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犯罪案例
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例分析(一)
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例分析(一)在当今的社会中,大学生已经成为了人口中的主力军,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大学生往往会因为各种原因而陷入违法犯罪的行列,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治安的良好状态。
因此,本文将就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一、校园内的贩毒案例2019年,浙江省某大学一名学生因为在校园内贩卖毒品被公安机关抓获,经查他自己本身就是一名吸毒者,在校园内多次贩卖毒品,并将毒品藏在自己租赁的公寓中。
此案例的主要原因是个人毒瘾难耐,既想在校园内吸毒,又想通过贩卖毒品赚钱,导致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
二、虚开发票案例2018年,山西某高校一名学生通过虚开发票骗取了180万元人民币。
该名学生以虚开发票的方式操作账单,虚报通过了老师的审核,后不断将资金转账到自己的银行卡中。
此案例的主要原因是贪图虚荣心,不敬畏法律,最后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失去了校园中一个美好的未来。
三、校园抢劫案例2017年,广东某大学发生了一起校园抢劫案,一名学生在晚上趁劫早上随行的两位女同学购物时,从背后袭击她们掏包,抢走了受害人的财物。
该学生致使被害人惊恐不已,广大学生表达了强烈的不满和抗议,该案例最终被公安机关严厉查处。
其主要原因是失去基本的法律道德意识和爱心,行为过激,导致了危及他人的行为。
四、校园网络诈骗案例2019年,江苏社科院大学一名学生打响了学生网络诈骗案件,该学生以伪造存款汇款的方式欺骗了无数受害人,最终还因为行为被公安机关客观处理。
所以,一些学生利用网络来做这些诈骗行为,是一些不良人物眼下的一个‘有效’的资金来源,但这样的行为会带来庞大的风险和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违法犯罪行为在当今社会中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大学生应当审慎思考自己的行为和言论,认真向往公正向美好的人生道路迈进。
大学校园法律案件_启示(3篇)
第1篇在我国的大学校园里,每年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法律案件,这些案件不仅给当事人带来了困扰,也给整个校园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
通过对这些案件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的教训,为构建和谐校园、培养合格的法律意识提供借鉴。
以下是对几起典型大学生校园法律案件的启示:一、知识产权案件案例一:某大学生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将他人的论文进行修改后发表,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
启示一: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是每个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在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同时,学校应加强对知识产权教育的宣传,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启示二:高校应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对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维护校园学术氛围的纯洁性。
二、人身伤害案件案例二:某大学生因个人恩怨,在校园内将他人打成重伤,触犯了刑法。
启示一:大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学会换位思考,尊重他人,避免因一时冲动而触犯法律。
启示二: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应对压力、情绪管理的能力。
同时,建立健全校园安全防范机制,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
三、网络犯罪案件案例三:某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诈骗,涉案金额较大,被公安机关抓获。
启示一:网络并非法外之地,大学生在使用网络时要遵守法律法规,不得利用网络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启示二:高校应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网络安全意识,防范网络犯罪。
四、合同纠纷案件案例四:某大学生在签订租房合同时,因对合同条款理解不透彻,导致自身权益受损。
启示一:大学生在签订各类合同时,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了解自身权益和义务,避免因合同纠纷而造成损失。
启示二:高校应加强合同法教育,提高学生的合同意识,培养他们具备良好的法律素养。
五、财产纠纷案件案例五:某大学生因校园贷问题,陷入债务困境,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启示一: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量入为出,避免过度消费。
启示二: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的金融知识教育,提高他们的金融素养,防范金融风险。
大学生常见的法律案例(3篇)
第1篇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步入大学校园,开始了他们人生中新的篇章。
然而,在享受大学带来的知识盛宴的同时,大学生们也面临着诸多法律风险。
本文将分析几起大学生常见的法律案例,并从中提炼出对大学生的法律启示。
一、案例一:大学生偷窃案案例简介:小王是一名大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一般,他在校园内多次盗窃同学的手机、电脑等财物。
最终,小王因盗窃罪被公安机关逮捕。
法律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启示: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自己的财产,尊重他人的财产权益。
遇到经济困难时,应通过正当途径解决,如向学校申请助学金、勤工俭学等,切不可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案例二:大学生网络侵权案案例简介:小李是一名摄影爱好者,他在未经他人同意的情况下,将他人的照片发布到网络上,侵犯了他人著作权。
最终,小李被法院判决赔偿原告经济损失。
法律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营利为目的,复制、发行、表演、放映、广播、展览、摄制电影、录像、改编、翻译、注释、整理、汇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作品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启示:大学生在使用网络资源时,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不得未经许可擅自使用他人的作品。
在创作过程中,要注重原创,避免侵权行为。
三、案例三:大学生交通事故案案例简介:小张是一名大学生,他在骑自行车回家的途中,由于违反交通规则,与一辆汽车发生碰撞,导致小张受伤。
事故发生后,小张要求汽车司机承担赔偿责任。
法律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大学生法律经典案例杀人(3篇)
第1篇在阳光明媚的大学校园里,一场悲剧悄然上演。
一个看似平凡的大学生,因为一次突如其来的争执,最终走向了不可挽回的深渊。
这起案件不仅令人唏嘘,更引发了社会对大学生法律意识、道德观念以及校园安全等方面的深刻反思。
本文将以这起案例为切入点,探讨其中蕴含的法律问题和社会意义。
一、案情简介被告人李某,男,20岁,某大学一年级学生。
被害人张某,男,21岁,同校学生。
2019年5月某日,李某与张某因琐事发生争执。
在争执过程中,李某持刀将张某刺伤,致其死亡。
案发后,李某投案自首。
二、案件焦点1. 故意杀人罪的认定2. 大学生法律意识与道德观念的缺失3. 校园安全问题的严峻性三、法律分析1. 故意杀人罪的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在本案中,李某持刀刺伤张某,致其死亡,其行为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
首先,李某的行为具有故意性。
从案发时的争执来看,李某在争执过程中持刀伤人,显然是出于故意。
其次,李某的行为造成了张某死亡的严重后果,符合故意杀人罪的严重后果要求。
2. 大学生法律意识与道德观念的缺失本案反映出大学生法律意识与道德观念的缺失。
首先,李某在争执过程中没有控制自己的情绪,导致悲剧发生。
其次,张某在面对冲突时没有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避免伤害,也反映出其道德观念的不足。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大学生由于缺乏法律知识和道德修养,容易在冲突中失去理智,导致悲剧发生。
3. 校园安全问题的严峻性本案也反映出校园安全问题的严峻性。
一方面,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给学生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另一方面,校园安全防范措施有待加强,如监控设施不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等。
为了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相关部门应当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四、案例分析1. 法律意识与道德观念的重要性本案提醒我们,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真实大学生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某高校大学生,性格开朗,热爱生活。
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同时积累社会经验,小明决定在课余时间找一份兼职工作。
某日,小明在校园内看到一则招聘兼职的广告,内容是某知名电商公司招聘兼职客服,待遇优厚,工作时间灵活。
小明心想,这正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工作,于是毫不犹豫地拨打了广告上的电话。
二、事件经过小明拨通电话后,对方自称是该电商公司的招聘负责人,询问了小明的个人信息后,便安排小明填写一份兼职申请表。
填写完毕后,对方告诉小明,由于公司业务繁忙,需要提前收取一定数额的保证金,以保证兼职工作的顺利进行。
小明觉得有些疑惑,但还是按照对方的要求,通过支付宝向对方账户转账了500元。
几天后,小明收到了一份兼职合同,合同中约定了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资待遇等。
小明仔细阅读后,发现合同中有一条条款,即如果小明在兼职期间离职,需向公司支付违约金1000元。
小明觉得这条条款不合理,但对方表示这是公司的规定,不能更改。
小明无奈之下,只能同意。
然而,当小明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到公司报到时,却发现该公司并非真正的电商公司,而是一家骗子公司。
该公司以各种理由,拒绝支付小明工资,并要求小明支付违约金。
小明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于是向警方报案。
三、法律分析1. 诈骗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案中,骗子公司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小明500元保证金,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2. 劳动合同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
用人单位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大学生法律犯罪案例(3篇)
第1篇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各种新型犯罪手段层出不穷。
近年来,校园贷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本文将以一起大学生法律犯罪案例为切入点,探讨校园贷陷阱下的悲剧,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对校园贷问题的重视。
一、案例背景小李,一名普通的大学生,就读于某知名大学。
他热爱生活,成绩优异,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陷入了一场校园贷的陷阱。
二、事件经过1. 初识校园贷一天,小李在宿舍楼下的广告栏里看到了一则校园贷的广告,上面写着“零利息、快速放款、无需担保”。
好奇心驱使下,小李拨打了广告上的电话。
2. 陷入陷阱电话那头,一名自称是校园贷工作人员的人向小李介绍了他们的贷款产品。
在了解到小李的情况后,对方表示可以为他提供一笔金额较大的贷款。
在对方的诱导下,小李填写了个人信息,并通过手机APP申请了贷款。
3. 利滚利,债务缠身贷款成功后,小李拿到了钱。
然而,他并未意识到这只是一个开始。
在还款期限到来时,小李发现自己无力偿还。
于是,他再次向校园贷平台申请贷款,试图以贷还贷。
就这样,小李的债务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4. 逼债,身心俱疲随着债务的增加,校园贷平台开始采取各种手段催收债务。
他们通过电话、短信、社交媒体等方式,不断骚扰小李和他的家人。
小李在巨大的压力下,身心俱疲,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5. 法律制裁,犯罪曝光在绝望之际,小李向警方报案。
警方经过调查,发现这家校园贷平台涉嫌非法放贷、暴力催收等犯罪行为。
在警方的帮助下,小李成功追回部分债务,并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三、案例分析1. 校园贷的诱惑校园贷之所以能够诱使大学生陷入陷阱,主要是因为其具有以下特点:(1)门槛低:无需抵押、担保,手续简便。
(2)放款快:短时间内即可放款。
(3)利息高:实际利率远高于银行同期利率。
2. 大学生心理因素(1)攀比心理:部分大学生受身边同学影响,盲目追求物质生活。
(2)虚荣心: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惜借贷。
(3)缺乏风险意识:对校园贷的风险认识不足,盲目借贷。
大学生犯罪案例法律知识(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学生犯罪现象也日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大学生犯罪不仅对受害者造成严重伤害,也对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以几个典型的大学生犯罪案例为切入点,分析大学生犯罪的法律原因、法律责任以及预防措施,旨在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二、大学生犯罪案例及法律分析1. 案例一:大学生盗窃案案情简介:某高校大学生李某,因生活费用不足,盗窃学校食堂现金5000元。
案发后,李某被学校开除,并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法律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李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李某盗窃食堂现金5000元,属于数额较大,依法应被追究刑事责任。
2. 案例二:大学生故意伤害案案情简介:某高校大学生张某,因与同学王某发生纠纷,持刀将王某刺伤,致王某重伤。
案发后,张某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法律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张某持刀故意伤害他人,致他人重伤,依法应被追究刑事责任。
3. 案例三:大学生网络诈骗案案情简介:某高校大学生王某,利用网络社交平台,虚构身份,骗取他人钱财。
案发后,王某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法律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王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王某虚构身份,骗取他人钱财,依法应被追究刑事责任。
三、大学生犯罪的法律责任1. 刑事责任:大学生犯罪,依法应承担刑事责任。
根据犯罪情节的严重程度,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等刑罚。
大学生犯罪案例分析
大学生犯罪案例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其犯罪现象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典型的大学生犯罪案例,探讨大学生犯罪的原因、特点以及预防措施。
案例一:网络诈骗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诈骗案件层出不穷。
某大学生小张,因沉迷网络游戏,为了获取游戏装备,通过非法途径购买,结果被诈骗团伙利用,最终走上犯罪道路。
小张的案例反映出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的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能力。
案例二:校园暴力校园暴力是影响校园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学生小李因与同学发生口角,情绪失控,对同学进行了暴力攻击,造成了严重伤害。
这一案例揭示了部分大学生在面对冲突时,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容易采取极端手段。
案例三:盗窃行为大学生小王因家庭经济困难,为了维持生活,选择了盗窃同学的财物。
虽然小王的行为是出于生存压力,但这并不能成为犯罪的理由。
此案例说明,大学生在面对经济压力时,缺乏正确的应对策略和求助渠道。
案例四:考试作弊考试作弊是大学生犯罪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行为。
大学生小赵在期末考试中,为了获得好成绩,选择了作弊。
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学校的规章制度,也破坏了公平竞争的环境。
小赵的案例反映出部分大学生在面对学业压力时,存在侥幸心理和诚信缺失。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1. 法律意识淡薄:部分大学生对法律法规了解不足,缺乏基本的法律意识,容易在不经意间触犯法律。
2. 心理问题:大学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面对学业、就业等压力,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若不能及时疏导,可能会走向极端。
3. 社会环境影响:社会环境中的不良风气,如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可能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其行为偏离正轨。
4. 家庭和学校教育缺失:家庭和学校在教育过程中,若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可能会导致学生在面对诱惑和压力时,缺乏正确的判断和应对能力。
大学生犯罪的预防措施1. 加强法律教育:通过开设法律课程、举办法律讲座等方式,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其了解法律的底线和界限。
十个大学生犯罪的案例
十个大学生犯罪的案例1. 学生贩卖毒品。
在大学校园中,一些学生利用自己的社交圈和便利条件,贩卖毒品获取暴利。
他们利用学生群体中对毒品的好奇心和尝试心理,通过各种方式将毒品销售给同学,甚至扩大到校外社会。
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校园的安全环境,也严重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2. 学生网络诈骗。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一些大学生利用自己的计算机技术知识,参与网络诈骗活动。
他们通过虚假信息、网络欺诈等手段,诱骗他人财物,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这种行为不仅违法犯罪,也损害了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
3. 学生暴力斗殴。
在校园中,一些学生因为个人矛盾或者其他原因,参与暴力斗殴事件。
他们可能是因为情绪失控,或者是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采取了极端手段解决问题。
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他人,也破坏了校园的和谐氛围。
4. 学生盗窃行为。
一些大学生因为经济压力或者其他原因,参与盗窃行为。
他们可能盗窃同学的财物,甚至是校园内的公共财物。
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也损害了校园的安全形象。
5. 学生涉毒违法行为。
一些大学生因为好奇心或者其他原因,尝试吸食毒品或者参与毒品交易。
他们可能因为不了解毒品的危害性,而轻易接触毒品,最终陷入毒品的泥沼。
这种行为不仅危害了自己的身心健康,也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
6. 学生酒驾违法行为。
一些大学生因为酒后驾车,造成了交通事故或者其他违法行为。
他们可能因为酒后失去理智,而采取了危险的驾驶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危害了自己的生命安全,也对社会公共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7. 学生校园暴力。
在校园中,一些学生因为个人恩怨或者其他原因,参与校园暴力事件。
他们可能以欺凌、恐吓等手段对待同学,甚至造成了身体伤害。
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他人,也破坏了校园的和谐氛围。
8. 学生性侵犯行为。
一些大学生因为性冲动或者其他原因,参与了性侵犯行为。
他们可能通过各种手段侵害他人的性权益,造成了严重的身心伤害。
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也违反了社会的道德底线。
大学偷窃法律案例(3篇)
第1篇案件背景:李某某,男,20岁,某大学三年级学生。
2019年3月,李某某因家境贫寒,生活费用紧张,产生了盗窃他人财物的念头。
他利用夜间宿舍楼无人之机,多次潜入宿舍盗窃他人现金及贵重物品。
案件经过:2019年3月底,李某某通过观察,发现同宿舍楼某宿舍的学生小王经常将现金和贵重物品放在宿舍床头柜上。
李某某决定伺机作案。
一天晚上,宿舍楼内人声寂静,李某某趁机潜入小王的宿舍,翻找床头柜,发现现金若干及一部价值3000元的手机。
李某某迅速将现金和手机揣入怀中,逃离现场。
次日,小王发现床头柜空空如也,手机不翼而飞,遂向宿舍管理员报告。
宿舍管理员立即报警,并调取了宿舍楼内的监控录像。
监控录像显示,案发当晚确实有人潜入小王的宿舍,且在逃离现场时怀中揣有物品。
警方根据监控录像及调查走访,很快锁定了嫌疑人李某某。
4月初,李某某被警方抓获。
案件审理:经审理,法院认为,李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窃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盗窃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之规定,判决如下:1. 李某某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2. 赔偿小王经济损失人民币三千元。
案例分析:本案中,李某某作为大学三年级学生,本应珍惜在校时光,努力学习,提升自身素质。
然而,由于家境贫寒,生活费用紧张,他选择了盗窃他人财物,走上犯罪道路。
以下是本案的几个关键点:1. 盗窃动机:李某某的盗窃动机源于生活费用紧张。
这反映出当前大学生在面临经济压力时,部分学生可能产生不良心理,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2. 盗窃手段:李某某利用夜间宿舍楼无人之机,潜入他人宿舍盗窃财物。
这表明,宿舍楼的安全管理存在漏洞,需要加强防范措施。
3. 盗窃后果:李某某的盗窃行为给受害者小王造成了经济损失,同时也损害了学校的社会形象。
此外,李某某本人也因犯罪行为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4. 预防措施:为了预防类似案件的发生,学校应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宿舍楼应加强安全管理,增设监控设备,确保宿舍安全;同时,家庭和社会也应关注大学生的生活状况,给予他们适当的关爱和支持。
大学身边的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大学,是知识的殿堂,也是青年人成长的摇篮。
然而,在这片充满活力与梦想的土地上,法律案例也时有发生。
本文将以几个典型的大学校园法律案例为切入点,分析其中的法律问题,以期为广大师生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案例一:大学生盗窃案【案情简介】某大学一年级学生小李,因家庭经济困难,心生盗窃念头。
一日,小李趁宿舍无人,盗取了同宿舍同学小王的笔记本电脑一台,价值5000元。
案发后,小王向学校保卫处报案,小李被抓获。
【法律分析】1. 小李的行为已构成盗窃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 学校作为教育机构,有责任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小李因法制观念淡薄而走上犯罪道路,学校在此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责任。
3. 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建立健全校园安全防范措施,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启示】1. 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远离违法犯罪。
2. 学校应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营造良好的校园法治氛围。
3. 家长和社会各界应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案例二:大学生侵权案【案情简介】某大学二年级学生小张,在篮球场上与小李发生争执,一气之下将小李打伤。
经鉴定,小李的伤情构成轻微伤。
事后,小李将小张告上法庭,要求赔偿医疗费、误工费等共计5000元。
【法律分析】1. 小张的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 小张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3. 学校在此事件中存在一定责任。
大学生触犯法律案例近年(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2019年,某高校一名大二学生小王(化名)因涉嫌盗窃被警方逮捕。
据悉,小王曾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但在大二期间,因沉迷网络游戏,导致学习成绩下滑。
为了购买游戏装备,小王产生了盗窃的想法。
他先后在宿舍、图书馆等地盗窃了多部手机、笔记本电脑等财物,涉案金额达数万元。
最终,小王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二、案例分析1. 成因分析(1)法制观念淡薄:小王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对法律法规的了解,法制观念淡薄,导致其无法正确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触犯法律。
(2)道德修养不足:小王沉迷网络游戏,导致价值观扭曲,道德修养下降,无法抵制不良诱惑。
(3)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缺失:小王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法制观念、道德修养等方面存在不足,未能及时发现并纠正其错误行为。
2. 危害分析(1)损害他人利益:小王的盗窃行为给被盗者带来了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被盗者的生活。
(2)破坏社会秩序:小王的盗窃行为扰乱了社会秩序,损害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3)损害自身形象:小王的犯罪行为使其在同学、老师和家长中的形象受损,对其今后的学业和就业产生负面影响。
三、预防措施1. 加强法制教育:学校和家庭应加强法制教育,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2. 提高道德修养:学校和家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使其具备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
3.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家庭和学校要密切配合,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及时发现并纠正其错误行为。
4. 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心理素质。
5. 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学校和家庭应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进行惩罚,起到警示作用。
四、总结大学生触犯法律案例在我国屡见不鲜,这不仅损害了他人利益,也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入手,加强法制教育、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培养,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大学生法律案件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19年秋季,某大学校园内发生了一起盗窃案。
受害者是一名大二学生,名叫李明(化名)。
李明在学校宿舍内发现其价值5000元的笔记本电脑被盗。
经过调查,警方发现犯罪嫌疑人系该校一名大一学生,名叫张强(化名)。
张强因家庭经济困难,产生了盗窃的念头。
二、案件经过1. 盗窃行为:张强在夜间潜入李明的宿舍,利用李明外出时未锁门的机会,盗走了其笔记本电脑。
2. 调查取证:李明发现电脑被盗后,立即向宿舍管理员和学校保卫处报告。
学校保卫处通过监控录像,发现了张强的盗窃行为。
3. 抓捕归案:张强在盗窃后不久被学校保卫处抓获。
警方随后介入调查,确认了张强的犯罪事实。
三、法律分析1. 犯罪定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张强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行为。
2. 犯罪事实:张强在夜间潜入宿舍,秘密窃取他人财物,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 量刑分析:根据案件情况,张强盗窃的财物价值为5000元,属于数额较大,且为初犯,可以考虑从轻处罚。
同时,考虑到张强系在校学生,具有悔罪表现,可以酌情从轻处罚。
四、案例分析1. 校园盗窃的原因:张强盗窃的原因主要是家庭经济困难。
这反映出当前部分大学生在面对经济压力时,容易产生违法犯罪的想法。
学校和家长应当加强对学生的经济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校园盗窃的防范:学校应加强宿舍安全管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同时,学校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正确面对经济压力,避免因经济困难而走上犯罪道路。
3. 法律教育的缺失:张强盗窃行为的发生,也与他的法律意识淡薄有关。
学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应加强法律教育,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树立法治观念。
大学生犯罪案例及法律(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犯罪现象逐渐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本应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然而,一些大学生却因种种原因走上犯罪道路,不仅损害了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也使自己的人生轨迹发生偏离。
本文将通过对几起大学生犯罪案例的分析,探讨大学生犯罪的原因、特点及法律处理,以期引起社会对大学生犯罪问题的重视。
二、大学生犯罪案例解析1. 案例一:大学生抢劫案某高校大学生李某,因沉迷网络游戏,导致家庭经济负担加重。
为筹集游戏资金,李某与同乡王某密谋抢劫。
两人于一天晚上,携带凶器闯入一家便利店,将店主打伤,抢走现金5000元。
案发后,李某被警方抓获,依法判处有期徒刑5年。
解析:李某因沉迷网络游戏,导致家庭经济负担加重,最终走上抢劫道路。
此案反映出大学生犯罪的一个原因:道德观念缺失、法制意识淡薄。
此外,李某与同乡王某的作案行为也反映出大学生犯罪往往具有团伙性。
2. 案例二:大学生诈骗案某高校大学生张某,利用网络交友平台结识了一名女子,以结婚为名,骗取对方信任。
随后,张某以各种理由向对方索要钱财,共计10万元。
案发后,张某被警方抓获,依法判处有期徒刑7年。
解析:张某利用网络交友平台进行诈骗,反映出大学生犯罪手段的隐蔽性。
此外,张某的诈骗行为也暴露出大学生犯罪具有欺骗性、欺诈性等特点。
3. 案例三:大学生贩毒案某高校大学生王某,因结识了一名毒贩,逐渐沉迷于毒品。
为筹集毒资,王某开始贩毒。
经警方调查,王某共贩卖毒品100克,案发后,王某被依法判处死刑。
解析:王某因结识毒贩,逐渐走上贩毒道路。
此案反映出大学生犯罪的一个严重后果:毒品犯罪。
此外,王某的贩毒行为也暴露出大学生犯罪具有暴力性、危害性等特点。
三、大学生犯罪原因分析1. 家庭教育缺失:部分大学生家庭环境复杂,父母忙于工作,缺乏对子女的关爱和教育,导致大学生道德观念、法制意识淡薄。
2. 学校教育不足:部分高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投入不足,导致大学生在面对诱惑时缺乏抵御能力。
大学校园触犯法律的案例(3篇)
第1篇正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校园环境日益复杂。
然而,一些大学生在追求个性自由、追求刺激的过程中,触犯了法律法规,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以一起真实案例为切入点,剖析大学生触犯法律的典型案例,以期引起广大师生的警觉和反思。
二、案例介绍案例名称:张某某盗窃案被告人:张某某,男,20岁,某大学大二学生案发时间:2019年10月案发地点:某大学校内宿舍楼案件经过:2019年10月,张某某因沉迷网络游戏,导致生活费用紧张。
为了筹集游戏资金,张某某心生邪念,决定盗窃同宿舍同学的财物。
某日,张某某趁同宿舍同学不在宿舍,趁机翻箱倒柜,盗走现金1000元及一部价值3000元的手机。
案发后,张某某将盗窃所得的财物挥霍一空。
三、案件审理及判决经法院审理,认为张某某的行为已构成盗窃罪,且具有以下情节:1. 盗窃数额较大,给被害人造成经济损失;2. 张某某系在校学生,应从轻处罚。
最终,法院判决张某某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
四、案例分析1. 心理因素:张某某因沉迷网络游戏,导致生活费用紧张,从而走上盗窃的道路。
这反映出部分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面对困境时容易产生负面情绪,进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 法律意识淡薄:张某某在盗窃过程中,明知自己的行为是违法行为,但仍抱有侥幸心理,认为不会被发现。
这反映出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法规的认识不足。
3. 家庭教育缺失:张某某的家庭教育存在缺失,未能及时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导致其价值观扭曲,走上犯罪道路。
五、启示与建议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其在面对困境时能够保持理智,避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 强化法制教育:高校应将法制教育纳入课程体系,让学生了解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3. 家庭教育要到位: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成长,加强家庭教育,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近年大学法律案件(3篇)
第1篇一、近年大学生法律案件典型案例1. 校园贷纠纷案2016年,大学生小张在一家名为“校园贷”的平台上借款5万元,用于购买电子产品。
由于无法按时还款,小张陷入了“利滚利”的恶性循环。
在还款压力下,小张被迫向同学、家人借款,甚至变卖家中物品。
最终,小张因无法承受压力,选择了自杀。
此案引发了社会对校园贷的广泛关注。
2. 学术不端行为案2018年,某大学研究生小李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抄袭了大量他人作品。
导师发现后,将其论文退回并要求重新撰写。
小李在重新撰写过程中,又出现了新的抄袭行为。
最终,小李被学校开除学籍。
此案反映了学术不端行为的严重性。
3. 校园暴力案2019年,某大学学生小王因与同学发生争执,被对方持刀追砍。
在逃跑过程中,小王不幸摔倒,导致腿部骨折。
此案揭示了校园暴力的残酷性,也引发了社会对校园安全的关注。
4. 职业道德失范案2020年,某大学毕业生小陈在应聘某公司时,为了获得工作机会,向面试官行贿。
面试官收受贿赂后,将小陈录用。
然而,在公司试用期,小陈因工作能力不足被辞退。
此案暴露了职业道德失范问题。
二、法律问题分析1. 校园贷纠纷案:涉及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大学生在签订借款合同时,应注意合同条款,避免陷入“利滚利”的困境。
2. 学术不端行为案:涉及著作权法、学术道德规范等。
大学生应自觉遵守学术规范,尊重他人知识产权。
3. 校园暴力案:涉及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
校园暴力行为严重危害学生身心健康,应依法严厉打击。
4. 职业道德失范案:涉及刑法、职业道德规范等。
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遵守法律法规。
三、防范措施1. 加强法律教育:学校应将法律教育纳入课程体系,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
2. 完善校园管理制度:加强校园安全管理,预防和打击校园暴力、校园贷等违法行为。
3. 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培养诚信、敬业的精神。
4. 建立健全维权机制:为学生提供法律咨询、心理辅导等服务,帮助他们解决法律问题。
校园法律小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大学位于我国南方一座繁华的城市,校园环境优美,设施齐全。
然而,近年来,校园盗窃案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为了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我校特此推出以下校园法律小案例。
二、案情简介2021年3月,我校某学院学生宿舍发生一起盗窃案。
受害人小王(化名)发现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手机等贵重物品被盗,损失金额达5000元。
经过调查,警方锁定嫌疑人小张(化名)有重大作案嫌疑。
三、案件经过1. 犯罪行为2021年3月15日,小王将笔记本电脑和手机放在宿舍床上充电,随后离开宿舍参加社团活动。
当晚,小张潜入小王的宿舍,将小王的笔记本电脑和手机盗走。
2. 犯罪动机据调查,小张因家庭贫困,急需用钱。
在得知小王笔记本电脑和手机价值较高的情况下,小张心生贪念,决定盗窃。
3. 犯罪手段小张在宿舍楼内偷配钥匙,潜入小王宿舍实施盗窃。
作案过程中,小张利用宿舍楼内人员流动频繁的特点,迅速将盗窃物品转移至校外。
4. 犯罪后果小王的笔记本电脑和手机被盗,损失金额达5000元。
此外,小王的个人信息可能被泄露,给其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四、法律分析1. 犯罪定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案中,小张盗窃小王笔记本电脑和手机,价值5000元,属于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盗窃罪。
2. 刑事责任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分子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本案中,小张因盗窃罪被依法逮捕,等待审判。
3. 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规定,因故意或者过失侵害他人财产权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本案中,小张盗窃小王笔记本电脑和手机,给小王造成经济损失,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近五年大学相关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2016年,某高校学生因在宿舍内吸烟被学校处以罚款,学生不服向法院提起诉讼。
案情简介:2016年,某高校学生李某在宿舍内吸烟,被学校发现后,学校依据《学生宿舍管理规定》给予李某罚款100元的处罚。
李某认为该处罚过重,且学校未充分听取其申辩,于是向法院提起诉讼。
判决结果:法院认为,学校依据《学生宿舍管理规定》对李某进行罚款并无不妥,但学校在作出处罚决定前未充分听取李某的申辩,违反了程序公正原则。
因此,法院判决撤销学校的罚款决定,并要求学校重新作出处罚。
案例启示:此案提醒高校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合法权益,并在作出处罚决定前充分听取学生的申辩。
二、2017年,某高校学生因网络言论被学校开除,学生不服向法院提起诉讼。
案情简介:2017年,某高校学生张某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了一些不当言论,被学校认为涉嫌侮辱他人。
学校依据《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给予张某开除学籍的处罚。
张某不服,向法院提起诉讼。
判决结果:法院认为,张某的言论确实涉嫌侮辱他人,但考虑到其悔过态度良好,法院判决撤销学校的开除学籍决定,改为给予张某留校察看一年的处分。
案例启示:此案提醒高校在处理学生违纪问题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悔过态度,合理运用处分手段,避免过度处罚。
三、2018年,某高校学生因被误认为作弊被学校开除,学生不服向法院提起诉讼。
案情简介:2018年,某高校学生王某在期末考试中,被监考老师误认为作弊。
学校在调查后,认定王某作弊,依据《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给予其开除学籍的处罚。
王某不服,向法院提起诉讼。
判决结果:法院认为,学校在作出开除学籍决定前,未充分调查核实王某的作弊行为,存在程序违法。
因此,法院判决撤销学校的开除学籍决定,并要求学校重新作出处罚。
案例启示:此案提醒高校在处理学生违纪问题时,应充分调查核实,避免因误判而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
四、2019年,某高校学生因违反疫情防控规定被学校开除,学生不服向法院提起诉讼。
案情简介:2019年,某高校学生因违反疫情防控规定,被学校给予开除学籍的处罚。
大学生校园犯罪案例
校园犯罪案例——故意伤害类:1据2003年8月15日出版的《山东工人报》报道:2003年8月12日上午10时许,福州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楼南楼传来一阵尖叫,随后,冲天的火光从505宿舍中冒出。
该校98级贸易系学生张文峰将其同校女友、轻工学院二年级研究生施某用刀杀死,随即点燃了随身带来的煤气罐,放火烧了该宿舍,而后自杀。
22004年2月23日,云南大学2000级生物系学生马家爵将四名同学残忍杀害。
尘埃未定,5月16日,又发生江西医学院2000级临床专业在校大学生薛某在1小时内持刀砍杀7人,造成2人死亡5人重伤的惨案;4月30日,三明市第二技校02级电焊班学生于某报复同学林某平时对自己的所作所为,用水果刀将其刺死。
31991年,一名中国赴美攻读博士学位的留学生,在大学校园内开枪打死自己的导师。
42004年5月,江西医学院大学生薛荣华手持水果刀,在1小时内连刺7人,造成2人死亡5人重伤。
52004年12月1日午夜、位于抚顺市新抚区南阳街的某高校学生寝室内发生血案,4名大一学生持械闯入大三学生寝室,砍伤2名学生,其中1名四川籍学生至少身中7刀。
62007年4月16日上午,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恶性校园枪击事件。
23岁的韩国籍学生赵承辉在该校学生宿舍和教学楼两地枪击杀人惨案。
枪击事件造成33人死亡,29人受伤,成为美国历史上最惨重的枪击案。
这一事件震惊世界,我国媒体形象的将赵承辉比喻为韩国的“马加爵”:两人都是外来移民,一个从外地农村来昆明,一个从韩国来美国;都是高校大四学生,都即将毕业;两人都性格内向,心理受到压抑,对待社会的态度都极度扭曲、对社会极度仇恨。
大学校园作为一个文明高雅、造就人才的神圣殿堂,如今却出现如此血腥场面。
这使得我们对高校这块平静的乐土产生了关注,也对我们这些天之骄子的大学生频频发生的暴力犯罪事件进行深思。
7据2003年8月15日出版的《山东工人报》报道:2003年8月12日上午10时许,福州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楼南楼传来一阵尖叫,随后,冲天的火光从505宿舍中冒出。
大学生法律案例及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在校园内外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法律问题。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应当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本文将选取几个典型的涉及大学生法律问题的案例,对案例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促进其健康成长。
二、案例一:大学生网络侵权案1. 案例简介小王是一名大学生,在一次网络论坛上,他发表了一篇题为《揭秘某知名企业黑幕》的帖子,内容涉及企业内部管理、员工待遇等方面。
帖子发布后,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网友纷纷转发。
然而,该企业认为小王侵犯了自己的名誉权,遂将小王诉至法院。
2. 案例分析(1)网络言论自由与名誉权的关系本案涉及网络言论自由与名誉权的冲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然而,言论自由并非绝对,公民在行使言论自由权利时,应当尊重他人的名誉权。
在本案中,小王在未核实事实的情况下,发表涉及企业名誉的言论,侵犯了企业的名誉权。
(2)网络侵权责任的承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六条规定,行为人侵害他人名誉权,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本案中,小王在未核实事实的情况下发表言论,给企业造成了名誉损失,应当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3. 案例启示(1)提高法律意识,尊重他人名誉权大学生在行使言论自由权利时,应当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名誉权。
(2)加强自律,理性表达观点在网络空间,大学生应当加强自律,理性表达观点,避免因一时冲动而侵犯他人权益。
三、案例二:大学生借贷纠纷案1. 案例简介小李是一名大学生,因急需用钱,通过一款网络借贷平台借了5000元。
借款到期后,小李因无力偿还,被借款平台催收。
借款平台以暴力催收方式,向小李及其家人施压,要求其尽快偿还借款。
小李不堪忍受,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2. 案例分析(1)网络借贷平台的合法性本案涉及网络借贷平台的合法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借款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园犯罪案例——故意伤害类:1据2003年8月15日出版的《山东工人报》报道:2003年8月12日上午10时许,福州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楼南楼传来一阵尖叫,随后,冲天的火光从505宿舍中冒出。
该校98级贸易系学生张文峰将其同校女友、轻工学院二年级研究生施某用刀杀死,随即点燃了随身带来的煤气罐,放火烧了该宿舍,而后自杀。
22004年2月23日,云南大学2000级生物系学生马家爵将四名同学残忍杀害。
尘埃未定,5月16日,又发生江西医学院2000级临床专业在校大学生薛某在1小时内持刀砍杀7人,造成2人死亡5人重伤的惨案;4月30日,三明市第二技校02级电焊班学生于某报复同学林某平时对自己的所作所为,用水果刀将其刺死。
31991年,一名中国赴美攻读博士学位的留学生,在大学校园内开枪打死自己的导师。
42004年5月,江西医学院大学生薛荣华手持水果刀,在1小时内连刺7人,造成2人死亡5人重伤。
52004年12月1日午夜、位于抚顺市新抚区南阳街的某高校学生寝室内发生血案,4名大一学生持械闯入大三学生寝室,砍伤2名学生,其中1名四川籍学生至少身中7刀。
62007年4月16日上午,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恶性校园枪击事件。
23岁的韩国籍学生赵承辉在该校学生宿舍和教学楼两地枪击杀人惨案。
枪击事件造成33人死亡,29人受伤,成为美国历史上最惨重的枪击案。
这一事件震惊世界,我国媒体形象的将赵承辉比喻为韩国的“马加爵”:两人都是外来移民,一个从外地农村来昆明,一个从韩国来美国;都是高校大四学生,都即将毕业;两人都性格内向,心理受到压抑,对待社会的态度都极度扭曲、对社会极度仇恨。
大学校园作为一个文明高雅、造就人才的神圣殿堂,如今却出现如此血腥场面。
这使得我们对高校这块平静的乐土产生了关注,也对我们这些天之骄子的大学生频频发生的暴力犯罪事件进行深思。
7据2003年8月15日出版的《山东工人报》报道:2003年8月12日上午10时许,福州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楼南楼传来一阵尖叫,随后,冲天的火光从505宿舍中冒出。
该校98级贸易系学生张文峰将其同校女友、轻工学院二年级研究生施某用刀杀死,随即点燃了随身带来的煤气罐,放火烧了该宿舍,而后自杀。
8大学生杀“情敌”老师案真相披露。
2008年10月28日晚,中国政法大学四年级学生付成励持菜刀将正在教室上课的程春明砍死。
近日,检察日报社主办的《方圆法治》杂志披露,付成励杀人缘于女友陈某曾经与程春明教授发生过性关系,这让他对程春明恨之入骨。
据《方圆法治》杂志报道,付成励的女友陈某于2002年9月考上中国政法大学。
大一下学期,陈某经常旁听程老师讲课,并且下课时经常找程老师请教问题。
二人接触的次数比较多。
公安机关调查陈某的笔录显示:身处大一的陈某对自己的人生目标有些困惑。
一次,她给程老师写了一封信,信中详述了自己的困惑。
看完信后,程老师觉得她在思想上比较封闭,于是把她叫到办公室谈心开导。
去过几次后,在程老师的办公室里,陈某和他发生了第一次性关系。
陈某与程春明教授的关系保持了一年,平均一个月去一次程老师的办公室,大都是晚上11点熄灯前这个时段。
一年后,陈某觉得这样不太好,就不再跟程春明联系,而程春明也没有再找过陈某。
对于自己的行为,陈某说,那时懵懵懂懂的,对于爱情不太懂,只觉得程老师很有才华。
“我不缺钱,他也不是教我专业课的老师,我的学分也不是他给,我们之间全凭自愿,谁也没有逼迫我干这事,我们之间是相互的。
”在陈某心里,她并没有恨程。
“当时自己选择了,就要自己承担。
”大一女生与非恋爱对象发生性行为,大学教授婚后不忠,这样一种“师生恋”,在凶杀案案发后让女研究生陈某备受指责,也让死去的程春明饱受非议。
中国政法大学一位老师说,一个刚上大学的女孩就与老师在办公室发生性关系,如此不自重,如此开放让人吃惊。
从某种程度上说,她这样一种不约束自己的行为,既害了程老师,也害了付成励,更给自己今后的人生带来很大伤害。
当然,程老师本身也有很大错误。
记者打通付成励家所在的天津东丽区四合庄村委会的电话,村民老赵说,付成励曾经是村里孩子的榜样,学习好,有出息。
他曾经带女朋友回来过一次,村里很多人见过那个女孩,长得不算太漂亮,但很文静,没想到,付成励竟然因为她与老师的关系毁了自己。
记者侧面了解到,今年26岁的女研究生陈某是台州人,她的父母是台州市司法系统干部,家庭条件优越。
案发后,面对周围的冷言冷语,陈某选择回家乡考公务员。
在台州市公布的公务员笔试通过者名单中,陈某的名字确实在其中。
据了解,1965年出生的程春明曾经留学法国12年,在五所大学读过书,获得6个文凭,是中国政法大学唯一的研究法国法律的专家。
正如一位熟悉他的老师所言:“程春明是作为优秀的海外归国人员被聘请回法大的,从工作上讲,他是一位博学多识、教学富有特色的好老师。
”然而,程春明生前扬名中国政法大学,并不是因为在学术上卓有成就,而是因为他的特立独行和法式浪漫。
据了解,程春明在留法之前就是一个浪漫的人,尤其在感情经历上。
他的第一次婚姻是在1991年,对象是个女学生,后来去了贵州工作,由于分居两地,这段婚姻仅持续了3个月。
程随后去了法国。
1998年,他在法国娶了大他三岁的韩国女人池英华,后来池英华随程春明到中国定居,二人2006年7月离婚。
离婚两个月后,程春明与小他十几岁的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韩某结婚。
有人说,从程春明三段不一般的婚姻看,从他在与韩国妻子生活期间,却与女学生陈某保持性关系看,他的浪漫个性在感情上表现得缺少道德感,这,也许就是一种性格悲剧。
虽然案发后外界对程春明有很多非议,但怀有身孕的程春明的妻子韩某表示:“春明的过去我是完全了解的,他是纯洁的。
春明和我结婚以来,他没有任何值得我怀疑的行为,春明的心就像蓝天一样纯洁……春明让我少女时代关于爱情的梦想如鲜花般逐次绽放……”不知道程春明与女学生性关系真相披露后,韩某心中的爱还是不是那样“纯洁”。
付成励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跟随父母从黑龙江省逊克县农村到了天津。
在大学同学眼中,付成励有很强的社会交往能力,好友评价他“真诚、热情、直率、简单、一根筋”。
在独生子女中,像他这样懂得照顾别人的学生并不多。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懂事的优秀学生,却因一场恋爱提前结束了自己的青春。
2007年4月,大学三年级的付成励在与校友去北戴河游玩时,认识了本校女研究生陈某,二人于当年8月确立恋爱关系。
付成励第一次对女孩子动情,全身心投入。
然而,他的大学好友李乐在接受《三联生活周刊》采访时却说,陈某对付成励忽冷忽热,和我理解的恋爱不太一样。
2007年9月份,付成励带女朋友陈某去北戴河玩,在那里,陈某告诉付成励,“我已经不是处女了”。
在付成励的一再追问下,陈某说出了“程春明”3个字。
案发后,付成励曾交代说:“我知道这件事以后心里特别生气,由恨想到了骂他、揍他甚至杀死他。
我始终想不明白,这个老师结了婚,为什么还要干这种事情。
”付成励说,知道这些事后,他认为女友说出这些是信任他,他对她更好了,还把她带回家,告诉父母她就是将来想娶的女人。
令付成励想不到的是,陈某说出往事以后,对付成励越来越冷淡,直至吵架分手。
付成励曾经对朋友说,自己总是忍不住追问女友和教授交往的细节,可能女友无法忍受,最终提出了分手。
付成励认为,程春明的行为对女友性格和生活有“创伤”,程春明不只跟女友发生了性关系,更毁了一个人“爱”的权利。
然而,陈某却告知警方,她对付成励过分热情的照顾不适应,二人因性格上的差异分手。
二人分手时,付成励对陈某说:“我不会自杀,我就是死也会先杀了程春明,然后再自杀。
”没想到,他最后真的这么做了。
陈某为何会向男朋友说出自己以前那么隐私的往事?她对警方说:“我觉得我们相处,必须先把这事向他说明白,他接受得了,我们就继续下去,接受不了就分开。
我也是对他负责任才这么说的,免得他以后接受不了。
”付成励说一直没有与陈某发生过性关系,他说要把最美好的东西留到最后。
然而,陈某的“实话”让痴情而传统的付成励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成为他的心魔。
这世界并不是只有黑白两种颜色,还有很多是灰色的。
成年人世界里的普世原则,这些青春期的孩子们却是在撕裂般的疼痛中才领悟到的。
如果陈某不说往事,也许不会害了付成励,害了程春明教授。
付成励能否保住性命?西南政法大学教授高一飞认为,虽然检察院认定了付成励的自首行为,但他杀人后“神情镇定地走出教室,随即拨打110自首”,说明杀人后的自首也是其蓄谋的一部分,能否被法院认定并减轻刑罚,还不好说。
而程春明教授与付成励女友的不正常关系是6年前的事情,当时付成励还在读高中,这与付成励和女友分手没有直接关系,说“付成励是杀人犯,也是受害者”并不准确。
不过,有人反驳:《婚姻法》规定夫妻间的忠贞义务,可以说程春明教授的有违道德的行为损害了付成励对女朋友的贞操期待权,从这一点来说,程春明是有过错的。
盗窃类:1某年10月,洪山区某高校一女生宿舍被盗,丢失的东西包括:小哲的MP4一部以及笔记本电脑一部,价值人民币2800元;小洁的MP4一部,价值人民币315元;小兰的耳机1副,价值人民币8元,而同宿舍的小芸则未丢任何东西。
警方接案后,迅速展开调查。
很快,小芸发现事态严重,主动投案认罪,并将所有物品归还了失主。
事后,经调查得知,小芸父母均为国家干部,家庭条件很优越。
但因与室友相处不和,小芸便“想教训她们一下”。
于是趁室友上课之机,盗得以上物品。
2小常是武汉某重点大学应届法学硕士毕业生,虽毕业临近,但他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家庭条件本就不好的他,经济上更加捉襟见肘。
前不久,小常像往常一样回宿舍。
忽然,他发现公寓楼一宿舍房门大开,室内却无人,而且桌面上放着一台笔记本电脑。
想起自己近来生活费紧张,小常竟不自觉走进该寝室,盗走笔记本电脑。
被抓时,小常懊恼不已:“知法犯法,都是一时糊涂啊!”(出处同上)32008年3月,安徽某学院大四女生张某从自己的宿舍通过共用阳台进入隔壁宿舍,将同班同学马某的锁芯已坏的挂锁拽开,打开柜门,将马某的一台惠普牌笔记本电脑盗走,后乘车回家。
4来自江苏农村的朱某2001年考取上海一所大学后,看到同寝室同学穿着时髦、生活用品奢侈,而自己仅有家里每月寄来的零花钱,起先只是羡慕,后来发展为失落,便趁寝室无人或学校放假,盗窃同学的银行存折、信用卡等,提取现金后购买手机、手表等,后被法院判处拘役5个月。
5大学生王某在学校食堂用餐时,三次趁人不备,拎起同学放在座位上的书包就走,获得现金、财物等近3000元。
她盗窃后还不以为然,背着偷来的书包在校园里到处走,最后被失窃者认出,被判刑6个月。
6女大学生王某家庭条件较好,平时娇生惯养。
进入大学后,她经常外出旅游,开销由父母承担。
但后来,由于开销日多,父母控制了她的零用钱,王某为维系开销,偷窃寝室同学现金和财物达5700多元,后被判刑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