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腺瘤CT表现的归纳及个人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正常胸腺的CT表现
胸腺随年龄而变化。新生儿至青春期是胸腺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以后胸腺逐渐萎缩,不断被脂肪组织替代。
①10岁以下儿童:胸腺呈四方形或梯形,前缘与胸骨接触,后缘与纵隔大血管接触,无明显分界。密度均匀一致,与胸壁肌肉相近或稍高。侧缘常隆起,偶呈平直或凹陷。2-3岁以内幼儿胸腺肥大甚为常见,呈帆样,可明显突入肺内。
②10岁-20岁年龄组:胸腺不断增大,呈三角形(或箭头样),左右叶之间无分界;或呈双叶形,左右叶之间有分界。密度仍均匀一致,CT值同前。
③20-30岁年龄组:胸腺仍保持三角形状,边缘清晰,但逐渐开始萎缩、退化。部分腺体由脂肪组织替代。CT值略低于肌肉组织。侧缘平直或稍凹陷,此期如轮廓隆起,应疑有胸腺瘤或胸腺增生。
④30-40岁年龄组:胸腺组织大部分被脂肪组织替代,CT值明显下降。此期脂肪替代过程速度最快。
⑤40-60岁年龄组:50%以上患者胸腺几乎完全被脂肪所替代,但仍维持正常胸腺的形态和大小。CT图上呈脂肪密度,部分残留组织呈条索状或小结节状软组织阴影,一般直径不超过7mm。
⑥60岁以上年龄组:胸腺组织完全萎缩并被脂肪取代,体积明显缩小。
2、胸腺瘤分类、分期
①1999年WHO对胸腺瘤的组织学分型:
A型胸腺瘤:即髓质型或梭型细胞胸腺瘤。
AB型胸腺瘤:即上皮细胞、淋巴细胞混合型胸腺瘤。
B型胸腺瘤:被分为3个亚型;
B1型胸腺瘤:即富含淋巴细胞的胸腺瘤、淋巴细胞型胸腺瘤、皮质为主型胸腺瘤或类器官胸腺瘤;
B2型胸腺瘤:即皮质型胸腺瘤;
B3型胸腺瘤:即上皮型、非典型、类鳞状上皮胸腺瘤或分化好的胸腺癌。
C型胸腺瘤:即胸腺癌,组织学上此型较其他类型的胸腺瘤更具有恶性特征。
A型和AB型为良性,B型和C型为恶性。
简化分类:胸腺瘤(A、AB、B1、B2)、不典型胸腺瘤(B3)、胸腺癌(C)
②良性胸腺瘤:包膜完整,大体及镜下无包膜及周围结构浸润,呈良性临床过程;肿块切除后无复发。
恶性胸腺瘤:大体及镜下可见包膜浸润,可侵犯胸膜、心包膜和纵膈内其他结构,呈恶性临床过程;可发生转移,术后易复发。
胸腺癌:也称上皮细胞癌,较罕见。因肿瘤的转移情况等临床习性不同,胸腺癌不同于恶性胸腺瘤。
③临床分期:胸腺瘤分4期(Masaoka分期):
Ⅰ期:包膜完整,无镜下包膜浸润;
Ⅱa期:镜下包膜浸润;
Ⅱb期:大体观察肿瘤侵犯侵犯周围胸膜或脂肪组织;
Ⅲ期:大体观察肿瘤明显侵犯邻近结构(大血管、心包、肺等);
Ⅳa期:胸膜或心包广泛播散;
Ⅳb期:淋巴或血行远处转移。
3、胸腺瘤CT
良性胸腺瘤:(A型及AB型)
①圆形或卵圆形肿块,边缘清楚,可分叶,包膜完整;
②软组织密度(30-40HU),多数密度均匀,也可发生囊变,肿瘤内可见钙化(边缘可有弧形钙化;胸腺瘤钙化率10%);
③大部分生长不对称,居于前纵隔的一侧(升主动脉前、右心室流出道和主肺动脉上方突入一侧胸腔,多发生在主动脉弓层面),呈“八字形”趴在主动脉前方(直径<2cm的胸腺瘤可仅表现为正常胸腺边缘局部隆起);
④增强扫描均匀或不均匀轻-中度强化(密度比肌肉密度稍低),强化幅度≤20HU;
⑤周围脂肪间隙存在完整,肿瘤与邻近结构之间通常有一低密度透亮带;
⑥肿瘤体积小或有钙化并不一定是良性。
⑦当胸腺瘤内部出现液化、坏死时可使病变密度不均匀,呈囊实性改变。胸腺瘤囊变多见于放化疗后,也可见于治疗前;局部囊变时,囊壁薄厚不均,可见分隔;如有广泛囊变,则病变大部分呈水样密度,不强化,但囊壁仍见明确的胸腺瘤体或壁结节。
恶性胸腺瘤:(B型)
①分叶状或形态不规则肿块,边缘不清,脂肪线消失,包膜不完整,铸型生长;
②密度不均匀,易发生囊变与坏死;少数肿瘤内可见点状钙化;
③肿块常较大(但占位效应不明显),增强扫描不均匀明显强化(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强化幅度>20HU。
④提示侵袭的征象:
⒈侵犯胸膜时可见胸膜增厚、胸腔积液;
⒉侵犯肺,可见瘤-肺界面有毛刺影;
⒊侵犯心包可见心包积液;
⒋胸膜种植;
⒌大血管受侵时表现心脏大血管被挤压、推移或包绕;
⒍侵犯其他部位:膈神经受累,心膈角出现软组织块影,另可见腹腔内淋巴结增大、粘连及融合等。
⑤单纯依靠组织学结构和细胞形态学检查,恶性胸腺瘤与包膜完整的良性胸腺瘤不能区分,明确诊断以浸润为依据,包括包膜破坏,周围纵隔脂肪中的瘤细胞、神经受累。
胸腺癌:(C型)
①胸腺肿块的周界不清,或具有分叶征象和毛刺征象;
②胸腺肿块与附近的器官之间界限不清,其间的脂肪层(线)消失变形,为肿瘤组织代替;
③胸腺肿块的密度不均匀,可见坏死,出血和囊性变;
④纵隔内组织器官受压变形,如上腔静脉受压变形、梗阻;
⑤胸膜、心包增厚,出现胸腔、心包积液。(80%的病例肿瘤侵及邻近结构,40%患者有淋巴结肿大。)
△胸腺瘤一般发病年龄偏大(40-50岁),对<20岁的青少年胸腺瘤诊断一定要慎重!
△即使是非浸润型的良性胸腺瘤也具有潜在的恶性特征。
△老年期的胸腺组织大多被脂肪组织代替,但仍有部分功能。退化的过程个体差异很大,当机体发生严重感染、行化学疗法治疗时,退化的胸腺可迅速增大,即胸腺反弹,易误诊为胸腺病变。
△国内学者认为凡与肺交接面呈毛刺状的前中、前上纵隔肿瘤,尤其伴有远处转移者,无论纵隔内肿瘤大小,均应考虑胸腺癌的可能。
病例:
①胸腺瘤(A型+B1型+B2型):
华文龙,男,67岁。CX94111
分析:胸腺瘤。①定位:纵隔(前中纵隔占位),胸膜外推,上缘见胸膜尾征;
②血液动力学:肿块上缘见蒂,表现为斑斑点点状血管影;
③孤立性纤维瘤强化再低点,巨淋巴增生强化更强;
④中纵隔常见肿瘤:淋巴瘤、神经鞘瘤、动脉瘤……
手术:全身麻醉下行“恶性胸腺瘤根治术”,术中:见前上纵膈靠近主动脉弓处一大小约7*10CM肿块,质地较硬,活动度差,与肺及心包粘连紧密,游离肿块周围组织,分离上肺静脉,上肺动脉,心包,见肿块包膜尚完整,包膜外可见较多蔓状血管包绕,并见迷走神经及喉返神经穿入肿块,考虑到肿块与神经粘连紧密,分离较为困难,遂切断神经,仔细止血,完整切除肿块。
病理证实:(纵膈)混合型胸腺瘤(A型+B1型+B2型),局部累犯包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