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_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_上_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学习体会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学习体会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推动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已成为全社会共同追求的重大课题。
首先,深刻把握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性。
文化兴国安邦,文化的力量决定国家的力量,文化的气质决定民族的气质,从源头上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对振奋精神、敞开胸怀、博采
众长、大融合,将极大有利于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其次,从制度把握文化自信自强的实质。
政府应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实际行动,注重
树立正确的文化现代化观念,重视在经济文化双发展中大力推动文化创新,培养文化自信
自强的制度文化基础,进而增强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明,努力发展起一支文化自信自强
的队伍。
此外,从责任义务来抓住文化自信自强的着力点。
作为全民族的栋梁,新一轮社会革
命与建设,党和政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定文化信仰,实施文化大发展,文化强国攻
坚项目,全面推动文化自信自强,按照党和人民的统一要求,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搭建文化发展的统一平台,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文化市场,推动文化资源的积
极有效配置,以更充沛的精神力量和强大的文化底蕴,展示全国精神。
最后,自觉维护文化自信自强的核心。
每一个公民、每一个群体,应是文化自信自强
的建设者和实践者,既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观正视生活、思考生活,又要全面拓展个
人的视野和能力,将整个社会的文化责任落到实处。
只有体现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才能体
现文化的自信自强,才能使我们共同开辟出一条以文化自信自强为特征的宽广绿色的道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文化自卑、文化自负与文化自信
文化自卑、文化自负与文化自信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中国近现代以来,在对待民族文化的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两种矛盾的心态:文化自卑与文化自负。
这两种心态或倾向对于民族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来说都是极为有害的诚如《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一文中所说在对待自身文化的态度上,伴随着民族兴衰、国运沉浮不时出现自卑自弃和自大自傲两种倾向,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地对文化发展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
深入研宄和揭示文化自卑、文化自负的社会历史根源正确理解和认识民族文化自身的优势和缺陷,确立文化自信心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文化自卑是一种在对待自身文化价值上的轻视、怀疑乃至否定的态度和心理有学者指出,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初自卑于自己的民族文化是当时中国人普遍的文化心理'。
在中国自殖民时代开始,伴随着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等一系列军事、政治事件西方列强不仅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也击碎了国人自以为是、孤芳自赏和以世界中心自诩的梦呓,其唯我独尊的民族优越感一落千丈甚至丧失殆尽。
人们开始认识到了我们在制度上的腐败和无能也感受到了科技和文化上的落后与不足其中的每一次民族危机都加重了人们对自身文化的失望甚至都伴随着对自身文化的否定并进而出现了严重的文化自卑心理中国人在屡遭顿挫中产生了对自身文化认知上的自卑。
这种文化自卑心理在五四’运动中就集中表现为对中国文化的彻底否定,甚至产生了对民族文化的罪恶感和’赎罪’意识……文化自卑最为极端的表现是有的人甚至对中华民族在种族方面的品质也产生了怀疑……在中国这个历来以血缘为根本的宗法道德社会中,国人在潜意识中居然己经发展到对自身血统的鄙视足见文化自卑程度之深了我国近现代多次出现的全盘西化论”、’全方位西化论”所表现出的,就是一种在文化自卑心理基础上对传统文化的否定。
文化的自觉、文化的自信与文化的自强演讲稿
中国,我们在行走!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工商管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的***。
很高兴能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对“文化的自觉、文化的自信与文化的自强”的理解。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中国,我们在行走”!在我看来,文化的自觉、自信与自强三者的关系就如同:养料、土壤与种子的关系。
自觉是养料,自信是土壤,自强是种子。
为什么这样比喻呢?请大家听我细细道来。
自强是自立图强的意思。
文化的自强是指以个人、国家和民族为载体对自身文化的传承与创造。
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言壮语是个人的自强;“神五”的破空腾飞是国家的自强;八年抗战中华夏子女的浴血奋战是民族的自强。
自强是炎黄子孙丰富华夏文化的动力。
因为有了自强,才有了五千年历史的灿烂、四大发明的惊艳、水陆两丝绸之路的繁华,万里长城的雄伟、北京故宫的堂皇和敦煌莫高窟的辉煌!自强是一粒种子,有了种子,才可能会有后面的满园芬芳。
自信是文化发展的土壤。
土地是百姓安居乐业的立足之本,文化的自信亦是文化自强的根基所在。
没有对自身文化足够的信心,就不会有辉煌的文化。
文化自信源于历史深处。
泱泱大汉、悠悠盛唐,当这些盛世湮灭于历史的长河时,留给人们的是扎根在民族灵魂深处的文化。
所以,当人们谈到兵马俑,谈到丝绸之路,甚至谈到不被人熟知的缶,都满怀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信。
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正是因为有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礼敬地对待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和提炼有益思想价值的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大力繁荣发展独具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优秀文化。
自信也就是信自,相信自己。
作为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文明国,我们不相信它,那还能相信谁呢?文化的自觉是文化进步的养料,自觉会帮助其茁壮成长。
自觉源于自我意识与自我觉醒。
光有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不行,还得有去捡馅饼的意识。
传统文化的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的经典著作~~~对于现在的我们,就无异于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然而,网络小说的漫天飞舞取代了四大名著的古色古香;影视界的崇洋媚外之风带走了民风的厚实朴素;满口的粗言脏语掩埋了礼仪之邦的美誉。
提升文化自觉 增强文化自信 实现文化自强
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一)引言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强烈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去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文化自觉是指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传统进行深入思考和认识,从而形成自己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观念。
文化自信是指中国人在与其他国家和文化交流中,对自己的文化有自信心,能够坚定地维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传统。
文化自强是指中国人通过努力学习和传承自己的传统文化,使之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文化独特性。
(二)提升文化自觉1.了解历史了解历史是提升文化自觉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和了解中国的历史,我们可以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丰富性。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历史书籍、参观历史遗址等途径来增加对历史的认识,从而提升自己的文化自觉。
2.学习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是我们文化自觉的重要内容。
我们可以选择学习一门传统文化,如书法、绘画、音乐等,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之处,增加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3.保护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是提升文化自觉的一种体现。
我们应该关注和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中,积极投入到文物修复等活动中,保护好传统的文化遗产,为后代储备文化资源。
通过这样的行动,彰显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之心,增强文化自觉。
4.重视经典阅读经典著作是文化的精髓,是提升文化自觉的重要途径。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经典著作,如《诗经》、《论语》等进行阅读。
通过阅读经典著作,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文化自觉。
(三)增强文化自信1.了解其他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需要我们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
通过学习和了解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己文化的独特性和价值,在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时能够有自信心去展示和传播自己的文化。
2.积极参与文化交流积极参与文化交流是增强文化自信的一种方式。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参考文献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参考文献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引言:近年来,中国在经济、科技和国际影响力上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和进步,但我们也面临着文化建设方面的挑战。
为了推动文化自信和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的新辉煌,我们需要深刻理解并积极应对这一问题。
本文将从文化自信、自强的概念出发,探讨其深度和广度,总结过去的成就和现存问题,分享个人观点,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文化自信的重要性1. 深刻理解文化自信的内涵文化自信是指对本国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体现了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强。
它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特征,有利于增强国家凝聚力、民族认同感和对外文化交流的竞争力。
2. 建设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文化自信有助于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文化素质、塑造民族精神,进而推动国家的进步和人民的幸福。
文化自信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实现国家复兴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保障。
二、文化自信的现状与问题1. 成就回顾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保护和发展,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不断加深。
2. 存在问题然而,我们也应看到,当前我国文化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
传统文化在流传中失去了某些纯粹性和原汁原味,一些优秀文化传统面临边缘化和市场化的冲击。
文化产业的发展不平衡,创新和原创能力有待提高。
国际文化交流有时受限于政治和经济因素,存在一定的不平衡和不对等。
三、推进文化自强的路径与策略1. 坚持原汁原味传承与创新发展对待传统文化,既要保留其纯粹性和原汁原味,又要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让其焕发新的生机和创造力。
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 扎实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指导,培育壮大文化产业的龙头企业和创新机构。
加强文化产业的市场开拓和推广,提高文化产品的创造力和市场竞争力。
注重文化产业与科技创新、经济富民的有机结合,推动文化产业协调健康发展。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
文稿/2010.17三、文化自强:方向、目标与路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最终目的还是要实现文化自强。
“自”,就是立足自己的实际,依靠自己的力量,突出自己的特色,走自己的文化发展道路,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就是要使我们的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影响力、强大的活力创造力、强大的实力竞争力,把我国建设成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强国。
在国际社会中,像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要掌握自己的前途命运,就必须有自己的文化设计,有自己的文化力量。
现在,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有了显著提高,更应当深入思考“经济发展以后要干什么”的问题,把文化改革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牢牢把握文化发展主动权,真正做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同推进,尽快形成自己的文化优势,建设文化强国。
如何实现文化自强?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重大课题,着眼实现文化的又好又快发展,研究解决好自强之魂、自强之路、自强之本、自强之源、自强之翼等问题。
1.自强之魂——塑造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
文化的灵魂是什么,就是凝结在文化之中、决定着文化质的规定和方向的最深层的要素,就是核心价值观。
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文化立场、文化取向、文化选择。
讲软实力、文化力,从根本上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
历史和现实反复表明,如果没有这个最核心的东西,一种文化就立不起来、强不起来,一个民族就没有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一个国家就没有◎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下)4文稿/2010.17统一的意志和共同的行动。
我国有56个民族、13亿人口,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情况下,要把广大人民的思想意志凝聚好,使中华民族更好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铸就能够有效发挥统摄、引领和整合作用的核心价值观。
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几点体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出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战略部署,吹响了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步伐、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进军号角。
深入学习全会《决定》,再次研读《红旗文稿》2010年第15—17期刊发的云杉文章《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加强文化建设、推动文化发展,最关键最重要的还是如何认识文化的地位作用、如何对待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简单地说就是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一、文化自觉本质上是对文化价值的觉悟觉醒,提升文化自觉需要我们有对文化意义、文化地位、文化作用的深度认同,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从远古的结绳记事、图腾崇拜、神话传说到当代的广播电视、互联网络、移动传播,人类一直保持着对文明进步的向往和追求。
完全可以说,人类社会发展史实际就是人类文化进步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每一步前进都以相应的文化觉醒为前提为基础。
中国共产党在90年的艰辛探索和建设实践中,每一次跨越式前进也都源自于深刻的理论觉醒和高度的文化自觉。
现在已进入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化时代,文化自觉的不断提升,对我们来说仍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正如《文化“三自”》指出的: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振兴和繁荣,而且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
这种文化自觉的进一步提升主要包括这样两个方面:一是对文化意义、文化地位、文化作用的深度认同,二是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
第一,要始终保持对文化意义、文化作用、文化地位的深度认同。
文化是人类基于自觉意识的灵感迸发、情感表达、观念创新,人类生存的世界处处都烙上了文化的印记,文化也成为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
文化始终以一种无形的力量深刻地影响着有形的存在,它滋养人类、涵养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其意义和作用是那样永恒。
观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报告有感
观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报告有感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了“观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重要理念,旨在增强中国人民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豪感。
这是对中国文化在全球格局中的重要位置的一种自我认知,也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在这个背景下,我对于“观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报告产生了一些感悟。
首先,我认为“观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紧密相连的。
只有通过对自身文化的深入了解和思考,我们才能培养起对自己文化的自觉性,从而建立起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心。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元的文化传统,只有深入研究和理解这些文化,我们才能真正领会到作为中国人的独特性和独特的文化意识。
其次,“观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推动文化创新的力量。
观文化自觉意味着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传统文化不仅仅是遥远的历史遗迹,而是可以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宝贵资源。
只有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我们才能够在当今世界舞台上展现出独特的文化魅力。
同时,文化自信是推动文化创新的内在动力,只有坚定地相信自己的文化价值,我们才能够锐意进取,勇于创新。
再次,“观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实现文化自强的基础。
文化自觉使我们认识到,要想实现文化自强,就必须拥有自主文化,而不仅仅是沿袭外来文化。
只有通过对本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我们才能够真正拥有自主的文化表达能力。
同时,文化自信使我们相信,我们的文化是有韧性的,可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不断创造新的价值。
只有真正实现文化自强,我们才能够在国际文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我认为“观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国家发展和国际交往的重要保障。
观文化自觉意味着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文化不仅仅属于自己,也属于全人类。
我们需要树立起多元文化的包容心态,尊重不同文化的存在和发展。
只有通过文化自觉,我们才能够真正拥有国际的视野和国际交往的智慧。
文化自信则使我们能够自信地在国际交往中展示自己的文化特色和优势,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 中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中)——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云杉(文章来源:红旗文稿)二、文化自信:传承、开放与超越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只有对自己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
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正是有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保持自己、吸纳外来,形成了独具特色、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同时也要看到,在对待自身文化的态度上,伴随着民族兴衰、国运沉浮,不时出现“自卑自弃”和“自大自傲”两种倾向,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地对文化发展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
现在,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地球村”,不同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频繁。
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加需要我们以理性、科学的态度进行文化的反思、比较、展望,正确看待自己的文化,正确对待别人的文化,充分认识中国文化的独特优势和发展前景,进一步坚定我们的文化信念和文化追求。
做到文化自信,关键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着眼将来。
1.不忘本来。
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有其既有的传统、固有的根本。
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就会丧失文化的特质。
对于当今中国来说,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丰富的革命文化,就是我们文化安身立命的根基,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定海神针”,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千方百计地弘扬,使其惠及当代、恩泽后人。
第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母体,应当礼敬自豪地对待。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不仅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独特贡献;不仅铸就了历史的辉煌,而且在今天仍然闪耀着时代的光芒。
罗素曾经说过,“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
文化强国的战略思考
文化强国的战略思考近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中国的经济规模和总量已经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大国崛起的态势日益显现。
然而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中国目前总体上仍然处于大而不富、大而不强、大而不美的状态,离世界强国的梦想还有相当的距离。
对于中国的发展,国际上不乏恐惧、担忧之声,而在国内也有很多人感到底气不足。
对中国的未来前景,让中国和世界共同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中国是要成为一个令人畏惧的、令人厌恶的大国,还是成为一个令人尊敬、羡慕和向往的强国?一个国家,特别是象中国这样的大国,要做到让人生畏虽然也很了不起但并不算太困难,只要具备相当的硬实力即可,但是要真正让人从内心尊敬、羡慕和向往,却并非仅靠金钱、物质就能实现。
因为这需要你提供和体现出让所有人都认同的、有吸引力的生活方式、道德模式和价值理想。
长期以来,美国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国家,除了其强大的实力,很大程度上也在于它拥有和推崇的宽松富庶的“美国生活方式”、通过奋斗人人有望成功的“美国梦”以及民主、自由、人权等一套美国价值观念。
然而近年来,美国生活方式中的奢侈无度、大量耗费资源的弊端日益为人所诟病,金融危机加剧了美国的贫富分化导致许多人的“美国梦”的破产,而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强权、霸道、单边主义也损害了其所倡导的民主、自由、人权价值观的声望,这些都导致美国正从其国家软实力的顶峰滑落。
在这样一种国际背景下,人们关注的是,中国的发展,除了在经济上出现另一个可与美国匹敌的大国之外,能否为世界提供一种新的更均衡合理、更有节制、更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能否树立一种更为高尚、文明、健康、进步的伦理道德标准,能否倡导一种更为普世全面、更为理性深刻、更为公平正义的价值理想?这将是中国在大国崛起中无法回避的一项文化使命。
刘云山同志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一文体现了中国最高领导层对于文化强国之路的战略思考。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繁荣·文化自强——探寻中华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
尘 莫及 。人类 文 明总是 在 不断 向前 发展 , 能够 做 到文化 自觉 , 就t 日 z , 瞑 应潮 流在传 承 中创 新发 展 , 创 造新 的 文明, 正 如孙 中山所说 : “ 世界 潮流 , 浩浩 荡荡 , 顺 之则 昌 , 逆 之则 亡 。” ‘ 近代工业 文 明的大变 革时期 , 中
然成 为全 民族的共 同宿命 。 曾经无 比辉煌 的中华文 明何 以衰 落 , 何 以会遭受 百年屈辱 ? 此 交 流 、 吸 收 与 融合 的 过 程 。在 这一 过 程 中 , 传 统 农 业 文 明接 受 现代 工业 文 明 、 信 息 文 明的 先进 文化 基 因 , 吸 纳、 接
受各 种 外 来 先进 文化 , 促 使 中 国传 统 文化 全 面创 新 。在 农 业 文 明 向 工 业 文明 、 信 息 文 明全 面深 刻 转 型过 程 中 , 逐 步 实现 中华 文化 的 全 面现 代 文化 。 其 基 本 运 行 逻 辑就 是 以 高度 文化 自觉推 进 文化 创 新 , 提 高 民族 文化 自信 , 推 进 文化 大发展 、 大繁 荣 , 实 现 中华 文 化真 正 自强 , 为人 类创 造 更 多优 秀文 明成 果 , 引领 人 类 文 明发展 前进 的方 向。 [ 关键 词 ]文 化 自觉 ; ; 自信 ; 繁 荣; 自强 ; 内在 逻 辑 [ 中 图分 类 号 ]G O 3 [ 文献 标 识 码 ] A [ 文章 编 号 ]1 0 0 1 — 5 1 4 0 ( 2 0 1 3 ) 0 5 — 0 1 3 1 — 0 7
提升文化自觉 增强文化自信 实现文化自强
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几点体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出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战略部署,吹响了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步伐、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进军号角。
深入学习全会《决定》,再次研读《红旗文稿》2010年第15—17期刊发的云杉文章《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加强文化建设、推动文化发展,最关键最重要的还是如何认识文化的地位作用、如何对待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简单地说就是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一、文化自觉本质上是对文化价值的觉悟觉醒,提升文化自觉需要我们有对文化意义、文化地位、文化作用的深度认同,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从远古的结绳记事、图腾崇拜、神话传说到当代的广播电视、互联网络、移动传播,人类一直保持着对文明进步的向往和追求。
完全可以说,人类社会发展史实际就是人类文化进步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每一步前进都以相应的文化觉醒为前提为基础。
中国共产党在90年的艰辛探索和建设实践中,每一次跨越式前进也都源自于深刻的理论觉醒和高度的文化自觉。
现在已进入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化时代,文化自觉的不断提升,对我们来说仍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正如《文化“三自”》指出的: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振兴和繁荣,而且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
这种文化自觉的进一步提升主要包括这样两个方面:一是对文化意义、文化地位、文化作用的深度认同,二是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
第一,要始终保持对文化意义、文化作用、文化地位的深度认同。
文化是人类基于自觉意识的灵感迸发、情感表达、观念创新,人类生存的世界处处都烙上了文化的印记,文化也成为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
文化始终以一种无形的力量深刻地影响着有形的存在,它滋养人类、涵养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其意义和作用是那样永恒。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正面临着崭新的历
史机遇。
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我们需要
树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精神,以适应时代进步的要求。
首先,文化自觉是指广大人民认识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历史渊源和
独特魅力,坚定文化自信,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尊重和认可。
在这个过
程中,我们需要将长期以来的文化传统与现代价值观相結合,打造完
美的“中华文化品牌”,吸引更多全球人民對中华文化表达敬意和欣赏。
其次,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相辅相成。
文化自信是推动文化发展
的重要基础,要有自信的魄力,勇敢探索和创造国际化的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文化;文化自强则是指要积极将中华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开拓智慧之路,拓展文化创新和文化产业,成为文化自强的重要资
源。
加强文化发展,追求高层次、高品质的文化作品,不仅是推进文
化发展,也是与世界文化对接、文化交流和融合的时代要求。
同时需
要真正做到 "文化自觉",要自觉认识到文化是为国家富强提供精神动
力和文化软实力的力量源泉,要更加注重文化宣传和文化消费,全面
提升文化条理和文化水平。
总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是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精神纽带,是推进文化工作的核心理念,是助
力实现中国梦,建设世界强国的重要思想指导,也是积极培育中华民
族优秀文化,繁荣发展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生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与文化强国学习总结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与文化强国学习总结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文化自信和文化强国建设是重要的支撑和保障。
文化自信意味着坚定文化自觉、自信自强的精神状态,文化强国则要求我们全面加强文化建设,提升文化影响力。
通过对学习过程的总结,我们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文化自信与文化强国的紧密联系和互为促进的关系。
一、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
文化自信是自强不息的源泉,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在不断学习借鉴世界文明的过程中,保持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文化强国建设的必要性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强国建设是必不可少的。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我们要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塑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华文化。
只有通过文化强国建设,我们才能更好地推动国家发展和提升在世界的话语权。
三、文化自信与文化强国的协同推进文化自信和文化强国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互为推进。
首先,文化自信是实现文化强国的内在动力。
只有自信的国家,才能积极对外交流传播自己的文化,才能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自己的独特魅力。
其次,文化强国的建设为文化自信提供了坚实基础。
通过提高我们的文化软实力,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增强人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实现文化自信与文化强国的路径要实现文化自信与文化强国的目标,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通过挖掘和弘扬中华文化的精髓,使其成为我们自信的根基。
其次,要开展世界文明的学习和交流,借鉴吸收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成果,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创新人才,推动创新型文化产业发展,使文化产业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
五、个人感悟与展望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了文化自信与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性和紧密联系。
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是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思考。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文化建设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需要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进行深入思考。
文化自觉是指人们对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能够主动地接受和积极参与文化建设的意识和行动。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文化自觉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深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我们才能够真正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文化自觉要求我们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豪感。
文化自信是指对自己的文化有自信心和自豪感,能够在不同文化之间保持独立自主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宝贵财富,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时代特点。
我们要坚持文化自信,既要尊重和保护自己的文化传统,又要积极吸收借鉴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推动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互鉴,实现文化的多元共享和共同繁荣。
文化自强是指通过不断学习和创新,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品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在全球文化竞争中立足,必须具备自强的精神和实力。
我们要注重培养人才,加强文化教育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文化创意和文化产品的质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走向世界,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贡献。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加强对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宣传教育,加强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兴盛。
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
要注重培养青年一代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培养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精神。
(6篇)关于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研讨发言材料
(6篇)关于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研讨发言材料演讲稿一: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尊敬的领导、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大家好!我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发表演讲,与大家分享我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思考。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
没有强大的文化自信,一个国家很难在世界舞台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要坚定文化自信,首先我们要明确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文化是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满足了人民的文化需求,才能带动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其次,我们要扎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我们要借鉴并发扬自己的文化遗产,赋予其新的内涵和生命力。
尤其是要注重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我们的文化更加符合时代和人民的需要。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让中国文化更有吸引力和影响力。
在现代社会,文化交流是不可或缺的,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
同时,还要推动我国文化产品走出去,让世界了解和认可中国的文化创造力与价值观。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要通过教育培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
通过教育,培养并引导人民加深对自己文化的了解与热爱,树立自豪感和自信心。
同时,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也要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文化资源和机会,让每个人都能在文化中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
让我们共同努力,坚定文化自信,推动建设文化强国。
只有有了坚定的文化自信,我们才能立足于世界,为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谢谢大家!演讲稿二:建设文化强国,坚定文化自信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向大家发表演讲,分享我对于建设文化强国、坚定文化自信的见解。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
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首先要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集中体现。
关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的思考
2012年12月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Dec.,2012第30卷第6期JOURNAL OF SOCI AL SCIENCE OF JIA MUSI UNIVERSI TY Vol.30 No.6关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的思考朱旭靓(赣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赣州341000)[摘 要]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要 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围绕着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三个分别涉及以什么样的视角认识文化、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文化、以什么样的思路发展文化的问题,文章从自觉到自信、自信到自强和 他者 到 自我 三个语境、从何以、何以能和以何能三个维度阐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思考。
[关键词]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 他者 ; 自我[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882(2012)06-0029-02熟悉的并非我们熟知的, 我们无时无刻不被文化着 ,文化就是这样一个永恒的话题。
我党历来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倡导者和发展者。
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文化也实现了形态转变。
自觉、自信、自强三者构成彼此内在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系统,缺一不可。
只有坚持文化自觉,才能真正做到文化自信,也才能健康地可持续地通向文化自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道路经历了从自觉到自信、从自信到自强的过程,即从 他者 到 自我 的被动地位到主动地位的转变。
何以要实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何以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以何能从 他者 到 自我 ?一、自觉到自信从自觉到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的的一次飞跃。
从自觉到自信是一种理性的过程,是一种高度的觉醒。
何谓自觉和自信?自觉即内在自我发现、外在创新的自我解放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今年以来,中央就文化建设作出一系列新的重要指示。
最近在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时,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文化改革发展的地位作用、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反映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把握达到了新高度,为更好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文化历来是人们十分重视和积极探寻的一个领域。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深入推进,全党全社会对文化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文化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分析总结这些年来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推进文化建设,我一直在思考三个问题:即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
这三个问题,涉及以什么样的视角认识文化,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文化,以什么样的思路发展文化。
我以为,解决好这三个问题,对确立文化发展目标、谋划文化发展战略、提出文化发展举措,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文化自觉:觉醒、使命与担当文化自觉,主要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上)编者按:在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背景下,以什么样的视角认识文化,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文化,以什么样的思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是我国文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本文立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紧密联系国内外文化建设历史经验,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高度,就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作了全面系统深刻的阐述,对深化我国文化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本刊将分三期陆续刊出。
史进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文化自觉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是对文明进步的强烈向往和不懈追求,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
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政党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自觉的程度。
可以说,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振兴和繁荣,而且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
我们党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政党。
回顾近90年的奋斗历程,我们党总是以思想文化上的觉醒和觉悟,来把握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推动事业发展。
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建设改革时期,每逢重要历史关头,都紧密结合时代条件,从实现党的中心任务出发,高举起发展先进文化的旗帜,阐明自己的文化纲领和奋斗目标,提出切实有效的文化政策,在实现文化的历史进步中,有力地推动了党的事业顺利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顺应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形势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党的十七大鲜明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并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做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步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纵观党的发展历程,文化自觉是我们党的鲜明特征和显著优势,正是有了高度的文化自觉,我们党才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保持着旺盛的生机活力,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走上伟大的民族复兴之路。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当代中国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新的目标迈进。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不断扩大,其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广泛而深刻。
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具体来说就是做到三个高度自觉,即地位认识上高度自觉、规律把握上高度自觉、责任担当上高度自觉。
1.地位认识上高度自觉。
文化最大的特质,就是具有极强的渗透性、持久性,像空气一样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能够以无形的意识、无形的观念,深刻影响着有形的存在、有形的现实,深刻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
改革开放以来,对于文化地位和作用的定位,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逐步清晰的过程,越来越认识到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应当立足时代和实践新发展,以新的视角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第一,文化既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又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目标。
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必然是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共同进步的社会,一个现代化的强国必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同发展的国家。
随着经济建设的推进、物质文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感到,GDP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是社会发展的唯一目标、终极目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发展最终应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
有的国家甚至提出,要把文化作为发展战略的轴心,经济、社会、技术和教育战略都应当维系于这个轴心而展开。
过去,我们对文化作用的认识,也往往局限于把文化作为一种手段、作为一种支撑来强调。
现在看来,文化作为历史文明的积淀,作为社会发展方向的引领,解决的是人类“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
对人类发展来说,文化可能是更深层次、更高境界的追求。
十六大之后,我们党确定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把文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这标志着我们党在文化认识上的新飞跃,反映了我们党在文化建设上的战略眼光。
第二,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直接关系民生幸福。
我们以往比较多地强调文化的教育教化功能,对文化与民生的关系认识不深。
文化是维系一个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力量,无疑应当重视发挥文化教育人、引导人的作用。
同时也要看到,文化之于人类,应当是一种精神上的内在需求、普遍需求,也是终生相伴的需求。
恩格斯说过:“文化上的每一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
人们需要通过文化来启蒙心智、认识社会、获得思想上的教益,也需要通过文化愉悦身心、陶冶性情、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依归。
如果没有精神文化上的充实和丰盈,就不能说有真正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人生。
我国人民的生活从温饱进入小康之后,精神文化需要更加突出、更加强烈,解决人们“文化饥渴”的问题也越来越迫切。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讲改善民生,文化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讲公平公正,文化应该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体现;我们讲幸福指数,文化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尺度;我们讲生活质量,文化应该是一个显著的标志。
当前,我们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加速期,一些人的思想困惑、精神焦虑有所增多,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精神抚慰的任务更加繁重。
必须在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同时,更好地用文化温润心灵、舒缓压力、涵养人生,更好地丰富人们精神世界,满足人们多样化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第三,文化既直接贡献于经济增长,又对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代世界经济发展表明,发达程度越高,文化产业支柱性作用就越明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就越大。
从我国情况看,近些年文化消费需求日益旺盛,文化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平均增速达15%以上,比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高出6个百分点,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亮点。
可以说,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
随着科技进步和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文化已渗透到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历史、传统、民俗等文化资源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创意、设计、构思等文化创新日益成为价值创造的重要支点,品牌、形象、信誉等文化形态的无形资产日益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所在。
只有当文化表现出比物质和货币资本更强大力量的时候,当经济具有更多文化含量的时候,经济发展才能进入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才能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生动实践,使我们又一次看到了文化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特殊作用。
文化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科技含量高的特点,是典型的“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朝阳产业”。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有利于拉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有利于扩大就业和创业,有利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过去我们常讲,经济发展一靠改革,二靠科技,现在看来还要加一条,就是也要靠文化。
经济文化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新趋势,文化与经济相融合产生的竞争力成为一个国家最根本、最持久、最难替代的竞争优势。
2.规律把握上高度自觉。
文化有其自身的特性,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我们讲文化自觉,不仅要有满腔的热情,而且要有理性的认识,有对文化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
否则,就会导致行动上的随意性、盲目性。
应当看到,文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对文化发展规律可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作出多种多样的概括,见仁见智也属正常。
从当前实际情况看,增强文化自觉、推进文化建设,尤其需要我们在文化发展的阶段性、文化构成的多样性、文化建设的长期性这三个方面,不断深化认识、加深理解、科学把握。
第一,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化都是历史的产物,推进文化建设必须立足于现实的经济社会条件。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影响着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状况。
马克思曾经指出,人类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条件下创造。
迄今为止,人类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等社会形态,也孕育了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形态。
这些文化形态既有历史的延续,又有着阶段性差异。
这表明,任何文化的发展总是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下展开的,不可能超越历史阶段,更不是空中楼阁。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的主要矛盾,经济上的不发达、制度上的不完善、发展上的不平衡,必然对文化发展产生制约和影响。
推进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找准历史的方位和坐标,充分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认识现阶段我国文化构成和状况的复杂性,制定切实可行的文化发展战略,既不降低标准又不提不切实际的目标,既不落后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
第二,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化都是多元一体、多样共生的,推进文化建设必须强化主导、壮大主流。
文化总是以丰富多样的内容形式来展现的,但其中总有一种占据主导地位、起着支配作用。
特别是在阶级社会,占据主导的总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文化。
在我国封建社会,尽管儒、释、道等多种思想文化长期并存,但长期居于正统地位的是儒家文化。
近代以来的西方国家,虽然各种各样的文化表达和文化思潮不断涌现,但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始终占据主导。
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对建设自己的主流文化更加重视、更加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