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学案)-【名师教学】中外历史纲要·下同步精品课堂(课件+学案)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课程标准】通过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了解《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了解《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识记《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难点: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原因。
【时空定位】【学习流程及内容】(一)导入(2分钟)(二)自主讨论(7分钟)(三)聚焦展示(20分钟)Ⅰ.基础知识梳理: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1)总根源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逐渐显现,阶级矛盾尖锐。
2)阶级基础工人运动:工人阶级斗争形式从捣毁机器的卢德运动开始,发展到争取政治权利的三大工人运动-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英国和德国影响虽则因为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而失败,但表明开始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马~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3)思想基础社会主义:英国的、法国的圣西门和。
其思想①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②反对自由放任③主张的共同之处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被誉之为④他们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美妙的‘天才’思想”设想和实践都无法真正实现,但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4)组织基础马、恩积极地加入革命组织同盟并为它起草纲领。
5)历史人物的努力马克思、恩格斯积极进行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年,《》问世。
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石剩余价值理论《资本论》);1867年③科学社会主义=《共产党宣言》的内涵-①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②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③肯定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④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目的和策略原则⑤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⑥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即科学共产主义诞生。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共同提高。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基本理论、传播过程及其影响。
2.强调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问题,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图片反映了什么历史背景吗?”“请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在这个时期会出现一种全新的理论——马克思主义?”
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制度逐步确立,但社会贫富差距加大,工人阶级生活困苦。在这种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为工人阶级的解放提供了理论武器。
3.阐述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包括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阶级的觉醒等,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意义。
4.讲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重点介绍其在世界各国,特别是中国的影响。强调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指导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广泛影响?”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世界近现代史的基本知识,对历史发展脉络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这一课题充满好奇,但可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尚显肤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结合已有的历史知识,主动探究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和传播过程。
3.创设互动式课堂,组织小组讨论和辩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思辨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化解疑惑,提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
4.融入时事政治,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例如,分析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探讨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和应用。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优秀教学案例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针对高中生的认知特点,我以案例教学法为主线,结合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此外,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让他们能够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放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深入分析。
5.教学内容与过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详细且具有逻辑性,从导入新课到讲授新知,再到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知识。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4.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分析现实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使他们能够坚定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他们的国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3.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优秀教学案例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一、案例背景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是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1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以及其对国际工人运动的影响。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产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在合作中共同探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例如,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事件,最后进行分享和交流。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教学设计)——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1课真理是如何“炼”成的——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导入】同学们,前面一节课咱们学习了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我们知道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逐渐壮大,社会上形成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无产阶级为了争取更多的经济权益和政治权利,同资产阶级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就应运而生了。
我们经常提到马克思主义,但是马克思主义究竟是什么?它又是怎样诞生的呢?【概念辨析】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批判继承和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的科学思想体系,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
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阐明了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发展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矛盾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
一、真理之基基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1、经济基础: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逐渐显现①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引发周期性经济危机:寒冷的冬天,一个身穿单衣的小女孩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
“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小女孩在瑟瑟发抖。
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因为煤太多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社会化生产→资本家追逐利润的最大化盲目扩大生产→工人购买力低下→经济危机②工人阶级劳动生活条件恶劣,贫富分化严重,政治权利极其有限,工人阶级苦难深重补充材料:①“有的一幢小楼住了45至60人,每人只有一张床,连让人通行的路都没有留,且男女混住小屋只有一扇小窗,光线很暗,中午都看不清自己的手。
人死后不及时抬出,与活人一起长达一周,甚至12天”——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前期伦敦贫民窟调查报告②维多利亚女皇每天的收入是164磅17先令60便士,而千百万工人每天每人的收入只有两三个便士。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一、课标要求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要求,需要通过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了解《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共有三个子目,第一子目“早期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主要介绍了在工业革命后贫富分化严重、工人阶级生活条件恶劣、工人运动爆发、同时出现建立“理想社会”的实践,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第二子目“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间、标志、内容和影响。
第三子目“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介绍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本课总体概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从理论付诸实践的历史,勾画了人类对未来幸福社会的蓝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人类思想发展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
高一学生对于问题的分析,以及影响的总结上面还是有所欠缺,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而本课的理论性较强,如何让他们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必然性还是有所难度。
因此,在学生引导上面要加强本课与现实之间的联系,让他们能自己总结和得出结论。
四、教学目标通过史料阅读的方式,渗透时空观念,分析归纳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理论探索与实践,培养时空观和史料实证能力。
通过课堂讨论解读《共产党宣言》节选部分,概括并理解《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培养历史解释的能力。
通过图文史料了解十九世纪国际工人运动发展概况,感悟马克思主义诞生与传播的世界意义和对人类社会作出的巨大贡献。
延展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培育家国情怀。
最终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巴黎公社的意义。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优秀教学案例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讨论马克思主义的某个方面,如剩余价值理论、阶级斗争理论等。
2.讨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关键问题,如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是什么?其基本原理有哪些?如何影响当代社会?
3.小组分享:鼓励小组代表将讨论成果以PPT、报告等形式进行分享,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2.视频导入:播放一段关于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生活状况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工人阶级的困境,激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诞生背景的好奇心。
3.情景模拟:邀请几位学生扮演马克思、恩格斯等历史人物,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引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思考。
(二)讲授新知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详细讲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影响,以及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关注关键问题,如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是什么?其基本原理有哪些?如何影响当代社会?
2.通过设计一系列递进式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关系,引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度思考。
3.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背景进行深入思考,例如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影响、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等。通过这些历史背景的探讨,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同时,我引导学生关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如剩余价值理论、阶级斗争理论等,并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5.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本节课中,教师运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策略,使得课堂内容丰富多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展现了教师的教育智慧和专业素养。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3.结合当代社会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进行分析,让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设计小组讨论任务,让学生就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进行深入探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在制定本节课的教学案例时,我结合了学科特点和课程内容,以实用性为原则,确保案例符合教学实际需求。案例中涉及到的教学活动、学生互动和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为了使案例更具人性化,我采用了生动、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避免了机械性的机器语言。同时,案例中的教学活动设计和学生互动环节,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知识深度和年龄特点,以确保教学案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有哪些收获和不足,如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自我评价,评价自己在小组合作、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表现,以及自己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变化。
3.通过课堂总结和课后作业,让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有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如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会在这个时候诞生?它的诞生对当时的社会有何影响?
2.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如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剩余价值理论是如何解释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富差距的?
3.引导学生思考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意义,如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它对当代社会有何启示?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此外,案例还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播过程,以及它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俄国、中国等国家的传播和实践,让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全球影响力,以及它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的理论指导。
4.利用互联网资源,让学生查找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播实例,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培养学生的历史逻辑思维。
2.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共产党宣言》中的重要论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
3.提出问题,让学生探讨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播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困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给出讨论题目,如“分析马克思主义在某国的传播过程”、“评价马克思主义在某国的影响”等,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4.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4.鼓励小组成员相互评价、交流心得,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总结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2.鼓励学生从个人角度出发,反思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态度,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3.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评价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四)反思与评价
在课程结束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首先,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思考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然后,让学生对其他同学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最后,我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点评,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课题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是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的第11课。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基本原理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历程,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开始时,我会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来导入新课。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生活在19世纪的工人,他经历了社会的变革,见证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可以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背景和传播历程,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二)讲授新知
在导入新课后,我会开始讲授新知。首先,我会向学生介绍19世纪欧洲的社会背景,包括工业革命的影响、社会矛盾的激化等。接着,我会讲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过程,重点介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术贡献,以及《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然后,我会引导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如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剩余价值等。最后,我会讲解马克思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历程,包括欧洲、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的发展情况。
5.作业小结:通过布置作业小结,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思考和写作,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根据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的教材,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2)教师指导: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解答学生的问题。
8. 新课呈现(约15分钟)
(1)讲解新知:详细讲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等。
(2)举例说明:通过具体例子,帮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过程。
(3)互动探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对中国的影响。
(3)参观实践基地:建议学生选择一个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实践基地进行参观,如革命历史博物馆,以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认识。
(4)开展小组讨论:建议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认识。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资源拓展主要包括课外书籍、网络资源、实践基地等,以及具体的拓展学习建议,如阅读指定书籍、参加在线课程、参观实践基地等。通过这些拓展资源和学习建议,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以及其在中国的实践。
(2)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关于19世纪欧洲社会的主要矛盾的知识,为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做铺垫。
2. 新课呈现(约15分钟)
(1)讲解新知:详细讲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包括19世纪欧洲社会的主要矛盾、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等。
(2)举例说明:通过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故事,帮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包括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欧洲的政治经济状况以及社会主义思想的起源等。
2.掌握《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如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剩余价值等。
3.了解马克思主义在欧洲的传播过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家的传播情况。
5.培养学生具备全球视野,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影响,增强学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播放反映工业革命时期的音乐、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引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诞生背景的思考。
2.利用多媒体展示《共产党宣言》的封面、内容摘要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部著作的主要观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阐述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如俄国革命、中国革命等,并了解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的地位和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国家,分析马克思主义在该国家的传播过程及其影响。
2.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国家的传播情况,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制定教学案例时,我结合了学科特点和课程内容,以实际教学需求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和思维能力。案例中包含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图片和视频,以及针对不同年级知识深度的教学活动,使得教学内容既符合实际需求,又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历史知识,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和原理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设计教学案例时,我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及其在欧洲传播的过程,通过分析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够从多个角度审视历史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一、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题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是高一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的第11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基本原理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历程。同时,学生还能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以及在我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3.教师对小组讨论进行指导和评价,确保讨论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学生的的历史素养。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如:自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从中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方法?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如:在自我评价中,学生可以反思自己在讨论中的表现,如观点的提出、逻辑的严密等;在小组评价中,学生可以评价同伴的表现,如合作程度、贡献大小等。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强调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如:在评价中,教师可以强调马克思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指导作用,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为我国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的短文,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和实际例子进行分析。
1.通过展示19世纪欧洲的社会环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2.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线索,引导学生深入剖析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及其在我国的重要地位。
4.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在案例背景的设置中,我将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有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针对高一下学期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世界近现代史的基本脉络,对历史事件、人物、理论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这一章节的学习具备了必要的历史背景知识。但考虑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度和广度,学生可能在这一领域的理论认知上存在一定不足。
此外,学生在思想政治课程中已接触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对本章节内容有一定的认识基础。但大部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可能仍停留在表面,对其核心观点、理论体系及历史意义的理解有待深化。
-设计开放性问题,考查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组织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结合课后作业、小论文等形式,综合评价学生对本章节内容的掌握程度。
4.教学关注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历史与现实。
1.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和理论体系,特别是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剩余价值等概念。
2.掌握《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认识到它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
3.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过程,以及在不同国家、地区的实践与发展。
4.分析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理解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指导作用。
3.阅读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共产党宣言》,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读后感,不少于800字。要求:围绕文章主题,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以及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价值。
4.请同学们关注时事政治,选取一个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热点话题,进行深入分析。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字数不少于800字。
5.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思考以下问题:“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有哪些特点?它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要求: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进行论述。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优秀教学案例高一下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讲解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如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各地的传播过程,分析其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同时,我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教学效果良好。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旨在通过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要点:
2.分享与交流:各小组将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其他小组成员予以评价和讨论,从而提高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3.小组合作项目: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项目,如制作关于马克思主义传播历程的展板、视频等,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内化,具体包括:
2.角色扮演:组织学生扮演历史人物,如马克思、恩格斯等,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其传播过程。
3.现实案例引入:结合当今世界的现实问题,如贫富差距、工人权益保障等,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价值。
(二)问题导向
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具体包括: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通过情景创设的教学策略,本案例将历史场景再现、角色扮演等手段有机结合,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问题导向:以启发性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基本原理及其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通过问题导向,学生能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提高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教案)——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教案课标要求: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基本原理以及世界意义。
本课重点:基本原理和世界意义难点:基本原理(内容);巴黎公社失败原因。
教学目标分解:唯物史观:通过归纳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必然性。
通过马克思主义产生于实践,指导实践,理解理论来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丰富发展的原理。
时空观念:通过本课历史事件时间轴和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于工业革命时代的资本主义社会,培养时空观;。
历史解释:通过图文材料的介绍与解读、归纳,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和阅读解析能力。
史料实证:通过选取、学习《共产党宣言》的内容,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通过巴黎公社的措施,理解公社的无产阶级性质。
家国情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蓬勃发展起来,深刻地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初步理解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历史意义。
通过当今中国成就认识马克思主义现实意义。
主要学习任务:一、马克思主义诞生背景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三、马克思主义的丰富与发展四、马克思主义的意义第一部分:导入: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所压倒,因为这是为人类而献身。
——马克思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第二部分;新授课内容: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背景材料一:19世纪40年代诞生的科学社会主义是西欧工业资本主义时期物质生产、阶级斗争和思想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思想领域实行伟大变革的结果。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材料二:马克思主义“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经济基础: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迫切需要科学理论。
3、理论基础:广泛吸收了人类思想优秀成果4、实践基础:马、恩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二、《共产党宣言》基本原理与意义------空想到科学1、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正义者同盟共产主义者同盟?2、内容根据下列材料,概括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材料一: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多,还要大。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学案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通过了解马克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了解《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马克足以产生的世界意义。
【学习目标】1.研读文本,能说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条件、诞生的标志及影响,画出思维导图。
2.史料研习,通过探究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及世界意义,多角度论证说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
3.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及你所搜集的资源,分享说明当代我们应该如何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无产阶级斗争有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无产阶级革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早期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工人阶级的悲惨遭遇引发了早期工人运动,“空想社会主义”萌发,但它们都没有找到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正确途径,也说明无产阶级迫切需要革命理论的指导。
课时任务课时 课时内容 学法指导 多角度论证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1 深度探究: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必然性 2.《共产党宣言》内容及诞生的意义——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1.构建出本节课的思维导图,理顺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背景、标志、主要内容及世界影响。
2.能够准确挖掘材料信息,通过探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对世界的重要影响等角度论证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落实史料实证。
3.利用小组加强协作,通过271BAY 拓展历史研究视野。
学习指导自主研习※问题思考 研读教材,探究马克思主义是如何诞生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过程、标志马克思和恩格斯经过长期的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为国际工人运动指明了正确方向。
◎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解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2021年高中历史部编版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同步精品教案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课题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单元第五单元学科历史年级高一教材分析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主要有四个学习要点:一是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时代背景和基本过程;二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探讨;三是《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内容;四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
本课上承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下启第七单元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和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唯物史观:通过文本学习,分析工业革命发展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2.时空观念:通过地图分析,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阶级、思想条件。
3.史料实证:通过图片解读和史料研读,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性。
4.历史解释: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如“历史纵横”、“史料阅读”和“学思之窗”,增强学生对《共产党宣言》的理解。
5.家国情怀:感悟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伟大友谊,持之以恒的斗争精神和目标始终如一的顽强意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崇高理想和为人类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
重点理解《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难点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漫画:由于奥巴马主张向中下层人群倾斜的经济政策,他被冠以“奥巴·马克思”之名;2.图文:2008年10月21日,《泰晤士报》用一个整版的篇幅刊登马克思的大幅照片,配文的大标题为《HEISBAGK》。
文章最后写道“难道这正是马克思观察漫画及图文说明,提取有效信。
通过呈现讽刺奥巴马经济政策的漫画,引出马克思与其所描写的共产主义时代。
所描写的时代最终到来了吗?”为什么主张向中下层人群倾斜的经济政策与马克思有关呢?马克思所描写的时代是什么?讲授新课一、早期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马克思主义产生背景PPT呈现图片与史料:材料1:工业革命前,人类的生产力每1000年才增长1倍,而英国在19世纪的100年中,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约4倍。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导学案--高一下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教学重点: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和标志及意义2.巴黎公社的性质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条件(1)经济根源:工业革命开展,资本主义的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弊端日益暴露。
(2)阶级基础: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爆发三大工人运动,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工人阶级需要的指导。
(3)理论来源:英法、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4)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与革命实践。
补充: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1)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傅里叶、欧文。
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矛盾和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认识不到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
(2)科学社会主义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2.诞生标志:1848年《》发表3.发展与意义(1)发展:①1867年,马克思撰写《》,创立了 ,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
②创立。
科学地揭示了与、与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辩证关系,鲜明地提出了对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2)意义: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成为的指导思想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1.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在伦敦成立,推动了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促进工人阶级的国际联合)2.巴黎公社(1871年3月至5月,第一个工人政权,巴黎公社的爆发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1)背景:1870年,法国在中失败,社会矛盾激化。
(2)举措(略)(3)意义:①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②丰富了。
③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4)失败原因①从根本原因看:法国的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时期,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经济基础还不具备;②从主观原因看:缺乏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未得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未建立工农联盟。
习题训练1.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暴露的种种弊端,圣西门主张一切人都要劳动,废除一切特权,实现人的完全平等;傅立叶抨击商业是资本主义罪恶和灾难的集中表现,主张妇女解放;欧文提出建立公社劳动联合体,消除城乡对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学案)(一)课程标准通过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了解《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二)学习目标1、从工人运动的发展、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视角,了解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2、了解《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加深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解3、梳理第一国际、巴黎公社革命等史实,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对国际工人运动的影响,分析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1、经济基础: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弊端暴露。
1825年,英国爆发经济危机。
此后,每隔十年左右就会爆发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阶级基础:在工业化的早期阶段,欧洲各地普遍出现了贫富分化严重、工人阶级苦难深重的状况。
为了改善劳动条件和生活状况,维护自己的权益,工人阶级进行了从捣毁机器到争取政治权利的多种形式的斗争。
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的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工人争取普选权的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表明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史舞台。
工人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3、理论基础:在工人阶级进行斗争的同时,以法国人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人欧文为代表的有识之士,也无情地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
他们反对自由放任的竞争,主张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
但是,他们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有效的途径,他们的设想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
4、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标志:在伦敦召开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受大会委托起草同盟纲领,这就是1848年3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宜言》。
(1)《共产党宣言》的内容①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②揭示了资本主义在积累财富和资本的同时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夺必将引起工人阶级反抗的社会现实,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③肯定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宣告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共产主义建设者的伟大使命,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目的和策略原则。
(2)《共产党宣言》的意义《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及理论探索(1)实践1848年,欧洲普遍发生革命,马克思和恩格斯回到德国,投入实际的革命斗争。
他们创办报纸宣传革命,组织工人参加武装起义。
革命失败后,他们主要在英国活动,在指导工人阶级进行斗争的同时,继续进行理论探索。
(2)理论探索①剩余价值学说:1867年,马克思撰写的政治经济学巨著《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剖析,马克思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资本论》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重要的文献之一。
②唯物史观: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科学地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辩证关系,鲜明地提出了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
3、马克思主义的意义(1)实质: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2)自19世纪中期起,马克思主义成为西欧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在东欧和东南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在亚洲和美洲马克思主义是工人运动与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思想武器。
(3)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范围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和发展起来,人民第一次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成为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三)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1、第一国际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积极促进工人阶级的国际联合。
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在伦敦成立,这就是历史上的“第一国际”。
它的成立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2、巴黎公社运动(1)背景: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社会矛盾激化(2)成立:1871年3月,巴黎爆发工人武装起立,成立巴黎公社(3)措施: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立法与行政合一的政权机关和司法机构;废除旧军队和旧警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和治安委员会;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由选举产生的公职人员,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资;由工人合作社管理工厂;实行八小时工作日;等等。
(4)失败:1871年5月28日,被法国资产阶级和普鲁士联合扼杀(5)意义:①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②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③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三、课堂小结四、随堂练习1、《共产党宣言》中提到“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是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还不发展的最初时期出现的。
”这一体系是指()A.空想社会主义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德国古典哲学D.马恩的科学社会主义【答案】A【解析】略2、“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
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
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句著名的结束语出自哪一历史文献()A.《权利法案》B.《人权宣言》C.《共产党宜言》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答案】C【解析】由材料“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可知为《共产党宣言》,故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不可能出现共产主义革命,故排除。
3、“《宣言》通过分析人类社会历史,总结出人类发展的规律,并展望未来剥削与被剥削的社会关系终将逐步发展为消除剥削、人人平等的社会关系。
”该《宣言》的发表标志着()A.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B.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C.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D.资本主义弊端的暴露【答案】A【解析】题干中“总结出人类发展的规律……发展为消除剥削、人人平等的社会关系”,体现《共产党宣言》中阐明的社会发展规律的内容,该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故选A项。
共产主义理想至今没有实现,排除B项;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资本主义弊端的暴露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排除D项。
4、1871年6月,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详细阐述了工人阶级打碎旧国家机器的理论,“打碎”包括破坏旧的国家压迫性机关,也包括改造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合理职能。
马克思这一理论主要得益于()A.第一国际 C.巴黎公社B.三大工人运动 D.法国大革命【答案】C【解析】由材料“13871年6月”“《法兰西内战》”“打碎旧国家机器的理论”可知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的巴黎公社,故C项正确。
第一国际并没有“打碎旧国家机器”,故A项错误;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并没有“改造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合理职能”,故B项错误;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不符合工人阶级“打碎旧国家机器的理论”,故D项错误。
5、马克思说:“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受人敬仰,它的英烈们已永远铭记在工人阶级的伟大心坎里。
”这说明巴黎公社()A.标志着无产阶级首次登上世界历史舞台B.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第一次伟大尝试C.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D.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海选【答案】C【解析】依所学可知,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首次登上世界历史舞台,故A项错误;巴黎公社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故B项错误;据材料“它的英烈们已永远铭记在工人阶级的伟大心坎里”可知主要强调巴黎公社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故C项正确;巴黎公社最后失败,只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次伟大尝试,故D项错误。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公民们!你们的公社已经建立了。
3月26日的投票确定了革命的胜利。
卑鄙无耻的政权掐着你们的脖子逼迫你们,你们已用合法的自卫把那强迫你们承认国王、侮辱你们的政府赶出城外。
——《巴黎公社第一次宣言》材料二公社是现在唯一的政权,兹命令:第一条'一切公务部门的职工今后必须确认凡尔赛政府或其拥护者所发出的命令或通知为无效,无法律效力。
第二条'凡不服从本法令的任何官吏或职工,将被立即开除。
——1871年3月29日巴黎公社法令材料三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
它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1)材料一中的“公社”指的是什么政权?它成立于哪一年?材料一中的“政府”指的是什么政府?它逃往了什么地方?(2)依据材料二,巴黎公社的法令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什么?(3)用史实说明巴黎公社“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
【答案】(1)巴黎公社。
1871年。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临时政府。
逃往凡尔赛。
(2)巴黎公社坚决反对旧政府和旧法令,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
(3)在政权建设方面,废除资产阶级反动军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规定公社委员会是经普选产生的最高权力机关,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他们。
在社会经济方面,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维护工人权利,规定国家公职人员的最高年薪不得超过一般技术工人的工资,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等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
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可看出巴黎公社反对旧政府和旧法令,由此判断巴黎公社的法令反映出的实质问题;第(3)问,回答出巴黎公社在政权建设和社会经济方面实行的措施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