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6.1亚洲及欧洲 省优获奖教案新版湘教版0

合集下载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亚洲及欧洲》是关于世界两大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基本知识。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国家、语言、宗教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数据,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这两大洲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于世界地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亚洲和欧洲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和加深他们的认识。

学生对于地图的阅读和分析能力较强,但对于一些地理概念和术语的理解还需加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点。

2.让学生了解亚洲和欧洲的自然资源、人口、国家、语言、宗教等人文地理知识。

3.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点。

2.亚洲和欧洲的人文地理知识。

3.地图的阅读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知识。

2.使用地图分析法,帮助学生理解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等特点。

3.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了解亚洲和欧洲的国家、语言、宗教等方面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亚洲和欧洲的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准备相关的人文地理案例。

3.准备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亚洲和欧洲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两大洲的地理位置。

提问:“你们对亚洲和欧洲有多少了解?”让学生分享他们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点的图片和数据,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两大洲的自然环境。

同时,呈现亚洲和欧洲的自然资源、人口、国家、语言、宗教等人文地理知识,让学生对两大洲的人文特点有所了解。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关于亚洲和欧洲地理知识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地图、查找资料等方式,寻找答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 6.1 亚洲及欧洲(第3课时)教案 (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6.1 亚洲及欧洲(第3课时)教案 (新版)湘教版

《亚洲及欧洲》(第3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

让学生从欧洲地形和气候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2)通过阅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欧人口的分布特点,并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和欧洲部分国家人口负增长,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

【教学重点】亚洲和欧洲的河流特征和影响因素【教学难点】亚洲和欧洲河流的特点成因【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3课时(第3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复习提问:亚洲和欧洲的气候分别有什么特征?(学生回顾回答)明确: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特征明显;欧洲以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为主,气候的海洋性显著。

过渡:今天我们来学习亚洲及欧洲的河流特征。

二、新课学习(四)大河众多的亚洲明确:长江:长江的长度和流量都居亚洲首位、世界第三。

湄公河:湄公河在我国境内称澜沧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国际河流。

介绍:流域和水系流域一般是指河流的集水区域。

流域内所有河流、湖泊等各种水体组成的水网系统,称做水系。

其中,水流最终流入海洋的称做外流水系,如太平洋水系、北冰洋水系;水流最终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荒漠之中,称做内流水系。

活动1:1.读图,找一找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河流分别有哪些?(学生读图回答)明确:太平洋: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湄公河、萨尔温江;印度洋:雅鲁藏布江、、恒河、伊洛瓦底江、印度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北冰洋: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讨论:从总体上看,亚洲大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流向与地形有何关系?(学生讨论回答)明确:亚洲水系特点1:水系结构呈辐射状与地形的关系: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决定了河流的流向是由中部向四周呈放射状流向海洋。

湘教版七下地理6.1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下地理6.1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下地理6.1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是学生对世界地理学习中的一部分。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两大洲的重要国家和地区。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亚洲和欧洲的基本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世界各大洲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亚洲和欧洲的具体内容,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亚洲和欧洲的认识,并引导学生通过地图、文字材料等资源,自主探究亚洲和欧洲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重要国家和地区;能够阅读并理解亚洲和欧洲的地图;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文字材料等资源,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的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全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重要国家和地区;2.难点: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文字材料等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亚洲和欧洲的特点;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3.案例分析法:选取亚洲和欧洲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2.亚洲和欧洲的地图;3.亚洲和欧洲的相关文字材料;4.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亚洲和欧洲的美丽风景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内容。

2.呈现(10分钟)呈现亚洲和欧洲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亚洲和欧洲的位置、范围以及主要国家和地区。

3.操练(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认识大洲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教案 (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认识大洲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教案 (新版)湘教版

亚洲及欧洲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

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等能力。

,培养学生的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等能力。

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3、教育目标: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二、重点:掌握亚洲气候的特点三、难点:学会分析各大洲的气候特点四、教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讨论归纳法五、教学用具:亚欧人口分布图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课程设计:1、导入:复习回忆世界气候的分布特点。

(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图)2、自学提纲:一、看“亚欧气候类型图”分析亚洲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是怎样形成的?活动:复习回忆:(1)地球上的五带是怎样划分的?(2)亚洲的纬度范围如何?(3)亚洲地跨哪几个温度带?(4)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哪些?(5)亚洲的海陆位置如何?对气温、降水有什么影响?(6)亚洲的地形特征如何?对气温、降水有什么影响?归纳总结:亚洲的气候特点:1、复杂多样性2、大陆性特征显著3、季风气候显著3、析疑点拨:请证明亚洲气候的复杂多样性并分析原因。

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图”找出亚洲缺少什么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原因: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三带,地形复杂,海陆兼备的地理位置。

为什么亚洲大陆性气候显著?跨经度广,东西跨度大,面积广阔,大陆内部距海远,海洋影响不显著。

为什么亚洲东部季风气候显著? (重点)(1)成因。

出示Flash动画,解说。

(2)为什么显著?读图1-7讨论分析欧洲气候特点。

(1)欧洲有热带气候吗?为什么?(2)哪种气候面积最广?(3)欧洲气候为什么有显著的海洋性?(4)完成课本活动44、归纳总结:欧洲气候特点:(1)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2)海洋性特征显著(3)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典型5、析疑点拨:6、拓展训练:讨论:欧洲内部和亚洲内陆均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但两者在同纬度的亚洲和欧洲的内陆气候是否一样?(见课本P9图1-10“亚欧大陆同纬度气温和降水量比较”)7、自学提纲:亚洲河网分布有什么特点?亚洲河流特点与地形、气候有什么关系?在地图上找出长江和湄公河,看它们发源于什么地方,注入哪个海洋。

2020最新七年级地理下册 6.1亚洲及欧洲教案1 (新版)湘教版

2020最新七年级地理下册 6.1亚洲及欧洲教案1 (新版)湘教版
(二)、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
1、亚洲地形:(读图总结出)
三大特征: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通过学习亚洲的地形特征总结描述一个 大洲的地形特征从平均海拔、相对高度、地形起伏、地势高低状况、特色地形。
通过我们对亚洲的学习,请同学们都欧洲的地形特征 ,来描述一下。
A海岸线最曲折的大洲
B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C人口最 多的大洲D经济最发达的大洲
2.青藏高原被称为()
A.地球之巅B.世界屋脊
C.赤道雪峰D.世界雨极
3.亚欧大陆离北美洲最近的国家是 ()
A.中国B.朝鲜C.俄罗斯D.日本
4.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之一是()
A乌拉尔山脉B喜马拉雅山脉C巴拿马运河D苏伊士运河
我们通过对亚洲的的学习,直到认 识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
通过我们对亚洲的学习,请同学们都欧洲的地理位置,来描述一下。
学生通过读地图6-1,对欧洲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
先进性小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行总结。
欧洲:
纬度范围:北纬36度~北纬71度之间
经度范围:西经9度~东经66度之间
知道本节课学习目标
导学
一、导入:教师深情的朗诵导言部分
二、讲授新课: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 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阅读。教师进行总结。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
2、亚欧大陆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
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学生通过阅读图 6-1,进行讨论后总结。
教师给予适当补充

七年级地理下册 6.1 亚洲及欧洲(第2课时)教案 (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6.1 亚洲及欧洲(第2课时)教案 (新版)湘教版

《亚洲及欧洲》(第2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分析亚洲气候特征,使学生掌握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气候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特征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类型及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对比、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对地理的兴趣,鼓励其积极探究,培养学生了解各种地理的内在联系,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亚洲和欧洲的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亚洲和欧洲的气候特征及成因。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3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展示图片:西伯利亚冰天雪地、新加坡热带风光、阿拉伯半岛沙漠广布、青藏高原的高原风光提问:上面几幅图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明确:说明亚洲地域辽阔,各地气候差异显著。

过渡:今天我们来学习亚洲复杂多样的气候特点。

二、新课学习(三)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展示亚洲和欧洲气候类型分布图,提问:读图,说说亚洲有多少种气候类型,有哪些主要的气候类型?为什么亚洲气候类型众多?(学生读图回答)明确:亚洲除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之外,图例所示中有10种气候类型,主要有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亚洲气候多样的原因是面积广大,跨寒、温、热三带,且地形复杂多样。

讲解:(1)亚洲各地气温差别显著冬长夏短,北半球的“寒极”;四季分明;长夏无冬播放视频:北半球的“寒极”——奥伊米亚康(2)亚洲各地年降水量差别显著,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显著东南亚地区降水量大,亚洲东部地区降水量较大(这里有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东北部降水量较小,内陆地区降水量很小,阿拉伯半岛终年少雨。

(3)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显著亚洲的东部由南到北依次是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是亚洲地处世界最大大陆的东部,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大洋,海陆差异特别显著。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教案(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教案(新版)湘教版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为了方便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可以将教室布置成适合小组合作的形式,设置几个分组讨论区,每个讨论区配备相应的桌椅和黑板等设施,同时设置一个实验操作台,配备必要的实验器材和工具。
5.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教学工具,以便进行多媒体教学和播放相关资源。同时,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清晰地看到投影屏幕上的内容。
2.对于难点内容,可以通过图表、思维导图等方式,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和记忆亚洲和欧洲的国家、首都、人口等信息。同时,可以通过练习、游戏等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提高这些信息。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的教材或学习资料。教材中包含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人口、国家、首都等详细内容,是学生学习本节课的主要资源。
-鼓励学生撰写关于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研究报告或论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研究能力。
课堂
1.课堂评价:
-通过提问: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针对教学内容,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以考察学生对亚洲和欧洲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观察: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观察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参与度。注意观察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是否能够正确使用地图和图表等。
-组织学生进行亚洲和欧洲的地理考察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实地考察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特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亚洲和欧洲的一些current events,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问题,让学生从地理角度去分析和理解这些事件,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组织学生进行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知识竞赛或辩论赛,激发学生学习亚洲和欧洲地理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运用能力。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亚洲及欧洲》是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基础知识后的进一步深入学习。

本节课通过介绍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对这两个大洲有更全面的了解。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世界地理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一些基本概念。

但他们对亚洲和欧洲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尤其是对这两个大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深入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这两个大洲之间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亚洲和欧洲地理环境的兴趣,增强对世界地理的探究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基本知识。

2.难点:亚洲和欧洲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现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课件。

2.教学素材:收集亚洲和欧洲的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3.分组讨论材料:为学生准备分组讨论的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亚洲和欧洲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这两个大洲的位置、范围。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亚洲和欧洲有哪些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采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基本知识。

包括地形、气候、资源、人口、城市等方面的内容。

(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6.1《亚洲及欧洲》教案

(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6.1《亚洲及欧洲》教案

(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6.1《亚洲及欧洲》教案《亚洲及欧洲》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时内容在教材第2-14页。

具体教学内容包括亚洲和欧洲的位置、地形、⽓候、河流、⼈⼝和国家,以及国际⽇期变更线的介绍、简单的时区和⽇期的换算。

学⽣分析初中⼀年级下学期的学⽣,想象⼒丰富,但注意⼒不够集中,所以本节的学习要从兴趣⼊⼿,利⽤地图、资料、辅助图⽚、投影、录像、电脑等各种⼿段和⽅法来引起学⽣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起他们的好奇⼼,产⽣了解这个问题的兴趣,注意⼒集中,思维活跃,产⽣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学⽣已经学习了半年的地理知识,已具备了⼀定的经验性逻辑思维能⼒和读图识图的能⼒推理能⼒和归纳总结能⼒较弱,故本节课教师在各个环节要尽⼒通过学⽣的亲⾝感受和体验来启发他们的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完成读图识图——析图、总结规律——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

教学⽬标:知识与能⼒1.通过阅读地图,说出亚洲和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运⽤亚洲地形图,能说出亚洲的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区,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欧洲地形的特点。

3.能正确阅读亚欧⽓候类型图,分析亚洲⽓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

结合已学的⽓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候的思考题,从⽽提⾼读图、综合归纳、对⽐分析等地理能⼒。

4.阅读亚欧地形图,归纳出亚洲的河流特点,了解亚洲著名的河流和湖泊。

从欧洲地形和河流⼊⼿,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5.阅读亚欧⼈⼝分布图,说明亚洲⼈⼝分布特点,分析亚洲⼈⼝分布不均的原因,了解亚欧两洲的⼈种和民族的组成,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6.初步学会分析地形、⽓候、河流及⼈⼝分布之间的相互关系。

7.通过亚欧⼈⼝问题的学习,培养正确的⼈⼝观念。

8.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简单的时区和⽇期换算能⼒。

过程与⽅法本节主要采⽤“读图分析法”、“⽐较法”、“讨论法”、“归纳法”等教学⽅法展开教学。

在采⽤读图分析法时,要充分利⽤⼤量的数据、景观图⽚等资料以及各种专题地图,尽可能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提⾼学⽣在读图、分析图和资料等⽅⾯的能⼒。

6.1 亚洲及欧洲 学案(湘教版七年级下册) (2)

6.1 亚洲及欧洲 学案(湘教版七年级下册) (2)

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学习目标】:1、了解亚洲的地形特点,记住亚洲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2、根据地图资料说出欧洲的地形特点。

3、知道亚洲的气候特点,并简要分析形成原因。

4、简要了结欧洲的气候特点及成因。

【学习重难点】:1、亚洲的地形特点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2、亚洲的气候特点及成因。

【教具准备】多媒体地图册【教学方法】自主导学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目标是:1、了解亚洲的地形特点,记住亚洲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2、根据地图资料说出欧洲的地形特点。

3、知道亚洲的气候特点,并简要分析形成原因。

4、简要了结欧洲的气候特点及成因。

二、自学指导一(1)阅读课本P4-P6(3-5分钟),师巡视。

(2)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以下检测亚洲地形有三大特征:一是地形以为主,平均海拔。

约占亚洲总面积的3/4,全洲平均海拔米,是除南极洲外海拔的大洲。

二是地面,。

亚洲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世界最高的山峰,号称“”;是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

三是地势,。

雄踞亚洲中部,喜马拉雅山脉等众多高大的山脉,以为中心向四周延伸。

平原多分布在(3)教师纠错,总结三、自学指导二(1)阅读课本P4-P6(2分钟),师巡视。

(2)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以下检测了结亚洲的气候特点1、亚洲气候。

亚洲面积广大,地跨、、三带,且地形复杂多样,除了气候外,世界上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2、亚洲气候的性显著。

亚洲各地距海远近不同,加上气流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差异悬殊。

3、亚洲气候显著。

亚洲地处东部,濒临,差异明显。

亚洲东部和南部的最强盛,最典型,影响也最广。

(3)教师纠错,总结【课堂作业】1.有关亚洲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势中部高,四周低B.地形以平原为主C.平均海拔最高D.地势西北高,东南低2.欧洲地形以()为主A.山地B.丘陵C.平原D.高原、山地3.世界陆地表面最低的是()A.死海B.艾尔湖C.吐鲁番盆地D.地中海4.亚洲季风气候的形成,主要受________影响()A.海陆位置B.纬度位置C.地形因素D.洋流因素5、读“亚洲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1)写出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山脉:A B高原:C D平原:E F(2)亚洲地形的主要特征是:①②③(3)亚洲世界之最众多,请你至少列举三项:6、读“亚洲气候图”,回答:(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①气候;④气候;⑤气候;⑥气候;⑦气候;⑧气候(2)亚洲各种气候类型中,影响范围最大的是 ____ 气候;降水最多的是 ________ 气候。

6.1 亚洲及欧洲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册) (10)

6.1 亚洲及欧洲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册) (10)

课题第一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的人口分布,分析亚洲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了解亚欧两洲的人种、民族的组成,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2、过程与方法:读图法、复习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理念教育。

重点难点1、亚洲的人口分布地区2、亚洲的人口分布稠密的原因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步骤科主任与科代表活动复备一、激情导入二、自主学习出示一组图片资料,反映亚欧人种、民族特色,用人口攒动的亚洲东部或欧洲的繁华街景以及青藏高原无人区等具有人口分布特色的景观,由这些直观资料引入。

出示本节的学习目标,由学生朗读。

1、了解亚洲和欧洲的人口状况,并能分析分别存在的社会问题及解决对策。

2、看图1-14,分析人口分布状况及其气候方面的原因,对农业的影响。

3、了解亚洲和欧洲的国家和地区。

4、亚洲、欧洲分别存在的人口问题主要有哪些?步骤科主任与科代表活动复备三、激情互动四、魅力精讲五、拓展应用三、激情互动(1)组内互动:科代表针对学习目标,组织本组成员进行讨论。

(2)组间互动:组内选出本组无法解决的问题,请外组帮忙解决。

(3)师生互动:学生讨论和展示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1、说说哪些地方人口分布稠密?哪些地方的人口分布稀疏?2、请从气候条件分析亚洲西部和亚洲北部人口稀疏的原因?3、亚洲和欧洲各划分为哪几个区?中国位于哪个区?亚洲的水稻种植优越条件:科主任总结:地形平坦平原广阔,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充足,热量充足,劳动力充足,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1、人口密度最大的大洲增长最慢的大洲亚洲的西部和北部人口稀少的原因。

中国的邻国。

2、亚洲水稻种植的优越条件。

3、亚洲、欧洲分别存在着的人口问题主要是什么?它给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哪些不利影响?。

湘教版七下地理6.1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1

湘教版七下地理6.1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1

湘教版七下地理6.1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1”主要介绍了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亚洲和欧洲地理知识的初步了解,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生动地展示了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人口、经济等方面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空间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亚洲和欧洲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宽视野,提高对两大洲地理特征的认识。

此外,学生对地图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地图,分析地图信息。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能够阅读和分析亚洲和欧洲地图;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阅读、案例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亚洲和欧洲各国的了解,增强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地图的阅读和分析。

2.针对重难点的教学策略: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地图、案例、视频等,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人口、经济等方面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亚洲和欧洲的图片、地图等,引导学生进入地理学习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亚洲和欧洲国家,分析其地理特征和人文特点;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地理知识的欲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亚洲和欧洲地图、案例资料、视频等;2.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3.学生准备:预习亚洲和欧洲地理知识,准备相关问题。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亚洲及欧洲》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亚洲及欧洲》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亚洲及欧洲》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的第一节《亚洲及欧洲》,主要介绍亚洲及欧洲这两个大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学生通过学习本节课,能够了解亚洲及欧洲的地理特征,培养对不同大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掌握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

b. 了解亚洲及欧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如地形、气候等。

c. 了解亚洲及欧洲的经济发展情况。

2. 能力目标:a. 能够运用地图等工具,准确标示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

b. 能够描述亚洲及欧洲的地理特征,如地形、气候等。

c. 能够比较亚洲及欧洲的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状况。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b.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和地理环境的尊重和包容心态。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 教学重点:a. 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

b. 亚洲及欧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如地形、气候等。

c. 亚洲及欧洲的经济发展情况。

2. 教学难点:a. 帮助学生理解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尤其是与其他大洲的相对位置。

b. 帮助学生理解亚洲及欧洲的自然环境特点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地理的认知程度较低,对亚洲及欧洲的地理知识了解有限。

他们对地图的使用和解读能力相对较弱,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表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

同时,学生对不同文化和地理环境的认识较为片面,需要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使用世界地图引导学生回忆并描述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

例如,指出亚洲位于欧洲的东方,与非洲相连,与北美洲通过白令海峡相望。

-引导学生思考亚洲和欧洲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第二环节:呈现知识-使用地图或图片展示亚洲及欧洲的地理特征。

例如,指出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洲,占地球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二,而欧洲则是世界上第二小的大洲。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章节,主要向学生介绍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

本节内容涉及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口、国家、文化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的、系统的亚洲和欧洲地理知识框架。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地球的基础知识、大洲的概念以及一些非洲、美洲等地区的地理知识。

因此,学生对于地理概念和地理知识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同时,学生对于亚洲和欧洲的具体地理情况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丰富他们的地理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口、国家、文化等基本情况,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资料查询、分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资料查询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亚洲和欧洲各国的了解和尊重,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全球发展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口、国家、文化等基本情况。

2.难点:对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等地理特点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让学生通过观察亚洲和欧洲的地图,了解两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国家分布等情况。

2.资料查询: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亚洲和欧洲的气候、资源、人口、文化等信息。

3.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共同探讨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特点,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分析亚洲和欧洲的一些典型国家,深入了解两洲的地理情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亚洲和欧洲的地图、图片、资料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课件,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3.准备好分组讨论的问题和案例,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亚洲和欧洲的地图,让学生观察两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国家分布等情况,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 亚洲及欧洲 教案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 亚洲及欧洲  教案

亚洲及欧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学会世界上不同时区之间,时间的相互换算。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换算能力教育目标: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泰国景观、蒙古人摔跤、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二、讲授新课: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

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学生阅读。

教师进行总结。

“亚细亚”和“欧罗巴”1.大洲名称的由来2.亚欧大陆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

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学生通过阅读图,进行讨论后总结。

3亚洲的地理位置(1)经纬度位置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是世界第一大洲。

我们通过对亚洲的学习,直到认识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

通过我们对亚洲的学习,请同学们都欧洲的地理位置,来描述一下。

学生通过读地图,对欧洲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

先进性小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行总结。

欧洲:纬度范围:北纬36度~北纬71度之间经度范围:西经9度~东经66度之间三、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1.地方时把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候定为当地的12点,并依此推定一天的时间。

湘教版七下地理6.1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4

湘教版七下地理6.1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4

湘教版七下地理6.1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主要介绍了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区域发展差异。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对亚洲和欧洲地理特征的深入学习,旨在让学生理解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资源、人口、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区域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亚洲和欧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特征细节,学生可能还不够熟悉。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图片等教学资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资源、人口、经济、文化等地理特征;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亚洲和欧洲地理特征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区域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资源、人口、经济、文化等地理特征;2.难点:对亚洲和欧洲地理特征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地理概念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资源等特征;2.图片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亚洲和欧洲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特征;4.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亚洲和欧洲地理特征的课件,包括地图、图片、实例等;2.教学资源:准备亚洲和欧洲的地形图、气候图、资源图等教学资源;3.教学设备:准备好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亚洲和欧洲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图片,引导学生对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特征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呈现(15分钟)利用课件呈现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资源等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资源等特征。

七年级地理下册 6.1 亚洲及欧洲的河流教案 (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6.1 亚洲及欧洲的河流教案 (新版)湘教版
4、读图1--1,分析受这些因素影响下的欧洲河流的特征:
1、受平原地形影响:河网----,水流-----;
2、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河流水量----,径流量季节变化---,有利于----;
3、受海陆轮廓影响,欧洲河流---,绝大部分为---流河。
三、(1)组内互动:科代表针对学习目标,组织本组成员进行讨论。
2、从总体上看,亚洲大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亚洲河流的流向与亚洲地形有什么关系?
步骤
科主任与科代表活 动
复备
三、
激情
互动
四、
魅力
精讲
五、
拓展
应用
3、在图1—1上,找出以下特色湖泊:
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里海---世界上最大的湖泊;
死海---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含盐度很高的湖;
巴尔喀什湖---一半淡水、一半咸水的湖泊
二、(1)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由学生朗读。
1、通过亚洲地形和气候的特征,分析总结出亚洲河流的特征。
2、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河流和湖泊。
3、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的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2)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读课本,并在科代表的带领下对问题进行讨论。
1、读图1—1,亚洲有哪些大河分别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亚洲及欧洲
课题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的河流
课型




1、知识与技能: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的特点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从欧洲地形和气候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2、过程与方法:根据亚洲的河流特点总结得到欧洲河流的基本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理念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洲及欧洲》《亚洲及欧洲》是世界区域地理的第一节,也是大洲地理中最重要的一节。

教材在编排上的基本原则是“掌握亚洲,学会欧洲”,所以说,学会综合、比较、联系、分析的方法是学习区域地理的首要任务。

地形特征是大洲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让学生学会利用区域地图、数据和图片等资料分析大洲自然地理特征方法,从地形类型、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地势起伏状况、地形分布以及特色地形等方面分析地形特征,是本节的重点任务和基本的教学策略。

【知识与能力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使学生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材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地形的特点。

3、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区时和日期换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教学方法:分析法、比较法、讨论法、归纳法等。

2、充分利用大量的数据、景观图片以及各种专题地图,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读图、分析图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学会简单的区时和日期换算2、通过读图、分析地图了解亚洲地形特征、主要地形区,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

3、总结欧洲地形的特点4、区时和日期的换算。

【教学难点】1、区时和日期的换算。

2、3、四季的形成。

1、多媒体课件。

【导入新课】请大家看一组图片,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和欧洲的图片资料,如长城、死海、喜马拉雅山脉、伦敦、阿尔卑斯山脉等)学习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这是我们居住的大陆既有世界第一高峰,又有世界最低洼的地方。

它有众多的高山和大河,有灿烂的文化,有优美的风景。

有着我们的家园亚洲和风景秀美的欧洲。

板书:第一节亚洲及欧洲【讲授新课】认识一个大洲,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亚洲和欧洲名称的由来有什么故事吗?那么,让我们走进亚欧大陆,认识一下亚洲和欧洲。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

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学生阅读,教师进行总结。

探究一:“亚细亚”和“欧罗巴”1.大洲名称的由来2.亚欧大陆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学生通过阅读图1-1,进行讨论后总结。

提问亚洲的地理位置如何呢?3.亚洲的地理位置读图说出亚洲的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和经纬度位置亚洲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我们通过对亚洲的学习,直到认识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

想一想,你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1)跨纬度数:亚洲南北跨纬度约90度,跨寒、温、热三带,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一洲。

(2)跨经度数:亚洲东西跨经度164度,是世界上东西距离最长的一洲。

(3)面积:亚洲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三个欧洲和一个南极洲面积之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

承接:通过我们对亚洲的学习,了解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学生回答: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两方面。

点拨:利用你所掌握的描述亚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和步骤来分析掌握欧洲的地理位置。

(学生小组探究完成)(1)读图1-1:欧洲大陆经度范围:9°W~66°E;纬度范围:36°N~71°N。

(2)全部位于北半球,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3)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西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邻,西北隔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面与亚洲相邻。

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

探究二: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1.地方时讲述把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候定为当地的12点,并依此推定一天的时间。

这就是地方时间,简称世界时。

2.时区及换算讲述全球一共划分成24个时区,每一个时区跨15度经度。

其中零时区(也叫中时区),从西经7.5度~东经7.5度。

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和为一个时区,称东西十二区。

依据数轴图示法讨论、完成课文中的思考题。

阅读材料: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学生小组讨论:(1)为什么会产生“地方时”?(2)时区是怎样划分的?(3)什么是“区时”?3.北京时间我国采用的是哪个时区的区时?讲述北京时间即为东八区的区时。

4.国际日期变更线地球上“今天”与“昨天”的分界线在哪里?讲述为了避免日期上的混乱,国际上规定大致以180度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

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

日期要减去一天。

学以致用讲授习题板书:略。

《亚洲及欧洲》第二课时【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正确阅读亚欧气候类型图,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

利用已学的知识,分析并解答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提高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教学方法:分析法、比较法、讨论法、归纳法等。

2、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来学习欧洲各种地理要素,速进学生自主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对比、归纳和综合等方面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各种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1、亚洲高原山地为主的地形和复杂多样的气候2、通过对亚洲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描述总结出分析大洲自然地理特征的方法,从而在阅读资料和图的基础上,分析欧洲的地理位置、欧洲以平原为主的地形特征和海洋性特征显著的气候。

【教学难点】1、亚洲和欧洲的气候特点及形成原因。

1、3、四季的形成。

1、多媒体课件。

【导入新课】展示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等风光图,引入亚洲地形的学习。

复习提问:陆地地形可分为哪几种基本类型?——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

(亚洲全有——地形复杂)探究一: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提问亚洲地形有什么特征?读图活动:(1)读图1-1,亚洲地形图,1-5世界大洲陆地海拔高度比较图,找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西西伯利亚平原、死海的位置。

(填图练习)(2)依据地理方位说明亚洲的山地、高原主要分布在哪里?(3)亚洲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有哪些山脉?(4)亚洲大陆四周有哪些大平原?归纳亚洲地势有什么特点?中部高,四周低(5)小组讨论:找出亚欧大陆东侧、东南侧的一组弧形群岛,说明这组岛弧的形成原因以及典型的地质现象是什么?讲解从北向南分别是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硫球群岛、马来群岛。

利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

(6)请根据对亚洲地形特征的分析说出大洲地形的特点主要从哪几方面来总结?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势特征、相对高差、平均海拔、特色地形等方面。

小结亚洲地形的特征:(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较高;(2)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3)地势中部高,西部低。

活动根据以上步骤和方法,依据图1-1和资料总结归纳欧洲地形特征。

世界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地面和缓起伏较小,以平原地形为主。

探究二: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教师指图讲述,学生进行回忆后回答问题。

讲述气候是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很大。

作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很大。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提问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学生看图回答。

引导全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十一种,仅亚洲就有9种,说明了什么?结论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1.气候复杂多样提问观察其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儿?温带大陆性气候,约占亚洲面积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亚洲中西部。

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且地形复杂,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亚洲各地距海远近不同,加上气流和地形的影响,干湿差异悬殊。

2.大陆性特征明显继续引导:距离海洋的远近如何?距海遥远,深入亚洲大陆内部。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并在上面点出孟买和哈尔宾、雅库茨克、乌兰巴托的位置)(引导学生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注意逻辑层次、由简到难,有分到总)讲述气候两大要素:降水和气温。

温带大陆性气候有哪些特点?我们来观察位于这个气候区内的两个城市:雅库茨克和乌兰巴托,分析它们的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展示“雅库茨克气温曲线图”和“乌兰巴托降水量柱壮图”)学生分析讨论小结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温差大,冬冷夏热,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过渡降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陆地上的淡水来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引导:亚洲降水比较多的气候类型除了位于赤道附近马来群岛的热带雨林气候外,还有几种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相对比较多,是哪几种?主要分布在哪儿?热带季风气候三种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教师简单解释何谓季风气候,在亚洲图上画箭头简单示意,补充三种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图和降水年际变化图,帮助学生分析季风气候降水的特点)小结:降水的多少与夏季风有什么关系?夏季风强大——降水多,反之,降水少继续启发:如果降水过多或过少会造成什么后果呢?(展示有关干旱和洪涝的视频、图片)学生看材料分析,旱涝灾害对农业影响大。

小结:所以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区内,由于夏季风的影响易发生旱涝灾害。

3.季风气候显著引导根据以上分析,从气候类型及分布范围看,亚洲的气候主要有什么特点?结论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特征明显、季风气候显著。

过渡我们学习了亚洲的气候特征,那么欧洲的气候特征又如何呢?以学生自学的形式为主,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列表比较亚洲和欧洲气候特征的不同。

总结:1.气候类型少,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的气候;2.海洋性特征显著;3.具有面积最广、最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学以致用讲授习题板书:略。

《亚洲及欧洲》第三课时【知识与能力目标】1、阅读亚欧地形图,归纳出亚洲河流特点,了解亚洲著名河流和湖泊。

从欧洲地形和河流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2、阅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特点,分析亚洲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了解亚欧两洲人种和民族的组成,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过程与方法目标】1、教学方法:分析法、比较法、讨论法、归纳法等。

2、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来学习各种地理要素,速进学生自主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对比、归纳和综合等方面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各种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1.亚洲的河流湖泊分布及特征、欧洲的河流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