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文化资源的分类体系
文化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2、 1、 5 版权产业 : 分核心类、部分类、发行类、相关类等版权业 , 授权经营就是版权产业的核心业务 ;
2、 1、6 创意产业 : 互动、融合、客户、合作、网络、全球化等就是创意产业在当下获得成功的关键要素
, 其中以数
字化的产品 ( 游戏、动漫 ) 为主要门类 , 也包括传统的设计、绘画、雕塑、展示等。
2、1 与产业相对应的分类
2、 1、 1 传媒产业 : 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音像、互联网等机构为主要载体
, 依托文化传播的力量 , 拓展经济空间
的产业群体。分纸质传媒产业与影音传媒产业。前者包括图书出版业、报刊杂志业
, 后者包括广播电视电影业、音
像业、网络传媒产业以及广告业等 ;
2、1、2 艺术产业 : 以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等精神需求为主的产业 , 其主要功能就是将文化资源转化需要付费的个人
(2) 内隐文化智能资源的创意业开发
—— 创意业的基本含义及中外实践
—— 内隐文化智能资源创意业开发的基本营运模式 : 创新
2013、 09、23
4
↓
外显性文化智能资源
( 核心要素就是知识与智力 )
创意、发明、专利、著作、作品、商标、信誉、有价信息
2、2、1 文化历史资源
我们前面提到 : 文化资源就是人类劳动创造的物质成果及其转化。按历时性可以分为文化历史资源与文化现实
资源两大类。
文化历史资源主要指前人所创造的文化的凝聚
, 按就是否有实物性形态 , 又可分为有形文化历史资源与无形文
, 如世界口头与
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日、信仰、仪式等。
在本课程中 , 我们主要研究旅游业、艺术业、音像影视业、出版业对文化历史资源的开发。
2、2、2 文化现实资源
第三章 资源与环境价值理论与评价方法
(二)传统价值观的对环境发展的负面影响 在生产上,因为环境资源无价,人们的一贯目标 是以最少的劳动消耗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 经济人就最大限度地开采使用,而不珍惜和保护 它,因而环境资源的消耗得不到合理补偿,恢复、 更新、增殖的途径受阻 。 在消费上,因为环境资源无价,人们便不知或不 肯节约,造成环境资源极大的浪费;
环境的价值评估的困难
环境及其产品或服务往往不存在市场;
没有市场价格或市场价格很低;
没有市场价格的东西能否进行市场评价?
效用价值论存在的主要问题: 其一:效用本身难以确定。决定价值的尺度是效用, 而效用本身是一种主观心理现象,无法从数量上精确地加 以计量,效用价值论后来分为效用基数论和效用序数论证 明了这一点。 其二:效用论的价值观无法解决长远或代际资源利用 问题。效用论用对当代人的使用价值大小来衡量资源和环 境的价值,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把当代人的价值以无限延 伸到以后世代。这在伦理上,不可行、不公平;在经济价 值核算上,对于现时没有或只有很小效用的资源(如珍稀 物种等)的价值和价格问题,经常由于人类的短视或对未 来社会发展的难以预期而估价太低。
运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来考察环境的价值, 关键在于环境是否凝结着人类的劳动。
一种观点认为,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环境,是自 然界赋予的天然物,不是人类创造的劳动产品, 没有凝结人类劳动,因而它没有价值。 一种观点则认为,当今社会,已不是马克思所 处的时代,人类为了保持自然资源消耗与经济 发展需求增长相均衡,投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环境资源已不是纯天然的自然资源,它有人类 劳动的参与,打上了人类劳动的烙印,因而具 有价值。
指标体系及价值评价方法, Costanza等,1997年
资源的分类
资源的分类(Resource Classification)一、前言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不断满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健康安全和全面发展的需要。
发展的目的就是以人为本,不是为发展而发展。
由于人口膨胀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对地球影响规模空前加大,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愈来愈突出,引起了全世界的忧虑和不安。
发展的结果偏离了发展的目标。
在新时代、新世纪,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得到空前发展,知识,资本,科技成了国家经济增长的助推器,依靠传统自然资源发展的模式得到改变,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好中求快。
建立节约型社会,可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社会。
随着科技的进步,认识自然和社会手段的丰富,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具有多样性,各行各业百花齐放。
对资源的认识,资源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深化和扩大,很多虚拟的未知的潜在的资源得到开发利用。
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管理,都集中在资源管理和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很多原本没有价值的物资、知识、时间、空间等成为了可利用资源。
局限于资源的有用性,有用即资源,无用即不是资源,往往导致资源的过渡开发和创新乏力,只是站在使用者的角度看问题,从整个社会全局及未来发展看,周围所有的都是资源,有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灾害资源;资源的稀缺性往往导致对资源的垄断和略夺性开发,产生垄断利润和环境灾害,与建立节约社会、可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社会是背道而驰。
二、资源分类综述对资源的认识和管理,特别是利用,基本的方法就是要对资源进行分类,即可以为开发利用提供方向,也可以为管理资源、优化资源的配置有指导,有利于全体了解、学习、产生共识,共同去关心资源,节约资源,爱好资源、保护资源。
源、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经济资源、政治军事资源、文化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知识(人文)资源,广义资源、中义资源、狭义资源;四分法分为: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经济资源、人力资源,或,物质资源、能量资源、环境资源、信息资源,生存资源、发展资源、可持续发展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资源。
地方特色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
地方特色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摘要】本文探讨了地方特色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指出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地方特色教育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对于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阐述了地方特色教育资源的概念和内涵,其次对这些资源进行了分类和特点的分析。
然后探讨了地方特色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并给出了实践案例以及相应的挑战和对策。
最后展望了地方特色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未来发展方向,并对整篇文章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通过这些内容,读者可以了解到地方特色教育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开发利用这些资源促进教育事业的进步。
【关键词】地方特色教育资源、发展利用、内涵、分类、特点、开发模式、实践案例、挑战、对策、未来发展方向、总结、展望。
1. 引言1.1 地方特色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地方特色教育资源是指每个地方城市或地区特有的教育资源,包括传统文化、自然景观、历史遗迹、民俗风情等,这些资源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地方特色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地方特色教育资源是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挖掘和利用地方特色教育资源,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家乡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培养文化自觉。
地方特色教育资源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
这些资源蕴含丰富的教育内涵,可以为学生提供跨学科、跨领域的学习机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地方特色教育资源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通过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推动地方经济的繁荣,提升地方形象和影响力。
地方特色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地方教育事业的提升、学生的成长和地方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才能实现教育资源的最大化价值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2 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地方特色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并分析其背景和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各地区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
马工程文化人类学知识点整理2
第四章⽂化第⼀节⽂化特性⽂化的属性:1.普遍性与特殊性2.多样性与共享性3.习得性与习俗化4.传承性与变迁性5.结构性与符号性6.整体论与整合性⽂化的功能:1.满⾜的功能2.适应功能3.交流功能4.意义功能5.规范功能第⼆节⽂化传承⽂化⾃觉:1.要⾃觉、系统、全⾯地认识中国传统⽂化,理解所接触到的多种⽂化,从⽽全⾯认识中国⽂化的世界地位。
2.要完成⽂化转型,从传统⾛向现代,将中国的⺠族⽂化融⼊世界⽂化体系中,并在这⾥找到⾃⼰⽂化的位置与坐标。
第三节⽂化变迁⽂化变迁类型:1.因不同⽂化间的横向交往⽽发⽣⽂化传播引起的⽂化变迁2.因内部创新引起的⽂化纵向的演化或进化所引起的⽂化变迁⽂化的涵化:指两种以上不同的⽂化在接触中所引起的各⾃内部的⽂化变迁。
⽂化变迁的动⼒与路径:1.进化论----竞争路径导向2.传播论----互动路径导向3.均衡论----功能路径导向4.价值决定论----价值⽂化导向路径5.物质⽂化超前论----技术路径导向6.冲突论----权⼒⽭盾路径导向第五章⽣态与环境第⼀节作为⽣态适应机制的⽂化从环境决定论到环境可能论:早期学者认为环境因素决定了⼈类的社会特征和⽂化特征,环境决定论对环境与⽂化关系做简单的、线性的因果解释,这种解释在经验世界中很容易被否定。
环境可能论认为环境不是积极地模塑⼈类⽂化,⽽只是在⽂化的发展⽅向和⽔平上做⼀些限制,它只是指令事物的可能性,因此环境是⽂化特征发展的限制因素,⽽不是原⽣性的、创造性的⼒量。
第⼆节作为⽣态平衡机制的⽂化⽣态平衡是⼀定时间内⽣态系统中的⽣物和环境之间,⽣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度适应、协调和统⼀的状态。
⽣态系统平衡与否的度量指标:1.⽣态能量学指标2.营养物质循环特征3.⽣物群落的结构特征4.稳态5.选择能⼒⽂化与⽣态系统的平衡:1.⻝物和能量2.社会制度和⽣态平衡的维护3.⽂化的⽣态分类体系第三节地⽅性知识与可持续发展⽣态⼈类学的应⽤取向⼀直⾮常明显,学者们除了为我们提供⼈类与特定环境问题相关的⽣态知识外,还致⼒于从当地⼈的价值观、信仰体系、亲属结构、政治意识形态以及仪式传统等⽐较宽⼴的层⾯上寻找有利于环境保护、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活⽅式与⼈类⾏为,倡导从地⽅性知识的⻆度理解当地⽂化与环境,发现地⽅⽂化的⽣态智慧、⽣态意义和⽣态价值,并从当地⼈⾃身的⽂化中寻找环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社会学 第三章 文化
二.主文化、亚文化 主文化:是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统 治集团倡导,被多数人接受的文化。对社 会上大多数成员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思 维方式影响极大。
亚文化: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 或为某一地区、某一群体特有的文化。可 分为民族的、种族的、职业的、区域的、 宗教的、社会阶层的、越轨的等类型。
4、物质文明 每一种文化都包含各自的物质文明,它 是由该文化中的社会成员所共同创造的物品 集合体,包括技术、工具、住宅、食物、服 饰、书籍等人工制品。
二、文化的结构/文化的层次(内部构造)
1、文化特质、文化丛与文化模式 文化特质:具有独立文化意义的最小单位。 一个社会的文化内容就是各种文化特质的 总和,文化特质可以表现为物质文化形式 也可以表现为非物质文化形式。
产生相同的文化。
第三,人类环境资源的限制与影响。地球环境相同、
可利用材料与资源相似,产生相同的文化
第四,文化接触与传播的影响。
文化差异性来源于人类满足其相同的基本需要时,
所用的途径或方法不同。
一是地理环境不同,提供给人类可用的资源不同,
有不同的途径与方法。
二是被孤立的程度,接触面不同,则其文化按照特
第三章 文化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文化的含义与特征 第二节 文化的分类 第三节 文化的要素与结构 第四节 文化的功能
文化是人类所特有的,文化联系着社会 生活和社会运行的各个方面,因此,文化是 考察和理解社会的重要维度,是社会学中的 重要概念。
第一节 文化及其特征
一、文化的涵义
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 部成果,它包括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 的东西。
殊的方向发展。 三是各民族的自我导向不同。自我导向是指各民族 兴趣发展的趋向。
#3分类法1
②加强类表的伸缩性。
③增强类表的规律性。
复分表种类
通用复分表——一种供整个文献分类法 有关类共同使用的表,通常集中在类 表的前部或后部。 专类复分表——一种只适用于某一基本 大类或专门学科的复分表,一般设置 于相应门类之中。
仿分——是指利用某一类的子目作进一 步细分的依据。
常用的通用复分表
• 通用形式、主题复分表
• 容纳性。又称扩充性,指标记系统能根据类目 体系发展的需要,为类目体系的各种增补变动 配予恰当的号码。 • 表达性。分类号不仅能表达类目的先后次序, 而且能揭示类目的结构特点。 • 助记性。即帮助记忆的能力。
2. 号码种类
• 按照号码组成成分,分类标记可分为单
纯号码、混合号码两种。
• 单纯号码--由一种具有固定次序的符 号系统组成的号码。 • 混合号码--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固 定次序的符号系统组成的号码。
提供从字顺角度查找类目的途径举例
结构设计 15.54 结构理论 15.51 结构强度 15.55 结构稳定理论 15.511 结构净力学 15.511 结构钢-冶金工程 15.11.71312 结构钢-炼钢 15.11.76127 ----------------
分类法的作用
进行资源组织—文献分类排架 编制分类检索工具 分类统计 兼容工具
单纯号码
• 单纯数字号码。优点:标记简明、易于排检, 使用普遍,具有国际通用性; 不足:基数较 小,下位类划分超过10个时,须用两位数字, 使号码变长。
• 如《杜威法》、《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 单纯字母号码。优点:基数大,可使号码相对 简短;不足:排检不如数字迅捷,使用不如数 字普遍。 • 如英国分类法研究小组的《伦敦教育分类法》
•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
资源的分类
.资源的分类 (Resource Classification)一、前言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不断满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健康安全和全面发展的需要。
发展的目的就是以人为本,不是为发展而发展。
由于人口膨胀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对地球影响规模空前加大,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愈来愈突出,引起了全世界的忧虑和不安。
发展的结果偏离了发展的目标。
在新时代、新世纪,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得到空前发展,知识,资本,科技成了国家经济增长的助推器,依靠传统自然资源发展的模式得到改变,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好中求快。
建立节约型社会,可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社会。
随着科技的进步,认识自然和社会手段的丰富,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具有多样性,各行各业百花齐放。
对资源的认识,资源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深化和扩大,很多虚拟的未知的潜在的资源得到开发利用。
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管理,都集中在资源管理和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很多原本没有价值的物资、知识、时间、空间等成为了可利用资源。
局限于资源的有用性,有用即资源,无用即不是资源,往往导致资源的过渡开发和创新乏力,只是站在使用者的角度看问题,从整个社会全局及未来发展看,周围所有的都是资源,有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灾害资源;资源的稀缺性往往导致对资源的垄断和略夺性开发,产生垄断利润和环境灾害,与建立节约社会、可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社会是背道而驰。
二、资源分类综述对资源的认识和管理,特别是利用,基本的方法就是要对资源进行分类,即可以为开发利用提供方向,也可以为管理资源、优化资源的配置有指导,有利于全体了解、学习、产生共识,共同去关心资源,节约资源,爱好资源、保护资源。
一般流行对资源的分类有: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二分法就是把资源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分为可分拨资源和不可分拨资源或是分为实物资源和环境资源或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三分法的有资本资源、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经济资源、政治军事资源、文化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知识(人文)资源,广义资源、中义资源、狭义资源;四分法分为: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经济资源、人力资源,或,物质资源、能量资源、环境资源、信息资源,生存资源、发展资源、可持续发展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资源。
文化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第二讲文化资源的概念与分类提要:1. 文化资源的概念2. 文化资源的分类3. 文化资源的特点与开发类型1 文化资源的概念文化资源是一个涵盖很广泛的概念,有人说,除了自然资源,都是文化资源。
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它的前提——文化,正如爱德华·泰勒所说,本身就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个人作为社会成员所必需的其他能力及习惯”。
当然,文化资源并不能完全等同于文化,加了“资源”一词就意味着它已经拥有过去时态(时间性)、可资利用(效用性)等含义。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文化资源可用于指称人类文化中能够传承下来,可资利用的那部分内容和形式。
因此,文化资源是人类劳动创造的物质成果及其转化的一部分。
在本课程中,我们围绕所关注的文化经济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活动来理解各类文化资源。
文化产业的中心任务是将有限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有用的文化产品,包括文化实物产品、文化服务产品及其衍生形态。
1.1 什么是资源?一般来说,资源是指不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生产性资产。
资源常常讲利用和开发,与生产的关系十分紧密。
我们认为与文化生产或者与文化产业相关的“素材”才是文化资源的核心指向,而这些素材也来自于人类的活动与创造。
人类早期的资源以自然资源和生活资源为主,如土地、森林、猎物等。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复杂化,人类自身创造的资源越来越重要,其的构成也越来越复杂、多样。
符号化知识、经验型技能、创新型能力、通讯手段、社会组织系统等等,都成为了生产的要素即生产的资源。
不仅有经济生产方面的资源,而且有社会生活方面的资源,如政治资源、文化资源等。
因此,人类积累的一切创造发明成果,都成了人类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活动进一步发展的资源。
总之,资源是指“资财的来源”,即包括自然资源如土地、森林、矿藏、水域等,也包括各类社会资源。
其中,文化就是一种社会资源,它也同时体现为有形的物质载体和无形的精神资产。
1.2 资源科学的学科体系:资源科学——综合资源学,区域资源学,部门资源学综合资源学——资源地理学,资源生态学,资源经济学,资源评价学,资源工程与工艺学,资源管理学,资源法学↓区域资源学↑部门资源学——气候资源学,生物资源学,水资源学,土地资源学,矿产资源学,海洋资源学,能源学,旅游资源学。
公共图书馆服务标准与规范
公共图书馆服务标准与规范第一章总则 (4)1.1 制定目的与依据 (4)1.2 适用范围 (4)1.3 服务原则 (4)第二章图书馆设施与环境 (5)2.1 设施配置 (5)2.1.1 基本设施 (5)2.1.2 辅助设施 (5)2.1.3 技术设施 (5)2.2 环境优化 (5)2.2.1 室内环境 (5)2.2.2 室外环境 (6)2.3 安全保障 (6)2.3.1 人身安全 (6)2.3.2 财产安全 (6)第三章图书资源建设 (6)3.1 资源采购 (6)3.1.1 采购原则 (6)3.1.2 采购方式 (7)3.1.3 采购流程 (7)3.2 资源分类与编目 (7)3.2.1 分类原则 (7)3.2.2 分类方法 (7)3.2.3 编目要求 (8)3.3 资源维护与更新 (8)3.3.1 维护措施 (8)3.3.2 更新策略 (8)第四章读者服务 (8)4.1 读者权益保障 (8)4.1.1 读者权益保障原则 (8)4.1.2 读者权益保障内容 (8)4.2 读者咨询与指导 (9)4.2.1 读者咨询服务 (9)4.2.2 读者咨询内容 (9)4.2.3 读者指导服务 (9)4.3 读者活动与培训 (9)4.3.1 读者活动 (9)4.3.2 读者培训 (9)4.3.3 培训方式 (9)第五章借阅服务 (10)5.1 借阅规则 (10)5.1.2 借阅数量 (10)5.1.3 借阅期限 (10)5.1.4 借阅费用 (10)5.1.5 借阅范围 (10)5.2 借阅流程 (10)5.2.1 读者注册 (10)5.2.2 查询图书 (10)5.2.3 借阅图书 (10)5.2.4 还书手续 (10)5.3 借阅管理与监督 (10)5.3.1 借阅数据管理 (10)5.3.2 借阅环境管理 (11)5.3.3 借阅秩序管理 (11)5.3.4 借阅服务监督 (11)第六章信息咨询服务 (11)6.1 咨询服务内容 (11)6.1.1 信息咨询服务主要包括文献检索、知识咨询、专题调研、情报分析、读者指导等服务内容。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及实施方案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及实施方案第一章文化旅游资源普查与评估 (3)1.1 文化旅游资源分类 (3)1.1.1 自然景观类 (3)1.1.2 历史文化类 (4)1.1.3 民俗风情类 (4)1.1.4 现代创意类 (4)1.2 文化旅游资源普查 (4)1.2.1 文献资料收集 (4)1.2.2 实地调查 (4)1.2.3 数据整合 (4)1.3 文化旅游资源评估 (4)1.3.1 价值评估 (4)1.3.2 开发条件评估 (4)1.3.3 保护状况评估 (4)1.3.4 开发潜力评估 (5)第二章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 (5)2.1 文化旅游资源保护政策 (5)2.1.1 制定旅游资源保护法规 (5)2.1.2 建立旅游资源保护机制 (5)2.1.3 实施旅游资源保护项目 (5)2.2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5)2.2.1 明确旅游资源开发方向 (5)2.2.2 制定旅游资源开发规划 (5)2.2.3 创新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5)2.3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规划 (6)2.3.1 文化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估 (6)2.3.2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布局 (6)2.3.3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时序 (6)2.3.4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保障措施 (6)第三章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定位与目标 (6)3.1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定位 (6)3.1.1 产业发展定位 (6)3.1.2 产业发展特点 (6)3.2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目标 (7)3.2.1 近期目标(20232025年) (7)3.2.2 中长期目标(20262030年) (7)3.3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战略 (7)3.3.1 优化产业布局 (7)3.3.2 提升产业质量 (7)3.3.3 促进产业融合 (8)第四章文化旅游产品设计与创新 (8)4.2 文化旅游产品设计 (8)4.3 文化旅游产品创新 (8)第五章文化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 (9)5.1 文化旅游市场现状 (9)5.1.1 市场规模 (9)5.1.2 市场结构 (9)5.1.3 市场竞争 (9)5.2 文化旅游市场分析 (9)5.2.1 市场需求分析 (9)5.2.2 市场供给分析 (10)5.2.3 市场发展趋势 (10)5.3 文化旅游市场预测 (10)5.3.1 市场规模预测 (10)5.3.2 市场结构预测 (10)5.3.3 市场竞争预测 (10)第六章文化旅游产业政策与法规 (10)6.1 文化旅游产业政策体系 (10)6.1.1 政策目标 (10)6.1.2 政策原则 (10)6.1.3 政策内容 (11)6.2 文化旅游产业法规建设 (11)6.2.1 法规体系 (11)6.2.2 法规制定 (11)6.2.3 法规实施 (11)6.3 文化旅游产业政策实施 (11)6.3.1 政策实施主体 (11)6.3.2 政策实施步骤 (11)6.3.3 政策实施保障 (12)第七章文化旅游产业链构建与优化 (12)7.1 文化旅游产业链构成 (12)7.1.1 产业链概述 (12)7.1.2 产业链主要环节 (12)7.2 文化旅游产业链优化策略 (12)7.2.1 加强产业链上游资源整合 (12)7.2.2 优化产业链中游产品设计与推广 (12)7.2.3 提升产业链下游旅游服务水平 (13)7.2.4 加强产业链协同发展 (13)7.3 文化旅游产业链协同发展 (13)7.3.1 政策协同 (13)7.3.2 产业协同 (13)7.3.3 区域协同 (13)7.3.4 产学研协同 (13)第八章文化旅游产业品牌建设与推广 (13)8.1.1 品牌战略定位 (13)8.1.2 品牌战略目标 (13)8.1.3 品牌战略措施 (14)8.2 文化旅游产业品牌塑造 (14)8.2.1 品牌核心价值 (14)8.2.2 品牌形象设计 (14)8.2.3 品牌宣传推广 (14)8.3 文化旅游产业品牌推广 (14)8.3.1 内部推广 (14)8.3.2 外部推广 (14)8.3.3 品牌营销策略 (14)第九章文化旅游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15)9.1 文化旅游产业人才培养 (15)9.2 文化旅游产业人才引进 (15)9.3 文化旅游产业人才激励机制 (15)第十章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15)10.1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阶段划分 (16)10.1.1 初步发展阶段 (16)10.1.2 加速发展阶段 (16)10.1.3 成熟发展阶段 (16)10.2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重点工程 (16)10.2.1 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16)10.2.2 文化旅游产品创新工程 (16)10.2.3 文化旅游品牌推广工程 (16)10.2.4 文化旅游人才培养工程 (16)10.3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保障措施 (16)10.3.1 政策支持 (16)10.3.2 资金投入 (17)10.3.3 优化环境 (17)10.3.4 社会参与 (17)第一章文化旅游资源普查与评估1.1 文化旅游资源分类文化旅游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对其进行科学分类是合理利用与保护的前提。
自考社会学概论第1-4章(自考必备资料)
第一章: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社会学的创立与早期代表人物1、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1)社会变革的需要(2)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3)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2、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代表人物:孔德、斯宾塞孔德:第一个提出“社会学”、社会学之父:科学的分类、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斯宾塞:社会有机体论、社会进化论3、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马克思、涂尔干和韦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础理论。
《资本论》涂尔干:社会学代表代是三论《社会分工论》《社会学方法论》《自杀论》*社会学的研究对旬是社会事实。
社会事实“是存在于人们自身以外的行为方式、思想方式和感觉方式,同时通过一种强制力,施之于每个人。
*个人应服从社会,社会必须制约个人的需求,社会才得以稳定,否则社会失范*创建系统的社会学功能分析推理方法。
对社会现象进行功能分析和历史分析。
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经济与社会》*理解社会学*社会行动类型:目的合理的行动、价值合理的行动、情感或情绪的行动、传统的行动合理性是韦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
*理想类型:韦伯理解社会学的概念工具:”科层制、权威等都发球理想类型*科层制:传统型权威、个人魅力型权威、法理型权威。
科层制是法理型权威的表现形式。
第二节:社会学的发展一、社会学中心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欧洲转移到美国:1、开拓了现代城市社区研究,使社区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开创了人文区位学研究的先河。
3、创建符号互动腐化。
二、战后欧洲社会学的发展特点四、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传入、成长、建设、恢复重建时期。
(用表格形式)谭嗣同、严复、章太炎余天休、陈达许仕谦、张鸿钧、晏阳初、李景汉、费邦通、毛泽东第三节社会学本土化一、本土化:是使移植进来的某一事物扎根于本乡本土,适应本土的特性,并萌芽、壮大二、社会学本土化:是指一种使外来社会学与本土社会的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学术过程。
教育社会学 徐瑞 第三章
• • • • •
阿尔杜塞、鲍尔斯和金帝斯最明确、 最全面地阐述了“直接再生产理论”。 整个理论包括三个部分: 教育的功能——再生产 教育如何实现社会再生产——对应原 则 推动再生产的主要力量——经济结构。
• 1、教育的功能是再生产 • 鲍尔斯和金帝斯认为,教育是社会的一部
• • 一是对于不同的能力类型和能力水平的儿童进 行筛选。 • 二是为通过筛选的不同类型的儿童提供适合的 教育。 • 三是受训人员的最后分配。
• 思考:为什么教育功能论会有这么大的影 响?它的合理之处及不足?
• 四、教育功能论简评 • 贡献:
•
推动了对教育及其组成部分功能的社会学 研究,促进了教育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
• 斯宾塞:一、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 它要求了解解剖学、生理学及卫生 学。 • 二、获得生活资料,间接保全自己 的活动。除了掌握读、写、算等基 本技巧外,还要掌握逻辑学算术、 几何学、力学物理学、化学、天文 学、地质学、地质学、生物学、社 会学以及外国语知识等。 • 三、种族保存(即教养子女)的活 动。它要求研究生理学、心理学和 教育学,以便正确地实施对儿童的 体育、智育和德育。 • 四、履行社会义务。需要研究历史, 研究"自然的社会史",即社会发展的 现象。 • 五、满足兴趣爱好和感情的需要的 休闲活动。
• 显功能、隐功能 前者指那些有意造成并可认识到的后果,后者是 那些并非有意造成和不被认识到的后果 • 正功能、负功能 功能有正负之分,对群体的整合与内聚有贡献的 是正功能,而推助群体破裂的则是负功能。
• 功能论的基本观点:社会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对 整体发生功能,并由此维持社会的整合和稳定。
文化事业管理学.
文化事业管理学第一章文化事业管理概述一、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P2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是一种以提升人们精神生活为目的的特殊产品,包括精神和物质两种形态,是以文化为实体,按照一定的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分配并且耗费一定成本的物品或服务。
二、文化事业:P7所谓文化事业,是指人们在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等领域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并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经常性活动。
文化事业不仅包括有关这些领域的思想理论、价值准则、精神形态等主观内容,还包括这些内容的载体、传播方式、文化设施和文化组织机构与管理机制等客观因素。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是中华文化继承与创新的有力保障。
三、文化事业管理的基本内容:P141、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完善文化法规体系,制定文化发展战略与规划;3、优化文化资源配置,推动文化产业壮大;4、管理文化市场;5、引导文化消费;6、开展对外文化交流,维护国家文化安全;7、培养高素质的文化工作者队伍。
四、文化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P18文化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1、把握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2、坚持政事分开的原则;(1)政事职能分开(2)政事机构编制分开(3)政事管理方式分开(4)政事经费分开)3、坚持分类管理原则。
第二章文化政策一、文化政策:P27文化政策是一国对于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物博物等领域进行行政管理所采取的一整套制度性规定、规范、原则和要求的总称,是有别于科技政策、教育政策等其他领域政策的一种政策形态。
二、文化政策的特点:P281、文化政策是文化自我约束的反映、2、文化政策是国家文化意志的集中体现、3、文化政策是国家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三、文化政策主体:P29定义:指以一定的社会文化为对象,根据一定时期的国家文化利益,决策和制定文化政策以实现国家文化目标的人以及由这类人组成的组织形态和机构形态系统。
包括:1、执政党(核心力量,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2、国家立法机关(重要构成,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3、政府(是国家行政机关与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4、文化政策研究人员。
文化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第二讲文化资源的概念与分类提要:1、文化资源的概念2、文化资源的分类3、文化资源的特点与开发类型1 文化资源的概念文化资源就是一个涵盖很广泛的概念,有人说,除了自然资源,都就是文化资源。
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它的前提——文化,正如爱德华·泰勒所说,本身就就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与个人作为社会成员所必需的其她能力及习惯”。
当然,文化资源并不能完全等同于文化,加了“资源”一词就意味着它已经拥有过去时态(时间性)、可资利用(效用性)等含义。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文化资源可用于指称人类文化中能够传承下来,可资利用的那部分内容与形式。
因此,文化资源就是人类劳动创造的物质成果及其转化的一部分。
在本课程中,我们围绕所关注的文化经济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活动来理解各类文化资源。
文化产业的中心任务就是将有限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有用的文化产品,包括文化实物产品、文化服务产品及其衍生形态。
1、1 什么就是资源?一般来说,资源就是指不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生产性资产。
资源常常讲利用与开发,与生产的关系十分紧密。
我们认为与文化生产或者与文化产业相关的“素材”才就是文化资源的核心指向,而这些素材也来自于人类的活动与创造。
人类早期的资源以自然资源与生活资源为主,如土地、森林、猎物等。
随着生产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复杂化,人类自身创造的资源越来越重要,其的构成也越来越复杂、多样。
符号化知识、经验型技能、创新型能力、通讯手段、社会组织系统等等,都成为了生产的要素即生产的资源。
不仅有经济生产方面的资源,而且有社会生活方面的资源,如政治资源、文化资源等。
因此,人类积累的一切创造发明成果,都成了人类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活动进一步发展的资源。
总之,资源就是指“资财的来源”,即包括自然资源如土地、森林、矿藏、水域等,也包括各类社会资源。
其中,文化就就是一种社会资源,它也同时体现为有形的物质载体与无形的精神资产。
司法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产业促进法(草案送审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司法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产业促进法(草案送审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司法部•【公布日期】2019.12.13•【分类】征求意见稿正文司法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产业促进法(草案送审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为了增强立法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提高立法质量,现将文化和旅游部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产业促进法(草案送审稿)》(以下简称送审稿)及其说明公布,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公众可以登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或者中国法律服务网,关注司法部微信公众号查看送审稿及其说明。
有关单位和各界人士可以在2020年1月13日前,通过以下3种方式提出意见:1.登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或者中国法律服务网(),进入首页主菜单的“立法意见征集”栏目提出意见。
2.通过信函方式寄至: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南大街6号司法部立法一局,邮编100020,并请在信封上注明“文化产业促进法征求意见”字样。
3.通过电子邮件将意见发送至:********************************.cn。
司法部2019年12月13日附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产业促进法(草案送审稿)》起草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产业促进法(草案送审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促进文化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满足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文化需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制定本法。
第二条【调整范围】本法所称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为核心内容而进行的创作、生产、传播、展示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活动,以及为实现上述经营性活动所需的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文化装备生产和文化消费终端生产等活动的集合。
前款所称经营性活动的类别包含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资讯信息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投资运营、文化娱乐休闲等。
第三条【发展方针】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化资源的形态完整版
文化资源的形态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第二章文化资源的价值及其形态第一节文化的分类第二节文化资源价值的特征第三节文化资源的分类第一节文化的分类1、文化1.1 文化的层次关于文化的内涵,说法很多。
通常将文化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意识文化。
又称精神文化、观念文化。
意识文化包括心理、心态、信念、观念等纯意识领域,也包括哲学、伦理、道德、宗教、美学、音乐、诗歌、文学、绘画等理论化和对象化的意识领域。
第二层次,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处理人间关系的产物。
制度文化包括反映社会形态和社会性质的制度,如原始共产主义制度、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等;包括各种具体制度,如政治制度、婚姻家族制度等。
制度文化还包形形色色的规章制度,如生产管理制度、奖惩制度等。
日常生活中的习惯定势、民俗民风也可列入制度文化中。
第三层次,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物质产品中融入意识文化的要素,物质成了意识文化的载体。
建筑、园林、服饰、器物、饮食、交通工具等物质形态都有精神要素,都有文化的内涵。
1.2 西学东渐中国人学习西方文化,基本上也可以划归为这几类。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在西方人船坚炮利之下,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一步步走向深渊,在这国家民族存亡之时,中国的有识之士,先进的中国人,一代又一代先进的中国人逐渐向西方学习,1.2.1 意识层面大量介绍翻译,或撰写西方的史地,哲学,科技,政治,法律等书籍,最先的是林则徐,魏源,然后是梁启超,严复,维新运动,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李大钊,陈望道等五四运动,等等如此,都是为了把西方先进的文化,比如哲学,政治学,社会学,诗歌等介绍到中国来,希望从思想上改变中国人,这是意识文化方面。
1.2.1 制度层面洋务运动,学习并引进西方先进的军事管理与技术,希望能强化中国的军事,戊戌变法,直接把中国专制政体改为西方的立宪政体,辛亥革命,希望把中国专制政体改为民主共和。
中图法主题法 第三章 分类法
•
《中图法》 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哲学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综合性图书
基本部类一览表
《杜威法》 《布立斯书目分类法》《中国档案分类法》 理性知识 哲学 政治 想象知识 科学 科学文化 记忆知识 历史 经济 技术和艺术
基本部类的划分涉及分类体系的整体展开方式,因而受到广泛关注, 但一般不在分类表中单独列出,也不是所有分类法都明确建立基本部 类。
第三章 分类法 第一节 分类法概述
分类法的意义
类:图书分类中的类又称为类目:是指一组具有 某一属性的事物对象的集合。如 电子计算机;电 子电路;高等数学;建筑设计等(可以是具体、 抽象)。
分类:是指依据事务的属性或特征加以区分和聚 类。并将区分的结果按照一定的次序进行组织的 活动。 分类法:(也称分类表)就是由许多类目根据一 定原则组织起来的,通过标记符号来代表各级类 目并固定其先后次序的一种分类体系。它是图书 馆类分图书、组织藏书的工具。
• ⑷详表 • 是由详细排列出的子目组成的类目表,是 分类法的主体和正文,是类分信息资源的 真正依据。
2.复分表(结合中图法讲)
• 在类目展开时,不少类目的进一步区分往 往需要采用相同的划分标准。为了增强类 表的细分程度,缩小类表的篇幅,一般将 这些共性子目抽出,单独编列成表,供有 关类目进一步区分时共同使用。这种由共 性子目构成,供主表有关类目共同使用的 表,称为复分表,亦称副表、辅助表、共 性区分表。按其使用范围可分为“通用复 分表”和“专类复分表”;此外对部分公 性子目采用仿分的形式也具有与复分表相 似的作用。
《杜威法》 《国会法》 《布立斯书目分类法》 总类 总类 总类 哲学 哲学、心理学 哲学和综合科学 宗教 历史:辅助科学 物理学 社会科学 历史:世界史 化学 语言学 历史:美洲史 天文学、地质学、 纯粹科学 地理、人类学 地理学 技术科学 社会科学 生物学 美术 政治 动物学 文学 法律 人类学 历史 教育 心理学 音乐 教育 美术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学 社会政治史 科学 宗教 医学 应用社会科学、 农业 社会福利 技术 政治学 军事科学 法律 海军 经济 书目及 艺术总论 图书馆学 审美性、娱乐性 艺术和娱乐 语言和文学 目录学、版本学、 图书馆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和殿 坤宁宫
乾清宫
保和殿
沈 阳 故 宫
克里姆林宫
白金汉宫
白宫
2、礼制祭祀建筑 坛庙 祠堂
北京天坛
◆祭祀祖先的宗庙
北京太庙
◆圣贤庙
曲阜孔庙
关帝庙
◆民间祭祀的神庙
龙王庙
上海城隍庙
福建妈祖庙
3、陵墓建筑
帝王陵墓
纪念性陵墓 特殊陵墓
◆帝王陵墓
秦始皇陵墓
明孝陵
明十三陵
清东陵
◆纪念性陵墓
雅 典 卫 城 夜 景
帕特农神庙,又称雅典娜神庙
雅典娜神庙
奥林匹亚宙斯神殿
世界著名古都
(二)罗马
意大利首都。建于公元前753年,迄今已有 2700多年历史。罗马,地跨台伯河两岸,位 于意大利中部,离海岸只有20多公里,是古 罗马帝国的发祥地。 罗马城,建于7个风光优美的山丘上,因此 又被称为“七丘之城”。 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
(四)古代工商业和交通重镇类 江西的景德镇、江苏宜兴——陶瓷之都 新疆的喀什 甘肃的张掖 四川的自贡——盐都之都
甘肃张掖冰沟 新疆喀什风景
(五)革命胜地类 遵义 延安宝塔
世界著名古都
(一)雅典
希腊首都。位于该国东南部的亚提加半岛 上,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就有人在这里定居, 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一向被誉为欧洲文化的摇篮、人类文明史 上的明珠。 雅典历史文化胜迹比比皆是,其中最著名 的是古城堡和奥林匹压宙斯神殿。
古代的;
近现代的;
如巴黎电影博物馆收 藏的最原始的电影放 映机
文化历史资源的分类方法
(一)按地区行政版图来 分: (二)按历史时期来分:
生产活动类;
如各种生产工具;
(三)按所反映的人 类活动的类型来分:
生活类;
如古代王宫贵族使 用过的银制餐具; 如佛教寺院、绘图 艺术作品等
精神类;
茶 马 古 道
古老的茶马古道
5、历史名人 活动遗址遗迹
海瑞故里 儋州东坡书院
6、革命遗址 及革命纪念地
瑞金革命遗址
辛亥革命遗址
重庆渣滓洞革命遗址
平型关战役遗址
地道战遗址纪念馆
抗日战争遗址
二、古代建筑
宫殿建筑
礼制祭祀建筑
陵墓建筑
楼阁亭台建筑
宗教建筑 园林建筑 民居建筑 古代其他重大工程建筑
能满足(教徒)游客深层次的情感需求和游客求知、 求美、求奇等动机。
6、园林建筑
(1)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按园林所有者的身份划分
● 皇家园林
专供帝王休憩游乐的园林。有以下特点:一是规模
宏大,自然山水较多;二是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
装饰多以龙凤图案为主;三是建筑物体型高大。现
存著名皇家园林有( 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 )等。
●公共园林 主要是在自然风景区经长期开发逐步形成的 具有公园性质的园林。如杭州西湖、济南趵 突泉、北京什刹海等园林。
海口人民公园
阿克萨清真寺
伊斯兰教圣地
麦加
麦地那
中国四大清真寺
河北沧州清真寺
泉州清净寺
广州怀圣寺
山东济宁清真寺
西安化觉巷清真寺
(4)基督教文化建筑
基督教堂,亦称“礼拜堂”,意为“上帝 的居所”,其建筑风格经历了由最初几个 世纪的宫殿式,到11世纪的罗马式、12世 纪的哥特式、15世纪的文艺复兴式以及近 现代建筑风格的变化。
——纪念历史上有特殊地位和意义,受人景仰的 人物
太昊伏羲陵 (河南淮阳)
黄帝陵
大禹陵
岳飞墓 孔子墓
◆特殊陵墓
崖墓
宁武石门悬棺
塔墓林
武夷山船棺
4、楼阁亭台建筑
江南三大名楼 黄鹤楼
岳阳楼
滕王阁
吉林市玉皇阁
颐和园佛香阁
避暑山庄 文津阁
文渊阁
北京古观象台,
许昌射鹿台
皇庙歌舞台
含鄱亭
沧浪亭
5、宗教建筑 (1)佛教文化建筑
佛塔
(2)道教文化建筑
龙虎山天师府
崂山太清宫
道教法事
武当山道观
道教宫观建筑的特点:
☆利用自然条件,突出渲染神秘气氛
☆中国传统院落式总体布局
☆建筑结构充分体现道家五行、八卦思想 ☆建筑装饰反映追求吉祥、如意、长生、成仙的 思想
(3)伊斯兰教文化建筑
清真寺建筑结构严谨、质朴,由礼拜大
殿、邦克楼、讲堂、浴室及阿訇办公居住用房 等组成。大殿是清真寺中主体建筑,是宗教活 动中心。
第三章
文化资源的分类体系
主要内容
文化历史资源的分类方法
本课程对文化历史资源的分类
文化历史资源的分类方法
(一)按地区行政版 图来分:
法国的文化历史 资源 中国的 陕西省的 上海市的
文化历史资源的分类方法
(一)按地区行政版图来 分:
史前时期的;
(二)按历史时期来 分:
如距今170万年的中国 元谋人遗址(在云南 省元谋县); 如尼泊尔首都加德满 都的斯瓦扬布佛塔;
“北京人”遗址
周口店遗址博物馆
奥莫史前文化遗址:世界上最早的原始人的栖居地。位 于埃塞俄比亚南部的奥莫低谷,是一处举世闻名的史前 文化遗址。这里有大量出土的化石,如纤细型南方古猿 和粗壮型南方古猿的颚骨、零散牙齿及全身骨骼化石。 此外还有种类繁多的出土石器。对研究人类起源,特别 是纤细型南方古猿的起源十分重要,1979年被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
三国时期的吴、东晋、南朝、五代时期的 南唐、明、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定都此地, 有石头城、明孝陵、中山陵、灵谷寺等名 胜。
杭州
在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是五代时期 吴越和南宋王朝的都城。
(二) 一般古都类
这类文化名城曾经是某一朝代或某一政权的都城, 也是某一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苏州:春秋时期吴国的都城; 绍兴:春秋时期越国的都城; 邯郸: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
颐和园风光
●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是供皇家的宗室外戚、王公官吏、富商大 贾等休闲的园林。这些园林大多建在城内,与住宅相 结合,主要特点是占地面积小,建筑物小巧玲珑,色 彩淡雅素净,园中多用假山假水。如苏州的拙政园、 留园,扬州个园,北京的恭王府等。
扬州园林——个园 苏州园林——狮子林
●寺观园林 寺观园林是由寺观、名胜古迹和自然风景组 成的宗教性质的自然风景区,多分布在远离城市 的地方。在中国的分布非常广泛,遍及名山大川, 数量远远超过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如北京潭柘 寺、白云宫,扬州大明寺、镇江金山寺等
“世界上最美的教堂”
威尼斯圣马可教堂 米兰大教堂
中国最早的教堂为大秦寺。唐贞观十二年始建于长
安城内。现存的北京宣武门教堂、上海徐家汇天主堂、
沐恩堂,广州石室堂等都是我国著名教堂。
徐家汇天主堂
广州石室堂
北京宣武门教堂
宗教艺术遗存
●宗教壁画艺术 ●宗教雕塑艺术 ●宗教石窟艺术
宗
教
壁 画 艺 术
(1)展示历史风貌 (2)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交融性 (3)至今仍有相当的城市规模
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
(一)中国七大历史古都
北京 西安 洛阳 开封
南京 安阳 杭州
北京
战国时期的燕、金、元、明、清之都城 其中世界文化遗产5处(故宫、长城、周口 店“北京人”遗址、颐和园、天坛)
仰韶文化遗址
河姆渡文化遗址 (浙江余姚)
2、古都古城遗址
——古代国家或区域 的军事、政治、经济 或文化中心
安阳殷墟 商代前期 城市遗址
甲骨文
四川三星堆古城遗址博物馆
3、古战场遗址
重 庆 缙 云 山 钓 鱼 台 古 战 场
鸦片战争古战场遗址之一的威远炮台
4、古道路遗址
——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进步的 基本条件和重要表现 ◆古丝绸之路 ◆茶马古道
宗教雕塑艺术
●宗教石窟艺术
中国四大佛教石窟: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甘肃敦煌莫高窟 道教石窟以山西龙山石窟最为著名
云冈石窟
敦煌莫高窟
麦积山石窟
龙门石窟
敦煌石窟艺术
山西龙山石窟
◆宗教文化有哪些特点?有哪些旅
游吸引功能?
宗教活动的神秘感和新奇感
宗教文化特殊的形态、深厚的影响力
成都:三国时期蜀汉和五代十国时期前蜀与后蜀的 都城,明末张献忠也在此建立大西政权,成都在秦 汉后一直是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三)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 心类
如:云南的大理是唐朝南诏政权和宋代大 理国的都城,现在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州 府所在地。
云南大理~三塔寺
云南大理古城
影响历史文化古迹资源旅游价值的因素有哪些?
古人类遗址
二、人
类历史 文化遗 址
古城遗址
古战场遗址 古道路遗址 历史名人活动遗址遗迹
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地
1、古人类遗址
——指从人类出现到有文字记载历史以前的 历史时期人类活动遗址,包括古人类化石、 原始聚落遗址、生产和生活用具等。 旧石器古人类遗址 新石器古人类遗址
尼雅遗址
茶马古道
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是 用川、滇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以 马帮运输,故称“茶马古道”。茶马古道连接 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 内,直到抵达西亚、西非红海岸。早在汉唐时, 这条以马帮运茶为主要特征的古道就发挥作用 了。抗日战争中,当沿海沦陷和滇缅公路被日 寇截断之后,“茶马古道”成为中国当时唯一 的陆路国际通道。 茶马古道是中国西南大地上一条进行对外 经济文化交流,传播中国古代文明的国际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