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敖德萨阶梯》的符号学意义和蒙太奇运用

合集下载

敖德萨阶梯名词解释

敖德萨阶梯名词解释

敖德萨阶梯名词解释敖德萨阶梯是指一种特殊的上楼梯方式,以敖德萨 (Odessa)城市的特殊地理、历史和建筑风格为背景。

这种阶梯是由由11级水平台组成的巨大楼梯状结构,连接着城市下部和上部两个不同的地理区域,起到交通和社交的桥梁作用。

敖德萨阶梯的设计灵感来源于罗马大剧院的特征,构思于19世纪末。

整个阶梯约有192个台阶,呈半圆形,宽阔平坦,风景优美。

由于位于城市山坡上,敖德萨阶梯使人们能够轻松地到达上部的城市高地,而无需乘坐交通工具。

除了提供便利的交通功能外,敖德萨阶梯还成为城市文化和旅游的重要景点。

在阶梯两侧,有各种商店、咖啡馆、艺术吧、露天市场等,营造出独特的浪漫氛围。

这里也是艺术家、摄影师和游客们的创作圣地,经常举行各种艺术展览和文化活动。

敖德萨阶梯还有几个重要的名词解释值得注意:1. 剧院广场 (Theatre Square):位于敖德萨阶梯的下方,是一个开阔的广场,与阶梯形成了有机地结合。

广场上有一座壮观的喀秋莎剧院,它是阶梯文化区的中心。

2. 文化区 (Cultural area):敖德萨阶梯及其周边的区域,以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艺术活动而闻名。

这里有很多博物馆、剧院、画廊和文艺复兴式的建筑,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3. 乌克兰歌剧院 (Ukrainian Opera and Ballet Theater):位于敖德萨阶梯旁边,是乌克兰最重要的歌剧院之一。

这座建筑物以其华丽的装饰和优秀的演出而闻名。

总之,敖德萨阶梯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城市交通枢纽,还是乌克兰文化和建筑的象征。

它为游客和居民们提供了一个迷人的场所,可以欣赏城市美景、艺术展览和时尚购物。

这个特殊的地标给敖德萨这座城市增添了独特的魅力,成为国内外游客游览的必到之处。

浅谈蒙太奇艺术手法的运用

浅谈蒙太奇艺术手法的运用

中外电影发展史院系:外国语学院专业:英语学号:2007105006姓名:赵娜1.列举至少三位本课提到的著名电影导演及其代表作品查理〃卓别林《大独裁者》《摩登时代》谢尔盖〃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号》弗兰克〃卡普拉《一夜风流》奥逊〃威尔斯《公民凯恩》阿伦〃雷乃《广岛之恋》2.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你对蒙太奇的认识和理解神奇的视觉重组——从《战舰波将金号》浅谈蒙太奇艺术手法的运用我是个很喜欢看电影的人,但对电影却一直是个之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门外汉,对于电影作品的理解总是停留在表层,非常羡慕那些可以把影片内涵讲得头头是道的高手。

通过一个学期中外电影发展史的学习,了解到很多大师的作品、电影从无到有、从无声到有声的过程,也学到一些鉴赏影片的方法,收获颇丰。

对于以前经常提到的蒙太奇手法,我将以一部《战舰波将金号》为例,从理论和作品上浅谈一下我对蒙太奇的认识和理解。

蒙太奇最先由路易〃德吕克借用到电影中来,到现在以成为世界通用的电影专门术语,是指电影创作过程中处理时间和空间的艺术手法。

所谓蒙太奇,就是依照情节的发展,和观众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序,把一个个镜头合乎逻辑地、有节奏地连接起来,使观众得到一个明确、生动的印象或感觉,从而使他们正确地了解一个时间的发展的一种技法。

蒙太奇的产生有其心理学的基础,蒙太奇思维是以人的视知觉和听知觉形式为基础的创造性思维。

人类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式之一,是分割地、跳跃地看或想。

电影中的蒙太奇则重视了人类在现实环境中感知客观事物的内心过程,电影把不同景别组合在一起的蒙太奇结构方式,其实正遵循了人们观察事物的普通习惯。

蒙太奇不仅按照观察事物的习惯顺序来组合镜头,它还有另一种形态,即把各种不同的镜头加以配合和对比,从而产生出更深一层的意图。

蒙太奇利用人们大脑中视觉幻想的组合,架设前后镜头画面之间、沟通画面联系的心理桥梁,通过引起回忆和启迪想象,诱导观众对蒙太奇结构实现从分析到综合、从部分到整体的艺术思维。

象征蒙太奇的电影

象征蒙太奇的电影

象征蒙太奇的电影【篇一:象征蒙太奇的电影】最善于运用的,爱森斯坦绝对占一席之地。

爱森斯坦50年的探索之路绝非坦途。

《罢工》(1925年)画面剪辑得机械生涩,显示出“杂耍蒙太奇”这一受杂技、马戏启发的理论具有的负面影响;《十月》(1926年)、《旧与新》(1929年),又因杂耍蒙太奇与理性蒙太奇手法的双重作用,生搬隐喻、图解概念,表现出内在的强制性,也体现出爱导创作上的内在矛盾。

而《战舰波将金号》(1925年)显然是蒙太奇学派的一部经典之作。

爱导在这部表现俄国1905年战舰士兵起义的影片里,运用了对比、夸张、隐喻、象征等一系列蒙太奇手法,表达情感、强化冲突、渲染气氛,将影像语言叙述得出神入化、几近完美。

其中石狮子的睡、蹲、站三个特写镜头的蒙太奇,象征着沉睡猛醒乃至抗争,文学语言运用的象征隐喻在此得以延续,令电影史家们津津乐道。

片中最为出彩的当推“奥德萨阶梯”段落。

拍摄士兵从奥德萨阶梯走下来镇压群众,用一个长镜头拍下来实际上仅需一分多钟,然而,爱森斯坦却用了160多个镜头,穿插许多特写,使影片长达8分钟。

这种重新整合、放大时空的艺术实践,强化了影片的冲击力和感染力。

这是一部艺术蒙太奇的经典段落,在电影史上被不断地引为佳例,奉为圭臬。

善于运用蒙太奇的大师还有很多,例如希区柯克等,不胜枚举。

【篇二:象征蒙太奇的电影】几种常用的电影蒙太奇手法解析散文吧>>> 几种常用的电影蒙太奇手法解析蒙太奇,法语montage的音译,原是建筑学上的术语,有构成、组装的含义。

借用到电影、电视理论中来,有剪辑、组合、连接的意思。

电影蒙太奇方法,就是把两个或者多个元素合成一个具有全新内容的方法。

著名的蒙太奇大师,苏联的电影理论家兼导演艾森斯坦曾经在其著作中提到:汉字中的“口”和“犬”组成“吠”,要知道,这就是蒙太奇——“口”和“犬”都是名词,各自有独立的含义,但是,当把它们组合到一起的时候便发生了质的变化,成了动词。

外国电影理论

外国电影理论

****外国电影理论总结****经典电影理论部分(一).法国印象派——先锋派电影思潮1.法国印象派——先锋派电影思潮(德)抽象电影抽象电影(法)纯电影(法)印象派电影(法)先锋派电影达达主义电影超现实主义电影法国20年代(1917——1928)的这场艺术运动的前期和后期有明显的不同。

前期的理论探索和艺术实践主要集中于对光的认识;而1925年以后,则倾向于抽象化。

所以将1925年以前的法国电影艺术运动称为“印象派”,而将1925年以后的法国学派成为先锋派。

不过,印象派电影一般被视为先锋派电影的前奏,甚至有人干脆把它归入先锋派,视为该运动的第一阶段。

20年代的先锋派电影运动是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一次电影运动。

【名词解释:先锋派电影】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叙说故事、而主要对默片纯视觉形式的美学形态和表现功能进行各具风格的实验和探索的影片。

这种影片一般由创作者独立拍摄,大多为短片。

拍片活动开始于20世纪10年代末,于20年代进入鼎盛时期,在有声电影发明后,先锋电影趋于衰微,代之而起的是在拍片方式和艺术主张上大同小异的实验电影。

20年代的先锋派电影活动的中心是德国和法国;然而,以“复兴法国电影”为起点的这场先锋艺术运动,几乎从一开始就超越了民族电影的命题,而成为对电影艺术的表现潜能的多方面的论证。

其兴起的原因有二:一是好莱坞电影占领了欧洲的电影市场,使欧洲电影艺术上停止不前,桃祷 阆蜓现兀 馐沟门分薜?u>电影艺术家产生了振兴民族电影的愿望;9世纪末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发展,先锋派电影便应运而生了。

其主要流派包括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构成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立体主义、印象主义等。

他们的艺术主张是:①.反对商业电影,否定电影的大众化性质,使之成为供少数人玩赏、无功利目的的艺术品;②.搬用现代派文艺的各种主张和手法,并创造了诸如纯电影、绝对电影等术语,反映了逃避现实的抽象化、潜意识化倾向;具体的说可归结为四点:①.反对叙事,将情节纠葛和性格刻画列为电影的“敌对元素”,要求以抽象和空洞的抒情作为影片的全部内容,主张“非情节化”、“非戏剧化”;②.鼓吹通过联想的绝对自由达到“电影诗”的境界,排斥任何真实、任何理性的含义;③.描写梦幻的世界,即一个充满了潜意识活动的非理性世界;④.万物有灵论,把表现物放在比表现人更重要的位置上,排斥含义和逻辑。

敖德萨阶梯

敖德萨阶梯

全景)阶梯口。

乱跑的人群。

广场上的警察,哥萨克骑兵。

(中景)军队从与孩子一同死去的母亲身旁走过。

(全景)阶梯的拐弯处。

乱跑的人群。

(中景)在阶梯上乱跑的人群。

(中景)栅栏。

一个老人在尸体旁边。

人们从栅栏里滚出来。

(中景)在柱子附近的群众。

被杀死的人们。

其中有一个老太婆。

(特写)起枪齐射。

(中景)在柱子附近的群众。

倒在柱子旁边的人们。

(中景)军队的行列。

(脚)(中景)一个妇女推着婴儿车。

人们从车旁走过。

在短短六分钟的屠杀段落里,爱森斯坦足足用了一百五十多个镜头(每个镜头平均不到三秒),反复在屠杀者与被屠杀者之间进行切换,在此过程中,爱森斯坦还画龙点睛设计了一个婴儿车沿阶梯缓缓滑落的场面,为观众平添了一种忧虑、紧张和恐惧,这一手法后来被无数导演模仿。

敖德萨阶梯其实并不长,但是爱森斯坦将不同方位、不同视点、不同景致的镜头反复组接扩大了阶梯的空间,敖德萨阶梯显得又高又长,这种空间的变形渲染了沙皇军队的残暴,给观众留下了无法湮灭的深刻印象。

《战舰波将金号》中的“敖德萨阶梯”长度不到7分钟,但有镜头140多个。

最长的十秒多,短的只有半秒。

运用了大量的延时剪辑,还有动作的重复剪辑,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本段落如果只用长镜头的话,会非常乏味。

如果一直是长镜头,节奏上很难有变化,观众也会看烦。

这个片段里,爱森斯坦成功的运用了杂耍蒙太奇手法,突出了沙皇军警屠杀包括老弱妇孺在内的和平居民的血腥暴行。

开头的指挥插入,估计是爱森斯坦常用的,在一个段落里插入与剧情无关的画面,蒙太奇效果。

最后的特写,与下面出现的相同的一个镜头,实际上是同时发生,估计半秒都不到。

但电影这里,插入了13秒的其他镜头。

这样,这个表情的时间就被延长了。

观众在这种节奏下,也不会发觉剪辑的存在。

下面的一组镜头全是延时剪辑的运用。

母亲抱孩子的这个连贯动作,插入了其他镜头。

下面一段的剪辑在制造悬念高潮。

反复交叉着向相反方向走的军队和逃跑的人(向下),抱小孩的母亲和还有一群人(向上)。

论蒙太奇的运用给我们带来的视觉艺术

论蒙太奇的运用给我们带来的视觉艺术

论蒙太奇的运用给我们带来的视觉艺术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2011级戏剧影视文学专业20110511566 石延娟摘要:随着蒙太奇的出现,在电影中因为蒙太奇手法的运用给我们带来了更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冲突!接下来我将通过几组电影中不同蒙太奇手法运用的图片来更近一步的给介绍蒙太奇手法的运用给我们带来的视觉艺术以及视觉上的享受。

关键字:蒙太奇及功能、敖德萨阶梯、杂耍蒙太奇、交叉蒙太奇引言:随着更多电影的发展,影片中的蒙太奇手法也是多样,多样的蒙太奇手法给我们视觉上的享受和冲击,使电影更加扣人心弦!蒙太奇:(法语:Montage)是音译的外来语,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

经常用于三种艺术领域,可解释为有意涵的时空人为地拼贴剪辑手法。

最早被延伸到电影艺术中,后来逐渐在视觉艺术等衍生领域被广为运用。

通过镜头、场面、段落的分切与组接,对素材进行选择和取舍,以使表现内容主次分明,达到高度的概括和集中。

引导观众的注意力,激发观众的联想。

每个镜头虽然只表现一定的内容,但组接一定顺序的镜头,能够规范和引导观众的情绪和心理,启迪观众思考。

创造独特的影视时间和空间。

每个镜头都是对现实时空的记录,经过剪辑,实现对时空的再造,形成独特的影视时空。

上面这几幅图片出自1925年,苏联电影大师谢尔盖·爱森斯坦执导了经典影片《战舰波将金号》(The Battleship Potemkin)。

影片中“敖德萨阶梯大屠杀”成为电影史上最经典的片段之一,“敖德萨阶梯”因这部影片而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阶梯。

这个片段里,爱森斯坦成功的运用了杂耍蒙太奇手法,突出了沙皇军警屠杀包括老弱妇孺在内的和平居民的血腥暴行,带给人们无限的视觉上的冲击!在短短六分钟的屠杀段落里,爱森斯坦足足用了一百五十多个镜头(每个镜头平均不到三秒),反复在屠杀者与被屠杀者之间进行切换,在此过程中,爱森斯坦还画龙点睛设计了一个婴儿车沿阶梯缓缓滑落的场面,在视觉感受上为观众平添了一种忧虑、紧张和恐惧,这一手法后来被无数导演模仿。

浅谈蒙太奇艺术手法的运用.doc

浅谈蒙太奇艺术手法的运用.doc

中外电影发展史院系:外国语学院专业:英语学号:06姓名:赵娜1.列举至少三位本课提到的著名电影导演及其代表作品查理·卓别林《大独裁者》《摩登时代》谢尔盖·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号》弗兰克·卡普拉《一夜风流》奥逊·威尔斯《公民凯恩》阿伦·雷乃《广岛之恋》2.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你对蒙太奇的认识和理解神奇的视觉重组——从《战舰波将金号》浅谈蒙太奇艺术手法的运用我是个很喜欢看电影的人,但对电影却一直是个之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门外汉,对于电影作品的理解总是停留在表层,非常羡慕那些可以把影片内涵讲得头头是道的高手。

通过一个学期中外电影发展史的学习,了解到很多大师的作品、电影从无到有、从无声到有声的过程,也学到一些鉴赏影片的方法,收获颇丰。

对于以前经常提到的蒙太奇手法,我将以一部《战舰波将金号》为例,从理论和作品上浅谈一下我对蒙太奇的认识和理解。

蒙太奇最先由路易·德吕克借用到电影中来,到现在以成为世界通用的电影专门术语,是指电影创作过程中处理时间和空间的艺术手法。

所谓蒙太奇,就是依照情节的发展,和观众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序,把一个个镜头合乎逻辑地、有节奏地连接起来,使观众得到一个明确、生动的印象或感觉,从而使他们正确地了解一个时间的发展的一种技法。

蒙太奇的产生有其心理学的基础,蒙太奇思维是以人的视知觉和听知觉形式为基础的创造性思维。

人类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式之一,是分割地、跳跃地看或想。

电影中的蒙太奇则重视了人类在现实环境中感知客观事物的内心过程,电影把不同景别组合在一起的蒙太奇结构方式,其实正遵循了人们观察事物的普通习惯。

蒙太奇不仅按照观察事物的习惯顺序来组合镜头,它还有另一种形态,即把各种不同的镜头加以配合和对比,从而产生出更深一层的意图。

蒙太奇利用人们大脑中视觉幻想的组合,架设前后镜头画面之间、沟通画面联系的心理桥梁,通过引起回忆和启迪想象,诱导观众对蒙太奇结构实现从分析到综合、从部分到整体的艺术思维。

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考研真题

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考研真题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考研真题以下资料由才思学员整理在影视艺术中,根据内容的需要,摄影机的运动节律,更多地兼有双重根据,影片《苔丝》就有这样的典型例证。

新婚之夜,苔丝将自己不幸失身的经历告诉给安吉尔,将维系自己终身幸福的信从门缝塞进了安吉尔的小屋。

当苔丝接受安吉尔的爱抚,满心以为安吉尔的挚爱是因为安吉尔已经原谅自己而表现出的体贴时,竟发现那信仍在原处。

此时,导演用一个快速的“甩镜头”的节奏——视点从安吉尔小屋门缝起而急速地摇至站在门石后方的苔丝的面部——喜悦忽转茫然,再而痛楚。

摄影机的快速节奏是以苔丝情感的骤变为依据的——信的仍旧存在,意味着苔丝幸福的可能毁灭;镜头视点运动节律却是编导在带领观众进行观察时获取的——晴天霹雳般的变化,使苔丝的追求变得茫然而无力。

整个运动过程使观众不仅看清了人物的外貌细部,并从相应强度的运动节律中体验到了人物的内心情变,也感受到了编导情绪的激越。

这种表现人物(编导)情感情绪多种内涵的效能,使同一时空内艺术语言的饱和密度和容量大大提高了,观众籍此媒介的刺激而拓展自己的想象能力,产生出强烈的感染效应。

这种感染效应从人的心理机制来看,符合人的认识事物的基本要求。

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往往以能够亲自体验感受为快,而摄影机运动恰恰满足了观众的这种基本要求。

4、蒙太奇节奏表现人物一定情感情绪强度的蒙太奇节奏,在纵向上是为一组一定长度的镜头所进行的量的积累、对比和组合;在横向上则为一组不同景别的镜头所进行的量的积累、对比和组合。

不同景别、长度的镜头,各自的及两者之间的各种配合、对抗、协调、积累的种种形式,直接决定着蒙太奇节奏的强度层次——人的相应情感情绪的强度层次。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敖德萨阶梯”是由32个画面组接而成的蒙太奇句子,其中90%以上的镜头长度时值仅为1秒钟左右。

快速的蒙太奇镜头转换构成的节奏强度,有效地揭示了作品的深刻内涵,随着镜头转换密度的不断增大,情绪也变得越来越激愤,越来越强烈。

电影符号学中的结构主义语言学

电影符号学中的结构主义语言学

电影符号学中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作者:王天齐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7年第10期[摘要]电影符号学问世于1964年法国学者麦茨发表的《电影:语言还是言语》,发表后对西方电影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使西方电影理论快速进入到现代电影理论时期。

符号学是一门学科而结构主义是一种方法,结构主义所涉及的范围远不止符号学,同时符号学研究也可以不采用结构主义方法。

二者虽然性质不同但在外延上常常可以交叉起来,可以说电影符号学在当代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结构主义运动的实绩和赫赫声势。

最早的结构主义源自于语言学,索绪尔是结构主义语言学鼻祖,和皮尔士是符号学的创始人,所以无论是符号学还是结构主义,都需要追溯到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

直到现在,依旧有众多学者坚持电影具有约定性的符号系统,必然有规律可循,电影研究应当成为一门科学,而结构主义语言学就是其研究的工具。

研究电影符号学需要先理清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从基础的结构主义中引出符号学的概念意义。

[关键词]结构主义语言学符号系统中图分类号:TM8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0-0280-011.结构主义对于电影分析中符号学意义电影是镜头,情节,声音,三个形式的组合。

结构主义就是将其拆分开来,基于语言学的角度,拆解电影元素后进行关联分析。

结构主义是固定的,成系统的。

实际上更倾向于一种方法论的运用,把这些电影元素规划成相对应的电影符号,加以分析理解,让电影成为一种如自然科学般结果理论大过其他成就因素的学科。

一般在电影文化中,都会使用到结构主义观点,首先需要把其中的分支元素理清楚,例如声音的响度,频率,镜头的长短,冷暖色调,叙述故事的方式情节的复合逻辑顺序等等,所有能感受到的全部罗列出来,然后分开进行剖析,最后针对导演个人,乃至到观众来说,适合于社会,能够拥有永恒命题意义的结果,就代表着结构主义的运用。

结构主义给电影分析所带来的,是具有多角度的,电影是艺术作品,每一个镜头画面针对不同人群,都会有不同的结构意义。

关于蒙太奇的三个试验

关于蒙太奇的三个试验

关于蒙太奇的三个试验:蒙太奇作为电影创作的一种基本理论,在电影诞生不久,就已经使用。

早期的英国布莱顿学派、美国的埃德温·鲍特都在拍摄中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开始了对蒙太奇的探索。

然而,将蒙太奇提升到理论程度的却是苏联的蒙太奇学派。

以爱森斯坦、库里肖夫、普多夫金为首的苏联蒙太奇学派通过试验逐渐确定了蒙太奇创造时空的电影特性。

敖德萨阶梯实验、库里肖夫实验、创造性地理学实验是电影史验证蒙太奇功能的三大著名实验。

1. 敖德萨阶梯试验(全景)阶梯口。

乱跑的人群。

广场上的警察,哥萨克骑兵。

(中景)军队从与孩子一同死去的母亲身旁走过。

(全景)阶梯的拐弯处。

乱跑的人群。

(中景)在阶梯上乱跑的人群。

(中景)栅栏。

一个老人在尸体旁边。

人们从栅栏里滚出来。

(中景)在柱子附近的群众。

被杀死的人们。

其中有一个老太婆。

(特写)断起枪齐射。

(中景)在柱子附近的群众。

倒在柱子旁边的人们。

(中景)军队的行列。

(脚)(中景)一个妇女推着婴儿车。

人们从车旁走过。

………………………………………..敖德萨阶梯是爱森斯坦电影《战舰波将金号》的著名片段,短短六分钟的屠杀段落里,爱森斯坦足足用了一百五十多个镜头。

镜头反复在屠杀者和被屠杀者之间进行切换。

通过不同方位、不同角度、不同景别的拍摄一方面扩大了空间,另一方面通过蒙太奇剪辑表达了沙皇军队的残忍与冷酷无情。

这一试验证明了蒙太奇具有扩展空间与传情表意的功能。

2. 库里肖夫试验库里肖夫从某一部影片中选取了苏联著名演员莫兹尤辛的几个没有任何表情的特写镜头,然后把这些完全相同的特写与其它影片的小片断连接成三个组合。

第一个组合是莫兹尤辛的特写后面紧接着一张桌上摆了一盘汤的镜头。

第二个组合是使莫兹尤辛的镜头与一个棺材里面躺着一个女尸的镜头紧紧相连。

第三个组合是这个特写后面紧接着一个小女孩在玩着一个滑稽的玩具狗熊。

三者给观众的印象截然不同:观众因为莫兹尤辛看着那盘在桌上没喝的汤时,表现出沉思的心情;因为莫兹尤辛看着女尸那幅沉重悲伤的面孔而异常激动;他们赞赏莫兹尤辛在观察女孩玩耍时的那种轻松愉快的微笑。

中外电影史

中外电影史

1、电影眼睛派:“电影眼睛”——是苏联纪录电影导演吉加﹒维尔托夫于二十年代初提出,在创作中付诸实践的理论,即“电影眼睛派”。

他提出电影机应该像人的眼睛一样客观地记录生活实景,主张电影工作者手持摄像机“出其不意地捕捉生活”,反对传统的叙事方式,反对使用剧本、演员表演、、摄影棚拍摄等。

2、敖德萨阶梯:来自于电影蒙太奇的杰作,前苏联电影《战舰波将金号》,帝俄军队在敖德萨屠杀平民,使用了高超的剪接手法,突出了在阶梯上的屠杀场面。

创造了影片的情绪,形成影片视觉感官冲击力,扩大影片的空间效果,造成影片的延时表现。

这个精采的镜头,成为了蒙太奇的经典之作,称为“敖德萨阶梯。

3、德国表现主义电影:以影片罗伯特.维内的《卡里加里博士》为标志的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诞生,从1919年—1924年大致经历了5年的时间。

这一电影美学流派受到先锋主义文艺运动的影响在绘画、文学、戏剧、音乐及建筑艺术中相继出现,形成了一场文艺运动。

强调作品的直觉感受和主观创造,不求复制现实、对理性不感兴趣,他们崇尚原始艺术的非实在的、装饰性的美,并以浓重的色彩、强烈的明暗对比创造出一种极端的纯精神世界,致使超现实倾向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4、罗生门:《罗生门》是日本20年代黑泽明导演的代表作,《罗生门》明显地展示了黑泽明的主题兴趣和独特的电影观念。

他完全运用纯电影化的手法揭示了真理的相对性和主观性。

影片在展示事件的叙事时空中运用了多种摄像机的布局、多种视听风格,创造了一部绚丽多彩的电影艺术杰作。

黑泽明在《罗生门》的叙事时空中,还以不同的风格形式去塑造人物,突出人物的心理状态。

5、法国“新浪潮”电影:“新浪潮”电影从1958年—1962年大致经历了5年,是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三次电影运动。

他们与“优质电影”完全不同的制作方法:靠很少的经费,靠选择非职业演员,靠以导演个人风格为主的制片方式,大量的采用实景拍摄,靠非情节化、非故事化、打破了以冲突律为基础的戏剧观念,影片制作周期短等。

敖德萨阶梯——精选推荐

敖德萨阶梯——精选推荐

敖德萨阶梯片段盘点《战舰波将金号》是电影史上的经典电影,而敖德萨片段又在该部电影起着决定性的意义,可称为经典中的经典。

曾经留传着一个传说,爱森斯坦站在阶梯上面的公爵纪念碑旁边,吐出了一个樱桃核,当这个樱桃核顺着这个阶梯滚下去的时候,便产生这场戏的意图。

毕竟只是一个传说,一溜溜的台阶激发了导演的创作激情,传达出了顺着台阶往下“飞”的群众的惊恐。

据说在拍摄当中,人群顺着阶梯往下冲,两千多只脚踏着台阶往下飞跑,第一次可以。

第二次——群众们就不那么带劲了,第三次——可谓是懒洋洋的了。

这时,从高台上闪亮的话筒发出喊叫,喊叫声压住踏步声和皮靴与草鞋的沙沙声,爱森斯坦扯开嗓子以教训人的口吻喊:“普罗柯赛克,能不能再加把劲?”群众突然间愣住了:“难道从这个该死的台阶上什么都能看得见吗?难道导演的那双百般巨人的眼睛,能够盯住每一个奔跑的人吗?难道他认识每一个人的模样吗?”这时,群众便又以一股疯狂劲头,往下冲,于是坚信,什么也逃不过这位导演的眼睛。

而事实上,导演在话筒上喊出的是偶然知道的一个参与者的名字。

导演说这是“拿破仑”手法。

了解了敖德萨阶梯拍摄的擦边故事之后,我们来细致的分析里面的镜头。

导演在群众中抓取典型的特写镜头,混乱奔跑的全景镜头向观众展现了一份激情。

敖德萨阶梯屠杀表现图片 1的第一个镜头是一个女人痛苦的前后摇晃,一个失去双腿的男人跑出画面,很多人沿着阶梯往下跑,无腿的男人也双手拄着迅速的往下跳跃,又是一个坐着的女人匆忙起来斜着往阶梯下跑去,这个时候一个全景镜头,以公爵纪念碑为前景,一排举着枪杆冲着手无寸铁的群众的军队,一个大全景群众从敖德萨阶梯上飞奔下来(图片 1),图片1为第一个大全景,在此,导演的聪明的一点就是画面下边的截取,使我们看不出阶梯的限度。

紧接着一个全景,截取部分奔跑着的群众,仍然是看不见阶梯的最低处。

一个枯瘦的双腿跪倒在阶梯上,又一个男人朝镜头扑来,闪过一个双腿斜向右边画面的镜头,一个男人朝右边躺下了,挡住了孩子,有一个男人在孩子后面朝左边倒下了,孩子蹲在了两个男人之间,惊恐的呆住了。

南开19春学期(1709、1803、1809、1903)《电视编辑》在线作业-1答案

南开19春学期(1709、1803、1809、1903)《电视编辑》在线作业-1答案

南开19春学期(1709、1803、1809、1903)《电视编辑》在线作业-14、B一、单选题共20题,40分1、下列关于蒙太奇的说法有误的是()A蒙太奇有叙事蒙太奇和表现蒙太奇这两种基本的表现形式,其中叙事蒙太奇重在“写意”,而表现蒙太奇主要功能是“写实”。

B蒙太奇既是影视独特的形象思维方式,也是影视作品的基本结构手段及镜头分切和组接的全部技巧。

C蒙太奇是影视艺术的语言手段。

蒙太奇作为一种独特的影视语言,包括画面语言和声音语言。

D影视是在空间里展现的时间艺术和在时间中连续的空间艺术。

【南开大学】答案:?2、()是广播电视、电影制作高质量录音或拾取音乐节目最常用的声电转换设备。

A铝带式话筒B电容式话筒C动圈式话筒D通话式话筒【南开大学】答案:?3、被世界公认为是电影诞生日的日期是()。

A1895年12 月28日B1905年12 月28日C1900年10 月30日D1895年10 月30日【南开大学】答案:?4、《一个国家的诞生》是()的成名作。

他最伟大的贡献在于确立了段落在电影叙事中的地位。

A杰姆斯威廉逊B格里菲斯C阿尔伯特史密斯D爱森斯坦【南开大学】答案:?5、叠化是典型()的特技,它通过前后两个镜头在重叠中转换,给人以时间转换的感觉。

A压缩时间B延长时间C停滞时间D实时时间【南开大学】答案:?6、下列不属于声画组合方式的是()。

A声画统一B声画同轨C声画对立D声画并行【南开大学】答案:?7、目前,非线性编辑是主要的电视编辑工具和方法。

非线性编辑以()记录为载体。

A盘基B时码C刻度尺D磁带【南开大学】答案:?8、屏幕上运动着的主体在上下两个画面的连接中要保持设定方向的连续性,体现出画面剪辑匹配原则中的()。

A动作匹配B位置匹配C景别匹配D影调匹配【南开大学】答案:?9、对电影本性的不同理解就是的()区别。

A时间和空间B画面和声音C表现和再现D剪辑和摄影【南开大学】答案:?10、所谓()是指剪辑点前后的两个镜头有明显的动感。

蒙太奇理论下现实主义的美学

蒙太奇理论下现实主义的美学

蒙太奇理论下现实主义的美学作者:王馨凰来源:《戏剧之家》2017年第08期【摘要】在蒙太奇理论的视域下,影片《战舰波将金号》在70分钟的时长中用1346个镜头来表达爱森斯坦的思想。

在连接镜头的过程中,不仅体现他对于蒙太奇的探索和追求,而且让观众看到的是一个充满革命英雄主义和民族精神的电影;从艺术成就来看,蒙太奇不仅是镜头剪辑的纽带,而且用美学的方式塑造了新的空间感和时间感,创造出新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爱森斯坦;敖德萨阶梯;蒙太奇;现实主义美学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8-0136-01一、蒙太奇的探索与追求纵观电影的发展史,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在其中具有一定的地位。

其中《战舰波将金号》是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其中“敖德萨阶梯”可以说最为著名。

(一)蒙太奇产生的空间感。

“敖德萨阶梯”作为一个大屠杀场景,坚定强烈的节奏感为影片高潮增添了不少的色彩,同时强烈的视觉形象也加强了电影自身的时间感和悬念感。

例如一个片段:1.从下拍摄的敖德萨阶梯的全景,扩大的空间,更好地展现了民众四散逃跑的场面。

2.镜头摇、移的运用,使逃跑更加有节奏感。

3.另一方面表现沙皇军队的步伐整齐和皮靴、刺枪的特写,与群众凌乱的逃跑产生很大的对比感。

(二)具有强烈节奏感的杂耍蒙太奇。

经典的“敖德萨阶梯”中表现出了杂耍蒙太奇手法,为这一段的影像赋予更深的使命感。

例如:先是炮台和船的全景,散乱的头发以及敲十字架的动作,军官脸的特写,手摸军刀,这一切看似无关联的东西联系在一起凸显出节奏感。

另外,用快速的镜头切换来推动故事的发展,使这一段影像带有了浓厚的神话色彩,同时也表现出了旧体制下宗教问题的黑暗,在此,杂耍蒙太奇手法的运用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影像美学被赋予的意义。

看似简单的影像被导演赋予不同的意义,用富有诗意的剪辑处理,以及富有想象力的运用,同时将影像作为感情和影片思想的隐喻。

在“死者的控诉”这段影像里,有一段与前后节奏不同的影像:大海像死一般的沉静,海面上的雾霭中船只隐约滑行,黑色的舰船划过灰色的雾气,隐约可见的鸥鸟在空中翱翔。

《敖德萨阶梯》蒙太奇语言

《敖德萨阶梯》蒙太奇语言

《敖德萨阶梯》蒙太奇语言
《敖德萨阶梯》是一部蒙太奇语言的电影作品,展现了战争时期敖德萨市的残酷景象。

导演通过精心剪辑和拼接不同片段,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呈现了战争的恐怖与人性的悲剧。

影片以敖德萨市为背景,描绘了二战期间苏联红军与纳粹德军之间的残酷战斗。

影片以蒙太奇手法展示了战争给这座城市带来的破坏和痛苦,以及人们面临的种种困境和抉择。

片中,观众将看到被摧毁的建筑、火焰中的烟花、战斗中的士兵和民众,以及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诸多改变。

电影通过剪辑不同的场景和情景,呈现了敖德萨市内外的混乱景象,象征着战争所带来的无序和混乱。

在这部电影中,导演通过混合真实镜头和虚构场景,传达了对战争的反思和对人性的思考。

片中的人物形象鲜明,他们面临着生死抉择、伤痛和分离,以及对战争和暴力的质疑和反叛。

《敖德萨阶梯》是一部充满悲剧色彩的电影作品,通过蒙太奇语言的运用,展示了战争对城市和人民的摧残,向观众展现出战争的真实面貌。

这部电影不仅是对战争的警示,更是对人性的思考和呼唤。

敖德萨阶梯 笔记

敖德萨阶梯 笔记

敖德萨阶梯
转折“突然……”
1.一个女人的黑发占据整个画面———寓意黑暗突然降临
2.黑发女人退离镜头,尖叫----------悬念
3.没有下肢的人滚下阶梯----------害怕什么,悬念加强
4.镜头转到人群的后面,远远地俯拍----------人们惊慌失措,朝下逃亡-
5.镜头前出现一座铜像,士兵--------悬念的答案
冲突性蒙太奇:
6.尸体纵向躺在阶梯上(构图上的交叉性冲突)
7.士兵向抱小孩的妇女射击(平面构图上的冲突)
8.惊慌逃窜的人群,士兵整齐的步伐:对比性冲突
9.寻找孩子的母亲逆向跑去:冲突
充分利用阶梯,以阶梯为五线谱。

书写加速蒙太奇的旋律,把影片推向高潮。

强调镜头组合之间的刺激性,强化观众的心里参与,创造激情,用银幕上的激情点燃观众心头的激情。

如母亲托举孩子拾级而上:
在方向上互逆:邪恶势力居于顶端造成压迫感
在形态和大小上:一方形单影只,一方黑压压一片
在速度和态势上:士兵稍快,冰冷,僵硬,压倒一切,母子相对缓慢,悲痛欲绝
当双方距离逼近时:母子身影被士兵的阴影笼罩,暗示一切即将被吞噬
强弱对比鲜明:当母子倒在枪声之后,观众被激发起来的义愤之情
已经接近顶点。

婴儿车沿阶梯滚下去,新的紧张高度(铁面无私),进一步强化观众的情绪
节奏加快,镜头简介到只有一个个特写的链接
三个石狮子:沉睡-----苏醒-----腾起,隐喻人民起来革命了(理性蒙太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敖德萨阶梯》的符号学意义和蒙太奇运用
作者:陈俊霖
来源:《戏剧之家》2017年第02期
【摘要】导演需要通过符号学的运用,向观众传递更多的信息;同时符号学也能帮助观众更清楚、更深刻理解导演的观念和意图。

【关键词】《敖德萨阶梯》;符号学;蒙太奇
中图分类号:J9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136-01
皮尔斯的符号学理论将符号分为三部分:再现体、对象和释符。

在《敖德萨阶梯》中,当我们看到有军队赶来镇压无辜群众的时候,我们马上就能知道是沙俄的军队,而不会想成是中国的军队,因为不管是影片的字幕,还是士兵的长相和穿着,它们都是再现体、对象和释符的结合,都具有符号的功能,这些符号特征已经向我们提供了判断依据。

同时,当我们看到沙俄军队无情地开枪射击手无寸铁的民众时,我们对这种野蛮行径不足为奇,因为提起那个时期的沙俄军队,残暴就是它们的代名词,这也是符号功能的体现。

索绪尔认为,Sign=Signifier+Signified,即符号的意义产生于能指和所指的结合,而能指和所指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

所谓能指,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音响形象”;所指,我们也可以简单理解为“概念”。

譬如说树,当我们在读这个字的时候,其发音就是能指,而我们据此想到的树这种植物,就是所指。

然而,能指与所指的联系并非绝对的,原则上都是以集体习惯或约定俗成为基础的,就像“树”与“植物”的关系就是一种约定俗成,它是不可论证的。

此外,索绪尔将电影符号分为“三性”,第一性为镜框-镜头;第二性为动态影像;第三性为解释项。

这三个部分构成了电影符号,先由镜头组成动态影像,即为能指;再由动态影像表达概念,即为所指。

在《敖德萨阶梯》中,沙俄军队大肆屠杀民众,在军队和民众的矛盾冲突达到顶峰时,事情出现转折,波坦金战舰向敌军指挥部开炮。

此时Eisenstein运用了三头石狮子的镜头组接,顺次快速切换“睡着的石狮”“惊醒的石狮”“站起来的石狮”,其用意何在?笔者觉得这是导演利用符号的功能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图。

三个单一石狮子的镜头本来不具有什么意义,但是Eisenstein将它们组成动态影像,通过从睡着到惊醒,再到站立起来的动态过程来表达概念,即在沙俄军队镇压之下,民众革命士气高涨,连睡着的石狮子都看不下去了,站立起来与民众一同反抗,象征着民众和波坦金战舰的觉醒和抗争!笔者认为,这是符号学和蒙太奇完美结合的经典范例。

《敖德萨阶梯》对蒙太奇的运用堪称经典。

这一部分是整个影片的高潮,短短6分钟的影像却用了一百多个镜头组接,展现了沙俄军队的残暴和水兵的英勇,以及民众的恐慌和愤怒。

首先,Eisenstein运用Metric Montage,通过长度成比例的镜头,营造出民众革命情绪高涨的热烈氛围;其次,通过Rhythmic Montage,切入沙俄军队赶来镇压的画面,打破了原有的民众革命团结热烈的节奏,创造出紧张激烈的情绪氛围;再次,采用Tonal Montage,从惨烈的镇压场面中突出一个受害者遭受迫害的特写,成为整个惊恐情景中的主调;接下来Eisenstein结合Overtonal Montage,将军队扫射的镜头与一个个受害者被迫害的镜头相互切换,对老人、妇女、残疾人,以及从阶梯上滑落的婴儿车进行分散叙述,增强了画面的冲击力和紧张感;最后,运用Intellectual Montage,通过对石狮子从睡着到站立的三个镜头的组接,表现出沙俄军队对民众的镇压让睡着的石狮子都看不下去了,站立起来与民众一同反抗。

后来,吴宇森在他导演的影片《The Killer》中,从一开始杀手小庄在教堂接到暗杀任务,到他进入酒吧听到珍妮的歌声,整个影片的节奏是比较平和的,直到珍妮的歌声停止,小庄敲门而入,影片原有的节奏被打破;在接下来发生的那场枪战中,小庄与头目的对决在整个激烈环境中突出为主调;接下来又分几个场景来分散呈现枪战画面,增强视觉的冲击力和画面的紧张感。

可以说,在这个枪战片段里,吴宇森充分借鉴了Eisenstein在《敖德萨阶梯》中运用的蒙太奇手法,把一场普通的枪战变得紧张刺激。

如果我们从符号学的观点来看待这种借鉴,那么可以用索绪尔的符号学方法论来加以探讨。

如下图所示,横轴表示横组合,是符号的排列规则,是一个依规矩而组成的符号串
A+B+C+D+E……,它们彼此之间是句段关系,我们可以对它进行组合段分析,比如文本分析。

纵轴表示纵聚合,是指在组合的规则下,一组可以彼此替换的类似符号A1、A2、
A3……,它们之间是联想关系,我们通常所说的互文性就是以这种聚合关系出现的。

如果我们想要对横组合有更多选择,就必须要了解纵聚合,这样才能产生更多的互文性。

譬如,吴宇森《The Killer》一开始的枪战镜头(横组合)就是选择借鉴了Eisenstein《敖德萨阶梯》其中的片段,与之形成互文。

总之,导演需要通过符号学的运用,向观众传递更多的信息,同时符号学也能帮助观众更清楚、更深刻地理解导演的观念和意图。

此外,符号学的方法论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就是要多去看经典影片,把里面经典的片段背下来,等到自己创作的时候,才能产生更多的互文性,进行选择性的借鉴。

作者简介:
陈俊霖(1991- ),男,汉族,四川雅安人,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2014级艺术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电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