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

合集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以下统称单位)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

第三条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

第四条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第五条单位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

(二)重要性原则。

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内部控制应当关注单位重要经济活动和经济活动的重大风险。

(三)制衡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单位内部的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

(四)适应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经济活动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

第六条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

第七条单位应当根据本规范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并组织实施。

具体工作包括梳理单位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系统分析经济活动风险,确定风险点,选择风险应对策略,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单位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并督促相关工作人员认真执行。

第二章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第八条单位应当建立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机制,对经济活动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和客观评估。

经济活动风险评估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外部环境、经济活动或管理要求等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及时对经济活动风险进行重估。

关于重点单位内部控制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的说明1231

关于重点单位内部控制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的说明1231

关于重点单位《内部控制管理规范》和《内控手册》“征求意见稿”的说明根据昆明市内控办的统一工作部署,结合各单位前期基础评估的情况和现场调研,遵照《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的要求,目前各外部工作小组已初步完成各单位六大业务《内部控制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范和手册》。

现就后续完善说明如下:一、编制说明1.《规范和手册》现阶段编订工作着重实现符合内控规范的合规性要求,同时力求符合昆明市及行业主管部门现行相关外部法律法规的要求。

2.现阶段编订工作立足于各重点单位内控管理的实际需求,从单位层面、业务层面进行框架性设计,首要目标是使职责分工更明确,业务流程间衔接更严密,尤为关注预算与采购、合同及资产和项目的衔接问题,并重点针对采购、合同等相对薄弱环节进行梳理。

3.《规范和手册》现阶段编订工作过程中汇总采纳了《财政内控管理规范》和《财政内控业务规程》的意见。

二、后续工作安排1.征求各重点单位对《规范和手册》的意见,根据反馈意见和建议进行细化设计,包括:重点业务环节的办事程序、岗位职责、单据要件、办理时限。

2.结合昆明市一体化问题研讨工作的推进,分批落实。

针对市级预算单位共性问题的解决方案并结合各重点单位实际情况进行持续细化完善。

三.征求意见工作安排1.请各单位于 2016年1月15日前通过《重点单位内部控制管理规范反馈意见表》提交至市内控办公室。

重点就《规范和手册》(征求意见稿)提供意见和建议,重点包括:1)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六个业务内部控制管理规范的框架设计是否合理。

2)主要内容是否有缺失、与外部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是否冲突。

3)各业务间衔接关系是否合理。

2. 1月4日—1月15日,外部工作小组将对《规范和手册》的内容进一步细化,与规范的具体要求与各单位进行确认。

3. 1月15日后,进行专题研讨,进一步征求意见并落实。

2015年12月31日。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范本(2篇)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范本(2篇)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范本一、前言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有效履行其职责,保障公共利益,维护社会稳定,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范本,以指导和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总则1.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是确保组织的目标和目标的实现,保护公共利益,预防和控制各种风险。

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各个职能部门和工作岗位,适度强制,并在实施中灵活运用。

3.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是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充分利用和整合内外部资源,确保组织的各项工作按照规定的目标、政策和程序开展。

三、内部控制的要素1.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组织的目标,包括战略性目标、经营目标、运营目标和合规目标。

2. 内部控制的要素包括风险评估和管理、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和反馈。

四、风险评估和管理1. 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风险评估和管理机制,对各项工作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确定风险等级和处理措施。

2. 风险评估和管理的方法包括风险辨识、风险度量、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控。

3. 风险评估和管理应建立风险台账,记录各项工作的风险等级和处理措施的实施情况。

五、控制活动1. 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一套完整的控制活动程序,包括预防性控制、探测性控制和纠正性控制。

2. 预防性控制包括制定规章制度、实施内部审计和检查、建立岗位责任制等。

3. 探测性控制包括实施监督检查、开展巡视工作和重大问题的报告等。

4. 纠正性控制包括建立投诉渠道、处理重大问题和失误、追究责任等。

六、信息和沟通1. 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信息和沟通系统,确保信息的准确、及时和完整传递。

2. 信息和沟通的渠道包括内部报告、会议、通知、文件等。

3. 信息和沟通应保证信息的保密性、可靠性和真实性。

七、监督和反馈1. 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监督和反馈机制,对各项工作进行监督、评估和反馈,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浅析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浅析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浅析作者:晋晓琴来源:《财会通讯》2013年第13期2008年6月我国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企业规范),是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建设的纲领性文件;2011年11月财政部公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单位规范),填补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空白,为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提供了标准。

行政事业单位规范和企业规范相比,既有相同点,也有诸多不同点。

一、行政事业单位规范与企业规范异同(一)制定目的异同企业规范制定目的是“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单位规范制定目的是:“为了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和规范内部控制,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推进廉政建设,维护社会公众利益”。

两规范都有四个制定目的,而且既有微观制定目的,还有宏观制定目的;既包括短期制定目的,又包括长期制定目的。

从微观角度看,都是为了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或企业)加强和规范内部控制、提高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从宏观角度和长远看,都是为了维护社会公众利益。

不同之处是:企业规范的出台,对企业而言,还为了促进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对整个社会而言,最终为了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单位规范的出台还为了切实推进廉政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党和政府的工作部门,掌握着大量的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内部控制可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廉政建设的防火墙,确保各项活动有章可循,促进单位人员廉洁从政,从源头上和制度上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

(二)制定依据与适用范围异同两规范制定的共同依据是会计行业的基本法——《会计法》。

不同的是,单位规范的制定依据还有《预算法》,原因在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全部或部分来自于财政预算拨款,必须按照批准的计划或预算列支,而《预算法》是规范预算编制、预算审批监督和预算管理执行的基本法律;而企业规范的制定依据增加了《公司法》、《证券法》两部法律,这说明企业内部控制不仅仅是会计的职责,而是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监管为促进,以中介机构审计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实施机制。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征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征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征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文章属性
•【公布机关】财政部,财政部,财政部
•【公布日期】2024.07.26
•【分类】征求意见稿
正文
关于征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办法(征求意见
稿)》意见的函
财办会〔2024〕2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党中央有关部门办公厅(室),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办公厅(室),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秘书局,全国政协办公厅秘书局,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最高人民检察院办公厅,各民主党派中央办公厅(室),财政部各地监管局,有关人民团体办公厅(室),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的有关要求,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促进内部控制的持续改进,不断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
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等有关文件规定,我们研究起草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办法(征求意见稿)》。

现转去,请组织征求意见,并于2024年9月1日前将意见反馈至财政部会计司,反馈意见材料中请注明反馈单位、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财政部会计司米传军牛青清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南三巷3号,100820
联系电话:************61965183
电子邮箱:*****************
附件: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办法(征求意见稿)
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办法(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
财政部办公厅
2024年7月26日。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范文参考及内控培训会议纪要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范文参考及内控培训会议纪要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一、部门内部控制工作总体情况。

(一)部门层面内部控制工作协调机制的建立与运行情况。

为确保我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性、成效性,我单位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内部控制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和组织机构,确保本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有组织、有计划扎实有效进行,并对内控实施工作的领导、组织与协调、分解工作任务。

通过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切实做到有章可行,有据可依。

(二)部门层面内部控制工作的组织实施情况。

今年组织实施了X次内部控制领导小组会议,全面开展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工作。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集中进行内控手册的年度修订工作。

建立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切实规范业务流程和权力运行,防范和化解风险,内控手册经领导班子审议通过后颁布执行。

风险评估工作由内部控制工作小组完成,各部门积极配合,并提交了风险评估报告,完成内控手册的集中修订和开展专题培训工作。

(三)部门层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执行情况。

单位层面,内部控制可以有效沟通协调,权力运行制衡机制能够有效执行,内部管理符合国家规定及本单位的实际情况。

(四)部门层面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情况。

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部门设立在内审部门,协助单位分管纪检监察工作领导组织实施内部控制考核评价工作,负责制定考核评价工作方案,下发考核评价通知,组织开展考核评价工作,形成考核评价报告,提出责任处理意见和加强内部控制建议,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领导小组对各部门整改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促落实。

针对风险评估中发现的风险点,制定整改方案,压实整改责任,明确整改时限,达到“以评促控”、“以评促建”的效果。

二、部门内部控制报告审核情况。

(-)本部门内部控制报告审核检查情况。

经审核,内控报告材料完整,数据填列齐全,装订规范,无缺页;报告封面指标填列完整,单位填录内容在下拉选项的枚举范围内。

表内、表间勾稽关系正确,无技术性错误。

(-)本部门内部控制报告的规范性。

正式行文报送时经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或盖章,并加盖了单位行政公章。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规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规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和规范内部控制,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推进廉政建设,维护社会公众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党政工作部门、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以下统称单位)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

第三条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一系列制度、实施相关措施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的动态过程。

第四条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完整、财务信息真实准确,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第五条单位建立并实施内部控制应遵循制衡性原则、重要性原则、适应性原则以及成本效益原则。

第六条单位内部控制的要素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

第二章基本要求第七条单位领导班子对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

单位在实施内部控制时,应当充分发挥单位财会、内部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单位可以根据本规范的要求和单位的实际情况设置或确定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岗位,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建立实施及日常工作。

第八条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应当相互分离。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集体研究、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相结合的议事决策机制。

大额资金使用、大宗设备采购、基本建设等重大经济事项的内部决策,应当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

第九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

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主要包括预决算编制和绩效评价、资金管理、票据管理、印章管理、物资和固定资产的采购和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债务管理、经济合同管理,以及内部监督等。

单位应当明确岗位职责及分工,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与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与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与制度行政事业单位是指由政府设立、依法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的公共服务单位。

其主要任务是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同时也是政府实现民生目标的重要载体。

然而,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的行政、权力、服务属性,如果内部管理不规范,存在管理混乱、腐败现象,就会影响社会公信力,降低政府服务水平和公共形象。

因此,规范和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社会的必然选择。

一、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及其管理挑战1. 特殊性行政事业单位具有以下特殊性:(1)政治性。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都是政府官员、公务员,负责公共服务工作。

(2)权力性。

行政事业单位的运作过程中需要行使一定的行政权力。

(3)服务性。

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任务是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与政府和社会密切相关。

2. 管理挑战行政事业单位所面临的管理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结构不清晰,存在层级过多、审批繁琐、流程复杂等问题。

(2)信息管理不规范,缺乏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机制,数据存储和处理质量难以保证。

(3)人员管理问题。

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很容易出现人员岗位配备不当、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

(4)内部控制缺乏。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掌控不严,容易出现工作失误和腐败现象。

二、内部控制规范与制度定位——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合规性1. 内部控制规范的定义内部控制是指制定一系列管理规范和制度的过程,通过内部检查程序和掌控监管机制管理此项制度。

其目的是发现和遏制不当行为,减少经济损失和法律风险,并确保管理合规性。

2. 内部控制规范的基本要素内部控制规范的基本要素包括管理目标、管理策略、管理程序、内部检查、员工职责等。

(1)管理目标: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确保实现业务目标的合理性,保证资产和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防范和识别各种非法和不当行为。

(2)管理策略:业务流程的管理策略要遵循标准、规范的管理准则,减少操作和人为失误。

并且应考虑制度的完整性、相互衔接性和协调性。

行政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要求规范

行政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要求规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X第一局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X概述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X〔试行〕》的通知财会〔2012〕21号党中央有关部门,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各某某党派中央,有关人民团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局〕,某某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为了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X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根据《中华人民会计法》、《中华人民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我部制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X〔试行〕》,现给你们,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执行中有何问题,请与时反应我部。

财政部2012年11月29日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X〔试行〕的主体结构与内容《规X》共六章六十五条。

第一章总如此介绍了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X的适用X围、根本定义、主要目标与建立内控的原如此,并明确单位负责人对内控的责任。

第二章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主要介绍制定内部控制的评估机制,并强调了对风险评估的组织方式。

此外介绍了在单位层面和具体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风险评估时应当关注的主要事项。

并对内部控制的一般方法进展了介绍。

第三章单位层面内部控制通过介绍议事决策制度、单位关键岗位责任制、轮岗制度、岗位任职资格、会计制度与信息系统等方面,强调如何开展单位层面的内部控制第四章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第一节预算业务控制第二节收支业务控制第三节政府采购业务控制第四节资产控制第五节建设项目控制第六节合同控制第五章评价与监视强调建立内部控制监视制度,通过内部审计部门进展内控的定期不定期监视。

并指定专人负责单位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

通过派出机构对行政单位的内部控制进展监视和评价第六章附如此介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X执行的时间。

二、内部控制规X的主要意义《内控规X》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风险的防X和管控,包括对其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以与合同管理等主要经济活动的风险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第一条为了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和规范内部控制,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推进廉政建设,维护社会公众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合用于党政工作部门、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以下统称单位)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

第三条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一系列制度、实施相关措施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的动态过程。

第四条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完整、财务信息真实准确,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第五条单位建立并实施内部控制应遵循制衡性原则、重要性原则、适应性原则以及成本效益原则。

第六条单位内部控制的要素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

第七条单位领导班子对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

单位在实施内部控制时,应当充分发挥单位财会、内部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单位可以根据本规范的要求和单位的实际情况设置或者确定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者岗位,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建立实施及日常工作。

第八条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应当相互分离。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集体研究、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相结合的议事决策机制。

大额资金使用、大宗设备采购、基本建设等重大经济事项的内部决策,应当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

第九条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部门互审等控制措施。

第十条单位应当综合考虑经济活动的规模、复杂程度和管理模式等因素,为内部控制关键岗位配备能力和资质合格的业务人员。

财会、内部审计等部门负责人必须具备与其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资质和能力。

单位应当切实加强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

第十一条单位应当建立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机制,对经济活动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和客观评估。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DOC)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DOC)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解读第一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起源、定义和体系一、内部控制的起源1.产生在西方,最初的控制形式是“内部牵制”。

这种古老的管理思想发源于古埃及的国库管理制度,即公元前 3 600年以前的美索不达米亚文化时期。

其理论基础是假设两个人或部门无意识地犯同样错误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以及假设两个人或部门有意识地串通舞弊的可能性也是很小的。

直到20世纪初,企业管理依然继承了这种以业务授权、职责分工、双重记录、定期核对等为内容的内部牵制的基本思想。

1992年9月,由美国国会的“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并由美国会计学会(AAA)、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内部审计师协会(IIA)、财务经理协会(FEI)和管理会计学会(IMA)等多个专业团体组织参与的“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发布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并明确了有关定义。

2.安然事件指2001年发生在美国的安然公司破产案以及相关丑闻。

安然公司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商品和服务公司之一,名列《财富》杂志“美国500强”的第七名,自称全球领先企业。

在2001年宣告破产之前,安然拥有约21 000名雇员,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力、天然气以及电讯公司之一,2000年披露的营业额达1 010亿美元之巨。

公司连续六年被《财富》杂志评选为“美国最具创新精神公司”然而,在2001年10月安然公司突然在资产负债平衡表上曝光出了高达6.18亿美元的亏损。

2001年12月2日,公司向纽约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这个拥有上千亿资产的公司在几周内破产,该案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宗破产案,它是公司持续多年精心策划、乃至制度化系统化的财务造假丑闻。

它严重挫伤了美国经济恢复的元气,重创了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信心,引起美国政府和国会的高度重视。

“安然事件”通过安然事件,我们认识到,企业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制度密切联系,既不能否定股票期权制、审计委员会、内部控制的正面作用,但也不能对它们的作用过分依赖和夸大,而需要将各种制度安排,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外部审计制度协同起来。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浅析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浅析
( 四) 内部控 制措 施 问题
规 范体 系 的架构 有 所 不 同 , 政 事业 单 位 内控 不 一 行 定 由财 务部 门牵 头 , 些 单 位 的 内控 宜 由上 级 主管 有 财 务部 门牵 头 。
总的来 说 , 行政 事 业 单 位 针 对 具体 业 务 事 项 已
有 很 多管控 制度 和 工 作 流 程 , 这 些 目前 散 落 在 各 但 个 具体 制 度和 流程 中 , 形 成 规 范体 系 , 利 用 《 未 应 规 范》 的颁布 实施 之 机 , 据 自身 职 能 部 门 的特 点 , 根 设
称《 规范》 , ) 大大加速了这一行动的步伐。 据 新华社 今 年 1 的报 道 , 国开展 “ 月 全 小金 库 ” 专 项 治理 工 作 三 年来 , 查 处 了 6 2 共 07 2个 、 及 金 涉
额 35 8 1. 6亿 元 的 “ 金 库 ” 专 项 治 理 工 作 结 束 小 。 后 ,小 金库 ” 理 工 作 将 转 向制度 化 、 范 化 和 常 “ 治 规
方面管理。而这些 , 都是处于征求意见 中的《 规范》
需 要着 力做 的工作 。 加强 内控建 设 是 行政 事 业 单 位 的 内在 需 求 , 也 是相 当迫 切 的工 作 需求 。长期 以来 , 由于 行 政 事业
收 稿 日期 :0 2—0 O 21 7一 7
业单位依靠财政拨款 , 收支平衡 , 内控不以经济业务 活动为主要 内容 , 不带经营色彩 , 财会工作并不讲求 效益化 , 缺乏内部压力 ; 行政事业单位 内控相对于企
而言, 内部 审 计 是 内部 控 制 系 统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象 的直接 性 、 方法 的专 门性 、 能作用 的管理性 和 执 职 行者 的群 众性 。因此 , 既然 有 区别 , 不 能 以监 督 取 就 代 审计 , 以审计 取代 监督 , 或 而应 使两 者并 行不 悖 地 发挥 其应 有 的作用 。因此 , 议将 “ 建 内部监 督 ” 改 修

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意见建议

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意见建议

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意见建议建议一:加强内部控制意识培训,提高领导和员工对内控制度的认识。

内部控制制度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而是全员参与的工作,需要全员共同努力。

建议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严格执行,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制度的有效性。

建议三:加强信息沟通和衔接,避免账物分离的情况发生。

会计主体单位和核算部门需要加强沟通和协作,确保账物一致,避免资产管理出现问题,从而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建议四: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适应内部控制工作的需要。

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业务素质,才能更好地推进内部控制工作。

建议五:加强外部监督,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实质性检查。

财政、审计部门需要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推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完善。

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核算存在不规范的现象,资产管理不规范,资产家底不清。

这些问题可能源于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够高,或者是单位对会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会计核算不规范,资产管理混乱,导致单位的财务数据不准确,无法及时了解单位的财务状况,也无法为财务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

例如,某些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过于宽松,缺乏有效的预算管控措施,导致预算执行不力。

同时,一些单位的内部控制措施不够严格,存在漏洞和缺陷,容易被人为操纵,从而影响单位的财务安全。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的建议一)增强内控意识,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内控意识,提高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视程度。

单位一把手应该认识到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实施。

同时,单位应该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和准确性,确保资产家底清晰。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见征求稿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见征求稿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见征求稿篇一: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征求附件2: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的说明为了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和规范内部控制,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我们在深入研究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拟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范》)。

现就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规范》的制定背景和起草过程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和经济活动的合规合法性总体上得到不断提升。

但是,部分单位仍存在管理制度设计不完善,实际执行不到位,监督走过场等问题。

具体表现为有些单位经济管理混乱,缺乏内部控制,造成资产损失浪费;有些单位利用虚假发票或掩盖不合规支出,或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更有甚者采用“白条抵库”、虚构业务等方式贪污挪用财政资金。

此外,出借银行账户、违规处置国有资产、未经批准擅自对外签订经济合同等现象也时有发生。

因此,有必要通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来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范行政事业单位的重大经济活动风险。

调研中,有关部门的专家和实务工作者都反映,制定统一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一是能够提高各部门、各单位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增强单位领导班子的风险管控意识,促进各单位加强和规范内部控制;二是为打击发票违法犯罪和治理“小金库”问题提供制度性保障,防止国家财政收入和国有资产的流失,遏制腐败现象;三是将预算、收支、资产管理、基建、经济合同、内外监督等纳入一个统一的管控体系中,在保障财政资金安全的同时便于单位内各部门之间形成联动机制,提高资金使用的绩效。

我们在借鉴《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基础上,重点把握行政事业单位特点、研究内部控制基本理论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适用性,理清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有关法律法规与《规范》的关系,同时借鉴美国联邦政府内部控制准则等国外规范,扎实推进基础性研究工作。

形成规范讨论稿后,我们向财政部内十个相关司局正式书面征求意见,并深入北京、广西、福建、深圳、青海、江苏等省、市基层单位进行实地调查研究。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见及建议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见及建议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见及建议一为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财政部于年月正式发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年]号)并于月起全面正式实施。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基建、科研、后勤和物资采购等多项经济活动。

另外,事业单位附属单位较多,经常性、非经常性经济活动众多,大部分资金由国家财政投入,内部控制尤为重要。

其控制程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单位的正常运行、国有资产的管理,甚至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

加强内控管理,可厉行勤俭节约,杜绝各种名义的铺张浪费,监督日常业务运行,促进内控工作的有效运行。

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还是保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防止贪污、舞弊行为发生的重要手段,也是强化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确保工作目标有效实现的重要措施。

本文总结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普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工作提出相应对策,认为内部控制建设应围绕单位整体系统建设进行,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我国现阶段事业单位内控存在的问题(一)内部控制停留在文字层面,内控意识薄弱事业单位相对企业而言,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较低。

虽然很多事业单位建立了一系列的内部控制制度,但由于历史原因和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内部控制工作只停留在“纸上文章”和应付检查层面,未对执行和监管起到指导作用。

甚至有些事业单位认为内控成本过高,造成单位办事手续繁琐,不利于运行效率提高,因而对内控的执行缺乏积极性。

(二)缺乏高水准内控管理人员从整体来看,事业单位内控人员的素质偏低,尤其在一些基层单位,内控知识缺乏,或缺少相应的内控经验,内控人员难以胜任工作,不能有效的实现内部控制所预测的效果,导致内控执行时缺乏必要的力度,使内控失效。

(三)内控制度残缺,内控机构缺乏独立性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所规范的范围过于狭窄,导致制度成为摆设或者残缺的现象。

此外,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机构不具备独立性,我国事业单位所设立的内部控制机构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范文(三篇)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范文(三篇)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范文一、前言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有效履行其职责,保障公共利益,维护社会稳定,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范本,以指导和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总则1.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是确保组织的目标和目标的实现,保护公共利益,预防和控制各种风险。

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各个职能部门和工作岗位,适度强制,并在实施中灵活运用。

3.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是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充分利用和整合内外部资源,确保组织的各项工作按照规定的目标、政策和程序开展。

三、内部控制的要素1.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组织的目标,包括战略性目标、经营目标、运营目标和合规目标。

2. 内部控制的要素包括风险评估和管理、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和反馈。

四、风险评估和管理1. 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风险评估和管理机制,对各项工作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确定风险等级和处理措施。

2. 风险评估和管理的方法包括风险辨识、风险度量、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控。

3. 风险评估和管理应建立风险台账,记录各项工作的风险等级和处理措施的实施情况。

五、控制活动1. 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一套完整的控制活动程序,包括预防性控制、探测性控制和纠正性控制。

2. 预防性控制包括制定规章制度、实施内部审计和检查、建立岗位责任制等。

3. 探测性控制包括实施监督检查、开展巡视工作和重大问题的报告等。

4. 纠正性控制包括建立投诉渠道、处理重大问题和失误、追究责任等。

六、信息和沟通1. 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信息和沟通系统,确保信息的准确、及时和完整传递。

2. 信息和沟通的渠道包括内部报告、会议、通知、文件等。

3. 信息和沟通应保证信息的保密性、可靠性和真实性。

七、监督和反馈1. 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监督和反馈机制,对各项工作进行监督、评估和反馈,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城西小学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意见或建议

城西小学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意见或建议

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意见或建议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实践中逐步产生、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它是以一种强调以预防为主的制度,目的在于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和程序来防止错误和舞弊的发生,提高管理的效果及效率。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指主要通过会计工作和利用会计信息对行政事业单位各项活动所进行的指导、调节、约束和促进等活动,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社会效率。

在信息管理时代,加强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对于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保证国家财政资金的安全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一、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必要性1.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内控制度通过制定和执行业和业务处理程序、科学的职责分工,使会计资料在相互牵制的条件下产生,从而有效地防止错误和弊端的发生,保证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一些单位没有完善、有效的内控制度,致使会计资料在传递过程中因相互脱节而发生问题,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所以,科学、完善的会计内控制度是保证及时为单位工作提供可靠、准确的会计信息的基础。

2.依法理财的关键为促进单位会计内控制度建设加强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强化内部自我约束机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会计法》明确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会计法》是深化会计改革,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保障。

而且,会计内控制度能够保证国家对各单位的宏观控制。

国家制定的一系列财经纪律及法规都要求各单位通过制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来落实,各单位通过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实现自我约束。

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若干建议从总体上考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1.加强单位负责人的自觉控制意识。

内部控制成败如何取决于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控制意识和行为,而单位负责人内部控制自觉意识和行为又是关键。

有时内部控制本身也有局限性,主要是单位领导人控制的随意性,或不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使“人治”因素增大。

因此,提高单位负责人自觉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和规范内部控制,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推进廉政建设,维护社会公众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党政工作部门、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以下统称单位)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

第三条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一系列制度、实施相关措施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的动态过程。

第四条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完整、财务信息真实准确,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第五条单位建立并实施内部控制应遵循制衡性原则、重要性原则、适应性原则以及成本效益原则。

1第六条单位内部控制的要素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

第二章基本要求第七条单位领导班子对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

单位在实施内部控制时,应当充分发挥单位财会、内部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单位可以根据本规范的要求和单位的实际情况设臵或确定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岗位,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建立实施及日常工作。

第九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

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主要包括预决算编制和绩效评价、资金管理、票据管理、印章管理、物资和固定资产的采购和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债务管理、经济合同管理,以及内部监督等。

单位应当明确岗位职责及分工,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单位应当实行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业务人员和部门负责人的轮岗制度。

不具备轮岗条件的单位应当替代采取专项审计、部门互审等控2制措施。

第十条单位应当综合考虑经济活动的规模、复杂程度和管理模式等因素,为内部控制关键岗位配备能力和资质合格的业务人员。

财会、内部审计等部门负责人必须具备与其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资质和能力。

单位应当切实加强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

第十一条单位应当建立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机制,对经济活动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和客观评估。

经济活动风险评估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如单位业务环境、经济活动规模、复杂程度或管理模式等发生重大变化,应及时进行重估。

第十二条单位可以根据本规范的要求和单位的实际情况成立风险评估工作小组。

单位应当采取必要措施保证经济活动风险评估工作的权威性、独立性和及时性。

经济活动风险评估结果应当形成书面报告,指出关键风险点,提出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和建议。

评估书面报告完成后应当及时提交单位领导班子,并归入档案保管。

第十三条单位进行经济活动风险评估时,应当重点关注下列风险:(一)单位是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了内部管理制度,是否督促工作人员认真执行内部管理制度。

(二)单位是否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议事决策机制,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监督是否实现有效分离。

3(三)内部控制有效实施情况是否纳入单位内部相关部门及其分管领导的考评体系。

(四)内部控制关键岗位的设臵、人员配备等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内部控制要求。

(五)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人员轮岗、部门互审等制度是否得到有效实施。

(六)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人员离岗或工作交接是否存在责任不清和相关资料丢失等情况。

(七)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人员是否定期接受培训,及时全面掌握国家有关预算、收支、政府采购、资产和债务管理、基本建设、经济合同管理、会计核算等各项规定,以及单位相关的内部管理制度。

(八)单位是否建立预算编制部门与预算执行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单位的预算编制是否合规合理,预算执行中是否存在无预算、超预算支出及预算执行进度明显滞后或超前的情况,决算编报是否及时准确。

(九)单位是否明确收支流程和审核、审批权限,是否建立印章和票据管理制度,是否存在使用虚假发票套取资金的情况。

(十)单位的政府采购业务是否合规,资产管理的各项机制是否建立健全,是否存在侵占、挪用、不当处臵资产等情况。

(十一)单位建设项目的立项、概预算编制和招标是否合规,记录是否全面,竣工决算是否及时,是否存在利用招标、建设物资采购私设“小金库”及收受商业贿赂的情况。

4(十二)单位大额债务的举借和偿还是否经过充分论证,并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决策,债务管理流程是否明晰、职责是否明确,单位是否存在无力偿还债务的情况。

(十三)单位是否存在未经授权对外订立合同的情况,是否违反相关规定签订对外担保、投资和借贷等合同,是否存在利用虚假合同套取资金的情况,是否存在已发生经济收入但不订立合同或不交存合同而私设“小金库”的情况。

(十四)单位是否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对经济活动的重要环节开展定期和不定期检查,是否对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单位对外部和内部监督检查,以及经济活动风险评估中所发现的本单位存在的问题,是否及时按要求进行整改。

(十五)其他经济活动风险。

第十四条单位内部控制措施一般包括:(一)预算控制。

要求单位加强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调整、决算编报、绩效评价等环节的管理,强化对经济活动的预算约束,实现对经济活动风险控制。

(二)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

要求单位合理设臵内部控制关键岗位,明确划分职责权限,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

(三)内部授权审批控制。

要求单位明确内部授权审批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相关内容,建立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会签制度。

相关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办理业务。

5(四)业务流程控制。

要求单位结合经济活动的性质、范围、规模和内部控制要求,明确各项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明确流程中计划、审批、执行、监督等环节的要求,做到各流程手续完备,相关文件、记录和凭证完整。

(五)资产保护控制。

要求单位建立资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制度,采取资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措施,确保资产安全完整。

单位应当严格限制人员未经授权动用和处臵资产。

(六)会计系统控制。

要求单位建立健全本单位会计管理制度,强化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告处理程序,加强会计档案管理。

(七)信息技术控制。

要求单位通过指定专门机构或岗位对信息系统建设实施归口管理,规范信息系统开发、运行和维护流程,建立用户管理制度、系统数据定期备份制度、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和泄密责任追究制度等措施,将经济活动及其内部控制流程嵌入单位信息网络系统中,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因素,保护信息安全。

第三章预算控制第十五条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调整、决算编报、绩效评价等内部预算管理工作机制。

6第十六条单位的预算编制应当做到程序恰当、方法科学、编制及时、数据准确。

(一)单位应当指定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归档并及时更新与预算编制有关的各类文件,定期开展培训,确保预算编制人员及时全面掌握相关规定。

(二)单位应当建立内部预算编制部门与预算执行部门、资产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确保预算编制部门及时取得和有效运用财务信息和其他相关资料,实现对资产的合理配臵。

第十七条单位应当严格根据批复的预算安排各项收支,确保预算严格有效执行。

单位应当建立预算执行的适时分析机制。

财会部门定期核对单位内部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报告和已掌握的动态监控信息,确认各部门的预算执行完成情况。

单位根据财会部门核实的情况定期予以通报并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议,研究、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第十八条单位应当根据行业和单位特点,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资金保障机制,明确资金报批和使用程序。

因突发事件等不可预见因素确需调整预算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应急预案办理。

第十九条单位应当加强决算管理,确保决算真实、完整、准确,建立健全单位预算与决算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机制。

7第二十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机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本单位具体情况建立绩效评价指标,明确评价项目和评价方法,加强业务或项目成本核算;通过开展支出绩效评价考核,控制成本费用支出,降低单位运行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第四章收支控制第二十一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收入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

根据收入来源和管理方式,合理设臵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收款、开票与会计核算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第二十二条各项收入应当由单位财会部门统一收取并进行会计核算,其他部门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办理收款业务,严禁设立账外账和“小金库”。

业务部门应在涉及收入的合同协议签订后及时将合同副本交存财会部门备案,确保各项收入应收尽收,及时入账。

财会部门应当定期检查收入金额是否与合同约定相符;对应收未收项目应当查明情况,明确责任主体,落实追缴责任。

第二十三条有政府非税收入征缴职能的单位,应当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按照法定项目和标准征收政府非税收入,并及时、足额上缴国库,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

8单位应当指定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归档并及时更新与政府非税收入有关的文件,定期开展培训,确保主管领导和业务人员及时全面掌握相关规定。

第二十四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票据管理程序和责任制度。

财政票据等各类票据的申领、启用、核销、销毁均应履行规定手续。

单位应当按照规定设臵票据专管员,建立票据台账,做好票据的保管和序时登记工作。

票据应当按照顺序号使用,不得拆本使用。

每位负责保管票据的人员要配臵单独的保险柜等保管设备,并做到人走柜锁。

单位不得违反规定转让、出借、代开、买卖财政票据,不得擅自扩大财政票据的适用范围。

第二十五条单位内部应当定期和不定期检查、评价收入管理的薄弱环节,如发现问题,应当及时整改。

重点关注:长期挂账的往来款项和冲减支出的交易或事项是否真实;挂账多年的应收款项是否及时进行追缴,确实无法追缴的,是否按照规定程序报批后处理;已核销的应收款项是否按照“账销、案存、权在”的要求,保留继续追缴权利,明确责任人追缴义务;与收入相关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六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支出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

合理设臵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支出申请和内部审批、付款审批和付款执行、业务经办和会计核算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第二十七条单位应当按照支付业务的类型,完善支出管理流程,明确内部审批、审核、支付、核算和归档等支出各关键岗位的职9责权限。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应当严格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

(一)加强支出审批控制。

明确支出的内部审批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

审批人应当在授权范围内审批,不得超越权限审批。

重大支出应当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决策,重大支出标准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二)加强支出审核控制。

全面审核各类付款凭证及其附件的所有要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