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2课 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 》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经济生活第二课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识记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理解供求影响价格,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劳动时间的关系。运用有关知识解释生活中某些商品价格变动
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同时启示学生在经济活动中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自主性,提高学习劳动价值论,形成劳动光
荣、劳动伟大和劳动创造价值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
三、教学难点: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
四、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
六、教学课时: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投影问题,学生背诵,组内互查,教师抽查背诵或默写。
1.信用卡的含义、功能
2.什么是外汇?什么叫汇率?
3.汇率升高与降低的几种情形及其影响。
(二)导入新课:
走进商场超市,浏览购物网站,我们会发现不同的商品价格不同,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同一种商品的价格也会存在差异,是什么决定了它们各自的价格?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价格的变动?价格的变动有没有规律可循?价格的变动又会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哪些影响?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第二课,多变的价格。先来看第一框题:影响价格的因素。
投影出示本课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
1.理解并掌握供求与价格、价值与价格的关系。(重点)
2.理解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分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于商品生产者的重要意义。(重点、难点)
3.了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让学生拿出下发的导学案,带着“自主学习”中的问题,阅读教材,找出问题的答案。
(三)新课:
投影材料,学生探究
材料一:下雨了,露天菜场上的蔬菜降价销售;苹果遭雹灾减产,价格远远高于往年。
材料二:发生禽流感期间,鸡肉的价格一跌再跌。
材料三:秋冬换季时,皮衣能卖上好价钱,在夏季往往打折销售;同一种西瓜,刚上市时每千克能卖到几元钱,大量上市后不足一元。
材料四:羽绒服在东北卖得火爆,在海南降价也少有人买。
材料五: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减产石油,导致世界性油价上涨。
材料六:我国一些地区遭遇自然灾害,相关生活用品价格上涨,在政府强有力的措施下,价格很快稳定下来。
(1)什么因素导致了价格的变动和差异?
(2)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
学生讨论作答略。
教师借助图表引导学生分析:
因素现象供求影响
师归纳总结: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通过影响商品的供给与需求,从而影响到商品价格的变化。具体地说,供求关系的变化是如何影响商品的价格的?
投影材料,学生探究(教材P12上面的两幅图)
思考:(1)在上面两幅图片中,属于日常生活中的什么现象?
(2)两种现象中的供求关系如何?价格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学生思考回答略。
教师进行总结归纳:
1.供给减少,需求增加,导致商品短缺,购买者争相购买,销售者趁机提价(此时的市场中是卖方主导),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满足自身需要(价格上涨),出现“物以稀为贵”现象。
2.供给增加,需求减少,导致商品过剩,销售者竞相出售,销售者持币待购(此时的市场中是买方主导),卖方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处理过剩的商品(价格下跌),出现“货多不值钱”现象。
过渡:供求关系的变化引起商品价格的涨跌,那么是否可以认为商品的价格会无限的上涨或者跌落呢?如果不是,原因又何在?
学生思考回答略。
师:价格这个概念是在前面货币的基本职能中出现的,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个概念,以及与价值的关系。
学生回忆作答略。
师:通过回忆,我们对于价格的变化因素应该这样看待: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变动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但是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决定因素、根本原因)。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过渡: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也就是说价值是由劳动形成的,而劳动量的多少又是有劳动时间来衡量,劳动时间的多少决定了商品价值的大小,但是由于条件的不同,同一商品的生产者所用的劳动时间不同,究竟用谁的时间呢?如果用各自的时间,结果会是什么?
学生讨论作答略。
师:总结归纳,商品的价值量不能由生产商品的个别拉动时间决定,只能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又是什么样的时间呢?
学生看书。投影展示进行强调。
师:个别劳动时间不能决定商品的价值量,是否意味着个别劳动时间是没有意义的呢?
学生思考回答。
投影材料,问题探究:
现有甲、乙、丙、丁等布匹生产商,同样生产一匹布,甲用时8小时,乙用时13小时,丙用时9小时,而市场上绝大多数用时10小时,丁由于是手工,用时20小时。
1.能否由甲、乙、丙、丁或任何一个生产商来确定一匹布的价格,为什么?
2.现在假设一匹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10小时,那么甲、乙、丙、丁生产一匹布的价值量应是多少?
3.请进一步分析各生产商的情况,如果你是该厂厂长,你有何打算?
学生思考作答略。投影归纳: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每个商品生产者无论用高于还是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的商品,都只能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
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盈利)
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竞争处于不利地位 ( 或不亏不盈)
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是商品生产者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
师:过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这要求商品生产者要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那么什么是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之间究竟存在哪些关系?
投影材料,问题探究:
多年前,手机还是奢侈品,拥有一部大哥大,是身份的象征。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工信部部长苗圩在通信展暨ICT中国·2016高层论坛开幕式上致辞时提及,截止今年7月,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3.04亿户,其中4G用户总数达到6.46亿户。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品。
思考:手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学生思考作答略。
师归纳总结:
1.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者的生产效率,通常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
2.劳动生产率有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之分。
3.如果某种商品的生产者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会导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是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
投影图表,引导学生分析价值量、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时间之间的关系。
在完成上表的基础上,形成关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