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简介
辛亥革命的简介_辛亥革命的分析
辛亥革命的简介_辛亥革命的分析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以及社会上诸多方面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辛亥革命的简介,希望你喜欢。
中文名称:辛亥革命参战部队:革命党人、清军战争结果:清帝退位,民国建立时间:1911年10月10日~1912年2月12日地点:中国人物:孙中山袁世凯辛亥革命的详情保路运动1911年5月,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等省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
四川保路运动尤为波澜壮阔。
1911年6月中旬,四川保路运动升级,清政府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抽调包括湖北新军在内的多省力量前往四川弹压暴动风潮。
这一事件对湖北影响很大,前往四川的湖北新军部队是革命党人占多数的新军三十二标,但是他们拒绝到四川,准备在进军荆州和宜昌的路上杀掉大臣端方。
被居正阻止。
四川保路运动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
武昌首义9月23日,湖北境内最有影响的两个革命组织共进会、文学社宣布合并,大家决定日后不再分彼此,一律统称“武昌革命党人”。
第二天召开干部会议,组建了起义的领导机构;;起义总指挥部。
10月10日晚7时,武昌城外塘角的辎重营和城内工程第八营几乎同时发动,各标营继起,经一夜苦战,11日晨革命军占领总督署,全城光复,首义成功。
汉阳、汉口也先后为革命军占领。
武昌起义的胜利,在全国得到了连锁反应,各省革命党人纷纷行动起来。
至11月底,全国宣告独立、脱离清政府的有14省。
成立政府12月18日,袁世凯的代表唐绍仪和革命军政府的代表伍廷芳在上海开始和谈。
12月2日,江浙联军攻克南京,代表会议决定以南京为中央临时政府所在地,各省代表随即自武汉齐集南京。
1912年元旦,孙中山到南京就职,发布《临时大总统宣言书》、《告全国同胞书》等文件,正式宣告中华民国的诞生。
1月22日,孙中山声明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即向临时参议院推荐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
二、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原因
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清末“新政”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处在内外交困之际,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处在内外交困之际, 迫切需要摆脱困境。 迫切需要摆脱困境。 新政”的实质: “新政”的实质:封建统治阶级为挽回统治而进 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二、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原因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 (一)阶级基础 甲午战争后,民族意识觉醒,反帝爱国运动高涨, 甲午战争后,民族意识觉醒,反帝爱国运动高涨, 政府调整了政策,允许和奖励民间建厂, 政府调整了政策,允许和奖励民间建厂,有利 于民族资本的发展。 于民族资本的发展。 (二)骨干力量 通过兴办学堂,奖励留学等途径, 通过兴办学堂,奖励留学等途径,中国出现了资 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队伍, 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队伍,青年知 识分子成为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 识分子成为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
民主革命
资产阶级
民主: 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 民主: 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 经济: 经济: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局限性: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未能改变中国 两半社会的性质 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币 周年纪念币 辛亥革命
驱除 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 地权 “”
《民报》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 阶段。
四、革命准备工作
广州起义 1911年4月27日,赵声、黄兴等人在广州 年 月 日 赵声、 领导起义。起义队伍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但 领导起义。起义队伍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 最终因力量不敌而失败。后收殓到72具烈士 最终因力量不敌而失败。后收殓到 具烈士 遗骸,合葬于黄花岗, 遗骸,合葬于黄花岗,由此建成黄花岗七十二 烈士墓。 烈士墓。而此次起义中牺牲的起义军则不止此 牺牲者多为同盟会精英, 数。牺牲者多为同盟会精英,当中包括有支持 中国革命的日本人
二十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
分析二十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第一次辛亥革命孙中山第二次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毛泽东第三次1978年后的改革开放邓小平一、第一次历史性巨变:1911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一)辛亥革命简介: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1911年(清宣统三年年)中国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
其目的是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运动。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二)辛亥革命影响:1、政治:(1)先进性: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它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起了民主革命的旗帜,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局限性:辛亥革命的革命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仍未改变,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2、经济:(1)先进性:辛亥革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孙中山制定了一系列有利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经济政策,鼓励人民兴办实业,刺激了人们发展民族工商业的热情,迎来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
(2)局限性:自从辛亥革命响应以后,中国长期处于分裂、混乱之中。
长期的分裂、混战,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造成很大的阻碍。
(3)思想观念: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
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性,使资产阶级的平等、博爱、自由等新思想开始吹拂古老的中国大地,成为大批中国知识分子的新信仰。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含义: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文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在中国发生的革命事件。
广义上则可指自19世纪末迄辛亥年,中国之一系列以推翻满清统治为目标的革命运动。
南京临时政府:1911年,孙中山自海外归来,并被选为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诞生。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南京临时政府实行总统制。
政府由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副总统黎元洪和9名部长组成。
南京临时政府中虽然有立宪党人和旧官僚,但革命党人占据着主要地位。
它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革命政权。
它的成立,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的一个尝试,宣告了两千多年来中国封建帝制的彻底崩溃。
《临时约法》:《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成文法。
1912年3月11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国民国临时约法》,《临时约法》共7章56条,主要内容有: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人民有请愿、诉讼、选举和被选举等权利。
《临时约法》的基本精神是按照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要在中国建立一个实行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比较:1、相同点:①产生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危机的加深;②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③影响: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④实践结果:都失败了,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的民族危机依然严重;⑤失败原因:客观原因是反动势力的破坏,主观原因是本阶级的阶级局限性和时代的局限性;⑥二者都属于资产阶级政治运动,都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辛亥革命重大历史事件介绍_辛亥革命历史简介
辛亥革命重大历史事件介绍_辛亥革命历史简介辛亥百年,辛亥革命研究也已百年,但是,对这次革命的若干基本问题尚需深入研究。
例如,多年来人们一直将辛亥革命定性为资产阶级革命,今天店铺给大家精心挑选了辛亥革命重大历史事件介绍,希望文章对大家有所启发。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文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
广义上辛亥革命指自19世纪末(一般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开始,但也有学者认为从1905年同盟会成立算起)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背景清朝的衰落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瓜分中国狂潮以清道光二十年到二十二年(1840—1842)的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历史进入了近代,也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
鸦片战争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订立,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开始丧失了政治上的独立地位。
辛酉政变后,随着太平天国的失败,清廷政局逐渐稳定下来,慈禧太后的统治地位也日趋巩固。
1895年中日战争后,英、俄、美、日、法、德等国争先恐后地夺取侵华权益,迅速形成了瓜分中国的局势。
孙中山革命威望的建立孙中山兴中会孙中山伦敦蒙难1894年11月(光绪二十年十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1895年2月,孙中山在香港建立兴中会总部,规定誓词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鲜明地提出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第一个纲领。
1896年,在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被清廷通缉,遭香港当局驱逐出境,流亡海外。
同年9月23日,清廷从海底电缆侦查到孙中山从美国纽约坐船到英国,当时孙中山是钦犯。
一星期后他在英国利物浦登陆。
辛亥革命介绍
辛亥革命介绍
辛亥革命简介,辛亥革命介绍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辛亥革命是指发生在中国1911年(清宣彤在位第三年),即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共和国的国民革命。
狭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从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日)晚上的武昌起义,到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期间,发生在中国的革命事件。
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19世纪末以来,在中国成功推翻清朝统治的历次革命运动(有学者认为是1905年成立,也有学者说是1894年成立)。
2、1911年夏,湖南、湖北、广东、四川等省爆发护路运动,尤以四川为甚。
9月25日,荣县独立,成为中国第一个脱离清朝的政权,将护路运动推向高潮。
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革命军熊秉坤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
汉阳和汉口的革命军分别于10月11日和10月12日夜攻占汉阳和汉口。
叛军控制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李当选为巡抚,国号改为中华民国。
武昌起义胜利后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五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1912年2月12日,清朝发布退位诏书。
3、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彻底的民族民主革命。
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解放作用。
辛亥革命开启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建立了共和政体,结束了君主专制。
传播民主共和思想,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以极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
近现代史-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作为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 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 阶级民主革命,其根本目的是要推翻 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制度,使中 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 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 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 义发展开辟道路;其直接目标是要推 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达 到了 翻满清政权,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
和国,以挽救民族危亡。
孙 中 山 与 辛 亥 革 命
个人简介
辛亥革命 个人思想 历史评价
个人简介
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明德,号日新(逸 仙),化名中山樵。广东省香山县人。 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 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
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
• 3.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 (一)阶级基础 • 甲午战争后,民族意识觉醒,反帝爱国运动高涨,政府调整了政策,允 许和奖励民间建厂,都有利于民族资本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帝国 主义、封建主义的桎梏,发展资本主义,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 利益的维护者,这正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 • (二)骨干力量 • 通过兴办学堂,奖励留学等途径,中国出现了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 识分子的队伍。进化论的世界观,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价值目标,开阔的视野 和深切的社会体验,使这些青年知识分子成为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和组织工作
1. 1903年,章炳麟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反对康有为的保皇观点,歌 颂革命为“启迪民智,除旧布新”的良药,强调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建立民主 共和制度。邹容写了《革命军》,以“革命军中马前卒”的名义,热情讴歌革 命,阐述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 立“中华共和国”。陈天华写了《警世钟》、《猛回头》两本小册子,痛陈帝 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清政府已经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 工具,号召人民奋起革命,推翻清政府这个“洋人的朝廷”。
辛亥革命简介
辛亥革命简介
1911年,在中国大地上爆发了一次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
这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广大工农群众参加的一次“比较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历史背景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境地。
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日益加剧,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对外妥协投降,对内横征暴敛,促使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各地群众奋起反抗,斗争风起云涌。
运动兴起
1907年,中国同盟会成立。
与此同时,全国人民的抗捐、抗税、抗粮和抢米风潮汹涌澎湃,抵制外货等爱国运动也日益高涨。
保路运动则为其高潮,成为武昌起义的直接导火线和前奏曲。
革命高潮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革命军先后占领汉阳、汉口,武汉三镇完全光复。
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先后14省先后宣布独立。
次年2月,清帝被迫宣告退位,清政府的统治遂告结束。
革命失败
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力下,1912年4月临时大宗疼孙中山被迫解职,让位于代表买办阶级利益的袁世凯,政权遂为北洋军阀所窃据,一场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就此失败。
结语
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但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对中国近代的历史产生深远影响。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背景过程简介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背景过程简介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历史意义辛亥革命作为历史高考必考考点,其内容大家也是必须要去掌握熟悉的,那么下面就由为我汇编,辛亥革命的知识点统合吧,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辛亥革命简介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东亚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
辛亥革命背景抗战过程简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文化背景清朝的衰落以清道光二十年到二十二年(1840—1842)的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历史进入了近代,也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
日俄战争鸦片战争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订下,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惨遭破坏,开始丧失了政治上的独立地位。
辛酉政变后,随着太平天国的失败,清廷政局逐渐稳定下来,慈禧太后的统治慈禧地位也日趋巩固。
1895年中日战争后,英、俄、美、日、法、德等国争先恐后地争先恐后打败侵华权益,迅速成形了瓜分中国的局势。
立宪运动虽然早在期内戊戌变法期间及之前,魏源、洪仁玕、王韬、郑观应、帝制康有为等人就先后提出过立宪,但立宪更重要为中国官僚、士绅等广泛非议还是在20世纪初。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原维新派领袖、后来的立宪派首领梁启超便后来先后发表《立宪法议》一文,鼓吹君主立宪制。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1911年10月8日晚,蒋翊武被捕,后跳出巡警署铁门逃跑。
10月9日,孙武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14号用秘密制造炸弹时发生事故,不幸被炸伤。
俄国巡捕到场搜查,孙武和其他人脱逃,但起义的文件、旗帜等被搜走。
湖广总督瑞澄闻听此事后下令全城戒严,搜捕革命党人。
彭楚潘、刘复基、杨洪胜三人就义。
三烈士的牺牲,让武汉情绪共产党的情绪已经是箭在弦上。
中国光荣历史事件简介
中国光荣历史事件简介中国历史悠久,有许多令人骄傲和感动的光荣历史事件。
这些事件代表着中国人民的勇气、智慧和奋斗精神。
本文将简要介绍一些中国光荣历史事件,展示中国的辉煌与伟大。
1.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
它成功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
辛亥革命由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策划,并在武昌起义爆发后迅速蔓延至全国。
革命的胜利开启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大门,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重要里程碑。
2. 抗日战争(1937年-1945年)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英勇抵抗日本侵略的战争。
日本侵略者在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不断扩大战争规模,残暴地侵略中国。
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英勇抵抗。
中国的抗战给了世界以震撼,也取得了重要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3.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1949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华民族的解放和中国共产党的胜利。
这场伟大革命翻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为中国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实现了政权的交替,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4.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中国在1964年成功进行了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
这次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中国研制出原子弹的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家安全,并向世界宣示了中国的科技实力。
5. 中国航天事业起步(1970年代)中国航天事业起步于1970年代,这一时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
中国先后研制成功了运载火箭和卫星,并于1970年代末在太空实施飞行。
中国航天事业的起步为中国在国际上赢得了声誉,也开启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发展之路。
6.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01年)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标志着中国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
加入WTO使中国进一步融入国际贸易体系,促进了中国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
中国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一员,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和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
辛亥革命的主要内容
辛亥革命的主要内容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场革命运动。
它发生在清朝晚期,标志着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开辟了新的道路。
辛亥革命的主要内容可以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首先,辛亥革命的政治内容主要表现在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在清朝晚期,国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外国列强的侵略更是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因此,中国的许多知识分子和爱国人士开始了反清复明的活动。
辛亥革命爆发后,武昌起义迅速席卷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其次,辛亥革命的经济内容主要体现在改革开放的倡导。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政府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废除科举制度、变法强国、兴办实业等,力图改变中国的封建落后面貌。
同时,中华民国政府还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吸引外资,促进经济的发展。
这些举措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辛亥革命的社会内容主要表现在社会制度的变革。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包括废除了封建等级制度、推行平等法制、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等。
这些措施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革命运动,它不仅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还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辛亥革命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它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开辟了新的道路,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辛亥革命的影响深远,至今仍然对中国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辛亥革命简介
辛亥革命简介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
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点深入人心。
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简介辛亥革命(Revolution)作为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
较早见诸记载的“辛亥革命”一词,出自署名为渤海寿臣者的《辛亥革命始末记》。
此书出版于1912年6月,收录了1911年10月11日至1912年2月12日间的各报章事关革命的报道。
同年,以“辛亥革命”为书名的,还有署名草莽余生编辑出版的《辛亥革命大事录》,张绍曾为该书作序,指出草莽余生为廖少游。
廖少游又名廖宇春,在辛亥革命期间奔走南北议和,阅历广泛,“特就昔日所历之境,所与之役,与夫见闻……抄集成册。
始八月十八壬子迄十二月二十六日庚子,凡百有八日”。
其起止时间换算成公历为1911年10月9日至1912年2月13日,所述辛亥革命时限与《辛亥革命始末记》基本相合。
上述两书所载事实,都发生于农历辛亥年,称之为辛亥革命十分相宜。
但在民国初年,辛亥革命一词使用并不广泛,称呼辛亥年武昌起义至清帝退位这段史事的词汇,名目繁多。
民初的报章,如《申报》、《大公报》以及政府公报中,“武昌首义”、“共和成立”、“民国肇生”、“辛亥之役”等名词连篇累牍,而“辛亥革命”极为罕见。
即便是孙中山先生,在民初言及辛亥革命时所用名词也没有一定之规。
就任临时大总统期间,以孙中山名义发布的公文中,有“武汉首义”、“民国缔造”、“民国光复”、“革命”等说法。
“双十节”辛亥革命日简介
“双十节”辛亥革命日简介优质文档你我共享第 1 页 共 1 页“双十节”辛亥革命日简介辛亥革命指的是1911年(农历辛亥年)爆发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孙中山1894年11月于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次年初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并开始开展反清武装斗争。
随后华兴会、光复会、科学补习所等革命团体相继建立。
新兴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利用书刊大力宣传爱国和革命思想,民主革命思潮广泛传播。
1905年8月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公举孙中山为总理,确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革命纲领。
革命党人积极联络海外爱国华侨,运动国内会党和新军,在中国西南发动多次武装起义。
这些起义虽然都失败了,却促进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
黄花岗起义失败不久,湘、鄂、川、粤四省掀起保路运动风潮,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
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共进会在同盟会的影响和推动下,终于在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发动武昌起义,成立湖北军政府。
之后全国各地相继响应,不到两个月,全国有十四省宣布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这就是历史上所称的辛亥革命。
12月29日南京十七省代表会议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并于1912年元旦在南京成立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策法令,成立临时参议院,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月12日清帝被迫宣布退位,从此结束了清朝二百六十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
中华民国的建立和清朝的覆灭,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诞生和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终结。
1912年9月临时政府公布参议院决定,为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定10月10日为国庆日,又被叫做双十节,因为武昌首义是阴历八月十九日,换算成阳历正好是十月十日,于是就成了双十节,至今在中国台湾沿用。
1911年10年10日晚,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力量在湖北武昌发动武装起义,并取得了胜利.随后,再短短一个月时间里,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成立革命政府,清朝腐朽的封建统制崩溃了.1911年12月,独立的各省派代表到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正式成立.1911年为农历辛亥年,所以史称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简介
历史背景
事件经过
历史意义
一:历史背景
❖ 社会背景:帝国主义侵略,民族危机加深, 社会矛盾激化
❖ 组织基础: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 思想基础: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后发展为三
民主义;舆论上与改良派展开论 战 ❖ 武装上: 1911年黄花岗起义最为著名。
二:事情经过
爆发:
1911年 武昌起义 1、1911年10月10日,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 命党人打响了起义 的第一枪,后成立湖北军政府, 黎元洪任都督,国号“中华民 国”,政体“五族 共和”。 2、武昌起义使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
学一神 精 神 永 远 值 得 我 们
,先 永驱 远者 是的 中业 国绩 近和 代不 史屈 上不 光挠 辉的 的精
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主革命 尽管辛亥革命失败了,但是,
原因:
根本上:在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 通的。
主观上: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没有提出彻底的 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没有充分动和依靠人民群 众;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其它: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大权在握等
三:历史意义
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创 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 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高潮
1、中华民国建立: A 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 临时政府成立。 B 颁布《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平等自由、 三权分立。 C 名义上为中央政府,但并没有实现真正统一。
2、清帝退位: A 1912年,宣统帝下诏退位,260多年的清王朝统 治结束。
结局
❖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关于辛亥革命的简介
关于辛亥革命的简介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关于辛亥革命的简介,一起来看看吧。
辛亥革命的简介中国历史悠远流传,又可分为上下五千年,从奴隶社会一直到现今的社会主义社会,其中历经了许多的变革和斗争。
在众多的变革与斗争之中,有一场革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它对清政府政权的推翻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我国资产主义意识形成有着启蒙作用,这就是闻名中外的辛亥革命。
那么辛亥革命到底是一场什么革命呢?接下来从辛亥革命简介中去了解它究竟是一场什么革命。
想要了解辛亥革命,首先要弄清楚辛亥革命发生的背景和起因。
当时中国正历经着清朝末期,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宣统走马上任,面对诸多列强的割地赔款要求,我国的土地及主权正在一步步的沦丧,这时候涌现出来一批有志之人,他们一心想要富强中国,驱逐列强,恢复平等与和平。
辛亥革命就是这样的一场内反清朝体制、外抗诸国列强的战争,辛亥革命的最高领导人是孙文孙中山先生,孙中山先生在历经流亡英国之后成为国内最具有代表人物的反清强国者,一群热血青年紧紧围绕着他,在孙中山的辛亥革命之路上,也得到了来自日本的不少帮助,辛亥革命的第一枪便是武昌起义,武昌起义后,中国境内十多个省均宣告独立,摆脱了清政府的控制。
虽然辛亥革命的过程是短暂的,结局是悲壮的,但它却从根本上改变了许多人的思想,中国开始追求权力的平等,更多人开始加入到反清强国之队列之中。
辛亥革命的性质辛亥革命的性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民主革命。
而导致这场革命失败的原因离不开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虽然辛亥革命是那么轰轰烈烈,却仍旧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依旧没有变化。
从辛亥革命的性质看,可以看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进步,从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来看,后人可以得出了不少的教训。
资产阶级革命派必须要发挥人民群众最大的力量,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一个强大的武装力量。
辛亥革命内容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又称辛亥革命。
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事件之一,标志着中国历史
上封建帝制的结束。
辛亥革命发生在清朝时期,旨在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
背景
19世纪末,清朝政府日益腐败,国力衰弱,社会动荡。
外国列强侵略,民族
危机深重。
中国社会呼唤改革,民族解放的呼声日益高涨。
事件经过
辛亥革命的序幕可追溯至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后的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引起
了更多人对清朝政府的不满。
1905年开始,中国各地开始掀起起义活动,许多雄
心勃勃的政治家和爱国士绅开始积极策划行动。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正式爆发。
武昌起义成功后,武昌首义军开始
向南京进发,随后全国各地相继响应,清朝政府节节败退。
辛亥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后,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被迫退位。
影响
•辛亥革命向世界宣告了中国人民追求民主、自由、平等的决心与勇气。
•辛亥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辛亥革命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开端,对后来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结语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民主
自由而进行的一场伟大斗争。
我们应该铭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辛亥革命简介
辛亥革命
1911年(宣统三年,辛亥年)10月10日爆发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1894年(光绪二十二年)孙中山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1904年华兴会、光复会相继组成。
1905年联合组成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同资产阶级改良派作尖锐的斗争,并在各省和海外建立革命组织。
多次发动武装起义,为辛亥革命准备了条件。
1911年(宣统三年)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全国人民的反抗。
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两个月内即有鄂、湘、陕、甘、晋、滇、黔、苏、浙、桂、皖、粤、闽、川等省先后宣布独立。
清政府迅速解体。
孙中山于12月回国,经十七省代表会议推举为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2月12日,清帝被迫宣告退位,结束了清朝政府的统治。
随后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这次革命是经过资产阶级和农民、工人及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同盟而取得了胜利。
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给农民以真正利益,没有充分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力下,1912年孙中山被迫解职,代表地主买办阶级利益的袁世凯窃取了政权,革命遂告失败。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和中国两千年封建君主专职,使民众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但它没有也不可能完成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伟大任务。
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上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浮雕。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简介: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王朝、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1911年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四川等地爆发保路运动。
1911年10月10日,武汉地区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发动武昌起义,接着各省纷纷响应,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
广义上亦可指自19世纪末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廷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的时间发展过程:(1894年11月24~1912年1月其中只是略写只挑重要的事情)1894年11月24日中国第一个资产阶段革命小团体兴中会在檀香山成立。
1895年2月21日孙中山与杨衢云等在香港组建兴中会总部。
随即在广州设立兴中会分会。
1895年 10月10日兴中会在香港开会,决定重阳节(10月26日) 在广州发动反清武装起义。
1895年 10月26日广州起义未及发动即告失败。
1896年 10月11日清政府驻英公使馆绑架孙中山于伦敦,23日被迫释放。
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等在北京领导发动“百日维新”。
1900年 6月清政府利用义和团运动对外“宣战”。
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1900年10月史坚如在广州谋炸两广总督德寿,事败被捕,次月遇害1900年留日学生在东京建立励志会。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德、英、俄等十一国签订《辛丑条约》。
1902年4月27日蔡元培等倡议组织的中国教育会在上海成立。
11月创办爱国学会社。
1903年8月孙中山在东京青山创设革命军事学校。
在誓词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宗旨。
1905年5月10日上海总商会发起抵制美货,反美爱国运动随即在中国展开。
1905年7月30日孙中山、黄兴等约集各省倾向革命的同学生及华侨七十余人,在东京举行成立中国同盟会的筹备会,确定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亥革命博物馆导游词欢迎各位来辛亥革命博物馆参观!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由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一次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由于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所以把这场革命称为辛亥革命。
大家知道吗?这场革命首先就是在我们湖北武昌爆发的。
各位来到的所在,正是中国一段旧历史的终点,也是中国一个新纪元的开端。
通俗地讲,这里推翻了清朝,开创了民国,打倒了皇帝,催生了总统。
我馆位于武昌,背靠蛇山,面向首义广场,占地约28亩。
它的主体建筑就是各位眼前看到的这幢房子,因为它红墙红瓦,人们称之为红楼。
红楼最初是清政府设立的湖北咨议局局址,咨议局是清朝末年,为了预备君主立宪,而在各省设置的议事咨询的民意机构,它的建筑风格摹仿西方议会大厦,1910年建成。
1911年10月10日也就是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孙中山先生领导下的湖北地区的革命党人,成功地发动了武昌起义。
第二天,就在这儿组建了鄂军都督府,都督府发布文告,宣布建立中华民国。
义声所播,全国响应,从而一举结束了帝制,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红楼因此被誉为“民国之门”。
在红楼后面,这组灰色的房子叫议员公所,是当年咨议局议员们生活起居场所。
目前在复原维修之中,没有对外开放。
楼前是同心广场,寓意是“两岸一心,和平统一”。
我馆布置有两个基本陈列:一个是以鄂军都督府旧址,也就是红楼为载体,布置的《鄂军都督府旧址复原陈列》,各位将会看到鄂军都督府成立初期的机构和格局;另一个是布置于西配楼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它展现了武昌起义的历史过程。
我们首先从《旧址复原陈列》开始。
从《格局图》中,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军政府成立初期的政府组织结构,这是非常简单的政府雏形了。
共设五个部,即参谋部、军令部、军务部、民政府、外交部,还有黎都督起居室、总监察长室、各部稽查长室等,但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地方政府,却改变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
鄂军都督府会议厅原来是咨议局议事堂。
武昌起义第二天,也就是1911年10月11日湖北革命党人和起义官兵在此集会,推举原清军第21混成协统领黎元洪为都督。
在主席台左边是黎元洪被推为都督后,军政府发布的第一份文告。
当时,革命党人请大都督在上面签字印发,黎元洪拒不签字,连声说“莫害我”,最后革命党人李翊东提笔代签了一个“黎”字,这份文告才得以面世。
这份布告的发布对于稳定人心是起了一定作用的。
布告的落款时间是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八月二十日为什么会有这种奇怪的落款呢?1911年是清宣统三年,但革命党发动起义就是为了推翻清王朝,所以不会采用宣统年号纪年,加之革命党宣称自己是炎黄子孙,所以就从传说中汉族人的祖先黄帝算起,到1911年正是四千六百零九年。
八月二十日是阴历,转换成公元历法的话就是10月11日。
我国使用公元历法是从民国元年元旦开始,即1912年1月1日。
主席台正中布置的一面旗帜,叫十八星旗,是武昌起义的军旗。
十八颗黄星,是代表山海关内十八个省份的炎黄子孙,红底是鲜血,黑色是铁,是武器,主题和象征意义是十八省的炎黄子孙团结起来,以“铁血”即武力推翻满清王朝的统治。
在台口右边有一张图片,反映的是1912年4月孙中山先生访鄂期间,受到湖北各界欢迎的情景。
1912年4月,孙中山先生在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后,就首先到湖北访问。
4月10日这天,孙中山在此发表演讲。
外交部的设置是鄂军都督府代行中央政府职权的重要标志。
各位知道,只有一个主权国家才有外交部那么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前,鄂军都督府实际上在军事、外交等方面是代行中央军政府的职权。
这份《中立布告》,是鄂军都督府取得的重大外交成果。
军政府成立之初,就给汉口的五国领事发布过外交照会,呼吁承认中华民国,但五国迟迟不答复。
直到10月17日民军和清军在汉口刘家庙展开激战,民军大获全胜,这时,五国看到革命党人力量强大,就联名发布了一纸布告,承认民军是和清军对等的军事实体,他们保持中立。
这份布告实际上承认了民军的地位,对清王朝是一个打击。
当然,这份布告也只是一纸空文,五国后来在暗中支持袁世凯,帮助袁获得了总统的宝座。
胡瑛曾任外交部部长一职。
都督会客室和都督会议室是黎元洪在红楼活动的重要场所。
1912年4月,孙中山先生访问武汉,曾在都督会客室会见过湖北军政界人士。
黎都督起居室是黎元洪任都督之初的住所。
黎元洪(1864——1928) 字宋卿,是湖北黄陂人。
今天汉口有一条黎黄陂路,就是纪念黎元洪的。
黎元洪原来是清军第21混成协统领。
为借重他的声望,武昌起义第二天,革命党人推举他作鄂军都督府都督,开始黎元洪态度强硬,不愿与革命党人合作,被安置在这间屋子里。
他不吃不喝,象个“泥(黎)菩萨”。
后来因为武汉三镇光复和革命形势迅猛发展,黎元洪转变了态度,同意出任都督。
侍卫官室正对黎都督起居室。
侍卫官的主要职责是负责都督的安全保卫及饮食起居。
最初几天实际上是执行软禁和监视黎都督的职责。
顾问官室和秘书官室是都督黎元洪的重要的办事机构。
革命党人宋教仁曾在秘书官室起草了著名的《鄂州临时约法》,《鄂州临时约法》是第一个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法典,它成为以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临时约法》的蓝本。
军事会议室是都督府召开军事会议的专门场所,许多重大军事决策在此形成。
阳夏保卫战中,黄兴曾在此召开过军事会议。
墙上有一幅地图,反映的是当年阳夏战争的形势。
其中红蓝线代表两军运动路线,可以看出汉口、汉阳两地是当年的战场,而当年的汉口称为夏口,所以这场战争简称阳夏战争。
参谋部是鄂军都督府最初设置的四部之一。
其职责为辅佐都督,制定作战计划。
总监察长室和各部稽查长室的设置则反映了当时革命党人良好的精神风范。
首先我们从刘公说起,刘公是湖北襄阳人,出身于巨富之家,早年留学日本,加入了孙中山组建的中国同盟会,并创办了另一个革命组织共进会。
1910年回国,家里人交给他两万两银票,叫他去买个官,但刘公将这笔巨款无偿捐给了武昌起义的指挥机关,用作购买枪械和起义的后勤保障经费。
鉴于他资深革命党人的地位和为武昌起义做出的贡献,起义前在推选未来的政府成员时,刘公被推为政府总理。
民政部不同于今天的民政部,它是相对于军政而言的,其主要职责为负责地方行政事务,部长相当于今天省长的职权。
这张照片中的人物叫汤化龙,是原湖北咨议局议长,起义成功后,汤化龙约集原咨议局的立宪派人士,与革命党人、旧军官联合组建了鄂军都督府,并被推为民政部首任部长。
军令部是鄂军都督府最初设置的四部之一。
主要职责为秉承都督命令,发布军令,调遣军队。
都督黎元洪曾经兼任过军令部部长一职。
军务部主要负责军务行政、军队后勤工作。
现在我们一起来参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
此陈列分为七个部分,以九个展厅全景式地展现了武昌起义历史。
序厅正面弧线是一组与武昌起义相关的人物群像。
主题是在孙中山先生的旗帜下革命党人领导和发动的武昌起义。
画面下方是日期:1911年10月10日。
人物像下方影像是取材于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反映的是湖北新军攻占湖广总督署的场景。
鸦片战争后的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也未能逃过列强的魔爪。
自1861年英国在汉口建立租界始,德、俄、法、日等国也相继在今天汉口江汉关至黄浦路一带建立租界。
列强以租界为据点,对湖北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侵略与渗透;与此同时,封建专制统治也日益深重,在双重压迫之下,广大农民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面对中国社会的内忧外患,统治阶级内部也不乏一些有识之士,湖广总督张之洞就是一位。
为了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他在湖北开始推行耸动中外视听的“湖北新政”。
其主要措施有三条:一是办工厂。
最有名的是汉阳兵工厂。
二是练新军。
甲午战败,张之洞深受刺激,认为军力不强是致败之因,所以开始在湖北编练一支有别于清八旗的“新”军。
三是兴教育。
清末湖北的反清革命发端于1900年的自立军运动。
首领为唐才常、傅慈祥等人,他们密谋发动“勤王”运动,以逼迫慈禧太后归政光绪,推行君主立宪制。
但事败,唐、傅被杀。
吴禄贞也参加了自立军运动,失败后远赴日本,得以侥幸逃脱。
在日本他与其他留学生有缘见到了孙中山先生,并接受了孙中山的革命思想。
他们或创办报刊鼓吹革命;或接受指示,回国起义;或创办革命团体,联络同志,发动军队。
湖北第一个革命组织科学补习所在张难先、朱元成、吕大森、曹亚伯等志士组织之下成立了。
这幅画中昂然卓立的年轻人,名叫王汉,是科学补习所重要成员。
他奉行暗杀主义,认为杀掉几个清廷大官就可以动摇清朝统治根基;于是乔装改扮,追杀清户部侍郎(相当于财政部副部长)铁良,可惜射术未精,结果以身殉义。
继科学补习所而起的革命团体是日知会,首领是刘静庵,后来遭叛徒告发,日知会遭政府查禁,刘静庵被捕入狱,狱中坚贞不屈,被折磨致死。
张难先在刘静庵牺牲后,请画家张善子画了一幅刘静庵画像,以寄托自己的追怀之情。
后来张难先还请了许多民国的名人在这幅画像旁题辞,右上“正气长留”是孙中山的儿子孙科题写的,“英威不朽”则是书法家于右任的手笔。
日知会后,湖北革命党人成立了十几个革命团体,并在辛亥年间,逐渐归流为两个齐头并进的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
文学社社长是湖南人蒋翊武,湖北共进会会长是汉口人孙武。
两个团体都坚持以发动军队投身革命为革命方略。
经过湖北众多革命团体的努力,在武昌起义前夕,湖北新军1万5千人中有5千多人加入了革命党。
1911年夏秋间,四川省爆发了保路运动,清政府紧急调派军队入川,镇压保路运动,湖北新军赶赴四川。
湖北武汉城防相对空虚,这大大鼓舞了湖北革命党人举行起义的信心。
而这时,在上海由宋教仁、谭人凤发起成立了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在中部总会的推动下,文学社、共进会两个革命团体抛开门户之见,合而为一,组成统一的临时指挥部,策划起义,他们的起义计划得到了黄兴的赞同。
武昌起义的爆发和一件突发事件有关,这就是宝善里炸弹案。
1911年10月9日孙武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秘密机关配制起义用的炸弹,捣药时用力过猛,导致爆炸,孙武面部炸伤,被送往医院。
屋内浓烟滚滚,引来俄租界巡捕的注意,他们将房间团团围住,搜出起义用的文告、旗帜、印信及革命党人花名册,并将其送交湖北当局。
湖广总督瑞澄下令四闭城门,按名册捕拿革命党人。
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于当晚相继被捕,10月10日凌晨,三人慷慨就义于湖广总督署东辕门。
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爆发了,晚八时,湖北新军工程第八营响起武昌起义的第一枪,起义士兵在共进会代表熊秉坤带领下冲出营房,奔赴楚望台军械库,领取枪弹,并推举吴兆麟为起义总指挥。
吴兆麟下令打开中和门(也就是今天的起义门),迎接炮队进城,并兵分三路,围攻清督署。
经一夜激战,督署被炸成一片瓦砾,湖广总督瑞澄仓皇逃窜到“楚豫”兵舰,第八镇统制张彪在督署被攻克时也望风而去。
次日凌晨,十八星旗插在了警钟楼头,武昌起义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