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敏试验

合集下载

药敏试验方法

药敏试验方法

一、纸片扩散法该法是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滤纸片贴在已接种了测试菌的琼脂表面上,纸片中的药物在琼脂中扩散,随着扩散距离的增加,抗菌药物的浓度呈对数减少,从而在纸片的周围形成浓度梯度。

同时,纸片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的菌株不能生长,二抑菌范围外的菌株则可以生长,从而在纸片的周围形成透明的抑菌圈,不同的抑菌药物的抑菌圈直径因受药物在琼脂中扩散速度的影响而可能不同,抑菌圈的大小可以反映测试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并与该药物对测试菌的MIC呈负相关。

二、稀释法稀释法药敏试验可用于定量测试抗菌药物对某一细菌的体外活性,分为琼脂稀释法和肉汤稀释法。

实验时,抗菌药物的浓度通常经过倍比(lg2)稀释,能抑制待测菌肉眼可见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成为最小抑菌浓度(MIC),一个特定抗菌药物的测试浓度范围应该包含能够检测细菌的解释性折点(敏感、中介和耐药)的浓度,同时也应该包含质控参考菌株的MIC.2.1 琼脂稀释法首先制备含抗菌药物的琼脂稀释平板。

再接种待测菌株,然后是结果判读。

2.2 肉汤稀释法三、抗生素浓度梯度法四、自动化仪器法一、实验材料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可去生化试剂店购买,做不同细菌的药敏试验可选择不同的培养基,如做大肠杆菌的药敏试验可选择普通营养琼脂或麦糠凯培养基。

做沙门氏菌可选择血清培养基。

药敏试纸:购买或自制(详见实验准备)细菌:待做药敏试验的细菌仪器:接种环、酒精灯、打孔器、牛津杯、移液器、滴头二、实验准备2.1 药敏片的准备:购买或自制2.1.1 制备方法:取新华1号定性滤纸,用打孔机打成6毫米直径的圆形小纸片。

取圆纸片50片放入清洁干燥的青霉素空瓶中,瓶口以单层牛皮纸包扎。

经15磅15-20分钟高压消毒后,放在37℃温箱或烘箱中数天,使完全干燥。

2.1.2 抗菌药纸片制作:在上述含有50片纸片的青霉素瓶内加入药液0.25毫升,并翻动纸片,使各纸片充分浸透药液,翻动纸片时不能将纸片捣烂。

同时在瓶口上记录药物名称,放37℃温箱内过夜,干燥后即密盖,如有条件可真空干燥。

药敏试验判断标准

药敏试验判断标准

药敏试验判断标准药敏试验是测定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程度,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药敏试验判断标准的主要内容:1. 耐药性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不敏感或耐受。

在药敏试验中,如果细菌生长不受某种抗菌药物抑制或生长速度与对照菌株相比无明显减慢,则该菌株被认为对这种抗菌药物耐药。

2. 中介中介是指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的作用处于不敏感与耐药之间。

在药敏试验中,如果细菌生长受到抑制,但生长速度仍高于对照菌株,则该菌株被认为对这种抗菌药物中介。

3. 敏感敏感是指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高度敏感。

在药敏试验中,如果细菌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甚至无法生长,则该菌株被认为对这种抗菌药物敏感。

4. 耐药谱耐药谱是指某一菌种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通过药敏试验,可以测定某一菌种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谱,帮助医生了解该菌种对哪些抗菌药物有效,哪些无效。

5. 药敏试验结果与临床疗效药敏试验结果只能作为临床用药的参考,而不能完全替代临床疗效。

在实际治疗中,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如病情、生理状况、药物耐受性等因素来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6. 交叉耐药交叉耐药是指某种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对其他抗菌药物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耐药性。

这种现象在药敏试验中需要注意,避免误导临床用药。

7. 药物代谢和动力学药物代谢和动力学是影响药效的重要因素。

通过药敏试验,可以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和动力学特征,以便更好地掌握药物的使用方法,提高药效。

8. 药物配伍禁忌在联合用药时,需要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

某些抗菌药物之间可能存在配伍禁忌,这在药敏试验中需要加以注意,以避免用药不当引起的不良反应。

总之,药敏试验判断标准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程度,为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提供依据。

同时需要注意交叉耐药、药物代谢和动力学、药物配伍禁忌等因素的影响,以提高药效并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药敏试验科普

药敏试验科普

药敏试验怎么做
E试验
E试条是一条5mm*50mm无孔试剂载体, 一面固定有预先制备, 浓度呈连续指数增 加稀释抗生素, 另一面有读数和判别刻度。 将E试条放在细菌接种过琼脂平板上, 经孵 育过夜, 围绕试条显著可见椭圆形抑菌圈, 圈边缘与试条交点刻度浓度即为抗生素抑 制细菌最低浓度。
点击添加标题
药敏试验方法对比
• 青霉素(R) 苯唑西林(R) 万古霉素(S):对所有青霉素类、头孢类、和其他β- 内酰胺
类抗生素均耐药 ,此外对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交叉耐药 ,严重感染唯一有效抗生 素是万古霉素 。因此 ,对于轻症感染可选择喹诺酮类、 四环素类、复方磺胺、磷霉素等联 合用药; 重症感染可选择糖肽类 ,如万古霉素或替考拉宁联合利福平; 尿路感染可以选择 呋喃妥因、复方磺胺、环丙沙星。
药敏试验科普
目录
一 、什么是药敏试验 二 、药敏试验怎么做 三 、药敏试验结果代表什么 四 、常见致病菌药敏结果
一 、什么是药敏试验
药敏试验概念
经过模拟体内环境条件, 测试分离自病 人体内感染部位病原菌对常见抗生素敏 感性, 即抗生素对目标细菌抑制能力, 从而估计抗生素诊疗效果一个体外试验 方法。
优点 : 操作简单, 反复性好 ; 成本低, 无需特殊设 备 ; 灵活选择抗菌药 品 ; 结果轻易了解
缺点 : 不适合生长缓慢或者 生长速率不一样菌株 以及一些苛养菌
纸片扩散法
稀释法
优点 : 标准化方法, 结果可 靠 ; 检测菌范围更广 ; 定量检测 ; 愈加好反 应菌株耐药情况
缺点 : 操作费事费力
√ 抗生素的选择: • 青霉素(S) :表示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均敏感 。因此 ,青霉素为首选抗生素 ,可选择

药敏试验方法简介

药敏试验方法简介

药敏试验误差来源及控制
THANK YOU.
谢谢您的观看
合理设置对照组
在药敏试验中,应设置对照组以排除干扰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药敏试验对环境、温度、湿度等条件要求较高,需要严格控制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药敏试验的局限性
试验条件限制
对于一些低浓度药物或间歇性发作的病原体,药敏试验可能会出现假阴性结果。
检测灵敏度不高
药敏试验只能检测药物对病原体是否敏感,无法预测患者使用药物后是否会出现不良反应。
应用范围
操作步骤
分子生物学药敏试验需要对细菌基因进行提取、扩增和测序等操作,然后根据测序结果分析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定义
分子生物学药敏试验是一种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药敏试验方法,通过检测细菌基因序列的变化,判断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应用范围
分子生物学药敏试验适用于一些特殊类型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如耐药菌感染等。
微生物耐药性的传播方式
微生物耐药性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传播,如基因突变、质粒传递、细胞重组等。
要点三
抗生素的抗菌谱和抗菌活性
抗生素的抗菌谱是指其能够抗菌的微生物种类范围,而抗菌活性则是指抗生素对特定微生物的抑菌或杀菌能力。
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微生物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机制包括抗生素泵出机制、药物靶点改变机制、药物修饰机制等。
药敏试验的实验方法
药敏试验的种类及方法
03
常规药敏试验
定义
常规药敏试验是一种测定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的经典方法,通过在体外培养基上测定细菌生长情况,从而判断细菌对物稀释、细菌培养和结果观察等步骤。
应用范围
常规药敏试验适用于各种需要进行抗菌治疗的感染性疾病。

药敏试验名词解释

药敏试验名词解释

药敏试验名词解释药敏试验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用于评估不同细菌株对特定药物的敏感性或耐药性。

其目的是确定细菌是否对某种药物产生抗药性,并帮助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

下面是对药敏试验中常见名词的解释。

1.抗生素: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灭细菌的化学物质。

常见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四环素、氨基糖苷类等。

药敏试验通过测试不同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来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2.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是指在药敏试验中,能够完全抑制特定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MIC越低,说明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越高。

3.抗生素敏感性:指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程度。

当细菌的MIC 值低于临床常用浓度,细菌被认为是敏感的。

抗生素敏感性通常按照不同级别分类,如“敏感”、“中度敏感”、“耐药”等。

4.抗生素耐药性:指细菌对抗生素的抗性能力。

当细菌对某种抗生素的MIC高于临床常用浓度,细菌被认为是耐药的。

抗生素耐药性可能是天然的(细菌天生对某种抗生素具有抗性)、获得性的(细菌通过突变或基因水平的转移获得抗性)等。

5.药敏试验盘(Drug Sensitivity Test Plate):是一种专门用于药敏试验的实验盘。

盘上含有不同种类的抗生素,通过在试验皿中施加抗生素盘来测试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6.纸片扩散法(Disk Diffusion method):是常用的药敏试验方法之一。

在试验皿上,将含有不同抗生素的纸片放置,观察细菌生长的抑制情况。

通过测量细菌生长的抑制直径,来评估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7.自动化药敏试验系统: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出现了许多自动化的药敏试验系统。

这些系统可以快速、准确地评估细菌对多种药物的敏感性,提高药敏试验的效率和精确度。

8.多重耐药(Multidrug-resistant, MDR):指细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

多重耐药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非常低,临床治疗难度较大,也容易引发传染病的控制问题。

药敏试验实验报告

药敏试验实验报告

药敏试验实验报告概述:药敏试验是一种用来测试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的实验方法。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不同药物对细菌的杀菌效果,评估药物的抗菌活性。

通过实验结果,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选择合适药物治疗感染的依据。

实验步骤:1. 细菌培养:从临床患者的感染部位采集样本,进行无菌处理后,接种于含有丰富营养物质的琼脂培养基上,利用恒温培养箱在37摄氏度下培养。

2. 药物制备:根据实验要求选用常见的抗生素药物,配制合适浓度的药物溶液。

3. 药敏纸片实验:将药敏纸片铺在含有培养菌的琼脂平板上,利用吸管滴取一定量的药物溶液滴在药敏纸片上。

将琼脂平板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4. 结果观察:观察培养基上的药物液滴周围是否出现抑菌圈,测量抑菌圈的直径。

根据抑菌圈的大小和药物浓度的对应关系,判断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

实验结果:通过对不同抗生素药物的实验观察,我们得到了如下结果:1. 对照组:在没有添加药物的培养基上,细菌在一定时间内呈现正常生长。

2. 敏感性试验:观察到在添加了某些药物后,细菌周围出现了抑菌圈。

抑菌圈的直径越大,说明细菌对该药物的敏感性越高。

根据抑菌圈的直径,我们判断药物的敏感性分为不同级别。

3. 抗药性试验:观察到在添加了某些药物后,细菌周围未出现抑菌圈,或抑菌圈的直径很小。

这说明细菌对该药物的敏感性较低,甚至产生了抗药性。

讨论和分析:通过药敏试验的结果,我们可以根据细菌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感染。

药敏试验是临床医生进行抗生素选择的重要依据之一。

根据不同细菌的敏感性结果,医生可以根据药物的目标细菌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进行治疗。

同时,药敏试验也可以帮助医生监测和了解细菌对药物的抗药性情况。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一些细菌逐渐产生了对药物的抗药性。

通过药敏试验,可以及早发现和监测细菌的抗药性情况,为防控细菌抗药性提供依据。

然而,药敏试验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该试验只能测试抗生素对细菌的杀菌效果,不能完全模拟临床环境中抗生素的药效。

医学检验药敏实验报告

医学检验药敏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药敏试验二、实验目的1. 了解本次实验所选细菌对多种抗生素的敏感性。

2.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三、实验原理药敏试验是指在体外条件下,测定抗生素对细菌的抑制作用,以判断细菌对某一种或几种抗生素的敏感性。

实验原理主要基于抗生素对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通过观察细菌生长情况,确定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

四、实验材料1. 细菌菌种: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等。

2. 抗生素:氨苄西林、头孢噻肟、阿莫西林、头孢他啶、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等。

3. 琼脂平板、无菌棉签、移液器、酒精灯、培养箱等。

五、实验方法1. 将细菌菌种接种于琼脂平板上,培养至适宜生长。

2. 在琼脂平板上均匀涂布抗生素纸片,用无菌镊子轻轻压紧。

3. 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培养24小时。

4. 观察并记录细菌生长情况,确定抗生素的抑菌圈直径。

六、实验步骤1. 菌种培养:将细菌菌种接种于琼脂平板,培养24小时。

2. 药敏纸片制备:将抗生素纸片用无菌镊子取出,均匀涂布于琼脂平板上。

3. 观察与记录: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培养24小时后观察并记录抑菌圈直径。

七、实验结果1. 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均表现为敏感。

2.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均表现为耐药。

3. 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均表现为敏感。

八、讨论与分析1.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多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2. 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均表现为敏感,提示这些抗生素可以作为治疗大肠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3.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均表现为耐药,提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需选用其他抗生素。

4. 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均表现为敏感,提示这些抗生素可以作为治疗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药敏反应实验报告

药敏反应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药敏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

2. 掌握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方法。

3. 分析细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药敏试验是一种体外试验方法,用于检测细菌对特定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通过观察细菌在含有不同浓度抗菌药物的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可以确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即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根据CLSI标准,将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分为敏感、中介和耐药三种。

三、实验材料1. 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

2. 抗菌药物: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

3. 培养基:MH肉汤、MH琼脂、MH培养基。

4. 仪器:恒温培养箱、微量移液器、无菌操作台、显微镜等。

四、实验方法1. 菌株培养:将待测菌株接种于MH肉汤培养基中,37℃培养24小时,备用。

2. 制备药敏纸片:将不同浓度的抗菌药物溶解于无菌生理盐水中,制成药敏纸片。

3. 点种细菌:将培养好的菌株用无菌棉签涂布于MH琼脂平板上,待菌落生长后,用无菌镊子将药敏纸片贴于平板表面。

4. 观察结果:将平板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观察细菌生长情况,记录抑菌圈直径。

5. MIC测定:将培养好的菌株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至一定浓度,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抗菌药物,观察细菌生长情况,记录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均敏感。

2. 大肠杆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均耐药。

3. 肺炎克雷伯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均中介。

六、讨论1. 药敏试验是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依据,通过测定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可以指导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避免滥用和误用。

2. 本实验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均敏感,提示临床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时,可以选择这些药物进行治疗。

药敏试验结果的解读

药敏试验结果的解读
敏感度解读
敏感度越高,说明细菌对药物的反应越强烈,治疗效果越好。在药敏试验结果 中,敏感度越高,通常表示该药物是治疗该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中介度解读
中介度解读
中介度表示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通常以M表示。如果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中介 度为M,说明该细菌对药物有一定的抵抗力,使用该药物治疗效果可能较差。
中介度解读
中介度越高,说明细菌对药物的抵抗力越强,治疗效果越差。在药敏试验结果中 ,中介度越高,通常表示该药物不是治疗该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耐药度解读
耐药度解读
耐药度表示细菌对药物完全不敏感,通常以R表示。如果药敏试 验结果显示耐药度为R,说明该细菌对药物完全不敏感,使用该 药物治疗效果很差基因的变异和传播机制,
为新药研发提供理论支持。
耐药菌株的监测
02
加强耐药菌株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遏制耐药菌株的传播。
耐药机制与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
03
通过研究耐药机制和药物作用机制,为新药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和方法。
个体化用药的探索
个体化用药方案的制定
临床实践与研究的结合
药敏试验的目的
01
02
03
指导临床用药
药敏试验结果可以帮助医 生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避 免盲目用药和耐药性的产 生。
监测耐药性
通过药敏试验可以监测细 菌的耐药性变化,为抗生 素的研发和使用提供依据。
控制感染
药敏试验结果有助于控制 感染,减少传播和交叉感 染的风险。
药敏试验的分类
纸片扩散法
将含有不同浓度抗生素的纸片贴 在细菌培养皿上,通过测量纸片 周围抑菌圈的大小来判断细菌对
药敏试验结果的解读
目录
• 药敏试验简介 • 药敏试验结果解读 • 药敏试验结果与临床用药 • 药敏试验结果解读的注意事项 • 药敏试验结果解读的未来展望

药敏试验

药敏试验
正确判读药敏试验结果
正确判读药敏试验结果
1、什么是药敏试验?
答:对所分离的致病菌进行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称药敏试验。英文简称AST。
2、药敏试验的意义?
答:药敏试验可对抗菌药物的临床效果进行预测,查出耐药性,减少治疗错误,便于医生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从而节省费用。
3、什么情况下做药敏试验?
Ⅳ代 对肠杆菌作用强,细菌耐药性低。
4、氨基甙类:广谱,对绿脓杆菌和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
5、喹诺酮类:广谱,抗革兰氏阴性菌为主。
6、泰能:抗菌谱广,作用强。
根据为药代动力和感染部分选药
1、化脑:青霉素、罗氏芬、西力欣易穿透血脑屏障。
2、肺、泌尿系感染:选用药物浓度高,膜通透性强,组织水平高的抗生素。如头孢类、喹诺酮类。
治疗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脑膜炎可选用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匹罗、头孢匹肟等,该类药在脑脊液有较高的药物浓度。如PRSP对头孢菌素类耐药,可选用万古霉素、利福平。亚胺培南因有中枢不良反应不推荐在颅内感染中使用。新一代氟喹诺酮类格帕沙星、曲伐沙星对肺炎链球菌有效强活性,且易渗入各种组织并超过对主要病原菌的MIC,对肺炎链球菌感染的脑膜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克林霉素对多数PRSP的作用较强,可作为非中枢神经系统用药的替代药物。
抗生素的选用
1、大环内酯类:轻中度革兰氏阳性菌、军团菌和支原体感染。
2、青霉素类:革兰氏阳性球菌、杆菌。
3、头孢菌素:Ⅰ代 对革兰氏阳性有效,革兰氏阳性菌中度抑菌。
Ⅱ代 增加抗革兰氏阴性菌能力。
Ⅲ代 增加抗革兰氏阴性杆菌和肠道菌属及产生β—内酰胺酶的菌酶的菌株有强杀菌作用,部分对绿脓有效。
预防和控制流行措施:(1)医护人员在接触下一个病人前应认真洗手,这是非常有效而难以落实的预防措施;(2)及时有效地应用万古霉素治疗感染;(3)患者病愈后及早出院。

药敏试验原理

药敏试验原理

药敏试验原理
药敏试验是一种用于测试微生物对抗生素或药物的敏感性的实验方法。

它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避免使用对微生物无效的药物,从而减少药物滥用和耐药性的产生。

药敏试验的原理是通过将不同的抗生素或药物加入培养基中,观察微生物在不同药物浓度下的生长情况,从而判断微生物对药物的敏感性。

在进行药敏试验时,首先需要培养待测微生物,使其达到一定的数量和生长状态。

然后将不同浓度的药物加入含有微生物的培养基中,通常会采用双倍稀释法或梯度法来确定不同浓度的药物。

接着将含有药物的培养基与微生物接种于琼脂平板上,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

通过比较不同药物浓度下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可以确定微生物对药物的敏感性。

药敏试验的结果通常会以最小抑菌浓度(MIC)来表示,MIC是指能完全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根据MIC的结果,可以将药物分为对微生物具有杀菌作用和仅具有抑菌作用两种类型。

对于临床治疗来说,通常会选择对微生物具有杀菌作用的药物,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除了MIC外,药敏试验还可以通过观察药物对微生物的杀菌曲线来评估药物的抗菌活性。

杀菌曲线可以反映出药物对微生物的杀菌速度和效果,对于选择治疗方案和判断药物的疗效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药敏试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实验方法,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最有效的治疗药物,减少药物滥用和耐药性的产生。

通过了解药敏试验的原理和结果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临床上药物选择的依据,为临床治疗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同时,药敏试验也为药物研发和抗菌药物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对于推动医学和药学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药敏试验PPT资料PPT课件

药敏试验PPT资料PPT课件
在感染初期或症状明显时 采集样本,以提高检出率。
采集部位
选择病原体含量较高的部 位进行采集,如痰液宜选 自肺部。
样本处理
样本保存
样本量
采集后的样本应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 检测,如不能及时送检,应妥善保存。
保证足够的样本量,以满足后续实验 需求。
样本处理方法
对采集的样本进行适当的处理,如离 心、过滤等,以去除杂质和无关细胞。
结果判断
根据病原体的生长情况,判断其对不同药物的敏 感程度。
报告发布
将实验结果及时报告给临床医生,为治疗提供参 考依据。
04
药敏试验的应用
抗生素选择
抗生素选择
药敏试验能够确定病原体对各种 抗生素的敏感程度,帮助医生选 择最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提 高治愈率并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耐药性检测
通过药敏试验可以检测病原体对 抗生素的耐药性,了解耐药机制 和传播情况,为制定防控策略提 供科学依据。
在琼脂平板上接种细菌,然后滴 加抗生素溶液,观察抑菌圈的大 小,判断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
稀释法
将不同浓度的抗生素与细菌混合培 养,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确定药 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
纸片扩散法
将含有一定量抗生素的纸片贴在琼 脂平板上,观察纸片周围抑菌圈的 大小,判断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
02
药敏试验的种类
详细描述
E试验法是一种新型的药敏试验方法,通过在药敏试纸上施加连续变化的压力,使药物浓度与细菌生 长曲线呈线性关系,从而快速准确地判断细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
03
药敏试验的步骤
样本采集
采集方法
根据感染部位和病原体类 型,选择合适的采集方法, 如咽拭子、痰液、尿液等。

药敏片药敏试验实验报告

药敏片药敏试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药敏片药敏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掌握药敏试验在临床微生物学诊断中的重要性。

3. 学习如何通过药敏试验结果评估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药敏试验是一种体外实验,用于检测细菌对特定抗生素的敏感性。

实验原理基于细菌与抗生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当抗生素浓度低于最小抑菌浓度(MIC)时,细菌能够生长;当抗生素浓度高于MIC时,细菌的生长受到抑制。

通过观察细菌在含有不同浓度抗生素的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可以判断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链球菌;药敏片;M-H琼脂培养基;无菌生理盐水;无菌棉签;无菌剪刀;无菌镊子;无菌培养皿;酒精灯;恒温培养箱;显微镜。

2. 实验仪器:高压蒸汽灭菌器;电子天平;移液器;酒精灯;恒温培养箱。

四、实验方法1. 准备培养基:将M-H琼脂培养基融化,待冷却至50℃时,加入适量无菌生理盐水,混匀后倒入培养皿,待凝固。

2. 制备药敏片:将药敏片置于无菌纸上,用无菌剪刀剪成小块,放入无菌培养皿中。

3. 接种:用无菌棉签挑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链球菌,分别接种于M-H琼脂培养基上。

4. 展开药敏片:将药敏片贴于接种好的培养基上,确保药敏片与培养基紧密接触。

5. 孵育: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37℃孵育24小时。

6. 观察结果:观察细菌在药敏片周围的生长情况,记录细菌生长情况,并与药敏片上的药物浓度进行比较。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头孢噻肟、红霉素、克林霉素敏感,对庆大霉素、链霉素耐药。

2. 大肠杆菌:对头孢噻肟、氨苄西林、诺氟沙星、链霉素敏感,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

3. 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头孢噻肟、红霉素、阿奇霉素敏感,对庆大霉素、链霉素耐药。

根据实验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头孢噻肟等抗生素敏感,而大肠杆菌对头孢噻肟、氨苄西林等抗生素敏感。

药敏试验原理

药敏试验原理

药敏试验原理
药敏试验是一种用来测试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的实验方法。

它可以帮助医生
选择最有效的治疗方案,避免使用对细菌无效的抗生素,减少药物滥用和耐药性的发展。

药敏试验的原理是通过将不同类型的抗生素与细菌接触,观察它们的相互作用,从而确定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首先,需要准备好培养基和细菌样品。

培养基是一种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质,可以提供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和环境。

而细菌样品则是从患者的临床标本中获得的,需要进行纯化和培养,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接下来,将培养基均匀涂布在培养皿上,然后分别在培养皿上滴上不同类型的
抗生素溶液。

将已经培养好的细菌样品均匀涂布在培养皿上,然后进行培养。

在培养的过程中,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以及抗生素对细菌的抑制作用。

最后,根据培养皿上细菌的生长情况和抗生素的抑制情况,可以初步判断细菌
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如果细菌在抗生素的作用下无法生长,说明细菌对该抗生素敏感;如果细菌在抗生素的作用下仍然可以生长,说明细菌对该抗生素耐药。

药敏试验的原理是通过观察细菌在抗生素作用下的生长情况,来判断细菌对抗
生素的敏感性。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最有效的治疗方案,避免使用对细菌无效的抗生素,减少药物滥用和耐药性的发展。

因此,药敏试验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结一下,药敏试验的原理是通过将不同类型的抗生素与细菌接触,观察它们
的相互作用,从而确定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最有效的治疗方案,避免使用对细菌无效的抗生素,减少药物滥用和耐药性的发展。

希望本文对药敏试验的原理有所帮助。

药敏试验方法简介

药敏试验方法简介
观察生长
在规定时间内观察细菌在药敏纸片周围的生长情 况。
结果记录
记录每个药敏纸片对应的抑菌圈直径或是否生长 。
结果解释
根据记录的结果,参照药敏试验标准解释敏感、 耐药等结果。
04
药敏试验结果解读
耐药性解读
耐药性
01
是指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对药物不敏感,即药物不能有效杀死
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耐药性的分类
缺点
成本较高,需要使用特定的E型试纸和细胞培养液。
03
药敏试验操作流程
试验前的准备
确定试验菌种
根据感染类型、临床诊断等选 择合适的试验菌种。
准备培养基
选择适宜的培养基,以支持细 菌生长。
准备药敏纸片
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药敏纸片 。
菌液制备
收集菌株
从感染部位或血液等样本中收 集菌株。
纯化培养
将菌株在培养基上进行纯化培养 ,确保无杂菌污染。
01 02
定义
纸片扩散法是一种常用的药敏试验方法,通过在琼脂平板上放置含有 抗菌药物的纸片,让细菌与药物接触,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来判断药 物的抗菌效果。
优点
操作简单、成本低、易于标准化。
03
缺点
由于不同菌种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可能需要调整纸片的放置位置和
时间。
稀释法
定义
稀释法是通过将细菌与不 同浓度的抗菌药物接触, 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以 判断药物的抗菌效果。
MRSA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和达托霉素较为敏感,但对β-内酰胺类 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磺胺类抗生素等不敏感。
案例三:万古霉素敏感性的药敏试验结果解读
万古霉素是一种糖肽类抗生素,常用 于治疗MRSA感染和耐甲氧西林凝固 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等严重细菌感染

药敏试验及药敏试验结果介绍

药敏试验及药敏试验结果介绍

MIC与抑菌圈直径的线性关系
Log2. MIC
R
I
v
S
耐药 D1
中介 d2
敏感 抑菌圈直径(mm)
抑菌圈直径与MIC的关系
MIC (ug/ml)
>256 256 128 64 32 16 8 4 2 1 0.5 0.25 6 8 10 12 14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利福平,四环
预报用药(一)
测试药 性 • 四环素 菌名 推测其它药物的敏感
所有β-内酰胺类
• 苯唑西林 葡萄球菌
所有(除葡
萄球菌和不 动杆菌〕
多西环素,米诺环素
• 红霉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G+球菌
罗红,克拉,阿奇 林可霉素
• 克林霉素 所有
预报用药(二)
测试药
性 • 氨苄西林 • 青霉素G • 头孢噻吩 罗 • 奈啶酸s 肠杆菌科 所有FQs 肠球菌 葡萄球菌 肠杆菌科 青霉素 氨苄,美洛,替卡 拉定,头孢氨苄,克
三级
常规测试并报告的药物分组(2)
葡萄球菌 苯唑,青霉素 红霉素类 克林,万古 氯霉素 肠球菌 青霉素,氨苄 万古霉素
庆大
一级 二级 三级
常规测试并报告的药物分组(3)
一级 素 二级 三级 平
流感嗜血杆菌 氨苄,青霉素 TMP/SMZ 头孢肤肟,噻肟 他啶,氯霉素 阿奇,头孢克罗
环丙,亚胺培南
肺炎链球菌 青霉素,红霉 TMP/SMZ 氧氟,四环素 万古霉素 氯霉素,利福
25 20 15 10 5 0 0 6 0 8 0 0 1 8 2 0 0 0 0 0 14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Ö ¾ Ò ú » ·± Ö ¾ ¶ (mm)

药敏试验实验报告

药敏试验实验报告

药敏试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药敏试验是测定抗菌药物在体外对病原微生物有无抑制或杀灭作用的方法。

本次实验的目的在于了解临床分离菌株对常见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二、实验材料1、菌株来源本次实验所使用的菌株均来自临床送检的标本,包括痰液、尿液、血液、脓液等。

2、培养基采用 MuellerHinton 琼脂培养基,按照标准配方进行配制,并在 121℃下高压灭菌 15 分钟。

3、抗菌药物纸片选用多种常见的抗菌药物纸片,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均购自正规生物试剂公司。

4、仪器设备恒温培养箱、无菌接种环、游标卡尺等。

三、实验方法1、菌株的复苏与培养将临床保存的菌株接种于合适的培养基上,在 3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18 24 小时,以获得纯培养物。

2、菌液的制备挑取培养后的单个菌落,用生理盐水制成 05 麦氏浊度的菌悬液。

3、接种用无菌棉拭子蘸取菌悬液,在培养基表面均匀涂抹 3 次,每次旋转60 度,最后沿平板边缘涂抹一周。

4、贴纸片用镊子将抗菌药物纸片均匀贴在培养基表面,纸片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 24 毫米,纸片中心距离平板边缘不小于 15 毫米。

5、培养将接种好的平板倒置放入 3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16 18 小时。

6、结果观察与测量培养结束后,用游标卡尺测量抑菌圈的直径。

四、结果判定根据不同抗菌药物的抑菌圈直径标准,判断菌株对该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通常分为敏感(S)、中介(I)和耐药(R)三种情况。

敏感:表示该菌株使用常规剂量的抗菌药物治疗时,其疗效满意。

中介:提示该菌株对常规剂量的抗菌药物治疗反应性较低,需提高药物剂量或在药物浓度部位有一定的疗效。

耐药:表明该菌株使用常规剂量的抗菌药物治疗无效。

五、实验结果本次实验共检测了____株临床分离菌株,包括____种细菌。

以下是部分实验结果:1、菌株 1抗菌药物 A:抑菌圈直径为____毫米,判定为敏感。

抗菌药物 B:抑菌圈直径为____毫米,判定为中介。

药敏试验的原理以及方法

药敏试验的原理以及方法

药敏试验的原理以及方法一、药敏试验的概述药敏试验(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简称AST,是指通过对微生物感染株与抗生素药物进行体外相互作用研究,以评价抗生素对细菌的活性和有效浓度。

药敏试验广泛应用于临床和研究工作中,对指导临床治疗和控制抗感染药物的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药敏试验的原理药敏试验的原理是通过确定抗生素与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评估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或耐药性。

常用的药敏试验方法包括: 1. 纸片法(Disk diffusion method):将已知浓度的抗生素制剂由特定的纸片载体上释放,与培养基中的细菌相互作用。

2. 麦克法(Microbroth dilution method):通过在微量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抗生素,观察细菌生长的情况来确定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

3. E测试法(E-test method):通过将具有抗生素梯度的试纸放置在含有细菌的琼脂平板上,观察细菌生长与抑制的交界处,确定MIC。

三、药敏试验的方法1. 药敏试验前的准备•培养细菌:选取目标细菌进行预培养,并利用常规方法进行纯化。

•制备试验培养基:根据需要的培养基配制,包括含有不同浓度抗生素的培养基。

•准备抗生素:选择待测抗生素,制备不同浓度的抗生素试液。

2. 纸片法1.在琼脂平板上均匀涂布待测菌株,使其在琼脂表面生长。

2.在琼脂平板表面放置含有不同抗生素的纸片,使其药物逐渐扩散到琼脂中,与菌株相互作用。

3.培养平板在恰当条件下孵育。

4.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测量药物扩散的直径。

3. 麦克法1.在96孔板中,加入逐个减少浓度的抗生素试液,每个孔位加入一定浓度细菌悬液。

2.培养孔板在适宜条件下孵育。

3.观察不同浓度抗生素对菌落生长的影响,确定细菌耐药性。

4. E测试法1.将E-test试纸放置在含有细菌的琼脂平板表面。

药敏试验原理

药敏试验原理

药敏试验原理
药敏试验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用于测试细菌对不同抗生素药物的敏感性或耐药性。

其主要原理是通过观察细菌在不同药物浓度下的生长情况,来判断该药物对细菌的效果。

药敏试验通常使用盘扩散法(Kirby-Bauer法)或瓶内稀释法(Broth dilution法)进行。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种方法的原理。

盘扩散法是一种常用且简单的方法,它通过将不同抗生素药物浸润到纸盘或平板上,在培养基上进行细菌的培养。

当药物扩散到纸盘周围后,药物会与培养基中的细菌发生反应。

如果细菌对药物敏感,其周围形成抑制圈(即无菌圈),反之则不会。

通过测量抑制圈的直径,可以判断细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

瓶内稀释法需要在含有不同药物浓度的试管中培养细菌。

首先将细菌悬浮液加入含有不同浓度药物的试管中,然后将试管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

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可以根据试管中细菌的浑浊程度来判断细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

如果细菌在低浓度药物中生长较少或不生长,说明细菌对该药物敏感;反之,如果细菌在高浓度药物中仍有较好的生长,说明细菌对该药物耐药。

总的来说,药敏试验通过观察细菌在不同药物浓度下的生长情况,来评估其对抗生素药物的敏感性或耐药性。

这一实验方法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来对抗细菌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方法:
• 1.用0.5麦氏比浊标准的菌液浓度,在 琼 脂表面均匀涂片,在15min内接种完毕。
• 2.将含药纸片紧贴于琼脂表面, 35℃孵 育18h后阅读结果。

• (四)结果判断和报告
• 用精确度为1mm的游标卡尺量取抑菌 圈直径。根据NCCLS标准,
• 作出“敏感”,“耐药”和“中介”的 判断。
氨苄西林 头孢唑啉 头孢噻吩 庆大霉素
阿莫西林/克 拉维酸或氨苄
西林
头孢孟多或头 孢呋辛 头孢吡污 头孢美唑 头孢哌酮 头孢西丁 头孢噻污
环丙沙星或左 氟沙星 亚胺培南 甲氧苄定
C组
氨曲南 头孢他啶
(可指示产ESBLs)
氯霉素 卡那霉素 奈替米星 四环素 妥布霉素
U组
羧苄西林 洛美沙星或 氧氟沙星 加替沙星 氯碳头孢 磺胺异恶唑 甲氧苄啶 呋喃妥因
5个菌落,种于3-5ml MH液体培养基中,35℃培 养4-6小时;校正菌液浓度,使其相当于0.5个麦 氏单位的浊度(1.28x108 cfu/ml )标准,再用 MH液体培养基进行1:200的稀释后,在15 min内 用完。
无菌小试管:10-15支 无菌吸管: 35℃培养箱
操作步骤:
2. 取10支小试管,除第一支外,其余每管加于MH培养基1ml.
• C组 药物用于对A组药物耐药的流行菌株 或
• 对A组药物过敏的病人和某些不常见的 • 细菌(如肠外分离的沙门菌属或耐万 • 古霉素肠球菌)。 • U组 仅用于尿道中分离的细菌,不作为尿 • 道外分离菌的常规药敏试验。
建议非苛氧菌常规药敏试验和报告应考虑的抗菌药物分组
细菌 肠 杆 菌 科
A组 B组
四、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解释
“敏感”即表示测试菌可被测定药物常规剂 量 给药后在体内达到的血药浓度所抑制
“耐药”即表示测试菌不能被在体内感染部 位 可能达到的抗菌药物浓度所抑制,临 床治疗无效。
“中介”者提示该细菌对常规用药体液或组 织
五、自动化仪器检测
Viter-ATB系统和Microscan是半 自动或全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系统, 通过系统中药敏专家系统可报告分离 菌的药敏结果。
• 九、磺胺类药物及增效剂分三类: • ①用于全身感染的药物,分为短效、 • 中效、长效三类,有磺胺甲恶唑, • 磺胺嘧啶、磺胺甲氧吡嗪; • ② 肠道起作用的药物有柳氮磺胺啶银、 • 磺胺二甲氧嘧啶; • ③局部应用的药物有磺胺米隆、磺胺 • 醋酰钠。
• 十、其他合成抗菌药 • 1.硝基呋喃类 用于肠道、尿路感染和 • 外用消毒 ,有呋喃坦啶和呋喃唑酮。 • 2.硝基咪唑类 对厌氧菌有抗菌作用,对 • 需氧菌无效,有甲硝唑和替硝唑。
• 常用的有:红霉素、柱晶白霉素、麦迪 霉素、
• 乙酰螺旋霉素。

• 七、四环素、氯霉素和林可酰胺类抗生素 • (一)四环素为广谱抗生素,能特异性地
与细菌核糖体30S亚基的A位置结合。抗菌
• (二)氯霉素类抗生素,包括氯霉素、 • 甲砜霉素。 • (三)林可酰胺类抗生素,主要有盐酸 • 林可霉素、克林霉素。 • 八、糖肽类抗生素 常用的有万古霉素 • 和替卡拉宁 • •
(一)液体稀释法 原理: 以MH(水解 蛋白)液体培养基将抗菌 药物做不同浓度的稀释,然后接种待测菌,定量 测定抗菌药物抑制或杀死该菌的最低(或最小) 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
材料: 抗菌药物(配制见表) 培养基:一般采用MH液体培养基。 接种菌液的准备:挑取纯培养(平板)的4-
3. 将一定浓度的待测菌悬液依次加入上述各管中,每管0.05ml,混 匀。放入35℃培养箱12-18小时后观察结果。
4. 结果判断:凡无肉眼可见细菌生长的药物最低浓度即为该待测菌 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再以0.01ml容量接种环无菌管中取出一环种于血平板作次代培 养,经35培养过夜后,观察最低药物浓度能杀死99.9%原始种于的 细菌者,即为该菌的最低杀菌浓度(MBC)。
• 米洛培南、必安培南、帕尼培南。
• (四)β-内酰胺类抑制剂: 主要有克拉维酸
• 舒巴坦和他唑巴坦。
• 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都能抑制细胞壁粘 肽合成酶,即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 binding proteins ,PBPs),从而阻碍细 胞壁粘肽合成,使细菌胞壁缺损
• 四、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第三节 细菌耐药性和产生机制
一、细菌的耐药性
对某种抗菌药物敏感细菌变成对该药物 耐受称细菌耐药性。
它可分为天然耐药和获得性耐药,前者 是通过染色体DNA突变而致,后者往往是由 质粒、噬菌体及其他遗传物质携带外来DNA 片段导致产生的耐药性。
• 突变可由细菌自发产生或在X线等物理 因
• 素或化学物质诱导产生,一般只对一种或 两
于细菌DNA旋转酶,干扰DNA超螺旋结 构的解旋,从而阻碍DNA的复制。 • 第一代 为窄谱抗生素,有新恶酸、奈啶 酸和恶
• 喹酸。

• 第二代 为广谱类抗生素,抗菌强度依次 为环丙
• 沙星、氧氟沙星、洛美沙星、氟咯
• 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 作用于核糖体50S亚基,抑制肽酰基转
移酶,阻止转肽作用和mRNA位移,抑制 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A组一级试验并常规报告的抗微生物药, 如肺炎链球菌用红霉素和青霉素。
B组一级试验有选择报告的抗微生物药, 如肺炎链球菌用头孢噻肟或头孢曲 松。
C组补充试验有选择报告的抗微生物药, 如肺炎链球菌用头孢呋辛。

三、药敏试验方法
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 稀释法是在体外定量检测抗菌药物抑制待测 菌生长活性的方法,抗菌药物在液体或固体培养基 中稀释.
头孢噻唑肟、头孢吡肟等。适用于多重耐 药G-杆菌严重 感染,对厌氧菌也有很好的抗菌作用
三、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一)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主要有氨曲 南和卡芦莫南。
• (二)头霉素类和氧头孢烯类抗生素: 主要
• 有头孢西丁、头孢替坦、头孢美唑。
• (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主要有亚胺培南、
纸片法药敏试验抑菌圈直径与结果解释的标准
抗菌药物与细菌 纸片含量 抑菌圈直径:mm 相应MIC μg/ml 耐药 中介度 敏感 耐药 敏感
丁胺卡那霉素 氨苄青霉素
测肠杆菌 测葡萄球菌 测嗜血杆菌 测肠球菌
30μg ≤14 15-16 ≥ 17 ≥32 ≤16
10μg 10μg 10μg 10μg
≤11 12-13 ≤ 28 — ≤19 — ≤16 —
(二)琼脂稀释法
原 理 琼脂选择法是将药物混匀于琼脂培养 基中,配制含不同浓度药物平板,使用多头接 种器接种细菌,经孵育后观察细菌生长情况, 以抑制细菌生长的琼脂平板所含药物浓度测得 MIC。 结果判断 将平板置于暗色、无反光 表面上判断试验终点,以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 稀释度为终点浓度(磺胺可见少许散在细菌生 长)。
第二节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AST) 一、意义
①可预测抗菌治疗的效果, “敏感”治疗可能有 效; “耐药” 肯定失败; ②指导医生选择使 用抗生素,AST的结果为“耐药”,即应更换药 物;
③提供所选择药物的依据;
④监测耐药性,分析耐药菌变迁,掌握耐药菌感染
病流行病学,控制和预防耐药菌感染发生和流行。
A组一级试验并常规报告的抗微生物药 , 如葡萄球菌属用苯唑西林和青霉素。
B组一级试验有选择报告的抗微生物药 , 如肠球菌属用万古霉素 。
C组—补充试验有选择报告的抗微生物药 如葡萄球菌属用氯霉素 。U组—仅用于泌尿道的补充实验的抗微生物 药,如葡萄球菌属用洛美沙星和诺氟沙星。
(二)苛养菌药敏试验抗生素的选用
二、试验常规抗菌药物选择
在临床上将试验药物分成A、B、C、U四组, A组 所列的抗生素为常规首选药敏试验药物, B组 为临床使用主要抗生素,尤其在医院感染时 使用的抗生素,可在下列情况下使用:①对A组 同类抗生素耐药;②标本来源不同时,如三代头 孢菌素使用于脑脊液中的肠杆菌,磺胺甲恶唑使 用于尿道分离的细菌;③多种微生物感染;④多 部位感染;⑤感染流行的控制;⑤对A组抗生素 过敏、耐受或无反应。
药敏试验
第一节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 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 的抗生素和化学合成药物。
前者是真菌、放线菌、细菌等的 代谢产物,后者是经化学改造的半合 成抗生素和化学合成药物。
抗菌药物的分类
一、青霉素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G、耐青霉素酶青霉素、
广谱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美洛西林、哌拉西林 )等。
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第一代(头孢唑林、头孢氨苄、头 孢拉定 )、第二代(头孢孟多、头孢西汀,头孢呋新,头孢克 罗等 )、第三代 (头孢哌酮(先锋必)、头孢三嗪(菌必治)、 头孢噻肟钠、头孢他啶、头孢唑肟等) 。第四代如头孢地嗪、
影响因素 1.培养基 pH、渗透压、电解质对结果均有
影响。在MH培养基上不生长的细菌除外,一般 都用该培养基。
2.抗菌药物 必须采用标准粉剂。 3.结果观察时间,应在12-18小时之间观察。 质量控制: 每次试验时应根据待测菌的不同而分别选 用: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艾希菌 ATCC25922、粪肠球菌ATCC29212和铜绿假单胞 菌ATCC27853等标准菌株在同一实验条件下作平 行试验。其结果(MIC)超过或低于预期值范围 一个稀释度以上,不应向临床发出报告。
3. 吸取抗菌药物原液( 1000 μg/ml)5.12ml,加入液体培养基 4.88ml,混合,吸出2ml加入第一和第二管中,每管加1ml,第二 管混合后取出1ml加入第三管,依次类推直至9管,吸取1ml去掉, 各管抗菌药物的实际含量依次分别为512、256、128、64、32、16、 8、4、2、1 μg/ml ;另设培养液对照、待测菌生长对照、和质 控菌生长对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