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阶段性练习隋唐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度完善了
中国古代史练习题
中国古代史练习题第Ⅰ卷(共60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就是从夏朝的建立开始的。
夏朝的创立者是A.启 B.桀 C.禹 D.汤2.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发生了一系列战争。
其中坑杀40多万赵兵的著名战役是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3.下列各项表述能有力证明商民善于经商的是A.为适应商业发展,发明了种类繁多的交通工具B.商朝交通发达,沿途没有旅舍C.商朝都城有“商邑翼翼,四方之极”之称D.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4.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的是A.用牛拉车B.用牛耕地C.用桔槔灌溉D.铁农具使用并推广5.反映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官营手工业技术的著作是A.《墨经》 B.《春秋》 C.《考工记》 D.《尚书》6.右图反映的官职开始设立是在A.春秋时期 B.秦朝 C. 西汉 D.东汉7.汉武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所采取的措施包括①设立刺史②颁布推恩令③发动对王国的战争,剥夺王国封地④颁布“附益之法”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 D.①②④8.两汉基本上沿袭秦朝的制度,史称“汉承秦制”。
下列属于汉朝继承秦朝的制度的是A.三公九卿制B.刺史制度C.察举制D.编户齐民制度9.自古中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两汉时期边疆的少数民族不包括A.匈奴B.西域各族C.西南夷D.突厥10.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在历史上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
丝绸之路开通于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西汉时期D.东汉时期11.右图是二十四史之首。
这部史书的作者是A.张衡B.王充C.司马迁D.班固12.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A.南北经济趋向平衡B.寺院经济占主导地位C.商品经济发展较快D.各种人民交流频繁13.造纸技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杰出贡献之一。
高中历史 阶段检测(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 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阶段检测(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测试X围: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入表格中相应的题号下面)1.据甲骨文记载,商王“鼓吹‘帝’是王的祖宗神,王是‘帝’的嫡系子孙”。
这反映了商代A.王权与神权相结合B.按血缘亲疏分配权力C.王权逐渐走向集中D.开始实行分封制2.春秋时期,晋文公创立六卿制,掌管晋国政治、军事和外交事务,按照“长逝次补”的规则轮流执政。
到战国初期,几大卿族在斗争中仅剩韩、赵、魏三家。
晋国六卿制A.是晋国确立霸业的条件B.为晋国分裂埋下了隐患C.是西周分封制度的延续D.是秦朝九卿制度的基础3.X荫麟在《中国史纲》中提道:“秦地本是戎狄之区……直至孝公变法时,秦人还不脱戎狄之俗。
例如他们还父兄子弟和姑媳妯娌同寝一室,这大约是沿着游牧时代以一个帐幕为一家的经济办法。
这种陋俗经商鞅的严禁才消灭。
”该论述中的秦国的社会转型表现在A.编制户口,加强国家管理B.奖励军功,取消世卿世禄制C.废除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制D.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推动小农经济发展4.某博物馆收藏了一块砖,此砖正面以凸线划分为12个方格,每格内有一阳文秦篆,砖文写有“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该砖经学者推测为秦朝文物。
该文物印证了秦朝A.疆土辽阔,臣民众多B.国家统一,皇帝集权C.社会稳定,人民富裕D.法律严苛,覆盖全国5.汉武帝即位后,改变了以前专用功臣列侯及其子弟为相的传统,开始擢用没有政治背景的一般士人为相,拜相后始封侯。
汉武帝此举A.加强了丞相对皇帝的依赖性B.强化了相权对中央集权的控制C.削弱了X氏同姓诸侯王势力D.化解了相权与君主集权的冲突6.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三 阶段优化提升 Word版含答案
阶段优化提升主题一隋唐时期政治、经济和军事制度的五大变化1.中央机构的变化:三省六部制取代了秦汉以来的三公九卿制,完善了封建王朝的中央官僚机构,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
2.选官制度的改革:科举制终结了九品中正制等选官制度,既扩大了统治基础,稳定了政局,又抑制了门阀势力,扩大了官吏来源,提高了官员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
3.土地制度的变化:唐朝初期,均田制保证农民得到土地,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生产的恢复。
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均田制逐渐崩溃,地主土地所有制得到空前发展,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4.赋税制度的发展:唐初的租庸调制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有利于荒地的开垦,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巩固了府兵制。
唐朝中期以来的两税法使极度混乱的税制得到统一,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财政税收,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
5.军事制度的改革:唐初的府兵制有利于巩固边防、加强中央集权。
唐玄宗以来的募兵制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封建国家得以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军队。
[拓展训练——对接25分综合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故唐制遇下诏敕,便先由门下省和中书省举行联席会议,会议场所称为“政事堂”。
会议时,中书门下两省长官及侍郎皆出席。
……政府的最高机构,则在政事堂。
凡属皇帝命令,在敕字之下,须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即须政事堂会议正式通过,然后再送尚书省执行。
若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认为违法的,不能为下面各级机关所承认。
……在唐代,也并无皇帝不经中书、门下而径自颁下诏书之规定,事实上,唐代也确有不经中书、门下而皇帝随便下命令的。
这是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下一种通融性。
因此中国皇帝不致如英国国王般被逼上断头台。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英国“光荣革命”后,内阁会议由英王主持,全部行政权是由国王及其任命的政府大臣来掌握的,这些大臣完全对国王负责。
隋唐三省六部制度+综合训练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高三一轮复习隋唐三省六部制度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1. (2023·山东省青岛市·期末考试)唐中宗神龙三年(707),门下省给事中卢粲根据贞观旧制,反对将驸马武崇训的墓地称为陵,两次封驳皇帝的制书,直至获准。
这表明当时()A. 给事中执掌决策权 B. 皇帝独尊地位削弱C. 礼仪严格承袭惯例D. 中枢机制运行正常2. (2023·全国·同步练习)开元十一年(723年)中书令张说奏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并下设吏房、兵房等五房为独立于六部之外的行政机构,这一变化反映了唐代()A. 分权制衡原则遭到破坏B. 中枢体制的运行程序不断完善C. 中书门下成为尚书省的代替机构D. 以程序分权为代表的三省制名存实亡3. (202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期末考试)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
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 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 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 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 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4. (2021·天津市县·月考试卷)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
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
其目的是()A. 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 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 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 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5. (2022·山东省枣庄市·月考试卷)唐时将封还改为封驳权,由门下省的给事中专门负责封还皇帝的失宜诏书和驳正臣下奏章违误。
皇帝赋予门下省给事中的职掌包括“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
这一做法()A. 推进了民主政治的建立B. 有利于降低决策失误风险C. 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D. 加剧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6. (2023·安徽省·模拟题)《贞观政要》记载,贞观三年(629年),太宗谓侍臣曰:“中书、门下,机要之司。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同步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一、选择题1.唐初设立三省六部制,“以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
后又置政事堂,“使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
再后来改称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三省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
这些变化( )A.明确了官员的职权和分工B.形成了官员间的有效制约C.提高了中央政府的工作效率D.适应了皇权不断强化的趋势2.[2023·广东省佛山市期末]在唐朝,若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的皇帝诏令是违法的。
唐中宗把不经中书门下两省的诏敕封袋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不用朱笔而用墨笔。
这反映了( )A.皇权受到一定制约B.皇权凌驾于法律之上C.中央集权的加强D.中书门下拥有决策权3.[2023·湖北省麻城市期中考试]孟子说:“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
”后世出现的一种赋税制度,同时采用了这三种征取方式,却被史学家评价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轻徭薄赋、项目分明的赋税制度。
这种制度是( )A.初税亩 B.租调制C.租庸调制 D.两税法4.[2023·广东省广州市八区联考]《新唐书·食货志》称:“盖口分、世业之田坏而为兼并,租庸调之法坏而为两税。
”材料反映的是( )A.两税法实施的弊端B.均田制带来的危害性C.租庸调推行的背景D.两税法实行的必要性5.[2023·湖南省永州市期末考试]天宝年间,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日益减少,……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政府财政收入锐降。
为了解决财政困难,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
两税法的推行( )A.简化税收名目和增加财政收入B.消除了贫富不均的现象C.使土地兼并现象得以完全消除D.增强对农民的人身控制6.[2023·山东烟台诊断]《贞观政要》载:贞观三年,唐太宗强调,中书、门下官员“若惟署诏敕、行文书而已,人谁不堪……自今诏敕疑有不稳便,必须执言,无得妄有畏惧,知而寝默”。
这说明唐设三省的目的是( )A.提高行政效率 B.分散宰相权力C.减少决策失误 D.加强中央集权7.[2023·江西省赣州市期末考试]下表为《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
高考历史 隋唐制度的革新测试
高考历史隋唐制度的革新测试第四节本节学习重点:隋唐制度的革新1、三省六部制创立和完善的时间、作用和意义;2、三省六部制的主要职能;3、科举制创立和完善的过程、主要考试科目、作用;4、隋、唐改革府兵制的主要人物及其作用;5、府兵制的经济基础;6、募兵制的实行者、目的、特点和影响;7、隋唐实行租庸调制的前提和进步作用;8、唐朝改革租庸调制的指导思想;9、两税法实行的目的、特点、作用和意义。
一、三省六部制1、形成:①创立:②完善:2、职能:①中书省(②门下省(③尚书省( A、吏部: B、户部: C、礼部: D、兵部: E、刑部: F、工部:3、地位:①三省:②六部:4、作用:① ②5、意义:机构):机构):机构):二、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1、背景:2、形成:①隋文帝:②隋炀帝:3、完善:唐承隋制:①唐太宗:②武则天:③唐玄宗(开元年间):4、作用:①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A、 B、 C、 D、②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三、租庸调制1、隋唐实行租庸调制的背景:2、隋朝赋役制度的改革:①背景:②内容:A、 B、 C、3、唐朝的租庸调制:①改革的指导思想:②内容:A、 B、 C、 D、4、隋朝和唐朝前期推行租庸调制的作用:① ② ③四、两税法1、产生背景:年间,由于维持,国家2、目的:3、时间:4、人物:5、主要内容:① ② ③6、特点:7、作用:① ② ③ ④ 7、局限性:① ② 盛行,大为减少。
破坏,无法基础网络隋文帝确立三省为中央最高统治机构,唐太宗进一步划分职权。
三中书省:决策机构,草拟、颁发诏令。
省门下省:审议机构,审核政令。
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尚书省:行政机构,执行政令。
六①既分工又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部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评价②相权分为三,官品又低,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③中国官制的重大变革,历朝基本沿袭。
云南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云南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该材料反映了西周分封制A.同姓亲族的封地居于富庶之地B.同姓亲族的封地处在战略要地C.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D.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2.西周的分封制和西汉初年的王国分封制都是A.中央集权的产物B.为巩固统治而实行C.皇权的产物D.仅分封同姓诸侯王3.隋唐三省六部制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其完善的含义是A.中央机构设置的增加B.地方权力进一步削弱C.政府决策呈现民主化趋势D.三省相互牵制,有利于皇权加强4.“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这说明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B.适用西北用兵之军事需要C.巩固皇权D.剥夺朝中大将兵权5.下图昭示世人:中华民族曾经遭受列强侵略的劫难。
这场侵华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6.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
”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是指A.辛亥革命的爆发B.清朝统治被推翻C.中华民国的成立D.《临时约法》的颁布7.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8.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9.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
高中历史隋唐时期(教案)
高中历史隋唐时期(教案)第一篇:高中历史隋唐时期(教案)高三一轮第二阶段复习中国古代史教案隋唐时期(581年—907年)知识结构表一、政治:1、唐朝的三省六部制:①内容:唐朝中央的三省____、____和____,分别负责____、____和____。
隋唐时期在____省下设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②作用:三省的长官都是____,相权____。
三省相互____和____,削弱了____ .保证了____。
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2、科举制(唐朝的选官制度):①形成: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____的方式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____,科举制形成。
唐宋元各朝____并____了科举制。
②特点:它把____、____与____紧密联系起来,把____和____的权力,从____的手里集中到____。
③作用:有利于打破____、扩大____,提高____。
加强了____。
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二、经济:1、官营手工业:①制瓷:至唐朝,已形成____两大制瓷系统;____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②纺织: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_____的织法和图案风格高三一轮第二阶段复习中国古代史教案民间手工业:恢复和发展。
唐朝朝廷赋税户调的布、绢、锦等,多数出自农夫织妇之手2商业:① “市”的形成与发展:宋朝以前,县治以上的城市,一般都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
市四周有围墙,与民居严格分开。
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②主要商业城市:古代的长安、洛阳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____的开通、____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____等,也催生了一批批城市的兴起与繁荣。
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测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对王位世袭制理解准确的是A.嫡长子继承王位B.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C.兄终弟及D.父子相传2.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4.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是A.完全割裂的B.互为表里C.前者决定后者D.后者决定5.《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A.财产B.地域C.信仰D.血缘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建立于秦朝B.西周的政治制度是直接从原始社会末期发展而来的C.分封制和宗法制实行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周王室的统治D.分封制只是天子对诸侯进行分封7.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B.中央设三公等官职C地方实行郡县制 D.确立皇权至高无上8.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修筑长城D.统一度量衡9.一位同学对“秦始皇加强中央政权的措施”进行史料收集,形成了下列观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B.统一文字C.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D.创始王位世袭制10.古人对秦朝短命而亡主要原因的分析,最接近史实的是A.“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C.“所以殄灭而降辱者,(亡于)六五之后也”D.“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11.西周的分封制和西汉初年的分封制A.都是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C.都是为了巩固统治的需要D.都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瓦解12.唐玄宗后期,藩镇权限增大,这表明A.唐玄宗重视边境防御B.节度使的野心不断增大C.藩镇割据局面已经形成D.朝政衰败,中央集权削弱13。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上册课后习题: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后篇巩固提升合格考达标练1.汉、魏以下,州郡县长官得就地自辟僚佐,后魏、北齐多由吏部选授,隋确立制度,全国任何小官,任用权都操在吏部。
选官方式的变化反映出()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B.政治制度的发展缺乏延续性C.官员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D.吏部已成为核心的决策部门,反映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中央集权的逐步强化。
故选A项。
2.《中国传统政治》记载:因为当时地方骚乱,全国选举难以推行,乃由中正官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送中央政府作为录用根据。
该材料分析了()A.世卿世禄制的必要性B.察举制的弊端C.九品中正制的必要性D.科举制的弊端,全国选举难以推行,才实行九品中正制,故C项正确。
3.古代中国的某项制度的实施,适应了普通地主势力发展的需要,对于封建政治的新陈代谢和良性循环具有积极意义。
该制度是指()A.秦朝的三公九卿制B.汉代的中外朝制度C.唐朝的三省六部制D.隋唐时代的科举制,为普通地主掌握政权开辟了道路,该制度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对于封建政治的新陈代谢和良性循环具有推动作用。
故选D项。
4.《贞观政要》记载:宰相入朝议事,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据此,“谏官”任职的机构是()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御史台,“谏官”是对皇帝进行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属于监督机构,应归属门下省,故B项正确。
中书省是政令草拟机构,A项错误;尚书省是政令执行机构,故C项错误;御史台虽然是监察机构,但不随宰相入朝议事,故D项错误。
5.下图是中国古代的某一中央行政制度示意图。
该制度的设立()A.简化了决策过程B.降低了监察效能C.加强了君主专制D.确立了三权分立,三省的长官均是宰相,尚书省负责执行,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分工负责,彼此牵制,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故C项正确。
6.魏晋实行租调制、隋唐实行租庸调制,两者实施的基本前提是()A.国家统一B.均田制的实施C.土地私有制发展D.政府财政充足,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故A项错误;魏晋、隋朝、唐前期都实行均田制,受田农民承担一定的赋税、徭役、兵役,均田制是上述赋税制度的基础,故B项正确;土地私有制的恶性发展会破坏均田制,使租庸调制无法维持,故C项错误;保证政府的财政是租调制和租庸调制的实施目的,而不是两者实施的前提,故D项错误。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同步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一、选择题1.隋唐以三省六部为政务中枢,并集汉魏以来中枢政制变化之大成,较之秦汉三公九卿制度,无论就其组织机构,还是运行机制和行政效率,都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与秦汉体制相比,隋唐三省体制的最显著特征是( )A.实现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有效制约B.三权分立有利于决策并限制了皇权C.政务程序规范决策与执行机构分职D.权力相对分散极大提高了行政效率2.(2023·烟台)钱穆先生认为,从秦汉三公九卿制到隋唐三省六部制的演变,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进步,皇帝从后台走到了前台。
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 )A.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B.权力中枢决策规范化C.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D.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3.(2023·商洛)隋朝建立以后,隋文帝取消了长官辟署佐官的制度及九品中正制。
同时诏令“外官九品以上,父母及子年十五已(以)上,不得将之官”“州县佐吏,三年一代,不得重任”。
这些举措( )A.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B.完善了地方官员的升迁机制C.促成了察举制到科举制的过渡D.基于推进国家廉政建设考量4.(2023·河南省名校联盟)自贞观十七年始,不管是官阶低于还是高于三品者均要加带“同中书门下三品”称号,方可参预政事堂会议。
唐高宗时,又规定外司四品以下的官员入相,统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名。
从此,更多负实际行政职责的低级官员进入了政事堂。
这一变革( )A.使君相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B.完善了政事堂的集议制度C.加剧了士族与庶族间的矛盾D.适应了科举制发展的需要5.有学者指出“正是由于士族力量的强大,曹氏若想公然取汉室而代之,就不得不对士族妥协,作出让步。
延康元年,曹丕接受陈群建议,同意实行九品中正制,以换取士族对自己登上皇帝宝座的同意和支持”。
据材料可知,九品中正制( )A.以门第族望作为选官标准B.折射出士族精于为官之道C.体现寒、士族间某种妥协D.有利于中央集权制度加强6.(2023·北京房山)《礼宾图》(下图)是出土于陕西唐章怀太子(655—684年)墓中的壁画,描绘了鸿胪寺官员引见三位使节的情景。
高中历史古代史考试
古代史综合测试卷一1.我国古代商品经济最初产生于( )A.原始社会后期B.商朝C.春秋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思想,所以孔子是主张重农抑商的B.法家代表人物商鞅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始作俑者,所以战国时法家都是主张重农抑商政策C.重农抑商政策的经济基础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以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必然结果,因而它长期的实行,是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D.司马迁在《史记》中为从事工商业者作传记(《货殖列传》),说明秦汉以前工商业者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而后世的正史中再也看不到专门为工商业者作的传记,说明由于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工商业者不再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了3.以下哪些是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 )①封建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的性质②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利益的反映③封建社会初期不具备发展工商业的条件④诸侯国出于政治、军事因素的考虑A.①②③B.①②④ C ②③④D.①③④4.封建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B.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C.保证政府稳定的财政收入D.稳定封建统治秩序5.唐朝文化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先进的文化,唐文明对西方世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A.印刷、火药、导航技术等方面B.丝绸、冶铸、水利技术等方面C.宗教、建筑、法律制度等方面D.造纸、纺织、印刷技术等方面6.东汉时期,选官制度逐渐发生变化,逐渐以门第族望为主要依据,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宦官外戚交替把持选官大权B.地方豪强势力强大C.地方官吏回避本籍任职制度D.儒家思想强调门第7.隋唐实行科举制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扩大了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B.对皇帝的专制权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C.促进科技文化的发展D.削弱了显贵的特权8.下列关于《黄帝内经》的各项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本书是依据黄帝列出纲目而写作的B.本书在战国问世至西汉时编写C.本书集中反映了古代中医早期成就D.本书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9.下列各项关于医学家张仲景成就的述评中,正确的是( )A.提出中医的传统诊断法B.总结了中医药物学的理论C.其著作是后世中医经典 D 其著作是中国最早的医书10.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胡芦画不难,胡芦变化有千端。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政治专项试题
专题练习一中国古代政治一、选择题2000年国家“九五”重大科研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1月9日,我国科学家正式公布了《夏商周年表》。
请回答1—3题。
1.以往史学界认定中国开始有确切纪年是在“国人暴动”后的“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夏商周年表》将中国历史开始有确切纪年的时间提前了()A.1200多年 B.1500多年C.1700多年D.2000多年2.西安所在的关中平原长期是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结合所学知识及“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成果推断,这一地位开始确定最早可追溯到()A.4000多年前B.3000多年前C.2000多年前D.1000多年前3.上述成就的取得,主要依赖于下列哪些条件:①考古学的发展②古文献的记载③科学技术的进步④神话传说()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商鞅变法和秦始皇的政策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回答4~5题4.商鞅变法时制作铜方升,秦朝统一六国后又把它加刻诏书发到各地,其动机是为了A.便于征收赋税B.促进各地区商业发展C.实行户籍制度D.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5.商鞅“燔诗书”和秦始皇“焚书坑儒”实质上都是A.儒家和法家矛盾尖锐的反映B.专制统治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C.阶级矛盾尖锐的反映D.新旧势力矛盾斗争的反映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
回答6~9题6.西汉初年的分封制与西周的分封制效果不同,主要原因是A.单纯分封同姓子弟,引起功臣反对B.经济基础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C.各地经济联系已大大加强D.分封制与郡县制产生尖锐矛盾7.北宋初年采取的措施中能从根本上防止地方割据的是A. 设置转运使B. 调兵权与统兵权的分离C.知州与通判互相牵制D.收归地方司法权8.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①是对“三省六部制”的发展②是郡县制度的发展③与元朝辽阔的疆域相适应④到明朝时将之完全废除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9.明朝初年在地方设立“三司”A.通过分散权力加强了中央的权力B.是我国古代行政区划制度的划时代改革C.加强了对边境地区的军事防御能力D.各部门互相牵制,减轻了对人民的盘剥“法治”是战国时法家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对后世影响较大。
高三历史隋唐制度的革新 同步练习 旧人教
隋唐制度的革新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朝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的意义在于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B.加强了皇权C.有利于选拔人才,保证政治清明D.中央机构有明确的分工与制约,提高了行政效率D2.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
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A.防止宰相权重难控B.完善中央集权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扩大民主权利1.A3.唐代三省六部中,直接主管的赋税机构是A中书省下属的吏部 B门下省所辖的户部C尚书省管辖的户部 D尚书省下设的工部C4.下列制度实行对当时的历史起了积极作用的有①秦的中央集权②魏晋的士族制度③隋唐的科举制度④三省六部制度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2.D5.下列史实与科举制度演进有关,正确的顺序是①创武举、殿试②始建进士科③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④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⑤任用高官主持考试A.①②③④⑤B.③②④①⑤C.⑤④③②①D.③②④⑤①3.B6.对科举制度,不正确的评价是()A.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B.对历史始终起着积极作用C.扩大了官吏来源,巩固了封建国家统治的基础D.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B7.隋唐时的均田制中,均田农民的身份是A自耕农 B地主的佃农 C国家的佃农 D农奴C8.唐朝的募兵制取代府兵制的根本原因是A均田制的破坏 B战争频繁,兵士逃亡较多C府兵社会地位的下降 D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A9.《新唐书》载:“初,府兵之置,居无事时耕于野,其番上者,宿卫京师而已。
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
故土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所以防微杜渐、绝祸乱之萌也。
”此材料所表达的中心问题是()A.府兵制与均田制的结合,有利于农业生产B.府兵制有益于国家的统一、富强和民族的融合C.府兵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均田制的破坏使府兵制失去了推行的经济基础5.C10.唐朝中期以后实行的两税法同以前的租庸调制相比,最主要的变化是A地租形式的变化 B赋税种类的增多C征税标准的改变 D税务手续的简化C11.隋唐时期赋役制度中,具有减轻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性质的是①庸②调③徭役④两税法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④7.D12.唐初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780年实行两税法,它们的共同作用是A加强经济掠夺 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C确保财政收入 D减轻对农民的剥削C13.下列史实中和隋文帝有关的是①确立三省六部制②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③对府兵不再实行军民异籍④建立和完善租庸调制⑤废除九品中正制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答案】D二、材料解析题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武德(唐高祖年号)七年,始定律令。
2024-2025年历史必修上册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带答案)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基础过关练知识点一选官制度1.东汉时,广汉太守与司徒长史段辽叔在同一年被举荐为孝廉,互称为“同岁”。
后广汉太守将段辽叔毫无节操的长子举荐为孝廉,没有受到丝毫阻力。
据此可推知,当时( ) A.儒学正统地位发生动摇B.中央集权受到极大威胁C.察举制失去了最初功效D.宗法制得以发展与延续2.“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
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
”反映了中国古代某一选官制度的弊端。
该选官制度是( )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3.唐朝时人们把参加进士科考试的士子称之为“一品白衫”“白衣公卿”。
唐高宗时宰相薛元超说:我这一生富贵过人,但是却有三件终身都感到遗憾的事情,其中第一件就是没有进士及第。
这说明唐代( )A.进士科地位突出 B.察举制影响广泛C.价值观逐渐功利 D.门阀制彻底瓦解知识点二三省六部制4.唐代门下省审查诏令时,如认为有不合礼法、习惯等处,可以封还另议。
所有诏令必须经过中书门下通过,并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后,才能颁行。
这反映了当时( ) A.中书门下掌握最高决策权力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C.行政体制对皇权的调节机能D.三省之间相互牵制5.政事堂是宰相议政办公的地方。
在这里议政的数位宰相中,有一位首席宰相称为“执政事笔”。
唐肃宗时,规定宰相轮流秉笔、承旨,十日一换;德宗时甚至规定每日轮换。
这些规定( )A.废除了丞相制度 B.旨在防止宰相专权C.削弱了君主专制 D.分散了地方的权力6.隋文帝建立隋朝后,废除北周实行的仿照《周礼》的六官官制,建立以尚书、门下、内史三省以及尚书省六部为核心的朝政机构,三省长官均为宰相之职,“朝之众务,总归于台阁”这一改革,意在( )A.加强君主专制统治B.减少国事决策失误C.扩大宰相的管理权限D.强化对地方的控制知识点三赋税制度7.唐朝中期以后,国家掌控的户口大幅度减少,赋税制度非常混乱,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2020版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阶段测试1岳麓版必修1
阶段测试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2018·江苏无锡市高一期末)在《汉字听写大赛》中,题目是“zuò tǔ”。
主持人解释说:“词语出自《左传》:胙,训报也。
有德之人,必有美报。
报之以上,谓封之以国。
”与这一词语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解析:世袭制以血缘为基础,材料中没有体现血缘关系,A项错误;宗法制以血缘为纽带,材料中没有体现血缘关系,B项错误;从材料“《左传》:胙,训报也。
有德之人,必有美报。
报之以上,谓封之以国”可知,这是指西周的分封制,C项正确;郡县制是在秦朝推行于全国,D项错误。
答案:C2.(2018·浙江卷)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
”这表明( )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解析:由“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可以得出,西周建立之后,其分封的诸侯国主要由功臣和宗室贵戚统领,故选D;当时是贵族政治体制,故A不符合史实;题干说到的诸侯国不是以素养作为依据的,而且也不是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故排除B;分封制不是构建国家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故C也不符合史实。
答案:D3.(2017·江苏卷)《国语》讲“祀,国之大节”。
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
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B.礼器C.食具D.货币解析:“祀”指的是祭祀。
青铜器是祭祀中的主要礼器,祭祀是国家的重要事务,青铜器作为礼器也就成为了政治权力的象征,B项正确。
答案:B4.(2017·全国卷Ⅰ)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第四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
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第四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隋唐时期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的中央管理体制,对这一制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六部在中书省之下B.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C.这一制度有利于加强皇权D.三省体制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参考答案:考点:1G:隋唐三省六部制.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隋唐三省六部制,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掌握三省六部制的主要内容和影响.解答: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分割相权加强皇权;魏晋时期形成尚书省,三省六部制萌芽.因此B、C、D三项都正确.尚书省下设六部,故A项表述错误.故选A.2. 确立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秩序的会议是()A.巴黎和会B.雅尔塔会议C.华盛顿会议D.德黑兰会议参考答案:A3. “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本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
这体现了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中的①民族主义②民权主义③民生主义④民主主义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参考答案:A【详解】①项依据材料“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来看,这是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主义思想,正确;②项依据材料“无论其为团体或本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来看,这是在阐述政治权力分配,体现了民权主义思想,正确;③项民生主义与材料无关,错误;④项民主主义并不属于新三民主义中的思想,错误。
故答案为A项。
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4. 约翰·弥尔顿在《为英国人民申辩》一书中写道:“如果暴君势力压倒人民的地方可以说是上帝把人民送去奴役,那么在人民势力压倒暴君的地方,为什么就不能说上帝使人们获得了自由呢? 如果昏君的暴政是从上帝那里来的,那么我们的自由为什么就不能说也是从上帝那里得来的?” 弥尔顿的上述言论A.阐释以自由为武器反抗暴政的合法性 B.确立君主立宪制建立的必然性C.肯定“君权神授”的合理性 D.宣传基督教神权存在的必要性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方的人文精神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阶段性练习(隋唐)一、选择题:(本大题60分,共25小题,每小题2分)1.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度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于A、解决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B、有利于选拔人才,保证政治清明C、加强了皇权D、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2.下列各项表述中,最能全面反映隋朝历史地位特点的是A.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全国统一 B.开凿大运河 C、统治者十分残暴 D.繁荣而短暂3.隋朝时有一个读书人要从江都出发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如果他一路上都是坐船走水路的话,他沿途要经过哪些河段?按顺序排列应是①黄河②广通渠③江南河④通济渠⑤邗沟⑥永济渠A、③⑤④①⑥B、⑤④①② C.⑥④②① D、③④⑤⑥②4.汉唐前期呈现封建盛世的共同原因是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适时调整生产关系③采用的政策具有连续性④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5.贞观年间,唐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6.隋朝最大的粮仓兴洛仓位于洛阳附近,这种布局是合理的,主要原因是A、位于东部要地,能确保平安稳固 B.粮食能迅速满足长安、洛阳的需要C.地处交通大动脉的中心地带,便于粮食集散 D.位于盛产粮食的地区,来源很广7.隋唐时,一般平民百姓多穿布制衣服,这种布的原料是A.丝B.麻C.棉D.毛8.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是唐朝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表现,其重要前提是:A.政府放弃抑商政策B.市场扩大C.粮食产量提高D.农作物品种增多9.唐诗曰:“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
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这表明A.农业有了较快发展 B.农业和商业争夺劳动力C.唐朝实行重商政策 D.商人众多,商业繁荣10.隋朝大运河的一段利用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的古运河。
这一段是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11、筒车在中国古代南方农业生产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这一灌溉工具创制于A.三国时期 B.南北朝时期 C.唐代 D.南宋赋税制度是国家赖以巩固的主要经济制度之一。
隋唐时赋税制度曾有过多次变革。
12.隋唐政府将北魏的租调制调整为租庸调制,这种调整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体现在A、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B、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C、使农民得到一定数量的土地D、放松对农民的人身控制13.唐朝两税法的实行表明①租庸调制已无法实行②征税标准不再以人丁为主③遏制了土地兼并④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负担⑤封建经济的发展⑥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A、①②③⑤B、②④⑤⑥C、①②⑤⑥D、③④⑤⑥14.唐代陆贽在谈到租庸调制时说:“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
”这说明租庸调制①基本特点是以身计税②实行租税和劳役相结合③反映的是一种商品不发达的生产方式④反映了国家对人身依附关系控制严格A、①②③④均正确 B.①②正确,③④错误C、②④正确,①③错误 D.①②③正确,④错误15.唐诗曰:“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
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这表明A.农业有了较快发展 B.农业和商业争夺劳动力C.唐朝实行重商政策 D.商人众多,商业繁荣16.下列关于唐朝市场的表述,准确的是①政府对城市市场进行严格管理②“草市迎江货”反映了长江沿岸城市的繁盛③市场金融服务领先于欧洲④繁华的夜市是唐朝前期中原城市的一大特点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唐朝是采取宽松的民族政策。
17.汉唐民族政策的相同点在于①同少数民族首领和亲②用少数民族首领为官③给少数民族首领封王④建中央直接管理机构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18.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他在位期间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①与吐蕃和亲,送去手工业品和医药、生产技术书籍②在东突厥建都督府,由突厥人自己管理③册封皮罗阁为云南王,把手工业技术传到南诏④接待渤海人来长安学习汉族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9.我国古代着名的“丝绸之路”出玉门关或阳关后分南北两道向西,至疏勒会合。
“疏勒”即今天新疆的A.乌鲁木齐 B.喀什 C.和田 D.若羌20.下列有关两汉时期对外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辰韩的语言、称呼、习俗等与秦朝相似,又称“秦韩”B.汉光武帝赠赐给日本倭奴国使者金印已得到考古证实C.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出色完成使命D.汉代文明通过陆、海路开始走向世界,远及欧洲和非洲21.唐朝对外交往盛况空前的最主要原因是A.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B.对外交通相对发达C.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D.国家长期统一,社会秩序安定22.唐朝的皇帝大都推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但多数情况下,道教的地位居佛教之上,这是由于A、道教是中国人自己的土生土长的宗教 B.佛教是外来的还没有完成中国化改造C.唐宗室奉老子为祖先以神化皇权统治D.道教已实现与佛学和儒学的综合吸收23.中唐诗坛倡导诗歌要反映现实生活,其代表人物是A 、陈子昂B 、王维C 、杜甫D 、白居易24.唐朝对外交往盛况空前的主要原因有 ( )①经济文化世界领先②对外交通相对发达③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④贸易往来利益驱动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25.唐代传奇小说盛行,与此有关联的现象是A.人们对诗词逐渐失去兴趣B.政治统治黑暗C.城市经济的兴起D.社会动荡二、非选择题:16.(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唐时期,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密切了南、北方的经济往来。
扬州等城市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
西域以及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往经商频繁,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材料二隋唐时期的工商业城市材料三夜市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唐代诗人李绅的《宿扬州》(1)唐朝后期,扬州有“天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
结合材料一、二、三概括指出扬州繁华的表现。
(4分)(2)据材料二指出隋唐时期工商业城市分布的特点和主要原因。
(3分)(3)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隋唐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原因。
(3分)17.(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命人图画24位功臣相貌于凌烟阁,这24位功臣是长孙无忌、杜如晦、魏征、房玄龄、李靖、尉迟敬德、秦叔宝、程知节……在这些人中有的参加过隋末农民起义,有的是太子建成政治集团的人,还有一些人出身少数民族。
如魏征少年时作过道士,后来为太子的谋士,尉迟敬德是铁匠出身,秦叔宝是小军官,程知节是农民。
——《盛唐气象》材料二:(唐太宗对大臣们说)“……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
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资治通鉴》卷一九八材料三:太宗曰:“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华不殊。
人主患德泽不如,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是四夷可使如一家。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你认为唐太宗的用人具有哪些特点?(4分)(2)材料二体现了唐太宗的什么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思想在施政方面的体现。
(2分)(3)材料三反映了唐太宗怎样处理民族关系的?试列举史实说明。
(2分)(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唐朝前期繁荣原因的认识。
(2分)18、(17分)甘肃敦煌莫高窟被誉为世界艺术宝库。
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一下问题:(1)、图1、2所示石窟分别是与莫高窟并称中国古代三大石窟。
图1是____________,图2是_____________。
(2分)图1 图2(2)、莫高窟兴建于何时?在何时达到兴盛?(2分)(3)、图3、4、5分别是莫高窟的三种艺术作品,它们分别代表哪些艺术形式?(3分)图3 图4 图5 (4)、在敦煌发现了大量的体现波斯、罗马等的文化特征的实物,请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3分)(5)、随着敦煌文物大量传到国外,形成了世界性的敦煌学,研究敦煌有何意义?(3分)(6)、近代来敦煌文物在国内被大量地损毁,以至于余秋雨在《道士塔》一文中悲愤地感慨“偌大的中国,竟存不下几卷经文?比之于被官员大量遭践的情景,我有时甚至想狠心说一句:宁肯存放在伦敦博物馆里!”对此你是怎么看的?(3分)参考答案:1-25:D A B B D C BC D C D C B C A D D A B C AC D A C16、(1)表现:手工业发达;商业大都会;水运发达;外商云集;繁华夜市。
(4分)(2)特点:集中在东部;集中在水陆交通便利之处。
(2分)(3)原因: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达;城市人口增加;政府政策的支持。
(3分)17、(1)用人不拘门第,民族,不避仇怨,唯才是用。
(3分)(2)为君主者不可好大喜功,加重百姓负担,以至国危君亡。
租庸调制和均田制。
(3分)(3)尊重和团结少数民族。
击败东突厥,设都督府管理;任命回纥首领为瀚海都督府都督;与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3分)(4)唐朝前期社会繁荣,出现了“贞观之治”局面,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唐太宗轻谣薄赋,知人善任, 民族政策比较开明等方面的政策。
(3分)18、(1)、龙门、云冈(2分)(2)、自前秦开始开凿洞窟,到隋唐时起达到鼎盛。
(2分)(3)、雕刻、绘画、塑像(3分)(4)、自汉代以来丝绸之路带来西方文化;隋唐以来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3分)(5)、保护和传播中华文化,为中华古代文化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助于中西方之间的学术交流。
(3分)(6)、(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考生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即可得分;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