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
单克隆抗体人源化研究进展
上 溶 液 可 及 的 残 基 免 疫 球 蛋 白 F v区 中 表
面 可 及 残 基 ( AR) 常 是 指 3 氨 基 酸 暴 S 通 0
露 在 溶 液 中 的 区段 。 e esn等 对 1 。 P d re 2个 株、 鼠单 抗 的 V 区 晶 体 结 构 进 行 了 比 对 , 找
到顺 序校正 后的 4 5个 S AR, 中 9 不 同 , 其 8
具 有 明 显 的 物 种 特 异 倾 向性 。P da a ln等 _ 对
非 人 源 抗 体 的 F AR 中与 人 抗 体 明显 不 同 vS 的 区 域 进 行 了 相 应 的 替 换 , 立 了 表 面 重 塑 建 法 。 方法的原 则是 仅替换 与人抗体 S 该 AR 差
由 于 其 整 个 V 区都 是 异 源 的 , 以 嵌 台 抗 体 所
的 异 源 性 还 很 明 显 , 决 HAM A 的 效 果 并 解
不理 想 。嵌合抗体 完整地 保 留 了异源单 抗的
维普资讯
1 l8
国 外 医学 ; 防 、 断 、 疗 用 生 物 制 品 分 册 预 诊 治
体 时 常 被 人 免 疫 系 统 所 识 别 , 生 人 抗 鼠 抗 产
体( HAMA) 再 次 , 源 抗 体 在 人 体 循 环 系 ; 外
统 中很 快 被 清 除 。 因此 , 据 抗 体 结 构 与 功 能 根
之 间 的 联 系 , 保 持 原 单 抗 对 特 异 抗 原 表 位 在 的高 亲 和 力 的 基 础 上 对 其 进 行 体 外 人源 化 改 造 , 少 异 源 抗 体 的 免 疫 原 性 成 为 改 进 单 抗 减 治疗 的重 点 。 目前 报 道 的 人 源 化 方 法 主 要 有 : 嵌 合 、 面 重 塑 (e u fen ) 重 构 (e h p 表 r s ra ig 、 rs a i g 以 及 链 替 换 ( h i h fl g 。 n) c an s u f n ) i
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
单克 隆抗体 的研究 进 展
邢海权 闫梦菲 赫晓燕 , ,
(. 1山西农 业 大学动 物 科技 学院 。太 谷 0 0 0 ;2南 京农 业大 学动物 科 技学 院 ,南京 38 1 .
摘
20 9 1 0 5)
要 : 体 分子是 生物及 医学领 域 中用途 最为广 泛 的蛋 白质 分子 。 抗 上世 纪 3 ~6 0 0年代 对抗体 的
至今 ,科 学 家们 已经 建 立众 多 鼠原性 m b 来 As 诊 断 和治 疗多 种人 类疾 病 。然 而作 为在人 体 内的应
用, 鼠源性单抗 尚存 在一些问题 。鼠源性抗体作为
异 种 蛋 白应 用 于人 体 可 引起 免 疫反 应 , 生人 抗 鼠 产 抗体 , 很大 程度 上 限 制 了 mA s 临床应 用 。此外 , b的 鼠源性 mA s b 不能 与人 类抗 体 FR c n结合 。 了克服 为 以上 这些 问题 , 年 , 着分 子 生物 学 的发 展 , 们 今 随 人 已有可 能 通 过抗 体 工程 技 术制 备 人 一鼠契 合 抗体 、 人 源化 抗体 或全 人抗 体 。
术能 将 特定 分 子 的基 因型 和表 型相 统 一 的特 点 , 即
噬菌 体 表面 表达 了特定 的蛋 白质 , 噬 菌体 的 D A 则 N
中必 然 含 有该 蛋 白质相 应 的结 构 基 因 , 过 多 次 的 通
作 者 简 介 : 海权 (94 ) 山西 临 汾 人 , 读 硕 邢 18 ~ , 在
发 展推 向 了高潮 , 抗体 制备技 术进入 了一个全 新 的 时代 。 使
关 键词 : 克 隆抗体 ; 源 ; 因工程 ; 究进 展 单 人 基 研
人源化抗体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文 章 编 号 :0 9 0 0(0 70 — 6 3 0 10 — 0 220 )4 0 8 — 5
综
述
人源 化抗 体 制备及 其应 用 研 究进展
王 业荣 一 童德 文 李 立 , 文 明 王 业炳 , , 刘 ,
1 .西 北农 林 科技 大 学 动物 科 技 学 院 , 西 杨 凌 72 0 ;2 陕 1 10 .河 南省 纯种 肉牛繁 育 中心 , 南 郑 州 4 0 0 河 503
a ma ,a tb y e h i ue ha e e eo d r m c i e c nt d a d e h pe a i o y o hu nie nt d .As h r ni l n iod t c n q s v d v lpe fo hm r a i y n r s a d ntb d t ma z d a i y i bo bo t e — a utc n io e , pe i a tb dis t h he uma ie a tb is n z d n iode ha e v be n s o d s e ii a v n a e n e h we p cfc d a t g a d a lc to pr p c fr an e ppi ain os e t o c c r
tn e c f h ma ie n i o i s i l ia p l a in h v e n s mma z d i h s p p r e d n y o u n z d a t d e n ci c l a p i t a e b e u b n c o i r e n ti a e .
生物制药--人源化单克隆抗体
局限性
1.在噬菌体展示过程中涉及细菌转化、噬菌体包装、展示 跨膜分泌,这就大大限制了所建库的容量噬菌体中获得很好的表达,因为 有些蛋白质功能的实现需要折叠、转运、膜插入和络合, 导致在体内系统依赖于细胞内基因的表达,所以一 些对细胞有毒性的分子(如生物毒素分子)很难得到有效表 达和展示。
2002年,的世界首个药物——阿达木单抗上市。人源 化及全人源单克隆抗体由于副作用小,在体内停留时间长, 更有利于治疗。
人源化程度
1.嵌合抗体(Chimeric antibody)
用人源基因代替鼠源单抗的恒定区,即该单抗由鼠的 可变区和人的恒定区组成的嵌合抗体。 缺点 由于嵌合抗体可变区(V)约占整个抗体的30%,鼠源 性抗体V区中的框架区(FR)仍残留一定的免疫原性,可 诱导HAMA反应。 解决方案
4.全人单克隆抗体(Fully humaneantibody)
4.1.抗体库筛选技术
4.1.1.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
它是将体外克隆的抗体基因片段插入噬菌体载体,转 染工程细菌进行表达,然后用抗原筛选即可获得特异的单 克隆噬菌体抗体。 在HIV等病毒感染和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面有其独特 的优越性。
鼠源抗体
4.1.2.核糖体展示技术 基本原理和程序
人免疫细胞基因组 体外转录、翻译、偶联 mRNA-核糖体-蛋白质三聚体 构建
基因型和表型联系
RT- PCR核糖体展示的蛋白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 筛选所需抗体复合体 EDTA解离 获得特异m亲和力的抗体
Thanks!
单克隆抗体的发展史
第一代:鼠源性单抗 药物特异性很强,副作用大,现在已经渐渐退出市场。 不过由于其代谢比较快,目前在放射性元素标记的单克 隆抗体药物中使用。 第二代:人鼠嵌合性单抗 进行人源化改造,使其人源化程度达到70%左右。 第三代:CDR移植抗体和SDR移植抗体 人源化程度达到95%左右,大大降低了毒副作用。 第四代:全人源化单抗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研究进展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研究进展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是一种具有高度特异性和亲和力的生物药物,通过杂交瘤技术将鼠源单克隆抗体的可变区与人类抗体的恒定区进行交换,以减少免疫原性,提高治疗效果。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治疗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研究现状: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方法、成果与不足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研究主要包括抗体库的建立、抗体筛选和优化、以及抗体生产等多个环节。
目前,研究人员已成功建立了多种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并应用于临床试验,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例如,针对肿瘤治疗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能够特异性地识别肿瘤细胞,并通过激活免疫反应来杀死肿瘤细胞。
然而,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抗体药物的免疫原性、毒副作用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研究方法: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研究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研究的实验设计主要包括建立人源化抗体库、筛选和优化抗体,以及进行药效和毒理试验等。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采集和处理大量的实验数据,并进行深入的统计分析和比对,以获得抗体的最佳配对组合和最佳治疗剂量等参数。
成果和不足: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研究的成果与不足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研究在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多个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例如,针对肿瘤治疗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已经成功应用于临床试验,并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治疗领域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也在研发和试验阶段。
然而,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抗体药物的免疫原性、毒副作用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同时,抗体药物的生产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尽管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未来,研究人员需要进一步探索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的作用机制和优化方法,以获得更高效、安全、低成本的药物。
同时,需要加强抗体药物的工艺研究,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
袁松范
【期刊名称】《上海医药》
【年(卷),期】1999(020)011
【摘要】最早的单克隆抗体是用小鼠得到的,所以会产生一种人抗小鼠抗体(HAMA)的免疫反应。
随着抗体工程技术的发展,从小鼠得到的单克隆抗体越来越接近人类。
一些嵌合性的或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已经被批准上市。
嗜菌体表达技术和转基因动物技术的发展,使人类有可能得到完全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由于可以进一步减少免疫反应的危险性,将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总页数】2页(P38-39)
【作者】袁松范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92-33
【相关文献】
1.鼠源单克隆抗体人源化研究进展 [J], 王臣;温文彦;张春杰
2.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用于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J], 彭建柳;杨丽华
3.治疗性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研究进展 [J], 陈立慧;宋海峰;刘秀文
4.人源化治疗性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 [J], 彭如意;王捷
5.高亲和力的人源化CD20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 [J], 张倩倩;郭尚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利妥昔单抗治疗视神经脊髓炎的研究进展
利妥昔单抗治疗视神经脊髓炎的研究进展利妥昔单抗(Rituximab)是一种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已经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视神经脊髓炎(NMOSD)是一种少见的、以视神经和脊髓为靶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对于NMOSD的治疗一直是一个难题。
近年来,利妥昔单抗在NMOSD的治疗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探讨利妥昔单抗治疗视神经脊髓炎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 利妥昔单抗的治疗机制利妥昔单抗是一种能够靶向CD20抗原的单克隆抗体,CD20抗原主要表达在B细胞表面。
其治疗机制主要包括:直接抑制CD20阳性B细胞的活性、诱导B细胞凋亡、调节B细胞功能和介导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通过这些作用,利妥昔单抗可以有效地抑制自身免疫性炎症反应,从而达到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目的。
2. 利妥昔单抗在NMOSD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在过去的几年里,关于利妥昔单抗治疗NMOSD的研究不断进行,一系列临床试验和实验研究陆续发布。
这些研究结果显示,利妥昔单抗在NMOSD的治疗中表现出了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逐渐成为了NMOSD的重要治疗选择之一。
(1)疗效方面多项研究证实,利妥昔单抗可以显著减少NMOSD的发作频率和严重性,降低残疾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项针对22例NMOSD患者的研究显示,经过12个月的利妥昔单抗治疗后,患者的年发作率显著降低,且部分患者出现了病情稳定或改善的情况。
另一项纳入了47例NMOSD患者的研究也表明,利妥昔单抗可以有效地预防NMOSD的发作,并且在长期治疗中仍能够保持疗效。
(2)安全性方面利妥昔单抗治疗NMOSD的安全性也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大多数研究显示,利妥昔单抗治疗NMOSD的不良反应较为轻微,且大部分患者能够良好耐受。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注射部位反应、感染和胃肠道不适等,这些不良反应大多可以通过对症治疗或减量调整来控制。
利妥昔单抗在治疗NMOSD中的安全性较高,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利妥昔单抗治疗视神经脊髓炎的研究进展
利妥昔单抗治疗视神经脊髓炎的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视神经脊髓炎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表现为视力减退、眼球运动障碍及四肢感觉障碍等症状。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临床上常采用激素治疗、免疫抑制剂等方式进行管理,但效果并不理想。
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手段显得尤为重要。
利妥昔单抗是一种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能够靶向结构特异性地结合于人体免疫系统中的CD20抗原,从而实现调控免疫反应的目的。
近年来,利妥昔单抗在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逐渐增多,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其在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症等疾病的治疗中已显示出良好的疗效。
1.2 研究意义视神经脊髓炎是一种罕见但具有严重破坏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目前的治疗方法多为免疫抑制剂和免疫球蛋白等治疗手段,但效果有限并且存在严重的不良反应。
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视神经脊髓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利妥昔单抗是一种抗体药物,已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显示出显著疗效。
其通过特异性结合CD20抗原,抑制B细胞的活化和增殖,从而减少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反应。
利妥昔单抗治疗视神经脊髓炎的潜在机制至今还在探索中,但已有一些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其可能对该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研究利妥昔单抗治疗视神经脊髓炎的意义在于为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选择,可能带来更好的疗效和更少的不良反应。
通过深入研究其机制和药理特点,可以为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重要参考。
利妥昔单抗治疗视神经脊髓炎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
2. 正文2.1 利妥昔单抗治疗视神经脊髓炎的机制利妥昔单抗(Rituximab)是一种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主要通过靶向CD20抗原来发挥治疗作用。
在视神经脊髓炎的治疗中,利妥昔单抗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抑制B细胞活化和增殖:CD20是B细胞表面的标志性抗原,利妥昔单抗特异性结合CD20,导致B细胞凋亡和消失。
利妥昔单抗可以有效抑制B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
从鼠源到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及改造策略的研究进展
从鼠源到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及改造策略的研究进展摘要:近年来,单克隆抗体是生物制药领域研究和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单克隆抗体具有地耐药性、高效性、专一性等多种优越特性而受到各界关注,随着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的不断出现,对其稳定性和亲和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项目从全人源单克隆技术出发,探讨其改造策略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关键字:鼠源,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是一种由人类通过采用各种化学技术或者人工方式制备,由单一b 受体细胞的单克隆抗体细胞产生的一种抗体。
其高度均一,且仅针对某一特定受体抗原上的表位。
单克隆免疫抗体的制备方法主要具有产物纯度高、交叉免疫反应少、制备时间和成本低、结构均一、特异性强等特点,其主要生物学机理功能主要特点是与抗原分子结合后不能产生间接免疫受体分子或直接阻断配体。
当前已有40多种单抗体克隆免疫抗体被广泛用于自身自体免疫功能性疾病、肿瘤和器官移植等各个方面,效果显著。
1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自从1975年,KOHLER等人通过杂交瘤技术成功获得了具有抗原特异性的鼠源性单克隆抗体,从而开启了单克隆抗体开发的新纪元。
随着多年发展,单克隆抗体已经成为人们疾病诊治的重要工具。
而鼠源性抗体来源于小鼠,在对人体使用时,存在着诸多缺陷,为解决此类问题,全人源单克隆抗体被提出,是未来单克隆抗体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有以下几种:1.1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噬菌体抗体库技术至1990年成功实施以来,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该领域应用最广的制备技术之一。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的应用原理是使用PCR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将人体抗体编码的基因序列通过技术进行扩增,然后将抗体的基因序列插入到噬菌体中的适当位置,并通过建立一个噬菌体抗体库,让人体抗体和另一个噬菌体外壳上的蛋白进行相融,将两者互相融合的蛋白质形式展示在噬菌体的表面。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将通过构建好的抗体库与抗原进行结合,并通过抗原与抗体的差异性相互结合的基因组原理,通过筛选,挑出一种能与目的抗原进行结合的噬菌体,在通过噬菌体基因测序,得到一种新的基因序列,并将其通过基因组技术应用于全人源抗体中。
鼠源单克隆抗体人源化进展
自1975年单克隆抗体杂交技术问世以来,鼠源单克隆抗体(mAb)被誉为神奇的子弹,广泛用于肿瘤检测与治疗。
然而,鼠源单抗作为异源性蛋白在人体内可诱鼠单抗人源化成为最早出现的基因工程抗体。
发抗鼠抗体的生成(HAMA),可产生毒性反应,并使mAb在体内消除加快,这严重影响了鼠单抗的治疗效果。
为解决这一难题,从80年代初期发展到现在,鼠单抗人源化经历了如下历程:恒定区人源化→可变区人源化→利用抗体库技术获得完全人源序列(如图)。
1.恒定区人源化--鼠/人嵌合抗体(chimeric antibody)由于异源性Ab的免疫反应约有90%是针对恒定区(C区),要降低mAb的抗原性,必须对Ab的恒定区进行人源化[1]。
其原理使从分泌某mAb的杂交瘤细胞基因组中分离和鉴别出重排的功能性可变区(V区)基因,经基因重组与Ig恒定区基因相拼接,插入到适宜的表达载体中,构成鼠/人嵌合的轻重链基因表达质粒,经转染骨髓瘤细胞,通过筛选即可制备出鼠/人嵌合抗体。
这种嵌合抗体同鼠源抗体比较至少有以下两个优点:首先,它可以按需要对抗体的效应基因进行选择或剪切。
例如人Ig的同种型IgG1和IgG3对介导补体依赖及细胞介导的溶解作用具备优势,因而利用该技术可以拼接不同亚类的人C区基因,来改变抗体的效应功能,使原细胞毒性较低的IgG2a和IgG2b变成细胞毒性较高的IgG1和IgG3,增强抗体的免疫治疗功能,可用来杀死肿瘤细胞。
其次,在治疗中使用人而不是鼠mAb的同种型,大大减小了鼠源mAb作为异种蛋白对人体的免疫原性,它通过避免抗同种型抗体的产生,减少了HAMA的生成。
例如,当鼠对鼠Ig互补决定区(CDR)产生免疫耐受时,用鼠抗-淋巴细胞Ab可以激发抗独特型反应,但相对那些对可变区不耐受的动物来说,该鼠的抗独特型反应被推迟并很微弱[2]。
Lobulio 对鼠/人嵌合抗体在人体内的动力学和免疫反应的研究表明,鼠/人嵌合抗体在人体内的半衰期比mAb长6倍以上。
人源化抗体的研究进展
维普资讯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 0 8年 第 2 9卷 第 1 期 3
人 源化 抗 体 芬
【 要】 本 文 就 人 源他 抗 体 的 构 建 、 源化 抗 体 药 物 的 临床 应 用 、 在 的 问题 及 解 决 途 径 等 方 面 内 摘 人 存
尽 管 人 们 十 分 清 楚 , 人 抗 体 取 代 鼠抗 体 , 克 服 鼠单 抗 用 是
临床应用障碍的关键 , 而反复实验证 明, 交瘤技术不能提 然 杂 供 稳 定 分 泌 人 抗 体 的细 胞 株 。8 O年 代 末 期 , 着 分 子 生 物 学 随 研 究 的 深 入 , 抗 体 基 因 工 程 研 究 领 域 相 继 出 现 了 一 些 技 术 在 突 破 , 用 P R方 法 扩 增 抗 体 可 变 区 基 因 、 肠 杆 菌 表 达 功 如 C 大 能 性抗 体 片 段 以 及 噬 菌 体 展 示 抗 体 功 能 片 段 等 , 些 技 术 为 这 抗 体人 源 化 和 人 抗 体 的 研 究 奠 定 了基 础 。在 疾 病 治 疗 中 , 人 源 化 抗 体 之所 以 优 于 鼠抗 体 , 仅 因 为 抗 体 中 鼠 源 成 分 的 减 不 少 降低 了机 体 的 免 疫 排 斥 反 应 , 在 于 人 抗 体 中 的 F 段 能 够 还 c
人源性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1 . 2获得完全人源序列——人源 性单抗
由于人一 鼠嵌合抗体可 引起人抗小 鼠抗体反应 ( H A M A ) 。 人源 化单 克隆抗 体虽然 解决 了最重 要的 问题 一 鼠抗 体 的免 疫原性 , 但它有本身难 以克服的困难, 如: 人源化过程繁复 、 昂贵 ,需大量 的电脑模 拟, 即使如此 , 大量反 复试验仍不可 避免很大一部分工作是摸着石子过河 ,因为要试验各种氨基 酸置换 以测定对 目标选择性和结合亲和力 的作用 ,而且它 总 还含有少量 鼠源性成分 。所 以,制 备完 完全全 的人源性单 克 隆抗体是形势所 需。W i n t e r等在 1 9 9 4创建了噬菌体 抗体 库
a n t i b o d y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由于异源 性抗体 的免疫 反应约有 9 0 % 是针对恒定 区 ( C 区) , 要降低 m A b的抗原性, 必须对 A b的恒 定区进 行人源化 。 其原理是 :从分泌某 m A b的杂 交瘤细胞基 因组 中分离和鉴别 出重排 的功能性可变 区 ( v区 )基因 ,经基因重组与 I g 恒 定 区基 因相拼 接 ,插入到适 宜的表达载体 中,构成 鼠/ 人嵌合 的轻重链基 因表达质粒 ,经转染骨髓瘤细胞,通过筛选 即可 制 备 出 鼠/ 人嵌合抗体 。
关键 词 : 单 克 隆抗 体 : 杂 交瘤 :基 因 :人 源性 中 图分 类号 :R 3 9 2 — 3 3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6 7 1 — 5 7 8 0 ( 2 0 1 5 ) O 1 . 0 0 1 4 . O 1
1人源单克隆抗体 的发展 1 . 1 恒 定 区 人源 化 ~ 鼠/ 人嵌合抗体 ( c h i m e r i c
技术 创新
人源化CD3单克隆抗体
无动物源成分
低内毒素: < 2 EU/mg 纯化 : Protein A亲和层析 纯度:SEC-HPLC检测,纯度≥ 95%
无菌过滤: 0.2 μm滤膜过滤除菌
运输及储存: 2-8℃ For research use only
【产品应用】
流式细胞术 免疫细胞化学 T细胞活化 免疫共沉淀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析,2 μg/106细胞 5-50 μg/ml
研发实验室
生产车间
重组抗CD3人源化单克隆抗体于2007年通过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的批准,进 行I~II期临床试验批件号2007L01967。临床 适应症是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预防和 治疗。目前,I期临床已经完成,II期临床正 在进行中。
【产品特性】
反应种属:Human 特异性:TCR-CD3复合物ε链 来源:OKT3人源化改造 产品质量通过GMP认证
活化T 细胞—用法用量根据预实验确定;本品适用于直肠癌、乳腺癌、肺 癌、肾癌、淋巴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黑色素瘤、卵巢癌等多 种肿瘤的CIK细胞免疫疗法临床研究。
根据实验需要确定
【相关染色PBMC
Humanized CD3 MAb
Fig 2. 本产品与OKT3相对亲和力测定量效曲线
背景介绍
CD3分子是广泛分布于人成熟T淋巴细胞表面的膜抗原,它与T细胞表面膜受体 TCR形成复合体,在细胞内信息传递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已有的研究表明抗 人T细胞CD3的单抗具有激活和抑制T细胞的双向功能,它在抗肿瘤、抗多种器 官移植排斥反应及再生障碍贫血的治疗中已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OKT3是由美国Ortho药物公司生产的抗人CD3的单抗,它对预防和治疗器官移植免 疫排斥反应有良好的效果,因此成为第一个被美国FDA批准投放市场的单克隆抗 体。OKT3作为鼠源性单抗应用于人体时可引起人抗鼠抗体免疫应答(HAMA), HAMA可加快血清中鼠源抗体的清除,阻断单抗的治疗效果,严重时还可引发变 态反应危及生命。 为了克服鼠源性单克隆抗体应用于人体时所出现的 严重过敏反应,人源化抗体应运而生,并很快成为 十余年来国内外生物医学研究的重大热点之一。由 于通过杂交瘤技术难以获得特异性强、亲和力高的 人源抗体,鼠源抗体的人源化改造成为主要途径。 进行抗体人源化有两个基本原则:l、保持原鼠源抗 体的亲和力和特异性;2、大大降低鼠源抗体的免疫 原性。
贝伐珠单抗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贝伐珠单抗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贝伐珠单抗是一种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靶向药物,近年来关于其在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贝伐珠单抗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贝伐珠单抗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贝伐珠单抗是一种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它可以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外胞质结构域,抑制EGFR的自身磷酸化,阻断了该受体的信号转导通路,抑制了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目前,贝伐珠单抗已经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贝伐珠单抗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研究现状1.适应症扩大最初,贝伐珠单抗主要适用于EGFR敏感突变的NSCLC患者,但是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贝伐珠单抗还可以适用于EGFR阳性、ALK阴性的NSCLC患者。
一系列的临床试验表明,在这个群体中,贝伐珠单抗与化疗或其他靶向药物的联合治疗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了治疗的有效率和生存期。
2.治疗方案优化在贝伐珠单抗的临床应用中,研究者们还不断尝试优化治疗方案,使其更具个性化和精准化。
一些研究表明,贝伐珠单抗与其他靶向药物或化疗药物的联合应用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减缓肿瘤的进展,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3.治疗效果预测由于贝伐珠单抗不同患者的治疗效果存在差异,因此研究者们试图寻找有效的生物标志物来预测患者对贝伐珠单抗的治疗反应。
一些研究表明,EGFR突变、p-Akt、PTEN等因子的表达状态可能与患者对贝伐珠单抗的治疗反应相关。
4.治疗耐药机制研究尽管贝伐珠单抗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但是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一部分患者会出现药物耐药的现象。
研究者们也着力探讨贝伐珠单抗耐药机制,以期找到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目前,有关贝伐珠单抗耐药机制的研究主要涵盖了EGFR突变、MET扩增、KRAS突变、HER2突变等因素。
三、展望贝伐珠单抗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为肺癌患者带来了许多新的治疗选择,并且为治疗方案的优化和个性化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人源化抗体研究历程及发展趋势
人源化抗体研究历程及发展趋势
人源化抗体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小鼠或其他动物的抗体框架序列与人类抗体的可变区域序列结合,使其具有更好的免疫原性和稳定性,从而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以下是人源化抗体研究历程及发展趋势:
1.起源:20世纪70年代,人们开始利用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
但小鼠抗体与人体免疫系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使用小鼠单克隆抗体会出现免疫排斥反应,且抗原易受到抗体的攻击。
2.人源化抗体的出现:20世纪90年代初,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为制备人源化抗体提供了可能。
利用重组DNA技术,将人类抗体的可变区域序列嵌入到小鼠抗体框架序列中,生成了人源化抗体。
3.趋势一:多抗体疗法:随着人源化抗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利用多种抗体组合进行治疗,这种方法被称为多抗体疗法。
与单一抗体相比,多抗体疗法可以同时攻击多个不同的受体或肿瘤细胞,且不易出现耐药性。
4.趋势二:个性化治疗:由于人源化抗体可以针对不同的肿瘤抗原,因此可以被用于个性化治疗。
与传统的化疗和放疗相比,个性化治疗可以更加精准地攻击肿瘤细胞,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伤害。
5.趋势三:新型载体:为了提高人源化抗体的稳定性和免疫原性,研究人员开始探索新型载体的应用。
例如,利用病毒载体可以将人源化抗体有效地送达到靶细胞内部,从而增强其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人源化抗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医学领域的治疗提供
了新的选择和可能。
未来,人源化抗体技术将不断完善和发展,为各种疾病的治疗带来更加广阔的前景。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
20103302 生物工程2班郭婉然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一,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的定义人源化的单抗则是制作出鼠的单抗后,利用基因操作手段,置换或者切除单抗基因中鼠源性的蛋白片断,弱化其在人体内的抗原性,达到疗效。
(取得抗体效价高的小鼠外周血B细胞,细胞融合杂交后筛出阳性克隆,培养后提取mRNA,反转装入载体测序,基因操作剪切替换,在装入其它载体在合适体系中表达,然后纯化抗体。
二,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发展通过免疫的.天然的以及合成的抗体库展示技术或者利用转基因小鼠,虽然可以获得人源单克隆抗体,但是进一步改造传统的杂交瘤技术所制备的大量源单克隆抗体。
仍然是目前开发用于人类疾病治疗的一种可能途径和源头,如若将这些特异性和亲和力较强的非人源单抗进行人源化改造后,仍然比从头开始以新的靶点来开发治疗性单抗剂更有前景。
早期的临床试验证明鼠源性单抗为异种蛋白应用于人体后,可引起机体免疫系统对该异种蛋白质的免疫排斥反应,产生人抗鼠抗体应答,重复使用时甚至可导致病人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其次鼠单抗通常不能有效激活机体的生物效应功能,如补体依赖的细胞毒及抗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
此外,由于HAMA反应的存在,鼠单抗在人体内往往被快速消除,其半衰期也较短。
随着对各类抗体结构和氨基酸序列,及其变异的种属和功能之间的深入了解,而能够利用抗体工程和功能之间关系的深入了解,而能够利用抗体工程技术对抗体结构进行改造,抗体的应用经历了非人源抗体,人+鼠嵌合抗体,人源化抗体,Primatization,最终可到制备全人源单抗的转基因小鼠和噬菌体展示文库等不同的阶段,其中将动物来源的单克隆抗体人源化,以降低这些单抗的免疫原姓使之可成为用于人类疾病的治疗,仍然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就要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诉,至今人源化单抗通常使用的方法主要有嵌合,重构和表面重塑。
三,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的研究方法1,嵌合抗体用人源抗体恒定区取代鼠单抗体恒定区而构建的人-鼠嵌合抗体,已被证实保留了其亲本鼠单抗的特异性抗原结合能力并能够降低免疫原性,目前美国正式批准上市的4个人—鼠嵌合抗体产品在临床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
人源化治疗性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
人 源 化 的 改 造 , 出 现 了 互 补 决 定 区 化学 合成法 : 1定 点诱变法是 以人 单链 () ( D 移植 的人 源化抗 体 。但 是这些 抗 D A为模板 。 C R) N 化学合 成含有 鼠 C R序列 D
维普资讯
实 用医学杂 志 2 0 年第 2 卷第 5 07 3 期
73 5
・
综 述 ・
人源 化 治疗 性 单克 隆抗体 的研 究 进 展
彭如 意 综述 王 捷 审校
治疗性 单克 隆抗体结 合 了免疫学 和 等优点在 临床得 到更广 泛 的应 用 ,而基 形成 3个环状 结构 。F R是 B片状 结构 , 药 理学 的原 理 ,应 用于疾 病治疗 已有几 于降低 鼠抗体 的免疫原 性设计 出 的嵌合 有 4个 F R位于可变 区的顶端 。 改型抗体 十 年 。单 克隆抗 体在治疗 中 的运 用要特 抗 体发 展更是迅 速 。 后 。 随 对抗体进行 了 可变 区基 因的构建方 法有定 点诱变 法和
体 仍 不 能 完 全 解 决 H MA反 应 所 带 来 的 3个引物 , A 分别进 行 3轮突变 , 即获得 的问题 。 于是 , 就转 向于利 用噬菌体技 术 C R移植可变 区基 因 ;2 化学合成 包括 D ()
和转 基 因 鼠技 术 来 制 备 完 全 人 源 化 抗 合成双链 片段 , 通过 T N 4D A连接 酶来连 体。 1 人 源化 抗体
2 完全人源化抗体
21 噬菌体展示技术 产生 的人类抗 体 .
6 这样可 以提高高 亲和力抗 1 编码特异 性 的 增。然而 . 现在噬菌 体展示 技术的应用却 体 的分离 和提高现有抗 体 的亲和力 或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生物工程一班生命科学学院 ***大学哈尔滨 150080)摘要:自从单克隆抗体问世至今已广泛应用与临床治疗,然而鼠源性单克隆抗体在临床治疗中会产生人抗鼠抗体反应,从而使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受到极大限制。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和抗体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人源性单克隆抗体开始快速发展而逐渐代替鼠源性单克隆抗体。
本文将就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的构建以及其在临床治疗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人源化临床治疗Theory humanized monoclonal antibody research progress***(The 1st class of Bioengineering ,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 University, Harbin, 150080) Abstract: Since the advent of monoclonal antibody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clinical treatment, but the mouse source sex monoclonal antibodies in clinical treatment will produce people resistance to mouse antibody response, so that the rat source sex monoclonal antibody application are highly limited. Along with the genetic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ntibody engineering technology, humanized sex monoclonal antibody began to rapid development and gradually replaces the rat source sex monoclonal antibody. This paper will review humanized monoclonal antibody construc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treatment in this article.Keywords: monoclonal antibody humanized clinical treatment1975年。
Kohler和Milstein将小鼠骨髓瘤细胞和经免疫的小鼠脾细胞融合,形成了可产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该细胞机能产生抗体,又可无限增殖,从而创立了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技术[1],此后单抗药物开始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临床。
1982年,Philip Karr 将第一株抗独特型单抗(anti- ld) 应用于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治疗并取得成功[2],使得治疗性抗体的研究很快成为生物医药的热点,许多以单克隆抗体为研究对象的公司相继成立。
然而,鼠源性单克隆抗体应用于人类有较强的免疫原性,能诱发人抗鼠抗体( Human ant-i mouse antibody, HAMA) 反应,引起强烈的免疫排斥反应[3],而且鼠源性单克隆抗体不能有效地激活人体的生物效应功能,因此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这使研究学者意识到研制鼠源性单克隆抗体人源化或完全的人源性抗体才有可能减少或避免HAMA反应并提高疗效。
然而反复实验证明, 杂交瘤技术不能提供稳定分泌人抗体的细胞株。
直到80年代末期,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在抗体基因工程研究领域相继出现了一些技术突破,如用PCR 方法扩增抗体可变区基因、大肠杆菌表达功能性抗体片段以及噬菌体展示抗体功能片段等,这些技术为抗体人源化和人抗体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1、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的构建鼠抗体人源化的构建就是通过基因改造,使其和人体内的抗体分子具有极其相似的轮廓,从而逃避人免疫系统的识别,避免诱导HAMA 反应。
当用人的序列代替鼠的框架时,其氨基酸残基的接触作用发生改变,进而影响鼠抗体互补决定区( Complementaritydeterm ining re ign, CDRs)的空间构型而使其抗原亲和力降低或消失[4]。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的构建经历了非人源抗体、人-鼠嵌合抗体、人源化抗体、全人源化抗体等的先后发展,最终制备全人源化单抗的转基因小鼠和噬菌体展示文库。
1.1、嵌合抗体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开始研制的第一代人源化抗体, 即简单的嵌合抗体, 是利用DNA 重组技术将鼠源单抗的轻、重链可变区基因插入含有人抗体恒定区的表达载体中, 转化哺乳动物细胞表达出人鼠嵌合抗体, 其人源化程度达到70% 左右。
这样构建的嵌合抗体不仅保留了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 又大大降低了鼠源单抗的免疫原性。
“Rituximab”作为第一个用于肿瘤治疗的基因工程抗体, 就是由鼠可变区和人恒定区组成的嵌合抗体。
但由于嵌合抗体可变区( V) 约占整个抗体的30% , 鼠源性抗体V 区中的框架区( FR) 仍残留一定的免疫原性, 可诱发HAMA 反应[5]。
虽然嵌合抗体仍有30%左右的鼠源性成分,但90%的HAMA 反应是针对抗体恒定区的[6]。
为了降低在嵌合抗体中鼠源部分, 只移植鼠抗体互补决定区( Complementaritydetermining reign, CDRs), 而不移植整个抗体可变区, 所构建的“嵌合”抗体随后就成为了研究热点。
1.2、CDR 移植的人源化抗体由于鼠源性抗体V 区中的FR 仍残留一定的免疫原性, 这种抗体还远非真正的人源化抗体, 有些还能产生很强的抗独特型反应。
为减少鼠源成分, 人们进一步用人的FR 替代鼠FR, 形成更为完全的人源化抗体,即鼠源单抗上六个CDR 通过PCR 等方法克隆到人抗体相应的框架区(FR) 上构建成新抗体。
与嵌合抗体相比, CDR 移植进一步减少了抗体中异源序列的含量, 降低了抗体异源性, 其人源性可达90% 以上[7]。
但对于特定的抗原分子来讲,FR 并不是可以随意替代的。
具有支持作用的FR 不仅为CDR 的构象提供了环境, 有时还参与抗体结合位点正确构象的形成, 甚至参与抗原的结合。
因此, 简单CDR 移植到人抗体FR而忽略某些关键位点的氨基酸残基,往往会明显降低抗原- 抗体反应的亲和力, 甚至丧失与抗原结合的能力[8]。
多数情况下, 仅仅移植CDRs到人抗体FR 上产生的改型抗体将丧失全部或大部分抗原亲和力, 只有同时再移植某些关键位点的氨基酸残基后才能保持改型抗体的抗原亲和力。
所以,在抗体重构试验中, 识别人源抗体框架区中影响CDR构象的氨基酸残基位点非常关键。
近年来人们利用抗体基因库,通过对抗原-抗体相互作用的计算机模拟, 并分析氨基酸残基、CDR的几何距离和分子间氢键作用力, 可以推测出这些关键氨基酸残基的位点, 指导抗体重构试验。
袁清安等[9]对肝细胞癌特异性抗体HAb52可变区进行了同源模建,然后分析决定CDR初始构象的可能残基,对所有的暴露残基都进行人源化,改构后的抗体的免疫原性明显地降。
尽管人源化单克隆抗体人源化程度达到70%左右, 在抗原特异性和亲和力方面都较好地保留了亲代抗体的特征, 而免疫原性则降低至12%左右, 在体内的半衰期和效应功能也更加接近于人抗体。
但由于人源化单克隆抗体( 嵌合或CDR 移植抗体) 内还含有10%~30%的鼠源蛋白, 因而在临床应用时, 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免疫排斥反应, 没有达到治疗性抗体发展的最终目标——抗体完全人源化。
1.3、全人源化抗体全人源化抗体是治疗性抗体的发展趋势,随着抗体工程的快速发展,目前生产全人抗体的方法已达到比较成熟的阶段, 主要包括抗体库技术和转基因小鼠技术[10]。
抗体库技术主要是将抗体重链可变区( V H ) 和轻链可变区( V L ) 基因与噬菌体的外壳蛋白( P ) 或外壳蛋白( P ) 基因随机重组, 继而感染大肠杆菌, 经增殖并在噬菌体表面以抗体片段Fab或ScFv- 外壳蛋白融合蛋白的形式表达[11],从而获得相应的特异性抗体。
抗体库技术的发展使体外不经过免疫获得抗体成为可能,即用PCR 技术从生物体内扩增出整套编码人抗体的基因序列, 克隆到噬菌体载体上, 并以融合蛋白的形式表达到噬菌体表面, 用固相化抗原,通过反复吸附-洗脱-扩增的过程, 从而筛选出特异性PhAb片段[12]。
此项技术不仅可以获得具有人体性质的单克隆抗体, 而且利用抗原可直接从抗体库中筛选出所需基因, 而不需要细胞融合, 甚至不需经过免疫动物, 实验周期短, 过程较简单, 这是人源抗体制备技术的重大突破。
此外,由于细菌细胞增殖快,培养成本低廉,利于大量制备高纯度抗体,进行蛋白晶体结构研究和应用。
因此,抗体库技术将对生物学和医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另一条生产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的途径是通过基因敲除技术, 使小鼠自身的基因失活, 并导入新基因, 创造出携带人抗体重轻链基因簇的转基因小鼠。
这种转入抗体基因的小鼠所携带的人DNA片段具有完备的功能, 可有效地进行同种型转换和亲和力成熟。
任何靶抗原均可被用来免疫该小鼠,使其产生高亲和力的人抗体。
该领域的最新进展是所谓“转染色体小鼠”的产生。
这种小鼠携带人微小染色体, 即从人14及2号染色体上分离的含有全部人抗体重轻链胚系基因簇(包括所有的V、D、J片段和抗体恒定区) 的染色体片段。
这种携带微染色体的小鼠能够提供几乎完全相同的人免疫球蛋白基因环境并在鼠体内精确的重现了人抗体的产生过程。
另外, 利用该技术还获得了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RF) 、TNF-α、CD4 等的完全人抗体[13]。
2、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近十几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抗体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人源化抗体和人抗体的出现为临床应用带来了新的希望。
当前正处于临床研究的多种抗体中,嵌合抗体和人源化抗体所占比例大于70%[14]。
目前的人源化抗体主要用于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以及抗病毒感染等临床治疗。
2.1、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的研制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治疗肿瘤疾病,人源化抗体药物是针对那些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靶分子,这些靶分子在正常组织或细胞中就存在一定的表达,但在许多肿瘤细胞中过度表达,因此可作为肿瘤特异的标志物。
如Herceptin是1998年9月被FDA批准上市的人源化IgG1单抗,用于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其靶向抗原为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 HER- 2)。
Colomer等[15]试验表明,HER- 2 在乳腺癌细胞表面的过表达与细胞的恶性转化相关,使其成为肿瘤治疗的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