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歇尔的公民身份理论_公民教育的理论基础研究

合集下载

马歇尔福利权利理论

马歇尔福利权利理论

马歇尔的福利权利理论“社会公民权利则是这样一种资格:在一个政治地组织起来的社会或民族国家中,公民身份使个人有资格要求社会或国家对他承担责任,使他能够享用各种社会善行带来的好处。

换句话说,公民权利是指这样一种个人和社会(国家)的关系,个人被赋予正当的理由向社会(国家)要求得到某种能够保证自己和其他社会成员一样的地位和待遇,以使他获得一种自由地与合法地支配某些社会资源以满足自己需要的能力;而对国家来说,则要承担起保证个人有充分的自由来进行他作为一个‘私人’和‘公民’(社会成员)所需要进行的正常活动的责任”。

公民社会权利是以社会福利的实现为基本目标的普遍人权的表达。

马歇尔是从广义上理解福利这个概念的,他认为福利是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的复合体,这种理解也许没有很强的专业性,比如将福利定义为福利部门提供的服务。

马歇尔将社会福利看做是公民的一种权利,其具有道德和法律双重性质的,但他关注的更多的是法律权利这一层面,这是对传统公民理论的挑战(司法适用性、与公民权利政治权利界限模糊、市场资源)。

(人类之主体性的保障,不仅得力于道德权利,更得力于现实之法律权利。

法律权利不仅具有国家强力的保障,具有可诉性,更重要的是,其使得权利之实现具备了明确的义务主体。

因而,社会福利权除具有道德权利之性质外,也是一项法律权利,而且其在当代社会也必须体现为一项法律权利。

)作为对这种广义观点的补充,马歇尔提出个人性的福利权利也是一种法律权利,对个人福利权利的认可意味着一个国家的公正和运作良好,意味着除了“平平安安”“心宽体泰”“繁荣昌盛”之外,没有什么比它们更好。

但是社会的现实或者说发展趋势是国家更愿意花心思令最大多数的人获得最大的幸福,为此,国家不会因为其中个别人感到不幸福,而赋予其通过诉讼获得赔偿的法律权利,尽管这当中某些法律权利所要表彰的个人幸福可能会逐渐扩展而成为群体性的福利。

(联系后面的普遍性原则)(马歇尔非常喜欢在阐述自己的理论之前先提出问题,然后再一步步地解答问题)马马歇尔福利权利理论的两个核心词汇:法律权利自由裁量马歇尔提出第一个问题,是否存在着这样一种权利,它只针对福利的物质部分本身?这种权利观念或者说这种立法合不合理?马歇尔在此举了一个例子:美国某州的宪法规定,应尽可能给那些因为年老、疾病以及遭受其他不幸的居民制定相关条款,因为他们具有获得社会同情和救济的权利。

第四讲+国家与社会

第四讲+国家与社会

国家
公共舆论领域
• 市民社会
3.公民权与公民身份(citizenship)
马歇尔的公民身份理论: 公民权利:生命、财产、言论、宗教 政治权利:选举、参与、组织政党 社会权利:医疗、社会保障、教育等福利
B.较为严格的含义,只有当整个社会能够通过那些不受国家支配的社团来
建构自身并协调其行为时,市民社会才存在;
C.最高级的含义,只有这些社团能够相当有效地决定或影响国家政策方向
时,才能称之为市民社会。
从两分法到三分法
政治领域:国家、政府
公共舆论领域:由非政府和非经济组织在自愿基础上组
成的,包括教会、文化团体和学会,以及独立的传媒、 运动和娱乐协会、辩论俱乐部、市民论坛和市民协会, 甚至还包括职业团体、政治党派、工会和其他团体。公 共舆论领域以公共舆论为媒介对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关系 进行调节,国家通过公共舆论领域而获得合法性,市民 社会则通过公共舆论领域去挑战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并 提出利益诉求。 市民社会:由商品流通领域和社会劳动领域所组成 家庭 :不具有生产功能,是个人爱好和道德自律的空 间
“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源自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 脱这些对立面。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 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 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驾于社 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 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 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脱离 的力量,就是国家。” ——恩格斯
1.市民社会的含义
市民社会是处于国家和家庭之间的大众组织,它独立于国家,享有对于国
家的独立性,它由众多旨在保护和促进自身利益或价值的社会成员自愿结 合而成。结社自由应被当作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它可以有三层不同的含 义:

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生教学PPT(第一讲)

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生教学PPT(第一讲)

(二)马歇尔关于现代公民身份的经典 理论
• 著作:《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 • 1、公民权利的类型 (1)18世纪出现的公民权利(civil Citizenship):包括财产、 个人自由、法律权利(保障个人自由所必须的权利)人权。 (2)19世纪确立的权利,政治权利(political Citizenship),指 参与政治权利运作的权利。
• 第二是从人类的主体性发展,从公民意识与 臣民意识的核心区分入手:公民意识是人类 自由自主活动内在精神的自觉反映和要求, 主要由“合理性意识”、“合法性意识”和 “积极守法精神”构成 。 • 第三是从公民意识的内在结构对公民意识进 行内涵界定,把公民意识看成是复杂的观念 形态系统,有它自身内在联系的逻辑层次结 构,有其核心内涵、具体内涵以及延伸内涵, 而公民身份意识是其核心内涵。
• 政治理论家对公民身份( Citizenship)概念的 兴趣已经剧增起来。在1978年,人们可以很自 信地说:公民身份概念在政治思想中已经过时“。 十五年之后,公民身份又成了持各种立场的政治 思想家中流行的专业术语。 • 因为公民身份与政治哲学中两个最核心的概念有 关:正义、成员资格
Citizenship
(3)20世纪建立的社会权利(social
Citizenship),这种公民 身份类型强调经济与社会保障的公民权利,其权利由于在 西欧得以发展,因此在现代福利国家中得以充分的表达。
2、公民权利是一个历史发展 过程
• 随着公民权利的扩大,享有权利的公民阶层也随 之增加,被限制于拥有财产的、信仰新教的白色 人种的市民权利和政治权利逐渐向妇女、工人阶 级、犹太人、天主教徒、黑人和其他以前被排除 在外的群体延伸。 • 在马歇尔的理论中,社会权利的到来意味着公民 身份的历史终结。

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书籍

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书籍

关于公民身份和社会阶级的书籍,以下是一些相关的经典和研究性的著作:
1.《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Citizenship and Social Class)-T.H.马歇尔(T.H. Marshall):
这本书是英国社会学家T.H.马歇尔的经典之作,探讨了公民身份和社会阶级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对于社会权利和福利的影响。

2.《公民社会与公民身份》(Civil Society and Citizenship)-Bryan S. Turner:该书通过对公
民社会的分析,探讨了公民身份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和意义,以及公民参与和社会变革的关系。

3.《公民社会与社会阶级》(Civil Society and Class Politics)-John H. Goldthorpe:作者通
过对欧洲社会的研究,探讨了公民社会与社会阶级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了社会阶级对公民身份和公民行动的影响。

4.《公民身份与社会权利》(Citizenship and Social Rights)-David Held:该书系统地探讨
了公民身份与社会权利的关系,着重分析了社会权利在现代民主社会中的发展和意义。

5.《公民社会与社会阶级》(Civil Society and Class Politics in Post-Communist Transitions)
-Graeme Gill:该书关注于后共产主义转型国家的情境,研究了公民社会的发展及其与社会阶级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些书籍提供了对公民身份和社会阶级问题的深入探讨和理论分析,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思考相关议题。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部分有代表性的著作,还有更多其他的文献资源可供进一步研究。

(完整版)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题库

(完整版)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题库

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题库1古希腊社会中,不可以被称作公民的是()。

A、父母是公民的人B、工匠C、奴隶D、佣兵正确答案:C2()开启了人权时代的序幕。

A、专制王权国家的出现B、资产阶级革命C、文艺复兴D、启蒙运动正确答案:D3西方社会有了公民的概念后就有了公民权利。

()正确答案:×4即使现代西方社会公民的身份是平等的,但仍然存在着权利的不平等。

()正确答案:√公民权、人权的发展及有限性1()提出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的概念。

A、黑格尔B、康德C、霍尔巴赫D、西耶斯我的答案:A 得分: 0.0分2启蒙思想家眼中的人民是什么样的人?()A、全体国民B、有身份的人C、有财产的人D、有发言权的人正确答案:C3法国《人权宣言》颁布之后,根据人生而平等的原则,人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利。

()正确答案:×4人权概念的产生要早于公民权。

()正确答案:×5康德认为,国家的不断发展会使公民权利间的差距不断缩小。

()正确答案:√公民权与人权的无限性1马歇尔认为西方公民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中第二个阶段是()。

A、公民权利发展阶段B、私有权利发展阶段C、政治权利发展阶段D、社会权利发展阶段正确答案:C2下面对罗斯福关于公民权利的看法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民在政治领域应当平等B、公民在经济领域应当平等C、工人有成立工会的权利D、黑人一直忠实于美国正确答案:D3美国妇女争取权利是在黑人争取权利之后。

()正确答案:×4二战以来,美国工人罢工逐渐减少,主要是因为他们能在法律的范围内寻求权利的平等。

()正确答案:√公民权与人权区别的意义1公民权利的三大差别不包括()。

A、人权理想与公民权现实的差别B、各国公民权之间的差别C、各国人权的差别D、各个国家内应有的公民权利和实际公民权利的差别正确答案:C2下面关于公民权和人权的概念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权是一个人因具有人的属性而享有B、公民权是一个人因拥有一国国籍而享有C、人权是世界范围内普遍的D、政府的首要职责是保障人权正确答案:D3公民权高于主权,主权高于人权。

马歇尔

马歇尔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Alfred Marshall,1842年7月26日-1924年7月13日)英国经济学家,当代经济学的创立者,现代微观经济学体系的奠基人,剑桥学派和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英国经济学界最重要的人物。

被认为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者,他的理论及其追随者被称为新古典理论和新古典学派。

同时由于他及其学生,如J.M.凯恩斯,J.S.尼科尔森,A.C.庇古,D.H.麦格雷戈等先后长期在剑桥大学任教,因此也被称为剑桥学派。

生平简介:阿尔弗雷德·马歇尔于1842年7月26日出生在英国伦敦南岸的柏孟塞(Bermondsey)的一个工人家庭,虽然家境一般,父母却努力让他受到很好的教育,其父亲极为严厉,期望他成为一个牧师,但他背叛了他父亲的意愿,去了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学习数学并获得学士学位,并被选为圣约翰学院教学研究员。

还学习了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尽管他对哲学饶有兴趣,但最后还是选定经济学为专业(做出这个决定的重要原因是马歇尔曾走访英国的贫民区,无法忘却他所见到的贫穷和饥饿)。

毕业后,马歇尔在剑桥大学任教9年,由于1877年他和玛丽·佩利(曾是他的学生)结婚,被迫辞职(因为当时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研究员们要像牧师那样独身),随后,担任了布里斯托尔大学校长,然后到了牛津大学担任讲师,在1880年,他担任了英国协会第六小组的主席,正式领导了创建英国(后改为皇家)经济学会的运动。

1885年他又回到剑桥大学任政治经济学教授(那时独身要求已被取消)直到1905年退休。

他还参加过英政府组织的政策咨询活动,曾是1890-1894年皇家劳工委员会颇有影响的成员。

于1924年7月13日去世。

他看到了十九世纪中期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英国出现的严重的社会不公平,他感觉到,神学、数学、物理学和伦理学都不能够给人类带来“福音”,又受当时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经济学家亨利西奇威克在经济学及道德哲学方面的影响,学术兴趣逐渐由物理学转向了哲学和社会科学,曾经他把西奇威克称为自己“精神上的父母”。

政治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政治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静止不变旳权力关系是不存在旳,伴随力量对比旳变 化,新旳权力关系会取代旧旳权力关系。
3. 权力主体能否到达目旳取决于政治力量旳对比。 作为一种力量,政治权力是能够计量旳。在政治关系 中,谁旳力量大,谁就能控制、统治、命令和影响权力客体 。 而权力客体会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必然要影响和变化权力 作用旳方向和强度,形成复杂旳政治格局。 另外,权力旳力量还取决于权力主体内部旳意志旳统 一程度。
在理论上流行两个流派:自由主义旳公民身份理论和共和主义旳公民 身份理论
何谓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旳主要内容:自由主义是近代后来西方最主要旳政治思潮之 一。自由主义旳出发点是自我和个人,它强调个人权利旳优先性,尤 其是个人旳自由和平等权利。它以为,个人旳自由选择权以及确保这 种自由选择权在公正旳环境得以实现,是自由主义旳根本价值。在自 由主义者看来,一旦个人能够充分自由地实现其个人旳价值,那么个 人所在旳全体和社会,也必然能最终实现其公共利益。
共和主义。源自古罗马帝国时期,罗马政治家关注政治道德问题。罗 马人采用旳方法是在完善各项政治与法律制度旳同步,强调一种被以 为是基于自然法旳、属于罗马老式贵族和公民旳美德。这么一种基本 思绪被称为共和主义(republicanism)。
在自由与强制旳关系上:以公民制定旳法律为中介,把自由与强制统 一起来。他们以为,假如一种国家旳律是由人民自己参加制定旳, 是他们本身意志旳体现,那么这些法律对他们就不构成强制,因为他 们服从自己制定旳法律,意味着服从旳并非别人,而是他们自己。所 以,正如公民们在制定法律旳时候是自由旳一样,他们在服从法律旳 时候也是自由旳。
公民身份理论有两个基本前提:第一,必须在民主政治下 才有所谓旳“公民”,第二,必须存在最低程度旳开放社 会。
2、公民旳权利与义务 基本权利分为六类: 1、保障个人自由不受干扰旳权利,思想自由,平等权利以及 少数民族和妇女旳权利等; 2、争取社会进步和幸福旳权利 ; 3、接受公正审判旳权利 ; 4、言论自由和了解情况旳权利; 5、参加选举旳权利 ; 6、为集体要求而自由结社旳权利。 享有权利旳同步要负有相应旳义务。

我国学校公民教育发展的阻滞因素及消解途径

我国学校公民教育发展的阻滞因素及消解途径

我国学校公民教育发展的阻滞因素及消解途径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公民教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面临很多现实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我国学校公民教育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途径单一,缺少合作,缺乏实践性,学校公民教育评价体系缺失。

我国学校公民教育应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性质以及当前的基本国情,寻找到针对现存问题的有效的解决途径有助于我国学校公民教育的顺利开展。

关键字公民学校公民教育途径20世纪末以来,中国发生了变革性的发展,市场经济勃然兴起,人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随着社会制度、社会环境及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逐步以一种独立、自由、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大多数的社会活动中来,社会的变革与发展给当代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公民教育成了人们关心的热点话题。

犹如檀传宝教授所言:“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由于和谐社会建设对于社会公平、正义或者对‘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迫切追求,由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合理引导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所有公民,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提高理性的公民素养已经成为目前中国教育理所当然的重要任务。

”由此可知,公民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

一、公民及公民教育的概念(一)公民“公民”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界定,具有鲜明地时代特征。

对公民的解释一般认为最早出现在古希腊,在希腊文中“公民”这一词汇是由城邦衍生而来的,其意思为“属于城邦的人”,“城邦正是若干公民的组合”,“若干公民集合在一个政治团体以内,就成为一个城邦”。

简单总结古希腊语中的公民是在各城邦中拥有政治参与权和决策权的那部分平民,此时的公民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既是统治者又是被统治者”。

此时的公民概念是尚处于萌芽阶段的不成熟的概念,目前普遍意义上的现代公民概念则是源于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公民一词的广泛使用是在“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等思想中而深入人心。

法国大革命之后,资产阶级在建立国家的时候以契约为基础将人民联合成为一个共同体,公民被要求遵守自然法则的同时也被赋予了真正的权力。

马歇尔的公民权利理论

马歇尔的公民权利理论
3.封建社会的解体,对个人来说,逐渐解除了人们的身份 限制,享有公民权利的人群的范围在不断扩大。但是,马 歇尔认为完整的公民权利只能在自由民主的国家中才能实 现。
三.平等与公民权利
马歇尔将平等界定为共同体内部的平等。 他的“成员身份的基本人类平等”实际上 是在工具层面上, 所讨论的实现平等的途径和手段却仍然是 经济层面上的。由此,可以看出,他仍把 经济看作是实现平等的手段。
2019/10/30
马歇尔的公民权利理论
2019/10/30
马歇尔的公民权利理论
马歇尔生平简介 公民权利的理论 公民权利与社会福利
马歇尔生平简介
托马斯·汉弗莱·马歇尔(1893-1981)生于 伦敦,1914年毕业于剑桥大学。1925年进 入伦敦经济政治学院,成为一名社会学教授, 1929年转到社会学系,次年成为社会学高级 讲师。
马歇尔是《英国社会学杂志》的主要创刊人, 曾经编辑了大量有关社会分层和人口方面的 出版物。他的大部分社会学著作完成于 1945-1960年间,而他的大部分关于社会政 策的研究成果则是在他退休后发表的。
马歇尔生平简介
1949年,马歇尔发表了著名的演讲《 公民权利与社会阶级》。这篇演讲第一 次从社会学的视角系统地梳理了公民权 利理论,他进一步提出了公民权利与义 务的理论,从而成为关于公民权利与义 务的第一个社会学理论。马歇尔的公民 权利理论为英国建成福利国家制度奠定 了重要理论基础。
马歇尔以布思教授对伦敦市民的生活状况调 查为例,认为布思教授的调查贯穿了平等的 思想。所以把这个调查称之为公民权利平等 原则重大发展的标志。
马歇尔的公民权利理论为福利国家制度的建 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基础。而社会福利的发 展则直接与社会权利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公 民权利理论是马歇尔社会福利理论的基础。

2018年5月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95分)

2018年5月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95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1下面不属于孔子“专门学”内容的是()。

(1.0分)1.0 分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答案解析:2基督教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阐述是()。

(1.0分)0.0 分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C答案解析:3人类的欲望可以分为三大类,下面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1.0分)1.0 分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答案解析:4我国“审美文化”的概念产生于()。

(1.0分)1.0 分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答案解析:5现代契约伦理中,人与人之间建立关系依靠的是()。

(1.0分)1.0 分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答案解析:6现代人在废除奴隶制后,还要破除的三个偏见不包括()。

(1.0分)0.0 分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B 答案解析:7读书最应该读()。

(1.0分)1.0 分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答案解析:8“暴君人人得而诛之”的缺陷体现在()。

(1.0分)1.0 分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答案解析:9下面不属于民主制度形而下概念的是()。

(1.0分)1.0 分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答案解析:10心理压力大时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声唱歌,这属于自我调节中的()。

(1.0分)1.0 分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答案解析:11罗尔斯的差别原则关注的是()。

(1.0分)1.0 分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答案解析:12如果没有独处的能力,会导致()。

(1.0分)1.0 分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答案解析:13以下哪一位是中国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仁、智、勇、美、才”全面发展的思想家:()(1.0分)1.0 分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答案解析:14哲学是对()和()根本问题的思考。

(1.0分)1.0 分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答案解析:15()能带来最高的幸福感。

(1.0分)1.0 分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答案解析:16觉得自己不被别人需要、生活失去了意义是()心理的表现。

关于《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读书报告

关于《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读书报告

关于《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读书报告作者:唐颖来源:《农家科技中旬刊》2017年第06期1.马歇尔公民身份的主要内容1.1关于公民身份阐述马歇尔认为“公民身份是一种地位(status),一种共同体的所有成员都享有的地位,所有拥有这种地位的人,在这一地位所赋予的权利和义务上都是平等的”。

[1]首先,他把公民身份分为三个方面,即公民权利、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

公民权利是指保障个人自由的权利,政治权利是指参政权和选择权,社会权利是指“公民从获得少量的经济福利和社会保障的权利,到分享充分社会遗产以及按照社会一般标准享有文明生存的生活权利”。

马歇尔认为这三种因素是独立发展的,但是又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

他认为这三个权利分别代表了18、19和20世纪,并且随着封建主义的消亡,三个权利各自分离独立发展。

其次,这三个因素的特点各异。

马歇尔也指出“公民权利是给予利用者法律上的权力,它极大地受制于阶级偏见和经济机会的缺乏”,这就表明公民资格权利是对国家的一種约束。

同时他还说权利是不适合讨价还价的。

权利提供人们能力、潜在能力和机会,同时它也是社会地位的标志。

所以,当涉及到权利的争端时,争执的双方大都不容易达成妥协。

普遍形式是:统治阶级首先是抵制权利的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对峙之后,统治阶级做出让步。

最后,他还指出没有无权利之义务,也没有无义务之权利,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马歇尔指出:“如果公民资格是用来捍卫权利的话,那就不能忽视公民资格相应的义务。

”公民要履行遵守法律、参与民主、效忠国家、纳税和服兵役的义务,公民最重要的义务是工作。

为了做到效忠国家,政府不要忽视宣传的力量。

不同的社会给公民地位赋予不同的权利和义务,并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权利和义务原则;权利和义务之间是一种变化中的平衡。

1.2公民权与社会阶级的关系社会阶级是一个不平等的体系,它和公民身份一样可以建立在一套理想、信仰和价值之上。

在公民身份对社会产生不平等的影响之下,马歇尔才关注到社会阶级的问题。

《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读书报告

《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读书报告

公民身份平等的重要地位——读T.H.马歇尔《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引发的思考2011年1月公民身份平等的重要地位——读T.H.马歇尔《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引发的思考一、《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简介公民身份与国家权力组成了现代国家的基本政治关系,构成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要解释维度。

在历史上,随着公民身份的内涵和性质发生变化,政治国家的性质和表现形式也相应地发生改变。

从这一角度来说,理解和认识公民身份是有很大意义的,它是我们理解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变迁的基础。

公民权利理论是现代福利制度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也是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理论基石。

公民身份研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的古希腊先哲那里,但真正明确提出公民身份概念并有意识地对它加以研究,则始于英国著名社会学家T.H.马歇尔(Thomas Humphrey Marshall,1893—1981)。

1949年,在剑桥大学的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年度纪念讲座上,马歇尔作了著名的“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演讲。

他把公民身份的演化看做一个地域上融合和功能上分化的双重过程,把公民身份的构成看做是由公民权利(civil rights)、政治权利(political rights)和社会权利(social rights)所组成的符合范畴。

所谓民事权利也可以称作市民权,它是个人作为独立个体自由地支配自己所必须拥有的权利。

用马歇尔的话来说,民事元素是由个人自由所必须的权利以及法律权利。

民事权维护的是个人的自由和一个人在权利上与其他人的平等地位,它通过约定的法律程序来捍卫人们所拥有的这些权利。

政治权利,意指参与行使政治权力的权利,作为带有政治权威的团体的一名成员,或者是作为这样一个团体成员的选举者。

这些权利是通过议会和地方政府的委员会实现的。

公民政治权利的作用就在于它使所有社会成员都平等地拥有了选举权,因而使公民能够参与到社会政治事务中,不仅承担起对社会的政治义务,而且有了更多的权利。

西方公民教育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西方公民教育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第27卷第6期(2015年6月)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SOCIAL SCIENCES JOURNAL OF UNIVERSITIES IN SHANXI Vol.27No.6(Jun.2015)[收稿日期]2015-01-15[作者简介]魏伟(1980-),女,安徽淮北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博士。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

刘亚洲(1979-),男,河北张家口人,南京理工大学讲师。

西方公民教育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魏伟1,刘亚洲2(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江苏南京211106;2.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江苏南京210094)[摘要]公民与公民教育概念是西方政治文明的产物,公民教育随着公民概念的历史演变而不断发展。

西方公民教育历经了古典公民教育、近代公民教育、世界公民教育而迈入了当代公民教育的发展阶段。

当代西方的公民教育理论则是构建在西方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与社群主义政治哲学融合的基础之上。

西方公民教育鲜明的阶级性,启示我国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西方公民教育根据时代发展不断进行调整,启示我国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而不断进行变革;西方公民教育注重实践的教育方式,启示我国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要重视实践践行。

[关键词]西方;公民教育;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启示[DOI ]10.16396/j.cnki.sxgxskxb.2015.06.008[中图分类号]B82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85(2015)06-0031-05无论是西方资本主义公民教育还是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总是与特定的意识形态相关联的。

这两种教育都是在一定社会形态下,通过引导国民处理好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社会、个体与国家之间关系,帮助其完成政治社会认同,以更好地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因此,考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公民教育的发展历程,学习借鉴其有益经验,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的发展,对于新世纪维护中国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公民教育视域下T.H.马歇尔的公民身份理论探析

公民教育视域下T.H.马歇尔的公民身份理论探析

2020年第19卷第10期公民教育视域下T.H.马歇尔的公民身份理论探析□任新芳【内容摘要】公民身份的界定是国家公民教育首要基本问题。

公民身份代表着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呈现表现为国家与个人交互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这是我国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

英国学者T.H.马歇尔的公民身份理论提出和论证公民身份的要素构成、发展过程以及相互关系,并做出突出贡献。

其中,平等思想贯彻其中,权利观念是重点。

研读T.H.马歇尔的公民身份理论,深入分析其内涵、对社会阶级发展的影响,对我国公民教育的发展及实施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公民身份;马歇尔;公民教育【作者简介】任新芳(1990 ),女,河南邓州人;中共许昌市委党校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公民教育是以公民为教育对象,是国家有目的、有计划实施的,以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为取向,旨在培养公民参与国家建设、社会生活,掌握生产劳动必要知识的相关教育。

它涵盖了公民意识教育、道德法制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

”[1]公民作为公民教育的教育对象,又称“公民身份”、“公民资格”,产生于古希腊城邦,随着城邦政治文化一同产生,并发展至今。

其中,公民身份始终居于政治的核心地位。

20世纪60年代,英国学者T.H.马歇尔真正明确地提出了公民身份概念、研究框架,并作出突出贡献,他的经典著作是《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在世界公民身份研究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为今后的公民教育相关理论研究奠定重要理论基础。

一、马歇尔的公民身份理论探析(一)平等是公民身份的思想内核。

马歇尔在《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一书中指出,“公民身份是一种地位,一种共同体的所有成员都享有的地位,所有拥有这种地位的人,在这一地位所赋予的权利和义务上都是平等的。

”[2]从中可以看出:一是公民权指涉一种地位,“所有成员都享有”的平等思想是公民身份建立的前提和基础;二是公民权代表一种平等原则,包含了权利和义务两个方面。

浅谈“公民”作为基本权利主体的内涵

浅谈“公民”作为基本权利主体的内涵

浅谈“公民”作为基本权利主体的内涵内容摘要:公民基本权利脱胎于近代自然权利,它是以防范政府权力为其根本功能的。

以自然权利为内容的基本权利谱系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又增添了新的权利内容,即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

近代个人主义价值的发掘与张扬成就了“个人”在近代宪法中的基本权利主体地位。

但宪法适用中的实证化的思路为“个人”向“公民”的基本权利主体演进提供了契机。

公民之身份特征遵循着从共和主义传统到自由主义新兴再到共和主义复兴的历史演进道路。

较之“个人”,“公民”作为基本权利主体,在与共同体关系、衔接于发展的基本权利体系与现实社会义务担当等问题上具备更丰富的内涵。

关键词:公民个人基本权利主体比较基本权利一、引言亚里士多德认为:“我们如果对任何事物,对政治或其他各问题,追溯其原始而明白其发生的端绪,我们就可以获得最明朗的认识。

” [1]任何事物的求证,只有从它的根源上方可找到线索与答案。

众所周知,公民基本权利以宪法的形式出现是1791年的法国宪法而非美国宪法修正案。

美国宪法修正案是1791年12月15日批准生效,而法国宪法第一部宪法也在1791年通过并公布实施,时间则是这一年的9月3日,比美国宪法修正案早两个月零12天。

1791年法国宪法是把《法国人的权利和公民权利宣言》置于篇首并在第一篇“宪法所保障的基本条款”中确立了人的自然权利和公民基本权利。

1791年法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生而平等权,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权,言论、著述、出版和发表思想自由权,信仰宗教权、法律面前平等保护权,公民人身自由和财产正当程序保护权等;美国宪法修正案则规定了公民的信教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集会自由、人身自由等自由权,住宅和财产权,生命、自由或财产的正当法律程序保护权利,以及未经宪法列举而由人民保留的权利等。

1791年法国与美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从此揭开了近现代各国以宪法文本规范肯定并记载公民基本权利之序幕,从而使公民基本权利及其宪法保护得以滥觞。

公民教育研究综述(解语)

公民教育研究综述(解语)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公民教育研究综述一、公民内涵1.公民概念的提出和发展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在历史上,“公民”一词最早用于古希腊,并为古罗马所沿用。

在雅典城邦制国家所建立的奴隶主民主制下,奴隶主和自由平民在法律上享有特权,这一部分自由民被称为“公民”,而奴隶只是会说话的工具。

在亚里士多德时代,并非所有的人都有公民资格,每个人与国家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等级关系,公民仅仅指享有特权的统治集团阶级。

亚里士多德认为:“单纯意义上的公民,就是参与法庭审判和行政统治的人,除此以外,没有任何其他要求。

”从这里可知,此时的公民拥有比保护民、臣民更多的社会参与和政治经济权力。

古希腊教育理想的具体体现是培养好公民。

好的公民就是他的所有能力都得到和谐发展,而且他应该具有善良公民的美德,即有节制的、勇敢的、宽宏大量和正义的美德。

在《理想国》里,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柏拉图把公民分为三等:手工业者、战士以及哲学家或护卫者。

罗马帝国灭亡之后,公民身份在西方国家销声匿迹了。

漫长而黑暗的中世纪,在教权和政权的双重压迫下,公民不复存在,人格遭到扭曲和践踏。

中世纪只有神权、君权与等级特权,根本不存在凡人的什么权利。

无所不在的是政治强制、-等级关系和人身依附。

上帝成了至高无上的存在,人们只是上帝受苦受难的孩子。

但人类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一直不停地进行着。

从11世纪末叶起,随着城市的复兴,公民身份才又重现于政治舞台,并逐渐形成了近代民主理论的萌芽。

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入,启蒙运动的理性和政治的启蒙,思想家们主张从中世纪封建神学的禁锢中解放出来。

建神学的禁锢中解放出来,恢复古希腊文化的人文精神,要求从神性转向人性。

公民身份理论分析

公民身份理论分析

公民身份理论分析公民身份理论是指人们作为公民所拥有的权利和义务的理论。

它主要关注个体作为公民的地位、角色和责任。

公民身份理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分析视角:1. 社会契约论:社会契约论认为公民身份是通过与政府和其他公民之间的社会契约达成的。

根据此理论,个人自愿放弃部分自由权利,以换取社会秩序和共同利益的保护。

公民身份的核心义务是服从社会规则和法律,并参与公民事务。

2. 种族、族裔和国民身份:种族、族裔和国民身份理论将公民身份与个体的种族、族裔和国籍联系在一起。

根据这个理论,个体的公民身份与其出生地、血统和国家关系密切相关。

这种身份是通过个体与特定社群的联系而形成的,并带有文化、历史和社会上的特定含义和责任。

3. 个体权利和自由:个体权利和自由的理论关注公民身份作为个体权利的保障。

公民身份是确保个体享有基本权利和自由的手段,例如言论自由、宗教自由和私人财产权。

个体在享受这些权利和自由的也有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例如尊重他人的权利、遵守法律等。

4. 社会参与和政治权利:社会参与和政治权利的理论将公民身份与个体在社会和政治生活中的参与联系在一起。

公民身份包括个体参与公共事务和社会决策的权利和责任,例如投票权、言论权和参政权。

通过参与社会和政治活动,个体能够塑造社会和政治进程,并为公共利益做出贡献。

公民身份理论的实际应用较为广泛。

它在政治哲学、社会科学和法律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影响。

系统地分析和理解公民身份有助于人们了解公民权利和义务的本质和意义,促进公民参与和社会进步。

公民身份理论也为政府和社会组织提供了指导,以建设公正、包容和民主的社会。

青年农民工_主动排斥与被动排斥

青年农民工_主动排斥与被动排斥

一、研究背景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5号)》,显示30岁以下青年农民工占52.6%。

在这些外出从业劳动力中,初中文化程度占70.1%,高中文化程度占8.7%,分别比上一代农民工高出8.5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3%。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务工青年涌入城市,“民工潮”这一现象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很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比较有代表性的如推拉理论,社会冲突与社会排斥视角、现代性视角。

随着学界对农民工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加之媒体对农民工讨薪事件的进一步曝光,国家陆续放宽了对农民工入城制度的限制,并相应出台了一系列旨在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政策。

表面看来,外在的制度性环境宽松了,但农民工仍然被称为“流民”,缺少对城市的归属感,依然被排斥在城市文化之外,那么这种排斥究竟是制度的原因,还是文化使然,是单方的被动排斥还是主动排斥与被动排斥的双向互动过程,本文意在通过实证分析对上述问题作出解释。

二、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在以往的研究中,对青年农民工这一群体定义各不相同,王春光(2001年)认为,所谓新生代农村农民工含义有二:一层含义是他们的年龄在25岁以下,于20世纪90年代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村流动人口,与第一代农村流动人口在社会阅历上有着明显的差别;另一层含义就是他们还不是第二代农村流动人口,而是介于第一代与第二代之间过渡性的农村流动人口。

由于按年龄划分具有一定的牵强性,而且标准不一,本文借用目前网上比较流行的一个词汇“80后”来界定青年农民工这一群体,并且将这一年龄段的已婚群体排除在外,所以本青年农民工:主动排斥与被动排斥◎邱利摘要:本文从文化公民身份的视角,采用实证的方法分析了青年农民工在城市中受到排斥的因素:一方面,从小习得的文化习惯和城乡的文化差异,加之城市的生存成本使他们有意识地排斥城市的主流文化;另一方面,户籍制度因素、政策执行中的人为因素、城市交往中的理性化因素也将他们排斥于城市主流文化之外,这种主动排斥与被动排斥的双向互动过程让他们缺少对城市的归属感,遭受“二等公民”待遇。

第五章 福利国家

第五章 福利国家
第五章 福利国家的社会福利理论
一、什么是福利国家? 一、什么是福利国家? 福利国家是一种国家制度,它强调国家应该承担满 足国民基本的教育、健康照顾、经济和社会安全需 求。它把福利看作是国家的最主要特性,强调国家 要为国民的福利负责,国家必须具备最基本的福利 功能并作为目的发挥作用。 福利国家是20世纪最重要的社会福利现象。 福利国家是20世纪最重要的社会福利现象。 代表:贝弗里奇、蒂特马斯、马歇尔
3 、公民权利的理论推动了全民福利制度的建立, 为福利国家的发展提供了直接的政治道德根据。 五、福利国家社会福利理论分析 1、福利国家与国家的功能 福利国家是一种国家形态,是国家功能在现代民 主社会的一种表现形式。 国家功能:对内维护秩序,对外保障国家安全 国家功能的实现依赖三个关键要素: 强力、权利、 权威
主要措施:改善社会保险,提高社会保险的赔付标准。 第一、改善社会保险的目标,预防赚钱能力的丧失或降 低。 改善社会保险的三个方向: 扩大覆盖范围 扩大社会保险的目标 提高社会保险的赔付标准 第二、调国家奠定了基础: 提出了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福利体制的构想,以取代那 些零散的分立的社会保障项目; 提出了一套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在制度设计上将人们 生活中的每一种风险包括在社会保险之中; 提出了建立全国范围内的最低保障线的设想,保证所有 社会成员生活在这个水平之上。
二、《贝弗里奇报告》与福利国家制度 (一)《贝弗里奇报告》产生的历史背景 1、贝弗里奇与《社会保险及其相关服务》 1942年 威廉·贝弗里奇(William Beveridge, 1879年3月5日 -1963年)是福利国家的理论建构者之一,他于 1942年发表《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Social Insurance and Allied Service),也称《贝弗 里奇报告》,提出建立“社会权利”新制度,包 括失业及无生活能力之公民权、退休金、教育及 健康保障等理念。他是自由主义者,主张市场经 济。他于1944年发表《自由社会的全面就业》一 书,主张有国家及市场导向的私人企业来联合运 作,对当代社会福利政策及健保制度深具影响。

马歇尔的公民身份理论:批判与反思

马歇尔的公民身份理论:批判与反思

马歇尔的公民身份理论:批判与反思作者:高景柱来源:《理论导刊》 2014年第3期高景柱(天津师范大学政治文化与政治文明建设研究院,天津 300387)摘要:自T.H·马歇尔将公民权利、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视为公民身份的构成要素,并建构了一种以“公民权利、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为内核的“三位一体”的权利体系以来,他的公民身份理论就激发了人们对公民身份问题的浓厚兴趣,并经常在有关公民身份理论的研究中处于争议的中心。

无论持赞同态度,还是批判态度,在很多时候人们不得不在其所开创的公民身份分析框架内开展工作。

澄清马歇尔公民身份理论的内涵及其所面临的各种批判性解读,有利于深化对公民身份理论的研究。

关键词:公民身份理论;T.H·马歇尔;平等;权利;反思中图分类号:D0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4)03-0047-04公民身份(citizenship)在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比如在古希腊的雅典就存在公民身份的实践,亚里士多德将公民界定为轮流担任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就是对共和主义公民身份理念的一种经典表述。

但是,直至1949年,英国社会学家T.H·马歇尔(T.H.Marshall)在剑桥大学发表纪念阿尔弗莱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的讲演后,人们才开始有意识地研究公民身份理论。

马歇尔建构了一种以“公民权利、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为内核的“三位一体”的权利体系,虽然人们对马歇尔的公民身份理论还存在诸多争议,但是马歇尔的经典论述仍然是人们研究公民身份理论的一个有益起点。

马歇尔对公民身份理论有什么原创性的贡献,它面临哪些批判以及这些批判是否合理,是本文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一、马歇尔的公民身份理论的基本理念何谓公民身份?马歇尔认为“公民身份是一种地位(status),一种共同体的所有成员都享有的地位,所有拥有这种地位的人,在这一地位所赋予的权利和义务上都是平等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第9期(总第254期)全球教育展望G LOBAL EDUCATIONVol.37 No9,2008 马歇尔的公民身份理论———公民教育的理论基础研究丛立新 【摘要】 公民教育在中国正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在公民教育中应当倡导什么样的思想和观点、学生从公民教育中应当获得什么样的概念和技能体系,迄今认识比较笼统模糊。

为建立公民教育所需的理论基础,研究、了解西方发达国家的有关思想和理论,是必须完成的任务。

英国学者T.H.马歇尔是公民理论的自由主义传统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在他的代表作《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中,提出和论证了公民身份的三个组成部分:公民的要素、政治的要素、社会的要素;阐释了三者各自的发展过程;讨论了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

马歇尔的理论不仅在西方一直产生着重要影响,对于我们今天思考和建设公民教育同样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 公民教育 公民身份 权利 义务 【作者简介】 丛立新/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北京100875) 无论是课程改革之前的《社会》课,还是之后的《品德与社会》课,公民教育都应当是题中应有之意。

这种思想,已经为国内许多学者主张,并且逐渐为广大社会成员接受。

但公民教育应当倡导什么样的思想和观点?学生在公民教育中具体需要获得什么样的概念和技能体系?这些内容在基础教育各个阶段的课程中又能够按照什么样的结构来组织?无论是课程改革之前的《社会》课,还是之后的《品德与社会》课,迄今则认识比较笼统模糊,实践上更缺少足够的经验,甚至尚未在课程与教学学科形成一个比较独立、专门的研究领域。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随着公民身份权利变得越来越民主化,我们的社会图景也从一个等级制社会向一个越来越平等化的社会过渡。

”[1]在今天的中国,公民教育越来越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亟待开拓的教育研究课题。

开展公民教育,需要建立相应的理论基础。

在这方面,研究、了解西方发达国家的有关思想和理论,是必须完成的任务。

只有如此,才能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发展方向,做出选择和借鉴,用于我们的公民教育实践。

本文对马歇尔的公民身份理论做简单介绍,为我们思考和建立适合国情的公民教育内容框架和思想脉络提供一种参照。

一、马歇尔和他的公民身份理论T.H.马歇尔(T.H.Marshall),英国著名的社会学家。

在1949年剑桥大学纪念另外一位著名学者马歇尔(经济学家)的年度讲座上,发表了后来声名远播的演讲。

次年,马歇尔对演讲内容加以扩展并且出版,这就是《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

从那时到现在,这本书不断地以各种文字出版,被认为是研究公民身份、概念的必读经典。

美国学者史珂拉曾经说:“没有什么概念像‘公民身份’那样居于政治的核心地位,也没有哪个概念像公民身份概念那样在历史上那么富于变化、在理论上那么充满争议。

”[2]“公民身份与国家权力组成了现代国家的基本政治关系,构成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要解释维度。

在历史上,随着公民身份的内涵和性质发生变化,政治国家的性质和表现形式也相应地发生改变。

从这一角度来说,理解和认识公民身份是有意义的,它是我们理解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变迁的基础。

”[3]有关公民身份概念的理解和阐释,对现代国家的建设举足轻重,对于走上现代化之路的中国同样举足轻重。

众所周知,公民身份的思想和理论可以上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但在今天,围绕着这一概念的学术思想和流派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学术领域。

一般认为近代以来的公民身份理论可以分成两个大的传统:“对责任加以着重强调的公民共和主义传统,对权利加以着重强调的自由主义传统。

前者尽管起源于古典时代,具有悠远的历史,但后者却支配了刚刚逝去的两个世纪”。

[4]T.H.马歇尔正是自由主义传统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关于公民身份构成因素的研究、公民身份历史进程的研究、各个因素彼此关系的研究等等,一直以来得到极高的评价。

著名社会理论家安东尼・吉登斯曾说:“马歇尔首先是因为其杰出的公民身份著作而为人们所牢记的,其经典著作《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持续了大半个世纪。

”[5]其实,即使到了今天他的理论影响仍然在持续。

“对马歇尔及其《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的誉美之词不胜枚举,翻开任何一本有关公民身份的著作,都可以见到类似的评述。

……评价马歇尔公民身份理论的篇幅已经大大超过了他本人建构公民身份理论的篇幅。

”[6] 二、马歇尔的主要理论虽然马歇尔后来另有著述,但从影响来看无一超过《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

在这一篇幅不大的论文中,他建立起了自己公民身份理论的基本框架,阐述了他最主要的一系列观点,正是这样一些内容,成为他自己和无数后来者探讨公民身份问题的基础。

以下对马歇尔的公民身份理论做简单介绍。

由于接触这一理论时间短,所阅读的文献也十分有限,介绍可能不够详细准确,欢迎批评指正。

1.公民身份的三个要素在分析总结前一个马歇尔理论的基础上,马歇尔提出了四个问题。

值得指出的是,在今天的中国社会,这样四个问题的现实意义十分突出。

第一个问题是:“首先,当基本的平等在内容上进一步丰富并表现为公民身份的正式权利时,它与社会阶级的不平等是否依然相容?”[7]自从邓小平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主张之后,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过程中,中国的社会成员之间出现了显著的贫富分化,由此政府和所有社会成员不可避免地越来越尖锐地面临这一问题,如何看待贫富差异?如何对待这种差异?已经是国家和政府必须正视的重大社会问题。

“其次,在不侵犯竞争性市场自由的前提下,基本的平等依然能够确立吗?”[8]与上面的问题相关,从另外一个角度促使人们对于平等的深入思索:平等涉及哪些社会生活领域?平等可以跨越不同领域之上吗?新中国成立以来一贯主张的人人平等,在今天这样显著的地域、城乡、行业间种种不平等之前,我们还应该坚持这样的主张吗?又以什么样的方式坚持这样的主张?“第三,强调的重点从义务转向权利,这一明显的转变的影响是什么?”[9]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民的权利意识正在苏醒,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自觉状态。

对此,又应该加以怎样的宣传和教育?政府所大力推进的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等等,是否也应当纳入公民权利的范畴之中?“第四,推动社会平等的现代动力是否存在无法或不可逾越的限制?”[10]毋庸讳言,不平等的存在是追求和推动平等的最根本的动力。

那么,如果社会的发展消灭了主要的不平等之后,对于平等的持续追求动力何在?即使是对于马歇尔本人,这个问题也多少带有过于乐观甚至天真的色彩,但如果完整、彻底地思考,这个问题仍然是有现实性的。

马歇尔的公民身份理论可以说正是围绕着上述四个问题形成的。

虽然没有逐一地给予直接回答,但他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始终贯穿其研究始终。

马歇尔提出:“公民身份是一种地位,一种共同体的所有成员都享有的地位,所有拥有这种地位的人,在这一地位所赋予的权利和义务上都是平等的。

”[11]应当说,这样的主张与近代以来有关公民身份的概念基本是一致的,但马歇尔的思考并不到此为止,而是将这种人们普遍认同的看法带入了更为深入的层次。

在马歇尔看来,公民身份不是一个内容纯粹的单一概念,它包括三个部分,“我把这三个部分或三个要素称为公民的要素、政治的要素和社会的要素。

”[12](有时马歇尔也称为三个部分:公民权利、政治权利、社会权利)这样三个因素各有不同的内涵以及对应的社会组织。

公民的要素:“由个人自由所必需的权利组成:包括人身自由,言论、思想和信仰自由,拥有财产和订立有效契约的权利和司法权利。

……与公民权利最直接相关的机构是法院。

”[13]早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就认为,公民是“平等和同等的人”,公民就是指“在公民政治生活中轮流做统治者和被统治者”。

在美国的开国之父们看来,“公民平等的主张来自所有人都生来平等并且保持着道德上的平等性这样一种伦理原则。

”[14]当然,众所周知,古希腊的公民并不是一种普遍的身份,而是将相当部分社会成员排斥在外的特权,独立时期的美国建国者们虽然将公民平等的身份赋予了所有人,但在实现这一理想的过程中也是步履艰难。

马歇尔追溯了18世纪英国发生的一系列重要法案和事件:从“光荣革命”到《改革法》时期,《人身保护状》、《宽容法》、出版检查制度的废除,《天主教徒解脱法》,《结社条例》的撤消,争取新闻自由运动的成功……等等。

通过对这一过程的详细分析,他认为,公民权利在18世纪的英国基本得到实现。

[15]政治的要素:“是公民作为政治权力实体的成员或这个实体的选举者,参与行使政治权力的权利。

与其相对应的机构是国会和地方议会。

”[16]从内容上说,公民要素中已经包含了政治的要素,因此,“当政治权利开始出现的时候,其意义并不在于它创造了新的权利以充实已经为所有人享有的身份,而在于把一些既有的权利授予了更多的人。

”[17]既然没有提供什么新的内容,那么提出政治的要素又有什么意义呢?马歇尔指出:“它虽然没有赋予权利,但它承认了公民参与的能力。

理智和守法的公民再不会因为个人地位而被禁止参加选举。

他可以自由地挣钱、储蓄、购置财产、租赁房屋,并享有这些经济成就所带来的任何政治权利。

”[18]如果没有选举、通过各种渠道参与社会政治生活、自由发表思想和言论等等政治权利,公民身份便是残缺的。

马歇尔认为,从基本趋势看,政治权利在19世纪的英国基本得到实现。

社会的要素:“是从某种程度的经济福利与安全到充分享有社会遗产并依据社会通行标准享受文明生活的权利等一系列权利。

与这一要素紧密相连的机构是教育体制和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19]在马歇尔发表演讲的时期,英国连续发布了几个重要的法案。

《贝弗里奇报告》提出由国家建立全方位的医疗和康复体系,为每个公民提供医疗和康复服务。

并且主张实施全英统一的社保计划,把失业、伤、残、孤、寡、老、病放到一个社保体系里来处理,统一缴费、统一标准、统一管理。

[20]《巴特勒法案》,将义务教育的年限由原来的5—12岁延长至5—15岁,并规定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到16岁。

规定中等教育是初等教育的延续,所有小学生在参加11岁选择考试后可以按照成绩、能力和学习倾向分别免费进入三种中等学校。

[21]《国民保健法案》,是通过立法,由英国政府执行的全面地国民健康保险条例,是类似公费医疗的医疗保险制度。

[22]马歇尔认为,社会权利在20世纪的英国已经基本实现。

关于社会权利的讨论大概最容易为今天的中国人所理解,正在为政府和平民共同关注的医疗制度改革和教育事业发展,为马歇尔的这一思想提供了21世纪中国版案例。

而他的理论使得我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更上层楼:享受有保障医疗的权利可以从公民身份延伸出来,同时,“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政治民主需要受过教育的选民,科学的制造业需要受过教育的工人和技师。

因此,提高和教育自我就成为了一项社会责任,而且不仅仅是个人责任,因为一个社会的健康取决于其成员的文明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