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杨浦区2020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0年上海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2
2020年上海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2.(有答案)1.积累运用(10分)1.(5分)按题目要求填空。
1)___来,而无车马喧。
(___《饮酒》)2)“家住___,人在___”,出自北宋词人___的《青玉案·元夕》。
3)《琵琶行》中,描写乐曲奏完后众人依然沉浸其中的场景的两句是“欲弹琵琶马上催,又恐琵琶声催泪”。
2.(2分)下列选项中,用语恰当的一项是()B.___外出旅游开阔了视野,赞叹大自然的美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3.(3分)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最合理的一项是()作为乡土中国口传文化的一个枝蔓,曲艺是更是有着整套自觉遵循的演观规则的“自律的艺术”,在雅俗之间游弋。
二、阅读(70分)4.(1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___的质疑1917年,纽约正在酝酿一个大型独立艺术展。
法国艺术家___把一件从器皿店购得的陶瓷小便池送到展会。
这件被命名为《泉》的作品,是作者刻意寻来的批量生产且“从任何审美角度来说都没有吸引力的东西”。
它的到来掀起了一场艺术风暴。
在传统观念中,艺术是独特的,应该看上去是美的。
___用自己的行动对惯性的看法提出了质疑。
自此以后,艺术并不只是追求表现崇高的美、和谐的美,现代艺术打破了古典艺术的壁垒,拓展到了诸如荒诞、颓废、反讽、神秘等范畴。
那么,从现代美学的视野来透视,究竟该如何看待艺术呢?美学上对艺术的讨论,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艺术是一个总体性的种概念,其中还包含一些具体的属概念,比如艺术品、艺术家、欣赏者等。
在这方面,美国当代著名学者___提出了一个艺术四要素理论。
他认为,艺术这个方程实际上包括四个基本要素:世界(指作品所反映的现实世界或情感世界)、作品、艺术家和欣赏者。
他用示意图来加以说明:在这四个要素中,___并不看重“作品”本身。
对于他来说,作品不必是某种精湛的技艺或美感的表现,而是一种观念的表达。
艺术家的作用是发掘和表达这种观念,欣赏者的作用是理解和接受这种观念。
2020年上海民办杨浦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2020年上海民办杨浦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水葬蹇先艾“尔妈,老子算是背了时!偷没偷到,偏偏被你们扭住啦!真把老子气死!……”这是一种嘶哑粗糙的嗓音,在沉闷的空气之中震荡,从骆毛的喉头里迸出来的。
他的摇动躯体支撑着一张和成天在煤窑爬进爬出的苦工一样的脸孔;瘦筋筋的一身都没有肉,只剩下几根骨头架子披着皮。
看他的年纪约有三十岁的光景,他的两手背剪着,脚下蹬的是一双烂草鞋,涂满了涵泥。
旁边有四五个浓眉粗眼的大汉,面部飞舞着得意的颜色,紧紧的寸步不离的将他把持住,匆匆的沿着松林走。
这一行人是在奔小沙河。
他们送着骆毛去水葬,因为他在村中不守本分做了贼。
文明的桐村向来就没有什么村等等名目,犯罪的人用不着裁判,私下都可以处置。
而这种对于小偷处以“水葬”的死刑,在村中差不多是“古已有之”了的。
行列并不如此的简单:前后左右还络绎的拖着一大群男女,各式各样的人们都有,红红绿绿的服色,高高低低的身材,老老少少的形态……这些也不尽都是村中的闲人,不过他们共同的目的都是为看热闹而来的罢了。
尤其是小孩子们,薄片小嘴唇笑都笑得合不拢来,两只手比着种种滑稽的姿势,好像觉得比看四川来的‘西洋镜’还有趣的样子。
“呀!你们快看快看,那强盗又开口了!”“了”字的余音还在袅袅不断,后面较远的闲杂人等跟着就像海潮一样拼命的撞击过来,前排矮小力弱的妇女和小孩却渐渐向后引退。
“嘿!瞧你们祖宗的热闹!老子把你们的婆娘偷走了吗?叫老子吃水?你们也有吃火的一天!烧死你们这一群狗杂种!”骆毛口里不干净的咕哝骂着,村中的教书先生于是撇着嘴觉得不值一钱的喊道:“丧德呀,丧德!”骆毛自己的两耳只轰轰的在响,这时什么声音都是掺不入的,他只是一味大步的走出村去。
离开村庄已有半里的光景。
大家弯弯曲曲的走,似乎有点疲乏。
在一座坟台之下略略休息。
群众都围拢来。
潇飒的松枝掩盖在头顶,死寂的天空也投下几丝阳光来,透过了绿叶,骆毛傍着那一块字迹模糊的残碑坐下了。
2020届上海民办杨浦凯慧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届上海民办杨浦凯慧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戏曲是中国特有的表演艺术: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戏剧像中华戏曲这样,有唱,有念,有表演,有武打,其综合性之强在各国戏剧中独一无二;世界上也很少有国家像中国这样,拥有如此丰富的剧种。
②中华戏曲之所以能够拥有数百个剧种并且发展壮大到今天的规模,是因为它有紧跟时代、贴近民众、善于吸收和借鉴其他一切艺术形式的特质。
京剧的形成就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
200多年前,徽班进京,多剧种的融合形成京剧,符合当时人们的欣赏需求。
正因为京剧综合性很强,具有融汇多个剧种优势的特质,加之清王室和诸多文人的关爱,19世纪的京剧从文学、声腔到美学都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出现了“同光十三绝”。
③与发展并行的是时代挑战。
从“五四”开始,人们就围绕继承和出新的问题不断探索。
今天这个话题仍在被探讨,有人坚持传统一点都不能动,有人认为移步就要换形,就要大动。
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不能主观臆造,应该审时度势,既不背离传统,又观照时代特点和观众的审美需求,在继承基础之上推陈出新是可行之路。
④首先需认清何为“根本”。
戏曲是声腔艺术,不是话剧,也不是现代舞。
不同旋律的唱腔是剧种的根和特色。
对此,我们不仅要继承,更要抢救和研究,将独特的声腔保存下来。
我们拿到舞台上的,需是在继承基础上推出的创新之作。
我们要像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艺术先贤那样,既继承传统,又结合自己的思路理念、有自己的表演风格。
这是什么?这就是流派。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坚守流派是创新流派的基础,也是走向未来的根基。
社会环境不同,文化氛围不同,观众的文化水平和欣赏诉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便是同样的流派、同样的美,面对的也是不同代际的观众。
最要不得的就是用“唯一?"“ 固定”“样板”的模式把后来者困守其中。
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下-等级考调研(二模)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上海市杨浦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模拟质量调研语文学科试卷(满分 150 分,时间 150 分钟)一.积累应用( 10 分)1.按要求填空。
( 5 分)⑴,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⑵,尽西风,季鹰归未。
(辛弃疾《水龙吟·》)⑶韩愈在《师说》中客观地指出弟子不一定不及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贤能,其原因在于“,”。
2.按要求选择。
( 5 分)⑴同学们在毕业二十年之后聚会,各自事业有成,班主任想要用一句古诗词来表达此刻的喜悦激动心情,恰当的一句是()( 2 分)A.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D.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⑵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的是()( 3 分)?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个不可理喻甚至有点蠢的问题,但却是我们必须弄明白的问题。
电影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自然有其独特的魅力所在。
可是作为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的戏剧,也不能被我们忘记,因为其生动的现场总是充满了震撼人心的力量,让我们站在生活之上俯瞰生活。
A.有了戏剧,为什么会出现电影这项发明B.有了电影,为什么人们还需要看戏剧C.电影和戏剧,哪一种艺术形式最终会永远为人铭记D.电影和戏剧,对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意义究竟在哪里二.阅读( 70 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3—7 题。
( 15 分)①任何文字都是为了满足交际需要,适应口语发展而创造出来的。
汉字也不例外,汉字是语言符号,是文化传播的媒介,这是汉字基本的功能。
但同时又是一种生命符号。
汉字最早叫文,顾炎武说:“春秋以上言文不言字。
”汉字是一种具有鲜明感性特征的视觉符号。
在六书所述的前四种造字方法中,象形是它的基础。
②汉字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
我们说汉字是一种生命符号,与这种象形特征有密切关系。
拼音文字是以人所创造的一批抽象代码的组合,去记录语言、传播文化,而以象形文字为基础的汉字则与之不同。
杨浦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杨浦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8分)①摄影和绘画都是通过平面描绘造成视觉上的空间立体感。
它们解脱了物质实体占有的空间,压缩为平面来表现,作用于欣赏者视觉感受习惯。
不仅如此,由于作者在作品中熔铸了自己对生活的思考,表达了自己的喜怒哀乐和爱憎情感,因而能唤起欣赏者相似相同的情感体验,引起欣赏者的联想,造成超越对象以外的道德力量和艺术意蕴,使有限的瞬间形象收到了无限的效果。
②摄影和绘画要在生活的长河连续不断流动的时空过程中,捕捉带有典型意义的瞬间,把要表现的内容,选择一定的空间,用物化手段凝定下来,构成具有完美精神风貌和本质意义的艺术形象。
摄影和绘画可以把彼此交错的事物、多形体的各式形态、流动变幻的动作、人的内心情绪和五色纷呈的风光,通过色彩、线条、影调,在一张平面图上并列地展现出来,构成和谐完美的整体。
摄影和绘画作品的这种视觉的直观性,使得人们能够把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一目了然地接受下来。
③摄影和绘画所使用的物质媒介材料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摄影是科技文明的产物,摄影艺术对科技和设备有很大的依赖性。
而绘画不同,它所用的媒介材料是颜料、画笔和画布(纸),科技含量低。
画家的画笔没有直接成像的能力。
照相机可以将形象直接摄取下来,而不必经过描绘阶段,原因在于摄影有光学技术和机械技术作为支撑,而绘画却没有,这样就造成了摄影家与画家在技术内涵上的分别。
画家的技术是一种“手艺”,而摄影家的技术则是掌握、控制照相机和暗室处理技术的能力。
摄影对设备有严格的要求,所以摄影对设备的依赖,归根到底是对科技的依赖,每一张好的照片,都是技术和艺术成功综合的结合。
④一般而言,绘画和摄影都是通过光影色、点线面造型手段去塑造视觉形象。
但从物理本质上看,绘画上的“光”只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是用颜料构成的色彩和以色彩表现出来的“光的幻觉”;摄影的光却是真正意义上的光,“是光的物理学、化学感应所造成的影调和色彩”。
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
一、积累应用1.按要求填空.(1)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_________·登建康赏心亭》)(3)“窗”是古诗词中的常见物象,李清照在《声声慢》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临窗抒发着晚年寂寞的情怀;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寄托对妻子(或友人)的思念。
(4)李白登上金陵凤凰台,远眺时看到的自然景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别有幽愁暗恨生(2)玉簪螺髻(3)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却话巴山夜雨时(4)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幽”“簪”“螺”“髻"“著"“鹭”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平时还要注意多多积累常见的名句名篇。
2.按要求选择。
(1)下列诗句中,哪两项蕴含的哲理最相近A.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B.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D.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好友在一次重大考试中受挫,你想要送他一句话,下列句子最合适的一项是A.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D.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答案】(1)AD(2)B【解析】试题分析:(1)A项“芒鞋踏遍陇头云”可用来比喻对某一理想影像的追求,历尽千辛万苦仍执著不舍。
和D项中的“众里寻他千百度”意思相似。
(2)B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思就是实现理想的那一天会来到的,到那时我将大显身手,大展宏图。
适合用来激励友人。
2020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附答案及解题说明)
2020届上海市浦东新区⾼三⼆模语⽂试卷(附答案及解题说明)2020届上海市浦东新区⾼三⼆模语⽂试卷⼀、积累应⽤(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_叶上初阳⼲宿⾬_,⽔⾯清圆,⼀⼀风荷举。
(_周邦彦__《苏幕遮》)(2)如使⼈之所欲莫甚于⽣,_则凡可以得⽣者何不⽤也?使⼈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孟⼦《鱼我所欲也》)(3)《琵琶⾏》中,描写琵琶⼥初次出场时羞于见⼈之态的诗句是:“_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_”2.按要求选择。
(5分)(1)下列选项中,成语使⽤恰当的⼀项是( B )。
(2分)A.⼩明看到上观新闻上发布了本地的疫情数据,⽴即向同学通风报信(贬义词)。
B.这凹凸⼆字历来⽤的⼈最少,如今作茶楼餐厅之名,更觉不落窠⾅。
C.疫情期间,每个上海⼈都⾃觉在家,减少出⾏,整座城市万⼈空巷(指家家户户的⼈都从巷⾥出来了。
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D.⼩明平时学习粗⼼,总是⽬⽆全⽜(形容⼈的技艺⾼超,得⼼应⼿,已经到达⾮常纯熟的地步),以致很简单的题⽬也常常出错。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语段空⽩处,语意连贯的⼀项是( A )。
(3分)当我们说快乐是终极的⽬标时,并不是指放荡的快乐和⾁体之乐,___就像_______,___就是_________,___不是_________,_____⽽是_______。
①构成快乐⽣活的不是⽆休⽌的狂欢、美⾊、鱼⾁以及其他餐桌上的佳肴②就像某些由于⽆知、偏见或蓄意曲解我们意见的⼈所认为的那样③⽽是清晰的推理、寻求选择和避免的原因、排除那些使灵魂不得安宁的观念④我们认为,快乐就是⾝体的⽆痛苦和灵魂的不受⼲扰A.②④①③ B.①③②④ C.④②①③ D.③②①④解析:如果选择B项,原⽂应如是表述:当我们说快乐是终极的⽬标时,+③;并不是指放荡的快乐和⾁体之乐,+①。
即:是……是……;并不是……不是……⼆、阅读(70分)(⼀)阅读下⽂,完成第3-7题。
2020届上海民办杨浦实验学校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届上海民办杨浦实验学校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补天鲁迅粉红的天空中,曲曲折折的漂着许多条石绿色的浮云,天边的血红的云彩里有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如流动的金球包在荒古的熔岩中。
地上都嫩绿了,便是不很换叶的松柏也显得格外的娇嫩。
桃红和青白色的斗大的杂花,在眼前还分明,到远处可就成为斑斓的烟霭了。
轰!!!在这天崩地塌的声音中,女娲猛然醒来,同时也就向东南方直溜下去了。
伊伸了脚想踏住,然而什么也踹不到,连忙一舒臂揪住了山峰,这才没有再向下滑的形势。
但伊又觉得水和沙石都从背后向伊头上和身边滚泼过去了,略一回头,便灌了一口和两耳朵的水,伊赶紧低了头,又只见地面不住的动摇。
幸而这动摇也似乎平静下去了,伊向后一移,坐稳了身子,这才挪出手来拭去额角上和眼睛边的水,细看是怎样的情形。
情形很不清楚,遍地是瀑布般的流水;大概是海里罢,有几处更站起很尖的波浪来。
可是终于大平静了,大波不过高如从前的山,像是陆地的处所便露出棱棱的石骨。
伊正向海上看,只见几座山奔流过来,一面又在波浪堆里打旋子。
伊恐怕那些山碰了自己的脚,便伸手将他们撮住,望那山坳里,还伏着许多未曾见过的东西。
伊将手一缩,拉近山来仔细的看,只见那些东西旁边的地上吐得很狼藉,似乎是金玉的粉末,又夹杂些嚼碎的松柏叶和鱼肉。
他们也慢慢的陆续抬起头来了,女娲圆睁了眼睛,好容易才省悟到这便是自己先前所做的小东西,只是怪模怪样的已经都用什么包了身子,有几个还在脸的下半截长着雪白的毛毛了,虽然被海水粘得像一片尖尖的白杨叶。
“上真救命……”一个脸的下半截长着白毛的昂了头,一面呕吐,一面断断续续的说,“救命……臣等……是学仙的。
谁料坏劫到来,天地分崩了……现在幸而……遇到上真……请救蚁命……并赐仙……仙药……”他于是将头一起一落的做出异样的举动。
伊都茫然,只得又说,“什么?”他们中的许多也都开口了,一样的是一面呕吐,一面“上真上真”的只是嚷,接着又都做出异样的举动。
杨浦区高三语文二模考试卷
杨浦区高三语文二模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36分) (共3题;共36分)1. (9分)(2020·包头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据新京报报道,2019年11月3日,北京市朝阳医院急诊科接诊了两例患者,其体检样本经中国疾控中心检测,于11月12目中午确诊为肺鼠疫病例。
根据有关部门的要求,所有开设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即日起重点筛查发热门诊就诊患者。
自2019年11月12日至2019年11月15日,在传播媒体中共有与鼠疫事件相关信息49,491条,其中来自微博的相关信息最多,总计26,295条,占比53.13%。
据舆情发展趋势显示,事件于11月12日晚发酵,13目热度达到顶峰,在北京市卫健委回应后,关注度逐渐下降。
此次事件中,“是否出现传染患者”“如何预防鼠疫”“鼠疫如何传播”成为网友舆论的焦点,“病例”“北京市”“患者”等词出现频率较高;因媒体的科普,“旱獭”、“跳蚤”也成为了大家热议的主题词。
此次事件中,中性情绪占比82.21%,负面情绪占比17.18%。
(摘编自新浪网)材料二:鼠疫又称黑死病,属于甲型传染病。
鼠疫起病急、病程短、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未及时治疗的情况下病死率可达50%-80%。
个人防范应注意防止跳蚤叮咬,避免接触动物尸体,避免密切接触肺鼠疫患者;如突现发热、寒战、淋巴结发炎肿痛或呼吸急促且伴有咳嗽或血痰等症状,应及早就医。
如今已有有效药物对症治疗鼠疫,尽管鼠疫会造成极高的死亡率,但是鼠疫杆菌对外界抵抗力较弱,对干燥、高温和一般消毒剂都很敏感,阳光直射或摄氏100度煮沸1分钟均可杀死细菌。
最有效的对症治疗药物是抗生素,主要是链霉素。
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其他国家的鼠疫治疗都表明,链霉素是对付鼠疫的首选药物,无论对哪一型鼠疫都有效,只是用量对应不同鼠疫类型有差异。
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用药量大,腺鼠疫及其他各型鼠疫用药量较小。
2020年上海杨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答案、解析)
2020年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铁马秋风大散关。
(《书愤》)(2)饭疏食,饮水,,乐亦在其中矣。
(《<论语>七则》)(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曲两种旋律、音色交错出现的诗句是“,”。
2.按要求选择。
(5分)(1)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同学们在家积极参与线上学习,对联社的同学引名联以共勉,其中最恰当的一联是()。
(2分)A.虽有此不乐,既来之则安。
B.厚性情,薄嗜欲;直心思,曲文章。
C.天下奇观看尽,不如书卷好;世间滋味尝来,无过菜根香。
D.门前莫约频来客,座上同观未见书。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进化人类学家认为,因为我们从过去几代人那里继承了在这个世界立足的行动指南,所以我们被包裹在文化里。
人类进化的目的,,,。
不过,环境既包含文化层面,也包含物理层面。
文化的快速变化正在对人类的进化过程产生巨大影响。
①是将其应用于生活环境相同情景中②不是通过个人努力独自解决问题③是让一代又一代的人共同积累知识④不是通过集体合作快速解决问题A.②④③①B.②③①④C.③②①④D.③①④②【答案】1.(1)楼船夜雪瓜洲渡陆游(2)曲肱而枕之(3)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2.(1)D (2分)(2)A(3分)【解析】1.考察课内的知识积累与掌握程度,识记与理解性记忆。
(陆游《书愤》)与(《论语>七则》)再在积累,识记。
《琵琶行》需要认真翻译,理解文章的内容。
特别是关于音乐,高潮的句子描写。
2.考察语段的逻辑关系,把握所给内容的前后句,理清楚其逻辑思路。
抓住关键词前后的衔接。
(1)A项“不乐”不符合语境,B项强调品性、文章,和语境积极线上课不符,C项强调读书和平淡质朴生活的意趣,不符合语境。
D项“座上同观未见书”和语境一致。
(2)结合所给语句来看,②④强调的内容一致,①③强调内容一致,然后结合关联词“不是……是……”确定答案选A。
2020届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下学期模拟质量调研语文试题
杨浦区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模拟质量调研语文学科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积累应用(10分)1.根据提示填空。
(1)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______________!(李清照《_____________ 》)(2)北极朝廷终不改,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登楼》)(3)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精神,将他与其他人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七则)【答案】 (1). 如今有谁堪摘 (2). 声声慢 (3). 西山寇盗莫相侵 (4). 人不堪其忧(5). 回也不改其乐2.按要求选择:(1)规劝家中老人谨慎对待保健品,下列表述合理的一项是()A. 保健品推销员的话都是不刊之论,不能轻易相信。
B. 保健品推销员身无长物,惟有三寸不烂之舌,千万小心。
C. 买了保健品,健康就唾手可得,这种念头千万要不得。
D. 对于那些叹为观止的保健品推销术,一定要有辨别力。
【答案】C3.下列语段中存在两类人,为他们命名最合理的一项是()据数据统计,中国网络游戏用户平均年龄为23岁,美国用户的平均年龄为30岁。
考虑到美国在网络领域较中国更为领先,可以说,无论中美,都有整整一代人在儿童期间开始玩游戏,并在长大成人之后保持了这一习惯。
而与此对照,两国在40岁以上的人大多成年以后才熟悉游戏,而其中也有人对游戏持批评态度。
A. 游戏用户游戏非用户B. 游戏玩家游戏非玩家C. 游戏大神游戏菜鸟D. 游戏土著游戏移民【答案】D二.阅读(7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数字传媒的技术审美性①现代社会的审美领域因为技术的进步而拓宽,科技产品也出现日益审美化的趋势,“艺术的技术性”和“技术的艺术化”已经把“技术”和“艺术”紧密联系起来。
我们知道,科学与艺术本是人生的两极境界,也是人类孜孜以求的发展目标,而今,这种目标因为科技的发展而变得接近抑或融合起来。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信息科技以其穿越时空、启迪想象的发明创造,将科学与诗、精密的数学与鲜活的艺术融为一体,创造了丰富的颇具审美感的产品,生动地体现了科技文化与审美文化的融合和互动,让技术的艺术化成为数字传媒时代的文化新表征。
2024年杨浦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
一积累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 ____________________,则无败事。
(《<老子>四章》)(2)忳郁邑余侘傺兮,____________________。
(屈原《__________》)(3)苏洵在《六国论》中认为如果六国当年能“__________,__________”合力抗秦,将免于灭亡的命运。
2.按要求选择。
(5分)(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排序,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2分)①那么多本地人司空见惯的场景在游客的啧啧称奇中,展现在互联网的舞台中②随着大量游客到达哈尔滨,中央大街、冰雪大世界、伏尔加庄园人潮涌动③“三亿人上冰雪”的“尔滨现象”背后,是生活的熠熠生辉和社会的勃勃生机④红专早市、道里菜场、融歌舞表演与夜间餐饮于一体的斯卡拉也人山人海⑤游客和媒体将哈尔滨亲切地称为“尔滨”,已成为自发生长的文化现象⑥以至于有当地市民向游客请教攻略,生动诠释了什么叫“旅游者定义旅游业”A.①②⑥④③⑤B.①②④⑥⑤③C.②④⑤③①⑥D.②④①⑥⑤③(2)学校戏曲社举办《红楼梦》汇演,校新闻社记者打算利用短暂的中场休息时间进行采访。
《宝玉挨打》刚结束,扮演宝玉的同学回到后台,记者赶紧走上去采访,一共问了3个问题,请选出提问不合适的一项,并简要说明原因。
(3分)①你现在感觉如何?②宝玉在挨打过程中没有/你怎么表现他的内心活动?③你为何选择《梦游太虚》《宝玉挨打》《宝黛读<西厢>》这三折戏汇演?不合适的一项是简要说明原因: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某学术公众号刊发了学者王敏芝的论文,引发网友留言:(甲)算法之下:“透明社会”的技术与观念王敏岁①当前我们关注的算法,并非直接等同于9世纪波斯数学家花拉子密在研讨数学问题时提出的“算法”概念,而是以数字技术和计算机程序为核心的现代人工智能算法。
现代智能算法超越了数学领域,通过数据分析和程序运行对算法对象进行计算和判断,对社会生活中的应用问题作出决策:从路线优化到寻找伴侣、从消费指南到新闻推荐,许多现实难题都在算法的帮助下获得有效而快速的解决。
2020年上海杨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答案、解析)
2020年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铁马秋风大散关。
(《书愤》)(2)饭疏食,饮水,,乐亦在其中矣。
(《<论语>七则》)(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曲两种旋律、音色交错出现的诗句是“,”。
2.按要求选择。
(5分)(1)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同学们在家积极参与线上学习,对联社的同学引名联以共勉,其中最恰当的一联是()。
(2分)A.虽有此不乐,既来之则安。
B.厚性情,薄嗜欲;直心思,曲文章。
C.天下奇观看尽,不如书卷好;世间滋味尝来,无过菜根香。
D.门前莫约频来客,座上同观未见书。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进化人类学家认为,因为我们从过去几代人那里继承了在这个世界立足的行动指南,所以我们被包裹在文化里。
人类进化的目的,,,。
不过,环境既包含文化层面,也包含物理层面。
文化的快速变化正在对人类的进化过程产生巨大影响。
①是将其应用于生活环境相同情景中②不是通过个人努力独自解决问题③是让一代又一代的人共同积累知识④不是通过集体合作快速解决问题A.②④③①B.②③①④C.③②①④D.③①④②【答案】1.(1)楼船夜雪瓜洲渡陆游(2)曲肱而枕之(3)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2.(1)D (2分)(2)A(3分)【解析】1.考察课内的知识积累与掌握程度,识记与理解性记忆。
(陆游《书愤》)与(《论语>七则》)再在积累,识记。
《琵琶行》需要认真翻译,理解文章的内容。
特别是关于音乐,高潮的句子描写。
2.考察语段的逻辑关系,把握所给内容的前后句,理清楚其逻辑思路。
抓住关键词前后的衔接。
(1)A项“不乐”不符合语境,B项强调品性、文章,和语境积极线上课不符,C项强调读书和平淡质朴生活的意趣,不符合语境。
D项“座上同观未见书”和语境一致。
(2)结合所给语句来看,②④强调的内容一致,①③强调内容一致,然后结合关联词“不是……是……”确定答案选A。
2020年上海市杨浦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2020年上海市杨浦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千口古枣园魏胜先豫北内黄县六村乡千口村,有一处闻名遐迩的古枣园——千口千年古枣园。
千口千年古枣园,北靠晋豫鲁铁路干线,西傍颛顼、帝喾二帝陵,南邻梁庄镇,东接硝河坡。
古枣园占地一千余亩,枣树万余棵,其中中心区一百零二亩,现存古枣树一千两百余棵,许多树龄在千年以上,树围在一百七十厘米左右。
被林业部门鉴定命名的“千年枣树王”,树龄约一千五百多年。
步入园内,一望无垠的古枣树纵横交错,苍劲茂盛。
棵棵树干表面沧桑斑驳,色如火山石,状若鳄鱼皮。
树冠八方张开,虬髯盘旋,气宇轩昂,新枝绿叶间串串玛瑙似的枣随风摇曳。
置身于树下,仰首可摘枣,俯身能刨花生,既赏美景,又饱口福,惬意无比。
五十多年前,孩提时代的我,每年秋天都跟着大人们来这儿拾红枣、刨花生,那时觉得这里不过就是个枣园而已。
然而,今天我驻足园内,却有不一样的感受。
我遇到一位老者,姓刘,八十五岁,性情耿直,看管古枣园已有半个多世纪。
他饶有兴致地给我讲起了古枣园的历史,以及与古枣园有关的故事——内黄,因黄河而得名。
汉代以前,古黄河曾流经这块土地的南面,故称内黄。
早在秦汉时期,这里的先民就在黄河故道栽种枣树。
漫漫黄河故道,成就了内黄红枣的美名。
自2002年以来,县里多年举办红枣节,吸引了数十万名海内外游客。
千口,地处内黄县南端,也因黄河而得名。
这里曾是古黄河上的一个渡口,因旧时黄河常年决口,先民频频搬迁,故名“迁口”。
后人为了书写方便,逐渐变为“千口”。
精神矍铄的刘老汉凝望着硕果累累的古枣园,在锄把上磕磕烟斗,告诉我,他小时候枣园就是这个样子。
祖辈们都说,这儿自古以来就是块好地,沙质细软,枣树长得好。
先辈们从试种酸枣开始,经过一代代人的反复试验,终于培育出耐旱、耐盐碱、耐瘠薄,盛花期长、果实肉厚、香甜可口的优良品种——扁核酸。
扁核酸,因核状扁、味酸甜而得名。
2020年上海市上海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上海市上海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一个传统节日,就是一杯岁月的陈酿,也是沉淀着厚厚文化土层的历史河床。
端午节,吃粽子只是其中内容之一,它更是除秽驱病的卫生节,也是诗人节、运动节、女儿节,除了吃粽子,还要挂菖蒲、赛龙舟、祭屈原。
传统中,在端午这天女儿回娘家探亲,家人喝雄黄酒,备艾叶、菖蒲和大蒜,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戴香囊……祛病消灾、祭祀祈福、回家团圆、强身健体,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从这些美好的生活愿望出发,为端午节创造出许许多多美丽动人的习俗,这是应该继承的文化财富。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端午节民俗起源说法众多,但屈原无疑是端午节最醒目的文化符号。
每逢端午,人们仿佛总是能穿越时空,遇见这位行吟泽畔的大文豪。
他的爱国情怀、高洁志向、执着刚毅,穿越时间仍然在现代人心中激起巨大回响。
文化是端午节的灵魂,在这一天,正可以重温时间的厚重、文化的韵味,筑牢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
节日的真意,常常需要依托于生活的体验来领悟。
有词人写道,“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端午节要在胳膊上缠一个虎符,还要出门放风筝。
诗人陆游也很有雅兴,“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包完粽子以后,头上还插了艾草。
这些小细节,让日常的生活有了更多仪式感,也因此让端午节增添了更多雅趣,让人体会到其中天人和谐的态度与美感。
从历史深处深情回望,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一直都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这本身也是传统文化随着时间在不断生长,并在现代社会获得了“新生”。
不论过节方式怎么变化,只要传统文化的根和魂还在,我们的传统节日就会不断接续传承,联通一代代人的心,为人们提供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慰藉。
(李思辉《在端午品味文化的芳香》)材料二:20世纪整个人类进入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农耕时代形成的文化传统开始瓦解。
尤其是我国,在近百年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中,节日文化——特别是城市的节日文化受到现代文明与外来文化的冲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杨浦区2020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铁马秋风大散关。
(《书愤》)(2)饭疏食,饮水,,乐亦在其中矣。
(《<论语>七则》)(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曲两种旋律、音色交错出现的诗句是“,”。
2.按要求选择。
(5分)(1)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同学们在家积极参与线上学习,对联社的同学引名联以共勉,其中最恰当的一联是()。
(2分)A. 虽有此不乐,既来之则安。
B. 厚性情,薄嗜欲;直心思,曲文章。
C. 天下奇观看尽,不如书卷好;世间滋味尝来,无过菜根香。
D. 门前莫约频来客,座上同观未见书。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进化人类学家认为,因为我们从过去几代人那里继承了在这个世界立足的行动指南,所以我们被包裹在文化里。
人类进化的目的,,,。
不过,环境既包含文化层面,也包含物理层面。
文化的快速变化正在对人类的进化过程产生巨大影响。
1是将其应用于生活环境相同情景中2不是通过个人努力独自解决问题3是让一代又一代的人共同积累知识4不是通过集体合作快速解决问题A. ②④③①B. ②③①④C. ③②①④D. ③①④②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变通的艺术余光中1“东是东,西是西,东西永古不相期!”诗人吉卜林早就说过。
但做翻译工作的人,不相信东方和西方不能在翻译里相遇。
调侃翻译的妙语很多。
有人说:“翻译即叛逆。
”有人说:“翻译是出卖原诗。
”有人说:“翻译文字忠者不美,美者不忠。
”2我则认为,翻译如婚姻,是一种两相妥协的艺术。
至于妥协到什么程度,以及哪一方应该多让一步,神而明之,变通之道,就要看每一位译者自己的修养了。
3翻译既然是移花接木的事情,翻译家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自然难与作家相提并论。
主要的原因,是译者笼罩在原作者的阴影之中,译好了,光荣归于原作,译坏了,罪在译者。
除了有能力也有时间去参照原文逐一研读的少数专家之外,一般读者是无由欣赏的。
4因此,翻译界一直有一个久持不下的争端。
一派译者认为译文应该像创作一样自然,另一派译者则相反,认为既然是翻译,就应该像翻译。
5第二派译者认为,既然是外国作品,就应该有点外国风味,而且所谓翻译,不但要保存原作的思想,也应该保存原作的形式,何况在精练如诗的作品之中,思想根本不能遗形式而独立。
如果要朱丽叶谈吐像林黛玉,何不干脆去读《红楼梦》?有人把弥尔顿的诗译成小调,也有人把萨克雷的小说译成京片子。
这种译文读起来固然“流畅”,可是原味尽失,“雅”而不信,等于未译。
6第一派译者则认为,“精确”固然是翻译的一大美德,但是竟要牺牲“通顺”去追求,代价就太大了。
译者追求“精确”,原意是要译文更接近原文,可是不“通顺”的译文令人根本读不下去,怎能接近原文呢?不“通顺”的“精确”,在文法和修辞上已经是一种病态。
要用病态的译文来表达常态的原文,是不可能的。
7理论上说来,好的译文给译文读者的感觉,应该像原文给原文读者的感觉。
如果原文是清畅的,则不够清畅的译文,无论译得多么“精确”,对原文说来仍是“不忠”,而“不忠”与“精确”恰恰相反。
8为了“精确”不惜牺牲其他美德,这种译者,在潜意识里认为外文优于中文,因为外文比中文“精确”。
这种译者面对“优越”而“精确”的外文,诚惶诚恐,亦步亦趋,深恐译漏了一个冠词、代名词、复数、被动的语气,或是调换了名词和动词的位置。
比起英文来,中文似乎不够“精确”,不是这里漏掉“一个”,便是那里漏掉“他的”。
9举一个典型的例子:“一些幸福的家庭全都一样,每一个不幸的家庭却有它自己的不幸。
”恍惚一看,译文好像比统计报告还要“精确”,但我认为如果改译成“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则更好,。
10无条件的精确主义是可怕的。
许多译者平时早就养成了英文至上的心理。
一旦面对英文,立即就忘了中文。
就用family member这个词做例子吧,时至今日,我敢说十个译者之中至少有七个会不假思索,译成“家庭的一员”或“家庭的一分子”,竟忘了“家人”本是现成的中文。
许多准作家就从这样生硬的译文里,去亲炙托尔斯泰和福楼拜、爱默生和王尔德。
有这样的译文壮胆,许多准作家怎不油然而生“当如是也”之感?11翻译既是语文表达的一种方式,牵此一发自然不能不动全身。
“畸形欧化”是目前中译最严重的问题,究其病源,竟是中文不济,而不是英文不解。
事实上,欧化者的英文往往很好,只是对于英文过分崇拜以至于泥不能出,加上中文程度有限,在翻译这样的拔河赛中,自然要一面倒向英文,所以为欧化者修改疵译,十之七八实际上是在改中文作文。
这是我在大学里教翻译多年的结论。
12翻译家思果先生给译者最中肯的忠告是:翻译是译句,不是译字。
句是活的,字是死的,字必须用在句中,有了上下文,才具生命。
欧化者的毛病是:第一,见字而不见句;第二,以为英文的任何字都可以在中文里找到同义词;第三,以为把英文句子的每一部分都译过来后,就等于把那句子译过来了。
13事实上,英文里有很多字都没有现成的中文可以对译,而一句英文在译成中文时,往往需要删去徒乱文意的虚字冗词,填满文法或语气上的漏洞,甚至需要大动“手术”,调整文词的次序。
所谓“勿增,勿删,勿改”的戒条,应该是指文意,而不是指文词。
文词上的直译、硬译、死译,是假精确,不是真精确。
14如果这种不中不西、不今不古的译文体不能及时遏止,总有一天会喧宾夺主,到那时,中国的文坛恐怕就没有一寸净土了。
(有删改)3.文中第3段的加点词语“移花接木”是否恰当?请说说理由。
(3分)4.翻译是一种变通的艺术,对本文“变通之道”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根据翻译者自身的修养,自定翻译原则。
B. 根据原文逐字翻译精确,可以牺牲通畅。
C. 根据中文语言特点,追求文意上的精确。
D. 根据英文语言特点,避免无条件的精确。
5.根据文意,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翻译家处于作家的阴影之下,译文永远比不上原文。
B. 翻译者最重要的功底无非是对外国语言的深入把握。
C. 优秀的译文从不为英文在中文中寻找对应的同义词。
D. 优秀的译文培养未来作家的品位,影响他们的创作。
6.在第9段后替作者补写一段话,阐释“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翻译得更好的理由。
(3分)7.作者在文末对中国文坛提出预警,结合全文概括支撑这一预警的理由。
(5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15分)戏神刘建超1常河在老街唱戏,常河唱的戏是地方戏,叫曲子。
曲子戏源于清末年间,从老街民间踩高跷曲演变而来,不过百十年的光景。
老街是曲子戏的发源地,因老街人爱听曲子戏,被称为曲子窝。
曲子戏的调门也都是几代曲子艺人从老街各行各业的叫卖声、读书声、吵骂声、哭诉声中提炼出来的。
曲子一响,忘了爹娘。
可见老街人对曲子的痴迷。
2常河最擅长的是哭戏,在曲子代表戏《卷席筒》里,常河饰演小仓娃,小仓娃在大堂上诉冤那一大段八十五句的“哭诗调”,最让老街戏迷魂魄出窍——哎嗨——我的大老爷呀你稳坐在察院我把这前前后后左左右右曲曲弯弯星星点点一点不留一齐往外端……3常河嗓音洪亮,吐字清晰,就是戏园子里没有扩音设备,常河照样能让剧场里坐在每个角落里的戏迷听得清清亮亮,舒舒坦坦。
尤其是最后一句的甩高腔:我的大老爷呀,你看我浑身上下,上下浑身都是冤哪——更是伴着叫好声、掌声和泪水飞舞。
4有人说常河唱得好是因为常河敬拜戏神。
有人看见常河在唱戏前总是要恭恭敬敬地对着戏神的画像作揖敬拜,十分虔敬。
常河拜的戏神是谁?有人说是汤显祖,有人说是曲子戏的创始人朱天水。
现如今的老街人谁也没有见过。
5老街有个传说:老街有个富商的女儿貌美如仙,却患上忧郁症,茶饭不思,寝食难安,闭门不出,家人多方求医不见好转。
有人建议富商带着女儿去听常河的戏。
富商虽然不情愿,无奈之下也只好试试,便让家人硬把女儿带到了老街戏园子。
谁知,常河的戏一开场,女儿就随着常河戏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如醉如痴。
戏散场,女儿竟然在老街小店里喝了两碗“不翻汤”,到家里一觉睡到天亮。
富商的女儿相中了常河,非要以身相许。
这个传说没有经过考证,不过富商连包了十场戏却是真的。
6常河唱曲子是卖了命的,每次唱完“哭诗调”,汗水都会溻透戏服。
管理服装的云袖姑娘,不管戏啥时候散场,都要把常河换下的戏服洗过晾干熨烫,收拾停当。
一来二去,常河和云袖有了交往,几年后两人成亲。
7常河和云袖的儿子常小河八岁那年,老街的剧团散了,剧团的人各找门路。
常河和云袖在老街开了间馄饨铺,生意不好不坏,勉强维持生计。
8有人建议常河在铺子里唱戏以招徕客户。
常河说,曲子是艺术,我又不是个卖唱的。
日子清贫,常河两口子却很踏实。
有闲暇,常河就教儿子常小河唱曲子。
儿子极聪颖,一招一式有模有样,参加省电视台的戏曲大奖赛,获得了少年组的第一名。
9常小河考入京城的一所戏剧学院;常河的媳妇云袖得了重病,卧床不起。
家里的负担一下子沉重起来。
10一天傍晚,常河当年的同门师弟登门拜访,言语支吾,心不在焉。
常河说,师弟,有话直说吧。
11师弟磕磕巴巴地说,汝州有个老板的父亲去世了,正办丧事。
去世的老人是个曲子迷,当年听过常河的戏。
老板想请常河去唱一场,给两万报酬。
12搁在往日,常河非摔了杯子和师弟翻脸不成。
看着重病在床的妻子,常河应允了:只要不在老街唱,我去。
13灵棚搭在街口人来人往的热闹地界,排场很大。
14戏台子搭建在灵棚的对面。
看热闹的人不少,乱哄哄的。
15哎嗨——我的大老爷呀16常河一亮腔,人群立刻安静下来。
有懂戏的人立马就认出了常河,消息传开,街里的男女老少都跑出来看热闹。
17常河的“哭诗调”唱得看热闹的人泪流满面,让出丧的人愈加悲痛。
办丧事的老板长足了面子,多给常河塞了一万元。
18常河回到家里,把钱拿给妻子看,咱有钱看病,有钱供儿子读书。
你安心养病,咱这个家塌不了。
19常河洗漱过后,对着戏神的画像默默不语,泪水直流。
20有了开头就收不住了,来请常河去唱红白喜事的人越来越多,价码也越给越高。
常河来者不拒,只是有一条,绝不在老街唱。
21常小河在京城举起全国的戏剧梅花奖①奖杯的时刻,他的父亲常河在老街訇然倒下。
22哎嗨——我的大老爷呀——23常小河在父亲的葬礼上,唱起了催人泪下的“哭诗调”。
24送走了父亲,常小河在父亲常常敬拜的戏神像前深深地鞠躬,那戏神的位置摆着父亲常河的照片。
注:①梅花奖: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
8. “哎嗨——我的大老爷呀”在小说中出现三次,请分析其作用。
(4分)9. 本文从第9段开始以频繁分段的方式叙述情节,请分析作者的意图。
(4分)10.本文第21段“訇然”一词很有艺术感染力,请结合全段加以赏析。
(3分)11.常河父子敬拜的戏神不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4分)(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