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圆柱和圆锥评课稿(5篇)

合集下载

圆柱的认识评课稿

圆柱的认识评课稿

圆柱的认识评课稿
圆柱的认识评课稿
程茂桂
听了六年级兰老师《圆柱体的认识》一课,圆柱体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本第十二册的内容,学生已经具有认识立体图形的基本方法。

在这个前提下教师能够以学生观察、体会为主,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等多种方法探究认识圆柱的组成和特征。

1、教师在教学中准确把握自己的地位。

教师真正把自己当成了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激励者和课堂生活的导演,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郑坊小学生本教育理念。

2、在教学时,能够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和探索研究,自我发现和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师整堂课灵活运用了郑坊小学课改提出的“三自一评”教学方式,即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训练和展示评价。

3、在自主训练环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教师通过“我能辨,我能说,我能想,我能算以及让学生说感受等训练让学生得到巩固和提高。

《圆柱认识》评课稿

《圆柱认识》评课稿

《圆柱认识》评课稿(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述职报告、工作计划、合同协议、心得体会、策划方案、条据书信、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job report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policy letter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圆柱认识》评课稿《圆柱认识》评课稿《圆柱认识》评课稿1本节课在简约化的课堂中还原数学本色,复原学科的本位,做到了让课堂返璞归真。

圆柱和圆锥复习课评课稿范文(精选5篇)

圆柱和圆锥复习课评课稿范文(精选5篇)

圆柱和圆锥复习课评课稿圆柱和圆锥复习课评课稿范文(精选5篇)评课是指评者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圆柱和圆锥复习课评课稿范文(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圆柱和圆锥复习课评课稿1听了叶主任执教的《圆柱与圆锥整理和复习》一课。

课堂上叶主任亲切的教态、严谨的语言、扎实的基本功、紧凑的课堂结构,深受到了我们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我把自己听课后的体会总结如下:一、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听后整理如下:1、明确学习任务,自主归纳整理:让学生自己去收集、整理、交流,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体现把课堂还给学生;同时还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创新的意识,以及提高学生自行设计的能力与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2、课上应用提高:课上采用“小老师”提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综合应用圆柱圆锥的计算公式。

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及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3、课中实践拓展: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需要解决有关圆柱圆锥的知识。

让学生感到生活中有数学,生活中处需要数学,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后小结反思: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评价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培养学生评价别人的发言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倾听能力。

二、本节课亮点如下:1、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感觉学生对知识的分类、整合,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这一环节,能完全放开。

2、整节课的设计让人觉得做得细致又全面,把相关联的重点题型都复习的比较到位,足可以看出叶主任的经验丰富,又善于积累,特别值得我们学习。

3、教师的语言严谨、规范,知识点把握十分精准。

如:将圆柱的侧面展开要强调沿高展开,而后又让学生判断“圆柱的侧面展开一定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吗?”所用语言清楚到位。

而且,我们从大多数学生的语言也可以感受到老师对学生的训练很有效果。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及反思(共二篇)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及反思(共二篇)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圆柱和圆锥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几何体之一.也是小学阶段立体图形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以前学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图形围成的几何体,而圆柱和圆锥的表面既有平面又有曲面,这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一次飞跃。

本课通过观察直观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即丰富了立体图形的认识,也为后面学习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和圆柱与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奠定了基础.能够增强学生空间观念.获得良好的立体几何体验。

二、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并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圆柱和圆锥,体会其特征。

难点: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四、说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一组几何体的实物,其中有长方体、正方体形状的,也有圆柱和圆锥形状的。

师:同学们,这些物体的形状是各式各样的,其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我们比较熟悉?学生回答。

师: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些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方体、正方体;有些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的立体图形——圆柱和圆锥。

(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例1)【设计意图: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直观的认识圆柱和圆锥】板块二、探究新知1.认识圆柱的特征。

师: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体?学生指出来。

师:圆柱体简称圆柱。

仔细观察圆柱,说说圆柱有什么特征。

生1:圆柱从上到下一样粗。

生2:圆柱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圆。

生3:圆柱有一个面是弯曲的。

介绍圆柱(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圆柱直观图):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作底面,围成圆柱的曲面叫作侧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作高。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的圆柱体,互相指着说一说它的底面、侧面和高。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苏教版必修2《圆柱、圆锥、圆台和球》评课稿

苏教版必修2《圆柱、圆锥、圆台和球》评课稿

苏教版必修2《圆柱、圆锥、圆台和球》评课稿1. 引言《圆柱、圆锥、圆台和球》是苏教版必修2中的一篇数学课文,主要介绍了圆柱、圆锥、圆台和球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本评课稿旨在对该课文进行细致的评析,通过深入剖析课文内容,评估其教学效果,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2. 课文内容分析2.1 圆柱课文首先介绍了圆柱的定义和性质。

圆柱是由一个底面和与底面平行的两个相等的曲面侧面组成的。

底面是一个圆,两个侧面是矩形,其边界由一个直母线和两个圆形边界组成。

在介绍完定义后,课文通过实例向学生展示了圆柱的性质,如底面积、侧面积、总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并具体阐述了这些性质的几何解释。

2.2 圆锥接下来,课文介绍了圆锥的定义和性质。

圆锥是由一个底面和以底面圆上一点为顶点的直线段所形成的曲面组成的。

底面是一个圆,直线段称为母线。

课文通过图示和实例详细说明了圆锥的形状和性质,包括底面积、侧面积、总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此外,课文还对椎体与锥体的不同进行了简要的对比分析,向学生展示了这两种几何体的区别。

2.3 圆台再往后,课文介绍了圆台的定义和性质。

圆台是一个由一个底面和与底面平行的另一个底面以及底面之间的侧面所形成的几何体。

底面是一个圆,上底面比下底面小。

课文通过图示和实例解释了圆台的形状和性质,包括底面积、侧面积、总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此外,课文还以皮球罐为例,引出了圆台的实际应用场景。

2.4 球最后,课文介绍了球的定义和性质。

球是由空间中所有到中心点距离相等的点所形成的几何体。

课文通过图示和实例说明了球的形状和性质,包括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此外,课文还引出了球的应用,如炮弹、水池等实际问题,并以此激发学生对球的兴趣。

3. 教学效果评估3.1 语言表达课文使用了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加上辅助图示和具体实例,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几何体的定义和性质。

然而,在一些地方,课文的表达可能略显晦涩,对于部分概念的解释不够清晰,需要学生进行反复思考才能真正理解。

根据圆锥体和圆柱锥的特征评课稿

根据圆锥体和圆柱锥的特征评课稿

根据圆锥体和圆柱锥的特征评课稿
1. 引言
本文将对圆锥体和圆柱锥的特征进行评述,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区分这两种几何形体。

2. 圆锥体的特征
圆锥体是由一个圆形底面和一个顶点连接而成的几何形体。

其特征包括:
- 底面:圆形,具有半径和圆心。

- 侧面:从圆形底面的圆心延伸到顶点的线段构成。

- 顶点:连接底面和侧面的点,不在底面内。

3. 圆柱锥的特征
圆柱锥也是由一个圆形底面和一个顶点连接而成的几何形体,与圆锥体相似。

其特征包括:
- 底面:圆形,具有半径和圆心。

- 侧面:从圆形底面的圆心延伸到顶点的线段构成。

- 顶点:连接底面和侧面的点,不在底面内。

- 侧面高度:连接底面圆心与顶点的线段长度。

4. 区别与应用
虽然圆锥体和圆柱锥在特征上非常相似,但它们在几何形状和应用上有所区别:
- 圆锥体的侧面与底面之间的夹角可以不是直角,而圆柱锥的侧面与底面之间的夹角总是直角。

- 圆锥体常见的应用包括圆锥形帽子、锥形杯子等;圆柱锥常见的应用包括圆锥形烟囱、锥形漏斗等。

5. 结论
通过对圆锥体和圆柱锥的特征进行评述,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区分这两种几何形体。

虽然它们在特征上相似,但在角度和应用上有所区别,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形体。

6. 参考文献
若有引用内容,请参考准确的文献,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圆锥柱体的认识》评课稿

《圆锥柱体的认识》评课稿

《圆锥柱体的认识》评课稿圆锥柱体的认识
概述
该评课稿旨在介绍圆锥柱体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

圆锥柱体是一种常见的几何体,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圆锥柱体的定义
圆锥柱体是由一个圆锥和一个平行于圆底的圆柱组合而成的几何体。

圆锥是一个尖顶圆底的三维几何体,而圆柱是一个具有平行圆底的长方体。

特点
圆锥柱体具有以下特点:
1. 圆锥柱体的底面是一个圆, 顶点可以是尖锐的或圆滑的。

2. 圆锥柱体的侧面是一个圆锥,其形状可能是直角圆锥、锐角圆锥或钝角圆锥。

3. 圆锥柱体的侧面与底面之间的夹角取决于所定义的圆锥角。

应用
圆锥柱体的应用非常广泛,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
1. 圆锥柱体可以用来制作建筑物的柱子、塔楼等结构。

2. 圆锥柱体在机械工程中用于制造管道、锥形零件等。

3. 圆锥柱体在包装工业中被用作瓶子、圆锥形等。

4. 圆锥柱体在航空航天工程中用于制造火箭燃料储存等。

通过了解圆锥柱体的定义、特点以及应用领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个几何体。

希望这个评课稿能够帮助您对圆锥柱体有更深入的认识。

《认识圆柱和圆锥》评课稿

《认识圆柱和圆锥》评课稿

《认识圆柱和圆锥》评课稿
教师这节课让学生借助于实物图分别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通过有层次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探索圆柱特征。

在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时,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测量、比较等活动,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对有关发现加以适当整理和概括。

结合圆柱的直观图,介绍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

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创设了有意义的数学问题情境,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为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奠定了基础,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在实际操作中也更容易理解圆柱,将知识掌握得更牢固。

在认识了圆柱和圆锥后,让学生通过比较圆柱和圆锥的异同,既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又培养了学生比较的思想,开辟了看待问题的新视角。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充分认识了圆柱和圆柱的特征以及他们的异同点。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唐老师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巩固了对圆柱圆锥的认识。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与圆锥》评课稿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与圆锥》评课稿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与圆锥》评课稿引言我将通过评课稿的形式对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的《圆柱与圆锥》这一章进行评价。

本章的学习内容主要涉及到圆柱和圆锥的形状、特征以及计算相关的问题。

我将从教材的编写与设计、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对该章进行评价。

一、教材的编写与设计教材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当具备一定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启发性。

在《圆柱与圆锥》这一章节中,教材的编写与设计方面存在一些值得称赞的地方。

首先,教材循序渐进地介绍了圆柱和圆锥这两种几何图形的形状和特征。

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和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几何形状,并能够区分它们与其他几何图形的不同之处。

其次,教材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例题和练习题,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教材中提到的“圆柱罐装果汁的盛装问题”和“圆锥形帽子的制作问题”,都很好地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再次,教材将几何图形与计算问题相结合,既注重了形状的认识,又突出了计算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教材的后半部分,学生需要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这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所学的几何知识,还需要进行一些数学计算。

总之,从教材的编写与设计来看,《圆柱与圆锥》这一章节较好地循序渐进地介绍了圆柱和圆锥的形状和特征,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设计,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它包括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

在《圆柱与圆锥》这一章中,教学目标被良好地达成。

首先,通过学习本章的内容,学生能够准确地认识和描述圆柱和圆锥的形状和特征,能够区分它们与其他几何图形的异同。

这是认知目标的达成。

其次,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解决“圆柱罐装果汁的盛装问题”时,学生需要计算容器的体积,从而确定所需的果汁数量。

这是技能目标的达成。

再次,在学习本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体会到几何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强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圆柱的认识》评课稿[大全5篇]

《圆柱的认识》评课稿[大全5篇]

《圆柱的认识》评课稿[大全5篇]第一篇:《圆柱的认识》评课稿《圆柱的认识》评课稿3篇《圆柱的认识》评课稿1听了张老师的这节课,感觉到张老师对教材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教学环节清晰、完整,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较好。

但整体来看,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想抓的内容太多,一节课40分钟,容量太大。

建议:1、备课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知道什么学生已经知道了,课上就不要再浪费时间,哪些新内容的教学需要用到旧知识,这些知识掌握的怎么样?都要有清楚的把握。

比如:在上课伊始,老师课件出示的这些常见的物品中除了书中的圆柱形物品,还增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品,个人认为没有必要。

六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对于圆柱的初步认识,和长方体、正方体一定能区分开,做如此安排浪费了时间。

建议本换节的情境创设可以这样,课前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形的物品。

上课了,先出示书中的情境图,让学生从中找出圆柱,之后,让学生把你课前准备的圆柱形物品高高的举起来,大家互相看看,都是圆柱吗?然后找出不是圆柱的,说说原因,以此来导入新课。

2、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要针对教学目标,要有目标指向,不做无用功。

3、探究侧面积公式环节,这节课看似学生在动手,实际是在教师的牵引下操作,每一步都是按教师的要求去做,缺少独立思考。

建议放手让孩子去做,课前让孩子准备圆柱形物品时可以建议他们准备侧面容易剪开的,可以让孩子们自己试着剪,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让学生去做。

《圆柱的认识》评课稿2听了孙老师《圆柱的认识》这节课,印象最深的就是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主动积极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学习效果,关键在于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氛围。

1、不教之教,使学生得到满足。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就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假如教师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分析讲解,一点也不给学生留下活动的时空,学生充其量只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长此以往,心智凝固,表现欲锐减,创造性扼杀,怎能获得成功?本节课,教师所说的`话并不多,学生能思考的,教师决不暗示;学生能说出的,教师决不讲解;学生能解决的,教师决不插手。

教研活动评圆柱的认识(3篇)

教研活动评圆柱的认识(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圆柱是小学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几何图形,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几何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认识圆柱,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学校数学教研组组织了一次以《圆柱的认识》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教学观摩、研讨交流等方式,探讨圆柱教学的有效策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活动过程1. 教学观摩本次活动首先由我校青年教师张老师执教《圆柱的认识》一课。

张老师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圆柱的特点。

以下是教学观摩的主要内容:(1)导入环节:张老师以生活中常见的圆柱物体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圆柱的名称。

(2)探究环节:张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圆柱的形状、特征,并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动手操作,进一步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顶面。

(3)巩固环节:张老师设计了丰富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总结环节:张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圆柱的特点,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圆柱的例子。

2. 教学研讨观摩课后,全体数学教师进行了热烈的研讨。

以下是研讨的主要内容:(1)肯定优点:张老师的教学设计新颖,教学方法灵活,课堂气氛活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提出建议:部分教师认为,在探究环节,可以适当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圆柱;在巩固环节,可以设计更具挑战性的练习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交流心得:教师们纷纷表示,通过本次教研活动,自己对圆柱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三、活动总结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标。

以下是活动总结:1. 提高了教师对圆柱教学的认识,明确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2. 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了教学经验,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3.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几何思维能力。

4. 为今后的圆柱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评课稿

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评课稿

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评课稿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评课稿(精选19篇)同课异构是一种新的教研方式,充分发挥了我们教师的创新才能,使课堂教学别开生面,不同的教学构思,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我们听课者真正感受到数学教学艺术的魅力。

下面由小编带来的圆锥的体积的评课稿,希望大家会喜欢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评课稿篇1《圆锥的体积》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的一部分。

本节课主要任务是探索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学生在已掌握了圆锥的特征和圆柱的体积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学生已经具备以下知识和技能: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并掌握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理解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初步经历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过程。

能够小组合作、动手完成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

在教学中不光要让学生们知其然,还要让他们知其所以然,即深挖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1、能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为后面圆锥体体积的计算埋下伏笔。

例如:本课利用课件出示圆柱的图形。

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圆柱的体积怎样求?学生回答: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教师巧妙的出示与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底面和高都出现)。

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导入:圆柱的体积会求了。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圆锥的体积好吗?为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做好伏笔。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经历观察、操作、猜想、估计、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锥的体积公式。

在此过程中,教师注重了对学生的引导。

并能运用圆锥的体积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演示、观察、验证先比较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的体积关系。

比较这个圆柱和圆锥,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你是怎么想的?它们等底等高,圆锥上面是尖的,所以体积小,圆柱的体积大。

从而引导:那么,底面积×高是不是圆锥的体积呢?通过想象、猜测:这个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特点?(等底等高)观察:三角形的面积是长方形面积的二分之一提问:那么圆锥体积有可能是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呢?1/2或1/3。

圆柱和圆锥评课稿

圆柱和圆锥评课稿

评《圆柱和圆锥》复习课
听了六年级方老师和袁老师的两节关于圆柱和圆锥的复习整理课,受益匪浅。

在这两节课中,我觉得两位教师有以下几点都做得非常好:
重视直观教学,利用课件的演示,教具的演示,通过数形结合,帮助学生较好地建立空间观念和空间概念,扎实有效。

重视错例分析,抓重点,攻难点。

能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理清思路,掌握方法。

注重复习题的对比练习,在对比教学和练习中,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还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两节课的练习设计都很经典,题量大,形式多,安排由易到难,照顾中下学生又增强了中上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另外,我还特别欣赏方老师在课前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收集整理已学知识的做法。

这样做其实又多给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的一次机会。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圆柱和圆锥的相关知识做了系统的梳理和整合,不仅掌握了复习的方法,还整体的把握了这部分知识的结构。

再通过课堂上的交流对比与练习,
融会贯通,达到复习的最终目的。

袁老师在课堂上精心设计了错题再现和变形拓展题,把学生平时练习中的错误进行集中交流和反思,再有针对性的进行强化练习,效果真不错!。

《圆柱的认识》评课稿公开课

《圆柱的认识》评课稿公开课

《圆柱的认识》评课稿公开课(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有幸聆听了蒋雨轩老师执教的《圆柱的认识》一课,感触颇深,本节课在教学新知识时,我先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摸一摸、比一比等方法,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多角度、多形式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加深了学生对圆柱各部分整体地感知圆柱的特征,下面我就这节课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想法。

1、注重学生预习。

课前学生收集了各式各样的圆柱物品,并用课本中的圆柱学具材料制作了一个圆柱,这样课前使学生就在感性上对圆柱有了初步认识,建立了圆柱的初步表象。

为教学新知做好服务。

2、教学重难点掌握到位。

蒋老师善于引导,放手让学生操作,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3、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评价语言丰富多样。

整节课中蒋老师能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和自信心,比如及时的纠正孩子们姿势。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加大信息量,提高课堂密度。

4、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展示发言的时候表述有不足的地方及时指正,帮助学生更准确的表述。

5、蒋老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很强。

蒋老师对于学生的反馈,课堂教学语言的简练扼
要,蒋老师范作的展示等为课堂教学的展开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课堂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堂上的把控能力较差,语言还是不够简洁流畅,当学生说不到位,总想替学生引路,这样就没有给孩子充分的思考空间,今后会在语言的应用上多下工夫。

以上琐碎之言权当抛砖引玉,如有不妥之处,请蒋老师多多包涵,敬请大家指正,谢谢大家!。

《圆锥的体积》评课稿范文(13篇)

《圆锥的体积》评课稿范文(13篇)

《圆锥的体积》评课稿范文(13篇)《圆锥的体积》评课稿范文(精选13篇)《圆锥的体积》评课稿范文篇1圆锥的体积是在学习了圆锥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第一部分,复习圆锥的特征和圆柱的体积=底面积_高。

反思:复习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便于运用已学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

第二部分,便于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先让学生用转化的思想大胆猜测,能否把体积计算方法转化成已学过的立体图形来推导圆锥体积公式呢?学生猜测之后,让学生拿出手中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然后同桌讨论得出结论,全班交流。

再进行第二次实验,同桌交换圆柱或圆锥倒进沙子之后,同桌讨论,全班交流,老师引导学生两次实验的结论有什么不同,经过学生的讨论,师生归纳出:圆锥的体积等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并强调V=3SH的前提条件是等底等高。

反思:这一环节让学生用转化的思想猜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

紧接着让学生两次动手实验,亲自体验知识的探究过程。

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通过实验,学生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得出了只有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否则这个结论不成立。

全课反思:英国教育家思宾塞说过:“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究,自己去推理,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真正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成为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因此,这节课,我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放手让他们动手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得出结论,突破教学难点,理解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看着孩子们听到老师的称赞,他们那开心的笑脸,我想:只有让孩子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只做引导者和合作者,引导得当,合作愉快时,那我们就真正起到了教书育人的作用,还有谁不想学习数学这门有意义的课程呢?《圆锥的体积》评课稿范文篇2听了李老师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收获很多,李老师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做到能自然、流畅地完成教学任务。

苏教版六年级下数学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说课稿四篇

苏教版六年级下数学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说课稿四篇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的《圆锥的认识》。

下面我主要从目标、评价和学习这三个方面来说本节课。

一、目标首先是学习目标的制定,我主要依据学材、学情、课标这几个方面。

基于学材的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九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小节第一部分《圆锥的认识》。

这一部分是在学生掌握了圆和圆柱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而安排的内容。

我们要想认识圆锥,进一步学习有关它的知识,首先要了解它的特征。

因此教材把它安排在这一部分内容的第一节,为下面学习起到一个良好的铺垫作用。

由于圆柱与圆锥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因而教材把圆锥的认识安排圆柱的认识之后,为学习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

因此,我将圆锥的特征作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基于学情的分析由于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已经有较大的提高,能够有意识的去主动探索未知世界。

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发展。

所以在教学时适宜让学生主动思考,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自体验感知圆锥的特征。

另外,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能根据具体情况想出多种测量高的方法。

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学习难点是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基于课标的分析,课标对于本节课的阐述与分析,在这里不再赘述。

学习目标:基于以上几个方面,我制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大家请看:目标1、借助生活中的实物或模型,会说出圆锥的各部分名称,会正确地辨认圆锥,会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锥形。

目标2、结合问题情境,通过指一指、画一画、量一量、说一说等活动,会说出圆锥体的大小与底面的大小有关,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目标3、通过动手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会说出圆锥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并能说出圆锥是由三角形旋转得到的以及三角形各部分与圆锥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圆柱和圆锥评课稿(5篇)认识圆柱和圆锥评课稿(通用5篇)认识圆柱和圆锥评课稿篇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8~20页的例1,“练一练”和练习五的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并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教学难点:知道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认识立体图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例1场景图,上面这些物体认识吗?分别是什么?如果将它们按形状分成两类,怎么分?如果给这两类物体起个名字,可以叫什么?学生交流(揭示课题:圆柱和圆锥)二、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1、研究圆柱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形的?出示相关圆柱形实物和模型⑵引导观察:仔细观察这些圆柱,你能发现什么?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发现。

⑶组织全班交流,教师适当板书:上下一样粗细有两个圆面一个曲面⑷认识圆柱各部分的名称:教师先对照圆柱的直观模型介绍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再让学生在实物模型上找到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研究圆锥⑴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状的物体?⑵仔细观察圆锥,你能发现什么?在小组中说一说。

⑶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板书:有一个顶点底面是圆形侧面是一个曲面⑷认识圆锥的高出示圆锥的透视图,让学生认识圆锥的高。

⑸在圆锥的实物模型中,相互说说圆锥的顶点、底面、侧面和高。

三、巩固练习1、讨论“练一练”。

交流挑选的理由和不挑选的理由。

2、做练习五第2题。

⑴引导学生从正面、上面、侧面观察圆柱和圆锥,看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形状?⑵在书中连线。

3、做练习五第3题。

⑴出示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的小旗,引导学生猜想:如果将旗杆快速旋转,想想一下:小旗旋转一周各能成什么形状?让学生旋转小旗,看猜想是否正确。

⑵如果让你自己设计一个小旗,你想将小旗设计成什么样子的?想想一下,如果也这样旋转一周,会转成什么形状?自己做一做。

四、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学生交流五、作业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板书设计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认识圆柱和圆锥评课稿篇2教学目标1.联系同学们的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了解点的移动可以得到线,线的移动可以得到面,面的旋转可以得到体,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圆柱和圆柱的基本特征,激发同学们的探究欲望。

2.通过观察、思考、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同学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教师拿一根一头拴着一个小球的绳子甩动,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再让学生结合书第2页2、3题,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最后总结出点的移动可以得到线,线的移动可以得到面,面的旋转可以得到体的结论。

2.教师出示一个袋子,里面装着各种物体(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圆台)游戏规则:一人上台摸,并描述你摸到的这个物体的最典型的特征,使下面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猜出你摸的这个物体的名称。

师生共同活动。

在摸出物体后,教师让学生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引出这节课要探究圆柱和圆锥。

板书课题:圆柱和圆锥二、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1.从生活的实景图中发现圆柱和圆锥。

从书第2页找一找的实景图,找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与同伴互相指一指,哪些是圆柱和圆锥,并指名回答。

2.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圆柱、圆锥的特征。

用各种方法,如摸、量、画等,观察带来的圆柱、圆锥形实物,你们有哪些发现?用手中的工具验证你们的猜想。

并填写小组合作学习的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表格:研究对象你们猜想它有哪些特征?你们是用怎样的方法验证你们的猜想的?把验证方法记录下来,与同学交流。

3.小组汇报反馈。

教师抓住几个关键点进行引导:圆柱的特征:⑴两个底面、一个侧面。

底面是由两个大小完全相等的圆组成。

侧面是一个弯曲的面。

⑵认识圆柱的高,并会测量圆柱的高。

如果没有学生探究这个问题,教师要示范两个底面大小差不多的圆柱,让学生观察它们的高不同,从而引导学生关注圆柱的高(圆柱两个底面的距离叫做高)。

圆柱有无数条高,每条高的长度相等。

圆锥的特征:⑴由一个底面(圆)、一个侧面(曲面)组成。

⑵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引导学生掌握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

小结:通过刚才的合作学习和交流,我们更进一步认识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你能说一说你现在知道了圆柱和圆锥有哪些特征吗?4.说一说课本3页,让学生再次系统地看一看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拿一个你准备好的圆柱和圆锥,同桌互相说一说它们各部分的名称。

说一说,在生活中见到的哪些物体的形状像圆柱、圆锥?指名回答。

认识圆柱和圆锥评课稿篇3教学内容:教材第18-20页圆柱和圆锥、练一练以及练习五的全部习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圆锥并掌握它们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3、能正确判断圆柱和圆锥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教具学具:1、教师准备大小不同的圆柱和圆锥实物及模型。

2、学生准备圆柱和圆锥实物以及自制的圆柱和圆锥。

3、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的小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一组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

提问学生:你能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吗?师说明:这些形体有些是我们已认识的长方体、正方体,还有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立体图形:圆柱和圆锥体。

(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㈠认识圆柱的特征。

1、出示例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上面哪些是圆柱形的?2、你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3、请你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圆柱,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将自己的发现与同桌交流。

4、集体交流:⑴上下两个面是面积相等的圆,叫做圆柱的底面。

⑵有一个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

⑶上下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

教师说明:我们所学的圆柱都是直直的,上下粗细相同的直圆柱,我们叫它圆柱。

5、让学生动手量圆柱的高。

讨论:⑴怎样量更准确?⑵如果我们换个地方量,它的高会变成多少?这说明什么?(圆柱的高有无数条)6、师小结圆柱的特征。

㈡认识圆锥的特征1、出示圆锥的实物,这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形的,简称圆锥。

我们教材所讲的圆锥都是直圆锥。

2、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的物体?3、利用学生课前做好的圆锥,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将自己的发现与同桌交流。

4、集体交流:⑴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形,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⑵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5、测量圆锥的高。

⑴引导学生讨论:圆锥有几条高?⑵用直尺和三角板如何测量圆柱的高。

(学生自己操作)㈢比较圆柱和圆锥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柱和圆锥学具,指出它们的底面和侧面。

(练习五第1题)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一练。

2、练习五第2题。

从正面、上面和侧面看圆柱和圆锥,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充分让学生自己观察。

3、开放练习,拓展延伸。

⑴将课前做的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的小旗快速旋转一周,观察并想象一下各能成什么形状?⑵师演示。

⑶自己设计小旗的形状,旋转小棒观察并想象一下所形成的形状,在小组内交流。

四、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圆锥体和圆柱体有哪些特征?《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的教学反思本课教学层次清楚,注重学生学法指导,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由实物抽象出几何形体,圆柱和圆锥,接着让学生举生活实例,你在周围见过哪些这样的物体?然后由学生自主交流,观察自带的圆柱和圆锥,引导学生发现特征,你发现了什么?由学生自己概括出特征.特别是教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圆锥的高只有一条,这两个知识点时,由学生通过测量它们的高,并经过对比,得出结论.让学生亲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但本节课也存在许多不足,(1)课前检查没有做,如果在课前花1分钟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准备的立体图形,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并把这种情绪带到新课的学习中,本节课的效果会更好。

(2)作业设计不科学,偏重操作,思维密度不强,容易让学生产生思维疲劳。

认识圆柱和圆锥评课稿篇4教学内容教材第1819页的例1,完成第19页的练一练和练习五的第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看懂圆柱、圆锥的平面图。

2.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并会测量高。

教学重点1.让学生从整体上体会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了解围成圆柱或圆锥的各个面。

2.认识圆柱和圆锥的高,并会测量高。

教学难点认识圆锥的高。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圆柱体、圆锥体的物体,让学生收集一些圆柱体、圆锥体的实物。

同时让学生将教科书第125、127页上的图沿边剪下来做成圆柱体、圆锥体。

一、激趣引新1、师出示准备的模型圆柱,圆锥,提问,这是什么形体?师指出:圆柱体简称圆柱,圆锥体简称圆锥。

2、举例: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学生举例)3、师出示挂图,提问,生活中的例子很多,你看这张图上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4、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直圆柱和直圆锥。

(板书课题: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二、自主探究,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1、认识圆柱⑴谈话,请看挂图,刚我们看到的圆柱有大的,有小的,有高的,有矮的,还有这么扁的,同学们桌面上也有大小不一的圆柱,仔细观察这些圆柱,你发现这些大小不一的圆柱有什么共同点?(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后自由发表意见,师根据学生回答适当板书)⑵验证发现:上下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刚才同学说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圆,请你想办法证明一下,这个猜想是否正确?学生可能:a把茶叶筒的盖头拿下来比划b用线绕c用尺亮圆的直径侧面是弯曲的:把你手中的圆柱摸一摸,滚一滚,你发现它的这个面与桌面有什么不同?侧面滚一滚,滚出一个什么形状?⑶师指出:这是沿着圆柱形物体的轮廓画下来的圆柱的平面图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的底面(板书底面,图中标出底面)围成圆柱的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板书,在图中标出)提问:圆柱的高有多少条?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师出示装满牙签的牙签盒让学生体会)验证圆柱的高都相等:把圆柱放在桌角量高,变换角度量高,量出的结果一样吗?⑷练习:说说师手中的杯子,方便面碗是不是圆柱,为什么?指出自己手中圆柱的各部分名称,指出下列圆柱各部分名称2、认识圆锥⑴谈话:某些建筑物的顶部,吃的蛋筒,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锥体,请你观察这些圆锥,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学生自由交流,师适当板书)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形,侧面是一个曲面⑵看书对照你的发现是否正确⑶师指出:图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边说边在图上标出来)提问,圆锥的高有几条?滚动圆锥,你有什么发现?辨析,这是圆锥的高吗?那你认为怎样测量圆锥的高?师出示图⑷指出你手中圆锥各部分名称3、比较:观察圆柱和圆锥有什么不同之处?师可引导提问:圆柱和圆柱都有一个侧面,侧面都是一个曲面,为什么圆柱滚动侧面时与圆锥滚动侧面的感觉不一样?三、巩固练习1、练一练:判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2、练习五第二题,连一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