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宇航博士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航空宇航培养方案

航空宇航培养方案

航空宇航培养方案航空宇航工程是一门涵盖航空和宇宙航天领域的综合学科,它包括飞行器设计与制造、飞行器运载动力学、航空航天材料与结构、航空宇航推进技术、空气动力学与热力学以及宇宙航天等多个方面。

为了培养符合航空宇航工程相关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航空宇航培养方案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理论知识:航空宇航工程的理论基础包括物理学、力学、流体力学、热力学、材料学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需要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来掌握这些基础知识,为后续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专业核心课程:航空宇航培养方案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核心课程:飞行器运载动力学、航空航天材料与结构、空气动力学、热力学与燃烧、飞行器设计与制造、航空宇航推进技术等。

这些课程将涵盖航空宇航工程的各个方面,学生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可以全面了解航空宇航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3.实践教学环节:航空宇航工程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知识需要通过实践来巩固和应用。

因此,航空宇航培养方案应该包含实验课程、实习和项目实践等环节,让学生有机会亲自参与到飞行器设计、制造和测试等实际工作中,提高他们的实际能力。

4.研究生学习环节:为了培养航空宇航工程领域的高级专业人才,航空宇航培养方案应该包含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习环节。

研究生学习主要包括深入的专业课程学习、科研项目参与以及论文撰写等。

研究生学习环节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培养他们成为航空宇航工程领域的技术领军人才。

5.国际交流与合作:航空宇航工程是一个国际性的学科领域,需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相关专业进行交流与合作。

航空宇航培养方案应该包括国际交流和合作的机会,例如学生交换项目、学术研讨会等,帮助学生拓宽国际视野,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发展趋势。

总之,航空宇航培养方案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环节的培养,使学生掌握航空宇航工程的核心知识和技术,为航空宇航工程相关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航空宇航博士培养方案

航空宇航博士培养方案

能源和动力工程学院航空宇航推进理论和工程(082502)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适用学科航空宇航科学和技术(0825)航空宇航推进理论和工程(082502)适航技术和管理(99JX)二、培养目标航空宇航推进理论和工程二级学科以航空和宇航推进为工程背景,开展相关的理论和试验研究。

该学科的显著特点是多学科交叉,涉及学科包括数学、力学、化学、动力工程和工程热物理、材料科学和工程、机械工程、电子科学和技术、控制科学和工程、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管理科学和工程等。

同时,本学科研究成果对船舶、能源、环境、交通等国民经济相关领域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本学科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2.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本一级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并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具有主持较大型科研、技术开发项目,或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能力。

3.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三、培养方向航空宇航推进理论和工程(082502)1、总体性能、结构和优化2、结构强度、振动和可靠性3、发动机控制4、内流气动力学和声学5、旋转换热和冷却6、燃烧和燃料7、火箭发动机8、适航技术和管理四、培养模式及学习年限本学科博士研究生根据人才培养和发展需要,主要为一级学科内培养,结合跨学科培养、国际联合培养及校所联合培养等模式。

实行导师或联合导师负责制,负责制订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

遵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

本学科直接攻博研究生学制为4年;其它类型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实行弹性学习年限。

本-硕-博一体化培养博士学制为8年;博士研究生实行学分制,在攻读学位期间,要求在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依据培养方案,获得知识和能力结构中所规定的各部分学分及总学分。

鼓励研究生从入学起就开始学位论文相关的研究工作;博士研究生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至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

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根据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需求,我们很荣幸邀请有志于攻读博士学位的优秀学生加入我们的联合培养项目。

本招生简章将为您介绍我们的培养计划以及申请流程。

一、培养计划1. 培养目标:本项目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理论基础、独立的科研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高水平人才,以满足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行业的需求。

2. 培养方式:本项目采用联合培养模式,学生将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研究课题,并参与相关科研项目。

学生需在两所合作院校之间进行学习和科研交流,获得双方院校颁发的学位证书。

3. 培养时间: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培养周期为3-4年。

二、申请条件1. 具有硕士学位,或相关领域的本科学位。

2.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及相关专业背景,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

3. 英语水平要求:雅思6.5或托福90以上。

4. 具有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有一定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者优先考虑。

三、申请流程1. 网上报名:请将个人简历、学位证书、成绩单等相关材料提交至指定网站。

2. 笔试和面试:符合条件的申请者将收到面试通知。

面试内容包括对个人研究方向的了解、科研计划的展示以及个人能力的综合评估。

3. 录取通知:面试合格的申请者将收到录取通知,并确定联合培养院校。

四、学费和奖助1. 学费:根据联合培养协议,学生需分别缴纳两个合作院校的学费,具体金额请咨询各院校招生办公室。

2. 奖助:优秀申请者将有机会获得奖学金、助研金或其他科研资助。

联系方式: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联系各合作院校招生办公室,联系方式如下:- 领航大学航空宇航学院招生办公室:电话xxx-xxxx,邮箱***********- 空天科技大学航空宇航学院招生办公室:电话xxx-xxxx,邮箱***********我们热忱欢迎对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感兴趣并具备相关能力的学生加入我们的联合培养项目!。

博士-航院-2015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生培养方案

博士-航院-2015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生培养方案

热能工程系汽车工程系航天航空学院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2015年入学博士研究生适用)一.适用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Power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一级学科,工学门类,学科代码:0807)本方案适用于热能工程系、汽车工程系、航空航天学院的以下二级学科:●工程热物理(学科代码:080701)●热能工程(学科代码:080702)●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科代码:080703)●流体机械及工程(学科代码:080704)二.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良好学术道德和职业素养,以及国际视野和竞争力,能够在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领域做出创新性成果的高层次学术型科学技术人才。

三.培养类型和学习年限根据选拔方式的不同,博士生分为普博生、直博生、提前攻博生和论文博士生。

普博生参加全校组织的统一入学考试录取;直博生从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中直接推荐;提前攻博生从本校在读优秀硕士生中推荐;论文博士生从具有长期实际工作经验、研究成果突出的在职人员中选拔。

普博生和论文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直博生和提前攻博生(含硕士生阶段)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5年,在职博士生的学习年限可适当延长。

四.培养方式博士生的培养工作由导师负责,并实行导师个别指导或导师负责与指导小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指导方式。

如论文工作特殊需要,由导师提名、经审批同意后,可以聘任一名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副指导教师(简称副导师)。

对从事交叉学科研究的博士生,应成立由相关学科导师组成的指导小组,并聘请相关学科的博士生导师作为联合指导教师。

副导师、联合导师应在选题报告之前由系主管负责人审查批准,名单应报校学位办公室备案。

博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包括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计划两个部分),学习有关课程,查阅文献资料,参加学术交流,确定具体课题,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成果。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是为了培养高水平、创新型的航天空气动力领域人才而制定的。

该方案旨在提供系统化、全面化的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其能够在航天空气动力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

一、培养目标: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备独立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航天空气动力技术人才。

具体目标包括:1. 掌握扎实的航天空气动力学基础理论知识;2. 具备深入研究航天空气动力学领域的能力,能够开展独立的科学研究;3. 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在航天空气动力技术领域中具有创新性的贡献;4. 具备良好的科研道德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培养方式: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采用导师制,每位博士研究生都会有一位导师指导其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

导师是从研究院的教授和研究员中选择,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和科研成果。

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研究方向、研究计划和论文写作,并提供必要的研究资源和实验条件。

三、课程设置: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包括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研究方法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主要包括航天空气动力学原理、流体力学、热力学等;专业课程主要包括航天器空气动力学、空气动力学实验技术、气动弹性与控制等;研究方法课程主要包括科研方法、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等。

学生需要根据自身研究方向和导师的建议选择相应的课程。

四、科研训练: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强调科研训练的重要性。

学生在培养期间需要参与科研项目,并完成一定的科研任务。

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申请科研基金等方式获得科研训练的机会。

此外,研究院还鼓励学生参与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项目,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和国际视野。

五、学位论文: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在培养期间完成一篇学位论文,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

学位论文要求学生在航天空气动力学领域开展原创性的研究工作,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082502)博士培养方案(2006级之后博士生使用)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082502)博士培养方案(2006级之后博士生使用)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宇航学院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082502)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适用学科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082502)二、培养目标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是20世纪初期和中期先后创建并迅速发展的科学与技术领域,它是以数学、物理学以及现代技术科学为基础,以飞行器设计、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航空宇航制造工程、人机与环境工程等二级学科为主干的高度综合的学科体系。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二级学科包括航空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两个学科方向。

本学科综合应用了许多其他学科和工程技术的最新成果,数学、力学、化学、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等都对航空宇航推进技术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航空宇航推进技术的发展不断提出的新问题和新要求,又促进了相关学科发展和技术进步。

国内外均把航空宇航推进技术列为国防科技发展的关键技术,其发展和水平对航空宇航技术的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对船舶、能源、环境、交通等国民经济相关领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本学科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2.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3.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三、培养方向1.总体优化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含推进理论和推进方案;推进系统的一体化设计和并行工程设计;总体性能参数优化设计;结构优化设计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发动机工作过程仿真;推进系统使用性能等。

2.内流场及气动力学、气动声学含发动机内流场计算及实验研究;叶轮机气动热力学、气动弹性力学和气动声学;叶轮机非定常流动理论、实验及应用;发动机进气道、燃烧室和排气系统气动热力学等。

3.燃烧与燃烧室含燃烧室内喷雾、掺混和燃烧;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燃烧污染控制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规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规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规定(2006年7月修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以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具体情况,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对博士研究生入学后至学位论文答辩过程中的各项培养工作做出基本规定。

各学科根据本规定制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本规定适用于学历博士研究生(包括公开招考博士研究生、直接攻博研究生、硕博连读研究生和提前攻博研究生)。

一、培养目标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2、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3、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二、培养方向培养方向设置要依据本学科的特点和本领域科技发展的趋势,科学规范,相对稳定,鼓励在新兴交叉学科设置培养方向,鼓励在国家和社会发展急需的研究领域设置培养方向。

三、培养方式博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制,提倡导师指导与集体指导相结合。

提倡跨学科联合培养,组织跨学科的指导小组。

经导师推荐,有关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和研究生院审核,可以聘请跨学科专家担任联合导师或副导师。

四、学制直接攻博研究生学制为4年;其它类型博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

博士研究生一般在入学后1年内完成课程学习,在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前完成课程学分,应在博士论文答辩前完成全部学分和培养中规定的内容。

鼓励博士研究生从入学开始就进行学位论文研究工作;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至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1年。

五、课程设置1、学分要求的课程(及培养环节)结构学分要求的博士研究生学习课程(及培养环节)结构由学位必修课(及培养环节)和学位选修课两部分构成,详见表1。

其中学位必修课及培养环节是指要取得相关学位所必须修读的核心课程和必须通过的培养环节,包括公共必修课(马克思主义理论、第一外国语)、学科必修课和培养环节(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学位选修课是指除选定的学位必修课以外的课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先进制造领域(085272)工程博士培养方案【模板】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先进制造领域(085272)工程博士培养方案【模板】

**大学先进制造领域(085272)工程博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先进制造领域工程博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具有相关工程领域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工程技术创新以及规划和组织实施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的能力;在推动产业发展和工程技术进步方面做出创造性成果。

先进制造领域工程博士以参与国家重大专项的一线骨干为招生对象,以培养具有战略性眼光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在航空航天领域着力造就一批理论基础扎实、创造思维活跃、具有前瞻目光、组织才能和战略胸襟,同时理解外国文化、通晓国际规则、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够把握国际产业及行业技术发展动向的工程技术领军人才。

二、培养方向先进制造三、培养体系**大学从工程博士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类型特点出发,发挥学校在人才培养系统性、学科交叉性及知识前沿性的优势,以企业承担的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为支撑,利用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构建高起点、高质量的高校与企业合作、国内与国际合作的开放式新型培养体系。

包括:1.联合指导个性化设计的导师组指导模式工程博士实行多学科交叉培养和导师团队联合指导,导师团队由校内(外)跨领域的资深博导以及国内(外)合作企业专家共同组成,设责任导师1人、合作导师至少1人,具体参照《**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工程博士培养工作的基本规定》执行。

联合导师团队系统负责制定个性化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提供国内外交流和学习机会,并为其完成工程研究项目、撰写学位论文(或工程项目研究报告)等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和质量把控。

2. 高效开放的创新培养模式。

根据生源特点及“助推”工程技术领军人才成长的培养目标,北航的工程博士培养实行3-6年的弹性学制,采取进校不离岗的开放灵活式学习方式,利用国内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发挥企业工程实践优势,研究生在导师组联合指导下完成综合课程学习、工程管理实践、工程项目研究及学位答辩等各培养环节。

工程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注重学科的综合性、前沿性,注重工程与管理的跨学科培养,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注重哲学修养的提高,重视对复杂系统分析、项目管理及市场竞争等能力的培养。

航天航空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航天航空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航天航空工程专业培养方案1. 引言航天航空工程专业是一门涉及航空、航天及相关领域研究的学科。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和需求的增长,航天航空工程专业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和深远的社会影响力。

为了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航天航空工程专业人才,我们制定了本培养方案。

2. 培养目标航天航空工程专业旨在培养掌握航天航空工程实践和基础理论知识的工程技术人才,具备以下能力:•掌握工程实践所需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具备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具备适应快速变化的航天航空领域的能力;•具备终身学习和自我提升的意识。

3. 培养要求3.1 知识与能力•具备扎实的航天航空工程基础知识,包括航天航空原理、航天航空器设计、航天航空工艺等方面的知识;•具备相关工程实践技能,包括航天航空器模拟设计、航天航空系统验证与测试等方面的技能;•掌握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国际发展动态,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3.2 专业素养•具备良好的工程伦理和职业道德意识;•具备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具备良好的科研与实践能力,能够有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熟练运用科学方法和工程技术手段。

3.3 实践能力•具备航天航空工程实践的基本能力,能够参与航天航空项目的设计、制造、测试等工作;•具备科学研究和工程开发的实践能力,能够开展独立或团队项目,并具备报告撰写和表达能力;•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

3.4 创新能力•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的应用能力;•具备科技创新和科研项目设计的能力;•具备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企业管理的基本能力。

4. 培养课程航天航空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主要包括以下课程:1.航天航空原理2.航天航空器设计与制造3.航天航空材料与工艺4.航天航空系统工程5.航天航空动力学与控制6.航天航空试验与验证7.航天航空安全与可持续发展8.航天航空法律与规范9.航天航空项目管理5. 实践教学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专业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等。

南航工程博士培养方案

南航工程博士培养方案

南航工程博士培养方案第一章绪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一所以航空航天为特色,科工交叉、理工结合的研究型综合大学。

工程博士培养是南航推进“双一流”建设、打造“创新型、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的重要举措,旨在培养面向未来科技前沿领域,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工程技术领军人才。

本方案旨在规范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加强对研究生的约束和指导,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第二章培养目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博士培养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视野、创新精神和国际合作意识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具体培养目标包括:1.学术研究能力:具有深厚的学科基础和宽广的学术视野,能够独立从事前沿科学研究和高水平技术开发,具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2.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勇于探索、善于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能够开展独立思考和创新研究,具备发现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国际合作意识和国际视野:具有良好的国际化视野和国际交流合作能力,了解国际科技发展趋势,能够融入国际学术界,开展跨国科研合作。

4.领导和管理能力:具备一定的领导和管理能力,能够组织协调科研工作,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管理理念。

第三章培养体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博士培养体系包括学位课程学习、学术活动参与、科研项目开展和学术成果产出等几个方面。

研究生需要完成学位课程学习,并积极参与学术研讨、学术会议、学术期刊发表等学术活动,开展科研项目并参与团队合作,最终完成学术论文并取得博士学位。

1.学位课程学习:工程博士研究生需要修满一定学分的学位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课程。

必修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学术道德修养等内容,选修课程可以根据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个人兴趣进行选择。

2.学术活动参与:研究生需要积极参与学科交流、学术研讨、学术会议等学术活动,了解国内外学术前沿动态,提升学术研究能力。

3.科研项目开展:研究生需要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的开展,包括国家级、校级和横向科研项目,加强团队协作,锻炼科研能力。

航空宇航博士培养方案

航空宇航博士培养方案

航空宇航博士培养方案
一、研究方向
(一)航空宇航推进理论:理论分析、最优分析、推进设计、热力动力学、计算流体力学、结构动力学等。

(二)航空宇航系统设计:飞行器结构设计、系统总体设计、环境特性评估、系统安全性分析等。

(三)航空宇航环境研究:大气环境、太空环境、气象环境、地理环境等。

(四)航空宇航安全研究:航空宇航系统安全分析、航空宇航系统的风险分析等。

(五)航空宇航技术综合研究:热能、流体动力、声学和磁学等技术的综合研究、多学科联合研究。

二、培养要求
1、理论课题:研究航空宇航推进理论、技术和安全性分析等;
2、实践课题:研究(1)航空宇航推进设备、(2)试验室及实验室荣获证书;
3、论文刊发:发表论文获得国内外专业期刊认可;
4、学术活动:参加航空宇航技术学术研讨会、科研成果交流等学术活动;
5、计算机编程:掌握C,C++,Fortran等编程语言;
6、国际学术交流:参加国际会议,讨论学术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和国外访问。

三、课程设置。

教育部航空航天类专业培养方案

教育部航空航天类专业培养方案

教育部航空航天类专业培养方案哎呀,今天咱们聊聊航空航天类专业的培养方案,这可是个相当炫酷的话题呢。

想象一下,咱们的孩子们将来有可能成为驾驶宇宙飞船的宇航员,或者在实验室里研究火箭推进技术,真是让人心潮澎湃呀!航空航天专业的课程可真不少,像是飞行力学、航空材料、航天器设计等等。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科幻电影里的情节?对,就是那种感觉。

学生们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动手能力也得跟上。

想想看,学会用各种仪器做实验,简直就像是在玩高科技的拼装玩具,特别刺激。

实践环节可不能少,动手实践是关键啊!咱们的学生们会有机会去参加各种实验,甚至能够进入航天中心实习。

想象一下,站在那台飞行模拟器前,手握操纵杆,心里小鹿乱撞,仿佛自己就是未来的航天英雄。

真是太棒了!在这些实践中,他们会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毕竟,航天事业可不是一个人的事,大家得齐心协力,才能把任务完成得漂漂亮亮。

就像一群小蜜蜂,共同酿造出香甜的蜜糖。

咱们再聊聊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

你想啊,现在航空航天行业可是炙手可热,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招聘专业人才,前景那叫一个美好。

无论是国企还是私企,飞行器制造、卫星发射,都是求贤若渴的地方。

很多学生一毕业就能找到心仪的工作,简直是顺风顺水。

说到这,很多人可能会担心学费的问题,不过别担心,许多高校都有奖学金和助学金,真是让人觉得生活美滋滋的。

再说了,学习航空航天专业可不仅仅是为了找工作,还有很多其他的收获。

比如,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就算将来不从事航天行业,走到哪个领域,都会有用。

咱们现在的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掌握这些技能,简直就是如虎添翼呀!更不用说,学生们在这过程中还能结交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大家一起奋斗,一起成长,真是太幸福了。

咱们也不能忽视课程设置的多样性。

有些学校还会开设一些选修课,像是无人机操作、航天法律等等。

这些课程不仅有趣,还能帮助学生拓宽视野。

想象一下,学生们可以在无人机的飞行中体验科技的魅力,甚至还能够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真是一举多得。

北理工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2017修订

北理工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2017修订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082500)一、学科简介与研究方向本学科的前身是北京理工大学1958年成立的“导弹总体”和“火箭发动机”专业。

1981年“导弹设计”和“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1988年“导弹设计”被评为部级重点学科。

1993年“导弹设计”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获得博士学位授权。

2003年“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3年“飞行器设计”二级学科被评为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2007年“飞行器设计”被评为国防特色学科和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2007年批准设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

现已形成了“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领域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本学科现有教师88名,其中高层次人才5名,教授20名,副教授50名。

本学科已形成由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973首席科学家为带头人,学术造诣深厚、队伍结构合理、团结协作、富于创新的学术群体。

拥有“深空自主导航与控制”工信部重点实验室、“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无人机自主控制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以及“国防科技工业微细结构加工技术研究应用”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制导兵器技术”国防科技创新团队。

相关实验室主要有:飞行器总体综合实验室、飞行器虚拟设计实验室、喷气推进实验室、发射技术实验室、系统与仿真实验室、制导武器系统实验室等。

本学科承担大批国家和国防重大、重点项目,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3项国家973计划项目,20余人次担任重点武器装备型号研制系统总设计师和副总设计师,年均科研经费超过1亿元,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20项。

本学科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1篇,为国防科技工业培养了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本学科研究对象包括卫星、飞机、无人驾驶飞行器、导弹、制导弹药等各种类型的飞行器。

航空航天工程培养方案

航空航天工程培养方案

航空航天工程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 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的航空航天工程专业人才。

2.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航空航天工程领域的杰出人才。

3. 培养具有团队合作精神、领导能力和责任感的航空航天工程领域的杰出人才。

二、培养方案1. 基础课程航空航天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力学、材料力学、电路原理和航空航天工程基础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基础课程的学习将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为后续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2. 专业课程航空航天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飞行器动力学、飞行器设计、导航和控制、空气动力学、航空燃料系统、航空发动机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此外,还要增加一些新兴技术领域的课程,如航空航天材料、航空航天制造技术、无人机技术等,以适应航空航天领域的新发展趋势。

3. 实践环节实践环节是航空航天工程专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实验课程、实习、毕业设计等。

在实践环节中,学生能够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际操作的结合,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技能。

4. 社会实践在培养方案中应该增加一定的社会实践环节,包括参观航空航天企业、参与科研项目、进行学术交流等多个方面。

通过这些社会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航空航天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增强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 课外拓展航空航天工程专业的学习并不仅限于教室和实验室,还应该增加一定的课外拓展环节,包括航空航天领域的竞赛、讲座、研讨会等多种形式。

这些课外拓展活动将能够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航空航天工程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发展动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三、实施方式1. 以学生为主体航空航天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和关心学生的发展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以教师为主导航空航天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应该以优秀的教师团队为主导,在学科建设、教学实践、科研创新等方面给予学生有力的指导和帮助。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培养目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培养目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培养目标一、引言在当今全球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的背景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作为一门高度复杂、前沿性的学科,对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对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的培养目标进行详细探讨,以满足未来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发展需求。

二、培养目标的定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的培养目标是指通过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的知识、思维、创新和实践能力,使其具备成为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领域专业人才的素质和能力。

三、知识与理论能力3.1系统化知识结构学生应该具备系统化的基础知识结构,包括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相关领域的前沿知识。

同时,还应有一定的交叉学科知识,如力学、材料学、电子工程等领域的基础知识。

3.2跨学科综合能力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的培养目标还包括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能够将多个学科的知识结合起来,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

例如,在设计航空器时,需要考虑到结构强度、空气动力学、燃油效率等多个因素。

四、思维和创新能力4.1批判性思维学生应具备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能够对已有理论和技术进行分析、评估和改进,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现有的知识,更要有能力质疑和提出新的观点。

4.2创新思维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的培养目标还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其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案和方法。

在面对未知挑战时,学生应具备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五、实践能力5.1团队协作能力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应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够与他人分享、交流并共同解决问题。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涉及众多领域知识,需要学生能够与不同专业领域的人员进行有效的合作。

5.2实践操作能力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的培养目标还包括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应具备使用各种实验设备、工具和软件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

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学生能够理解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和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六、结语通过对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的培养目标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领域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航空宇航博士培养方案

航空宇航博士培养方案

航空宇航博士培养方案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082502)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适用学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0825)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082502)适航技术与管理(99JX)二、培养目标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二级学科以航空和宇航推进为工程背景,开展相关的理论和试验研究。

该学科的显著特点是多学科交叉,涉及学科包括数学、力学、化学、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等。

同时,本学科研究成果对船舶、能源、环境、交通等国民经济相关领域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本学科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2.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本一级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并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具有主持较大型科研、技术开发项目,或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能力。

3.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三、培养方向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082502)1、总体性能、结构与优化2、结构强度、振动与可靠性3、发动机控制4、内流气动力学与声学5、旋转换热与冷却6、燃烧与燃料7、火箭发动机8、适航技术与管理四、培养模式及学习年限本学科博士研究生根据人才培养和发展需要,主要为一级学科内培养,结合跨学科培养、国际联合培养及校所联合培养等模式。

实行导师或联合导师负责制,负责制订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

遵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

本学科直接攻博研究生学制为4年;其它类型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实行弹性学习年限。

本-硕-博一体化培养博士学制为8年;博士研究生实行学分制,在攻读学位期间,要求在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依据培养方案,获得知识和能力结构中所规定的各部分学分及总学分。

鼓励研究生从入学起就开始学位论文相关的研究工作;博士研究生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至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门涉及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学科,是培养航空宇航领域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重要专业之一。

为了达到培养高水平、适应国际化的航空宇航科技人才的目的,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至关重要。

1.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宽厚的基础理论、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创新、实践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

2. 培养要求:掌握航空宇航领域相关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和语言能力,能够进行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方案:本专业课程设置应包括数学、物理、计算机、力学、航空航天原理、航空航天制造工艺与装备、空气动力学、航空宇航推进系统、航空航天材料、航空航天电子与信息技术、航空航天工程实践等方面的内容,并配备必要的实验室和实习环节。

同时,应加强学生的英语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尚的人格品质和国际化的视野。

4. 教学方法: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式,强化实验和实践环节,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科研和创新竞赛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综合素质。

5. 质量保障:要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完善教学设施和实验仪器,建立健全的质量监控和评估机制,不断提升本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6. 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采取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等方式,使学生能够融入行业和企业实际工作中,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应该以培养高水平国际化人才为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2007年4月4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通过,校研字[2007] 30号)一、培养目标与要求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团结协作,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本门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掌握一至二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3.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和时间安排全日制(脱产)博士生的在校学习年限为三至四年,非全日制(在职)傅士生学习年限为四年。

博士生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年左右,进行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的时间为二至三年。

少数品学兼优的博士生,可以在傅士生入学后的三年内申请提前进行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提前答辩的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年,具体按学校《研究生申请提前进行学位论文答辩管理规定》执行。

傅士生入学后不能在四年内按时答辩者,可书面申请保留学位论文答辩与授予学位资格,获批准后,办理离校手续。

保留时间最长不得超过两年,具体按学校《研究生学籍管理办法》执行。

三、培养方式与原则1.政治理论学习与经常性政治、思想、品徳和法纪教冇相结合。

积极开展有益的学术活动、科技活动和社会活动。

2.博士生的培养分为课程学习、实验、实践性工作、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和学位论文研究等主要环节,并以学位论文研究为主,重点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开展创造性研究工作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3.博士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和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培养工作的需要,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首的博士生指导小组,其成员一般由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专家(副教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3〜5人组成,以体现知识结构互补,有利于指导。

要重视发挥博士点所在学院、系(所)在培养博士生中的积极作用,为博士生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4.博士生课程教学可采用讲授型、研究型和探讨型方式进行。

提倡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为主的教学方式。

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航空宇航制造工程(082503)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航空宇航制造工程(082503)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航空宇航制造工程(082503)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学风严谨,团结协作,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2.博士研究生在航空宇航制造工程领域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3.博士研究生能够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一般为英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能用外语撰写学术论文,并具有良好的外语听说能力,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4.具有健康的体质与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培养方向
1.飞行器先进装配
2.特种加工和增材制造
3.数字化制造技术
4.航空连接技术
5.复杂结构机械加工技术。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培养目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培养目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培养目标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其涉及的知识和技能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国防安全和科技创新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培养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人才已成为国家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

本文将针对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培养目标进行一番探讨。

一、全面掌握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知识作为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学生,首要任务是全面掌握其基础知识。

这包括对飞行原理、航空航天器概念设计、推进系统、航空航天材料、空间环境等方面的深刻理解。

通过系统学习,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是后续深入研究和应用的基础。

二、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领域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学生需要培养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

也需要具备动手实践的能力,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工程问题中,完成相关实验和设计任务。

三、熟练掌握相关技术和工程应用在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领域,学生需要熟练掌握相关的技术和工程应用。

这包括熟练掌握机械设计、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知识,能够应用这些知识完成航空宇航器件的设计、制造和测试。

四、掌握航空宇航领域领先技术和国际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航空宇航领域的技术和趋势也在不断变化和更新。

学生需要具备追踪最新技术信息的能力,了解航空宇航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以便将来在这一领域有竞争力。

五、注重团队合作和跨学科融合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需要多学科的综合知识和技能。

学生需要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与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进行合作,共同完成项目或研究任务。

也需要培养跨学科融合的能力,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以解决复杂的航空宇航问题。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的培养目标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创新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高级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门人才。

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训练,培养学生成为适应航空宇航领域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的航空宇航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082502)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适用学科
(0825)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082502)
适航技术与管理(99JX)
二、培养目标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二级学科以航空和宇航推进为工程背景,开展相关的理论和试验研究。

该学科的显著特点是多学科交叉,涉及学科包括数学、力学、化学、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等。

同时,本学科研究成果对船舶、能源、环境、交通等国民经济相关领域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本学科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2.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本一级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并具有
1
良好的综合素质。

具有主持较大型科研、技术开发项目,或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能力。

3.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三、培养方向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082502)
1、总体性能、结构与优化
2、结构强度、振动与可靠性
3、发动机控制
4、内流气动力学与声学
5、旋转换热与冷却
6、燃烧与燃料
7、火箭发动机
8、适航技术与管理
四、培养模式及学习年限
本学科博士研究生根据人才培养和发展需要,主要为一级学科内培养,结合跨学科培养、国际联合培养及校所联合培养等模式。

实行导师或联合导师负责制,负责制订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

遵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

本学科直接攻博研究
2
生学制为4年;其它类型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实行弹性学习年限。

本-硕
-博一体化培养博士学制为8年;
博士研究生实行学分制,在攻读学位期间,要求在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依据培养方案,获得知识和能力结构中所规定的各部分学分及总学分。

鼓励研究生从入学起就开始学位论文相关的研究工作;博士研究生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至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

本-硕-博一体化培养学生入校后一般3~4年完成本科阶段学习,5~6年完成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7~9年完成博士研究生阶段学习。

本-硕-博一体化培养学生在本科阶段前两年学习学科大类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学科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强调宽基础的通识教育,着重强化数学和力学基础,全面培养学生在外语、理化、传统历史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综合素质,鼓励此阶段与国际一流大学联合培养。

学生顺利通过前两年的课程学习后,双向互选导师,在导师的指导下进入专业阶段学习。

从第三学年开始,以扎实的学科基础教育为主,突出对专业设计能力的培养,加大实验课程、实验室经历的培养力度,强调综合运用学科基础知识的能力。

学生按照与导师共同确定的专业方向及个性化培养计划,修满本科阶段课程要求学分后,即获得所学专业的学士学位证书及本科毕业证,并直接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

此阶段的培养计划执行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教学
计划。

3
(1)公共必修课:包括思想政治理论、第一外国语、专题课。

(2)学科必修课:包括校基础理论课、一级学科理论课和专业课。

(3)跨学科课:导师指导下跨一级学科选必修课至少1门,直博生至少2门。

学位必修环节:专业实验(直博生)、学术交流、学术报告、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2.学位选修课(环节)
学位选修课不做最低学分要求,导师可根据博士研究生知识背景情况及课题研究需要指定选修公共课、本专业课或跨专业课。

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德、日、法等)的博士研究生必须选修英语作为二外,若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己修英语二外,可以免修;对缺少本学科硕士或本科层次专业基础的跨学科博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将2-3门本学科的硕士或本科核心课程作为选修课程,所修课程记录成绩,不计入总学分。

3.课程设置(见附表)
4.学分要求
要求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依据培养方案,于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获得知识和能力结构中所规定的各部分学分及总学分。

硕博连读研究生应同时满足学术硕士学位课程的学分要求,对硕士学
6
术报告及硕士开题学分不做要求。

博士研究生可根据导师的安排在2年内(直博生3年内)完成课程学习。

附表1及附表2:学位必修课程/环节设置及学分要求
七、主要培养环节及基本要求
1.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根据本学科的培养方案,在博士研究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及学位论文要求的基础上,由导师或指导小组与研究生本人共同制定博士研究生的个人培养计划。

个人培养计划分为课程学习计划和学位论文研究计划。

课程学习计划应在研究生入学后2周内制定,研究生据此计划在网上办理选课手续。

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研究计划应在开题报告中详细描述。

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确定后不应随意变更。

2.专业实验(仅对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以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为目的,开展多元化实践活动,提高研究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研究生根据培养计划、研究兴趣,按照知识和能力结构中的规定,选择完成不少于3学分的专业实验课程或实践项目,由实践指导教师负责考核,记载成绩。

3.学术交流
根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规定》,以提高研究学术水平为目的,在学科内(间),由学科或导师团队组织
7
博士研究生对科学前沿问题进行学术报告与讨论,拓宽研究思路、促进学科交叉、启迪创新思维、培养博士研究生凝练科学问题和学术交流能力。

学分规定的学术交流环节执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规定》。

要求博士研究生在申请论文答辩前参加不少于8次的学术专题报告及讨论,其中本人报告不少于2次,鼓励参加国内和国际学术会议,提交《博士研究生学术交流记录表》及《博士研究生学术专题报告考核表》、本人2次报告内容和其它各次交流提纲,由导师负责考核,通过者获得1学分,由学院研究生教务审核后记载成绩。

4.学术报告
根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规定》,通过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的学术交流和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学术及文化氛围,引领前沿、激发兴趣、拓展知识跨度和学术视野。

要求博士研究生在申请论文答辩前选听学术报告总数不少于20次,提交《研究生学术报告考核表》并附总结报告,由导师负责考核,通过者获得1学分,由学院研究生教务审核后记载成绩。

学术活动在申请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前完成。

八、学位论文及相关工作
本环节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所进行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凝练科学问题、发挥创新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

8
鼓励博士研究生选择学术前沿性的研究课题、选择与国家重大需求有
关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课题,鼓励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突出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和先进性。

论文研究着眼于“学术继承-批判-创新”,特别鼓励原始创新性的研究。

1.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执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规定》。

要求博士研究生结合论文研究方向阅读相当数量的文献资料,了解学术发展及前沿,写出综述报告。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学位论文选题依据(包括论文选题的意义、与学位论文选题相关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学位论文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可能的创新之处);预期达到的目标、预期的研究成果;学位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安排和主要参考文献等。

直接攻博研究生一般在3年内、其他博士研究生一般在2年内完成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博士研究生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至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1年。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评审由所在学院组织公开进行,评审小组成员3~
5人,由学院确定。

跨学科的学位论文选题应聘请相关学科的导师参加。


9
审小组应对报告人的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进行严格评审,写出评审意见。

可利用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环节进行筛选淘汰。

根据论文选题和博士研究生研究能力的要求,评审小组可做出通过开题报告、允许重新开题或终止培养(淘汰)的决定。

若重新开题,需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一般由原评审小组成员进行评审,评审结果报所在学院研究生教务备案。

重新开题应在半年之内完成,仍未通过者终止培养。

2.中期考查
本环节是对博士研究生继续培养资格的考核,具体依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规定》及本学科相关规定执行。

3.学位论文标准与答辩
执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位授予暂行实施细则》。

4.成果与发表论文要求
执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关于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论文的规定》。

九、终止培养
执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规定》。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