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则》优质教学设计13.doc
《新闻两则》教案
《新闻两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定义和特点;2.学习如何分析和理解新闻报道;3.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新闻信息的能力;4.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新闻的定义和特点;2.新闻报道的结构;3.新闻写作的要点。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入新闻的概念,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新闻以及新闻的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新闻的来源、内容以及对社会的作用。
2.新闻的定义和特点(1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场景,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图片内容。
接下来,教师通过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图片中的信息是否具有新闻的特点,比如时效性、真实性、客观性等。
3.新闻报道的结构(2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类型的新闻报道,引导学生分析其结构特点。
教师讲解新闻报道的常用结构,包括标题、导语、正文和结尾,帮助学生理解新闻报道的组织方式和写作技巧。
4.新闻写作的要点(30分钟)教师通过示范和分组训练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新闻写作的要点。
教师讲解新闻标题的撰写规范,包括简洁明了、能够概括新闻内容等。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新闻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新闻素材,撰写简短而准确的新闻报道。
5.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新闻的定义、特点和写作要点。
同时,鼓励学生多阅读、多了解各类新闻,提高自己的新闻理解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在课堂训练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以及学生完成的新闻写作任务的质量。
教师还可以通过口头提问的形式,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并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五、教学延伸1.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采访和报道活动,让学生近距离体验新闻的制作过程,提高其新闻写作的实践能力。
2.鼓励学生参与校园媒体或新闻社团的活动,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拓宽学生的视野和能力。
六、教学资源1.多媒体设备;2.图片素材;3.新闻报道的样本。
新闻两则教案
新闻两则-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新闻的基本结构和特点;(2)能够分析新闻报道的角度和立场;(3)能够提取新闻中的关键信息和要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新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通过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新闻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新闻的关注和兴趣;(2)培养学生对真实、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的尊重和追求;(3)培养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敏感性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新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新闻的定义和作用;(2)新闻的特点:真实性、及时性、客观性、全面性。
2. 新闻的结构和要素(1)新闻吸引读者的注意;(2)新闻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3)新闻主体:详细报道事件的经过和细节;(4)新闻结尾:总结全文,提出观点或建议。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关注当前社会热点新闻;(2)激发学生对新闻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新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介绍新闻的定义和作用;(2)强调新闻的真实性、及时性、客观性、全面性。
3. 分析新闻的结构和要素:(1)讲解新闻的作用和写作技巧;(2)讲解新闻的作用和写作技巧;(3)讲解新闻主体的写作方法和注意事项;(4)讲解新闻结尾的写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阅读一篇新闻,分析其结构和要素;2. 让学生找出新闻中的关键信息和要点;3. 让学生评价新闻报道的角度和立场。
五、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新闻写作练习;3. 学生互评,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新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新闻结构和要素的掌握情况;3. 学生新闻写作能力的提高情况。
六、教学内容3. 新闻的写作技巧和风格(1)新闻语言的特点:准确、简练、客观;(2)新闻写作的技巧:引语的使用、事实与评论的平衡、悬念的设置。
4. 新闻价值观和职业道德(1)新闻价值观:真实、客观、公正;(2)新闻职业道德:遵守法律法规、保护隐私权、避免歧视和偏见。
《新闻二则》最新优秀教案
《新闻二则》最新优秀教案
新闻二则最新优秀教案
本文档介绍了两则最新的优秀教案,包括如下内容:
教案1:利用新闻报道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
目标
通过分析新闻报道,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思维能力。
执行步骤
1. 选择一条适合年龄的新闻报道,并提供给学生阅读。
2. 引导学生讨论新闻报道中的关键信息,包括事件、人物、时间、地点等。
3. 让学生尝试对新闻报道进行简要总结,包括标题和主要内容。
4. 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新闻报道,包括事
实和观点之间的区别。
5. 小组讨论和分享学生的看法,并引导他们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案2:以新闻报道为切入点进行写作训练
目标
通过分析新闻报道,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和提高写作能力。
执行步骤
1. 选择一条引人入胜的新闻报道,并提供给学生阅读。
2. 引导学生分析报道的结构,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
3. 让学生选取新闻报道中的一个方面或观点作为写作的主题。
4. 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写出一篇与主题相关的文章或作文。
5. 提供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以上是两则最新优秀教案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任何未经确认的内容不得引用,且请根据实际情况独立进行决策。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闻两则》选自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包含两篇新闻报道。
新闻一是关于国际志愿者日在贫困地区为儿童提供帮助的报道,新闻二是关于科学家们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植物的报道。
这两篇新闻涉及的话题具有时代意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英语阅读能力。
通过学习这两篇新闻,学生能够掌握新闻报道的基本结构,理解新闻中的关键信息,并提高自己的英语听说写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新闻类文章,对新闻的基本结构有所了解。
但新闻的专业词汇和表达方式较为复杂,对学生来说是一项挑战。
此外,学生对于新闻中的文化背景和国际志愿者日的了解可能不足,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补充。
学生在英语听说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在新闻报道的分析和批判性思维方面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新闻报道的基本结构;2.能够掌握新闻中的关键信息和词汇;3.能够提高自己的英语听说写能力;4.能够对新闻进行分析和批判性思考;5.能够了解国际志愿者日和新闻中的文化背景。
四. 教学重难点1.新闻报道的基本结构;2.新闻中的专业词汇和表达方式;3.对新闻进行分析和批判性思考。
五. 教学方法1.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完成各种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2.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闻两则》;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3.教学资源:相关新闻报道、词汇表、背景资料等;4.学习工具:笔记本、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与国际志愿者日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志愿者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新闻两则的标题和图片,引导学生预测新闻内容。
然后逐段呈现新闻,让学生注意新闻的基本结构。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新闻两则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新闻的定义、特点和分类;了解新闻稿件的组成部分和写作要求;掌握阅读新闻稿件的技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新闻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提升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新闻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新闻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教学内容1.新闻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新闻稿件的组成部分和写作要求。
3.阅读新闻稿件的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展示几个新闻标题,引发学生对新闻的兴趣和话题。
例如:“你对新冠疫苗有什么看法?”、“最近发生的一起交通事故你听说过吗?”等。
2.知识讲解(15分钟)a.介绍新闻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新闻是反映社会热点、客观真实的事实报道,具有及时性、准确性、公正性和社会价值性等特点。
b.分类介绍新闻,如时政新闻、社会新闻、财经新闻、科技新闻等,让学生了解不同分类的新闻关注的内容和角度有所不同。
3.组织活动(30分钟)a.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篇新闻稿件进行阅读和分析,按照新闻的五个W(Who, What, When, Where, Why)和一个H (How)进行整理。
b.小组展示:每个小组从不同角度解读新闻稿件,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
引导学生讨论并激发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新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4.教学反思(10分钟)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收获,检查学生对新闻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小组展示和讨论,观察学生对新闻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点评,给予肯定和指导。
可以采用问答、小组讨论、作业等方式进行个人评价和集体评价。
六、拓展延伸1.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当前社会热点的新闻报道,组织学生撰写自己的新闻稿件。
2.可以参观媒体机构,了解新闻生产的流程和技术。
3.可以邀请新闻从业人员来校进行讲座或座谈会,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和见解。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新闻两则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新闻的定义和特点;2.培养学生对新闻的阅读和理解能力;3.提高学生的新闻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1.新闻的定义和特点;2.新闻的分类;3.新闻报道的结构和要素;4.新闻的写作技巧。
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新闻的概念(20分钟)1.通过展示一则有趣的新闻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世界上最大的蛋糕被制作出来了!”2.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新闻的理解和定义。
3.介绍新闻的定义和特点,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Step 2: 讨论不同类型的新闻(20分钟)1.介绍不同类型的新闻,如社会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等。
2.随机抽取一些新闻分类,让学生分组讨论该类新闻的特点和常见内容。
3.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Step 3: 学习新闻报道的结构和要素(30分钟)1.介绍新闻报道的结构:标题、导语、正文、结尾。
2.分析一则新闻报道的结构和要素。
3.让学生分组选择一则新闻报道,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分析其结构和要素。
Step 4: 学习新闻的写作技巧(30分钟)1.分享一些新闻的写作技巧,如“倒金字塔原则”、“用简明的语言、准确地描述事件发生的过程”等。
2.让学生分组进行新闻写作练习,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事件,根据学到的写作技巧,撰写一则新闻报道。
3.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分享他们的新闻报道。
Step 5: 总结与评价(20分钟)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的新闻知识和写作技巧。
2.分析学生在新闻写作练习过程中的表现,给予评价和指导。
教学资源:1.一则有趣的新闻报道2.分组讨论的题目3.新闻报道的示例4.新闻写作技巧的介绍教学评估: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练习中的参与情况,给予评价。
2.学生写作能力:评估学生在新闻写作练习中的表现,鼓励优秀作品的分享和展示。
教学延伸活动:1.学生可自行选择一则新闻报道进行分析,并撰写一篇评论文章。
2.学生可利用课堂学到的新闻写作技巧,参与校园新闻社或学生报纸的工作,提高新闻写作能力。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doc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
以模仿电台主持的形式,带出对自我的介绍,同时用新闻的形式也是对后面的学习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新学期新教改新创举
东绛、蠡园两所中学互派教师换岗
一座沟通两校之间教学交流的新蠡湖大桥正在建成
为了促进东绛、蠡园这两所滨湖区各具教学特色的中学之间的教学交流,东绛、蠡园两所中学的校长在暑期合作商谈,在一拍即合的融洽氛围中提出了互派教师换岗的新型教学交流形式。
据悉,开学前几天,东绛、蠡园两所中学分别从教语文、物理的两名青年教师便均已到对方学校报到。
今天9月1日,这四名青年教师在交换的岗位上已各就各位,正式开始教育教学工作。
据两校校方称,此次互派教师换岗的交流形式将进行两个月,这一实验若获得成功、效果明显,将在今后大范围、长时间的推展下去。
由此,我们看到一座旁逸斜出的更能促进沟通交流的新蠡湖大桥正在于东绛、蠡园两校间悄然建成。
二、新授
1、由示例,引出学生对新闻的认识,帮助学生初步把握新闻的结构、六要素。
2、由新闻作为记叙文的一种,既有记叙文的一般特点,又有其自身的特点。
那么与一般的记叙文比较,你觉得新闻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讨论,凭感觉和经验谈。
3、学生认识的模糊性,引出对今天新闻文体的零距离接触,
在学习中掌握新闻的特点。
4、自由朗读课文。
5、在抓住文章感情基调的基础上,齐读课文。
6、采取四人小组竞赛的形式,找出新闻的各个结构部分、六要素,体会新闻语言的特点。
三、作业
我来当一回报社编辑
以课堂上学到的新闻知识,写一则新闻,报道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新鲜事。
新闻两则-优秀教案
1《新闻两则》教学目标1.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2.培养速读课文,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
3.了解解放战争中我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力阻顽敌的精神以及人民必胜、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
教学重点1.语言的学习与训练。
2.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教学难点1.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2.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教学方法“阳光课堂——五步对话”教学模式教学流程一、学习准备——生本对话(一)积累词语: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高屋建瓴.()瑰.宝()荻.港()锐不可当.()歼.灭()溃.退()要塞.()殷.()绥.靖()阻遏.()鄂.()豫.()2.结合课文,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负隅顽抗:悍然拒绝:锐不可当:业已:(二)走近作者:1.作者:毛泽东。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2.写作背景: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
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4月21日,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22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
(三)走进文本:学习新闻的文体知识。
狭义:指消息。
广义: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新闻多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兼有议论。
新闻六要素(记叙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新闻的特点:真实性: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
时效性:报道迅速及时。
简洁性:语言简明扼要。
二.交流分享——生生对话导语: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头巷议呢?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
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上)10doc初中语文
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上)10doc初中语文教学目标: 1、通过找读,把握新闻的结构及其特点,并能用记叙闻。
2、通过比较来引导学生体会新闻语言的简明、准确、生动。
3、感受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重点难点:新闻的结构和语言的准确性。
课前预备:1、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查字典疏通文字,了解文章的大意。
课时分配: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教师朗诵毛主席所作的«人民解放军占据南京»一诗,声情并茂地导入课文,这首诗是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而作,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通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一篇新闻,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二、引导学生间单的阅读单元导学,明确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及目标。
三、预习检查1、选词填空,并讲一讲理由〔提示从词义入手〕〔1〕冲破突破人民解放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中路军第一〔突破〕安庆、芜湖线。
〔2〕溃退击败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我已消灭及〔〕一切抗击之敌。
2、读大标题«新闻两那么»,明确文章的体裁是新闻。
3、读课题,要求重读〝百万大军〞、〝横渡〞两词。
四、整体感知,整理出文章的脉络。
1、自由朗读课文,读时要读出〝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气概。
2、独立摸索,解决以下咨询题:〔1〕你能够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本文的要紧内容吗?这句话从哪几方面概括了本文内容?〔2〕文中的两句话概括本文的要紧内容吗?这两句话又是从哪几方面概括本文内容?〔3〕语前面括号里的内容起什么作用?明确:①、题目。
它从物、要紧事件两方面概括本文的内容。
〔讲明:新闻的题目是用来概括新闻的要紧事实,我们把它称为〝标题〞〕②一二两句话。
它从人物、时刻、地点、事件等方面来概括本文内容。
〔讲明,处在新闻开头,用来提示消息的核心内容,使读者一目了然的,我们称为导语〕③交代通讯社名称、发电时刻、发电地点。
《新闻两则》教案(5篇可选)
《新闻两则》教案(5篇可选)第一篇:《新闻两则》教案知识与技能:1.准确认读并理解“锐不可当、业已、绥靖、阻遏”等词语。
2.了解新闻消息的特点,明确新闻结构的五部分。
3.培养学生阅读探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分析课文,把握新闻的结构和要素。
2.通过朗读,体会本文语言的准确、简洁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进对新中国创建历史的了解,引导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学习革命前辈英勇奋斗的精神。
2.认识渡江胜利与解放南阳的历史意义,认识人民解放军为中国革命事业所作的贡献,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1.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新闻消息的一般特点。
2.分析文章的谋篇布局,注意划分层次,理清思路,注意前后内容的联系。
1.引导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2.培养学生阅读探究的能力。
尝试新闻写作。
2课时一、情境导入,走进新闻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头巷议呢?(学生回答广播、网络、电视、报刊以及他人的传话等,教师引出新闻。
)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
让我们寻常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的信息。
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
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研读两篇来自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快速朗读第一则新闻,读准字音,读出感情气势,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
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2快速默读第一则新闻,理清结构和要素。
(1)新闻的结构: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二十日夜起,……课文最后。
第一层(二十日夜起……已渡过三十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
第二层(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的情况,并加以评价。
新闻两则优秀教案
新闻两则优秀教案教案标题:新闻两则优秀教案教案一:《探究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主观性》教学目标:1. 了解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的概念及区别;2. 分析新闻报道中的客观性与主观性因素;3.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媒体素养。
教学重点:1. 理解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的含义;2. 分辨新闻报道中的客观性与主观性因素。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多个新闻报道样本。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新闻报道,引发学生对新闻报道客观性与主观性的思考。
2. 概念讲解:介绍客观性与主观性的概念,并与新闻报道联系起来,解释二者之间的区别。
3. 分析新闻报道:给学生分发多个新闻报道样本,让他们小组合作分析每个样本中的客观性与主观性因素,并记录下来。
4. 小组讨论: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并讨论不同样本中客观性与主观性因素的共同点和差异。
5. 总结: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强调新闻报道应该追求客观性,并提醒学生在阅读新闻时要保持批判性思维。
6. 拓展练习:要求学生选择一篇新闻报道,分析其中的客观性与主观性因素,并撰写一篇短评。
教案二:《新闻报道中的数据分析与解读》教学目标:1. 了解新闻报道中常见的数据类型和数据解读方法;2. 学会分析和解读新闻报道中的数据;3.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新闻报道中的数据类型和数据解读方法;2. 学会分析和解读新闻报道中的数据。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多个包含数据的新闻报道样本。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则包含数据的新闻报道,引发学生对数据分析和解读的兴趣。
2. 概念讲解:介绍新闻报道中常见的数据类型和数据解读方法,如图表、统计数字等。
3. 数据分析:给学生分发多个包含数据的新闻报道样本,让他们小组合作分析每个样本中的数据,提取关键信息。
4. 数据解读:学生讨论并解读每个样本中的数据,分析其含义和影响,并记录下来。
《新闻两则》教案范文.doc
《新闻两则》教案范文-《新闻两则》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新闻的相关知识,了解这两则新闻的有关历史背景。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新闻两则》教案,希望大家喜欢!【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特点。
2、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
3、识记新闻结构组成,并能分析典型的新闻的结构。
4、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教学重点】1、主体部分层次的划分和层意概括。
2、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教学难点】第二则主体与背景的确立,以及中间部分层次的划分。
【教法】传授、点拨、讲练结合。
【学法】自主、合作。
【教具】传统、powerpoint 投影。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朗诵毛主席《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
这首诗是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而作,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一篇新闻,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教师板书课题、dāng()退()战要()锐不可()suí èxiájiū()靖阻()管()()正cuànfújiān逃()被()()灭(2)、说说下列加粗词语的表达效果1、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2、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繁叶茂了。
(3)、改病句1、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并封锁长江,控制江阴要塞。
2、在野战军和游击队的配合打击下,使困守的敌人不得不弃城逃窜。
(4)、划分两则新闻主体部分的层次(5)、分析下列这则新闻的结构世锦赛美国胜阿根廷摘铜TOM 体育讯北京时间9月2日,2006年世锦赛铜牌争夺战拉开战幕,对阵双方是宿敌阿根廷和美国队。
在双方国际正规赛事交战史上,美国9胜4负占绝对优势,但是役之前的最近两次交手,获得胜利的却都是阿根廷。
最新语文教案:《新闻两则》教学设计13
最新语文教案:《新闻两则》教学设计13 1.新闻两则【知识目标】1.了解新闻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2.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3.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能力目标】1.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运用所学知识阅读、分析、评价新闻。
【情感目标】1.感受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2.认识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珍惜革命成果,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
【重点难点】1.把握本文(消息)的结构要素。
理解新闻内容和新闻的特点,把握战争的主题2.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教学设想】1.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延伸拓展法,引导学生通过训练学会拟标题、导语、划分主体部分层次。
3.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4.教学时数:2课时【人教八上】一、创设情景,走进新闻。
1.(配乐朗诵毛泽东主席《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声情并茂地导入课文)这首诗是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而作,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一篇新闻,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新中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2.新闻的一般知识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
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
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新闻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八年级上册语文《新闻两则》教案【三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新闻两则》教案【三篇】导读:本文八年级上册语文《新闻两则》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小编整理了八年级上册语文《新闻两则》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新闻两则》1 [教学设计] 体验阅读创意说明:《新闻两则》虽是实用性文体,但文中饱含着浓厚的个人感情因素和感情色彩,再加上写作时代虽是学生熟悉的解放战争时期,但与学生的生活相距较远,如果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模拟经历,感受体验,课堂会别有洞天。
[教学步骤] 序曲:电视,以其五彩缤纷的视频、极富渲染力的音响、精彩的制作、丰富的内容吸引着我们,而新闻,又是电视节目中的重头戏,今天,我们学习《新闻两则》,让我们试着走进电视——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先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然后大家按照老师的方法学习《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一.来当制片人将学生分成地图绘制、场景设置、镜头剪辑三个小组,要求: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完成自己小组的任务。
地图绘制组:分别将西路军、中路军、东路军已占领的地方用红色标线,向前进发点用尖头标出。
可以将课本上的图扫描后放大,再根据课文内容标上记号,有条件的话可以进行flash制作。
场景设置组:如果电视台想在新闻播报之后还进行一次军事访谈,请你设计一下访谈时人物的背景、服装、道具等。
镜头剪辑组:如果这则新闻出现在电视上,与新闻播音相配的画面应是哪些?二.进入演播厅 1.当当播音员如果你来当播音员,你在重音、语调、情感、节奏上应怎样读这则新闻?学生自渎、讨论、交流。
重点指导:①全文的朗读基调:慷慨激昂、豪情万丈。
②“冲破”“横渡”“均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等应重读,读出一种胜利的喜悦。
“控制”“封锁”“切断”应干脆利落地重读,读出一种自豪与骄傲。
③“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应读出奚落、嘲讽的语气。
…… 2.当当军事家如果你来当军事家,你应该向观众介绍哪些方面的情况?讨论明确:背景: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定国内和平协定。
八年级上册语文新闻两则教案5篇.doc
八年级上册语文新闻两则教案5篇八年级上册语文新闻两则教案11、了解新闻特点,把握记叙的六要素;2、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教学重点]抓住新闻的文体特点,抓住战争的主题,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课前准备]1、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2、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8月13日至30日,第二十八届奥运会在希腊雅典刚刚结束,大家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渠道,了解到许多有关的新闻,二十多块闪亮的金牌,让全世界的炎黄子孙扬眉吐气,意气风发。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报纸,挑一篇你最喜欢的奥运新闻读给大家听听。
(学生朗读新闻)读后,大家能知道新闻的特点、要素、结构安排吗?今天,我们来学习毛泽东同志亲手撰写的《新闻两则》,想必你既能学到相关知识,更能真切感受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
二、整体感知1、教师检查预习情况溃退(kui) 锐不可当(dang) 业已2、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的内容。
3、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前线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江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三、研读反思1、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什么? 看标题。
2、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要看什么? 看导语。
①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的渡江区域。
”②作用:从渡江作战的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
3、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则要看什么? 看主体。
①划分层次a、分述中路军渡江情况;b、分述西路军渡江情况,并阐述取胜的原因;c、分述东路军渡江情况;②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进行报道?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新闻两则》教案
《新闻两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新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新闻消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新闻敏感性和分析思考能力;(2)提高学生对新闻报道的评判能力和判断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关注社会新闻、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新闻信息,塑造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学习新闻报道的特点和结构;(2)培养学生的新闻敏感性和分析思考能力。
2.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新闻信息,避免盲目追求热点新闻;(2)培养学生辨别新闻真实性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给学生提问导入新闻报道的概念,例如:“你们了解什么是新闻?你们常看新闻吗?你们觉得新闻有什么特点?”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然后概括出新闻的定义和特点。
2.讲解(20分钟)(1)教师向学生讲解新闻报道的结构,包括新闻标题、导语、正文、附图、附录等。
并结合实例进行解释和展示。
(2)教师通过图表等形式向学生展示新闻报道中常用的图表形式,包括表格、统计图表、照片等,让学生了解并熟悉这些图表的基本信息。
3.分析(30分钟)(1)教师将两则新闻(可选用当天的热点新闻报道)分发给学生,让他们先独立阅读并理解新闻的内容。
(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通过提出问题和对话的方式,就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思考,并将自己的观点和分析结果进行汇报。
4.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思考方式,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指导,澄清学生可能存在的思维误区。
5.动手实践(20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每天关注几条新闻,选择一条新闻进行分析和评价,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新闻评论,力求客观真实,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四、教学手段与学情分析1.教学手段:讲授、讨论、实践、点评等。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新闻两则》教案(精选12篇)
《新闻两则》教案(精选12篇)《新闻两则》教案篇1教学目标:1、引导同学自学了解新闻的特点、结构、语言。
2、初步学会分析新闻。
3、激发同学阅读新闻的爱好。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方法:引导、启发、组织同学自己设问答问。
教学手段:多媒体投影。
教学过程:一、[投影]新闻(动画)二、[老师引导]你平常在哪里能够发现新闻?[同学沟通]:报纸、电视、广播、网上三、[老师引导]你想了解新闻的哪些学问?[同学沟通]待定四、[投影]老师建议1、阅读预习提示1、2两小段。
2、阅读106页《写消息》。
3、结合书下解释阅读课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划出你要把握的有关新闻的内容。
五、[投影]老师指导在纸上写上你所不懂的问题,请教别人。
设计一个好题目考考你的小组长或课代表。
[同学沟通]六、[投影]强调要点特点:真实性(真)简明性(简)时效性(新)结构:标语导语主体背景结语语言:简明、精确。
以记叙、描写为主七、[力量训练]投影网上新闻美发觉可能属于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碎片新华网北京2月24日专电据法新社23日报道,美国官员称,搜寻人员日前在内华达州又发觉一块可能属于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碎片。
目前,这块碎片的数字照片已被送往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进行确认。
有关部门此前认为,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起落装置的一部分就坠落在内华达州的沙漠地带。
本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降落过程中突然爆炸解体,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美国有关部门随即绽开大规模的搜寻行动,盼望找到更多的航天飞机残骸,以便彻底查明事故缘由。
(完)要求同学分析新闻结构,谈谈通过阅读新闻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八、[结束语]课后盼望同学多读新闻增长最新学问,作出理智推断。
九、[作业]网上阅读新闻,进行沟通。
《新闻两则》教案篇2教学设想1、本文是一篇录音新闻,同学对此比较生疏。
由于录音新闻既不同于一般广播稿,又不同于同学常见的电视新闻。
为了让同学更好的理解课文,把握录音新闻的特点,可采纳听录音新闻或模拟播音的方法。
新闻两则优秀教学设计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语文教案课题:新闻两则课型:新授课单元课时: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新闻常识的掌握。
2、文章内容的理解。
3、文章语言特点的体会。
4、新闻写作的学习。
预习要求:1、通读全文,划出不会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
2、针对练习一、二的第一句话(即“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阅读新闻,还要注意它的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
教学过程1、导入1)请同学们看“单元提示”,回答本单元作品的题材。
2)同学们能说出一二个古今中外的着名战例吗?3)今天,我们就开始学习毛主席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期间写的两篇新闻。
2、写作背景简介: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防御→ 战略进攻→ 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国共和谈→ 渡江作战3、检查预习:1)本文字词的检查重点掌握的字词:鄂豫绥靖阻遏锐不可当2)练习一、二中新闻常识的了解————新闻的六要素和五结构。
【背诵】新闻常识的补充:1)新闻,又称消息,它用事实说话,及时报道最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常分为( )、()、()、()四类。
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
2)新闻结构五部分中的主要部分,( )、()、()是主要部分,必不可少;背景、结语是辅助部分。
3)新闻的标题包括引题、正题、副题。
正标题必不可少。
4)正文导语前的话是电头。
(接着拿当日的报纸为例,让学生具体认识标题的种类和电头。
)5、第一则新闻的教学:1)请同学们找出这则新闻中六要素和标题、导语、主体的内容。
找出本文新闻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事件的经过与结果: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结构的主要部分:标题(正题):导语:主体:深入研讨:(方法:同组讨论,合作发言——即同组成员之间发言时可以互相补充、纠正,以尽量发挥群体的力量。
)A、为什么本新闻要按中、西、东路军的顺序叙述?(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
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军接着中路军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131.新闻两则【知识目标】1.了解新闻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2.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3.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能力目标】1.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运用所学知识阅读、分析、评价新闻。
【情感目标】1.感受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2.认识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珍惜革命成果,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
【重点难点】1.把握本文(消息)的结构要素。
理解新闻内容和新闻的特点,把握战争的主题2.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教学设想】1.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延伸拓展法,引导学生通过训练学会拟标题、导语、划分主体部分层次。
3.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4.教学时数:2课时【人教八上】一、创设情景,走进新闻。
1.(配乐朗诵毛泽东主席《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声情并茂地导入课文)这首诗是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而作,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一篇新闻,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新中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2.新闻的一般知识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
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
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新闻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背景,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
括号内的部分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
此“电头”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时间精确到“时”,暗示战役在迅速发展之中。
新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二、新闻朗读,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读准字音,并努力读出文章的感情和气势。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时间、地点和战况,指出了战局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敌败我胜的原因。
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345672019-05-151.新闻两则【知识目标】1.了解新闻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2.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3.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能力目标】1.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运用所学知识阅读、分析、评价新闻。
【情感目标】1.感受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2.认识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珍惜革命成果,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
【重点难点】1.把握本文(消息)的结构要素。
理解新闻内容和新闻的特点,把握战争的主题2.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教学设想】1.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延伸拓展法,引导学生通过训练学会拟标题、导语、划分主体部分层次。
3.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4.教学时数:2课时【人教八上】一、创设情景,走进新闻。
1.(配乐朗诵毛泽东主席《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声情并茂地导入课文)这首诗是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而作,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一篇新闻,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新中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2.新闻的一般知识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
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
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新闻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背景,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
括号内的部分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
此“电头”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时间精确到“时”,暗示战役在迅速发展之中。
新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二、新闻朗读,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读准字音,并努力读出文章的感情和气势。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时间、地点和战况,指出了战局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敌败我胜的原因。
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345672019-05-151.新闻两则【知识目标】1.了解新闻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2.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3.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能力目标】1.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运用所学知识阅读、分析、评价新闻。
【情感目标】1.感受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2.认识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珍惜革命成果,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
【重点难点】1.把握本文(消息)的结构要素。
理解新闻内容和新闻的特点,把握战争的主题2.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教学设想】1.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延伸拓展法,引导学生通过训练学会拟标题、导语、划分主体部分层次。
3.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4.教学时数:2课时【人教八上】一、创设情景,走进新闻。
1.(配乐朗诵毛泽东主席《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声情并茂地导入课文)这首诗是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而作,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一篇新闻,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新中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2.新闻的一般知识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
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
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新闻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背景,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
括号内的部分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
此“电头”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时间精确到“时”,暗示战役在迅速发展之中。
新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二、新闻朗读,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读准字音,并努力读出文章的感情和气势。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时间、地点和战况,指出了战局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敌败我胜的原因。
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345672019-05-151.新闻两则【知识目标】1.了解新闻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2.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3.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能力目标】1.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运用所学知识阅读、分析、评价新闻。
【情感目标】1.感受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2.认识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珍惜革命成果,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
【重点难点】1.把握本文(消息)的结构要素。
理解新闻内容和新闻的特点,把握战争的主题2.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教学设想】1.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延伸拓展法,引导学生通过训练学会拟标题、导语、划分主体部分层次。
3.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4.教学时数:2课时【人教八上】一、创设情景,走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