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历史散文与诸子散文

合集下载

先秦散文主要分为两大类 【完整版】

先秦散文主要分为两大类 【完整版】

先秦散文主要分为两大类: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其中历史散文又分为:编年体(如《春秋》,《左传》)和国别体(如《国语》,战国策》)诸子散文主要分为“四家七子”四家分别为: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七子分别是儒家的:孔丘(孔子),孟轲(孟子),荀况(荀子)。

道家的:老聃(老子),庄周(庄子)。

法家的:韩非。

墨家的:墨翟。

儒家的主要思想是:“仁”——王道道家的主要思想是:淡泊,无为而治。

先秦时期的书信体散文先秦时期“书”体的涵盖范围广,明吴讷《文章辨体序说》曰:“按昔臣僚敷奏,朋旧往复,皆总曰书。

”春秋战国时期“朋旧往复”的书信留存较少,而“臣僚敷奏”的书信则占了这一时期书信体散文的绝大部分。

春秋时期学术被贵族垄断,即便战国时期私学兴起,士人们大都秉持“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把文学作为政治发声的工具。

这一时期的书信以实用性功能为主,如姚鼐所言“春秋之世,列国士大夫或面相告语,或为书相遗,其义一也”,“书”与“面相告语”的行人辞令并无不同,性质类同国书。

《左传》中载有春秋时期颇具代表性的几则书信体散文,如文公十七年郑子家的《使执讯与赵盾书》,成公七年巫臣的《自晋遗楚子重子反书》和襄公二十四年子产的《寓书以告士匄》。

这几封书信“辞若对面”,就事论事,文字简洁质朴,颇有陈骙所评“达而法”的特点。

战国时期的书信体散文主要保存在《战国策》、《史记》等书中,近些年出土的《战国纵横家书》中保存为数不少的书信体篇章。

战国时期是“古今一大变革之会”,纵横家奔走驰说,书信多成为他们游说的工具。

这一时期书信的内容虽然仍以言说政事为主,但性质上却发生了转变,信中的私人色彩日益凸显,达到了以情动人的效果。

如乐毅的《报燕王书》便是一封“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书信。

乐毅在信中采用对比的手法,以昭王的识人之明、赏罚得当和治国有方反衬惠王的偏听偏信和愚昧昏庸。

吴讷认为此文“敷陈明白”,信中不但表达了乐毅对先王知遇之恩的感激,还流露出了对惠王的不满,他毫不掩饰自己对归燕后处境的担忧与恐惧,最后以“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表白自己的心志。

1先秦散文主要可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1先秦散文主要可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1先秦散文主要可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就大体情况而言,历史散文主要是叙事的,诸子散文主要是说理的。

历史散文有《春秋》《左传》《战国策》《国语》等。

《春秋》是孔子编订的战国最早的一部编年史。

记叙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至哀公十四年(前480)这242年间的各国大事,孔子还按照他自己的观点对那些事件作了一些评断,选择了他认为恰当的字来暗寓褒贬之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微言大义”。

《左传》仿照其体例,顺着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12个鲁国君主的序次进行记载,全书30卷,详细记叙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外交、社会事件以及某些代表人物的活动。

从文学角度来看,它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创造了多样的精密的篇章结构和富有魅力的文学语言,生动描绘了一系列人物形象,尤其擅长以委曲尽致的笔调来写复杂的战争事件。

如写齐鲁长勺之战、晋楚城濮之战,秦晋肴阝之战、晋楚必阝之战,均是情节紧张而极富戏剧性,成为后世叙事散文的典范。

《战国策》亦称《国策》,传为战国时期各国史官或策士辑录。

西汉时,经刘向整理,编为33篇。

主要记叙了当时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相互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

其间有传记、故事、论辩、书信,反映了当时各国间尖锐而复杂的政治斗争,是先秦继《春秋》《左传》之后又一部著名历史散文。

在艺术创作上,较之《左传》又有发展,常在复杂的政治事件中生动描绘人物言行,刻画出不少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写出不少情节曲折的故事。

如《冯谖客孟尝君》《荆轲入秦》《触詟说赵太后》、《苏秦始将连横》等均为脍炙为口的名篇。

此书尤重语言艺术,大量运用了夸张、比喻。

排比等艺术手法,并杂以寓言故事,呈现出一种“敷张扬厉”“辩丽恣肆”的鲜明特色。

《国语》共21卷,据说为左丘明所作。

这部书有重点地记叙了各国历史中若干事件。

文字朴实平易,特点在长于记言,同时也善于描写人物神态。

诸子散文可分为三个时期:1一期是春秋末年和战国初年,主要作品中,《论语》是语录体,《老子》多用韵,它们都词约义丰,《墨子》开始向组织结构严密的论说文形式发展。

先秦散文:历史散文与诸子散文剖析

先秦散文:历史散文与诸子散文剖析

• 诸子散文的内容涉及哲学、政治、伦理道德、农业、 军事、天文历法等各类领域,讨论的命题包括王道 与霸道、守旧与改良、礼治与法治、天与人、名与 实以及宇宙、人性、道德、教育等等。 • 其中没有专门的文学作品,但文化内涵丰富,不仅 对当时的社会发展和经济文化的进步有推动作用, 而且对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发挥了重要的奠基 作用。许多重要的思想成果至今仍对我们的文化产 生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 可以说诸子散文是我们全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一把 钥匙。
《战国策》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 •
一、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塑造;
对各个阶层的人物都有鲜明生动的描写,尤其是一系列 “士”的形象,写得栩栩如生,光彩照人。 波澜起伏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和细节描写 人物


二、语言铺张扬厉,富于文采;
三、善用寓言说理
鹬蚌相争、南辕北辙、画蛇添足、惊弓之鸟等。
先秦历史散文的产生和发展
《尚书》、《春秋》
《左传》、《国语》
《战国策》
历史散文发展概况
• 散文的萌芽: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
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
1、甲骨卜辞 散文的最早源头
把占卜日期、占卜人,占卜的事 情,甚至日后应验的情况刻在甲 骨之卜兆旁,这就是甲骨卜辞。
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 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
甲骨卜辞
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
• 占卜的时间——叙辞 • 占卜的内容——命辞
• 占卜的结果——占辞
• 占卜的验证——验辞
• 特征:记事比较简单,不成系统,保持 了商代记事文字的原貌。
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
2、铜器铭文
商代铜器铭文,反应了我们 早期记事记言文字由简至繁的 发展。大多有着一定程式,往 往使用习惯套语。商代铭文记 事比较简单,形式一律。

先秦散文分类

先秦散文分类

先秦散文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历史散文包括《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以记述历史事件的演化过程为主,分为三体:“国别”、“编年”、“纪传”。

《尚书》是中国最早的历史散文,有今文、古文之分。

今文《尚书》指秦焚书后,西汉初存29篇文章,因用当时通行的隶书写定,故称今文尚书;汉武帝时从孔子故宅坏壁中发现用古文写的《尚书》,称为古文尚书。

诸子散文是儒、墨、道、法等学派的文章,以析理论辩为主,不专记人记事。

春秋战国之交的《论语》、《墨子》是语录体,但《墨子》中已见议论短文,即使语录也有论证过程;战国中期的《孟子》、《庄子》分别发展为对话式的论辩和专题论文;战国后期的《荀子》、《韩非子》则摆脱了语录、对话的形式,几乎全是专题论文,完善了论说文的体制。

先秦历史散文与诸子散文中的寓言故事

先秦历史散文与诸子散文中的寓言故事

先秦历史散文与诸子散文中的寓言故事寓言故事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一种形式,被广泛运用于不同的文学流派和题材中。

在先秦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中,寓言故事也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手法,可以说是古代中国思想文化的瑰宝之一。

本文将以深度和广度的方式探讨先秦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中的寓言故事,并分享个人对于这一主题的观点和理解。

一、先秦历史散文中的寓言故事先秦历史散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特色,涵盖了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而在这些历史散文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寓言故事的影子。

寓言故事以简练的文字、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寓意吸引着读者的眼球。

它们往往以动物为主角,通过动物之间的互动来传达对于人性、社会问题和伦理道德的思考。

举例来说,我们可以回顾《史记》中的一则寓言故事——《比干寿陵传》。

这个故事讲述了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比干被贬为庶人,却仍然坚守着自己的节操和原则。

在故事中,比干屡次受到了王室的羞辱和威胁,但他始终保持清廉和尊严。

尽管他被迫自杀,但他的精神和道义却千古流传。

这个故事通过比干寓言化的形象,揭示了国家和个人之间的矛盾、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以及信仰与压力之间的考验。

二、诸子散文中的寓言故事诸子散文是先秦时期诸子百家思想的产物,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的体现。

在这些散文中,寓言故事被广泛运用于阐述哲学观点、道德原则以及治国安邦的思考。

诸子们通过生动的寓言故事,将抽象的思想观念具象化,以引导读者思考、体悟和领悟。

举例来说,我们可以回顾《墨子·非攻》中的一则寓言故事——《环树之悖》。

这个故事讲述了墨子与其弟子行走于山林之间,看到一棵环绕树干的藤蔓。

墨子惊叹于藤蔓的灵活性和坚韧性,并引申到人际关系的处理上。

他认为,就像与藤蔓相同的朋友,应该像藤蔓一样灵活变通,而不是抱着攻击和征服的心态。

这个故事通过环绕树干的藤蔓寓言化的形象,表达了非攻思想的核心观点,提出了和平、包容和友爱的宝贵价值。

三、个人观点与理解寓言故事在先秦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中的运用,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对于人性、社会和宇宙本质的思考。

先秦散文 诸子散文

先秦散文 诸子散文

1、《论语》
据统计论语中出现“礼”字76处。 子曰: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 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 《论语·泰伯》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 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 《论语·尧曰》
“礼”:孔子极力维护的西周以 来的宗法等级制度(即所谓“君 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 秩序”――《论语.颜渊》)以 及与此相关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 范。
♢国语 体裁:国别体 时间:周穆王——鲁哀公 ▷我国第一部分国记史的史书。 ▷文学性不如《左传》,但有些篇章叙事曲折,人 物描写生动,谏词与对话,推理严密,说理充分。
♢战国策 体裁:国别体 时间:战国初年——秦灭六国 作者:非出于一人之手,西汉刘向整理校订
思想:一、崇尚计谋智略,突出谋士的作用。 二、重视名利 三、重视审时度势,认为时势是成败的 关键。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 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 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 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 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 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 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 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 臣请奏其效。”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 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 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 耳而听。嫂虵行匍伏,四拜自 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 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 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 “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 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 位富厚,盖可忽乎哉?”
简评苏秦其人
1.一个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之人,对于功名 利禄有着巨大的渴望。(朝秦暮楚、引锥刺 股)
先秦诸子散文的总体特征:
• 在思想内容上,诸子散文思想活跃,密切 关注社会与人生,思考着社会存在发展和 人的生存发展的道路,表现出强烈的理性 精神,对现实的认识和反映都有一定的深 度和广度。 在文风上,《论语》和《老子》都简练含 蓄,富于形象性和哲理性。《孟子》和《 庄子》都是恢弘开阔,潇洒自由,形象生 动,富于气势。《墨子》、《荀子》、《 韩非子》都擅长说理,逻辑谨严,组织严 密。

先秦散文分为哪两大类

先秦散文分为哪两大类

先秦散文分为哪两大类
先秦散文,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历史散文。

一般是在各朝、各国史官所积累的大量档案资料的基础上,经过整理加工编纂而成,主要记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事件以及统治者和谋臣策士的言论。

历史散文以叙事记言为主,主要著作有:《尚书》、《春秋》、《春秋》三传、《国语》、《战国策》等。

其中《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是继《春秋》之后我国另一部编年体史书。

司马迁说它是春秋末年鲁国人左丘明所作,近人多认为它是战国初年鲁国史官根据各国史料编成的。

《左传》内容丰富,叙事善于剪裁,语言简洁生动,具有较高的艺术性。

二是诸子散文。

是各学派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或进行论争的论说文。

诸子散文以议论说理为主。

主要著作有:《道德经》、《论语》、《孙子兵法》、《墨子》、《孟子》、《庄子》、《荀子》、《吕氏春秋》、《韩非子》等。

其中《道德经》是道家学说的奠基之作,因被后学分为“道篇”、“德篇”并尊为经,故又名《道德经》。

其文玄妙深奥,语颇隽永,耐人寻味,其哲学思想对后代的影响极为深远;而且多用韵语,宛若富有哲理的散文诗。

先秦文学历史散文与诸子散文

先秦文学历史散文与诸子散文
历史散文
历史散文的基本问题
先秦历史散文的产生和发展 《尚书》、《春秋》 尚书》 春秋》 左传》 国语》 《左传》、《国语》 战国策》 《战国策》
一、历史散文发展概况
散文的萌芽: 散文的萌芽: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 记言叙事文之祖: 尚书》 春秋》 记言叙事文之祖:《尚书》与《春秋》 历史散文的成熟之作: 左传》 国语》 历史散文的成熟之作:《左传》与《国语》 先秦历史散文发展高峰: 战国策》 先秦历史散文发展高峰:《战国策》
四、《左传》和《国语》 左传》 国语》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 左传》 完整的编年体断代史 。 完整的编年体断代史 《左传》记事起自鲁隐公元年 左传》 722), ),终于鲁悼公十四年 (前722),终于鲁悼公十四年 453), ),比 春秋》 (前453),比《春秋》增多二 十七年。 十七年。 左丘明 《左传》和《春秋》的关系 左传》 春秋》
《孟子》 孟子》 庄子》 《庄子》 《荀子》 荀子》 韩非子》 《韩非子》
二、《论语》、《墨子》 论语》 墨子》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 论语》 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 全书共20章 文,全书共 章。 其作者是孔子弟子和再传 弟子。 弟子。 约成书于春秋战国之交。 约成书于春秋战国之交。
二、《论语》、《墨子》 论语》 墨子》
甲骨卜辞
特征:记事比较简单,不成系统, 特征:记事比较简单,不成系统, 保持了商代记事文字的原貌。 保持了商代记事文字的原貌。
二、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
2、铜器铭文
商代铜器铭文,反应了我 商代铜器铭文,反应了我 们早期记事记言文字由简至繁 的发展。大多有着一定程式, 的发展。大多有着一定程式, 往往使用习惯套语。 往往使用习惯套语。商代铭文 记事比较简单,形式一律。 记事比较简单,形式一律。 “丁巳,王省夔京,王易小臣 丁巳,王省夔京, 俞夔贝,惟王来征夷方, 俞夔贝,惟王来征夷方,唯王 十祀有五,肜日。 十祀有五,肜日。”

先秦散文

先秦散文

• 先秦诸子散文 • 产生背景: • 春秋之末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产生了新型的 士。他们属于中间阶层,在统治阶级的最下 层,同人民比较接近。地位虽低,却很多是 有学问有才能的人。 • 他们出身不同,立场不同,为了解决现实问 题,从代表各自的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出发, 对政治提出各种不同的要求和主张,并且著 书立说,争辩不休,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
• 《非攻》:“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 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以下再从偷人犬 豕鸡豚说到攻国,都是亏人自利的事。
• 《孟子》 •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 。全书七篇,每篇分上下。 • 孟子主张“王道”、“仁政”,反对不义战争和 横征暴敛;提倡“民贵君轻”,又倡言“性善” ,重视个人后天的道德修养。 • 《孟子》散文特点: • 首先是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带锋芒,富于鼓 动性,有纵横家、雄辩家气概,充分反映战国时 代尖锐激烈的阶级斗争。 • 如“齐桓晋文之事章” 问齐宣王之所大欲,“曰 :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 不足视于自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 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 先秦诸子包括各种不同的学术流派和政治 观点。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 横、农、杂、小说十家。其中最重要的是 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 • 《论语》、《孟子》、《荀子》、《墨子 》、《老子》、《庄子》、《韩非子》分 别代表儒、墨、道、法家的著作。
•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 春秋末、战国初为第一阶段,代表作有《论语》 和《墨子》。前者为纯语录体散文,后者则语录 体中杂有质朴的议论文。 • 战国中期为第二阶段,代表作是《孟子》和《庄 子》。前者基本上还是语录体但已发展成了对话 式的论辩文;后者几乎完全发展为专题议论文。 • 战国后期为第三阶段,代表作是《荀子》和《韩 非子》。基本上都是宏篇巨制的专题论文,完善 了论说文的体制,在先秦散文中已经发展到议论 文的最高阶段。

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

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

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1)先秦散文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

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历史散文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凡记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文章和书籍都是历史散文,如《左传》。

(2)两汉散文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的《史记》把传记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东汉以后,开始出现了书、记、碑、铭、论、序等个体单篇散文形式。

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被后世誉为汉赋四大家。

另说,司马相如,枚乘,贾谊,淮南小山。

唐宋散文在古文运动的推动下,散文的写法日益繁复,出现了文学散文,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杂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时涌现。

(3)明代散文先有“七子”以拟古为主,后有唐宋派主张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较为有名的是归有光。

清代散文:以桐城派为代表的清代散文,注重“义理”的体现。

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对我国古代散文文体加以总结,分为13类,包括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说、箴铭、颂赞、辞赋、哀奠。

2.现代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样式。

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断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它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创造;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是着重于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具有选材、构思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抒情性,散文中的“我”通常是作者自己;语言不受韵律的限制,表达方式多样,可将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融为一体,也可以有所侧重;根据内容和主题的需要,可以像小说那样,通过对典型性的细节如生活片段,作形象描写、心理刻画、环境渲染、气氛烘托等,也可像诗歌那样运用象征等艺术手法,创设一定的艺术意境。

散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杂文、短评、小品、随笔、速写、特写、游记、通讯、书信、日记、回忆录等都属于散文。

总之,散文篇幅短小、形式自由、取材广泛、写法灵活、语言优美,能比较迅速地反映生活,深受人们喜爱。

先秦散文:历史散文与诸子散文

先秦散文:历史散文与诸子散文
代表作品《荀子》、《韩非子》 文体更加成熟,议论和记叙的分工更加明确。说理透彻,逻辑周密,常寓理于物,比喻生动。
第三阶段:战国末期
诸子散文的内容涉及哲学、政治、伦理道德、农业、军事、天文历法等各类领域,讨论的命题包括王道与霸道、守旧与改良、礼治与法治、天与人、名与实以及宇宙、人性、道德、教育等等。 其中没有专门的文学作品,但文化内涵丰富,不仅对当时的社会发展和经济文化的进步有推动作用,而且对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发挥了重要的奠基作用。许多重要的思想成果至今仍对我们的文化产生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可以说诸子散文是我们全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一把钥匙。
儒家思想要义
强烈的道德理想主义,以德育代替宗教。 重义轻利的价值观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何必曰利。(孟子)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董仲舒) 构成“仁”学思想模式和“仁”学结构的因素 血缘基础,二、心理原则,三、人道主义、四、个体人格 整体特征:实用理性 理性精神——以冷静、现实的态度解说和对待事物。不迷信非理性的权威。 实用:着眼于解决社会人生的实际问题,较少进行纯思辩的抽象思考。
先秦诸子散文-《墨子》
02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墨子》中反映墨子的主要思想和代表其说理风格的是《尚贤》、《尚同》、《兼爱》、《非攻》等10论。这些篇目的标题都概括了论述的中心思想。文章结构完整,层次清楚,不再是三言两语的独白或对话。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尚未摆脱语录体的影响,大量的“子墨子曰”,表明这些仍是墨子后学对墨子讲学之辞的记录。只是这些语录,段与段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是在围绕同一个论题加以论述,因而就再不是语录的简单联缀,而是有内在逻辑的论文。
《论语》 ——儒家 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主要通过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阐发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 语录体散文。主要通过孔子与其弟子之间及弟子相互间交流问答的情景和内容的记述,以及直接转述的片段语录,记录孔子的思想学说,其中包含大量富有文采又具哲理性的格言。 《论语》全书共20章,每章又包含若干片断。编排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非记于一时,也非出自一人之手。编撰者可能是孔子的弟子或再传弟子。

先秦历史散文和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历史散文和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历史散文和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历史散文和先秦诸子散文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两种重要类型,它们分别代表了先秦时期的历史文化和哲学思想。

以下是对它们的具体介绍:
1. 先秦历史散文:
先秦历史散文主要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著作,包括《左传》、《国语》、《战国策》等。

这些散文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全面记载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多方面的活动。

其中,《左传》是一部自成体系的独立完整的历史着作,全面反映了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的历史状况。

2. 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是指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如儒、墨、道、法等学派)的文章。

这些散文作品体现了各个学派的思想观点和哲学主张。

其中,《论语》、《墨子》、《孟子》等是孔丘、墨翟、孟轲等哲学家的弟子对其师言行的记录;而《庄子》、《荀子》、《韩非子》等则为本人的著作。

这些作品对后世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的来说,先秦历史散文和先秦诸子散文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散文作品。

前者以记载历史事件为主,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后者则以表达哲学思想为主,体现了当时诸子百家的文化繁荣。

这两种散文作品共同构成了先秦时期的文化瑰宝,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先秦散文最大特点

先秦散文最大特点

先秦散文最大特点【篇一:先秦散文最大特点】先秦散文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大类 .《尚书》是历史散文形成的标志 .是一部夏商、西周时代的历史文献集 .《春秋》是孔子整理的编年史散文 .《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历史散文》《左传》是以《春秋》为纲,添加了许多历史材料 ,叙事方法比较成熟(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比较完备)历史散文集 .《战国策》是另外一部国别体历史散文 ,文中通过语言、动作能够刻画出人物性格 .是相当成熟的历史散文 .诸子散文的发展有时显的语录体、论辩体、专题论文三个阶段 .《老子》警句式的散文集 .《论语》是语录体散文的代表作 .第二阶段:《孟子》是论辩式文体的代表作 .《墨子》把同一主题的语录汇集起来 ,既是语录形式 ,又有专题汇集 .《庄子》是论辩式散文集 ,已经包含了专题论证的内容 .第三阶段:《韩非子》《荀子》都是专题论说文 .其中有《韩非子》有立论 ,有驳论 ,峻峭挺拔 ,切中要害 ,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是诸子散文成熟的标志 .【篇二:先秦散文最大特点】远古口头文学远在上万年之前,中国人的祖先已经在开发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以至珠江流域。

通过劳动实践,他们改造了自然界的面貌,促进了自身的进化,发展了思维,产生了语言,同时也创造着人类的精神文明。

根据考古学上的发现,距今五、六千年的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中,就有按照实用和美的原则制造的石器工具和陶器用品,本身就是颇为精美的造型艺术品,上面的人面、鱼、鹿、鸟、蛙等图象和人面、壁虎、鹰隼等雕塑,反映出当时人们的审美趣味。

音乐方面,传说黄帝有《咸池》,尧有《大章》,舜有《大韶》。

大体上可以判断,当时美术、音乐等艺术已逐渐同生产分离而走向独立。

与之密切相关的语言艺术——文学,也同时产生。

“昔伏羲氏因时兴利,教民田渔,天下归之,时则有网罟之歌;神农继之 ,教民食谷,时则有丰年之咏”(夏侯玄《辨乐论》)。

这些关于远古时代歌谣创作的记载,不会全无根据。

先秦散文(历史、诸子)

先秦散文(历史、诸子)

4、《孟子》散文的特色
(1)《孟子》散文以雄辩见长,气势磅
薄,感情充沛,辞锋犀利。 (2)善于运用巧妙的比喻和幽默的故事 阐明事理。 (3)善于把握对方的心理,因势利导, 欲擒故纵。
5、孟子散文的贡献
孟子散文比之墨子散文有两点显著的进
步,一是比《墨子》更具有形象性,它 将《墨子》带有故事性的比喻,发展为 更为生动的寓言。二是其长篇议论文字, 比之《墨子》与《孙子》在技巧上更灵 活,更注意结构的安排。
先秦散文
先秦叙事散文
散文的萌芽
一、殷墟卜辞可以说是先秦散文的萌芽, 它在兽骨龟甲上简略地记录了殷商王朝 的占卜言辞,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记言、 记事文字,也是书面文学的萌芽。
《尚书》是我国第一部散文集,它 是上古历史文献集。就文学而言, 《尚书》是中国古代散文已经形 成的标志。
《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 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 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遵的 “大经大法”,在历史上很有影响。
《论语》:孔子的贡献
孔子的历史贡献是把他以前的中国思想文化的
积累做了比较全面的清理总结,并传输给后代, 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主要基础。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首开私人授徒讲学之风。一
生发愤忘食,乐人忘忧,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把主要精力用在思想文化方面,目的是希图在 总结历史遗产的基础上,寻求出理想的政治、 道德、伦理规范,确立一个能体现这些规范的 理想人格模式,并由此确定解决社会现实问题 的方案和途径。
班固认为《左氏春秋》同《公羊传》、 《谷梁传》一样,是为解释《春秋》 而作的,因而称《左氏春秋》为《左 传》,即所谓“《春秋》三传”。 《公羊传》、《谷梁传》用问答形式 逐层阐释经文的“微言大义”,虽选 词严密、表述洗练,但由于只重训诂 释义,所以历来不为史学与文学研究 者所重视。

第五讲先秦历史散文及先秦诸子散文

第五讲先秦历史散文及先秦诸子散文
彪注)
义士形象 如鲁仲连义不帝秦、唐雎不辱使命、晏子
说齐王贵士,颜斶见齐宣王
机智之人 如“不死之药”
揭露统治者内部的丑恶之事 如郑袖谗魏美人、 秦宣太后欲以逢丑夫殉葬
三、《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贵的人生态度 ❖ 人物形象分析 ❖ 刻画人物的方法 ❖ 语言行动 ❖ 对比手法
二、《战国策》基本内容——主要反 映纵横家的思想
❖ 政治家、外交家 ❖ 如触龙说赵太后、邹忌讽齐王纳谏、冯谖客
孟尝君、赵威后问齐使 ❖ 个人主义者 ❖ 楚材晋用、朝秦暮楚 ❖ 如苏秦、张仪、陈轸 ❖ “战国之士,设心措施,无不出于诈”(鲍
“春秋三传” 《左传》主要是补叙其史实的, 属古文经,《公羊传》和《谷梁传》主要是 阐明其“微言大义”的,属今文经。
第二节 《左传》和《国语》
(春秋时代的散文)
一、《左传》概说
1、《左传》成书于战国初年——(春秋 三传)
2、左丘明
3、《《左左传传》》是和我国《现春存秋第一》部的记关事系详赡的编
年体断代史。其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 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 “ 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
1973年底,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 批帛书,其中有战国时代的纵横家说辞二 十七章,其中十一章内容是《战国策》有 的,另外十六章是《战国策》所没有的, 这部分可补《战国策》的不足。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王》
❖ 主旨两方面: ❖ 渲染苏秦的大段说辞,表现策士的雄辩和计
谋 ❖ 渲染苏秦发愤成功之后的显赫,宣扬功名宝
(3)议论语言——君子曰、仲尼曰的形式
君子曰:「潁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 及莊公。《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 類』,其是之謂乎!」
君子曰:「信不由中,質無益也。明恕而 行,要之以禮,雖無有質,誰能間之?茍 有明信,澗、溪、沼、沚之毛,蘋、蘩、 蕰、藻之況君子結二國之信,行之以禮,又 焉用質?風有《采蘩》、《采蘋》,雅有

先秦历史散文、诸子散文各列举五例。

先秦历史散文、诸子散文各列举五例。

先秦历史散文、诸子散文各列举五例。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先秦历史散文与诸子散文的典型代表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先秦时期的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占据了重要地位,不仅在文学风格上各具特色,而且在思想上也有深刻的表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子》
孟子,名轲,战国中 期鲁国邹(山东邹县)人。 幼年家境贫寒。受业于孔 子之孙孔伋(子思)的门 人,成为孔子之后又一儒 学大师,后世尊之为“亚 圣”。
•《孟子》 ——儒家
《孟子》
《孟子》
《孟子》的主要思想
• 民本思想:民贵君亲
• 仁政思想:仁者无敌 • 人性善论:人性向善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 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 人也。” ——《孟子〃公孙丑》
《老子》
老子,姓李, 名耳,又名老聃, 生活在春秋末期, 是楚国苦县人。 《老子》又称《道 德经》。
•《老子》 ——道家
先秦诸子散文-《老子》
• 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的形式,是先秦说理文的另 一形态 (区别于《论语》言近旨远、词约义丰的说 理,形象隽永的语言 ) • 共81章,上篇称为《道经》,下篇称为《德经》, 合称《道德经》。集中反映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探 讨的是玄妙的形而上学问题。更具抽象思维特质, 它的文学性,主要源于哲学表述中反映的情感和具 有诗意的语言。 • 老子哲学的理论基础是“道”,在探索宇宙原始, 追寻万物本源时,并未忘怀现实人生。强烈的自我 意识和愤世嫉俗的情感。其文章犹如一组辞意洗练 的哲理诗,采用大量的韵语,排比、对偶句式,行 文参差错落,常以比喻来表现深刻的哲理。
• 这是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也是一个思想发 达的时代,在中国学术史里是稀有的。 ——朱自清
(二)诸子散文的发展历程
• 第一阶段:春秋末至战国初 代表作品《老子》、《论语》、《墨子》 特点:篇幅短小,片段式,语录体,词约义丰,富 于哲理,并包含部分记事内容。 • 第二阶段:战国中期 代表作品《庄子》、《孟子》 结构完整,形象鲜明,富有文采,融入哲理。 • 第三阶段:战国末期 代表作品《荀子》、《韩非子》 文体更加成熟,议论和记叙的分工更加明确。说理 透彻,逻辑周密,常寓理于物,比喻生动。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3)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韩非子》
•《韩非子》 ——法家
先秦诸子散文-《韩非子》
• 韩非子生平。不仅是战国时期法家的集 大成者,也是战国末期集诸子学说之达 成的思想家。 • 《韩非子》:针对现实问题而发,对战 国时期的社会现实有冷峻的观察,主张 君主以法术威势制人,严刑峻法治国, 其文峻峭犀利,锋芒毕露,咄咄逼人所 向披靡。以论辩的透彻、逻辑的严密, 成为先秦诸子散文论辩艺术的集大成者。
• 春秋三传
• 《左传》:亦名《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 相传为鲁太史官左丘明所作。是第一部大规模叙 事作品,为后代叙事文典范。 • 《公羊传》:相传为战国时齐国人公羊高所著。 侧重解释《春秋》的微言大义。 • 《谷梁传》:相传为战国时鲁国人谷梁赤所著。 但后两传今人多认为系汉代作品。
《左传》
• 《论语》 ——儒家 • 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主要通过孔子及其弟子 的言行阐发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 • 语录体散文。主要通过孔子与其弟子之间及弟 子相互间交流问答的情景和内容的记述,以及 直接转述的片段语录,记录孔子的思想学说, 其中包含大量富有文采又具哲理性的格言。 • 《论语》全书共20章,每章又包含若干片断。 编排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非记于一时,也 非出自一人之手。编撰者可能是孔子的弟子或 再传弟子。
(1)以“仁”学为核心。
孔 子 的 主 要 思 想
• “仁”作为政治学说,是一种伦理本位的政治 哲学。主张实行礼治与德治。 •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 之。 •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 时。 •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 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先秦历史散文的产生和发展
《尚书》、《春秋》
《左传》、《国语》
《战国策》
历史散文发展概况
• 散文的萌芽: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
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
1、甲骨卜辞 散文的最早源头
把占卜日期、占卜人,占卜的事 情,甚至日后应验的情况刻在甲 骨之卜兆旁,这就是甲骨卜辞。
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 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
•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 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 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 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 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 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 礼运· 大同》
先秦诸子散文-《论语》 《论语》 ——儒家
记载孔子(前551-前 479)及其弟子的言行, 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 子纂录而成。编辑成书 在战国初年。 《论语》每篇标题取自 首章句中的两个字,各 篇之间没有时间的先后 顺序,每篇内各章之间 也没有共同的主题。
《墨子》
《墨子》的主要思想
• 兼爱 • 非攻
儒家思想要义
• 强烈的道德理想主义,以德育代替宗教。 • 重义轻利的价值观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何 必曰利。(孟子)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 其功。(董仲舒) • 构成“仁”学思想模式和“仁”学结构的因素 • 一、血缘基础,二、心理原则,三、人道主义、 四、个体人格 • 整体特征:实用理性 理性精神——以冷静、现 实的态度解说和对待事物。不迷信非理性的权威。 实用:着眼于解决社会人生的实际问题,较少进 行纯思辩的抽象思考。
《荀子》
荀子
•《荀子》 ——儒家
荀子(前313年-前238年), 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 因“荀”与“孙”二字古音 相通,故又称孙卿。战国时 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教 育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 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 论比较。荀况对重整儒家典 籍也有相当的贡献。
荀子名句
•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 详细完整的编年体断代史 。 • 《左传》记事起自鲁隐公元 年(前722),终于鲁悼公 十四年(前453),比《春 秋》增多二十七年。
《国语》
• 《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书中分别记载了周、鲁、齐、郑、 楚、吴、越八国的史实,因以记言 为主,故名《国语》。 • 记事上起周穆王,下迄鲁悼公,包 括的时代大体是西周末年至春秋时 期(约前1000—前440),前后共五 百多年。
• 诸子散文的内容涉及哲学、政治、伦理道德、农业、 军事、天文历法等各类领域,讨论的命题包括王道 与霸道、守旧与改良、礼治与法治、天与人、名与 实以及宇宙、人性、道德、教育等等。 • 其中没有专门的文学作品,但文化内涵丰富,不仅 对当时的社会发展和经济文化的进步有推动作用, 而且对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发挥了重要的奠基 作用。许多重要的思想成果至今仍对我们的文化产 生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 可以说诸子散文是我们全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一把 钥匙。
• 关于百家争鸣 指春秋末至战国时期中国学术界形成的一种自由 辩争与论战的风气,它是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社 会变革和等级冲突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 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条件 1、学术下移与“士”阶层的产生。 2、礼崩乐坏、诸侯割据的战乱局面中不同利益集 团对人才的争夺——“养士”之风。 3、社会发展对变革的要求,大量亟待解决的现实 问题与理论问题。学者们“思以其道易天下”。 4、由于没有统一的政权和权威的统治思想,学术 上未受到某家某派的控制,可以畅所欲言。
先秦散文
历史散文: 《尚书》《春秋》《左传》《国语》
《战国策》
先秦散文
诸子散文:《论语》《老子》《墨子》《庄子》
《孟子》《荀子》《韩非子
• 历史散文 以叙事纪实为主,但常穿插说 理内容,如游说论辩之辞、书信 等。 • 诸子散文 以说理议论为主,但亦有记叙 成分,如故事寓言等。 •
历史散文的基本问题
《庄子》
•《庄子》 ——道家
庄子,名周,字 子休,后人称之为 “南华真人”,战国 时期宋国人。著名的 思想家、哲学家、文 学家,是道家学派的 代表人物。后世将他 与老子并称为“老 庄”。
《庄子》
《庄子》的主要思想
• • • • 主张清静无为 万物齐同 崇尚顺应自然 崇尚精神超脱
庄周梦蝶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 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 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 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 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 之谓物化。” ——《庄子· 齐物论》
甲骨卜辞
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
• 占卜的时间——叙辞 • 占卜的内容——命辞
• 占卜的结果——占辞
• 占卜的验证——验辞
• 特征:记事比较简单,不成系统,保持 了商代记事文字的原貌。
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
2、铜器铭文
商代铜器铭文,反应了我们 早期记事记言文字由简至繁的 发展。大多有着一定程式,往 往使用习惯套语。商代铭文记 事比较简单,形式一律。
《尚书》和《春秋》

《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 编年体史书,它记事上起鲁隐 公元年(前722),下至哀公 十四年(前481)。
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弒其 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孔子 惧,作春秋。春秋者,天子之事也。 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 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孟子〃滕文公下》 维护周礼,反对僭越违礼行为, 贬斥邪说暴行,是《春秋》的主要 思想倾向。
《战国策》
• 《战国策》是一部记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 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按战国 时期秦、齐、楚、魏等十二国次序编订,记录 了战国初年到秦并六国近二百四十多年的历史。 • 《春秋》、《左传》、《国语》反应儒家思想, 《战国策》反映纵横家的思想和他们的人生观。 • 先秦别名《国策》《国事》《短长》《事语》 《长书》,到西汉末年时,刘向将此书进行整 理,才把它定名为《战国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