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0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2《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2《古诗三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三首》的背景和作者。
2.理解古诗中所抒发的情感和意境。
3.能够背诵并朗读《古诗三首》。
4.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古诗《古诗三首》的意境和情感。
2.熟练掌握古诗的背诵和朗读技巧。
3.引导学生通过古诗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难点
1.理解抽象的意境和情感。
2.准确把握古诗的音韵和节奏。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一段与古诗相关的背景知识或故事导入,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学习《古诗三首》
1.第一首古诗学习及讲解。
2.第二首古诗学习及讲解。
3.第三首古诗学习及讲解。
3. 古诗欣赏
让学生朗读《古诗三首》,并展开讨论,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4. 背诵练习
指导学生进行《古诗三首》的背诵练习,注意音韵和节奏的把握。
5. 情感表达
让学生通过绘画、写作或表演等方式表达对《古诗三首》的理解和感受。
6. 总结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强化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的得失,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六、扩展延伸
安排相关的文学活动或阅读任务,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提升文学素养。
七、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古诗背诵任务或写作任务,巩固学生对《古诗三首》的理解和记忆。
以上为《古诗三首》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古诗的魅力。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通用5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通用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重点难点】1、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音乐和图文资料。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江畔独步寻花》。
一、吟诗颂春,导入新课1、教师深情诵读《春晓》。
2、春天是四季中最美的季节,万紫千红,鸟语花香,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今天,咱们将继续学习三首描写春天的诗篇。
首先学习第一首《江畔独步寻花》。
二、依提纲交流汇报1、读题释题,理解“畔”“独步”“寻”的意思2、介绍诗人和相关的背景杜甫唐朝大诗人,称为诗圣,他的一生跌荡起伏,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不安后,杜甫来到了成都锦江边的草堂居住,过上了安宁的日子,这一年春天来了,江水的歌唱,鸟儿的叫声,吸引着他走出草堂,一路上他被春天的美景所打动,写下了这组江畔独步寻花共七首,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3、指名读诗,注意纠正字音,指导识记“蹊”“畔”“莺”“啼”等字。
三、再读知意交流1、踊跃发言,小议学法。
学习古诗,除了会读,还要用什么方法来学?2、观察插图,你看到了什么?3、回归文本,自由认真读诗,边读边思考:从这首诗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东西不明白?(学生自由读,可以在小组内讨论,再进行交流。
)4、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交流。
(注意引导:“千朵万朵”泛指很多花,数不清。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课程背景1.1 课程简介《古诗三首》是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经典教材,包括了三首古诗,题材广泛,内容精美。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代诗人的风采,感受中国古诗文的魅力。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堂课的教学,让学生能够: - 了解《古诗三首》的主要内容和背景; - 领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 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设计2.1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主要围绕《古诗三首》展开,分别是《春晓》、《早发白帝城》和《静夜思》这三首经典古诗。
每首古诗的背景、作者以及主题都将被详细介绍。
2.2 教学流程1.开场导入:通过诗歌朗诵和图片展示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课文解读:逐首进行《春晓》、《早发白帝城》和《静夜思》的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3.诗歌欣赏:播放古诗朗诵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味。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每首古诗的主题和作者意图,展示他们的理解和感悟。
2.3 活动设计•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的表达和表现能力。
•创作赏析:引导学生通过诗歌内容进行写作或绘画创作,展示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和表达。
三、教学反思3.1 教学亮点•融入多媒体元素,增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设计多元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引导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他们独立分析和理解古诗的能力。
3.2 教学不足•需要更多考虑不同学生对古诗理解能力的差异,提供更多个性化辅导;•教学设计可以进一步优化,增加更多互动环节,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分享。
通过对《古诗三首》的深入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拓展文学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和表达能力。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收获更多成长和乐趣。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精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7个生字。
会写“芙、洛”等8个生字。
能力、方法培养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读感悟,体会古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1.认识7个生字。
会写“芙、洛”等8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品质。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古诗是古时候文人墨客交流和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诗句简洁有力,更好地诠释了诗人的感情,今天让我们学习几首古诗。
(课件出示图片)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三首》,看看这三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品质?(板书:古诗三首)二、识字解词1.学生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提出要求:(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3)读通每句诗,背诵诗句;(4)给每首诗画上断句符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fú róng luò chán yàn qián kūn芙蓉洛单砚乾坤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借助拼音读准生字,重点认读“洛、单、坤,强调“坤”的韵母是ūn,避免错读成ēn。
(2)开展读字游戏。
开火车读,再读。
男女生分组读,齐读。
(3)出示认读生字组词。
(课件出示)fú róng luò chán yàn qián kūn芙蓉洛阳单于砚台乾坤4.理解词意(可以多种形式,借助注释,引导学生理解词意)5.多音字认读单dān(简单)chán(单于)并造句二、生字书写出示生字:芙蓉洛壶雁砚乾坤指导写字:(1)师范写,重点指导“芙蓉洛壶雁砚乾坤”并讲述,组词、造句、指导:出示生字:“芙”书写指导:撇捺舒展,上横短,下横长。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教案
教案: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大意,体会诗中的意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的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内容:1. 学习《古诗三首》中的《泊船瓜洲》、《江雪》、《寻隐者不遇》三首古诗。
2. 掌握古诗的韵律、意境和诗人的表达技巧。
3. 通过对古诗的学习,了解古代诗人对自然景物、人生哲理的感悟。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意义,体会诗中的意境。
2. 教学难点:古诗中的字词理解,诗人的表达技巧和情感抒发。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2. 学生通过查阅字典、注释等资料,理解诗句的字面意义。
三、合作探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诗句的意义和诗人的表达意图。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答疑解惑。
四、讲解与分析(10分钟)1. 教师对古诗进行详细讲解,包括诗句的字词意义、诗人的生平背景、意境特点等。
2.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抒发,理解诗中的哲理。
五、练习与巩固(5分钟)1. 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朗读水平。
2. 学生进行背诵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六、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板书设计:《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朗读、背诵《古诗三首》。
2.让学生了解《古诗三首》的作者、创作背景及其意义。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古诗三首》的朗读和背诵。
2.了解《古诗三首》的创作背景和诗意。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三首》的意义和诗意。
2.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朗读能力。
四、教学准备1.课文《古诗三首》的课本,及其注释。
2.PPT课件。
3.手段:笔、纸。
五、教学步骤1. 创设情境1.让学生先自由地读一遍《古诗三首》。
2.教师说: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三首诗,它们都是明朝大文学家辛弃疾所写的。
辛弃疾是什么时候的人?他是什么样的人?他的诗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一张一张地来研究。
2. 课文讲解(1)第一首诗《青玉案·元夕》1.讲解课文。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轻盈婉约,争迎春。
草色遥看近却无,二月春风十里路。
桃花笑春风,箭拏杨花明。
2.解读诗意。
诗歌通过描写元宵佳节的场景,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和繁荣。
写出了人们欢度元宵节的欢乐气氛。
摹仿古诗的形式,增加了诗的艺术感。
(2)第二首诗《钱塘湖春行》1.讲解课文。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解读诗意。
诗人描写了钱塘江春天的美景,由于钱塘江风景秀丽,再加上描绘的作用,前几句简直可以让人身临其境。
把这些美丽的子景跟桃花、菜花等比,进一步增加其丰富性。
(3)第三首诗《青玉案·元夕》1.讲解课文。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声散红·渐欲,添衣梦觉。
八风吹不动,斜阳洒江楼。
急雨片片飞来,大江一日秋。
听取莺声一片,平湖仙子自归去。
永巷·琐窗何事,留连忘返。
2.解读诗意。
是形象地表达了少年抚琴陶醉的情境。
通过对文章情节的逐个描写,使人物感情得以充分体现,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古诗三首》(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本课文,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并阐述古诗中所包含的哲理。
2.能够朗读古诗,掌握古诗的朗读技巧。
3.能够通过诗歌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过程与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诗的内涵。
2.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3.结合诗歌赏析,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古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寄扬州韩绰判官》、《过华清宫绝句》的基本意思,能够正确朗读。
2.能够通过导师引导,领悟古诗中蕴含的哲理。
难点1.細致研读古詩內容,理解其中的隐喻和抒情意境。
2.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审美情感,引导学生深刻领悟古诗中的哲理。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板书、黑板、笔2.学生准备:课本、笔、作业本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以“诗歌的美”为话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步:新课呈现(15分钟)1.讲解古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背景和意义。
2.学生跟读古诗,纠正发音和语调错误。
第三步:诗歌赏析(20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古诗《寄扬州韩绰判官》的含义,并展示讨论成果。
2.教师指导学生欣赏诗歌中的意境和抒情。
第四步:诗意仿写(20分钟)1.要求学生模仿古诗的格式,创作一首属于自己的“古诗”。
2.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展开创作。
第五步:课堂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需要在课后进行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堂延伸1.鼓励学生在家中寻找更多古诗进行阅读,并进行朗读练习。
2.带领学生探讨古诗中的哲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古诗三首》(第二课时)重点:理解古诗意境,朗读技巧难点:领悟古诗中的哲理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着重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审美情感与理解能力,通过课堂互动讨论和诗歌赏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0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0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选自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包括《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春日》三首诗。
这些古诗内容丰富,风格各异,既有写景抒情,又有叙事言志。
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古代诗人的情感世界,感受诗词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的学习,对诗歌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意境、体会诗人情感方面还存在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了解诗文内容,理解词语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工具书,学会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热爱古诗词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美。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动画等手段,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古诗文本、图片、音乐、动画等素材。
2.教学工具:投影仪、音响设备、黑板、粉笔等。
3.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如古诗解读、作者简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诗歌描绘的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随后,学生自主阅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
在此过程中,教师适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部编版20.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 塞下曲 墨梅) 教学设计教案(四年级语文下册含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0.古诗三首教学设计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
3、能理解诗句中重点词和诗句的意思。
4、理解这三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理解这三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1 同学们,你记得哪些诗人?关于王昌龄的诗歌你记得多少?能背一下吗?2 朋友之间的离别让人难忘,你又知道那些关于送别的诗歌?3 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由唐代大诗人王昌龄写的关于送别的诗歌。
板题——读题二、学习古诗:1 自由读诗,看看谁是第一个有快又通顺的读完本诗的人。
2 指名读,纠正不正确发音。
3 再读,要求:连贯。
4 赛读,(分小组进行)。
5 你把诗歌读的这么好,可你知道里面的意思吗?(1)学生说自己认为的诗意,教师进行辅导,鼓励学生大胆的说,不要害怕说错。
(2)学生看图,听教师描述诗的意境。
(3)播放配乐flash,师范读(出示朗读记号),学生边听边体会意境。
(4)生自由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巡视指导。
6 朋友之间的离别让人难忘,来吧,让我们走进作者,体会他的情感,体会那份伤感。
(1)生自由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巡视指导。
(2)指名想象画面读诗,师生共评(3)播放配乐flash,指名配乐读。
7 要是能背下来哪就好了,你能吗?(1)试背——互背(2)指名背——齐背。
(3)学生个人诵读展示。
(配乐)(4)集体诵读(配乐)。
三、总结。
这首诗大家学到了什么,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四、作业布置背诵古诗《芙蓉楼送辛渐》。
第二课时一、人物介绍,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位著名的将军,他们凭着杰出的的军事才能和技压群雄的武艺,建立了丰功伟绩,书写了历史上辉煌的一页。
今天,老师想给大家引荐一位古代的大将军——他是西汉著名的军事家,曾做过都尉、郡太守,镇守边郡时匈奴都不敢侵犯,被称为“飞将军”,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飞将军李广。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朗读诗歌,感受古诗之美;2.能够理解古诗的意境,能描述故事情节;3.能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诗歌描写的对象;4.能够初步体会古代文人情感表达方式,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读诗歌。
二、教学准备1.《古诗三首》教材相关课文;2.录音机、音响设备;3.打印好的《古诗三首》文本;4.图片、PPT等辅助教学工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音响设备播放《静夜思》原声音频,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并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营造宁静的学习氛围。
2. 学习《静夜思》1.课堂朗读:老师朗读《静夜思》,学生跟读;2.理解诗意:结合图片展示,学生讨论诗歌描写的景色,增进理解;3.默写训练:让学生尝试写出《静夜思》的几句诗句,检验理解程度。
3. 学习《春晓》1.课堂朗读:老师朗读《春晓》,学生跟读;2.情感表达:让学生思考诗歌中作者对春天的感受,开展情感交流;3.听课后感:学生用简短语言描述自己的春天感受。
4. 学习《登鹳雀楼》1.课堂朗读:老师朗读《登鹳雀楼》,学生跟读;2.诗歌背景:简要介绍《登鹳雀楼》的背景和作者,增加诗歌的历史感;3.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己认为的诗歌意义,各小组报告。
5. 总结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品味和理解古诗的韵味,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学习兴趣。
四、课后作业1.默写《静夜思》的前两句;2.描述一下你心中的春天;3.谈谈你对《登鹳雀楼》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注重情感体验和实际应用,学生在诗歌中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也开发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和表达能力。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积极,但还需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好诗歌的理解和背景知识,提高诗意理解的深度。
以上是本次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古诗三首》。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和王翰的《凉州词》。
这些古诗都是唐代诗人创作的,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了解唐代的历史背景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于古诗的韵律和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这三首古诗的背景和深层含义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唐代的历史背景,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并帮助他们解读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了解唐代的历史背景和诗人的思想感情;能够解读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和欣赏能力,使他们能够从中感受到美的力量和人生的哲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了解唐代的历史背景和诗人的思想感情;能够解读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难点:对于古诗中的深层含义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唐代的历史背景和诗人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引导,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参考资料:准备相关的古诗解读和分析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参考和引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唐代的历史背景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和背景。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20《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20《古诗三首》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古诗三首》中的古诗,体会其中的意境。
2.能够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
3.能够运用所学古诗中的词语进行写作或表达。
4.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准确朗读《古诗三首》。
2.理解古诗中的词语和意境。
3.运用古诗中的词语进行表达或写作。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的意境。
2.运用古诗中的词语进行写作。
四、教学准备1.复印《古诗三首》课文。
2.PPT课件。
3.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创设情境教师为学生播放古诗的背景音乐,营造古代诗词的氛围,并向学生介绍古诗的背景。
2. 导入新诗教师呈现《古诗三首》课文,带领学生朗读,注意语音语调。
3. 理解古诗通过解释诗句中的生僻词语,让学生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古诗中有哪些诗句让他们印象深刻,并进行思想交流。
5. 课堂展示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并与全班分享。
第二课时1. 古诗赏析教师带领学生再次朗读《古诗三首》,并就古诗中的细节进行赏析。
2. 课文填充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某些词语进行填充,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3. 创作小诗让学生根据所学古诗的意境,自己创作一首小诗,可以借鉴古诗的韵律和句式。
4. 课堂展示让学生将自己创作的小诗朗读出来,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设计和实施,我发现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有待提高,下一步可以增加一些古诗的赏析活动,加深学生对古诗意境的感悟。
同时,在写作方面,可以给学生更多的启发,帮助他们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的小诗。
整体反思,这堂课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1教学目标: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哪位同学能来背一背?(《春晓》《咏柳》……)2.引出诗题:这些古诗都写了春天的景致,接下来让我们再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读写“宿”字。
“宿”书写时宝盖头不能写得太宽,适当提醒。
)3.解释诗题:根据诗题,你觉得作者在哪里住宿?(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点拨: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徐公店,是姓徐的人开的店。
诗题意思: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再齐读诗题。
4。
导入新课: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
因为他长期居住在乡村,对乡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的乡村自然风光也特别有趣。
你想知道这是怎样有趣的一首诗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自主交流:小组内交流你觉得这首诗中应该提醒大家注意的字音,互相学习。
在相应的字下面做上记号(加点),朗读时注意。
3.朗读节奏。
(出示朗读的节奏)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4。
自主练习:这次你一定能更有节奏地朗读好这首诗了,赶紧自己试试吧。
最新2023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2023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精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默写8个一类字,会认读7个二类字,正确读写并理解“芙蓉楼、平明、楚山”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2.读懂三首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4.感悟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搜集、背诵别的运用借物言志表达方法的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句意。
教学难点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看图导入1.出示课文插图,指导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对画面内容的理解。
2.板书课题,《古诗三首》二、诵读古诗,整体感知,质疑问难1.范读,学生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出示,指名认读生字,指导难写字的书写。
fú róng luò hú yàn yàn qián kūn dān芙蓉洛壶雁砚乾坤单“单”是多音字:单(chán) 于单(dān) 调“砚”最后一笔是“乚”不是“丶”;“乾”最后一笔是“乚”不是“”。
4.默读古诗,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三、全班交流,解疑品读《芙蓉楼送辛渐》,理解诗意相见时难别亦难,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自古以来就是最永恒、最凄美的话题,多少文人墨客曾一度泼墨挥毫,成就了一篇篇美文佳作,唐代被称为“七绝圣手”的大文豪王昌龄也不例外,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请同学们自读课题,并说说通过诗题你知道了什么?2.齐读题目。
资料补充:辛渐是王昌龄的同乡,这次是要送好友辛渐回他们的故乡去,这一送就是一百多里啊!3.借助注释,结合你自己的感受,谈谈你的脑海中留下了什么影响和感受。
(1)自然的“寒”与楚山的“孤”。
“一场秋雨一场寒”这场趁着夜色潜入吴地的雨的确带点寒意,就连那楚山看起来都是那样孤零零的,让我们一起读出这场雨的寒意与楚山的孤寂——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民送客楚山孤。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选自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分别是《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春日》。
这三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创作的,既有山水田园的优美,也有寄托诗人情感的深刻内涵。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可以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体会诗人的情感世界,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词基础,能够理解和欣赏简单的古诗词。
但对于古诗的韵律、意境、表达技巧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唐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也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中加以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讨论,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关爱自然、珍惜生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难点:体会古诗的韵律美,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和意境,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想象和创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动画等手段,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诗歌的美。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句、图片、音乐等,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
2.参考资料:准备相关的诗词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和补充。
3.黑板:准备好黑板,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题目,引导学生朗读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分别呈现三首古诗,让学生反复朗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2《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2《古诗三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包括《宿建德江》、《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三)、《清平乐·村居》。
这些古诗内容丰富,意境优美,充满诗情画意。
它们分别描绘了乡村景色的美丽、田园生活的宁静和家庭生活的温馨。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他们对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中的某些词语和描绘的画面时可能会遇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体会古诗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阅读理解和审美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
2.难点: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理解古诗中的一些词语和描绘的画面。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古诗的意义和美感。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展示古诗的图片、译文和相关的背景知识。
2.准备古诗的朗读和背诵音频,以便学生跟读和复习。
3.准备一些关于古诗的讨论问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古诗中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诗人及其背景,为学生学习古诗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逐句朗读古诗,学生跟读。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发音和朗读节奏。
然后教师展示古诗的译文,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古诗的意义和美感。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优秀教案一、《芙蓉楼送辛渐》诗歌赏析1. 诗歌背景《芙蓉楼送辛渐》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对辛弃疾壮志凌云的仰慕和祝愿,展现出了忠君爱国的情怀。
2.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诗,使学生了解唐代风度翩翩的爱国诗人辛弃疾及其豪迈的人生境界;感受中国古代儿童散文《故事新诗》中关于辛弃疾的内容,体会作者运用新诗形式描写爱国诗人的感情。
3.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介绍辛弃疾的生平事迹,引出《芙蓉楼送辛渐》的主题和意境。
•诗歌鉴赏:共同品味《芙蓉楼送辛渐》诗歌的词语、情感和意象,了解作品的意境。
•诗歌解释:讲解作品的语言特点、表达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情感抒发: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于辛弃疾的敬佩和向往,有序发表意见。
•总结反思:帮助学生总结课堂收获,引导他们将诗歌中蕴含的爱国情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塞下曲》诗歌教学设计1. 诗歌背景《塞下曲》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篇之一,通过描绘大漠黄沙中的生活和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漠英雄的赞美与激励。
2.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塞下曲》,了解古代大漠英雄的英勇形象,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意识。
3.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展示塞下的景象和描述英雄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诗歌鉴赏:分段讲解诗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与欣赏。
•作品解析:解释诗歌中的古汉语词汇、典故和意象,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情感体验:通过角色扮演、朗诵等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诗歌中的情感。
•思考总结: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所蕴含的爱国情怀和对英雄的赞美之情,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体验和感悟。
三、《墨梅》教学案例1. 诗歌背景《墨梅》是宋代诗人王冕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中国古代优秀的咏物诗之一,通过描写梅花的傲雪、坚强之气,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坚韧、无畏的品质的赞美。
2. 教学目标通过《墨梅》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梅花的赞美与寓意,培养学生的坚强与紧逼品质。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0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0古诗三首教案20 古诗三首1.认识“芙、蓉”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单”,会写“芙、蓉”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学过的几首送别诗《赋得古原草送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读一读,你们能读出什么?(有不舍、嘱托、思念……)2.今天让我们学习王昌龄的这首《芙蓉楼送辛渐》,去品味诗中的韵味。
板书课题,强调“芙蓉”的写法。
3.齐读课题,从题目来看,在哪里送别?谁送别谁?(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北。
王昌龄送别辛渐。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洛(luò)阳玉壶(hú)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芙、蓉、洛、壶”,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
(“芙”“蓉”是上下结构,上面是草字头,不要漏写。
“洛”的右边是“各”,第六笔是捺。
“壶”的上面是“士”,第二横短。
)4.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抽生读诗,师生点评。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读一读诗的前两句,结合注释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此时此刻,你觉得哪个词最能表达你的感受?回到诗中,哪个字或词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呢?让我们默读古诗,边读边用记号标注出来。
2.交流反馈。
(1)寒:结合学过的“远上寒山石径斜”,“寒”点明秋冬季节。
“寒雨”,这寒冷的雨,透着萧瑟和悲凉,渲染出离别的伤感。
(2)结合注释理解第一句诗,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夜雨更增添了萧瑟、悲凉之感。
这雨的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浸透在两个离别的友人心上。
(3)孤:孤独,孤寂,孤零零。
楚山孤,还有谁是孤独的?送别友人的作者。
(4)夜、平明:表示时间的词语。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古诗三首完美版教案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单”,会写8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能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能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能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表现的精神品格。
(重难点)一、导入新诗,体悟诗境1.(出示《芙蓉楼送辛渐》)先让学生自由读。
然后教师指名读,纠正字音。
2.教师范读,指导朗读节奏。
学生再齐读。
3.品味诗境,读好古诗。
(1)了解背景,读懂诗意。
《芙蓉楼送辛渐》诗中写了一件什么事?读读课题,借助注释和老师出示的写作背景,想想是谁送别谁?辛渐要去哪儿?(2)交流分享,品味诗境。
送别辛渐时,周边的景色怎么样?读读诗的前两句,抓住关键词,用自己的话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小组交流,汇报)寒雨:这是一场怎样的雨?它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连江、夜入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楚山孤: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楚山?品读前两句话,读一读,面对这样的景色,作者的心境是怎样的?(3)引读:黎明时分,天色乍亮还暗,寒冷的冰雨敲打着江面,一座孤独的楚山昏昏沉沉地立在江边。
作者望着这一切,不禁吟诵道——(指导读“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小结:孤独的楚山,寒冷的山雨,面对即将远行的好友辛渐,再想起自己遭受贬谪、独在异乡的现状,王昌龄不禁悲伤而泣——(学生再读“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4.读懂作者,品味诗情辛渐此时要回到洛阳,猜猜看,他可能会遇见王昌龄的哪些亲友?这些亲友都会问辛渐什么问题?(他为什么不回来?他是否吃饱穿暖?他究竟犯了什么错?为什么屡遭被贬?)是啊,洛阳亲友的问题、疑惑,王昌龄都想到了,但他在送别辛渐时只有一句嘱托的话语,那就是——(学生: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名师教案
《古诗三首》名师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7个汉字,会写8个汉字,掌握多音字“单”,掌握字形,给它们组词。
2.能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体会三首古诗在表达上的共同点。
3.能结合注释和相关材料,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品性。
教学重点:1.会认7个汉字,会写8个汉字,掌握多音字“单”,掌握字形,给它们组词。
2.能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体会三首古诗在表达上的共同点。
教学难点:能结合注释和相关材料,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品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诗海拾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首古诗,你喜欢哪一首呢,为什么?一起来谈一谈吧!预设:(1)我喜欢《春晓》,因为孟浩然描写的春天的景色很美。
我来背一背吧!(2)我喜欢《村居》,因为高鼎在诗中写的童真童趣令我向往。
我也来背一背吧!2.名言引入: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法国]罗曼·罗兰。
3.读一读这三首古诗,看看诗中作者在赞美什么样的品格呢?4.对这几位诗人你有哪些了解呢?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吧!5.闲话诗人。
预设:(1)王冕:清代画家,诗人。
(2)王昌龄:唐代边塞诗代表诗人。
(3)卢纶:唐代诗人。
二、学习生字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学习几个生字吧!出示文本:芙蓉洛单砚乾坤1.给生字组词开火车汇报。
预设:芙蓉楼洛阳单于笔墨纸砚乾坤2.学习多音字“单”。
3.图片识记生字。
三、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2.自由朗读三首古诗。
出示朗读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断句,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2)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3)把古诗读流利,不磕磕绊绊。
3.按照老师分配的任务进行诗文朗读。
任务清单:(1)每个小组研读老师分配给的一首诗。
(2)读准字音,读准确断句。
(3)读出节奏和韵律。
4.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听一听古诗的朗读,分享你的断句成果吧。
预设读诗的方法:(1)读得字正腔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0古诗三首教案20 古诗三首1.认识“芙、蓉”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单”,会写“芙、蓉”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学过的几首送别诗《赋得古原草送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读一读,你们能读出什么?(有不舍、嘱托、思念……)2.今天让我们学习王昌龄的这首《芙蓉楼送辛渐》,去品味诗中的韵味。
板书课题,强调“芙蓉”的写法。
3.齐读课题,从题目来看,在哪里送别?谁送别谁?(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北。
王昌龄送别辛渐。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洛(luò)阳玉壶(hú)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芙、蓉、洛、壶”,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
(“芙”“蓉”是上下结构,上面是草字头,不要漏写。
“洛”的右边是“各”,第六笔是捺。
“壶”的上面是“士”,第二横短。
)4.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抽生读诗,师生点评。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读一读诗的前两句,结合注释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此时此刻,你觉得哪个词最能表达你的感受?回到诗中,哪个字或词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呢?让我们默读古诗,边读边用记号标注出来。
2.交流反馈。
(1)寒:结合学过的“远上寒山石径斜”,“寒”点明秋冬季节。
“寒雨”,这寒冷的雨,透着萧瑟和悲凉,渲染出离别的伤感。
(2)结合注释理解第一句诗,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夜雨更增添了萧瑟、悲凉之感。
这雨的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浸透在两个离别的友人心上。
(3)孤:孤独,孤寂,孤零零。
楚山孤,还有谁是孤独的?送别友人的作者。
(4)夜、平明:表示时间的词语。
平明,天刚亮。
补充诗句,指名读。
3.再来读这两句诗,作者站在芙蓉楼上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描述“吴江夜雨图”:寒气笼罩的江面上,纷纷扬扬的夜雨连绵……引导:此时,你看到的是什么?感觉到怎样的情绪?(雨滴打落在身上,一股凉意泛起,朋友即将离我而去,孤独之感油然而生。
)此情此景,夜雨绵绵,芙蓉楼内二人饮酒话别,他们会说些什么呢?你读出了什么情绪?(不舍,忧愁,凄凉)带着这样的情绪再读前两句诗。
4.走近作者,品读感悟:送别辛渐的王昌龄从寒冷的夜雨、浩渺的江面、孤寂的楚山着墨描写,你是否能读出他的孤独和悲凉呢?他又为何会有此心境呢?(出示资料,屡次被贬)师领诵,师生诵读古诗。
5.作者送别友人,请友人带去书信,亲友可能会问什么?(为什么不回来?过得好吗?为什么会被贬?)他的回话是什么?(“一片冰心在玉壶。
”从“冰”“玉”体会到纯洁、无暇。
)诗人想表达什么?倘若你离家多年未归,会给亲友带去什么口信?(报平安)6.为什么王昌龄不是通常的报平安,而是传达自己冰清玉洁的信念呢?(更能表达他对亲友的深情。
)你还读过王昌龄的什么诗?(边塞诗《出塞》《从军行》)这样一个忧国忧民、满怀壮志的王昌龄,在屡次被贬后,仍不改壮志雄心,这期间也有友人作诗表达对他的同情和安慰,比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补充诗句,指名读)但无论世事如何变迁,王昌龄仍然“一片冰心在玉壶”。
7.作者送别友人,触景生情,情蕴景中,不仅烘托出送别的凄寒孤寂,更展现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
让我们站在“芙蓉楼”,看苍茫江雨,诵读这首诗。
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找出令你感触深刻的词语。
2.出示诗句,标注关键词语。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指名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诗人孤寂的心情、高洁的情操)3.诵读积累。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从这首诗里读出了作者的孤寂,其实表达这种情绪的诗,我们还读过很多,如李白的《独坐敬亭山》、王维的《使至塞上》、张继的《枫桥夜泊》、柳宗元的《江雪》。
“烟雨迷蒙吴江寒,孤傲寂寥望楚山”,人有悲欢离合,离别的哀愁诉说不尽,送别诗便成了传递情意、诉说衷情的常见方式,你还记得哪些送别诗?(桃花潭水深千尺……孤帆远影碧空尽……劝君更尽一杯酒……莫愁前路无知己……)这是诗歌的魅力,是经典的魅力,是中华文化的力量。
让我们吟诵起这些千古名句吧!芙蓉楼送辛渐寒雨山孤(孤寂)冰心玉壶(高洁)- 第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芙蓉楼送辛渐》,感悟了王昌龄在送别诗里的悲凄孤寂和冰心在玉壶的高洁情操。
今天让我们随唐代诗人卢纶,走进他笔下的边塞诗,领略一个扣人心弦的追击场面,感受边防将士的英勇无畏!(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单(chán)于遁(dùn)逃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雁”,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
(“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两个“亻”,别漏写;“隹”的右边是四道横。
)4.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诗的节奏。
抽生读诗,男女赛读,师生点评。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以前我们理解诗句的时候,用过哪些学习方法?(结合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联系看图、联系上下文。
)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不懂的地方做好标注,结合注释,理解大体意思。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
四人一组,互助学习,互动交流,师巡视并适时指导。
3.小组交流汇报。
(1)了解作者:(交流资料,出示PPT)这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
卢纶曾任河中浑元帅府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丰富,风格雄劲。
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2)读懂诗意:读懂了哪句诗?是怎么弄懂这句诗的意思的?交流意思,学习方法。
(3)结合意思,讲故事,悟诗情。
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师讲故事,生诵读诗句。
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很高。
(“月黑雁飞高”)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
(“单于夜遁逃”)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
(“欲将轻骑逐”)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落满了弓箭和弯刀。
(“大雪满弓刀”)4.品析鉴赏:月黑雪猛,非雁飞之时,此时大雁高飞,暗示已有敌情。
本诗情景交融。
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
一逃一追的气氛被有力地渲染出来了。
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无限的想象。
一、二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写敌军的溃逃。
“月黑”,无光也。
“雁飞高”,无声也。
趁着这样一个漆黑的寂静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
单于,是古时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代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
尽管有夜色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我军察觉了。
三、四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我军准备追击的情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
试想,一支骑兵列队欲出,刹那间弓刀上就落满了大雪,这是一个多么扣人心弦的场面!5.拓展:诵读《塞下曲》(其二)。
其实,卢纶写的《塞下曲》共六首,本文选的是第三首,我们再来吟诵一下第二首: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你读出了将军什么样的形象?从哪句看出来的?(勇敢,“将军夜引弓”;力大无穷,“没在石棱中”。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诵读古诗。
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找出令你感触深刻的词语。
2.出示诗句,标注关键词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指名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3.背诵积累。
五、课堂小结。
作者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告诉你追上敌人没有,他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情绪有力地烘托出来了。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并不是战斗的高潮,而是迫近高潮的时刻。
这个时刻,犹如箭在弦上,将发未发,最有吸引人的力量。
你也许觉得不满足,因为诗歌没有把结果交代出来。
但唯有如此,才更富有启发性,更能引逗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这叫言有尽而意无穷。
神龙见首不见尾,并不是龙没有尾,那尾在云中,若隐若现,更富有意趣和魅力。
让我们再次吟诵这首边塞诗——《塞下曲》。
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 第三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墨梅图)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与梅花相关的诗,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注意“墨”的写法,上“黑”下“土”。
2.理解“墨梅”。
墨梅就是用水墨画成的梅花。
这首诗就是题在墨梅图上的,我们叫它“题画诗”。
3.了解作者。
作者是著名的书画家,他叫王冕。
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近王冕,走进他笔下的《墨梅》。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洗砚(yàn)池乾坤(qián kūn)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砚、乾、坤”,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
(“砚”是左右结构,右边是“见”,注意最后一笔是竖弯钩。
“乾”右边的“乞”,不要写成“气”。
“坤”是左右结构,右边“丨”出头。
)4.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诗的节奏。
抽生读诗,小组赛读,师生点评。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同学们,古诗是凝练的,寥寥数语常常给我们丰富的想象空间,请你自由朗读这首诗,想想这梅长在哪里,又是什么样子的。
2.同桌互相交流,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颜色很淡,梅花开得茂盛,朴素淡雅。
)3.质疑:你在读诗的过程中,有什么疑问?“好颜色”是怎样的颜色?(鲜艳的色彩,枣红,玫红……)“清气”是怎样的?(淡淡的,清幽的,清淡,清雅……)4.说说这是一株怎样的梅。
(色淡气清)5.你觉得王冕只是在写梅吗?还在写什么?(借物喻人)我们来了解一下王冕这个人,他出身贫寒,自学成才,被称为“画梅圣手”。
他不愿意为达官贵人作画,有官员和大财主亲自下乡见他时,他还躲起来。
你觉得王冕是怎样的一个人?(淡泊名利,清高,不虚荣)那么,王冕就像这梅花一样不追名逐利,孤芳自赏,一身正气。
他把名利看得“淡”,洁身自好,有骨气。
此时此刻,你眼中的“清气”还仅仅是梅花的香气吗?(气节,气度,骨气)“清气”是怎样的气节?(淡泊名利,洁身自好)这首诗表面写的是墨梅,实际上在讲述作者自己的志趣、志向。
让我们咏起这首诗的后两句。
6.拓展:诵读《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从这首诗的哪一句,你体会到了作者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气节?(“不同桃李混芳尘”)配乐,吟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