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至五章农业政策的制定
严禁耕地撂荒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撂荒防治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耕地保护,防止耕地撂荒,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耕地撂荒,是指因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生产经营困难等原因,导致耕地长期闲置、无人耕种或者耕种条件严重恶化,无法达到耕种标准的行为。
第三条耕地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耕地撂荒的防治工作,将耕地撂荒防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耕地资源合理利用。
第四条耕地撂荒防治工作实行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原则。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耕地撂荒防治工作机制,明确责任,落实措施,确保耕地撂荒防治工作取得实效。
第五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推广节地、节水、节肥、节药等农业技术,提高耕地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耕地撂荒。
第六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耕地撂荒的防治工作。
第二章耕地撂荒的认定与报告第七条耕地撂荒的认定标准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第八条耕地撂荒的认定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二)依法依规,程序规范;(三)科学合理,便于操作。
第九条耕地撂荒的认定程序:(一)由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认定;(二)认定前,应当听取承包人、使用者或者其他相关人员的意见;(三)认定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布。
第十条耕地撂荒情况应当及时报告上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耕地撂荒情况统计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耕地撂荒情况。
第三章耕地撂荒的防治措施第十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以下措施防治耕地撂荒:(一)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规范土地流转行为,保障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的合法权益;(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耕地质量;(三)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四)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民收入;(五)加强对耕地撂荒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法行为。
三农政策宣传册制作指南
三农政策宣传册制作指南第一章政策背景与意义 (3)1.1 农业农村发展的时代要求 (3)1.2 三农政策的重要作用 (3)第二章政策内容解读 (4)2.1 农业现代化政策 (4)2.2 农村经济发展政策 (4)2.3 农民福祉改善政策 (5)第三章政策宣传册设计原则 (5)3.1 突出政策重点 (5)3.1.1 紧扣政策核心:梳理政策要点,将关键信息进行提炼,以图表、标题等形式置于宣传册显眼位置。
(5)3.1.2 分类明确:根据政策内容,合理划分章节,使读者能够快速找到自己关心的问题。
(5)3.1.3 重点标注:对于政策中的优惠措施、补贴标准等关键信息,采用加粗、颜色突出等方式,增强视觉冲击力。
(5)3.2 注重实效性与可操作性 (5)3.2.1 语言简练易懂:使用简洁明了的文字,避免专业术语和复杂表述,便于农民朋友们理解和掌握。
(6)3.2.2 举例说明:针对政策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供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农民朋友们更好地了解政策执行步骤。
(6)3.2.3 互动环节:设置问答、表格填写等互动环节,让农民朋友们在阅读过程中积极参与,提高政策宣传的实效性。
(6)3.3 结合地方实际 (6)3.3.1 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当地农业发展现状、农民需求和政策执行情况,保证宣传册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6)3.3.2 体现地方特色:在宣传册设计中,融入当地农业特色、民俗文化等元素,提高宣传册的吸引力和认同感。
(6)3.3.3 灵活调整: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对政策宣传册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使其更符合当地农民的需求。
(6)第四章政策宣传册框架构建 (6)4.1 整体布局设计 (6)4.1.1 封面设计:封面应简洁大方,突出“三农政策”这一主题,可加入相关政策标语,提高宣传效果。
(6)4.1.2 目录设计:目录应清晰明了,列出各章节及主要内容,方便读者快速定位感兴趣的政策信息。
(6)4.1.3 版块划分:将政策内容分为几个主要版块,如农业政策、农村政策、农民政策等,每个版块采用不同颜色或图标进行区分,提高视觉效果。
三农农业政策与法律法规汇编
三农农业政策与法律法规汇编第一章农业基本法律法规 (2)1.1 农业法 (2)1.2 农村土地承包法 (3)第二章农村土地政策与法规 (3)2.1 土地管理法 (4)2.2 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办法 (4)2.3 农村土地征收与补偿条例 (4)第三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与法规 (5)3.1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方针 (5)3.2 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5)3.3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政策 (5)第四章农业科技政策与法规 (6)4.1 农业科技推广法 (6)4.1.1 法律依据 (6)4.1.2 推广体系 (6)4.1.3 推广服务 (6)4.2 农业科技创新政策 (6)4.2.1 政策目标 (7)4.2.2 政策措施 (7)4.2.3 政策支持 (7)4.3 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管理规定 (7)4.3.1 管理原则 (7)4.3.2 建设内容 (7)4.3.3 管理措施 (7)4.3.4 监督考核 (7)第五章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 (8)5.1 农业资源保护法 (8)5.1.1 土地资源保护 (8)5.1.2 水资源保护 (8)5.1.3 农业野生生物资源保护 (8)5.2 农业环境保护法 (8)5.2.1 农业污染防治 (8)5.2.2 农业生态保护 (8)5.3 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 (8)5.3.1 农作物遗传资源保护 (9)5.3.2 畜禽遗传资源保护 (9)5.3.3 农业野生生物多样性保护 (9)第六章农村金融政策与法规 (9)6.1 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政策 (9)6.1.1 政策背景 (9)6.1.2 政策内容 (9)6.2 农村信用合作社管理规定 (9)6.2.1 管理规定背景 (10)6.2.2 管理规定内容 (10)6.3 农业保险条例 (10)6.3.1 条例背景 (10)6.3.2 条例内容 (10)第七章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政策与法规 (11)7.1 农村义务教育条例 (11)7.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义务教育条例》的制定与实施,旨在保障农村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促进农村教育公平。
第三至五章农业政策的制定
三、确定农业政策目的的基本思绪与要求 〔一〕确定农业政策目的的基本思绪
1、固定目的法 2、引伸目的法
〔二〕确定农业政策目的的基本要求 1、关键性与片面性相结合。 2、可行性与应战性相结合。 3、详细化与定量化相结合。 4、灵敏性与分歧性相结合。
农业政策效果只是那些关系到农业经济 开展全局的,关键性的大效果和在某一范围, 某一方面起决议作用的主要效果,主要矛盾。
农业政策效果通常具有以下外延:
1、农业政策效果是一种社会客观现象。 2、农业政策效果可以为少数人发觉、
认同并受其影响。
3、农业政策效果是政府必需处置的理 想需求。
政府发现农业政策效果的途径:
二、农业政策方案的决策 〔一〕农业政策方案选择的价值规范 〔二〕农业政策方案的优化与选择
1、否决政策目的不正确的方案。 2、否决政策手腕与政策目的不相婚 配的方案。 3、否决政策手腕利小弊大的方案。 三、农业政策方案的修正与完善
第四章 农业政策的执行进程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农业政策执行的特点与作用 农业政策执行的模型 农业政策执行的影响要素 农业政策的详细执行
第三至五章农业政策的 制定
2021年7月24日星期六
第一节 农业政策效果确实定
一、农业政策效果的外延与特征 二、农业政策效果的认定与论证 三、构建农业政策效果的方法
一、农业政策效果的外延与特征
〔一〕农业政策效果的外延
所谓农业政策效果,是基于特定的效果, 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举动,经过公共 行为能够追求失掉的需求、价值或改良的时 机。
二、农业政策执行的特点 1、农业政策执行影响的普遍性 2、农业政策执行目的的详细性 3、农业政策执行的灵敏性 4、农业政策执行的阶段性与延 续 性
【精排版】农业政策学(第二版)课后题答案
【精排版】农业政策学(第二版)课后题答案第一章导论1.政策、农业政策、农业、市场失灵的含义。
政策:是国家,政党为实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为准则。
农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及农业发展目标,对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及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措施和行动的总称。
农业:是人类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生长发育机能以获取劳动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经济自发调节存在着一些固有的缺陷或局限性,对某些经济活动领域无法实施有效调节。
2.市场失灵的原因、政府政策干预的必要性及缺陷。
市场失灵原因:①市场机制本身不能解决社会目标问题②市场经济无法提供社会运行所需的公共产品③自然垄断的存在④信息不对称⑤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政府政策干预的必要性及缺陷:必要性:1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2政府干预的基本目标是对宏观经济进行总量控制和政策控制,从而使国家经济的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基本平衡,以实现经济的稳步增长。
缺陷:首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一种政治和行政行为,其目标不可能与市场经济的理想目标完全一致,其措施也不可能与市场机制完全相容。
其次,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离不开具体的人,而每个抱有良好愿望的人都有可能犯错误。
不了解实际情况或缺乏应有的理论素养和思想方法都有可能导致政策的失败。
3.农业的特点、农业的地位与作用。
农业的特点:农业最根本的特点是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过程相互交织在一起。
其他特点如:土地不可替代;自然环境因素对农业有较强的影响力;农业生产周期长;农业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不一致;农产品体积大,价值低,易腐烂,难储运;农业生产单位往往是一家一户等等。
(补充:经济再生产是指社会生产过程中济方面的投入和产出周而复始,不断更新,包括物质资料,劳动力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自然再生产是指生物依靠其新陈代谢机能,借助自然力和外界环境条件,通过生长发育和繁衍等一系列生命活动,使自身不断更新繁衍的过程。
)农业的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同时也是最古老最基础的部门。
农业行业:农业政策研究与咨询方案
农业行业:农业政策研究与咨询方案第一章:农业政策概述 (2)1.1 农业政策发展历程 (3)1.2 农业政策体系构成 (3)第二章:农业政策制定与实施 (4)2.1 农业政策制定流程 (4)2.1.1 问题识别与政策需求分析 (4)2.1.2 政策目标设定 (4)2.1.3 政策方案设计 (4)2.1.4 政策论证与评估 (4)2.1.5 政策决策与发布 (4)2.2 农业政策实施机制 (4)2.2.1 政策宣传与培训 (4)2.2.2 政策执行与监督 (4)2.2.3 政策调整与完善 (5)2.2.4 政策评估与反馈 (5)2.3 农业政策效果评估 (5)2.3.1 政策实施效果指标体系构建 (5)2.3.2 政策实施效果评估方法选择 (5)2.3.3 政策实施效果评估结果分析 (5)2.3.4 政策实施效果评估报告撰写与发布 (5)第三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 (5)3.1 产业结构调整背景 (5)3.2 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内容 (6)3.3 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效应 (6)第四章:农业科技创新政策 (7)4.1 科技创新政策背景 (7)4.2 科技创新政策内容 (7)4.3 科技创新政策评估 (7)第五章:农业绿色发展政策 (8)5.1 绿色发展政策背景 (8)5.2 绿色发展政策内容 (8)5.3 绿色发展政策实施效果 (8)第六章:农业支持保护政策 (9)6.1 支持保护政策背景 (9)6.2 支持保护政策内容 (9)6.2.1 财政支持政策 (9)6.2.2 农业科技政策 (9)6.2.3 农业产业政策 (9)6.2.4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政策 (9)6.2.5 农村社会保障政策 (9)6.3 支持保护政策效应 (10)6.3.1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10)6.3.2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10)6.3.3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10)6.3.4 促进农民就业和创业 (10)6.3.5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10)第七章:农业国际合作与贸易政策 (10)7.1 国际合作与贸易政策背景 (10)7.2 国际合作与贸易政策内容 (10)7.2.1 国际合作政策 (10)7.2.2 贸易政策 (11)7.3 国际合作与贸易政策影响 (11)7.3.1 经济效益 (11)7.3.2 社会效益 (11)7.3.3 环境效益 (11)第八章:农业产业扶贫政策 (11)8.1 产业扶贫政策背景 (12)8.2 产业扶贫政策内容 (12)8.2.1 政策目标 (12)8.2.2 政策措施 (12)8.3 产业扶贫政策效果 (12)8.3.1 经济效益 (12)8.3.2 社会效益 (12)8.3.3 生态效益 (13)第九章:农业政策咨询方法与技巧 (13)9.1 政策咨询方法 (13)9.1.1 文献研究法 (13)9.1.2 实证研究法 (13)9.1.3 比较研究法 (13)9.1.4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法 (13)9.2 政策咨询技巧 (13)9.2.1 倾听与沟通技巧 (13)9.2.2 逻辑思维与表达能力 (13)9.2.3 创新思维与前瞻性 (14)9.2.4 协作与团队精神 (14)9.3 政策咨询案例分析 (14)第十章:农业政策研究前沿与展望 (14)10.1 农业政策研究前沿 (14)10.2 农业政策发展趋势 (15)10.3 农业政策研究展望 (15)第一章:农业政策概述1.1 农业政策发展历程农业作为国家经济的基础产业,其政策的发展历程与国家整体经济、社会背景紧密相连。
农业政策学--农业政策的制定
三、政策方案旳采纳与正当化
采纳 决策机构或执政党和国家领导人决定采用某项 农业政策旳行动。 农业政策旳正当化 制定和执行农业政策旳全过程必须符正当律规 范或者老式规范。 方案在经过法定程序,提交有关机关讨论经过, 并以公报、决定、决策等形式向社会公布,才 干取得公认旳正当地位。
本章思索题
什么是农业政策问题,它有哪些基本特 征? 我国农业政策旳基本目旳有哪些? 农业政策方案设计有哪几种基本措施? 农业政策方案比较论证旳基本要素和理 性原则是什么?
二、拟定农业政策目旳旳原则
从实际需要出发,确保农业政策目旳确 有经济和社会效益 保持农业政策目旳旳可行性和合理性, 切实调感人们旳主动性 保持农业政策目旳旳相对稳定性,不随 意变化政策目旳 保持详细农业政策目旳合适旳弹性
三、拟定农业政策目旳旳基本思绪与要求
(一)基本思绪 1、固定目旳法
首先以经济发展战略目旳或更高层次旳政策目 旳为根据,借助于比较分析,从而演绎出农业 政策目旳,然后将目旳固定,再据以谋求实现 这一目旳旳政策手段、措施。 2、引申目旳法 首先以可能投入旳政策手段、措施为根据,借 助于综合分析,从而归纳出可能实现旳农业政 策目旳旳空间,然后从这一政策目旳空间中, 引申出详细旳农业政策目旳。
1、努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解 放和发展农村旳生产力;
2、开发利用农村劳动力、土地和多种资源, 增长农产品旳有效供给,稳定农产品价格;
3、不断提升农民旳收入和生活水平,建设 富裕文明旳新型农村。
中国旳农业政策目旳 1、建立社会主义农业市场经济体制 2、增长农产品旳有效供给 3、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4、增进农村社会发展
2、维持和稳定农业从业人员旳收入和生 活水平;
3、稳定农产品市场供给; 4、确保食品安全; 5、为消费者提供价格合理旳农产品。
农业政策学
重点:农业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第三、四、五章)粮食安全问题(补充)农村人力资源政策(第八章)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政策(第十三章)浴盆模型和史密斯模型任选其一;粮食问题考简答或案例;综合这几章的内容考论述题;题型:单选10*2=20分:简答8*5=40分;论述1*20=20分;案例1*20=20分时间:100分钟自己总结的重点:第三章:农业政策的制定一、思想粮食补贴政策:1.粮食直补:全称粮食直接补贴,是为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增加农民收入,国家财政按一定的补贴标准和粮食实际种植面积,对农户直接给予的补贴。
2.农资综合补贴:指在现行粮食直补制度基础上,对种粮农民因柴油、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增支实行的综合性直接补贴政策。
3.良种补贴:指对一地区优势区域内种植主要优质粮食作物的农户,根据品种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
目的是支持农民积极使用优良作物种子,提高良种覆盖率,增加主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产量,改善产品品质,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
4.农机具补贴:指国家对农民个人、农场职工、农机专业户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购置和更新大型农机具给予的部分补贴。
5.农业政策问题的内涵及其特征?内涵:农业政策问题指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来加以解决的一些特定的问题,是一些通过公共行为可能追求得到的需求、价值或改进的机会。
概括来讲,农业政策问题的内涵有:a.农业政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
b.农业政策问题能够被多数人觉察、认同并受其影响。
c.农业政策问题必须依赖于政府加以解决。
特点:a.相互依赖性——许多相关的农业政策问题构成了一个体系,不同领域、层次的农业政策问题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b.客观性——是农业经济实践中的问题,客观存在c.人为性——农业政策问题的存在源于人们改造社会行为状态的需要d.动态性——任何农业政策问题,及涉及环境因素,又与前提条件、相关人群密切联系e.历史性——农业政策问题不是突发产生的,而是逐渐形成的,例,农民负担6.构建农业政策问题的基本方法有哪些?(课件上没列出这道题)a.边界分析法——划定研究对象的边界,找出与其他事物严格区别的本质及其属性,使之与外界相对隔离,在边界内组成一个统一整体。
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方案范文(3篇)
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方案范文第一章绪论1.1 问题的提出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频繁,自然灾害频发,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我国农业保险体系要全面建设,政府要加大对农业保险制度的支持力度,加快推动农业保险的实施。
因此,本方案拟提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方案,以保护农户的利益,稳定农业生产秩序。
1.2 研究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方案,为农民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农业保险服务,减轻农民的风险压力,促进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
第二章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1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定义政策性农业保险是指由政府主导或扶持的农业保险制度,重要目标是为农户提供全面、更加平价的农业保险服务,保障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2.2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基本原理(1)科学定价原则:确定农业保险的保费和赔偿标准,应该以科学的方法根据农产品的特性和市场行情确定。
(2)风险补偿原则:政策性农业保险主要是为农民提供风险补偿,对农业生产的损失进行赔偿。
(3)风险分散原则:政策性农业保险应该通过合理的保险精算和风险管理手段,将风险分散到更多的农户中,减轻农户个体的风险压力。
第三章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施方案3.1 农业保险服务机构的建设政策性农业保险应该建立专门的保险服务机构,负责农业保险的宣传、推广和赔偿工作。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保险机构的支持力度,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和管理支持。
3.2 农业保险产品的设计政策性农业保险应该根据农产品的特点和市场需求,设计出适应农民需求的保险产品。
政府要加强对农业保险产品的研发和监管,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效益。
3.3 农业保险的宣传推广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宣传推广工作至关重要。
政府要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向农民推广农业保险的重要意义和好处。
同时,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其保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
3.4 农业保险的运行管理政府要建立健全的农业保险监管机制,加强对农业保险市场的监管,防范和解决保险领域的风险。
农业政策与法规
农业政策与法规第一章农业政策与法规导论第一节农业与农业政策一、农业的地位与特点(一)农业的地位1、农业是人们培育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已取得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它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农业这一基础地位确实立,是由农产品的特殊的使用价值所决定。
3、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它在解决人类衣食方面起着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业。
4、它是国民经济其他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部门独立和发展的基础。
5、任何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如果不是以本国农业为基础,就必然依赖与它国农业。
6、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一条普遍的经济规律。
(二)农业的特点与农业的政策农业生产的根本特点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
农业生产的具体特点:1、土地在农业中处于特殊地位在农业中土地不仅是劳动场所,而且是农作物生长的基地。
2、农业生产受自然因数的影响大3、农业的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的不一致特别明显4、农产品的供求弹性比一般工业品小5、农业生产社会效益大,竞争力差(三)现阶段我国农业的基本国情与农业政策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所有制的基本形式生产资料〔特别是作为农业基本生产资料的土地〕公有制是我国农业所有制的基本形式。
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积极探索公有制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经济政策制定的重要内容。
2、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相对较少。
因此,实行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农业政策的一个长期的目标。
3、农业人口多,农业劳动力资源丰富,农业科技文化水平低。
因此,提高农民的素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施科教兴农政策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4、我国农业的生产力水平较低,农业劳动生产率不高,且差异性较大因此,增加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帮助贫困人口尽快摆脱贫困,是国家实施向农业倾斜政策,加强农业这一国民经济基础的重要内容。
5、农业生产受市场需求制约日益明显因此,农业政策的制定必须要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这一新阶段的要求,要尽快制定政策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生产,按照市场需求搞好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农产品的品质。
第2章-农业政策的制定、执行过程及评估与控制
(2)集思广益,拟定方案。 (3)对决策方案进行评估选优。 (4)认真组织实施。
第二节 农业政策的执行过程
一、农业政策执行的简单介绍
▪ (一)、农业政策执行的内涵 ▪ 是农业政策方案被采纳后,把农业政策方
案所规定的内容变成现实的过程。 ▪ 是政策实行者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通过建立
组织机构,采取宣传、解释、实施等各种 行动将政策观念转化为现实的效果,从而 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一、农业政策的评估 二、农业政策的控制
一、政策评估
▪ 农业政策评估是指根据特定的标 准、运用合适的方法,对农业政 策执行的效果进行总结、分析和 评价。
政策效果评估的三种常用公式
▪ I=E2-E1
①
▪ 含义:政策影响等于政策对象在接受政策之后可衡量出的 值减去政策对象未接受政策之前可以衡量的值
▪ I=E2-C2
个大发展,这是农村经济一股潜在的强大劲流。
▪ 在此基础上,他们召开了两个会:一是智囊研究人 员、咨询参谋人员会:二是各部门、各战线的主要 负责人及相关专家、学者参加的会议。通过这两个 会议,对全县农业企业的现状、山地开发的潜力及 其可行性进行了反复的讨论和详细的分析论证。并 组织专门班子,以国土规划和农业区划成果为依据, 拟定几个开发山区的方案,供县委、县政府抉择。
▪ 最后,县委、县政府领导在综合比较各种方案的基 础上,作出了“开发山地资源,兴办农业企业,建 立商品基地”的决策。同时又组织专门班子制订出 全县开发出山地资源的总体规划,并拟定分阶段实 施该规划。 决策方案制订后,县委、县政府立即将方案付 诸实施。一方面多渠道筹措山地开发资金,并实行 各种优惠政策,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 组织专门人员具体管理山地开发工作。 由于该县决策正确、措施得力,因而在发展山 区经济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农业政策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农业政策:指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内农业方面所要达到的目标而规定的各种重大措施和行动准则。
市场失灵:指市场经济自发调节存在着一些固有的缺陷或局限性,对某些经济活动领域无法实施有效调节。
二、简答题:1、现阶段,我国农业政策的基本目标是什么?①保证农产品尤其是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实现农产品供求的基本平衡,是农业政策的重要目标。
②保证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实现农民收入与农业生产的同步增长,是农业政策的根本目标。
③保证农村社会稳定,实现农村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是农业政策的主要目标。
④保护农业资源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农业政策的长期目标。
2、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农业政策干预手段主要有哪些?主要有以下几种:面向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农业信贷服务政策;农产品市场宏观调控政策;农业教育和科技服务政策;土地资源和环境政策;农产品储备制度和政策;食物分配计划。
三、思考题:1、试分析政府、市场与农业政策之间的关系?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是解决现代经济问题的两种主要手段,一般情况下,市场机制是有效且成本较低的手段。
但是,市场机制存在着无法解决社会目标问题,无法提供公共产品,带有盲目性和滞后性等缺陷。
因此,“市场失灵”是政府干预的逻辑起点,也就是农业政策形成的逻辑起点。
政府制定农业政策接入社会经济生活,并不意味着要由政府完全取代市场,政策的应用也要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消除市场机制的失灵。
农业自身特点和地位,决定了政府必须进行干预;但是,政府的干预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市场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力的问题,政府要积极主动采取政策措施。
第二章政策及其基本要素一、名词解释:政策目标:指政策实施所要达到的结果或完成的任务。
政策手段:指实现政策目标所必须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政策对象:指政策所要调动或约束的力量。
二、简答题:1、简述政策的基本特征。
政策的基本特征包括:相关性;超前性;时效性;广泛性;主观性;鲜明的政治性;有坚定的原则性和灵活的变通性;有权威性和实用性;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正效应与负效应的统一。
山东省省级农业政策补贴和粮食风险基金管理暂行办法
山东省省级农业政策补贴和粮食风险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山东省省级农业政策补贴和粮食风险基金的使用(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省级预算管理改革的意见》(鲁政发〔2019〕1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专项资金,是指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支持落实全省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特色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保险费补贴、粮食风险基金、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方面的资金。
第三条专项资金由各级财政、业务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进行管理。
省业务主管部门中,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按不同险种分类,由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省畜牧兽医局分别负责;特色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保险费补贴由省发展改革委负责,粮食风险基金由省粮食和储备局负责,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由省自然资源厅负责。
省财政厅负责组织专项资金预算编制,对支出政策进行审核,牵头预算绩效管理,下达拨付资金等。
省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专项资金预算编制和具体执行,研究制定专项资金分配方案、任务清单、项目实施方案等,具体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对支出进度、使用绩效以及专项资金安全性、规范性负责。
市县财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协调配合,保证补助地方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在规定权限内安排使用资金。
市县业务主管部门具体负责项目的立项、实施和验收等,并对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合规性及有效性负责。
第二章预算编制第四条省业务主管部门按照省级预算编制有关要求,研究提出专项资金中期财政规划和年度预算安排建议,制定资金绩效目标,向省财政厅提报预算申请。
同时,应及时将相关信息纳入省级预算管理系统,做实做细项目库,确保专项资金项目全部按规定列入项目库,并按轻重缓急排序,时限定期更新和滚动管理。
预算编制中,对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大改革、重要政策和重点项目支出要应编尽编,不得出现遗漏。
省财政厅按照预算编制要求和资金管理规定,对省业务主管部门提报的资金预算建议进行审核,综合考虑支出政策、资金需求、财力可能、上年绩效等因素,研究提出年度预算安排意见,按程序报省人大审议批准。
三农政策支持农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三农政策支持农业发展的具体措施第一章支持农业生产能力提升 (2)1.1 粮食生产支持措施 (2)1.2 农业科技推广应用 (2)1.3 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发展 (3)1.4 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3)第二章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3)2.1 特色产业发展支持 (3)2.2 农业多功能性拓展 (3)2.3 优势产区布局与扶持 (3)2.4 农业产业链延伸 (4)第三章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4)3.1 土地流转政策支持 (4)3.2 农村土地征收与补偿 (4)3.3 土地整治与节约集约利用 (5)3.4 农村土地市场体系建设 (5)第四章农村金融创新与服务 (5)4.1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5)4.2 农业信贷与保险支持 (6)4.3 农村股权融资与债券发行 (6)4.4 农村金融风险防范与控制 (6)第五章农村人才培养与引进 (6)5.1 农业人才培养政策 (6)5.2 农村实用人才培训 (7)5.3 农村创新创业人才支持 (7)5.4 农村人才引进与流动 (7)第六章农村基础设施改善 (7)6.1 农村交通物流体系建设 (7)6.2 农村水利设施建设 (8)6.3 农村能源与通信设施改善 (8)6.4 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8)第七章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9)7.1 农村教育事业发展 (9)7.1.1 加大农村教育资源投入 (9)7.1.2 完善农村教育资助政策 (9)7.2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改善 (9)7.2.1 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9)7.2.2 健全农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 (9)7.3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9)7.3.1 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9)7.3.2 加强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9)7.4 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发展 (9)7.4.1 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 (10)7.4.2 推动农村体育事业发展 (10)第八章农村扶贫与脱贫攻坚 (10)8.1 农村扶贫政策支持 (10)8.2 脱贫攻坚产业发展 (10)8.3 易地扶贫搬迁与后续扶持 (10)8.4 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10)第九章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11)9.1 家庭农场与合作社扶持 (11)9.1.1 加大财政补贴力度 (11)9.1.2 优化金融服务 (11)9.1.3 技术培训与推广 (11)9.2 农业企业政策支持 (11)9.2.1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11)9.2.2 鼓励企业创新 (11)9.2.3 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11)9.3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 (11)9.3.1 完善农业信息服务 (12)9.3.2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12)9.3.3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12)9.4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 (12)9.4.1 强化人才支撑 (12)9.4.2 推进土地流转 (12)9.4.3 激发内生动力 (12)第十章农村综合改革与政策试点 (12)10.1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12)10.2 农村治理体系建设 (12)10.3 农村综合执法改革 (13)10.4 农业政策试点与创新实践 (13)第一章支持农业生产能力提升1.1 粮食生产支持措施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我国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
农业政策解读与操作方案
农业政策解读与操作方案第1章农业政策概述 (3)1.1 农业政策发展历程 (3)1.2 农业政策的现状与趋势 (3)第2章农业政策目标与原则 (4)2.1 农业政策目标 (4)2.2 农业政策原则 (4)2.3 农业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协调 (5)第3章农业支持政策 (5)3.1 农业补贴政策 (5)3.1.1 补贴对象与范围 (5)3.1.2 补贴种类与标准 (6)3.1.3 补贴发放与管理 (6)3.2 农业金融政策 (6)3.2.1 农业信贷政策 (6)3.2.2 农业保险政策 (6)3.2.3 农业投资政策 (6)3.3 农业保险政策 (6)3.3.1 保险品种与范围 (6)3.3.2 保险费率与补贴 (7)3.3.3 保险理赔与监管 (7)3.3.4 保险产品创新 (7)第4章农村土地政策 (7)4.1 土地承包与流转政策 (7)4.1.1 政策概述 (7)4.1.2 政策内容 (7)4.2 土地征收与补偿政策 (7)4.2.1 政策概述 (7)4.2.2 政策内容 (7)4.3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8)4.3.1 政策概述 (8)4.3.2 政策内容 (8)第5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 (8)5.1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与意义 (8)5.2 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主要内容 (9)5.3 农业产业发展政策 (9)第6章农业科技政策 (9)6.1 农业科技创新政策 (9)6.1.1 政策目标 (10)6.1.2 政策措施 (10)6.2 农业技术推广政策 (10)6.2.1 政策目标 (10)6.3 农业信息化政策 (10)6.3.1 政策目标 (11)6.3.2 政策措施 (11)第7章农产品质量安全政策 (11)7.1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11)7.1.1 监管机构设置 (11)7.1.2 监管法规与政策 (11)7.1.3 监管措施 (11)7.2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11)7.2.1 标准制定 (11)7.2.2 标准实施与监督 (12)7.2.3 标准修订与更新 (12)7.3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12)7.3.1 追溯制度建设 (12)7.3.2 追溯系统建设 (12)7.3.3 追溯体系运行与监管 (12)第8章农村环境保护政策 (12)8.1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政策 (12)8.1.1 严格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12)8.1.2 农村生态红线政策 (12)8.1.3 生态补偿政策 (13)8.1.4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13)8.2 农村环境治理政策 (13)8.2.1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政策 (13)8.2.2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政策 (13)8.2.3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政策 (13)8.2.4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政策 (13)8.3 生态农业发展政策 (13)8.3.1 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政策 (13)8.3.2 生态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政策 (13)8.3.3 生态农业试点示范政策 (14)8.3.4 生态农业金融支持政策 (14)第9章农村人力资源政策 (14)9.1 农村教育培训政策 (14)9.1.1 政策目标 (14)9.1.2 政策措施 (14)9.2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 (14)9.2.1 政策目标 (14)9.2.2 政策措施 (15)9.3 农村人才引进与培养政策 (15)9.3.1 政策目标 (15)9.3.2 政策措施 (15)第10章农业政策实施与评估 (15)10.1.1 政策传导机制 (15)10.1.2 政策执行主体 (15)10.1.3 政策实施保障措施 (16)10.1.4 政策实施监测与反馈 (16)10.2 农业政策评估体系与方法 (16)10.2.1 评估目标与原则 (16)10.2.2 评估指标体系 (16)10.2.3 评估方法 (16)10.2.4 评估程序与流程 (16)10.3 农业政策优化与调整建议 (16)10.3.1 政策目标调整 (16)10.3.2 政策措施优化 (16)10.3.3 政策资源配置 (16)10.3.4 政策实施机制完善 (17)10.3.5 政策评估体系改进 (17)第1章农业政策概述1.1 农业政策发展历程农业政策作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伴我国农业发展的各个阶段。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全文)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全文)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应坚持农业生态化、循环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落实农业绿色发展战略,加强农田面源污染治理和农业面源减排工作,推动农业资源综合利用和农田生态修复,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国家建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政策法规制定、技术支撑和监督检查,促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全面实施。
第二章农田面源污染治理第四条对农田面源污染进行治理,应当综合施策,采取农业措施、治理设施、减排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推动绿色农业发展。
第五条农田面源污染治理应当注重以下方面的工作:(一)加强农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置设施建设,提高废弃物集中处理率;(二)推行农田具体管理制度,加强水旱轮作、轮作休耕等农田制度改革;(三)推广科学合理的施肥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四)加强农业面源减排工作,推动农业面源减排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五)加强农田防渗漏、滞水、排水和沼气利用设施建设。
第三章农田生态修复第六条开展农田生态修复工作,应当综合施策,采取生态修复、植被恢复、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促进受损农田的生态功能恢复。
第七条农田生态修复应当注重以下方面的工作:(一)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河湖源头生态保护和农田水源涵养工作;(二)加强土壤修复,提高农田土壤肥力和湿地水质;(三)恢复受损农田植被,推进农田生态修复与生态保护相结合。
第四章农业资源综合利用第八条加强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益,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九条农业资源综合利用应当注重以下方面的工作:(一)加强农田水资源利用,推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二)发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广农副产品综合利用;(三)加强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推进农畜禽粪便资源化处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附件:无法律名词及注释: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全文)第一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和基本原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特制定本条例。
三农发展政策解读方案
三农发展政策解读方案第一章引言 (3)1.1 政策背景 (3)1.2 政策目标 (3)第二章农业现代化 (4)2.1 精准农业发展战略 (4)2.1.1 构建农业大数据平台,实现农业生产数据的信息化管理,为农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2.1.2 推广精准种植、养殖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
(4)2.1.3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业附加值。
(4)2.1.4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4)2.2 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 (4)2.2.1 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4)2.2.2 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抗病抗逆能力。
(4)2.2.3 发展生物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
(4)2.2.4 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
(4)2.3 农业产业升级与优化 (4)2.3.1 延伸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4)2.3.2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4)2.3.3 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2.3.4 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发挥地区优势,实现农业差异化发展。
(4)第三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5)3.1 农村交通物流体系建设 (5)3.2 农村水利设施建设 (5)3.3 农村能源与信息化建设 (5)第四章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6)4.1 农村土地确权与流转 (6)4.1.1 土地确权 (6)4.1.2 土地流转 (6)4.2 土地整治与节约集约利用 (6)4.2.1 土地整治 (6)4.2.2 节约集约利用 (7)4.3 农村土地市场体系建设 (7)4.3.1 土地市场体系构建 (7)4.3.2 土地市场政策支持 (7)第五章农村金融创新 (7)5.1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7)5.1.1 优化农村金融机构布局 (7)5.1.2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功能 (8)5.1.3 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效率 (8)5.2 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 (8)5.2.1 农村信贷产品创新 (8)5.2.3 农村金融科技应用 (8)5.2.4 农村金融与其他领域融合 (8)5.3 农村金融风险防范与控制 (8)5.3.1 完善农村金融监管体系 (8)5.3.2 加强农村金融风险防范 (9)5.3.3 健全农村金融风险分担机制 (9)第六章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9)6.1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9)6.1.1 制度目标 (9)6.1.2 制度内容 (9)6.1.3 制度实施 (9)6.2 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9)6.2.1 制度目标 (10)6.2.2 制度内容 (10)6.2.3 制度实施 (10)6.3 农村社会救助与福利制度 (10)6.3.1 制度目标 (10)6.3.2 制度内容 (10)6.3.3 制度实施 (10)第七章农村扶贫开发 (11)7.1 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11)7.1.1 交通基础设施 (11)7.1.2 水利基础设施 (11)7.1.3 能源基础设施 (11)7.2 产业扶贫与就业扶贫 (11)7.2.1 产业扶贫 (11)7.2.2 就业扶贫 (11)7.3 教育扶贫与卫生健康扶贫 (12)7.3.1 教育扶贫 (12)7.3.2 卫生健康扶贫 (12)第八章农村生态环境治理 (12)8.1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12)8.1.1 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12)8.1.2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 (12)8.1.3 保护农村生物多样性 (12)8.1.4 提高农村生态环境意识 (12)8.2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 (13)8.2.1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13)8.2.2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13)8.2.3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 (13)8.2.4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13)8.3 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推广 (13)8.3.1 循环农业模式 (13)8.3.3 生态观光农业模式 (13)8.3.4 精准农业模式 (13)第九章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14)9.1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14)9.2 村民自治与民主管理 (14)9.3 农村风廉政建设 (14)第十章政策实施与保障措施 (15)10.1 政策宣传与培训 (15)10.2 政策监督与评估 (15)10.3 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 (15)10.4 政策协调与协同推进 (15)第一章引言1.1 政策背景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农业政策问题的内涵与特征
(一)农业政策问题的内涵
所谓农业政策问题,是基于特定的 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 动,通过公共行为可能追求得到的需 求、价值或改进的机会。
农业政策问题只是那些关系 到农业经济发展全局的,关键 性的大问题和在某一领域,某 一方面起决定作用的主要问题, 主要矛盾。
3、农业政策目标的特点: 农业政策目标的具体性。 农业政策目标的可行性。 农业政策目标的规范性。 农业政策目标的协调性。 农业政策目标的层次性
二、确定农业政策目标的原则
1、要考虑到实际需要,保证农业政策目标 确有经济和社会效益
2、要考虑农业政策目标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切实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3、要保持农业政策目标的相对稳定性,不 任意地加以改变
层次分析可以帮助人们分析以下三种 原因:
可能原因:是事件或行为,不论它和政策认定的
关系如何,只要是可能促成政策问题情景发生的, 便都是可能原因。
合理的原因:是在科学研究和直接经验的基础上,
对问题形势的出现可能会产生重要影响的原因。
可控原因:是受政策制定者的控制和操纵的原因。
层次分析着重个人分析,而不是团 体的相互影响。由于是依靠分析者个 人的知识、经验、理论观点和价值观 念来获取信息,免不了带有浓厚的个 人色彩,因此也不能保证一定能够找 到问题的正确解释。
第三章 农业政策的制定
第一节 农业政策问题的确定 第二节 农业政策目标 第三节 农业政策手段的选择与方案设计 第四节 农业政策方案的论证与决策
目的要求:掌握农业政策的认定与论证,熟 悉农业政策的目标并掌握农业政策手段的 选择,熟悉农业政策方案的设计与论证。
第一节 农业政策问题的确定
一、农业政策问题的内涵与特征 二、农业政策问题的认定与论证 三、构建农业政策问题的方法
(三)类比分析法
类比分析就是在政策问题的构建中,通过
对类似问题的确认,寻求政策问题的成因、性质 及类别的方法。
类比分析主要是调查问题的相似性,以便
帮助政策分析人员根据类比的结果,对政策问题 的内涵进行分析。
特点:
1、类比分析基本假设是:分析人员如果能够觉 察问题所存在的相同或相似的关系,将有助于 提高分析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边界分析法
具体研究政策问题时,必须首先划 定研究对象界限。
边界分析是要划定研究对象的边界,
找出与其它事物严格区别的本质及其 属性,使之与外界相对隔离,在边界 内组成一个统一整体。
(二)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是认定政策问题可能产生原因的方
法。目的是为精确有效地认定导致问题情景的原 因而提供一套有效的思维方法。
2、在缺乏可靠论证思路时,类比分析法往往能够 奏效。
3、按照类比分析提供的思路,人们不仅能够识别
出哪些看似新问题实为旧问题的伪装,而且
还能够正确地获得解决新问题的思路。
(四)假设分析法
假设分析法就是对政策问题相互冲
突的立论进行假设,然后进行创造性 综合的一种方法。
假设分析法是所有构建政策问题方 法中最具综合性的方法之一,常常用 于比较复杂的涉及不同利益矛盾冲突 的政策问题分析。
4、要考虑到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保持农 业政策目标适当的弹性
三、确定农业政策目标的基本思路与要求
(一)确定农业政策目标的基本思路 1、固定目标法 2、引伸目标法
(二)确定农业政策目标的基本要求 1、关键性与全面性相结合。 2、可行性与挑战性相结合。 3、具体化与定量化相结合。 4、灵活性与一致性相结合。
农业政策问题通常具有以下内涵:
1、农业政策问题是一种社会客观现象。 2、农业政策问题能够为多数人觉察、
认同并受其影响。
3、农业政策问题是政府必须解决的现 实需要。
政府发现农业政策问题的途径:
1、执政党和政府领导人凭借其领导地位所掌握的 信息,从大量农村经济社会问题中发现和抓住主 要问题作为政策问题;
一、农业政策目标的基本含义
1、农业政策目标的概念
农业政策目标是指农业政策所要实 现的一种期望状态或理想结果。它是 在农业政策实施之前,就以理性的概 念产生于政策制定人员的头脑之中, 可以用语言文字、数字、符号等表示 的主观意志。
2、农业政策的主要目标 发展农业生产力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确保农产品安全供应 稳定农产品价格 增加农民收入 改善农村社会福利
假设分析法可以由个别专家运用, 也可以由团体运用。
假设分析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1、它是从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案开始,而 不是从问题的基本假设开始;
2、在整个分析过程中它始终使用相同的 资料;
3、它系统地提出了政策分析的主要问题, 以一定的程序创造性地处理各种假设 与方法间的冲突。
第二节 农业政策目标
一、农业政策目标的基本含义 二、确定农业政策目标的原则 三、确定农业政策目标的基本思路与要求 四、不同经济制度下的农业政策目标
四、不同经济制度下的农业政策目标 (一)中国的农业政策目标
1、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目标 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增加农业劳动者的收入
(二)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农业政策目标 1、两类主要农业政策及其目标
价格和收入政策——-主要用于在消费者
和生产者之间再分配国民收入
农业发展政策和区域、结构政策——
二、农业政策问题的认定与论证
农业政策问题的认定,即相关主体达成 一定的共识,认为某一问题已经到了非解 决不可的地步。
注意:
1、政策认定过程至关重要
2、政策认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3、在农业政策问题认定的过程中, 都会遇到问题的争论。
三、构建农业政策问题的方法 (一)边界分析法 (二)层次分析法
(三)类比分析法 (四)假设分析法
2、政府公务人员在执行农业政策过程中可以发现 一些共同的农业政策问题;
3、统计、计划等政府职能部门和有关科研机构的 研究人员和科研人员在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中, 可以确认某些重要的农业政策问题;
4、某些突发的重大事情、事变、天灾人祸,也会 成为政府立即要加以解决的农业政策问题.
(二)农业政策问题的基本特征 1、农业政策问题具有相互依赖性。 2、农业政策问题具有客观性。 3、农业政策问题具有人为性。 4、农业政策问题具有动态性。 5、农业政策问题具有历史性。