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知识点

合集下载

事业编《综合知识》必背知识点

事业编《综合知识》必背知识点

事业编《综合知识》必背知识点一、政治板块。

1. 马克思主义哲学。

- 唯物论。

-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

-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必须按规律办事。

- 辩证法。

- 联系观。

- 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 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联系的多样性: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等多种形式。

- 发展观。

-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 矛盾观。

-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 认识论。

-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目的、发展动力和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是无限发展的,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邓小平理论。

-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科学发展观。

-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事业单位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知识点

事业单位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知识点

事业单位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基本的理论体系,它在事业单位考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知识点对于参加考试的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事业单位考试中常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知识点,并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详细解释和阐述。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 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其基础理论,强调对世界的观察和分析应当从整体和相互关系的角度出发,认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是由相互矛盾的力量推动而产生的。

2. 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唯物史观,即历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的变革源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历史的发展是朝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方向进行的。

3. 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认为社会的发展是通过阶级斗争推动的。

阶级斗争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历史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思想和理论1. 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雇佣劳动和资本家之间存在剥削关系,雇佣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自身所得的工资,这部分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占有,导致社会不平等和阶级分化。

2. 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模式。

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劳动者按照劳动付出和贡献分配收入。

共产主义是最终的理想社会,实现了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财富的普遍共享。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事业单位考试中的应用1. 政治思想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培养事业单位人员政治思想教育的基础。

通过系统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思想,可以提高人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理解。

2. 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包括辩证思维、历史唯物主义思维等。

事业单位考试政治常识

事业单位考试政治常识

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节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哲学所谓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所谓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事物、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理论。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依靠理论论证和逻辑分析系统地回答世界观问题。

1.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所以哲学既是世界观的理论,又是方法论的学说。

这种理论化和系统化,就是哲学与一般世界观的区别。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哲学和具体科学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我们既要反对贬低哲学、取消哲学的“哲学无用论”,又要反对夸大哲学作用,用哲学去取代具体科学的研究的“代替论”。

(1)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两者的研究对象与研究领域不同(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联系:第一、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第二、哲学给具体科学活动提供指导二、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第一方面是关于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谁是第一性、何者为本源的问题划分哲学史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条路线的根本依据。

第二个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

这是哲学基本问题的“认识论”方面,是划分哲学史上的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条认识路线的根本依据。

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1)凡是主张物质(存在)是世界的本质,物质第一性、物质决定意识的哲学,即是唯物主义;相反,认为意识(思维)是世界的本质,意识第一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的哲学,即是唯心主义。

(2)唯心主义的基本流派: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例如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认为世界的起源就是一种绝对观念。

这就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如中国宋朝时期陆九渊的“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观点,就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

(3)唯物主义的三个历史形态:第一,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

事业单位招聘综合类考点《马哲》(2023年版)_3

事业单位招聘综合类考点《马哲》(2023年版)_3

事业单位招聘综合类考点《马哲》 (2023 年最新版) 事业单位考试必看考点高频试题:1、单选题古希腊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人同一条河流” 。

这一观点_____。

A : 夸大了物质运动B : 否认了相对静止C : 否认了意识的能动性D : 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D【解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即肯定了这一哲理。

2、单选题下列说法与“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所蕴涵的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_____。

A :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B :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C :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D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题干表述的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道理,只有 B 项符合。

3、单选题淮河治理耗时 10 年,国家、地方和众多企业投人 600 多亿元巨资,但成效不大,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地方保护主义和片面的 GDP 发展观。

从哲学上看,这要求我们_____。

①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②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看问题③用经济、行政、法律的手段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④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A : ①②③B : ①②④C : ①③④D : ②③④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B【解析】题干中指出淮河治理成效不大的原因在于地方保护主义和片面的 GDP 发展观。

地方保护主义只重视地区的发展,而忽视了国家整体的发展。

片面的GDP 发展观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只顾眼前利益。

故本题选 B。

4、单选题下列有关时间和空间的论述不正确的是_____。

A :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B : 时间和空间都具有客观性C : 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D : 三维性是时间和空间的重要特点之一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D【解析】三维性是空间的特点之一,但不属于时间的特点。

最新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高频考点汇总

最新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高频考点汇总

最新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高频考点汇总《公共基础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法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政管理、事业单位概况、职业道德、公文与论文写作、科技常识和环境保护、文史知识、地方省情知识和时事政治等方面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哲学概述1.哲学的概念。

2.哲学的基本问题。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4.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5.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同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斗争的关系。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三)物质和意识1.物质的概念。

2.物质的存在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4.意识的起源与本质:意识的起源;意识的本质。

5.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能动地改造世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6.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四)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1.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2.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3.质量互变规律。

4.否定之否定规律。

5.对立统一规律。

(五)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1.现象和本质。

2.内容和形式。

3.原因和结果。

4.必然性和偶然性。

5.可能性和现实性。

(六)认识、实践、真理1.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2.实践及其基本形式。

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的发展过程;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4.真理的客观性和辩证性: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和谬误;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价值。

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实践标准与逻辑证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七)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与社会基本矛盾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社会意识。

事业单位考试行测常识模块备考:马克思主义哲学

事业单位考试行测常识模块备考:马克思主义哲学

事业单位考试行测常识模块备考: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事业单位考试行测常识判断中政治模块的重要内容,其主要包含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四块内容。

而其中唯物辩证法是考查的重点,在复习过程中要重点把握。

现就马哲中的高频考点总结如下:【考点1】唯物论的核心考点——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所以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与物质不可分割。

时间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

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是内容客观性和形式主观性的统一。

辩证关系: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还突出地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表现为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和主动创造性。

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坚持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等主观主义。

【考点2】辩证法的两大特征1.联系1联系是指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等特点。

2.发展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是事物变化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考点3】辩证法的三大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个基本属性。

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结、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离异、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2023年公务员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知识要点

2023年公务员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知识要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旳世界观和措施论1、哲学是世界观旳理论形态哲学和世界观旳关系:世界观往往是自发形成旳,不系统旳,零碎旳,非理论化旳。

但哲学是通过学者研究和归纳而形成旳系统旳、规范旳、理论化旳世界观。

世界观决定措施论,措施论反应世界观。

(哲学是有关:A世界观和措施论旳理论体系,自然知识旳理论体系,社会知识旳理论体系,科学知识旳理论体系)哲学和详细科学知识旳关系:(可以考多选题: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旳关系详细科学为哲学提供知识材料,哲学为详细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措施论旳指导。

)哲学和时代旳关系是:任何哲学不过是在思想上反应出来旳时代旳内容,哲学超越时代,哲学不受时代旳制约,时代依赖于哲学)2、思维和存在旳关系问题是哲学旳基本问题哲学旳基本问题时(A思维与存在B人和自然C主体和客体D、实践和认识)思维和存在旳关系分为两个方面:1、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这是辨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旳原则(考单项选择)2、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旳问题,这是辨别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旳唯一原则(单项选择,根据这两个原则,我们发现可以分为四类。

)3、唯物与唯心旳对立唯物主义有三种形态:朴素唯物、机械唯物和辩证唯物(代表分别为古代旳,认为世界旳本原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如火、原子等。

(米利都学派哲学始于泰勒斯,泰勒斯说:“万物是由水做成旳。

”阿那克西曼德说:“万物旳元质是无限。

”阿那克西美尼说:“构成万物基质旳是气。

”)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D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旳(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尤其是机械唯物主义把“物质”理解为当时所发现旳物质构造旳最小层次——原子,把原子旳某些物理属性(如质量不变性、广延性、不可入性和不可分性)当成一切物质旳共同属性。

重要代表人物有17世纪英国旳霍布斯,荷兰旳斯宾诺莎,18世纪法国旳拉美特利、狄德罗、爱尔维修、霍尔巴哈等。

公共基础知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知识点搜理

公共基础知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知识点搜理
24、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总体反映,社会意识的构成可分为:
按社会意识的主体构成: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按社会意识的结构划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社会心理还可分为个人心理和群体心理,阶级心理是阶级社会中一种主要的群体心理,民族心理也是人类社会十分重要的群体心理;社会意识形式是一种抽象化、系统化的,具有相对稳定形式的、自觉的社会意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中,它们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另一类是各种自然科学以及一部分社会科学,它们本身没有阶级性,可为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阶级服务。
25、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
生产力对生产力具有决定作用,它决定了生产关系的性质、形式和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体现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相对独立性、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能动作用两个主要方面。
22、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
神学史观、英雄史观、人道主义史观属于历史唯心主义。
23、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决定性因素。
19、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属于认识范畴,是一种意识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其内容是客观的,其形式是主观的。客观性是真理之所以成为真理的根本条件,是真理的本质属性。
在一定条件下,对同一客观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能有一个,是惟一的,真理多元性以认识的多元性取代真理的一元性,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实质上否认了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的可能性,必然导致唯心主义的不可知论。

公务员、事业单位笔试讲义(全):马克思主义哲学

公务员、事业单位笔试讲义(全):马克思主义哲学

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笔试讲义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0 年月2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第一章 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唯物主义 新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两大派别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的几种表现:“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人是万物的尺度”、“吾心即是宇宙”、“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英雄造时势。

★★客观唯心主义的几种表现:中国宋代的朱熹主张“理在事先”“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在这里”;德国的黑格尔指出整个世界都是“绝对 精神(绝对观念)”的产物;程颐:“有理则有气”“有理而后有象,有象而后有数”。

神明,讲的就是客观唯心主义。

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由一些简单的物质构成,如水、火等 机械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由原子机械构成,善于用片面、孤立、 (形而上学) 静止地看问题 ★共同点:都主张世界的物质性。

★区别: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坚持唯心主义,而新唯物主义则坚持唯物史观。

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看作是意识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客观唯心主义——某种客观精神或原则是先于物质世界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本体,而物质世界(或现象世界)则不过是这种客观精神或原则的外化或表现3物质与意识:物质 意识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 及可利用性两大总体特征——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唯物辩证法 三大基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结合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辩证唯物主义五大基本范畴 :实践 认识 认识论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具有客观性、具体性和条件性。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前进性和上升性。

社会存在 历史唯物主义 生产力经济基础社会形态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决定 反作用 一切事物在变化与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 现象与本质(结合认识论) 原因与结果(结合联系的观点) 必然性与偶然性 可行性与现实性 内容与形式 实践观 真理观 认识观 决定 反作用 积极投身实践,并重视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人们根据规律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第二章辩证唯物论一、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即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指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事业单位招聘题库考点《马哲》(2023年版)_7

事业单位招聘题库考点《马哲》(2023年版)_7

事业单位招聘题库考点《马哲》 (2023 年最新版) 事业单位考试必看考点高频试题:1、单选题事物的发展从实质上讲,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飞跃,是根本性质的变化。

而这些,只有通过否定这个环节才能实现,这是因为 ()A : 否定是对旧事物的克服和保留B :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C : 事物内部的否定方面,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新生力量、积极因素D : 新旧事物之间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又有着必然的联系参考答案: C2、单选题现在建造大楼,第一步是搞设计,然后才有大楼的建成。

设计就是求大楼之理,因此“理在事先” 。

这种观点是_____。

A : 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B : 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C : 直观唯物主义的表现D : 辩证唯物主义的表现.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A【解析】“理在事先”是宋代朱熹的观点,这一观点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脱离人而存在的精神实体,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故本题选 A。

3、单选题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后,还必须经过一个过渡时期才能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在过渡时期,无产阶级的最初任务是_____。

A : 消灭阶级B : 消灭国家C : 消灭商品生产D : 大力发展生产力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

解析: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以后,还必须经过一个过渡时期才能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这个过渡时期必须经过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这个时期无产阶级的最初任务不是消灭阶级、国家和商品生产,而是逐步改造旧的生产关系,大力发展生产力和国有经济,为共产主义制度的建立创造物质条件。

故本题答案选 D。

4、多选题唯心主义都认为_____。

A : 世界是精神的产物B : 精神决定物质C : 世界是不可知的D : 世界是“绝对观念”的产物参考答案: AB本题解释:【答案】AB。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唯心主义的实质。

唯心主义不论其表现形式如何,都是承认精神是第一性的,精神决定物质。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关键知识点解析近年来,事业单位考试成为众多考生关注的焦点。

公共基础知识作为考试的重要内容,涉及面广,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管理、人文历史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针对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的核心知识点进行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政治部分1、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中,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占据了重要地位。

考生需要掌握以下要点:(1)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等;(2)政治经济学,重点掌握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等;(3)科学社会主义,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事业单位考试注重对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考查。

考生需要熟悉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同时,要关注国家大政方针,了解“三农”、资源环境、社会保障等热点问题。

二、经济部分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中,市场经济基本原理是重要考点。

考生需要掌握以下要点:(1)市场机制,理解市场供求与价格的关系;(2)市场竞争,了解垄断、竞争、市场结构等概念;(3)市场失灵,了解公共产品、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等。

2、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事业单位考试的重要考点。

考生需要了解宏观调控的目标、手段,以及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基本概念。

同时,要关注国家宏观经济形势,了解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通货膨胀与紧缩等经济现象。

三、法律部分1、宪法与行政法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中,宪法与行政法主要涉及国家机构、公民权利与义务、行政法律制度等。

考生需要了解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职权,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此外,还需熟悉行政法律制度,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复议等。

2、民法与刑法民法与刑法是事业单位考试的重要考点。

考生需要掌握以下要点:(1)民法的概念与原则,了解物权、债权、人身权等基本概念;(2)刑法的犯罪构成,理解故意犯罪、过失犯罪等;(3)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程序,了解诉讼的管辖、审判等。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查要点(一)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2.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5.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6.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7.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

8.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9.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0.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1.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12.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

15.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17.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国民党一大18.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19.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0.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21.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论十大关系》22.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的观点2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24.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大25.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2020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讲义(精华版)

2020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讲义(精华版)

2020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讲义(精华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并随其他科学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哲学给具体科学以世界观、方法论指导,使之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包括两个方面内容:①两者谁为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这是哲学的两大派别。

②两者有无同一性,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一切唯物主义者和彻底唯心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不可论者本质上也是唯心主义的一种表现。

三、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包括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1)主观唯心主义主张“人的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存在于人的精神之中。

主观唯心主义的极端主张是唯我论,认为“我”的感觉是宇宙的本原。

(2)客观唯心主义主张“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客观精神”的产物或表现。

【真题精选】“他说你行,你不行也行;他说你不行,你行也不行”。

在哲学上属于()。

A.辩证唯物主义 B.唯物辩证法 C.客观唯心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四、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观点、进步性、局限性)唯物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发展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充分暴露。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自然科学依据与前提: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三大发现即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公务员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考知识点汇总

公务员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考知识点汇总

公务员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考知识点汇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一门科目,对于备考者来说,掌握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常考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针对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点进行汇总,希望能够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备考。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1.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它认为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充满矛盾的全息系统,认识世界必须从事物的发展变化和矛盾斗争的角度进行。

2. 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应用,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变迁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3. 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是由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推动前进的,阶级斗争是社会变革的动力和根本原因。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思想1. 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资本主义社会中剥削的本质是资本家通过剥夺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获取自己的利益。

2. 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追求的社会制度,强调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公有制、劳动者的经济地位和文化地位得到充分保障。

3. 无产阶级专政: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重要理论,强调在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无产阶级通过国家机器对资产阶级进行专政,确保无产阶级的利益。

第三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1. 实践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之一,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强调认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验证和发展。

2. 观念批判:指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进行批判,揭示其表面现象和虚假性质,揭示社会现象中的本质矛盾和阶级斗争。

3. 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方法,强调对事物进行全面的、正确认识,要善于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运动规律。

第四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1. 创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创新马克思主义是指吸收、借鉴和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事业编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点汇总

事业编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点汇总

马克思主义哲学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体现在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劳动群众的生产实践,为人们从事一切精神生产提供了物质前提;人民群众的时间能够检验知识、文化是否科学;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劳动群众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

);是推动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

2、矛盾的对立性:也叫斗争性,指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与趋势。

矛盾的统一性,也叫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接的属性与趋势。

矛盾双方互为前提而存在,相互依存而发展;矛盾双方以一定条件而转化。

3、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的根据,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外部矛盾指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它必须通过内部矛盾而起作用。

4、矛盾的普遍性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之中;矛盾存在于每一个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个矛盾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各个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个矛盾的各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也各有特点。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想问题办事情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

5、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矛盾有主次之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方法论上也应当有重点与非重点之分,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6、真理原则指人们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世界,体现的是物的尺度;价值原则指人类按照自己的尺度和需要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使世界适合人的生存和发展,体现了人的尺度。

7、量变质变关系:滴水穿石、九层之台,起于垒土;8、联系发展的观点:吐故纳新;9、意识能动作用:望梅止渴;10、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陕西事业单位考试政治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唯物论

陕西事业单位考试政治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唯物论

陕西事业单位考试政治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唯物论
在事业单位公基考试中,政治知识部分是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中公为考生带来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 世界的客观性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为前提;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2) 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

(3)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4)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从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文章来源:陕西事业单位招聘网(/shanxi)。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河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发布河南事业单位考试信息和备考资料。

微信号:hesydw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
义社会基本矛盾)
【导语】在事业单位公基考试中,政治知识部分是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带来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1)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以上内容来自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备考公共基础知识提供备考指导,供大家学习参考!
推荐请登录河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henan/?wt.mc_id=bk10702
发布河南最新的事业单位考试招聘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业单位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知识点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一)物质观的发展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6、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

各种物质运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低级运动形式是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高级运动形式是从低级运动形式发展而来的;高级运动包含低级运动形式;各种运动形式同时并存、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运动是无条件的和绝对的。

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物质运动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性。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自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具有如下共同点:规律具有稳定性;规律具有普遍性;规律具有可重复性。

7、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对无限多样和永恒运动着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是对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共同基础的科学反映,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也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8、意识的起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无机物的反映特性进化为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进化为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动物心理进化为人的意识。

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劳动促进了人脑,促进了语言的产生,促进了意识的形成。

9、意识的本质从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意识不等同于客观事物,而是客观事物反映到人脑中的观念形态。

10、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

联系的复杂性、多样性: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发展产生不同影响和作用,所谓规律,就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主要作用。

系统论扬弃了先分析后综合的传统科学方法,开拓了从整体出发,从事体与部分的有机联系中认识把握事物的新方法。

它要求人们综合地、系统地考察事物,并在动态中协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使部分的功能向整体的最优化方向发展。

系统论运用和证明了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原理,有力地驳斥了孤立、片面地认识事物的形而上学观点。

11、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发展是指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运动变化过程。

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事物的相互联系产生运动、变化和发展。

事物的发展与事物的联系同在,具有客观普遍性。

发展是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任务事物都作为过程而存在,整个世界就是“过程的集合体”,对具体事物来说,过程是这一事物产生、发展、死亡的历史;对整个世界来说,过程就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历史。

12、对立统一规律矛盾及其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的互相依存、互相联结及互相转化的性质;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性质。

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这是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动因的基本观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的事物及其各个侧面,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其矛盾各有特点:不同质的事物的矛盾有其特点;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矛盾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矛盾的各个侧面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各有其特点。

1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唯物辩证法是以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为基本特征,由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科学体系。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原因在于:(1)对立统一学说提示了事物辩证法的根本内容。

事物内部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对立的联系,归根结底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这个联系,是事物最本质、最根本的联系。

(2)对立统一学说阐明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事物的发展,是自身矛盾所引起的自已运动和自我发展。

(3)对立统一学说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其它规律之中。

1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可知论和反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的基本立场。

马克思主义哲学引进了科学的实践观和辩证法,阐明了认识的本质,解决了怎样才能认识世界的问题,从而消除了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实现了认识论的根本性革命。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将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消除旧唯物主义反映论所造成的认识脱离社会实践的消极直观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将辩证法贯彻于认识过程,阐明了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运动的过程,消除了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僵死不变的形而上学缺陷;由于实践观点和辩证观点的引入对历史发展和历史意识问题作出了唯物和辩证法的解释,实现了自然观与历史观、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15、实践及其基本形式实践及其特点: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是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1)生产实践: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其它实践活动的基础和前提。

(2)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中最为主要的实践形式是建立和调整生产关系的实践活动,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和处理阶级关系的实践活动,是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

(3)科学实验:16、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7、认识的辩证发展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表面现象的反映,是来自客体的各种刺激和主体的感知系统的相互作用的产物。

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是认识的低级形式,具有直接性、具体性的特点。

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主体运用人所特有的抽象思维能力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形成对客体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的认识。

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具有间接性、抽象性的特点。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需要的条件:(1)必须把理发认识即理论同具体实践相结合;(2)要将理性认识转化为指导人们实践的计划、方案、办法;(3)要将理论、计划、办法交给群众,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必然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错误。

在认识过程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是认识发展的基本过程和发展规律。

18、真理和谬误的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主要分为两种情形:(1)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和区别。

在一定条件下,在一定范围内,是绝对的。

另一方面,在不同条件下,不同的范围内,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谬误也可能转化为真理,真理与谬误的界限,又是相对的。

(2)失败和错误为正确的认识、为成功准备条件。

19、真理的客观性真理属于认识范畴,是一种意识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其内容是客观的,其形式是主观的。

客观性是真理之所以成为真理的根本条件,是真理的本质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对同一客观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能有一个,是惟一的,真理多元性以认识的多元性取代真理的一元性,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实质上否认了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的可能性,必然导致唯心主义的不可知论。

20、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客观性和无限性。

(1)任何真理都具有不依赖于主体的、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2)真理的发展是无限的,绝对的。

21、真理的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限性和条件性。

真理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是有限的。

22、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

神学史观、英雄史观、人道主义史观属于历史唯心主义。

23、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它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决定性因素。

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构成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

生产方式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主要表现在:(1)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2)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面貌。

(3)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变革决定着社会制度的更替和变革24、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总体反映,社会意识的构成可分为:按社会意识的主体构成: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按社会意识的结构划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社会心理还可分为个人心理和群体心理,阶级心理是阶级社会中一种主要的群体心理,民族心理也是人类社会十分重要的群体心理;社会意识形式是一种抽象化、系统化的,具有相对稳定形式的、自觉的社会意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中,它们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另一类是各种自然科学以及一部分社会科学,它们本身没有阶级性,可为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阶级服务。

25、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

生产力对生产力具有决定作用,它决定了生产关系的性质、形式和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体现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相对独立性、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能动作用两个主要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