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难行易VS知易行难国际大专辩论赛辩词
知难行易VS知易行难_国际大专辩论赛辩词
知难行易VS知易行难_国际大专辩论赛辩词第一篇:知难行易VS知易行难_国际大专辩论赛辩词国际大专辩论赛知难行易VS知易行难各位观众,知难行易与知易行难是传统文化意义上的经典命题,历代的诸位贤哲们都为此发出过深深的感叹,也留下许多著名的论断。
正方:知难行易反方:知易行难正方一辩:谢谢主席!尊敬的评委,各位嘉宾,来自宝岛的对方辩友,大家好!洪荒久远的50万年前,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上生活着我们的祖先北京猿人。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过去,他们学会了钻木取火。
火的运用是跨时代的大发现,然而直到一百多年前,科学家才揭开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规律,从而科学地说明了钻木取火的真正奥秘。
这就无可辩驳的证明了我方立场:知难行易。
所谓“行”是人对外界事物作用的过程,包括对“知”的运用;所谓“知”是指对“行”的认识,解决做什么,为什么做和怎样做的问题。
知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个结果。
所谓“知难行易”,是说求知得知难,行动使用易。
知难行易与说说容易做起来难的言行观“风马牛不相及”,切不可混为一谈。
我方主张知难行易,理由如下:首先,认识发生学告诉我们,行先知后,知难行易。
人一生下来便会行,所谓:“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但要成为像对方辩友那样才学渊博的翩翩君子,寒窗十年苦,谈何容易。
个人求知无穷尽,人类探索亦无止境。
“钻之弥深,仰之弥坚。
”孔子他老人家到了晚年还坚持学习《易传》,纬编三绝。
可见求知难哪!其次,辩证法告诉我们知行密切相关。
人类的行为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其中,知是关键。
无知之行只是简单重复。
有了知,才有了自觉行为;有了知,才有了开拓引进。
知作为行的认识、概括和总结,是行路明灯,是行动指南,掌握了行的知识和方法才会有成就。
知,只有长期艰苦探索才会小有所成,因而知比行显得更难。
再次,日常经验告诉我们,行之不易,归根到底是不知或知之不足;俗语说得好:“会者不难,难者不会。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旦掌握了行的知识和方法,行起来必然如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
知易行难辩论赛最终版
首先谢谢对方辩友为我们带来的的精彩陈词,下面由我来为大家阐述我方观点:知易行难!让我们先来明晰几个概念:按现代汉语字典的解释:知有知道,使知道和知识的意思。
而行有两方面的意思:第一是探索真理,第二是实践真理!而难、易是一对反义词,即困难和容易。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两个个方面来阐述,为什么是知易行难!第一,知易行难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必然规律。
建筑长江三峡大坝的设想和详细方案早在毛泽东时代就已经被提出,可是为什么我们还是花上了几十年的时间才把它建成?谁不知道只要植树造林就能绿化沙漠,可是我们的土地还是以惊人的速度被沙化啊!可见,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在受着自然环境的制约,所以行比知更难啊!第二,知易行难是在人类的道德范畴中不断被证实的道理。
马克思曾经指出:为了100%的利益,资本家就愿意冒着被绞首的危险犯罪,而为了200%的利益,他们甚至会践踏人间的一切法律。
环顾当今社会,黄赌毒泛滥,犯罪猖獗,贪污贿赂事件层出不穷。
难道说那些人都不知道这些是违法犯罪,危害社会的事情吗?不,他们知道,但是良知的呼喊仍然敌不过利益的诱惑啊!!第三,知易行难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逻辑。
刘备曾经告戒过他的儿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亲贤臣,远小人。
”而阿斗却先亲小人黄皓,后以小事杀大臣。
终导致灭国之祸。
人人都知道男性与女性要互相关怀,处于平等的地位,可是时至今日,我们的妇女大会仍然在不断努力着呢!第四,知易行难是人类历史的发展潮流,从近代的孙中山十次革命到我们为推翻三座大山所做出的种种努力,无不表明了知易行难的道理。
这个辩题属于比较性辩题,不能单独的谈知难还是行难,应该在比较中彰显更难和更易。
该辩题的底线在于双方对于“知”与“行”概念的划分,“知”都包括什么,“行”都包括什么。
毫无疑问,双方都会尽力的扩大“知”“行”中的某一想的涵盖范围,从而达到论述其更难的目的。
从你方的角度来说,应该把“求知”化为知与求的交叉部分,单说试“行”,评委不能接受;单说是"知"又对为我方论述不利,所以要做好自己的打算,充分准备。
知难行易VS知易行难-辩论赛辩词
知难行易VS知易行难-辩论赛辩词国际大专辩论赛:知难行XXX知易行难各位评委、嘉宾、来自宝岛的反方辩友,大家好!知难行易与XXX难是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命题,历代贤哲都为此发出深深的感叹,留下许多著名的论断。
今天,我们正反两方将就此展开激烈的辩论。
正方一辩:首先,我们认为“知难行易”是正确的。
因为人们在行动前需要先有知识的指导,而知识的获取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就像我们的祖先北京猿人,虽然会钻木取火,但直到科学家揭开机械能转化为热能规律,才真正理解钻木取火的奥秘。
因此,我们认为知难行易。
其次,辩证法告诉我们知行密切相关。
行为是不断进步的过程,而知识是关键。
只有掌握了行的知识和方法,才能有成就。
但是,知识的获取是一个长期艰苦的探索过程,因此知比行更难。
但是,一旦掌握了行的知识和方法,行起来必然如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
总而言之,我们认为知难行易。
谢谢各位!(掌声)反方一辩:尊敬的评委、嘉宾,正方辩友,大家好!我们认为“知易行难”更为正确。
因为行动是人们对外界事物作用的过程,包括对知识的运用。
而知识的获取相对容易,但是将知识转化为行动却是非常困难的。
很多人都知道健康饮食的重要性,但是实际上却很难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因此,我们认为知易行难。
其次,我们认为行动的成功不仅需要知识,还需要良好的惯和坚定的意志力。
而养成良好的惯和坚定的意志力也是非常困难的。
因此,我们认为知易行难。
总而言之,我们认为知易行难。
谢谢各位!(掌声)经过激烈的辩论,我们发现知难行易和知易行难都有其合理性。
因此,我们应该在求知和行动中相互促进,取长补短,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谢谢各位!(掌声)正方三辩:大家好!对方一辩谈到了道德伦理,但却嘴上一套行动上一套。
这样真的算是真正懂得道德吗?请对方辩友解释一下,“满口的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是什么意思?如果有些人不是不知道道德,而是不愿意去做,那么这不是在给小偷找借口吗?小偷会说“我知道偷东西不好,但我就是忍不住要偷”吗?翻开历史史册,人类求知探索的伟业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95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辩词
95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辩词辩题正方:南京大学: 知难行易反方:辅仁大学: 知易行难主席:欢迎收看中国中央电视台和新加坡电视机构共同主办的'95国际大专辩论会.今天将要进行的是人们期待已久的大决赛,也可谓本届辩论会的高潮.从表面上来看,辩论赛仿佛是一种高级的智力游戏,然而它所引发出来的知识与智慧,特别是辩手们表现出来的个性的风采和整体的青春魅力,我认为都超越了辩论本身.当然,既然是辩论,就总有胜负之分,所以今天坐在场上的两支队伍都是"过关斩将,志在必得".双方只要稍一留意就会发现这中间有一个很有趣的巧合,从我这个角度来说,正好是男左女右,一边是"长袖善舞,中帼不让须眉",另一边也是"好奇勃发,好男要跟女斗".过去我们都说"龙虎斗","龙虎斗",看来今天要改成"龙凤相争"了.现在我来介绍一下今天的辩论双方.坐在我右手边的是正方——南京大学队.她们的4位辩手分别是:一辩钟婳婳同学,社会学系三年级;二辩邬建敏同学法律系四年级;三辩韩璐同学,经济系二年级;四辩杨蔚同学,中文系一年级研究生(掌声).那么坐在我左手边的是反方~辅仁大学队.如果您看过过去几场比赛,对这几位辩手您可能也相当熟悉了.他们是:一辩顾振豪同学,法律系法学组三年级;二辩林立书同学,法律系财经法学组三年级;三辩刘伯彦同学,大众传播系新闻学三年级;四辩林正疆同学,法律系财经法学组三年级.(掌声)我们今天的评判团由海内外的知名李者组成,我向大家介绍一下.这5位成员分别是: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江平教授(掌声).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及哲学教授,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杜维明教授(掌声).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王元化教授(掌声).那鲁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学系主任孙康宜教授(掌声).上海戏剧学院余秋雨教授.(掌声)各位观众,知难行易与知易行难是传统文化意义上的经典命题,历代的诸位贤哲们都为此发出过深深的感叹,也留下许多著名的论断.在现实生活当中,知与行究竟孰难孰易,每个人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都会做出不同的回答.希望今天的8位辩手在这个问题上也会做出令人信服的论述.作为正方的南京大学队的辩论立场是:"知难行易".而作为反方的辅仁大学队的辩论立场是:"知易行难."双方的立场由抽签而定.首先我们欢迎正方一辩钟婳婳发言,时间3分钟.正方:谢谢主席!尊敬的评委,各位嘉宾,来自宝岛的对方辩友,大家好!洪荒久远的50万年前,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上生活着我们的祖先北京猿人.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过去,他们学会了钻木取火.火的运用是跨时代的大发现.然而直到一百多年前,科学家才揭开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规律,从而科学地说明了钻木取火的真正奥秘.这就无可辩驳的证明了我方立场:知难行易.所谓"行"是人对外界事物作用的过程,包括对"知"的运用;所谓"知"是指对"行"的认识,解决做什么,为什么做和怎样做的问题.知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个结果.所谓"知难行易",是说求知得知难,行动使用易.知难行易与说说容易做起来难的言行观"风马牛不相及",切不可混为一谈.我方主张知难行易,理由如下:首先,认识发生学告诉我们,行先知后,知难行易.人一生下来便会行,所谓:"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但要成为像对方辩友那样才学渊博的翩翩君子,寒窗十年苦,谈何容易.个人求知无穷尽,人类探索亦无止境."钻之弥深,仰之弥坚."①孔子他老人家到了晚年还坚持学习《易传》,纬编三绝.可见求知难哪!其次,辩证法告诉我们知行密切相关.人类的行为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其中,知是关键.无知之行只是简单重复.有了知,才有了自觉行为;有了知,才有了开拓引进.知作为行的认识,概括和总结,是行路明灯,是行动指南;掌握了行的知识和方法才会有成就.知,只有长期艰苦探索才会小有所成,因而知比行显得更难.再次,日常经验告诉我们,行之不易,归根到底是不知或知之不足;俗语说得好:"会者不难,难者不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旦掌握了行的知识和方法,行起来必然如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总而言之,知行相比,知难行易.谢谢各位!(掌声)主席:好,各位观众,现在我们来看看反方是如何破题立论的.,请反方一辩顾振豪同学发言,时间3分钟.请!反方:主席,各位评委,大家好!题目把知,行两个东西分开来,就是要我们讨论其中的难易程度.如果把纯粹的认知与行动弄得混淆不清,那么难易从何产生对方辩友所犯的第一个矛盾就是把知包含在行的过程.这是还要讨论行的必要吗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知行的配合,但不同的时代则需要知行学说.大体而言,知只有两种,一方面是道德伦理的良知,一方面是科学经验的所谓知识.接下来让我从这两方面,分别论述"知"和"行"之间的关系.第一,环顾当今社会,教育,科技日渐普及,但是人们的道德行为却是日益堕落.所谓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社会不安的秩序才是我们所应当面临的问题.这时我们不禁怀疑,真的是知难行易吗难道是知识教育文化不够难道问题不是出在具体的落实与实践方面吗我们难道不知道所谓的仁义礼智我们难道不知道所谓一般的公民道德吗传统儒家告诉我们什么,所谓:"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下下."①孟子不也说.'仁,义,礼,智"是人之四端②吗王阳明先生更告诉我们,今天所谓的良知是本心所固有的,是生而有之的.因此对于为人处世的一些基本道理,对于所谓一般的佛理道德,这些都是我们本来就知道的,良知更是我们本心所拥用的.这难道不是很清楚很简单的吗难在哪里呢难在"行"啊!难在具体的实践方面.由于人心的懈怠,由于外在环境种种的限制以及变数,所以说行难更甚于知难啊!从第二个方面——科学经验方面来说,也是知易行难.顶夸克在物理学上早就能够论证出所谓顶夸克粒子的存在,但是还必须等到加速器产生,我们才能确切真实掌握住这样的概念.爱因斯但发明相对论后,人们却要经过一段长时间的艰辛过程才能创造出原子弹.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一般的通病是什么一般的通病就是:说是一回事,做又是另外一回事.所以我方才要在这里解析什么是知难行易.什么是知易行难.唯有认清知易行难的情况,才能够认清什么情况你不是不知道,你只是不愿意去做.所以知不单只是知,行也不单知行知行必须相互配合.所以明白了知易行难的道理之后,我们就要对症下药,希望能够药到病除!谢谢大家!(掌声)主席:谢谢顾振豪同学!现在我们请正方二辩邬健敏同学进一步阐述正方观点,时间也是3分种.正方:谢谢主席!大家好!对方辩友提出了一个观点说:"说是一回事,做又是一回事."显然,他们把今天的"知行关系"偷换成了"言行关系",嘴上说一说就代表你心里真的知道吗鹦鹉经过训练还能说人话呢,但是我们能够说这些鹦鹉像对方辩友一样学识渊博吗显然不能啊!(掌声)今天,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发展高科技,开拓新领域,已成为世界潮流.人类已深深懂得知难行易,唯有迎难而上,方能健步而行.我方之所以认为知难于行,更基于以下原因.第一,创造知识比运用知识更难.今天,人们对电灯已熟视无睹,可当年爱迪生历经磨难,痴心不改,试过1600多种材料,做了:万多次实验,写下了两万页笔记.可见知有多难啊!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周游列国,潜心于革命之学,险些命丧于伦敦,终于积心血而成《建国方略》.面对这样的事实,对方辩友难道还要告诉大家说知很容易吗叔本华说得好:伟大的思想家和科学家是入类的灯塔,如果没有他们,人类将在迷茫的大海中飘泊啊!第二,探索方法比运用方法更难.求知不止包括一般原理,更要掌握具体的方法.传说远古时鲧盲目采用水来土掩的方法,结果反而使洪水泛滥成灾,而禹以父为鉴,摸索出疏导的方法,终于取得了抗洪救灾的全面胜利.第三,认识规律比按规律办事更难.认识规律是一个积沙捡金的过程.规律不是推销员,不会自己找上门来,它有待人们不懈探求.改造利用沙漠资源就是一个认识规律的难题,一旦人类攻克了这一难题,沙漠变绿洲就不再是海市蜃楼.综上所述,知是一个艰难曲折过程,他需要"天将降大任与斯人"的责任感,需要"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勇气,更需要"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毅力.一次我方认为知难行易!谢谢大家.(掌声)主席:谢谢邬建敏同学的发言!现在我们来看看反方二辩邻里属同学是如何反驳正方观点的.时间也是3分钟.反方:大家好!对方辩友告诉了我们怎样的命题呢对方辩要知是告诉了我们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啊!对方辩友,在这样的命题下,我们看看今天的立论点该站在哪里如果是这样子的话,对方辩友告诉了我们,所有的知识,所有知道的事情都是假的,除非你一一的去实现.举个例子吧.今天我们知道丢垃圾是不道德的,我也知道不丢垃圾是道德的.那么当我在丢垃圾的时候,你能告诉我说:我那个时候已经忘记道德喽,我不知道道德了等到丢完的时候才恍然大悟的说:我的道德又重新出现了.换句话说,对方辩友告诉了我们什么对方辩友在这样的架构下,只是告诉了我们:知而不行,只是未知.那么到底什么是知什么是未知不要忘记一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对方辩友不要混淆了.好的,再让我们从三个方面告诉大家,知虽然可能是很难的,但是行是更难的.首先,在天时方面来讲,孟子说过:"虽有智慧,不如趁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若不是三国的时代趋势,刘备的三顾茅庐及赤壁的东风巧现,孔明纵然有运筹帷幄之智,也无法大展雄才,大行其道,终将落入"英雄无用武之地"呀我们再来看看地理环境的限制.凭借今日建筑方面的发达科技我们就可轻易知道建筑长江三峡大坝要用什么办法,要用什么材料,但是从动工到完成也必须花上15年的光景.这工程浩大艰辛,全然都是环境所致的.再者,知易行难是我们人类生活中的逻辑.人人都知道男性女性要互相的关怀,男性要平等的对待女性,但是经过20年漫长的妇女运动,妇女的地位仍然没有改善,所以我们才要在北京举行妇女大会继续努力呀! (掌声)再者,我们要告诉大家的是,现今社会的个体不论是环保,女权,民主,法制,教育,和平,文化,道德都体现了知易行难的道理,而唯有认清知易行难的真正含义,才能使人人去了解,去透悟.坐而言不起于行是国人的通病.我们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使人人勇于立行,耻于空谈,才能发挥真正中国传统愚公移山的力行精神!我的申论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掌声)主席:谢谢林立书同学!现在我们请正方三辩韩璐同学发言,时间也是3分钟.请.正方:大家好!对方一辩给我们谈到道德伦理,又说嘴上一套做又一套,请问这是真正的知道道德吗请对方辩友给我们解释,什么是"满口的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呢对方辩友又说,有些人不是不知道,而是说不愿意去做,那么,这是不是要给小偷找借口呢因为小偷说"我真的不是不知道偷东西不好,可是我就是忍不住要伸出第三只手"啊!对方二辩又说到了男性比女性更需要关怀,那么既然对方辨友认为知易行难,我们想要请教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打开男性封闭的心灵怎样才能让男性成为一个开放的人呢好,我方认为知难行易.翻开历史史册,人类求知探索的伟业可谓"惊天地,泣鬼神"."生命诚可贵",但是李林塔尔为了科学却献出了生命."爱情价更高",但是诺贝尔为了事业却终生孤独.李时珍遍尝百草才获得"回春之术",司马迁励精图治终成《一家之言》.对方辩友你一定也还知道,大热问呕心沥血几十年才孕育了《进化论》,布鲁诺用生命凝成真理,"魂归去来兮.""艰难困苦,玉汝予成."古往今来,就是这用热血和生命叩响知识之门的求知者铸成了人类文明的脊梁.正视现实人生,行正如辩友所说的并非一帆风顺,但是,对已知的深刻认识告诉我们,知比行更难."求知之路漫漫兮,人类上下而求索."和平难,难就难在尚未达成各国的共识;反腐败也难,难就难在还不知道制止腐败的办法;治艾滋病更难,难就难在医学知识还没有突破性的进展.而有知,行就会化难而易.博大精深的知识,入木三分的思想的确来之不易,可是换来的却是行动中的大刀阔斧,工作上的从容自如.越洋电话让"天涯若比邻",电波送衷情;信用卡让我们"一卡在手,走遍天下".(略)正方:这求知的过程当然也是知了.我们说知就是求知,得知嘛!行才是行动之义.对方同学说知很容易,那么请您告诉扎伊尔的人民如何去防治那个可怕的埃博拉病毒,那可是比艾滋病还要可怕啊!反方:对方辩友说得好.如果像对方辩友所说,把知的过程也界定成知的话,那么我们就会发现,今天基本上知是无所不在.然而不是!今天,我去求知是一个行为,如果像对方辩友所说有任何困难的话,那就是——求知的行为难,而不是知识本身难哪,对方辩友!(掌声)正方:我们讲知行相比,当然(是)就知,行两个过程相比喽,对方同学把知压缩成一个结果,而把行扩展为一个过程.那么一个结果一个过程如何比较难易呢(掌声)反方:如果按照对方所说的知难行易,原则出现后那接下来的步骤应该是很简单的.那么,两千年前柏拉图告诉我们一个"理想国"的境界到今天为什么还没有出现正方:对方辩友,那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找到达到理想国的正确的方法和途径,还是知之不深呀!对方辩友刚刚又说,知识很容易学,那么我们又请问对方辩友了,这世上有没有外星人呢我们怎么样和外星人做交流去做朋友呢反方:对方说(实现)"理想国"是没有方法,那马克思早就说过建设共产主义的理想和实行步骤,为什么仍然需要毛泽东,邓小平先生的致力改革中国为什么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行"难道不比"知"还要难吗(掌声)正方:对方辩友,难道您没有看到吗在我们提出改革的正确策略和方法后,中国17年的改革可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哇!我想请问对方辩友的是,大观园里的林妹妹喝了那么多参汤补药,也治不好她的肺病,可是今天痨病能治,绝症不绝,请问这不是知的功劳,难道还是"行"的功劳吗(掌声)反方:对方辩友不要跳出讨论的论题之外.今天知是一种静态的认同和理解.任何一个具有中学程度以上的都知道爱因斯坦的伟大公式——"物体所散发的能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也都知道原子弹是根据这公式制造出来的.那么想请问在座的各位,你没有看过任何一个高中毕业生做出原子弹嘛.(掌声)正方:对方同学记不记得这句名言呢法国的蒙田说:"背得烂熟还不等于掌握知识."对方同学说死记硬背就等于完全掌握知识了吗(掌声)反方:那么换句话说,对方辩友,今天如果有一个专治胃溃疡的医生,而他自己又得了胃溃疡,难道你要说他不懂如何去治疗不懂如何去保养吗正方:这个医生就要去找一个更能精通治疗胃溃疡的医生来治疗他的病啊!对方同学刚才说来说去无非是说,学习也不是求知,苦读也不是求知,只有那一张文凭的结果才是知了,那我们干嘛还从小学读起,干脆直接读大四拿文凭好了.(掌声)反方:对方辩友,我们都知道人都会犯错,按照您的说法,只要犯错就是不知,那么我们有两个问题请您正面回答.第一,如果只要会犯错就是不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个世界上有谁知道道理第二,如果按照您所说,一直保持正确的观念才是知的话,那么真知,您的知,要在哪一个世纪——是不是人类灭亡的时候才会出现(掌声)正方:对方同学说的好.宋朝的陆九渊就说过:"真知非则必能去,真知过则必能改."如果他真知道道理的话,怎么不改正错误呢反方:那么也就是说,在对方辩友的架构之下真知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出现,可能要等到地球灭亡的时候才会出现,所以"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应该改成"吾爱吾师,吾更爱不知"啊!(掌声)正方:我们说知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一点一滴积累的过程.对方辩友,我们在求知的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积累一下真知,怎么会说真知要到地球灭亡的时候才有呢那么说你们四位辩友坐在这儿都是"无知"的人吗(掌声)反方:对方辩友说得好.对方辩友你也承认了真知是经由行动的不断检验而发生的,那么难的应当是行动的过程,困难重重,当行动的过程克服了困难之后,真知就自然产生了,这也就是今天的"格物致知"①的真义呀,对方辩友!(掌声)正方:对方辩友说知行中来,所以知易行难.那么我们知道,人也是由猿猴进化来的,按照对方辩友的观点,是不是说做猴子是苦不堪言,难上加难,而做人倒是"轻轻松松过一生"啊!反方:对方辩友,请你不要套用王阳明先生所谓的知行合一那个知的定义了.对方辩友是不是告诉我们说,木炭必须经过压缩的过程,压力的过程才会变成钻石,那么其实木炭就是钻石,对方辩友可以这样解释吗正方:对方辩友搞错了,把知行合一的恰恰是对方辩友.我们一再说求知的过程就是知,我们的行就是运用实践这个知,怎么能说我们是知行合一呢反方:对方辩友口口声声告诉我们说不断检验出错误的时候,得出来才知,按照对方辩友这样的逻辑的话,那么我不断知行,知行,难道这不叫"知行合一"吗!正方:难道这一个人在不断地由知然后再指导行,然后再由行再得出知,这就是说,知行都是"知说是行,行就是知"吗那么对方辩友,你们今天坐在这儿到底是来知呢,还是在行呢你们是知行一体吗反方:对方辩友,这也就是所谓的"致良知"嘛!你所说今天要用一切的努力去把知发现出来,这一切的努力就是行为.今天行有两种意义:一种是探索真理,一种是实践真理.您怎么能够说实践真理才是行,探索真理就不是行呢对方辩友请正面回答.(掌声)正方:我们说探求真理当然是一个求知的过程了.我要请问对方辩有的是,你们说行难,你们想不想把行难变成行易呢反方:对方辩友,今天我们辩论的是一种理论的现象,一种真理的所在.(我们在这里讨论)"行难"跟我们要不要去勉励人们去做是两回事.今天就算辩得出行难,我们还可去勉励人做,怕就怕今天您主张知难,是不是在告诉人们说难的东西你先不要去管呢.正方:不是说不要去管,而是要化行难为行易.怎么办就要去解决知的问题呀!对方辩友,辅仁大学社会学系王书礼副教授也说,近年来台湾地区,犯罪问题严重,而要寻找到有效的策略则是难上加难.请问对方辩友,您是不是也深有同感呢(掌声)反方:所以大家都知道不应该有犯罪,不应该有暴力,不应该有坏的事情,但是这些事情层出不断,难道这不是他不去做吗……(哨声终了提示)正方:对方辩友说得好,正是因为对方辩友知道不应该去犯罪,知道不应该去犯错,所以我们看到四位同学是翩翩君子啊!主席:请正方继续发言.正方:对方辩友说,现在向好人学习都很难,要谈道德也很难,那么对于这种现象,我们要进行道德反思,知其所以然,请问是不是更难呢正方:"人非生而知之者."所以孔子说:"学而不已,阖棺乃止."孔子又说:"学而不厌,诲而不倦."请问对方向学,这是知易吗正方:对方同学刚刚举了很多(关于)辛苦的例子,但是辛苦流汗就是艰难吗对方同学是认为在操场跑两圈难呢……(哨声终了提示)主席:对不起!时间到.(掌声)好,各位观众,刚才这段自由辩论可谓非常的精彩,而各方的第四位辩手所将要作的总结性陈述,往往更是举足轻重.我们先从反方四辩林正疆同学开始,时间4分钟.请.反方:大家好!中国人真是了不起!怎么说因为中国人能用一个字象征很多种含义.怎么说呢今天对方辩友所说的"知",实际上是一种知跟行结合出来的产物.今天所谓的真知是要经过不断地行动做出来的"知",那个中间"行的过程",指的是"知的过程",那不是"行".然而,各位,让我们来想想看,究竟为什么我们要讨论这样的题目,讨论这样的题目的真谛应该是让大家站在同样一个立足点来比较纯粹的认知跟实际的行动两个哪一个比较难.对方辩友却想要用颠倒的方式告诉我们说,追求真理的过程叫做"知的过程",不叫做"行的过程."然而,请问各位,爱迪生发明电灯用了好几种金属的过程,难道不是一种行的实践吗他目的是为了印证他的理论,不是吗我们想告诉对方辩友,任何理论存在的目的都在于它要能够解释。
“知难行易VS知易行难”辩论赛
“知难行易VS知易行难”辩论赛“知难行易VS知易行难”辩论赛知难行易VS知易行难各位观众,知难行易与知易行难是传统文化意义上的经典命题,历代的诸位贤哲们都为此发出过深深的感叹,也留下许多著名的论断。
但谁是谁非,今天让我们来辩论。
正方:知难行易反方:知易行难正方一辩:谢谢主席!尊敬的评委,各位嘉宾,来自宝岛的对方辩友,大家好!洪荒久远的50万年前,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上生活着我们的祖先北京猿人。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过去,他们学会了钻木取火。
火的运用是跨时代的大发现,然而直到一百多年前,科学家才揭开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规律,从而科学地说明了钻木取火的真正奥秘。
这就无可辩驳的证明了我方立场:知难行易。
所谓“行”是人对外界事物作用的过程,包括对“知”的运用;所谓“知”是指对“行”的认识,解决做什么,为什么做和怎样做的问题。
知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个结果。
所谓“知难行易”,是说求知得知难,行动使用易。
知难行易与说说容易做起来难的言行观“风马牛不相及”,切不可混为一谈。
我方主张知难行易,理由如下:首先,认识发生学告诉我们,行先知后,知难行易。
人一生下来便会行,所谓:“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但要成为像对方辩友那样才学渊博的翩翩君子,寒窗十年苦,谈何容易。
个人求知无穷尽,人类探索亦无止境。
“钻之弥深,仰之弥坚。
”孔子他老人家到了晚年还坚持学习《易传》,纬编三绝。
可见求知难哪!其次,辩证法告诉我们知行密切相关。
人类的行为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其中,知是关键。
无知之行只是简单重复。
有了知,才有了自觉行为;有了知,才有了开拓引进。
知作为行的认识、概括和总结,是行路明灯,是行动指南,掌握了行的知识和方法才会有成就。
知,只有长期艰苦探索才会小有所成,因而知比行显得更难。
再次,日常经验告诉我们,行之不易,归根到底是不知或知之不足;俗语说得好:“会者不难,难者不会。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旦掌握了行的知识和方法,行起来必然如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
知易行难 四辩稿
谢谢主席,感谢对方辩友精彩发言,对方辩友是嘈嘈切切错杂谈,大错小错落一盘啊。
请诸位君且听我细谈。
第一,对方辩友出现了辩题理解上的错误,我们今天讨论知易行难还是知难行易,不是单单说知行的难易,而是基于知行合一的前提下,知行相比而言的难易。
(知本身也有难易,但是,与行相比,就是比较易。
求知是难的,但是,与实践相比,实践比求知难。
懂得道理是难的,但是,实行道理比懂得道理更难。
)对方辩友说鸡生蛋还是蛋生鸡是至今没有答案的,其实不是哦对方辩友,我们的科学家已经得知了这个答案。
且不说答案是什么,请问各位,我们知道了蛋先还是鸡先之后,要行什么?只有知没有行,怎么比?没有知没有行,比什么?(合一,相比)(外星人例子)53第二,这个辩题是很老的。
从九五年大专辩论赛开始到如今,我们还在讨论,是基于现如今的时代背景,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理解。
赋予它时代风采的意义啊。
在现代社会,前人积累了那么多的知识,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吗,不断的实践,创造,求发展求进步。
(时代意义)20 第三,对方辩友混淆了概念哦,官员腐败的知易行难在于官员本身懂得了不应腐败,一旦腐败就会接受惩罚,而却做不到不贪不腐,对方辩友知道拿反腐败的方法与不腐败的行相比,主体不统一,是不具可比性的,。
其实对应的反腐败的行是去实行反腐败的办法啊。
你不能把我的努力,与你的成绩相比啊。
(横纵向,主体的统一)23第四,按对方辩友的逻辑,只有是犯错就是不知,就是不知道真知。
是否身为将军的我,只有不败才算是知咯。
一旦我打败战,就是我不知,是我知不够,那么我是农民一辈子不打战,一辈子没败战,我就是真知兵法咯。
(大家都知道正圆形是怎样的,那是否我拿着圆规,因为颜色,笔触,甚至手抖,画不出正圆形就是我不知正圆形是怎么样子的咯?31)第五,对方辩友今天在场上,无非是想告诉我们,知先后行,所以知难,只有有了知就很容易行。
请原谅我不敢苟同。
根据马克思矛盾观,事物是对立统一互为前提的。
知难行易还是知易行难 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知难行易还是知易行难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一辩:知易行难更符合实际情况尊敬的评委、各位同学:今天我们辩论的话题是“知难行易还是知易行难”。
我作为反方的一辩,我认为“知易行难”更符合实际情况。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知道什么是对的,但却无法做到。
比如说,我们都知道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很多人却无法坚持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
这就说明了知道一件事情并不意味着就能够很容易地去做到它。
其次,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人在面对困难时会变得犹豫不决,而在面对简单的事情时却会变得非常勇敢。
这说明了在实际情况中,知道一件事情并不一定就比做一件事情更难。
综上所述,我认为“知易行难”更符合实际情况。
谢谢。
二辩:知难行易更能够激发人的潜力尊敬的评委、各位同学:我是反方的二辩,我认为“知难行易”更能够激发人的潜力。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在面对困难时会变得更加努力,因为他们知道这件事情并不容易完成。
而在面对简单的事情时,很多人却会变得懈怠。
这说明了知道一件事情的难度可以激发人的潜力,让人更加努力地去完成这件事情。
其次,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人在完成了一件难事之后会感到非常的满足和自豪。
这种成就感可以激发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人更加勇敢地去面对未来的挑战。
综上所述,我认为“知难行易”更能够激发人的潜力,让人更加努力地去完成一件事情。
谢谢。
三辩:知易行难更能够保持人的稳定性尊敬的评委、各位同学:我是反方的三辩,我认为“知易行难”更能够保持人的稳定性。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在面对困难时会变得焦虑和烦躁,因为他们知道这件事情很难完成。
而在面对简单的事情时,很多人却会变得过于轻松。
这种情况容易导致人的情绪波动过大,从而影响到人的稳定性。
其次,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人在完成了一件难事之后会感到非常的疲惫和消耗。
这种疲惫感容易让人产生情绪上的波动,从而影响到人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我认为“知易行难”更能够保持人的稳定性,让人更加平稳地去完成一件事情。
知难行易VS知易行难-辩论赛辩词
国际大专辩论赛知难行易VS知易行难各位观众,知难行易与知易行难是传统文化意义上的经典命题,历代的诸位贤哲们都为此发出过深深的感叹,也留下许多著名的论断。
正方:知难行易反方:知易行难正方一辩:谢谢主席!尊敬的评委,各位嘉宾,来自宝岛的对方辩友,大家好!洪荒久远的50万年前,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上生活着我们的祖先北京猿人。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过去,他们学会了钻木取火。
火的运用是跨时代的大发现,然而直到一百多年前,科学家才揭开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规律,从而科学地说明了钻木取火的真正奥秘。
这就无可辩驳的证明了我方立场:知难行易。
所谓“行”是人对外界事物作用的过程,包括对“知”的运用;所谓“知”是指对“行”的认识,解决做什么,为什么做和怎样做的问题。
知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个结果。
所谓“知难行易”,是说求知得知难,行动使用易。
知难行易与说说容易做起来难的言行观“风马牛不相及”,切不可混为一谈。
我方主张知难行易,理由如下:首先,认识发生学告诉我们,行先知后,知难行易。
人一生下来便会行,所谓:“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但要成为像对方辩友那样才学渊博的翩翩君子,寒窗十年苦,谈何容易。
个人求知无穷尽,人类探索亦无止境。
“钻之弥深,仰之弥坚。
”孔子他老人家到了晚年还坚持学习《易传》,纬编三绝。
可见求知难哪!其次,辩证法告诉我们知行密切相关。
人类的行为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其中,知是关键。
无知之行只是简单重复。
有了知,才有了自觉行为;有了知,才有了开拓引进。
知作为行的认识、概括和总结,是行路明灯,是行动指南,掌握了行的知识和方法才会有成就。
知,只有长期艰苦探索才会小有所成,因而知比行显得更难。
再次,日常经验告诉我们,行之不易,归根到底是不知或知之不足;俗语说得好:“会者不难,难者不会。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旦掌握了行的知识和方法,行起来必然如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
总而言之,知行相比,知难行易。
谢谢各位!(掌声)反方一辩:主席,各位评委,大家好!题目把知、行两个东西分开来,就是要我们讨论其中的难易程度。
知难行易还是知易行难 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知难行易还是知易行难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一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我代表正方团队,今天我们要辩论的话题是“知难行易还是知易行难”。
我认为,知难行易才是正确的选择。
首先,我们来看看知难行易的优点。
我们都知道,人生充满了挑战和困难,而面对这些困难,我们需要有勇气和毅力去克服。
如果我们只知道行易而不知道行难,那么我们就会陷入舒适区,没有挑战,没有成长。
而如果我们知道行难,我们就会有动力去面对困难,有勇气去克服挑战。
其次,我们来看看知易行难的缺点。
如果我们只知道行易而不知道行难,那么我们就会陷入惰性,失去前进的动力。
我们会认为一切都很容易,没有必要去努力,也就失去了成长的机会。
而如果我们只知道行难,那么我们可能会过于热衷于挑战,忽略了自己的能力和限制,导致失败和挫败。
最后,我想说的是,知难行易是一种平衡,它能够帮助我们在面对挑战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同时也不会过于冒险。
所以,我认为知难行易才是正确的选择。
二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我是正方团队的二辩,我同意一辩的观点,认为知难行易才是正确的选择。
首先,我们来看看知难行易的实践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都是不同的,有些可能很容易解决,有些则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努力才能克服。
如果我们只知道行易,那么我们就会对困难失去信心,从而放弃自己的努力。
而如果我们只知道行难,那么我们可能会过于激进,导致失败和挫败。
其次,我们来看看知易行难的实践效果。
如果我们只知道行易,那么我们就会过于舒适,没有挑战,缺乏成长。
而如果我们只知道行难,那么我们可能会过于冒险,失去谨慎和理智,导致失败和挫败。
最后,我想说的是,知难行易是一种平衡,它能够帮助我们在面对挑战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同时也不会过于冒险。
所以,我认为知难行易才是正确的选择。
三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我是正方团队的三辩,我同意前两位辩手的观点,认为知难行易才是正确的选择。
首先,我们来看看知难行易的哲学意义。
【最新文档】“知难行易VS知易行难”辩论赛-word范文 (1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简单修改即可使用,推荐下载! ==“知难行易VS知易行难”辩论赛知难行易vs知易行难各位观众,知难行易与知易行难是传统文化意义上的经典命题,历代的诸位贤哲们都为此发出过深深的感叹,也留下许多著名的论断。
但谁是谁非,今天让我们来辩论。
正方:知难行易反方:知易行难正方一辩:谢谢主席!尊敬的评委,各位嘉宾,来自宝岛的对方辩友,大家好!洪荒久远的50万年前,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上生活着我们的祖先北京猿人。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过去,他们学会了钻木取火。
火的运用是跨时代的大发现,然而直到一百多年前,科学家才揭开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规律,从而科学地说明了钻木取火的真正奥秘。
这就无可辩驳的证明了我方立场:知难行易。
所谓“行”是人对外界事物作用的过程,包括对“知”的运用;所谓“知”是指对“行”的认识,解决做什么,为什么做和怎样做的问题。
知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个结果。
所谓“知难行易”,是说求知得知难,行动使用易。
知难行易与说说容易做起来难的言行观“风马牛不相及”,切不可混为一谈。
我方主张知难行易,理由如下:首先,认识发生学告诉我们,行先知后,知难行易。
人一生下来便会行,所谓:“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但要成为像对方辩友那样才学渊博的翩翩君子,寒窗十年苦,谈何容易。
个人求知无穷尽,人类探索亦无止境。
“钻之弥深,仰之弥坚。
”孔子他老人家到了晚年还坚持学习《易传》,纬编三绝。
可见求知难哪!其次,辩证法告诉我们知行密切相关。
人类的行为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其中,知是关键。
无知之行只是简单重复。
有了知,才有了自觉行为;有了知,才有了开拓引进。
知作为行的认识、概括和总结,是行路明灯,是行动指南,掌握了行的知识和方法才会有成就。
知,只有长期艰苦探索才会小有所成,因而知比行显得更难。
再次,日常经验告诉我们,行之不易,归根到底是不知或知之不足;俗语说得好:“会者不难,难者不会。
最新-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辩词 精品
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辩词篇一:95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辩词95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辩词辩题正方南京大学知难行易反方辅仁大学知易行难主席欢迎收看中国中央电视台和新加坡电视机构共同主办的'95国际大专辩论会今天将要进行的是人们期待已久的大决赛,也可谓本届辩论会的高潮从表面上来看,辩论赛仿佛是一种高级的智力游戏,然而它所引发出来的知识与智慧,特别是辩手们表现出来的个性的风采和整体的青春魅力,我认为都超越了辩论本身当然,既然是辩论,就总有胜负之分,所以今天坐在场上的两支队伍都是"过关斩将,志在必得"双方只要稍一留意就会发现这中间有一个很有趣的巧合,从我这个角度来说,正好是男左女右,一边是"长袖善舞,中帼不让须眉",另一边也是"好奇勃发,好男要跟女斗"过去我们都说"龙虎斗","龙虎斗",看来今天要改成"龙凤相争"了现在我来介绍一下今天的辩论双方坐在我右手边的是正方——南京大学队她们的4位辩手分别是一辩钟婳婳同学,社会学系三年级;二辩邬建敏同学法律系四年级;三辩韩璐同学,经济系二年级;四辩杨蔚同学,中文系一年级研究生(掌声)那么坐在我左手边的是反方~辅仁大学队如果您看过过去几场比赛,对这几位辩手您可能也相当熟悉了他们是一辩顾振豪同学,法律系法学组三年级;二辩林立书同学,法律系财经法学组三年级;三辩刘伯彦同学,大众传播系新闻学三年级;四辩林正疆同学,法律系财经法学组三年级(掌声)我们今天的评判团由海内外的知名李者组成,我向大家介绍一下这5位成员分别是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江平教授(掌声)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及哲学教授,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杜维明教授(掌声)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王元化教授(掌声)那鲁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学系主任孙康宜教授(掌声)上海戏剧学院余秋雨教授(掌声)各位观众,知难行易与知易行难是传统文化意义上的经典命题,历代的诸位贤哲们都为此发出过深深的感叹,也留下许多著名的论断在现实生活当中,知与行究竟孰难孰易,每个人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都会做出不同的回答希望今天的8位辩手在这个问题上也会做出令人信服的论述作为正方的南京大学队的辩论立场是"知难行易"而作为反方的辅仁大学队的辩论立场是"知易行难"双方的立场由抽签而定首先我们欢迎正方一辩钟婳婳发言,时间3分钟正方谢谢主席!尊敬的评委,各位嘉宾,来自宝岛的对方辩友,大家好!洪荒久远的50万年前,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上生活着我们的祖先北京猿人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过去,他们学会了钻木取火火的运用是跨时代的大发现然而直到一百多年前,科学家才揭开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规律,从而科学地说明了钻木取火的真正奥秘这就无可辩驳的证明了我方立场知难行易所谓"行"是人对外界事物作用的过程,包括对"知"的运用;所谓"知"是指对"行"的认识,解决做什么,为什么做和怎样做的问题知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个结果所谓"知难行易",是说求知得知难,行动使用易知难行易与说说容易做起来难的言行观"风马牛不相及",切不可混为一谈我方主张知难行易,理由如下首先,认识发生学告诉我们,行先知后,知难行易人一生下来便会行,所谓"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但要成为像对方辩友那样才学渊博的翩翩君子,寒窗十年苦,谈何容易个人求知无穷尽,人类探索亦无止境"钻之弥深,仰之弥坚"①孔子他老人家到了晚年还坚持学习《易传》,纬编三绝可见求知难哪!其次,辩证法告诉我们知行密切相关人类的行为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其中,知是关键无知之行只是简单重复有了知,才有了自觉行为;有了知,才有了开拓引进知作为行的认识,概括和总结,是行路明灯,是行动指南;掌握了行的知识和方法才会有成就知,只有长期艰苦探索才会小有所成,因而知比行显得更难再次,日常经验告诉我们,行之不易,归根到底是不知或知之不足;俗语说得好"会者不难,难者不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旦掌握了行的知识和方法,行起来必然如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总而言之,知行相比,知难行易谢谢各位!(掌声)主席好,各位观众,现在我们来看看反方是如何破题立论的,请反方一辩顾振豪同学发言,时间3分钟请!反方主席,各位评委,大家好!题目把知,行两个东西分开来,就是要我们讨论其中的难易程度如果把纯粹的认知与行动弄得混淆不清,那么难易从何产生对方辩友所犯的第一个矛盾就是把知包含在行的过程这是还要讨论行的必要吗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知行的配合,但不同的时代则需要知行学说大体而言,知只有两种,一方面是道德伦理的良知,一方面是科学经验的所谓知识接下来让我从这两方面,分别论述"知"和"行"之间的关系第一,环顾当今社会,教育,科技日渐普及,但是人们的道德行为却是日益堕落所谓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社会不安的秩序才是我们所应当面临的问题这时我们不禁怀疑,真的是知难行易吗难道是知识教育文化不够难道问题不是出在具体的落实与实践方面吗我们难道不知道所谓的仁义礼智我们难道不知道所谓一般的公民道德吗传统儒家告诉我们什么,所谓"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下下"①孟子不也说'仁,义,礼,智"是人之四端②吗王阳明先生更告诉我们,今天所谓的良知是本心所固有的,是生而有之的因此对于为人处世的一些基本道理,对于所谓一般的佛理道德,这些都是我们本来就知道的,良知更是我们本心所拥用的这难道不是很清楚很简单的吗难在哪里呢难在"行"啊!难在具体的实践方面由于人心的懈怠,由于外在环境种种的限制以及变数,所以说行难更甚于知难啊!从第二个方面——科学经验方面来说,也是知易行难顶夸克在物理学上早就能够论证出所谓顶夸克粒子的存在,但是还必须等到加速器产生,我们才能确切真实掌握住这样的概念爱因斯但发明相对论后,人们却要经过一段长时间的艰辛过程才能创造出原子弹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一般的通病是什么一般的通病就是说是一回事,做又是另外一回事所以我方才要在这里解析什么是知难行易什么是知易行难唯有认清知易行难的情况,才能够认清什么情况你不是不知道,你只是不愿意去做所以知不单只是知,行也不单知行知行必须相互配合所以明白了知易行难的道理之后,我们就要对症下药,希望能够药到病除!谢谢大家!(掌声)主席谢谢顾振豪同学!现在我们请正方二辩邬健敏同学进一步阐述正方观点,时间也是3分种正方谢谢主席!大家好!对方辩友提出了一个观点说"说是一回事,做又是一回事"显然,他们把今天的"知行关系"偷换成了"言行关系",嘴上说一说就代表你心里真的知道吗鹦鹉经过训练还能说人话呢,但是我们能够说这些鹦鹉像对方辩友一样学识渊博吗显然不能啊!(掌声)今天,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发展高科技,开拓新领域,已成为世界潮流人类已深深懂得知难行易,唯有迎难而上,方能健步而行我方之所以认为知难于行,更基于以下原因第一,创造知识比运用知识更难今天,人们对电灯已熟视无睹,可当年爱迪生历经磨难,痴心不改,试过1600多种材料,做了万多次实验,写下了两万页笔记可见知有多难啊!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周游列国,潜心于革命之学,险些命丧于伦敦,终于积心血而成《建国方略》面对这样的事实,对方辩友难道还要告诉大家说知很容易吗叔本华说得好伟大的思想家和科学家是入类的灯塔,如果没有他们,人类将在迷茫的大海中飘泊啊!第二,探索方法比运用方法更难求知不止包括一般原理,更要掌握具体的方法传说远古时鲧盲目采用水来土掩的方法,结果反而使洪水泛滥成灾,而禹以父为鉴,摸索出疏导的方法,终于取得了抗洪救灾的全面胜利第三,认识规律比按规律办事更难认识规律是一个积沙捡金的过程规律不是推销员,不会自己找上门来,它有待人们不懈探求改造利用沙漠资源就是一个认识规律的难题,一旦人类攻克了这一难题,沙漠变绿洲就不再是海市蜃楼综上所述,知是一个艰难曲折过程,他需要"天将降大任与斯人"的责任感,需要"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勇气,更需要"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毅力一次我方认为知难行易!谢谢大家(掌声)主席谢谢邬建敏同学的发言!现在我们来看看反方二辩邻里属同学是如何反驳正方观点的时间也是3分钟反方大家好!对方辩友告诉了我们怎样的命题呢对方辩要知是告诉了我们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啊!对方辩友,在这样的命题下,我们看看今天的立论点该站在哪里如果是这样子的话,对方辩友告诉了我们,所有的知识,所有知道的事情都是假的,除非你一一的去实现举个例子吧今天我们知道丢垃圾是不道德的,我也知道不丢垃圾是道德的那么当我在丢垃圾的时候,你能告诉我说我那个时候已经忘记道德喽,我不知道道德了等到丢完的时候才恍然大悟的说我的道德又重新出现了换句话说,对方辩友告诉了我们什么对方辩友在这样的架构下,只是告诉了我们知而不行,只是未知那么到底什么是知什么是未知不要忘记一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对方辩友不要混淆了好的,再让我们从三个方面告诉大家,知虽然可能是很难的,但是行是更难的首先,在天时方面来讲,孟子说过"虽有智慧,不如趁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若不是三国的时代趋势,刘备的三顾茅庐及赤壁的东风巧现,孔明纵然有运筹帷幄之智,也无法大展雄才,大行其道,终将落入"英雄无用武之地"呀我们再来看看地理环境的限制凭借今日建筑方面的发达科技我们就可轻易知道建筑长江三峡大坝要用什么办法,要用什么材料,但是从动工到完成也必须花上15年的光景这工程浩大艰辛,全然都是环境所致的再者,知易行难是我们人类生活中的逻辑人人都知道男性女性要互相的关怀,男性要平等的对待女性,但是经过20年漫长的妇女运动,妇女的地位仍然没有改善,所以我们才要在北京举行妇女大会继续努力呀!(掌声)再者,我们要告诉大家的是,现今社会的个体不论是环保,女权,民主,法制,教育,和平,文化,道德都体现了知易行难的道理,而唯有认清知易行难的真正含义,才能使人人去了解,去透悟坐而言不起于行是国人的通病我们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使人人勇于立行,耻于空谈,才能发挥真正中国传统愚公移山的力行精神!我的申论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掌声)主席谢谢林立书同学!现在我们请正方三辩韩璐同学发言,时间也是3分钟请正方大家好!对方一辩给我们谈到道德伦理,又说嘴上一套做又一套,请问这是真正的知道道德吗请对方辩友给我们解释,什么是"满口的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呢对方辩友又说,有些人不是不知道,而是说不愿意去做,那么,这是不是要给小偷找借口呢因为小偷说"我真的不是不知道偷东西不好,可是我就是忍不住要伸出第三只手"啊!对方二辩又说到了男性比女性更需要关怀,那么既然对方辨友认为知易行难,我们想要请教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打开男性封闭的心灵怎样才能让男性成为一个开放的人呢好,我方认为知难行易翻开历史史册,人类求知探索的伟业可谓"惊天地,泣鬼神""生命诚可贵",但是李林塔尔为了科学却献出了生命"爱情价更高",但是诺贝尔为了事业却终生孤独李时珍遍尝百草才获得"回春之术",司马迁励精图治终成《一家之言》对方辩友你一定也还知道,大热问呕心沥血几十年才孕育了《进化论》,布鲁诺用生命凝成真理,"魂归去来兮""艰难困苦,玉汝予成"古往今来,就是这用热血和生命叩响知识之门的求知者铸成了人类文明的脊梁正视现实人生,行正如辩友所说的并非一帆风顺,但是,对已知的深刻认识告诉我们,知比行更难"求知之路漫漫兮,人类上下而求索"和平难,难就难在尚未达成各国的共识;反腐败也难,难就难在还不知道制止腐败的办法;治艾滋病更难,难就难在医学知识还没有突破性的进展而有知,行就会化难而易博大精深的知识,入木三分的思想的确来之不易,可是换来的却是行动中的大刀阔斧,工作上的从容自如越洋电话让"天涯若比邻",电波送衷情;信用卡让我们"一卡在手,走遍天下"(略)正方这求知的过程当然也是知了我们说知就是求知,得知嘛!行才是行动之义对方同学说知很容易,那么请您告诉扎伊尔的人民如何去防治那个可怕的埃博拉病毒,那可是比艾滋病还要可怕啊!反方对方辩友说得好如果像对方辩友所说,把知的过程也界定成知的话,那么我们就会发现,今天基本上知是无所不在然而不是!今天,我去求知是一个行为,如果像对方辩友所说有任何困难的话,那就是——求知的行为难,而不是知识本身难哪,对方辩友!(掌声)正方我们讲知行相比,当然(是)就知,行两个过程相比喽,对方同学把知压缩成一个结果,而把行扩展为一个过程那么一个结果一个过程如何比较难易呢(掌声)反方如果按照对方所说的知难行易,原则出现后那接下来的步骤应该是很简单的那么,两千年前柏拉图告诉我们一个"理想国"的境界到今天为什么还没有出现正方对方辩友,那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找到达到理想国的正确的方法和途径,还是知之不深呀!对方辩友刚刚又说,知识很容易学,那么我们又请问对方辩友了,这世上有没有外星人呢我们怎么样和外星人做交流去做朋友呢反方对方说(实现)"理想国"是没有方法,那马克思早就说过建设共产主义的理想和实行步骤,为什么仍然需要毛泽东,邓小平先生的致力改革中国为什么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行"难道不比"知"还要难吗(掌声)正方对方辩友,难道您没有看到吗在我们提出改革的正确策略和方法后,中国17年的改革可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哇!我想请问对方辩友的是,大观园里的林妹妹喝了那么多参汤补药,也治不好她的肺病,可是今天痨病能治,绝症不绝,请问这不是知的功劳,难道还是"行"的功劳吗(掌声)反方对方辩友不要跳出讨论的论题之外今天知是一种静态的认同和理解任何一个具有中学程度以上的都知道爱因斯坦的伟大公式——"物体所散发的能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也都知道原子弹是根据这公式制造出来的那么想请问在座的各位,你没有看过任何一个高中毕业生做出原子弹嘛(掌声)正方对方同学记不记得这句名言呢法国的蒙田说"背得烂熟还不等于掌握知识"对方同学说死记硬背就等于完全掌握知识了吗(掌声)反方那么换句话说,对方辩友,今天如果有一个专治胃溃疡的医生,而他自己又得了胃溃疡,难道你要说他不懂如何去治疗不懂如何去保养吗正方这个医生就要去找一个更能精通治疗胃溃疡的医生来治疗他的病啊!对方同学刚才说来说去无非是说,学习也不是求知,苦读也不是求知,只有那一张文凭的结果才是知了,那我们干嘛还从小学读起,干脆直接读大四拿文凭好了(掌声)反方对方辩友,我们都知道人都会犯错,按照您的说法,只要犯错就是不知,那么我们有两个问题请您正面回答第一,如果只要会犯错就是不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个世界上有谁知道道理第二,如果按照您所说,一直保持正确的观念才是知的话,那么真知,您的知,要在哪一个世纪——是不是人类灭亡的时候才会出现(掌声)正方对方同学说的好宋朝的陆九渊就说过"真知非则必能去,真知过则必能改"如果他真知道道理的话,怎么不改正错误呢反方那么也就是说,在对方辩友的架构之下真知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出现,可能要等到地球灭亡的时候才会出现,所以"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应该改成"吾爱吾师,吾更爱不知"啊!(掌声)正方我们说知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一点一滴积累的过程对方辩友,我们在求知的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积累一下真知,怎么会说真知要到地球灭亡的时候才有呢那么说你们四位辩友坐在这儿都是"无知"的人吗(掌声)反方对方辩友说得好对方辩友你也承认了真知是经由行动的不断检验而发生的,那么难的应当是行动的过程,困难重重,当行动的过程克服了困难之后,真知就自然产生了,这也就是今天的"格物致知"①的真义呀,对方辩友!(掌声)正方对方辩友说知行中来,所以知易行难那么我们知道,人也是由猿猴进化来的,按照对方辩友的观点,是不是说做猴子是苦不堪言,难上加难,而做人倒是"轻轻松松过一生"啊!反方对方辩友,请你不要套用王阳明先生所谓的知行合一那个知的定义了对方辩友是不是告诉我们说,木炭必须经过压缩的过程,压力的过程才会变成钻石,那么其实木炭就是钻石,对方辩友可以这样解释吗正方对方辩友搞错了,把知行合一的恰恰是对方辩友我们一再说求知的过程就是知,我们的行就是运用实践这个知,怎么能说我们是知行合一呢反方对方辩友口口声声告诉我们说不断检验出错误的时候,得出来才知,按照对方辩友这样的逻辑的话,那么我不断知行,知行,难道这不叫"知行合一"吗!篇二:国际大专辩论赛经典辩词国际大专辩论赛简介国际大专辩论赛从1993年首届举行至今。
95-知难行易还是知易行难-视频分析
1995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知易行难还是知难行易正方南京大学一辩钟婳婳二辨邬健敏三辩韩璐四辩杨巍反方复旦大学一辩顾振豪二辨邻里属三辩刘伯彦四辩林正疆胜方(正)南京大学最佳辩手(反)林正疆正一立论起笔从祖先入手,他们先学会了运用,知道怎么做,然后才由科学了解了其中的原理定义行,是运用,知是一个过程和结果,不等于说和做不同陈词一发生学告诉我们人生下来先行才知,知识无止境二辩证法告诉我们,知行辩证相关,知是行的总结,是行的结果三经验告诉我们,行之不易是知之不足分析诶文化人就是矫情,正方主张把行和知都看成事过程,行从属于知,把知定成了一个前提,然后从三个层次开展他们的论点,整的来说就是行事很简单的一个事情,所有的成果都是知带来的,所以知难,这个逻辑绕啊绕啊绕听得我昏昏欲睡,虽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也没有什么新意,稍显霸道,大陆的逻辑就是没有什么有趣的直观的例子听起来略显无聊= =反一立论反驳知包含于行不能讨论,任何时代都要有知行学说陈词一教育普及,道德败坏,社会不安,问题在于实践方面上,良知是本性所固有,由于人性和外在,人之行难二从科学上来说,由顶夸克和加速器论证,相对论和原子弹论证。
说是一回事,做是一回事,不是不知道,是不愿意去做总结双方必须相互配合才可以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分析反方的反驳估计是听了正方也没啥好说的区分了一个行和知的关系这个东西基本上都是前面准备的听起来有点怪怪的也是,陈词我觉得不错,把知的划分做的不错,有科学和道德两种,科学的知做的不好,没有加入比较好的论述- -所以后来就是两边站在两个方向上打。
从道德上的论述来看反方做的不错,可是科学上的论证很奇怪,最后说的说是一回事做是一回事打的不好,正方这样死背的立刻可以呱啦呱啦的说了= =做的还不错吧但是台湾人的口音实在不敢恭维- -。
正二反驳反驳说是一回事和做是一回事知行不是言行,比如鹦鹉。
陈词一创造知识比运用知识更难爱迪生与点灯孙中山,叔本华,思想家的重要二探索方法比运用方法更难,衮和禹三认识规律比运用规律更难运用沙漠资源分析正方的反驳就是把反方的一句话拉出来研究了一下- -准备痕迹太足了吧,差评,后面的陈词做了三个方面,创造知识,探索方法,认识规律三个点,实际上是把求知当做也是知,这个地方比较难以接受,而且只有科学方面的知,这个。
知难行易VS知易行难_国际大专辩论赛辩词
国际大专辩论赛知难行易VS知易行难各位观众,知难行易与知易行难是传统文化意义上的经典命题,历代的诸位贤哲们都为此发出过深深的感叹,也留下许多著名的论断。
正方:知难行易反方:知易行难正方一辩:谢谢主席!尊敬的评委,各位嘉宾,来自宝岛的对方辩友,大家好!洪荒久远的50万年前,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上生活着我们的祖先北京猿人。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过去,他们学会了钻木取火。
火的运用是跨时代的大发现,然而直到一百多年前,科学家才揭开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规律,从而科学地说明了钻木取火的真正奥秘。
这就无可辩驳的证明了我方立场:知难行易。
所谓“行”是人对外界事物作用的过程,包括对“知”的运用;所谓“知”是指对“行”的认识,解决做什么,为什么做和怎样做的问题。
知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个结果。
所谓“知难行易”,是说求知得知难,行动使用易。
知难行易与说说容易做起来难的言行观“风马牛不相及”,切不可混为一谈。
我方主张知难行易,理由如下:首先,认识发生学告诉我们,行先知后,知难行易。
人一生下来便会行,所谓:“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但要成为像对方辩友那样才学渊博的翩翩君子,寒窗十年苦,谈何容易。
个人求知无穷尽,人类探索亦无止境。
“钻之弥深,仰之弥坚。
”孔子他老人家到了晚年还坚持学习《易传》,纬编三绝。
可见求知难哪!其次,辩证法告诉我们知行密切相关。
人类的行为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其中,知是关键。
无知之行只是简单重复。
有了知,才有了自觉行为;有了知,才有了开拓引进。
知作为行的认识、概括和总结,是行路明灯,是行动指南,掌握了行的知识和方法才会有成就。
知,只有长期艰苦探索才会小有所成,因而知比行显得更难。
再次,日常经验告诉我们,行之不易,归根到底是不知或知之不足;俗语说得好:“会者不难,难者不会。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旦掌握了行的知识和方法,行起来必然如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
总而言之,知行相比,知难行易。
谢谢各位!(掌声)反方一辩:主席,各位评委,大家好!题目把知、行两个东西分开来,就是要我们讨论其中的难易程度。
知难行易VS知易行难-国际大专辩论赛辩词
国际大专辩论赛知难行易VS知易行难主席(杨澜):欢迎收看中国中央电视台和新加坡电视机构共同主办的《95国际大专辩论会》今天将要进行的是人们期待已久的大决赛,也可谓本届辩论会的高潮。
在过去的6天当中,8支辩论队伍分别进行了四场初赛和两场半决赛,各队都有出色的表现,可谓精彩纷呈。
从表面上来看,辩论赛仿佛是一种高级的智力游戏,然而它所引发出来的知识与智慧,特别是辩手们表现出来的个性的风采和整体的青春魅力,我认为都超越了辩论本身。
当然,既然是辩论,就总有胜负之分,所以今天坐在场上的两支队伍都是“过关斩将,志在必得”。
双方只要稍一留意就会发现这中间有一个很有趣的巧合,从我这个角度来说,正好是男左女右,一边是“长袖善舞,中帼不让须眉”,另一边也是“厚积薄发,好男要跟女斗”。
过去我们都说“龙虎斗”、“龙虎斗”,看来今天要改成“龙凤相争”了。
现在我来介绍一下今天的辩论双方。
坐在我右手边的是正方——南京大学队。
她们的4位辩手分别是:一辩钟婳婳同学,社会学系三年级;二辩邬建敏同学法律系四年级;三辩韩璐同学,经济系二年级;四辩杨蔚同学,中文系一年级研究生(掌声)。
那么坐在我左手边的是反方~辅仁大学队。
如果您看过过去几场比赛,对这几位辩手您可能也相当熟悉了。
他们是:一辩顾振豪同学,法律系法学组三年级;二辩林立书同学,法律系财经法学组三年级;三辩刘伯彦同学,大众传播系新闻学三年级;四辩林正疆同学,法律系财经法学组三年级。
(掌声)我们今天的评判团由海内外的知名学者组成,我向大家介绍一下。
这5位成员分别是: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江平教授(掌声)。
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及哲学教授、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杜维明教授(掌声)。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王元化教授(掌声)。
耶鲁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学系主任孙康宜教授(掌声)。
上海戏剧学院余秋雨教授。
(掌声)各位观众,知难行易与知易行难是传统文化意义上的经典命题,历代的诸位贤哲们都为此发出过深深的感叹,也留下许多著名的论断。
1995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辩词
1995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辩词--------------------------------------------------------------------------------辩题正方:南京大学:知难行易反方:辅仁大学:知易行难主席:欢迎收看中国中央电视台和新加坡电视机构共同主办的‘95国际大专辩论会。
今天将要进行的是人们期待已久的大决赛,也可谓本届辩论会的高潮。
在过去的6夭当中,8支辩论队伍分别进行了四场初赛和两场半决赛,各队都有出色的表现,可谓精彩纷呈。
从表面上来看,辩论赛仿佛是一种高级的智力游戏,然而它所引发出来的知识与智慧,特别是辩手们表现出来的个性的风采和整体的青春魅力,我认为都超越了辩论本身。
当然,既然是辩论,就总有胜负之分,所以今天坐在场上的两支队伍都是“过关斩将,志在必得”。
双方只要稍一留意就会发现这中间有一个很有趣的巧合,从我这个角度来说,正好是男左女右,一边是“长袖善舞,中帼不让须眉”,另一边也是“好奇勃发,好男要跟女斗”。
过去我们都说“龙虎斗”、“龙虎斗”,看来今天要改成“龙凤相争”了。
现在我来介绍一下今天的辩论双方。
坐在我右手边的是正方——南京大学队。
她们的4位辩手分别是:一辩钟婳婳同学,社会学系三年级;二辩邬建敏同学法律系四年级;三辩韩璐同学,经济系二年级;四辩杨蔚同学,中文系一年级研究生(掌声)。
那么坐在我左手边的是反方~辅仁大学队。
如果您看过过去几场比赛,对这几位辩手您可能也相当熟悉了。
他们是:一辩顾振豪同学,法律系法学组三年级;二辩林立书同学,法律系财经法学组三年级;三辩刘伯彦同学,大众传播系新闻学三年级;四辩林正疆同学,法律系财经法学组三年级。
(掌声)我们今天的评判团由海内外的知名李者组成,我向大家介绍一下。
这5位成员分别是: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江平教授(掌声)。
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及哲学教授、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杜维明教授(掌声)。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王元化教授(掌声)。
知难行易VS知易行难国际大专辩论赛辩词
国际大专辩论赛知难行易VS知易行难各位观众,知难行易与知易行难是传统文化意义上的经典命题,历代的诸位贤哲们都为此发出过深深的感叹,也留下许多著名的论断。
正方:知难行易反方:知易行难正方一辩:谢谢主席!尊敬的评委,各位嘉宾,来自宝岛的对方辩友,大家好!洪荒久远的50万年前,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上生活着我们的祖先北京猿人。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过去,他们学会了钻木取火。
火的运用是跨时代的大发现,然而直到一百多年前,科学家才揭开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规律,从而科学地说明了钻木取火的真正奥秘。
这就无可辩驳的证明了我方立场:知难行易。
所谓“行”是人对外界事物作用的过程,包括对“知”的运用;所谓“知”是指对“行”的认识,解决做什么,为什么做和怎样做的问题。
知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个结果。
所谓“知难行易”,是说求知得知难,行动使用易。
知难行易与说说容易做起来难的言行观“风马牛不相及”,切不可混为一谈。
我方主张知难行易,理由如下:首先,认识发生学告诉我们,行先知后,知难行易。
人一生下来便会行,所谓:“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但要成为像对方辩友那样才学渊博的翩翩君子,寒窗十年苦,谈何容易。
个人求知无穷尽,人类探索亦无止境。
“钻之弥深,仰之弥坚。
”孔子他老人家到了晚年还坚持学习《易传》,纬编三绝。
可见求知难哪!其次,辩证法告诉我们知行密切相关。
人类的行为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其中,知是关键。
无知之行只是简单重复。
有了知,才有了自觉行为;有了知,才有了开拓引进。
知作为行的认识、概括和总结,是行路明灯,是行动指南,掌握了行的知识和方法才会有成就。
知,只有长期艰苦探索才会小有所成,因而知比行显得更难。
再次,日常经验告诉我们,行之不易,归根到底是不知或知之不足;俗语说得好:“会者不难,难者不会。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旦掌握了行的知识和方法,行起来必然如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
总而言之,知行相比,知难行易。
谢谢各位!(掌声)反方一辩:主席,各位评委,大家好!题目把知、行两个东西分开来,就是要我们讨论其中的难易程度。
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辩论稿大全2
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辩论稿大全(二)2009年04月12日星期日 08:2195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辩词--------------------------------------------------------------------------------辩题正方:南京大学: 知难行易反方:辅仁大学: 知易行难主席:欢迎收看中国中央电视台和新加坡电视机构共同主办的‘95国际大专辩论会。
今天将要进行的是人们期待已久的大决赛,也可谓本届辩论会的高潮。
在过去的6夭当中,8支辩论队伍分别进行了四场初赛和两场半决赛,各队都有出色的表现,可谓精彩纷呈。
从表面上来看,辩论赛仿佛是一种高级的智力游戏,然而它所引发出来的知识与智慧,特别是辩手们表现出来的个性的风采和整体的青春魅力,我认为都超越了辩论本身。
当然,既然是辩论,就总有胜负之分,所以今天坐在场上的两支队伍都是“过关斩将,志在必得”。
双方只要稍一留意就会发现这中间有一个很有趣的巧合,从我这个角度来说,正好是男左女右,一边是“长袖善舞,中帼不让须眉”,另一边也是“好奇勃发,好男要跟女斗”。
过去我们都说“龙虎斗”、“龙虎斗”,看来今天要改成“龙凤相争”了。
现在我来介绍一下今天的辩论双方。
坐在我右手边的是正方——南京大学队。
她们的4位辩手分别是:一辩钟婳婳同学,社会学系三年级;二辩邬建敏同学法律系四年级;三辩韩璐同学,经济系二年级;四辩杨蔚同学,中文系一年级研究生(掌声)。
那么坐在我左手边的是反方~辅仁大学队。
如果您看过过去几场比赛,对这几位辩手您可能也相当熟悉了。
他们是:一辩顾振豪同学,法律系法学组三年级;二辩林立书同学,法律系财经法学组三年级;三辩刘伯彦同学,大众传播系新闻学三年级;四辩林正疆同学,法律系财经法学组三年级。
(掌声)我们今天的评判团由海内外的知名李者组成,我向大家介绍一下。
这5位成员分别是: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江平教授(掌声)。
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及哲学教授、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杜维明教授(掌声)。
辩论-知易行难
辩论-知易行难1要想跨越“知”的障碍,就必须清楚“知”的过程,为什么会说“知”也会有障碍呢。
2我们不管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经历两个过程,一个是知,一个是行,用直白的理解,就是要先了解,才能做。
3一件已经做过数次的事情,只要积累了足够的认知经验,做的非常的顺畅与简单;而如果一件事情,是第一次做,或已经做过数次,但是没有在以往的学习与工作的过程中,积累足够的认知经验,那么这件事,做的很勉强,或者可以说很难4【“知难行易”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理论基础】:关于“知”与“行”的关系,过去中国的传统是认为行比知要困难,即所谓“知之非艰,行之惟艰”。
孙中山认为这种旧的知行理念把难和易完全弄颠倒了,造成人们“以难为易,以易为难”,结果“畏其所不当畏,而不畏其所当畏”,对真正应该的勇于实践往往视为畏途、缩手缩脚,而对真正应该重视并认真研究的知识和科学,却采取轻蔑忽视的态度、不屑于一顾。
这种传统知行观的负面影响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直到近代中国与西方工业化发生正面冲突的时候,演变成为决定胜负的深层文化背景原因。
孙中山还长时间痛苦反思辛亥革命前后多次失败的教训,认为革命失败是由于当时的革命党人对革命宗旨和革命方略“信仰不笃,奉行不力”,且“多以思想错误而懈志”,根本原因还在于传统旧说的深刻影响,“是知与不知之故也”。
有鉴于此,孙中山毅然决心力辟“数千年来深入于中国至人心,已成牢不可破的知易行难说”,“先作学说,以破此心理之大敌”,针锋相对地创立知难行易说,并把它当作“救中国必由之道”而提出。
~~~5在现实当中,我们不能孤立的看待,知难行易或者知易行难,在处于认知或致知的阶段,知道是难的,因为你不知道,根本谈不上做,而在知道的过程中,知道的标准是什么一直困扰的所有认知的人(包括我);当对认知以及事情演化的过程有了客观的认识后,做变成难的了,因为你已经经历了知的过程,现在你要开始行动了,需要做出结果来,在这个过程做是难的。
6哲学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但是矛与盾不是相对立的,矛是人类研制生产出来用来进攻用的武器,而盾是人类研制生产出来用来防御的武器;如果一个人用自己的矛来攻击自己的盾,那么他就是自相矛盾;简单的理解,矛是用来进攻的,盾是用来防守的,你可用同时拥有矛与盾,但不是拿自己的矛戳自己的盾。
知难行易VS知易行难-国际大专辩论赛辩词
国际大专辩论赛知难行易VS知易行难主席(杨澜):欢迎收看中国中央电视台和新加坡电视机构共同主办的《95国际大专辩论会》今天将要进行的是人们期待已久的大决赛,也可谓本届辩论会的高潮。
在过去的6天当中,8支辩论队伍分别进行了四场初赛和两场半决赛,各队都有出色的表现,可谓精彩纷呈。
从表面上来看,辩论赛仿佛是一种高级的智力游戏,然而它所引发出来的知识与智慧,特别是辩手们表现出来的个性的风采和整体的青春魅力,我认为都超越了辩论本身。
当然,既然是辩论,就总有胜负之分,所以今天坐在场上的两支队伍都是“过关斩将,志在必得”。
双方只要稍一留意就会发现这中间有一个很有趣的巧合,从我这个角度来说,正好是男左女右,一边是“长袖善舞,中帼不让须眉”,另一边也是“厚积薄发,好男要跟女斗”。
过去我们都说“龙虎斗”、“龙虎斗”,看来今天要改成“龙凤相争”了。
现在我来介绍一下今天的辩论双方。
坐在我右手边的是正方——南京大学队。
她们的4位辩手分别是:一辩钟婳婳同学,社会学系三年级;二辩邬建敏同学法律系四年级;三辩韩璐同学,经济系二年级;四辩杨蔚同学,中文系一年级研究生(掌声)。
那么坐在我左手边的是反方~辅仁大学队。
如果您看过过去几场比赛,对这几位辩手您可能也相当熟悉了。
他们是:一辩顾振豪同学,法律系法学组三年级;二辩林立书同学,法律系财经法学组三年级;三辩刘伯彦同学,大众传播系新闻学三年级;四辩林正疆同学,法律系财经法学组三年级。
(掌声)我们今天的评判团由海内外的知名学者组成,我向大家介绍一下。
这5位成员分别是: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江平教授(掌声)。
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及哲学教授、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杜维明教授(掌声)。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王元化教授(掌声)。
耶鲁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学系主任孙康宜教授(掌声)。
上海戏剧学院余秋雨教授。
(掌声)各位观众,知难行易与知易行难是传统文化意义上的经典命题,历代的诸位贤哲们都为此发出过深深的感叹,也留下许多著名的论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大专辩论赛知难行易VS 知易行难各位观众,知难行易与知易行难是传统文化意义上的经典命题,历代的诸位贤哲们都为此发出过深深的感叹,也留下许多著名的论断。
正方:知难行易反方:知易行难正方一辩:谢谢主席!尊敬的评委,各位嘉宾,来自宝岛的对方辩友,大家好!洪荒久远的50 万年前,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上生活着我们的祖先北京猿人。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过去,他们学会了钻木取火。
火的运用是跨时代的大发现,然而直到一百多年前,科学家才揭开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规律,从而科学地说明了钻木取火的真正奥秘。
这就无可辩驳的证明了我方立场:知难行易。
所谓“行”是人对外界事物作用的过程,包括对“知”的运用;所谓“知”是指对“行”的认识,解决做什么,为什么做和怎样做的问题。
知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个结果。
所谓“知难行易”,是说求知得知难,行动使用易。
知难行易与说说容易做起来难的言行观风马牛不相及”,切不可混为一谈。
我方主张知难行易,理由如下:首先,认识发生学告诉我们,行先知后,知难行易。
人一生下来便会行,所谓: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但要成为像对方辩友那样才学渊博的翩翩君子,寒窗十年苦,谈何容易。
个人求知无穷尽,人类探索亦无止境。
“钻之弥深,仰之弥坚。
”孔子他老人家到了晚年还坚持学习《易传》,纬编三绝。
可见求知难哪!其次,辩证法告诉我们知行密切相关。
人类的行为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其中,知是关键。
无知之行只是简单重复。
有了知,才有了自觉行为;有了知,才有了开拓引进。
知作为行的认识、概括和总结,是行路明灯,是行动指南,掌握了行的知识和方法才会有成就。
知,只有长期艰苦探索才会小有所成,因而知比行显得更难。
再次,日常经验告诉我们,行之不易,归根到底是不知或知之不足;俗语说得好:会者不难,难者不会。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旦掌握了行的知识和方法,行起来必然如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
总而言之,知行相比,知难行易。
谢谢各位!(掌声)反方一辩:主席,各位评委,大家好!题目把知、行两个东西分开来,就是要我们讨论其中的难易程度。
如果把纯粹的认知与行动弄得混淆不清,那么难易从何产生?对方辩友所犯的第一个矛盾就是把知包含在行的过程。
这是还要讨论行的必要吗?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知行的配合,但不同的时代则需要不同的知行学说。
大体而言,知只有两种,一方面是道德伦理的良知,一方面是科学经验的所谓知识。
接下来让我从这两方面,分别论述“知”和“行”第一,创造知识比运用知识更难。
今天,人们对电灯已熟视无睹,可当年爱迪生历经磨痴心不改,试过 1600 多种材料,做了一万多次实验,写下了两万页笔记。
可见知有多难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周游列国,潜心于革命之学,险些命丧于伦敦,终于积心 血而成《建国方略》 。
面对这样的事实, 对方辩友难道还要告诉大家说知很容易吗?叔本华说 得好: 伟大的思想家和科学家是入类的灯塔, 如果没有他们, 人类将在迷茫的大海中飘泊啊!第二,探索方法比运用方法更难。
求知不止包括一般原理,更要掌握具体的方法。
传说 远古时鲧盲目采用水来土掩的方法,结果反而使洪水泛滥成灾,而禹以父为鉴,摸索出疏导 的方法,终于取得了抗洪救灾的全之间的关系:第一,环顾当今社会,教育、科技日渐普及,但是人们的道德行为却是日益堕落。
所谓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社会不安的秩序才是我们所应当面临的问题。
这时我们不禁怀疑,真的是知难行易吗?难道是知识教育文化不够?难道问题不是出在具体的落实与实践方面吗?我们难道不知道所谓的仁义礼智?我们难道不知道所谓一般的公民道德吗?传统儒家告诉我们什么,所谓: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下下。
”孟子不也说“仁、义、礼、智”是人之四端吗?王阳明先生更告诉我们,今天所谓的良知是本心所固有的,是生而有之的。
因此对于为人处世的一些基本道理,对于所谓一般的佛理道德,这些都是我们本来就知道的,良知更是我们本心所拥有的。
这难道不是很清楚很简单的吗?难在哪里呢?难在“行”啊!难在具体的实践方面:由于人心的懈怠,由于外在环境种种的限制以及变数,所以说行难更甚于知难啊!从第二个方面 科学经验方面来说,也是知易行难。
顶夸克在物理学上早就能够论证出所谓顶夸克粒子的存在,但是还必须等到加速器产生,我们才能确切真实掌握住这样的概念。
爱因斯但发明相对论后,人们却要经过一段长时间的艰辛过程才能创造出原子弹。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一般的通病是什么?一般的通病就是:说是一回事,做又是另外一回事。
所以我方才要在这里解析什么是知难行易,什么是知易行难。
唯有认清知易行难的情况,才能够认清什么情况你不是不知道,你只是不愿意去做。
所以知不单只是知,行也不单知行,知行必须相互配合。
所以明白了知易行难的道理之后,我们就要对症下药,希望能够药到病除!谢谢大家! ( 掌声 )正方二辩:谢谢主席!大家好!对方辩友提出了一个观点说:说是一回事,做又是一回 事。
”显然,他们把今天的“知行关系”偷换成了“言行关系” ,嘴上说一说就代表你心里真 的知道吗?鹦鹉经过训练还能说人话呢,但是我们能够说这些鹦鹉像对方辩友一样学识渊博吗?显然不能啊! (掌声 )今天,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发展高科技,开拓新领域,已成为世界潮流。
人类已深深懂得知难行易,唯有迎难而上,方能健步而行。
我方之所以认为知难于行, 更基于以下原因:难,面胜利。
第三,认识规律比按规律办事更难。
认识规律是一个披沙拣金的过程。
规律不是推销员,不会自己找上门来,它有待人们不懈探求。
改造利用沙漠资源就是一个认识规律的难题,一旦人类攻克了这一难题,沙漠变绿洲就不再是海市蜃楼。
综上所述,知是一个艰难曲折过程,他需要“天将降大任与斯人”的责任感,需要“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勇气,更需要“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毅力。
一次我方认为知难行易!谢谢大家。
(掌声)反方二辩:大家好!对方辩友告诉了我们怎样的命题呢?对方辩友是在告诉我们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啊!对方辩友,在这样的命题下,我们看看今天的立论点该站在哪里?如果是这样子的话,对方辩友告诉了我们,所有的知识、所有知道的事情都是假的,除非你一一的去实现。
举个例子吧。
今天我们知道丢垃圾是不道德的,我也知道不丢垃圾是道德的。
那么当我在丢垃圾的时候,你能告诉我说:我那个时候已经忘记道德喽,我不知道道德了?等到丢完的时候才恍然大悟的说:我的道德又重新出现了。
换句话说,对方辩友告诉了我们什么?对方辩友在这样的架构下,只是告诉了我们: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那么到底什么是知?什么是未知?不要忘记一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对方辩友不要混淆了。
好的,再让我们从三个方面告诉大家,知虽然可能是很难的,但是行是更难的。
首先,在天时方面来讲。
孟子说过:“虽有智慧,不如趁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若不是三国的时代趋势,刘备的三顾茅庐及赤壁的东风巧现,孔明纵然有运筹帷幄之智,也无法大展雄才,大行其道,终将落入“英雄无用武之地”呀?我们再来看看地理环境的限制。
凭借今日建筑方面的发达科技我们就可轻易知道建筑长江三峡大坝要用什么办法,要用什么材料,但是从动工到完成也必须花上15年的光景。
这工程浩大艰辛,全然都是环境所致的。
再者,知易行难是我们人类生活中的逻辑。
人人都知道男性女性要互相的关怀,男性要平等的对待女性,但是经过20 年漫长的妇女运动,妇女的地位仍然没有改善,所以我们才要在北京举行妇女大会继续努力呀! (掌声)再者,我们要告诉大家的是,现今社会的个体不论是环保、女权、民主、法制、教育、和平、文化、道德都体现了知易行难的道理,而唯有认清知易行难的真正含义,才能使人人去了解,去透悟。
坐而言不起于行是国人的通病。
我们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使人人勇于立行,耻于空谈,才能发挥真正中国传统愚公移山的力行精神!我的申论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掌声)主席:谢谢林立书同学!现在我们请正方三辩韩璐同学发言,时间也是 3 分钟。
请。
正方三辩:大家好!对方一辩给我们谈到道德伦理,又说嘴上一套做又一套,请问这是真正的知道道德吗?请对方辩友给我们解释,什么是“满口的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呢?对方辩友又说,有些人不是不知道,而是说不愿意去做,那么,这是不是要给小偷找借口呢?因为小偷说“我真的不是不知道偷东西不好,可是我就是忍不住要伸出第三只手” 啊!翻开历史史册,人类求知探索的伟业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生命诚可贵” ,但是李林塔尔为了科学却献出了生命。
“爱情价更高” ,但是诺贝尔为了事业却终生孤独。
李时珍遍尝百草才获得“回春之术” ,司马迁励精图治终成《一家之言》。
对方辩友你一定也还知道,大热问呕心沥血几十年才孕育了《进化论》,布鲁诺用生命凝成真理,“魂归去来兮。
”“艰难困苦,玉汝予成。
”古往今来,就是这用热血和生命叩响知识之门的求知者铸成了人类文明的脊梁。
正视现实人生,行正如辩友所说的并非一帆风顺,但是,对已知的深刻认识告诉我们,知比行更难。
“求知之路漫漫兮,人类上下而求索。
”和平难,难就难在尚未达成各国的共识;反腐败也难,难就难在还不知道制止腐败的办法;治艾滋病更难,难就难在医学知识还没有突破性的进展。
而有知,行就会化难而易。
博大精深的知识、入木三分的思想的确来之不易,可是换来的却是行动中的大刀阔斧,工作上的从容自如。
越洋电话让“天涯若比邻” ,电波送衷情;信用卡让我们“一卡在手,走遍天下” 。
自由辩环节正方:这求知的过程当然也是知了。
我们说知就是求知、得知嘛!行才是行动之义。
对方同学说知很容易,那么请您告诉扎伊尔的人民如何去防治那个可怕的埃博拉病毒,那可是比艾滋病还要可怕啊!反方:对方辩友说得好。
如果像对方辩友所说,把知的过程也界定成知的话,那么我们就会发现,今天基本上知是无所不在。
然而不是!今天,我去求知是一个行为,如果像对方辩友所说有任何困难的话,那就是——求知的行为难,而不是知识本身难哪,对方辩友!(掌声)正方:我们讲知行相比,当然(是)就知、行两个过程相比喽,对方同学把知压缩成一个结果,而把行扩展为一个过程。
那么一个结果一个过程如何比较难易呢?(掌声)反方:如果按照对方所说的知难行易,原则出现后那接下来的步骤应该是很简单的。
那么,两千年前柏拉图告诉我们一个“理想国”的境界到今天为什么还没有出现?正方:对方辩友,那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找到达到理想国的正确的方法和途径,还是知之 不深呀!对方辩友刚刚又说,知识很容易学,那么我们又请问对方辩友了,这世上有没有外 星人呢?我们怎么样和外星人做交流去做朋友呢?反方:对方说 (实现 ) “理想国”是没有方法,那马克思早就说过建设共产主义的理想和实行步骤,为什么仍然需要毛泽东、邓小平先生的致力改革?中国为什么现在还处于“社会正方:对方辩友,难道您没有看到吗?在我们提出改革的正确策略和方法后,中国 年的改革可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哇!我想请问对方辩友的是,大观园里的林妹妹喝了那么多 参汤补药,也治不好她的肺病,可是今天痨病能治,绝症不绝,请问这不是知的功劳,难道 还是“行”的功劳吗? (掌声 )反方:对方辩友不要跳出讨论的论题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