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 下册疑难问题解答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下册重难点解读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下册重难点解读
人教版小学数学重难点解读 五年级(上)
目录
1、小数乘法 2、位置 3、小数除法 4、可能性 5、简易方程 6、多边形的面积 7、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8、总复习
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
• 重难点及考点:
1.小数乘法计算 2.积与因数的大小比较 3.最大或小积是多少? 4.积的变化规律 5.单位换算 6.简便计算 7.解决问题
·易错点:
1.简便计算 2.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
第三单元 小数除法
• 重难点及考点:
1.小数除法计算 2.商的变化规律 3.商与被除数的大小比较(被除数不为0) 4.最大商的问题? 5.除法性质 6.循环小数大小比较 7.解决问题
·易错点:
1.循环小数大小比较 2.商的变化规律 、解决问题
第四单元 简易方程
• 重难点及考点:
1.分数的意义(必考) 2.分数的大小比较 3.真分数和假分数 4.分数的基本性质 5.分数与小数互化 ·易错点:
1.分数的意义 2.分数应用题
第五单元 图形的运动(三)
• 重难点及考点:
1.旋转三要素 2.画图方法:图形运动的画法 3.旋转的性质
·易错点:
图形运动的画法
第六单元 分数的加减法
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三)
• 重难点及考点:
1.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 , 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面。 2、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相对的面。 注意点 1)这里所说的正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的。 2)站在任意一个位置,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 3)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4)从一个或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是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的。 5)同一角度观察不同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是相同,

关于五年级上下学期知识的十个问题及答案

关于五年级上下学期知识的十个问题及答案

关于五年级上下学期知识的十个问题及答案1.去掉0.45的小数点,就是把这个数扩大(100倍):把80.4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就是把它缩小到原来的(百分之一)2.两个因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5倍,积会(50倍)。

3.9.97÷4.21的商保留两位小数是(2.37)保留整数是(2)。

4.小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完全相同。

(×)[答案解析--]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而小数乘小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就不相同了,补充:整数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现有教材的理解已较宽:如3×4既可以说:3个4是多少?也可以表述成:4个3是多少?。

小数乘法的意义:(1)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2.5×6表示6个2.5求和或2.5的6倍是多少。

(2)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有所不同,它是整数乘法意义的进一步扩展。

它可以理解为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几、千分之几…是多少。

例如,2.5×0.6表示2.5的十分之六是多少,2.5×0.98表示2.5的百分之九十八是多少。

记得现行教材统一为: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倍(几分之几)是多少?。

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与小数乘法相同。

5.一个数乘0.8,积比原来的数小。

(×),【答案解析:这个数只有大于0的时候,乘0.8,积才比原来的数小。

】6.近似数7.0和7的大小相等,但精确度不一样。

(√),【答案解析:对,根据四舍五入的规则,7.0在数值上等于7,但是在精确位上7.0的精确位是在最后一位,在十分位,7的精确位在个位,所以他们的精确位并不一样,即原题是对的。

】7.可以运用(C)对4.7×99+4.7进行简便运算。

A、乘法交换律B、乘法结合律C、乘法分配律8.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其中一个因数的3.5倍,是另一个因数的4.2倍,这两个因数的积是(B)A、8.7B、14.7C、1.2【答案解析:两个因数的积是其中一个因数的3.5倍(即另一个因数为3.5)是另一个因数的4.2倍(即这一个因数为4.2)则这两个因数的积是:3.5×4.2=14.7】9.a与它的2.5倍相差(C)a-2.5 B、2.5-a C、1.5a10.某小学五年级有学生55个人。

五年级数学难题大全及答案

五年级数学难题大全及答案
4、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2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30天完成,现在乙队先做5天后,剩下的由甲、乙两队合作,还需要多少天完成?
5、在一个棱长为5分米的正方体上放一个棱长为4分米的小正方体(右图),求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6、一项工程,甲队20人单独做要25天,如果要20天完成,还需再加多少人?
7、张师傅每工作6天休息1天,王师傅每工作5天休息2天。现有一项工程,张师傅独做需97天,李师傅需75天,如果两人合作,一共需多少 =10天
2、解:乙丙的工作效率和=
乙丙都做6天,完成
甲完成全部的
那么甲实际干了 天
3、解:甲乙的工作效率和=(1- )÷16= ÷16=
甲的工作效率= ÷(2+3)×2=
乙的工作效率= - =
那么甲单独完成需要1÷ =50天
乙单独完成需要1÷ = 天=33 天
那么完成的时间=187÷( + + )=187÷0.85=220小时
那么甲加工 ×220=55个
乙加工 ×220=88个
丙加工 ×220=44个
9、解:甲乙的相遇时的路程比=速度比=4:5
那么相遇时,甲距离目的地还有全程的
所以AB距离=4×2÷ =14.4千米
10、解:每个人的工作效率= ÷(12×18)=
4、解:乙5天完成5×
甲乙合作的工作效率=
那么还需要(1- )÷ =5天
5、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为214平方分米。
分析:我们把上面的小正方体想象成是可以向下“压缩”的,“压缩”后我们发现:小正方体的上面与大正方体上面中的阴影部分合在一起,正好是大正方体的上面.这样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就可以分成这样两部分:
8、加工一个零件,甲需要4小时,乙需要2.5小时,丙需要5小时。现在有187个零件需要加工,如果规定三人用同样多的时间完成,那么各应该加工多少个?

五年级数学难题及答案解释

五年级数学难题及答案解释

五年级数学难题及答案解释
五年级数学难题及答案解释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数学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数学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表现重要,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试科目。

尤其在初中学习数学时,要掌握一些重要的概念和理论,使孩子们的数学水平有质的飞跃。

针对五年级学生,最重要的是要正确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

这里我要介绍一些五年级数学难题,以及提供解释。

1. 使用减法求解:30 – 20 = 10
解释:减法是处理数字差值最直接的方法。

30代表起始数,20代表减数,30减去20就等于10。

2. 解三角形图:a:9,b:12,c:15
解释:a,b,c代表三角形的边长,a代表与角B相对的边长,即直角边,b为斜边,c 代表角A的边,由此可得三角形的边长为9,12,15。

3. 分式计算:1/3 + 1/4 =
解释:当计算分式加法时,可以将分子相加,然后求出答案,即1/3 + 1/4 = 7/12
4. 图形的面积计算:正方形边长为6,则面积为?
解释:面积是指图形表面覆盖的大小,正方形面积由边长决定,即面积=边长×边长,当边长为6时,面积为6×6=36。

以上就是有关五年级数学难题及答案解释,希望这些难题及其解释能帮助初中生们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学习者。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疑难问题解答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疑难问题解答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疑难问题解答五年级上册1、“小数乘法”教学中的问题1)新课标教材,是否还需要讲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小数乘法的意义与分数乘法相同。

小数乘法的意义实际上包括两种情况:小数乘整数,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一个数乘小数,则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要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应从分数乘法的意义入手。

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小数与整数的密切联系,教材先教学小数乘法,再教学分数乘法。

因此,这里淡化了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重点放在计算的算理和方法的总结上,小数乘法的意义可以让学生学完分数乘法后再来体会。

2)有关积的小数位数的判断。

老师们经常问到判断小数乘法的积的小数位数的问题。

比如,7.5×0.2的结果是几位小数?这里该填一位小数还是两位小数?这类问题实际上就是判断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到底应该以计算法则为准,还是要看具体的计算结果的问题。

我们认为小数乘法中判断积的小数位数,应以计算法则为主,至于积的末尾有0的情况是下一步的问题。

因此,在出练习题时,最好不要出末尾有0来判断积的小数位数的题目,因为这样的考察没有多大的意义。

学生在具体计算时,只要按计算法则先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点上小数点,再根据计算的要求去掉小数部分末尾的0即可。

2、“简易方程”教学中的问题1)代入公式求值计算的结果要不要求写上单位名称?代入公式求值计算的结果原义务教材不要求写单位名称,现课标教材要求写单位名称。

这种改变的原因一是为了与中学统一,二是考虑到代入公式求值的结果应与以前学习的直接列式计算的结果统一。

另外代入求值,课标教材先写出公式是为了便于学生更好的记忆和应用(事实上,如果没有明确要求,可以不写出公式,用已知数据直接写出算式)。

2.“等式的性质”的教学问题。

以往的教材是利用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来解方程,现在课程标准要求“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为了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课标教材没有给出“等式基本性质”的名称,也没有用文字概括出等式的性质。

小学数学小学数学五年级的上下册的易错题解题思路汇总附标准答案.doc

小学数学小学数学五年级的上下册的易错题解题思路汇总附标准答案.doc

五年级上册易错题带答案1、如图:如果每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 1 厘米。

图中小正方体的体积一共是()立方厘米。

露出来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如果不靠墙角;这个图形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参考答案:51122说明:1、这里一共有五个小正方体;有一个被其它的挡住了;但一定要考虑到。

2、露出来的面积。

数一下;露出三个面的共有三个正方体;露出两个面的有一个正方体;共露出 3 × 3+1 × 2=11 (个)面;每个面的面积是 1 平方厘米;所以共11 平方厘米。

3、如果不靠墙角;是求这个图形有表面积。

这个图形是由 5 个小正方体组成;应该总表面是5× 6=30 (平方厘米);但由于这些小正方体组合在一起;当两个面结合在一起;这两个面就消失了;数一下;一共有 4 组这样的面消失。

所以剩下的面积;也就是这个图形的表面积是:30-4 × 2=22 (平方厘米)五年级下册易错题带答案【问题 1 】小强用一根10 米长的绳子绕一棵树干 3 圈后;还剩下0.58米。

这棵树干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分析与解】要想求这棵树干的横截面的面积;先要求出树干横截面的半径。

根据“小强用一根10 米长的绳子绕一棵树干 3 圈后;还剩下0.58米”;可以求出树干横截面的半径是(10 - 0.58 )÷3 ÷2 ÷3.14=0.5(米);这棵树干横截面的面积是 3.14 ×0.52=0.785(平方米)。

【问题 2 】一个挂钟;钟面上的时针长线;一共有多少厘米?5 厘米。

这根时针的尖端一昼夜所划过的路【分析与解】挂钟上的时针每小时走一大格;这根时针的尖端一昼夜所划过的路线就是它经过24 小时所走的厘米数;即时针的尖端走两圈的厘米数。

这根时针的尖端经过 1 圈走 2 ×π×5=10 π(厘米);一昼夜所划过的路线一共有10 π×2=20 (厘米)。

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疑难问题解答

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疑难问题解答

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疑难问题解答在五年级下册的数学学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

本文将对其中一些常见的问题进行解答,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1. 数列问题数列是由一系列按特定规律排列的数字组成的序列。

常见的数列有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在解决数列问题时,可以根据已知条件找出数列的通项公式,进而计算任意项的值。

另外,也可以利用数列的性质,如对称性和运算性质,快速求解问题。

2. 分数问题分数是数的一种表达形式,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在解决分数问题时,可以利用分数的相等性、加减乘除法则等性质进行计算。

此外,分数与整数的转化和比较也是常见的问题类型,可以通过分数的化简和通分等方法进行求解。

3. 几何问题几何是研究形状、大小、相对位置和性质等空间事物的数学学科。

在解决几何问题时,可以运用几何图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等几何关系进行推导和证明。

同时,几何问题也离不开对图形的计量,如周长、面积和体积等的计算和比较。

4. 数据统计问题数据统计是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在解决数据统计问题时,可以根据所给数据制作表格、图表或图形,以直观地呈现数据,并从中找出规律和关系。

此外,还可以通过计算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集中趋势指标,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比较。

5. 逻辑推理问题逻辑推理是运用逻辑思维和推理规则,从已知条件中得出结论的过程。

在解决逻辑推理问题时,可以运用逻辑图、真值表和推理规则等工具进行分析和推导。

同时,也需要注意问题中的信息是否足够,以及避免陷入附加条件或不同条件导致的混淆。

以上是五年级下册数学中一些常见的疑难问题的解答方法和思路。

通过理解和掌握这些解题技巧,相信同学们可以在数学学习中更加得心应手。

希望大家能够积极思考、勇于尝试,在解决问题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10道解决问题五年级带答案

10道解决问题五年级带答案

10道解决问题五年级带答案
1、商店有彩色电视机210台,比黑白电视机的3倍还多21台.商店有黑白电视机多少台?
2、用一根长12.4分米的铁丝围成一个等腰梯形,已知这个梯形的两腰共长6.4分米,面积是9平方分米,这个梯形的高是多少分米?(用方程解答)
3河里有鹅鸭若干只,其中鸭的只数是鹅的只数的4倍.又知鸭比鹅多27只,鹅和鸭各多少只?
4、一个林场要栽树2000棵,前3天平均每天栽350棵.其余的要求2天栽完,平均每天要栽多少棵?
5、甲、乙两城相距48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一地,每小时行驶60千米,返回时,每小时行驶40千米,求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6、修路队修一段路,前8天平均每天修路150米,余下3000米又用4天修完。

这个修路队平均每天修路多少米?
7、一列火车4小时行了272千米,照这样计算①行驶2312千米路程需多少小时?②这列火车15小时行驶了多少千米?(用两种方法解答)
8、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2.5米。

采用新的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节省0.5米,原来做60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多做多少套?
9、工程队修一条长54千米的公路,前7天修了6.3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余下的还要多少天完成?
10、A、B两地相距480千米,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经过6小时相遇,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答案:
1.63台
2.3分米
3、鹅9只鸭36只
4、475棵树
5、48千米/小时
6、350米
7、34小时1020千米
8、75套
9、53天
10、35千米。

五年级数学解决问解答应用练习30篇带答案解析

五年级数学解决问解答应用练习30篇带答案解析

五年级数学解决问解答应用练习30篇带答案解析一、五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解答题1.小明测得马路边的一个滴水的龙头,3小时共滴了1.5千克。

(1)假若某城市有10000个这样的水龙头,那么一天浪费多少千克水?此城市2015年一年浪费水多少吨?(2)宁夏回族自治区某地严重缺水,每100户每天用水1.5吨,上一小题中的城市每天浪费水可供多少户人用?2.大润发超市的鸡蛋搞促销(如表)。

买10kg及以内每千克9.35元超过10kg超过部分每千克7.5元①李阿姨想买12千克鸡蛋,需要多少钱?②在食堂工作的王叔叔买鸡蛋共花了153.5元钱,共买回几千克鸡蛋?3.贾鲁河与陇海铁路交叉口新建成的斑斓林植物园可漂亮了,里面有许多珍稀树种,还有一片片葱翠的竹林,让人留恋往返。

聪聪家距离那里10.8千米,她准备星期六乘坐出租车去斑斓林植物园。

算一算:小文从家出发到植物园需要付多少元车费?郑州市出租车收费标准起步价(含2千米)单价(超过2千米,不足12千米)8元 1.5元/千米4.(1)李阿姨买3.4千克猕猴桃付了30元,应找回多少钱?(2)张阿姨买柿子和葡萄各4千克,带50元钱够吗?5.制作一件上衣需要4.8米的布料,一批布原来可制作上衣250件。

改良后,每件衣服可节省布料0.8米,这批布可以制作多少件上衣?6.王叔叔的汽车平均每千米的耗油量是0.06升,请你选择下面有用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算出王叔叔每周上下班大约需要的油钱。

①每升汽油的价格是6.75元;②从他家到学校大约18千米。

③从他家到单位开车大约需要25分钟;④每周按5天上班时间计算。

⑤每天早晨上班,中午在学校食堂用餐不回家,晚上回家。

7.小红的妈妈每月通话时间约200分钟,她选择哪种套餐合算?A套餐每月月租30元,送60分钟免费通话时间,超出60分钟,每分钟0.1元。

B套餐无月租,每分钟通话0.2元。

8.某公司出租车的收费标准如下:计费单位收费标准4km及以内10元4km以上-15km(不足1km按1km计算)每千米1.2元15km以上部分(不足1km按1km计算)每千米1.6元某乘客要乘出租车去18km外的某地,如果中途不换车,应付车费多少元?9.三年级280名同学和28名老师去郊游。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难点题解析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难点题解析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难点题解析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挑战和难点,尤其是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

本文将针对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中的难点题进行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一、综合运用四则运算教材中综合运用四则运算的题目难度较大,涉及到加减乘除的综合运算。

学生在解答这类题目时需要注意清晰的思路和正确的运算方法。

例如:题目:计算 567 + 289 - 134 × 2 ÷ 3 = ?解析:首先,按照四则运算的规则,我们需要先进行乘除运算,再进行加减运算。

在这个题目中,我们需要先计算 134 × 2 ÷ 3 的结果,然后再进行加减运算。

步骤:1. 134 × 2 = 2682. 268 ÷ 3 ≈ 89.333 (保留三位小数)3. 567 + 289 - 89.333 ≈ 766.667 (保留三位小数)所以,567 + 289 - 134 × 2 ÷ 3 的结果约等于 766.667。

二、多位数的乘法和除法多位数的乘法和除法是五年级数学中的难点之一。

学生在解这类题目时,需要掌握正确的列竖式和借位的方法。

例如:题目:计算 873 × 29 = ?解析:针对这类题目,我们可以采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步骤:8 7 3× 2 9-----------6 5 1 72 6 1 9----------2 53 1 7所以,873 × 29 的结果为 25,317。

题目:计算 3,592 ÷ 28 = ?解析:同样地,针对除法题目,我们也可以采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步骤:3 5 9 2 (被除数,从左往右按位数依次除)÷ 2 8 (除数)-----------2 5 8 (商的整数部分,写在上方)2 4 6 4 (商的小数部分)所以,3,592 ÷ 28 的结果为 128.714(保留三位小数)。

统编版1到6年级下册教材疑难问题解答

统编版1到6年级下册教材疑难问题解答

统编版1到6年级下册教材疑难问题解答【说明】为帮助小学语文教师解决使用统编版各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现将搜集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补充,供各位小学语文教师备课、教学、辅导时参考。

一、为什么语文教科书中的汉语拼音字母ɑ、ɡ与英语字母a 、g写法不同?◇《汉语拼音方案》是采用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拼写现代汉语普通话的。

常见的拉丁字母字体有哥特体和罗马体两种。

这两种字体只有两个字母的写法不同,就是哥特体的ɑ、ɡ,罗马体写成a 、g 。

在小学的语文教科书中,一般采用哥特体。

哥特体线条均匀,没有粗细之分,没有装饰线,便于书写,适合小学生初学时用铅笔作抄写练习。

统编版语文教科书的汉语拼音用哥特体,字典、词典等辞书的汉语拼音也大都用哥特体。

小学语文教学也应使用哥特体,尤其要注意罗马体和哥特体不宜混用。

二、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中的字母表,教学要求是什么?应该怎样读?◇《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目标为: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为落实课程标准的这一目标,语文园地一安排学习汉语拼音字母表,具体学习要求为:认识字母表,能有顺序地正确认读,能将大小写字母相对应,熟记字母表。

在教学时,为了降低学习难度,其中的声母可以按照一年级上学期学习的呼读音进行教学,以帮助学生尽快认识大写字母,记住字母表的顺序,为第三单元开始学习音序查字法打好基础。

《汉语拼音方案》几个表中的字母共有三种读法:本音、呼读音和名称音。

本音,是字母的实际读音。

大多数辅音字母是清音,即读不出声音的音,只有ɑ、o、e、i、u、ü五个元音和m、l两个辅音能读出声音。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采用本音教学。

呼读音,是读声母表或两拼、三拼音节时的读法,是在本音(辅音字母)后面加上一个元音o、e、i或-i构成的。

如b(bo)、p(o)、ɡ(ge)、k(ke)、j(ji)、z(zi)、ch(chi)等。

加上元音后,读音响亮,这是一种为教学方便而采取的变通方式。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下册奥数题应用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下册奥数题应用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下册奥数题应用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小明买了5 个笔记本和7 支铅笔,共花费25 元。

已知一个笔记本3 元,一支铅笔多少钱?答案:(25 - 5×3)÷7 = (25 - 15)÷7 = 10÷7 = 1.43(元)解析:先算出5 个笔记本的价钱为5×3 = 15 元,然后用总花费减去笔记本的花费得到铅笔的总花费为25 - 15 = 10 元,最后除以铅笔的数量7 支,得到一支铅笔约1.43 元。

2. 学校图书馆新购进一批图书,其中故事书有150 本,科技书比故事书的2 倍少30 本,科技书有多少本?答案:150×2 - 30 = 300 - 30 = 270(本)解析:科技书的数量是故事书的 2 倍少30 本,所以科技书的数量为150×2 - 30 = 270 本。

3. 有一块长方形菜地,长18 米,宽12 米,如果每平方米收菜20 千克,这块地一共可以收菜多少千克?答案:18×12×20 = 216×20 = 4320(千克)解析:先算出长方形菜地的面积为18×12 = 216 平方米,然后乘以每平方米收菜的重量20 千克,得到这块地一共收菜4320 千克。

4.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驶60 千米,5 小时到达。

如果要4 小时到达,每小时需要行驶多少千米?答案:60×5÷4 = 300÷4 = 75(千米)解析:根据路程= 速度×时间,先算出甲地到乙地的路程为60×5 = 300 千米,如果要 4 小时到达,速度= 路程÷时间,即300÷4 = 75 千米/小时。

5. 果园里有苹果树280 棵,比梨树的2 倍多40 棵,梨树有多少棵?答案:(280 - 40)÷2 = 240÷2 = 120(棵)解析:苹果树280 棵比梨树的 2 倍多40 棵,那么280 - 40 就是梨树的2 倍,所以梨树的数量为(280 - 40)÷ 2 = 120 棵。

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类问题解答及答案最新

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类问题解答及答案最新

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类问题解答及答案最新本文档为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类问题解答及答案的最新版本。

以下是对每个章节和单元的问题解答和答案。

章节一:整数单元一:整数的认识和比较问题一:请比较下列整数的大小:5, -2, 0。

答案一:5 > 0, 0 > -2, 所以5 > 0 > -2。

问题二:请判断下列数是否是整数:7, -3.5, 0, -10。

答案二:7和0是整数,-3.5和-10不是整数。

单元二:整数的加减法问题一:计算:8 + (-5)。

答案一:8 + (-5) = 3。

问题二:计算:(-9) - (-3)。

答案二:(-9) - (-3) = -6。

章节二:小数单元一:小数的认识和比较问题一:请比较下列小数的大小:0.5, -1.2, 0.8。

答案一:0.8 > 0.5 > -1.2。

问题二:请判断下列数是否是小数:3, -2.5, 0, 9.7。

答案二:-2.5和9.7是小数,3和0不是小数。

单元二:小数的加减法问题一:计算:1.5 + (-0.8)。

答案一:1.5 + (-0.8) = 0.7。

问题二:计算:(-3.2) - (-1.6)。

答案二:(-3.2) - (-1.6) = -1.6。

...(继续解答其他章节和单元的问题)...请注意,以上答案仅为参考,具体的解答在教材中有详细说明。

如有任何问题,请参考教材或咨询老师。

以上为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类问题解答及答案的最新版本。

如果需要更多问题的解答,请继续翻阅本文档。

五年级下册30道难题

五年级下册30道难题

五年级下册数学30道难题
以下是一些五年级下册数学的难题,共30道。

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6厘米,求它的周长和面积。

2.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0厘米,求它的周长和面积。

3.一个圆的半径是5厘米,求它的面积和周长。

4.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8厘米,高是6厘米,求它的面积。

5.一个梯形的上底是10厘米,下底是6厘米,高是8厘米,求它
的面积。

6.一个三角形的底是10厘米,高是8厘米,求它的面积。

7.求一个数的平方根。

8.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9.解方程:2x + 3 = 5。

10.解方程:3x - 5 = 10。

11.解方程:5x - 2 = 8。

12.解方程:2x + 5 = 10。

13.解方程:3x - 7 = 16。

14.解方程:4x - 3 = 15。

15.解方程:5x + 2 = 12。

16.解方程:2x - 3 = 6。

17.解方程:3x + 4 = 17。

18.解方程:4x - 5 = 20。

19.解方程:5x - 8 = 24。

20.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21.求一个数的相反数。

22.求两个数的和。

23.求两个数的差。

24.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倍。

25.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倍。

26.求两个数的积。

27.求两个数的商。

28.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29.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0.解方程组:2x + y = 6, x - y = 2。

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100道

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100道

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100道及答案(1)学校举行书画竞赛,四、五年级共有75人获奖,其中五年级获奖人数是四年级的1.5倍,四、五年级各有多少同学获奖?(列方程解)(2)一个装订小组要装订2640本书,3小时装订了240本。

照这样计算,剩下的书还需要多少小时能装订完?(3)某小学需用煤110吨,先用小车运20次,每次运1.5吨,剩下的改用大车运,每次运4吨,剩下的要几次才能运完?(4)小林看一本故事书,3天看了24页。

照这样计算,全书128页,多少天可以看完?(5)甲乙两书架共有书1175本,如果从两个书架上各拿出150本,甲书架剩下的书正好是乙书架剩下的书的1.5倍,甲乙两书架原来各有书多少本?(6)一堆煤,计划每天烧2吨,可以烧30天,实际每天节约0.5吨,实际可以烧多少天?(7)一块梯形的水稻田,上底80米、下底170米、高44米。

如果每公顷收稻谷9000千克。

这块地一共可以收稻谷多少吨?(8)妈妈在商场买了3条毛巾和3个杯子,共花了21.6元。

其中杯子每个2.5元,毛巾每条多少元?(用方程解答)(9)爷爷家有一块三角形的小麦地,底32米、高15米,今年一共收小麦134.4千克。

平均每平方米收小麦多少千克?(10)一条公路长360米,甲乙两支施工队同时从公路的两端往中间铺柏油。

甲队的施工速度是乙队的1.25倍,4天后这条公路全部铺完。

甲乙两队每天分别铺柏油多少米?(11)小红家在一块底为4m、高为2.5m的平行四边形空地上种满了鲜花,如果每平方米土地上的鲜花卖300元,这块平行四边形空地上的鲜花可以卖多少元?(12)钢笔的价钱是圆珠笔的3倍,已知一支圆珠笔比一支钢笔便宜9元,一支钢笔多少钱?(13)李芳用彩纸制作了一条花边,一共排列了100朵花。

每朵花的宽是4.5厘米,每两朵花之间的距离是1.2厘米。

请算出这条花边一共长多少厘米?(14)学校组织师生看电影,学生950人,教师27人,价格为成人票每张8元,学生票每张4元,30人及以上可以购买团体票,团体票每张6元。

人教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疑难问题解答

人教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疑难问题解答

人教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疑难问题解答五年级下册疑难问题解答五年级下册疑难问题解答2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刘丽二、“因数与倍数”单元中,在第12页中指出“注意: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整数(一般不包括0)”,而在17页又指出“0也是偶数”,质数与合数中,对0的问题又没有加以说明。

这是为什么?究竟在这一单元的研究中,到底包括0还是不包括0?(1)本单元是有关数论的内容,主要研究整数的性质。

就数论这门学科而言,研究的数的范围是整数(0是整数),而且其主要概念都是在整除(见与本册教材相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的说明)的基础上定义的,具体的某个概念又会限定在特定的数的范围内(如0×5=0,可以说5是0的因数,0是5的倍数;但不能说0是0的因数,在数论里讨论的因数与一般乘法算式中的因数的概念是不同的,数论里的因数不能为0)。

(2)虽然本单元的内容应该在整数范围内研究,但是,由于0是任何非0自然数的倍数,任何非0自然数是0的因数;这种由于0的特殊性导致在研究具体问题时经常要注意说明0是否包含在内,给研究问题带来很多麻烦。

(如虽然0是任何非0自然数的倍数,但最小公倍数指的是一切公倍数中的最小正数”)。

因此,限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小学阶段进行特殊约定,一般只在非0的自然数范围内加以研究,教材对此在第12页进行了说明。

(3)奇数、偶数的概念是在整除的基础上定义的,研究的范围是整数,因为0能被2整除(或者说0是2的倍数),因此,0也是偶数。

为此,教材对“0也是偶数”进行了补充说明,概念是科学的定义,这与前面对本单元数的范围的特殊约定并不矛盾。

(4)与因数和倍数不同,质数和合数在正整数范围内研究,因此讨论质数与合数时不包括0。

相应地,如果把正整数分类,应分为:1、质数和合数。

综上所述,由于质数与合数、因数与倍数、奇数与偶数等概念的研究范围不同,为此教材对于0依据不同情况进行特殊处理。

五年级下册数学解答题50道带答案解析

五年级下册数学解答题50道带答案解析

五年级下册数学解答题50道一.解答题(共50题,共311分)1.说一说如图中图形A是怎样变换得到图形B的。

2.在一个底面长90cm,宽80cm的长方体水箱中装有A、B两根进水管,先开A 管,过一段时间再开B管(A管不关)。

下图表示水深情况。

(1)A管每分钟进水多少毫升?(2)A、B同时进水,每分钟进水多少毫升?(3)B管和A管的进水效率的比是多少?3.五(1)班有40人,其中男、女生人数都是质数,且男、女生人数的乘积是391。

五(1)班男、女生各有多少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4.光华路街道口装了一个新的铁皮油箱,长50cm,宽40cm,高78cm。

做这个邮箱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铁皮?5.下面是某市一中和二中篮球队的五场比赛得分情况统计图.(1)两个学校的篮球队第二场比赛时成绩相差多少分?(2)哪场比赛两个学校的篮球队成绩相差最大?6.右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请说出与1号、2号、3号面相对的各是几号面,()-------()()------()()------()7.中队委员把一个棱长46CM的正方体纸箱的各面都帖上红纸,把它作为给希望小学募捐的“爱心箱”,他们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红纸?8.用 12 个棱长是 1 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有几种不同的拼法?拼成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9.下图是福利百货商店2019年下半年毛衣和衬衣销售量的统计图,看图完成下面各题。

(1)衬衣的销售量()月份最大,是()件。

(2)下半年平均每月销售毛衣()件。

(3)从这个统计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请用一句话写出来。

10.下面是自然小组记录了2019年5月1日至5月15日某地区的日平均气温后制作的统计表。

(1)用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表中的数据。

(2)这15天的气温从总体上说是如何变化的?(3)这15天的平均气温是多少?11.按要求涂一涂12.把10个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摆在一起(如图)。

如果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所看到的图形面积之和是多少平方厘米?13.一个长方体木块,长20厘米,宽15厘米,高10厘米.现在把木块锯成4块.这4块小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和是多少平方厘米?14.某商场去年上半年空调机销售情况如下表:(1)完成下图的折线统计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疑难问题解答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熊华一、“小数乘法”教学中的问题1.新课标教材,是否还需要讲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小数乘法的意义与分数乘法相同。

小数乘法的意义实际上包括两种情况:小数乘整数,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一个数乘小数,则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要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应从分数乘法的意义入手。

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小数与整数的密切联系,教材先教学小数乘法,再教学分数乘法。

因此,这里淡化了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重点放在计算的算理和方法的总结上,小数乘法的意义可以让学生学完分数乘法后再来体会。

2.“小数乘法”单元中例3和例4的教学要求。

有老师对例3和例4的教学要求不太清楚,这里再说明一下。

例3教学小数乘小数的算理算法,例4结合例3及“做一做”概括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由于例3最后让学生观察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有的老师在这里就开始引导学生总结小数乘法的一般方法,这样处理似乎显得仓促了一些。

因为由一个例题就来归纳概括小数乘法中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说服力不够,这里应该通过下面的“做一做”进一步巩固对小数乘法算理的理解,再让学生观察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来教学例4,归纳总结出小数乘法的一般方法。

3.有关积的小数位数的判断。

老师们经常问到判断小数乘法的积的小数位数的问题。

比如,7.5×0.2的结果是几位小数?这里该填一位小数还是两位小数?这类问题实际上就是判断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到底应该以计算法则为准,还是要看具体的计算结果的问题。

我们认为小数乘法中判断积的小数位数,应以计算法则为主,至于积的末尾有0的情况是下一步的问题。

因此,在出练习题时,最好不要出末尾有0来判断积的小数位数的题目,因为这样的考察没有多大的意义。

学生在具体计算时,只要按计算法则先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点上小数点,再根据计算的要求去掉小数部分末尾的0即可。

二、“简易方程”教学中的问题1.代入公式求值计算的结果要不要求写上单位名称?代入公式求值计算的结果原义务教材不要求写单位名称,现课标教材要求写单位名称。

这种改变的原因一是为了与中学统一,二是考虑到代入公式求值的结果应与以前学习的直接列式计算的结果统一。

另外代入求值,课标教材先写出公式是为了便于学生更好的记忆和应用(事实上,如果没有明确要求,可以不写出公式,用已知数据直接写出算式)。

2.“等式的性质”的教学问题。

以往的教材是利用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来解方程,现在课程标准要求“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为了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课标教材没有给出“等式基本性质”的名称,也没有用文字概括出等式的性质。

只是通过天平平衡的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以此渗透等式的性质。

而由于“天平平衡的道理”只停留在直观层面,没有与等式直接联系起来,也就是没有概括出等式的性质。

而解方程,又必须利用等式的性质,即“方程(或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仍然相等”,所以现在教学解方程,仍要借助天平演示去求解。

有的老师认为不如直接给出“等式的性质”,并概括两条性质的内容,这样教学解方程时,就不用再借助天平演示的图示而直接利用等式的性质去求解。

我们认为这样处理也是可以的。

在教学“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时,可以结合天平和等式来概括“等式的性质”。

如,当学生观察出“天平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量的物品依然保持平衡”时,教师可以对照天平,结合直观的等式说明“等式就像平衡的天平,在平衡的天平两边加(或减)同样的数量的物体,就相当于在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等式仍然相等。

”比如用“当左边=右边时,左边+a=右边+a”这样的式子帮助学生理解。

在此基础上,教学解方程就可以直接利用“等式的性质”求解。

三、“统计与可能性”教学中的问题1.教学例1时必须要让学生做试验吗?例1是通过“抛硬币决定谁先开球”的情景让学生理解随机抛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和出现反面的可能性相同,都是1/2,并初步感知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在教师用书中,我们建议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合作做抛硬币的实验帮助学生直观感受。

在实际教学中,有老师反映学生已经有了抛掷硬币出现正反面的可能性相同的经验,而实验中往往正反面出现的次数不同,这就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发生冲突,不利于学生的理解。

那么,例1的教学有必要让学生做实验吗?事实上,可能性的大小是不能通过实验来得出的。

如果学生已经有了这样的经验,那就不用再去做实验感受了。

如果想要通过实验来感受,一定要建立在实验次数足够多的基础上,所以要让学生先分组实验记录数据,然后再在全班汇总,进一步可以介绍科学家曾经做过的一些著名实验,让学生体会到当实验的次数足够多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各占一半,也就是说出现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相同,都是1/2。

因此,老师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经验和认知特点合理安排教学。

2.中位数要不要带单位?有老师提问,求中位数时,要不要带单位?求中位数时不带单位。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是计算的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这里考虑的是数据。

但在解释时,要具体问题具体说明。

比如一组学生的体重数据的中位数是45,我们就说这组学生体重的一般水平为45kg。

五年级下册疑难问题解答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刘丽一、教学旋转时应把握哪些要素?1.关于旋转的知识背景。

旋转的描述性定义是:像这样(如图4),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

根据描述性定义可知,要完成旋转就必须确定两个要素,即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包括旋转方向)。

改变其中的任何一个要素,旋转都会发生改变:如图5中的两个旋转变换,旋转中心一样,旋转角不同,最后得到的图案就不同;同样,图6中的两个旋转变换,旋转中心不同,旋转角度一样,得到的图案也不同。

因此,当要进行旋转变换时,就有必要让学生说清楚他是绕哪一个点旋转的,向哪个方向旋转的角度是多少。

图4 图5 图6旋转变换具有三个特征:(1)图形的形状、大小不变(如上图4中三角形A’B’C’与三角形ABC的形状、大小相同);(2)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如上图4中线段OC的长度和OC’的长度相等);(3)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即上图4中角AOA’的大小与旋转的角度相等,角COC'的大小也与旋转的角度相等,这里的旋转角度是90°)。

图7图8按照旋转的定义,摆动在数学上也是一种旋转现象(如图7、图8)。

2.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请注意以下几点。

(1)把握好教学要求。

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学生描述旋转现象时,只要说明绕着哪个点旋转(旋转中心)、向哪个方向旋转了多少度(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就可以了。

(2)旋转特征的教学是后面教学画图的基础,教学时可让学生体会教材在安排所体现的化归思想(即将图形的旋转化归为线段的旋转)为后面例4教学画法作准备。

(3)对于学生来说,画出旋转后的图形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教材只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具体来说,画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的关键是:如果没有指定旋转中心,先在图形中找到一点确定为旋转中心,再找到一条通过旋转中心的边,便于画出该条边旋转90°(注意是按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旋转)后的对应边,再根据图形的特征画出其它的边,从而画出该图形旋转90°后的整个图形。

二、“因数与倍数”单元中,在第12页中指出“注意: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整数(一般不包括0)”,而在17页又指出“0也是偶数”,质数与合数中,对0的问题又没有加以说明。

这是为什么?究竟在这一单元的研究中,到底包括0还是不包括0?(1)本单元是有关数论的内容,主要研究整数的性质。

就数论这门学科而言,研究的数的范围是整数(0是整数),而且其主要概念都是在整除(见与本册教材相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的说明)的基础上定义的,具体的某个概念又会限定在特定的数的范围内(如0×5=0,可以说5是0的因数,0是5的倍数;但不能说0是0的因数,在数论里讨论的因数与一般乘法算式中的因数的概念是不同的,数论里的因数不能为0)。

(2)虽然本单元的内容应该在整数范围内研究,但是,由于0是任何非0自然数的倍数,任何非0自然数是0的因数;这种由于0的特殊性导致在研究具体问题时经常要注意说明0是否包含在内,给研究问题带来很多麻烦。

(如虽然0是任何非0自然数的倍数,但最小公倍数指的是一切公倍数中的最小正数”)。

因此,限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小学阶段进行特殊约定,一般只在非0的自然数范围内加以研究,教材对此在第12页进行了说明。

(3)奇数、偶数的概念是在整除的基础上定义的,研究的范围是整数,因为0能被2整除(或者说0是2的倍数),因此,0也是偶数。

为此,教材对“0也是偶数”进行了补充说明,概念是科学的定义,这与前面对本单元数的范围的特殊约定并不矛盾。

(4)与因数和倍数不同,质数和合数在正整数范围内研究,因此讨论质数与合数时不包括0。

相应地,如果把正整数分类,应分为:1、质数和合数。

综上所述,由于质数与合数、因数与倍数、奇数与偶数等概念的研究范围不同,为此教材对于0依据不同情况进行特殊处理。

三、不教学分解质因数了,应该怎么办?根据课程标准对因数和倍数内容的调整,本册教材不再正式教学“质因数”“分解质因数”,只作为阅读性材料进行介绍。

这种改变在教学中给教师带来了一些困扰,这些困扰集中在“短除法——教,还是不教?”这一问题上,由此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不教短除法,怎样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问题。

以前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教师更多的精力集中在计算的方法上,学生并不是十分清楚为什么要用短除法,短除法背后的道理是什么。

针对这种情况,教材根据课标“能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这一理念,对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求法进行了调整,以理解概念为基础呈现了两种直观、明了、易懂的“找”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同时可以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自己策略的能力。

正是因为这种改变,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等内容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教师不必担心不教学分解质因数而影响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熟练程度。

如果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通过一定程度的训练,同样可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

当然,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学生很好地理解了概念,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你知道吗”中的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短除法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也是可以的,但不必作为统一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