200 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
(2)高原: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内部明显稀疏。
(3)盆地:等高线闭合,边缘处等高线密集,且数值里小外大。
(4)丘陵:海拔500 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 米,等高线稀疏,弯曲部分较和缓。
(5)山地:海拔500 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 米,等高线较密集。
5、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1)修引水渠:修建引水渠应顺地势从高处向低处自然引水。
(2)建水坝:在盆地或宽阔山谷的出口(峡谷处)修建水库大坝。
(3)交通线(公路或铁路)的选择:避免通过多条等高线特别是陡崖,交通线的走向
应大致沿等高线延伸或通过鞍部。
(4)旅游景点:河流流经陡崖处会形成瀑布;山区河流水流湍急,适合漂流;海拔较高的山峰客观日出等。
6.分层设色地形图:
(1)制作原理: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绘制而成。
(2)着色规律: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不同深浅的黄色表示丘陵、高原、低山,白色表示冰雪,褐色表示高山。
第一部分
第二章
地球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认识过程:“盖天说”→“浑天说”→ 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地球卫星照片。
2. 形状: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球体证据:麦哲伦环球航行;登高望远;月食;海边看船;地球卫星照片等)。
3.大小:平均半径6 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4 万千米,表面积约5.1 亿平方千米。二、地球仪
1.纬线和经线:
2. 纬度和经度:
3、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低纬度:0° ~30°
中纬度:30°~60°
高纬度:60°~90°
4、五带的划分
热带:0°~23.5 °(有太阳直射现象,终年炎热)
温带:23.5 ° ~66.5 °(四季分明)
寒带:66.5 °~90 °(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炎热)
5、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它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
6、方法归纳:
(1)判断纬线的长短:纬度越大,纬线越短。
(2)判断南纬、北纬:纬度往南增加为南纬(S);纬度往北增加为北纬(N):(口诀:南增
南纬(S),北增北纬(N))。
(3)判断南北半球:南纬都在南半球,北纬都在北半球。
(4)判断东经、西经:经度往东增加为东经(E);经度往西增加为西经(W)。
(5)判断东西半球:(口诀:小小为东,即经度小于20 度,不论东经西经都在东半球;大
大为西,即经度大于160,不论东经西经都在西半球;其余的东经东半球,西经西半球)
东半球范围: 20° W —— 0°—— 160°E 西半球范围: 160°E —— 180°—— 20°W (注意: 0°经线属于东半球, 180°经线属于西半球) 三、地球的运动
1. 自转和公转:
自转
公转
定义 地球绕 地轴 的运动
地球绕 太阳 的运动
方向 自西向东
周期 24 小时或 1 天
1年
产生现象
昼夜更替 、时间差异、日月 星辰的东升西落
四季 的变化、昼夜长 短变化、
五带 的划分、正午 太阳高度角
的变化
2. 公转示意图:在图中相应位置画出地球自转、公转方向和太阳直射的纬线,并填写完整。 ( 注意:填写北半球的昼夜状况 )
北半球节气 日期 太阳直射点 北半球昼夜长短 情况 极昼极夜情况 A 夏至 6 月 22 日前后
北回归线
昼长夜短 北极圈内极昼 南极圈内极夜 B 秋分 9 月 23 日前后 赤道
昼夜等长 无
C 冬至 12月 22 日前后
南回归线 昼短夜长
北极圈内极夜
昼夜平分
冬至
12月 22 日前
后
昼短夜长
夏至
昼长夜短
6月 22日前
春分
3 月 21 日前
后
昼夜平分
秋分
9月 23日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