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论文范文-模板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精选五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精选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397471e0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c8.png)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精选五篇)第一篇:小学英语教学论文小学英语教学论文范文|小学英语合作学习有实效在课堂改革的大潮中,我经常反思我的每一堂英语课,既要符合教材本身和孩子的年龄特点,还要激发起孩子学习的兴趣,关键是学生学得轻松,课堂达标率还要高。
我觉得预习是必需的,也许有的老师认为对英语课是行不通的,其实不然。
老师首先要相信学生,大胆布置预习任务(预习要有针对性,问题的设计必须合理,学生预习才能见效)。
当然,不会读的单词、不认识的音标是他们最大的敌人,他们可借助工具书或组内交流甚至向他人求助,都不难解决,反而这样他们学到的扎实,记得还牢固。
我认为英语预习是必不可少,一是可减少课上花在单词教学上的时间;二是学生掌握了英语的自学方法,尤其是让学生学会了根据元音字母、辅音字母以及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律,再加上联想记忆,识读单词的方法;三是在课上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一个人的力量太小,可是集体的力量却是无法估计的,你不会的我会,我不会的他会……学生四人一组开展合作预习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让学生开展合作预习,不仅提高了上课的效率,也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获取成功的喜悦,增强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是英语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
学生间有差异是难免的,往往基础差的学生在课堂上就显得被动,对于老师的提问也似懂非懂,日积月累就会有知识缺陷,甚至厌烦英语的学习。
针对这一点,我就用了小组合作学习,合作评价的方法贯穿于课堂。
在小组活动中,学生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想尽各种办法去教基础差的同学,给他更多练习的机会,久而久之他就能成为优秀生,相信学生的能力。
英语是一门语言。
我们知道,学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使用,光靠课堂上的练习是远远不够的。
为了让学生能及时消化当天所学的知识,课后操练是必须的。
我往往设场景(老师必须考虑适合学校、学生特点的场景)让他们课后合作操练,这不需要花很多时间,学生也很愿意学习。
英语教学的论文
![英语教学的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f7d1efc6c85ec3a86c2c53b.png)
英语教学的论文有关英语教学的论文范文(精选6篇)“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师生互动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将微型化、个性化的微课资源有机整合成为我国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新方向,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微课为基础,课前自学与课上强化为主要形式”的翻转课堂模型。
那么,它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如何应用?下面我结合英语教学中比较难处理的阅读教学和语法教学来谈谈翻转课堂的应用。
一、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一)通过课前任务型个性化阅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前教师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进行快乐阅读,让自主学习阅读变成“悦读”。
快乐阅读也应是有目的性的阅读,因此,教师可在课前下发任务单,如让学生根据所读的课文内容自主利用多媒体手段寻找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视频资料等来辅助阅读内容的理解,自拟几个有关课文内容的问题等,这样既鼓励了学生对语言学习进行独立思考,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课堂中开展针对性的阅读指导,让中下等生“吃得饱、消化好”,让优等生“吃得好、营养高”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已经在课前进行了阅读内容的学习,仍然以圣诞节课文为例,学生在进入课堂学习之前对圣诞节课文的大意已经有所了解,但不同的学生对阅读内容有着不同的疑难问题,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回收课前下发的任务单并查看学生完成情况的方式发现并帮助学生解决个性化的问题,让中下等生“吃得饱、消化好”,让优等生“吃得好、营养高”,以此加快英语阅读教学课的进程,提升阅读效率。
(三)运用开放性、拓展性的问题机制激活学生个性化的思维,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主人翻转课堂中的英语阅读教学,首先课前已基本扫清了课文翻译障碍,课堂中教师不必将理解课文大意和知识点的讲解放在首位,所以课堂中的语言学习就应该聚焦于对文章话题的深度讨论和语言点的课外拓展。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练习知识点的应用,也可以要求学生复述课文或缩写课文,提升学生的口语和写作能力。
英语教学法论文10篇
![英语教学法论文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5e7da73b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b7.png)
英语教学法论文10篇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
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书包范文为您带来的英语教学法论文10篇,希望能够给朋友们的写作带来一定的启发。
【摘要】随着社会文化学科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针对社会文化学的相关研究也不断增多,在社会学领域内的文化学科强调在社会和文化环境下以语言和社会活动作为中介来实现人们对知识的学习,可以看到,英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社会文化学领域内的一部分,因而本文通过研究英语教学和社会文化学的相关要点明确如何应用社会文化学在实现英语教学。
【关键词】社会文化学;英语教学引言近年来,随着国际间教育领域合作的加强,针对英语语言教学的全新看法颠覆了传统教育学视阙下英语教学作为单一语言教学的观点,而将社会文化属性加诸于英语语言教学。
因而在此一现实环境下,通过全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实例来促进英语教学在社会文化要素方面的累积可谓十分重要,社会文化学强调对语言体系的学习过程,同时加重了任务型教学的比例。
这些变化都催生了英语教学的现实进展,同时也为社会文化学视角下的英语教学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一、英语教学的社会文化学属性二、社会文化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学在英语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已屡见不鲜,比如英国学者Lantolf等人便认为学习者在交际情景中所进行的大部分交际活动都与其自身的需求密切相关,他们使用语言来处理其相应的事务和遭遇。
在国内类似的应用也早有研究可查,主要体现在对我国英语教学体制和英语教学方法的方面,比如修订的英语教学大纲就针对英语教学实际提出了应该完善以英语培养为核心、加强英语语言的应用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侧重于学生通过英语的学习可以达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英语学习相关的知识性技能。
近年来,英语教学在英语学习大纲的变化之下也相应的产生了较多变化,比如在实际教学中更加注重结合本土社会文化以及英语语言文化进行教学,注重教学环节的自由、平等,减少填鸭式教学方式的应用,在尊重学生自我学习习惯和自我实践方式的基础上引导性的进行英语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减轻了英语教学的固有负担,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英文论文(优秀4篇)
![英文论文(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bc03189d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4b.png)
英文论文(优秀4篇)选择英语文学的毕业论文选题可以从三个方向进行:国别文学研究、文学批评理论研究和比较文学研究。
以下是可爱的编辑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英文论文(优秀4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英语专业论文模板篇一很多学生忽视了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这是其写作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向学校所交的较后一份书面作业。
英语专业学生在修完一般英语写作课程后,初步熟知和掌握了基本的写作要素和技巧,这时为了深化写作内容,进一步提高文字表达能力,须开始进行学术论文写作。
毕业论文写作在巩固了词的各种意义、搭配、用法、词序,句子的定义、结构、种类、用法,即写作的基本要素和技巧的同时,还能培养初步的研究、分析和总结问题的能力。
这就为学生在日后进一步从事相关学科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指出,“毕业论文是考察学生综合能力、评估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
毕业论文写作的优劣、质量的高低是决定学生能否顺利毕业或可否被授予学位的重要依据。
因此大学生须重视和认真撰写毕业论文。
英语论文范文word 篇二Upon the completion of the thesis, I would like to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express my sincere gratitude to my supervisor, Professor Peng Xiaohua, who hasgiven me important guidance on the thesis. Without his help and encouragement,my thesis would have been impossible. Besides his help with my thesis,he hasalso given me much advice on the methods of doing research, which is of greatvalue to my future academic life.I am also obliged to other teachers whose lectures have broadened my scopeof vision in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and help me lay a necessaryfoundation for the writing of the thesis. I am also grateful to all the members ofthe faculty and staff in the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who have provided mewith a lot of help and guidance.Last but not least, I would like to express my gratitude to all the friends andfamily members who have offered me help. Without their help,I could not havefinished my study and this thesis.英语专业论文模板篇三分层次提出教学要求:英语系按照学校的要求把XX级学生以入学成绩为依据分了两个层次,A层次普通学科专业班级,B层次体音美专业班级。
高中英语教学论文(6篇)_英语论文
![高中英语教学论文(6篇)_英语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61a8b7577232f60ddcca192.png)
高中英语教学论文(6篇)_英语论文第一篇:高中英语教学应用翻译研究一、英语词汇部分运用翻译教学词汇部分对于英语教学来说,是基础部分。
要使学生在词汇学生中只通过死记硬背,往往会导致“忘了又背,背了又忘”的恶性循环。
传统的英语词汇教学,教师通常带着学生通读一遍,然后让学生针对重点单词进行死记,这样不但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还不会是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根据新课改的相关要求,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用翻译对进行讲解,这样就会使学生能够发现两种语言文化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英文词汇。
比如在进行牛津版高中英语高一(上册)Unit6Funfood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将翻译教学方式应用到词汇教学中。
该单元的词汇主要和食物相关,教师可以挖掘词汇中的文化含义,然后将其翻译成中文,让学生理解。
教师可以拿“breakfast”为例进行这样的讲解:“Youknow,,,breakandfast.”教师将该单词分为两部分,然后透过单词的概念意义分析其文化意义。
breakfast的文化意义为“开斋”,这样解释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单词的由来。
二、英语语法部分运用翻译教学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
”对于英语这种语言来说,语法就是其中的“规矩”。
要是学生的语法掌握不好,说出来的句子就会产生歧义,落得贻笑大方的下场。
传统的语法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针对语法知识举出很多句子,虽然这种方式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学生再反过头来进行语法复习时需要花很多时间。
所以,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主动将翻译教学方式运用到英语语法教学中。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两种语言之间的异同,从而加强对于语法知识的理解。
比如在进行牛津版高中英语高一(上册)Unit3Placesofinterest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对英语语法部分运用翻译教学。
因为该单元涉及到“被动式”内容。
所以教师可以这样进行讲解:“ges.”教师应该指出汉语中的被动句只需要加上“被、受、遭、挨”等字即可,但是英文中被动句需要用“be+过去分词”这种形式表达。
英语教学论文12篇
![英语教学论文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9dd4b30fa5e9856a57126011.png)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在深化教育改革过程中,人们已认识到小学基础教育应以素质教育为目标,通俗地说,就是要帮助小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和学会做人,为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以及继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素质教育应贯彻在学校各项工作和各科教学中。
英语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如何进行素质教育?我体会到:在英语教学中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开展英语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热情、开朗的性格,良好的情趣,健康的情感和善于交际的能力。
语言是人的心理活动最重要的外部表现。
因而,对学徒进行语言训练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心理活动。
小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主要在于初步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交际离不开活动,因此,我在英语教学中经常开展诸如分角色对话,做捉迷藏、“看谁反应快”、“谁是问不倒的小博士”等各种英语游戏,排演英语儿童节目,朗诵诗歌,唱英语歌,邀请外国朋友来校或带学生到有外国人的公共场所,让学生学着用英语和外国朋友交谈,等等。
少年獐有爱看爱听爱说的特点,他们都能很投入地参加这此有趣的英语活动。
去年五月,我邀请了英国的希尔夫妇来校和学生联欢。
同学们有礼貌地用"Welcome to China! ""Welcome to our school!"等情真意切的语言欢迎他们。
听他们介绍了情况后,同学们热切地向他们提了许多问题:“Do you like China?"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希尔夫妇在回答问题后,也向同学们提了一些问题.同学们争先恐后举手,清楚流利地一一作答.同学们还三两人一组主动地走到客人面前,先自我介绍: "My name is Wang Xi. My English name is Mike."然后介绍自己的同学: "This is Xing Li...."两人一起说:"We are classmates."然后拉着客人的手:"Nice to meet you!"再问:"Could we be friends?"......"Good!" "Well done!"希尔夫妇连声赞叹道.最后同学们热情洋溢地献上自己制作的小手工、小作品,或是小工艺品,•还没忘记再说上几句英语:"Do you like it?" "Welcome again!"......同学们惊喜地发现:外国人讲话我们大部分能听懂,我们讲的他们也能听懂,真有趣.学生亲身参加活动能帮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激发主动积极的学习精神.有些原来性格腼腆、站起来说话就脸红心跳的学生,通过以上英语活动的锻炼,已能经常自告奋勇地出来对话、表演了。
初中英语教育教学论文(5篇材料)
![初中英语教育教学论文(5篇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32c1bc9e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85.png)
初中英语教育教学论文(5篇材料)第一篇:初中英语教育教学论文浅谈初中英语入门教学初一英语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入门教学。
学生刚接触英语,对英语的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厚。
教师如果能抓住这个时机,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打好坚实的学习英语、运用英语的基础,对以后的教与学将十分有益。
能否达到这一要求,关键在扎扎实实抓好起始阶段的入门教学。
一、消除焦虑心理,树立学习信心。
1.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想学好英语,首先要培养对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英语的巨大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会事半功倍。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喜欢的事,就容易坚持下去;不喜欢的事,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而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培养。
有的同学说:“我一看到英语就头疼,怎么能培养对英语的兴趣呢?”还有的同学说:“英语单词我今天记了明天忘,我太笨了,唉,我算没治了。
”这都是缺乏信心的表现。
初学英语时,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没有树立必胜的信心,缺乏了克服困难的勇气,丧失了上进的动力,稍遇失败就会向挫折缴枪,向困难低头。
你就会感到英语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学了一段时间之后,学习积极性也逐渐降低,自然也就不会取得好成绩。
但是,只要在老师的帮助下,认识到学英语的必要性,用正确的态度对待英语学习,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习。
2.教师要有爱心。
新教材词汇量更多,再加上许多句型及短语也要记忆,学生学起来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我们的教师多给一点爱心和耐心。
只要每一个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信心,感情诚心,献出爱心,工作耐心。
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目的,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英语教师只有得到学生的认可,学生学起来才有积极性,如果一个教师一站到讲台上学生就对这科感到反感,甚至望而生畏,又怎能学好呢?3.巧用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
“画”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是一种最直观、最有效的教学手段。
初中英语教学优秀论文3篇
![初中英语教学优秀论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ac78450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27.png)
初中英语教学优秀论文3篇
论文1: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这篇论文探讨了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作者首先分析了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如学生研究动力不足、教材内容单一等。
接着,作者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包括鼓励互动式研究、提供个性化辅导等。
最后,作者通过实践案例证明了这些策略的有效性。
论文2:提高初中英语口语能力的教学方法研究
本文旨在研究提高初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教学方法。
作者通过对现有教学方法的分析和评估,提出了一种以情景教学为基础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创造真实的语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口语表达。
实证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论文3:初中英语课堂互动教学的实施策略
这篇论文介绍了初中英语课堂互动教学的实施策略。
作者提出了一套可行的策略,包括采用小组活动、引入多媒体资源等。
通过实际教学案例的分析,作者证明了这些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以上是三篇关于初中英语教学的优秀论文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需详细内容,请查阅相关文献。
英语教学论文范文(精选6篇)(4)
![英语教学论文范文(精选6篇)(4)](https://img.taocdn.com/s3/m/d4994d334afe04a1b171deb0.png)
英语教学论文范文(精选6篇)(4)英语教学论文五论文题目:打造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摘要: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求知成为一种内驱力。
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具体阐述如何通过设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立足教材,挖掘疑点;二、巧设悬念,以疑激趣;三、合作探究,以趣促学。
同时结合牛津初中英语7BUnit 4Integrated skills进行具体说明。
关键词:初中英语;高效课堂;设疑激趣。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
英语教学不仅要教授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转变学习观念,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做学习的主人,学会学习,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英语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英语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设疑激趣";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巧妙设疑,促发学生内在的好奇心理,让他们带着问题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问题答案,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保持高度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立足教材,挖掘疑点。
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凭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具体依据。
教师在"设疑";前首先要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目标、内容以及重难点,深度挖掘教材内涵,预测学生学习可能会碰到的问题,对此进行设疑,做到有的放矢。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挖掘疑点。
首先是标题。
英语教材中的每个单元标题或课时标题都是该单元或课时的中心内容,始终贯穿着整个单元或课时。
依据题目挖掘疑点能够起到以疑促读的目的。
7B Unit4Integrated skills的标题是Finding treasure, 其实这个标题本身就引申出一个疑问---Where is the treasure?带着这样的疑问,学生就会更加专注于听力材料并仔细阅读相关内容,以期能够找到宝藏。
优秀小学英语教学论文(通用8篇)
![优秀小学英语教学论文(通用8篇)](https://img.taocdn.com/s3/m/b1272410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a2.png)
优秀小学英语教学论文(通用8篇)优秀小学英语教学论文(通用8篇)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小学英语教学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优秀小学英语教学论文篇1摘要:教学作为我们的本职工作,要想做好做精彩,我认为是一件极富挑战的事情。
对于新课改的推广,我们面临角色的转变,所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好老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们必须不断地充实自己,为提高小学生的英语素质和语感做好必要的学习和准备。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一个合格的英语老师不仅要有良好的英语语感和纯正的英语发音,同时还要能够在英语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英语教师必须要了解小学生,了解他们学习的兴趣点在哪里,了解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喜好在哪里,并根据这些来改变我们相应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总之,一个能够让小学生满意的英语教师一定能够和学生“打”成一片,能够做学生喜欢做的事,和学生做知心朋友,以调动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参与度,改变我们多年的哑巴英语和聋子听力的教学局面。
下面是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对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些看法,有不妥的地方,欢迎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第一,缺乏英语学习的环境。
我们都知道,如果想学好一门语言,最重要的就是语言环境的建立。
然而,就我们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说,要想为学生创建一个纯英语的环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比如来自英语教师对英语实际的应用水平、口语能力、教学能力等,还有上课的时间等。
我们的小学生接触英语的时间一个星期下来非常有限,退一步说,就是我们的英语课堂使用了纯英语教学,同时还配备了各种有助于学生理解英语的教学教具,但是课堂教学实践毕竟太过有限,所以就算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再积极,但是下课后也难免会生疏忘记。
学生在课下几乎没有能够说英语的时间,这样的环境几乎是没有的。
英文教学实践论文(3篇)
![英文教学实践论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8506276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cf.png)
第1篇Abstract: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English teaching practices on student learning outcomes.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existing literature and a case study,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s various teaching methods, techniques, and strategies used in English language instruction and their effects on students'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overall academic performance.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adopting a diverse range of teaching practices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students' learning outcomes.Introduction:English has become an essential language for global communication and intercultural understanding. With the increasing importance of Englishin various fields, it is crucial to develop effective teaching practices to ensure that students acquire the necessary language skills. This paper aims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teaching practices on student learning outcomes in English language instruction.Literature Review:1.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CLT):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is an approach that emphasizes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as the core of language learning. This method focuses on developing students' speaking and listening skills, as well as promoting language use in real-life contexts.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CL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students'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overall academic performance (Harmer, 2007).2.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TBLT):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is an approach that involves learners in completing real-life tasks as the main focus of instruction. This method encourages students to use the target language in meaningful and authentic contexts, which enhances their language skills and promotes critical thinking (Richards & Rodgers, 2001).3. Technology-Enhanced Language Learning (TELL):Technology-Enhanced Language Learning incorporates various technological tools and resources into language instruction to facilitate learning. Research suggests that TELL can enhance students' motivation, engagement, and language proficiency (Svensson, 2012).4. Cooperative Learning:Cooperative Learning is an instructional strategy that encourages students to work together in groups to achieve common goals. This approach promotes communication, collaboration, and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which are essential for language learning (Johnson & Johnson, 1999).5. Flipped Classroom:The Flipped Classroom model involves students watching instructional videos at home and completing assignments in the classroom. This approach allows teachers to focus on individualized instruction and practice, which can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outcomes (Bergmann & Sams, 2012).Case Study:A case study was conducted in a public high school in China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various teaching practices on student learning outcomes. The study involved 60 students from a 10th-grade English class, who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wo groups: a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instruction based on the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raditional grammar-based instruction.Data were collected through pre-test and post-test scores, student surveys, and teacher observa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Additionally,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ported higher levels of engagement, motivation, and satisfaction with the learning process.Discussion: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adopting diverse teaching practices, such as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Technology-Enhanced Language Learn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Flipped Classroom,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student learning outcomes in English language instruction. These methods promote communication, collaboration, critical thinking, and engagement, which are essential for language learning.Conclusion:In conclusion, this paper has explored the impact of English teaching practices on student learning outcomes.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adopting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strategie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students'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overall academic performance. Educators should consider integrating these practices into their instruction to create a more effective and engaging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their students.References:Bergmann, J., & Sams, A. (2012). Flip your classroom: Reach every student in every class every day. ISTE.Harmer, J. (2007). 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4th ed.). Essex: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Johnson, D. W., & Johnson, R. T. (1999). Learning together and alone: Cooperative, competitive, and individual learning (5th ed.). Boston: Allyn & Bacon.Richards, J. C., & Rodgers, T. S. (2001).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2nd e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Svensson, L. (2012). Technology-enhanced language learning: Integrating technology into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London: Continuum.第2篇Abstract:This paper presents a case study of a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practice implemented in a secondary school in China. The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s in enhancing students'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outcomes.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various interactive techniques,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the overall impact on students'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motivation. Findings indicate that interactive teaching practices significantly improve students' engagement and performance in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Introduction: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 is increasingly recognized as an essential skill in the globalized world. However,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often focus on teacher-centered approaches, which may lead to students' passive participation and low achievement. To address this issue,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practices in enhancing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outcomes.Literature Review: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s have been widely recognized as effective in promoting student engagement and learning outcomes.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interactive techniques such as group work, discussions,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can enhance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problem-solving skills, and language proficiency (Johnson & Johnson, 1999). Moreover, interactive teaching practices can also foster a posi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where students feel more motivated and confident in their abilities (Bligh, 2000).Methodology:The study was conducted in a secondary school in China, involving atotal of 60 students from Grade 9. The participa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n=30) and the control group (n=30).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s,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followed the traditional teacher-centered approach.The interactive teaching practices implement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ncluded group discussions, role-playing,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activities. The activities were designed to promote student interaction, critical thinking, and language proficiency. Additionally, the teacher used various multimedia resources, such as videos, audio clips, and online platforms, to facilitate student engagement.Data collection involved pre-test and post-test scores, students' self-assessment questionnaires, and teacher observations. The pre-test and post-test scores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students' language proficiency, while the self-assessment questionnaires and teacher observations provided insights into students' engagement and motivation.Result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nteractive teaching practicessignificantly improved students'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engagement in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The post-test scores of the experimental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Moreover, the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ported higher levels of motivation and engagement, as evidenced by their self-assessment questionnaires and teacher observations.Discussion: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support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practices in enhancing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outcom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group discussions, role-playing,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activities allowed student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fostering their 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solving skills. Additionally, the use of multimedia resources and online platforms provided students with a more engaging and interactivelearning experience.However, the study also identified some challenges in implementing interactive teaching practices. Teachers may face difficulties in managing large classes, ensuring that all students are actively participating, and maintaining discipline. Furthermore, students mayinitially struggle with the transition from a teacher-centered to an 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Conclusion:This case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interactive teaching practices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outcomes. By promoting student engagement, critical thinking, and language proficiency, 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s can contribute to a more effective and enjoyable learning experience. Teachers should consider incorporating various interactive techniques into their teaching practices to foster a posi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improve students' language proficiency.References:Bligh, D. A. (2000). What's the difference? The effect of instruction method on students' learning. ERIC Clearinghouse on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Johnson, D. W., & Johnson, R. T. (1999). Learning together and alone: Cooperative, competitive, and individualistic learning (5th ed.). Boston: Allyn & Bacon.第3篇Abstract:This paper presents a case study of an innovative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ELT) program implemented in a secondary school in China. The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ness of various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methods in improving students' English proficiency and language skills. Through a mixed-methods approach, including surveys, interviews, and classroom observation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of the program on students' learning outcomes, teachers' perceptions, andoverall classroom dynamics.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project-based learning, and personalized instruction significantly enhances the learning experience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s of students in an ELT context.Introduction:The increasing globalization has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 in education and career development. As a result,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has become a crucial component of the curriculum in many countries, including China. However,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often characterized by teacher-centered approaches and rote learning, have been criticized for their limited effectiveness in fostering students' language skills and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ie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f an innovative ELT program on students'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learning experiences.Methodology:The study adopted a mixed-methods approach, combining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data collection techniques. The participants included 80 students from a secondary school in China, 10 English teachers, and the program coordinators. The data collection methods were as follows:1. Surveys: A self-designed survey was administered to students and teachers to gather information about their perceptions of the program, its effectiveness, and the challenges faced during its implementation.2. Interviews: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with a sample of students, teachers, and program coordinators to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ir experiences and insights.3. Classroom Observations: Classroom observations were conducted to analyze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methods employed by the teachers and their impact on student learning.Results:1. Students' Perceptions: The survey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tudents generally had a positive perception of the program. They reported that the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s, such as project-based learning and technology integration, made the learning process more engaging and enjoyable.2. Teachers' Perceptions: Teachers expressed their satisfaction with the program, emphasizing the benefits of technology integration andpersonalized instruction. They highlighted the increased student engagement and improved learning outcomes as significant outcomes of the program.3. Learning Outcomes: The analysis of classroom observations and students' performance in assessments revealed that the innovative ELT program had a positive impact on students'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kills. Students demonstrated improved speaking, listening, reading, and writing abilities.4. Classroom Dynamic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gram fostered a more interactive and student-centered classroom environment. Studentsactively participated in discussions, group activities, and technology-based tasks, which enhanced their critical thinking and collaborative skills.Discussion: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innovative ELT programs, such as the one implemented in this case study,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students'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learning experiences. The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project-based learning, and personalized instruction has been found to be effective in fostering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ies, collaboration skills, and engagement in the learning process.The study also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teacher training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implementing innova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Teachers should be equipped with the necessary skills and knowledge to adapt to new teaching methods and technologies.Conclusion:This case study demonstrates the positive impact of an innovative ELT program on students'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learning experiences. The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project-based learning, and personalized instruction has proven to be effective in enhancing students' English proficiency and language skills.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can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for educators and policymakers in designing and implementing effective ELT programs.Keywords: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nnovative practices, technology integration, project-based learning, personalized instruction, student learning outcomes。
高中英语教学论文范文[推荐6篇]
![高中英语教学论文范文[推荐6篇]](https://img.taocdn.com/s3/m/7b0b8c389b89680202d82577.png)
高中英语教学论文范文[推荐6篇]范文一论文题目:通过英语刊物的有效阅读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效率摘要:在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五大技能"听";、"说";、"读";、"写";、"译";中,"写";是检测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窗口";.因此,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基于此,笔者在其近十年的英语教学的摸索实践中,不断实现在教材上的大胆拓展,提倡进行英语课外刊物自主阅读,并对学生进行策略性的阅读指导,如梯度式的批判性阅读,有效灵活地运用各种写作教学策略,鼓励课堂过程性写作,实现学生课堂的"反客为主";, 从而提高写作课堂教学质量,成效颇为显着。
关键词:自主性阅读;梯度式的批判性阅读;创生教学;课堂过程写作。
"写";是检测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窗口";.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新课标》也明确把"写";纳入到英语语言教学的目标中,要求学生通过高中教学,能写出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能够清晰地叙述或表达观点和态度.虽然,在新课标改革的推进下,英语写作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似乎更多是围绕着"预设式写作教学模式";【2】进行一些改进,即教师根据高考的考试要求,事先安排好写作课题、提出要求并限时完成,再给予评价和修改。
在英语教学预设的模式下,学生较于之前在写作上有了相对明确的方向,但也出现了刻意的"生搬硬套";, 造就了现在高考英语作文中一大部分的"公式化文章";, 这在很大程度上挖苦并讽刺了新课标所提出的英语教学目标,也抑制、甚至"扼杀";了学生英语语言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为扭转这一局面,需要从根本上进行教学改革,如从教学内容上拓展课外刊物阅读,并进行"梯度式的批判性阅读";;教学模式上从"预设教学";转变成"创生教学";【2】;教学主体由教师"禅位";给学生等举措,从而实现真正的"读写一体式";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英语教学方法论文(优秀6篇)
![英语教学方法论文(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e7919214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b3.png)
英语教学方法论文(优秀6篇)英语教学方法学科论文篇一一、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现状分析1.传统教育的功利性与道德理念相悖“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很多年,然而大部分学校和教师仍以成绩作为评定学生学习好坏的标准,仅仅将“素质教育”作为表面工作来应付,走形式主义路线。
学校只关注书本知识,忽视德育环节的考核。
传统教学的功利性使得德育教学的地位一再下滑,教师的职责也趋向单一,只传授课本知识,忽视了学生人格的培养,不利于正确道德观念的树立。
2.消极的网络信息影响正确的道德观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然而由于缺乏完善的网络规范体制,各类信息充斥其中,良莠不齐,很难进行分辨。
现在的学生从小就接触网络,极易被其中传达的信息引导,做出一些违背道德规范的事情。
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如果学校没有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一旦他们被网络中充斥的暴力、黄色信息误导,就会造成人格的堕落,同时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增加未成年人犯罪率。
因此,维护绿色网络,加强对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网络文明意识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理念渗透的途径1.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英语作为外来文化的载体,教育学生学习优秀的国外文化知识,要将德育贯穿始终。
方法之一就是创设相应的情境,注重情感的渲染,让学生从主观上感受到德育的魅力,从而积极主动地接受德育教学。
课堂作为英语教学的主要阵地,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根据课本内容创设适宜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互动中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例如,在学习餐厅礼仪时,教师可以将课堂布置成类似于餐厅的样子,随机挑选学生扮演顾客和服务员,教导学生学会运用敬语询问顾客的需求,如“WhatcanIdoforyou?”同时顾客也要礼貌地回答问题,同时表达对服务的感谢,以“Thankyou.”作为结束语。
在点滴之处融入德育教学,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修养。
2.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在初级英语的日常用语中,有很多编者精心挑选的问候语,不仅可以应用到写作当中,也可以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
英语教学论文范文(精选6篇)(4)
![英语教学论文范文(精选6篇)(4)](https://img.taocdn.com/s3/m/20f4e03d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66.png)
英语教学论文范文(精选6篇)(4)一、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研究摘要:随着我国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任务型教学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逐渐受到广大英语教师的关注。
本文以初中英语课堂为研究对象,探讨任务型教学法在实践中的应用及其成效。
1. 任务型教学法的概述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简称TBLT)是一种以任务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然习得语言。
这种教学法主张将语言学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英语,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2. 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的应用实例案例一:《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1)任务设计:教师设计了一个“购物”任务,让学生在模拟的购物场景中运用本单元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交流。
(2)任务实施: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顾客、售货员等)。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运用目标语言进行沟通,达成购物目标。
(3)任务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任务过程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的应用成效(1)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任务型教学法将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完成各种任务,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提高了他们的英语口语和听力水平。
(3)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团队合作,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增进了彼此间的友谊。
4. 结论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具有显著成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语言运用能力。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灵活设计任务,以充分发挥任务型教学法的优势。
二、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策略1. 注重任务的真实性在设计任务时,教师应确保任务的真实性,使其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英语教学论文范文(精选6篇)(4)
![英语教学论文范文(精选6篇)(4)](https://img.taocdn.com/s3/m/125e7ab0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f1.png)
英语教学论文范文(精选6篇)(4)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我国,英语教育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本文精选了六篇优秀的英语教学论文,通过分析这些论文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以及研究结论,为我国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一、论文1:基于任务型教学法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研究1. 研究方法:采用文献综述、问卷调查、课堂观察等方法,对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的应用进行了实证研究。
2. 研究内容:分析了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的应用现状,探讨了任务型教学法对提高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效果的作用。
3. 研究结论:任务型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论文2: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研究1. 研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法,对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
2. 研究内容:探讨了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分析了翻转课堂对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作用。
3. 研究结论:翻转课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论文3:基于情境教学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研究1. 研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法,对情境教学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
2. 研究内容:探讨了情境教学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分析了情境教学对提高学生词汇掌握程度的作用。
3. 研究结论:情境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词汇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论文4: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1. 研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法,对项目式学习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
2. 研究内容:探讨了项目式学习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分析了项目式学习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作用。
3. 研究结论:项目式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英语教育论文范文参考(共9篇)
![英语教育论文范文参考(共9篇)](https://img.taocdn.com/s3/m/084968d1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84.png)
英语教育论文范文参考(共9篇)浅谈小学英语教育论文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语言专家发现给孩子多教一种语言,不仅使孩子会说该语言,而且能给孩子更多的智慧。
普通小学应该搞好“双语教育”。
小学英语目标正确内容科学活动丰富人才齐备语言专家发现,给孩子教一种语言,不仅使孩子会说该语言,而且能给孩子更多的智慧。
因此,各地普通小学从三年级开始设置英语课,有条件的小学一年经开始设置了英语课,一时间“英语热”高涨,成了各学校的办学特色。
小学阶段教育的对象是6~12岁的儿童,我们的“双语教育”应该怎样进行呢我认为一般普通小学的教学设备、基础条件比较薄弱,要搞好“双语教育”,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确定目标1.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是首要目标。
兴趣,对于学习英语是非常重要的,它贯穿于整个英语学习过程的始终,也是学习英语成功与否的关键。
如果一开始学生就没有学习兴趣,在以后的学习中就很难有所改善。
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小学阶段英语学习要达到二级目标。
为了达到目标,我们英语老师应当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兴趣在英语教学中和英语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中我总是运用一切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儿童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自愿参与学习的能力,我们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制作课件,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通过一些实际活动使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同时,注重形成性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学中有乐,乐中来学”。
2.培养小学生初步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语言是交际工具,学会一种语言不仅要掌握其语言的形式和使用规则,还要学会如何具体运用,学习中要注意让学生领会跟谁说,在什么场合,用什么样的语言,并培养学生在大量不同的情景和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初步习得英语的能力,为今后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初次见面可以说:How do you do Glad to meet you等等,熟人见面就可以问:How are you Glad to see you again.等等。
英文教学研究论文7篇.docx
![英文教学研究论文7篇.docx](https://img.taocdn.com/s3/m/73cebc14580216fc700afd7b.png)
第一篇英语情景教学法应用1情景教学法内涵和理论基础情景教学法依据了新课改政策要求英语新课改背景下,英语教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英语教学的根本是增强学生英语习得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当前英语新教材设计中,增加了大量的情景式听说读训练材料该设计的目的就是要增强情景教学法的应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多方面参与课程内容的情景体验2情景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21情景教学法有利于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丰富学生想象力教师英语教学中,根据课程教学内容设立具体情景模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教学事件发生的具体场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主动参与情景设计当中,了解事件发生的场景,深化学生记忆能力;在情景设计中,教师提出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话题,通过学生的体验,增强学生的感悟能力和想象力,鼓励学生以积极健康的态度去理解教学事件,强化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22情景教学设计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主人翁精神,把学习有被动化为主动情景教学方法设计,就要要求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根据学生心理特性、学生学习规律,扎住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和兴趣点,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设立情景体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下进行体验式学习,让学生了解真实场景下的氛围因此可见,情景教学法始终尊重了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亲自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情景活动中,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情景法强化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有利于学生将被动式学生转化为主动式学习23情景教学法有利于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情景教学方法中的情景,是对教学内容事件的设计,更是对社会实践的体验,教师鼓励学生参与情景教学,就是让学生模拟社会真实场景,从本质上说,教学情景的设计是对社会实践的提炼在学生主动参与和模仿过程中,教学理论在学生实践中得到引用和强化,有利于学生增强理论用于实践的能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又为以后学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实践基础3情景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31英语教学中的实物演示教学实物演示教学是情景教学法最为基本的教学方法,他是指利用具体的教学道具、幻灯片、图片、画面等实物形式,将英语教学中的内容用具体的事物表现出来一方面,实物演示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化,通过对学生感官、视觉、听觉等方面的强化,有利于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表观认识,深刻学生的记忆能力另一方面,实物演示方法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抽象思维抽象总是源于具体的,由于简洁直观的实物表现,使学生在英语课堂学习中形成了先入为主的英语学习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感知、了解现场情景氛围的情况下,将具体、形象的感知转化为抽象的理解力实物演示教学方法大大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32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巧妙设计情景随着教育技术水平的提升,教育教学的硬件条件得到了大大的改造,教育教学技术的发展为实施情景教学提供了大力支持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将学生宽泛的思路拉回到课堂教学中去,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增强对教师教学的配合性因此,情景教学法应用中,应该结合学生学习兴奋点设立情景,实现教育教学绩效的全面提升321课堂导入时的情景教学设计课堂导入环节是教学实施的第一环节,也是最容易激发学生积极性的环境,在课堂导入式,如果只评价教师机械式的讲解、阐述和演说,慢慢的学生学习注意力就开始分散但是如果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在课堂导入时就仅仅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图片、声音和视频等方式,进行情景演示,将会大大刺激学生的感悟,在不断吸引学生兴奋点的过程中,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推展,拉入正式教学环节中;另外如果在课堂导入时,利用一个简单的情景设计,由浅入深,由简入繁,从情景的现象谈论其本质,在简繁的过度中,带动学生积极性,深化对情景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师精心编制的课堂导入情景设计中,进入对事件本质的深化感悟和理解,课堂教学环节丝丝相扣,学生思维呈现联系性322情景教学在英语单词学习的应用设计单词学习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基础学习步骤历年来,英语单词教学被学生和教师一致认定为最为枯燥无味的环节传统教学方法下,英语单词教学是教师读单词,学生跟着读,然后学生自我复习和默写,整个过程是无味的但是情景教学法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学习单词的兴趣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具体形象的图片演示,配合学生学习,有利于唤醒学生单词记忆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在英语篇章学习中,利用情景教学设计,可以深化学生对单词的记忆能力,图片、单词、场景相互配合,学生学习单位的气氛十分有趣323情景教学法在英语语法学习中的应用设计语法学习是英语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学生英语学习最大的问题是语法是抽象的,难以理解利用情景教学法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例如在学习动词过程中,教师设置场景,让学生进行动态对话,在情景体验中,深化学生对动词的理解;另外,可以利用视频、图片等现代教育技术展现词语的形态,例如,学习站立,跳跃、敲打等这些动词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具体的动作,学生然后进行模拟,通过具体的动,深化学生对词语情态的理解324情景教学法在英语口语和听力训练中的应用设计情景教学法对英语教学中英语口语的训练十分有帮助,教学中除了让学生背诵句型或对话,进行模仿性说的训练外,还须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情景和话题达到自由交谈的目标;教师只提供围绕某一话题讨论时可能会用到的单词和短语,不规定、也不提供具体的表达形式看图说话是一种设计说的情景的好方法一张图或一串图表达一个或几个情景,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给出关键词,供学生说话时使用还可以设计如打电话的一些假定性情景来分组练习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刨造性说的能力,又能激起学生积极参加练习的兴趣教师还要通过控制提供的词汇、短语以及表达形式,以模仿性说过渡到创造性的说教师可以让大家分组自由对话,使大家在情景对话中提高说的能力和水平对英语听力教学来说,情景教学法也是十分有意义的教师可以通过根据听力内容来设计课件,如学生在听的同时能看到,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也能排除对听力的畏惧心理由于大多数学生不熟悉英美人生活习惯、文化习俗等,常会感到所听材料虽无具体的新词句,但却不能听懂内容因此,听力练习可配合一定的情景.并在教学中注意介绍文化背景,这样在以后的听力过程中,就会增强学生对外国文化背景的理解,提高英语听力能力33利用简笔画,巧妙设计情景所谓简笔画情景教学法是教师以简笔画为教学材料,从而为学生创造一个具体的场景,以该场景为围绕中心,让学生进行语言丰富,简笔画情景教学法是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简笔画具有独特的信息传达能力,他能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培育学生情趣,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多设立简笔画情景教学,特别是针对英语作品写作锻炼,具有良好实践效果教师最简单的简笔画设计就是看图复述图,让学生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用英语表达图片传达的宗旨和内涵,或者让学生口述图片的具体场景,以及相关故事情节可见,英语教学中简笔画情景教学法设计,对开发学生想象潜能十分有益,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构思能力34利用游戏活动,巧妙设计情景英语教学中游戏引入的好处在于一方面抓住了学生爱玩的天性,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游戏性英语教学中;另一方面,游戏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特别是智力型游戏设计有利于开拓学生的大脑,创新学生思维,培育学生实践交际能力水平因此,教师要积极利用游戏活动,设计巧妙的情景教学,利于设立英文歌曲演唱比赛,有老师带头出面进行点评;设立英文单词接龙游戏,英文绕口令游戏;利用英文进行猜谜;甚至可以让学生对教学课文内容进行改变,有学生进行演练等35利用角色扮演,演绎教学内容情景角色扮演具有游戏化和情趣化的良好教育优势,利用学生角色扮演的热情,让学生去扮演书中的人物,展现学生灵活多样的角色扮演能力,让学生体验当时的场景,把握英语运用能力英语教学过程中,对英语教学内容,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担任教学故事中的角色,让学生大胆演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甚至创新角色将教学故事与现实生活相互联系起来,尽可能真实的展示场景角色扮演的情景设计与教师枯燥的讲述相比,更加受到学生的欢迎作者何晴工作单位黄淮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第二篇英语教学情感因素促进分析1情感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缺少不了情感交流,老师和学生之间是一个教与学相互协调的过程,更缺不了老师和学生间的情感交流。
英语教学方法论文(4篇)(共7350字).doc
![英语教学方法论文(4篇)(共7350字).doc](https://img.taocdn.com/s3/m/b0df1d31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f7.png)
英语教学方法论文(4篇)(共7350字) 第一篇:创新英语教学方法一、采用动静结合,活跃课堂气氛动静结合的英语教学方式是非常适合初中英语教学的,因为这是符合学生的天性和英语学习特质的。
在师范学校里,教师一直强调的一个问题就是构建一个有趣而有效的课堂,其实这是难以做到的。
因为很多时候,这两个词是相冲突的,因为有趣的事物往往会吸引学生大部分的注意力,将学习的有效性降低。
但与此同时,这也是非常好的一个创新点,如果能够加以利用,一定会取得不一样的教学效果。
动静结合是指的动态教学和静态教学,一般动态教学能够放松学生的心情,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大大提高,而静态教学则是主要符合学生的记忆力,让学生对知识点的熟悉程度大大提高。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静态教学就是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文章和记忆单词,将基础知识打牢固。
同时,可以用动态教学的方法去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如趣味的单词接力方式:由教师说出第一个单词的汉语意思,然后第一个学生回答,并说出第三个单词的汉语意思,交给第二个学生回答,依此类推。
二、主攻兴趣教学,提高学习主动性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这一点是从人性的方面总结的,所以无论教学精神再怎么改变,这一点也是会一直值得肯定的。
而新时代要求的初中英语教学就不能够再像之前那样,只是用一些多彩的图画或是小游戏来吸引学生的目光,其实学生需要的往往是更大的舞台。
特别是现在的孩子们,他们在父母的栽培下往往有自己的一技之长,或是唱歌跳舞,或是书法画画,或是体育乐器,或是手工制作。
如果英语教学能够和他们本身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那么其学习效果是不可估量的。
因为学习英语就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并且是在非常愉快和不自觉的状态下完成的。
音乐的话可以是英语歌曲,体育的话可以是国外的一些比赛,甚至手工制作教师都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外国的制作步骤。
当然,教师也可以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自己兴趣和英语之间存在的微妙的关系,并且作为课堂作业向其他同学展示。
三、结合时代气息,采用科技教学时代发展迅速,教育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初中英语教学就应该乘着这股东风“扶摇直上”,采用与时代科技相结合的方式去进行创新教学。
英语论文示例范文大全(共10篇)
![英语论文示例范文大全(共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8f48ebe1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dc.png)
英语论文示例范文大全(共10篇)acknowledgement:AcknowledgementsI would like to express my gratitude to all those who helped me during the writing of this thesis.My deepest gratitude goes first and foremost to Professor Zhou Yanxia, my supervisor, for his constant encouragement and guidance. He has walked me through all the stages of the writing of this thesis. Without his consistent and ill uminating instruction, this thesis could not have reached its present form.Second, I would like to express my heartfelt gratitude to Professor Wang Jinsheng, who led me into the world of translation. I am also greatly indebted to the professors and teachers at the Department of English: Ms. Wu Qing, Feng Shaozhong and Han Xiaoya, who have instructed and helped me alot in the past two years.一.课题研究目的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增强,英语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各国进行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的重要工具,因此如何改进英语教学已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话题和举目关注的焦点。
外语教学论文(通用3篇)
![外语教学论文(通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472fca0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6e.png)
外语教学论文(通用3篇)英语教学论文篇一一、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1.课程设置不合理农村小学英语开课范围小,课时安排不合理,开课年级不统一,有的学校只在三年级开课,有的学校在四、五年级开课,还有的学校只在六年级开课。
有些学校英语课虽然安排了课时,但却不能够完全按课程表上课,英语课经常被语文、数学等科目所占用;有些学校刚开学时上一段时间英语课,随后又停了,基本上是走形式居多,随意性较强,质量普遍不高。
为保证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小学开设课程应遵循长短课时结合与高频率的原则,小学英语课程要保证每周不少于4次教学活动。
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学校的英语教学每周课时仅为1~2节,课时开设严重不足,不利于学生的语言学习,难以提高教学质量。
另外,由于有些学校的班级规模过大,严重影响了教学活动的开展.2.教学资源匮乏英语学习需要的硬件设施包括语音室、电脑室、电视机与CD机、录音机(配套磁带)。
由于村级小学规模小,因而确立的硬件设施齐全的标准是每所学校有一个语音室和一个电脑室,每间教室有一台电视机和一部cD机,录音机能保证供应每天各个年级的使用。
由于农村各个小学、特别是乡镇小学经费严重不足,大部分农村小学没有多媒体教室,也没有语音室,有些学校连基本的教学用具都没有配备,各学校教学设备的严重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师资紧缺且教师综合素质低首先,农村小学师资紧缺,教学任务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任教科目多,整体任务重;二是任教年级交叉,班级多,内容杂。
在接受调查的老师中,72%的除了教其他课程外,还兼教2个班的英语,最多的教6个班。
各地隋况基本一致。
太过碌必然影响备课的质量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改革难以深入开展。
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低。
小学英语教师的学历达标率极低,具有英语专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并不多。
接受调查的老师中,本科毕业的占4%,专科毕业占19%,中师毕业占20%,进修结业占24%,自学的占3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教学论文范文英语教学论文生本理念下英语作业没计的加减法口王晓琴(杭州外国语学校,浙江杭州310023)一、引言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是教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技能的工具,也是反映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以新课标为指导的课堂教学的改革与研讨开展得丰富且有成效,我们的课堂变得生动了,学生“乐学”了,可是作业改革却受到忽视,于是在传统的“师本”“考本”教育思想指挥下,作业设计存在诸如内容单向性、形式单一性、要求机械性、评价片面性等诸多问题。
繁重、枯燥的作业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压制了学生的灵活性、创造性,使学生对作业失去了兴趣,直接导致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降低、教学和复习的效果减弱。
改变这些现状的方法何在?怎样的作业才是最有效、最适合学生的?生本理念为此给出了答案,教师要在作业设计时做好加减法。
“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教育的宗旨不应该是控制生命,而是激扬生命,让生命自己行动。
”它的核心理念是对教育行为本质的回归,特点是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探究、突出合作。
生本教育启发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旨归,以合作为形式,要设计为学生好学的教学方式,同时也要设计为学生好做的作业。
二、生本理念下作业设计的加减法1.作业总量做减法,优化整合做加法作业量过大可谓作业最大的一宗罪了。
罪因在于传统师本教育的许多规范是用于防止学生不学习的,教师们总习惯把学生设想成懒于学习的,于是用作业“迫使”学生学习。
诚然,爱玩是儿童的天性,但他们同时也具备学习的天性。
事实证明,儿童有着学习天性,而学习天性的自由展现,必然带来真正的学习热情和惊人的学习效率。
因此,作业总量必须做减法。
作业太多,学生会不堪重负、疲于应付,以至于敷衍了事,不仅达不到教师布置作业的预期效果,而且还从时间和心理上抑制了学生学习天性的发挥。
然而,很多教师担心作业量减少后学生练得不够会影响巩固效果和考试成绩,这就要求教师在作业内容的优化整合上做加法,这也是“减负”给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前提和基础。
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是内心的满足,(教学论文)而不是把学习当成负担,从而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教师如果一味采取题海战术,学生的大脑很容易疲劳,甚至还会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在这种情形下作业效果不佳是不言而喻的。
而教师对作业进行优化整合、精选精练,学生便会将注意力集中于教师希望他们关注的学习内容上,思路便会很容易得到贯通,思维热情会不断高涨,学习质量也会迅速提高。
2.机械作业做减法,作业类型做加法单一的作业形式无法长时间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无法保证学生各项学习技能的均衡发展,因此生本理念下的作业要在作业类型上做加法。
作业类型应该涵盖笔头作业、听说作业、表演作业、课外阅读、制作、社会调查等;既可以是练习型的活动,也可以是拓展型、创造性的活动;可以是教师布置的作业,也可以是学生自己设计的作业。
丰富多样、充满乐趣的作业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对作业保持新鲜感,从而提升作业效益。
作业类型多样了,传统作业中占主要地位的练习型作业就要做减法。
许多教师总是固执地认为,多做几道题、多抄几遍课文总比少做少抄或者不做不抄好,因此在布置作业时通常会对某个知识点做反复、机械的练习,觉得这样做就可以“熟能生巧”。
殊不知,单调乏味的作业压制了学生的灵活性、创造性的发挥,也会“熟能生厌”,从而违背了生本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价值原则。
3.硬性规定做减法,个性选择做加法传统的师本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常把自己的意志传递给学生,并让学生依照自己的意志办事,比如今天一定要完成某一章节的哪些习题等,讲究“齐步走、一刀切”,一是出于教师的方便,二则教师觉得自己教的学生都应该达到同样的程度。
如有学生完成不好,还要补做甚至罚做。
而生本理念认为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资源,是教育的真正主体。
作为主体的学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个体差异,如学习基础、成长环境、接受能力、学习方法等。
要全班学生做同一个要求和难度的作业是不合理的,而且易导致部分学生“吃不饱”而部分学生“吃不了”的状况发生。
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学习是自发的,以学生的自发性和主动性为学习动力,把学习与学生的愿望、兴趣和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有意义的学习必能有效地促进个体发展。
因此,生本作业要在硬性规定上做减法,教师应充分考虑不同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差异,为各类学生设计和布置难度适宜的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
只有个性选择上做加法了,才能使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也使他们拥有更大程度上的自主发展空间。
4.被动输入做减法.前置探究做加法基于师本体系的教学是单向传递的,通常采取“课上讲解、课下练习”的刻板模式,学生消极被动地接收,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被剥夺,学习的天性被抑制。
生本教育理念倡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认为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
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等多种方式的自主合作学习。
这些与新课程提倡的学生自主学习是一致的。
而前置性作业便是实现“先学”的有效方法。
前置性作业是指教师向学生讲授新课内容之前,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即在教学之前先由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
前置性作业使学生在课前能够对新知识进行初步感受、浅层理解及较深入的探究,自主寻求解决的途径,在前置作业上做加法,能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学生获得学习的主动权,完成知识的自我构建。
表1是《英语(新目标)》八年级下册Unit5SectionA的前置作业。
在这份作业中,后置作业的被动输入转变为前置的自主探究,学生对新知识进行预习,不仅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可以主动习得和发掘语言运用规则,而且也使教师可以确切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现有知识状况,从而可以发现和集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实现“以学定教”。
5.教师评价做减法,学生评价做加法师本教育模式忽视学生的自我、主动的权益和能力,作业评价全凭教师的经验感觉和一支红笔,评价的内容过分注重知识技能,较少注意学生的学习思维、作业习惯、作业过程、学习情绪、创新精神等方面,因此具有一定片面性。
而且学生被剥夺了参与评价的权利,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的评价,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增强,而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意识越来越淡化。
生本教育模式强调对学生自我、自主的尊重,只有当学生主动参与作业评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提高作业完成的质量和学生对作业的责任心。
学生评价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加法。
(1)自我评价自我评价能消除被评者的对立情绪和疑惑,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还能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认识自己,在反思中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在教学《英语(新目标)》八年级上册Unit5Canyouetomyparty?时,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布置的作业是让学生对一个邀请写一篇回复。
同时笔者设计了一份让学生在写作后对文章进行自我评价的评价表(见表2)。
表格中的项目不仅可以使学生非常清晰和全面地对自己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自评,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更加清楚作文的评分要求,更明确写作达标的方向,对他们将来的学习也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2)合作评价以合作小组为单位进行成员间互评作业,学生在批改过程中通过相互讨论可以加深对作业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从他人的作业中吸取优点指导自己,从而激励学生更加认真地完成作业。
例如,寒暑假期间通常作业量大,教师如果逐一批改需要大量时间,往往力不从心。
笔者曾尝试在开学返校后的第一节课安排合作小组进行作业互评。
学生们兴趣很浓,对每份作业的每一页、每一题都进行仔细检查,生怕哪个同学的小错误从他们的眼皮底下溜走。
而且如果有谁的书写不整洁,几份作业在一起一比照便十分明显。
在最后的评语环节.学生们也毫不吝惜地对每个组员作业的优缺点作出详尽的评价。
这样的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所产生的激励或督促的效果比教师批改要好得多。
(3)展示与共享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或同伴的肯定和赞赏。
将优秀的作业、作品进行公开展示,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且可以让更多人共享优秀的作业资源。
书写整洁的作业、具有独创性的解题方法、设计精美的海报、优秀的测试卷、和其自身相比有明显进步的作业等,都可作为展示的内容。
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们有了学习的模范,从另一方面激励了他们更好地完成作业。
三、结束语随着对教育主体问题的关注,人们开始重视教育的生命机制,希望教育能够激扬生命。
作为教育重要环节之一的作业也应能够提升生命、丰富生命,成为学生自然而快乐的成长过程的一部分;而不是压抑和束缚生命,成为孩子们的枷锁和负担。
教师们必须改变思维、更新观念,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生本理念,做好作业设计的加减法,充分释放学生的学习天性和巨大潜能,调动他们的兴趣,拓宽学习的空间,激扬生命自身去发展自己。
总之,让学生爱上学习、乐于作业,就在一加一减之中!参考文献:[1]王娟娥.浅谈优化初中英语作业的设计[J].中学外语教与学,20XX (3):35-37.[2]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4]王丽珍.有效作业设计的“四性”取向[J].新课程,20XX(6):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