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行为及心理

合集下载

青少年犯罪心理特征及干预策略研究

青少年犯罪心理特征及干预策略研究

青少年犯罪心理特征及干预策略研究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在现代社会中日益增多。

研究表明,青少年犯罪的根源主要是心理原因,因此需要探究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特征,并开展针对性的干预策略。

一、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特征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自卑感许多青少年犯罪分子往往在内心深处存在自卑感,他们感到自己存在缺陷,对自己没有信心。

这种心理状态让他们难以适应生活,常常会采取过激的手段来证明自己,从而发展成犯罪行为。

2. 情绪不稳定青少年犯罪分子常常情绪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从而对生活产生负面情绪。

他们很难处理这些情绪,常常会采用犯罪来发泄自己的情感。

此外,他们也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会随意跟从别人的行为。

3. 社交障碍青少年犯罪分子常常存在社交障碍,他们不擅长与人交流,也没有正常的社交网络。

这些的情况容易导致他们失去内在的信心和个人主观能力,从而选择犯罪来实现他们内在的期望。

二、干预策略针对青少年犯罪分子的心理特征,应采用相应的干预策略。

以下是几个值得推广的方法。

1. 情感治疗情感治疗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其基本原则是通过情感化的支持和理解来治疗精神疾病。

青少年犯罪分子往往缺乏家庭关爱和安全感,情感治疗可以通过建立温暖的关系来帮助他们消除对社会的敌对感,从而走上正康状。

2. 社交技能训练社交技能训练可以帮助青少年犯罪分子建立密切的人际关系。

在社会的群体中,青少年犯罪者可以学习如何正确的与他人交流,如何尊重他人,如何解决在人际关系中遇到的矛盾难题。

这种训练有助于改变他们的犯罪倾向。

3. 建立亲子关系家庭和家长是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关键因素。

家庭对青少年的影响在于塑造他们的性格、价值观和行为态度,如果家庭不健全,家长态度不端正,将对他们产生极大不良影响。

因此,建立亲子关系是防控青少年犯罪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青少年犯罪是由多重因素造成的,其中心理因素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因此,需要以心理干预为基础,采用多种干预策略来支持青少年犯罪者生活安定和成长发展。

心理学对青少年犯罪行为的预防

心理学对青少年犯罪行为的预防

心理学对青少年犯罪行为的预防青少年犯罪一直是一个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青少年个体的成长。

为了预防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发生,心理学在这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青少年发展的心理需求、社会环境和心理干预等方面探讨心理学在青少年犯罪行为预防中的应用。

一、青少年发展的心理需求青少年犯罪的发生与青少年个体的心理需求有密切关系。

在青春期期间,青少年经历了身体和心理上的许多变化,他们对自我认同、自尊心、归属感和探索需求等方面都有着较强的渴望。

1. 自我认同自我认同是青少年在人际交往和角色扮演中形成的一个重要心理需求。

当青少年的自我认同感不稳定或者无法得到满足时,他们可能会通过参与犯罪行为来寻找认同感和价值感。

2. 自尊心青少年对自尊心的需求非常强烈,他们希望被他人认可和尊重。

当他们在学校或社会中遭受排斥、歧视或暴力欺负时,他们的自尊心可能受到伤害,进而产生犯罪行为。

3. 归属感青少年往往希望融入一个群体,得到归属感和认同感。

如果他们缺乏归属感,无法找到自己的价值感和角色定位,他们可能会选择非法活动来获得认同和归属感。

4. 探索需求青少年时期是一个探索自我、追寻意义和发掘未知的阶段。

如果他们无法获得积极的探索环境和指导,他们可能会选择错误的道路,从而陷入犯罪行为。

二、社会环境的影响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发生也与社会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家庭、学校和社区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社会环境,如何优化这些环境对预防青少年犯罪行为至关重要。

1. 家庭环境家庭作为青少年最重要的社会环境之一,对其行为具有深远影响。

有研究表明,家庭暴力、家庭纠纷、家庭成员的犯罪行为等都会增加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发生。

因此,建设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提供父母的爱与支持,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措施。

2. 学校环境学校对青少年的调控和指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学校环境有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提供积极的学习氛围和社交环境,帮助他们发展合理的自我认同和归属感。

心理学对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影响研究

心理学对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影响研究

心理学对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影响研究青少年犯罪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心理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对于青少年犯罪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心理学对于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影响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犯罪行为的原因和机制,还为预防和干预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

本文将重点探讨心理学对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影响研究。

一、青少年发展阶段中的心理因素青少年是个体发展的关键时期,身心发展、认知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都处于重要的转变阶段。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青少年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心理因素,这些因素与青少年犯罪行为存在一定的关系。

1.1 自我认同的建立青少年时期是个体建立自我认同的重要阶段。

自我认同不仅是个体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的过程,也是将自己置于社会中的基础。

心理学研究发现,缺乏自我认同感的青少年更容易陷入犯罪行为中。

例如,因少年自卑感较强,无法正确评估自己的价值,从而通过犯罪行为来寻求他人的认同和关注。

1.2 心理压力与情绪调节青少年面临着来自学业、家庭、社交等多方面的心理压力。

如果缺乏有效的情绪调节能力,压力很可能引发行为问题,包括犯罪行为。

例如,因情绪失控而以暴力行为来发泄,或是因压力过大而产生逃避现实的欲望,从而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1.3 同伴影响与社会认同在青少年时期,同伴关系对个体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青少年常常受到同龄人的影响,特别是在价值观、行为模式等方面。

研究发现,如果周围的同伴具有积极的社会认同和行为模式,个体更容易遵守法律法规。

反之,如果社交圈中存在犯罪行为的同伴,个体容易受到负面影响,从而被引导走向犯罪。

二、心理学干预与预防青少年犯罪行为基于对心理因素的了解,心理学提出了一系列干预和预防青少年犯罪行为的措施。

这些措施旨在帮助青少年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模式,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从而降低犯罪行为的发生率。

2.1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针对青少年的心理障碍和问题提供有效帮助的方法。

浅谈青少年犯罪心理类型、成因及预防对策

浅谈青少年犯罪心理类型、成因及预防对策

浅谈青少年犯罪心理类型、成因及预防对策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犯罪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对社会稳定和人们的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本文将从心理类型、成因和预防对策三个方面对青少年犯罪进行探讨,旨在加深公众对青少年犯罪的认识,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一、青少年犯罪心理类型1.1 社会适应困难型这一类型的青少年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压力时,缺乏应对能力,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他们常常有自卑、孤独、恐惧等负性情绪,缺乏社交技能,不愿意与人交流。

1.2 冲动型这一类型的青少年行动前缺乏思考,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容易冲动犯罪。

他们往往对自己的行为后果产生泛泛之谈的想法,仅仅为了一时的快感而行动。

1.3 自我控制能力差型这一类型的青少年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力弱,容易被外部环境所引导,较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黄色网站等不良娱乐活动,且容易被周围的坏人所诱导和利用。

二、青少年犯罪的成因2.1 家庭教育问题超保护或逆保护的家庭教育方式无形中扼杀了青少年的成长,这样的状况很容易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从而影响其行为。

2.2 情感问题青少年在年龄增长的过程中常常会面临感情烦恼、追求认同等问题,若无人关注、支持及理解的话,则很容易受到负面因素的影响,或者产生心理问题。

2.3 社会环境问题现代社会中,影响青少年的社会环境也越来越复杂,他们在学校、网络等环境中常常面临各种诱惑和挑战,对他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三、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对策3.1 家庭教育问题家长要给予青少年及时的关注和爱,要了解并尊重孩子的个性特点,同时也要履行好家庭教育的责任。

3.2 帮助青少年解决情感问题支持青少年建立良好的婚恋观念、自信和自尊,帮助他们明辨是非,使他们有一个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3.3 增强社会防范加强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打击工作,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减少网络中青少年犯罪的发生,提升青少年的法律意识,着力营造一种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结论青少年犯罪问题由于其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需要从心理、社会以及家庭等多个方面进行预防和治理。

青少年犯罪心理分析

青少年犯罪心理分析

青少年犯罪心理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青少年犯罪的心理不可忽视,深入了解和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对于预防和治理青少年犯罪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青少年犯罪心理存在哪些问题?1.1 性格与环境因素青少年个性不成熟,不懂得防范意识,缺乏自我控制、自我调适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这种对自我控制和自我宣泄的不足可能导致他们做出过激的行为,甚至犯罪。

此外,环境因素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

环境中的负面影响或家庭中的不和谐与教育不到位可能加重年轻人犯罪的风险。

1.2 生活压力青少年犯罪的另一大原因是生活压力。

现在社会对学生学习的优化程度越来越高,在学习方面要求逐年加强,这给孩子们带来了心理上的压力,从中逃避的做法就是犯罪行为。

生活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以及异化的社会文化,也是造成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原因。

1.3 犯罪氛围的影响犯罪氛围的强大影响力不可小觑。

社会上的不良信息,如不良电影、网络游戏等,以及犯罪人员的“用力说服”和“暴力煽动”,都会影响年轻人对犯罪的认识。

二、怎样预防青少年犯罪?2.1 改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对于青少年的性格和道德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

家庭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爱,让他们感受到家庭温暖,同时注重对他们进行引导和规范。

家庭成员应该以身作则,做好榜样作用,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思想和习惯,让他们远离不良信息和犯罪思想。

2.2 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学校教育是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之一,对学校的安全和管理问题应加强关注。

学校教育应该以培养青少年的基本素质和道德作为根本目标。

同时,加强警示教育和实践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3 政府部门的关注和干预政府部门一定要加强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

政府部门还应对青少年开展必要的心理教育和咨询服务,帮助青少年建立健康、平衡、开放的心态和意识。

三、心理治疗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如何?3.1 心理治疗的意义心理治疗是目前世界上最主流的方法之一,具有多方面的治疗功能。

儿童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心理学及社会学分析

儿童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心理学及社会学分析

儿童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心理学及社会学分析儿童青少年犯罪行为是一个严重而复杂的问题,对于社会和家庭来说都具有重大影响。

理解其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处理这一问题。

本文将就儿童青少年犯罪行为进行心理学和社会学分析。

青少年犯罪是指未成年人在法律上尚未完全成年的情况下,从事违反法律的行为。

儿童和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心理学方面有以下几个重要因素。

首先,个体因素是影响儿童青少年犯罪行为的重要心理因素。

儿童和青少年犯罪者往往具有一些特定的心理特征,如情绪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差、冲动和易受外界影响等。

他们可能缺乏正确判断事物的能力和对后果的认识,容易受到同伴压力和环境的影响而参与犯罪活动。

其次,家庭环境也是儿童青少年犯罪行为的重要心理因素。

家庭是儿童和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场所,家庭环境的良好与否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和行为发展。

一些研究发现,家庭暴力、亲子关系不良、父母缺乏教养技能等因素与儿童青少年犯罪行为密切相关。

家庭的温暖和平稳性可以帮助儿童和青少年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而家庭的不良环境将导致他们易于追随不良行为的同伴和寻求刺激。

此外,社会因素也对儿童青少年犯罪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社会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系统对儿童和青少年的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

贫困、失业、教育资源的不均等分配等社会不公因素会增加儿童和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发生率。

此外,媒体对青少年的价值观、行为模式等方面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过度暴力的电视节目和互联网上的不良信息可能会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思维方式,增加他们参与犯罪的倾向。

除了心理学因素外,儿童青少年犯罪行为的社会学分析也非常重要。

社会学角度关注的是儿童青少年犯罪行为与社会结构和文化背景的关系。

首先,社会结构因素是社会学角度研究儿童青少年犯罪行为的重要内容。

社会结构包括社会经济地位、种族和性别等因素。

例如,在贫困家庭中长大的儿童和青少年更容易从事犯罪行为,这与社会经济地位的不平等以及缺乏机会和资源的关联有关。

青少年犯罪背后的心理问题如何解决?

青少年犯罪背后的心理问题如何解决?

青少年犯罪背后的心理问题如何解决?青少年犯罪背后的心理问题如何解决?2023年了,社会在不断进步,但青少年犯罪问题还是广受关注。

这个问题的根源究竟在哪里?如何从心理上帮助这些犯罪少年呢?1.引言青少年犯罪,逐渐从陌生的概念变成了我们身边的现实。

广泛的学术研究和专业人士的努力都表明,犯罪的根源没有简单的答案和单一的原因,只有适当的心理干预方案,才能逐步解决这个问题。

2. 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原因犯罪行为是复杂的心理现象和行为,它不是单一因素导致的结果,而是由个人、家庭、社会等层面的因素交织在一起造成的,多数少年犯罪者心理上存在一些共性和共同问题,如:1.生命真理的缺失少年人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面对许多存在、归属、意义和目的的生命问题。

当这些问题处于无解或缺失状态时,他们很可能会陷入绝望和疏离,进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2.挫折的脆弱心理少年人通常缺乏成熟的情感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遭遇困难或挫折时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容易感到伤害和被排斥,再加上缺乏成熟的应对策略,最终影响他们正常的心理发展。

3.自我认同的困扰青少年若是内心缺乏生命价值认同,就会变得意志薄弱、缺乏自尊和信心,无法对自己的行为以及自己感到满意,容易陷入自我否定、自我怀疑和自我妨碍的状态。

4.不良人际关系不良的人际关系是青少年犯罪心理问题中的一大困扰原因。

伴随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青少年之间的关系愈加紧张,一些少年人通过犯罪来获取自己曾经错过的认同感和自尊心。

3. 如何从心理上帮助青少年犯罪者?针对青少年犯罪的心理问题,我们应该采用最优的干预方式,使他们走上正轨。

下面是一些心理治疗方法,被广泛用于青少年犯罪预防和干预:1.认知重构认知重构是基于认知行为理论,可以帮助犯罪少年减少负面想法和情绪,更加理性和成熟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具体手段包括观察、记录、评估和扭曲想法,从而缓解心理压力。

2.行为可塑性行为可塑性的治疗是针对犯罪少年行为上的问题。

通过它们实现不进反退,即减少犯罪少年的不良行为,促进其良性发展。

青少年犯罪行为的社会心理分析研究

青少年犯罪行为的社会心理分析研究

青少年犯罪行为的社会心理分析研究青少年犯罪行为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它对青少年个体、家庭和社会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对青少年犯罪问题,进行社会心理分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社会心理角度出发,探讨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可能的预防策略。

一、原因分析1.社会因素青少年犯罪行为往往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经济地位不稳定、低收入家庭、失业、贫困等社会问题都可能导致青少年产生逃避现实、追求刺激的心理倾向。

家庭暴力、家庭不和谐以及家庭成员缺席也是引发青少年犯罪行为的重要社会因素。

2.心理因素青少年犯罪行为与个体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青少年的成长阶段充满了身份认同、自我价值感和同伴关系等心理问题。

在追求自我价值和获得同伴认同的过程中,一些青少年可能倾向挑战社会规范,采取违法犯罪的方式来获得自我满足感和刺激。

二、影响因素分析1.同伴影响同伴关系在青少年犯罪行为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犯罪行为有关的同伴群体往往会加强青少年对犯罪行为的接受度,并鼓励他们参与其中。

这种同伴影响使得青少年在面对道德困境时更具冲动性,并容易受到负面行为的影响。

2.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塑造个体行为和价值观的重要因素。

对于青少年犯罪行为来说,宽松教育、缺乏监督和规范、家庭冲突和家庭破裂等问题都会导致青少年对道德观念的淡漠和违法行为的产生。

相反,良好的家庭教育、明确的规范和监督能够帮助青少年更好地抵制外界诱惑,形成积极健康的行为习惯。

三、预防策略探讨1.社会教育和宣传通过社会教育和宣传,向青少年普及法律法规和道德伦理,提高他们对合法行为的认同感和责任意识。

同时,加强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提高家长、教师和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教育和照顾青少年。

2.加强同伴关系培养在同伴关系的培养中,引导青少年选择积极、正面的朋友圈子,帮助他们建立稳定友好的同龄交往关系。

此外,倡导同伴之间的互助和支持,提高青少年对非法行为的抵制能力。

青少年犯罪心理分析及预防-PPT课件精选全文

青少年犯罪心理分析及预防-PPT课件精选全文

2024年8月27日
13
11
三、预防犯罪口诀
❖ 6、打架斗殴致伤残,一判就是七八年。 ❖ 孙某,17岁,旷课,不知道学习为什么,打
工修车,学驾照不想学,父母农民,要求不 严,买刀好玩,失手扎到身后同伙心脏致死, 8年刑。
2024年8月27日
12
结束语
❖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胡锦涛访美期间送给芝 加哥佩顿中学学生们三句话:“第一句话,知识是 开启未来的钥匙。第二句话,语言是沟通和交流的 桥梁。第三句话,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世界的希 望。”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 的长远利益,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百 年大计。所以,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一项紧迫而艰巨 的任务,也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一项系统工程。 只有大家一起积极努力,齐抓共管,我们才能还孩 子们一方净土,还祖国未来一个美好的希望!
❖ 2、受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不健康的图书、报纸、音像出 版物、不良网站和网络信息,宣传着封建迷信、凶杀暴力、 淫秽色情的内容,这些低级、暴力、庸俗的文化侵蚀了青少 年的思想。
2024年8月27日
8
三、预防犯罪口诀
❖ 1、待业青年到处漂,这种朋友不可交; ❖ 李某,17岁, 小学, 酒店配菜, 天天一起
学,在自己家伙同他人轮奸打工女,判刑6年半。 ❖ 2、暴力性犯罪,大要案多,社会危害性极大。马
加爵,巴西杀30人少女。 ❖ 3、文化素质低,农民、无业人员占很大比例 ❖ 4、团伙犯罪案件较多。
2024年8月27日
3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 5、闲散人员和外来人口流窜作案较多。 ❖ 梁某,17岁, 初中, 盗窃,6年,福建打工做鞋底,
❖ 4、家长示范效应。有的家长整天吃喝玩乐,作风不正,行 为放荡,违法犯罪,孩子耳濡目染,养成不良习惯。

心理健康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心理健康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心理健康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青少年犯罪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

事实上,心理健康问题是该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心理健康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1. 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问题是指一个人在心理方面的疾病或障碍,比如抑郁症、焦虑症、心理创伤等等。

这些问题可能像影子一样伴随一生,并对青少年的犯罪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

2. 青少年犯罪青少年犯罪在很大程度上由社会环境和个人行为因素引起。

家庭暴力、贫穷、失业、酗酒和滥用药物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年轻人从事非法行为。

此外,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与犯罪行为有关。

3. 心理健康和青少年犯罪的关系青少年犯罪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

由于青少年处于身体和心理变化的阶段,因此他们更容易受到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

例如,抑郁症可以导致情绪不稳定、自杀和暴力等行为。

焦虑症可能导致逃避行为、疏远家庭和亲友,甚至引起药物滥用。

犯罪行为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被视为一种健康问题的反应,因为它可以提供一种逃避心理痛苦的方式。

4. 解决方案尽管青少年犯罪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但可以采取行动来减少犯罪率。

一个有效的方法是提高公众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意识。

教育过程中可以教授应对挑战的技巧,探讨生命意义,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支持,还可以利用心理学咨询防止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此外,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青少年。

5. 结论青少年犯罪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尤其是在心理方面。

政府、教育机构、社会组织和社会大众有责任为青少年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以帮助他们在心理上健康成长。

如果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心理健康与犯罪之间的关系,我们将能够更好地预防青少年犯罪,创造一个更加和谐和安全的社会。

青少年犯罪的心理需如何分析

青少年犯罪的心理需如何分析

(一) 渴望独立的心理。

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希望摆脱家庭和学校的束缚,独立自主,这种心理如果引导得当,孩子就会积极向上,心理健康。

反之,则有可能与社会对立,与他人对立,最终走向犯罪。

(二) 喜欢独立思考却又经验不足。

少年人思维活跃,爱独立思考,由于经验有限,他们很容易颠倒是非、从而走上违法之路。

(三) 情感强烈又不稳定。

易激动、情感强烈是少年时期的又一心理特点。

引导得当,他们就会见义勇为,公而忘私。

引导不好,则可能轻举妄动,违法乱纪,还自以为是“英雄壮举”。

(四) 逐渐成熟的性意识。

青春期的性成熟必然使少年关注异性、爱慕异性,这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如果不加强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并受到淫秽书画的不良影响,就可能在神秘感、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性犯罪行为。

所以,对少男少女应加强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在他们可塑性最强的时候“趁热打铁”,增强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

一些调查表明,从14岁开始犯罪人数逐渐增加,15、16、17、18岁是犯罪的高峰,约占犯罪青少年总人数的69.7%。

而20至25岁,犯罪人数又逐渐下降。

由此可见,13岁至20岁这个年龄段非常关键,如果引导不好,很可能酿成终生悲刷。

那么,都有哪些心理驱使少年走上犯罪道路呢?经分析,以下几种心理在少年犯罪中比较常见:1.逆反心理:[page]抗拒社会道德和法律,偏要与成人们的规定、纪律对着干。

孩子对老师家长的归劝“根本听不进去”,就是这种心理的表现。

这种心理常常驱使少年自暴自弃甚至离家出走、流落街头、自杀、犯罪。

2.模仿心理:模仿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学习过程。

一些武侠小说、言情影视片都有可能成为少年模仿的对象。

如果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就可能受到不良影响而走向犯罪道路。

3.义气心理:“为朋友赴汤蹈火,为哥们两肋插刀”的心态在少年犯罪中尤为多见。

孩子和人家打架,是因为“那人打了他的一个哥们儿”,正是这种意气心理的反应。

4.报复心理:有个中学女生与男生发生冲突,男生给了她一巴掌。

运用犯罪心理学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

运用犯罪心理学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

运用犯罪心理学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原因心理分析社会分析青少年犯罪预防一、青少年犯罪案件的现状和特点从近几年情况来看,未成年人犯罪中已有70%是团伙犯罪。

主要是团伙盗窃、抢劫等案件,团伙内成员分工明确,有的已经形成比较稳定的集团,基于共同的故意,共同实施某一犯罪的案件,如团伙盗窃案件,被告人中有的望风,有的实施作案,有的负责联系销赃,所得赃物销售后,得到的赃款共用。

由于未成年人缺乏足够的体力、智力、胆量和经验,单独作案往往难以成功,结成团伙可以互相壮胆,减少作案阻力,使犯罪易于得逞。

当前,有的未成年人犯罪团伙拥有严密的组织系统、作案纪律和防侦破措施,已经形成黑社会组织的雏形。

青少年犯罪向暴力型犯罪转化。

主要表现在实施故意伤害、抢劫、强奸等案件,有的手段极其残忍。

并且暴力犯罪日益突出,不断向着严重化达到方向发展。

犯罪年龄低龄化,由于发育年龄提前和频繁接受不良文化影响等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初始年龄比20世纪70年代提前了2至3岁。

近年来,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杀人、强奸、抢劫等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日益增多。

二、关于未成年人犯罪成因的分析任何现象的产生和存在都有其特定的原因和条件。

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未成年人犯罪也不例外。

制约和决定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错综复杂。

因此为了探究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有必要运用多种学科作为工具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

(一)、主观因素青少年因其生理和心理诸因素都处于“变化活跃期”也可以说是“热变化”状态,加上其生活经历也比较简单,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情景”都很难有正确的把握,这样只要“一不小心”就很容易导致出现“冲动”或者是“颓废”两种极端心态。

具体表现为:1.未成年人身心矛盾(1)精力过剩与调节能力低的矛盾未成年人生理机能迅速发育,使他们的活动量增大,日常学习生活之余仍有大量过剩的精力和体力,但是由于他们心理水平的提高相对缓慢,缺乏足够的调节和控制过剩精力的能力。

青少年犯罪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青少年犯罪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青少年犯罪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近年来,青少年犯罪不断呈现出增多的趋势,引起了广泛关注。

犯罪行为不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同时也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犯罪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影响。

一、青少年犯罪的定义及现状青少年犯罪是指未成年人在法律上犯下的违法行为。

根据统计,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的数量呈上升趋势。

这些犯罪行为具体包括盗窃、抢劫、故意伤害、性侵犯等,给社会治安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二、青少年犯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青少年犯罪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不良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常常成为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诱因。

例如,家庭暴力、亲子关系紧张、父母长期缺席等问题都可能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进而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其次,社会和同伴压力也是促使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青少年往往面临着团体压力和同伴影响,缺乏对个人行为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力。

一些负面的同伴关系,例如加入犯罪团伙、模仿他人犯罪等,容易导致他们参与违法行为。

此外,心理问题也是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

心理障碍、情绪不稳定以及自我认同困惑等问题,容易使青少年陷入对社会、他人和自身产生敌意的状态,从而产生犯罪倾向。

三、心理健康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其是否参与犯罪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一方面,心理健康问题会增加青少年参与犯罪的风险。

例如,抑郁症患者常常缺乏积极应对问题的能力,对周围环境存在较强的敌意,因此更容易受到犯罪行为的引诱。

另一方面,犯罪行为本身会进一步损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它会加重青少年的自我认同问题,增加焦虑和抑郁的情绪,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保护与干预为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行为,保护和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家庭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

父母应关注家庭教育,建立积极健康的亲子关系,提供安全稳定的成长环境。

其次,学校和社会也应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帮助咨询等服务。

青少年犯罪心理学(一)2024

青少年犯罪心理学(一)2024

青少年犯罪心理学(一)引言概述: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理解和研究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学因素对于预防和干预青少年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犯罪心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主要因素,以期增加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正文内容:
1. 青少年犯罪与发展阶段:
- 犯罪行为的发展与青少年心理发展阶段有关。

- 青少年的认知能力和决策能力的不成熟可能导致犯罪行为的选择和执行。

2. 社会环境和家庭因素:
- 社会环境中的暴力和犯罪行为对青少年的心理影响。

- 家庭环境中缺乏监督和支持对青少年犯罪有重要影响。

3. 心理健康问题和犯罪行为:
-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与犯罪行为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 心理健康问题如情绪调节困难和攻击性行为可能导致青少年犯罪倾向。

4. 社会认同和同伴关系:
- 青少年寻求社会认同和同伴关系对犯罪行为的影响。

- 同伴间的不良影响可能导致青少年加入犯罪团伙或采取犯罪行为。

5. 预防和干预:
- 早期干预和预防措施对遏制青少年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 心理健康支持和社会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减少犯罪倾向。

总结:
青少年犯罪心理学探究了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因素。

青少年犯罪与发展阶段、社会环境和家庭因素、心理健康问题、社会认同和同伴关系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了解这些因素,我们可以制定有效的预防和干预策略来减少青少年犯罪。

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应关注如何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支持和社会教育,以促进青少年的积极发展和减少犯罪行为。

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剖析与干预措施

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剖析与干预措施

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剖析与干预措施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仅给个人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也对整个社会秩序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了解和剖析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于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心理角度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并探讨一些有效的干预措施。

一、心理剖析1.1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家庭是否存在着紧张的亲子关系、溺爱或冷漠的教养方式以及家庭暴力等因素,都可能对青少年产生负面的影响,使他们陷入犯罪的困境。

缺乏稳定的家庭环境和缺乏父母的监管和指导,容易使青少年沉迷于非法活动之中。

1.2 社交圈子青少年常常受到同伴的影响,社交圈子中存在着明显的团体价值观。

如果青少年周围的同伴以犯罪行为为时尚,或者属于一个以暴力为乐的群体,那么青少年可能会受到其影响而陷入犯罪。

加之青少年自身身份认同的不稳定,很容易受到同伴的引导而去追求不良行为。

1.3 心理问题部分青少年可能存在心理问题,如自卑感、攻击倾向、情绪不稳定等。

这些问题容易导致他们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为了获得自我认同和满足感,他们可能选择犯罪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或寻找归属感。

二、干预措施2.1 家庭教育为了预防和干预青少年犯罪,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应该营造一个和谐积极的家庭环境,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良好的沟通和监管机制有助于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2.2 教育体制学校是培养青少年良好行为的重要场所。

学校应该注重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开展,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价值观引导和道德伦理教育等活动,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3 心理咨询与治疗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青少年,心理咨询与治疗是必要的干预措施之一。

通过专业心理师的指导,青少年可以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从而逐步改善自己的心理问题,并避免犯罪行为。

2.4 社会支持与帮助社会支持与帮助也是防范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重要手段。

青少年犯罪特点有哪些

青少年犯罪特点有哪些

一、青少年犯罪特点有哪些当前青少年犯罪主要有以下几种心理特征:(一)纠合性当前青少年犯罪中,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以相同地域为基础,纠合在一起,共同作案。

在纠合过程中,为了争强好胜而在团伙中争当霸主,常常象滚雪球一样结合成更大的团伙,以壮大势力。

这样,可以互相壮胆,在“人多势众”的心理支配下,犯罪过程中反映出胆大妄为,不顾一切,理智无法控制行为,其犯罪一旦得逞,便紧接着再干。

为何会出现这种纠合性呢?主要是由于青少年正处在成长时期,喜欢交际,乐于结群,一旦受坏人和外界不良因素引诱,在人多势众、互相壮胆的情况下,作起案来胆大妄为。

(二)偶发性青少年违法犯罪与成年人违法犯罪相比,他们的动机往往比较简单,有时甚至表示出正常人无法理解的某种奇特的变态心理。

他们的犯罪,一般来说,较少预谋、策划,常常是在外界的影响下,或者由于一时的感情冲动而突然犯罪。

犯罪的偶发性还表现在有的青少年平时表现还比较好,会在某种情况下,突然犯罪。

青少年这种偶发性犯罪现象与其生理和心理特点分不开的。

青少年发育期,身体增长速度快,生理能量代谢率大,性的生理冲击力强,但是,他们发育尚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弱,活动能量超过认识水平,因此具有较大冲动性,容易干出意料之外的犯罪行为。

(三)野蛮性野蛮性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表现特征。

青少年由于自身特点遇事好冲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顾一切的去行动。

如果这种特点得到正确的引导和表扬,则是一种上进的动力,但如果用在违法犯罪上,则又成为一种破坏力。

有一些青少年年龄虽小,但作恶犯罪却肆无忌惮,气焰嚣张,动不动就以“是不是给你放放血”,“不要喊,否则就要你一只耳朵”等相恐吓,以拳打脚踢、刀戳、捆绑等手段,侵犯人权,抢劫钱财。

(四)反复性由于青少年思想极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即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一方面,违法犯罪的青少年,经过帮助教育,痛哭流涕,表示要改邪归正,表现出易于接受教育改造的一面;另一方面,也存在很大反复性,有些青少年改了又犯,犯了又改,成了多次“进宫”的老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 能 化犯 、罪 暴手 力段 化趋 和于 低成 龄人 化化 、
7
青少年犯罪原因分析
(一)、受社会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 (二)、受社会不良文化影响(实例)
(三)、受家庭不良教育的影响
(四)、法制道德教育滞后。
(五)、青少年自身素质不高,抵御能力差
PS2被控引诱青少年犯罪
根据英国媒体的报导,日前发生于英国的 17 岁少年残杀 14 岁友人的犯罪事件中,由于犯人供称是受到 Rockstar Games 于 PS2 上所发行的动作游戏《Manhunt》所影响而引发杀人念 头,故 14 岁被害者的双亲向法院提出诉讼,向该游戏制作商 Rocksatr 与发行平台 PS2 的制造贩售商 SCE(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求偿 5000 万英镑损害赔偿金。 《Manhunt》是由 Rocksatr North 所制作,故事叙述玩 家所扮演的死刑犯主角被困在充满暴力杀人集团的废墟城镇 Carcer City 中,为了保命,必须隐藏自己的行踪,并以包括棍 棒、小刀、塑料袋到手枪等 20 种以上的武器道具来对付这群疯 狂杀人魔,进行一连串杀戮。游戏中非常逼真的呈现出各种杀戮 的过程,在杀人的瞬间还会有写真动画流过,并给予玩家身处绝 地四面楚歌的恐惧感与绝望感,是一款充满血腥暴力与恐怖气氛 的异色动作游戏,最初于 PS2 上发行,后陆续推出 Xbox 与 PC 等平台版本。
返回
亚历山家住莫斯科市,至今未婚。 6月14日晚,他邀请一位30出头的单身 母亲前往位于莫斯科市南郊的比萨公园 散步。后者表示同意后,临走前给年幼 的儿子留了张字条,并且留下了手机号 码。在公园的密林深处,亚历山大突然 从该女子身后用重物猛击她的脑袋,导 致其脑浆迸裂当场身亡。莫斯科警方在 接到群众报案之后,于当晚8时左右发 现了死者尸体。警方根据死者生前曾与 一名男子单独约会这一线索,随即将亚 历山大作为重大嫌犯,并于18日清晨将 其拘捕审查。
罪大恶极,被当地百姓称为“红衣恶魔” 2002年9月26日下午,12岁的小姑娘云云放学回家,路上被郭巍拦住,郭 巍自称是送信的,要带她去取来信,将天真、善良的云云骗到一个院子的空屋 里将其强暴。 同年10月某日,河南籍的双胞胎小红和小飞姐弟俩在某小学校门口遇见郭 巍。郭巍骗他们说:“有你们爸爸的信,你俩跟我去取吧。”将两个只有6岁的 孩子骗到一个无人的电井房里,用刀威逼,之后将姐姐小红强奸,并对弟弟小 飞进行猥亵。 …… 在短短的20多天里,海淀区永丰乡一废弃的两层楼房内连续发生多起强奸 案件。报案人均称:恶行是一个身穿红色上衣,染了黄头发的男子所为。当地 百姓称此人为“红衣恶魔”。 海淀公安分局永丰派出所经过7天7夜连续蹲守,终于2002年10月11日将正 在对一外地妇女施暴的郭巍当场抓获。 2003年5月30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郭巍犯强奸罪 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犯猥亵儿童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犯抢劫罪, 判处有期徒刑7年,剥夺政治权利1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四千元。决定执行死 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人民一万四千元。 面对法院的判决,郭巍当庭表示不上诉。在收到判决书的第二日起十日内, 他也没有像其他罪犯那样对自己当庭决定表示反悔。所以,郭巍的案子由一审 法院送达市高院核准。几天之后,法院将择日对其执行死刑。 返回
警方经调查后惊讶地发现,亚历山大竟然先后在莫斯科公 园内杀害了14人,第一具受害者尸体于2005年10月15 日被发现,死者是一名年迈的男子,死因系头部遭到重击。 此外,他还涉嫌在莫斯科其他地方先后犯下了52宗命案, 其中最早的一起发生在2000年。据初步统计,亚历山大 涉嫌杀害的受害人多达66人。
课题选定原因:
有资料表明,我国2.2亿青少年学生中,平均每分钟发生一起刑 事 案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未成年人的犯罪人数逐年增多。 西安市看 守所关押的72名失足青少年中,年龄最小的14岁,最大 的18岁。他们犯 罪的起因大多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结果却 是人们意想不到的险恶 。
某校一名初中生因借书与同学发生口角,在校外相遇后寻衅与对 方厮 打,结果用水果刀刺中对方胸部致其死亡;某小学一名五年 级学生放学 途中与一位三年级同学戏耍发生口角,用随身携带的 水果刀划到对方颈 部,致其流血过多死亡;某校三名学生出外闲 逛,钱花完了,人走累了 ,其中一人说:“咱们抢点钱敢不敢?” 另外两人回应:“咋不敢?” 于是便从在校生变成了犯罪嫌疑 人……
少年侦探团!
展开调查! Sore…(yeah)
哀——骦骦 柯南—— 斑斑
第一步调查:案例收集
(一至六周)
20天强奸猥亵幼童7名 人格缺陷使他走向深渊
青少年犯罪团伙专门 抢劫废品回收人员 15岁女中学生乘坐摩托 车兜风遭6名少年轮奸 俄罗斯一名孤僻青年连杀66人 北外女生手刃同窗十七刀扎死同学
郭巍从16岁起就屡屡作恶,1998年 他因犯强奸幼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 2002年7月25日刑满释放。其重获自由 不足两个月,就旧病复发,重新作恶。 从2002年9月14日至10月11日,短短 20多天的时间里,他强奸、猥亵未满 14岁的幼童7名,同时抢劫数起。5月 30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强 奸罪、猥亵儿童罪、抢劫罪,数罪并 罚,判处郭巍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 身,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四千元。面 对法院的判决,郭巍当庭表示不上诉, 还说自己“该死”。在收到判决书的 第二日起十日内,他没有像其他罪犯 那样对自己当庭决定表示反悔。所以, 郭巍的案子由一审法院送达市高院核 准。郭巍即将被依法处决。
返回
北京外国语大学23岁的学生罗卡娜因为 一些生活中的小事与同学产生矛盾,用水果 刀猛刺同学17刀,致使同学因失血过多而死 亡。 身穿北京市看守所白色马甲的罗卡娜在 自我辩护时带着哭腔说:“事已至此,我知 道说什么也无法挽回李春霞的生命,但是请 法官相信,我不远千里考到北京求学,绝不 是为了来当一名阶下囚。因为我的一时冲动 毁了两个年轻人的美好前程,我追悔莫 及……”
5、犯罪故意的突发性且犯罪手段的残忍性。
青少年犯罪一般没有事前的充分考虑和酝酿过程,没有预谋,而往往只要受到某种影响和刺激,一时冲 动,就可能立即萌生犯意,突发犯罪;而且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计后果,从而酿成恶性犯罪。
6、犯罪心理的报复性和犯罪心态的逆反性。 青少年虽年幼无知,但同样渴望人格上的独立和自立,能够 获得平等的权力和尊重,不愿受管束,这种心理随年龄的增长有 时会越来越强烈,特别是当他们具有一些不良行为而被管教时, 他们轻则反感对抗,重则予以报复。
2004年 7月9日,北外女生罗卡娜 因琐事持刀刺向女同学李春霞,致 李不治而亡。当日,罗被抓。 2004年11月15日,北外女生刺 死女同学案在一中院开庭审理。
2004年11月30日,一中院作出一 审判决,判处罗卡娜死刑
经过一个学段的辛苦,终于找到了一些比较经典的案例
学段考来临了!!!好好休息休息.
特别嘉宾:欧阳老师&律师(采访)
友情“出演” 毛利名侦 探——欧阳 名律师
青少年犯罪的有效预防
1、保护性预防
2、堵塞性预防
3、控制性预防 4、改造性预
5、家庭教育是其中最为之关键的
6、在校园教育方面,除加强政 治思想品德教育,学校还应加 强法制教育,使青少年在安定 的生活、学习环境中接受良好疑人均是十七八岁的青少年,是阿 干镇一带的闲散无业人员,几人初中毕业后出来 打工,但因无一技之长,便勾结到一起以抢劫为 “营生”。他们考虑到废品回收人员一般都是些 老实憨厚的外地人,而且身上至少都装有百十元 钱,于是便把侵害目标锁定为废品回收人员,以 有废品要卖为诱饵,将废品回收人员哄骗到偏僻 地段或楼群隐蔽处,手持刀、棒等凶器采取威胁、 暴力等手段实施抢劫 让办案民警感到惊讶的是,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 间内,7名年轻的犯罪嫌疑人就交代了自200 5年以来,7人在阿干镇、西关等地疯狂作案2 1起的犯罪事实。
“司法分流”,这样一个对触法未成年人保护与处置的新 鲜理念,记者最初是从源自英国的国际儿童救助会那里了解 到的。国际儿童救助会在中国,会同云南昆明盘龙区人民政 府和当地的司法机构,一起合作了“触法未成年人司法分流 试点”项目。如今这个试点项目已经悄然走过了3年,其间, 云南省文明办曾将该项目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 建设的一个典范报送团中央。如今,这个旨在给与触法未成 年人自新的第二次机会的项目,在不断本土化的过程中,已 经完成了它的第一期,第二期也即将启动。一些法律专家认 为,这种尝试可以有条件地加以推广,它对健全和完善中国 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制度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司法分流 合适成年人 志愿者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是家庭、学校和社 会 的共同心愿。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青少年却失足走向犯罪的 道路,不 仅断送了自己的前程,而且对社会和他人造成了危害。
时 间 比例 地区
2000 年%
2000——2004年未成年人犯罪占刑事犯罪总人数比例
2001 年 %
9.8 6.2 2.8 6.56
一个由十七八岁青少年组成的犯罪团伙,专门 对废品回收人员进行抢劫,一年内疯狂作案21 起。兰州 市公安局便衣侦查支队一大队根据掌 握的线索,于2006年4月12日将这一犯罪 团伙的成员悉数抓获,并初步查证落实9起案件。 目前,涉案的7名犯罪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警 方希望受害人或知情者速与他们联系,以便尽快 查证落实其它的12起案件。
2002 年%
6 6 3 6.45
2003 年 %
10.5 7.4 4.7 7.80
2004 %
10.73 7 7.1 13.05
广州市 9.1 海珠区 深圳市 5.3 龙岗区 深圳市 2.5 福田区 深圳市 4.06 宝安区
组长:孙思旸
组员:许敏 李远东
元太— —思羊
毋驦
步美—— 薯饼
骆俊莹
光彦—— 莹姐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 罗定市 一名女中学生在9月28日中秋节 晚,乘坐他人摩托车外出兜风时, 惨遭多人轮奸。事发两日后受害 人到当地派出所报案,日前当地 警方抓获了4名涉案的犯罪嫌疑 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