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误区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及有效策略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及有效策略【摘要】21世纪,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普及步伐大大加快,学生逐步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了必备的基础。
随着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的发展,信息技术对课程要素的作用逐渐显现,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
但是,在教师开展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我们努力寻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方法,使其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和资源共享,成为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误区;有效方法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并没有达到我们教师预期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
需要我们认清现有的问题,分析信息技术对课程要素的作用,并找到有效的策略,优化教学资源的配置,提高教学效率。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而不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是我们理解其含义的关键。
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
因此,我们可以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定义为: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虽然在基础教育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有了很大程度的普及,但是,在教师开展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下面我们就通过一则案例来分析刘老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案例:《古希腊文化》刘老师在设计《古希腊文化》教学时,准备使用网络来拓展学生的教学资源来源。
之前,她进行了简单调查,看看网络上的相关资源是不是丰富。
结果发现网络资源太丰富了,简直是应有尽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误区及思考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误区及思考摘要: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
它作为一种新的授课辅助手段,在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但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给课堂教学方式带来的变化还有待研究和摸索。
关键词:误区;关系;双刃剑作者简介:魏娅红,任教于甘肃省庆阳五中。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误区运用信息技术改善和提高教学效果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它作为一种新的授课辅助手段,在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一方面它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为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思考理解问题的机会,丰富学生探索知识的视野。
另一方面通过假设、模拟各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利用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用于知识的获取;同时通过多媒体特别是电脑精彩的画面和丰富的资源,有利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
因此,在课堂中把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结构等融合为一体,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评价手段,能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索,为一堂课的成功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但是,目前不少教师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方面,还没有深入领悟其真正的含义,存在不少误区,对“课件”的滥用和误用,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的初衷,反而使某些课堂教学质量大打折扣,甚至不如传统课堂。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 课堂上照屏宣科由于有了“课件”,部分教师在教学准备期便不再认真备课,一盘在手,学年无忧。
在上课之前也不再熟悉教材,上课时同学生一道看屏幕,从原来的“照本宣科”变成了“照屏宣科”。
把作为辅助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课件不加筛选地堆积进来,只贪图教师轻松、省力、简洁、方便,学生则适得其反,只有走马观花,反而削弱了教学效果。
2. 忽视师生互动在某些教师的课堂上,教学往往成为“看片”会,由于把授课主导权完全交给了“课件”承担,不愿意和学生交流,造成了“学生瞪着眼睛看,教师围着电脑转”的现象,学生成了观光者,不但对所学内容印象不深,理解不透,更不用说自己动脑去探索研究了。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常见误区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常见误区到目前为止,在广大中小学教师中(乃至整个教育界)仍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种种片面甚至是错误的认识,尚未明确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内涵及方法。
目前,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主要存在以下四大误区。
1.对技术应用的误区误区一:误区一:技术排斥观。
部分人认为目前以中国教育的现行体制及经济现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根本无法实现,从保护学生、保证教学进度角度看是不宜采用的。
误区二:唯技术主义,过度依赖技术支持。
很多人认为,如果一堂课没有用到多媒体课件、网络等就不是一堂好课。
也有人认为,使用的技术越先进越好。
误区三:重精品型课件,轻实用型课件。
目前很多学校都存在这样一个现象,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去准备一个精品课件参加评选活动,而活动一结束就不再使用,对课堂上使用的实用型课件则开发不够。
误区四:关注课件,过多地展示多媒体,忽视教学过程。
很多教师认为必须把课件做得非常完美,色彩比较亮丼,但这往往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对学生的观察产生干扰,不利于看清问题的本质。
2.教学方法与教学思想上的误区误区一:在教学方法上重视演示现象、传授知识,忽视揭示过程、培养能力。
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应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精心合理地设计教学设计方案;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等。
误区二:错误地理解学生的主体地位。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更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有些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理解有偏差,认为学习过程中尽可能让学生多说多做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过度弱化教师的作用,过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的优势没有发挥,教学任务完不成;(2)分组学习是教学中教师常用的一种方式,但很多只停留在形式上,存在小组任务目标不明晰,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等问题,从而导致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充分发挥;(3)忽视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导致了学习参与度较弱的学生游离在课堂之外,产生了两极分化的现象。
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误区及对策
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及对策摘要:应将信息技术融入各学科教学中,师生通过利用信息技术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也应该加强信息技术与各教育因素的融合,着眼于整个教育教学系统,不能任意夸大其中某一个因素的作用,也不应该忽视其中某一方面,只有从思想观念上产生根本的改变才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才能实现真正的教育信息化。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误区对策进入21世纪,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给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空前的飞跃,它悄悄地把粉笔换成了鼠标;把黑板换成了投影,也慢慢地改变着我们教育教学的方式,为现代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目前,很多学校都顺应时代潮流,已着手进行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存在着对课程整合的理解及操作层面的误区。
这些误区阻碍了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进程,使教育信息化偏离正确的方向。
这些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不明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尤其是主导——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识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运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要素和教学环节,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学科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
如今,在整合的课堂中,仍然有很多教师只认为所谓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就是在课堂上放放课件,简单使用一下计算机和实物展台等电教设备,教师的黑板板书变成了ppt演示,学生把看黑板变成了看投影,信息技术所起的作用仅仅是辅助教师教学的工具,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对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本身没有任何的改变,所以,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整合意味着在课程教学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课程内容等有机的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强调信息技术要服务于课程而不是技术,强调应当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方面能增强学习的效果,能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的事。
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误区的几点认识
这节课是否有 作秀之嫌 , 光是教 学模式就值 得 商榷 。 “ 教” 的演示教具 , 而应当强调把 它们作 为促进 学生 自 是在讲 授数 学课 呢 , 还是 在讲 授信 息 技术课 ?如果 主学 习的认知 工具 与情感 激励 工具 , 并要 把 这一观
是 在讲 授数 学课 , 数学 中的知识 、 方法 、 能 力从 何处 念 牢牢地 、 自始至终 地贯彻 到整合 的各个 环节之 中。 体现?这样 的教学 , 重 视 了学 习结果 , 却 忽略 了学 习 五、 教师 与学生 方面 过程 ; 重视 了活动形 式 , 却忽略 了活动效果 。
动过 程实 质上就 是教 师和 学生交 互 活动 的过 程 , 也 的主体地位 ,但 同时 它也存 在对教 师主导地位认识
是情感 交流 的过程 。信息技术 与教学 的整合强 调 了 的偏差 。这 些可能导致 在实 际教学 中课堂变成 了主 学生与 多媒体技术 的互动 ,虽 然在某种 程度上有 利 体放任 自流的课堂 。
甚至 一堂课从 头至尾都使用 课件 ,教 学 由以往 的教 使用 技能 , 教学 中可能 使用 自主 、 探究 、 协作 的教 与
师灌输 变成 了电脑 灌输 ,满 堂灌 的教 学模式依 旧未 学方式 ,这 就要求教 师要 培养学生 这方面 的学 习能 变。 通过多媒体 的直观展示 , 模糊 的形象是清晰 了, 但 力和学习习惯。但是在现实教学 中, 这一环 节往往被
探
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 ◆ 0 ◆0 ■0
三、 教学方法方面
实验现象 , 如光 合作用过程 中物质和能 量的变化等 ,
1 . 单一地认 为整合 需要 遵循 一定的教 学模 式。 教 也可 以使 一些 抽象难 懂 的概念具 体 化和形 象化 , 如 师采用整 齐划一 的教学模式, 不理会学生 已有的知识 动态演 示一些变 化过程或将一 些复杂 的变化过程分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的几个误区
计 学 生 的 活 动 时 更 要 准 确 地 体 现 教 学 重 点 ,且 能 体 现 件 来 转 ,并 不 能 体 现 出课 程 改 革 的 真 谛 。 同时 ,制 作 出 学 生 在 活 动 参 与 中 的 理 解 、 表 达 能力 的 培 养 , 活 动 这 样 的课 件 费 时 费力 , 一 般 只会 在 一 些 公 开 观 摩 课 上 参 与 后 达 到 意 义 建 构 的 程 度 即 活 动 效 果 。 然 而 很 多 课 才 会使用 ,而平时 的课 堂教学还会沿 用 比较传统 的授
多 媒 体 的性 质 是 什 么 ?或 许 有 很 多教 师 都 会 回 体 ,极大程 度地满足 了学生的视听等 感官需求 ,激 发 了学生对 多媒体课 的极大 兴趣 ,于是很 多教师便在这
一
错 了 !现代 教育理论 下教学媒体 的性质 已经发生 根本
2 1年 l月 上 第 3 期 ( 01 2 4 总第2 6 ) 5期
面夏
—
~
1 8 7
/ 观点 ・ 视野 /
形 式 比较 常 见 , 但 是 在 一 段 时 间 的 小 组 学 习 过 后 ,教 成 意 义 建 构 的 工 具 ,是 学 生 学 习 的 帮 手 ,而 不 再 是 教 师 请 小 组 长 或 一 位 组 员进 行 汇 报 , 而 这 个 观 点 并 非 组 师 讲 解 演 示 的工 具 。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几个误区
河 北 围场 县
0 6 � 4 0 0 )
� � �
多, 整 合就越充 分 . 显然这是对 信息技术 与课程整合 的实 质不明确的 表现 , 信 息技术与 课程整合是 指将信息技 术以 工具的形式 与课程融为 一体 , 将 信息技术 融入课程教 学体 系各要素 中, 使之 成为教师教 学的工具 , 学生认 知的工具 , 重要的教材形式 , 主要的教学媒体 . 二, 在资源的世界里 , 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误区 学生是 学习 的主 体 , 但 是并 不等 于把 学生 放任 自流 . 然而 , 很多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环境下 进行教学时 , 只是把通过 搜索引擎上 找到的相关 网页资源 提供给学生 , 放手让学生 到因特网上 学习 , 学 生极易在 信息的世界 里迷 失, 难 于把握课堂 重点 , 将 时间浪费 在非课堂教 学内容中 , 致使学习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 所以教师应该通过网络资源 技术来实时监控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 , 对学生 的学习内容 , 学习行为 , 学习时间加以引导控制 , 及时纠正学生在学习过 程中出现 的偏差 , 促使其完 成学习任 务 .因 而在信息 技术 与课程整合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 过程中 , 保证整合课堂能有序高效地运转 , 保证开放的学习 目标能全面顺利地落实 . 三, 对教师在课程整合中主导地位的误区 在信息技 术与课程整 合过程中 , 有些教 师突出教 师的 主导 " 及信息技术的作用 , 课前搜集整理了大量文字 , 图片 " 和音像资料 , 制成多媒体演示文稿 , 一节课从始至终都被老 师那只无形 的指挥棒操 纵着 , 造成了上课 时用 " 机灌 " 代替 人灌 " 网 络等信息 技术手段只 在其中充当 演示 " . 计算 机 , 的工具 , 并没有让学 生充分利 用网络来自 主探索或 协作交 流 . 学生的地位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变 , 仍然是消极 , 被动的 接受 . 因此 , 我们说这堂课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整合 , 至 多只能算是浅层次上的信息组合 . 因而 , 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学习环境下 , 教师要定位为 教学情境的创设者 , 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 习的指导者 , 学习工具运用的帮助者 , 协作学习的组织者 , 意义建构的促 进者 . 四, 教学课件偏离使用价值的误区 在课堂教 学中 , 课 件的制作 和使用上存 在着这样 两类 问题 : 一是自制 课件适用 性差 , 重 难点不突出 . 有的教 师在 制作课件时 , 唯恐体 现不出电 脑能够储存 大量信息 这一优 势, 将与课程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事无巨细尽 数罗列 , 而在 使用时 , 受课时限制 , 只能加快单位时间传输的信息量 . 音 像视频 , 投影 齐上阵 , 结果 是五彩 缤纷的 多媒 , � � � � � � � � � � 体信息包 围着学生 , 其琳琅 满目的程 度令人头昏 目眩 . 这 样的课件教 学极易导 致视 , 听 觉的疲劳 , 思维训 练也不足 , 对于中小 学生来说 , 不良后 果尤其突 出 .这 样的教学 既缺 乏实效 , 又 超出 了教师 精力 承受度 , 偏 离了 课件使 用的 本 义. 二是受网 上下载的 课件限制 , 偏离教学 目标 . 有 部分 教师自制课件水平不高 , 只好从网上搜集一些 免费的课件 , 然而这些课 件和自己的 教学设计往 往并不相 符 , 而又 要适
课程整合2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
一些教师认为“在课程中使用计算机就是整合”,他们认为只要在课堂上使用了计算机或网络(如简单地使用powerpoint演示课件,上网查资料)就是课程整合。这种整合只是一种手段,没有和内容结合起来,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学生仅仅是一个旁观者。教师在课堂上用演示文稿替代板书,可能有助于节省时间,但是并没有提高教学效率。换言之,在一节课里,不是你用了计算机、用了多媒体,或者上了网就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了。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
1 注意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每位教师都应结合各自的学科特点去建构既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又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所以模式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不应将其简单化。但是若从最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角度考虑,则有两种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能够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即“研究性”学习模式和“协作式”学习模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我国已经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也在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
3 紧紧围绕“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整合。
为了推进我国教育的深化改革,必须明确认清教学过程的本质,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把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学教并重”教学结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应该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这一中心来进行,不能把“整合”变成技术与教学的简单“叠加”,那是没有意义的。要求教师密切注意教学环境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的地位与作用,看看通过自己将要进行的“整合”,各个要素的地位与作用和传统教学过程相比发生哪些改变,改变的程度有多大,哪些要素将会改变,哪些还没有,原因在哪里,只有紧紧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作出相应的调整,使得通过最终教学设计所建构的教学模式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的要求,这样的整合才是有意义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误区的分析
l 璺壹 目 1 篮 馥 遵
教学研讨
信 息 技 术 与课 程 整 合 误 区的 分析
口 /邱相彬 胡水星
自 2000 年 全 国 中 小 学 信 息 技 术教 育 工作 会议 召开 以来 ,我 国 的 信 息 技 术 教 育 发 展 迅 速 。特 别 是教 育 部在 纲要 《 础 教育 课 程改 革 基 . 术在 教学 巾所起 的 作用 , 却只 要 为 ’ 有机会就 应用信息技术 。 “ 了用 。 而 用” 已经 成为 目前信 息技 术 与 . 课程 整合 最 大 的误 区 。不 用信 息 . 技术 似 乎就 不 能体 现 出先 进 的教 育理 念 ,不 用信 息 技术 似 乎就 不 ‘ 能算 做 一堂 好 课, 甚 至有 些公 开 . 课评 判 时, 认 为不 用信 息 技术 就 . 不 能 评 奖 。 “ 了 用 而 用 ” 导 致 目 为 ’ 前 的种 种怪 现象 , 不但 没 有达 到 ・ 预想 的效 果 , 反而 成为 达 成原 有 . 目标 的 障 碍 , 得 不 偿 失 是 最 明 显 . 录 像 的 教 学 效 果 , 或 者 只 是 简 单 ‘ 地 代 替 了 这 些 媒 体 , 成 为 教 学 的 ‘
误 区 之 一 : 为 了 用 而 用 ‘
用 计 算 机 模 拟 各 种 横 波 和 纵 波 , ‘ 助 教学 但 就 是 不 提 日常 生 活 中 出 现 的 学
“ ” 在 何 处 。还 有 一 些 教 辅
‘ 师 将 课件
“ 扮 ” 得 光鲜 亮 丽 , 却 打
从 信 息 技 术 引 入 课 堂 开 始 , ・ 生 易 接 受 的 波 的 例 子 。 整 合 是 目 - 往 往 会 分 散 学 生 的 注 意 力 , 干 扰
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存在的误区及解决策略
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存在的误区及解决策略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存在的误区,主要是对融合的深度认识不足,以至于在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不能充分展现,学生在信息时代学习不能体会信息技术的乐趣,反而倍感技术的沉重负荷。
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存在的误区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对融合的认识肤浅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思想认识深度不够,行动落实就会缺乏力度,陷入形式化、盲目化的片面融合。
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层次简单地定位于结合状态的假象融合现象屡见不鲜。
在一些课堂中,教师虽然有意识地将多媒体技术、电子白板技术以及一些学习系统平台应用于实际教学,但对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活动各要素缺乏系统的科学性整合,最终书本知识被原汁原味地演绎成所谓的多媒体课件,这种融合观指导下的课堂实效可想而知。
固然,十多年的信息化探索造就了一批思想意识上从整合转变为融合的教师,但实际融合时又往往会陷入融合时机不对、融合方法不当的尴尬局面,这也使得课堂质量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2、对人的重视不够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出能够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毋庸置疑,教学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
但实际教学中,教师过多地关注于信息技术与书本知识的有效融合,试图以最优化的工具展示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然而在追求这一过程中却恰恰忽略了教学的主体分析,即学习者才是教学过程的直接受体,这就是在现有的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进行教学时常发生的误区之一,对人的重视不够,不能在学习者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来设计教学、选择教学媒体,这就严重影响了学习者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也难以培养学习者的数字化学习能力和创新型思维。
3、技术异化、错误资源观的潜在影响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融合就必定存在技术异化的问题,处理不好将影响课堂教学的整体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由于受自身教育观、技术观及实践能力的限制,对信息技术使用方法不当,滥用、误用现象随处可见。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1. 技术为了技术而技术化:有些学校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过于强调技术的使用,而忽视了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重要性。
过度依赖技术,只关注技术的功能和操作,忽视了教育与学习的本质。
2. 技术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一些教育者认为,将技术引入教学只是为了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辅助教学,认为技术只是教学的工具而已,忽视了技术本身的教学创新和改革的潜力。
3. 过度依赖特定的教育软件和平台: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有些学校只使用特定的教育软件和平台,过度依赖其中的资源和功能,而忽视了多样化和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4. 技术使用的不平衡:有些学校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只重视信息技术的使用,而忽视了教师和学生对技术的培训和教育,导致技术使用的不平衡和教育效果的不理想。
5. 缺乏教师专业的技术能力: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有些学校缺乏专业的教师培训和支持,导致教师在技术应用方面的能力有限,无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潜力,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如何避免这些误区呢?1. 教育目标与技术的结合:在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时,需要明确教育目标和学习内容,将技术作为实现教育目标和创新教学的手段,而不是单纯追求技术的使用和功能。
2. 教育与技术的结合:教育者应充分认识到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和促进作用,探索将新技术融入到教学中的可能性,创造更好的教学方式和学习环境。
3. 多样化的教学工具和资源:教育者应鼓励教师和学生使用各种不同的教学工具和资源,充分发挥技术的潜力,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4. 平衡技术的使用与教师培训:学校应提供专业的技术教育培训,并提供支持和指导,帮助教师充分了解和掌握技术的使用方式和教学方法,平衡技术的使用和教育效果。
5. 追求教师专业化的技术能力:学校应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培训和支持,帮助教师提升技术能力和教学水平,更好地应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挑战与机遇。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作用和误区
个 重 要 特 征 , 是 新 课 程 的 教 学 要求 。信 息 技 术 的 运 用 可 也 以更 好 的 创设 课堂 教 学 情 境 , 以 更好 的激 发学 生 的学 习 兴 可
教学 科 提 升 一 个 档 次 , 而让 自己所 设 计 的课 件 起 到 画 龙 点 睛 的作 用 。 件应 呈 现 “ 人 为 本 ” 课 以 的原 则 , 学生 为 主体 , 力 以 致
有没有 以先进 的教育 思想作 为指 导 , 教学 效果怎样 , 而不是 使用 了何种媒体 。 信 息技术在数学教学 中的运用 的作用是双方 面的 , 一方
误 区之四 : 重视操 作技 能的训练 , 忽视对学生语 言表 达 的要求 。不少教师认为信息技术课 是一门以操作 为主 的课 ,
因此 要 把 更 多 的 时 间 留给 学 生 动 手 。 实 际上 ,说 ” 以思 维 “ 是 活 动 为 前 提 的 , 是 思 维 成 果 的外 显 。另 一 方 面 , 乏 “ ” 更 缺 说 , 就 缺 乏 师 生 、 生 的交 流 和 互 动 , 造 成 课 堂 上 信 息 交 流 不 生 易
难点的演示工具 。 应该更深入地研究各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
的特点 。 在有些学科 , 可能是需要 将它作 为手段 和工具 ; 需要 它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 需要用它来培养观念和思维 。 教师在用计算机进行教学时 , 要在 自己所教学科的领域 多下 功夫 , 提高 老师的课堂授课水 平和驾驭能力 , 自己所 使
抽象思维相辅相成 , 优势 互 补 , 得 益 彰 。 相
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存在的误区及对策1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正悄悄地在各个领域进行着一次技术变革,而它同样也在悄悄地影响、改变着传统教育。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不足,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知识的存储、传播和提取方式,给现代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由于受到条件、环境以及教师自身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仍然有许多教师思想保守,观念落后,对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知之甚少,教学方法依旧简单,课堂上主要以传授知识为主,强迫学生死记硬背,忽视对学生能力和兴趣的培养。
而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也决不仅仅是简单的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叠加,更不是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播放几张课件,而是将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的信息技术融合到课堂教学中,真正的为教学服务,实现教学过程的交互化,学习效果的最优化,学习环境的开放化。
2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存在的误区2.1误区之一:过分强调活动形式,忽视活动效果课堂教学的实质是一种学生为活动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为目的,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习者实现有效学习的特殊活动过程。
在大量的课堂观摩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把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创设了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展示了知识的传授过程,并进行了各种形式的练习,甚至是拓展思维训练和思想品德渗透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有一些不妥之处。
例如,有的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大量使用图片、动漫、视频和音乐,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一些思维反应慢的学生,根本就跟不上教师讲课的节奏。
2.2误区之二:整合时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在传统的多媒体课堂教学中,由于受条件限制,课堂上教师只能按课前设置的程序操作鼠标,指导学生完成学习内容,学生沦为忠实的听众,失去了积极参与教学和思考问题的机会。
在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下,由于部分教师应用能力低,未能熟练掌握电子白板的强大交互功能和特殊使用效果,更别说让学生在白板上展示自己的成果了。
新课改背景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误区
新课改背景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误区摘要:我围绕着新课改大背景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遇到的现象和问题进行研究与讨论。
分别从多媒体课件的开发与应用间的误区、网络资源的应用方面的误区和教学的方法与思想方面的误区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教学思想通常,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整合教师们和专家们的智慧,传授优秀的教学过程,实现资源的共享;创造教与学的环境,改善教与学的过程与方式,解决各科教与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传统手段不好解决的多种困难,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果,最终目的就是追求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学习的能力。
但是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过程中存在以下的误区:一、多媒体课件的开发与应用间的误区误区一:过分追求“多媒体”的应用,减弱课堂上教学的效果。
有的课件,在开始是一段不相关的音乐,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回答正确,会出现鼓掌声或者“你真棒”的声音;回答不对,出现一个怪声音或鬼脸,这样的多媒体功能就有点夸张了辅助教学的作用。
如果过分追求“多媒体”,尤其是莫名其妙的音乐,不但不能增强教学的效果,相反地干扰了学生思考,也干扰课堂的教学秩序,减弱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误区二:重视了多媒体课件上的运用,却忽略传统媒体的运用。
一些课件,有太多是从上课一直到下课整节课播放,学生们整节课面对着大屏幕,将原本低效的“人灌”,变成了高速性的“机灌”。
教师在课上只动鼠标、只敲键盘代替手势的效果,教师变成放映员,将多媒体的辅助作用改为“应试教育”的帮凶。
教师应该想方设法降低多媒体课件开发的成本和周期,遵照“低本高效”的教学原则,大大提高教学的效果。
二、网络资源的应用方面的误区误区一:过多地依赖网络的资源,却忽略了其他传统教学的资源。
我们没有单一的教学媒体,网络也这样,有较多的方法能提供学习的资源。
比如:各科挂图、教学课本、图书馆、影视方面的广播等。
不要以为信息技术即网络技术,仅网络资源就是学习的资源和正确的资源。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
仅仅是个别学生 多教师认 为使用 了计算机 、 多媒体设备 及 与计 算机 之 间的多 项沟 通交 流 , 那 全体组 员合作的结果 ,
想, 有些甚至是重复性劳动。 事实上 , 信 欠 缺拓 展 部 分 。
与 程警 n 区
息技术不等同于计算机技术 , 应包括 多
课 件 的 来 源 最 好 是 教 师 能 利 用 信 息 网
其 长 为 我 所用 。
口
误 区 四 : 师 的 主 导 性 和 学 生 的 主 教
不 清 。 为 整 合 就是 在 教 学 中使 用 计 算 解 整 合 认
机、 多媒体设备
使合作探究变成小组 中基 信息技术 与课 程整合 教学强调 教 分配与交流 ,
如果只追求使用大 础 比较好 的学生之间的合作 , 甚至于变 当前 大部分教师在实践过程 中, 将 学中使用信息技术 ,
就是整合 ,信息技术 仅仅作 为教师讲 么 , 它就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现 的 意 见 而 已 。 解 、 示 的1 具 。 算机 只是 演 示 T 具 , 在 的信 息 技 术 与课 程 的整 合 教 学 , 堂 演 二 计 一 信 息 技 术 与 课 程 整 合 是 当 前 教 育
演示 , 只是用投影代 替 了黑板 , 教师依 师忙于操作计算机 , 以计算机 为中心 的 12 3
( 作者单位 : 兰州旅 游职业学校 ) 发展・ 月刊
应j 于教育的核心。 丰 l 我们进行 了很多教 很 少 研 究 。尽 管 教 学 内 容 图 文 并 茂 、 生 些 教师却把学生 的主体作用 理解 为放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误区及策略分析
的 时 候 , 有 的教 师 并 没 有 真 正 掌 握 这 些 技 术 。他 们 或 网 络 环 境 下 学 习 的 基 本 特 征 , 可 以 从 学 习 的 开 放 性 、
对 其 一 知 半 解 , 不 了解 某 种 技 术 的 长 处 、 短 处 何 在 , 选 择 性 、 自主 性 、 互 动 性 、 丰 富 性 、 形 象 性 等 方 面 构 最 大 特 点 是 什 么 , 在 教 学 中 有 什 么 特 长 等 。 因此 , 他 建 教 学 模 式 。 们 无 法 把 这 些 媒 体 或 技 术 很 好 地 组 合 起 来 以达 到 教 学 5 轻视学 习评价 ,盲从 “ 智能”
可真 热 闹 。交流 时 , 学生 把 茶 叶 的来 龙 去 脉讲 了半 问题 ,非要 用复杂 的开发工 具来实现 ,一 来无谓地延
21年6 02 月上 第l 期 ( 2 4 6 / 7期)  ̄
一
9一
\ 理论研究 \
长 了 开 发 的 时 间 , 更 降 低 了 工 作 效 率 。更 有 甚 者 , 近 忽 视 学 生 态 度 、情 感 、价 值 观 的 培 养 。 网 络 环 境 的课
1无视教学现状 ,拿来主 义
术 与 课 程 整 合 的 课 堂 上 进 行 自主 学 习 ,也 不 能 让 学 生
跟前,教师应该和学生 “ 零距离”呀 ! 课堂上粘贴与
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及对策
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 区及对策
张 艳 ( 山西省武乡县蟠 龙镇 中学 , 山西
武乡
060 ) 4 3 0
摘要 : 传统 的教 学 系统 是 由教 师 、 生和 教 材 这 三 个 要 素 构 成 的 , 现 代 化 教 学环 境 下 还 要 多增 加 一 个要 素 , 学 在 这就 是 教 学媒 体 。 四个要 素 不是 独 立 的 , 这 而是 彼 此 相 互联 系 、 互作 用而 形 成 的 有机 整 体 。 教 学 中 , 四要 素 的 相 在 这 整合 存 在 着 一 定 的误 区。
“
一
一 。只有教师没有学生 , 或者只有学生 而没有老师都不 能形成教学过程 , 即不可能构成教学这对矛盾 。教学总 是师生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双边 活动过程 。 ②合作探究 流于形式。 新课程标准突出学习方式 的变革 : 自主 、 探究 与合作。 合作探究是 指学生在小组或阁队 中为 了完成 共 同的任务 , 明确 的责任分T的互助性学习。团队协作 有
一
果 比较差 。 误 区三 , 教学模式上仍是灌输式 的教学模式 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 中 ,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 凸 现 了新课程标准“ 以人为本” 的价值观 , 要求充分发挥学 生在学 习过程 中的主动性 、 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 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 与者 , 习的许多 目标和任 务 学 都要学生主动 、 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 。但是在教 学 有 过程 中 , 由于理解上 的失误 , 有些 教师对学 生 的主体定 位失误 , 主要 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 面 : ①无 限夸大学生 的 主体 作用 , 出现绝对化倾 向。 大家知道 , 教学过 程是 由教 师和学生 双方共 同活动所形成的过程。 教师和学生是教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问题及对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应用与教学,而是应该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创设主动学习情景,创设条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习者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信息技术改善学习的目的,以期最大限度地达到预期学习效果。
其主体是课程,而并非信息技术,切务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甚至不惜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以下列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实际运用中一、存在的误区:1、整合课堂弱化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过分依赖感官材料。
传统的教学系统只有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要素。
在现代化的教学系统中,多了一个要素——“教学媒体”。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这四个要素不是孤立地、简单地组合在一起,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而教学系统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就是教学结构,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是为了有效地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即彻底改变教学系统中四个要素的地位与作用。
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在形象、直接、快捷传递课堂教学信息上确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很多时候课堂学习仅仅停留在感官学习、直观学习水平上,课堂教学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上迷失了方向。
2、整合模式单一,以课堂演示和操作练习为主,交互性差。
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主要应用方式是教师演示和学生操作练习。
这种模式的一般做法是:教师花大量的精力在课前设计并制作课件,课堂上按设计的流程操作计算机,把知识内容逐一呈现给学生。
尽管某些课件设计得比较精美,容量丰富,也具备多种感官刺激,但由于其缺乏交流互动,并未挖掘学生主体作用,学生尤如看了场电影,只观其面未达其意,教学效果不理想。
而这种模式单一化、交互性差的课堂教学,也遏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求异思维的发展。
3、信息技术的使用流于公开课的形式。
目前,尽管有许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和的公开课,然而信息技术在实际学科教学中却使用得很少。
许多整和行为只是为展示需要而设,没有深入到日常教学中。
中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
250 ) 16 0 来自、让 学 生 多 说 多 做 就 是 在 发 挥 学 生 的 主 体作 用 。 这种 观念 集 中 体现 在 以下 几 个 方 面 : 1 息素 养 观 . 信 信 息 获 取 、 息分 析 、 息 加 工 、 息 利 用 、 信 息 内容 的 信 信 信 对 批 判 与 理 解 能 力 和 融 人 信 息 社 会 的态 度 与 能力 ,这 些 能 力 的 综 合 体 现 才 是 全 面 的信 息 素 养 。在 一 些 课 中 ,教 师 要 求 学 生 “ 够运 用 搜 索 引擎 找 到某 些 资 料 ” 能 ,认 为 这 样 就 能 达 到 培 养 学 生 的信 息 素 养 的 目的 。 只 是 其 中 的一 个 方 面 。 实 际 的教 这 在 学 中 ,对 学 生 的 信 息 素 养 的 培 养 还 应 注 意 训 练 学 生 的信 息 获 取 、 析 、 工 、 用等 。 分 加 利
2学 习 主体 观 .
在 新 型 的 教 学 环 境 下 ,教 学 强 调 充 分 发 挥 学 生 的 主 体 作
用 ,尽量 实现学生 主体 地位 的回归。这是大部分教师能做到 的。 而 , 然 一些 教 师 在 实 际 教 学 中 却 把 主体 回归 的课 堂 变 成 了
地 体 验 异 国文 化 氛 围 , 学 生 获 得 较 为 直 观 的 认 识 课 堂教 让 在 学 中培 养 应 用 英 语 的能 力 。 如 电影 在 听 说 教 学 中 的应 用 。 例 作 为一 种 大 众 娱 乐 方 式 , 影 普 遍 受 到 学 生 的欢 迎 , 电 而作 为 教学 手 段 或 教 学 内容 , 又 具 有 录 音 、 影 等 无 法 比拟 的优 越 性 。 它 投 电影 真 实 地 展 现 了交 际 场 景 , 供 了 鲜 活 的 语 言 材 料 , 达 了 提 传 丰富 的文 化 信 息 。 过 这 种 方 式 , 生 会 更 加 积 极 主 动投 入 到 通 学 教 学 中来 , 而达 到 很 好 的 教 学 效果 。 从 3在 利 用信 息技 术 过 程 中需 要 注 意 的 问题 . 把 信 息 技 术 引 入 到 教 学 中 有 诸 多 好 处 。但 是 我 们 也 必 须 清 醒 地 认 识 到 在 利 用 信 息 技 术 进 行 教 学 中 遇 到 的 一 些 问 题 。 首 先 , 些 教 师 的 思 想 观 念 陈 旧 . 致 信 息 技 术 很 难 真 一 导 正 应 用 到 教 学 过 程 中 。 是 一 个 很 现 实 的 问 题 . 是 一 个 亟 这 也 待 解 决 的 问 题 。 其 次 , 些 地 区 尽 管 教 师 有 这 种 观 念 , 是 有 但 由于教 学设施 陈 旧, 缺乏 实施信 息化 所需要 的硬 件平 台 , 所 以 也 导 致 信 息 技 术 只 能 是 纸 上 谈 兵 。 能 落 到 实 处 。最 后 , 不 在 学 校 有 条 件 提 供 硬 件 设 施 并 且 教 师 也 具 有 这 种 新 观 念 的 情 况 下 , 利 用 信 息 技 术 进 行 教 学 时 也 要 合 理 、 度 地 把 它 在 适 应 用 在 实 践 中 。 息 技 术 是 一 把 双 刃 剑 , 给 我 们 带 来 机 遇 信 在 的 同 时 也 带 来 了很 多 问 题 , 其 是 在 初 中 阶段 , 生 自制 力 尤 学 还 比 较 差 , 以 在 利 用 信 息 技 术 的 时 候 一 定 要 适 度 , 且 要 所 并 加 强 监 管 , 免 学 生 利 用 信 息 技 术 获 得 不 良 的 信 息 , 响 学 以 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误区
(陵水中学杨燕丽)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十分重视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整合作用。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对于我国中小学教师来说,面临教育信息化和课程改革的新形势,应理所当然地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能力作为其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
下面就我认识其中的整合误区和相关原因和大家谈谈。
一、整合时忽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
在作文课《感悟人生》的教学中,教师用PowerPoint制作了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堂上,教师手按鼠标、自顾自地一路点来,讲解过程变成为一场“多媒体秀”。
学生则只能随着屏幕所呈现的内容,步步紧跟,失去了积极参与教学和思考问题的机会,学生的主体参与性不能得到充分体现,课堂设计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整合”成了教师的单边行为。
学生的学习不能没有时间和空间,在课堂中,教师要坚持少讲,学生多学,坚持放手原则,凡是学生能做的就让学生做,留给学生时
间和空间,让学生深入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在课程整合中,建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是知识建构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目标和任务要求学生主动、有目的地完成。
因此,课堂设计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整合时被技术喧宾夺主
有一节中学语文课《济南的冬天》,教师制作了包括音乐、幻灯片、视频等内容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生在课堂上一会儿欣赏济南的风光,一会儿听歌颂济南的歌曲,一会儿查询济南在中国的哪个地方,教师还让学生设计了去济南旅游的路线等环节,忙活了半天,唯独忽略了学生对课文本身的理解感悟,整节课因为技术应用的不合理而支离破碎,在有意无意间使语文课变成了活动课。
教师要讲的内容变成了旁白解说,整个教学过程相当于观“图片展览”,看“录像剪辑”,欣赏“动画片”,学生听着热闹却不知说些啥,看着华丽却不知想些啥。
在整合过程中,出现教学目标偏移,信息技术喧宾夺主,课程成了技术和资源的展示,而没有突出培养学生学科能力,课程学科目标忽视。
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在课程的整合中,要充分利用课件的交互性、直观性、趣味性、形象性的特点,突出教材重点难点,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要渗透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结构、课程实施方法、课程评价各个方面。
更要有选择地使用信息技术和资源,让信息技术
真正地起到“启发诱导”的作用,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时髦。
三、整合时在网络资源中迷航
网络是我们获取信息最便捷方式之一,同时也是现代社会交流的渠道之一,为支持学生的主动探索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资源。
网络资源十分丰富,但它的开放性和不定性却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网络资源使用不当,会使学习者出现信息迷航或信息过载的现象,达不到原先设计的教学效果。
在探究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往往要求学生要通过网络搜索学习资源,因此向学生介绍相应网站地址及信息,并关照学生在游览网站时做记录,以便参照这些网站来建构知识的学习。
然而,由于课程设计中有太多关于课题的信息和网站,学生反而无从下手,不知道应该访问哪个网站,该看哪些信息。
此处,由于许多网站因是为成人或高年级学生设计的,因而内容对学生来讲显得过难,不易为他们所理解,在学习过程学生尽管做了记录,也建构了知识,但效果却不理想。
因为教师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让学生迷失了方向,晕在了知识的海洋里。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对所提供的网址和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过滤,进行分类、梳理、取舍,精益求精,而不是越多越好。
这才能使学生不感到迷茫,才能有效地使用信息资源建构学习。
四、整合时炫耀高技术
有的教师认为,越是采用高级的技术软件,就越能体现教学的先进性;教学课件越是新颖,所用图片、动画和音响越多,就越能体现
信息技术的作用;或者有的教师认为,在教学中使用技术的手段越多,就越能体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力度。
在这种误解之下,许多教师大力开发“精品课件”,以便在公开课上“亮相”,结果却是导致了学生的注意力分散或在新技术面前茫然失措;或者,有些教师在教学教程中滥用各种技术手段,使用得课堂成了新型技术装置的展览会。
教师盲目地关注技术、追求技术,为技术而用技术。
课程整合的焦点被放在了具体技术手段,而不是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上。
作为教育者,要始终明确:任何一种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都是知识内容、传递手段和教学艺术三者有机结合,技术始终服务于课堂教学。
五、整合时课堂管理失控
在许多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对于课堂上出现的突发性技术问题束手无策,或者不能对学生的教学进行有效引导。
如我校历史科目的张老师上的校级公开课《难忘9〃18事件》,情境创设、知识的建构、图片的展示等,课件设计得恰到好处,重点难点突出,能体现历史教学的特点,课堂上师生互动、学生的互动很好,就是在给学生放映一段东北三省人民水深水热的生活片段时,由于课件制作时没有设计放映结束时间,教师在课堂上出现时间的失控,放映影片应结束时不结束,教师表示为束手无策,不知如何是好,课堂出现了时间差较大,基本无法完成教学任务。
对于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教师缺乏相应的教学策略和实施经验,不能够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引导,结果使得学生“放任自流”,不但没有发挥整合优势,效果反而更差。
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善于控制教学节奏。
何时使用多媒体,使用多长时间,何处应该细讲精练,教师都应该准确把握,避免课堂教学节奏过快,变成了“走马观花”式的教学,或过慢,使课堂出现停顿、障碍等。
总之,技术是为支持教学而服务的,整合不代表技术的滥用、误用,更不能用技术来取代学科教学。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效果的关键,最终还是要看技术能否用得恰到好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使各种教学方式互相协调、相互促进,而信息技术的运用则需要适时、适用和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