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

合集下载

刑法学第十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刑法学第十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包括以下情况:
(1)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客观原因。 (2)犯罪人自身的主、客观原因。 (3)犯罪人主观上的认识错误。 这些主客观因素要有质和量的要求。
二、未遂犯的种类
(一)以实行行为是否实行终了为标准,分为实行终了 的未遂和未实行终了的未遂 (二)以犯罪行为是否能够达到既遂状态为标准,分为 能犯未遂和不能犯未遂 不能犯未遂处罚时可以比能犯未遂更轻。
12.
被告人桑某(男,24岁)于1987年6月12日凌晨4时许,在市延 安路某胡同,遇到上早班的女青年韩某(女,23岁),遂掏出随 身带的军刺刀,顶在女青年的后腰部,将女青年韩某挟持到 胡同内厕所,想强行与韩发生性关系,韩说“因为我现在正 是排卵期,你要干肯定要怀孕,到那时,你就跑不了,我非 找上你不可。” 桑表示:“那就算了。”然后,桑某又要了 韩某的手机号。1987年7月13日、14日,桑某先后两次给女青 年韩某打电话,韩均不在, 15日,桑某又给韩打电话,约韩 某当日晚在北城门。见面,韩立即报案公安机关,当日晚8时 公安机关在北城门口将桑某抓获,并从桑某身上搜出避孕套2 个。
7.
被告人,张xx,男,20岁,农民。 被告人,赵xx,男,19岁,农民。 被告人张xx由于身体虚弱,经常患病,就想练武强身。 其哥姐给他借钱2百元,让他到少林寺去学武,但少林寺不收 留他,张 xx 又到陈家沟学太极拳,也未能如愿。在归家途中 经郑州转车时,遇到老乡赵 xx ,二人同病相怜,身上所带钱 财已所剩无几。时值除夕之夜,二人流浪于车站门前,他们 看到附近有一杂货店,二人顿生邪念,商量着去抢劫杂货店, 就用剩余的钱买了二把匕首。晚十点多钟,二人手持匕首去 敲杂货店的门,店主问:“谁呀?”张xx说,"你开开门“。店 主一边大声说“深更半夜的,你们干什么”,一边去开门。 开开门后,二人见店主身材魁梧,难以对付,又听到有脚步 声响,扭头就跑,店主急忙追赶,将被告人张 xx 抓获。后赵 xx也被逮捕归案。

高教社2023马工程刑法学(上册总论)(第二版)教学课件第10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高教社2023马工程刑法学(上册总论)(第二版)教学课件第10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二、故意犯罪停止形态与犯罪构成的关系
作为主客观要件统一体的犯罪构成是所有犯罪的成立规格与认定标准,是判断某种行为 是否构成犯罪的唯一根据。
第八章
第十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第二节
犯罪既遂形态
刑法学
一、犯罪既遂形态的概念
犯罪既遂是指实行直接故意犯罪之后具备了完备犯罪构成要件之全部要素的故意犯罪形态。 学说争议:“法定结果说”“目的说”“构成要件齐备说”(通说)
第八章
刑法学
三、未遂犯的处罚原则
(一)刑法规定
《刑法》第23条第2款:“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二)理解
第一,在其他情节相同的情况下,犯罪未遂的社会危害性较犯罪既遂要轻一些,因而在处罚 时要充分考虑两者的区别,对未遂犯适当从宽掌握。 第二,对犯罪未遂在处罚时是“可以”从宽而不是必须从宽。 第三,未遂犯的从宽幅度为“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四,对未遂犯,在把握从宽的尺度时应比预备犯严。
第八章
第十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第五节
犯罪中止形态
刑法学
一、犯罪中止形态的概念与特征
犯罪中止形态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 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故意犯罪停止形态。
(一)自动停止犯罪的犯罪中止形态的特征
1.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 所谓“犯罪过程中”,是指从犯罪预备行为发生开始,到犯罪既遂状态以前这段时间内,犯 罪处于运动中尚未停止下来而呈现出预备或未遂形态。 2.客观上存在放弃犯罪的中止行为。 所谓放弃犯罪,是指在犯罪过程中停止实施犯罪,因而犯罪构成所规定的危害结果不会发生 的情形。
一、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与特征
(一)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

2.0第十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2.0第十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自动停止犯罪的犯罪中止的特征 *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
犯罪中止的特征
*自动放弃可能重复的侵害行为的
定性
*时空性——必须在犯罪处于运动过程中
而尚未形成任何停止状态的情况下放 弃犯罪
*自动性——必须是行为人自动停止犯罪 *彻底性——行为人彻底放弃了原来的犯

*除时空性、自动性、彻底性外,还
为犯罪既遂与未遂区别标志的犯罪
*典型的结果犯有故意杀人罪、故意伤
害罪、抢劫罪、抢夺罪、盗窃罪、诈 骗罪等
*指以法定的犯罪行为的完成作为既遂
标志的犯罪
*典型的行为犯有强奸罪、传播性病罪、
脱逃罪、偷越国(边)境罪、投敌叛 变罪等
*指以行为人实施的危害行为造成法律
规定的发生某种危害结果的危险状态 所谓既遂标志的犯罪 *典型的危险犯有放火罪、决水罪、爆 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 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交通工具罪、 破坏交通设施罪、破坏电力设备罪、 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等
*为实施犯罪行为事先调查犯罪的场所、
时机和被害人的行踪;
*准备实施犯罪的手段,练习犯罪技能; *排除实施犯罪的障碍; *追踪被害人,守侯被害人的到来或进行
其他接近被害人、接近犯罪对象物品的 行为;
*前往犯罪场所守侯或诱骗被害人赶
赴犯罪预定地点; *勾引、集结共同犯罪人,进行犯罪 预谋; *拟订实施犯罪和犯罪后逃避侦查追 踪的计划,等等。
*犯罪未完成形态是修正的犯罪构成,
完全具备了主客观相统一的犯罪构成 要件,具有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 应承担刑事责任
*犯罪既遂形态的概念 *犯罪既遂形态的类型 *既遂犯的处罚原则
*关于既遂概念的学说
结果说 目的说 构成要件说

第十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第十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第十章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第一节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概述是指故意犯罪在其发生、发展和完成的过程或阶段中,因主、客观原因而停止下来的不同犯罪状态。

(二)类型按照其停止下来时是否已经完成犯罪为标准,可分为:1、犯罪的完成形态--犯罪既遂是指故意犯罪在其发展过程中未在中途停止下来而得以进行到终点,行为人完成了犯罪的情形,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已经具备了某一种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通常认为刑法分则是以一人犯一个既遂犯罪为标本的。

从犯罪过程中的犯罪形态来看,刑法分则规定的是既遂形态的犯罪。

2、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犯罪停止下来时,行为人未完成犯罪的情形。

包括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

它们是犯罪的特殊形态。

本章是犯罪构成理论的补充,也可以说是修正的犯罪构成。

尽管犯罪的未完成形态表面上不符合犯罪的基本构成要件,但因其行为本质上具有社会危害性,与此相反,排除犯罪性的行为表面上符合犯罪构成,但因其本质上不具有社会危害性,故不认为是犯罪。

对同一犯罪而言,其犯罪构成的基本要件应当是一致的,其完成形态与未完成形态的区别主要在于:(1)在犯罪构成主观方面,表现为犯罪故意的内容之实现程度不同。

犯罪既遂是实现了犯罪故意的内容的犯罪停止形态,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是犯罪故意的内容因为行为人意志以内或者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实现的犯罪停止形态。

(2)在犯罪构成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是否对犯罪客体造成刑法分则规定的侵害。

对犯罪客体造成刑法分则规定的侵害的,是犯罪既遂;未造成法定的侵害的,是犯罪预备、犯罪未遂或犯罪中止。

(四)与相关概念的异同故意犯罪的过程指故意犯罪发生、发展和完成所要经过的程序、阶段的总和与整体。

故意犯罪的阶段是指故意犯罪发展过程中因客观方面具体内容有所不同而划分的段落。

在故意犯罪过程中,有两个犯罪发展阶段:一是犯罪预备阶段;二是犯罪的实行阶段。

联系:1.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是在故意犯罪的过程和阶段中产生,各种犯罪形态的产生及其界定,依赖犯罪过程和阶段的存在及其不同的发展程度。

第十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第十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Page 25
【案例】某甲欲行奸淫而于深夜从楼房 的下水管道爬上三楼,推开窗户,跳入 一女职工宿舍。正蹑手蹑脚摸向床边时, 一不小心踢翻一脸盆,惊醒正在熟睡的 妇女某乙。某乙顺手拉开电灯,某甲发 现该女是自己初中的老同学,很不好意 思,于是拉门而逃。
Page 26
二、犯罪未遂的类型
㈠实行终了的未遂和未实行终了的未遂 实行终了的未遂 A 发生错误认识以为实行完毕 B 犯罪实行终了但距犯罪既遂还有一段 距离
A.担心当场被发现或抓捕而停止是未遂; B.担心当场被发现名誉受损而停止是中止; C.担心日后被发现或抓捕而停止是中止。
(3)不可一概排斥行为人在遇到一定客观不利因素情 况下的自动放弃
Page 34
C 彻底性——彻底放弃原来的犯罪 其一,彻底放弃而非暂时撤退; 其二,彻底放弃某个或某次犯罪即可构成 中止。
Page 35
注意: 1、侵犯财产犯罪中,针对特定财物的,特定财物不 在但有其他财物的,即使没有侵犯其他财物,也不成 立中止犯,针对非特定财物的,如果因为嫌财物较少 而放弃,属于犯罪中止,如果嫌财物太少而放弃,成 立犯罪未遂;(张明楷观点) 2、针对人身权利或其他权利的犯罪中,对象没有出 现而放弃的,属于犯罪未遂,如甲要杀乙,砍了两刀 之后发现不是乙,因为放弃的是犯罪未遂; 3、基于嫌恶之情或熟人而放弃,如强奸中发现是熟 人或嫌弃对方太丑而放弃的,成立犯罪中止。
Page 27
㈡能犯未遂和不能犯未遂 1.能犯未遂 所谓能犯未遂是指犯罪实际有可能
达到既遂,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
因未能达到既遂而停止下来的情况。
Page 28
2.不能犯未遂 所谓不能犯未遂是指行为人对有关犯罪事实的

第十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第十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第十章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一、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概述概念:故意犯罪在其产生、发展和完成犯罪的过程及阶段中,因主客观原因而停止下来的各种犯罪状态。

类型:完成形态:犯罪既遂犯罪预备(起点到着手)未完成形态:犯罪未遂犯罪中止范围存在的类型: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的停止形态简介故意犯罪不存在犯罪的停止形态举动犯:如加入黑社会直接故意犯罪并非都存在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以情节严重或恶劣为构成要件的情节犯结果加重犯或情节加重犯突发性的直接故意犯罪二、犯罪既遂概念:行为人所故意实施的行为已经具备了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构成要件说)类型:结果犯:以发生刑法所规定的危害结果作为犯罪既遂标准的犯罪行为犯:以法定的犯罪行为的完成作为犯罪既遂标准的犯罪危险犯:以造成刑法所规定的发生某种危害结果的危险状态作为犯罪既遂标志举动犯:行为人一着手犯罪实行行为即告犯罪完成和完全符合构成要件三、犯罪预备概念:行为人为了实施犯罪而开始创造条件的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犯罪实行行为的犯罪停止形态。

特征: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的预备行为客观特征行为人尚未着手犯罪的实行行为行为人进行犯罪预备行为是为着手犯罪实行行为和完成犯罪主观特征犯罪在尚未着手时停止下来,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类型:为了犯罪准备工具的行为踩点行为其他创造便利条件的行为事先训练、排除障碍、追踪行为守候、等待行为预谋计划处罚原则:《刑法典》第22条第2款:“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四、犯罪未遂概念: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具体犯罪构成的实行行为,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

特征: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途中、尾随、守候、寻找的行为是预备阶段犯罪未完成而停止:举动犯不存在犯罪未遂问题犯罪未得逞是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类型:实行终了未遂与未实行终了未遂:以犯罪分子是否自认为实现犯罪意图所必要的全部行为都实行完毕为标准能犯:犯罪行为能够完成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但由于行为人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犯罪就被迫停止的形态。

刑罚学 第十章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刑罚学 第十章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第五节 犯罪中止
李斯特:“立法可以从刑事政策角度出发,在 已经犯了罪的行为人之间架设一座中止犯罪的 黄金桥。”
一、概念和特征
1.概念: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中止犯罪或 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未完成 形态。
2、分类: (1)自动停止犯罪的中止――消极中止 ( 2 )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的中止――积极中 止
( 2 )情节犯:以情节严重、情节恶劣为构成犯 罪的限制性要件的情节犯,不存在犯罪未遂。 例:诬告陷害罪、侮辱罪 (3)突发性的直接故意犯罪一般不存在预备阶 段的预备和中止。
第二节 犯罪既遂 (犯罪的完成形态)
一、犯罪既遂的概念和特征
1 、关于犯罪既遂的概念,刑法学界有三种不同 的观点: (1)目的达到说 (2)结果发生说 (3)构成要件齐备说——通说 2 、犯罪既遂:行为人所故意实施的行为已经具 备了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C.甲意图杀害乙,经过跟踪,掌握了乙每天上下班的路线。 某日,甲准备了凶器,来到乙必经的路口等待。在乙经 过的时间快到时,甲因口渴到旁边的小卖部买饮料。待 甲返回时,乙因提前下班已经过了路口。甲等了一阵儿 不见乙经过,就准备回家,在回家的路上因凶器暴露被 抓。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未遂)罪 D.甲意图陷害乙,遂捏造了乙受贿10万元并与他人通奸的 所谓犯罪事实,写了一封匿名信给检察院反贪局。检察 机关经初查发现根本不存在受贿事实,对乙未追究刑事 责任。甲欲使乙受到刑事追究的意图未能得逞。甲的行 为构成诬告陷害(未遂)罪
3.下列案例中哪一项成立犯罪未遂? A.甲对胡某实施诈骗行为,被胡某识破骗局,但胡某觉 得甲穷困潦倒,实在可怜,就给其3000元,甲得款后 离开 B.乙为了杀死刘某,持枪尾随刘某,行走至偏僻处时, 乙向刘某开了一枪,但没有打中。在还可以继续开枪 的情况下,乙害怕受刑罚处罚,没有继续开枪 C.丙绑架赵某,并要求其亲属交付100万元。在提出勒索 要求后,丙害怕受刑罚处罚,将赵某释放 D.丁抓住妇女李某的手腕,欲绑架李某然后出卖。李为 脱身,便假装说:“我有性病,不会有人要。”丁信 以为真,于是垂头丧气离开现场

第十章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第十章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第十章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第一节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概述一、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和特征1.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所谓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是指故意犯罪在其产生、发展和完成犯罪的过程及阶段中,因主客观原因而停止下来的各种犯罪状态。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按其停止下来时犯罪是否已经完成为标准,可以区分为两种基本类型;1)一是犯罪的完成形态,即犯罪的既遂形态,是指故意犯罪在其发展过程中未在中途停止下来而得以进行到终点,行为人完成了犯罪的情形。

2)二是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即故意犯罪在其发展过程中居于中途停止下来,犯罪未进行到终点,行为人没有完成犯罪的情形。

在犯罪的未完成形态这一类型中,又可以根据犯罪停止下来的原因或其距犯罪完成的距离等情况的不同,进一步再区分为犯罪的预备形态、未遂形态和中止形态。

2.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特征故意犯罪的预备、未遂、中止和既遂形态,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共同特征,即它们都是犯罪的停止状态,是故意犯罪过程中不再发展而固定下来的相对静止的不同结局,它们之间是一种彼此独立存在的关系,而不可能相互转化,故意犯罪的过程,是指故意犯罪发生、发展和完成所要经过的程序、阶段的总和与整体,它是故意犯罪运动、发展和变化的连续性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现。

故意犯罪的阶段,亦称故意犯罪的发展阶段,是故意犯罪发展过程中因主客观具体内容有所不同而划分的段落。

故意犯罪的过程和阶段,以行为人开始实施犯罪的预备行为为其起点,以行为人完成犯罪为其终点。

故意犯罪过程中的犯罪发展阶段有二:一是犯罪的预备阶段,其时空范围从行为人开始实施犯罪预备行为之时为起点,至行为人完成犯罪预备行为而尚未着手犯罪实行行为之时为终点。

二是犯罪的实行阶段,其时空范围从行为人着手犯罪实行行为之时为起点,至行为人完成犯罪即达到犯罪既遂为终点。

故意犯罪的形态与故意犯罪的过程和阶段之间主要区别在于:故意犯罪的形态是故意犯罪已经停止下来的各种不同的结局和形态,属于相对静止范畴的概念;故意犯罪的过程与阶段是故意犯罪发生、发展和完成的进程与进程中划分的段落,属于相继运动发展的概念。

第十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1]

第十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1]




三、既遂犯的处罚原则 刑法总则﹢刑法分则 注意: 第一,注意定罪与法条引用;
第二,注意区别对待同种罪危害不同的既 遂犯; 第三,注意从宽处罚情节。




(三)犯罪停止形态并非存在于所有的直 接故意犯罪中
直接故意犯罪的主客观特征,决定了其可 能存在犯罪的预备、未遂、中止和既遂形 态。 但是,不是所有的故意犯罪与具体案件都 可以存在这几种犯罪的未完成形态。



四、犯罪未完成形态负刑事责任的根据 符合主客观相统一的犯罪构成。 基本的犯罪构成与修正的犯罪构成


(二)特征
相对静止、彼此独立,故每种故意犯罪的 停止形态之间不会再转化,不可能具有前 后相互衔接、递进和继续向前发展变化的 特征,因此,不能称之为故意犯罪的阶段。
与故意犯罪的过程的联系和区别: 故意犯罪的过程:运动、发展和变化。 犯罪预备∥着手犯罪实行行为∥犯罪完成



具体而言: 在犯罪预备阶段,犯罪的预备和中止; 在犯罪实行阶段,犯罪的未遂和中止; 在犯罪实行阶段终了,犯罪的既遂。

二、研究的意义 第一,有助于正确的定罪和量刑;
第二,有助于深刻理解和科学认识故意犯 罪。

三、犯罪停止形态的存在范围 (一)犯罪停止形态不存在于过失犯罪中 是否存在犯罪?而不存在停止形态的问题。 (二)犯罪停止形态也不存在于间接故意 犯罪中 间接故意犯罪的主客观特征决定。
第一节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概述
一、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和特征 (一)概念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是指故意犯罪在其产 生、发展和完成的过程中,由于各种主客 观原因而停止下来的各种结局状态。 一个完整的犯罪过程:犯意形成→犯罪预备 →着手实行→完成犯罪。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犯罪是否完成?犯罪 完成形态和犯罪未完成形态。

第十章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第十章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精品资料
二、犯罪(fàn zuì)预备行为的类型
(一)为实施(shíshī)犯罪准备工具的行为 (二)其他为实施(shíshī)犯罪创造便利条
件的行为
13
精品资料
三、犯罪预备(yùbèi)的处罚原则
• 修正的犯罪构成要件:分则(fēn zé)+总则 • • A22.2:“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
• 问:(1)李某的盗窃未遂属于犯罪未遂中的哪种类型?未 实行终了的未遂 能犯未遂
• (2)李某返回作案现场单位欲将保安员杀死灭口的行为属 于犯罪的哪种形态?犯罪预备
15
精品资料
第四节 犯罪未遂(wèi suí)形态
一、概念 广义:开始实施(shíshī)犯罪而未达既遂 狭义:开始实施(shíshī)犯罪因意志以外原因而未达既遂 A23.1: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
17
精品资料
案例(àn lì)分析
• 某甲欲行抢劫(qiǎngjié),深夜伏于一乡 村路旁。终于有一女出现,窜出上前, 快接近女子时,突然后面来了一辆汽车, 被车灯照耀,十分明显,甲惊恐万分而 逃跑。该女走后再等良久,却没有人出 现,无奈扫兴而归。
• 甲的行为属于哪种犯罪停止形态?
18
精品资料
二、特征(tèzhēng)
,已抢救及时未死。 欲达目的而不能 D、甲在撬一保险柜时,忽然同伙打来电话,告知该保险柜中没有值钱的东西,
甲便放弃离去。其实,保险柜中有50万元现金。 欲达目的而不能
22
精品资料
三、类型(lèixíng)
(一)实行终了的未遂(wèi suí)和未实行终了的 未遂(wèi suí)
根据停止时犯罪行为是否实行终了

10第十章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10第十章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3
二、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种类
1.犯罪的完成形态 2.犯罪的未完成形态
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的形式
①犯罪未遂形态 ②犯罪预备形态 ③犯罪中止形态
犯罪一旦形成预备状态,就不可能发 展到未遂状态;一旦形成未遂状态,也不 可能发展为既遂状态;犯罪已经既遂,就 不可能逆转到未遂抑或预备状态。
三、犯罪停止形态形态的范围
未遂犯-指行为符合犯罪未遂全部特征 的犯罪人。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 减轻处罚。
42
第五节 犯罪中止形态
一、犯罪中止形态的概念
22
LOGO
二、犯罪预备形态的特征
23
YOUR SITE HERE
(一)客观上,行为人已经实施 犯罪预备行为。
1.为犯罪准备工具。 2.为犯罪创造条件。
为制造犯罪条件的几种形式
(1)准备犯罪的手段。 (2)为实施犯罪而事先进行调查。 (3)清除实施犯罪的障碍,即排除实施犯罪
的不利因素。 (4)拟定犯罪计划。 (5)拉拢共同犯罪人。 (6)跟踪或者守候被害人;等等。
第十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本章要点
第一节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概述 第二节 犯罪既遂形态 第二节 犯罪预备形态 第四节 犯罪未遂形态 第五节 犯罪中止形态
1
第一节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概述
一、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是指故意犯罪在 其发生、发展和完成的过程及阶段中,因主 客观原因而停止下来的各种犯罪状态。
19
三、既遂犯的刑事责任
直接按照刑法分则对该种犯罪的定罪 标准和所确定的法定刑适用即可。
第三节 犯罪预备
一、犯罪预备形态的概念
(一)犯罪预备形态的概念
●犯罪预备-指行为人为了犯罪,而事先 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 ●犯罪预备形态-是指已经进行犯罪预备, 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着手犯 罪实行行为的犯罪停止状态。

第十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第十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第十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1)概念。实施了结果防止行为,但该防止行为与结果 的不发生之间并无因果关系,或者行为人虽然实施中 止行为,但由于中止行为以外的原因结果没有发生时, 能否认定为中止犯,便是准中止犯的问题。其在理论 上是个争议问题。比如,被害人服下毒药后,改变主 意,呼叫救护车抢救被害人。但是,毒药实际上并未 达到致死量,因而并未发生结果。 (2)情形: 第一,被害人行为介入而准中止的情形; 第二,第三人行为的介入而中止的情形; 第三,不能未遂的准中止犯的情形。
第十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第三,自动性成立不以行为出于善良的动机。 例如,A在野外遇到美貌B 女,欲行强奸,强B按到在地。B女急中生智,告诉A,此种好事,需要 在有情调之处进行,并约定次日在某宾馆进行。A是中止犯罪。 第四,自动性是中止犯与未遂犯区分的关键。弗兰克公式:“能完成不欲 完成者”,是中止未遂;“欲完成不能完成者”。 3. 彻底性:必须是彻底停止本次犯罪的实行。 理解: 第一,在具体犯罪(本次犯罪)中,行为人完全而终究的舍弃其整个犯罪 的故意。如行为人并未舍弃其犯罪故意,而是为了便于行为的实施,将 犯罪行为延至另一个更佳的实际,这种“暂时中止犯罪的意思”,不成 立“中止犯”。 第二,彻底不是指彻底放弃一切犯罪,更不是要求行为人改过自新。
第十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二)积极中止(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中止)的条件 1.一般条件。 2.有效性。 (1)含义:即行为人的行为有效地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 (2)条件 A.行为人实施了结果防止行为。 B .构成要件的结果没有发生。 C .结果没发生和防止行为间存在因果关系。 (3)准中止
第十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二、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 (一)犯意表示的概念 1.犯意表示:以口头、书面或其他方法,将真实犯罪意图表现于外 部的行为。 2.单纯的犯意表示不是犯罪 (二)二者的联系和区别 共同点:都存在犯罪意图,在客观上都有一定表现。 不同点:犯罪预备行为是为实行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 是实现犯意的行为,对犯罪的实施起促进作用;对法益构成了威 胁。 犯意表示仅仅是单纯流露犯意,没有去实现犯意,不对法 益构成威胁。

第十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第十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二、犯罪既遂的类型
(一)结果犯 发生法定的危害结果构成既遂。
(二)行为犯 一般以完成一定的行为作为既遂的标准, 有的犯罪,则只要行为达到一定程度即可认定 为犯罪既遂。
(三)危险犯 是指行为人实施的危害行为造成 法律规定的发生某种危害结果的危 险状态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
(四)举动犯 行为一经实施就构成犯罪,不存在犯罪未遂。
(二)犯罪未得逞 →区分于“犯罪既遂”
即行为人的行为没有具备某一 具体犯罪完成状态的全部构成要件。
(三)犯罪未得逞的原因 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 →区分于“犯罪中止”
2、应注意的问题
外界原因应足以阻止行为人继续犯罪, 足以抑制他的犯罪意志。
例:××深夜抢劫,被一个八岁的孩 子看到,行为人放弃犯罪,是否成 立犯罪未遂?
本章的知识点
一、犯罪未遂所具有的三个构成条件或 特征也是与故意犯罪的其它停止形态相 区分的标志: (一)已经着手……区别于犯罪预备 ( 二 ) 犯罪未完成 ( 未得逞 ) ,区别于犯 罪既遂; (三)……意志以外的原因,区别于犯 罪中止
二、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都是意 志以外的因素导致的犯罪未能 得逞,二者的区别的关键点在 于“是否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李某是社会无业人员,平日以小偷小摸为生。 某日,李某趁夜翻入某工厂院内,将院内放置的工 业原料铝锭20余块(价值4000余元)偷出,因无法 运走,遂将铝锭沉入工厂附近一条河中,欲等以后 有机会时再想办法。不料几天后天降大雨,河水暴 涨,铝锭被河水冲离了原来位置,已经难以找到。 李某实际并没有得到他所盗窃的财物,其行为属于 盗窃的既遂吗?
3、未完成罪——只包括犯罪预备、未遂、 中止,但一个具体的犯罪只能有一种状态。 教材中的形态指的是未完成罪。

第十讲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第十讲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二)行为犯 行为犯是指法定的犯罪行为实施到一定的程度作为犯罪既遂 标准的犯罪。 1、只要法定的犯罪行为实施到一定程度,无论结果是否出 现都成立既遂,而不是完成。如:强奸罪,即包括实行一段 时间和行为实施完毕。 2、这类犯罪大都造成非物质性无形的损害结果。如诬告陷 害罪。 3、这类犯罪在我国刑法中有一定数量。这类犯罪不要求一 定的结果发生,一是由于不存在一定的犯罪对象,如脱逃罪; 二是有些行为本身的性质较为严重,无需结果的发生就构成 既遂。如投敌叛变罪以及偷越国境罪等。
第十讲 故意犯罪 的停止形态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 是指故意犯罪在其发生、发展和完成的过程中的各 个阶段,因主客观原因而停止下来的各种犯罪形态。 从阶段到形态理论上措辞的变化。本章是犯罪构成 理论的补充,也可以说是修正的犯罪构成。尽管犯 罪的未完成形态表面上不符合犯罪的基本构成要件, 但因其行为本质上具有社会危害性,与此相反,排 除犯罪性的行为表面上符合犯罪构成,但因其本质 上不具有社会危害性,故不认为是犯罪。



(1)举动犯 举动犯是指一着手实行即告完成的犯罪。如:传授犯罪方法 罪、煽动分裂国家罪以及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都不存在犯 罪的未遂。 (2)刑法以"情节严重""情节恶劣"规定为构成要件的犯罪 这些犯罪除了要具备主体、客体和客观方面的要件以外,还 要有客观方面的实行行为和特定情节两要件。不具备这些情 节即不构成犯罪,在实行行为基础上又具备"情节",不但标 志着构成犯罪,而且也符合发展的全部构成要件,达到了法 定的犯罪完成形态。故不存在犯罪的既遂有与未遂之分。如: 关于虐待罪",刑法规定:情节恶劣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或者管制,致使被害人重伤或者死亡的,处以2年以上7 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10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第10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案例 精选完整ppt课件
37
能犯未遂
❖ 例如:甲男因有外遇,蓄意除掉发妻另结新欢,遂将足量灭鼠药掺入其 妻的饭食中,其妻在吃饭时感觉饭中有异味,便将饭食全部倒掉,甲男 的行为客观上可能导致其妻中毒死亡,只是由于其妻警觉而未能得逞。 甲男的行为属于能犯未遂 。
案例 精选完整ppt课件
38
不能犯未遂
❖ 不能犯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刑法分则规定的特定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 行为,但由于对行为事实的认识错误而在客观上使其不可能完成犯罪,因而不能 达到既遂状态的犯罪未遂形态。
案例 精选完整ppt课件
39
不能犯未遂
❖ 一是工具不能犯的未遂。 ❖ 例如,把白糖当作砒霜毒人,在任何情况下都绝不可能发生死亡结果。 ❖ 二是对象不能犯的未遂。 ❖ 例如,误以兽为人而开枪射击,不可能达到杀人既遂。
第十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犯罪论
案例 精选完整ppt课件
1
【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阐述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的概 念及特征,犯罪既遂、犯罪预备、犯罪未遂、 犯罪中止这四种不同的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 成立条件及刑事责任原则。
【本章关键术语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犯罪既遂 犯罪预备 阴谋犯 犯罪未遂 犯罪中止
案例 精选完整ppt课件
案例 精选完整ppt课件
40
四、刑事责任
❖ 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案例 精选完整ppt课件
41
案例分析
❖ 郭某从自家携带一把螺丝起子窜入某市聋哑学校,意图强奸女学生。郭把 学校教学楼后第二排学生宿舍的第四间房门撬开后,见床上睡着一个人(邱 某,男,12岁),误认为是女学生,便用双手掐住邱的脖子,企图掐昏使 邱不能反抗时强奸。邱反抗挣扎滚到地下,郭仍不松手,直至邱停止挣扎 后,将邱抱到床上,脱掉其长、短裤,正欲行奸时,发现其为男性,便将 被子盖在邱的身上离去。邱因窒息死亡 。

第10章故意犯罪停止形态

第10章故意犯罪停止形态

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
或者死刑。
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
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08:44:25
25
(四)举动犯
举动犯是指行为人着手实施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某种犯罪
行为就构成犯罪既遂的犯罪。行为一经实施就构成犯罪。
如参加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参加恐怖活动组织,参加间谍 组织等。
08:44:25
23
《刑法》第114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
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
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08:44:25
24
第115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
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
34
分析:放火罪是危险犯的一种,只要行为人的行为造成了
一种危险状态就可以认定犯罪既遂,所以本案认定为犯罪
既遂。
08:44:25
35
第三节犯罪预备 2016
一、犯罪预备形态的概念
1.犯罪预备:指行为人为了犯罪,而事先准备工具、制造
条件的行为。
2.犯罪预备形态:是指已经进行犯罪预备行为,由于犯罪 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着手犯罪实行行为的犯罪停止状 态。
08:44:25
26四Βιβλιοθήκη 既遂犯的刑事责任对于既遂犯,直接按照刑法分则对该种犯罪的定罪标准和
所确定的法定刑适用即可.
但要受刑法总则一般量刑原则的指导与约束。
08:44:25
27
案例
王某,系杏花楼企业公司的服务员,潜入公司存放月饼预

第10章-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第10章-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第三节 犯罪预备形态
一、犯罪预备形态的概念和特征 (一)犯罪预备形态的概念
条文规定
“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创造条件的,是 犯罪预备”。

犯罪预备形态是指行为人为了实施犯罪而开
念 始创造条件的行为,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
着手犯罪实行行为的犯罪停止形态。
犯罪预备形态与犯意表示的区别


以口头、书面或者其他方
第十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第一节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概述
第二节 犯罪既遂形态
第三节 犯罪预备形态 第四节 犯罪未遂形态 第五节 犯罪中止形态
第一节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概述
一、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和特征
(一)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
是指故意犯罪在其发生、发展和完成的 过程或阶段中,因主、客观原因而停止 下来的不同犯罪状态。 分为犯罪的完成形态和未完成形态 。 前者指犯罪的既遂形态;后者指犯罪预 备形态、未遂形态、中止形态。
❖ 答案:C 解析:犯罪的既遂是指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
已经齐备了刑法分则对某一具体犯罪所规定的 全部构成要件。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 他人生命的行为。甲向乙投放了安眠药,客观 上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并且造成被害 人乙死亡;主观上有杀害乙的故意;侵犯了乙 的生命权这一客体。且题中并没有说甲是否是 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一般情况下,没有特殊 说明的都认为是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因此 甲的行为应认定为故意杀人即遂,所以C是正确 的。
❖ 在本案中,公诉机关以抢劫罪(预备)对储 某提起公诉,一审法院以抢劫罪(预备)判 处储某有期徒刑6个月,储某的辩护人以储某 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为由提起上诉。二审法 院认为,储某的行为是犯罪的预备行为,没 有实行行为,既然处于预备阶段,便不存在 中止形态的问题,而只能成立预备形态。

第10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第10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案例
第二节 犯罪既遂
案例
一、概念
❖ 犯罪既遂指行为人所故意实施的行为已经具备了某 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案例
二、犯罪既遂的标准
❖ 1、结果说 ❖ 2、目的说 ❖ 3、行为完成说 ❖ 4、危险状态发生说 ❖ 5、构成要件说
案例
三、犯罪既遂的具体标准
❖ 1、行为犯 ❖ 以法定的犯罪行为的完成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
案例
❖ 2、犯罪没有得逞;
❖ 犯罪没有得逞,是指犯罪行为没有完全符合刑法分则 规定的特定犯罪构成全部要件
案例
❖ 3、犯罪未得逞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 ❖ 意志以外的原因
案例
意志以外的原因
❖ 1、犯罪本人以外的原因 ❖ 被害人、第三者、自然力、物质障碍、环境
时机等方面对完成犯罪具有不利影响的因素;
案例
❖ 如是行为人自认为不能够完成犯罪下,放弃犯罪的,就是未 遂了。
❖ 如里面确实是黄金万两,眼看就要撬开了,这时朋友打电话 告诉他里面什么也没有,这时他停止不干了,就是未遂了。
案例
❖ 3、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的过程中。

(时空性)
❖ 从犯罪预备开始到着手实行的整个犯罪过程中。如果犯罪既 遂以后,就不能成立犯罪中止。如果犯罪过程中遭遇客观障 碍,明显地告一段落归于未遂的,一般认定是未遂,不成为 中止。
案例
四、刑事责任
❖ 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案例
案例分析
❖ 郭某从自家携带一把螺丝起子窜入某市聋哑学校,意图强奸女学生。郭把 学校教学楼后第二排学生宿舍的第四间房门撬开后,见床上睡着一个人(邱 某,男,12岁),误认为是女学生,便用双手掐住邱的脖子,企图掐昏使邱 不能反抗时强奸。邱反抗挣扎滚到地下,郭仍不松手,直至邱停止挣扎后, 将邱抱到床上,脱掉其长、短裤,正欲行奸时,发现其为男性,便将被子 盖在邱的身上离去。邱因窒息死亡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故意犯罪停止形态
一、单选题
1、在犯罪的停止形态中,犯罪的完成形态是指()。

A 犯罪既遂
B 犯罪预备
C 犯罪未遂
D 犯罪中止
2、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

A 犯罪既遂
B 犯罪预备
C 犯罪未遂
D 犯罪中止
3、某甲与某乙素有仇隙,伺机报复。

一日,某甲得知乙一人在家,便带刀前去。

途中,突然腹部疼痛难忍,于是返回。

某甲的行为属于。

A 不构成犯罪
B 犯罪预备
C 犯罪未遂
D 犯罪中止
4、某甲路过河边,见仇人乙躺在草地上,遂用随身带的折刀扎入乙的心脏后离开。

经查,乙在甲到来之前已因心脏病发作而死。

甲的犯罪形态属于()。

A 能犯未遂
B 不能犯未遂
C 未实行终了的未遂
D 犯罪既遂
二、简答题
1、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特点?
2、犯罪未遂的特征
3、犯罪既遂的标准
4、犯罪中止的处罚原则
5、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的联系与区别?
三、案例分析题
1、沈某,男,30岁。

沈某婚后嗜赌成性,致夫妻感情不和。

一日,沈某赌
输回家,拿妻子出气,在与其妻殴打过程中,顿生杀人之念,遂举刀将妻砍伤,并欲进一步行凶,恰逢邻居赶到,将沈某手中菜刀抢下,并对其教育,沈某息怒,略有悔悟,及时送妻到医院抢救,得免一死。

试分析沈某的行为属于何种停止形态。

沈某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沈某在与其妻殴打过程中,顿生杀人之念,遂举刀将妻砍伤,已经着手实施杀人行为;由于邻居及时赶到,将沈某手中菜刀抢下,这一沈某意志以外的原因使其未能进一步行凶,没有杀死妻子。

沈某悔悟并及时送妻到医院抢救的行为并非由于其自动停止,因而不属于犯罪中止,应为犯罪未遂。

2、被告人夏某,男,39岁,某市轮胎厂职工。

被告人杨某,男,28岁,某市轮胎厂职工。

1997年11月,汽车司机陈某问夏某能否为他搞到汽车轮胎,他可按400元一只付费。

夏某应允后,多次窥视本厂库房,伺机行窃。

某日夏某感到一人势单力孤,便向同厂青工杨某透露自己作案计划,问杨某愿不愿一起干,成功后平分赃款,杨某当即表示同意。

两人合谋,由杨某去找熟人配一把“万能钥匙”。

杨某把万能钥匙配好后交给夏某,两人又商定当晚作案,约定深夜12点在库房门口见面,由夏某负责找三轮车,杨某在外望风,夏某进库房搬轮胎。

杨某下班回家后,左思右想,感到此事不能干,万一被发现逮住,就要判刑坐牢,毁了一辈子。

因此,临时打消了犯罪意念,未按约定时间前去行窃。

当晚,夏某推着三轮车按时到现场,见杨某迟迟不来,便一人用杨某所配的“万能钥匙”打开房门后,盗出四只轮胎,销赃获利1600元,事后夏某出200元给李某,杨某坚持不要。

问:杨某属于何种犯罪形态?请说明理由。


杨某的行为构成盗窃既遂,不是盗窃中止。

夏某与杨某合谋盗窃是共同犯罪,整个犯罪何时停止,决定每个犯罪人的犯罪停止形态。

杨某找人配“万能钥匙”就已经开始实施犯罪,在当晚作案前临时打消了犯罪意念,未按约定时间前去行窃,但杨某只是自动停止了自己的行为,而没有有效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并没有阻止夏某的盗窃行为,最终夏某仍然盗窃了轮胎,形成盗窃既遂。

杨某作为共同盗窃的帮助犯,犯罪全部完成,杨某也应属于盗窃既遂。

3、某日晚,李某等四人在电车上寻衅滋事,打伤了仗义执言的群众,还持刀追打另一名群众。

在车上执行任务的人民警察曾某、曹某闻声上前,警告李某停止作恶。

李某等不仅不接受警告,还上前夺民警手中的枪,并接连向民警猛刺。

在这种情况下,曾某开枪将1名闹事分子击毙,其余三人这才住手。

问:曾某的行为是否属于故意杀人罪?请说明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