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心理学导论
一、社会心理学的概念
社会心理学就是研究社会相互作用背景中人的社会行为及其心里依据的科学。
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社会心理学研究社会背景中的个人的社会心理与行为,并一个人为基点考察人与人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进而考察大社会环境与物理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一)社会心理的发展
1.社会化
2.态度及测量:“你喜欢运动么?”“你爱我么?”
(二)社会认知
1.社会知觉
在与人交往中,怎样才能更迅速对别人作出准确的判断呢,这是人们普遍关
心的问题。
2.刻板印象与归因
我们对某些国家和地方的人会有偏见,但这些偏见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却浑
然不知.
3.自我概念
我是谁?
4.价值取向
人的生命有限,只能做对自己重要的事,什么事情对你来说重要呢?我们需要
一个判断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价值观。而当我们运用这个标准对事物进行取
舍时,我们就有了价值取向.
(三)社会互动
1.沟通
人事孤立的,但沟通能让人们交流信息和情感。我们将学习沟通的特点和规
律,从而使我们的够哦那天更加有效、更加成功。
2.人际吸引
究竟是什么影响着我们的吸引力?
3.人际关系
4.助人行为
5.侵犯行为为什么会出现打架斗殴、战争等侵犯行为,为什么人们的生活无法
远离硝烟?
(四)社会影响
1.出众、依众和服众
2.劝导与态度改变
3.群体中的相互作用
4.合作、竞争余冲突
四、社会心理学产生的标志
1924年,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出版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社会心理学》,标志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出现。
五、社会心理学与中国
六、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路径
1.现象揭示研究
2.现象揭示研究的目的是对一定社会心理现象或行为进行科学、客观、精确的描述,
回答的典型问题是“是什么"、“怎么样",是进一步研究的前提。
3.关系解释研究
关系解释研究又称为相关研究,是考察两个或更多变量相互关系,揭示一个变量是否
受其他变量影响,影响程度和性质如何,进而用一个变量预测另一个变量的做法。
4.因果关系实证研究
5.因果关系实证研究的目的是确定不同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社会心理学大部分资料
都是因果联系实证研究的结果.
七、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档案分析法
3.调查法
4.实验法
第二讲社会化
一、社会化的概念及其实质
(一)社会化的概念
1.自然人和社会人的区分
(1)自然人任何一个人类个体,若只有人类的身体结构,那还不知真正
意义上的人,只是一种生物的存在,是一个自然人。
(2)社会人只有通过一定的社会学习和社会生活实践,获得一定的社
会特征、形成人类的心理结构和行为动力系统,获得明确的自我概念,
行为具有与社会要求相适应的明确的自我引导和自我控制,才是社
会的存在,是一个社会人。
2.什么是社会化
社会化通常指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学习社会知识,掌握社会技能,获得社
会经验,并通过自身不断选择和建构,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
模式,成为社会成员的过程.
社会化可以是自觉地、积极主动的、有意识的过程、也可能是不自觉的和消
极的被动的,无意识的过程。
(二)不同学科对社会化的理解
1.社会学偏重人与社会的互动和社会对人的规范作用;关注社会规范内化、
社会角色形成
2.人类文化学侧重文化继承,关注民族文化模式对其成员人格、社会行为的
影响。
3.教育学侧重系统化教育过程对人的社会影响;关注对个体适应社会的引导
和影响个体发展的教育体制设计。
(三)人能够被社会化的原因
1.人脑有数以千亿级的神经细胞,其组成各种联系和网格的可能是几乎无限
的.
2.社会化的本质是社会经验的传递。人类社会所特有的语言现象,为这种传递
提供了现实条件,因而可以说是没有语言,就没有社会化。
3.漫长童年期的长期依赖生活,为社会发挥对儿童长期而统的影响提供了可
能。
(四)语言在社会化中的特殊地位
1.人的社会化是从掌握语言开始的,其他一切社会化内容的实现,也是以语言
的实现为前提的.
2.语言社会化的内容
(1)语言本身的社会化
(2)应用语言达到社会化
(五)社会化与个性化
1.什么是个性化
个性化是与社会化相对应的概念,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条件影响下,在实
现社会化的同时形成独特的个人心理—-行为倾向的过程.
个人的独特性主要通过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个人能力、气质和性格体现的。
2.社会化与个性化是同步的过程
(1)社会对某个社会群体有相对一致的期望,在同一个群体中生活的人
们,有着系统化的共同生活,由此人们发展起与社会期望相一致的
观念、情感、思维和行为方式,实现社会化目标。
(2)个提出了有与他人相一致的社会生活外,还拥有独特的社会生活,
这种社会生活在社会化的同时也获得了个性。
二、社会化的心理机制
(一)社会角色的引导
1.角色,是一定社会生活所要求的一般行为方式以及理解失误的态度和价值
观。在显示着会中,角色是个人自身与社会的桥梁。
2.角色期待,指社会中多数成员期望或要求其中某一成员作出某些应有的行
为方式。其主要功用在使角色承担者明白其权力与义务。
3.角色的作用一个人负担什么样的角色,社会就会对他产生什么样的要求和
期望。因此,角色引导着人们生活的诸多方面,并影响着人们的实际生活状
况以及人们的行为方式与内在的心理状态。
4.社会化得以发生的心理机制
自我价值的实现是角色作用得以发生的心理机制。
根据自我定向理论,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来源是社会的认可,而只有采取与
角色期待相一致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5.角色作用心理机制的有效性限度
社会期待对每个人都会施加影响,但影响力度与年龄和原有的社会化水平密
切相关。
越是缺乏独立、稳定的自我价值系统的个体,越容易受社会和他人评价和要
求的影响;反之亦然.
(二)社会化的比较机制
1.社会化的比较就是讲自我状态与他人进行对比一伙的明确自我评价的过程
2.社会比较动机
(1)自我评价、了解自我
(2)评价自我与外部直接的关系,了解自耦在外部世界中的优势
3.影响社会比较的因素
根据自我价值定向理论,自信心影响社会比较类型
(1)一个具有良好自信心的人,在进行社会比较式倾向于向上比较,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