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方案-支护桩测斜管施工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斜管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XXXX

项目经理部二O一O年一月

目录

一、编制说明 (1)

1.1 编制目的 (1)

1.2 编制依据 (1)

1.3 工程范围 (1)

二、工程概况 (1)

2.1 基坑概况 (1)

2.2 地质概况 (1)

三、测斜管设计 (3)

3.1 测斜管选择 (3)

3.2 测斜管平面布置 (4)

四、测斜管施工 (4)

4.1 测斜管安装 (4)

4.2 测斜管保护 (5)

五、安全措施 (6)

一、编制说明

1.1 编制目的

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为保证基坑施工安全,需对基坑倾斜度进行时时观测,经业主、监理、设计、施工方等多方决定,需对围护桩基加设测斜管。

1.2 编制依据

(1)轨道交通地下结构空间基坑围护结构图纸;

(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4)《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3 工程范围

二、工程概况

2.1 基坑概况

轨道交通地下结构预留空间工程包括三部分,分别为南广场范围轨道交通工程、站房下BV轴范围轨道交通工程、站房北侧范围轨道交通工程。本基坑属于南广场轨道交通工程范围,与南广场地下停车库及公共换乘空间基坑工程作为一个整体考虑,整个基坑工程呈T字形,南北最宽处277m,东西方向最长450m,一级基坑采用放坡开挖,坑深6.2m,属于南广场地下停车库及公共换乘空间工程基坑范围,二、三级基坑采用围护桩+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或钢管支撑(局部有倒撑)的支护体系,坑深分别为15m、18.5m,属于本工程基坑范围。

2.2 地质概况

本工程属于深基坑工程,东、西、北均为市政工程,南临金海湖,表层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其中赋存于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及以下粉砂及粉土中的地下水具有承压性,为微承压水。地下水含水层主要为粉砂、细砂及粉土层,呈透镜体状分布于黏性土层之中,含水层厚度一般10~30m,渗透系数小于10m/d。

潜水赋存于人工填土层①层、第Ⅰ陆相层③层及第Ⅰ海相层④层中。该层水以第Ⅱ陆相层⑤1、⑥1黏土及⑤2、⑥2粉质黏土为相对隔水底板。人工填土层为①1杂填土、①2素填土,土体结构松散,含水量丰富,土层渗透系数较大。第Ⅰ陆相层以③1黏土、③2粉质黏土为主,土体渗透性能较差,土层渗透系数较小。第Ⅰ海相层主要含水层为④3粉土,该层勘察范围内连续分布,局部有呈透镜体状的④11粉砂分布。

潜水水位埋藏较浅,勘测期间水位埋深约为0~3.2m(高程-4.16~0.97)。潜水主要依靠大气降水入渗和地表水体(鱼塘、虾池)入渗补给,水位具有明显的丰、枯水期变化,受季节影响明显。地下水丰水期水位上升,枯水期水位下降。高水位期出现在雨季后期的9月份,低水位期出现在干旱少雨的4~5月份。潜水位年变化幅度的多年平均值约0.8m。

微承压水以第Ⅱ陆相层⑤1、⑥1黏土、⑤2、⑥2粉质黏土为相对隔水顶板。

⑥3粉土、⑥11粉砂、⑦3粉土、⑧3粉土、⑨3粉土、⑨11粉砂、⑨12细砂、⑩3粉土、⑩11粉砂为主要含水地层,含水层厚度较大,分布相对稳定。微承压水位受季节影响不大,水位变化幅度小。该层微承压水接受

上层潜水的越流补给,同时以渗透方式补给深层地下水。该层微承压水为非典型的承压水,水位观测初期,该层水上升很快,一般在30分钟之内及完成全部上升高度的80~90%左右,30分钟之后水位上升速度变缓慢,经过8小时之后,稳定水位一般稳定于潜水为以下。根据观测资料,⑥3粉土、⑥11粉砂、⑦3粉土含水层的稳定水位埋深约为2.11~3.39m,⑨3粉土、⑨11粉砂、⑨12细砂含水层的稳定水位埋深约为16.40~17.06m。

三、测斜管设计

3.1 测斜管选择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支护桩(围护桩)埋入土体较深,其中支护桩中的D型

桩长26.45m,桩顶标高为-13.300m(相对±0.000的标高,±0.000相当于大沽高程+7.297m,本方案中未特殊说明的,均为相对标高),地面标高-6.097m。桩

底距地面高差达33.353m,空孔长度7.203m。各种型式支护桩基如下表所示:

表1.1 支护桩参数表

由于测斜管需要伸出地面1m以上以利于保护及监测,测斜管最长35m。桩

基空孔部分测斜管将处于地表潜水层中。为防测斜管被冻裂而影响监测,本基坑

测斜管采用铝合金管。并根据规范,其直径选用80mm,并且管内应有两组互相

垂直的纵向导槽。

3.2 测斜管平面布置

根据规范规定,结合现场实际较复杂的情况,选择测斜管的间距为15m,并且基坑的角点、中点处必须布置。并且每条基坑边不少于3个点。

根据规范要求及现场实际情况设计测斜管各类型及其用量如下表所示:

注:本表仅供参孝,计量以现场实际为准。

四、测斜管施工

4.1 测斜管安装

(1)测斜管和支护桩基钢筋笼绑扎成一体,局部需要可用点焊,但不可损伤测斜管。测斜管节长与钢筋笼节长大致相同,其管底端到达孔底。空孔部分直

接接出地面。如图4.1所示。

(2)管底端装底盖,每个节头及底盖处均需密封。

(3)测斜管吊入孔内时,应使十字形槽口对准观测的水平位移方向。连接测斜管时应对准导槽,使之保持在一直线上。

(4)每节测斜管连接好后,应加水做现场水密试验,一是可以检验测斜管是否密封完好,二可以阻止泥浆渗进测斜管。

(5)测斜管露出桩基砼部分,应用保温绵保裹,并用防水胶带密封防水。施工完成后,应对管口进行封堵。

图4.1 测斜管安装示意图

4.2 测斜管保护

(1)测斜管施工完成后,施工员要定期检查,保温措放是否完好,并检查测斜管是否损坏,若有损坏应立即上报项目部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