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2课 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 》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必修1《影响价格的因素》教学设计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学设计高中政治必修1《影响价格的因素》教学设计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政治必修1《影响价格的因素》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学设计篇1【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评述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理解商品本身价格变动及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的影响;识记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含义;掌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理解商品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分析商品价格变动如何影响消费者需求及生产经营的实际生活能力。
能辩证地看待商品供求与商品价格的关系,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抽象思维方法揭示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即价值规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探讨价格变动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培养学生科学消费、合理消费的意识。
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激发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提高竞争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难点:需求弹性问题五、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归纳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PPT展示两幅漫画。
同学们都知道90年代香港的四大天王是谁吗?学生活动:自由回答。
教师活动:乐坛的四大天王是郭富城、黎明、刘德华、张学友。
目前,食品界也评出了四位身价很高的商品,同学们了解吗?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教师活动:它们是蒜你狠、逗你玩、姜你军、猪你涨。
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是谁把这四种食品推到了这个位置呢?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发言。
教师点评:价格变动的影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经营。
[设计意图]激趣设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导入时应尽可能激发学生兴趣。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教学案第一单元第二课多变价格第一框影响价格因素
备课札记第二课多变的价钱第一框影响价钱的要素一、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概括影响商品价钱的要素,理解价值决订价钱、社会必需劳动时间决订价值量以及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明确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2、能力目标:经过察看和剖析现实生活现象,提升剖析、概括以及透过现象看实质的能力,既而培育剖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和参加经济生活的能力。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建立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培育学生尊敬他人劳动、热爱劳动的精神,经过对经济现象的察看和剖析,让学生建立起对党和国家现行政策的理解和支持,并踊跃地察看和剖析问题,提升学生参加经济生活的能力。
二、教课要点与难点1、教课要点:供求影响价钱,价值决订价钱2、教课难点:价值决订价钱三、教课过程:【引入新课】:(课件展现)玫瑰花的价钱;1、相同的玫瑰花,价钱为何不一样?有哪些要素使玫瑰花价钱发生变动?2、你还可以举出其余价钱变化的例子吗?3、这些要素是如何影响价钱的?今日我们就来商讨一下商品价钱改动的原由。
设计企图:以情境导入,有益于调换思想,激发兴趣,为学习本框打下基础。
【推动新课】研究点1、一、供求影响价钱(课件展现课本P11研究活动4个镜头),我们经过它们来思虑一下是什么在影响着价钱的变化。
(学生思虑,回答)备课札记总结:时间、天气、地区、生产等,甚至宗教崇奉、风俗等文化要素会惹起价钱的颠簸。
天气、时间影响地区、生产价钱宗教崇奉、风俗发问:这些要素如何对价钱够成影响?(学生回答)总结:各样要素对商品价钱的影响,是经过改变该商品的供应或许需求来实现的。
结论:供求是影响价钱的直接要素一辆一般自行车的价钱,一辆小汽车的价钱,并且即便自行车再供不该求,其价钱也不会高过小汽车,即便小汽车供过于求,其价钱也不会低于自行车呢?商品的价钱除了遇到供求的影响外,是否是有某种要素在决定着商品的价钱呢?请同学们迅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找出是什么在决定着商品的价钱既不可以无穷上升,也不可以无穷下跌?(学生回答:价值决订价钱)。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部编版精品教案《影响价格的因素》》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1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贯彻生本教育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与升华。
2发挥小组探究合作模式,通过将逻辑思维与数学思维有机结合的方法来突破重难点。
二、【教材分析】《影响价格的因素》是《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的内容,主要分二目:一是从学生日常生活实例引出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进而引出这些因素主要是通过改变供求关系来实现的;二是揭示价格波动的决定因素是价值量,继而了解商品的价值量的决定以及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最后归纳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日常经济生活中价格变动的原因并可做基本分析。
本框既是对前一课内容“多彩的消费”的进一步探讨,又为学习后面内容提供基础经济知识,在本单元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的基本含义。
2理解价格变动的因素、价格与价值关系、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价值规律表现形式。
(二)能力目标通过影响商品价格因素的分析,增强学生解释经济现象的能力;通过生活中不同商品价格的变化的分析,学习价值理论,增强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购买是比较经济划算的,从而可以提高其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精神。
2.通过学习劳动价值论,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劳动创造价值的观念和竞争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供求、价值、价格之间的关系,价值规律。
2难点: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五、【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情境探究法、小组合作法、展示点评法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境导入,目标清晰)通过“来自生活的报道”我们会发现在商品服务市场上,商品的价格也会有时高、有时低,价格的变动让我们的生活跌宕起伏,那么,到底是什么在影响着价格的变化呢,引起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呢?请同学们结合日常生活中的6个镜头探究一下吧!(二)讲授新课(合作探究、重点点拨)1.供求影响价格【合作探究一】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六组镜头。
高中政治必修1《影响价格的因素》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必修1《影响价格的因素》教学设计高中政治必修1《影响价格的因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影响商品价格的常见的具体因素懂得常见的具体因素影响商品价格的渠道或途径理解商品供给与需求的变化对商品价格的影响理解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的关系理解商品价值量的决定懂得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与商品价值量之间的关系知道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了解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二)能力目标:理解不同层次的因素如何影响商品价格的认识能力透过经济现象认识“价值决定价格”的能力(三)情感目标: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价格的变动,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自主性通过学习劳动价值论,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劳动创造价值的观念。
教学重点: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教学难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和价值量的关系教学方法:分析讨论法、小组探究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经常会去购买各种各样的商品,有没有注意过这两种情况,一是同一种商品在不同时间段内价格不一样例如冬季的西瓜和夏季的西瓜;二是不同的商品即使在同一时间段内,价格也不一样?例如自行车和汽车也就是说,价格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产生多种多样的变化,有时高,有时低,为什么?到底是什么在影响着价格的变化?讲授新课:一、供求影响价格播放视频资料《大葱价格上涨的背后》思考:是什么因素在影响着大葱价格的变化?学生:天气、生产条件思考:那这些具体的因素是直接还是间接影响了大葱的价格?学生:间接思考:那么这些具体的因素是通过什方式和途径影响到大葱的价格的?(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学生:通过改变供求关系影响商品的价格结论:1、影响商品价格的具体因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宗教信仰、习俗2、这些具体因素是通过改变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的思考:那供求关系又是怎样引起价格的变化呢?(引导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供不应求商品短缺买者竞争,价格上涨物以稀为贵卖方市场供过于求商品过剩卖者竞争,价格下降货多不值钱买方市场二、价值决定价格过渡:商品的价格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但是我们有没有发现,即使大葱再供不应求,价格再上涨,有没有比手机还贵?即使手机价格再下降,会不会比大葱更便宜?是什么因素导致价格不能无限的上涨也不能无限下降呢?(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学生:商品的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分析:也就是说不同的商品价格不同,首先是因为他们所包含的价值量不同。
高三政治:1.2.1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第一单元第2课第1框影响价格的因素教学设计一.课前系统编辑本段回目录教学内容《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
其主要内容为决定和影响价格的因素以及价值规律。
该内容为本课的重点难点集中的部分。
学生分析学生对价格变动有一定认识和兴趣,主要的难度在于“价值决定价格”比较抽象,对价值规律的理解也有一定困难。
设计思想本着知识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坚持理论了解实际的教学原则,采用由浅入深的讨论和探究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价格与供求关系、价值量的关系,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了解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思维方法。
过程有方法:以教师讲解为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劳动价值论,形成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光荣的观念。
重点难点重点:供求决定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难点:供求决定价格;价值决定价格。
二.课堂系统编辑本段回目录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1.展示学生熟悉的价格变化与差异现象。
2.引导学生思考影响价格的最直接因素。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板书)探究导致价格发生变化的诸多因素讲授新课 1.供求影响价格(板书)(1)是什么?(2)如何?(重点)展示不同类商品价格变化的趋势(蔬菜与房屋)在供求关系的背后,还有一个因素会从根本上左右商品的价格,它是什么?2.价值决定价格(板书)引导学生解决:价值从何而来?价值量如何确定?(教师讲解为主)如何才能缩短劳动时间,从而降低价值量?展示《变动着的市场价格》,提问:为什么价格表现出来的是曲线?受什么因素的影响?总的来看,上下波动的价格与价值有巨大的背离吗?三.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板书)探究为什么同样是供不应求,两种商品价格有巨大差异的原因。
学生阅读《专家点评》。
学生阅读《相关链接》。
学生读图回答问题。
解释:价格既不能无限上涨,也不能无限下跌。
突破重点难点,帮助学生了解“买方市场”“卖方市场”。
高一政治教案《影响价格的因素》教学设计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一)指导思想:新课程构建了一个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具有普及性、和发展性的课程体系,为教学设计提供了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本教学设计以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能力为出发点,把学情放在首位,即要把基本要求和特殊要求结合起来,把班级授课和差异教学结合起来,把教师、学生、教材、社会四个要素有机整合。
(二)理论依据:以人为本是新课改的根本理论,它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服务。
(三)设计特色:“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是本设计的主要特色,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现代现实经济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构建和谐课堂。
二、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一)本节课主要内容及要求《影响价格的因素》是高一《思想政治》“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的内容。
这一课主要讲述引起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掌握供求关系对价格变动的影响,以及价格与价值的关系,理解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本课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要力求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帮助下,使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
教材内容共分为两目,第一目,供求影响价格;第二目,价值决定价格。
第一目主要把握三个层面的问题:①市场上的商品的价格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②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都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给或需求来实现的;③供过于求,商品价格就升高;供不应求,商品价格就降低。
第二目主要从四方面来理解:①价格由价值决定,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②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③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之间的关系;④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含义;影响价格的因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劳动生产率的含义;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及表现形式。
理解:供求关系对价格变动的影响;商品价值与价格的关系;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高中政治必修一影响价格的因素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一影响价格的因素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掌握价格与供求之间的相互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价格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消费的影响。
2.难点:价格与供求之间的相互关系,价格变动对生产、消费的具体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近年来房价走势图,引导学生思考:房价上涨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初步感受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2.新课讲解(1)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介绍供求关系的基本概念,分析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的规律。
(2)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讲解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如价格上涨时生产者增加产量,价格下跌时生产者减少产量。
引导学生分析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具体影响。
(3)价格变动对消费的影响分析价格变动对消费的影响,如价格上涨时消费者减少购买,价格下跌时消费者增加购买。
引导学生关注价格变动对消费的具体影响。
3.案例分析以我国近年来猪肉价格波动为例,让学生分析猪肉价格波动的原因及对生产、消费的影响。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课堂讨论(1)讨论题目:如何降低房价?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降低房价的措施,并说明理由。
(2)讨论题目:如何看待价格上涨对消费者的影响?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价格上涨对消费者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
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消费的影响。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课后作业1.结合本节课所学,分析我国近年来房价上涨的原因及对生产、消费的影响。
2.思考:在价格变动时,生产者和消费者应如何应对?五、教学反思1.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价格与供求之间的相互关系。
高中政治一《经济生活》第1单元第2课 2.1 影响价格的因素 教案
2。
1影响价格的因素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理解供求影响价格,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劳动时间的关系.运用有关知识解释生活中某些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同时启示学生在经济活动中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自主性,提高学习劳动价值论,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和劳动创造价值的观念。
教学重点: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
教学难点: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等价交换。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法教学手段: 投影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旧知巩固:投影问题,学生背诵,组内互查,教师抽查背诵或默写。
1。
信用卡的含义、功能2.什么是外汇?什么叫汇率?3.汇率升高与降低的几种情形及其影响。
导入新课:走进商场超市,浏览购物网站,我们会发现不同的商品价格不同,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同一种商品的价格也会存在差异,是什么决定了它们各自的价格?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价格的变动?价格的变动有没有规律可循?价格的变动又会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哪些影响?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先来看第一框题:影响价格的因素。
投影出示本课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
1.理解并掌握供求与价格、价值与价格的关系.(重点)2。
理解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分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于商品生产者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3。
了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让学生拿出下发的导学案,带着“自主学习"中的问题,阅读教材,找出问题的答案。
进行新课:投影材料,学生探究材料一:下雨了,露天菜场上的蔬菜降价销售;苹果遭雹灾减产,价格远远高于往年。
材料二:发生禽流感期间,鸡肉的价格一跌再跌。
材料三:秋冬换季时,皮衣能卖上好价钱,在夏季往往打折销售;同一种西瓜,刚上市时每千克能卖到几元钱,大量上市后不足一元。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第二课《第一节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
1
(三)点拨释疑
1 价值决定价格
3 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劳
动生产率无关 。不管社会劳动生产率怎样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
量不变。 商品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
4 使用价值的数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使用价值的数量与社会劳
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都成正比关系。
(3) 商品价值量、价值总量、使用价值量与两种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
图示如下:
2
3.等价交换的理解
(1)等价交换的含义:价格与价值相符(货币出现之前等价交换表现为双方商品价值量相
等)
(2)等价交换如何实现---在动态中实现:从单个交换过程看,价格与价值并不一致;但从
长期交换过程来看,商品平均价格与本身的价值仍然是一致的,说明商品交换仍遵循等价交
2.市场上的名牌产品,一般来说,价格都比较高,根本原因是:( C )
A.名牌产品质量好,使用价值大
B.名牌产品可以满足人们高层次的需要
C.生产名牌产品耗费的劳动量大
D.生产名牌产品的劳动生产率低
3.作为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价格优势,就要努力:( D )
A.提高商品的价值量
B.注重市场信息,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
1 价值量、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
高一政治教案 影响价格的因素9篇
高一政治教案影响价格的因素9篇影响价格的因素 1★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的基本含义。
2、理解价格变动的影响、价格与价值关系、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价值规律表现形式。
3、运用有关知识解释生活中某些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寻找并解释生活中某些处于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商品、服务。
(二)能力目标1、懂得价格的不断变动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是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表现。
2、知道价格的变动不是任意的,是围绕价值变动的,市场交易的本质和核心是等价交换。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日常经济生活的自主性和独立精神,尊重他人劳动、平等待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供求、价值、价格之间的关系,价值规律。
★教学难点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设置的镜头一至四,并回忆生活中商品价格变动情况,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商品的价格是不是固定不变的?为什么?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回忆生活活动,得出商品价格是经常变动的结论,思考讨论它为什么变动,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二)进行新课一、影响价格的因素1、供求影响价格教师点评: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文化、生活习俗等,都可以引起价格变动。
因为这些因素的变化,往往会引起某种商品供应量或者需求量的变化,也就是改变供求关系,从而引起商品价格变化。
供求关系是怎样引起价格变化的呢?(1)、各种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状况来实现的。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讨论后发言。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并进行点评。
(2)、商品供不应求,买者争相抢购,价格上涨,形成卖方市场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卖方市场含义。
(3)、商品供过于求,卖者争相出售,价格下降,形成买方市场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买方市场含义。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题1.2.1《影响价格的因素》教学设计
1.介绍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通过案例讲解,让学生理解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的原理。同时,分析不同市场结构中供求关系的表现,如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等。
2.阐述价值规律对价格的影响。解释价值规律的含义,以及价值规律在价格形成中的作用。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价值规律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体现。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影响价格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包括供求关系、价值决定、货币因素和国家政策等方面。
2.难点:
(1)理解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具体影响,以及在不同市场结构中供求关系的表现;
(2)掌握价值规律在价格形成中的作用,以及价值规律在实际经济生活中的体现;
(3)分析货币因素和国家政策对价格的影响,理解宏观经济政策对价格调控的原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价格影响因素的思考。首先,我会向学生展示一组图片,包括春节期间的火车票、电商平台的促销活动、猪肉价格的波动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价格变动背后的原因。接着,我会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样的商品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价格会有所不同?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哪些?”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2.学生在分析实际问题时,可能存在思路不清晰、逻辑性不强的情况,教师需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原理进行深入剖析,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主动探究中掌握知识。
4.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鼓励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通过小组讨论、课堂互动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表达、沟通、协作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2.1影响价格的因素》教学设计
《2.1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学设计【教学依据】[教材分析]本框题内容是必修1《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
本框题主要有两目,其中包括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
这是近年来高考中高频出现的考点之一。
[学情分析]高三的学生已经具有相当的比较、鉴别、归纳、发散等方面的思维能力,物价和现实生活联系也比较密切。
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大多数学生对物价有自己的认识。
但对于影响价格的因素,学生了解还不系统。
引导学生学习影响价格的因素,是这节课的重要任务。
对其中的知识能熟练解决函数图表题。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价格、价值和供求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影响价格的因素。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2、理解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
(二)能力目标:学会运用影响价格的因素的有关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经济现象。
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比较鉴别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国家的一些大政方针的,培养国民意识。
[教学方法]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讨论自主学习后存在的疑难问题,最后交流学习成果,进行更正和点评。
[教学构思]一、引入新课(约5分钟)播放图片蒜你狠、棉价带动蘑菇价、棉花掌(棉里藏针)、油你涨、糖高宗、豆你玩、玉米疯、辣翻天、姜你军。
导入进入本课课题:影响价格的因素。
二、展示学习目标:1、识记价格、价值和供求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影响价格的因素。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2、理解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
3、学会运用影响价格的因素的有关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经济现象。
三、自主学习(约7分钟)一、请从课本中找到答案并用下划线划出来。
1、什么是替代品和互补品?2、影响价格的因素?3、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有什么关系?二、完成以下选择题:1、、(2011高考广东卷24)图7描述的是某品牌奶粉的需求曲线由D1左移到D2。
高中政治《影响价格的因素》教学设计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课前让学生调查东乡县河滩镇集市上某种具体商品价格的变化情况,并对变化原因与小商户实行咨询讨论,以此为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影响价格的因素,重在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
2、注重课堂教学贴近生活。
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实际的经济生活经历为基础,擅长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直观、形象的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本课中,我将教材知识与学生关心的东乡县河滩镇特色商品花椒的价格变化紧密联系起来,以便学生能够有效理解本课知识,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经济学知识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一)本课教材地位:本课教学内容《影响价格的因素》是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的第一框题。
它承接第一课的研究对象:商品与货币,同时又开启之后的教研内容:价格变动的影响和消费。
简言之,本框教学内容在本单元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单元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更是高考考查的核心考点。
(二)本课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水平目标:(1)识记:影响价格的因素;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2)理解:供求如何影响价格?价值为什么决定价格?价值量为什么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非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为什么个别劳动时间只有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生产者才能处于有利地位?价值量(或价值总量)与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为什么有相对应的正反比关系?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为什么与等价交换不冲突?(3)培养学生分析探究问题、归纳得出结论的水平,提升参与经济生活的水平。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教材中的信息和学生已有的经济生活经验,通过课件中的探究活动和相关高考真题讲练,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使用。
2024-2025年高中政治第1单元生活与消费1.2.1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价格解决实际问题。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价格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4. 应用题:
(1)如果市场上某商品的供应量增加,而需求量减少,请预测该商品价格的变化趋势。
答案:该商品的价格可能下跌。因为供应量增加导致供过于求,而需求量减少进一步加剧了供过于求的局面,从而使价格下跌。
(2)如果政府对某商品实施税收优惠政策,请分析该商品价格的可能变动。
答案:该商品的价格可能下降。因为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了生产该商品的成本,使得商品的价格更具竞争力,从而可能导致价格下降。
2024-2025年高中政治 第1单元 生活与消费 1.2.1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高中政治第1单元《生活与消费》1.2.1节《影响价格的因素》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一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4年9月15日
4.教学时数:45分钟
二、核心素养目标
1. 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分析生活中的消费现象,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掌握影响价格的因素,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价格变动的现象,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3. 通过对价格因素的探讨,增强学生的经济素养,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8. 请论述政策调控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经济生活第二课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识记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理解供求影响价格,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劳动时间的关系。
运用有关知识解释生活中某些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同时启示学生在经济活动中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自主性,提高学习劳动价值论,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和劳动创造价值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三、教学难点: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四、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法五、教学手段:多媒体六、教学课时: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投影问题,学生背诵,组内互查,教师抽查背诵或默写。
1.信用卡的含义、功能2.什么是外汇?什么叫汇率?3.汇率升高与降低的几种情形及其影响。
(二)导入新课:走进商场超市,浏览购物网站,我们会发现不同的商品价格不同,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同一种商品的价格也会存在差异,是什么决定了它们各自的价格?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价格的变动?价格的变动有没有规律可循?价格的变动又会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哪些影响?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先来看第一框题:影响价格的因素。
投影出示本课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
1.理解并掌握供求与价格、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重点)2.理解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分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于商品生产者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3.了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让学生拿出下发的导学案,带着“自主学习”中的问题,阅读教材,找出问题的答案。
(三)新课:投影材料,学生探究材料一:下雨了,露天菜场上的蔬菜降价销售;苹果遭雹灾减产,价格远远高于往年。
材料二:发生禽流感期间,鸡肉的价格一跌再跌。
材料三:秋冬换季时,皮衣能卖上好价钱,在夏季往往打折销售;同一种西瓜,刚上市时每千克能卖到几元钱,大量上市后不足一元。
材料四:羽绒服在东北卖得火爆,在海南降价也少有人买。
材料五: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减产石油,导致世界性油价上涨。
材料六:我国一些地区遭遇自然灾害,相关生活用品价格上涨,在政府强有力的措施下,价格很快稳定下来。
(1)什么因素导致了价格的变动和差异?(2)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学生讨论作答略。
教师借助图表引导学生分析:因素现象供求影响师归纳总结: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通过影响商品的供给与需求,从而影响到商品价格的变化。
具体地说,供求关系的变化是如何影响商品的价格的?投影材料,学生探究(教材P12上面的两幅图)思考:(1)在上面两幅图片中,属于日常生活中的什么现象?(2)两种现象中的供求关系如何?价格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学生思考回答略。
教师进行总结归纳:1.供给减少,需求增加,导致商品短缺,购买者争相购买,销售者趁机提价(此时的市场中是卖方主导),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满足自身需要(价格上涨),出现“物以稀为贵”现象。
2.供给增加,需求减少,导致商品过剩,销售者竞相出售,销售者持币待购(此时的市场中是买方主导),卖方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处理过剩的商品(价格下跌),出现“货多不值钱”现象。
过渡:供求关系的变化引起商品价格的涨跌,那么是否可以认为商品的价格会无限的上涨或者跌落呢?如果不是,原因又何在?学生思考回答略。
师:价格这个概念是在前面货币的基本职能中出现的,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个概念,以及与价值的关系。
学生回忆作答略。
师:通过回忆,我们对于价格的变化因素应该这样看待: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价格变动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但是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决定因素、根本原因)。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过渡: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也就是说价值是由劳动形成的,而劳动量的多少又是有劳动时间来衡量,劳动时间的多少决定了商品价值的大小,但是由于条件的不同,同一商品的生产者所用的劳动时间不同,究竟用谁的时间呢?如果用各自的时间,结果会是什么?学生讨论作答略。
师:总结归纳,商品的价值量不能由生产商品的个别拉动时间决定,只能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又是什么样的时间呢?学生看书。
投影展示进行强调。
师:个别劳动时间不能决定商品的价值量,是否意味着个别劳动时间是没有意义的呢?学生思考回答。
投影材料,问题探究:现有甲、乙、丙、丁等布匹生产商,同样生产一匹布,甲用时8小时,乙用时13小时,丙用时9小时,而市场上绝大多数用时10小时,丁由于是手工,用时20小时。
1.能否由甲、乙、丙、丁或任何一个生产商来确定一匹布的价格,为什么?2.现在假设一匹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10小时,那么甲、乙、丙、丁生产一匹布的价值量应是多少?3.请进一步分析各生产商的情况,如果你是该厂厂长,你有何打算?学生思考作答略。
投影归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每个商品生产者无论用高于还是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的商品,都只能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
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盈利)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竞争处于不利地位 ( 或不亏不盈)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是商品生产者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
师:过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这要求商品生产者要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那么什么是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之间究竟存在哪些关系?投影材料,问题探究:多年前,手机还是奢侈品,拥有一部大哥大,是身份的象征。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工信部部长苗圩在通信展暨ICT中国·2016高层论坛开幕式上致辞时提及,截止今年7月,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3.04亿户,其中4G用户总数达到6.46亿户。
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品。
思考:手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学生思考作答略。
师归纳总结:1.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者的生产效率,通常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
2.劳动生产率有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之分。
3.如果某种商品的生产者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会导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是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
投影图表,引导学生分析价值量、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时间之间的关系。
在完成上表的基础上,形成关系图:师过渡:价值决定价格,价格要与价值相符,但是价格又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出现波动,忽高忽低的价格,怎么来解释价格与价值相符呢?难道说价值也是忽高忽低的?学生思考。
师:这里面涉及到价值规律的内容与表现形式的问题,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1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师:同学们觉得难以理解的问题,其实主要是等价交换,那么等价交换究竟指的是什么意思呢?投影展示,简单强调(借助教材中的图示):(1)等价交换是商品经济的一个重要原则。
所谓等价,就是交换双方的商品的价值量相等。
(2)实行等价交换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实行等价交换,才能维护各个生产者、消费者的利益,才能形成平等的竞争环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从而促进经济健康地发展。
(3)货币出现后,商品和商品就不直接交换了,而是以货币为媒介:商品——货币——商品,每次交换都是商品与货币直接交换。
商品的价值量用货币来表现就是价格。
因此,商品和商品之间的等价交换,在货币出现后就变成了商品交换时价格与价值相符。
(4)等价交换是在动态中实现的。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供求与价格的双向制约而导致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从某一点静止地看,价格与价值不完全一致是经常的,完全一致则是偶然的。
但是从长远看,从整个商品交换发展过程看,价格高于价值的部分与价格低于价值的部分是可以抵消的,价格和价值是相符的。
等价交换的原则并不是体现在每一次具体的买和卖关系当中,而是从一定时期、从社会的总体来看买和卖的关系时,才体现着等价交换的原则。
可见等价交换的原则是在动态中实现的。
(5)等价交换原则要求商品价格既要反映商品价值,又要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
(6)不能以特殊现象否定此原则,一些文物、名画、珍贵邮票等价格严重背离其原来的价值,原因在于这些东西价格上涨不会促使这些商品扩大生产,增加供应量,不能反过来抑制价格上涨。
课堂总结(网络构建)课堂作业:基础题:1.同样是做帽子,江苏南通富美服饰有限公司因为在帽子中加入文化元素、科技元素、时尚元素,帽子的价格尽管远高于普通的帽子却仍很热销。
这说明()①科技元素带来商品附加值的提高②价值越大价格越高③创新劳动可以提高商品的价值量④功能越多价格越高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解析] ③错误,因为题中在帽子中加入文化元素、科技元素、时尚元素,并不是创新劳动,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④错误,价值决定价格,而不是功能越多价格越高。
故选A。
2.小时候的“味道”是不少人难以抹去的记忆。
老王在郊区租地原生态种植“老口味”胡萝卜,由于味道纯正受到广泛欢迎。
和一般胡萝卜相比,“老口味”胡萝卜虽然产量低了30%,但市场售价高了1倍。
“老口味”胡萝卜受到了广泛欢迎是因为其()①绿色环保②适销对路③质优价廉④产出量小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解析] “老口味”胡萝卜属于绿色有机食品,满足了人们对原生态农产品的消费需求,①②当选。
由材料可知“老口味”胡萝卜虽然“质优”,但价格较高,③排除。
“老口味”胡萝卜受到广泛欢迎,不是因为其产出量小,而是因为其“味道纯正”,④排除。
故选A。
3.2016年10月13日,瑞典学院将201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美国歌手鲍勃·迪伦。
获奖后,其代表作《歌词:1962~2001》的价格一路飙升。
这主要是因为()A.物价上涨推动该书价格上升B.该书价格由市场需求决定C.需求增加影响该书价格D.该书的文学价值无法估量[解析] A不合题意,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而不是物价上涨推动该书价格上升。
B错误,价格由价值决定,而不是由市场需求决定。
D不合题意,题中影响商品价格的是供求,而不是价值。
4.新商品的价值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从原材料中转移过来的旧价值,另一部分是劳动者劳动过程中创造的新价值。
若2016年某品牌手机的总价值为1200元,其中600元是原材料价值的转移,2017年生产该手机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17年该手机的总价值为() A.1200元B.1100元C.1000元D.960元[解析] 若2016年某品牌手机的总价值为1200元,其中600元是原材料价值的转移,则2016年一部手机的价值即劳动者劳动过程中创造的新价值是1200-600=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