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的产生凌汛的水文
【初中地理】八年级地理复习资料之黄土高原水文
【初中地理】八年级地理复习资料之黄土高原水文【—八年级地理之黄土高原水文】,主要河流有黄河及其支流渭河、泾河、洛河、延河、无定河及窟野河等。
河水主要来源于降水,降水分布的特点是南部多、北部少,山区多、平原谷地少。
因此,径流的分布规律是自南向北减少,山区大于原区谷地。
陕西黄土高原河流纵横,约占国土总面积的50%。
陕西黄土高原位于大陆腹地,气候较干旱,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水源短缺。
全区地表水资源105.56亿立方米,人均536立方米,亩均263立方米。
泾阳、富平、蒲城一带亩均不足100立方米。
由于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的年变率大,年内分配不均。
因此,地表径流的年际变化大,年径流变差系数cv值在0.4以上,径流的年内分配集中,汛期(7~10月)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60~70%以上,甚至集中于几场大暴雨中,形成丰水年雨涝洪灾,少水年干旱缺水。
陕西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很大。
黄土丘陵沟壑区输沙模数为2万~3万吨/年·km2,枯野河下游最大年输沙模数为4万吨/km2;最大含沙量达到1700kg/m3;。
破坏了生态环境平衡,水旱灾害频发。
陕西黄土高原地表水的天然水质是良好的,大部分地区属重碳酸盐水,矿化度低,适宜于工农业用水及人畜饮用水。
唯在定边西北部、芦河及大理河上游、洛河上游等地有小范围的氯化物水及硫酸盐水,矿化度大,不宜于灌溉饮用。
陕西黄土高原地下水主要分布在高原北缘的风滩区。
地下水资源11.76亿立方米,可开采量6.43亿立方米。
在广大的黄土地区和丘陵山区,地下水非常贫乏。
总结:城市工业排放大量的污水、废水,农业大量施用化肥,地表水源及地下水源污染日趋严重。
延河及渭河某些河段的水质变坏,生物绝迹,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
保护水源、保护环境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
世界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详细52123
世界主要河流水文特征一、世界莱茵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脉北麓,自南向北注入北海,河口附近为世界最大的港口----鹿特丹。
该河流经西欧最发达的经济区----鲁尔区,具有较高的航运价值。
该河流的水文特征:水量较大,水量的季节变化小,流速平稳,无明显的汛期,无冰期,含沙量小。
(结合西欧的气候与地形特点: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流经的多为地势低平的平原地区)伏尔加河:自北向南注入里海,为世界最长的内流河。
流经俄罗斯经济发达的欧洲部分,航运价值很高。
其水文特征:为内流河,靠积雪融水与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径流量不大,春季径流量最大(有积雪融水补给),冰期较长。
俄罗斯在西伯利亚地区的三大河流:自西向东依次为鄂毕河、叶尼塞河与勒拿河。
叶尼塞河为二大地形区分界河。
三条大河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流经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
水文特征:水量较大(有冰雪融水与大气降水,越往东大气降水越多,而纬度高且植被覆盖好,蒸发量较小),含沙量较小,冰期长,且河流的下游地区有凌汛,水能丰富。
斯堪的那维亚半岛上的河流:西侧水系流程短,水流急,丰富的水能,而东侧的支流路程较长,水流较缓,流入波罗的海。
刚果河:地处赤道热带雨林气候区,流经刚果盆地,注入几内亚湾。
水文特征:水量很大(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量大,且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汇水多),径流量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流经地区植被覆盖好),无冰期,但水流急,水能丰富。
刚果河两次穿越赤道,要注意流向的变化。
难点:刚果河径流量最大的季节就是秋季(见大图册P19):刚果河南北两侧的支流分别流经南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区的湿季为每年的6---10月,而南半球则就是9月到次年的5月,当南北半球的支流同时进入雨季时,刚果河的水量最大,所以就是秋季。
尼日尔河:这条河流流程长,呈弧形水系,上游地区发源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量大,径流量大,中游主要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径流量有所减少(降水量有所减少,加之热带草原区的动物饮用水),下游在尼日利亚境内,降水量又增加,径流量有所回升,但不明显(下游在尼日利亚境内有大片的种植园农业,灌溉水量增大)。
高考黄土高原知识点汇总
高考黄土高原知识点汇总黄土高原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地貌类型之一,具有浓厚的地质和地貌特征。
了解黄土高原的知识是高考地理科目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以黄土高原的形成、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为主要内容,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汇总和解析,以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黄土高原的形成黄土高原的形成主要受到地质作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黄土的形成过程非常复杂,主要包括沉积、压实、风积和水蚀等多个环节。
1. 沉积过程:在古老的地质时期,黄土高原曾是一片浅海,海底的沉积物形成了厚厚的黄土层。
2. 压实过程:随着地壳的抬升,海底变成了陆地,并受到岩石和土壤的压实作用,沉积的物质逐渐变成了黄土。
3. 风积过程:黄土高原地处内陆,风力较大。
细小的黄土颗粒在风力作用下翻飞和聚集,形成了黄土高原的特有地貌。
4. 水蚀过程:在某些地区,水的冲刷和侵蚀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使黄土高原的地貌更加多样化。
二、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主要包括地貌、水文和气候三个方面。
1. 地貌特征:黄土高原的地貌以平缓丘陵和沟壑深切的塬地为主。
丘陵起伏,沟壑纵横,给人一种波浪状的景观,被誉为“黄土马蹄”。
2. 水文特征:黄土高原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稀少。
水资源匮乏,大部分地下水属于矿泉水,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3. 气候特征:黄土高原的气候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干湿季节的对比。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
降水集中在夏季,年均降水量较少。
三、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黄土高原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具有重大意义。
1. 植被覆盖:黄土高原由于历史上的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植被覆盖严重破坏。
近年来,政府积极推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促进植被的恢复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2. 土壤保护:黄土高原的土壤肥沃,但也容易流失。
土壤保护是保障地表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
大力实施梯田改造和水土保持工程,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壤资源。
黄土高原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
黄土高原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黄土高原是中国四大土壤类型之一,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涵盖了陕西、甘肃、宁夏、山西、河南、山东等省份。
黄土高原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第四纪冰期,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变化。
第一阶段:冰川时期在第四纪冰期时,黄土高原地区曾被巨大的冰川覆盖,形成了冰川堆积土。
冰川的运动和融化导致了大量的冰碛物和冰水沉积物的形成,这些物质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堆积形成了冰碛层和冰水沉积层。
第二阶段:湖泊时期随着冰川的消退,黄土高原地区形成了大量的湖泊。
湖泊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冰川融水和雨水的集聚,以及地壳运动引起的断裂和沉降。
这些湖泊的面积较大,水质较为清澈,周围的植被茂密。
第三阶段:风蚀时期随着气候的变化,黄土高原地区逐渐变得干燥起来,湖泊逐渐干涸,形成了大片的沙漠和沙丘。
同时,强风的吹拂和侵蚀作用使得地表的土壤逐渐被风蚀,形成了黄土。
第四阶段:水蚀时期在黄土高原地区,降雨量有限,但雨水的侵蚀作用也对地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雨水在地表流动时,会带走一部分土壤颗粒,并形成小沟和小河流。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小沟和小河流逐渐扩大和深化,形成了沟壑和河谷。
第五阶段: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人类的发展和扩张,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地逐渐被开垦和利用。
大量的森林被砍伐,草原被过度放牧,土地被过度耕种,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大量的黄土被冲刷和侵蚀,土壤质量下降,植被减少,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黄土高原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经历了冰川时期、湖泊时期、风蚀时期、水蚀时期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这些过程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黄土高原独特的地貌景观和土壤特征。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可持续性,黄土高原正面临着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退化问题,亟需采取措施保护和恢复其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地理凌汛现象所有知识点
地理凌汛现象所有知识点
地理凌汛现象所有知识点:
凌汛是指当降雨量超过地表水土保持能力时,造成水在地表流动并形成洪水的
现象。
凌汛通常发生在降雨强烈或降雨量很大的地区,主要由于土壤饱和或铺装不透水而无法吸收水分。
以下是关于地理凌汛现象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凌汛的成因:凌汛的主要成因包括降雨强度超过土壤的渗透能力、土壤饱和、水流失去径流水路以及不透水铺装等。
2. 影响凌汛的因素:地理凌汛现象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形、土地利用、
土壤类型和降雨强度等。
陡峭的地形和山区容易形成山洪,城市中的大量不透水表面增加了径流水的量。
3. 凌汛的影响:凌汛对环境和人类社会造成广泛的影响。
它可能导致洪水、土
地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以及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 预防凌汛的方法:为了减少凌汛的影响,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例如,改善水
土保持措施,如建设沟渠和水坝,以减缓水流速度和降低洪水威力。
此外,也可以改善城市排水系统,确保有效排水。
5. 凌汛的例子:凌汛是全球性的现象,在许多地区都会发生。
一些具有显著凌
汛问题的地区包括印度、孟加拉国和中国的一些沿海地区。
总的来说,地理凌汛现象是一种常见且有潜在危险的自然现象。
了解凌汛的成因、影响以及预防措施对我们理解和应对凌汛具有重要意义。
黄土高原缺水的地质环境及找水途径
Hale Waihona Puke (**$ 年第 ) 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 $; ・
覆大面积更新统黄土, 红土常形成黄土潜水的隔水底 板。黄土分布范围广, 厚度大, 结构疏松, 孔隙和垂直 节理较发育。区内其它第四系地层主要有中、 上更新 统和全新统冲洪积和洪湖积层, 分别构成较大河流的 漫滩、 阶地和掌、 杖 (涧) 地堆积物。 !" # 区域水文地质环境 黄土高原地下水按含水介质和水动力特征可分为 第四系松散岩类潜水、 中生代基岩潜水和承压水, 各含 水岩层 (组) 的富水性和水质在空间分布有很大差异。 !" #" ! 第四系松散岩类潜水 主要有冲积层, 洪、 湖积层和黄土层孔隙、 裂隙潜 水。前者分布在区内各大河流如无定河、 延河、 洛河等 的漫滩和!级阶地, 梁峁区沟源中上游的掌、 杖 (涧) 地 中。水量贫乏至中等, 水质好, 含水层 !"# $%&’ 左右, 分布范围局限。黄土层潜水广泛分布在梁峁区和塬
.
./ .
黄土高原地下水形成的地质环境
区域地质环境 陕北黄土高原地处鄂尔多斯地台中、 南部, 构造型
态为一南北向展布的向斜盆地, 盆地内地层产状平缓, 倾角一般 (M左右。在宽缓的单斜上, 构造变动极微弱, 只在局部地段发育少量小规模的断层和褶曲。第三纪 以来, 由于黄土高原地壳强烈抬升, 降低了当地河网侵 蚀基准面, 增强了地表水流的动能, 加剧了流水的侵蚀 切割强度, 塑造了高原独特的地貌景观。梁峁区为黄 土高原的主要地貌类型 (占总面积的 #"N 以上) , 其次有 小面积的黄土塬区、 掌、 杖 (涧) 地和河谷平原。梁峁区 的主要地貌特征是沟谷密集深切、 地形支离破碎。 区内基岩为一套中生代河湖相碎屑岩类沉积, 主要 图 . 陕北及其邻区中生代基岩地下水分区示意图 012 3 . 45)$’6 7&8 ,9 $6) 2%,:;-+&$)% -1#$%1":$1,; ,9 <)#,=,1’ ")-%,’5 1; >,%$6)%; #6&;?1 &;- 1$# &-@&’);$ &%)&#
地理黄河凌汛知识点总结
地理黄河凌汛知识点总结黄河,中国第二长河,也是中国的“母亲河”,素有“中华母亲河”之称,其流域辽阔,涵盖了多个省市,河流漫长,河水浑浊,水量大,流速快,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
然而,由于黄河地处高原和山地之间,河岸陡峭,地形复杂,多种因素导致了黄河河谷的水灾频发,其中凌汛是黄河水灾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黄河凌汛的成因1.气候因素黄河流域地处我国干旱带和半干旱带交界,气候较为干旱,特别是春秋两季的气温变化较大,降水不均匀。
由于干冷气流和暖湿气流的交汇引起了大幅气温变化,由此引发的霜期冰雪融化,造成河水急剧增大。
2.地形因素黄河流域地形复杂,河床较为狭窄陡峭,河谷受到地形的限制,河流流速快,水流湍急。
当冬季气温骤降,河水迅速凝固,形成冰块和冰凌,进而堵塞河道。
3.水文因素黄河流域河水丰富,水流湍急,流速较快,冰雪融化后汇入河流,迅速流向下游,造成河道冰凌移动,形成冰封和冰堰。
以上三个方面因素相互作用造成了黄河凌汛频发。
二、黄河凌汛的危害1.冻水灾害黄河凌汛导致的冰凌和冰块在河道中移动,造成河道迅速冰封,形成冰害,阻碍了河水通畅流动,容易引发冻水灾害。
2.漫滩洪水河流本身湍急,流速快,一旦受到冰凌的阻碍,河水回流上涨,易造成漫滩洪水,危害周边农田和居民住房。
3.阻碍交通运输由于冰块和冰凌的移动,易造成河道交通运输中断,尤其是水路交通。
4.损坏水利设施河道冰封和冰害对水利设施造成损坏,加重了修复和维护负担。
5.影响生产生活凌汛造成的冻水灾害、漫滩洪水、交通中断等危害直接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
上述危害表明,黄河凌汛对当地的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因此应当对黄河凌汛有充分的认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
三、黄河凌汛的应对措施1.监测预警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气象、水文、地质等监测预警工作,及时掌握冰雪融化、河道冰凌等状况,提前预警,加强对凌汛的监测。
2.减少冰凌形成通过加强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减少水污染、水土流失等,降低冰凌形成的可能性。
凌汛
黄河宁夏段,自中卫县南长滩入境至石嘴山麻黄 沟出境,全长397公里,流向自南向北。黑山峡至 枣园135公里为峡谷河段,河面宽200~300米,因 坡陡流急,只有冷冬年份才能封河,称为不常封 冻河段。枣园以下260多公里,河面宽500~1 000 米,因坡缓、流速小、气温低,为常封冻河段。 冷冬年最上封至下河沿,暖冬年则封冻不超过枣 园。
④冰凌撞击建筑物,如桥墩、闸墩、整治 河道的丁坝等,多采用局部加固或破碎大 块流冰等措施;
⑤冰盖膨胀时,会产生很大的膨胀力,增 加建筑物的荷载,应在设计建筑物时考虑, 也可在建筑物临水面设置表底水流交换器 防冻,或按放圆浮筒减少冰压力的传递等 措施;
世界上有凌汛的河流主要有: 黄河 松花江 乌苏里江 鄂毕河(中国境内称 额尔齐斯河) 叶尼塞河 勒拿河
林草措施 根据对1987~1992年七年的人工草地的水土保持 作用的分析,当覆盖率在20%~40%时,具有明显 减少侵蚀作用;当覆盖率达到60%~70%时,可减 少土壤侵蚀量90%以上。由此可见,植树种草可 以有效的减轻水土流失。由于黄土高原气候干旱, 应以乡土林种为主体,合理利用外来树种。在林 种布局完整的基础上,要慎重选择经济林树种。 在降雨量400mm以下的地区,以营造灌木林为主, 使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保护和利用并举,大力 营造农田防护林、水源涵养林、分水岭防护林, 可有效促进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
人为因素 1,毁坏植被,陡坡耕种 2,过度放牧,减少植被覆盖率 3,各项工程建设中的不合理利用土地.随着 经济的发展,开矿、修路、建厂以及其他 工程建设迅速发展,大量弃土、弃渣进入 河道,增加新的产沙来源。
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
1,土壤肥力降低、土地退化严重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凌汛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凌汛产生的原因及危害一、知识讲解凌汛产生的原因及危害1、有冰期的河流。
(多指零度以下的河流)2、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且较明显的南北流向。
我国黄河在宁夏和在山东境内的河段都有凌汛现象,东北的河流在满足上述条件时也同样会出现凌汛现象。
3.危害。
①冰塞形成的洪水危害。
通常发生在封冻期,且多发生在急坡变缓,持续时间较长,逐步抬高水位,对工程设施及人类有较大的危害。
②冰坝引起的洪水危害。
通常发生在解冻期。
常发生在流向由南向北的纬度差较大的河段,形成速度快,冰坝形成后,冰坝上游水位骤涨,堤防溃决,洪水泛滥成灾。
③冰压力引起的危害。
冰压力是冰直接作用于建筑物上的力,包括由于流冰的冲击而产生的动压力,由于大面积冰层受风和水剪力的作用而传递到建筑物上的静压力及整个冰盖层膨胀产生的静压力。
二、例题分析下图所示甲河流流域地处北纬48°35′~61°55′,东西宽约1805 km,干流全长3688km,流域面积1 38万km2,干流总落差256 m。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甲河流在L河段流域狭长的最合理的解释是A. 此河段为“地上河”,少支流B. 流经高山峡谷段,缺少支流C. 流经较为干旱的低地,少支流D. 流经湿润的丛林地带,无支流2. 依据提供的信息推断,该河流的汛期主要发生在A. 冬季B. 春季C. 夏季D. 秋季【答案】1. C 2. B【解析】1.据图可知,甲河流在L河段位于河流的下游地区,且流经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几乎没有支流流入,导致河流的流域比较狭长,故C项正确。
2.甲河流流经气候干旱地区,纬度较高,降水稀少;冬季积雪不易融化,次年春季气温回升,积雪大量融化形成径流,通过地表径流流入河流,河流进入汛期,故B项正确。
三、跟踪训练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中游龙门至潼关的干流河道(见下图),全长132.5km,河道宽浅,水流散乱,主流游荡不定,穿梭于汾、渭地堑谷凹地区。
知识点速记:中国的河流(含答案)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一.河湖概况:。
1.主要河流及流入的海洋:(1)①江②河③河④河⑤河⑥江⑦江⑧江,流入洋。
(2)⑨江⑩江,流入洋。
(3)⑾河,流入洋。
(4)内流河:⑿河(5)⒀运河(6)湖泊:A. 湖B. 湖2.河流的水文特征一般从哪些方面描述?期、期、量、量、位、量、速等。
3.南北方河流水文特征有什么不同?南方河流汛期,北方河流汛期。
南方河流结冰期,北方河流结冰期。
南方河流含沙量,北方河流含沙量。
4.北方河流为什么有两次汛期?春季,,形成汛期;夏季,,形成汛期5.内流河河水主要来源于哪里?。
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汛期主要在哪个季节?6.外流河河水来源于哪里?。
影响因素是什么?。
汛期在哪个季节?7.中国最大湖泊是哪个?湖8.最大淡水湖是哪个?湖9.最大内流河是那条?河 10.汛期最长河流是哪条?江11.结冰期最长河流是哪条?江 12.长度最长的河流是哪条?13.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哪条?14..为什么黄河比珠江流域面积大,水量却比珠江小得多?黄河主要流经气候区和气候区,流经区域降水。
珠江流经气候区,流经区域降水。
15.为什么塔里木河流域的人们“天旱盼高温”?16.京杭运河沟通了哪些水系?第三节中国的河流一.河湖概况:。
1.主要河流及流入的海洋:(1)①黑龙江②辽河③海河④黄河⑤淮河⑥长江⑦珠江⑧澜沧江,流入太平洋。
(2)⑨怒江⑩雅鲁藏布江,流入印度洋。
(3)⑾额尔齐斯河,流入北冰洋。
(4)内流河:⑿塔里木河(5)⒀京杭运河(6)湖泊:A.青海湖B.鄱阳湖2.河流的水文特征一般从哪些方面描述?汛期、结冰期、含沙量、水量、水位、流量、流速等。
3.南北方河流水文特征有什么不同?南方河流汛期长,北方河流汛期短。
南方河流无结冰期,北方河流有结冰期。
南方河流含沙量小,北方河流含沙量大。
4.北方河流为什么有两次汛期?春季,冰雪消融,形成汛期;夏季,夏季风带来降水,形成汛期。
5.内流河河水主要来源于哪里?高山冰雪融水。
2024中考地理专题练习专题19_中国的河流
专题19 中国的河流识图填空一、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1)①_________江①_________河①_________河①_________河①_________河①_________江①_________江①_________江,流入_________洋。
(2)①_________江①_________江,流入_________洋。
(3)①_________河,流入_________洋。
(4)内流河:①_________河(5)①_________运河(6)湖泊:A_________湖B_________湖二、长江:(1)起止点: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A_________山脉,注入B_________海,是我国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
(2)自西而东经过的地形区有_________高原、横断山区、_________盆地、_________平原。
(3)上、中、下游分界点:湖北省的a和江西省的b。
(4)主要支流:①雅砻江、①岷江、①_________江、①_________江、①_________江、①_________江、①_________江。
(5)湖泊:C_________湖、D_________湖。
(6)沿江主要城市:甲_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丁_________。
(7)水能资源:水能资源丰富,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开发利用部分占全国的一半,被称为“”。
水能资源集中分布在_________游河段,E_________水电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三、黄河:(1)起止点: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___________山脉,注入_________海,干流呈巨大的“_________”字形,是我国的第_________长河。
(2)上中下游划分城市:C___________D___________。
(3)冲击成的平原:E___________F___________。
地理易错题审题做题集锦 (1)
聚焦答题 重新审题 学会忘掉
__
阴影表示黑夜,此时是__月__日
列举西藏旅游需要携带的生活高,含氧量偏低,需要带氧气袋(瓶)、 抗缺氧药品(抗高原反应药品);(2分) 2、气压偏低,需要带高压锅等; (2分) 3、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需带防晒物品(如墨 镜、防晒霜、太阳伞等); (2分) 4、气温偏低,昼夜温差大,需要带防寒衣物; (2分) 5、生态环境脆弱,携带垃圾回收工具。 (2分) 6、干旱地区,缺水,带足饮用水等。 (2分)
南北温差大,由南向北气温 越来越低。
2、分析该规律形成的原因
南北跨纬度广,由南向北纬度 越来越高,气温越来越低。
东北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
例题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0° 60° 120° 180° 120° 60°
66.5
°
A B
23.5°
E C
D
当地理现象在南北方向 上发生变化时,首先考 虑纬度因素;
降水的描述: 降水的数量:多或少 降水的时间分配:变化大或小 季节变化
年际变化
降水的空间分布:大致递变或哪多哪少
甲
乙
山东年降水量分布图
影响气温的因素: 纬度因素
海陆分布因素
地形地势因素
洋流因素 气流因素
冰雪 影响降水的因素: 海陆分布因素
地形地势因素 洋流因素
读“东北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问题 1、东北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西北地区光热资源充足的原因?(3分)
1、西北地区海拔高,空气相对稀薄, 光照强 2、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晴天 多,光照时间长; 3、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气温高。
美国农业生产区域专门化的优点?P92(3分)
• 1、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 • 2、便于大规模机械化管理,集中 使用先进科技; • 3、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黄土旱塬的农林用地土壤水文特点
果园、玉米地、小麦地在季节性缺水的情况下会出现土 壤干层,这是土壤干化的结果。土壤干化是指土壤水分亏缺 程度的人另一种表现,一般出现在浅层,在深层时无明显表现。
在垂直方向上土壤所含的水分与降水的关系。通过对各 种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含水量垂直分布的分析,可以得 出结论,土壤水分变化较大时主要发生在浅层土壤,深层土 壤由于较深,受外界的影响不大,所以并未出现剧烈的变化, 一直比较平稳。
土壤浅层容易受各种外界环境的影响,如太阳的照射、风、 降水等都会对其产生影响,又因为植物的根主要集中在这一 层,所以浅层就成为水、热等各种能量交换的场所。需要注 意的是,200 m 以下的土层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小,这时的土 地利用方式就成为土壤中含水量多少的主要影响因素。 4 结论
土壤所含水的量的变化程度随土壤的深度逐渐减小。不 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就会使土壤有不同的水分消耗和水分给 予的性质。综合来看,苹果园的土壤水分条件较好。
本地区的农业结构之前以农田作物为主,现在转向以种 植经营苹果园为主,这是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从上述的 分析就可以看出。然而随着苹果林较为成熟之后,土壤的水 分储藏不够,就会使土壤干化严重,苹果林的经济价值和它 对环境的正面作用都会受到限制,这时就要采取合理的用水 结构调整,使土壤的水分维持在一定范围,从而实现经济与 生态的持久性发展。
首先要进行合适的样地选择,之后再对样地的土壤贮水 量、地区降水量等进行测定。 2.1 选择合适的样地 因为当地的苹果产业发展迅速,农作物 种植主要以苹果种植为主,所以果园样地选择苹果样地,在选 择合适的苹果园后,要在果园内进行定期的病虫害防治和杂草 清理。农田用地则以玉米地和小麦地为主,适时播种收获。 2.2 土壤中含水量的测定 应布设监测点,不同的样地分别 布设相同的监测点,一般设置 6 ~ 7 个监测点。监测仪器采 用中子仪,连续测定 210 d,每个月测定 2 次并记录相应的数 据以供分析研究。 2.3 测定降雨量 采用自动气象观测站(一般距离样地 50 m) 对降雨量时刻进行监测。 2.4 数 据 最 后 的 分 析 处 理 可 运 用 EXCEL、SPSS、 STATA、EVIEWS 等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在前期可以用 EXCEL 进行数据清洗、数据结构调整、复杂的新变量计算, 在后期呈现图表时,也可以用 EXCEL 制图。但样本数据过多 时,就要采用其他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分析,本次监测中样本 数量较少,可采用 EXCEL 进行数据处理。 3 结果分析
中国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
中国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中国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1、内流区和外流区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主要流入太平洋、怒江、雅鲁藏布江等流入印度洋,惟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是额尔齐斯河)。
内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塔里木河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与200MM等降水量线接近。
2、外流河水文特征差异及原因地区河流流量水位含沙量有无结冰期东北黑龙江、松花江水量丰富(流经湿润半湿润区)汛期较短(有春汛、夏汛)少(森林茂密)长(纬度高,位于寒温带、中温带)秦岭—淮河以北辽河、海河、黄河水量较小(流经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汛期短(雨季短)大(植被少,水土流失严重)短(位于暖温带)秦岭—淮河以南长江、珠江水量丰富(降水量大,流经湿润地区)汛期长(雨季长)小(流域内植被好)无(亚热带,冬季均温0°C以上)3、内流河水文特征③塔里木河:7~9月为汛期。
塔里木河、黑河的生态环境问题:下游河段来水量锐减,河道干涸段流,土地撂荒甚至严重沙化,生态环境恶化。
其原因是上游地区不断开垦土地,农业用水急增,加之温室效应,蒸发加强,导致下游河流水量减少甚至干涸。
4、我国主要的外流河水文特征比较长江:径流量大,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均较大,汛期较长(6---9月)以夏汛为主,无冰期。
分段分析:从源头到宜昌为上游:水流急,水能丰富;水量逐渐增大(沿途接纳支流),含沙量较小,河道较窄。
从宜昌到胡口为中游:流量大增,水流趋缓,含沙量增大,河道弯曲。
从胡口到入海口为下游:江阔水深黄河:分段分析:源口到河口镇为上游:水流急,水能丰富,水量逐渐增大,沿途有湟水、洮河等支流汇入,但流经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又有所减少,含沙量较小,在宁夏段有凌汛现象。
(初冬和早春)河口镇到旧孟津为中游:含沙量大(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支流众多,水量较大,但季节变化很大,水位会暴涨暴落)旧孟津到入海口为下游:地上河,无支流汇入,流域变窄,流速缓慢,在山东境内有凌汛现象。
黄土高原的形成
黄土高原的形成大约在八百万年以前,黄土高原地区是一片汪洋的湖泊,其西起青海日月山,东到河南洛阳,南至陕西秦岭,北到陕北长城,湖面辽阔,水如汪洋,面积有如今的六个渤海之大,可称其为黄土原湖。
在这巨大湖泊的西岸,是一片广阔的沙漠,南边和东边是一片荒芜的山,那时期,地球上的天气干燥而寒冷,到处吹着强劲的狂风,狂风吹起地上的沙土和尘粉,漫天飞扬的沙尘被吹落到黄土原湖湖泊,把湖水搅得十分浑浊。
慢慢的,沙尘沉到湖底,一点一点,一层一层的累积起来,天长日久,经过上千万年的积累,湖底的积尘日渐丰厚起来,积了几百米至上千米,由于这一地质时期十分寒冷,大陆上吹的是干寒的西北风,所以风沙尘粉多是由西北向东南运行,在尘粉的运行过程中,大的颗粒总是要先落下来,中小的和小的依次后落下来,落进了广袤的黄土原湖,这样在这湖泊的底部就形成了依西向东,泥土层由粗到细的格局,靠近西北部的地方,泥的颗粒较粗一些,靠近东南部的地方,泥土颗粒依次较细。
随着千万年的风吹,湖底的泥土愈来愈厚,在水面涌浪的感应力和重力作用下,泥沙颗粒排布也越来越紧密,这就为以后黄土的坚硬打下了基础。
当大暴雨的季节,强大的山洪又会带着山石和鹅卵石以及更粗大的沙粒奔向湖区,将这些石块粗沙平布在已积堆好的靠近湖边的粘土层上,而大暴雨过后,风沙尘粒又天长地久的落在湖中,将那些石块粗沙蒙盖好,靠近湖边的地区经常这样反复着,以至可以形成几层这样的泥层土、石层结构,这种运动大约持续了上千万年。
慢慢的,地球上的气候变得暖和起来,风暴渐渐的不那么强劲了,吹入湖中的泥灰也就越来越少了,天气的变暖,使湖边也就渐渐长起了青草植被,湖中也慢慢有了贝类等小生物,大约2000万年以前,这里便有了数量众多的生物,而且有了大象犀牛等热带动物,动物们常常在了湖边嬉戏,游玩进食,偶而间有些死去的动物在湖边被泥沙埋起来,继而变成了化石。
时间在推移,地球在变化,大约1500万年前的时候,这里的地貌发生很大的变化,从南印度洋推来的地球板块和欧亚大陆板块发生碰撞,以至把整个湖区慢慢的推升起来,湖的底部被抬高了,湖水便-渉而下,向东方的底洼地区涌去,流向东海。
青海东部黄土分布区山洪灾害成因、特点及防治措施
估规程f】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 0 . s. 04
采取 以排导 、拦挡并重 、生物措施为辅的综合治理方 案, 并做好泥石流灾害的监测工作 。
f 田浩,张盛生 ,白剐刚 ,等. 3 ] 青海省杂多县萨呼腾镇泥石流灾 害勘查报告吒l 西宁 : 青海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 08 20. § 5 T 5
青海科技
2 1 年第 5 01 期
青海东部黄土分布区 山 、\ 洪灾 , .害成因 、特 点及 防治措施 , r
贾 君
( 青海省环境地质勘查局 ,青海
摘
西宁
80 0) 10 7
要 :青海省东部是 黄土集 中分布 区,位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带 内,沟壑纵横 ,地形破碎 ,在强降水作用
有 泥石 流发 生 。
参考文献 :
该 地 区水 汽 主要来 源 于 印度 洋孟 加 拉 湾上 空 暖湿
气流。由于地形 和气候影响 ,夏季反射率较大 ,低谷
6 结 语
杂多县萨呼腾镇北 山泥石流发育密度大 ,沟谷纵 坡坡降大,泥石流灾 害的发生较为迅猛 ,危害大 ,应
…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Z 02-20 泥石流灾害防 D / 20 0 6 T 治工程勘查规范【. s 北京:中国 ] 标准出版社,20 . 06
32 突发 性 .
青海东部的山洪灾害往往 由暴雨形成 ,由于暴雨 强度大 ,加上特定的地质 、地貌等下垫面条件 ,导致 山洪来势 凶猛 。山区坡 陡谷深 、高程起伏大 ,产流
图 2 青海东部多年平均降水量等值线图
快 ,以黄土为主的山体易被 冲蚀 ,有利于滑坡 、崩塌 和 泥石 流的形 成 。
初中地理知识点之黄土高原泥沙
初中地理知识点之黄土高原泥沙初中地理知识点之黄土高原泥沙黄土高原地区的径流主要由暴洪水形成,区域差异明显。
黄河兰州以上地区多湖泊、沼泽,降雨强度小、历时长、范围广,形成的洪水洪峰小,涨落平缓,含沙量小。
兰州至河口镇区间两岸多为沙漠地带,无大的支流汇入,气候干旱,降雨量小,洪水过程更趋平缓;河口镇至花园口区间暴雨洪水频繁、洪峰高、含沙量大、历时短、陡涨陡落。
该区间有三大暴雨中心,相应形成河口镇至龙门、龙门至三门峡、三门峡至花园口三大洪水来源区,常常形成大洪水和特大洪水,危害极大,如1958年7月17日由三花区间干支流洪水遭遇形成的特大洪水,花园口站实测洪峰流量22300立方米/秒;窟野河1959年实测洪峰流量达14000立方米/秒,最大含沙量达1700千克/立方米。
黄河泥沙有四个主要特点:(1)含沙量高、输沙量大。
黄河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多年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实测最大含沙量911千克/立方米(1997年),均为大江大河之最。
河龙区间的皇甫川、孤山川和窟野河,洪水期含沙量常常超过1000千克/立方米;,实测含沙量达1700千克/立方米(窟野河);(2)地区分布不均。
黄河兰州以上面积占34%,来沙仅占9%;河口镇至三门峡区间面积占17%,来沙占90%。
特别是7.86万平方千米;的多沙粗沙区,来沙占65.2%;(3)年内分配集中,年际变化大。
黄河泥沙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汛期6~9月沙量占全年的.90%,尤其是7、8两个月来沙更为集中,占全年的71%。
黄河沙量的年际变化不均,泥沙往往集中在几个大沙年份,三门峡站最大年输沙量39.1亿吨1993年),是最小年输沙量3.75亿吨(2000年)的10.4倍;(4)泥沙主要来源于沟道。
据皇甫川、清涧河、洛河流域典型小流域研究结果,沟间地产沙占20%,沟谷地产沙占80%。
总结:主要由暴流沟谷冲刷疏松黄土所致。
黄土颗粒细小,质地疏松,具有直立性(制造窑洞所利用的性质)并含有碳酸钙,遇水容易溶解、崩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土高原的产生凌汛的水文
黄河的水文特征:因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所以黄河有明显的汛期和结冰期,且在夏季水位高,冬季有枯水期。
并且在下游河段,河流从低纬向高纬流,有凌汛现象,黄河流经我国的黄土高原区,森林覆盖率极低,含沙量大。
1、黄河上游的水文特征: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化水补给;
夏季水量较大,冬季水量少;河流含沙量较小;河流冬季结冰;初冬、初春季节宁夏段有凌汛。
2、黄河中游的水文特征:水源主要来自雨水补给;夏季水量较大,冬季水量少;夏季是河流的汛期;河流流经黄土高原区河流含沙量最大;河流冬季结冰。
3、黄河下游的水文特征:水源主要来自雨水补给;夏季水量较大,冬季水量少;河流含沙量较大;河流冬季结冰;初冬、初春季节山东段有凌汛。
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
世界长河之一,中国第二长河。
黄河北源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支脉查哈西拉
山南麓的扎曲,南源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西源发源于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
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
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每年都会生产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黄河中游就是从内蒙古的河口镇到河南旧孟津,也就是黄土高原地段。
其水文特征是含沙量大,冬季结冰有凌汛,水位季节变化大,水量较小,水流急,水能丰富。
一条河流的水文特征是该流域地形气候植被土壤共同影响的结果,该段属半干旱半湿润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夏季多暴雨,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缺乏,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所以含沙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大。
因降水少冬季气温在零度以下所以水量少,冬季结冰有凌汛,该段在高原上穿行,从第二阶梯流向第三阶梯水流急,水能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